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教案是教师为了完成课程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份详细教学计划。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六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的教学工作。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20篇)篇一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能从各种媒体深刻感受当今中外交流的频繁,大致了解中国目前在国际舞台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瓷器、丝绸、青铜器、四大发明等)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历史上的中外交流了解有一些,如从图书中了解到郑和下西洋一类的故事,从网络和图书中能够查阅到相关资料来丰富这方面的认识。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如何走向世界,实现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上知之甚少,只了解故事内容,没有深入思考这种交流的对于世界的意义,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历程没有形成清晰的线条,也就难以形成对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的认同感。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古代中外交往悠久的历史,感受中外交流促进世界发展的历程,带来的共同发展。教学难点是: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点。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1.从“丝路驼铃”到“海上交流”,地域范围的拓宽源于当时科技得到进一步发展;2.不仅让学生感受古代中国在推进世界文明上的作用,也应看到世界文明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感受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交融,相互交流源远流长。
设计思路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得。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学习,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因此本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多媒体教学,即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历史在课堂中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事件及人物;阅读法,即让学生联系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教材,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合作学习法,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开展学习,使问题得到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及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第一课时:考古发现带来的思考、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古今丝绸路,同为交流桥。第二课时:相似文化背后的思考、郑和下西洋,海上交流的巅峰。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代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为古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具有的独特魅力而骄傲。
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外交流的历史,知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主动收集整理资料,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努力达成共识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中外交往悠久的历史,感受中外交流促进世界发展的历程,带来的共同发展。
教学难点。
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点。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世界地图,标明丝绸之路线路;《丝绸之路》视频;《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以及。
《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
学生准备:收集古代中外物品、文化交流的资料;网上查找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资料,共同准备:课前收集体现日本和韩国文化特征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郑和下西洋的相关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2.教师从以下方面相机点评:(中外交往时间久远、传播距离远、中国古代文化灿烂,优秀的纺织工艺得到世人的珍爱)。
4.学生猜测,教师把握学生认知起点,对了解张骞出使西域或丝绸之路的学生给予肯定。
5.小结: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形成了路。2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有一个人开辟了这样一条路,沟通了中国与欧亚的交往。这就是——中国古丝绸之路。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古代,探访丝绸之路,去看看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出示课题: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丝路驼铃。)。
3.了解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
(1)阅读教材p2-3页中外交流资料。
(2)阅读自己搜集的“丝绸之路”上中外人物交流学习考察资料。(3)学生反馈:在这条沟通欧亚的丝绸之路上,中国与外国有哪些方面的交流?(4)(课件:播放视频《丝绸之路》)全班讨论: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给世界各国和人民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教师相机点评:经济发展物质丰富增进友谊文化传播„„)。
3.小结:是啊,古老的丝绸之路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了新的发展与飞跃,她展示着现代的中国以开放的胸怀,加强对外交流,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正如世人所说:世界上有无数条路,却没有一条像“丝绸之路”一样,承载者着千年古史,编织着四方文明,他让中国汉唐盛世焕发出丝绸般耀眼的光彩,并延续至今,她是一根纽带,让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在这里汇合。
板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
——丝路驼铃。
东西方文明的纽带。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二课时。
活动一相似文化背后的思考。
2.学生展示在课前已经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3.师:一衣带水的邻邦为什么在这么多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4.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日本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资料,教师补充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有关资料。组内进行交流研讨。
(1)(课件:出示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中外海上交流涉及的范围。
(2)师生相机补充介绍海上“丝绸之路”,理清中外海上交流的历史。
活动二郑和下西洋,海上交流的巅峰。
1.师: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而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则让中外海上交流达到顶峰。
2.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和意义。
教师点评意义: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并且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2)师: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扩大了中外友好关系,为世界航海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既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也是全人类的自豪。今天我们纪念郑和,就是要大力继承和发扬郑和敬业献身、忠心报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伟大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增强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凝聚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为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就是要继续发扬崇尚和平、敦信修睦的伟大精神,巩固扩大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为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3)网上查找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资料,谈谈对交流促进发展的理解。4.小结:“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代名词,陆路通道沟通我国和亚洲、欧洲各国,海上通道则沟通我国和日本、韩国、东南来各国、非洲各国。古代的陆路和海上交流为交流各方面都带来了经济利益与文化发展,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板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海上交流。
海上丝路:架起东亚、南亚、非洲、欧洲交流的桥梁。
航海史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
和平的桥梁。
民族昌盛的结晶。
2.《飘扬的五星红旗》。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城市中的小学生对联合国这一称呼有所耳闻,大致能够了解到这是一个国际性组织,但对联合国组织的历史及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知道得并不多。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渠道,六年级的学生也容易知道我国参与到一些国际事务中,如承办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界博览会,从而初步感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了一定角色,占有一席之地。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的孩子会从不同渠道获得一些信息,但受年龄的限制、视野不够开阔,对中国外交及参与国际事务的大事件的关注较少,对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了解更少。孩子们很少会去思考:参与国际事务对中国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不容易感受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较难从此方面激发出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中国走入联合国的历程,知道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是:了解中国加入世界各种组织的情况和意义,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由衷地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内容力求选择一些让学生能感受、能理解、能进行比较的事、物,从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事物切入,让学生感受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注重教师补充相关信息的同时,让学生运用教材中提供的资料、图表等信息资源,学会分析和判断,展开深入的思考,获得感悟和认识。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突出学生情感体验。首先我让交流资料,梳理我国的外交发展史,由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谈起,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恶劣的国际环境。其次集体讨论,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其在中国外交史上的意义。接着师生进行国事交流,整理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大事记,了解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历程与意义,进一步认识“弱国无外交”。再次用照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已经是国际社会中重要的一员,不仅完全有能力组织好大型的国际会议,而且能够在国际事务中与各国平等协商、发表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最后进行新闻发布,了解我国对外援助和接受国外援助的事例,深刻认识中国逐步为世界接受,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我国外交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大事记。
第二课时: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大事记、新闻发布会、国事论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而自豪。
能力目标:关注中国外交史中的公共事件,培养收集、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能依据史实阐明自己观念和看法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联合国这一国际组织的历史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知道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和平外交,逐步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并最终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历程。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走入联合国的历程,了解中国加入世界各种组织的情况和意义,知道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升,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由衷地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代背景资料,联合国这一国际性组织的历史及作用资料,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了解新中国第一份国书的大致内容,搜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各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信息资料,一年内我国对外援助和接受国外援助的事件报道。
课时安排:2课时。
活动一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1.(课件:出示图片“新中国第一份国书”)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说说你对它的了解吗?2.师:这是60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国家元首在接受的前苏联递交的申请建立外交关系国书后所签署的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其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政府成立伊始,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首先愿与我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人民对此极感欣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热忱欢迎与其建立友好邦交。”(板书课题)。
活动二我国外交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交)。
4.师:几十年来,新中国外交在五项原则的指导下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加强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团结和友谊,在一切重大国际问题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该原则历经四十多年国际政治风云考验,已成为举世公认的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板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课件:出示图片“中美关系发展历程”图片内容说明:(1)1971年双方以乒乓外交拉开了两国建交的序幕。
(2)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中美开始实质意义上的双边关系。
(3)1986年十一月,美国太平洋舰队访问中国青岛,中美双边关系有政治、经济领域向军事领域延伸。
(4)2005年8月,中美首次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双边关系向战略高度发展。(5)2009年美国信任总统奥巴马上任不久,新任国务卿希拉里访问中国,以密切同中国的联系)。
师:短短三十年,我国与美国建立了友好邦交,说明了什么?
6.(课件:出示网页“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示意图”内容说明:http:///chn/pds/gjhdq/)。
7.小结:我国外交和平相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国家的迅速发展,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一个占人类1/4人口的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很快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
活动三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大事记。
1.学生阅读教材p9,思考:联合国是什么性质的组织?
5.小结: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要第一位,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外交走过了五十年的辉煌历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板书设计。
从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谈起。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世界各国建交。
第二课时。
活动一两张照片的对话1.(课件:出示两张照片。第一张照片: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第二张照片:签订《辛丑条约》的照片)。
师:请同学们来看这样两张照片,它们拍摄的时间整整相差了100年。第一张照片是2001年,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峰会的各个国家的首脑穿着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唐装,齐聚上海时拍摄的一张照片。亚太经合组织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一个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21世纪的第一次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中国召开,为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而中国作为东道主,成功地组织了这次会议,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张照片则是一百年前的一张照片。它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时的画面。我们知道,1901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占领了北京。腐败的清政府不仅没有与列强展开英勇的斗争,反而放弃京城,仓皇逃往西安。为了维护自己的腐朽统治,清政府又迫不及待地与列强求和,被迫答应了列强提出的全部要求,最后与11个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学生复述对照片的了解。3.师:发生在两个世纪开端的事情,中国人的地位却截然不同。从这两张恰好相隔了100年的照片中,你发现了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发表主张)。
【设计意图:从两张照片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活动二新闻发布会1.学生交流:一年来我国对外援助和接受国外援助的报道。
2.小结: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积极参与各项国际事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注意身边的公共事件,我们对此将会有深刻的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深化学生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的了解。】活动三国事论坛。
1.(课件:出示教材p12页四幅图,配下面文字。)师:中国的国际威望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积极支持和参加各种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活动和组织,这样的报道越来越多了。
2.教师介绍: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3.师:中国加入wto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什么这样说呢?
4.全班交流:说说我国还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教师可以随机说明重要性)5.师:从“国事论坛”活动中,你感受什么?(板书:发挥作用)。
6.小结:从拒绝到积极参与,中国与世界各国组织之间漫长的融合之旅见证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今天的中国,已经真正屹立在世界东方,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际社会中有责任、负责任的一个大国。
板书设计。
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平等协商发表主张发挥作用。
3.风靡世界的“中国制造”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我们的孩子所处的环境较好,生活在比较开放、进步的环境中,接触到进、出口商品的机会也较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在直观上有一定了解。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来看,孩子们难以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各方面入手,去了解中国的发展,感受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问题。
因此,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额快速增长,同时体会国际贸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是知道我国在贸易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和问题,从开放、多元、国际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认识和关注中国的发展。
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数据图表等,介绍中国商品进出口情况,提升学生的自豪感。还可多引导学生关注有关新闻和报道等,让学生明白中外之间的交流是多层面的,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并日趋频繁,使其真实感受到这种密切的联系。
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我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让课堂符合生活实际,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如:采取讨论交流、做游戏、策划方案pk、情境表演等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第一课时:“洋”名字的来历、找找家中的“中国造”、中国制造的“第一”、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知识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贸易领域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能力目标:探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额快速增长及面临的突出问题。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额快速增长,同时体会国际贸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知道我国在贸易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和问题,从开放、多元、国际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认识和关注中国的发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cai、世界地图、红旗标签;每组发一张小型世界地图、白纸;收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个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收集并制作近年中国的有关进口和出口商品一展表;广交会和世博会的资料。
学生准备:收集带“洋”子物品的相关资料;利用多种渠道调查中国(包括本地)产品出口情况,在地图上找到所销往的国家或地区;彩笔;收集关于广交会和世博会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活动一“洋”名字的来历。
1.(课件:出示《曾祖奶奶的“洋胰子”》)师:你还知道哪些带“洋”字的物品?(学生交流找到的物品名,教师将写有物品名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洋行:外国的资本家在中国开设的商行,也指专跟外国商人做买卖的商行。洋装:西服。
洋纸:旧时指从国外进口的纸张。
洋片:即西洋景。一种民间文娱活动装置。把若干幅画片左右推动,周而复始,观众从凸透镜中看放大的画面。画片大多是西洋画,故称洋片。
洋面:指机制面粉。洋马儿:自行车。
4.为什么这些被中国老百姓普遍使用的物品名都带“洋”字?
