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或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心得课程内容(专业12篇)篇一
心理课程,是当代大学生日常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心理课程,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的内心世界,掌握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在参与心理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的知识和体会,下面我将从五个不同的角度来对心理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和体会。
首先,心理课程让我更了解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人格心理学相关的知识,通过对个人价值观、特质和人格类型等的探讨,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并慢慢明确了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通过学习情绪心理学的知识,我了解到了情绪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学会了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情商,这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非常有帮助。
其次,心理课程让我掌握了一些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在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而自己的情绪、行为等都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通过学习心理课程,我了解到了积极沟通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点,并倾听他人的意见。课程中也涉及到了冲突管理和解决技巧,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应对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保持与他人的和谐关系。
第三,心理课程增强了我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探索了人的心理活动的本质。通过学习心理课程,我不仅了解到了许多心理学家提出的各类理论模型和方法,也在实践中学会了观察和分析他人的行为和语言以揣测其内心活动。这样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不仅在个人生活中有所帮助,也对职业发展等方面大有裨益。
第四,心理课程提高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心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学习思维心理学中的启发式和舒尔茨的思维模型,我学会了如何快速准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辩证思维和自主思考的能力。课程还引导我们进行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通过实践的方式培养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心理课程提高了我对人性的理解和关爱。通过学习心理课程,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我们学习了人的认知过程、动机与需求等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力。这使我对他人的行为更加宽容和理解,并愿意倾听和关怀他人的内心世界。
总之,心理课程让我在大学生活中收获了许多。通过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习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加强了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增强了对人性的理解和关爱。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运用这些心理学知识,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心得课程内容(专业12篇)篇二
在我的大学生活中,我已经历了许多课程,其中有些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课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体验到了完全不同的学习和思考方式。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一些学习经验和课程心得,以帮助其他同学更好地应对自己的学业和追求成功的道路。
第二段:积极主动的态度很重要。
积极主动的态度是成功学习的关键,这也是我在我的一些课程中得到的教训。当我认真对待我所学的知识时,我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更有成效。此外,如果我真的想成为领导者和成功的人,我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的观念和思考方式。
第三段:注重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在我的学习经历中,我发现了许多有用的方法和技巧,如注重记笔记,个人时间管理等。通过记笔记,我可以在回忆学习内容时保留更多的细节和关键概念。在管理时间方面,我发现我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我的时间,抓住每一个机会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对于每一个课程,我充分地利用这些成为更好的学习者的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我的其他学习和生活经验中。
第四段:开放态度和同学交流。
在我的一些优秀的课程中,我注意到,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且在一起讨论问题是非常有益的。通过设立小组讨论和倡导学生交流的开放教育,我们将共同探讨问题并分享我们的观点和知识,有利于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此外,这个过程也是互相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是形成强大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技能的重要途径。
第五段:结论。
在本文中,我分享了我的一些学习经验和课程心得。我意识到,一个积极主动的态度、注重学习方法和技巧、开放的态度和同学交流都是成为成功学生的关键。通过这些方法,我已经成功地应对了我大学学业中的挑战,成为了一名更全面、更可靠和更有能力的个人。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采用这些方法,迈向成功和更充实的生活。
