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是指在某个领域内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模范作品,给人以参考和借鉴的作用。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意,提高写作水平。
科技论文的格式(精选18篇)篇一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封面“郑州华信学院。
毕业论文。
”为二号华文中宋加粗居中、其余(学号、题目、学生姓名、所在系部、所在专业、指导教师及完成时间等)均为小三号华文中宋加粗居中(学号不居中)。
绪论:标题为四号仿宋加粗,段后间距0.5行,内容为小四号仿宋,行距为固定值20。
正文:可分为几章,每章标题为四号仿宋加粗,段前后间距0.5行,内容为小四号仿宋,首行缩进二个字,行距为固定值20。公式应另起一行,公式序号、表格、插图均应按章节顺序编号,图中坐标应标注单位。文中标题应分层分级,各级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段前后间距0.5行,四号仿宋加粗。
结论:标题为四号仿宋加粗,内容为小四号仿宋。
参考文献:标题为四号仿宋加粗,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次序,用中括号的数字连续编号,依次书写作者、杂志或书名、出版时间等,小四号仿宋。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序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期数)。
科技论文的格式(精选18篇)篇二
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应以简明、准确的词语反映文章特定内容,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作者姓名署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注于首页页脚或文末,作者署名是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标志。对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及邮编,工作单位和邮编之间空一个字。
论文摘要的写作应符合gb6447-86的规定。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其中,研究的结果和作者的结论为摘要的核心部分。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提供全文重点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且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一般在300字左右。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便于。
作文。
献索引和检索。每篇论文选择关键词3~5个,可从题名、摘要中选出,也可以把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产品及重要数据名称作为关键词标出。
绪论又称前言或引言,绪论的序号可以不写,也可以写为“0”,不写序号时“绪论”二字可以省略。绪论应少而精,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应写明前人相关的研究成果、理论与与实践依据,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不要与摘要雷同和成为摘要的注释,切勿用“众所周知“、”大家知道“之类的。
开场白。
也不要写什么“才疏学浅”、“不吝赐教”等客套话。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系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应按gb7713--87的规定格式编写。这一部分的形式主要是根据作者意图和文章内容而定。
科技论文的格式(精选18篇)篇三
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它是科学技术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以及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综合的研究和阐述,进一步的进行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总结和创新另外一些结果和结论,并按照各个科技期刊的要求进行电子和书面的表达。
科学性--这是科技论文在方法论上的特征,它不仅仅描述的是涉及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命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论述的内容具有科学可信性,是可以复现的成熟理论、技巧或物件,或者是经过多次使用已成熟能够推广应用的技术。
首创性--这是科技论文的灵魂,是有别于其他文献的特征所在。它要求文章所揭示的事物现象、属性、特点及事物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或者这些规律的运用必须是前所未见的、首创的或部分首创的,必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对前人工作的复述、模仿或解释。
逻辑性--这是文章的结构特点。它要求科技论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前提完备、演算正确、符号规范,文字通顺、图表精制、推断合理、前呼后应、自成系统。
