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详细的规划计划可以让我们对未来有更清晰的规划和展望,避免迷失方向和走弯路。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规划计划感到迷茫,不妨阅读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19篇)篇一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城市环境,同时城市环境也能够体现城市的形象。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重。因此,人们应该努力改善所处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的质量。植物是净化空气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规划城市的过程中,应该借助植物的种植在使生活中添加自然的味道。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提出可以适应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应该合理的运用园林景观设计方法来规划城市,具体方法如下。
2.1形成完善的城市规划监督与推行制度。
完善的城市规划监督与推行制度,有利于确保园林景观设计观念不会受到影响。城市在努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采用园林景观设计的新型技术与方法,进而更新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方式。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坚持完整、统一的园林景观设计观念,同时以此为方向来建设现代化城市。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方式的.选用,不仅需要考虑到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特点,还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与地区的文化特色、历史背景等相结合,以此为指导来规划城市建设中的园林景观。园林景观设计方法应该考虑区域历史文化背景,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不去刻意追求创新,而应该从整体着眼,顺应当地的历史人文背景,将园林景观设计构筑于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上,使得园林景观能够自然融入其中,而不会显得格格不入。
因此不能闭门造车,需要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园林艺术,但不是照搬照抄别国的建筑风格,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好的东西融入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去,从而成就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独特性与个性化。园林景观设计还应注重生态的设计理念。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是为了人民审美的需要,更是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因此,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要以自然为师,研究自然的变化规律,顺应自然的发展,这样可以降低由人工改造自然所带来的压力和难度,同时降低园林景观的养护成本。这样的园林景观也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的生态系统中,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的作用。
2.4引进国外的先进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
引进国外的先进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将至融合进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去,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同时,引进国外的园林景观设计元素,在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根据地方人文历史的需要适当加入这些国外的元素,将使我国的园林景观呈现出别样的风采。
3结论。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国还需要加强学习,重视对园林景观设计方法的研究,同时还应该注重添加先进的设计观念与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需要考虑到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特点,还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与地区的文化特色、历史背景等相结合,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
作者:刘晓慧单位:黑龙江忱义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2]李建军.现代城市居住小区园林规划之探讨[j].甘肃科技,(8).
[3]莽虹,莽昆仑.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景观设计的美学原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
[4]张世丽.光和影像是景观设计的灵魂[j].现代园艺,(2).
[5]何钦.浅谈道路绿化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13(2).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19篇)篇二
夜景观环境较为丰富的城市街道、商业地段,也存在着盲目西化、千城一面的倾向,这些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我认为在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突出表现城市的以下六点来形成特色:
城市自然形体是城市夜景观形成的基础;是背景;是活跃城市夜景观气氛的要素之一,更是表现力极强的夜间标志点,最能增强城市在夜间的可识别性。但在景观利用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生态保护。
季节的变化对北方城市街道结点处的水池最有影响,这些水池在冬天大都放空停用,从而改变了该点的夜景观特征,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做出相应的冬季夜景观变化措施。例如,哈尔滨城市街道充分利用冬季积雪,制作成冰雪雕塑,把雪作为突出街道夜景观个性的背景,来形成具有寒冷地区城市特色的夜间景观。其实对于大自然中的季节变化、气候、晴雨天等天赋的因素,只要认真加以研究利用,都会成为丰富城市夜间景观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建筑是城市空间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即使到了夜晚也是如此。夜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光对城市空间进行二次设计,考虑到建筑的文脉,从弹性驾驶城市夜空间的管理法规和艺术入手,包括对建成建筑的高度、体量、外观、材料质感、风格及色彩的二次表现。这种驾驶并非是硬性、僵死的,而是弹性、动态、阶段性的,这正是“规划”概念的体现。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与以往的城市夜景观照明规划相比,在处理夜间建筑物形态及其组合方式方面最根本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更注重物质形态背后隐含的深层文化底蕴。
利用高科技演光手段美化城市夜空间。即便在没有艺术品点缀的情况下,也能达到美化市容的效果,甚至建立独特的空间个性,如各种激光灯的'灵活使用等。
中国传统节日的确定和节日娱乐的安排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才逐步臻于定型,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习俗。每个节日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而这些节日的游戏娱乐活动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内容与特色,如舞龙灯、除夕夜、元宵观灯、中秋赏月……这些活动均需要有一定的设施与场所来支持。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很大,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民间活动特色,所以在城市夜景观规划组织人文景观时,可与当地的民间习俗联系起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夜生活”场所。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19篇)篇三
摘要:在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景观设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当前城市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的误区做了归纳与总结,希望能引起到广大设计师的重视,未雨绸缪,使城市景观规划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面发展。
多元综合的理想生存环境空间,这是新时代景观设计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1城市发展及带来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数目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从农村转入城市或由农村变为城镇都仅是城市化的外在表现。而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则是任何城市都面临的严峻挑战。城市化问题导致人口拥挤,体现在交通、住房、工作等方面。由于城市化的加剧,城市的一些公共设施不能适应发展需要,造成交通拥挤、居民住房奇缺、地价涨幅加剧、卫生条件差、城市供水供电紧张和绿地面积减少等问题。经过工业化、城市化的急速发展,人们猛然回首,惊觉我们的环境已经变得如此恶劣,生态失去平衡,大自然饱受蹂躏,空气、水、土壤遭受污染,动植物灭绝,森林消失,水土流失,沙漠化,温室效应等使人类生活品质下降,各种“城市病”随之而来并威胁人的健康。
