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帮助教师提前预习和准备教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简案范文(22篇)篇一
安静悠远$的意境!体会。
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在默诵时!教师可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诗和画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教学基本要求。
音困难的问题!并能起到保护嗓音的作用"演唱"歌曲!花非花"教学基本要求。
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演。
山月(片段!先请学生听出渔舟唱晚(演奏的乐器音色!再播放。
*!+学习双吐音%三吐音的吹奏方法"可按教科书的学习提示进行。
一些基本的练习!双吐。
低声部的双吐和三吐!尤其是连续六个双吐音!要吹得清楚%有弹性-注意最后一句。
#$中三个双吐音之间出现的三吐音!舌尖与舌根的移动要快"待吹。
奏熟练后!再逐步回原速!把歌曲的情绪吹出来"编创与活动。
歌曲有不少!如春晓(咏鹅(静夜思(等!可作为教学的导入和学生一起重温!唱一唱!
边唱电影插曲沧海一声笑(旋律!一边在七根橡皮筋上模拟古琴的演奏"*+还可选择一些简单的学生熟悉的歌曲为练习小曲!如&歌曲我和你(等"。
出琴歌的特色!又比较贴切。
行!表达了词者以超然达观的心态面对不得意的现实-第三%四句。
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旋律!似。
句的句未基本以#$为结束音!营造了#月圆之时人孤单$的情景!有着对。
沙落雁(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醉渔唱晚("&%古琴谱。
和音位的一种记谱法"我国现存唯一的文字谱是碣石调.幽兰(!
0/0个"因此学琴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和记忆指法"#%琴"歌。
作品很多!其中不乏优秀者!如秋风词(关山月(凤求凰(极乐吟(阳关三叠(苏。
武思君(渔歌(古怨(和胡笳十八拍(等"%音乐典故&高山流水觅知音。
天流水(能找到宇宙中的新#知音$//$%作者介绍。
音乐%清唱剧等各种体裁样式的音乐作品共.首"主要作品有&管。
弦乐序曲怀旧(!管弦乐。
都市风光幻想曲(!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九一八(热。
继五年级#欢乐的村寨$的主题!感受具有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风格特点的音乐之后!本课。
趣和鲜明的彝族风格特点"歌曲以#45%67%859$三个音为主要音!
加上跳动明快的节奏以及。
音乐要素的听辨能力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目标。
一%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
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教学基本要求!%导入方式&*!+可从复习聆听快乐的罗嗦(或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入手!请学生回顾彝族的民族风俗风情!然后进入乐曲主题的聆听"。
示-还可结合本课的#活页习题$!引导学生从音色%速度%力度和。
听出轻快%灵巧的中间。
奏!想象音乐表现的场景!然后再哼唱或吹奏主题!熟悉旋律-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
器!如三角铁!在乐段的长音处上奏一奏"$%完整聆听乐曲!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可启发学生边听边用乐器伴奏%身体律动和哼唱主题等形式来表现"!&演唱"歌曲!转圆圈"教学基本要求!%导入方式&*!+可从复习演唱歌曲月亮月光光(导入歌曲的学习"*&+也可从本课的发声练习入手!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帮助读节拍的办法!先。
些活动!如采用师生对唱或者男女生对唱的形式进行学唱!增加学生学习的情趣!感受歌曲的乐趣"。
以尝试用轮唱的形式!把歌曲推向高潮"知识与技能教学基本要求!%发声练习。
这是一首简单的三声部练声曲!旋律逐渐下行!音量逐渐减弱!表现的意境与歌词紧密结。
合"练习时要注意做到三个声部之间的均衡与协调"第一声部最后。
围绕本课歌曲转圆圈(主要音设计的编创练习!教师可先与学生一起回顾学过的类似歌。
关彝族民俗风情的相关资料!然后再在课堂上交流%分享-或者请。
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在课前学习。
个音即兴唱前三拍!如#$!全班同学则唱后两拍#$"。
活动目的&在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识"活动准备&。
画出自己想象的乐器关于乐器)))*""+板胡阮扬琴画出它的演奏动作。
用文字形容它的音色我要提出的问题""活动开始&!%播放音乐片段!学生发挥想象!在表格中画出自己想象的乐器形状"&%教师出示乐器的图片或实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形状!加深认识这些乐器"#%再次聆听音乐片段!学生根据乐器的音色为乐器分类!师生交流后归纳小结"%观看乐器演奏的视频!认识乐器"以扬琴为例!观看演奏视频后!请学生画出它的演奏动作并用文字表述它的声音"。
火把节(片段选自由王西麟的云南音诗(第四乐章"云南音诗(创作于!.-#年!时。
地区彝族人的自称"不少撒尼民歌中以#45$%#67$%#859$三音为重要组成音!独具特色"这首歌曲的旋律就是以这三个音为基础构成的!#9$音偶尔%短暂的出现只是起经过音的作用"#45$%#67$%#859$三个音互相连接组合形成连续的跳进!使音调具有活泼%跳动的特点!加上明快的节奏!音乐显得分外的生动%活跃!富有舞蹈韵律感"。
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主要是指弓弦摩擦发音的乐器!这类乐器音色柔和!擅长演奏歌。
现力!并广泛使用在独奏%重奏%合奏和伴奏中"二"胡。
中胡!是中音二胡的简称!是在二胡的基础上创制的中音拉奏乐器"形状比二胡大些!张。
于左手按音的指距较宽!因此演奏起来不如二胡灵活"可独奏或参加重奏"。
又叫#柳叶琴$!是民族乐队中重要的高音弹拨乐器"原来流行于苏北鲁南一带!外形如。
曲目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阮。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简案范文(22篇)篇二
教学内容:
