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要注重综合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学计划,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优质18篇)篇一
1、会写“亭”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4、丰满对诗人李白的认识,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热爱山水的情操,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
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诗人从孤独到不孤独的情感。
【】。
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热爱山水的情操。
【】。
“诗仙”李白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本设计以学诗知诗人的形式,想象理解诗的意境,同时链接相关资料,丰满对诗人李白的认识,达到对《独坐敬亭山》的理解更加饱满的目的。
【】。
1、课前布置诗人搜集有关诗人李白的资料。
2、自制课件。
【】。
1、诗歌旅行:
读诗《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
2、了解诗人:
1、揭示诗题,板书诗题及作者,提示“亭”字写法,生书空。
2、读诗题,给“独”组词,明题意。
3、了解“敬亭山”位置,复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方法。
4、介绍背景资料,理解“独坐”。
据史料记载,其实李白在宣城的时候,他的一个好友当时也来到宣城。可是,重阳节那天,这位朋友和当地官员一起去游敬亭山,却没有通知好友李白。几天后诗人独自一人登上这敬亭山,所以他——独坐敬亭山。
1、生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读,生评价。全班齐读。
2、师生、生生合作读,读出节奏。
(1)师生合作叠读:
第一次生读全句,师叠后三字。
第二次诗叠前二字,生读全句。
(2)男女生前二后三合作读。
3、生配乐齐读,读出韵味儿。
1、师配乐范读,生想象诗中画面。
2、交流: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物?(鸟、云、敬亭山)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你有什么感受?(景美、寂静)。
1、说“众鸟高飞尽”句意,理解“尽”。
2、说“孤云独去闲”句意,理解“孤”“闲”。
3、体会诗人情感:
此时的诗人,看到鸟飞、云去,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寂寞、孤独)。
鸟飞、云去本是大自然的自然景象,为什么现在使得诗人倍感孤独呢?
4.介绍诗人创作背景:
同学们,这首诗是诗人53岁那年秋天,孤身一人游敬亭山时写下的。那时诗人被贬离开长安整整十年了,长期的漂泊,诗人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昔日的好友都把他给遗忘了啊。鸟儿飞走了,只留下我一个人;云儿飘走了,只留下我一个人;连朋友都不理不睬,还是只留下我——一个人哪,难怪诗人会感觉——孤独啊(指“孤独”二字)。
1、说三、四句意,理解“厌”
2、体会“人山相看”
(1)谁和谁相看?(诗人和敬亭山)怎样看是“相看”呢?(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2)“看”有很多种,谁来说说,还有哪些表示看的词?
(3)诗人和敬亭山是怎样地看啊?(四目相对、目不转睛、含情脉脉地看)。
(4)链接资料,体会“相看”
同学们,知道这是诗人第几次看敬亭山吗?据史料记载,李白曾七次登上敬亭山,整整七次啊!诗人为什么这么多次登上敬亭山啊?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写话:人山对话。
在大诗人李白的眼中,这哪里是一座山啊,这就是他的一位朋友,一位永远不会离开他,永远不会抛弃他,会一直与他相伴的好朋友啊!一位孤单时想找他作伴、忧愁时想向他倾诉的好朋友啊!
大诗人李白孤独时他会向敬亭山诉说什么?敬亭山听到诗人的心里话又会对他说什么呢?同学们,咱们来动笔写一写。这一组写李白对敬亭山说的话,这一组写敬亭山对李白说的话。(生分组写)。
3、指名“人山对话”,体会“人山相知”。
两组学生对话后师小结:
有这相知多年的好朋友,哪里还会有孤独,哪里还会有寂寞呢,难怪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链接李白写山的诗句,体会“人山相悦”。
他登上南边的莲花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即便是梦中,李白都游玩了东边的天姥山,诗人这样赞叹道——。
来到西边的峨眉山,李白写下了《峨眉山月歌》——。
李白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流连山水之时也是他最快乐的时候!所以,当李白登上敬亭山时,他的心情怎样啊?(喜悦)。
是啊,李白与敬亭山两两相悦啊。
3、拓展阅读《月下独酌》,再识诗人。
是啊,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与月亮举杯对饮,同歌共舞,好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李白啊!这就是我们眼中的“诗仙”李白!
一定会轻轻吟诵起一首诗——(生背诗)。
2、诗歌诗歌,一首诗也是一首歌,咱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3、李白为后人留下了近千首优秀诗篇,同学们,结束了今天这节课,老师希望你们走进李白的诗歌世界,和李白相看——两不厌,你一定会更懂得李白的人生追求,与李白长——相知,你也一定会从李白身上汲取到催人奋进的力量,和李白长——相悦!
【】。
李白。
相看。
相知。
相悦。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优质18篇)篇二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此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唐代时我国诗歌创作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杰出诗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诗人?(生交流)。
2、唐代诗人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把酒吟诗,诗酒名闻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李白)。
3、你对李白还有什么了解,还记得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吗?(背李白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仙李白。
二、板书课题,揭题。
1、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书:独坐敬亭山)。
2、生读题。
3、理解题意:“独”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学到过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敬亭山看看。
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为什么会独坐敬亭山呢?
三、读诗,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出示诗歌)。
1、默读古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生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读诗)。
2、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古诗读得特别好,指名读,(评价很有诗人风范)齐读。
3、诗歌朗读形式多样,想不想尝试合作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
4、分组合作读,每小组一句,男女生叠读(叠读前三后二),师生叠读。
5、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诗的韵味。古代的读书人读诗摇头晃脑,抑扬顿挫。
四、范读诗歌,想象画面。
1、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朗诵想象画面。
3、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寂静、孤独)。
五、学习诗歌一二句,感受诗人的孤独。
1、读一二句。
2、理解“尽”,说“众鸟高飞尽”诗意。
3、理解“孤”“闲”,说“孤云独去闲”诗意。
4、读诗,感受诗人的孤独。(板书、鸟飞、云去、孤独)。
5、教师介绍创作背景:鸟飞云去本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眼中,为何会如此的孤独寂寞呢?(生交流,师小结:被贬离京城,十年漂泊,远离故土与亲人,世态炎凉,好友遗忘,看见鸟飞,云去,有感而发,触物伤怀,难怪这样的孤单寂寞!)。
六、学习诗歌三四句,感受诗人的不独。
1、读三四句。
2、体会人山相看:相看是什么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谁和谁相看?(李白与敬亭山)会怎样看?(含情脉脉、四目相对、默默对视)(板书:相看)。
3、理解“厌”,说一二句诗意。
4、有“不厌”(看不够看不足)引出;同学们,诗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吗?{不是}你们知道诗人这是第几次登上敬亭山吗?第七次啊!诗人这么多次登上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为了欣赏敬亭山的美丽风景吗?(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哪里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远不会离开他,永远不会抛弃他,永远与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单时可以做伴,寂寞时可以倾诉的朋友啊!
