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提高教学的透明度和互动性。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下面是一些经验总结,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20篇)篇一
1.1正数和负数(2)。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教学准备: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思考并讨论.
(数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基准.
二、讲解新课。
度,用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米。记账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用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思考:教科书第4页(学生先思考,教师再讲解)。
三、课堂练习课本p4练习1,2,3,4。
四、课时小结。
引入负数可以简明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于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在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把哪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要特别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建立正负数概念后,当考虑一个数时,一定要考虑它的符号,这与以前学过的数有很大的区别.
五、课外作业教科书p5:2、4。
板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20篇)篇二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请拿出你的笔和你的激情,探究新知:
1.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举例说明运用运算律有何好处?
2.加法的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_______的位置,和不变.用式子表示:a+b=_______.
3.加法的结合律: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20篇)篇三
3.进一步感悟“转化”的思想。
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的有理数加法,运用运算律交换加数位置时,符号不变。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速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1、完成下列计算:
(1)3+7-12;(2)(-8)-(-10)+(-6)-(+4)。
归纳: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运算;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和()后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交流。
1、把下列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2、将下列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加号省略:
(1)12+(-8)=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运算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加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本p37例6,完成下列计算:
盘点收获。
个案补充。
1.计算:
本p39习题2。5第6题(1)、(3)、(5),第7题。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20篇)篇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为加法运算,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2、难点: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加法算式的运算方法、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
2、计算、
(1)(—8)+(—6);(2)(—8)—(—6);(3)8—(—6);。
(4)(—8)—6;(5)5—14、
五、新授。
我们已学习了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今天我们来研究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六、巩固练习。
1、课本第24页练习、
(1)题是已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可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原式=1+3—4—0。5=0—0。5=—0。5。
(2)题运用加减混合运算律,同号结合、
原式=—2。4—4。6+3。5+3。5=—7+7=0。
(3)题先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原式=(—7)+(—5)+(—4)+(+10)。
=—7—5—4+10(省略括号和加号)。
=—16+10。
=—6。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布置。
1、课本第25页第26页习题1、3第5、6、13题、
九、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1、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加法后,常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用式子表示为a+b—c=a+b+(—c)、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十、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过程教案法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过程教案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写作者的个人行为。它包括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写后修改编辑阶段。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教练,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更正其错误,帮助学生完成写作各阶段任务。课堂是写作车间,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彼此交流,提出反馈或修改意见,学生不断进行写作,修改和再写作。在应用过程教案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学生从没有想法到有想法,从不会构思到会构思,从不会修改到会修改,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由于能得到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所以,即使是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较好的作文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20篇)篇五
1、(6分)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内:
-23,0.25,,-5.18,18,-38,10,+7,0,+12。
正数集合:{………}。
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2、某校对七年级男生进行俯卧撑测试,以能做7个为标准,超过的次数用正数表示,不足的次数用负数表示,其中8名男生的成绩如下表:
2-103-2-310。
(1)这8名男生的达标率是百分之几?
(2)这8名男生共做了多少个俯卧撑?
答案。
1、
正数集合:{0.25,18,10,+7,+12………}。
整数集合:{-23,18,-38,10,+7,0,+12………}。
分数集合:{0.25,,-5.18………}。
2、
(1)50%,(2)56个。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20篇)篇六
1、知识目标: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运用有理数的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2、能力目标:通过对问题的变式探索,培养自己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积极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的推导及熟练运用。
难点:有理数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的确定。
1、在小学我们已经接触了乘法,那什么叫乘法呢?
求几个的运算,叫乘法。
一个数同0相乘,得0。
2、请你列举几道小学学过的乘法算式。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后蜗牛应在o点的()边()cm处。
可以列式为:(+2)(+3)=。
问题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那么3分钟后蜗牛在什么位置?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后蜗牛应在o点的()边()cm处。
可以列式为:
问题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那么3分钟前蜗牛在什么位置?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前蜗牛应在o点的()边()cm处。
可以表示为:
问题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那么3分钟前蜗牛在什么位置?