心得课程内容(专业12篇)篇三
在现代社会,礼仪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商务场合中,一定的礼仪举止可以为我们赢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因此,我参加了一门礼仪培训课程,希望能够在这门课上学到更多关于商务礼仪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
1.商务礼仪基础知识:课程一开始,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商务礼仪的基本知识,包括礼仪的概念和种类、商业场合中的礼仪要点以及礼仪的意义等等。
2.良好的形象展示:自信、自然、得体,这是在商务场合中展现一个良好形象的重要要素。老师通过多种案例分析与讲解,教给我们如何在职场中树立自己的形象。
3.活动礼仪及社交礼仪:在商务场合中,如何与人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如何在商务拜访、社交饭局中运用礼仪,使得我们在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
4.书信礼仪:书信礼仪或许不如以前那么重要,但仍然是商务场合中必不可少的社交方式之一,合适的即时沟通和电子邮件礼仪也在课程中进行了讲解。
5.健康、环保礼仪: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引起对环境和健康的关注。因此,良好的健康和环保礼仪在商务场合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第三段:收获及感受。
通过这门课程,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商务礼仪的知识,明白了不同场合的不同礼仪要求,了解仪表礼仪和言语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他人文明、优雅地沟通。同时,在课程中也结交了一些同行,在课上分享交流经验和观点,互相启发,让我别具开源之感。
第四段:课程的意义。
商务礼仪不仅是提高个人形象的关键,更可为职业发展赢得更多商业机会。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中,一个有礼貌、得体的人显然更有优势。这门课程使我们了解到职场中礼仪的基本知识,更具备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用来树立个人的品牌。
第五段:总结。
最后,我想说,礼仪并不是单纯的形式,而是一种体现人与人之间尊重和信任的实质品质。它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融入到我们的潜意识中,使我们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这门课程激发了我们对礼仪的认识和意识,实际上使我们在日常的职业生活中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向心力,并为我们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使我们更加丰富多彩、更具魅力、更有力量。
心得课程内容(专业12篇)篇四
心理课程是现代教育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学习心理课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提高我们的心理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人际关系。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在心理课程中学到的内容,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意识与感知。
在心理课程的第一部分,我们学习了有关意识与感知的内容。这一部分让我了解到我们的意识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感知是如何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通过学习感知,我认识到我们每个人的感知方式存在差异,这一点对我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问题解决中都有很大的帮助。此外,我还学到了如何通过调整注意力和练习正念来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和专注力。
第三段:学习与记忆。
学习与记忆是心理课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我了解到人类的学习过程包括感知、加工和存储信息。同时,我学会了一些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方法,如分散学习和使用记忆宫殿法。这些方法对我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事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学习心理课程本身也是一种对记忆能力的锻炼,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的重要性。
第四段:人格与行为。
人格与行为是心理课程中的另一个核心内容。通过学习人格理论和行为心理学,我了解到人的行为和个性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评估人的人格特点和行为模式。这一部分的学习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自己和他人,并且能够更好地解读他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第五段:情绪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是我在心理课程中最关注的内容之一。通过学习与情绪和心理健康相关的理论和应对方法,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心理韧性。我认识到情绪的管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挫折,保持积极的心态。此外,学习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我也能更好地关注他人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结尾段:
通过学习心理课程,我收获良多。心理课程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培养了我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对我个人的发展和成长非常重要,也对我以后的职业生涯和人际关系的建立都有很大的帮助。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知识,我将能够在各个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大的成功。
心得课程内容(专业12篇)篇五