5.小结:说明了旧中国的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大多数东西都不能自己造,只能依赖外国进口的,所以带上了“洋’字。
活动二找找家中的“中国造”1.师:现在我们的生活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课前我们同学们都就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等生活用品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谈谈他们是哪里制造的。
2.学生们交流发言,教师相机板书。
3.师:从同学们们的发言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小结:是呀,如今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产品,我们国家都能自己制造。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到如今我们生活中的产品,中国自己能够制造】。
活动三中国制造的“第一”
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相关的数据:1955年。
第一款“五一”牌国产手表、1956年。
第一架“七一”国产照相机、1956年。
第一台“雪花”牌冰箱)。
3.小结: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活动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2.学生自由交流。
4.比赛:请大家把你知道的和小组同学交流,然后分工合作,把远销海外的中国产品写在卡纸上,在这些产品销往的国家地区在地图上标出来。看哪个组了解得深入,合作得好,时间5分钟。
5.小组汇报:展示产品;把出口地区贴上红旗,组长汇报。
(1)种类多。
师:哪些类?(板书)。
师:小到零食、针线,大到汽车、造船,五花八门,各种各样。(2)分布广。
师:周边的—消费水平较高的北美、欧洲;弹丸小国—超级大国。(3)受欢迎。
学生探究:据你所知,为什么这些中国产品会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
8.小结:改革开放各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打开国门后的中国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迅猛。
板书设计。
从“洋”货到“中国制造”
洋胰子。
洋火。
洋油。
„„。
农产品。
工业。
轻工业高科技中国制造。
4.《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对于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以及奥运赛场上的一切学生已经非常熟悉,但是对于奥运的基本情况、以及中华民族实现奥运梦想的艰辛历程却知之甚少。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可以从各种途径收集到关于奥运的相关知识,某些他们感兴趣的方面能够用自己的方法搜集资料进行查询和了解,但是学生对于奥运的精神还缺乏深入的思考,所以没有较深的理解。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并感受中国主办奥运会这一盛事,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我国全民健身运动,感受运动健身的意义。教学难点是:感受国人为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历经的艰辛,理解奥运精神的真正内涵。
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拓展,用视频、文字资料来帮助学生感受国人为实现梦想所作出的努力,历届奥运精神。
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以课标为准绳,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起点,整合符合儿童需要的课程资源,探寻我国奥运历史渊源,传承奥运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参与国家事业的热情,为实现体育运动强盛而积极健身,增强体质。我选用了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故事、“东亚病夫”的漫画、“许海峰”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奖牌榜位居世界第一、申奥的激动时刻等素材引导学生追溯我国奥运的历史,感受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会国家和人民为奥运做出了各种努力,我们的圆梦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执着,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我还用知识竞赛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奥运的一些基本知识,用现场的健身大挑战体验健身的目的,为体育强盛而努力锻炼。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奥运寻根、奥运历程、百年圆梦。
第二课时:奥运知识大比拼、全民健身我知道、我与全民健身。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参加奥运会和主办奥运会的基本情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和参与公共事物的意识及收集、筛选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奥运盛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理解奥运精神的内涵,感受运动健身的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并感受中国主办奥运会这一盛事,激发民族自豪感;了解我国全民健身运动,感受运动健身的意义。
教学难点。
感受国人为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历经的艰辛,理解奥运精神的真正内涵。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北京奥运会的有关图片、视频资料;全民健身活动图片学生准备:收集北京奥运会的相关资料和全民健身的信息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活动一奥运寻根。
5.小结:贫穷落后,国弱人衰,奥运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一直在追寻的梦!(板书:寻梦)。
活动二奥运历程。
1.师:奥运历程你说我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奥运离我们不再遥远。说说你了解到的我国参加奥运会的情况。
2.学生分组交流收集的资料。
3.师引导关注以下内容,并引起学生思考。
(1)1984年,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夺得了第一枚金牌,从此打破了中国在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课件:许海峰夺冠画面,国歌响起)。
(2)出示中国参加历届奥运会的奖牌榜(课件出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4.小结:祖国的繁荣,国运昌盛,我们的奥运健儿不断刷新着历史记录,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我们在不停地追逐。(板书:追梦)。
活动三百年圆梦。
2.教师补充:我国对奥运的总投入达到了2800亿元人民币。出示“水立方”“鸟巢”的图片,师补充: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方案。“水立方”位于奥林匹克公园b区西侧,和国家体育场‘鸟巢’隔马路遥相呼应,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外围形似水泡的etfe膜,能为场馆内带来更多的自然光,他的内部是一个多层楼建筑,对称排列的大看台视野开阔,馆内乳白色的建筑与碧蓝的水池相映成趣。;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鸟巢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碗状座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广播。“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200多个轮椅座席。这些轮椅座席比普通座席稍高,保证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赛时,场内还将提供供助听器并设置无线广播系统,为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师:北京奥运会取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中国人民的承诺,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让我们再一起来听听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在奥运会闭幕式上是怎么说的吧。(课件:视频。)。
板书设计。
百年奥运中华圆梦寻梦――追梦――圆梦。
第二课时。
活动一奥运知识大比拼。
1.(课件:播放北京奥运会运动员夺冠的场景图片,配乐:《我和你》)师:同学们,北京奥运会上我中国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跻身世界第一。你知道我们中国代表团夺得了多少枚金牌吗?(金牌51枚,银牌21,铜牌28。)奥运会虽然结束了,可是关于奥运会的许许多多我们都印象深刻。下面我们来个奥运知识大比拼,看看大家关于奥运知多少。
2.学生先分组准备,然后师宣布竞赛规则进行小组比赛。(相关知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在何处?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是谁?奥林匹克会旗图案是什么?有什么含义?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是什么?有什么含义?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为什么选福娃做吉祥物?北京奥运火炬图案是什么?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哪一天?北京奥运会奖牌有什么特点?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历经了哪些国家?北京奥运主题曲是什么?能唱一唱吗?奥林匹克格言是什么?奥林匹克的口号是什么?最感动你的奥运故事是什么?„„)。
3.师:奥运会是无数运动员成就梦想,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谁都想拿金牌。可是参加比赛得奖的总是少数人。(出示奥林匹克口号: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并阅读教材22页“小资料”。6.小结:倡导和平,反对战争是奥运会的宗旨。在奥运会上参与比取胜更重要。正如顾拜旦所说的一样“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使人类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更落落大方。”(板书:重在参与)。
活动二全民健身我知道。
1.师:奥运会不仅仅是运动员的盛会,更是万民参与、展示自我的盛会。在我中华大地上也出现了万民参与奥运的热烈情景。大家从资料的收集中了解了哪些情况?(课件:播放画面“北京万民健身活动;无锡万人健步走活动;武汉万人长跑活动„„”)。
2.师: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这样一句话。(齐读“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了增强人民体质,国家体育总局在1995年开始开展全民健身周活动,这一活动深受群众的欢迎。同学们,今年的全民健身周活动也即将开始啦,请你谈谈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看法。
3.小结:全民健身,人人参与,让每一个人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出示课题)。
活动三。
我与全民健身。
1.师:大家平时也一定喜欢健身,你和家人参加过哪些健身活动?说说自己参加的体会。
2.师:我们来个健身大挑战吧!组织学生开展跳绳、踢键子活动,分小队开展比赛。
3.师:除了这些活动,其实还有许多健身活动。(课件:出示学校大课间、运动会上全员健身的照片。)师:刚才的比赛很激烈,我觉得不管胜败,你们都积极参加了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了体质。(板书:积极健身,增强体质)。
4.小结:最后我送同学们一首健身歌,让我们在健康歌的伴随下,积极锻炼起来吧。(歌曲:健康歌)。
板书设计。
全民健身。
人人参与重在参与积极健身增强体质。
5.《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成长,战争离他们很远。他们只是在电视、报刊杂志中偶尔接触到这方面的内容。战争的残酷,人民生活的苦难对他们来说是久远的历史,他们对战争缺乏体验,认识很肤浅。但是他们一旦看到或听到有关战争中人们困难生活的事例,极易去关注战争中的人们,体会他们饱受的困苦与艰辛,从而产生厌恶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在调动情感的基础上,更难的是引导孩子进行深一步思考、分析,从而感受战争带来的灾难,懂得和平的意义,由衷支持并歌颂为正义而战的人们。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教学难点是拉近战争与儿童生活的距离,让儿童感悟战争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对非正义战争的痛恨之情和对战乱中人民的同情之心。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借助图片、数据、影视资料、生动的故事等直观的材料,强化学生的感受。如设计儿童在遭遇背离家园、战争受伤、等待家人时几个场景的心理感受,让学生通过体会同龄人的感受,更深入地认识战争的苦难。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站在战争受害者的角度,思考和感受战争给人们心灵带来的伤害。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突出情感体验。通过看图片、讲历史、新闻发布会、唱歌曲、讲故事、讲事例、谈体会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两次世界大战,认识到侵略战争的可恶、法西斯的野蛮残暴,感受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看到战争巨大的破坏力,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深远影响,懂得和平的美好,激发学生反对侵略战争、呼唤和平的情感,激励学生学习英雄们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精神,表达对战争中儿童的同情之心,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对侵略别国、残杀无辜的罪行感到愤怒,同情在战火中饱受煎熬的儿童。
能力目标:提高观察、分析社会事件的能力和收集、归纳有关信息及资料的能力。
知识目标:懂得和平的意义,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关注与支持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安全被迫进行自卫性质的正义战争,歌颂为正义而战的人们。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人民必胜。知道二战后,世界也不太平,小规模的战争和局部冲突不断发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教学难点。
教师准备:收集反映战争残酷的图片和事例,剪辑有关战争的影片、录像片段;准备《共青团员之歌》音频。收集和平时代过着幸福生活的儿童图片和一些战乱中儿童的图片。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战争的资料,收集二战中法西斯野蛮残暴的行径及战争中英雄的小故事。收集战乱中儿童的照片及他们的悲惨故事。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4-。
活动一谈话揭示话题。
2.小结:世界并不十分太平,冲突和战争时有发生,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我们一定知道战争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苦难。(板书部分课题:战争苦难)。
2.结合课本24、25页的历史资料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的统计表格。(参战国家、卷入人口、军民伤亡、财产损失)。
4.小结:(课件:出示二战期间上海、伦敦、斯大林格勒、华沙等地被轰炸为废墟的一组图片)刚才的统计数据和这些历史图片资料足以证明战争对财产的破坏让人触目惊心。(板书:财产的损失)。
活动三深入探讨战争对生命的摧残。
1.师:两次世界大战分别伤亡了多少人?总共伤亡了多少人?2.(课件:出示南京大屠杀人们惨遭屠杀的场景图片)师:二战期间,仅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在短短的六周内,就杀害了我们30万同胞。3.学生举例说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野蛮残暴的行径。
4.师:看到和听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和场景,你对战争有什么看法?