这些促使人类觉悟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我们必须从工业化的黑色道路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转折,城市环境的建设必须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这是每一个景观设计师都面临的课题。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19篇)篇四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大发展,城市景观规划在城市建设过程的作用和意义日益突出出来,得到所有人群的普遍关注,针对它的的理论方法也是越来越完善。最近一些年,信息产业与一些对土地和城建标准要求较低行业的大力发展是我国崭新城市景观规划的先决条件和基本基础;并且,目前的经济情况下,广大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被提上了章程。所以说,对于城市景观建设的加强就显得势在必行了。因此,笔者将针对城市景观理论方法对于城市建设的实际影响,结合本人在工作实践中的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城市景观建设的理论方法。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19篇)篇五
我国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生活资源却日渐缩减,其生活质量因此难以提升。通过植物景观设计有计划的建设城市绿地是改善城市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之一。公路旁、公园、住宅区等诸多闲置区域都能见到或整齐美观,或线条流畅,或色彩缤纷的植物景观,这些植物景观不仅从感官上改善人类主观感受,其具备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等更从实质上提升城市空间质量,丰富城市自然风貌。
城市植物景观具有独特而多样性的作用,因此站城市规划中对植物景观进行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和程序。首先,城市植物景观设计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针对城市规划区域按照植物所需的土壤、光照、温度、水分等生长条件进行全面了解,并注重待选植物之间的物种关系,从而科学合理的对植物景观进行选择搭配。其次,城市植物景观设计还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我国城市人口众多,土地资源较少,在设计植物景观时,必须最大限度的考虑植物的“附加作用”,选择具有促进民众健康和具有环保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的植物,以实现植物景观的效益最大化。
再次,城市植物景观设计还需遵循多样性原则。城市植被稀少,保持植物的多样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不同环境不同需求的地段植入品种多样的植物是推进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最后,城市植物景观设计必须遵循统一性。植物景观设计的统一性关乎城市形象与人们的审美感受,植被之间的色彩、韵律、节奏、高度只有保持大局统一,才能实现其美学价值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植物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城市空间中存在的植物景观绝不仅仅是发挥单一的作用,从改善城市生存环境和打造城市丰富形象等各方面都有植物景观的参与,因此,在对城市空间的植物景观进行设计时必须遵循几个重要程序。
第一,确定城市空间的设计目标。即对规划区域的植物景观需求进行了解,根据需求与进行设计,确保实现该城市空间所需的植物景观目标。
第二,对城市空间进行适宜性分析,根据其自身条件和资源以及本土特色、文化特质等进行设计。
第三,根据城市空间的政治因素和自然条件以及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程度等确定有针对性的规划策略,根据规划策略循序渐进。第四,完成大致规划策略后紧接着制定出具体而可行性高的设计方案,有条不紊的根据设计方案对城市空间进行植物景观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的平稳性与和谐性以及可持续性问题尤为突出。城镇建设对自然造成的破坏造成物种消亡和气候异常以及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着莫大的挑战。植物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中促进生态平衡的手段之一,人们通过植物景观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物种的多样性,优化城市环境。多数城市公园中通常引种了品种繁多且密度、色彩、搭配极为丰富的植物,因此,公园辐射区域内通常空气污染相对较低,其间鸟语花香,成为城市中难得的休闲区域。
由于城市人口密度过大,工业排污和汽车尾气等污染造成一些城市热岛效应严重,同时物种多样性难以维持。上海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其土地资源极其匮乏,难以实现大面积的地面植物景观布局。因此,上海、北京等一些大城市通过采用高楼窗口垂直绿化的手段,选用抗寒、抗风、耐积水的矮灌木和藤本植物进行种植,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城市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和谐性。
城市植物景观除具有改善环境和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的作用外,还肩负着防灾避难的重任。大面积的平坦草地在危急时刻可以作为救援直升机起降场所。娄底市娄星公园占地广袤且地势平坦,其间乔木、灌木、花草等植物错落有致的分布,是人们消遣休闲的重要场所。汶川地震时娄底市震感强烈,恐惧中的娄底人民夜间纷纷在娄星公园扎营避灾,当夜娄星公园足有上万民众聚集。可见,当灾害来临时,植物景观设计还具备防灾避难的效用。
城市景观设计通常是与城市规划相协调的,城市街道、建筑等需要通过植物景观设计实现视线聚集和空间分布以及市容美化等,可以说,一些建筑物无法实现的功效只有植物景观可以实现。怀化市鹤城区河西过度区域是连接河西商业区与城南新城区的欠发达村落。通过在该片区域设计植物景观,短时间内该区域沿河风光带杨柳垂堤,其间流畅的分布着色彩各异的树木、灌木与矮小花草,从对岸望去,俨然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休闲公园。通过植物景观设计,该区域很好的组织了视线,分隔了空间,城市形象无形中得到提升。
三、结语。
中国自古就有苏州园林,中国人对山、水、建筑和植物的多样布局和对其和谐统一的追求由来已久。现代中国城市同样对植物景观孜孜追求,可以说城市植物景观成为了现代城市中人们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唯一渠道。如何在经济增长与城市扩张的同时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环境最优等是现代城市植物景观设计应当多方探究的课题。就当前而言,只有确保城市植物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亲民行、和谐性才能确保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郭建斌。地域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分析应用[j]。中外建筑,,02:98—100。
[2]李春娇,贾培义,董丽。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程序与方法[j]。中国园林,,01:93—99。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19篇)篇六
摘要:城市景观规划是一个将有限的土地资源重新分配加以利用的过程,它的合理安排就是城市用地资源的`科学化、实用化的体现。城市中心区域的规划要想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就应从总体出发进行统筹考虑,尽可能使城市联系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丰富多彩而又完整统一的城市核心。城市中心区域地带因为城市中心人口交通密集,因而空气污染也相对严重,所以对这一区域的规划重点集中在绿化建设。在对城市住宅区进行景观规划时,要实现住宅建筑规模与需要的实际效果,将住宅区域周围的自然生态景观与住宅的人工生态建设合二为一共同融合到城市住宅区域的景观里去,达到各个有机部分相互统一,相互协调的地步。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19篇)篇七
公园景观设计效果如何,对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实际需求进行详细分析,明确设计的内容与重点,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优化,提高设计综合效果。下面就来看看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策略吧。
在对城市公园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需要确定主要设计内容,就实际情况来看,一般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影响,为确保设计效果,必须根据实际环境情况来满足水平要素、竖向要素以及顶要素之间的平衡设计。公园植物景观在设计上主要分为覆盖式、开敞式及封闭式几种,其中对于覆盖式植物空间,大多采用体积较大的树冠或藤蔓植物组成,设计时要重点做好对植物疏密度的控制。开敞式植物空间,设计时基本上是选择用低矮灌木与草坪来对空间进行划分,为人们提供充分的视野敞度。而对于封闭式植物空间,设计时要重点突出环境私密性与封闭性,一般可以选择用高大的乔木来营造小的空间环境,并在空间内点缀适当的花草,以满足游客对私密空间的需求。同时,能对周围环境产生亲切感。另外,为确保植物景观设计的有效性,除要做好对空间设计的控制外,还需要做好植物季相管理,在达到基础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人们视觉上的享受。植物景观季相变化会随着时空变换而展现,灵活应用彩叶植物来营造多变性的空间,其中要做好对冷暖色调的控制,提高公园环境的舒适度。
设计模式选择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园景观设计效果,常见的设计模式有自然式、规则式与混合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方式。第一,自然式。自然式模式是最常见的一种设计方法,植物的种植不采取规则的方式种植,行距与株距随意性比较大,布局上主要模拟植物在自然界生长状态与分布特点,利用自然的.方法来组织素材,重点突出植物的个体美与组景美。第二,规则式。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做好植物的种植,常见有直线、曲线或其他几何图形,此种设计模式植物基本上为带植与列植,并在后期进行修剪成型,形成特色景观,向游客传达一种宏观大气的感觉。如果选择此种设计方式,更重要的是要配合好后期人工管理,以植物为对象通过人工设计来打造不同的图案造型,突出装饰性景观效果。第三,混合式。混合式设计主要是将自然式与规则式设计方法综合在一起,实现景观的共同性,并在分离中体现景观的对比性。混合式设计方式具有前2种方式的综合特点,在实际应用上也可以取得更丰富的效果,主要结合公园不同区域空间景观与功能实际需求,营造适应的植物景观。