理论课程作为大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所学习的理论课程中,我深感这些课程内容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通过系统学习和理解,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于理论课程内容的心得体会。
首先,理论课程内容拓宽了我的知识面。理论课程涵盖了不同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使我能够了解到更多关于我的专业领域以外的知识。例如,我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但通过学习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课程,我对人文社会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理论知识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
其次,理论课程内容培养了我的批判思维能力。理论课程中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通过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我逐渐培养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对问题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和判断。我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逐步摒弃片面主观的观点,提高了对复杂问题的辨别和解决能力。这种批判思维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理论课程内容提升了我的学术表达能力。理论课程通常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阅读、研究和总结。通过阅读和研究相关文献,我学会了如何批判性地阅读和理解文章,提取出关键信息并与其他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在撰写论文和演讲方面,理论课程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锻炼了我们的学术表达能力。我学会了如何组织思路、准确传递自己的观点,并逐渐提升了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第四,理论课程内容帮助我培养了对于学习的热爱和追求。理论课程中所涉及的深邃的思想和理论观点常常给我带来震撼和启迪。通过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我渐渐体会到知识的无穷魅力,对于知识有了更深的追求。这使得我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主动探索和钻研,不断追求自己的学习进步和提高。理论课程通过培养对知识的热爱,为我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理论课程内容培养了我的综合能力。理论课程注重思辨、批判性思维、学术表达等多方面的素养培养,通过锻炼这些综合能力,提高了我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综合能力不仅在学术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对于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总的来说,理论课程内容的学习使我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批判思维能力,培养了学术表达能力,激发了对于学习的热爱和追求,提高了我的综合能力。我深信这些理论课程对于我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将不断完善自己,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心得课程内容(专业12篇)篇六
礼仪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由于生活变化快速,人们对礼仪的认识和需求也日渐提高。因此,礼仪培训课程已成为一个越来越受欢迎的热门课程。在接受过年度培训后,我深刻体会到礼仪培训课程的价值,并对其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培训期间,我们学习了多种礼仪知识,包括仪表形象、言谈举止、文化礼仪等方面。其中,仪表形象是最基础的部分,在所有场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穿衣打扮和维护个人卫生,可以展现自己的整洁和自信。说话的技巧和礼节也是受到强调的。如何掌握言谈举止的技巧,如何与人交流,如何拓宽人际关系等,都是课程中涵盖的重要内容。
第三段:课程收获。
在接受培训后,我对自身仪表形象、言谈举止有了新的认识和改变。通过课程的学习和练习,我意识到仪表形象的重要性,并开始注重自己的着装和形象。同时,我也了解到了良好的口才和嗓音对于交际的重要性。在培训中,我们还模拟了各种社交场合,并对各种礼节、规范和习惯进行了讲解。这些都对我日常生活中的社交造成了积极的影响。
第四段:课程反思。
尽管课程的内容丰富多样,但我仍然感到培训时间不够充裕,对一些礼仪细节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另外,在课程的践行过程中,我发现一个人的礼仪素养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因此,这也要求我长期坚持反思和总结,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和进步。
第五段:总结。
通过这次礼仪培训课程,我更加了解了仪表形象、言谈举止、文化礼仪等方面的重要性,并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和练习。这不仅使我自己的自信和气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也使我更加尊重他人,在人际交往中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深信,这些知识和技能会在我未来的成长和事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心得课程内容(专业12篇)篇七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社会课程的学习,基本情况分析是:根据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以他们身边的社会生活为源泉,从幼儿自身动身,由浅入深、由近和远。从认识自身到人际交往,从了解规则到形成规则意识,从爱家到爱国……。选取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内容为主题内容,把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的发展与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等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通过感知体验、观察学习、实践活动等途径和方法,促使幼儿认识社会、学习生活、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的:
1、从幼儿的实际动身,让幼儿动手动脑参与活动,是学前班社会课程的教学目的。
2、学前班幼儿的.社会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三、教材分析:
1、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应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基础,并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纳入活动目标之中。2、正面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点。正面教育就是要求教师以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用以身作则的行为作幼儿的表率,营造平等、宽容、接纳的环境使幼儿得以发展。
3、“熏染“和”潜移默化“是社会性发展和教育的基本特征,社会性教育不能停留在课堂上而应该借助于日常生活,使课堂教学成为引导,使日常生活成为补充。
4、以幼儿的亲身感受和体验为基础来逐渐展开教育活动。
5、注意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式,充沛发挥幼儿各种感官的感知力,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四、具体教学措施:
在教学中,不受教学内容和《社会课本》画面的限制,充沛利用本地条件和资源,将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在日常生活中,要使课堂教学内容得以延伸,使日常生活成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训练场所和检查场所。
五、教学进度:
第一、二、三周学习主题:春天的节日。
课题:我叫解放军。
妈妈节日快乐。
我和小树一起长大。
我们去春游。
第四、五、六周学习主题:我是健康婴幼儿。
课题:我的五官真有用。
保护我们的五官。
我的营养食谱。
快乐餐桌。
我爱我的身体。
我爱整洁的衣服。
预防污染病。
生病了怎么办。
第七、八、九周学习主题:特别的我。
课题:生长树。
各种各样的表情。
我最喜欢的表情。
和快乐做朋友。
第十、十一周学习主题:劳动最光荣。
课题:给你一封信。
在商店。
叔叔、阿姨,谢谢您。
生活中的劳动。
第十二、十三周学习主题:我是中国人。
课题:端午节。
四大发明。
香港、澳门。
各族人民是一家。
第十四、十五周学习主题:我们真棒。
课题:文明的小朋友。
说话算话。
我来协助你。
“六一”国际儿童节。
第十六、十七周学习主题:学做小学生。
课题:快乐的一天。
我做小学生。
第十八、十九周学习主题:把以上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回顾与总结。
心得课程内容(专业12篇)篇八
(1)信息与信息社会。
(2)信息技术应用初步。
(3)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4)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5)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简介。
1.信息的概念。
信息(含文字、数字、声音、图形、图像、光电信号等)、媒体、多媒体。信息是人类三大资源(材料、能源、信息)之一。
2.信息系统。
信息源、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信息系统的(说明性)例子。
3.信息的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的常见领域应用(管理与办公自动化、辅助教学、网络与远程教育、电子商务、cad/cam与cims、精细耕作与农业专家系统、远程医疗、社会保障与公益系统、网络浏览与电子邮件(因特网)、移动通信与ip电话)。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人工智能。
4.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组成(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核心和关键))。
5.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计算机技术的地位(信息社会的核心和关键技术)。
6.计算机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硬件与软件。计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信息的表示。
7.信息技术的发展。
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移动通信、光通信)、光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巨型化和微型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
8.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简介。
计算机的组成(硬件与软件)。
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其功能)。主机(含cpu、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
9.计算机安全与道德。
计算机使用的安全事项。病毒。信息安全。知识产权。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介。
(1)汉字输入。
(2)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4)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
(5)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
1.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
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功能。
windows操作系统。
2.汉字的输入。
汉字的表示(编码、点阵汉字、矢量汉字)。
汉字的编码输入(流水码、音码、形码、音形码)。
汉字的拼音输入。
汉字的其它输入方法(扫描、语音、手写)。
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桌面、我的电脑、开始菜单、桌面图标、回收站。
窗口、菜单、工具条、对话框。
程序的运行。
快捷图标的建立。
屏幕与声音的设置。
4.文件与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
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
目录的树形结构。
文件夹的打开与文件的打开。文件的查找。
文件与文件夹的移动、复制、改名、删除。
磁盘操作。
5.系统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
资源管理器及其使用操作。
控制面板与系统设置。
6.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
模块三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
(1)文本的编辑、修改。
