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反思自己的经历与感悟,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价值的心得体会。以下是一些历届优秀毕业生写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正在写心得的同学们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信息技术a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篇一
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就是以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其它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依据顾泠沅的情意原理“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对实验现象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我在讲授酸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 —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
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了单纯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参备课的老套路;可利用多媒体创设新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实验现象,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以激起学生兴趣;利用互联网进行人机交互沟通,通过上网查资料来进行研究性学习,甚至不断推广远程教育,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互动。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信息技术a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篇二
今年,我幸运参加20xx年年底为期7天的中小学信息技术2.0培训。学习时间是短暂的,培训学习收获是巨大的。学习中,我了解许多新知识,开阔了视野,转变了思想,获益多多。本次培训,合肥学院邀请了北师大、安师大、铜陵学院、合肥一中、合肥168等学校的专家做专题报告,还增加了现场参观,真正做到教室读有字书,走出去读无字书。培训形式多样化:听报告、观看视频、班级交流讨论、集中答疑、做简报、交作业,学员学习热情高,交流积极,简报不断创新,你追我赶,好不热闹。培训结束,学习未尽,心得体会,不吐不快: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树立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观念。信息社会,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整合、重组、运用。
网络缩短了空间距离,让人们沟通更便捷。与家长进行交流也不例外。这要求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才能成为一名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好老师。
培训中,专家的解读,让我茅塞顿开。我深深意识到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专家们给我打开一扇窗,也推开未来之门。教育发展新方向、互联网+下的教育生态等让我感觉到自己犹如井底之蛙。自己的专业知识陈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是不值一提。因此,今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快马加鞭地学习,充电。
培训中,我认识了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加深认识翻转课堂、如何制作富有吸引力的微视频,以崭新的心态面对智慧课堂。
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疑难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多一把刷子,多一项技能,对于教学总是好的。掌握并熟悉运用多媒体软件,通晓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力争制作课件既精美又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创新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孩子。
此次培训专家们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他们倾囊而出,把满满的干货无私分享给大家。我轻松学会使用多种方法从网上快速搜集、整合视频、图片、flash、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制作出富有吸引力的多媒体课件,丰富了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妙不可言。
培训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清了,有种天高地阔的感觉。互联网缩短了世界距离。培训学习,不但让我们彼此拉近。培训学习,不能听着感到,想着激动,回家一动不动。培训归来,我认真整理笔记,重新观看课件,把理论知识系统化,便于应用查找。
本次培训,出实招,给实力,有实效。我会趁着眼明心亮,趁热打铁,用于课堂。毕竟实战才是硬道理。
未来已来,彼岸并不遥远,远方和诗意在召唤。
冬天已到,春天在召唤。让我们在教育的百花园智慧耕耘,听!智慧课堂在召唤,期待孩子们灵光一闪一闪。教育的春天,我甘愿奉献一抹绿。
信息技术a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篇三
我参加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说课比赛,我将我对于这次比赛的经过和我自己的一些感想向大家做一个汇报,以做到抛砖引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模式主要有两种:一中是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上课(教师制作好幻灯片,然后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上课);一种是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师准备好教学内容,一般是网站,然后学生在机房里进行选择学习,教师加以指导。)我们通常用的是前者。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说课主要是向大家展示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上课时所用的信息技术元素,如图片、声音、视频、flash、网站以及其他一些东西;阐述在上课时是如何将这些内容与教材结合起来,分析这样的结合对教学有怎样的促进作用并且探讨这样的结合为何会有效、如何将更为有效。
1、选教材。
2、选信息素材。
现代信息技术瞬息万变,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老师们是各显神通。对于信息技术我了解的不是很多,那么就我看到的而言主要有:图片、视频、声音(音乐、朗读)、动漫(flash)、网页或网站(记住不要直接链接在internet上)。
3、说课比赛需要的材料。
a说课稿。
1.教学内容分析。
(1)说明教材版本,学科年段(册),单元(章、节);。
(2)分析本课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知识的前后联系(关联性);。
(3)分析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重点分析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特点(典型性)。
2.教学对象分析。
(1)说明学生所在学校及班级的特色;。
(2)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3)分析学生已有的与本课相联系的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生活经验等;。
(4)分析学习本课存在的困难点。
1.一般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表述。也可以兼顾不同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采用不同的表述形式。
2.确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三维目标不能丢项,即使不写明三项的标题,也要包含三个层面,不能有项目的缺失(或按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2)恰当:符合实际,学生能力可及,每项行为目标的水平规定得恰如其分;体现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与学生已有知识的一致性,与前后教学活动的连贯性。
(3)具体:目标要求指向明确,表述清晰、具体,尽量以外显行为表述教学目标。
(4)准确: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表示目标行为的词语要体现学科特点,内涵准确,语言表述规范,不能出现混淆。
在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教学重点、难点一定要与教学目标相对应;。
(2)教学重点:一般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的;教学难点: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是以各教学环节标题为基本框架,把教学基本过程用图式的方式恰当的表示出来。其中各教学环节的小标题要推敲、提炼,能表达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基本内涵,最好能有点对仗或者至少比较整齐,读起来比较上口。比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等。流程图要简捷、凝练,立意鲜明、重点突出。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主要说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设计意图。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教学结构要清晰,层次要鲜明,逻辑关系准确;。
3.体现教学过程的基本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4.做好“整合点”设计,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应明确媒体的形式、题目或内容。
“整合点”设计的建议:在一节课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将各种教学条件拿掉,只考虑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情况,并假定教学条件只要想到就可以实现,在此基础上构思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构思了教学过程之后,分析每一个教学步骤(环节、活动)有效的支撑方式,系统分析信息技术、常规教学手段两种支撑方式的优势与劣势,从而确定出一节课的所有整合点;确定了一节课的所有整合点之后,针对每一个整合点,系统研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整合点困难的方法;根据一节课中每一个整合点的解决方法,选择或开发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和软件,并将为一节课中所有整合点所开发或选择的教学资源及软件集成为该节课的课件。