5、人山对话,写中悟情。
孤独的诗人会向敬亭山诉说什么?敬亭山又会怎样抚慰孤独的诗人?拿出纸和笔,写出人山对话。
6、分角色说人山对话,体会人山相知。
同学们,听完人与山的对话,诗人与敬亭山就是一对相知的朋友啊!(板书:相知)有了这样的朋友,诗人还好孤独吗?(不会)还会寂寞吗?(不会)难怪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7、感受人山相悦。
李白一生不畏权贵,命运坎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心中自有说不出的孤独寂寞与忧伤,只有流连山水、登高望远之时,才是他最快乐的时候。同学们,当李白登上敬亭山时,他的心情怎样?(喜悦高兴激动)是啊,李白是与敬亭山心有灵犀、两两相悦啊!(板书:相悦)。
8、教师小结:
(结合板书)漂泊他乡,无人相伴是,李白与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悦,从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内心的忧伤,写下了千古传颂的《独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读诗)。
七、拓展阅读《月下独酌》。
2、出示《月下独酌》。
3、读诗,交流讨论。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举杯消愁,与明月对饮,同歌同舞,这就是诗仙李白,好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伟大诗人!
八、创设情景,吟唱古诗。
1、穿越了千年时光,如果你来到了安徽宣州,你一定会去爬一座山——(敬亭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李白)你一定会轻轻地,轻轻地吟诵起一首小诗(生读诗歌)。
2、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欣赏歌曲《独坐敬亭山》生唱。
3、结束语:李白的一生伟后人留下了近千首优秀诗篇,如果你走近李白的诗歌世界,你一定会与李白相看——两不厌,你一定会懂得李白的人生追求,与李白长——相知,你一定会从李白身上汲取到催人奋进的力量,与李白长——相悦。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优质18篇)篇三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
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
板书课题。齐读,解释诗题:
“谁愿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
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
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学生补充。
1、老师: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我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
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3、小组讨论:
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
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3、你还知道李白的哪首诗?读给大家听。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优质18篇)篇四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两种笔画,掌握“坐”的字理演变过程,掌握“鸟”的笔顺。
3.通过进一步学习字理识字、韵语识字、借助拼音识字等方法,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对汉字的热爱。
识字、写字。
生字卡片、字理演变图。
2课时。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力图体现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一边听,一边想的良好习惯。
1.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我们尝试读这一首诗吧。
(2)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学习生字。
(1)学习要求认识的字。
拼读7个要求认识的字,其中“坐”是平舌音,“只”是翘舌音,是整体认读音节。
了解生字在本课中的意思。
(2)学习既要认识又要会写的字。
学习这几个字要强调“虫”是翘舌音,“鱼”是整体认读音节。这几个字书上提供了字理演变图。
回文学“鸟”字。
请同学们在这首诗里找到天空飞翔的小鸟的诗句,读一读。
“鸟‘字是象形字,甲骨文象一只鸟形,头向左而立,还有嘴和一双爪子,现在这个字已经简化,要注意他的笔顺。
在学习“牛、羊”两字时,可以用谜语引入。
1.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收集关于“马、牛、羊、鸟、虫、鱼”的成语。
2.交流收集到的成语。
3.复习生字。
马:注意第二笔的写法,注意新笔画横折折勾的写法。
鸟:注意字的结构,上窄下宽,注意小鸟“眼睛”的“点”。
虫:第五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1.先观察,看看每个图形上的字都读做什么。
2.用笔连一连,把连成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发现其中的规律。(同样的图形正好组成一组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练习,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
3.用彩色笔涂一涂。
书写本课生字,背诵古诗。
马牛羊鸟鱼虫。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优质18篇)篇五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课的一首古诗。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只有作者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二是激发对古诗的喜爱,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心情。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古筝音乐。
(一)导入课题,揭题。
1、图片引入,引出诗人所作《望庐山瀑布》,介绍诗人。
2、揭题:诗人一生漫游过许许多多山山水水,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也留下了许多的山水诗篇。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介绍诗的背景。
设计的意图: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让学生的的思维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中。
(二)自读自悟,初步感知。
1、配乐欣赏。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3、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式的读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合作学习,探究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3、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4、教师详讲古诗意思。
(四)说诗意,模拟画面。
1、小组互相说说古诗的意思。
2、小组代表口头表达诗意。
(五)议诗情。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2、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
3、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
课件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
4、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设计让学生自读自悟,不理解的与同学交流,讨论,目的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合作参与,让每一位学生有效参与。适时补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设计假如你是李白,你会怎么想?是寻找学生与文本的撞击点,引起学生共鸣。因为李白距离学生久远,他们无法理解诗人当时心情,引导他们进行说话,也加强了语言的训练,使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升华。
(六)配乐朗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七)诵读。
1、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
2、闭上眼睛,静静聆听,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心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引起生与文本语言的撞击,重要是培养生的想象能力,给诗配画一环节也体现了“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的设计理念,让学生自己想象的的情景,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
(八)诵读大比拼。
1、男女生比拼。
2、小组比拼。
3、背诵古诗。
(九)课堂小练笔。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优质18篇)篇六
1、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诵读古诗,于品词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读成诵。
3、感受本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孤独却不悲观的情怀。
重点: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入境悟情。
1课时。
多媒体课件。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名诗:板题,生齐读诗题。
3、请熟悉本诗的同学谈谈对敬亭山和诗歌的理解。
4、师相机介绍诗人创作背景:《独坐敬亭山》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当时距李白被罢官离开京城长安已整整十年。由于抱负得不到施展,长期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李白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深感孤独与寂寞。
1、师质疑:诗题中哪个字最让你有感触?(生可能谈“独”和“坐”)。
2、请学生以自己的体会诵读诗题。
3、各种形式朗读古诗,正音、评价。
4、引导学生回忆理解诗句内容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5、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在小组内说说诗句的基本意思。
6、全班交流诗的大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1、赏析写景的一、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要求学生标出描写景物的词汇:众鸟、孤云。
(2)指名根据想象画出景物。
(3)质疑:你们从“众鸟飞”、“孤云去”的自然景象中体会到什么?