(2)版式的设计。
1.字处理与字处理软件。
字处理的`概念。
字处理软件(笔记本、写字板、word与wps等)。
2.word的基本操作。
word的启动与退出。
word的用户界面(窗体)。
文件的新建、打开、存储。
3.文本的编辑。
文字的输入与增、删、改。
文字段(块)的操作(选取、剪切、复制、粘贴)。
查找与替换。
字体与字号的设置。
段落编辑(对齐方式(两端对齐、对中、右对齐)、段起始与行起始设置)。
4.其它对象的插入。
表格的插入。
图形、图象的插入。
5.版式设计。
段落处理。
纸张大小的设置、页边距的设置。文档打印。
模块四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1)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
(2)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
(3)数据的表格处理。
(4)数据图表的创建。
1.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数据与数据处理的概念。
数据处理的应用。
数据处理软件。
的基本操作。
excel的启动与退出。
excel的用户界面(窗体、单元格)。
3.表格文件的创建。
表格的创建、打开、存储。
数据的类型。表格数据的输入。文字、数字、公式、日期的使用。
4.表格的编辑。
数据的编辑。格式的编辑。
5.数据的表格处理。
最大、最小、平均、求和。
数据的筛选、排序。
6.统计图表的创建。
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圆饼图)。
模块五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1)网络的基本概念。
(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
(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及下载。
(4)电子邮件的使用。
(5)网页制作。
1.网络的概念。
网络的概念、意义、作用。网络与信息化的关系。
网络的工作原理与网络协议。
网络系统的构成(传输介质、接口设备、服务器与工作站、网络操作系统)。
局域网、广域网、因特网。
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服务。
因特网的概念、起源与发展。
网络浏览(www)。
电子邮件(e-mail)。
件传输(ftp)。
远程登录(telnet)。
3.因特网的接入。
拨号上网。
4.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浏览和下载。
信息网(web网)与www的概念。浏览器的概念。
地址与网页。网页的结构与使用。信息的搜索。
信息的搜集(用复制-粘贴方法)与文件下载(fip)。
5.电子邮件的使用。
电子邮件的概念。邮件信箱。邮件地址。
电子邮件软件。
邮件的书写、发送和接收(含带附件邮件和抄送邮件)。
6.因特网上其它应用。
7.简单网页的制作。
用frontpage制作网页(含文字、图形图像、超文本链接,以及编辑、浏览、发布等)。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多媒体介绍。
(2)多媒体作品文字的编辑。
(3)作品中各种媒体资料的使用。
(4)作品组织和展示。
1.多媒体与多媒体作品。
多媒体与多媒体作品的概念。
多媒体作品举例。
多媒体作品的应用。
2.多媒体制作工具。
多媒体制作工具的概念及其特点。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主要功能。常见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及其特点。
3.powerpoint的启动与开发环境。
4.文字信息的制作。
5.图形信息的制作。
6.图象信息的插入。
7.声音信息的插入。
8.影视信息的插入。
9.动画效果。
10.多媒体作品的使用(演示)。
模块七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1)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计算机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
(3)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4)计算机安全。
(5)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
(6)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心得课程内容(专业12篇)篇九
摘要: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建构。从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培养自学能力;设置个性化作业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学习;个性化。
信息技术教育是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素养之一,是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容量、吸收能力。高中生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自学和自制能力大大提高。所以,基于大众信息技术的信息知识的学习是基础,而延伸性的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信息技术的学习是重点。另外,信息技术是个大学科,旗下有许多分支,如果能对分支细细研究,并征求学生的意见,这样就可以将兴趣与运用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学生充分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分支,研究性的学习和自主性的学习就落到了实处。
二、注重培养自学能力。
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程序员,而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其中,信息能力的培养体现在掌握各种不同信息系统和性能的共性上,体现在对未知特征、未知功能的探索能力上。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具体软件的各种功能都一一介绍和列举,当然基础性的办公软件除外,而应该以当前社会上运用最为普遍的一款软件为媒介,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探索其他软件的特点。信息技术课涉及的具体软件实际上是教学所依托的`一种“媒介”。无论是进行语言编辑教学还是进行应用软件教学,无论是人机脱离还是人机一体,只要通过能够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并且效果很好的目的,对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是正确的。
三、设置个性化作业。
