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审视书籍中的观点和思想,并加深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以下是一些读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的读后感,欢迎大家一起来交流和讨论。
实用人间食粮读后感(案例12篇)篇一
“梦想明天是一种快乐,但明天的快乐却是另一样,幸好事实与人的梦想不同;惟其不同,事物才各具价值。”
始终相信命中注定,比如你在什么样的阶段邂逅一本什么样的书。《人间食粮》貌似又给我了这样的感受。之前其实完全没有涉略过安德烈·纪德的书,闲时翻起这本散文诗,倒也觉得颇生趣味。
“活在当下”这个理念近些年来好像已经被多次提及了。最开始接触这个观念还是在高中,和老戴一同在五中门口的书店买了《活在当下的力量》。现在看来,那本书其实过于教科书式,但却让我开始觉得,没必要为过去或者未来(尤其在当时能不能考出好成绩)担忧,要安心地做好当下的事。算是启蒙。之后人生所掺杂的事情越来越多,也会为有遗憾的过往、岌岌不可追的未来而悔恨、担忧,即便心里清楚地告诉自己,不要沉迷不可改变或者不可预知的事,也会生出若隐若现的惶恐。但却也慢慢明白,想真正做到活在当下,还需要慢慢修行啊。
《人间食粮》算是对活在当下的又一诠释。这本书看似写的是正视并追随自己欲望的根源。但我偏生读出了作者对自我认知的清醒和对人生真谛的解读。“人就是为幸福来到这个世间,自然万物莫不做这样的指点”。所以,你愿意承受的痛苦也好、快乐也罢,无一不是因为他们在你心里有着“幸福”或者“能够创造幸福可能性”的地位。这样一想,很多事情便变得格外清晰。人世间的所有事,无一不是取决你自己的选择。倘若每一个人能少一点对圣人式的自我感动,多一些自我满足的认知,可能便会少很多的摩擦和怨愤吧。
书中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放弃快乐无异于不战自败”。但是,快乐是什么,取决于你。是事业?是爱情?是高山流水?是山间白鹭?不管是什么,你要追随自己快乐的`内心而去,让”你的选择”同”你自己”保持同一。这很难得,因为大部分世人的痛苦都来自于得不到、舍不得、放不下,来自于所拥有的和所追求的不同。我们终其一生,最根本的目的无非是实现这样的“同一”。但并不容易——你要明白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能够愉悦你的;还要努力在现世打拼,让你所爱成你所得。哦,可能有些事是光努力不可以的,那你就多创造能够让你快乐的事吧,得不到的,保持释然的平常心就好了。
实用人间食粮读后感(案例12篇)篇二
《人间食粮》,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的散文集。主要内容多是些人生感怀,作者游历北非和意大利之后,以虚拟的女神为倾诉对象,描摹异国风情。
作者纪德是一个很酷的老爷子。他的文字充满了禁忌、享乐、背德的感觉。因为骨子里的不羁,他反对基督教与传统家庭伦理这两大势力,偏爱“大地食粮”,身为新教徒,但对信教的态度并不比天主教仁慈,一生超然独立。对上帝的顺从与自弃,对真实的强烈渴望,或许这就是他“在思想上十分好奇,感情上相当宽厚,所以才轻率地去冒险”的原因吧。
他呼唤从“人”本身从感性出发面对生活,找寻最原始的东西。热烈而富有激情,真正心满意足,然后才完全绝望地死去。
法国人真酷啊,他们的浪漫是从骨子里透露出来的,这要比玫瑰宝石珍贵的多,和星空一样迷人。
实用人间食粮读后感(案例12篇)篇三
“我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等待随便哪种未来”
关键是你的目光,而不是你的所见。
抛弃优越感吧,那是思想的一大包袱。
忧伤,无非是低落的热情。
凡是你感到自身独具、别处皆无的东西,才值得你眷恋。既要急切又要耐心地塑造你自己,把自己塑造成无法替代的人。
你梦想的不是这样的幸福,因而一口咬定你的幸福已经断送,而你只肯接受符合你的道德原则和心愿的幸福,那么你就会处处不幸。
梦想明天是一种快乐,但明天的快乐却是另一样,幸好事实与人的梦想不同;惟其不同,事物才各具价值。