2.2.1以实际用途为依据根据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功能需求为依据,来选择相应的植物品种,可分为孤植植物、行道树、防护树种及绿雕塑等。不同的植物种类所对应的实际应用需求不同。例如,行道树的选择应与道路宽度、位置及周边场所功能进行综合分析,一般情况下主干道两侧应选择整齐挺拔的高大乔木,常见的有香樟、悬铃木等;园内游步道两侧应选择细质感小乔木,常见的有合欢。道路两侧为开敞观赏区,应选择高大常绿乔木或者彩叶树种,通过设计来形成景观大道;而公共设施旁边则应选择落叶大乔木,避免冬季对阳光的遮挡。2.2.2以立地条件为依据根据植物生长对环境的需求,可以分为耐旱植物、耐水湿植物、阳生植物、耐阴植物、酸性土植物及碱性土植物等,需要根据公园地质地形实际条件来选择对应的植物种类。现在很多公园大部分区域都采取铺装的施工方式,植物会受到较大的热辐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植物根系很难在土壤中获取足够的水分,再加上基础设施设置不当,不能及时浇水,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对此,就应该选择耐旱植物,常见的有枇杷、栀子及乌柏等。
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除要做好设计模式与植物种类的选择外,还应做好与其他元素的综合分析,如与水体构成滨水植物景观。水域环境为公园内人们最为青睐的空间之一,在对此方面进行设计时,需要做好水生植物的选择,主要有挺水、浮水与沉水3种。在设计时,需要结合实际需求来选择种植方案,不但要在短期内达到景观设计效果,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其能够长期正常生存下去。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19篇)篇八
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普及,园林景观的设计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文章通过园林景观设计原则,现代设计理念的运用及园林规划设计手法,阐述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运用。
随着城市建设推进,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重要,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已经提上日程。文章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介绍,目的是提高对园林景观设计的认识。
1.1以人为本。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必须重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使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计划等目标得到明确,以此为基础再将设计理念得到完善。因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人是服务的首要目标,所以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对服务群体的感受有所了解,从而设计出合理性与功能性齐备的人性化设计。
1.2因地制宜。
一般情况下,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因地制宜。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了解当地的地基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结合当地的地形情况,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展现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定位;设计师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根据气候的条件选择相应适合的树木去植栽,这样可以使设计的内容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1.3创新。
城市规划建设步伐越来越快,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们的需求跟着时代在变化,这就促使园林景观设计师要不断的创新,将传统思维下的设计原则与观念进行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快速的城市发展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例如,以小区消防通道为例,传统的景观中该部分一般为4m的硬质消防车道,如今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此做法已经得到改变,部分小区对其进行了创新,选择了隐形消防车道,车道与绿化相互结合。这样不仅提高了绿化率,而且增加了小区的生活品质。
1.4文化原则的展现。
在开展设计的过程中,要具体结合生态理论的设计风格,同时结合建筑风格,使得我国古代传统园林景观中的设计精华可以得到全面传承。并以此为基础,学习国外先进科学的设计理念,从而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内涵。因为城市自身的服务对象就是人,因此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并且在设计过程中不能过度倾向欧美风格的园林规划,要具体结合我国的状况,做到统一。
2.1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园林景观设计中要遵循因地制宜,不能破坏环境的整体性,合理地在景观设计中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使设计能够更好地服务大众、与自然相互协调。例如,绿化植物选用当地树种,以此来体现现代园林区区域性的特点。这样的树种在当地已经形成规模,有较强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在今后的的园林日常养护中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减少养护的次数,降低维护成本。因此适地适树,可以保证当地的绿化系统,为后期的绿化管理工作提供帮助。2.2虚拟现实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虚拟现实技术对园林景观设计开始产生冲击,虚拟现实技术正多方面的改变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根据人的视高、头部运动特征、视野特征和运动中人眼成像特点等,使人们在模拟的虚拟园林环境中漫游。参与者在漫游过程中,不仅能在“现场”直接感受到园林景观设计的便利性舒适性和层次性,而且能得到近乎“亲临现场”的效果,比二维想象要好许多。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国际互联网,可以使公众参与到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2.3仿生设计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仿生设计是园林景观划设计的一种创新手法,是对园林景观设计思路的一种拓展。仿生设计模拟自然界中无数生物形态,经过人们的提炼与升华,将自然生物赋予艺术内涵,使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将仿生学设计应用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突破了传统的规划设计手法,拓宽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思路。仿生设计作为21世纪的一个热点。这一领域的创新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与自然界融合的一种新思路,这使景观、人和自然界三者交融距离缩短。
3.1借景。
古典园林借景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手法,在现代园林中这种手法也得到了体现。例如,北京香山饭店园林“烟霞浩渺”景观,就是巧借南部的西山红叶形成的。当人们站在溢香亭前凭栏南望,视线透过两株大银杏,直达700m以外山巅,山上黄栌、万树含烟、入秋入霞。园林景观中常用的借景手法有邻借,远借,俯借等手法。园林景观设计运用借景可使整个设计的画面活跃起来,能够让远处的风景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当中。
3.2框景。
框景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运用,一般广泛用于橱窗设计,建筑立面设计、废弃构筑物及立交桥的设计。按照“框”与“景”的关系可分为按景设框、按框设景、框自成景、无框成景、无框无景。随着时代的发展,框景这种古典园林手法与现代园林手法结合,可以形成一种紧与舒的心灵体验。
3.3点、线、面。
点、线、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的要素,园林中景观节点用线进行连接,最后形成一个平面形状,再由面展开则变成了体。关于“线”的产生,康定斯基指出:“在几何学上,线是一个看不见的实体,它是点在移动中留下的轨迹。因而它是由运动产生的,它是破坏点最终的静止状态而产生的,线因此是与基本的绘画元素一点相对的结果,严格地说,它可以称作第二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点、线、面合理运用,才形成了景观设计中的各个空间。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态意识、环境意识的逐步增强,人们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园林景观设计成为城市建设中举足轻重的环节。园林景观如何在城市规划中运用,就成了摆在城市园林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相关人员必须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不断创新,为园林景观设计的进步作出贡献。
[1]吴华丽.景观设计方法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21):75.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19篇)篇九
夜晚的城市为夜空间环境提供所需的必备机能,如:商业机能、娱乐机能、休闲机能、交通机能,并通过各种高科技演光手段对城市夜间景观环境进行二次审美创造,为市民夜生活提供必要、舒适的休闲、娱乐、购物及交往的人工照明环境。城市夜景观可以表现自我,也可以通过城市夜间的各种物质组成要素间接展现出来,如:灯光、建筑、广告、橱窗、小品、绿化……一个城市夜景观的自然科学文化表现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和整体审美层次。