对软件功能的熟悉程度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是成正比的。学生在不断地上机练习和实践体验中逐渐掌握了技能,并有信心和兴趣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学生的练习项目应该是与实际相结合的。如,在excel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命题熟练它的功能,尤其是体会数据的排序与筛选、分类汇总与合并计算、公式与函数的应用、图形的绘制、图表的创建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明白为什么大家不用word中的表格而是直接开发出了excel表格软件。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校和社会已经受到重视,但由于它的实践性和特殊性,缺少现成地适合我们的教学经验以供借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本地的教学实际,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摸着石头过河,最终会构建起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
(作者单位山西省吉县第一中学校)。
心得课程内容(专业12篇)篇十
《微波与卫星通信》是电子信息工程无线通信方向必须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介绍微波与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微波与卫星通信技术以及电波传播原理等三大部分的知识,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将有助于移动通信、射频通信电路、无线通信电波传播与天线技术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为此,本文就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联合培养模式、专业知识衔接、多维立体互动教学和对分易教学平台的应用开展探讨。
一、理论与实践联合培养模式探究。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对《微波与卫星通信》基本原理的剖析式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微波与卫星的基本概念、特征和系统结构,了解微波与卫星通信区别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的最基本的特点;通过学习微波与卫星通信的基本技术,要求学生掌握《微波与卫星通信》常用的调制与解调原理、信道编码技术、多址技术;通过学习《微波与卫星通信》无线电波传播原理,要求学生掌握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电波传播链路的计算与设计。可以看出,《微波与卫星通信》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实训课程,若学生仅限于学习书本上的基本原理、常用通信技术以及电波传播等理论知识,并不能解决与《微波与卫星通信》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鉴于此,该课程需要开设一定课时量的实验,学生可以熟悉微波与卫星通信的基本技术,掌握常用微波电路系统的测试方法和设计思想,实地测量并分析实用的微波电路部件,包括放大器、各种滤波器、混频器和功放器等输出的时域和频域信号。通过使用卫星通信收发平台、测试软件及分析仪器,对微波电路系统进行测量和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学生对工程性实践操作有更明确、更深刻、更直观的认识,从而为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二、专业知识衔接,提高教学效果。
该课程需要扎实的数理基础和抽象思维,因此在前期导向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比如大学物理、通信原理、移动通信等,应对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做介绍。例如大学物理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知识点在电波传播中的衔接;地面移动通信中常用的调制解调技术与卫星通信背景下调制解调方案的指标差异。除了与前导向课程的衔接,还需要结合空天地海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增加该技术领域的发展前言,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比如增加卫星定位、导航、深空通信、临近空间、水声通信等相关背景和关键技术的介绍。
三、以学生为主体,激发能动性。
近年来,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是在以往教育机制上做的延续,因而教育模式还存在弊端,这种弊端主要体现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为此,我们应该结合日常的教学活动,将创新性的多维立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到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活动中[1][2]。《微波与卫星通信》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的理论性比较强,仅在有限的学时中,让学生对微波与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有深入的理解尤为困难。若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结合多样化、多维度和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将会改变原有的一些固定教育方法。举例来说,在讲授卫星通信中的信道分配和多址接入时,可以等效为各楼层教室的使用时间、使用群体和群体语言等。
四、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改革教学模式。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再只强调教师对课堂的主导。对分易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平台,适合多种教学模式,是一款服务于高校教师的技术平台。在《微波与卫星通信》课程管理中,利用此平台能够将课堂教学中的框架、重点、难点和讲解内容展示给学生,同时,学生课后也能自主性、个性化的独立学习或者开展小组讨论和交流。此外,在课程中,还可以利用平台的灵活性、快捷性、实时性和可控性等特色进行作业批阅、课后师生互动、课堂反馈和课堂分组等管理。结论:通过以上对《微波与卫星通信》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我们以学生为主体,结合电子与信息专业应用型学生的特点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开展理论与实践的联合培养。同时,采用多维立体互动的教学模式,以线上慕课微课、线下对分易平台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管理课程教学,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前向与后续课程的衔接,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体系和信息通信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从而具有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心得课程内容(专业12篇)篇十一