规定:向右为正,现在之后为正。
3分钟前蜗牛应在o点的()边()cm处。
可以表示为:
2、观察这四个式子:
(+2)(+3)=+6(—2)(—3)=+6。
(—2)(+3)=—6(+2)(—3)=—6。
正数乘正数积为__数:负数乘负数积为__数:
负数乘正数积为__数:正数乘负数积为__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_____。
思考:当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
两数相乘,同号得,异号得,并把绝对值。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
1、你能确定下列乘积的符号吗?
37积的符号为;(—3)7积的符号为;
3(—7)积的`符号为;(—3)(—7)积的符号为。
2先阅读,再填空:
(—5)x(—3)。同号两数相乘。
(—5)x(—3)=+()得正。
5x3=15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5)x(—3)=15。
填空:(—7)x4____________________。
(—7)x4=—()___________。
7x4=28_____________。
所以(—7)x4=____________。
[例1]计算:
(1)(—5)(2)(—5)。
(3)(—6)(—0.45)(4)(—7)0=。
解:(1)(—5)(—6)=+(56)=+30=30。
请同学们仿照上述步骤计算(2)(3)(4)。
(2)(—5)6==。
(3)(—6)(—0.45)==。
(4)(—7)0=。
让我们来总结求解步骤:
两个数相乘,应先确定积的,再确定积的。
1、小组口算比赛,看谁更棒。
(1)3(—4)(2)2(—6)(3)(—6)2。
(4)6(—2)(5)(—6)0(6)0(—6)。
2、仔细计算。,注意积的符号和绝对值。
(1)(—4)0.25(2)(—0.5)(—2)(3)(—)。
(4)(—2)(—)(5)(—)(—)(6)(—)5。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数同0相乘,仍得0。
b、一个数同1相乘,仍得原数。
c、如果两个数的乘积等于1,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d、一个数同—1相乘,得原数的相反数。
2、在—2,3,4,—5这四个数中,任意两个数相乘,所得的积最大的是()。
a、10b、12c、—20d、不是以上的答案。
3、计算下列各题:
(5)(—6)(—5)=;(6)(—5)(—6)=。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20篇)篇七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五、教学用具。
三角尺、小黑板、小卡片。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
(1)(-2.6)+(-3.1);(2)(-2)+3;(3)8+(-3);(4)(-6.9)+0.
2.化简下列各式符号:
(1)-(-6);(2)-(+8);(3)+(-7);。
(4)+(+4);(5)-(-9);(6)-(+3).
3.填空:
(1)______+6=20;(2)20+______=17;。
(3)______+(-2)=-20;(4)(-20)+______=-6.
在第3题中,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在小学里就是减法运算。如______+6=20,就是求20-6=14,所以14+6=20.那么(2),(3),(4)是怎样算出来的?这就是有理数的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减法法则。
问题1(1)(+10)-(+3)=______;。
(2)(+10)+(-3)=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式的结果相同,(更多内容请访问首页:)即(+10)-(+3)=(+10)+(-3).
(2)(+10)+(+3)=______.
(2)的结果是多少?
于是,(+10)-(-3)=(+10)+(+3).
至此,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师强调运用此法则时注意“两变”: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减数变号(减法============加法)。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计算:
(1)(-3)-(-5);(2)0-7.
例2计算:
(1)18-(-3);(2)(-3)-18;(3)(-18)-(-3);(4)(-3)-(-18).
