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来制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西门豹教案第一课时(专业18篇)篇一
接着让学生自由看课文,了解经过。分析内容时,没有逐段分析,而是挑几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三)、让我去汇报。
最后,我又让学生当了一回传声筒,我创设情景——你是魏王悄悄安插在西门大人身边的密探,现在该向魏王汇报了,你该把你的所见所闻汇报给魏王。要求以书信形式汇报,注意格式,简单明了,字数控制在150左右。这个环节一方面是回顾课文内容,并自由组合文字,内化并再加工,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故事,同时又在复习书信格式,也是一举数得。
西门豹教案第一课时(专业18篇)篇二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片断“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
1.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体会了爱因斯坦的伟大(科学事业上的贡献和人格的高尚)。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船长》(板书)。
读题、简介作家雨果。
重点在于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2.生字词的学习。
(1)读准字音。
号(呼号)嘈(嘈杂)怖(阴森可怖)。
读、组词、说说词语意思。
(2)读准字音,记住字型。
曼勒洛械祸执巍梭。
读、师范写、学生跟写。
(3)会读词语,明意思。
震荡争执穿梭井然有序。
威严履行灾难忠于职守。
(会读,会写,明词语意思)。
哭泣:小声地哭。
调遣:调派,差遣。
威严:威武而又严肃的样子。
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
肇祸:闯祸。
大副:船长的主要助手,驾驶工作的负责人。
深渊:很深的水。
(4)易错、难写字的指导。
梭序威履震。
穿梭威严震荡履行井然有序(默写)。
(5)钢笔描红,指导。
注意写字姿势,注意字型结构,难写字师范写。
(1)初读明要求。
a、课文读通顺,字读准确。
b、思考:课文围绕船长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用一、两句话简要的说一说?
(2)交流、思考。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概括引导与。
“遇险——自救——牺牲”
“诺曼底”号与“玛丽”号相撞,即将沉没,船长将生死置之度外指挥乘客与船员井然有序的自救,最后自己却壮烈牺牲的事。
(3)概括课文,练习说话。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学生在练习说话。
“诺曼底”号与“玛丽”号相撞,即将沉没,船长将生死置之度外指挥乘客与船员井然有序的自救,最后自己却壮烈牺牲的事。
1.生字词默写。
2.练习与测试。
西门豹教案第一课时(专业18篇)篇三
1.指导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胎生、特征、寿命”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让学生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1.教学重点: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2.教学难点: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收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
2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鲸的图片)你认识它吗?对它你了解些什么?
2.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预习所得谈对鲸的了解,可带上图片资料展示。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鲸的了解真不少,想了解更多的关于鲸的知识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吧!(出示课题。)。
1.自读课文,同桌合作学习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
2.注意读准“捕”“哺”的声母“b”,读准“腭”的发音;注意“肺”字右部不要写成“市”。
3.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师生评议。
4.课文对鲸做了深入细致的介绍,每个自然段介绍了鲸的一个特点,语言简练、准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本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可以勾画出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可用短语或简洁的句子列出提纲。
(1)学生自读思考,并批注。
(2)同桌交流,相互启发。
(3)集体交流。归纳: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
1.抄写生字,生词。
2.熟练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鲸的资料。
9.鲸。
形体特点。
进化过程。
种类。
生活习性。
西门豹教案第一课时(专业18篇)篇四
师: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变花舞”这部分内容,你喜欢哪句话就和小组同学读一读,说一说,还可以演一演。
(小组合作、讨论)。
师:请汇报一下你的学习成果。
师:你不仅能领悟作者的感情,还能提出问题,看书看得真仔细,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说成是“荷花”可他不是真的荷花,而是被荷花陶醉了,所以加上“仿佛”一词。
师:你说的有道理,其他人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我的看法跟他不一样,把自己想象成荷花但不是真的,所以加上“仿佛”一此。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同意。
师:请继续汇报。
生:老师,我们组经过讨论知道作者为什么会穿着雪白的衣裳,因为荷花是白色的,用“雪白”这个词还能表现荷花的美。
师:我很赞成你的看法,看来大家已经理解这句话了,那么这句话该怎样读呢?大家练一练。(生练)。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这句话?
生:(读)。
师:你们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他读得很好,只是“仿佛”“雪白”这几个词应读得重些,我给大家读一读。(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齐答)好!
师:好在哪里?