(4)李白为什么会由此生出孤独之感?角色体验朗读(自己就是李白)。
(5)播放朗诵课件,聆听,欣赏。
(6)配乐诵读,想象画面;读出诗韵,读出情感。
2、品析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敬亭山和李白为何“相看两不厌”?
(2)点拨:李白寄情于山水,山水在他眼中便有了情。他把敬亭山当知己。
(3)找到了这样一位知心朋友,李白才会发自内心地感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4)假如“知己”敬亭山会说话,李白可能会和它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由李白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境况展开想象。)。
(5)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6)指导朗读。
1、配乐各种形式诵读全诗。
2、自由组合练习诵读。
3、指名背诵。
1、选读李白的古诗。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优质18篇)篇七
学习目标:
1、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诵读古诗,于品词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读成诵。
3、感受本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孤独却不悲观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入境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名诗:板题,生齐读诗题。
3、请熟悉本诗的同学谈谈对敬亭山和诗歌的理解。
4、师相机介绍诗人创作背景:《独坐敬亭山》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当时距李白被罢官离开京城长安已整整十年。由于抱负得不到施展,长期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李白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深感孤独与寂寞。
二、初读诗句,理解大意。
1、师质疑:诗题中哪个字最让你有感触?(生可能谈“独”和“坐”)。
2、请学生以自己的体会诵读诗题。
3、各种形式朗读古诗,正音、评价。
4、引导学生回忆理解诗句内容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5、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在小组内说说诗句的基本意思。
6、全班交流诗的大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三、品读诗句,入境悟情。
1、赏析写景的一、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要求学生标出描写景物的词汇:众鸟、孤云。
(2)指名根据想象画出景物。
(3)质疑:你们从“众鸟飞”、“孤云去”的自然景象中体会到什么?
(4)李白为什么会由此生出孤独之感?角色体验朗读(自己就是李白)。
(5)播放朗诵课件,聆听,欣赏。
(6)配乐诵读,想象画面;读出诗韵,读出情感。
2、品析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敬亭山和李白为何“相看两不厌”?
(2)点拨:李白寄情于山水,山水在他眼中便有了情。他把敬亭山当知己。
(3)找到了这样一位知心朋友,李白才会发自内心地感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4)假如“知己”敬亭山会说话,李白可能会和它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由李白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境况展开想象。)。
(5)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6)指导朗读。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配乐各种形式诵读全诗。
2、自由组合练习诵读。
3、指名背诵。
五、布置作业。
1、选读李白的古诗。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优质18篇)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会透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教学重点:
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知识链接: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诗人透过对敬亭山的描述,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一、导入。
师:同学们明白李白吗(明白)那你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李白吗(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二、学习生字词。
1、同学们都预习的很认真,看来字词关是拦不住大家了。屏幕上的8个词语如果你都认识,就给老师一个自信的笑容。那就开火车吧。
2、是不是老师随便指哪一个词语都难不倒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啊打乱顺序读。
3、强调“敬亭山”------敬亭山在哪里(江南,安徽)。
强调“孤云”------孤云是多少白云只有一朵。白云的伙伴呢早就走了,这是最后一朵,也将要“独去闲”了。悠闲自在的飘走了。
三、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一)从题目上感悟。
师:明白敬亭山在哪儿吗(生答)。
师:我们透过预习已经明白了。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诗人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宣州,多次登临过敬亭山。在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苏东坡等等这些大诗人也都先后去过,并且在那里留下了超多的诗文,所以敬亭山之后被称为“江南诗山”。好,谁再来读题目注意敬亭山前面还有“独坐”两个字。(生读)。
3、李白来到敬亭山下,坐下来欣赏对面山上的美景。有知心朋友陪伴吗有只可爱的小鸟陪伴也行啊,有一朵白云相伴也很悠闲啊!(生回答,都没有并说说从哪句诗里明白的。)。
4、没有伙伴,你觉得李白是怎样的情绪板书:独。
6、谁愿意来当一次小演员,把自己变成李白,读一读自己的这首诗的题目。
7、明白孤独忧伤的语气要低沉,缓慢。练习朗读题目。
8、李白为什么会孤独,会忧伤呢一齐来了解一下李白当时的处境,写作的背景。
(二)细读诗文,理解含义。
1、课件出示全文。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以李白的身份,读读自己写的这首诗。还要注意用上李白的语气啊。
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李白很孤独(重点理解高飞尽,独去闲,第一句诗的含义。)。
3、寂静的山上没有一只鸟,没有一片云,此时此刻有谁愿意懂李白的心,留下来陪陪他呢(敬亭山)。
4、李白的眼里有鸟吗有白云吗只有什么。
5、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同样看着李白。孤独的山看着孤独的人,孤独的人看着孤独的山,-----相看两不厌,怎样看也看不够。所以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此时李白深情的看着敬亭山,轻轻的说:“”
敬亭山也深情的看着李白,轻轻的说:“”
把要说的话写在课本的空白处。(强调学习方法:读书时,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这是学习的好方法。)。
7、学生汇报之后,老师引读。
此时此刻,李白相对敬亭山说:“连白云和小鸟都不喜欢我了,只有你愿意留下来陪我。我们俩真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还想对敬亭山说:“我们两个孤独的好朋友在这么清静的地方,真是------”
敬亭山也想对李白说:“”
8、李白愿意把敬亭山当做自己的好朋友来倾诉心里的话,我们能够体会到李白对敬亭山的什么性情(板书:寄情山水)。
9让我们再一次以李白的身份读课文,看自己是不是已经理解了每一句诗的含义。出示诗句含义。读读记记。
10、指导背诵。
四、回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有了哪些收获。
五、作业小超市。
1、练习背诵并默写《独坐敬亭山》。
2、熟练朗读《望洞庭》和《忆江南》。
3、搜集一些描述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教学反思。