“学会”目标:使学生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圆锥形实物图入手,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会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从实物到抽象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乐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边观察。
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和迎难而上的精神。
2、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
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它的特征。教学难点:
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
圆锥形纸筒、布、圆锥形实物、圆锥模型、木板、沙子、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硬纸片。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1、出示一个圆柱,用这个圆柱的外壳套住一个圆锥。
师:只是一个什么形状的物体?他有什么特征?
3、同学们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变成你们说的那样?
4、师:这个物体叫圆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锥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问题,师一一板书)。
二、自学。
1、老师出示圆锥形实物图。
师: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圆锥形的物体?
(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鼓励,表扬同学们有很好的观察能力)小结:看来圆锥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还没花了我们的生活。
三、
探究(学生自学课本第24页的内容后交流一下问题)。
小黑板出示探究的问题:
1、圆锥有什么特征?
2、怎么画圆锥的平面图?
3、圆锥的高在哪里呢?他有多少条高?为什么?
4、怎么测量圆锥的高?
5、圆锥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
四、交流展示。
预设课堂:
1、学生:我们组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知道了圆锥有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学生边回答边演示实物)。
2、学生:我们组讨论怎样画圆锥时觉得不太难画,就是不知道怎么说话法?
老师讲解画法,并示范,然后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3、学生甲:我们组认为圆锥有无数条高。
乙:我们不同意,我们认为圆锥有一条高。
同桌配合,测量手中圆锥的高。(学生展示测量的过程)。
老师指出应从“零刻度”量起。
老师: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每个小组用沙子堆一个圆锥,想办法测量一下它的高。(学生合作实验,并进行交流展示)。
4、学生甲:我们组吧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半圆。
学生已:我们组吧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老师: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扇形的概念。学生得出结论:是扇形。
五、问题解决,运用新知。
1、轻松一下。
2、幸运考场。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课后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圆锥的认识都是感性的,而课堂教学是对圆锥进行理性的认识。在教学时,动手操作和探索研究圆锥的特征,是本节课的主题,并把“观察、猜想、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始终。通过课堂教学实验,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简案范文(22篇)篇三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与数学的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
关键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复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
难点找准单位“1”
教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教学过程教学课件演示教学意图。
一、基础训练导入。
专项训练:
课件:练习:已知根据条件,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并说出有关的数量关系式。
常规性基本训练,复习找单位“1”训练:为新知识做铺垫。
二、根据看线段图列式。
师:谁来说说,根据线段图应该这么列式呢?出示线段图【教学课件演示】。
注重线段图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写出乘法数量关系式。同时,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基础练习。
基础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归纳总结:请同学们把这4道题分分类,并要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自己不能完成的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有能力的就独立完成。学生进行思考;在学生回答时要引导学生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类题目应当怎样解答。
【教学课件演示】。
培养学生审题要仔细,弄清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分数应用题分类的依据是。
四、对比练习。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通过两题对比,突出较复杂应用题的难点,帮助学产生加强审题意识,提高分析能力。
五、巩固练习。
练习八的3-5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进行计算,完成练习八p118第3题和第4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出示p118页5题。
提问:把谁看作单位“1”?