生:他读时语调很轻柔,感情充沛,让人感受到了荷花的美。
师:我同意你的看法,希望大家向他学习。请继续汇报。
生:我喜欢这三句话。(指2、3、4句)我觉得“翩翩起舞”一词用的好,他写出了作者随荷花舞动的美。
师:那么你能根据你们的理解表演一下吗?
生:能!(表演)。
师:真的很美。你的表演很精彩,看来你已理解了“翩翩起舞”这个词了。
生:我也喜欢这三句话,他把荷花在有风时和无风时的样子写出来了。
生:我也同意,风起时荷花飞舞,随风舞动,风止时静静的站在那,我觉得作者好像一个荷花仙子。
师:你的想法很好,作者的想象的确很美,那么怎么读才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呢?谁能试试。
生:(读)。
师:你们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还行,读时应把“翩翩起舞”读得重些,慢些就好了,我来给大家读读。
生:好!
师:我看大家听时都入迷了,是不是都想读一读?
生:是(齐答)。
师:那咱们就齐读这三句话,可加动作。
生:(齐读,边读边表演)。
师:好,把荷花的美读出来了,我似乎看到了一大池荷花就展现在我眼前。请继续汇报。
生:我们小组喜欢最后两句(读),在这两句话中作者与蜻蜓、小鱼成了朋友,他把自己真的当成荷花了,我觉得像童话,我们还想演一演。(表演)。
生:小蜜蜂会飞过来告诉我采蜜的快乐!
生:蝴蝶会飞过来和我翩翩起舞。
生:小蜻蜓会飞过来告诉我今晚这里要召开音乐会。
师:同学们的想象太精彩了,此时作者已与荷花相依相伴,完全忘掉了自己了。
【评析】。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教学片断中,教师能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自由读,小组合作读,齐读,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要是在以前,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参,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在此教学片断中,教师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品味出不同的思想内涵。请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想。在教学中想象荷花翩翩起舞的美丽姿态以及荷花和蜻蜓小鱼蜜蜂等聚会时欢快的情景,达到语言内容,语言形象,语言情感的有机融合。
读悟表达,释放学生的主体功能。给学生提供读悟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悟了就说,悟了就演,让学生先把感悟到的读出来,说出来,演出来,教师给以点拨启导,以培养学生读完了就有话要说的表达习惯。也体现了课堂上让学生手脑口眼耳等多中感官并用。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总之,这是一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读促悟的阅读课,教师的作用只是架桥铺路,点拨启导,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非常活跃,撞击出课堂教学的生命火花。
西门豹教案第一课时(专业18篇)篇五
4、感知课文,概括每段大意。
一、导入新课说到春天,人们自然会想到“尊歌燕舞”。莺是大自然杰出的歌唱家,它以其动人的歌喉赢得人们的喜爱和赞美,唐诗中就有“千里莺啼绿映红”“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诗句。那么,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莺的科学小品吧。
二、解题,作者介绍
1、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939年起担任皇家公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的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册《自然史》。
2、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大百科全书中》是怎样介绍莺的。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2页,看看“练习三”中有关的说明。(叫一个同学读一读。)《大百科全书》中的说明是纯粹的`知识介绍,语句精炼。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来说明的呢?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方式呢?请大家带着问题来学习,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三、学习字词,扫除阅读理解障碍
1、读准字音
2、词语解释【阴霾】:空气中因悬浮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欢畅】:高兴;痛快。【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涵养】:蓄积并保持。【恬静】:安静。【无忧无虑】:形容没有什么顾虑,也没有什么牵挂。【千呵万护】:形容非常疼爱。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共六段,各写了什么?在书上划出关键句。——第一段:冬去春来,鸟类带来新春气息。第二段:概说莺的特点。(活跃、灵巧、轻盈、好动)第三段:介绍莺的外形、毛色。(多为灰白色或褐色)第四段:重点说明莺活泼好动的性情。第五段:介绍莺生性胆小。第六段:莺有美妙的歌声,它歌唱幸福,人们为之动情。
2、莺有哪些特性?它最突出的特性是什么?要求:在泛读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抓住文章关键词语进行要点概括。——莺的特性是:活跃、灵巧、轻盈、好动,生性胆小,无忧无虑,歌声美妙。最突出的特性是:喜爱唱歌。
五、布置作业
1、掌握生字解词
2、找一段合适的音乐,配乐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
西门豹教案第一课时(专业18篇)篇六
如果按情节——人物——主旨的流程教学《项链》,往往会因缺少聚焦点,或者说缺少一条牵一发动全身的主线,而零敲碎打,旁逸斜出。笔者从作者的“感慨”入手,以探究主人公人生悲剧背后的思想根源为聚焦点,带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而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实录】。
多媒体展示:“要是那时没有丢失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景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项链》语段)。
师:作者的这番“感慨”,针对的是课文中的什么人什么事?