这天第一次正式给四年级的孩子上课,由于以前我没有教过四年级。再加上我是新来的老师,所以我对这些孩子比较陌生。所以这一节课我只上了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课前我利用了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做了《课堂作业》。我没有上过课就把《课堂作业》发下去给学生做,我有两点用意。一,我想了解这些学生能不能自己预习课文,并做一些简单的题目。第二点是这些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会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尽管不必须对)让我很高兴的是,这些学生做题的时候都很认真。尽管遇到难题仍然能持续安静并想办法解决。整个班的纪律很好,这跟以往老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有了一节课的预习了之后,我就开始上课了,我以提问的方式开始导入新课“李白在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绪是怎样样的呢”有的学生说是寂寞,有些说是高兴。我先不急着回答,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并找出答案。读过一次课文了之后,学生都能体会到李白的情绪是悲伤的了。此刻想来我犯了一个错误,因为我让学生找出能够表现出作者孤独的情绪的词语。课后我一向在反思,这个问题我是不是提错了呢或者是剩余了。因为从题目中的“独”就很容易看出来了。提问题真是一门很大的艺术。
在翻译诗歌的意思的时候,我采取了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的方法。在解释完重点词语了之后,我让学生组成四个小组或三人小组进行翻译。小组讨论的方法在以前我教二年级的时候十分有效。学生都很喜欢讨论学习效果较好。但当我让这个班的学生讨论的时候,他们中有大部分的人却拿出了笔和纸,自己一个人埋头想。想好了就把自己的写下来。我立刻鼓励他们“这个方法十分好,等一会儿,哪个同学写好了,读出来给大家听听,我们评价看看,对不对,好不好”我检查了一部分学生写的,觉得他们写的大致相同。但意思与原文的解释还是有些出入。课上我也犹豫过到底应不就应把标准的答案写下来,让大家抄下来但我此时一个词语——“原创”在我脑海中闪过。我明白如果我把标准答案写出来,学生肯定会把自己的刚刚写的檫掉,把我的标准答案写下来。这对他们的自信心会有一些打击这样好吗我一向在反思。我鼓励自己和学生。“属于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学生掌握的状况如何呢我想我会透过《课堂作业》和进行检查。并且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
透过这一节课我发现自己还是有很多不足。第一说话声音太小。第二没有突出课文的知识点。这些不足我必须会透过以后的努力慢慢改正。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优质18篇)篇九
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一、谈话导入(课件1)。
1、同学们,唐代时我国诗歌创作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杰出诗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诗人?(生交流)。
2、唐代诗人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把酒吟诗,诗酒名闻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李白)。
3、你对李白还有什么了解,还记得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吗?(背李白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仙李白(出示课件2—走近李白)。
二、板书课题,揭题(课件课题3)。
1、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书:独坐敬亭山)。
2、生读题。
3、理解题意:“独”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学到过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敬亭山看看。(教师出示敬亭山课件)(课件4)。
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为什么会独坐敬亭山呢?((课件5写作背景)。
三、读诗,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出示诗歌)(课件诗歌6)。
1、默读古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生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读诗)。
2、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古诗读得特别好,指名读,(评价很有诗人风范)齐读。
3、诗歌朗读形式多样,想不想尝试合作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
4、分组合作读,每小组一句。
男女生叠读(叠读前三后二)。
师生叠读。
5、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诗的韵味,配乐齐读。(课件61)。
古代的读书人读诗摇头晃脑,抑扬顿挫。
四、范读诗歌,想象画面。
1、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朗诵想象画面((课件62朗诵)。
2、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鸟飞云飘伫立的大山孤独的诗人)你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这样的.画面?(课件画面71)。
3、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寂静孤独)。
五、学习诗歌一二句,感受诗人的孤独。
1、读一二句。
2、理解“尽”,说“众鸟高飞尽”诗意(出示鸟飞图)(课件72)。
3、理解“孤”“闲”,说“孤云独去闲”诗意(出示云去图)(课件73)。
4、读诗,感受诗人的孤独。(板书鸟飞云去孤独)。
5、教师介绍创作背景鸟飞云去本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眼中,为何会如此的孤独寂寞呢?(生交流,师小结:被贬离京城,十年漂泊,远离故土与亲人,世态炎凉,好友遗忘,看见鸟飞,云去,有感而发,触物伤怀,难怪这样的孤单寂寞!)。
六、学习诗歌三四句,感受诗人的不独。
1、读三四句。(课件8)。
2、体会人山相看:相看是什么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谁和谁相看?(李白与敬亭山)会怎样看?(含情脉脉四目相对默默对视)(板书:相看)。
3、理解“厌”,说一二句诗意。
4、有“不厌”(看不够看不足)引出;同学们,诗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吗?{不是}你们知道诗人这是第几次登上敬亭山吗?第七次啊!诗人这么多次登上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为了欣赏敬亭山的美丽风景吗?(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哪里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远不会离开他,永远不会抛弃他,永远与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单时可以做伴,寂寞时可以倾诉的朋友啊!
5、人山对话,写中悟情。
孤独的诗人会向敬亭山诉说什么?敬亭山又会怎样抚慰孤独的诗人?拿出纸和笔,写出人山对话。
6、分角色说人山对话,体会人山相知。
同学们,听完人与山的对话,诗人与敬亭山就是一对相知的朋友啊!(板书:相知)有了这样的朋友,诗人还好孤独吗?(不会)还会寂寞吗?(不会)难怪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7、感受人山相悦。
李白一生不畏权贵,命运坎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心中自有说不出的孤独寂寞与忧伤,只有流连山水、登高望远之时,才是他最快乐的时候。同学们,当李白登上敬亭山时,他的心情怎样?(喜悦高兴激动)是啊,李白是与敬亭山心有灵犀、两两相悦啊!(板书:相悦)。
8、教师小结:
(结合板书)漂泊他乡,无人相伴是,李白与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悦,从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内心的忧伤,写下了千古传颂的《独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读诗)。
七、拓展阅读《月下独酌》。
2、出示《月下独酌》(课件9)。
3、读诗,交流讨论。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举杯消愁,与明月对饮,同歌同舞,这就是诗仙李白,好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伟大诗人!