结合讲解,进一步强调在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时,一定要找准单位“1”。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的,求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就要把那个数量作为单位“1”。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时,更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每一步中的单位“1”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课件演示】。
加强解题思维的训练,沟通新旧知识,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强化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七的第7题:
渗透健康教育:
学生独立进行思考计算,请个别同学讲解回答。
2、练习二十七的第8题,练习二十七的第9题。
渗透健康教育:
绿色蔬菜含维生素u较多是抗癌、防癌的复合剂,对胃溃疡高血压、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紫癜以及出血性肾炎等疾病有治疗效果多吃的蔬菜会对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所帮助。
【教学课件演示】。
强化数量关系的分析,强化方程的解法,体现解法的多样性、解法的最优化,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和优化意识。
通过强化练习提升学习水平,让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七、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要先找准单位“1”和相等的数量关系,再确定算法,然后列式计算,先找单位1,再看知不知,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比1多就加,比1少就减”。
【教学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抓住解题的重点,已知单位“1”的用什么方法解,不知道单位“1”的又用什么方法解。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网络的建构。
八、作业:
练习二十七的第8、10题【教学课件演示】。
板书: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复习。
根据条件分析单位“1”和找准对应分率。
用算术方法解:已知单位“1”用乘法,不知单位“1“用除法。
用方程解:单位“1”不知道或者题目的条件中含有“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简案范文(22篇)篇四
1、加深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能应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2、进一步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简案范文(22篇)篇五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演示操作,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大家都来当裁判喽!”
演示两人骑自行车的动画,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圆形的,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其它形状的。
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
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三)反馈练习。
1、p58的“做一做”第1、3、4题。
2、练习十四的第2、3题。
(四)圆的画法。
1、学生自学,看书57页。
2、学生试画。
3、学生通过试画小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注意的问题。
4、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习。
p58的“做一做”第2题。
(五)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教师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六)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1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简案范文(22篇)篇六
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
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
人数。
128569。
百分比。
30%20%12.5%15%22.5%。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计算出百分比并补充表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的多少,还可以体现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绝对人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扇形统计图。
(2)乒乓球的30%又表示什么?
预设: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00份,喜欢乒乓球的占其中的30份。
(3)你能根据我们刚才计算的,把这张图补充完整吗?(教师可以逐项出示,并可以让学生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一下这块扇形可能表示的是哪个运动项目。)。
(4)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扇形统计图。
(5)揭题: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6)想想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7)小结:扇形的大小和项目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有关。我们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数量的大小。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
(1)看图说说,在这幅统计图中你还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预设:量的多少:如谁多谁少,谁和谁一样多;部分和总量的关系:如喜欢乒乓球和足球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喜欢踢毽和跳绳以及其他项目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
(2)说说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优势?
预设: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清楚直观地看到量的相对大小;可以看到各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3)小结:在这样的统计图上,我们不仅可以直观地比较各个扇形的相对大小,还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选择、补充,让学生经历扇形统计图制作的过程,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同时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和对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分析,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3.尝试练习。
出示教材第97页“做一做”的内容。
(1)你能看懂这张扇形统计图吗?统计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知道的?(可以根据旁边的图例来知道各个扇形代表的项目。)。
(2)说说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3)如果每天喝一袋250g的牛奶,能补充每种营养成分各多少克?引导学生用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各百分数和250g的关系,进而算出各种营养成分多少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简案范文(22篇)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图案,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点:
有条理地表述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准备:
方格纸板、花瓣卡片、彩笔、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师出示太极图、紫荆花设计图案。
师:你觉得这些图案漂亮吗?
生:非常漂亮。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
生:不知道。
生:我们学过的图形变化的方法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设计图案,有没有信心挑战一下?
生:有!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出示方格纸板和一个花瓣a卡片。
师:我这里有这些材料,你用什么方法能得到一整个花瓣?
生小组内讨论,自己动手摆一摆,汇报反馈。
生1:我在花瓣的右边画一条对称轴,做它的轴对称图形b,然后在它们的下面在作一条对称轴,作ab的轴对称图形cd。就得到花瓣的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他说的好不好?好的话掌声鼓励。(生鼓掌)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
生2:我是这样做的:以点o为中心,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这样旋转三次就可以得到花瓣图案了。(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你的想发很巧妙啊,谁还有奇思妙想?