通过计算上面一组有理数减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
在小学里学习的减法,差总是小于被减数,在有理数减法中,差不一定小于被减数了,只要减去一个负数,其差就大于被减数。
阅读课本63页例3。
(四)、小结。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
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五)、课堂练习。
1.计算:
(1)-8-8;(2)(-8)-(-8);(3)8-(-8);(4)8-8;。
2.计算:
3.计算:
(1)1.6-(-2.5);(2)0.4-1;(3)(-3.8)-7;。
(4)(-5.9)-(-6.1);。
(5)(-2.3)-3.6;(6)4.2-5.7;(7)(-3.71)-(-1.45);(8)6.18-(-2.93).
利用有理数减法解下列问题。
八、布置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2.6知识技能的2、3、4和问题解决1。
九、板书设计。
2.5有理数的减法。
(一)知识回顾(三)例题解析(五)课堂小结。
例1、例2、例3。
(二)观察发现(四)课堂练习练习设计。
十、课后反思。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20篇)篇八
1.1正数和负数(2)。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深化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和表示向指定方向变化的量。
教学准备: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思考并讨论.
(数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基准.
二、讲解新课。
度,用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米。记账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用负数表示支出款额。
思考:教科书第4页(学生先思考,教师再讲解)。
三、课堂练习课本p4练习1,2,3,4。
四、课时小结。
引入负数可以简明的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对于相反意义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在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把哪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要特别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建立正负数概念后,当考虑一个数时,一定要考虑它的符号,这与以前学过的数有很大的区别.
五、课外作业教科书p5:2、4。
板书设计: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20篇)篇九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意义.
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1、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高度的变化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
记作+4.5千米—3.2千米+1.1千米—1.4千米。
请你们想一想,并和同伴一起交流,算算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千米.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是。
1、现在我们来研究(—20)+(+3)—(—5)—(+7),该怎么计算呢?还是先自己独立动动手吧!
2、怎么样,计算出来了吗,是怎样计算的,与同伴交流交流,师巡视指导.
如:(-20)+(+3)-(-5)-(+7)有加法也有减法。
=(-20)+(+3)+(+5)+(-7)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
=-20+3+5-7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
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或者“负20加3加5减7”.
4、师生完整写出解题过程。
1、解决引例中的问题,再比较前面的方法,你的感觉是。
2、例题:计算-4.4-(-4)-(+2)+(-2)+12.4。
3、练习:计算1)(—7)—(+5)+(—4)—(—10)。
1、小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p241、2。
3、计算。
1)27—18+(—7)—322)。
五、作业。
1、p2552、p26第8题、14题。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20篇)篇十
2.内容解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乘法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代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与有理数加法法则类似,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是一种规定,给出这种规定要遵循的原则是“使原有的运算律保持不变”.本节课要在小学已掌握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要使正数乘正数(或0)的规律在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时仍然成立,那么运算结果应该是什么”的结论,从而使学生体会乘法法则的合理性.与加法法则一样,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的法则,也要从符号和绝对值来分析.由于绝对值相乘就是非负数相乘,因此,这里关键是要规定好含有负数的两数相乘之积的符号,这是有理数乘法的本质特征,也是乘法法则的核心.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
(2)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能用例子说明法则的合理性.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在进行两个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能按照乘法法则,先考虑两乘数的符号,再考虑两乘数的绝对值,并得出正确的结果.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归纳过程.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的区别在于负数参与了运算.本课要以正数、0之间的运算为基础,构造一组有规律的算式,先让学生从算式左右各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并得出规律,再以问题“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为引导,让学生思考在这样的规律下,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个负数相乘各应有什么运算结果,并从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总结出规律,进而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规定的合理性.上述过程中,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什么叫“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等,都会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教师应该在“如何观察”上加强指导,并明确提出“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看规律”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从有理数分类的角度考虑,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情况有:正数乘正数、正数与0相乘、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
设计意图: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由此引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几种情况,既复习有关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又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
问题2下面从我们熟悉的乘法运算开始.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3×2=6,
3×1=3,
3×0=0.
追问1:你认为问题要我们“观察”什么?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
如果学生仍然有困难,教师给予提示:
(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左边都有一个乘数3.