八、创设情景,吟唱古诗。
1、穿越了千年时光,如果你来到了安徽宣州,你一定会去爬一座山——(敬亭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李白)你一定会轻轻地,轻轻地吟诵起一首小诗(生读诗歌)。
2、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欣赏歌曲《独坐敬亭山》生唱。(课件10)。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优质18篇)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方法:知识抢答式导入,情境创设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巧解图画理解诗意等。
教学准备:敬亭山文字资料、白纸。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语: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老师提示:一个是李白,人称“诗仙”,一个是杜甫,别称“诗圣”。)。
2、揭题,谁来背李白的诗,会背几首就背几首。
(学生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要顺势揭题板书。)。
(二)整体诵读,初步感受。
1、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是生字的读音。然后看注释理解词句;
(2)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
(3)再讲出诗歌的背景,导出“孤独”的诗歌基调。
2、学生自由读古诗,然后再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的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整体感知内容。
(1)释题意。
独坐:单独的坐。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海拔317米。
连起来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2)抓景物。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这首诗写了众鸟、孤云、敬亭山三样景物。
(三)分部解读,感悟诗情。
第一,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画。根据自己的理解,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2、议。说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为什么只画一片云?帮助理解“众鸟”和“孤云”。
再出示一空白的画面,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需要这个画面,以此理解“尽”和“去”。
3、转。教师语言过渡:看来静止的画面是无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字里的精妙的。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李白一个人了,怪不得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4、品。坐着这种孤独的内心境界是通过什么表达的?你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内蕴。
5、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第二,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质疑。学生提出自学这两句诗的疑难问题。
2、释疑。
提供敬亭山的文字资料,体会李白看敬亭山看不满足的表面原因是景美。
山上有一峰庵、拥翠亭、云齐阁、翠云庵等亭台楼阁,此外还有云根石、额珠楼、最高亭、穿云亭、十贤祠、太白楼、古昭亭坊、勒诗石、裴公井、绿雪井、梦珠泉、广教寺、双塔、怀英亭、龙首亭等。
追问: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诗人把敬亭山当作朋友。)。
3、感悟。
的确,大家想的都很对!诗人确实找到了朋友,但老师却认为诗人还是很孤独,你们认为呢?难道不是吗!你们看作者只能在大自然中找朋友,而现实生活中呢,找不到朋友,难道他不孤独吗?!
4、品读。此时,你就是诗人李白,你来吟一下这首诗吧!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应有的语气。
(四)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1、《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其实也是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着作者的感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朗读全诗。
2、背诵全诗。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优质18篇)篇十一
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1、同学们,唐代时我国诗歌创作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杰出诗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诗人?(生交流)。
2、唐代诗人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把酒吟诗,诗酒名闻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李白)。
3、你对李白还有什么了解,还记得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吗?(背李白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仙李白(出示课件2—走近李白)。
1、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书:独坐敬亭山)。
2、生读题。
3、理解题意:“独”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学到过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敬亭山看看。(教师出示敬亭山课件)(课件4)。
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为什么会独坐敬亭山呢?((课件5写作背景)。
1、默读古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生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读诗)。
2、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古诗读得特别好,指名读,(评价很有诗人风范)齐读。
3、诗歌朗读形式多样,想不想尝试合作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
4、分组合作读,每小组一句。
男女生叠读(叠读前三后二)。
师生叠读。
5、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诗的韵味,配乐齐读。(课件61)。
古代的读书人读诗摇头晃脑,抑扬顿挫。
1、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朗诵想象画面((课件62朗诵)。
2、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鸟飞云飘伫立的大山孤独的诗人)你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这样的画面?(课件画面71)。
3、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寂静孤独)。
1、读一二句。
2、理解“尽”,说“众鸟高飞尽”诗意(出示鸟飞图)(课件72)。
3、理解“孤”“闲”,说“孤云独去闲”诗意(出示云去图)(课件73)。
4、读诗,感受诗人的孤独。(板书鸟飞云去孤独)。
5、教师介绍创作背景鸟飞云去本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眼中,为何会如此的孤独寂寞呢?(生交流,师小结:被贬离京城,十年漂泊,远离故土与亲人,世态炎凉,好友遗忘,看见鸟飞,云去,有感而发,触物伤怀,难怪这样的孤单寂寞!)。
1、读三四句。(课件8)。
2、体会人山相看:相看是什么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谁和谁相看?(李白与敬亭山)会怎样看?(含情脉脉四目相对默默对视)(板书:相看)。
3、理解“厌”,说一二句诗意。
4、有“不厌”(看不够看不足)引出;同学们,诗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吗?{不是}你们知道诗人这是第几次登上敬亭山吗?第七次啊!诗人这么多次登上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为了欣赏敬亭山的美丽风景吗?(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哪里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远不会离开他,永远不会抛弃他,永远与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单时可以做伴,寂寞时可以倾诉的朋友啊!
5、人山对话,写中悟情。
孤独的诗人会向敬亭山诉说什么?敬亭山又会怎样抚慰孤独的诗人?拿出纸和笔,写出人山对话。
6、分角色说人山对话,体会人山相知。
同学们,听完人与山的对话,诗人与敬亭山就是一对相知的朋友啊!(板书:相知)有了这样的朋友,诗人还好孤独吗?(不会)还会寂寞吗?(不会)难怪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7、感受人山相悦。
李白一生不畏权贵,命运坎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心中自有说不出的孤独寂寞与忧伤,只有流连山水、登高望远之时,才是他最快乐的时候。同学们,当李白登上敬亭山时,他的心情怎样?(喜悦高兴激动)是啊,李白是与敬亭山心有灵犀、两两相悦啊!(板书:相悦)。
8、教师小结:
(结合板书)漂泊他乡,无人相伴是,李白与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悦,从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内心的忧伤,写下了千古传颂的《独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读诗)。
2、出示《月下独酌》(课件9)。
3、读诗,交流讨论。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举杯消愁,与明月对饮,同歌同舞,这就是诗仙李白,好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伟大诗人!