生1:针对的是玛蒂尔德丢失项链的人生悲剧。
师:为什么会丢失?
生2:心慌意乱,忙中出错。
师:为什么心慌意乱?
生3:因为她觉得“临走时候加穿的衣服”“寒碜味儿跟舞会上的衣服的豪华气派很不相称”,“为了避免那些穿着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想赶快逃走”。
师:这是什么思想在作怪?
生4:虚荣心。
师:如果她没有项链,就不会丢失。哪来的项链?
生5:从朋友那里借来的。
师:为什么要借?
生6:因为她没有。
师:这是客观原因。主观上呢?
生7:她认为“在阔太太中间露穷酸相,再难堪也没有了”。
师:这又是什么思想在作怪?
生8:还是虚荣心。
师:如果她不参加舞会,就不会借项链。她为什么要参加舞会?
生9:她一直渴望这样的机会。
师:依据呢?
生10:小说一连用了八个“梦想”描写她的心理活动,其“梦想”的内容(从文中逐一指出)就是依据。
师:这些“梦想”说明她还有什么思想?
生11:贪图享乐。
师:要是没有丢失那挂项链会怎么样呢?她的人生悲剧能够避免吗?(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生12:很难说。因为作者也感慨:“要是那时没有丢失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景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
生13:只要还有贪图享乐的思想和虚荣心,她的人生悲剧迟早都会发生。不发生在这件事情上,也一定会发生在别的什么事情上。
生14:作者把玛蒂尔德的悲剧归结为人生无常,却没有看到其背后的思想根源,应该说,这是作品,也是作者的思想局限。(掌声雷动)。
师:掌声已经说明了大家的意见倾向,不用老师再画蛇添足了吧。
【后记】。
玛蒂尔德人生悲剧,实际上隐含着“偶然与必然”的唯物辨证法关系(只是教学时没有使用其术语而已),组织学生加以探究,这与《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的要求是一致的。组织学生去探究作品以及作者的思想局限,这与《语文课程标准》“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的要求也是一致的。
作者邮箱:
西门豹教案第一课时(专业18篇)篇七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知道西门豹是如何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的。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20xx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五、练习拓展:
修改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西门豹教案第一课时(专业18篇)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西门豹非凡的智慧和管理才能,受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2、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巧妙,体会出西门豹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
教学难点:
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会西门豹将计就计破除迷信的巧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阅读期待。
1、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师:围绕课题,在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3、师:谁能结合提示说说西门豹为什么要治邺?
出示课件:
西门豹来到邺这个地方,面对这里、()的景象,他的心中产生了疑问,在和老大爷的.交谈中,他了解到了(),(),(),()。
师创设情境:在生活条件落后的年代,科学还不发达,人们还不懂得用科学道理来解释生活现象,所以人们相信迷信,听信巫婆和官绅头子的话,给河伯送新娘,那么是西门豹怎样的呢?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更加精彩的部分。
二、自主学习,尊重阅读期待。
出示课件:
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9—12自然段,划出体现西门豹做法巧妙的句子或词语,做简单批注。
2、在小组内交流。
三、对话交流,挖掘阅读期待。
1、结合自己找到的句子谈谈体会。
(一)“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课件)。
师:你怎样从西门豹的这句话体会到了他方法的巧妙呢?
学生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师:此时,我们都是漳河边的百姓,谁来扮演西门豹,说说这句话。
生读。
(二)“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课件)。
学生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师:找一个漂亮的借口,不直接戳穿骗局,西门豹就这样不动声色地把罪大恶极的巫婆被投进了漳河,害人者终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真是大快人心啊!同学们在小组内再读读这句话。
(三)“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四)“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师:西门豹又是怎样惩治其他官绅的?
“催催”?他是真的想把官绅们都投进漳河吗?
学生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五)“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学生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师:提了西门豹的话,官绅们会怎么想?
生谈。
师:老百姓们又会怎么想?