(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设计意图: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为通过合情推理,得到正数乘负数的法则做准备.通过追问、提示,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规律”.
教师: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3×(-1)=-3,这是因为后一乘数从0递减1就是-1,因此积应该从0递减3而得-3.
追问2:根据这个规律,下面的两个积应该是什么?
3×(-2)=,
3×(-3)=.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构造算式,加深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正数乘负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设计意图:先得到一类情况的结果,降低归纳概括的难度,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3观察下列算式,类比上述过程,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3×3=9,
2×3=6,
1×3=3,
0×3=0.
鼓励学生模仿正数乘负数的过程,自己独立得出规律.
设计意图:为得到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做准备;培养学生的模仿、概括的能力.
追问1: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你认为下面的空格应各填什么数?
(-1)×3=,
(-2)×3=,
(-3)×3=.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负数乘正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追问3: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种情况下的结论有什么共性?你能把它概括出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模仿已有的讨论过程,自己得出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并进一步概括出“异号两数相乘,积的符号为负,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既使学生感受法则的合理性,又培养他们的归纳思想和概括能力.
问题4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3)×3=,
(-3)×2=,
(-3)×1=,
(-3)×0=.
追问1:按照上述规律填空,并说说其中有什么规律?
(-3)×(-1)=,
(-3)×(-2)=,
(-3)×(-3)=.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负数乘负数的结论.因为有前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学生能独立完成.
问题5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你能试着自己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课堂交流,师生共同完成,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看教科书.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如果有困难,可先让学生看课本第29页有理数乘法法则后面的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归纳乘法法则,明确按法则计算的关键步骤.
例1计算:
(1)。
;(2)。
;(3)。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教师说明:在(3)中,我们得到了。
=1.与以前学习过的倒数概念一样,我们说。
与-2互为倒数.一般地,在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追问:在(2)中,8和-8互为相反数.由此,你能说说如何得到一个数的相反数吗?
设计意图:本例既作为巩固乘法法则,又引出了倒数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同时说明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与乘-1之间的关系(反过来有-8=8×(―1)).
设计意图:利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结、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2)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举例说明如何从正数、0的乘法运算出发,归纳出正数乘负数的法则.
(4)你能举例说明符号法则“负负得正”的合理性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小结.
作业:教科书第30页,练习1,2,3;第37页,习题1.4第1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判断下列运算结果的符号:
(1)5×(-3);。
(2)(-3)×3;。
(3)(-2)×(-7);。
(4)(+0.5)×(+0.7).
2计算:
(1)6×(-9);(2)(-6)×0.25;(3)(-0.5)×(-8);。
(4)。
;(5)0×(-6);(6)8×。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情况.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20篇)篇十一
1、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
建立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出示教科书第145页例2(略)
问:(1)你是怎样理解“不能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的?
(2)你是怎样理解“提前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的?
(3)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设未知数?列出怎样的不等式?
师生一起讨论解决例2.
1、教科书146页“归纳”(略).
2、你觉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与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一样吗?
在讨论或议论的基础上老师揭示:
步法一致(设、列、解、答);本质有区别.(见下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解题步骤异同表。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20篇)篇十二
平行公理及推论
(二)难点
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引导学生尝试发现新知、练习巩固的方法来解决
投影仪、三角板、自制胶片
1通过投影片和适当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反馈练习,完成新授
3学生自己完成本课小结
(-)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学生齐声答:不是
师:因此,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除了相交以外,还有不相交的情形,这就是我们本节所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板书]24平行线及平行公理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平面内不相交的情形还有许多,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窗户相对的棱,桌面的对边,书的对边……
师:我们把它们向两方无限延伸,得到的直线总也不会相交我们把这样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板书]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教师出示投影片(课本第74页图2?17)
师:请同学们观察,长方体的棱与无论怎样延长,它们会不会相交?
学生:不会相交
师:那么它们是平行线吗?