有效性--指文章的发表方式。当今只有经过相关专业的同行专家的审阅,并在一定规格的学术评议会上答辩通过、存档归案;或在正式的科技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才被承认为是完备和有效的。这时,不管科技论文采用何种文字发表,它表明科技论文所揭示的事实及其真谛已能方便地为他人所应用,成为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科技论文的格式(精选18篇)篇四
科学性--这是科技论文在方法论上的特征,它不仅仅描述的是涉及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命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论述的内容具有科学可信性,是可以复现的成熟理论、技巧或物件,或者是经过多次使用已成熟能够推广应用的技术。
逻辑性--这是文章的结构特点。它要求科技论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前提完备、演算正确、符号规范,文字通顺、图表精制、推断合理、前呼后应、自成系统。
有效性--指文章的发表方式。当今只有经过相关专业的同行专家的审阅,并在一定规格的学术评议会上答辩通过、存档归案;或在正式的科技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才被承认为是完备和有效的。这时,不管科技论文采用何种文字发表,它表明科技论文所揭示的事实及其真谛已能方便地为他人所应用,成为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首创性--这是科技论文的灵魂,是有别于其他文献的特征所在。它要求文章所揭示的事物现象、属性、特点及事物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或者这些规律的运用必须是前所未见的、首创的或部分首创的,必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对前人工作的复述、模仿或解释。
科技论文的格式(精选18篇)篇五
1.1从学术角度来看,自校是保证论文质量的前提作为交流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的平台和载体,科技期刊对刊登论文的专业性和创新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这种挑战,编辑即使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素质,也很难面面俱到,编辑是杂家,却不是专家。面对学术性较强和观点较新的科技论文时,编辑难免会有拿不准、甚至理解出现错误的时候[2],而作者作为论文的撰写者,他应该了解该学科的专业知识,也最明白自己论文所要表达的内容,有时编辑苦思冥想、不得要领的一个词语,在作者那里或许只是一个专业性的术语和一个规范表达。我刊2008年第2期曾刊登过一篇关于周围血管病的文章,作者根据患者病情将其分为4个等级:c0级多少例,c2多少…,c3……,c4……等。我们在编辑校对时,想当然地就把c2改成c1,其余依次类推,并且还直怪作者太粗心。等发给作者校对时才知道,原分级无误,在他们这组病例中,确实没有符和c1级的病例。试想当时如果没有让作者自校,就会造成一个较大的失误。编辑在文字的加工、整理和出版规范方面是专家、在对文章内容的修改和把握上却远不及作者来的得心应手,再者,从开始校对到正式印刷,时间短,工作繁重,编辑要同时校对几十篇不同类型的稿件,而作者只需在相同的时间内校对一篇自己写的稿件,时间充裕,内容熟悉,因而比编辑更容易发现其中的错误,也能站在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文章,从而使文章质量得到保证。
1.2从知识产权角度来看,自校是文责自负的重要体现文责自负指作者对作品内容和表达方式负责,对作品质量负责,特别是对它的思想性和科学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3]。在文章没有变成铅字之前,作者和论文之间是没有法律关系的,一旦正式印刷,就要对文章的真实性、科学性高度负责。通过这个环节,让作者明确这个责任,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有的作者,收到稿件备用通知单后,就抱着万事大吉的态度等着收取杂志,至于文章如何编辑、修改都是编辑的工作。殊不知他们才是论文的主人,且不说在审稿时审稿专家会对一些学术水平进行评价、对一些表达不通顺的段落和词句进行修改,编辑也往往会根据出版规范或版面的需要对文章做一些适当的修改和删减,所以大多数稿件从投稿之初到印刷出清样,往往会有一定的变化。我国著作权法明文规定:报社、期刊社可以对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对内容的修改,应当经作者认可[4]。尽管这种修改符合法律程序,但是否得到作者的认同,就会在自校中体现出来。我国著作权法还规定:对未发表的作品,作者可以任意修改,所谓“十年磨一剑”,对已经发表的作品的修改,则要受到一定的限制[5]。我刊就曾遇到过极为严谨的作者,稿件备用后,他自己觉得不满意,反复增加新的内容和更改作者顺序,我们就只得随之一遍遍翻新并请主编定稿,通过让其自校,让他明白这是最后一次修改机会,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著作权纠纷。
1.3从编者和作者的关系来看,自校是促进两者关系和谐发展的纽带作者是精神生产的主体,是生产第一线上的劳动者,没有作者的不断提供各种作品,编辑劳动就会成为“无米之炊”,从这一点来讲,编辑与作者应该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5]。但由于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作者往往会把编辑视为高高在上、决定文章生杀大权的主宰者,从投稿到文章刊登,一直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作者自校文稿,能发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诠释作者是作品创作者的主题,是对作者辛勤劳动的认可和尊重。同时也让作者体会到编辑为之所付出的努力,编辑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为了把作者的劳动成果以更完美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自校促进了编辑和作者间的互相理解和信任,为以后的继续合作打下了基础。