须知对待生活有千姿百态,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去寻求你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吧。
抛开优越感吧,那是思想的一大包袱。纳塔纳埃尔,你要效仿那些手擎火炬为自己照路的人。关键是你的目光,而不是你目睹的事物。你所认识的一切事物,不管多么分明,直到末世也终究与你泾渭分明,你又何必如此珍视呢。欲望有益,满足欲望同样有益,因为欲望从而倍增。实话对你讲吧,纳塔纳埃尔,占有渴求之物一向是虚幻的,而每种渴求给我的充实,胜过那种虚幻的占有。
你尤其善于将每一个瞬间从你一生中分离出来,注入一种完全特殊的幸福,使之成为一种独立而完整的欢乐。
忧伤,无非是低落的热情。
“我感觉自己生活在一种不断更新的瞬间。所谓静心默思,对我是一种不可想像的束缚。我在也不理解'孤独'一词了。我一旦感到孤独,就不再成其为自身,而是兼收并蓄,济济一身了,并且心系四方,无处不家,总受欲望的驱使走向新的境地。最美好的回忆,对我只不过是幸福的余波。”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你变成我的样子呢?正因为你不同于我。我才爱你,我i爱的仅仅是你身上与我不同的东西。教育——除了我本身,我还能教育谁呢?纳塔纳埃尔,要我如实相告吗?我不断反躬自省。我自诲不倦。我向来只根据我能做什么来评价自己。
我没有尝过大地的盐,也没有尝过大海的盐。我原以为自己就是大地的盐,也曾害怕会失去自己的咸味。
“我希望在人世间,内心的期望能够尽情表达,真正的心满意足了,然后才完全绝望地死去。”
“感到你很勇敢,有这一点,我死而无憾。接过我的快乐吧。把增加别人的幸福当做你自身的幸福吧。工作吧,斗争吧,绝不要接受你能改变的任何不幸。要反复告诫自己:这完全取决于我。你若是曾经相信逆来顺受就是明智,那么就不要再相信了,也不要再追求什么明智。”
关键是你的目光而不是你的所见,抛弃优越感吧,那是思想的一大包袱。
你要把夜晚视为白天的归宿,要把清晨视为万物的生长。
实用人间食粮读后感(案例12篇)篇四
一代才女林徽因在文学上着述不多,本书精选其诗歌、小说、散文佳作。其作品自有女性的温婉清丽,但并不为小格局所囿。她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娇弱女子,笔下流露出令人惊讶的对民间百态的深谙,实有创作天赋。林徽因的一生是辉煌的、感人的,不能仅仅停留在她的诗文上。
林徽因陪同梁思成15年间先后走了中国150个县,查证测量了2738处古建筑,由于野外工作艰苦,林徽因的身体受到极大的摧残,肺结核病始终在折磨着她,但是林徽因为了完成学术研究的工作废寝忘食,紧随梁思成长途跋涉完成了许多古建测量数据的纪录,及建筑结构的图纸绘制,出色的体现了林徽因在建筑学方面的天才。
这位秀外慧中的民国女子,早已化为一代传奇,于历史中定格为“人间的四月天”:
心若向阳无畏悲伤;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点亮了四月的风。
鹅黄,暖绿,莲白,和梦里漾着初春的软,你是;人间四月天。
但在真正拜读她这本书的时候,我却感觉到了她无以言表孤独和厚重!
“生病,这短暂的逃离,让林徽因感到一种”奢侈的愉悦“。只不过,她享受的不是父母的宠爱,不是浮生偷得半日闲,而是终于能够置身事外的`清净,不被人围绕和打扰的孤独!”
“如果说,人在旅行的时候是处在彩色的油画中,浓墨重彩,应接不暇,一转眼,一拐角,处处是惊艳和欢欣鼓舞;那么日常生活则是把人拽回沉闷的黑白画中,这幅黑白画的人物、场景和故事都是老掉牙的、千篇一律的。人们需要旅游,是想从沉闷的黑白画中探出头来,喘一口气,但是旅游之后,视觉和心情的盛宴散去,曲终人散,一切如常,更反衬出黑白画的枯燥和无聊。”
她是一代女神,传奇,新一代女性的代表!处处做自己,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在顺其自然和言行举止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敬佩她很认真的对待自己!