如果说城市夜景观的自然科学文化表现是舞台背景,那么社会科学文化表现则是夜景观的主题,背景始终是为了主题的展现而烘托气氛,并随着主题的展开而不断变换。它通过人的各种夜生活行为来展现,如:商业活动、娱乐活动、交通活动、节日活动……同时它还决定着自然科学文化的表现形式。高质量的城市夜景观环境可以通过它的夜间照明水平来体现,但现代城市夜景观环境不仅仅包括高质量的城市照明体系,它更与城市居民的活动体系交融在一起。
1.2 对城市夜景观认识的两种误区
误区1:城市夜景观=城市夜景观照明
城市夜景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并反映为城市夜景观照明,但照明在意义上仅属于科学文化的一种表现手法。舞台背景表现得再好,但如果主题的展开却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其总体效果也不算是成功的。城市夜景观与城市的交通体系、文化背景、市民的消费及价值观念密不可分。
误区2:城市夜景观会造成经济与能源的浪费
在能源紧缺的今天,节约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题,而城市夜景观照明需要大量的电力能源无疑是与这一主题相悖的。过去的教训告诉我们,事故率和犯罪率的高低与之有着相当的关系,现代城市生活不可缺少夜景观照明。另外,创造性地运用现代灯光照明技术来改善城市夜景观会对发展城市的旅游观光业、改善居住环境等产生积极影响,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所以,提高城市夜景观环境质量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1.3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思想的具体贯彻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规划师在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经济历史社会和区域发展的前提下,对城市夜环境提出总体的及分区的宏观意向构思,并提出详细要求和限定条件。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城市建设的.不同情况,有两种操作系统:一种是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独立操作系统;一种是贯穿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的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或已建成的城市和城市中的传统街区或城市已建成区域的夜景观规划设计采用第一种操作系统较直接一些,而且见效快;而对于新兴城市或城市某一区域的重新改造,采用第二种操作系统会使城市夜景观特色更加统一、完善。由于长期以来对城市夜景观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第一种操作系统实际上是对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工作的进一步补充完善。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夜间环境形态作出的合理组织,是城市美学在夜晚中的体现。之所以把城市夜景观从城市景观中提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是因为城市夜晚的景观与白天的大不相同,规划设计者必须熟知这些变化,哪怕是极微妙的一点,如果运用得当,也会创造出令人感动的城市夜空间效果。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从城市空间在白天的特征这一角度来考虑,还要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改变日光下形态很差的空间及相互间没有关联的存在形式。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跨越多门学科,最成功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作品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美国,主要通过完善的教学体制、法律制度、雄厚的财力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体制来使其夜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付注于实践。在我国,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与城市不同的建设发展历史给夜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成果纳入城市规划(主要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便使其具有了一定的实践性、可依据性和政策性。此外,在进行夜景观规划设计时要依据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来进行,所以说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本身也是城市规划思想的具体贯彻。
2.1内容单一、缺乏特色
白天由于繁忙的工作,人们的活动势必延至夜晚。因此,城市夜晚应为市民提供更多方面的服务机能,如:旅游、购物、散步、娱乐、休闲……有活力的城市夜景观必具备丰富的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文化、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对夜生活的心理需求。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夜空间环境往往围绕着商业机能展开,其中又以购物为主,这样势必造成了城市商业中心明亮一片,而在多数居住区、文教区或其他无明显经济效益的城市片段却漆黑一片。可就是那些夜景观环境较为丰富的城市街道、商业地段,也存在着盲目西化、千城一面的倾向,这些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我认为在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突出表现城市的以下六点来形成特色:
(1)自然景观特色
城市自然形体是城市夜景观形成的基础;是背景;是活跃城市夜景观气氛的要素之一,更是表现力极强的夜间标志点,最能增强城市在夜间的可识别性。但在景观利用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生态保护。
(2)季节特色
季节的变化对北方城市街道结点处的水池最有影响,这些水池在冬天大都放空停用,从而改变了该点的夜景观特征,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做出相应的冬季夜景观变化措施。例如,哈尔滨城市街道充分利用冬季积雪,制作成冰雪雕塑,把雪作为突出街道夜景观个性的背景,来形成具有寒冷地区城市特色的夜间景观。其实对于大自然中的季节变化、气候、晴雨天等天赋的因素,只要认真加以研究利用,都会成为丰富城市夜间景观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3)建筑特色
建筑是城市空间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即使到了夜晚也是如此。夜景观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光对城市空间进行二次设计,考虑到建筑的文脉,从弹性驾驶城市夜空间的管理法规和艺术入手,包括对建成建筑的高度、体量、外观、材料质感、风格及色彩的二次表现。这种驾驶并非是硬性、僵死的,而是弹性、动态、阶段性的,这正是“规划”概念的体现。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与以往的城市夜景观照明规划相比,在处理夜间建筑物形态及其组合方式方面最根本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更注重物质形态背后隐含的深层文化底蕴。
(4)科技特色
利用高科技演光手段美化城市夜空间。即便在没有艺术品点缀的情况下,也能达到美化市容的效果,甚至建立独特的空间个性,如各种激光灯的灵活使用等。
(5)节日特色
中国传统节日的确定和节日娱乐的安排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才逐步臻于定型,成为人们乐于接受的习俗。每个节日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而这些节日的游戏娱乐活动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内容与特色,如舞龙灯、除夕夜、元宵观灯、中秋赏月……这些活动均需要有一定的设施与场所来支持。
(6)人文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很大,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民间活动特色,所以在城市夜景观规划组织人文景观时,可与当地的民间习俗联系起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夜生活”场所。
2.2缺乏尺度感
主要反映在夜间硬质景观的表现上,普遍的问题是宏观有余而细部不足。许多在白天为行人设置的小尺度设施到了夜间反而成为路障,而且灯具无论在造型还是尺度上均缺乏细致的考虑。事实上,城市空间中的各种灯具是联系白天与夜晚景观的纽带:白天可以点缀空间特色;入夜则是人类的“第二只眼睛”,能充分发挥其指示和引导作用,而且其本身的造型也是夜间标志城市尺度与特色的活跃因子。
2.3缺乏整体性
受经济观念的影响,许多行业在夜间不同程度的利用各种灯光技术树立自身形象,这样就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景观问题。德国哲学家谢林在他的《艺术哲学》中指出:“……个别的美是不存在的,唯有整体才是美的。”整体概念是审美的基础。目前我国多数城市不令人满意的夜景效果主要是由于缺乏城市整体观念造成的。
2.4缺少规划
在许多大城市,单体建筑照明百花齐放,但缺乏统一,具体表现在:色彩杂乱;照明灯具、广告灯箱随意摆放,影响行人的心理舒适度与人身安全;缺少发展眼光,照明技术落后,以至于经常性地进行更换,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浪费。虽然从另一角度来说,大大小小、色彩纷杂的照明广告(尤其是霓虹灯招牌)也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但如果在毫无规划的情况下,并不会令人引以为豪。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面临的任务是如何把无序的混乱变为有序的丰富。
2.5交通不便
城市多数居民的交通工具以自行车和公交车为主。停车场、步行者安全性与夜生活时间成为影响市民夜生活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因素。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19篇)篇十