生3:我可以先在花瓣下面作一个对称轴,作花瓣的轴对称图形,然后整体旋转180度。(生边讲解边在纸板上演示)。
师:你真棒!同学们的想法很奇妙,下面用你聪明的小脑瓜看看怎么用这个图案得到下一个图案呢?(出示教材第37页图2)。
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反馈。
生1:我把图a向右平移3格,在把图b向左平移三格,然后cd按同样的方法平移就可以得到了。
生2:我把两个花瓣分为一组,一共有两组,把他们分别左右平移两下就可以完成了。
师:哇,你的想法真是太好了。
生3: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分为上下两部分,然后上下平移也成啊。
生4:我可以在方格中画一个圆,然后在一方格的四个角为圆心,以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为半径分别话四个半圆就行了。
师:你的想法非常独到,可以脱离基本图形作图了。
下面我还有个题目想让你帮帮忙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一练”第一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移动的呢?
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2、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一题。
生独立答题,展示交流。
3、完成“伴你成长”图案设计第二题。
生独立完成,并演示给大家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看到了很多美丽的图案,我觉得数学很神奇。
生:我学会了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方法设计图案。
用我们学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一幅图案,下节课拿到课堂上来展示展示。
板书设计:
图案设计。
对称旋转平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简案范文(22篇)篇八
教学内容:
例5体现了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策略是,由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驭繁。这也是数学问题解决比较常用的策略之一。
例6以选送节目为题材,讨论怎样分两步找出组合数,再求选送方案的总数。这里渗透了作为排列组合基础之一的'乘法原理。
例7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逻辑推理问题,借助列表,则比较容易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这里渗透了逻辑推理的常用方法排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探索,使学生掌握数线段的方法。
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指导:
2.探究例6时,可以直接给出题目,由学生自己尝试,也可以将例题分解,让学生先回答。
3.探究例7时,必须先让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游戏设疑,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请你们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课件出现下图,之后学生操作)。
2.师:同学们,有结果了吗?(学生表示:太乱了,都数昏了)大家别着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新知学习。
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
1.从简到繁,动态演示,经历连线过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简案范文(22篇)篇九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简案范文(22篇)篇十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数。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百分数展示给大家。
(1)羊毛衫羊毛的含量是90%。
(2)上衣纶的含量是23%。
(3)白酒中酒精的含量是52%。……。
大家收集到百分数真不少,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百分数。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让学生交流已经知道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会读百分数、会写百分数……。
2、教师示范“%”和百分数的写法。(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3、让学生写出几个喜欢的百分数,并读出来。
4、小组交流认识百分数的意义。
(1)教师提问:什么叫百分数呢?生答。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教师解释: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项是一种固定的数100,所以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讨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哪些数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组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联系是:都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即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区别是: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数,表示数时可以带单位名称。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6、练习:下面的这些分数哪个能写成百分数。
(1)六一班的同学中男同学的人数占48/100。
(2)一个苹果重27/100千克。
(3)一堆煤重87/100吨,运走它的32/100。
三、巩固应用熟练掌握。
(1)完成p78“做一做”(2)在规定时间内写出10个满意的百分数,结束后让学生说出实际写的个数是规定的百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体验收获。
五、课堂检测。
(一)必做题。
1、25%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
2、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3、一杯牛奶重25%千克。()。
4、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完全相同。()。
(二)选做题。
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2%15%120%100%0.0001%。
1、今天上课,积极举手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
2、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这个单元的及格率一定会达到()。
3、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简案范文(22篇)篇十一
1.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会画圆锥的平面图形及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2过程与方法:
经历圆锥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认识圆锥的高。
2.2教学难点。
掌握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圆柱形铅笔,圆锥实物及模型,直尺,直角三角形硬纸。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强化。
老师啊先给大家准备了个谜语,看谁能快速的猜出谜底来,请看屏幕。出示谜语“身体长得细又长,天生美丽黑心肠,上平下尖纸上爬,越爬越短越伤心”(猜一学习用具)。
师:不错。谜底就是老师手上拿的铅笔。
课件出示一支圆柱形铅笔。
师:同学们这支铅笔是什么形状的?
生:是圆柱体。
师: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
预设。
生1: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生2:圆柱有一个侧面是曲面。
生3: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
生4: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仔细的看老师的操作(师拿出一支圆柱形铅笔用转笔刀削铅笔)。
师:想想被削的这一端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越来越细,越来越尖。
师:老师如果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切下来,会是什么形状叫呢?同学们请看屏幕。
课件: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圆锥体)垂直切下来。
师:同学们知道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吗?