5.小结: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且只有一次,可无论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都同样的残酷而惨烈,每场战争都轻而易举地夺走了双方士兵的生命,这是人类的灾难和悲哀。(板书:生命的摧残)。
活动四。
认识战争后遗症。
1.教师讲故事,教材p28《可怕的战争阴影》。学生谈听故事后的感想?(板书:战争后遗症)。
2.(课件:出示亲历炮火的伊拉克老人,文字说明:教材p28)学生读读文字,说一说感受。
3.师:你还看过那些反应战争的电影或书籍?说说侵略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的事例。
6.小结:战争风云下的苦难让人们不能忘记,因此,全世界和平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我们相信,和平将永远铭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补充完成课题)。
不能忘记的战争苦难。
生命的摧残。
财产的损失。
战争后遗症第二课时。
活动一血与泪的控诉1.(课件:影片《辛德勒名单》大屠杀片段)引发学生对影片中人物命运的担忧与关注。
3.小结:赢得胜利、结束战争,这是每个身处战争灾难中的人最大的愿望,和平不仅是一种渴望,更是一种力量。
【设计意图:回顾战争浩劫,激发学生对和平的渴望,产生争取和平的意愿。】活动二英雄事迹的传颂1.学生讨论:“二战”期间,面对法西斯的残暴侵略,人们是怎样为正义而战的?(板书课题:为正义而战的人们)。
4.学生读教材p27故事《夜莺的歌声》,交流小夜莺给自己留下什么印象?5.小小故事会:讲一讲战争中涌现的许多为正义而战的感人故事。
板书设计。
为正义而战的人们反对战争。
追求和平第三课时。
活动一对比导入1.(课件:视频本校“。
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时快乐、幸福的情景)师:刚才看到了“。
六、一”儿童节时的欢快情形,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
3.小结:世界上还有不少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许多儿童不得不在硝烟中度过自己的童年。(板书课题:战乱中的儿童)。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关注到战争中的儿童。】活动二。
故事交流。
1.师:看教材p30图,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2.小组交流收集到的战乱中儿童的照片,讲一讲照片背后的故事。
3.小结:战后到处是一片废墟,尸横遍地,无辜的儿童成了孤儿,他们无家可归,无学可上,饱受艰辛。这些情景是多么悲惨。
活动三事例探究1.(课件:出示图片失去双臂的伊拉克男孩)师:能讲讲看完照片后的心情。2.读读教材p31《失去双臂的呼唤》,说说战争给儿童带来的伤害。3.教师感情朗读《安妮日记》,引导学生体会一下安妮当时的心情。4.(课件:播放《阿富汗儿童向联合国特别大会的倾诉》心语摘录)师:如果你是战乱中的儿童,你会想什么?会说些什么?5.小结:我们渴望和平。
活动四赠送祝福。
1.教师补充介绍国际儿童节的来历。
2.学生制作和平鸽,写上对战乱中儿童的祝福或对战争的谴责。(板书:企盼和平祝福平安)。
3.小结:我们企盼世界上的儿童能远离战火硝烟,期盼世界和平。为此,人类在不断努力,以多种形式促进和平,做出了很多贡献。同学们课后可以进一步了解。
企盼和平。
祝福平安。
6.《和平来之不易》。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孩子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对于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苦难没有深刻的体验。在这样的和平环境里,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在一些学生的心中比较淡薄。然而当下的国际形势,虽然大战没有,但小战不断,和平年代并不和平。因此,有必要通过这一主题的教育,激发学生美好的国际主义情感,从小增强和平意识,为维护和平尽义务。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独立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已经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了初步认识,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到有关历史和战争方面的知识,但是还缺乏理性的分析。这一主题内容对身处和平年代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他们无法体会到和平对全世界人民的重要性,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么对人为了维和和平甘愿现出自己的生命。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维护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国际性维和组织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感受先辈们为了和平不懈拼搏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加入到热爱和平的行列。教学难点是:感受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学习先辈们为了和平事业不怕牺牲、不懈拼搏的精神。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应尽量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课件的展示形式,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以激发学生感受今日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渴望和平、维护和平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许多善良的人们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在上设计重视信息收集整理,充分利用图片资料、视频资料、文字资料等来综合表现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教学设计贴近学生。所选事例都应该尽量来源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件,能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了解和平组织、感受先辈精神、我的和平书签。
第二课时:走进世界维和、我们的维和之师、维护和平人人有责。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今日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了解为了争取和平,许多人为之奋斗了一生,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集成先辈们为了和平不怕牺牲、不懈拼搏的精神。
能力目标:了解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对“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做出的贡献,感悟他们维护和平、无私无畏的思想境界,从而用实际行动热爱捍卫和平的卫士们。
知识目标:了解热爱和平、维护和平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知道人们为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了诸如国际红十字协会、联合国等国际性组织,这些组织以多种形式促进和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教学重点。
了解维护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国际性维和组织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感受先辈们为了和平不懈拼搏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加入到热爱和平的行列。
教学难点。
感受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学习先辈们为了和平事业不怕牺牲、不懈拼搏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国际和平组织、中国维和部队的相关资料和一些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贡献的著名人物的故事.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20篇)篇二
本班共有学生54人。学生大部分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少数学生学习习惯欠佳。本学期将从学生学习习惯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知识目标:
1、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2、安全的生活,远离危险场所,当危险发生时懂得如何科学应对。
3、学会花钱,懂得如何科学的花钱购物,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
4、关心你,爱护他,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学会团结,与家人、朋友、同学、邻居、等和睦相处。
情感目标:
1、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珍爱生命。
2、懂得安全的重要性,帮助家人同学远离危险。
3、学会科学消费,帮助父母节省资金。
4、通过交流,感受集体的快乐,爱护家长,爱护同学。
1、《珍爱生命》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困难总会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但只要我们拿出智慧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
2、《安全的生活》通过指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注意安全,远离危险。
3、《花钱的学问》引导学生科学消费,帮助家长节约资金。
4、《关心你,爱护他》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克服学生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改变只知自己优点和他人缺点,不知道欣赏他人的不良思维方式,形成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好风气。
1、独立阅读,自主学习,理解主题文字的大意。
2、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从各个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强化主题思想。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收集、整理资料。
5、模仿演示。
6、换位思考。
第一周——第三周。
教学第一单元。
第四周——第六周。
教学第二单元。
第七周——第十三周。
教学第三单元。
第十四周——第十六周。
教学第四单元。
第十七周——第十八周。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20篇)篇三
主题一回望20世纪的战争风云课题1.不堪回首的人类灾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和平鸽的由来,知道鸽子是和平的象征,知道和平是全世界人民最美好的心愿。2.萌发爱好和平的情感。3.学会收集资料。教学准备:师生收集有关和平鸽的资料。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鸽子的图片并提问学生:“你喜欢鸽子吗?为什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页上方的文字。教师提问学生:“人们在什么样的庆典上放飞鸽子,为什么要放飞鸽子?放飞鸽子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意愿?今天我们就学习本单元的第一主题――白鸽引出的话题。”教师小结:“鸽子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它因为美丽和温驯而受到人们的喜爱。鸽子既可以供人们欣赏,又可以用于通信,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信鸽。鸽子还是和平的使者,是盛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之一。如1988年第25届奥运会和1990年在我国举办的亚运会等盛会的开幕式上,都有数万只美丽的鸽子展翅飞翔,表明了世界人民向往和平、友谊、团结的美好愿望。”2、阅读与讨论。学生介绍有关和平鸽的资料,教师适时引导。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听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并介绍,1986年为世界和平年。出示国际和平年的徽标,并提问:“这个徽标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案,象征这什么?”3.问题与探究:为什么要用鸽子何橄榄枝代表和平呢?教师出示第二张图片――毕加索,并体温:“你知道他时谁吗?能介绍一下吗?”教师了适当补充。毕加索(1881-1973)是现代派绘画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人物。它是西班牙人,自幼就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才能,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教师提问:“我想让大家猜一猜,毕加索与和平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出示毕加索创作的和平鸽的绘画作品。教师引导:“那么。毕加索为什么要创作这幅作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平鸽的由来》一文。”4.阅读与思考。就教科书和师生搜集的资料,讨论人们通过和平鸽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也可以补充有关橄榄枝的知识。5.教师总结。给教师的建议1.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者利用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资料,或者自己另外凑集资料。2.“阅读与思考”活动应当时重点,让学生充分地发表他们的阅读感受。评价建议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并记录下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2.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史实。3.萌发反对战争、尊重生命、爱好和平的情感。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2.阅读与思考。教师提问:“为什么1914――1918年的战争会成为世界大战?”在学生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教师简单讲解,并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页右下方的文字,理解其含义。3.阅读与讲解。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做讲解。应将重点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具体史实上,如战争的时间、参战国、人口等数据,帮助学生理解“世界大战的意义”。4.阅读与探究。教师提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们中国发生了哪些大事呢?”让学生仔细阅读教科书第3页下方的.内容,联系以前学习过的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内容展开讨论。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给教师的建议:这部分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因此教师在讲解时要尽可能联系实际,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家庭作业:预习下一课的内容。课题2.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教学目标: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空前灾难。2.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史实。3.了解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英勇斗争,萌发反对侵略战争的正义感。教科书分析:参见第14~17页。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教师朗读教科书第4页上方的课文,请学生自由发言,谈一谈自己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了解2.阅读与讨论一。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5页“安妮的日记”,并引导学生讨论。要点:安妮的遭遇是个别的吗?安妮听说的集体毒死和枪毙犹太人的事情是真的吗?安妮在日记中对德国法西斯表达了怎样的想法?3.阅读与讨论二。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7页“永生的卓娅”的故事,了解卓娅的英勇事迹。4.教师总结本课题的学习,布置家庭作业:写一篇感想。给教师的建议:1.本课题内容多而且重要,教师应当努力保证课时,最好用两课时完成。可以将安妮日记或者卓娅的故事充分展开。2.在学习安妮日记和卓娅的故事时,一定要将讨论具体化,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战争的罪恶以及对儿童的摧残。3.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在五年级时学习过的有关二战期间我国人民在抗日斗争中的真实故事,或者从其他渠道了解有关资料。从战争的残酷和反抗的英勇两个方面丰富教科书现有的内容。家庭作业:写一篇学习感想。评价建议:对学生的感想给予书面评价。课题3.不忘过去,放飞和平的心愿教学目标:1.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平鸽所代表的人类的美好愿望。2.巩固和提高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能力。教科书分析:参见第20~21页。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教师启发:“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有了许多了解,也一定产生了许多感受和想法。”请自愿的学生发言。2.讨论与总结。教师说明,并对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让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8页右上方的文字,以及乐乐的话,要求学生按照乐乐的建议,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事记。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发言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加以整理,供学生参与。教师应允许学生在保证主要事件准确的前提下有所侧重。3.小组创作。教师朗读教科书第9页小文的话,然后请学生朗读第9页“我渴望和平鸽在世界各地飞翔”,并请他们也将自己对和平的愿望写出来。将学生分成小组,完成各自的任务。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全班朗读自已的和平愿望,教师加以点评。5.教师总结。教师朗读教科书第9页下方教师的话,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利用每个小组完成的“和平的愿望”,出一期壁报。评价建议1.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2.对每个学生的“大事记”给予等级性评定。3.对每个小组的“和平愿望”给予鼓励为主的评价。主题二迈向和平的世界主题1.携起手来,为了和平与安全教学目标:1.了解联合国的宗旨及联合国的组织结构。2.知道安理会的职责。3.知道中国是联合国的始创国和常任领事国之一。4.知道在维和部队中我国战士所作出的贡献。教科书分析:参见第24~25页。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搜集资料,了解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都发挥哪些作用。2.教师就联合国的基本情况做一些专门准备。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教师说明:“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一战和二战的内容。战争是不堪回首的,它带给人类和历史的创痛是巨大的,爱好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追求和平是全世界共同的主题。经过人们的长期努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个以和平、合作、安全为宗旨的国际组织应运而生。”(教师板书课题)2.阅读与讨论。教师朗读教科书第10页上方的课文,然后让学生阅读下面阅读标识框中的文字,引导学生讨论并且给予适当的补充和说明。3.探究与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1页的内容,然后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中国参加过维和部队吗?参与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4.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布置家庭作业。给教师的建议1.本课题的内容比较抽象,教师要注意从新闻或其他媒体中积累信息,讲课时应结合生动的事例,以便学生理解。2.对学生而言,本课题内容相对比较生疏,因此教师应尽心较为充分的准备,并且应充分利用维和部队战士的资料。家庭作业搜集有关奥运会的资料。课题2.相聚在五环旗下教学目标1.知道奥运会是为和平、团结、友谊、公正而举行的世界盛会。2.知道五环旗的意义。3.知道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教科书分析参见第28~31页教学准备1.师生搜集奥运会匹克运动会有关和平等方面内容的照片、资料。2.检查并且落实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五环旗,并提问学生:“谁知道五环代表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相聚在五环旗下》。”2.阅读与讨论。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2~15页的内容,并根据教科书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引导学生讨论。要点:你知道奥林匹克圣火代表什么吗?在雅典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为什么要将橄榄枝花环送给各国运动员?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都体现了一种什么追求?你能发现奥运会的变化吗?为什么说奥运会是国际大家庭的盛会?3.思考与制作。将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为宣传2008年北京奥运会制作一份小报。4.展示与交流。各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设计的小报。5.教师总结有关奥运会的知识,肯定学生的设计,布置家庭作业。给教师的建议有关“非典”时期的医护人员事迹,现在的小学生可能比较陌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向父母等长辈了解。家庭作业1.搜集有关红十字会和南丁格尔的资料。2.向父母了解“非典”时期护士们的先进事迹。评价建议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课题3.闪光的红十字教学目标1.知道红十字会的宗旨和工作内容。2.了解南丁格尔的事迹。教科书分析参见第34、35页。教学准备搜集红十字会组织在国内、国际各种战争和自然灾害中所从事的救援及所起到的作用。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在追求和平的事业中,还有一个以维护人类和平、减少各种战争和灾难带给人们的痛苦为最高宗旨的组织,你知道它是什么组织吗?”2.阅读与交流。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6页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要点:红十字会是一个什么组织?红十字会的宗旨是什么?你听说过红十字会组织做过哪些事情?请举例说明。教师可结合从广播、报纸、电视上了解到的情况启发学生,同时让学生展示更多的资料来说明红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20篇)篇四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
设计思路。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得。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学习,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因此本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多媒体教学,即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历史在课堂中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事件及人物;阅读法,即让学生联系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教材,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合作学习法,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开展学习,使问题得到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及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考古发现带来的思考、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古今丝绸路,同为交流桥。
第二课时:相似文化背后的思考、郑和下西洋,海上交流的巅峰。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代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为古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具有的独特魅力而骄傲。
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外交流的历史,知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点。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世界地图,标明丝绸之路线路;《丝绸之路》视频;《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以及。
《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
学生准备:收集古代中外物品、文化交流的资料;网上查找近代中国向西方学。
习的资料,共同准备:课前收集体现日本和韩国文化特征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郑和下西洋的相关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一考古发现带来的思考。
2.教师从以下方面相机点评:(中外交往时间久远、传播距离远、中国古代文化灿烂,优秀的纺织工艺得到世人的珍爱)。
4.学生猜测,教师把握学生认知起点,对了解张骞出使西域或丝绸之路的学生给予肯定。
3.了解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
(1)阅读教材p2-3页中外交流资料。
(2)阅读自己搜集的“丝绸之路”上中外人物交流学习考察资料。
(3)学生反馈:在这条沟通欧亚的丝绸之路上,中国与外国有哪些方面的交流?(4)(课件:播放视频《丝绸之路》)全班讨论: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给世界各国和人民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教师相机点评:经济发展物质丰富增进友谊文化传播„„)。
4.小结: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同时也是一条文化之路。丝绸之路更大贡献就在于它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是航海技术无法实现海上往来时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世界的共同发展。(板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活动三古今丝绸路,同为交流桥。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
——丝路驼铃。
东西方文明的纽带。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课时。
活动一相似文化背后的思考。
2.学生展示在课前已经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3.师:一衣带水的邻邦为什么在这么多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4.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日本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资料,教师补充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的有关资料。组内进行交流研讨。
(1)(课件:出示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中外海上交流涉及的范围。
(2)师生相机补充介绍海上“丝绸之路”,理清中外海上交流的历史。
活动二郑和下西洋,海上交流的巅峰。
1.师: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而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则让中外海上交流达到顶峰。
2.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和意义。
教师点评意义: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并且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2)师: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扩大了中外友好关系,为世界航海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我们纪念郑和,就是要大力继承和发扬郑和敬业献身、忠心报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伟大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增强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凝聚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为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就是要继续发扬崇尚和平、敦信修睦的伟大精神,巩固扩大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为世界持久和平与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3)网上查找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资料,谈谈对交流促进发展的理解。4.小结:“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代名词,陆路通道沟通我国和亚洲、欧洲各国,海上通道则沟通我国和日本、韩国、东南来各国、非洲各国。古代的陆路和海上交流为交流各方面都带来了经济利益与文化发展,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板书设计。
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海上交流。
海上丝路:架起东亚、南亚、非洲、欧洲交流的桥梁。
航海史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
和平的桥梁。
民族昌盛的结晶。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突出学生情感体验。首先我让交流资料,梳理我国的外交发展史,由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谈起,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恶劣的国际环境。其次集体讨论,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其在中国外交史上的意义。接着师生进行国事交流,整理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大事记,了解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历程与意义,进一步认识“弱国无外交”。再次用照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已经是国际社会中重要的一员,不仅完全有能力组织好大型的国际会议,而且能够在国际事务中与各国平等协商、发表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最后进行新闻发布,了解我国对外援助和接受国外援助的事例,深刻认识中国逐步为世界接受,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我国外交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大事记。
第二课时: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大事记、新闻发布会、国事论坛。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为祖国的进步和发展而自豪。
能力目标:关注中国外交史中的公共事件,培养收集、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能依据史实阐明自己观念和看法的能力。
了解中国走入联合国的历程,了解中国加入世界各种组织的情况和意义,知道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教师准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代背景资料,联合国这一国际性组织的历史及作用资料,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了解新中国第一份国书的大致内容,搜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各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信息资料,一年内我国对外援助和接受国外援助的事件报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一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1.(课件:出示图片“新中国第一份国书”)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说说你对它的了解吗?2.师:这是60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国家元首在接受的前苏联递交的申请建立外交关系国书后所签署的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其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政府成立伊始,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首先愿与我政府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人民对此极感欣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热忱欢迎与其建立友好邦交。”(板书课题)。
4.小结:新中国第一份国书的递交,与前苏联外交关系的正式建立,新中国新政府得以立足于世界。(板书:中国————)。
活动二我国外交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交)。
4.师:几十年来,新中国外交在五项原则的指导下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加强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团结和友谊,在一切重大国际问题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该原则历经四十多年国际政治风云考验,已成为举世公认的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板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课件:出示图片“中美关系发展历程”图片内容说明:(1)1971年双方以。
乒乓外交拉开了两国建交的序幕。
(2)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中美开始实质意义上的双边关系。
(3)1986年十一月,美国太平洋舰队访问中国青岛,中美双边关系有政治、经济领域向军事领域延伸。
(4)2005年8月,中美首次战略对话在北京举行,双边关系向战略高度发展。(5)2009年美国信任总统奥巴马上任不久,新任国务卿希拉里访问中国,以密切同中国的联系)。
师:短短三十年,我国与美国建立了友好邦交,说明了什么?