学生:不是
师:也就是说平行线的定义必须有怎样的'前提条件?
学生:在同一平面内
师:谁能说为什么要有这个前提条件?
学生:因为空间里,不相交的直线不一定平行
教师在黑板上给出课本第73页图2
学生:两种相交和平行
由此师生共同小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平行两种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
1判断正误
(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直线是相交直线()
(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4)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必把这个平面分为四部分()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垂直、平行三种
b在同一平面内,不垂直的两直线必平行
c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直线必垂直
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直线一定不垂直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并简要说明理由
师:我们很容易画出两条相交直线,而对于平行线的画法,我们在小学就学过用直尺和三角板画,下面清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下面题目(投影显示)
已知直线和外一点,过点画直线
师:请根据语句,自己画出已知图形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图形
师:下面请你们按要求画出直线
注意:(1)在推动三角尺时,直尺不要动;
(2)画平行线必须用直尺三角板,不能徒手画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出示投影)
1画线段,画任意射线,在上取、、三点,使,连结,用三角板画,,分别交于、,量出、、的长(精确到)
2读下列语句,并画图形
(1)点是直线外的一点,直线经过点,且与直线平行
(2)直线、是相交直线,点是直线、外的一点,直线经过点与直线平行与直线相交于
(3)过点画,交的延长线于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能画,而且只能画一条
师:我们把这个结论叫平行公理,教师板书
【板书】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学生:思考后,立即回答,能画无数条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完成
(出示投影)
已知直线,分别画直线、,使,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请同学们观察,直线、能不能相交?
学生活动:观察,回答:不相交,也就是说
师:为什么呢?同桌可以讨论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
学生活动:教师让学生积极发表意见,然后给出正确的引导
师:我们观察图形,如果直线与相交,设交点为,那么会产生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们讨论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板书]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不对,给出反例图形,
例如:如图1所示,射线与就不相交,也不平行
师:同学们想一想,当我们说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时,实际上是什么平行才可以呢?
生: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尝试反馈,巩固练习(投影)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20篇)篇十三
二、难点: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预习导学。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归纳,总结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根据预习内容,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3)0与任何自然数相乘,得____。
(1)乘法交换律:ab=_________。
(2)乘法结合律:(ab)c=_______。
(3)乘法分配律:(a+b)c=________。
3、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__________。
比较有理数的乘法,除法法则,发现_________可能转化为__________。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20篇)篇十四
本课(节)课题3.1认识直棱柱第1课时/共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及。
1、了解多面体、直棱柱的有关概念.
2、会认直棱柱的侧棱、侧面、底面.。
3、了解直棱柱的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侧面是长方形(含正方形)等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直棱柱的有关概念.
教学难点:本节的例题描述一个物体的形状,把它看成怎样的两个几何体的组合,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内容与环节预设、简明设计意图二度备课(即时反思与纠正)。
析: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更多的答案。
师:(继续补充)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像古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艾菲尔铁塔、美国的迪思尼乐园、德国的古堡风光,中国北京的西客站,它们也是由不同的立体图形组成的;那么立体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怎样的广泛的应用呢?瞧,食物中的冰激凌、樱桃、端午节的粽子等。
1.多面体、棱、顶点概念:
2.合作交流。
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何体。
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中闭眼摸出某些几何体,边摸边用语言描。
述其特征。)。
师:同学们再讨论一下,能否把自己的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
说明: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发现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师:请大家找出与长方体,立方体类似的物体或模型。
析:举出实例。(找出区别)。
师:(总结)棱柱分为之直棱柱和斜棱柱。(根据其侧棱与底面是否垂直)根据底面多边形的边数而分为直三棱柱、直四棱柱……直棱柱有以下特征:
有上、下两个底面,底面是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而且彼此全等;
侧面都是长方形含正方形。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直四棱柱。
3.反馈巩固。
完成“做一做”
析:由第(3)小题可以得到:
直棱柱的'相邻两条侧棱互相平行且相等。
4.学以至用。
出示例题。(先请学生单独考虑,再作讲解)。
析:引导学生着重观察首饰盒的侧面是什么图形,上底面是什么图形,然后与直棱柱的特征作比较。(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习惯)。
最后完成例题中的“想一想”
5.巩固练习(学生练习)。
完成“课内练习”
师:我们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哪些地方比较难学呢?