生:是圆锥体。
师揭示课题:
师:不错,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认识》。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三、探究体验。
1、列举,提出问题。
同桌同学互相讨论。
(出示一组生活中圆锥的例子,丰富学生的感知)。
师:刚才我们共同找出了一些生活中的圆锥,接下来再让我们共同欣赏课本带给我们的精彩画面(教材23面图),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样子用铅笔沿着实物的轮廓把你找到的圆锥体描画出来。
学生描画课本中圆锥的轮廓。
师: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1:陀螺的下半部分。
生2:盖房子用的铅锤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3:……。
……。
师:看来圆锥形的物体给我们生活的带来了不少的便利,我们只有对它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得用它。
2、引导观察圆锥的特征。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同桌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感觉。
学生手拿圆锥体模型观察、想。
同桌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
师:谁愿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告诉给大家。
生汇报师板书:(预设展示过程)。
圆锥的特征。
生1:我们发现圆锥上面细,下面粗。
生2: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
师: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学生讲到此点时,配合图片在图上标出,再请一个同学上台指出黑板上老师画的圆锥的顶点并标出来,其他同学在答题纸上标出圆锥的顶点)。
生3: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
师: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
(学生讲到此点时,配合图片在图上标出)。
师:同学们回顾下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那么圆锥的侧面如果把它展开来会是个什么形状呢?
师展开一个圆柱的侧面,让学生观察。
生: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个扇形。
生4: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学生讲到此点时,配合图片在图上标出,再请一个同学上台指出黑板上老师画的圆锥的底面并标出来,其他同学在答题纸上标出圆锥的底面)。
3、师引导观察圆锥的高。
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a﹑认识高。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本第24页例1的前半部分。
师:连接这两个点所得到的线段我们也可说成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下面我们把书翻到24页找到圆锥高的定义,把这一句话齐读一遍。
师:通过我们对圆锥的高的了解,想一想圆锥的高有几条?(。
生:一条。
师:为什么只有一条?
生:因为圆锥只有一个顶点和底面只有一个圆心。
b﹑测量高。
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那么我们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引导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好的圆锥,同桌同学共同探究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操作。教师适当引导指正。)。
学生汇报,师通过幻灯小结.
生1:测量时,圆锥的底面要水平地放;。
生2:上面的平板要水平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师:通过刚刚的测量,所以我们今后在表示圆锥高的时候,高还可以表示在圆锥的外面。(师演示)。
4、虚拟的圆锥。
(1)先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
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2)通过操作,使学生发现转动出来的是圆锥。并说一说圆锥的顶点、高和底面圆心及底面半径。
四、应用反馈。
1、教材第32页“做一做”。
组织小组内同学相互指出各个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教师巡视指导。
然后集中进行讲解。
2、教材第35页练习六第2题。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汇报。
3、课外练习。
(1)、幻灯出示练习题:将下面图形分类,说说每类图形的名称和特征。
学生同桌交流,进行分类。
(2)、联系前面所学的圆柱,请同学们在答题纸上写写圆柱和圆锥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汇报结果)。
预设:
生1: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三部分组成。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圆柱的侧面是曲面。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
生2: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有一条高。
4、幻灯出示生活中的数学。
课后小结。
1、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圆锥有了个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圆锥的一些特征。
2、总结圆锥的特征: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有一条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简案范文(22篇)篇十二
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一、引入新课。
1、由平面图形引到立体图形。
接着电脑演示由面到体的过程,揭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2、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立体图形。
指出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像这样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的形状就是立体图形(电脑显示若干立体实物)。
问: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什么图形呢?在这里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呢?
3、举例。
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见过的长方体的物体实例。
师:要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都是长方体,就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出示例1:
(1)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具,回答上面的问题。
(2)抽象图形。
说明: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所以通常这样画长方体。
(师边讲边画长方体的直观图,注意要规范。)。
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图上哪3个面是我们能直接看到的`?另外3个面在哪里?
2、认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结合直观图逐一向学生介绍棱和顶点,并及时在图中作出标注。
(2)同桌学生用手摸长方体纸盒,互相指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电脑分别显示面、棱、顶点这三个部分,加深印象。
3、长方体的特征。
出示: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长方体有什么特点,讨论后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特点。
(1)面的特点。
长方体有几个面?谁能迅速的数出长方体的6个面?比较哪一种方法好?
长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形状的?还有不同看法吗?这两个面的位置是怎样的?(可结合拍手理解“相对”)。
(还可以出示预先准备好的纸盒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体的一种特殊情况,一般来说,长方体的每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形状相同,大小一样,可以用这四个字(出示:完全相同)来代替。(电脑演示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个特点)。
(2)棱的特点。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呢?谁能给大家介绍一种很快的数出这12条棱的方法?