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断损耗着自然资源,一些原本具有丰富自然特色与魅力的城市景象悄然消失。近年来人类建设更以破坏自然为代价,造成了全球变暖和天气极端以及城市热岛环流等诸多严重后果。因此,人类城市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提高植物景观等绿色空间的作用力,使城市生活质量最大限度趋于自然状态。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19篇)篇十一
现代城市公园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充分接近,强调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规划现代城市公园景观应遵循的原则,欢迎阅读!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工作应该适应公园所在地的人文环境,诸如: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审美特点等,进行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还要结合公园的自然条件,诸如:水土环境、空间环境、植物类型、动物种类以及阳光和空气等,应该将上述种种都纳入到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之中,使现代城市公园既能达到人文上的和谐统一,又能做到自然上的稳定发展,降低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确保现代城市公园景观和结构统一的基础上,更加适于市民对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观赏和认同。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园景观的综合,也是城市格局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进行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应该以公园为基础,抓住这一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通过整体规划使现代城市公园景观更加有利于公园功能的实现,协调城市公园和城市的关系。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应该从整体性出发,以公园的性质、规模和选址为主要参考对象,采用空间设计、生态设计、功能设计等方式使整个公园成为一个协调的有机整体,并与城市格局和特点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改善环境、优化空间、塑造形象等功用。
现代城市公园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充分接近,强调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因此,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最重要的原则。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多向互动作为设计和规划的中心,强调人在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主体地位,体现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人文关怀,满足当今社会中人们日益丰富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使现代城市公园景观更加有利于服务于城市居民。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19篇)篇十二
城市公园是市民放松休憩、接触自然、陶冶身心的主要功能性场所,是公共绿地的重要类型,我国城市公园的经营和建设主体是政府或公共团体,由于主体的非营利性,因此就更需要加强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规划,用更少的投入达到更好的效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人口正在向城市快速集中,在推进城市进步的同时市民对城市公园娱乐观赏、绿化美化、体育健身等功能也有了不同的需求,这就需要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在完成设计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提升城市公园景观的品味和质量,更好地实现美化城市、体现人文和改善生态等目的。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工作应该基于目前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实际需求,还应该结合现代公园景观规划的理论、经验和实际,遵守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工作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并针对当前城市化的特点和市民审美的趋向,找到规划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工作要点,指导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具体工作,达到实现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工作质量提升的目的,为城市发展的现代化、人文化和和谐化做出规划设计方面的努力。
1.1因地制宜的原则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工作应该适应公园所在地的人文环境,诸如: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审美特点等,进行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还要结合公园的自然条件,诸如:水土环境、空间环境、植物类型、动物种类以及阳光和空气等,应该将上述种种都纳入到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之中,使现代城市公园既能达到人文上的和谐统一,又能做到自然上的稳定发展,降低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确保现代城市公园景观和结构统一的基础上,更加适于市民对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观赏和认同。
1.2整体规划的原则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园景观的综合,也是城市格局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进行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应该以公园为基础,抓住这一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通过整体规划使现代城市公园景观更加有利于公园功能的实现,协调城市公园和城市的关系。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应该从整体性出发,以公园的性质、规模和选址为主要参考对象,采用空间设计、生态设计、功能设计等方式使整个公园成为一个协调的有机整体,并与城市格局和特点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改善环境、优化空间、塑造形象等功用。
1.3以人为本的原则
现代城市公园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充分接近,强调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因此,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最重要的原则。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多向互动作为设计和规划的中心,强调人在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主体地位,体现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人文关怀,满足当今社会中人们日益丰富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使现代城市公园景观更加有利于服务于城市居民。
2.1现代城市公园景观布局的形式
首先,规则式布局形式,我国城市公园受传统建筑的影响讲究轴线对称这一特质,强调对称的美感,以显示出整齐、开阔的气势,在布局规划中多采用几何形体,体现了秩序、规律、均衡协调的美感,在北方城市中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经常采用这一形式。其次,自然式布局形式,一些城市公园由于受自然地形和地貌等条件限制,可以考虑依自然环境采取自然式布局的规划模式,尽量与所在地的自然地形、周边建筑以及整体的环境条件相匹配,强调灵活布置这一手段,在主题与重点方面不要拘泥于硬性的规定,多采用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和自然式布局。最后,混合式布局形式,在大型城市公园的规划中一般采取这种布局模式,在强调景观对称和相似的同时,对细节采取自然式布局模式,追求曲径通幽、欲扬先抑、活泼玲珑等特殊效果,展现现代城市公园景观和谐和自然的效果。
2.2现代城市公园景观功能的分区
首先,现代城市公园景观应该规划文化娱乐区,设置游乐场、舞池、旱冰场、画廊以及游泳池等公共设施,人流较为密集,因此应该尽量设置在公园的出入口附近,可以巧妙的.利用假山、灌木以及土丘等隔离物,使文化娱乐区与周边人文环境进行融和。其次,现代城市公园景观应该规划安静休息区,以供市民在静谧的公园里读书、观赏和休闲,树木、地形以及山水、雕塑等都是安静休息区可以选择的景观构成物。最后,现代城市公园景观应该规划建筑小品,休息性小品,如椅、凳、桌和遮阳伞、罩等;装饰性小品,如喷泉、水缸,各种景墙、景窗等;展示性小品,如导游图板、指路标牌、布告板等,在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这些建筑小品不但可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要,而且也可以构成靓丽的风景。
综上所述,城市公园是城市必须可少的建筑组群和功能区域,城市越发达城市公园就越具有特色。公园景观既是城市公园的主要结构,又是一个城市标志性的代表物,对于城市具有象征性意义,对于市民有欣赏、休憩、交流和健身等功能。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现代城市公园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特别在人们精神需求日益增长的前提下,更应该做好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工作。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需要相关人员付出全部努力和激情,在坚持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相关原则的基础上,做好规划的细节和要点,实现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高标准规划,促进城市公园的现代化,提高城市公园创设优美环境的作用,在提升城市生活、休闲品味的同时,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19篇)篇十三