6.(课件:出示网页“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示意图”内容说明:http:///chn/pds/gjhdq/)。
7.小结:我国外交和平相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国家的迅速发展,我们的朋友越来越多,一个占人类1/4人口的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很快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
活动三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大事记。
1.学生阅读教材p9,思考:联合国是什么性质的组织?
5.小结: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要第一位,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外交走过了五十年的辉煌历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板书设计。
从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谈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世界各国建交。
第二课时。
活动一两张照片的对话。
1.(课件:出示两张照片。第一张照片: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第二张照片:签订《辛丑条约》的照片)。
师:请同学们来看这样两张照片,它们拍摄的时间整整相差了100年。第一张照片是2001年,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峰会的各个国家的首脑穿着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唐装,齐聚上海时拍摄的一张照片。亚太经合组织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一个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21世纪的第一次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中国召开,为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而中国作为东道主,成功地组织了这次会议,也充分说明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张照片则是一百年前的一张照片。它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时的画面。我们知道,1901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占领了北京。腐败的清政府不仅没有与列强展开英勇的斗争,反而放弃京城,仓皇逃往西安。为了维护自己的腐朽统治,清政府又迫不及待地与列强求和,被迫答应了列强提出的全部要求,最后与11个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学生复述对照片的了解。
3.师:发生在两个世纪开端的事情,中国人的地位却截然不同。从这两张恰好相隔了100年的照片中,你发现了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发表主张)。
活动二新闻发布会。
1.学生交流:一年来我国对外援助和接受国外援助的报道。
2.小结: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积极参与各项国际事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注意身边的公共事件,我们对此将会有深刻的体会。
活动三国事论坛。
1.(课件:出示教材p12页四幅图,配下面文字。)师:中国的国际威望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积极支持和参加各种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国际活动和组织,这样的报道越来越多了。
2.教师介绍: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3.师:中国加入wto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什么这样说呢?
4.全班交流:说说我国还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教师可以随机说明重要性)5.师:从“国事论坛”活动中,你感受什么?(板书:发挥作用)。
6.小结:从拒绝到积极参与,中国与世界各国组织之间漫长的融合之旅见证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今天的中国,已经真正屹立在世界东方,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际社会中有责任、负责任的一个大国。
板书设计。
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平等协商发表主张发挥作用。
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我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让课堂符合生活实际,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如:采取讨论交流、做游戏、策划方案pk、情境表演等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第一课时:“洋”名字的来历、找找家中的“中国造”、中国制造的“第一”、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第二课时: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世界加工厂”、小小智囊团。第三课时:我们身边的进口商品、丰富多样的国际交流舞台。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知识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贸易领域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感受祖国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教师准备:制作cai、世界地图、红旗标签;每组发一张小型世界地图、白纸;收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个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收集并制作近年中国的有关进口和出口商品一展表;广交会和世博会的资料。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14-p15页内容,话题为《从“洋”货到“中国制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洋”名字的来历。
1.(课件:出示《曾祖奶奶的“洋胰子”》)师:你还知道哪些带“洋”字的物品?(学生交流找到的物品名,教师将写有物品名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洋行:外国的资本家在中国开设的商行,也指专跟外国商人做买卖的商行。洋装:西服。
洋纸:旧时指从国外进口的纸张。
洋片:即西洋景。一种民间文娱活动装置。把若干幅画片左右推动,周而复始,观众从凸透镜中看放大的画面。画片大多是西洋画,故称洋片。
洋面:指机制面粉。洋马儿:自行车。
4.为什么这些被中国老百姓普遍使用的物品名都带“洋”字?
5.小结:说明了旧中国的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大多数东西都不能自己造,只能依赖外国进口的,所以带上了“洋’字。
活动二找找家中的“中国造”
1.师:现在我们的生活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课前我们同学们都就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等生活用品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谈谈他们是哪里制造的。
2.学生们交流发言,教师相机板书。
3.师:从同学们们的发言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小结:是呀,如今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产品,我们国家都能自己制造。
活动三中国制造的“第一”
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相关的数据:1955年。
第一款“五一”牌国产手表、1956年。
第一架“七一”国产照相机、1956年。
第一台“雪花”牌冰箱)。
3.小结: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活动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2.学生自由交流。
4.比赛:请大家把你知道的和小组同学交流,然后分工合作,把远销海外的中国产品写在卡纸上,在这些产品销往的国家地区在地图上标出来。看哪个组了解得深入,合作得好,时间5分钟。
5.小组汇报:展示产品;把出口地区贴上红旗,组长汇报。
(1)种类多。
师:哪些类?(板书)。
师:小到零食、针线,大到汽车、造船,五花八门,各种各样。
(2)分布广。师:周边的—消费水平较高的北美、欧洲;弹丸小国—超级大国。(3)受欢迎。
学生探究:据你所知,为什么这些中国产品会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
8.小结:改革开放各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打开国门后的中国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迅猛。
板书设计。
从“洋”货到“中国制造”
洋胰子。
洋火。
洋油。
„„。
农产品。
工业。
轻工业高科技中国制造。
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以课标为准绳,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起点,整合符合儿童需要的课程资源,探寻我国奥运历史渊源,传承奥运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参与国家事业的热情,为实现体育运动强盛而积极健身,增强体质。我选用了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故事、“东亚病夫”的漫画、“许海峰”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2008年奖牌榜位居世界第一、申奥的激动时刻等素材引导学生追溯我国奥运的历史,感受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会国家和人民为奥运做出了各种努力,我们的圆梦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执着,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我还用知识竞赛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奥运的一些基本知识,用现场的健身大挑战体验健身的目的,为体育强盛而努力锻炼。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第一课时:奥运寻根、奥运历程、百年圆梦。
第二课时:奥运知识大比拼、全民健身我知道、我与全民健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参加奥运会和主办奥运会的基本情况。
感受国人为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历经的艰辛,理解奥运精神的真正内涵。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北京奥运会的有关图片、视频资料;全民健身活动图片学生准备:收集北京奥运会的相关资料和全民健身的信息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19-p20页内容,话题为“百年奥运,中华圆梦”。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21-p22页内容,话题为“全民健身,人人参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奥运寻根。
3.师:请你阅读教材p19,你有什么了解?(教师补充中国短跑第一人刘长春参加奥运会的资料和漫画《东亚病夫》。
4.师:了解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
5.小结:贫穷落后,国弱人衰,奥运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一直在追寻的梦!(板书:寻梦)。
活动二奥运历程。
1.师:奥运历程你说我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奥运离我们不再遥远。说说你了解到的我国参加奥运会的情况。
2.学生分组交流收集的资料。
3.师引导关注以下内容,并引起学生思考。
(1)1984年,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夺得了第一枚金牌,从此打破了中国在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课件:许海峰夺冠画面,国歌响起)。
(2)出示中国参加历届奥运会的奖牌榜(课件出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4.小结:祖国的繁荣,国运昌盛,我们的奥运健儿不断刷新着历史记录,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我们在不停地追逐。(板书:追梦)。
活动三百年圆梦。
2.教师补充:我国对奥运的总投入达到了2800亿元人民币。出示“水立方”“鸟巢”的图片,师补充: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方案。“水立方”位于奥林匹克公园b区西侧,和国家体育场‘鸟巢’隔马路遥相呼应,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外围形似水泡的etfe膜,能为场馆内带来更多的自然光,他的内部是一个多层楼建筑,对称排列的大看台视野开阔,馆内乳白色的建筑与碧蓝的水池相映成趣。;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鸟巢设计中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碗状座席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上下层之间错落有致,无论观众坐在哪个位置都能清晰地收听到广播。“鸟巢”的观众席里,还为残障人士设置了200多个轮椅座席。这些轮椅座席比普通座席稍高,保证残障人士和普通观众有一样的视野。赛时,场内还将提供供助听器并设置无线广播系统,为有听力和视力障碍的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师:北京奥运会取得了巨大成功,实现了中国人民的承诺,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让我们再一起来听听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在奥运会闭幕式上是怎么说的吧。(课件:视频。)。
4.小结:百年中国,中华儿女由东亚病夫,走向世界运动的最高舞台,走向光荣与辉煌,这都是因为中华儿女心中有梦想和追梦路上的顽强与执着。百年之后我们终于圆梦。(板书:圆梦)让我们再次唱响那支歌,重温精彩瞬间吧。(课件:播放歌曲《我和你》、奥运会的图片。)。
板书设计。
百年奥运中华圆梦寻梦――追梦――圆梦。
第二课时。
活动一奥运知识大比拼。
1.(课件:播放北京奥运会运动员夺冠的场景图片,配乐:《我和你》)师:同学们,北京奥运会上我中国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跻身世界第一。你知道我们中国代表团夺得了多少枚金牌吗?(金牌51枚,银牌21,铜牌28。)奥运会虽然结束了,可是关于奥运会的许许多多我们都印象深刻。下面我们来个奥运知识大比拼,看看大家关于奥运知多少。
2.学生先分组准备,然后师宣布竞赛规则进行小组比赛。(相关知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在何处?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是谁?奥林匹克会旗图案是什么?有什么含义?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是什么?有什么含义?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为什么选福娃做吉祥物?北京奥运火炬图案是什么?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哪一天?北京奥运会奖牌有什么特点?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历经了哪些国家?北京奥运主题曲是什么?能唱一唱吗?奥林匹克格言是什么?奥林匹克的口号是什么?最感动你的奥运故事是什么?„„)。
3.师:奥运会是无数运动员成就梦想,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谁都想拿金牌。可是参加比赛得奖的总是少数人。(出示奥林匹克口号: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并阅读教材22页“小资料”。
6.小结:倡导和平,反对战争是奥运会的宗旨。在奥运会上参与比取胜更重要。正如顾拜旦所说的一样“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使人类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更落落大方。”(板书:重在参与)。
活动二全民健身我知道。
1.师:奥运会不仅仅是运动员的盛会,更是万民参与、展示自我的盛会。在我中华大地上也出现了万民参与奥运的热烈情景。大家从资料的收集中了解了哪些情况?(课件:播放画面“北京万民健身活动;无锡万人健步走活动;武汉万人长跑活动„„”)。
2.师: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这样一句话。(齐读“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
民体质”)为了增强人民体质,国家体育总局在1995年开始开展全民健身周活动,这一活动深受群众的欢迎。同学们,今年的全民健身周活动也即将开始啦,请你谈谈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看法。
3.小结:全民健身,人人参与,让每一个人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出示课题)。
活动三。
我与全民健身。
1.师:大家平时也一定喜欢健身,你和家人参加过哪些健身活动?说说自己参加的体会。
2.师:我们来个健身大挑战吧!组织学生开展跳绳、踢键子活动,分小队开展比赛。
3.师:除了这些活动,其实还有许多健身活动。(课件:出示学校大课间、运动会上全员健身的照片。)师:刚才的比赛很激烈,我觉得不管胜败,你们都积极参加了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了体质。(板书:积极健身,增强体质)。
4.小结:最后我送同学们一首健身歌,让我们在健康歌的伴随下,积极锻炼起来吧。(歌曲:健康歌)。
板书设计。
全民健身。
人人参与重在参与积极健身增强体质。
第二单元。