如果有学生是分组来数的,可以结合长方体铁丝框架数一数。想一想:每组有几条棱?每组4条棱的位置是怎样的?相对的棱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电脑显示棱的特点)。
(3)顶点的个数。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你是怎样迅速数出来的?
(4)概括长方体的特征。
**让学生看着自己的长方体纸盒说说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么特征。
**小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一个长方体的面可以分为3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4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4、学习长、宽、高。
(1)问: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吗?
指出:长方体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师边讲边标注)。
(2)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量出它的长、宽、高。
5、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2)学生交流后,让他们小小组去探究。
(3)全班交流。
6、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1)观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明确: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由于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所以它的棱的长度不分长、宽、高了,就叫做棱长。
(2)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7、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第10—11页的内容。
1、练习一第1题。
看图说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结合第3个图形再说说这个长方体的面的形状有什么特别之处。
2、练习一第2题。让学生说一说。
3、练习一第3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各问题,并说说怎么看出来的。
明确:这个长方体前后的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4、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判断摆出的这几个几何体分别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再让学生互相指一指每个几何体中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厘米。
5、练习一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这儿有一个关于长方体特征的顺口溜。大家可以轻声读读。
出示:
长方体立体形,8顶6面十二棱;
棱分长、宽、高,每组四条要记好;
6个面对着放,对应面都一样。
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面、棱、顶点;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并涂上或画上喜欢的图案。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内容:p3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6—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资源:学生每人准备正方体、长方体纸盒各一个、剪刀。
学生按小小组分别准备教科书14页思考题中所需的若干张硬纸(每种6张)教学过程:
1、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师: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1、让学生看教科书3页,像例3那样,将有关的棱用红线描出,并按照例题所示的步骤进行操作,得到正方体的展开图。
2、把展开图再复原成立体图,再进一步展开、复原,让学生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
3、让学生独立一剪,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得到的展开图,在交流中认识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并思考展开图中的各个面与原来各个面的关系。
4、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
拿一个长方体纸盒,沿着一些棱剪开,看看它的展开图,先从自己的展开图中找出长方体的3组相对的面,然后在其他同学的不同的展开图中找。最后让学生观察相对的面在不同的展开图上的分布情况,发现其中的规律。
4、“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在观察展开图的基础上,先在图中标注下面、后面、和左面,并说明自己的理由。然后将展开图复原成立体图来检验。
第2题。
(1)出示各展开图,引导学生先想像把展开图复原成立体图的过程,再判断。
(2)把教科书117页的图形剪下来试着折一折从而验证自己先前的判断是否正确。
1、练习一第6题。
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展开图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对于不能围成长方体的图形要说明理由,最后再进行操作验证。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选择,再通过交流让学生说明选择的根据。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纸,先启发学生思考: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至少要用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再让学生操作。然后说说有没有找到什么规律。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简案范文(22篇)篇十三
1.使学生能有效地使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获得准确的感性材料。
2.培养学生对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进行了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3.观察力的训练是伴随着理解思维而进行的,同时也检查你的记忆力。
培养学生的对看到的、听到的事物进行了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开拓学生是思维能力。
要使自己更聪明,就要经常训练自己的头脑,在多观察、多思考问题中使思路灵活,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观察力的训练是伴随着理解思维而进行的,同时也检查你的记忆力,即你是否见多识广,你是否一看就清楚,或者一听就明白。愿这一节课能使你的头脑更灵活。
1.课件出示:一组有趣的图片。
图1: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仔细看一看。
让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图2:看着黑点身体前后移动。
让学生跟着要求做,然后说一说看到的。
图3:有多少个黑点?
图4:是静的还是动的?
图5:“弗雷泽螺旋”是最有影响的幻觉图形。
教师介绍学生认识。
2、练习。
学生谈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简案范文(22篇)篇十四
第87页例1、例2,88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二第1~4题。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产生与作用,感受负数使用带来的方便。
2.会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负数的意义和负数的读法与写法。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多媒体课件。
教师讲授、合作交流。
一、复习导入。
提出问题:举例说明我们学过了哪些数?
教师小结: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在数物体个数时,1、2、3……出现了自然数,物体一个也没有时用自然数0表示,当测量或计算有时不能得出整数,我们用分数或小数表示。
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数中最小的数是谁?有没有比零还小的数呢?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一个场面,主持人说:“哈尔滨零下6至3摄氏度,重庆6至8摄氏度……”
为什么阿姨说的零下6摄氏度,屏幕上打出的字幕就变成了-6℃呢?
这里有零下6℃、零上6℃,都记作6℃行吗?