雨水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水资源,轻污染,为城市水资源的补充与调节与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改善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时候,较为发达的国家已经在逐渐重视利用雨水与资源化的研究,且已经渐渐达到标准化以及产业化的环节。就现在的情况下,德国在雨水利用方面已经进展到了第三代,其特性是集成化的设备,构成了系列化的定型产品与组装式的成套设备。本文主要讨论了现在雨水利用依旧存在的问题及在各方面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对他人有所帮助。
在美国的一些城市,例如波特兰或者西雅图,雨水全年为充沛状态,景观设计师就会常常通过对雨水花园的应用使城市的排水功能得到加强。在停车场之类的城市公共场所中,此类雨水花园可以十分有效的使收集到的雨水发挥功效。在注入广场的水体之前,雨水首先需要通过有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组成的净化水塘,将水的净化与二次过滤完成,使水体的卫生状况得到保障。广场水面紧邻南部运河,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水网系统,给闹市区里的人们营造出一个主题为水的生态环境景色。
2、如何利用雨水。
2.1加强雨水储存。
雨水储存的装置,绿地里建设的蓄水池也是其中一种,所储蓄的雨水同样可以用于景观的灌溉或者是其他部分公园建设的公共用水设施,比如厕所中马桶的冲洗,马路上的洒水车等等。这是由于当雨水未注入水箱的时候,首先利用过滤设施去除污染物及碎片。将水管安装在蓄水池里,用以进行存储水的传输,或利用重力和水泵,把储存的雨水直接运至需使用的位置。在通常情况下,一套溢流系统可以输送多余的雨水至指定的地方,比如较为干燥的土地或者用水的景观内。
储存且进行雨水利用的另一个方式就是落水管截留。在较为传统的建筑内,积存在屋顶的雨水通常会通过下水管流至排水沟,之后再流到雨水井,最终流进下水道里,给管道增加了负荷。落水管的作用主要是将干净的屋顶雨水进行截留,进而让雨水不用流进已经超负荷的下水道系统,可以将屋顶的雨水再一次输入庭院或公园,或是雨洪种植池里,或是输送至蓄水池与储水罐中。管理人员能够依据自身及不同地点的情况选择安装容易或者复杂的系统。同样能够把落水管截留和建设景观结合在一起,特别适于在公园内设置,构建成别具一格的用水景观,加强公园的整体格调。
2.2加强雨水的渗透,将地下水有效回补。
某些区域出现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时,将雨水进行回渗到地下的工作,不但能够将雨洪径流量减少,而且能够缓解地下水回补的问题,对于减慢城区雨水洪涝与地下水位的降低问题,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等都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以上同样是可持续雨水利用的重要途径。利用各种人工或者自然渗透装置让雨水向地下渗入,使地下水得到有效补充。具体方法如下:
用透水砖替换不透水的地面砖,运用透水砖的缝隙收集雨水,在透水砖下设置过滤层,过滤层通常由碎石、砂砾、沙子构成。使雨水能够顺利的渗入到地下,还能够渗透渗水井。渗水井为一条埋在地下的穿孔管道,它的四周由碎石填充,有着收集雨水的作用,再把雨水渗透到地下。这种设施能够收集屋顶、停车场以及另外不透水建筑上的雨水,经过集水管流入渗透井内,将雨水管引入渗水井并渗入地下。
2.3通过绿化屋顶,使雨水继续利用。
实验数据说明,屋面雨水的径流量正在进行有效的削减:绿化屋顶能够让屋面径流系数降低至非屋顶绿化的0.3,让排水的强度降低70%,在排水工程进行过程中能够将相对应的下水管道、以及溢洪管、储水池的尺寸都适当减小,节约建设经费。绿化屋面也可利用植物的茎叶来对雨水进行截流作用与种植基质的吸水将大部分的雨水进行储存,有数据表明,大概有1/2的降水滞留在屋顶。除此之外,绿化屋面排水层通常又能够当作蓄水层,过剩的雨水储存在卵石层里,在种植土干燥的时候,又能将其再吸入土内。
2.4建设景观沟,进行雨水的过滤净化。
景观沟的意思是,在道路或者广场内设计排水的凹槽,里面种植了各类植物。景观沟的边缘位置设置了切口,雨水顺着切口淌进每一个种植池里。景观沟在创建收集、清洁、滞留、渗透等等功能的雨水收集系统,与此同时,也创建出了优美自然的街道或者广场景观。
景观沟可以使雨水径流消失或显著减少。通过利用污染物的过滤来使水质得到提升,回补地下水。在排水的大区域,景观沟的植物可以为建筑以及停车场提供树荫。植物还可以防止土壤受到侵蚀,给野生生物创造美观的栖息地以及视觉上的美感。一组或者多组景观沟系统可以对场地的所有雨水径流进行完全的处理,还可以节省城市雨水管道的费用。
3、雨水的积蓄利用。
3.1雨水利用竖向设计。
植物园的土方主要有两处来源,一为挖湖的土方,二为植物园建设的过程中,与场地外工地建设的土方刚好相遇,形成大规模的向外运输,构成了植物园多种多样的地形变更,且不用考虑土方量工程造价的问题。通过起伏的地形,对雨水的径流进行阻止,路经几个比较集中的地段,在水体附近进行汇流。
3.2建筑公园雨水的收集。
建筑设计时包括了展览馆内的设计。与建筑屋顶的排水系统相结合,在公园内设置水池,让此水池不光具有观赏的功效,还具有蓄水的功能。且与落水管的截留相结合,构造出公园内的落水景色。公园的景观也得到了有效的丰富。
3.3道路雨水的渗透以及效益分析。
植物园的设计是宽度2.5m,其主游路采取的是彩色的透水沥青,小游路采取的是透水砖,且用砂石作为道路的基层,使面层结构的透水设计得到有效的实施;停车场全都应用嵌草来铺垫;广场不必采取透水的材料,因为它可以采取坡度的设计,把雨水全部输送到广场中的景观凹槽内。在一些道路的两侧和广场的入口处,有由人工挖掘的整齐的景观沟,内部种满了菖蒲、水杉等植物,既对广场内的活动没有丝毫影响,又能够给广场增加一些特别的乐趣。在雨水过大的时候,可以利用溢水管把雨水输送到中心水面上。
雨水的利用在多方面均衍生出效益。在经济效益方面,利用雨水可以节约水资源从而产生直接的经济利益,除此之外,雨水还能够就地吸取并加以利用,在有效利用雨水的同一时间,还能够对城市排水管的超负荷有些许减轻,减少收集污水管道以及污水处理厂,对城市排洪设施扩建的政府所投入的资金,出现了更加明显的间接的经济利益。从生态环境意义的角度上来讲,返还以及补给地下水,有效地降低了雨水径流,与此同时也能够对当地的小气候进行调节,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从社会的意义来说,能够行之有效的加强城市的水资源提供,使用水开支得到节省,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可持續发展。
结语:
当今社会,人们已然充分的了解了雨水资源利用的重要功能,在新城市的公园设计时,把雨水资源的收集与利用与整个绿地的用水系统的设计全部结合在一起,使雨水的可持续使用得到有效实施,继而进军将来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19篇)篇十四
在城市景观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建设时间的差异、建设主体的意愿、建设材料和建设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的城市景观绿地建设呈现了“景观破碎、缺乏整合”的现象,无论是新城区开发,还是老城区改造,景观绿地建设总是会暴露一些问题。
1城市景观绿地结构单一,层次性不够。很多的绿地建设只是通过单纯的种植花草树木来完成景观建设,造成景观的生态性和观赏性很差,往往是达不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作用。而且景观绿地的层次性不高,绿地景观建设不仅要面向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同时也不能为了突出个别城市景观而忽视更加有益于人们生活的街头小块绿地等。
2城市绿地景观缺乏生态性、自然性的规划设计。自然美的事物才具有真实的感情色彩,也更能够使人的感情产生共鸣。但是在现代的城市景观绿化规划设计中,人造的景观往往占多数,缺乏人性化的考虑,很难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使身在其中的人们有情感的触发。
这种事后补救的办法不仅破坏了自然景观,需要很长时间来恢复场地的生态活力,而且也消耗了时间和精力。同时绿地景观应该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流行的“草坪热”,不仅造成事后管理的难度,而且草坪的持续时间短,可能要经常更换,也增加了经济负担。
4城市景观绿地与历史文脉脱节。良好的城市绿地景观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体现城市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特色。但是在现代的城市建设发展中,为了盲目的适应现代化的发展,一些具有历史特色的景观被摧毁,传统的文脉、自然的景观给野蛮的手法打乱。这些代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的宝物在机器的轰鸣下被掩埋。
5城市景观绿地缺乏地方性色彩。“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方特性对于事物的影响。每座城市都有适于其地域性的景观建设,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为了景观的观赏性,例如强行把只适合南方气候的植物移栽到北方,这样做不仅浪费了资金,而且植物的观赏性和可实用性肯定也大大折扣。
所以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城市景观绿地建设的情况不容乐观,这些不顾自身文化和人们意愿的行为还在不断发生。城市的景观绿地建设面对着极其严峻的考验。究其原因,则主要是:形式主义。现实社会中,形式主义设计随处可见,不顾人们的根本需求,缺乏对自身文化的重视;设计定位出错,经常是在自然绿地景观被人为破坏后,却希望用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来弥补景观绿地的不足;后期管理不足,良好的景观绿地规划设计还需要妥善的后期管理。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19篇)篇十五
城市规模指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因为城市用地规模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浮动而变化,所以,城市规模通常按城市人口划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规模直接影响着城市基础设施的标准、交通运输、城市布局、城市的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对城市地价水平有较大的影响。城市规模越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越高,交通运输系统越复杂,城市环境的营造越困难且成本越高,土地级差收益也越高。同时,按照我国城市土地使用的现状,城市规模越大,人口越多,人均用地指标越低,意味着土地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越突出,土地资源短缺情况越严重,地价水平越高。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对地价的影响。