实用人间食粮读后感(案例12篇)篇五
《在人间》讲述的是主人公阿廖约从童年的稚嫩逐渐成熟的过程,也是走出外祖母的羽翼,尝试飞翔,走向社会的历程。当时的俄国依旧是沙皇统治,奴隶制刚取消不久,被解放的奴隶们仍在贫困饥饿中煎熬。在黑暗,辱骂愚昧的社会泥潭中发酵着人性的味道。有像外祖父和作坊的店伙计那样厚颜无耻,用欺骗来赢取利益的人;也有像外祖父母的妹妹那样斤斤计较,损人利己目光短浅的碎嘴小人;也有像外祖母那样用上帝的光辉照耀着心灵,所说的所作的,一切如同春风一样温暖明亮;也有像厨师斯穆雷和作坊中制作圣像的人们那样在丑陋污秽的外表下仍有一颗等待真情召唤的心。
在这浑浑噩噩的天地间生存,在这浊臭的污泥中浸泡,书本给了阿廖约时刻清醒并保持人格高洁的信念,这种信念将阿廖约笼罩,他说这是一种透明的,外界无法干扰的云雾,也就是这种保护膜使他免受很多容易传染的污秽与可恶事情的影响,避免了生活里各种致人于死命的素质的侵扰。我想这种信念不是一味的奉承上帝,忍辱偷生,也不是与世隔绝,以只求保持自己的清洁为目的的狭隘,而是一种具有力量的光照,他能洞穿所有人的心灵,驱逐黑暗的阴影,形成一股旋风,席卷这篇沉睡太久广袤的原野,向沉睡的人们呼唤一个光明的世界。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实用人间食粮读后感(案例12篇)篇六
昨天有幸参加了小天使(陈阳)作为一个独立译者的分享会。
刚进会场,便发现签售桌边上坐着一个看起来特别安静并且很有气质的女孩。她给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本她独立翻译的《人间食粮》。内容翻译得非常好,如行云流水,没有一丝冗余部分。这本书的作者是194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纪德。
《人间食粮》这部散文诗作品包括8卷正文和一篇“颂歌”,一篇“寄语”,由一连串富有诗意的断想构成。它是纪德游历北非,在埃及不幸染上当时的绝症—肺结核后奇迹般存活下来,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而创作出来的作品。
《人间食粮》描述的是纪德在阿尔及利亚旅行期间,身处北非清新的自然环境中身心所发生的变化。在此期间有两个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一个叫梅纳克,一个叫纳桑奈尔。他们三人构成一种精神上的遗传。梅纳克带领着纪德,走进无涯荒野,让纪德明白生活的无数种可能。
在梅纳克离开之后,纪德又遇到纳桑奈尔。他又带领着纳桑奈尔,继续前行,就如梅纳克当初带领他一样。他们日夜生活在一起,同食同寝了一段时间后,又各自踏上了自己的人生旅程。他们三人没有相守,没有承诺,因为他们都清楚,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种因缘,他们遇见的每个人都只能陪他们走过生命中的某一段旅程,最终剩下的只有他们自己。
实用人间食粮读后感(案例12篇)篇七
人间食粮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人间食粮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通过长年累月的摄入,我逐渐体会到了食粮对人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到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食物的重要性。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它不仅提供给人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还能满足人的口腹之欲,给生活带来乐趣。无论是谷物、蔬菜、肉类还是水果,它们都是我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对身体的正常运转和健康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选择食物时应该注重营养均衡,摄取多种多样的食物,以确保身体得到全面的营养。
第三段:谷物的重要性与选择。
谷物是人类主要的能量来源,也是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提供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为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提供能量。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是主食,每天摄入适量的主食有助于补充所需的能量。此外,选择全谷物食品比选择精加工谷物更为有益,因为全谷物保留了大部分的粗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对改善消化系统及预防慢性疾病有益。
第四段:蔬菜与荤腥的搭配。