合作交流后得到:重点直棱柱的有关概念。
直棱柱有以下特征:
有上、下两个底面,底面是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而且彼此全等;
侧面都是长方形含正方形。
例题中的把首饰盒看成是由两个直三棱柱、直四棱柱的组合,或着是两个直四棱柱的组合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一点比较难。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或设计作业本及课时特训。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20篇)篇十五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20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经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过程,体会加法的运算律在运算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能准确、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能自觉地运用加法的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难点:准确、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二、自主探索。
例1、计算(1)14-(-12)+(-25)-17(2)2+5-8(3)7-(-4)+(-5)(4)-7.2+4.7-(-8.9)+(-6)(5)-+(-)-(-)-(+)解:(1)14-(-12)+(-25)-17=14+12+(-25)+(-17)---------------------------统一为加法=26+(-42)---------------------------------------运用运算律=-16(2)(3)(4)(5)。
算式(-6)-(-13)+(-5)-(+3)+(+6)是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我们还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计算:解:(-6)-(-13)+(-5)-(+3)+(+6)。
=(-6)+(+13)+(-5)+(-3)+(+6)------------统一加号=-6+13-5-3+6----------------------------------------省略加号=-6-5-3+13+6-----------------------------------------运用运算律=-14+19=5说明:省略加号的形式-6+13-5-3+6表示-6,+13,-5,-3,+6这五个数的和。
例2.计算:
解:(1)(2)。
例4、若a=-2,b=3,c=-4,求值。
(1)a+b-c(2)-a+b-|c|(3)a-b+c(4)-a-b-c。
(2)(3)(4)。
例5、在伊拉克的战争中,谋生化小组沿东西方向路进行检查,约定向东为正,某天从a地到b地结束时行走记录为(单位:km)。
(2)这小组这一天共走了多少千米。
三、学习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几种运算?
四、随堂练习。
a类。
1、计算:(1)(-30)-(+24)-(-20)+(-32)-(-32)(2)(-2.1)+(-3.2)-(-2.4)-(-4.3)。
(3)(+)-(-)+(-)-(+)(4)-7.52+-1.48。
2计算。
(6)-2.7-[3-(-0.6+1.3)]。
b类。
3.计算(1)++++(2)++++。
板书设计教后感。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20篇)篇十七
一、问题的引入:在问题的引入上。新课标规定应从实际情景入手,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采用了敌军对我军进行小规模军事侦察的问题,使学生处在一个指挥官的角色。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并且在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情况,作出实际的操作,使学生明白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我感觉在问题的引入上问题过于简单,使学生思考的范围过于局限。没有出现比较热烈的学习气氛。所以问题的引入应加大深度,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问题的探索:在问题的探索上,我采用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行走,产生一种动态效果,使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状态下,在老师提供的情景下,在具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但在整个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法则的得出上学生的总结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再处理时由于怕时间不够充裕所以学生出现的问题我给作出了解答,其实这里应由学生自己来解决,这样对学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三、习题的配备:整个习题的配备大致是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的,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多种形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并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对加法法则的理解进一步的加强。在讲解完例题后,让学生互相提问,以促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最后的习题配备上,让学生对两个加数及和之间的关系作出判断,并且对各种情况作出讨论,达到本节课的一个高潮。促使学生的思路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但我总体感觉习题的量不够充足,学生的练习机会较少。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20篇)篇十八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根据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的简单运算。
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有理数乘法。
学习难点:法则推导。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计算:
(1)(一2)十(一2)。
(2)(一2)十(一2)十(一2)。
(3)(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
(4)(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
猜想下列各式的值:
(一2)×2(一2)×3。
(一2)×4(一2)×5。
二、探究新知。
1、自学有理数乘法中不同的形式,完成教科书中29~30页的填空.