我们爱和平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突出情感体验。通过看图片、讲历史、新闻发布会、唱歌曲、讲故事、讲事例、谈体会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两次世界大战,认识到侵略战争的可恶、法西斯的野蛮残暴,感受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看到战争巨大的破坏力,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和深远影响,懂得和平的美好,激发学生反对侵略战争、呼唤和平的情感,激励学生学习英雄们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精神,表达对战争中儿童的同情之心,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对侵略别国、残杀无辜的罪行感到愤怒,同情在战火中饱受煎熬的儿童。
能力目标:提高观察、分析社会事件的能力和收集、归纳有关信息及资料的能力。
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教学难点。
教师准备:收集反映战争残酷的图片和事例,剪辑有关战争的影片、录像片段;准备《共青团员之歌》音频。收集和平时代过着幸福生活的儿童图片和一些战乱中儿童的图片。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战争的资料,收集二战中法西斯野蛮残暴的行径及战争中。
英雄的小故事。收集战乱中儿童的照片及他们的悲惨故事。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4-。
25、p28-29页内容,话题为“不能忘记的战争苦难”。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26-p27页内容,话题为“为正义而战的人们”。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30-p32页内容,话题为“战乱中的儿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谈话揭示话题。
2.小结:世界并不十分太平,冲突和战争时有发生,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我们一定知道战争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苦难。(板书部分课题:战争苦难)。
活动二了解战争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2.结合课本24、25页的历史资料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小组合作完成相应的统计表格。(参战国家、卷入人口、军民伤亡、财产损失)。
4.小结:(课件:出示二战期间上海、伦敦、斯大林格勒、华沙等地被轰炸为废墟的一组图片)刚才的统计数据和这些历史图片资料足以证明战争对财产的破坏让人触目惊心。(板书:财产的损失)。
活动三深入探讨战争对生命的摧残。
1.师:两次世界大战分别伤亡了多少人?总共伤亡了多少人?2.(课件:出示南京大屠杀人们惨遭屠杀的场景图片)师:二战期间,仅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在短短的六周内,就杀害了我们30万同胞。
3.学生举例说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野蛮残暴的行径。
4.师:看到和听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和场景,你对战争有什么看法?5.小结: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且只有一次,可无论是正义战争还是非正义战争,都同样的残酷而惨烈,每场战争都轻而易举地夺走了双方士兵的生命,这是人类的灾难和悲哀。(板书:生命的摧残)。
活动四。
认识战争后遗症。
1.教师讲故事,教材p28《可怕的战争阴影》。学生谈听故事后的感想?(板书:战争后遗症)。
2.(课件:出示亲历炮火的伊拉克老人,文字说明:教材p28)学生读读文字,说一说感受。
3.师:你还看过那些反应战争的电影或书籍?说说侵略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的事例。
4.学生填写教材p29表格。
6.小结:战争风云下的苦难让人们不能忘记,因此,全世界和平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我们相信,和平将永远铭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补充完成课题)。
板书设计。
不能忘记的战争苦难。
生命的摧残。
财产的损失。
战争后遗症。
第二课时。
活动一血与泪的控诉。
1.(课件:影片《辛德勒名单》大屠杀片段)引发学生对影片中人物命运的担忧与关注。
3.小结:赢得胜利、结束战争,这是每个身处战争灾难中的人最大的愿望,和平不仅是一种渴望,更是一种力量。
活动二英雄事迹的传颂。
1.学生讨论:“二战”期间,面对法西斯的残暴侵略,人们是怎样为正义而战的?(板书课题:为正义而战的人们)。
2.(课件:播放《共青团员之歌》)教师介绍《共青团员之歌》的创作实践、意义。
3.师:能谈一谈这首歌表达了当时苏联共青团员们什么样的情感?4.学生读教材p27故事《夜莺的歌声》,交流小夜莺给自己留下什么印象?5.小小故事会:讲一讲战争中涌现的许多为正义而战的感人故事。
活动三战争名称的探究。
追求和平)板书设计。
为正义而战的人们反对战争。
追求和平。
第三课时。
活动一对比导入。
1.(课件:视频本校“。
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时快乐、幸福的情景)师:刚才看到了“。
六、一”儿童节时的欢快情形,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
故事交流。
1.师:看教材p30图,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2.小组交流收集到的战乱中儿童的照片,讲一讲照片背后的故事。
1.(课件:出示图片失去双臂的伊拉克男孩)师:能讲讲看完照片后的心情。2.读读教材p31《失去双臂的呼唤》,说说战争给儿童带来的伤害。3.教师感情朗读《安妮日记》,引导学生体会一下安妮当时的心情。
5.小结:我们渴望和平。
活动四赠送祝福。
1.教师补充介绍国际儿童节的来历。
2.学生制作和平鸽,写上对战乱中儿童的祝福或对战争的谴责。(板书:企盼和平祝福平安)。
战乱中的儿童。
企盼和平。
祝福平安。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在上设计重视信息收集整理,充分利用图片资料、视频资料、文字资料等来综合表现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同时教学设计贴近学生。所选事例都应该尽量来源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件,能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了解和平组织、感受先辈精神、我的和平书签。
第二课时:走进世界维和、我们的维和之师、维护和平人人有责。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今日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了解为了争取和平,许多人为之奋斗了一生,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集成先辈们为了和平不怕牺牲、不懈拼搏的精神。
能力目标:了解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对“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做出的贡献,感悟他们维护和平、无私无畏的思想境界,从而用实际行动热爱捍卫和平的卫士们。
感受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学习先辈们为了和平事业不怕牺牲、不懈拼搏的精神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国际和平组织、中国维和部队的相关资料和一些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贡献的著名人物的故事.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4-p36页内容,话题为“和平的天使”。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7-p39页内容,话题为“和平的卫士”。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了解和平组织。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组织的标志。如:出示“红十字“标志、奥运五环旗、联合国旗。
3.师:这些图案就是这些组织的标志,你知道其中象征的意义是什么吗?4.师:是啊,这些国际和平组织以多种形式在努力促进着世界和平。其中,国际红十字会是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志愿者组织。成立至今,在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减轻受伤害者的痛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课件:国际红十字的由来)。
5.小结:热爱和平、维护和平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世界任命向往和平,讴歌和平。
活动二感受先辈精神。
2.学生介绍宋庆龄的事迹。
5.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像宋庆龄、毕加索这样热爱和平的人?
6.小结:世界人民向往和平,讴歌和平,古往今来,为和平事业做出贡献的,无论是伟大人物,还是平民百姓,都是很多的。
活动三我的和平书签。
2.小组交流:和平奖获得者的故事。3.活动:制作“和平奖”书签。
板书设计。
和平的天使。
热爱和平。
维护和平。
第二课时。
活动一走进世界维和。
1.师:一次地震的灾害让世界认识了海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光荣而艰苦的集体——维和部队。同学们从海地地震的新闻中一定了解到不少关于维和资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和平的卫士。
2.小组交流:大家都做了课前资料的收集,在小组里说一说吧。3.全班交流:介绍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有关资料。
5.学生交流展示有关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资料,填写p37联合过维和大事记。
活动二我们的维和之师。
4.师:在大家眼里,维和战士神奇、威武、肩负着维和和平这一神圣而光荣的使命。可是,他们所面对的是怎样的工作、生活状态呢?让我们一起看这本《海地维和日记》。
8.小结:他们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安危,宁可牺牲自己。
活动三维护和平人人有责。
1.师:维和战士的风采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该向维和战士们学些什么呢?
和平的卫士。
维护和平。
无私无畏。
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突出开放性,充分体现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整个教学活动通过“课前准备——课堂交流展示——讨论”三个环节达到让学生探究学习的目的。
教师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对历史史实进行评价和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火眼金睛大搜索、敞开心扉大讨论、活动方案我设计。第二课时:和平的期盼、世界儿童的心声、我们爱和平。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增强和平意识,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热爱和平的情感。
能力目标:主动关心国内外形势,用实际行动为发展与各国人民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贡献。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全面认识事物及辨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提高冷静观察、认真分析社会事件的能力。
教师准备:各国人民及儿童爱和平活动的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学生准备:收集战后各国对待历史的一些看法,以及各种象征和平的雕塑的图片,了解它们的寓意;准备画笔。画纸、彩色卡纸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40-p41页内容,话题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42-p44页内容,话题为“和平寄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火眼金睛大搜索。
2.师:请大家看书中第40页,向同学们介绍各国的纪念日。
3.师:200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很多国家都有各种纪念活动。各国不仅开展纪念活动,还确定了战争纪念日。1940年至1945年间,法国共有至少15万人被遣送至纳粹集中营,只有大约5万人生还。他们中主要是犹太人、也有吉普赛人、抵抗分子和政治犯等等。为了纪念他们,法国1954年颁布法令,确定每年4月最后一个星期天为二战期间“全国被遣送受害者及反抗者纪念日”。
7.小结:(课件:出示安南的名言)纪念历史的目的就是绝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活动二敞开心扉大讨论。
1.师:战后还有哪些人是怎样对待历史的?
(5)对这些面对历史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你们是怎么想的?
4.学生阅读新闻链接:真诚反省与百般掩饰。5.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那段历史?
6.小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历史的镜子面前,日本缺乏德国正视过去、承担责任的勇气,不能正视历史,岂能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而德国以“审慎和自省”的方式,正确对待本国历史,不会失去朋友,反而将会赢得朋友。
活动三活动方案我设计。
1.师:我们小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呢?2.分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3.汇报各小组的活动计划及方案。
4.小结:作为小学生,我们应尽自己所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倡导维护世界和平。
板书设计。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真诚反省。
百般掩饰。
只有正视历史,才能赢得世人尊重。
第二课时。
活动一和平的期盼。
1.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和平环境,而和平环境需要人类共同营造和维护。如今,要和平、求和作、促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旋律,世界各国都在以各种方式寄托维护和平的心愿。
2.师:请大家看教材第42页,仔细观察和平女神雕塑,阅读书中的资料,说一说它的寓意。
3.学生交流。
4.师:请大家看“枪筒上卷”“铸剑为犁”的雕塑,说说寓意,并说一说这些雕塑表达着赠送国的什么感情。
5.学生交流。
7.师:俄总统普京说:我们对死难者的永久怀念将坚定我们的决心,使这样的罪恶今后不再发生。
8.师:从各国赠送的这些雕塑中你感受到了什么?9.师:你知道哪些类似的雕塑,它表达了人们什么愿望?10.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20篇)篇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
2、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
教学难点:知道一些物产的来历和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一些家乡物产资料、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有两位小朋友,一名叫小红,一名叫小丽,想带小朋友去他们的家乡去看一看,你们愿意去吗?生:回答(略)。
师:演示电脑课件(小红、小丽介绍自己家乡的物产)。
生:看电脑课件(边看边观察)。
师:提问:你觉得小红、小丽家乡的物产丰富吗?你喜欢他们的家乡吗?
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吗?物产多吗?
生:回答问题。
师:今天,老师想听一听小朋友的家乡有些什么物产?(板书课题)。
生:读课题。
二:活动过程。
1、介绍家乡物产。
师:小朋友你们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物产有哪些?你们是用什么方法了解的,告诉大家。
生:说一说:(自己家乡的物产)。
师:你们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吗?
生:说一说:(物产的来历及特点)。
师:老师让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家乡物产带来,大家带来了吗?
生:回答:
师;那么,我们今天开个家乡物产展览会好吗?各小组赶快准备一下。(教师放录音)。
生:各小组准备自己的展览台。
2、展示自己家乡物产。
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唱、跳、弹等)夸一夸家乡的物产。
师:同学们评一评哪组搜集的家乡物产多,哪组表演精彩。
生:小组互评。
师:小结活动。
三、总结全文。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些什么感受?
生:谈自己的感受。
师:老师感觉到小朋友个个都很棒,搜集和了解到这么多家乡的物产。老师相信你们长大后一定会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的。
附:
板书设计:
家乡的物产多又多。
小小展览会。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20篇)篇六
谢谢你,我的朋友(4)。
活动目标。
1.知道现代社会有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对手也是朋友。
2.欣赏并学习对手的长处,感谢对手的激励和鞭策。
3.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尊重他人,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收集与本主题有关的资料,如名人感谢对手的故事等。
活动过程。
一、我的对手是谁。
1.故事:讲述名人获得成功时感谢对手的事例。如跳水名将熊倪感谢萨乌丁……。
2.讨论:你所理解的对手含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对手的含义。
3.分组交流:找找自己学习中、生活中的对手,说一说你与对手的差距,谈谈你对待你的对手的态度。
二、让我说声谢谢你。
1.分组交流:课前收集了解感谢对手的感人事例。
2.汇报:讲讲自己与对手之间的故事,说说他的优势和对你的影响。
如他是谁,他在哪些方面给了你怎样的影响。
3.把你的感谢写下来送给对手。
三、我们在一起。
1.讨论:与人合作共事,你认为哪些品质最重要?