5.在说明“教学设计意图”时,要突出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整合点”诊断与分析。说明在某一教学环节中,为达成某一教学目标、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时,利用信息技术的哪些功能特点,实现有效支撑,可以达到怎样的预期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b、演示稿。
演示稿是在说课的当时展示给评委看的。上次比赛时有许多不同软件做成的演示稿。有flash的,网页形式的,有authorware,当然最多的是ppt做的,我个人感觉教学要求、重难点分析之类一般在2分钟内讲完。
1.演示稿上文字尽量简洁(比赛时评委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字,就会产生反感。)。
2.在链接设置时也尽量考虑到可以少用鼠标。因为说课时是一边说课一边放演示文稿的,如果经常低头去点击鼠标可能会影响你说课的流畅性。我的演示稿上链接比较少的,一般不需低头,直接点击鼠标就进入下一页了。这样整个说课中间的停顿较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说上面。
3.所有的资料都必须放在同一文件夹下。
如果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说课整个过程为10分的话,我认为演示稿占了5分,而说可能就要占5分。因为说课只有通过说才能最终把你所做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且评委们都是当时打分的,不可能再拿着你的教案去细细品味的,因此一定要把你所做的在规定时间内完整的、生动的展示出来,这不仅需要你的说课稿写得精彩,更需要你在说的时候,把你的说课稿说得更精彩。
1、说课的姿势:通常都是站立的,一般在普通的多媒体教室进行。说的时候尽量眼睛能看着评委而不是自己的演示稿。适当地跟评委有眼神的交流。
2、说课的语速:因为说课的时间是固定的,因此要控制好语速,把内容控制在9分钟左右。
3、注意仪表:对于打扮我是那种先天不足,后天也不勤奋的那种。但对于比赛,我还是稍微准备了一点的。我们不说要让自己多么漂亮,但我觉得至少要让自己看起来很精神,给人感觉充满自信的样子。
信息技术a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篇四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是在历史成就基础上实现新跨越的内在需求,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施计划。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将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如何跟上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时代,并把所学的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去,灵活地运用资源辅助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真正实现减负提质增效,变成我们目前最应该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从县、校制定信息技术2.0校本培训制度与方案以及开展培训,再到我们七年级数学组内研讨交流,我是有参与和思考的,也从冯磊、马君利、黄联芬、冯爱宁等老师分享的案例中学习了,但由于各种事情的干扰,自己并未真正被卷入。每次看到学校工作群里所发的没有全部完成人员的名单中都有我,从心里佩服同志们的水平和速度,也惭愧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欠缺。但我又不想凑合完成任务,还是觉得自己应该从本次培训中收获点什么,所以也就不急不躁的根据组长选定的a3和a5微能力点开始,我首先确定教学主题: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其次挖掘课前需要了解的问题如学生经验、知识储备和学习风格等,然后统计分析和不断调整教学设计,最后制作微能力点作品。
a5课堂导入我让学生帮忙用我手机一次录制成功,虽然觉得不理想,但未再重新录,因为不想让自己和学生内心“厌烦”。可是a3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的录制就没那么容易,我用的是希沃白板5软件,有些功能我用的真不是得心应手,于是下午邀请了我工作坊信息技术的高手——张亚峰老师给予我技术上指导。虽然年龄大了学起来不是很速度,但是张老师教的耐心细致,我也用心学,效果还不错。张老师离开后我一个人在办公室静静地把希沃的功能,如图片视频的插入、课堂活动游戏设计、思维导图的制作等翻来覆去操作多遍至熟练,然后开始录制,结果发现这与我以往出去比赛大不不同,文件要求是不超10分钟,而我第一次磕磕绊绊录下来20多分了,于是不断的修改ppt和省去多余的废话、再重新录制,可是每次总会出现或结结巴巴或断片的小问题……心想算了吧、差不多就行,九年级晚自习已经下了、学生都睡了。可是不愿将就的性格又跳出来了,只好鼓励自己再努力一下,最后一遍录制时间卡到11分钟左右。虽然我的作品远抵不上同事们的优秀案例,但相比自己原来的水平进步不少,况且我的确学到了东西,而非仅仅完成任务,所以内心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觉得新时代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更高、更广泛了。与我而言,整体觉得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我们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继续教育作为自身的需求不断学习。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的出现,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是现代社会教师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只有自己具有了终身学习的需求和能力,才可以应对现时代多变的学生、更好地跟上下一代成长的步伐,不至于过早的“衰老”而被社会淘汰。
教育信息化是新时代下的新模式,是国家教育创新的新举措,更是对我们教师本身的新要求。创新是我们融入时代潮流的不二法门。我们应该学会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借鉴吸收优秀的教育理论知识,观摩总结优秀教师的新型教育方法;在反思中进步、在总结中创新,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好的帮助引导孩子们学习成长。
同时,我觉得技术首先是“以人为本”,是有温度的;其次才是为了突破教育教学中的某一环节而应用的手段,进而优化教学设计、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2.0倡导的核心,才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价值。让技术实力强的青年教师和教育教学能力优的骨干教师形成“双师互动”,共同提升,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共研共进中为课堂增值,为学生终身发展赋能。
还有一点也感触颇深,就是和老师们交流时发现部分人对a3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说明录了好多遍。因为在录制作品时,要求本人出镜,你得露脸,总不好意思蓬头垢面地见人吧?肯定得拾掇一下;没了虚拟背景,你总不好意思让办公桌乱糟糟地见人吧,好歹收拾一下。这会发生什么呢?就是只要一个人愿意修饰自己,他的自我评价就会变高。说白了,就是他想让自己是一个更优秀的人,就不允许自己干那些浑水摸鱼的事,无意中都会认真起来,我们谁都知道认真的力量!
信息技术2.0培训、这个让老师们“烦恼”了一段时间的工作暂告一段落,但学习的路应该是通向远方的;虽然无人要求我们写什么体会,到是我自己愿意利用元旦假期把这一过程中的点滴收获记录下来,既是想留个纪念,也算是对自己的提醒吧。
最后把莎士比亚说的,“让我们泰然自若,与自己的时代狭路相逢”送给每一个奋斗中的你我,20xx,我们一起向未来!
信息技术a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篇五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2.0学习给我又一次带来了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在培训中,我明白了信息技术2.0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更广泛,更省时高效。信息技术与跨学科教学的融合,更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需求。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而信息技术2.0的学习为我们教师提供了这样的平台。不仅教师要掌握这门技术,学生也要通过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收集数据,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加以综合分析达到学习的目的。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水平。
本次学习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ppt的制作,跨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画思维导图,项目式学习等,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深度融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学习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更深入理解了项目学习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学习,掌握了画思维导图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升了信息技术2.0的应用水平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
在学习方式上,虽然是网络授课,但我们感受最多的是教师精彩的授课和课例演示的新颖。课堂开放式互动,气氛活跃轻松。各学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每次只有短短1小时学习,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这样的学习,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热烈的学习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此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其感触颇多一言难尽。我一定要借此次学习的东风,将本次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扎实工作,努力学习,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最后,我想说,在愉快而繁忙的假日里紧张的学习有收获着快乐着!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以后的最终目标!