1、穿越了千年时光,如果你来到了安徽宣州,你一定会去爬一座山——(敬亭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李白)你一定会轻轻地,轻轻地吟诵起一首小诗(生读诗歌)。
2、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欣赏歌曲《独坐敬亭山》生唱。(课件10)。
板书设计。
李白。
鸟飞。
孤独。
云去。
相看。
李白相知敬亭山。
相悦。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优质18篇)篇十二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
1、会写“亭”字。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4、丰满对诗人李白的认识,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热爱山水的情操,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诗人从孤独到不孤独的情感。
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热爱山水的情操。
“诗仙”李白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本设计以学诗知诗人的形式,想象理解诗的意境,同时链接相关资料,丰满对诗人李白的认识,达到对《独坐敬亭山》的理解更加饱满的目的。
1、课前布置诗人搜集有关诗人李白的资料。
2、自制课件。
课前谈话:
1、诗歌旅行:
读诗《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
2、了解诗人:
知道刚才读的两首诗都是哪位诗人写的吗?(师画简笔画李白头像)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1、揭示诗题,板书诗题及作者,提示“亭”字写法,生书空。
2、读诗题,给“独”组词,明题意。
3、了解“敬亭山”位置,(师画简笔画山)复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方法。
4、介绍背景资料,理解“独坐”。
据史料记载,其实李白在宣城的时候,他的一个好友当时也来到宣城。可是,重阳节那天,这位朋友和当地官员一起去游敬亭山,却没有通知好友李白。几天后诗人独自一人登上这敬亭山,所以他——独坐敬亭山。
1、生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读,生评价。全班齐读。
2、师生、生生合作读,读出节奏。
(1)师生合作叠读:
第一次生读全句,师叠后三字。
第二次诗叠前二字,生读全句。
(2)男女生前二后三合作读。
3、生配乐齐读,读出韵味儿。
1、师配乐范读,生想象诗中画面。
2、交流: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物?(鸟、云、敬亭山)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你有什么感受?(景美、寂静)。
1、说“众鸟高飞尽”句意,理解“尽”。(课件:鸟飞)。
2、说“孤云独去闲”句意,理解“孤”“闲”。(课件:云去)。
3、体会诗人情感:
此时的诗人,看到鸟飞、云去,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寂寞、孤独)。
鸟飞、云去本是大自然的自然景象,为什么现在使得诗人倍感孤独呢?(课件:“孤”“独”二字变红)。
4。介绍诗人创作背景:
同学们,这首诗是诗人53岁那年秋天,孤身一人游敬亭山时写下的。那时诗人被贬离开长安整整十年了,长期的漂泊,诗人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昔日的好友都把他给遗忘了啊。鸟儿飞走了,只留下我一个人;云儿飘走了,只留下我一个人;连朋友都不理不睬,还是只留下我——一个人哪,难怪诗人会感觉——孤独啊(指“孤独”二字)。
1、说三、四句意,理解“厌”
2、体会“人山相看”
(1)谁和谁相看?(诗人和敬亭山)怎样看是“相看”呢?(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2)“看”有很多种,谁来说说,还有哪些表示看的词?
(3)诗人和敬亭山是怎样地看啊?(四目相对、目不转睛、含情脉脉地看)(板书:相看)。
(4)链接资料,体会“相看”
同学们,知道这是诗人第几次看敬亭山吗?据史料记载,李白曾七次登上敬亭山,整整七次啊!诗人为什么这么多次登上敬亭山啊?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写话:人山对话。
在大诗人李白的眼中,这哪里是一座山啊,这就是他的一位朋友,一位永远不会离开他,永远不会抛弃他,会一直与他相伴的好朋友啊!一位孤单时想找他作伴、忧愁时想向他倾诉的好朋友啊!
大诗人李白孤独时他会向敬亭山诉说什么?敬亭山听到诗人的心里话又会对他说什么呢?同学们,咱们来动笔写一写。这一组写李白对敬亭山说的话,这一组写敬亭山对李白说的话。(生分组写)。
3、指名“人山对话”,体会“人山相知”。
两组学生对话后师小结:
有这相知多年的好朋友,(板书:相知)哪里还会有孤独,哪里还会有寂寞呢,难怪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链接李白写山的诗句,体会“人山相悦”。
(课件出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他登上南边的莲花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课件出示: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古风》其十九)。
即便是梦中,李白都游玩了东边的天姥山,诗人这样赞叹道——。
(课件出示: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来到西边的峨眉山,李白写下了《峨眉山月歌》——。
(课件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歌》)。
李白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流连山水之时也是他最快乐的时候!所以,当李白登上敬亭山时,他的心情怎样啊?(喜悦)。
是啊,李白与敬亭山两两相悦啊。(板书:相悦)。
3、拓展阅读《月下独酌》,再识诗人。
是啊,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与月亮举杯对饮,同歌共舞,好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李白啊!这就是我们眼中的“诗仙”李白!
一定会轻轻吟诵起一首诗——(生背诗)。
2、诗歌诗歌,一首诗也是一首歌,咱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3、李白为后人留下了近千首优秀诗篇,同学们,结束了今天这节课,老师希望你们走进李白的诗歌世界,和李白相看——两不厌,你一定会更懂得李白的人生追求,与李白长——相知,你也一定会从李白身上汲取到催人奋进的力量,和李白长——相悦!
李白。
相看。
相知。
相悦。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优质18篇)篇十三
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唐代时我国诗歌创作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杰出诗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诗人?(生交流)。
2、唐代诗人灿若星空,其中有一位诗人才华横溢,纵情山水,把酒吟诗,诗酒名闻天下,被人们称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李白)。
3、你对李白还有什么了解,还记得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吗?(背李白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仙李白。
二、板书课题,揭题。
1、今天我们学习李白的一首千古名作(板书:独坐敬亭山)。
2、生读题。
3、理解题意:“独”是什么意思?有哪位同学到过敬亭山游玩,知道敬亭山在哪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敬亭山看看。
4、敬亭山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聚聚之地,李白为什么会独坐敬亭山呢?
三、读诗,读出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出示诗歌)。
1、默读古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生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由读诗)。
2、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古诗读得特别好,指名读,(评价很有诗人风范)齐读。
3、诗歌朗读形式多样,想不想尝试合作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节奏)。
4、分组合作读,每小组一句。
男女生叠读(叠读前三后二)。
师生叠读。
5、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诗的韵味。
古代的读书人读诗摇头晃脑,抑扬顿挫。
四、范读诗歌,想象画面。
1、闭上眼睛,用心倾听朗诵想象画面。
3、置身于这样的境界,你有何感受?(景美寂静孤独)。
五、学习诗歌一二句,感受诗人的孤独。
1、读一二句。
2、理解“尽”,说“众鸟高飞尽”诗意。
3、理解“孤”“闲”,说“孤云独去闲”诗意。
4、读诗,感受诗人的孤独。(板书鸟飞云去孤独)。
5、教师介绍创作背景鸟飞云去本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诗人的眼中,为何会如此的孤独寂寞呢?(生交流,师小结:被贬离京城,十年漂泊,远离故土与亲人,世态炎凉,好友遗忘,看见鸟飞,云去,有感而发,触物伤怀,难怪这样的孤单寂寞!)。
六、学习诗歌三四句,感受诗人的不独。
1、读三四句。
2、体会人山相看:相看是什么意思?(相互看;你看我我看你)谁和谁相看?(李白与敬亭山)会怎样看?(含情脉脉四目相对默默对视)(板书:相看)。
3、理解“厌”,说一二句诗意。
4、有“不厌”(看不够看不足)引出;同学们,诗人是第一次登上敬亭山吗?{不是}你们知道诗人这是第几次登上敬亭山吗?第七次啊!诗人这么多次登上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为了欣赏敬亭山的美丽风景吗?(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难道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仅仅是一座山吗?你说!(不是)在诗人眼中,在诗人心里,敬亭山哪里是一座山啊,他分明就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一位永远不会离开他,永远不会抛弃他,永远与他相依相伴的朋友啊!一位孤单时可以做伴,寂寞时可以倾诉的朋友啊!