当作者与编辑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后,作者又会为杂志推荐新作者,从而使作者队伍不断壮大和优化[6],并且在订阅和宣传活动中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1自校内容的重点文章的内容不同,自校的重点也相应有所不同。以我刊为例,出现错误最多、编辑最无从下手的就是“材料与方法”部分,它作为文章的“基石”,专业性很强,且当今医学特别是影像学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昨天还是4层螺旋ct,今天可能已经是128层了,而每一种机器的型号、技术参数、功能又都各不相同,相关检查及图像后处理中技术参数的设置又多种多样,而最正确的数据和方法只有作者自己最清楚。所以在自校时,要向作者标明重点,包括有疑问的词、数字、句子和段落,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在短时间内提升工作效率,达到最佳预期效果。所有涵盖作者信息的内容也是自校的重点,包括作者简介里的所有内容、作者顺序、单位、邮编等,有的杂志还刊有通讯作者的联系方式,我就在一本很有影响力的杂志上看到一位同行的文章,在脚注刊登的联系方式里,邮箱写错了,把li-anxiang写成了lianxian,打电话问他何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他很无奈:我发的时候是对的,可它们没让我校对联系方式啊!这当然只是一个特例,但如果能把要刊发的所有内容让作者校对,就可以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2.2自校时间的掌握自校的时间可根据自己编辑部的稿件和情况而定,但一般都是在一校之后,刊物正式出版之前[6]。此时稿件的内容已基本定型,且编辑在一校中发现的问题也正好同时向作者提出,但也因为是这个时间给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自校权限,一校后页码和版面都已固定,所以作者不宜再做大的改动,否则会引起期刊页码的变动。因为时间紧迫,作者返回自校稿的时间也要向作者重点要求,最迟不能超过三校之后,以免延误按时印刷。
2.3自校方式的选择据笔者了解,以往期刊的自校多采用“抽印本”的方式,可这种方式费时、费力,还需要更多的经济支持。现在通讯业发展迅猛,电子传输以其快捷、多功能的优势而成为人们联系的主要方式。我刊多采用e-mail发自校稿,不仅可以灵活地对需要自校的内容进行标注、提示,也便于作者修改,且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自校返回的时间。以我刊2009年第2期杂志为例,在发出的36篇自校稿中,在一天内返回的5篇,保证在10d内返回的34篇,仅有1篇因作者外出进修超过3周,另有1篇未回。
2.4做好自校稿的处理因为作者自校返回的时间不一致,所以做好自校稿的处理相当重要。可以把收到的自校稿集中在第三遍清样时改动,也可以随时收到即刻在校样上改动,并且做好登记工作,由专人负责(我刊一般是当期的责任编辑)或是多人负责但要做好沟通和合作,以免遗漏作者的改动,也可及时了解自校稿返回的情况。
尊重作者的劳动,但并不是一味盲从,有的作者有自己固有的写作风格或表达方式,这种方式也许并不符合出版规范的要求,这时就要对作者做好解释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也可让作者间接了解一些出版方面的规范和知识。医学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是期刊的核心,也是期刊赖以生存的发展和根本,而要保证期刊质量的提升,得益于审稿专家的严格把关、编辑人员的水平和素质等相关因素,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前提--作者提供的一流的稿件。这三者之间既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又相对独立、各司其职,其中作者的劳动和责任更是别人所无法替代的。许多编辑部因为嫌自校工作繁琐、误时,会省去这一环节或简化自校内容,笔者却认为这是医学期刊不可不为的重要环节。只有激发作者的积极主动性,使作者自校环节的“把关”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共同为广大读者奉献集知识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精神食粮。
科技论文的格式(精选18篇)篇六
今天,我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耍。忽然,我看见两只蚂蚁找到食物,它们的触角碰碰,好像在窃窃私语,只见一只蚂蚁留在食物旁,另一只蚂蚁爬回洞穴,带领着一条长长的黄色的队伍来搬食物。
蚂蚁为什么能靠触角传递信息?我带着这个疑问翻阅《十万个为什么》,原来,蚂蚁的头上的触角不但是感觉器官,而且还是十分灵敏的嗅觉器官。触角上面有许多微小的小孔,小孔里有非常灵敏的嗅觉细胞。蚂蚁们碰到一起时,总要用这两根触角碰一碰,气味传递过去,消息也传递过去。
虽然我知道原因,但没有实验过,我想让自己尝试一下做实验的滋味。我在蚂蚁回家的路上的中间,擦去一段距离,然后观察它是怎样回家的。蚂蚁带着食物走到擦去的地方停下来,一边来回地走动着,一边用触角寻找着什么。过一会儿,蚂蚁就顺利地找到回家的路。
我轻轻地捉一只蚂蚁,用镊子把它的触角去掉,再把它放回原处,只见蚂蚁在原处打转,不知所措,找不到回家的路。
通过实验,我明白蚂蚁触角的作用。我长大一定要做个探索家,去探索人类未知的秘密。
科技论文的格式(精选18篇)篇七
对于科技这个词语,大家都很熟悉。简单说来,科技就是科学技术。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它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总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如雨后春笋,正在祖国大地迅猛地发展。环顾生活,科技是无处不在的,科技就在我身边!