信息技术a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篇六
本人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已有一段时间,面对新环境、新对象和新问题,就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本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几点体会。经过两年的摸索、探究,形成了几点做法:
把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看作是“知识课堂”是不够的。如教学画图软件,仅仅讲授画图程序怎么用,然后让学生像书上画一棵树、一个房子,那将是单调、枯燥、无味的一节课。我们如果把美术教师的美术课请进来,先由自己介绍画图程序怎么用,再请美术教师让学生学会自己调色,讲授如何着色、用色才使图画协调,讲授简笔画的画法、构图和比例等,从而用画图程序完成一幅幅生动的画。这样,学生在学画的过程中而强化了画图程序的应用。把诸多学科都请进来,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将更加充满生命的活力,从而从“知识躁堂”走向“生命课堂”。
比如,讲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二课《认识计算机》时,把中央处理器比喻成人的大脑,负责运算,存储器比喻成人大脑的记忆区,负责存储信息,输入设备比喻成人的眼睛、耳朵,负责从外部摄入信息,输出设备比喻成人的嘴巴,负责向外部表达信息,这样生动形象的讲解更有利于小朋友们接受。
现在上课用的多是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时对课件进行演示,学生通过课件了解学习任务,掌握知识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如在画图的时候,先利用课件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画图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演示如何利用工具画出一张图片,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了,对画图软件感兴趣了,教学任务就能更好的完成。如在画图时,基本的使用工具都讲解了,那‘仙女袋’的工具就由学生自主学习,操作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课程结束前,再强调讲解学生们易犯的错误,加深记忆。开始是模仿老师的画,最后再设计画出自己心中的画。一年级学生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在教学中我们要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材在每一课课后都设计了课后练习,这些练习大都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如在认识计算机这一课课后有一个小调查,让学生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到当地的计算机专卖店,看看那里的计算机有哪些种类,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后面有一张调查结果表。我在教学这一课时也布置了这个小调查,让有条件的同学去参观一下。有两位同学完成了调查表,两位同学分别给大家讲了他们在计算机专卖店的见闻,还回答了专卖店叔叔的问题,其他同学听得很认真,感到很好奇。在巩固深化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实践与应用,提高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a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篇七
20xx年5月,我参加了教育部中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学习,在线倾听专家的经验传授的同时与小组学员一起学习、交流,对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我深深地体会到利用教育技术设计教学方案的特点和作用,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本次培训,资源丰富,信息量大。培训由八个必修课程和一个选修课程组成,另外还有走进研修和培训总结过程。在学习中,让我感受到:
1、压力大,高密度的培训任务及大量的培训作业,全新的培训平台感受至深,以前从没有过的这种培训模式,以“任务驱动、强调活动,强调参与”为原则,要求每个学员都必须参与,而且必须按时完成作业,并上报中央电教馆审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考试资格。迫使我们拿出十分的精力来学习这门适应未来教育的必须掌握的技术能力,并且从中受益匪浅。
2、 在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十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但学习让我们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培养,只有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他们才能在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适应激烈的竞争。
3、学习内容非常实用,像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在现今的现代化教学中经常使用,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又为教师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帮助。
4、本次的学习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我觉得本次学习重要的不是学技能,学模式,而是学一种思想,一种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为主的思想,一种教师必须具备的先进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更加注重用未来教育的先进思想武装每一位学员的头脑,从而达到使思想和技术融为一体,使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程有机整合,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5、培训过程中,有许多非常精彩而且值得我们深思的教学案例,通过和小组老师们一起“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与分析,更加深化了对这些案例中渗透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的认识。
6、通过本次培训使我对现代新型教育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及“教学设计方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如:“单元教学设计”和“主题式教学设计”,安全打破了我们以前的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适合在一个课时内实施的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而“单元教学设计”是对教材中的一章或一个单元等知识结构相对完整和综合的学习内容进行设计,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而不是一个课时)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主题式教学设计”是围绕某个主题制定相关的知识、情感和能力目标,拓展增加与主题相关的课外教学内容,经整合后形成高度结构化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中以问题探究、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活动为主,教学组织形式不局限于课堂集体教学,而是更加灵活多样,大部分的教学周期较长,是以一个主题单元为单位。 对我来说通过学习探讨、交流,收获颇大。平时也爱好上网的我对计算机的应用也是慢慢积累了很多,实践是关键。到现在我对教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知道的可以说是少之甚少。我希望接下来的实践中要把所学到的知识,牢牢掌握并运用到教学中和生活中,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启迪,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充实自己的教学。 最后我要感谢培训老师,他们的讲解令人信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令人钦佩。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所学到的知识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并肩负起主讲教师的责任,引领我的同事走向教育技术培训提高自己能力的大潮中。
信息技术a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篇八
老师们好,我今天想讲的题目是《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一个遵循,一个尊重,用好统编教材,这三个方面是彼此连带的。也许我们语文老师目前要面对、思考和探究的一个共同的话题。现在老师的确都很累,老师很难当,我们要为老师减负、减压,多一点时间用在教书上,少做点形式主义和无用功。但退一步来想,现在哪一行都很累,大人、小孩都压力山大,加上社会环境等很多方面的影响,这个世事变化莫测都不容易,也就少一点抱怨,多一份职业的良心,在各种困难的夹缝中,尽可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教师本来就是一个理想的职业,无论如何我们选择了这行,要面对挑战,寻找这个记忆,为了学生,为了理想,也为了未来做好我们的工作。
今天我想跟老师们谈谈心。最近,也有要求我去讲讲课标的,说实在话我自己也在学习,也有很多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或者是不理解的地方。当然,我也听到了很多的议论,我觉得这都是正常的。课标,它的一个精神就是改革(课改),现在的教学现状也在呼唤这种改革,所以我们要支持、要学习、要贯彻课标。尽管课标可能是并不是特别完善的,但它总是向上的,可以给我们一些教学上的指导,而我们的教学也需要遵循课标的精神。