蔬菜是食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叶菜类、根茎类还是瓜果类,它们都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对身体的健康有益。蔬菜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而且能为餐桌上的菜肴增加色彩和口感,使饭菜更加美味。同时,正确的搭配荤腥食物也是非常重要的。适量的肉类,如鸡肉、鱼肉、瘦肉等,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但摄入过多的肉类可能会增加心脏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因此,合理平衡蔬菜和荤腥的摄入量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第五段:饮食文化传承。
食粮不仅体现了人的必需,更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和特色菜观念的差异,展现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传统的饮食文化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思考,也承载了历史和文化的记忆。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应该保留并传承自己的饮食文化,通过与家人和朋友分享美食,弘扬地方传统菜肴的魅力。
结尾:
食粮是生命之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我们要重视食物的选择和搭配,注重营养均衡和合理摄入,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同时,我们也要珍惜传统的饮食文化,传承美食的历史和记忆。用心感受人间食粮的重要性,让我们的餐桌上更加丰盛多样,让生活更加美好。
实用人间食粮读后感(案例12篇)篇八
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正是因为食粮对人类至关重要的地位,我们在饮食方面的选择和态度都应该有所追求和提高。以下是我对人间食粮的一些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首先,追求健康的饮食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物质条件日益提高。然而,我们不能忽略健康对于幸福生活的重要性。我们的食物选择应当注重平衡营养和自然纯净,避免过度添加剂和加工,以及过度油腻和糖分。有一句古话说,“满腹清风最相宜”,这也说明了健康的饮食对于身体的重要性。
其次,食物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人们交流的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食物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更是人们聚会和欢庆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物的烹饪和呈现可以反映出各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渊源。不同的食物,可以将我们带到不同的世界,给人们带来美食之旅的感受。通过分享食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促进交流和友谊。
第三,既要尊重食物,也要避免浪费。人类的食物供应已经成为全球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口面临饥饿和营养不良的挑战。然而,在某些地区,浪费食物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进餐的机会,不浪费食物,也要尊重生产者和供应链。合理规划食物的采购和储存,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是我们对食物的尊重和节约的具体体现。
第四,追求食物的品质和美味是一种对生活的追求。食物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为了享受生活的滋味。每个人的口味和偏好有所不同,但无论是简单的家常菜还是高雅的美食,我们都希望食物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满足感。在追求食物品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到正宗的、传统的食物。
最后,食物连接着人与自然的纽带。在现代社会,我们与自然的联系越来越淡漠,我们必须意识到食物的种植和生长是需要自然条件和劳动的结合。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我们应该选择有机食品和环保餐饮,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另外,在享受食物过程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人类对自然和食物的过度开发和浪费,积极呼吁建立可持续的农业和食物系统。
总之,人间食粮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以健康为前提,追求多样性和品质,同时也要尊重食物和避免浪费。通过食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增进友谊;通过食物,我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让我们珍惜每一次的用餐机会,用心品味人间食粮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满足。