城市土地的利用结构指城市各类用地在城市总用地中的比重,以及各大类用地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用地的构成与比例。不同性质用地的价格差异是普遍存在的,而且相差很大。一般来说,商业用地地价最高,办公和住宅用地次之,工业用地地价最低,因此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用地构成与地价总体水平及地价总量密切相关:地价总体水平与商业用地的比重成正比例关系,而与工业用地的比重成负比例关系。商业用地在城市中的比重主要取决于城市的职能特点及规划用地的功能分区。同时,用地结构的合理化既有赖于土地价值的经济调节,也有赖于城市规划的政策调节,城市规划在遵循“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效益”的原则下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有利于提高城市地价的整体水平。
城市用地空间布局对地价的影响。
区位地价级差是导致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之一。反过来,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功能分区及空间结构也会对城市地价的空间差异产生影响。它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结构的层次决定土地价格的分级体系;商业、住宅、工业等功能用地的聚集程度决定了房地产价格总体水平和不同土地等级间价格差异的幅度,即城市用地功能分区及用地功能混合情况决定了地价级差,规划道路运输网结构及道路密度与地段价格直接相关。
对于一般城市而言,聚集程度及交通区位是影响地价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首先,用地聚集程度越高,尤其是商贸服务业、办公楼宇等聚集程度高的城市各级中心地区,往往是地价峰值区。其次,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最快的地区一般是交通便捷的地区,尤其是城市新发展区。规划新开通干道、高速公路出入口两侧土地,地价迅速上涨,表明交通条件的改善对城市土地价格的提高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聚集程度较高、交通条件优越的地段不仅本区域地价水平较高,而且通过传递、扩散作用,可以带动周边地域地价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城市地价的整体水平。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19篇)篇十六
城市景观绿地设计必须首先满足为人们提供相互交流、沟通的活动场所和精神家园,使心理景观概念与周围环境空间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共存,一个合理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应该考虑到:哪些中心景观应该被体现?怎样使人在景观绿地中取得良好的视觉关系?重要的景观植物之间通过什么可以取得联系?对于这些问题,在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中会做出回答。
1景观绿地植物配置。
在植物的配置选择上,要根据用地的使用性质和功能来进行选择,例如是观赏性绿地,可以选择一些尽观赏性强的植物,尽量采用自然式的布局,充分发挥植物的自然姿态。同时也要考虑到景色的四季变化,可分区段配置之物。合理搭配植物,在平面上做到植物种植疏密合理,根据植物的树冠大小决定树的间距,在竖向上则做到高低层次、错落有致,也可以结合场地的地形和建筑组成有韵律、有节奏的空间,营造不同的场景氛围。在植物的配置上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当地的植物,符合植物生长的要求。
2景观绿地种植设计。
在每一个区段应设置一个突出的季节植物景观,形成景观中心。除了种植成本之外,植物栽种以后的养护费用也应该充分考虑。
3景观绿地设施设计。
城市景观绿地中的设施是为了提供人们休息、娱乐或者装饰照明使用的小型设施,应该遵循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综合考虑各种设施的设计和布置。可用自然石块做成凳、桌,又可以在绿地内设置一些地灯、雕塑等,既方便使用,又与自然景观完美结合。但是在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场地的安全性的考虑,如亲水平台、桥、假山,这些地方都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所以应该设置栏杆、障碍等保护人们的安全。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19篇)篇十七
城市的性质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与所起的作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反映。我国城市性质大致分为:中心城市、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和特殊职能城市四种。城市性质的差异,是决定城市地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性质制约着城市的经济、人口结构、规划结构、城市风貌、城市建设特别是土地使用的构成等各个方面,而不同性质的土地使用在经济效益上是有很大差异的,一个城市的职能越多,越能强化城市发展的聚集效益。现代城市职能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大,如金融贸易、信息展览、经营管理、旅游服务、商业零售业越发达,地价水平越高。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19篇)篇十八
第一条防护距离和防护绿地设置除应符合如下规定外,还应满足相应环境影响评价:
(一)仓储区内部、工业区内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应建卫生防护绿地,其宽度不得小于30米。
(二)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物的工厂应建卫生防护绿地,其宽度不得小于50米。对污染严重的工厂,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防护林带宽度。
(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污染源边缘宜设置宽度不小于100米的卫生防护绿地。
(四)生活垃圾焚烧厂、生活垃圾堆肥厂周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米的绿化隔离带。
(六)污水处理厂厂区外围应设置不小于10米的卫生防护绿地。
(七)饮用水源水厂厂区周围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米的卫生防护绿地。
(八)变电站周边宜设置宽度不小于10米的绿化隔离带。
(九)高速公路两侧宜各设置宽度不小于50米的防护绿带,其中中心城区高速路宜按内侧300米,外侧500米的距离设置建筑控制地带;快速路两侧宜各设置宽度10-50米的防护绿带。
(十)铁路干线两侧宜设置宽度不小于30米的防护绿带。
第二条单位附属绿地是指附属于居住区、工业区、仓储区、政府机关团体、商业性设施、对外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单位用地范围内的绿地。单位附属绿地设置应符合如下规定:
(一)居住区附属绿地的设置应符合第三章第二节的有关规定。
(二)工业区附属绿地的设置应符合第六章表6.3的有关规定。
用地类别单位类别绿地率(%)。
医院、疗养院、宾馆、高等院校r40。
中小学、机关团体r35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体育场馆、大型文化娱乐设施r30。
商业、服务业、商业性办公r25。
对外交通用地交通枢纽r25。
(四)城市水面率计算纳入城市绿地中统一计算,具体控制指标可结合地块实际情况在规划设计条件中另行约定。
第三条道路广场绿地是指道路和广场范围内可进行绿化的用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道路绿带指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分为分车绿带、人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道路广场绿地的设置应符合如下规定:
(一)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二)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保证树木生长条件和生长空间。
(三)新建、扩建、改建道路时,应按照《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及相关城市园林绿化条例的规定,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
(四)城市道路绿地率指标宜符合表12.2的规定。
城市道路绿地率规划指标表12.2。
规划新建道路绿已建改造道路绿道路类别地率(%)地率(%)。
园林景观路r40r35。
红线宽度r50mr30r25。
40mq红线宽度50mr25r20。
30mq红线宽度40mr15r20红线宽度30mr10。
(五)道路广场绿地的设置应符合如下规定:
1、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米;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米;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5米。
2、路侧绿带宽度不小于8米的,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并应计入城市绿地;开放式绿地中,其绿化用地不应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当路侧绿带与毗邻的其它绿地一起辟为街旁游园时,其设计应符合现行《公园设计规范》(cjj48)的要求。
3、人行道宽度不小于5米的,应进行多排绿带种植;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及道路弯道内侧,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4、交通岛绿地应突出城市景观特色,保证行车视线通透,其中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道。
5、城市公共活动广场的周边宜种植高大常绿乔木。集中成片的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绿化覆盖率不应小于70%。
6、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以突出地方特色。集中成片的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绿地率不应小于25%。