实际上这么多年来课标一直在改。在我理解课标不是一个崭新的革命,而是吸收了过去课改的一些经验。不应该理解为推行新课标,就是要把以前的推倒重来,搞个颠覆式的彻底的革命,而是要守正创新,不要搞一刀切,不要搞行政的规定。我宁可用这个词叫“改良”,是让每个老师、每个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往课标认定的那个目标去改进。要遵照你们的学情,心理上不要烦躁,也不要抵制,要尽量去学习、理解课标,根据实际的情况出发,用好这个课标,用好教材。
那么,比较新、旧两个版本的课标后,我们发现新版的课标的确有很多变化,同时也提出一些新的教学观念。我想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
“课标”是课程的标准,是教学水平达到的一个基本要求。对照旧版(20xx年)和现在20xx年版课标可以发现它们一些基本的东西没有变。什么基本的东西呢?就是各个学段对语文基本知识能力的要求、标准没有变。譬如说:识字,一、二年级认识1600个字会写800个字,三、四年级会认2500个字会写1600个字,初中会认3500个字等等。还有阅读,三、四年级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初中默读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初中要求能够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等。甚至连语法、修辞知识的要点,识字、写字的基本字表,常用字表都没有变化。古诗文背诵的篇目原来是136篇,小学75篇,初中61篇,现在初中减少了一篇是135篇,都没变。这个课标主要的、基本的内容没有变。这是因为课标主要功能是课程的标准,全国都要达到这个基本的要求、标准。语文教无定法,至于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实现这个标准,那是老师们可以发挥创造性的。新版课标和以前旧版的课标,实际上是衔接的,基本的东西都没有变化,而且都体现在统编教材里边了。所以我们只要按照统编教材体力架构,分学年的、逐步的推进,就能够完成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所以老师们的注意力不要只放在那些概念上,还要放到基本的标准、基本的要求上。
课标站位高了,视野开阔了。在课程性质(语文课程的性质)这一章节开头,就提了一句话“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定位。一方面,语文课程担负了文化的积淀、文化的传承的任务。对于每个公民来说,他是要具备学习语言运用的能力,而语言是民族文化构成的一个主要的部分,或者说是主要的载体,文化的血脉、文化的dna都体现在语言方面。所以我们学习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一种文化的凝聚,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是三观的养成。一个人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的养成,在他的小学、初中阶段都是打基础的。课标对这个也有强调,特别提到了要以文化人。因为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所以新课标提出了一个比较高的站位就是“立德树人”。以“以文化人”,这不是一个口号,这是社会发展提出的一个严峻的要求。但是“以文化人”也好,“立德树人”也好,在我们语文课中应当做到四个字叫:润物无声。它不是穿靴戴帽的,不是过分的教化的,它是适合整个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有这个意识。
20xx版课标也提语文素养,它没有“核心”两个字,现在“核心素养”更明确了以前的概念。语文素养包括读写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或者加上文化、文学修养等等,没有那么明确的界定。在20xx版新课标中,它界定是清晰的,叫语文核心素养,它让语文学科的定位清晰了,甚至可以说终结了长期以来关于语文是什么?语文要教什么?学什么?人文性、工具性哪一个更基本呢?等等问题的争论。所以不论是高中的课标还是现在义教阶段的新课标,凝炼了语文核心素养这个概念,把以前很多争论,很多说不太清楚的问题理清了。所以,如果我们要问你,语文是教什么,学什么的?以前我们说:听、说、读、写,或者是教的是文化、中华传统文化,都对。但现在核心素养讲得更清楚了,“核心”包括了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它不是并列的,而是把这四个方面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文化自信,它摆在前头,它是一个基本的。然后是发展型的,还有更高的例如:整本书阅读,综合性的、拓展性的。这样分,我能够体会他的良苦用心,但我理解语文学科独有的东西,就是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是基础的,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把其他几方面:思维、审美、文化等等带起来,我想这样的理解比较好。
以前高中课程标准没有把它分成三个层次,现在20xx版课标把它分成了三个层次。目前,我在学习后认为,还是要强调以一带三,就是说语言文字运用它是基础的,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过程中,把思维的训练,把审美的培养,把文化的自信都带起来,都融汇进来,彼此不分。这是一个看法,不一定对。
我理解语文的核心素养的还有第二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语言文字运用,第二方面是:思维能力。课标它强调的是学习语言运用过程中,获得几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原来高中课标包括了逻辑思维,这大家都是比较理解的。一讲思维都是逻辑思维,但同时又讲到了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这次义教课标还讲到了思维品质的提升,包括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等等。但实际上在语言的思维训练过程中最基本的一个是逻辑思维,一个是直觉思维,还有形象思维,这是最基本的,我们要重视。我根据我的学习的心得,认为思维能力这个问题,是我们义教课标的一个亮点,虽然以前高中也这样讲思维能力,但这确实以前语文教学的一个弱项。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又受制于应试教育,它不能不面对考试,或者它很难不面对考试,这是不利于思维发展的。所以新课标那么强调思维的能力,还把直觉思维写进去,我觉得是很了不起。那么对于小学生、初中生来说,直觉思维可能显得更加重要,要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好奇心以及对创新的追求。思维能力问题,可能会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一个大的推动。这是关于我特别讲讲思维能力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是审美创造。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审美能力,要创造比较困难。课标要求通过审美的体验、评价来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品位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审美情趣、审美品位,以前提到的比较少,所以新课标现在给了一个提醒,应该是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问题。
当然更重要的,现在摆在第一位的是文化自信。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特别这些年的物质商品极大的丰富以后,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国家命运、国际的斗争等,都使我们感到需要文化自信。但是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还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要批判、抛弃那些腐朽的、不合现代社会的传统文化的部分,挖掘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处理好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发展的关系。我们要强调文化自信,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学习怎么用辩证唯物论逐步地看待这个文化现象。
所以,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它是一个整体,彼此是不能分开的。在语文课程中,学生思维的能力的提升,审美能力的提升,还有文化传承,文化的理解,都是应该以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为基础的,这点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同时这四个目标它不是一项一项完成,是综合的,不是贴标签的,要从四个方面协调发展。
我觉得语文核心素养这个概念的提出是非常重要的,有些理论的生长点,也有现实的针对性,会对我们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是一个宗旨性的概念,也是大家比较难以理解,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去解释和落实的这样一个概念。