生谈。
生谈。。
生谈。
3、师:让我们在一起读一读他说的这番话,体会他作法的巧妙吧!
师生合作读。
4、师:就这样,西门豹救下了新娘,惩治了巫婆和官绅,教育了百姓,如果你当时就在漳河边,你会想些什么?(课件)。
请你选择以下你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角色,写写当时的感受:
你就是那位差点被淹死的新娘,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曾经失去女儿的老人,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侥幸活命的官绅,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一位普通老百姓,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
生自由说。
5、师:一心为民的西门豹还为百姓们做了什么呢?
生:自由读第16自然段,引读。尊重科学,开凿渠道,兴修水利,年年丰收。
三、拓展延伸,回归主题。
读了课文,你觉得西门豹是个什么的人?
生自由说。
师:爱因斯坦说:“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
四、作业:
知识性作业:摘录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
趣味性作业:
1、请你为西门豹写一封表彰信,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2、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迷信却依旧存在,请把西门豹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西门豹教案第一课时(专业18篇)篇九
画“鸟语花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画的笔墨方法表现自然界中的花、鸟。
指导学生用富有墨色变化和多样的线条表现有诗意的画面。
教学重点。
运用富有创意的应用画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现画面。
教学难点。
掌握画水与色的运用及构图中的基本要求。
教具准备。
师备表现自然界美好景色彩图片及国画大师的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课件演示:观看欣赏自然美景,
师与学生一起凭自己对鸟语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对画面的想象。
(2)引导学生解读和理解大师的写实与写意的表现手法。
齐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鱼虫: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让学生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
吴冠中的泼墨写意画:荷塘、小鸟天堂----知道墨色有浓有淡。
吴冠中的线条画----简洁、明快、用流动的线来表现流动的物体和凝固的形体。
(3)运用画水墨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然后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2、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作画,探索水墨画的表现手法:
请一学生在板上的宣纸上随意点个点,师即兴添画成花或鸟。
(2)归纳表现手法:勾画添画方法、色彩写意法。
(3)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和墨色深浅变化和浓淡变化来塑造形象。充分体现国画的墨色韵味变化的特点。
3、展示交流。
把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发扬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增强学习信心。
4、课后拓展:鼓励学生运用画的表现方法,课后进一步根据自己喜欢的形象与内容尝试练习,使他们更好运用画的表现方法来描绘学生对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本教材分两节课上,第一节主要是欣赏、评述、第二节再进行探索尝试。
教学。
追记:俄罗斯名言: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我国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其效果能使学生不但从形式上而且从内容上感受知识,不但作用于感官而且震撼心灵。
我在教学《鸟语花香》一课时,可以先借助古今名师的累累硕果和画的形成历程渲染一下气氛,抒发一下感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西门豹教案第一课时(专业18篇)篇十
单元章节名称第八单元页码125——129执教者王传芬。
版本名称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级三年级册次三年级下册。
教学分析。
教材简析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初步掌握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再就是让学生在故事中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老师重点点拨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以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收成”等词语;正确流利的有感情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能用上面的词语造句;能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从中明白要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道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2.体会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神态的词句。
3.理解“人烟稀少、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用这些词语说话。
教学难点。
1.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2.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具学具补充材料。
1.教材127页图制作成动画的课件。
2.写有生字、生词的卡片。
3.指导书写的田字格。
4.学生准备空白卡片。
教学准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学生欣赏。
2.看了这些画面,你想知道些什么?
3.学生根据画面内容自由提问。(如:画面上的人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呢?)。
4.教师激趣导入:要想解开这个谜底,学了《西门豹》这篇课文,你们就会明白了。并板书课题:30西门豹。
二、尝试读文,理解感知。
1.回顾过去尝试读文要求完成的任务: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文,完成任务。
3.同位互帮互查自由读文时所应完成的任务。
4.教师检查自学效果:
(1)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利,愿意试一试吗?谁想读哪段就读哪段。(教师相机正音)。
(2)生说说哪些句子不好读,教师范读或领读。学生再练读。
(3)大屏幕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让学生试读,集体读,个别读等。
(4)出示生字生词卡片,以各种方式让学生认读,并说说如何记住这些字的音形义的。
(5)男女生接读全文。
5.学生默读全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6.鼓励学生试着用连贯的几句话概括出课文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
思考读文,体会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边批注。
(1)批注读书感受、读书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2)批注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
(3)批注好词佳句,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词典等方法弄明白不懂的词意。
2.小组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3.学生质疑。
(1)简单的问题有学生互相帮助解决。
(2)“邺在什么地方?西门豹姓什么?西门豹如何开凿十二条渠道?”等问题,由学生借助资料解决。
四、集中交流,梳理问题。
1.提出本课应重点研究的问题及不明白的问题,全班讨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面如土色、提心吊胆”等词语。(可由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图理解,并随机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相关句子,并能仿照课文用这些词语说话)。
(2)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什么?