四、情景表演。
1.你和同伴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中,两位同伴因为小事而互相怄气,互不说话,但他们分别都和你说话。
2.讨论:说说你的感受?你可以做什么?
五、我的感想。
有人说:当对手成为我们的朋友时,我们不仅仅是多了一个朋友;当对手成为我们的敌人时,我们不仅仅是少了一个朋友。
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结合事例谈谈你的感想。
左手和右手。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学会怎样与人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2.通过共同完成任务以及成果的分享和责任的共同承担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让我们荡起双桨》歌碟。
2.卷尺和计算器。
活动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5)。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
2.学生思考这首歌的主题,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谈谈对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理解。
二、游戏:哪“一双手”更快。
1.用自己的双手绘制一份表格。
2.用自己的左手和同桌同学的右手,绘制一份同样的表格。并分别记录下所用时间。
3.交流合作的感悟。
三、游戏《小星星》。
1.游戏要求。
让学生6人或8人一组手拉手,单足站立,围成圆圈,用单腿保持身体平衡。学生数“一,二,一,二”,每个人保持脚步不动,数“一”的前倾,数“二”的后仰,直到所有的人都达到平衡。一旦达到平衡点,每个人便改变倾斜方向。
2.讨论:在这个游戏活动中自己的感悟。
四、课本剧《谁之过》。
1.分工合作,把教科书第14页的故事编成剧本。
2.交流看完或演出这个剧的感想。
五、我会这样做。
1.遇到下面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如:与人合作做事,你被分配了一件自己不喜欢,却又不能不做的工作;如果你与一起合作的人发生矛盾,或必须与不喜欢的人合作;在与伙伴的合作中,你还遇到过哪些问题,当时是怎样做的。
2.记下自己与人合作的最难忘的经历和最深刻的感受。
第二课时(6)。
活动过程。
一、情景回忆。
学生回忆一个令自己感触深刻的合作的活动,交流如下问题。
(1)当有人受到冷落时,你内心有何感想?
(2)你曾经受到过冷落吗?当时感受如何?
(3)那时你怎么办?
(4)看到有人受到冷落时,你会做什么?
(5)你为什么要接纳他人而不是排斥他人?
二、我愿意合作。
1.引导学生完成下列句子。
当的时候我与学校合作。
当的时候我与同伴合作。
是合作的一个典范。
是合作的必要的方式。
2.讨论交流,共同创作有关合作的标语,并把它张贴在墙上。
三、合作的诀窍。
1.讲故事《背风站着的麻雀》,思考: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四、游戏:团队合作。
1.将学生分成5人一组,给每个组一个卷尺和一个计算器。让每一小组发挥合作精神,快速、精确地丈量操场的长度。
2.讨论:谈谈游戏中的感想,让学生互相承认对方所做出的努力。
五、我在团队中。
1.首先引导学生讨论无效团队成员的表现以及高效团队成员的特质。
无效团队成员:如自以为是者--指手画脚,光说不做;自我保护主义者--戴上面具、保护套等;沉默者--在团体中一句话也不说,从不贡献自己的主意;好哭者--受不得委屈、挫折,消极、悲观。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自己在团队中的表现。
关于共享合作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懂得“双赢”与“共享”的含义。
2.在活动中体验与人交流、合作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2.交响乐队演奏的情景录像。
活动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7)。
活动过程。
一、什么是“双赢”与“共享”
1.交流:看到“双赢”与“共享”这两个词,你想到的情景。
2.通过观察与交流,让学生明白“双赢”与“共享”的含义。
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能享用共同创造的资源,这就是“共享”;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从中获得益处,共同成长,这就是“双赢”。
二、团结合作之音。
1.说明:管弦乐队成员的共同目标是演奏某一特定的乐曲,每一个成员努力演奏好自己的部分从而确保整体目标的实现。
2.思考:管弦乐队奏出和谐之音的原因。
3.尝试:节奏游戏。
将全班分成4个组,学生站着或者坐着都可以。
一组击打数字拍子以保持基本的节奏:1234。
二组击打:1暂停3暂停。
三组击打:12暂停4。
四组击打:1暂停34。
确定第一组成员,而后只要告诉他们击打1.2.3.4.就可以了。然后进入第二组,让他们击打1.-3.-。
然后指导第三组开始击打1、2-4,第一组、第二组也开始击打自己的节奏。再指导第四组开始击打1-3、4。
如果有人没跟上节拍,帮助他们跟上。当大家都跟上自己组的节拍时,让他们倾听自己创作出的音乐,而后鼓励他们更加安静地打拍子,使声音逐渐变得柔和,直至消失。
4.交流:从游戏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三、向自然界学习。
1.讲述或阅读有关体现团结合作精神的动物的故事,如大雁、海豚和大象。有许多关于海豚救人的真实故事。(由学生选读动物合作的故事)。
2.分组交流:从这些动物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20篇)篇七
1、了解阿拉伯国家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82~83页。
1、教师准备一些有关阿拉伯地区社会发展、民俗、民情的图片和资料。
2、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的东邻日本的情况。这节课,让我们沿着南海向西行,穿过印度洋,到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去看一看。”
2、识图练习。从地球仪、世界政区图或两半球图上找到西亚、北非地区的位置,查找从我国到阿拉伯国家的路线。
3、阅读与探究。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8~39页的文字,欣赏教科书第38~39页的图片。教师将自己补充的材料也给学生。
思考:(1)阿拉伯人从事什么农业?
(2)阿拉伯地区最发达的工业是什么?
(3)阿拉伯地区最著名的资源是什么?
(4)你知道哪些阿拉伯地区的古老文明?
(5)阿拉伯人为什么喜欢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长袍?
(6)阿拉伯地区最主要的宗教是哪一种?
4、交流与讲解。学生根据前面活动的结果,尽可能充分地讨论有关阿拉伯国家的概况、经济发展、文化传统,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或讲述。
5、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1、要准备好有关阿拉伯地区农业、工业经济发展和发达的古老文明传承的资料和图片。
2、要准备好地球仪、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预习与探究关于非洲地区的社会状况。
就学生对西亚、北非阿拉伯国家的了解程度给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20篇)篇八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换牙和牙齿保健的常识。
2、对学生进行保护牙齿的教育,帮助儿童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
3、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体会换牙给自己带来的特殊感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初步了解换牙和牙齿保健的常识。
2、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帮助儿童学习刷牙的正确方法。
4、认识到牙齿健康对身体的重要性。
教育目标:
1、与大家一起分享换牙所带来的成长的喜悦与烦恼。
2、能努力克服牙齿检查与治疗带来的恐惧心理,表现愿意接受牙齿检查或治疗的意愿。
3、坚持正确刷牙,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方法:
1、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场景,达到体验牙齿保健的目的。
2、让学生自己讲讲牙齿的故事。
3、课前了解学生换牙情况。
4、模拟教具调动学生情趣。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自带牙刷。
2、教学器材:牙具模型;牙齿卫生宣传资料、图片;刷牙记录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请大家张开嘴互相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2、牙齿在我们的身体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二、观察调查:
1、调动学习兴趣:请同学数一数自己小伙伴有多少颗牙齿,画一画小伙伴牙齿的形状。
2、引出换牙概念:教师抓住学生图画中表现的“换牙画面”提问:“这是怎么回事?”
3、学生统计换牙人数。
4、教师小结:换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它标志着我们长大了。
三、交流感受:
1、请换牙的同学说一说换牙时曾有的难忘经历。
2、回忆自己是如何处理由换牙带来的不舒服感受。
3、讨论:换牙时应该注意什么?
(1)牙齿刚刚松动时……。
(2)掉牙时……。
(3)刚长出新牙时……。
(4)……。
4、教师小结:不要摇动自己已松动的牙齿;不要舔自己新长出来的牙;乳牙没掉就长出新牙时应该到医院看牙医;经常吃一些含钙质多的食物等。
四、经验积累:
1、现场表演:一个小女孩在哭,请同学们猜一猜她为什么哭?
2、学生自由猜测。
3、继续表演:小女孩边哭边说:“我的牙掉了,长不出来可怎么办呀?”老师请同学们帮帮她。
4、看图讨论:出示书34页奶奶与孙女的对话图,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讨论。
(1)为什么有的人牙掉了能再长出来,而有的人的牙掉了就不能再长出来?
(2)哪些人的牙掉了能再长出来,哪些人的牙齿掉了就不能再长出来了?
板书设计。
9.我换牙了。
作业:以后经常刷牙。
第二课时。
一、探究活动:
1、健康的牙齿在我们的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
2、学生举例说明:
(1)帮助咀嚼食物。
(2)帮助我们发言。
(3)健康整洁的牙齿能使我们看上去很健康精神。
(4)……。
3、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牙齿呢?
(1)多吃蔬菜。
(2)定期到医院检查。
(3)早晚刷牙。
(4)不咬硬的东西。
(5)……。
二、练习活动:
1、个人演示:刚才同学提到了要好好刷牙,你是怎样刷牙的呢?
2、同学评议:
3、课件三:我们一起来听听牙科大夫是怎样说的?(边看边跟着学)。
4、教师演示正确的刷牙方法。
5、听《刷牙歌》集体拿出自带的牙刷进行练习。
6、刷牙的时候我们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1)先往杯子里倒半杯水;。
(2)挤上适量牙膏;。
(3)喝一口水,先漱一下,把牙膏在杯中浸泡;。
(4)开始刷牙;。
(5)最后刷牙刷、牙杯,把牙刷放在杯子里;。
(6)把嘴涮干净,用毛巾将嘴擦干净。
7、小组互相检查刷牙过程。
8、教师巡视纠正出现的问题。
9、课件四、小兔贝贝也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了,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知识?
三、分析判断:
1、小组讨论:怎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牙齿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兰兰的故事(书38页图)。
4、课件五,判断正误:这几位同学做的对么?
(1)同学定时到医院检查牙齿;(对)。
(2)小同学牙疼不到医院救治;(错,应马上到医院就诊)。
(3)一位小哥哥用牙齿咬瓶盖;(错,不该用牙齿咬硬物)。
(4)晚上,一个小同学躺在床上吃糖;(错,睡觉前不刷牙还吃糖国会形成蛀牙)。
(5)一个小女孩吃晚饭在漱口;(对)。
(6)一位小姐姐早晚都刷牙。(对)。
5、教师小结:保护牙齿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为了使大家能更好的保护牙齿,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刷牙记录卡。一周后把记录卡带来,评选谁是“爱牙小标兵”。
板书设计。
9.我换牙了。
健康的牙齿在我们的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
作业:用正确的方法来刷牙。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探究活动。
关于“保护牙齿”的探究活动。
1、记录从周一到周六早晚、饭前饭后的刷牙情况把自己刷牙的情况记录下来,每做到一次画一个。
2、观察周围人的牙齿情况,给他们提一条建议。
3、做家庭监督员,争做《护牙小卫士》。
4、搜集牙齿保健的资料。
参考意见:
1、用表格来提醒、监督学生坚持刷牙来保护牙齿。此表比书上多一个要求,希望学生能时刻保持牙齿的清洁。
2、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通过看图、看动画、学生刷牙的录像来学习、互评。
3、学生知道什么样的牙齿情况才是健康的,这样能将课上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提的建议要切合实际,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看牙医。
4、鼓励学生正确刷牙有持续性,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提醒身边的人,学生有成就感,进而自己努力坚持保护好牙齿。
5、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20篇)篇九
1.了解俄罗斯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参见第96~97页。
1.教师准备一些有关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1.导入。“上一节课,透过格林和安徒生的家乡,我们了解的只是部分欧洲的状况。其实,还有一个国家在欧洲占有很大的面积,这就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2.识图练习。在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上查找俄罗斯的位置和范围。
3.阅读与探究。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4~45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图片。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也提供给学生。
思考:
(1)俄罗斯的国旗、国徽有什么含义?
(2)俄罗斯有怎样的气候特点。
(4)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有什么特点?
(4)俄罗斯著名的大城市圣彼得堡有什么特点?
(5)俄罗斯在科学技术、文化技术、社会经济等方面有什么突出成就?
4.交流与讲解。让学生根据前面活动充分展开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给予补充和讲解。
5.自由讨论。教师引导:“俄罗斯是我国的近邻,两国人民有着长久的友谊和交往,同学们可能也知道一些有关的情况,大家可以交流一下。”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并且给予必要的补充与纠正。
6.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1.要准备好有关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要准备好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3.教学中对俄罗斯的介绍,不要搞成地理知识介绍,也不要面面惧到;只要侧重与比较简单的社会状况、特点和俄罗斯在科学技术、文化技术、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就可以了。
预习与探究关于北美洲的社会状况。
就学生对俄罗斯的了解程度给予口头评价。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20篇)篇十
1.知道现代社会有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对手也是朋友。
2.通过活动,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有关竞争与合作的故事。
2.气球。
一、鳗鱼的故事。
1.阅读《鳗鱼的启示》故事。
2.思考: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让学生明白:当今社会,既有竞争,更需要合作。现代人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积极的态度,主动迎接各类挑战,参与各类竞争。
二、竞争是什么。
1.思考:看到竞争这个词,你所想到的。
如:可以是某个词语,也可以是某种场面或某个具体的事件。
2.讨论: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竞争和这些竞争的作用。
三、夹球同行。
1.规则:两人背对背夹住球,不准用手帮忙;两人侧身背靠背向着前进方向运球,不许一前一后运球;交换球时,运球的同学不能用手,但其他同学可以用手帮忙换;中途掉球后,捡回球从球掉的地方重新开始参加比赛。
评分:第一到达终点得10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依次得8、6、4、2分。球掉地一次扣1分,手碰球一次扣1分,一前一后运球扣1分。
2.思考:哪组跑得最快?为什么?这个游戏中,你想到了什么?