5、人山对话,写中悟情。
孤独的诗人会向敬亭山诉说什么?敬亭山又会怎样抚慰孤独的诗人?拿出纸和笔,写出人山对话。
6、分角色说人山对话,体会人山相知。
同学们,听完人与山的对话,诗人与敬亭山就是一对相知的朋友啊!(板书:相知)有了这样的朋友,诗人还好孤独吗?(不会)还会寂寞吗?(不会)难怪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7、感受人山相悦。
李白一生不畏权贵,命运坎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心中自有说不出的孤独寂寞与忧伤,只有流连山水、登高望远之时,才是他最快乐的时候。同学们,当李白登上敬亭山时,他的心情怎样?(喜悦高兴激动)是啊,李白是与敬亭山心有灵犀、两两相悦啊!(板书:相悦)。
8、教师小结:
(结合板书)漂泊他乡,无人相伴是,李白与敬亭山相看、相知、相悦,从大山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从大山中汲取人生的力量,排解内心的忧伤,写下了千古传颂的《独坐敬亭山》(生有感情的读诗)。
七、拓展阅读《月下独酌》。
2、出示《月下独酌》。
3、读诗,交流讨论。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举杯消愁,与明月对饮,同歌同舞,这就是诗仙李白,好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伟大诗人!
八、创设情景,吟唱古诗。
1、穿越了千年时光,如果你来到了安徽宣州,你一定会去爬一座山——(敬亭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李白)你一定会轻轻地,轻轻地吟诵起一首小诗(生读诗歌)。
2、诗歌诗歌,一首诗就是一首歌,欣赏歌曲《独坐敬亭山》生唱。
3、结束语:李白的一生伟后人留下了近千首优秀诗篇,如果你走近李白的诗歌世界,你一定会与李白相看——两不厌,你一定会懂得李白的人生追求,与李白长——相知,你一定会从李白身上汲取到催人奋进的力量,与李白长——相悦。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优质18篇)篇十四
1、会写“亭”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4、丰满对诗人李白的认识,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热爱山水的情操,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优质18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教学重点:
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李白吗?(知道)那你能给我们来介绍一下李白吗?(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多变。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二、学习生字词。
1、同学们都预习的很认真,看来字词关是拦不住大家了。屏幕上的8个词语如果你都认识,就给老师一个自信的笑容。那就开火车吧。
2、是不是老师随便指哪一个词语都难不倒四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啊?打乱顺序读。
3、强调“敬亭山”------敬亭山在哪里?(江南,安徽)。
强调“孤云”------孤云是多少白云?只有一朵。白云的伙伴呢?早就走了,这是最后一朵,也将要“独去闲”了。悠闲自在的飘走了。
三、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一)从题目上感悟。
师:知道敬亭山在哪儿吗?(生答)。
师:我们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诗人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宣州,多次登临过敬亭山。在李白之后,白居易、杜牧、苏东坡等等这些大诗人也都先后去过,并且在那里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所以敬亭山后来被称为“江南诗山”。好,谁再来读题目?注意敬亭山前面还有“独坐”两个字。(生读)。
3、李白来到敬亭山下,坐下来欣赏对面山上的美景。有知心朋友陪伴吗?有只可爱的小鸟陪伴也行啊,有一朵白云相伴也很悠闲啊!(生回答,都没有并说说从哪句诗里知道的。)。
4、没有伙伴,你觉得李白是怎样的心情?板书:独。
6、谁愿意来当一次小演员,把自己变成李白,读一读自己的这首诗的题目。
7、知道孤独忧伤的语气要低沉,缓慢。练习朗读题目。
8、李白为什么会孤独,会忧伤呢?一起来了解一下李白当时的处境,写作的背景。
(二)细读诗文,理解含义。
1、课件出示全文。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以李白的身份,读读自己写的这首诗。还要注意用上李白的语气啊。
2、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李白很孤独?(重点理解高飞尽,独去闲,第一句诗的含义。)。
3、寂静的山上没有一只鸟,没有一片云,此时此刻有谁愿意懂李白的心,留下来陪陪他呢?(敬亭山)。
4、李白的眼里有鸟吗?有白云吗?只有什么?