(3)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和官绅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4)西门豹为什么“等了一会儿”“站了很久”“再等一会儿”?
(5)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官员也扔进漳河?
2.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1)、(2)为重点研究问题。(说明剩下的问题下节课探讨)。
3.教师引导学生解决(1)(2)两个问题。并让学生学会用这几个词语说话。
五、指导书写,自制字卡。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说说那些字可以走捷径很快记住字形(如:女+生=姓;日头晒干了水就是“旱”等)然后把这些比较容易记的字分类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它们的书写特点,再练一练,注意写的正确美观。
2.指导书写“腾、催、灌”三个字。学生先观察老师写法,然后描红,再练写几遍。
2.学生把会写的生字进行扩词,并工整的写在空白卡片上。
3.展示学生书法作品,学生赏析。
六、
总结。
收获,布置任务。
1.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学生自由谈)。
2.找几个小伙伴根据课文内容自编自演课本剧,下节课展示。
板书设计。
起因:官府给河伯娶媳妇词语集锦。
经过:西门豹智止此恶习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眼睁睁。
结果:开渠引水,百姓获利提心吊胆面如土色收成。
西门豹教案第一课时(专业18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沙、发、报、纸、台、灯、电、视”8个汉字。
2.认识“氵扌火”3个偏旁。
3.认识一些简单的家庭陈设、用品,并能将它们与对应的词语联系起来。
4.在识字中,培养口头表达、合作学习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上、下”两个字。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介绍自己的家里有什么电器和家具。谁能说一说你的家里有哪些家具和电器?
生:我家里有电视、冰箱;我家里有洗衣机、电脑——。
小结: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还有一个小朋友也想介绍一下她家里的电器和家具,她要邀请同学们一起去参观,你们愿意吗?好,现在我们就去看一看,琪琪正和爸爸妈妈在家里等着我们呢。
板书:在家里。
二、看图说话,学习生字。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词语。
请同学们看看琪琪的家里都有什么,不会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识记。
生自由读词。
介绍一下琪琪家里有什么家具和电器?
生:有沙发、电视、有台灯、茶几——。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再介绍一下吗?
()家里有(),有(),还有()。
()的家里有(),()和()。
学生用指定句式练习说话。
用这样的句式再介绍一下自己的家里都有什么。
这样说可以说的更清楚,也让别人听得更明白。
设计意图:让学生会用“有------有------还有-------或有-----有------和------句式说话,培养学生语言间接性和概括性。
2、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巩固识记。
重点正音:茶几。
出示单独画面的词语,全班同学齐读。
开火车读,看谁读的准,接的快。
设计意图: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生1:河、江、海、湖——。
师:用加一加还可以记住哪个字呢?“灯”火+丁=灯。灯的偏旁是“火”字旁,这是我们又新认识的一个偏旁。电灯给我们带来了光明,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可是以前没有电的时候用什么照明呢?生:火。所以灯的左边是“火”字旁。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报字的?看到报字你会想起哪个字?对了“衣服”的服,左半部分的月换成提手旁就是报纸的报。这个“扌”也说我们要认识的新偏旁。提手旁的字一般和手的动作有关,提手旁的字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找一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和对事物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努力创设开放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达到读准音,记清形的目的。
三、游戏巩固生字、调动学习兴趣。
1、识字游戏。
出示课件,学生读字。
2、猜一猜、连一连。
学生说,点击课件进行连线。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检验学生学习成效。
四、书写生字。
1、出示“上、下”一起读一读。
2、书写“上”。请你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上字,说一说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指名说,重点强调“竖”的位置,范写。学生书空。齐备《写字歌》描红一个。
4、书写“下”,先观察课件,学习笔画“点”书空,教师范写,重点强调“竖”“点”的位置,生描红,写一个。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五、扩展延伸。