首先一点,这个概念的设想不是语文课标的独唱,是由顶层设计提出的。就是说搞教育学的,他提供了这样一个意见,参照国外的一些经验,提出了素养型的教学。它是由顶层设计提出的,最后转化、落实到各个学科,也包括落实到我们语文学科。在编写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时候,就比较多的在单元设计上考虑到怎么去落实任务群,甚至它的每个单元、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有学分上的考虑,所以高中的教材基本上是按照课标的学习任务群来编的。但在编教材的时候我也提出了要守正创新,不能推倒重来,跟以前教材中好的经验、体例应该是有些衔接。如果太新了,变化太大了,老师很难教。考虑到水平能不能跟得上,最后就做了一些妥协。现在高一、高二都是选修和选择性必修一共5本。主要是单元结构的变化,以前主要是文体组织单元,或者是人文主题来组织单元,而现在是以任务群加上某些人文主题、某些语文的要素来组织单元。譬如说:第一册八个单元的主题有:青春理想、崇尚劳动、人生感悟、乡土中国、学习之道等等。这八个单元分别承担了各个不同的学习任务群,包括思辨性阅读,文学阅读,实用类阅读,还有当代文化差异,语言的积累与梳理,整本书阅读等等多个单元。高二变化更大,他用专题式设计编排,例如:中华传统文化包含两三个专题,革命文化、外国文化、科学论著都有专题,把任务群等同于一个专题这样来设计,所以说高中课程教材的改革比较大。从目前教材使用的情况来看,还很难说它产生了实质性的改革。应该说这是试验性的、一部分的改革。为什么?因为老师不适应,因为高中要面临高考,这是个巨大的现实。虽然任务群在教材里面也有所体现且现在落实比较困难,但从学科理论来看,提出学习任务群是相当大的一个推进。这个推进让现在的义务教育的课标也顺着高中课标的那种提法,也提出了学习任务群,但它的提法比较谨慎了。义务教育的课标可能也吸取了高中的一些经验,考虑到小学、初中的复杂性,在小学和初中九年提出了六个任务群,而这六个“箩筐”,就把小学、初中的九年包进去了,这个“箩筐”未免太大,其实也很难将整个9年的教学内容都装进去。它是想作为一种教学内容,结构化将任务群呈现出来。这想法是很好的,但实际上很难的。六个箩筐装的东西太多了,可能就稀释了。所以这个年代的设想,是希望强化、结构化任务群学习内容,从而设想是一块专门讲课程、课程的目标,另外一块专门讲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内容是什么?就是学习任务群,但学习任务群又是什么?就是学习内容,大家理清这个逻辑了吧,学习任务全就是学习内容,对老师来说就是教学内容。
我们可以理解现在所说的六个学习任务群,就是六个方面的教学的内容,或者是学习的内容。那么这些学习的内容(任务群),其实跟前面课程目标它是相通的,很多地方甚至是重复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工作是把它融合在一块。现在他想把它分清,加以强调,但是我们一线教学总是有我们的需要。现在你你分得那么细,前面是一个课程目标,后面是一个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六个方面,而这六个方面每一个学段都提出非常多的要求。那么我们一线教学就很难处理,所以我们要做的工作是要有分有合,要合起来。现在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其实仍然是在探究、摸索,再进一步要把它的逻辑关系搞清楚,在实践中去探索、落实。
所以我总是提出要学习课标的精神,理解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一是想明确我们的教学内容。用学习任务群来表达,把它清晰化,更加集中,具有创造性。二是想提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就是设立一个情景,设定一个典型任务(六个任务群),在六个任务群下边的某一个项目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行教学,以此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的实践性。
所以,这种教学模式的设想和现在通行的教学模式的确有很大的区别的。他强调的不是一课一课的讲,不是文本为纲,也不求知识的系统和完备,它更不是把训练作为纯技巧的这种练习,他是想颠覆想改变这一点。让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主体,学生在一定情境之中带着一定的任务进行伙伴式的学习、探究式的学习,得到自己的建知识的建构。
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有两个目标,第一个是内容的呈现方式,第二个是教学的方式,但是这六个学习任务群太大了。与小学不同的是,高中阶段将任务群转化成一个专题性的或者范围性的内容,而小学阶段有大量的文学性的阅读和识字写字,思辨性、实用性的阅读比较少。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小学、初中的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相当于现在跨学科的学习或某一个任务群的学习)。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习领会课标的精神来改进我们的教学,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打破旧的教学的方式,将以前一篇一篇地教和大量地刷题这样的做法,转变为利用任务群整合单元的教学方式,从而改变以前语文课的零碎、重复、随意。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到了中高年级都是以单元为组,每个单元都有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且都有侧重点,实际上这就是在落实某一个任务群的某一方面。老师们不要认为现在的教材是按照老的方式编写的,实际上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已经领会到这种变革的需要。在教学中,老师们要积极地理解学习任务群的好处,减少灌输式的讲解,匀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来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学习,拓展阅读面,解决读书少的问题。
六个任务群怎么落实呢?现在的教材里边每个单元都有提示,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在人文主题方面,在三观方面,还是在语文能力等方面都有提示,我们要按照提示更强化一点情景,强化一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可以了。
关于群文教学。现在都是单元教学,就是群文教学,但单元教学(群文教学)它不能完全替代单篇的教学。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以单元为单位来进行教学,更有条理,也更重视学习的自主性。但是,我们也不要理解为学习任务群就是组织一些活动。有些课老师还是要多讲一点,要精讲,先让学生读懂,然后才能开展活动。当然也不要给老师规定比例,只能讲多少。老师的讲解要努力指向单元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要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这样做就把课标精神跟教学设计以及怎么用新教材三方面结合起来。
整本书阅读其实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了。古人读书就是整本书阅读,《大学》《中庸》《左传》《资治通鉴》他们都是一本一本地读,这是个好方法。但古人读整本书,是因为他们的时间比较集中、比较多,也不像现代人要学很多的科目。现在的语文教学跟古人不一样,是新学堂以后,采取一篇一篇地学、一篇一篇地讲,有不同类型的选篇、精读,举一反三,这是有来由的,不是说谁发明的。而这也都是因为现代人没有古人那么多的时间,只能够采取这样的方法,但从阅读量来说是不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不管用什么好的、先进的方法,没有阅读量,无论如何是提升上不去的,但如果有阅读量,有阅读面,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点拨一下就能提升上去。现在中国人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小学,到初二以后就一路下滑了,高中要高考时间很紧张,一般都是碎片化的阅读比较多不够完整,数量也不够。为了弥补这一点,高中提出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够接触一点不同类型的整本的书,一方面是知道同类型书的某些基本的阅读的方法,另一方面就是磨性子。现在的阅读都是碎片化、网络化和思维的平面化,要通过整本书的阅读来磨磨性子和耐心。高中设计、提出了整本书阅读,而现在小学、初中又把整本书阅读放到课标里边了。实际上在小学教材中已经编排了“快乐读书吧”,什么是童话,什么是通俗故事,什么是神话,什么是寓言,什么是小说、诗歌,一样一样、一本一本地推荐给学生,这就是整本书阅,照现在教材的这种方法去推进就可以了。除此之外,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读书的基本的常识,让学生自己去读。但是也不要把教材里面推荐的内容完全定死了,要有一个相对自由的书单,要提倡学生自由的阅读,如果老师们的规定动作太多,学生就没有兴趣。因为现在我发现,凡是我们指定的阅读书目,孩子们都不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它是经典,可能有时代的隔膜,也可能是因为现在学生的阅读习惯不能适应。所以我们不能硬着来,可以稍微放松一点,允许学生有自由选择的空间,来激发他们爱读书的习惯,为此初中教材把哈利波特都选进去了。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我们不要过分地把整本书阅读课程化。他虽然是课程的一个部分,但要组织很多的活动,布置很多的任务;要写笔记、写心得;要小组讨论、朗读,还要演出孩子怎么会喜欢呢?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放松一点,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没有兴趣也不要过分地苛求。
我们在编写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时候受到了课改,特别是高中语文的影响,努力贯彻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某些精神。根据调查显示,义教阶段语文统编教材在使用的这几年是比较受欢迎的,但不可避免的还是要按照新课标的精神做一些修订,我们会将吻合课标精神内容保留;将有些虽然没有用课标的概念,但事实上体现课标精神的内容也做保留;将不符合的内容做一些修订、改造。
最后,我想说一下,我不赞成所谓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还是要实事求是,尊重教学的规律,尊重教学的个性(老师的主动性)。要贯彻新课标搞课改,不一定要搞颠覆,不是说以前那套完全不行了现在重新来一套,不要把老师搞得灰头土脸。要改革,必须要守正创新,以前好的经验是可以用得上的,好的方法也还可以继续用,要根据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情稳步地推进。登高一呼抛出的.一些概念、新的口号,组织一些表演性质的公开课,然后要求依葫芦画瓢,一刀切,是不可能有好的、实在的收获的。现在文风不好,我们语文课有责任提倡比较实在的文风。
以上我讲的几个方面,也是我正在学习20xx版新课标的过程中,力图理解它的精神的个人想法、意见,也会有不到位的。今天的分享仅仅是提供给老师们参考,和大家一块来讨论,老师们不要认为我是主持一个什么观点,其他的老师们又是主持什么观点,我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都是彼此沟通,彼此切磋,共同推进、实验。谢谢大家耐心听完我的这样一个零碎的演讲,谢谢!