我院珠宝首饰鉴赏课程均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作为珠宝专业学生入校的第一门专业导入课程学习。从多年的学生反馈来看,“激发了学习珠宝的兴趣”是频率最高的一句评语。对于学生来说,该课程是踏入珠宝行业的第一课。
1学科特点宝石研究是一门较为古老的科学,却是一个新的学科,它基于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但融入了美学及文化,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1]。研究对象包括天然宝玉石、人工宝石、宝石历史、宝石矿床、开采、加工、设计、鉴定、优化处理、合成等多个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珠宝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我国珠宝产业也迅猛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人员、规模、资金均有了很大的改,珠宝专业的教学即为培养高素质珠宝行业从业人员而努力。
2课程特点珠宝首饰鉴赏是珠宝专业的导入课程,可以将宝石学的研究对象都囊括在内,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挑选重点进行讲解,总体而言,该课程融合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等。知识性:该课程内容涉猎较广,共有珠宝定名与分类、珠宝历史、珠宝鉴定、珠宝欣赏、贵金属、珠宝的保养与佩戴、珠宝设计、珠宝加工、珠宝名人、珠宝评估等多个板块,几乎可以将宝石学的内容都涉及到,有较大的知识包容量,能达到让学生认识珠宝、熟悉珠宝、简单鉴定珠宝、准确欣赏珠宝的目的。趣味性:作为导入课,该课程内容及授课方式需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借助大量的图片、视频,加上最新时尚信息、行业动态,让学生认识名钻,了解中国的玉石历史及文化,熟悉当下珠宝时尚,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发展等。实用性:课程的设置主要就在于其“有用性”,该课程可以简单解决认识珠宝、熟悉珠宝等问题,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购买、欣赏,并自发的向周边传播珠宝常识及文化。
3学情分析。
3.1本科层次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在第一学期开设该课程,同时开设的有宝石地质学,而其他课程均为公共课。因此在该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最为高涨,兴趣最为浓厚,因此上好该门课程对大一新生而言是最好的引导。
3.2专科层次专科由于学年短,因此减少了公共课,我校在第一学期除珠宝首饰鉴赏外,同时开设了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宝石地质学三门专业基础课,该基础课在珠宝专业学习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容易让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在讲授珠宝首饰鉴赏时,应引导学生对前述三门基础课的学习。我校专科分为两个专业,一个偏重营销管理,一个偏重加工设计,学生的`培养方向略有区别,相应的对知识点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一个更关注珠宝商贸知识,一个更关注珠宝的优秀设计。
3.3公选课公选课针对全校除珠宝外所有专业的本科生,由于学生自身对选修课的抵触性和功利性,课堂教学效果很难掌控。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和年级,专业背景和接受能力均不相同,且一般不购买教材,学生对于课程仅仅是抱着“混学分”的思想。
4课程内容的思考针对以上分析,在该课程的内容设置中,不同层次相应的有所挑选。但为达到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合一的目的,珠宝历史、珠宝设计、珠宝名人这三个板块必不可少,授课教师应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并敏锐的关注行业动态,同时还应在教学中善于组织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珠宝的兴趣。
4.1本科层次应用型本科重在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并担负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以及职业学校的师资等任务。在该层次的教育中,重在应用,因此在32个学时的课时中,安排了8个学时的实践,以走访市场、简单识别宝石为主。同时考虑到后期课程内容重复这一因素,在实际授课中,删除了鉴定、评估这两个板块内容,仅简单提示肉眼如何认识宝石。另外应结合本科学生的学习层次,应注重理论教学,以案例、实践带动理论学习。
4.2专科层次专科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应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在该层次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背景,理论部分应减少比重,注重案例、图片、实践等。另外由于有不同的专业方向,在营销管理方向中应加大珠宝的保养与佩戴、目前国际珠宝经营现状等内容,而在设计加工方向中加大珠宝设计师、知名珠宝品牌的经典设计等内容。
4.3公选课公选课由于有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加上公共选修课这一特殊性质,在实际授课中,没有设置实践环节。出于学习背景考虑,在较为专业的鉴定、评估等板块以及其他板块中的专业知识中,均不作重点讲解,整体而言,该课程的公选课在所涉及到的内容中只做简单介绍。
综上所述,珠宝首饰鉴赏课程内容涉及面较广,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培养目标,在实际授课中应有所侧重。体现在课程标准的编写中,应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别编写,注意区分内容以及重点,而不应以板块的形式同一教学内容的照搬。
心得课程内容(专业12篇)篇十二
摘要:通过结合中南林学院“森林工程”专业的深化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先后创办“起重运输工程”本科专业方向和“物流工程”专业方向,年创办“物流工程”本科专业。认为我国“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应该工、管并重,其中的工业工程部分,目前只能参照传统的工业工程技术系统的划分,设置带方向性的“物流工程”本科专业课程内容体系。
关键词:物流工程;商业物流;第三方物流;重组;课程内容体系。