1、你的家里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家具,电器,请你认一认。
2、和家长一起给家里的物品做名签,带到班级介绍给同学们。
设计意图:扩展延伸,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生活与语文的密切关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西门豹教案第一课时(专业18篇)篇十二
一、学习目标:
1、能认识5个二类字,会写8个生字。
2、能理解“风平浪静、哭笑不得、失足、不知所措、瞄准、呜咽”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二、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1)、解决目标1。
1、从文中圈画出生字和二类字并注音,并拼读3遍。
2、同桌互相检测、老师抽差生读、齐读。
3、将生字自读自画3遍,找出容易出错的字交流提醒。
4、组词,批注在书上。
(2)、解决目标2。
1、出示重点词语:(见目标2)读两遍。
2、将词语从文中圈画出来,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并交流。
(3)、解决目标3。
1、自读课文2遍,找出难读的句子再读3遍,标出段号。
2、师范读,学生小声跟着读,将句子读通顺。
3、组内检测读文。
4、再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交流。
四、当堂检测:1、听写生字并组词,同桌互改。2、给下面的字注音:钩、咽。
3、将文章主要内容批在书上。
西门豹教案第一课时(专业18篇)篇十三
1、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1、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调查表、统计图、多媒体课件等。
1、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谁想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2、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的小动物都是非常可爱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只小动物,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教师逐个板贴:小猫、小狗、小兔、小鸡)
我们就来统计一下我们班喜欢这几只动物的情况。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1、收集整理数据
(1)、请学生从学具袋里的四张动物卡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投在票箱里。
小猫小狗小兔小鸡
(或用表格文字打钩:
学生活动。
(2)、合作完成数据统计
谁想念动物卡?谁到黑板上来记录?请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记录。
(黑板上没有表格,只有4种动物,有学生自己决定用、正字、等)
2、制作统计表
(1)、完成统计表
有和黑板上记的结果不一样的.吗?我们一起把统计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
(注意统计人数是否和实际人数一致。)
我们已经把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统计出来了,看看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
(统计图不够清楚)
(2)、探索完成统计图
尝试:统计表不够清楚明了,有没有其他的统计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明白的?
(出示统计方格纸)请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试着涂一涂,完成统计图。(学生尝试活动,发现疑难:格子不够)
(3)、探讨:格子不够怎么办?请每组小朋友共同研究研究。用你们想的办法试一试,看哪种方法好。
学生活动
反馈:请各小组上实物投影展示。
预计:a、学生把格子涂到外边去。(即往上涂)
b、把不够的格子涂在左边或右边。
c、把不够的格子分开,即原来一个表示2个。(不能只是不够的一格表示2应全部都表示2。)
小朋友内交流不同的方法,讨论尝试发现:一格表示2个人比较合适。
(5)、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用1格表示2人的方法在另一张统计图上再来画一画。
学生活动。
(6)、交流,展示。注意单数的画法----画半格。
3、看图提出并解答问题。
(1)、现在这张统计图能让人一眼就看明白了吗?你看明白了什么?谁来说?
学生汇报。
(2)、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小结:小朋友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画出了这么清楚、这么漂亮的统计图,6、并且通过统计图还发现了许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的方法,1格代表2个单位。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
(1)、创设情境:小朋友你想不想自己做一份调查?
(2)、完成p97(2)
(4)、学生活动。
(5)、展示统计表,并说说是怎么涂的?为什么涂半格?
(6)、分析统计表:从这份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进一步经历统计的过程,巩固对统计知识的认知。
今天你学得愉快吗?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表现得怎样?