5、李白看着敬亭山,敬亭山也同样看着李白。孤独的山看着孤独的人,孤独的人看着孤独的山,-----相看两不厌,怎么看也看不够。所以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此时李白深情的看着敬亭山,轻轻的说:“”
敬亭山也深情的看着李白,轻轻的说:“”
把要说的话写在课本的空白处。(强调学习方法:读书时,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这是学习的好方法。)。
7、学生汇报之后,老师引读。
此时此刻,李白相对敬亭山说:“连白云和小鸟都不喜欢我了,只有你愿意留下来陪我。我们俩真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还想对敬亭山说:“我们两个孤独的好朋友在这么清静的地方,真是------”
敬亭山也想对李白说:“”
8、李白愿意把敬亭山当做自己的好朋友来倾诉心里的话,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对敬亭山的什么性情?(板书:寄情山水)。
9让我们再一次以李白的身份读课文,看自己是不是已经理解了每一句诗的含义。出示诗句含义。读读记记。
10、指导背诵。
四、回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的学习有了哪些收获?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优质18篇)篇十六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读诗,指出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检查自学。
指读全诗。
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么说才通顺?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相互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读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1、你还喜欢我们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交流。
3、把喜欢李白的诗抄在读书笔记上。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优质18篇)篇十七
1、会写“亭”字。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5、丰满对诗人李白的认识,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热爱山水的情操,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
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诗人从孤独到不孤独的情感。
【】。
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热爱山水的情操。
【】。
“诗仙”李白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本设计以学诗知诗人的形式,想象理解诗的意境,同时链接相关资料,丰满对诗人李白的认识,达到对《独坐敬亭山》的理解更加饱满的目的。
【】。
1、课前布置诗人搜集有关诗人李白的资料。
2、自制课件。
【】。
1、诗歌旅行:
读诗《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
2、了解诗人:
1、揭示诗题,板书诗题及作者,提示“亭”字写法,生书空。
2、读诗题,给“独”组词,明题意。
3、了解“敬亭山”位置,复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方法。
4、介绍背景资料,理解“独坐”。
据史料记载,其实李白在宣城的时候,他的`一个好友当时也来到宣城。可是,重阳节那天,这位朋友和当地官员一起去游敬亭山,却没有通知好友李白。几天后诗人独自一人登上这敬亭山,所以他——独坐敬亭山。
1、生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读,生评价。全班齐读。
2、师生、生生合作读,读出节奏。
(1)师生合作叠读:
第一次生读全句,师叠后三字。
第二次诗叠前二字,生读全句。
(2)男女生前二后三合作读。
3、生配乐齐读,读出韵味儿。
1、师配乐范读,生想象诗中画面。
2、交流: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物?(鸟、云、敬亭山)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你有什么感受?(景美、寂静)。
1、说“众鸟高飞尽”句意,理解“尽”。
2、说“孤云独去闲”句意,理解“孤”“闲”。
3、体会诗人情感:
此时的诗人,看到鸟飞、云去,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寂寞、孤独)。
鸟飞、云去本是大自然的自然景象,为什么现在使得诗人倍感孤独呢?
4、介绍诗人创作背景:
同学们,这首诗是诗人53岁那年秋天,孤身一人游敬亭山时写下的。那时诗人被贬离开长安整整十年了,长期的漂泊,诗人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昔日的好友都把他给遗忘了啊。鸟儿飞走了,只留下我一个人;云儿飘走了,只留下我一个人;连朋友都不理不睬,还是只留下我——一个人哪,难怪诗人会感觉——孤独啊(指“孤独”二字)。
1、说三、四句意,理解“厌”
2、体会“人山相看”
(1)谁和谁相看?(诗人和敬亭山)怎样看是“相看”呢?(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2)“看”有很多种,谁来说说,还有哪些表示看的词?
(3)诗人和敬亭山是怎样地看啊?(四目相对、目不转睛、含情脉脉地看)。
(4)链接资料,体会“相看”
同学们,知道这是诗人第几次看敬亭山吗?据史料记载,李白曾七次登上敬亭山,整整七次啊!诗人为什么这么多次登上敬亭山啊?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写话:人山对话。
在大诗人李白的眼中,这哪里是一座山啊,这就是他的一位朋友,一位永远不会离开他,永远不会抛弃他,会一直与他相伴的好朋友啊!一位孤单时想找他作伴、忧愁时想向他倾诉的好朋友啊!
大诗人李白孤独时他会向敬亭山诉说什么?敬亭山听到诗人的心里话又会对他说什么呢?同学们,咱们来动笔写一写。这一组写李白对敬亭山说的话,这一组写敬亭山对李白说的话。(生分组写)。
4、指名“人山对话”,体会“人山相知”。
两组学生对话后师小结:
有这相知多年的好朋友,哪里还会有孤独,哪里还会有寂寞呢,难怪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链接李白写山的诗句,体会“人山相悦”。
他登上南边的莲花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即便是梦中,李白都游玩了东边的天姥山,诗人这样赞叹道——。
来到西边的峨眉山,李白写下了《峨眉山月歌》——。
李白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流连山水之时也是他最快乐的时候!所以,当李白登上敬亭山时,他的心情怎样啊?(喜悦)。
是啊,李白与敬亭山两两相悦啊。
3、拓展阅读《月下独酌》,再识诗人。
是啊,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与月亮举杯对饮,同歌共舞,好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李白啊!这就是我们眼中的“诗仙”李白!
一定会轻轻吟诵起一首诗——(生背诗)。
2、诗歌诗歌,一首诗也是一首歌,咱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3、李白为后人留下了近千首优秀诗篇,同学们,结束了今天这节课,老师希望你们走进李白的诗歌世界,和李白相看——两不厌,你一定会更懂得李白的人生追求,与李白长——相知,你也一定会从李白身上汲取到催人奋进的力量,和李白长——相悦!
【】。
李白。
相看。
相知。
相悦。
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思路(优质18篇)篇十八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天语文网小编整理了诗歌《独坐敬亭山》教案设计。诗歌《独坐敬亭山》教案设计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用心性。一齐来学习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的意思,由诗句想象画面。
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自学生字词,自主了解诗人的生平。
教学图片。
教育过程。
导入新课。
了解李白。
由《早发白帝城》一诗引出李白。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私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用心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学生自由讨论有关李白的诗或故事。
写作背景。
敬亭山在宣州(此刻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i等曾在那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城,这首五绝写于天宝十二年(753)秋游宣州时,是李白离开京城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写的。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超多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情绪感的诗。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亭
点击查看图片。
指出亭字是后鼻韵母。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习诗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听录音。
划出节奏。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词语意思。
独坐:
敬亭山:在宣州(此刻安徽宣城北郊),古名昭亭山,山上有敬亭。
众鸟:
高飞尽:
独去闲:
厌:
了解诗句意思。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意思是: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意思是:
赏析本首诗。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的景象,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
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我们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令人回肠荡气。
“尽”“闲”两个字,把我们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个性的清幽平静。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露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我们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到达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齐,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与这一句十分类似。
“众鸟”、“孤云”的“动”与“敬亭山”这“静”比较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无奈!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敬亭山极目如画,然而风景如画又怎样样我们并不明白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本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无言的景色,抒发内心无奈的情感。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那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杯具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联系自己实际谈问题:
我们有没有过李白的这种孤寂感觉谁能举例说明。
我们是怎样排遣这种孤寂带来的苦闷感觉的呢。
拓展学习李白的其他写景诗歌。
这首诗与上首有许多类似之处。
《月下独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