信息技术a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篇九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也是教育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重要程度也越来越强。而教育的发展又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和顶梁住,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的成长将影响着学校的成长和可延续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将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教育、多媒体教学已经进入校园,过去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以现代技术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新的活力。这样以来,我们教师的一些传统教育观念要做以调整和改变,那些一支粉笔、一本书就能完成任务的思想和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了。
目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对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最先进知识的能力,还应具备会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和指导学生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了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媒体的表现形式及构成形式,掌握其基本的操作方法,学会各种课件的制作,以满足教学的发展。
信息技术整合应用于学科教学,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和教学效益的目的。
知识检索、知识更新、知识管理、知识结构优化是教师科研能力的基础。数字图书馆、学术期刊cnki、电子期刊、教育网站、教师网联为教师提供数字化的教育科研资源,用于科研选题、文献研究、文献引用、论文发表等。e-mail、bbs、icq和技术则为教师提供反思、交流、虚拟教研、协作研究的网络环境。
网络调查工具、统计软件、数据分析软件、课堂教学分析软件、课题网上申报平台、网上投稿平台可以大大提高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效率、效益和效果。
博客工具简单易用,在线编辑、即时发布、效率非常高,教师轻松发布教学反思,推动教师反思常态化、可视化、网络化,通过查看留言和评论看到反馈信息,日积月累,教师的反思能力得到提高。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和内核,如果不更新观念,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不会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且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上级组织教师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的学习,使老师们明白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现代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关系,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挣脱传统教学的羁绊,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
信息技术a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篇十
xx年8月,我参加了暑期信息技术培训,回顾一晃而过的几天,培训的时间很短,但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我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积极接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观念,开阔了教学研究的视野,充分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特点和重要性。
通过学习、网上交流等环节,我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那样又成了“满堂灌”的形式;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便又成了“满堂问”的形式。
我深深的体会到,在教学中,我们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在使用远教资源时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合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方式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认识程度,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地知道很多知识,扩大知识面,使他们增长见识。
远教资源是学生萌发创新思维、创新精神,走向世界的窗口,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可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学习虽然已经结束,来自导师的谆谆教诲,来自同行们的倾情相助,汇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汇成了一阵阵催人奋进的号角,支持、激励着我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
本学期我校利用暑假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越来越深刻的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1、教育观念的改变。
本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是使我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信息技术不但可以在我们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也使我懂得了网络资源多么的丰富。
2、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所以没有现成的教学规律可循,而本次培训就我们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教师展示,指导,其他学员的探讨,使我学会了如何写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学到了许多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而且师生平等,使我更易于理解与接受。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缺陷。
总之,我觉得这次培训很有实效,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是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要努力深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把时间都用到学习中去,充分利用自己身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优势,多利用网络的优势,不荒废时光,化荣誉为压力,为今后教育教学多积累宝贵知识财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轻松工作,轻松生活。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有所了解计算机不是信息技术,也学到博客是怎么建的,自己也学到了建邮箱。学会了上网、教学设计等。随着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管你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早学早受益,不学则会很被动,而且会越来越被动。学还是不学,用还是不用,反映着智力与能力的水准,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在信息社会中,如果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那么他的知识结构就不完整,就很难立足和发展。信息学与技术的内容十分丰富,且发展十分迅速,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地学习。我很高兴,我有机会和我们学校的五位电脑教师一同工作,这个学期和其他很多位同事一起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技术运用的培训。在他们身上,我不仅学到了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而且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认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当我学了信息技术并且能初步运用时,不骗大家,我是感到一点的满足感的。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任教的学科是英语,在教学当中,从现代化教育手段中,也体会到了现代化的运用之益。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电教媒体的使用,使他们精神振奋,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
通过学习我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那样又成了“满堂灌”的形式;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便又成了“满堂问”的形式。
我深深的体会到,在教学中,我们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在使用远教资源时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合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方式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认识程度,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地知道很多知识,扩大知识面,使他们增长见识。
远教资源是学生萌发创新思维、创新精神,走向世界的窗口,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可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能参加此次培训倍感荣幸,身在基层教育站线的我们,能够接触远程教育,步入信息课堂,能够运用先进网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cai的兴起是整个教育界进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产物。随着cai的逐渐推广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所应掌握的一种技术。网络化的进程,也正一步一步临近,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一个好的课件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那什么样的课件才算一个好的课件呢?通过学习我认为: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理解了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就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如果只有现代教学媒体,教师不能很好的应用在教学中,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
同时我还感受到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通过远程教育培训,我进一步掌握了信息技术等有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虽然很紧张,但我觉得很充实。因为我在这紧张学习的氛围中学到了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在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等诸多层面赋予教学以全新内涵。
我个人认为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和好处有两个:一是能让农村的孩子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使不发达的边远地区的教育手段上了一个新台阶,改变了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语言讲授为主要形式,一直沿袭单一的口耳相授的教学模式,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彩,让课堂更形象、具体、生动,更直观,更逼真。使用教学光盘、教育网络去采集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资料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教育信息更灵通了,不再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帮助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时间有精力真正用心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水平。通过学校的系统培训后,在我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中,让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视野逐渐开阔,技能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同时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使得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途径。信息技术的使用符合了中学教学过程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信息化教学、媒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使教学方式方法更精益求精,丰富多彩,声色具备。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之后,更能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更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总之,通过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一种带着现代技术投身于教育事业的信念。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信息灵通了,变得"耳聪目明",更具发展潜力;我相信学生会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教育事业作出一份微薄的贡献。
暑假我们学校组织学习关于powerpoint模版制作方法和邮件的发送,进行了母版设计方法的指导,相信这次学习,会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电脑制作课件时更能够得心应手。为了提高大家的认识,不仅采用实物演示的办法,而且还为我们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虽然时间紧迫但我感到受益匪浅。
当然,通过这次学习我更真正体会到了计算机知识更新的迅速,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来充实我们的专业技能,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才能在以后把工作做得更好。
信息技术a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篇十一
今天上午线上参加了莱西市信息技术学科人工智能与编程教学研讨会,观摩了张老师《变量》一堂课,本课张老师精湛的业务知识和巧妙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一下感受:
学生们都对刮奖非常感兴趣,通过刮奖环节的设计,学生很快的融入课堂环境中,学生们积极参入,踊跃发言,学习兴趣盎然,在寓教于乐额学习氛围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学生们利用之前所学程序可以计算出简单的价格,但是当问题逐渐增多,利用之前的方法就非常麻烦了,这时候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给学生新的知识点-变量。
本节课学生参入度高,动手实践能力强,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过渡环节都处理的非常到位,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把课堂交给学生,不断创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做到真正的掌握一门技能。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以便于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信息技术a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篇十二
在这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在核心素养的召唤下,作为老师的我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核心素养的路上走得更远。20xx年11月5日至11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高新区(新市区)教育局组织的北师大骨干教师培训。