下课后调查本班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完成95页的做一做。
西门豹教案第一课时(专业18篇)篇十四
1.揣摩文章细节和语言,感受其简洁有味的风格。
2.体会理解老王及作者的“苦”和“善”,感受人性的光辉,陶冶美的情操。
3.能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理解主旨。
教学重点:揣摩细节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古语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几天,我一直在重读《老王》,真是越读越觉得感动,越读越觉得沉重。
二、初读感知。
1.用一个词形容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2.作者是带了怎样的情感写下这篇文章的?请找出文中语句。
明确: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三、读读品品,把握人物。
1.作者所说的不幸者就是老王,让我们先来观察一下他的基本情况。
请学生填表:
姓名:老王(一个卑微到连姓名都不为周边人所知的社会底层人物)。
外貌特征:有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文中说:“乘客不愿坐他的车……瞎掉了一只眼。可见身体的残疾并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文中说:得了恶病该是更深的不幸。这不幸正是生活的苦难留下的烙印。)。
职业:蹬三轮车(可知老王从事的是体力活,需要健康的身体。)。
单位:单干户(在当时的中国归属到组织、合作社是非常重要的,国家不允许搞个体,否则就割“资本主义的尾巴”。老王生计艰难。)。
社会关系:有两个“没出息”的侄儿!(如果老王生病了,他没有什么可依靠的人。)。
家庭住址:(文中提到作者问那个破落的大院早塌败的小屋是不是他的家,老王回答说,住那儿多年了。他并不认为这个独自栖身多年的地方是他的家,我们可以从他的回答中读出他对苦难生活的叹息以及内心对拥有一个温馨的家的渴望。)。
引导学生对以上情况进行分析,感知老王的生活状况——“苦”。
明确:善。
(1)作者选取了哪些事来体现他的善良?请概括。
明确:愿意给我们送冰,车费减半;
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担心人家不够用;
受了恩惠总也不忘,去世前一天还送油、鸡蛋感谢作者。
(2)请找出最感动你的细节,读一读,品一品。
3.这是一个孤苦伶仃但老实厚道,有良心的好人,他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我们。那么作者是怎样对待老王的?你觉得她是怎样的人?明确: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老王送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关心老王的生活,作者的女儿送给老王鱼肝油。
四、分析研讨,把握主题。
1、作者一直很关心老王,为什么会感到愧怍?
教师在学生发言基础上总结:作者觉得自己对老王关心不够,是因为老王对作者太好,省吃俭用,倾其所有,情义实在太重了。相比之下,作者觉得回报太少。这种愧怍是作者通过与老王比生活状况,情感付出多少的不同而产生的。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就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文革让知识分子受着精神的压迫,又让普通老百姓得到了什么呢?像老王这样的人,生活更好了还是更苦了?(从文本中探寻:载客三轮被取缔,老王失去了基本的经济来源。)。
3、让我们再次思考作者的愧怍吧,她觉得自己对老王不够好,不够关心,但是,作者再关心他,她能改变老王的生活吗?老王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最应愧怍的是——黑暗的社会。
4、总结文中“愧怍”的含义:
(1)觉得自己对老王不够关心;
(2)自身对这些社会现象无能为力而感到惭愧;
(3)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所以,请学生体会,作者在愧怍之余会有什么样的希望呢?
明确:有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大家都关心弱者,奉献爱心,创造和谐。
五、拓展延伸!
请看几幅展现弱势群体的图片,让学生感知作者的希冀依然适用于我们现在的社会,请学生谈谈平日奉献爱心的举措,或发生在周围的事。
比较阅读屠格涅夫《乞丐》。
课标要求“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师从高处点拨、指引,让学生在品词品句读文中逐渐探索体悟文章的高度。我期望学生读书越读越敏锐,越读越丰富。
西门豹教案第一课时(专业18篇)篇十五
本文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课文在介绍鸟的有关知识的同时,还突出了人与鸟的朋友关系,意在让孩子们从小增强环保意识,懂得爱鸟护鸟。
全文分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鸟岛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第二、三自然段介绍鸟岛的鸟,春季成群结队返回故乡,夏季成了鸟的世界,第四自然段写鸟岛的游人都很爱护鸟。全文条理清楚,语句流畅,很适合朗读、背诵。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青海湖鸟岛的特点,培养学生喜爱鸟类、喜爱鸟岛的感情,进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通过朗读课文感悟鸟岛景象。
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
插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课前活动:
1、小朋友,你们喜欢鸟吗?你们知道哪些鸟?(学生交流)。
2、老师来考考你:鸟类歌唱家是()森林医生是()庄稼保护神是()。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跟鸟有关的课文。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国青海省的青海湖西部,有一个叫“海西皮”的小岛,它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鸟岛”。(板书课题、读题)。
2、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到鸟岛上走一走,看一看,好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效果。
(1)读生字词。(个别读、集体读、去拼音读)。
西部筑巢养育密密麻麻玉白色拾到人类朋友。
闻名中外筑巢安家养育后代各种各样密密麻麻。
(2)读课文。集体读,随机正音。
(3)你觉得鸟岛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鸟岛在什么地方呢?有哪位小朋友来做小导游介绍一下?