2、观察以上各式,结合对问题的研究,请同学们回答:
(3)负数乘以正数积为__________数,(4)负数乘以负数积为__________数。
提出问题:一个数和零相乘如何解释呢?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20篇)篇十九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难点是正确、迅速地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计算.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多项式乘法,以及乘法公式等后续知识的基础。
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
其中,可以表示一个数、一个字母,也可以是一个代数式.。
2.利用法则进行单项式和多项式运算时要注意:
3根据去括号法则和多项式中每一项包含它前面的符号,来确定乘积每一项的`符号;
设m=-4x2,a=2x2,b=3x,c=-1,
∴(-4x2)·(2x2+3x-1)。
=m(a+b+c)。
=ma+mb+mc。
=(-4x2)·2x2+(-4x2)·3x+(-4x2)·(-1)。
=-8x4-12x3+4x2.。
这样过渡较自然,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代换的思想.。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及推导.。
2.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计算.。
3.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用文字概括法则,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4.通过反馈练习,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渗透公式恒等变形的数学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类项,故在学习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方法去解题.。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及其应用.。
(二)难点。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结果的符号的确定.。
(三)解决办法。
复习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并注意在解题过程中将单项式乘多项式转化为单项。
式乘单项式后符号确定的问题.。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重点学习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及其应用.。
(二)整体感知。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复习:
(1)叙述单项式乘法法则.。
(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什么叫多项式?说出多项式的项和各项系数.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简便计算:
由该等式,你能说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吗?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
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1计算:
例2化简:
练习:错例辨析。
(2)错在单项式与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之后没有添上加号,故正确答案为。
(四)总结、扩展。
(99,河北)下列运算中,不正确的为()。
a.b.。
c.d.。
八、布置作业。
参考答案:
略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20篇)篇二十
2、乘方的结果叫做幂,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
一般地,在an中,a取任意有理数,n取正整数?
应当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例1计算:
(1)2,2,2,24;(2)-2,2,3,(-2)4;。
(3)0,02,03,04?
教师指出:2就是21,指数1通常不写?让三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这三组计算题中,底数、指数和幂之间有什么关系?
(1)模向观察。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偶次幂是正数;零的任何次幂都是零?
(2)纵向观察。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奇次幂仍互为相反数,偶次幂相等?
(3)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都是什么数?
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
你能把上述的结论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吗?
当a0时,an0(n是正整数);
当a。
当a=0时,an=0(n是正整数)?
(以上为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a2n=(-a)2n(n是正整数);
=-(-a)2n-1(n是正整数);
a2n0(a是有理数,n是正整数)?
例2计算:
(1)(-3)2,(-3)3,[-(-3)]5;。
(2)-32,-33,-(-3)5;。
(3),?
让三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课堂练习。
计算:
(1),,,-,;
(2)(-1)2001,322,-42(-4)2,-23(-2)3;。
(3)(-1)n-1?
让学生回忆,做出小结:
1、乘方的有关概念?
2、乘方的符号法则?3?括号的作用?
1、计算下列各式:
(-3)2;(-2)3;(-4)4;;-0.12;。
-(-3)3;3(-2)3;-6(-3)3;-(-4)2(-1)5?
2、填表:
3、a=-3,b=-5,c=4时,求下列各代数式的值:
4、当a是负数时,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
(1)a2=(-a)2;(2)a3=(-a)3;(3)a2=;(4)a3=。
5、平方得9的数有几个?是什么?有没有平方得-9的有理数?为什么?
6、若(a+1)2+|b-2|=0,求a2000b3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