你有什么简洁的方法来表示他们的不同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国际数学界都是采用符号来区分,我们把比0摄氏度低的温度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例如把零下6℃记作-6℃,读作负6摄氏度;零上6℃记作+6℃,读作正6摄氏度或6摄氏度。
(2)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恰当的数来表示温度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下图的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写得是否正确,并让学生齐读。
2.自主学习例2。(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引导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
引导学生交流: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学生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来记录的呢?
最后教师将数字改动成:海拔+8844.43米或8844.43米;海拔-155米。
教师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面高8844.43米;-155米这样的数表示比海平低155米。
(2)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8页试一试。
3.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如有学生提出更好)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像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像+6、3、+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6、-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
通常正号可以省略不写。负号可以省略不写吗?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看书勾划,并思考两个“……”还代表那些数?(让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更全面和深刻)。
三、运用新知,课堂作业。
1.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先自己读读,并举例说说是什么意思?全班订正后,同桌间自选5个互相说说。
2.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先讨论,然后反馈。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负数。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1、4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2、3题。
板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20、22、14、+8844.4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负数:-2、-30、-10、-15、-155…。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简案范文(22篇)篇十五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20页辨认方向。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名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技能目标:借助辨认方向,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重点:结合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2.难点:用所学的方向词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件、小卡片。
一、复习。
二、新授。
1、引入。
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
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
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
师: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
问:你们是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
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
3.试一试。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3)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三.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
问: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实践活动。
到操场上看一看,说说校园内各个方向分别有些什么?
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果。
五.你知道吗?
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简案范文(22篇)篇十六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比例的基本质性。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
多媒体课件。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和
和5:2。
1/2:1/3和6:4。
和1:4。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60:40。
内项:6o。
外项:40。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让学生再写出几个比例。
如::=60:40。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师作适当的补充)。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
两个内项的积是。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1
两个外项的积是。
两个内项的积是。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60/40。
3.。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学生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填一填。
(1)1/2:1/5=1/4:1/10。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简案范文(22篇)篇十七
对于一些组合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学生容易出错。
学情分析。
还需加强概念的教学,从而提高上课效率。
学习目标。
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查漏补缺。
导学策略。
导练法、迁移法、例证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测试。
2、评析。
3、总结。
考试。
听老师讲解题目。
教学反思。
学生的概念不是理解的很透和解题习惯不好是失分的重要原因。
百分数的应用。
一、单元教学的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以及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百分数的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三、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简案范文(22篇)篇十八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
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
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
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
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
人数。
128569。
百分比。
30%20%12.5%15%22.5%。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计算出百分比并补充表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的多少,还可以体现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绝对人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扇形统计图。
(2)乒乓球的30%又表示什么?
预设: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0%;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00份,喜欢乒乓球的占其中的30份。
(3)你能根据我们刚才计算的,把这张图补充完整吗?(教师可以逐项出示,并可以让学生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一下这块扇形可能表示的是哪个运动项目。)。
(4)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扇形统计图。
(5)揭题: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6)想想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7)小结:扇形的大小和项目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有关。我们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来判断数量的大小。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
(1)看图说说,在这幅统计图中你还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预设:量的多少:如谁多谁少,谁和谁一样多;部分和总量的关系:如喜欢乒乓球和足球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喜欢踢毽和跳绳以及其他项目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一半。
(2)说说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优势?
预设:可以根据扇形的大小清楚直观地看到量的相对大小;可以看到各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3)小结:在这样的统计图上,我们不仅可以直观地比较各个扇形的相对大小,还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选择、补充,让学生经历扇形统计图制作的过程,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同时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和对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分析,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3.尝试练习。
出示教材第97页“做一做”的内容。
(1)你能看懂这张扇形统计图吗?统计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知道的?(可以根据旁边的图例来知道各个扇形代表的项目。)。
(2)说说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3)如果每天喝一袋250g的牛奶,能补充每种营养成分各多少克?引导学生用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各百分数和250g的关系,进而算出各种营养成分多少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简案范文(22篇)篇十九
1、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
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抽取问题。
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
一、教学例。
1、猜一猜。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实验活动。
(1)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2)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一定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3、发现规律。
启发: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不难发现: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做一做。
第1题。
(1)独立思考,判断正误。
(2)同学交流,说明理由。
第2题。
(1)说一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呢?