实用人间食粮读后感(案例12篇)篇九
纳塔纳埃尔,切莫在未来中寻找过去。要抓住每一瞬间的新奇,不要事先准备你的快乐,要知道,在你有备的地方,会猝然出现另一种快乐。
难道你还不明白,任何幸福都可遇不可求,就像乞丐一样,你走在路上随时都可能遇见。你若说你梦想的不是这样的`幸福,因而一口咬定你的幸福已经断送,而你只肯接受符合你的道德原则和心愿的幸福,那么你就会处处不幸。
梦想明天是一种快乐,但明天的快乐却是另一样,幸好事物与人的梦想不同。唯其不同,事物才各具价值。
我可不愿听你说:“来吧,我给你准备了那样这样的快乐。我只喜欢意外碰到的快乐,只喜欢我的声音撞击岩石迸发出来的快乐,那是为我们奔流的欢乐,既新鲜又强烈,犹如压榨机下汩汩流出的新酒。
我不愿意让我的欢乐经过修饰,也不愿意让书念的美女登堂入室。我亲吻她时,不必擦去吃葡萄留在嘴上的残痕,吻完之后,也不等嘴唇冷却,就喝起甜酒,吃起蜂蜜,连蜂蜡也一块吃下去。
纳塔纳埃尔,切莫事先为自己准备任何欢乐。
实用人间食粮读后感(案例12篇)篇十
四月桃红柳绿的季节。
你是否从沉睡中苏醒忘却沉重的过往。
四月景色旖旎的季节。
你是否轻装简从准备共赴春光。
有些事做了就做了。
对与错记在心上。
有些路走过了就走过了。
再回首失去了方向。
有些人分别了就分别了。
再找寻枉费思量。
有些情付出了就付出了。
再追逐势必心殇。
清风丽日里赏闲云散淡。
风雨交集里听万籁敲窗。
碧海微澜里度三生平安。
岁月静好里思时光永远。
聚散之美在于有缘。
胸襟之美在于坦荡。
得失之美在于无争。
追求之美在于有度。
名利之美在于淡泊。
成人之美在于放手。
君子之美在于雅量。
别离。
离开家的那一刻。
不想踏上羁旅。
我知道这一去。
即将失去你温暖的气息。
离开家的那一刻。
压抑自己的情绪。
我从那时开始。
掐指计算归期。
离开家的那一刻。
学会了忘记。
我把美好存放心底。
何惧路途坎坷崎岖。
离开家的那一刻。
尽量充满笑意。
心中默默祈祷。
期盼早日团聚。
实用人间食粮读后感(案例12篇)篇十一
以前对名著和大家都欣赏的作家是有畏惧感的。可是人的心智是很奇怪的,不知道哪一件事情就让它成长了,或者不能称之为成长,说是改变更好吧。突然就对这些公认的好作品有了真正的阅读兴趣。在那么久的挣扎之后,我算是不再假装读书了吧。
生活好似没有什么改变,我还是那样一个拖拖拉拉、没有朝气的家伙。但是心中有那么一股热量,就等待一个火星让它燃烧起来。二十来岁的年纪,我都不想说我迷茫了,只是无病呻吟而已。我静下来,对着我的内心说,你想要什么,我去做。但是我还没有找到这个答案。于是在这个世界上飘来飘去。
这种痛苦一些人不需要经历,很羡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我有时候觉得自己的脑子还是一片浆糊。过着兽一般的生活,只低头走路,对自己将要走到哪里去又是期待又是漠不关心。这样一种矛盾感充斥着我的生活。没有人能够给我答案,我知道。我只能看过很多别人的生活,才可能有所触动,心里一动,说,哦这就是我想要的。
而在这条寻找的路上,我要经历很多人、很多事、很多本书、很多部电影。甚至要把走到这里来的道路都忘掉,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实用人间食粮读后感(案例12篇)篇十二
我最近读完了仰慕已久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这部作品是苏联作家高尔基最着名的自传体三步曲小说。
在这部作品里,作者通过叙述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描写自己坎坷的命运,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进步革命青年的成长过程。
《童年》反映了高尔基童年时父亲不幸去世后,他在外祖母家里度过的艰苦岁月。他每天看到的是舅舅们为家产而争吵斗殴,外祖父毒打儿童等一系列的丑恶之事。但与此同时他也得到了外祖母的疼爱。外祖母经常给他讲故事,鼓励他将来多写文章,使他对文学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人间》则写了高尔基由于外祖父的破产而被迫外出打工挣钱谋生的曲折经历。他曾经在鞋店、轮船等地方做学徒,不得不忍受老板的剥削和有钱人的斥骂,过着非常沉重而苦闷的生活。
《我的大学》则讲述16岁的高尔基梦想进大学读书,最终通过努力进入社会学习,受到了各种思想的启迪和教育,社会这所大学为他展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广阔世界,使他的思想越来越成熟起来。
我非常佩服阿廖沙那惊人的毅力和耐力,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还有那种热爱文学的精神,所以我赞美他!
在十分悲惨的生活条见下,书是一文不值的。阿廖沙没有书,也没有时间读书。但他不理会别人的讥讽和反对,千方百计的借书,看书。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把午夜的黑暗化为黎明的曙光。让书陪伴你度过一年又一年,让你在书香中渐渐成长。珍惜现在的大好学习时光,以高尔基为榜样。
我在学习上也要这样!要做到认真学习、不耻下问、多读书、读好书,逐步积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