2、你是从哪一自然段知道的?(指名读)(出示地图)。
是的,看(出示地图),这是我国的地图,这里是青海湖,在它的西北部有一座长近500米,宽约150米的小岛,这就是鸟岛。这里水草丰美,有大量鱼鲜,(每年5、6月份有来自不同地区的.斑头雁、棕头鸥、赤麻鸭、鱼鸥等100多种候鸟,就会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数量达10万余只,)这是鸟儿安家生活的好地方,它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海西皮。
3、海西皮这个小岛非常有名,不仅中国人知道,有很多外国人也听说了它的名字。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它名气很大?(板:闻名中外)(你知道它的意思吗?国内外都很有名气。)。
你能给它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学生交流后板:举世闻名、驰名中外)。
4、小结:正因为鸟岛有名,所以来这里游玩的客人特别多,来我们一起用自豪的语气读好这一自然段。
过渡:春天的鸟岛是什么样子的呢?(有什么特点?)。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图1)看,每年春天,烟波浩淼的青海湖上,就不断地出现了各种鸟儿飞翔的身影,它们飞呀,飞呀,一群飞来了,又是一群飞来了,多美的景色呀!
3、鸟儿多吗?你从第二自然段的哪个词看出来?(出示“一群一群”,读出鸟儿之多)。
那么多鸟儿是一起同时飞过来的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出示:陆续“陆续”是什么意思?)。
4、齐读第一句。读出鸟的多。(出示)。
5、现在,这一座小岛成了小鸟们的家,小鸟们来到这样气候温暖,水草丰美的地方多开心呀!小鸟们把家建在这儿,小鸟的家就叫“巢”,还可以叫“窝”。(看书第二句)小鸟们在忙什么吗?(出示读词: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6、指导朗读:春天,鸟儿飞到小岛上安家了,多高兴啊!让我们读好这一段,把它深深印入脑海中吧。(齐读)。
五、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部筑育”
2、分析字形要点。
3、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4、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
西门豹教案第一课时(专业18篇)篇十六
1、知识认知目标:
a、识记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b、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c、应用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d、综合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辞手法。
2、能力形成目标:
e、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观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素质培养目标:
f、通过学习本文,领略春天的美。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要让孩子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拥抱大自然。
突出文章“细”和“美”的特点。初进中学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时常比较粗疏,课文中的细笔细绘可作为范例,给学生以启发。适当地点拨、引导,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教师重点讲读一两段作为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描写的语言,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板书课题、作者)。
二、题目。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首春的赞歌。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本文的比喻句、拟人句。
要求课后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程度。
西门豹教案第一课时(专业18篇)篇十七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4、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初步认识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同学们都见过桥。谁来说说你见过的桥?(板书:桥)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桥都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我们的汉字常是一词多义,这个“桥”除了指我们常见的这些便于通行的建筑物外,还有什么意思呢?(形状如桥梁的)。
对,我们曾学过的《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中的“桥”就是指比喻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今天我们来学习《桥》这篇课文,看看那这里的“桥”又是指什么呢?
1、学好一篇课文必须会读。读课文就像上台阶一样,第一级台阶就是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级就要能流利地读课文,第三级台阶就要求我们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我们学习课文就要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首先我们来爬第一级台阶,在读课文之前大家要先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认识或者拿不准的字,请弄清楚。请大家放开声音,大声读课文吧!
2、学生读课文。
3、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说明我们都很会读书。老师想请一位平时在全班读书方面锻炼较少的同学来读一读课文的1~6自然段。大家说谁来?(生读)大家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相机正音、学习词语)(再请3位同学读书)。
2、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指名说只要内容)。
4、我们来默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很深,用笔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让你感受很深。(生读课文)。
5、来!说说再一次读了一遍课文之后,课文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特别?
(生读印象深刻的句段,师相机指导朗读。)。
6、通过刚才的读,你们觉得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7、学习课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感受文章的内涵;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理解老汉的言行。让咱们再一次带着自己对文章的感受,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和村民一起去感受这场灾难,和老汉一起去挽救村民。请大家放声读7~22自然段。
我们以知道老汉是个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人,我们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汉的这些高尚的品质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西门豹教案第一课时(专业18篇)篇十八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和上一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每一格代表2个单位或者多个单位。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
学情分析。
用1格代表2个数的统计方法是一年级是同学们已经认识的,因此本节在探究1格代表2个数的统计方法时,应让同学们运用已知经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自行探知1格代表2个数这一难点,并让他们了解表示更多数时,可以用1格代表3个数或5个数,甚至10个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