我国林业高等院校的“森林工程”专业,是在“林业工程”类一级学科下设置的,唯一直接为林区工业工程服务,相关产业全部办在林区,始设于1956年秋的“森林采伐运输机械化”专业。当时,所设课程内容体系,主要是围绕林业机械化木材采伐、运输和销售的体系,设置各种课程,主要包括了机械化木材采伐、储运、销售与伐区规划、管理、林区的道桥和土木建筑工程等课程;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几乎所有的国有林区,先后步入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境地,原因是我国工业发展对木材的需求加速了我国森林的过量采伐,特别是现代森林采伐技术进入高寒水源林作业,对森林生态和水土保持的干扰尤为严重,相应的教学主管部门,当即把“森林采伐运输机械化”专业改成了“森林工程”专业。“森林工程”涉及了多项林区生物工程和林区工业工程技术系统,建立新的课程内容体系时,操作上十分困难,以致改名多年以后,基本上没有改变原有的课程内容体系,本科专业的生源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南林学院森林采运输工程,实际上是艰苦条件下(伐区)特殊物料(木材)的起重运输工程,因此建立了以“起重运输工程”和工程机械技术体系为主体的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创办了“起重运输工程”本科专业方向,有效地解决了这个专业的生源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可见正确的课程内容体系的建立,是办好专业的关键之一。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们又根据木材的机械化采伐、运输和经销的本身,就是商业物流中的系统工程,林区作为商品材的生产基地,按照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以需求带动销售的理论,建立了一个以林区物流工程技术系统和林区工业工程技术系统并重为主体的,现代“森林工程”课程内容体系,不但有效解决了这个专业的生源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林区木材采伐过量和实施林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的方向性问题。为创办“物流工程”本科专业方向,我们又建立了一套以物流工程技术系统和起重运输工程技术系统并重的“物流工程”专业方向本科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从2002年开始,向社会输送了第一批“物流工程”大学本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同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物流工程”方向博士生,,学院被批准创办“物流工程”本科专业。
从这几年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反馈的情况看,他们的就业和工作情况都很好。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建立“仓储工程技术系统”专业方向或“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方向,主要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的,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内容体系。探讨如何制定我国“物流工程”大学本科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等问题提出我们的论证想法。
1现代“物流工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商业“物流”,属人为物流,也是自从有商业活动以来,哪里有商业,哪里便有商业“物流”,商业物流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便可称之谓“物流工程”。在传统的商品经济中,商家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降低商品加工成本和商业经营成本上,对商业中的“物流工程”很不重视,直到他们商品的加工成本降低到了极至,交易利润达到了最高,才开始寻找这个“第三利润”的源泉,提到了“物流”和“物流工程”的概念。1901年j.f.growell在美国政府报告“关于农产品的配送”中,第一次论述了对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种因素,标志着传统商品经济的只重视产品加工成本,向开始注重视商业“物流”成本的转变;商家重视物流的初衷,也只是力图通过降低“物流工程”中的成本,以此寻求更多的利润。经过实践证明,“物流工程”远远超出了它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效益范围。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第三方物流”的出现,以及20世纪90年代“供应链管理”的逐步形成,“物流工程”的真正价值,才被逐步显现出来。
(1)“商业物流”,包含着卖方的“销售物流”,买方的“采购物流”以及“第三方物流”等。在传统的商品经济中,“物流工程”只有卖方的销售物流和买方的采购物流,它们作为生产厂家或销售商的附属行业,使厂家或商家从事并非其专长的业务。为增强竞争能力,厂家、商家实施的是纵向一体化的管理,单纯从降低成本考虑,不可能充分发挥“物流工程”的作用,也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物流工程”理念。
(2)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第三方物流”,标志着当时的社会、经济,已经发展到了开始出现重大经济、社会、结构的重组,传统商品经济向现代商品经济深刻转变的重要时刻。
“第三方物流”,在我国被定义为“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模式”,表明它与生俱来,便是为顾客服务的`,面对商品的供方、需方,都是它的顾客;面对厂家、商家,它都必须了解他们的需求,它不是拥有商品,而是通过服务获得利润。所以它还必须将需方的需求信息告诉供方,尽可能满足需方的要求,与供方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需方也是利益一致的合作伙伴;形成了一支凝聚商家、厂家、供方、需方合作,共同活跃流通领域,“送货上门”、“顾客第一”的新理念,这对于传统商品经济的“竞争”理念,是一种极为深刻的革命性的变化。
“第三方物流”,要求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整合社会的流通力量,必然引发经济、产业、社会、结构的重组;引发了社会、经济的结构性变化,所以“第三方物流”的出现,标志着传统的商品经济向现代商品经济转变开始。目前,发达国家的物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有重要的地位,71%的德国企业和53%的美国企业将物流放在企业经营第一或第二的位置,欧洲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同时,美国已有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用户,正在考虑接受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所以,第三方物流的发生和发展,是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和现代商业发展水平的标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