四、论坛辩论。
辩论题目:合作重要还是竞争重要。
通过辩论,让学生明白:在我们的生活中,竞争与合作无处不在。竞争,可以促进发展;合作,更有利于取长补短,形成合力,使发展更健康、更协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今天,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包打天下,任何重大成果的获得都离不开集体的智慧。竞争需要合作,合作中存在竞争。
鳗鱼效应。
什么是鳗鱼效应。
鳗鱼效应是指在已慵倦的人群中加进一个有威胁的人物、刺激人群的紧张度从而保持整体活力。
“鳗鱼效应”告诉我们,竞争可以激发人们内在的活力。在企业管理中同样如此,管理者应该培养员工积极的竞争意识,给员工一个适度的竞争舞台,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鼓励他们永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
鳗鱼效应的由来。
很久以前,挪威人从深海捕捞的沙丁鱼,总是还没到达海岸都已经口吐白沫,渔民们想了无数的办法,想让沙丁鱼活着上岸,但都失败了。然而,有一条鱼船却总能带着活鱼上岸,他们带来的活鱼自然比鱼贵出好几倍。
这是为什么呢?这条船又有什么秘密呢?
后来,人们才发现其中的奥秘,原来他们在沙丁鱼槽里放进了鲇鱼。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当鱼槽里同时放有沙丁鱼的鲇鱼时,鲇鱼出于天性会不断地追逐沙丁鱼。在鲇鱼的追逐下,沙丁鱼拼命游动,激发了其内部的活力,从而活了下来。
与此相似,日本也有一个渔夫故事。
日本的北海道盛产一种味道珍奇的鳗鱼,海边渔村的许多渔发都以捕捞鱼为生。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
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鳗鱼,奇怪的是,返回岸边之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而其他捕捞鳗鱼的渔户,无论怎样对待捕捞到的鳗鱼,回港后全是死的。
由于鲜活的鳗鱼要比冷冻的鳗鱼贵出一倍,所以没几年功夫,老渔民一家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周围的渔民做着同样的事情,却一直只能维持简单的温饱。
原来,鳗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整仓的鳗鱼中,放进几条狗鱼。
鳗鱼与狗鱼非但不是同类,还是出了名的死对头。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遇到成仓的对手,便惊慌地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一来,一仓死气沉沉的鳗鱼被全部激活了。
这就是“鳗鱼效应”的由来。
启示:一种动物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同样,一个人如果没有对手,那他就会甘于平庸,养成惰性,最终导致庸碌无为。一个群体如果没有对手,就会因为相互的依赖和潜移默化而丧失活力,丧失生机。一个政体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逐步走向懈怠,甚至走向腐朽和堕落。一个行业如果没有了对手,就会丧失进取的意志,就会因为安于现状而走向哀亡。鳗鱼因为有了狗鱼这样的对手,才长久地保持着生命的鲜活。美洲虎因为有了美洲豹这样的对手,才重新找回了逝去的光荣。有了对手,才会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力。有了对手,你便不得不奋发图强,不得不革故鼎新,不得不锐意进取,否则,就只有等着被吞并,被替代,被淘汰。
许多的人都把对手视为是心腹大患,是异己,是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马上除之而后快。其实只要反过来仔细一想,便会发现拥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反而倒是一种福分,一种造化。因为一个强劲的对手,会让你时刻有种危机四伏的感觉,它会激起你更加旺盛的精神和斗志。善待你的对手吧!千万别把他当成“敌人”,而应该把他当做是你的一剂强心针,一副推进器,一个加力挡,一条警策鞭。善待你的对手吧!因为他的存在,你才会永远是一条鲜活的“鳗鱼”,你才会永远做一只威风凛凛的“美洲虎”。
狗鱼相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竞争对手,包含了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目标、新的方法;包含了你身边的制度、你的领导、一起协作的同事;包含了挑剔的客户与朋友;包含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同事以及他(她)不一样的性格、爱好、习性;不管任何一个人、不管任何一个团队、不管任何一个社群,都会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要么扮演着鳗鱼的角色、要么扮演着狗鱼的角色;用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敢勇面对身边的人与事,相信我们的事业将因此更精彩,生活将因此而更美好。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20篇)篇十一
六年级共有18人,学生思想纯洁,学习态度好,上进心都很强,爱学习、爱劳动,是个优秀的班集体。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五单元,即学会合作、祖国,我为你自豪、放飞和平鸽、只有一个地球、我的未来不是梦。
主题文: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的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供一种思考的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其作用相对灵活。
情景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对话,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空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教学措施。
1、注重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培养。
2、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课外收集相关的资料。
3、在课堂中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加深对知识和生活的体验。
4、充分发掘课本资源,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20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2、体会人类为揭开地球奥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索地球的愿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都是地球的居民,对于我们生存的地球,你了解多少呢?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蓝色的星球》,板书课题。
二、学习“从太空看地球”
1、我们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如果你乘座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呢?欣赏书中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全景照片。
2、指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请同学们读一读书中描写的语句。
4、你知道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从太空中观察地球全貌的人是谁吗?最早测算地球大小的人又是谁呢?读一读文中有关介绍。
5、你知道了什么?
6、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那究竟是多大呢?学习小伙伴告诉了我们。
7、你还能用其他的事例来具体说明地球的大吗?
三、学习“人类对地球的探索”
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可是你知道吗?人类认识地球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人类最早将天想象成一个半圆的盖子,高高在上,无所不包。大地如一个方方正正的棋盘,被天所覆盖,人们是怎么证明地球是圆的呢?在很早以前,麦哲伦做了一次环球探航。
(3)从这一个个困难,一组组数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4、历时3年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通过实践,向世人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引导学生探究麦哲伦环球航行地图。
6、你还知道哪些人类探索地球的人和事?向大家介绍介绍。
四、总结。
人类为了揭示地的奥秘,在浩瀚的宇宙中,不断探索进取,充分显示出人类无穷的智慧,惊人的毅力和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地球上的陆地。
教学目标:
(1)知道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大洲、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了解地球村的自然环境。
(3)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及一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和概况。(4)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
教学重点:看看缩小的地球—地球仪;经线、纬线和赤道;大洲和大洋;美丽的地球村;世界上的国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地球仪上找出自己的家乡1、展示缩小的地球仪。
二、学生一条龙式读有关小资料然后同学们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
三、教师总结,订正所学过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记七大洲、四大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识。
二、了解地球村。
[2]安赫尔瀑布[3]珊瑚礁——大堡礁。
3、同学们打开书。
页找出哪个洲的国家最多?哪个洲的国家最少?哪个洲没有国家?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书上的简答题写在作业本上。
“地球村”上的居民。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有不同的人种,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2)探讨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学会尊重、欣赏、接纳、树立人种无优劣的观念。教学重点:不同肤色的居民;人种的分布;有趣的文化现象。课前准备:搜集黄、白、黑种人的图片。教学难点:从有趣的文化现象,你发现了什么?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
一、测评。
谈话:你知道世界上人的肤色都相同吗?板书课题:不同肤色的居民。
二、教学达标。
1、讲述:世界上的人类,根据他们的外表、物征,主要可以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如图:观察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
3、讨论:他们的长相……他们的头发……。
提问:中国人是什么人种?(黄种人)。
讲述:每个种族有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优势,我们的世界也因此多姿多彩。总结:人种族虽然不同,但是并没有优劣之分,都是平等的,不同种族的人都是我们地球村的兄弟姐妹。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一下,不同的人种有什么特征?
2、世界上的人类,根据外表特征主要分()、()、()人种?
四、布置作业:(略)。
第二单元。
4、文明的摇篮。
教学目标:
1、了解四大文明古国和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标志成就,初步感受文明的影响力。
2、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培养保护遗产的态度与责任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四大文明古国和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标志成就,培养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壹、谈话引入。
我们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谁知道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贰、阅读课本22页第一自然段。
三、阅读《斯芬克司之谜》猜猜谜语。
四、讨论:四大文明古国的标志有哪些?(尼罗河、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形文字、木尹伊、太阳历、数学等)。
五、教师补充:狮身人面像。
六、了解古印度文明。(印度河、恒河)。
5、文明的巨星。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上不同领域的有代表性的伟大人物。
2、初步感受一些文明巨星的思想和品德,崇敬他们为人类文明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3、培养资料收集、整理和初步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历史上不同领域的有代表性的伟大人物的事迹。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文学艺术星光》部分壹、板书课题。
读课题,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
问:你了解哪些巨星,他们有什么事迹?
二、阅读课文。
1、自学课文32至35页的内容,边读边想:你了解了哪些巨星?他们都有些什么品质?
2、让学生自由回答学懂了什么?
3、认真读读凡.高的介绍,认识这个巨星的事迹。
4、小组讨论自己了解的巨星。说说让你感动的地方。
三、老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不少巨星高尚人格,希望你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有高尚人格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自学提纲:
认真读读亚里士多德、马克思的档案。你除了从书上知道的外,你对他们还了解多少?
二、学生自学课文。
三、请一个学生介绍这两个人。
四、齐读这两人的小档案。
五、请一个学生介绍秦始皇,说说对他的了解。
六、自学其它部分。
七、小组交流插图的人物,看谁认识的最多,了解的最清楚。
六、世界风情。
教学目标。
1、领略一些地区、民族的不同生活习惯、风土人情、风光古迹。
2、感受世界文化多样化的美妙,培养对不同文化开放、接纳、欣赏、尊重的态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自学提纲:
认真读读课文,了解一下各国过圣诞节的情况。
二、小组讨论自己说说对圣诞节的了解。
三、把收集到的圣诞节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四、齐读小资料。进一步了解圣诞节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
五、说说我们国家有些什么传统的节日。
六、作业:收集我国有关的节日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指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二、齐读课文开头部分。说说各国的不同饮食习惯。看图说说它们都是些什么食物。
三、看小资料,读一读,了解西餐的基本礼仪。
四、说说你对其它饮食的了解。
五、作业:自己回家做一次西餐。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课文,看看课文讲些什么内容?
二、指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建筑风格。
三、小组说说你对课文中建筑物的了解。
四、教师补充有关的各国的建筑方面的特色。
五、说说我们的家乡有些什么建筑特色。
六、作业:以“流行世界的文明”主题,组织一次主题班会。
七、小商标,在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身边常见的进口商,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先读丹丹日记。
二、学生听后说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读小资料了解什么是商标。
三、看49页的图,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四、说说你对商标的认识。(你认识些什么商标)。
五、收集有关的商标的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为《标找家乡》这一节内容。
1、出示表格。
2、让学生自主填表。
3、指名说说你对商标的及其有关的产地、和其它有关的知识。
二、看书说说你对世界各地的商标的了解。
三、填52页的题。
四、说说你最了解的国家及其它的资料。
八、“中国制造”走向全球。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商品形象的变迁,感受“中国制造”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2、感受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与美好前景,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真看书的第54页的图片,边看边想图上画的是什么?
二、小组讨论。
三、读55页的《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这篇文章,说说你的发现和感想。
四、指名说说你的感想。
五、齐读56页的第一自然段,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六、阅读小资料。《解读中国的数字》,说说你的感受。
七、作业:收集“中国制造”的世界第一的数据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主看图,说说这些图片都画了些什么内容,介绍了些什么?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学习情况。四、四人小组开展讨论,“小活动”的内容。(两人正方,两人负方)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学习59页的内容,说说一开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开局。看图说说三幅图的意思。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齐读开头的第一段话,看清地图上深圳某电子公司全球研发中心分布图。说说你的想法。
二、读小框里的文字,说说你对这个厂的了解。
三、填空“小调查”
四、开展“小活动”我为家乡创品牌。
五、说说你对深圳变化的了解。
六、作业:收集家乡的品牌。
九、从丝绸之路到wto。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到“互通有无”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感受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2、简单了解wto及其作用,感受我国加入wto的积极意义。
3、初步认识到开放的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世界开放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学生自学。
三、指名回答。
四、自学63页的内容,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五、指名说说你的认识。
六、自学“小资料”
七、自由完成小调查的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从丝绸之路到wto”问:什么叫wto?
二、让学生读知识卡的内容。说说什么叫wto?
三、学生读“新闻链接”部分,让学生说说这段新闻写了什么内容?
四、小组开展“小辩论”
五、老师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学“新闻链接”说说这则新闻说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二、指名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阅读“故事风”看后指名说说你从这段话中读懂了什么?板书:质量就是硬道理。
四、中国加入wto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自读课文,在组说说。
五、自学课文70页的内容,说说你死我活的感受。
六、课外作业:收集有关中国进入wto以后的改变。
十、你好,世界公民。
教学目标:
1、知道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的命运休戚有关。
2、初步树立开放的国际意识,学做世界公民。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读课题,说说什么是世界公民?