在培训中,我聆听了信息技术示范课和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讲座,深刻体会到以往的教育太多关注课程本身以及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而忽视了课程教学之外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以及社会参与的能力和意识,这些正是核心素养的要求。这些虽不是课程本身的内容,但它确实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植根于学生的生命并形成一种素质能力,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培训中,北京特级教师王建宗所阐述的《现代教育的衡量标准》所倡导的“五大教育理念”中的核心理念“教师要养成用教育的科学的知识与技术从事教育工作的第一习惯”,真的是醍醐灌顶,震撼心灵,让我深刻认识到“骨干教师”不单是一种称号荣誉称号,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刘美凤教授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中一语道破教育的真谛:教育不是批判,而是对学生产生终生影响。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要承认并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
腾珺教授的《21世纪核心素养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讲座深刻体会到以往的教育太多关注课程本身以及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而忽视了课程教学之外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以及社会参与的能力和意识,而这些正是核心素养的要求。这些虽不是课程本身的内容,但它确实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植根于学生的生命并形成一种素质能力,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尽力的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看似简单的口诀后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无论是那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学定法,我有我法”,还是把“复杂变简单,把深奥变浅显,枯燥变有趣”都是我今后教学的指明灯。
就信息技术学科来说,关键能力就是对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首先,我们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据信息化环境中学习的特点,科学地组织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丰富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
其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
此外,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还有幸参观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卡魅实验室。本校的卡魅实验室是有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卡魅实验室联合组成。
同时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的老师还为我们带来了航空航天领域的科普知识。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贵校的金工实验室,木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茶艺馆,实验室。
总之,本次培训为我今后的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指导,指明了方向。在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理论的指导下,我将继续努力钻研教材与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理念真正地落实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此次相聚北京城,大家也是一起学习也是一种缘分,拜名师、听讲座、求真知、解疑惑、受益良多,彼此之间传授经验,增加了情谊,收获颇多。
北师大的这次培训让我的思想有所改变,在与专家的学习和交流中,感受到什么是教育,教育应该教什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对教师了理解更近了一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一点点的渗透到我的教育理念中,保持自己的教学风格,取长补短,我也相信我的教学会不断进取,再接再厉,为新疆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的教育添砖加瓦,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既然选择了教育行业,就样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出更多的国家栋梁。
信息技术a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篇十三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有所了解计算机不是信息技术,也学到博客是怎么建的,自己也学到了建邮箱。学会了上网、教学设计等。随着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管你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早学早受益,不学则会很被动,而且会越来越被动。学还是不学,用还是不用,反映着智力与能力的水准,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在信息社会中,如果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那么他的知识结构就不完整,就很难立足和发展。信息学与技术的内容十分丰富,且发展十分迅速,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地学习。我很高兴,我有机会和我们学校的五位电脑教师一同工作,这个学期和其他很多位同事一起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技术运用的培训。在他们身上,我不仅学到了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而且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认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当我学了信息技术并且能初步运用时,不骗大家,我是感到一点的满足感的。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任教的学科是英语,在教学当中,从现代化教育手段中,也体会到了现代化的运用之益。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电教媒体的使用,使他们精神振奋,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
通过学习我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那样又成了“满堂灌”的形式;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便又成了“满堂问”的形式。
我深深的体会到,在教学中,我们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在使用远教资源时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合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方式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认识程度,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地知道很多知识,扩大知识面,使他们增长见识。
远教资源是学生萌发创新思维、创新精神,走向世界的窗口,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可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信息技术a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篇十四
四天的线下培训,我听到的,看到的,接触到很多的知识,例如如何制作微课。但我仍然很感兴趣,尤其当老师在大屏幕上进行各种演示的时候,我内心一个清晰声音在告诉我:教育划时代的改革来了,不学习就要落伍要被淘汰。当技术分享时一同学用手机进行演示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我们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可以随时随地的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服务。。总之,线下培训,带来的感官冲击,只能用“震撼”两字来形容。
3、操作上的收获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视频的制作,包括视频的剪辑,音效的处理,转场的运用,字幕的制作等等,基本掌握了ppt制作时图、行、字的处理,了解了图片动画的制作等等。看着自己完成的作品,虽然比较粗糙,但仍深感高兴和自豪。
本次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使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信息技术教师。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这将是我以后的最终目标。
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面对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学习和提高已迫在眉睫。通过参加“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可以说,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留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1、通过聆听专家老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网络学习资源应用”、“ppt应用”、“学科教师的媒体素养培养”、“电子白板的创新应用”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还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如对“微视频的加工与”的解析,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听了老师们的解析与演示操作,使我开拓了视野,能力得到了提升。另外,我还有一个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微视频的制作,下一步我要自己制作微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这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我会一如既往的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信息技术a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篇十五
今天(4月13日)街道举行了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我也参加了。这次上课的内容是四年级的最后一课《设计标记》。这是一节对word图形工具的综合应用,对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的要求很高,不过上课的老师都做了很充足的准备,上课下来达到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第一节是太阳希望小学的张迪老师上的,他的课放得比较开,导入花了没几分钟,接下来的时间基本让学生模仿书本的例子来操作。总的来说对学生的探索能力的培养很到位,不过放的太开加上模仿性太强,很难发挥学生的创造和想象能力,所以学生的作品没有新意,希望张迪老师以后能注意创造方面的环节,期待他的'好课。
第二节是我自己上的,一开始,我让学生欣赏一组标志图片,图片放映设置是由单个图形到组合图形的过渡,主要意图是照顾到每个学生设计能力,也为后面可以用单个图形来设计标志做了辅垫。欣赏完以后让学生谈谈标志的共同特点来渗透标志设计中要注意的理念。在学生理解标志的设计含义的基础上,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我出示了自己设计的标志,主要让学生知道可以使用单个图形来设计标志,然后出示了课本例子,让学生学习组合图形的制作方法并说明了要注意的地方。此环节学生出现了很多冷场,不能回答我提出的问题,自选图形工具也没有办法找到,主要原因是课前没有做好预习。第三环节,我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制作设计标志。最后学生设计完成以后,通过欣赏、交流、评价,进一步促进本节课情感目标的达成,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结束阶段我又给学生欣赏了一组有艺术感的标志,并展望未来给孩子们提出了希望。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环节还是比较合理的,只是少了个小结。教学中,我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以自主探索的空间,使学生掌握了运用自选图形工具绘制图形的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设计制作标志,同时,通过标志的设计,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通过欣赏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不过自己在突发事件的处理方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第三节是坎东小学的胡楚君老师上的,这节课我比较喜欢,因为老师的调控能力做的很好,是我学习的地方。开始老师情感教学入手,公共设施被破坏自然想到设计“警示牌”,但也因为这样的环节,学生的设计能力受到了限制,就是把设计标志限制在设计“警示牌”的范围,我想胡老师可以再想想好的例子来完美这节课。这堂课我认为最好的环节是在老师讲解例子的时候,老师应用“渐出法”把一个例子进行分解,分解过程中教学各种技能和注意的地方,再加上趣味性的操作,很好的突出了重点和突破了难点。
设计一堂好课就像今天的设计标志一样,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造,而我需要更加努力。
信息技术a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篇十六
没工作之前,一向在幻想工作后的幸福生活,工资、教师的称呼,自我的极大满足。哪明白工作后才又想回到学生的时代。学生的时候,能够想做就做,不想做能够推脱有事没空,别人不会说啥,当了教师,的时候要从职责的角度去做事情,而不仅仅是做事情本身。学生的时候经常想教师怎样这样,我当了教师必须要怎样样怎样样,当了教师才发现,我也和他们一样,甚至还不如他们做的好,年轻,没有经验,不会管理。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师傅金教师的指点下,我不断地提高自我的教育理论水平,丰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教育、教学与教研本事,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职责感。我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分配的各项任务,得到了各位同仁以及学校、上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现将工作情景作如下汇报。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我的言行,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教学教育经验。
在教学工作上,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六认真”工作要求,了解学生的实际情景,经过钻研教材、研究具体教学方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期的综信教学工作定下目标。接手的这届学生,指法的运用十分差,在这种情景下,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指法教学,此刻,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的运用指法。
计算机维护是我的特长,在认真上好综信课的同时,和师傅一起全面负责学校计算机维护工作,保证学校各教室、办公室及机房计算机正常使用。还辅助其他教师做好课件。
为人师者仅有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业务水平、拓宽知识面,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而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在许多方面还有所欠缺,异常是在听了一些老教师的课,参阅了他们的教学笔记之后,更是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认真和默默奉献而感慨颇深。差距还很大,前面的路还长,以后不管工作有多忙,我都要坚持反复钻研教材,很多阅读参考书,以提高自我的水平。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让我深感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与职责,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青年教师,我惟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信息技术a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篇十七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工具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评价应在应用和实践中进行评价的。例如,教学“画图”软件后,可采用“开放式评价法”让学生制作作品,在作品展示中由学生参与评价。例如,教学三年级的“写字板”软件的使用后,采用“指定内容,具体考核”的方法,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按要求用“写字板”软件打一篇文章,然后由教师打分评价。同时,在每一个单元的单元小结里都有一个“活动评价”,有两棵知识树,树上是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结满了知识果,评价的方法是: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本单元的情况进行摘果子活动,在已掌握的知识果涂上红色即是摘下了果子。这种有趣的评价方式,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大胆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新教材,新课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目前,通过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充分显示了它的优势。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表、录音、录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图文并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确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但是更重要的是善于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能力的发展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是新课程对教师的又一重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真正在教育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