第四条北海作为南亚热带滨海城市,以常绿阔叶林为地带性植被类型,各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应以地带性乡土树种为主。
(一)城市基调树种可选用樟树、小叶榕、黄葛树、龙眼、荔枝、扁桃、小叶榄仁、秋枫、火焰木、蒲葵等。基调树种与以下树种共同构成城市绿化的骨干:垂叶榕、白兰、凤凰木、麻楝、塞楝、木棉、人面子、海南蒲桃、苹婆、黄槿、幌伞枫、人心果、铁冬青、假槟榔等。红花羊蹄甲、菠萝蜜、秋茄、白骨壤、露兜树、炮仗花、光叶子花、大王椰子、鱼尾葵、苏铁等树种能够配合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在城市绿地中构成北海市独特的园林景观。
(二)不同绿地类型宜选用的乔木树种如下:
1、道路绿地:小叶榕、高山榕、白兰、麻楝、阴香、苹婆、扁桃、秋枫、樟树、蒲葵、加拿利海枣、假槟榔、海南蒲桃等。
2、公园绿地:小叶榕、高山榕、人心果、蒲桃、秋枫、樟树、芒果、黄槐、蒲葵、鱼尾葵、加拿利海枣、大王椰子、假槟榔、人面子、湿地松、竹柏、无患子、桂花等。
3、工业区防护绿地:构树、罗汉松、无花果、荷花玉兰、无患子、朴树、鸡蛋花、棕榈、蒲葵等。
4、居住小区绿地:棕榈、蒲葵、小叶榕、高山榕、羊蹄甲、刺桐、荷花玉兰、蒲桃、樟树等。
5、滨水绿地:垂柳、红千层、水杉、水松、湿地松、圆柏、臭椿等。
6、海堤绿地:小叶榕、小叶榄仁、黄槿、木麻黄、台湾相思、马占相思、橡胶榕、窿缘桉、露兜树、桑树等。
第二章城市水环境。
第五条对冯家江、鲤鱼地水库、中心城区各内河支流、湖泊、水库等,应按相关专项规划及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执行;对尚未包括在上述规划中的城市水系的保护和利用,应符合本章的规定,并应满足《城市蓝线管理办法》的要求。
第一节水体功能与利用。
第六条水体在城市中的主要功能可分为:城市水源、水上航运和生产、排水调蓄、行洪蓄洪、生态调节和保育、景观廊道与游憩、水产养殖等。
城市水体功能的确定应尊重原有的水体功能,并结合城市发展要求,在综合评价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后予以合理确定。
第二节岸线和滨水区。
第七条岸线按功能可分为生态性岸线、生产性岸线和生活性岸线。
第八条岸线利用应优先保证城市集中供水的取水工程需要,并应按照城市长远发展需要为远景规划的取水设施预留所需岸线。
第九条生态岸线的划定,应体现“优先保护、能保尽保”的原则,将具有原生态特征和功能的水域所对应的岸线优先划定为生态性岸线,其他的水体岸线在满足城市合理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前提下,应尽可能划定为生态性岸线。
划定为生态性岸线的区域必须有相应的保护措施,除保障安全或取水需要的设施外,严禁在生态性岸线区域设置与水体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
第十条生产性岸线的'划定,应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确保深水岸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生产性岸线应切实注重提高使用效率,缩短生产性岸线的长度,重点考虑港口码头、重大市政设施等用地需要;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相关工程设施的生态性和观赏性要求,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景观效果。
第十一条生活性岸线的划定,应根据城市用地布局和功能分区要求,充分考虑与城市居住、公共设施等用地相结合。生活性岸线的布局应充分体现滨水岸线的公共性、亲水性、生态性、景观性和可游览性等要求。
生活性岸线布局应以不同层次的绿化、景观为主,水域两侧宜留出一定纵深的绿地布置滨水的、连续的步行系统和集中活动场地,在重要地段合理安排城市节点和营造标志性景观,突出滨水空间特征,塑造具有亚热带滨海城市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
进行的建设活动。保护区域内严格禁止除科学研究、环境教育、娱乐、旅游等活动之外的经济活动以及一切有悖于水环境保护的建设活动;控制开发区域依据科学的规划进行经济开发,并依此调整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使其开发活动对水环境不造成明显影响。
滨水区一般可分为滨水生态保护区、滨水公共活动空间、滨水作业区和风景区等。
第十三条滨水区规划布局应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以生态功能为主的滨水区,应预留与其他生态用地之间的生态连通廊道。
滨水区的建设不得损害水体和岸线功能的发挥,应有利于对水体及岸线的保护,有利于滨水景观的塑造,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滨水区应充分实现滨水空间的土地价值、文化价值和空间景观价值。
第十四条水体保护必须将滨水功能区作为整体进行保护,包括水体、岸线和滨水区,并宜按蓝线、绿线和控制线三个层次进行界定。保护区域的三线(蓝线、绿线和控制线)界定应符合如下规定:
(一)蓝线是水体控制线,有堤防的水体蓝线为堤防堤顶临水一侧边线,无堤防的水体蓝线为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设计最高洪水位时水边线。
(二)绿线为水体周边绿化用地范围线,按不同滨水功能区保护和利用的需要确定,并应符合如下规定:
1.滨水绿线一般不宜突破现有城市道路。
2.滨水绿线不宜分割现状滨水的森林、山体和风景区。
3.有堤防的水体滨水绿线宜为堤防背水一侧堤角或其防护林带边线。
(三)控制线为滨水功能区的影响线,应根据水体类别和规模确定,并符合如下规定:
1.滨水控制线一般不宜突破城市干路;滨江(湖)道路作为城市干路的,其控制线范围宜为该干路离江(湖)一侧一个街区。
2.滨水控制线距滨水绿线的距离不得小于一个街区。
第十五条水体空间形态保护和开发应按保护区域三线划定的不同区域,分层次进行,并符合如下规定:
(一)蓝线区域内不得占用、填埋,必须保持水体的完整性;对水体的改造应进行充分论证,确有必要改造的应保证蓝线区域面积不得减少。
(二)生态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不得建设与水体保护无关的建(构)筑物;其它绿线区域应以绿色植被为主,必须保证其共享性和连续性,并应按不同的功能定位限制建设的性质和规模,避免大面积的硬质铺装建设,不得建设与滨水功能合理发挥无关的建(构)筑物。
(三)控制线区域内的建设必须满足滨水视线、生态环境和景观控制的总体要求。
第三章城市照明。
第十六条本章所称城市照明是指下列各类照明所形成的照明环境:
(一)功能照明:包括道路照明、桥梁照明、广场照明等。
(二)景观照明:包括建筑物室外照明、建筑物内光外透照明、市政公共设施装饰照明、绿化照明、户外广告照明、招牌照明、临街橱窗等照明。
第十七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心城区范围内的城市照明。
第十八条下列城市道路、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或场所应当按规划设置景观照明设施。
(一)城市道路、港口、车站、码头、机场、广场、公共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场所;
(二)城市主干道临街的主要建(构)筑物、绿化带;
(四)繁华商业区范围内的主要建(构)筑物;位于城市主要出入口的重要建(构)筑物;
(五)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建(构)筑物和城市标志性建(构)筑物;
(六)城市照明专项规划确定应当设置景观照明的其它建(构)筑物、设施和场地。
第十九条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按本规定应当设置景观照明设施的,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和交付使用。项目设计方案报请批准时,应同时报送夜景灯光设计方案。
第二十条城市照明设施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光源,应做到高效、安全、耐久,避免造成城市光污染,并符合国家有关节能规定的要求。
第二十一条举行重大庆典的街道、广场、会场等场所的城市照明应考虑日常模式和节日模式。
城市公园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19篇)篇十九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特定的发展模式,这是在历史催化下的产物,与周围环境及自身的文化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注重历史延续,开创特色未来。
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应该体现城市的历史沉淀和发展变化。城市建设大多是在城市原有基础上进行更新改造,历史不能被否定。重要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要科学的有意识的发掘、利用和保护,使得历代所经营创造的城市空间和景观得到延续,同时应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出既符合地方特色又具有时代进步感的城市空间。所以在进行景观绿地规划设计时,注意保存城市的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珍品,使其能够反映一定的文化内涵。在景观绿地规划中可以放置一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和历史沉淀感的小景来营造场地的历史氛围,可以是一片斑驳的墙面,一块当地的老石或是一棵枯树。
2体现人文精神,注重视觉感受。
人们都希望看到美好的事物,所以景观的视觉和谐也非常重要,所以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必须尽量使城市景观在各个方面的不同方向和不同视角下都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
3尊重自然环境,实现和谐共存。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在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中应该尊重自然资源,强化城市的自然景观特征,以自然景观的柔性特征软化城市的钢筋混凝土营造的硬体空间,使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处,为人居环境注入生命活力,创造特色环保城市。同时通过合理的景观绿地规划设计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形成安全的距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维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4协调统一与变化,开创多元化发展。
人类社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就要求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应该让不同的社会团体收益,各得其所,真正实现城市景观的多样性。但是在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发掘城市个性和地方特色,突出城市与其他不同区域的城市的差异个性,而且与周围城市也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