二、阅读课文中的选段,说说它们都说了些什么?
三、小组讨论:你知道还有什么能将”地球村”的人们紧紧联系在下一一起呢?
四、小组选一个代表说说你们小组的意见。
五、了解什么叫无国界医生?
六、全班开展“小辩论”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七、作业:查阅各国互相帮助的事迹,讲给家人和同学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人物档案,想想在他们身上,有哪些令人钦佩的地方呢?
二、问:联合国为哪些人颁发了“世界公民奖”?请了解一下他们的事迹。
三、自学“新闻链接”和“一封海外来信”(摘录)说说你从这两篇短文中读懂了什么?
四、开展“小讨论”如果让你来组织一次国际青少年交流活动,你有什么打算?(每人写出自己的打算)。
五、制定成长计划。
六、小活动班级开展“世界形象设计大赛”
十一、灾难见真情。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自然主要的灾难类型及危害。
2、了解人们在灾难面前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的故事,感受人间的患难真情。
3、掌握基本的预测和防御的方法,减少灾难损失。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开头部分,认真看图,说说大自然都有些什么灾难?板书:一是:气象自然灾害;二是地质灾害。
三、让学生了解我国几次大的灾难。如:1998年的特大洪水;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
四、了解这些地震给我国带来的巨大灾难,我重大的损失。
五、认真读”知识卡”认识什么叫台风。
六、收集台风对我省沿海地区带来的严重损失。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老师朗读开头的一句话。
问:你知道哪些抗洪救灾的英雄故事呢?
二、学生齐读古老传说:三过家门而不入,说学生说说明白了什么?
三、齐读“地震中的人民教师”,学习谭千秋的高尚品质。
四、让学生列举自古以来,抗灾救灾的英雄事迹。
五、读《殉难者之歌》。
问:这首诗反映的是什么事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先小组讨论,再指名说说自己的认识。
六、作业:收集古今的英雄事迹。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灾难的预防。
二、读课题,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三、齐读课文开篇的话。
四、看图说说这是什么工程,你对这个工程有些什么了解?
五、阅读小资料。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六、引入下文,人类受到那么多的灾难,但这些灾难我们人类可以预测吗?
1、学生齐读小框中的内容。
2、怎样预测呢?
七、学习“冷静应对”
八、认真阅读“知识卡”的内容。
九、班级开展“小活动”以“防灾抗灾小百科”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20篇)篇十三
本册教材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规定,儿童年龄与生活的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编写的,它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只是在相互关联中得到发展,以较好的落实三维目标。三、全册教学要求:
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熟悉世界海陆分布等情况,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了解中国的面积、行政区划、地理位置,让学生知道各国在经济上互通有无的重要性,正确对待互联网。
2、使学生有意识地关心和爱护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学习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知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增强学生自觉主动保护物种的意识和情感,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节约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
3、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宽容的心态,正确认识其他文化,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好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使学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确对待科学技术,
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学生能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直面并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确定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学会独立。
2、以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学生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3、从各个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会的多样性,把儿童培养为优秀文化的一代新人4、主要通过真实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在认识战争和冲突带给人类苦难的基础上,感受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共创和平的心愿和所做出的努力,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保卫祖国和维护和平的作为,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5、向学生展示新的自然观,使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五、提高质量措施:
1、教法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实际,以及新课改的需要。2、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4、经常开展与课堂有关的活动。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础.分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羊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2,在生活中羊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20篇)篇十四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戏曲,并介绍戏曲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总结:
听了家乡的故事、看了家乡的歌舞剧,你有什么感想?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长大后,能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20篇)篇十五
教学理念:
四是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
教学建议:
一、运用对话教学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与学生沟通与合作是现代教学的艺术,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教师应具有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能迅速对反馈的信息及时梳理,正确引导并添加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在对话教学中,教材只是个精选的例子,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才是目的。
二、教学手段媒体化教学手段是师生双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的速度和学习的效率。课改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运用图片、图表、地图、报刊、图书、音像、网络、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尤其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活动多样化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实际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具体指导活动,要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既能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活动时间不一定局限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课前可以搜集资料,可以查阅书刊、报纸,可以去请教有关人士,也可以上网搜索,然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线索和答案。课后可以对当堂没有理解的内容进行研究和落实。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在课堂上就能立竿见影的,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在于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当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知识就可能被真正领悟,能力就可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就可能被真正触及和调动,态度、价值观就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选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我们的教育更加有效。
五、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国际国内形势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因此,本册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就不应该是静态的、不变的,而应该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应该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相结合,如与社会公益活动、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等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亲近感,也只有当他们感觉到所面对的教学内容原来就是他们的生活实际,他们才会产生积极的参与热情,有益于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如教学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时,可结合当时发生的世界性的重大事件,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等。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与时事发展同步。除上所述,还要不断拓展教学空间,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更多地从体验、理解、感悟中得到教益,提高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六、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评价要从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鼓励为主。这种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这种评价的标准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尺度的;这种评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评价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面对各种压力有好处,也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交往、合作能力。
教学进度表:
略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20篇)篇十六
教学理念:
四是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
教学建议:
一、运用对话教学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与学生沟通与合作是现代教学的艺术,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教师应具有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能迅速对反馈的信息及时梳理,正确引导并添加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在对话教学中,教材只是个精选的例子,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才是目的。
二、教学手段媒体化教学手段是师生双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的速度和学习的效率。课改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运用图片、图表、地图、报刊、图书、音像、网络、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尤其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活动多样化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实际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具体指导活动,要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既能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活动时间不一定局限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延伸。课前可以搜集资料,可以查阅书刊、报纸,可以去请教有关人士,也可以上网搜索,然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线索和答案。课后可以对当堂没有理解的内容进行研究和落实。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在课堂上就能立竿见影的,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都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性,在于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当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去,知识就可能被真正领悟,能力就可能得以真正锻炼和提高,情感就可能被真正触及和调动,态度、价值观就可能真正改变或形成。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选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我们的教育更加有效。
五、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国际国内形势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注重与社会发展变化的联系。因此,本册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就不应该是静态的、不变的,而应该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应该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相结合,如与社会公益活动、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等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亲近感,也只有当他们感觉到所面对的教学内容原来就是他们的生活实际,他们才会产生积极的参与热情,有益于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如教学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时,可结合当时发生的世界性的重大事件,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等。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实际,与时事发展同步。除上所述,还要不断拓展教学空间,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更多地从体验、理解、感悟中得到教益,提高他们的社会生活能力。六、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评价要从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鼓励为主。这种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这种评价的标准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尺度的;这种评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评价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面对各种压力有好处,也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交往、合作能力。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20篇)篇十七
1、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的故事和名言,在课堂上要注重用教材上的故事启迪学生,用优美生动的名言引导学生。同时教师还应用同龄人的故事当镜子启发学生,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2、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给学生搭建成功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的能力,在自我表达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督促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努力达到相关要求。
3、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教学,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能切身体会到事物发展的过程及规律,更清楚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
4、在授课时对教材的提问须教师课前安排得当,在课上给学生分工明确,以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和讨论,课中引导得当,以便学生能准确地领会,成功地完成教学目标。
5、课后应安排一些与现实结合密切的作业,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20篇)篇十八
认知:
1.以实例说明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2.懂得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情感:
1.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表示气愤。
2.愿意与世界人民共同携手,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行为:
1.不做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事。
2.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3.劝阻别人不要污染环境。
一、导入新课。
讲课以前,先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吗》第一段。引入课题,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歌声中走近我们身边的环境。
然后播放视频——《我们生存的环境》。
提问:看了这段视频,你知道世界十大环境问题是什么吗?
世界十大环境问题有:1、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漫延。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水体污染。9、海洋污染。10、固体废弃物污染。
那再来看看并播放《我们身边的大气环境》,下载《我们身边的水环境》,《我们身边的声环境》下载。让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内容。并引发学生意识到,这样的环境应该加以保护了。那看一看世界为了保护环境做了哪些事情,从而引出“世界环境日”。打开书本让学生画出时间和内容。并给学生展示图表‘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让学生总结出‘世界环境日’的.意义。
写出相应板书:世界环保日-6月5日,关心、保护、改善。
二、课堂讨论。
展示一些‘环境被破坏了’的图片或视频。
播放视频:《哭笑的地球》,《没有水的样子》,《激情与温柔等》。
展开讨论: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20篇)篇十九
1.了解俄罗斯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96~97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有关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上一节课,透过格林和安徒生的家乡,我们了解的只是部分欧洲的`状况。其实,还有一个国家在欧洲占有很大的面积,这就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2.识图练习。在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上查找俄罗斯的位置和范围。
3.阅读与探究。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4~45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图片。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也提供给学生。
思考:(1)俄罗斯的国旗、国徽有什么含义?(2)俄罗斯有怎样的气候特点。
4.交流与讲解。让学生根据前面活动充分展开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给予补充和讲解。
5.自由讨论。教师引导:“俄罗斯是我国的近邻,两国人民有着长久的友谊和交往,同学们可能也知道一些有关的情况,大家可以交流一下。”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并且给予必要的补充与纠正。
6.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要准备好有关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要准备好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3.教学中对俄罗斯的介绍,不要搞成地理知识介绍,也不要面面惧到;只要侧重与比较简单的社会状况、特点和俄罗斯在科学技术、文化技术、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就可以了。
家庭作业。
预习与探究关于北美洲的社会状况。
评价建议。
就学生对俄罗斯的了解程度给予口头评价。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优秀20篇)篇二十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法律遥远又陌生,缺乏“生活味”,学生学起来兴趣索然。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在此之前,学生未接受过系统的法律知识学习,了解法律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仔细分析教材,作者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来串连相关的法律内容,其意在树立学生法律的意识和科学的探索精神。
我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重点,以“我们的基本权利有哪些”为突破点,通过上网查找让学生明白我们有哪些基本权利、然后创设了一些活动如“法官说法”、“大家说法大家听”,在活动体验中,选取了典型的是件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运用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进行评析,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知道知法守法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设计思路。
我在教学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我将教学的目光多投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重视学生的体验活动,引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崇尚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初步形成现代民主意识。
能力目标:能初步分辨社会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
知识目标:能初步分辨社会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了解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能初步分辨社会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法律也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教学难点。
能初步分辨社会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让学生明白法律保护我们,但法律有时又会限制我们的“自由”,让学生知道该怎样遵守法律,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原文,收集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事例,同时指导学生收集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事例。
学生准备:课前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查找公民的基本权利,收集违法给社会带来危害的事例和遵守法律的人物故事,白纸和彩笔。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6-p37页内容,话题为“我们的基本权利”。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8-p40页内容,话题为“法律保护我”。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41-p42页内容,话题为“知法守法尽义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想一想猜一猜。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
3.师:看来我们的学生都认为周媚娟同学应该争取上学的权利。那么她最后争取到了上学的权利了吗?听完故事后,你又想说些什么?(播放录音《你本来就有读书的权利》的后半部分。)。
4.师:刚才这为同学说得很好,受教育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享有的权利。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我们的基本权利》。(板书课题)。
5.师:从故事中了解到受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那么大家可以猜一猜,公民除了享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之外,还可以享有那些基本权利?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活动二基本权利知多少。
1.师:每个人有多方面的权利,人们共同希望拥有的权利。因为是共同愿望,所以国家就有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根据人民的意愿,宪法规定了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既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板书:宪法根本大法)。
2.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网页)请大家浏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找出宪法中规定公民应享有的权利的部分,结合课前自己的准备,讨论交流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部分。
3.师:下面请六名学生依次宣讲公民的基本权利。一人讲一条你最感兴趣的基本权利,并给该条基本权利取一个相应的名字(要简短),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不受侵犯”,就叫“人身自由权”,再把这个权利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4.小结:现在大家对公民的基本权利有了充分的了解,希望大家能运用这些知识去分辨社会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
活动三法官说法。
1.师:请同学们都来做一名小法官,结合黑板上公民的基本权利,判断以下事例中的人物的哪些基本权利受到了侵害?(武汉某中学初三(三)班班主任姚老师私自检查学生抽屉收缴小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各大城市陆续出现刘翔代言的广告被毁是件。)。
2.师:请同学对照黑板上板书的公民权利,讲一件生活中发生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事例,请大家以法官的身份判断,该事例涉及到公民的什么基本权利。
3.小结:看来,同学们能较好地运用自己所学的宪法知识对生活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现象进行判断。老师也希望在生活中同学们能合理的运用法律武器来保障自己的基本权利。
活动四辩一辩。
1.师:有一个同学由于每天不能完成各科作业,老师对他进行了多次批评教育未改正,于是老师让他利用电脑课和体育课的时间来补语文作业和数学作业。由于该生十分想上电脑课和体育课,慢慢地改掉了不完成作业的坏毛病。你觉得班主任这样做合适吗?先分组争论,再分正方和反方辩论。
2.小结:人的基本权利是每个人本身就应该有的,是法律规定的。人因为有了法定的基本权利,才有了生存保障与人的尊严。我们在学会保障自己的基本权利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尊重别人的基本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