(一)、与德育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可以用校园网络报道学校的新闻,学校师生参加各种活动获得的荣誉。可以搜集一些与小学生有关的网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了解社会的新闻和各种社会现象,并引导学生让其从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与知识学科的整合。
internet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由于它储存容量大,媒体种类丰富,检索容易、快捷,不失为学生学习的好载体。教育资源共享,对于人、财、物是种节约,同时也使知识得到充分整合。可以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例如,语文学习中需要查找资料的时候,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网络知识在网上查阅资料,帮助了解语文知识。还可引导学生创建个人博客,并在博客上记录个人学习、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达到练笔的目的,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注重实践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三)、与艺术学科的整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电脑绘画”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它本身就是与美术整合的,例如:老师进行美术欣赏,可事先搜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网址,让学生在网上自由欣赏美术图画,然后讲出自己的理解,这比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同时也可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主要表现在通过windowsmediaplayer软件来听音乐,可用midi软件来编辑音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信息交互方式、师生角色转变以及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与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达到全面发展。
总之,这次学习,我受益非浅。让我们更有信心、有方法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a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篇十八
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电脑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
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电脑室只能开放一个月,但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必须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很多电脑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学生没有办法上机,缺少实践机会,这个问题在下个学期要异常加于重视解决。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教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教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电脑兴趣小组。活动的成果的喜人人如初一不少的学生电脑打字速度,电脑知识水平的`很大的提高。
(4)、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如家访等形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
(5)、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提高。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我;从行动上参加自考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为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贯彻执行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我校开展了信息技术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到现代化教学技术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中,教师能省时省力,学生能根据直观演示轻松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本人经学习有以下体会: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教育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作为一名教师,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是跟上时代的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将信息化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有助于教师整合教育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信息教育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教学中的不足,传统的教育手段费时费力,不利于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把握知识,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益。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用于教学中,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实践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教师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教育技能。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就不能胜任教育工作,要认清形式,勇于挑战,树立信心,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完善自身素质,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实现自身教育水平得到持续发展,在不同阶段都能胜任教学工作。
信息技术a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篇十九
20xx年4月15-16日,很荣幸能够代表学校的年轻教师参加了“xx市中小学骨干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的学习。虽然培训的时间仅有短短的两天,但是这次培训带给我的变化却是巨大的。通过学习,让我对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工具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也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拓宽了思路,现来简短谈谈自己在这次培训中的收获:
在这两天的集中学习时间里,为了增强我们的理论修养、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市教育局为我们准备了丰富的精神大餐。安徽师范大学的刘和海教授的专题讲座《信息化学习》、《信息技术及应用》和《教育信息化》,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省学科评审专家唐小华老师对于微课的解读尤为透彻,翻转课堂”、“微课”等思想深入脑海,徜徉于大数据时代,我不禁笑曰:“我们被洗脑了”。但我意识到,这种洗脑的机会越多越好!倘若没有这些新思想的汇入,教育上的创新也只是无源之水。教育创新,首先教育者要做到转变思想,然后才能将新的教学理念付诸教育实践。
现如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成为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刘和海教授在讲座中特别提到了“互联网+”的概念,他创新性地认为,这个“+”实际上是做减法—减去中间环节,从而实现“互联网+”教育的链接化、去中心化和社群化。这一思想高屋建瓴,突破了我以往的认知。
通过聆听安师大教授的《互联网思维与教师专业化》,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要辅以现代化信息手段。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应该具备收集、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而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培训期间,随着讲座内容的深入,我慢慢发现原来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一些新技术和新信息,我们都应该主动去了解,如果不与时俱进,终将被时代的潮流所抛弃。对于新兴教学软件,教师如果缺乏好奇心甚至置之不理,这都会制约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会在教学中固步自封。我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而收获最大的应该是学员们的互助学习和经验共享精神。在培训期间,学员们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通过qq群和微信群相互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已有技术。仰止教育为参训教师们建立了qq群,我们大家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全班同学介绍新技术、新资源。在这个群中,我们得到了很多有用的建议和点拨,这一点甚至在学校同事之间都很难看见。这些都告诉我在今后的培训和学习中也需要特别重视培养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精神。
在此次培训中,培训的专家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将qq群、问卷星、手机微信等引入课堂教学中。这些教学手段的引入不仅,简化了原先繁琐的程序,而且让原本沉闷的讲座充满生机。这些都为我们今后的日常教学提供了更多可借鉴的方法。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是一项长远的工程,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坚持不懈地主动学习、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并不断地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方才能真正转变观念,提升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
总之,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作中,我们的参训教师们应该牢固树立理论为源、应用为本的观念。参训老师们应该追求实用的目标,根据自己任教学科与学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争取让每一次的培训都能在老师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发挥实效。
信息技术a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篇二十
平时,我要求学生认真识记某个知识要点,往往听到我觉得不可思议令人痛心地回答:“老师,我们不用那么辛苦,到考试时百度一下,就可以解决了”。每听到此话,我总有种“怒其不争”的酸痛的感觉,便不加以分析地说他们超级懒,不可救药。而现在,听了崔教授的精彩讲课之后,我光然大悟,学生的这些话何尝不是在给我暗示:神奇的信息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尝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的甜头。显然,信息技术也能促进我们教师专业发展,崔教授的课最能体现这一观点,我感受颇深。
通过《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我明白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密不可分,专题的主要内容仍记忆犹新:
一、崔教授以国内外典型的教学事例和直观生动形象的图片,使我们充分了解到当今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我们应改变落后的教育教学方式,应积极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现代教育中来。
二、崔教授在课中说得到传统教学、传统学校已日趋没落,新型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作为教育一线的我们有目共睹,我们应与时俱进做一个新型的教师,崔教授倡导我们做一个将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完美融合的新型教师。他的话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使我们意识到现代教育需要信息技术,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的发展,当然我们教师要熟悉信息技术,否则被时代抛弃。
三、崔教授重点谈到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五种学习方式:检索式学习;非正式学习;协作学习;反思学习;自主学习。崔教授针对这些方式用具体事例做了详细地介绍,让我们知道信息技术随时都在我们身边,也使我们明白了如何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学习,拓宽视野,丰富头脑,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提升我们综合素质。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要记住崔教授那句话——“牢记你就是学习的主人,不断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做自己命运的主宰”,别忘了借用强大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a的心得体会报告大全(21篇)篇二十一
今年暑假8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培训》,受益匪浅。73岁高龄的朱玉民教授,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精彩的报告更是迎来台下学员一阵阵掌声,朱玉民教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与课堂教学案例相结合,为我们上了一堂实实在在的课,使我更进一步地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是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在整合时决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际整合中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再结合各门相应学科的特点建构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这次培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朱教授演示的两个教学案例《乡愁》和《斑羚飞渡》。《乡愁》运用信息技术很好地将语文学科与历史学科深度整合,为课堂教学创设了特殊的意境;《斑羚飞渡》使原本抽象的飞渡过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丰富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应用课件进行演示的辅助教学,而应该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的`“融合”。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演示媒体或工具,而应该作为一种基本素养无处不在。在课堂上不一定要有华美的课件展示,教师也不要过多地板书、讲授和满堂灌,而是把教师的“讲”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所代替,使学生由“听讲”、“记笔记”的学习方式更多的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以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目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学有所悟,而这恰恰是他们自主探究的结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理念”教学理念的理解与摸索,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一堂实践课。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运用网络等教学手段,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呈现给学生一个交互化、信息化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