(2)如果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1、3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简案范文(22篇)篇二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决分数连乘的简单实际问题,拓展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连乘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下面每个条件分别是以谁为单位“1”的。
23
a是b的3b是c的5
口答,说说可以列成什么数量关系?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乘法新的内容。
板书课题:分数连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6。
(1)理解题意。
83
二班做的朵数和谁有关?
(2)画图分析。
画一条线段表示一班所做绸花的朵数。
可以怎样表示二班做的绸花朵数?
怎样表示三班做的绸花朵数呢?
(3)讨论方法。
要去三班做了多少朵,要先算什么呢?怎样算?
讨论交流,汇报方法。
2.完成练一练。
独立完成计算,展示作业。
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6题。
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2.完成第7题。
3.完成第8、9题。
理解题意,弄清解决每一个问题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简案范文(22篇)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难点: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
0.5:0.2和5:2。
1/2:1/3和6:4。
0.2:0.8和1:4。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60:40。
内项:1.66o。
外项:2.440。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让学生再写出几个比例。
如:2.4:1.6=60:40。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师作适当的补充)。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0.6:0.5=1.2:1。
两个外项的积是0.61=0.6。
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2.4/1.6=60/40。
3.440=1.6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学生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填一填。
(1)1/2:1/5=1/4:1/10。
()()=()()。
(2)0.8:1.2=4:6。
()()=()()。
(3)45=210。
4:()=():()。
5.做一做。
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6.课堂小结。
(1)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2)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引导学生总结说出两种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到此,学生要学会用两种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比值是否相等;2.内项之积是否等于内项之积。)。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4~6题。
补充习题。
一题多变化,动脑解决它。
(1)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8,
其中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是。
(2)如果5a=3b,那么,=,
(3)au8=9ub,那么,ab=()。
教学反思:
比例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学生自学,老师提问,完成的较好。让学生通过计算内项之积和外项之积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然后大量的练习巩固新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简案范文(22篇)篇二十二
教科书第2页的例3、例4,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一的第6~11题。
使学生掌握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
理解用整十数乘的算理。
用十位上的乘后,在得数的末尾填一个0。
例3、例4的教学挂图。
一、复习。
口算下面各题:
1352732304。
1541621405。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135、2304、1404的口算过程。
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的乒乓球挂图,如下:
用纸盖住最右边的一袋,提问:
这里有几袋乒乓球?每袋几个?要求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59=45。
接着露出盖住的那袋乒乓球,提问:
刚才有9袋乒乓球,一共有45个。再增加1袋,是几袋?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10=50。
谁能说一说510=50是怎么想的?(因为9个5是45,45+5=50,也就是10个5就是50。)多指几名学生说说。
2.做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口算,指名回答口算结果和口算过程,教师板书出算式和得数。然后提问:
这些题的得数和被乘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一个数乘以10,可以在这个数的后面直接添一个0。
3.做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把得数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4.教学例4。
教师出示例4的.皮球图。如下:
提问:
这里有20盒皮球,每盒有6个。求一共有多少个皮球,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20。
620怎样口算呢?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推想620的口算过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每2盒是一摞,20盒是几棵?让学生数一数回答。
求20盒皮球的个数,也就是求几橡皮球的个数?
要求10摞皮球的个数,可以先求几橡皮球的个数?
一摞皮球有多少个?怎样想的?
几乘以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在620的右下方用红粉笔板书:62=12。
一摞是12个,10摞是几个12?是多少?
几乘以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在62=12的下面用红粉笔板书:1210=120。
算出10摞皮球的个数,就是20盒皮球的个数,也就是620等于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在620后面板书:=120。
最后,教师概括出620的口算过程:620可以先求62=12,再用1210,等于120。
5.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先做,做完后,指名说一说各题的得数和口算过程。然后提问;
这几道题和例4的被乘数都是几位数?乘数都是什么数?
一位数乘以整十数在口算时,分了几步?
最后,让学生用这个规律把这道题再口算一遍。
6.做例4下面做一做的第2题。
三、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6~11题。
1.第6、7题,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指名说得数,每道题抽几个小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2.第8题先让学生填出左边一题方框中的得数,再让学生填出右边一题方框中的得数,然后集体订正。
3.第9题,让学生先自己做,做完后说一说各是怎样列式计算的,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第10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在练习本上解答。订正时,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5.第1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教师把学生的不同算法板书出来:205=100520=100。提问:
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205是一排一排地算的,一排有20格,5排有205格;520是一行一行地算的,一行有5格,20行有520格。)。
205是怎样口算的?520是怎样口算的?通过分析使学生体会到:无论是205还是520都是把2和5相乘得10,再在后面添写一个0,得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