不难看出:这一切,人们享用的都是科技的成果!
由此可知:科技,帮助我们创造优越的生活环境;科技,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科技,是全世界人们智慧的结晶!
我们身处科技中,要不断学习新的科技!
科技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还要大力发展科技!
科技论文的格式(精选18篇)篇八
记得有一个星期的星期四下午第三节课,我们在上科学课,在科学课上,我们做小实验,实验的方法就是:在三角架上放一张白纸做的纸船,在纸船里倒上一定的水,最后把酒精灯轻轻地移到三角架下,纸船里的水会怎样?纸船又会怎样?同学们议论纷纷。老师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开始做实验吧。”
只见老师把三角架放在桌子上,又把事先准备好的纸船放在三角架上,接着,又从烧杯里倒进半个纸船的水。最后一步,老师用火柴的火把酒精灯点着,在把酒精灯移到三角架下,等到水和纸船的变化。不一会儿,我们发现,纸船没有被烧掉,纸船里的水也都还在。
我们的嘴张得可以放下一个鸡蛋,老师说:“纸船之所以没有被烧掉是因为物质在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因为纸船在加温的同时,水分也不断蒸发。水蒸发,水蒸气带走热量,所以在水烧干之前,纸船是不会燃烧的。”
我知道:在烧纸船的实验中,纸船里的水不会蒸发?纸船也不会被烧毁。
科技论文的格式(精选18篇)篇九
[摘要]进入21世纪,世界进入高速信息发展时代,我国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也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一员,另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已经逐步淘汰,开始运用现代高新技术逐步进行规模化生产,但是,对于信息时代科技信息平台的利用力度却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增强;本文就将在了解科技信息平台作用的基础上,针对信息时代的农业科技,分析发挥科技信息平台作用,为农业科技服务的必要性,寻求其基本原则,探索具体措施。
[关键词]科技信息平台农业科技服务必要性原则措施。
一、科技信息平台作用简析。
二、发挥科技信息平台作用,为农业科技服务的必要性。
发挥科技信息平台作用,为农业科技服务的必要性,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发挥科技信息平台作用,为农业科技服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我国自从20世纪末就已经实行了改革开放,进入工业革命时代,随着近几年我国入世的加快,我国的信息技术也迅速走向国家化,信息已经成为时代竞争资源,谁最先掌握了真实信息,谁就成功了一半,而作为获取信息的基础平台,科技信息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甚至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手段;另一方面,我国是人口大国,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粗放,经营效率低,而民以食为天,农业自然是我国重要发展的基础产业,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农业产品需求量的上升,农业也跟随这代的变迁开始采用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化生产,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农业科技的发展,也不得不借用科技信息平台,来获取发展的首要信息。
其次,发挥科技信息平台作用,为农业科技服务,更是源于科技信息平台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重要意义。由于科技信息平台,能够实现信息的高速传播和共享,也能够实现自由交流,那么,农业科技的发展就能够在科技信息这个平台上寻求到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让农业科技人员及时了解相应的农业科技知识,并能够将这些最新的知识运用到当地的农业生产当中,与此同时,有了科技信息这个平台,农业科技者在进行农业经营的过程中遇到任何的问题,都能够及时通过科技信息平台获得解决方法,从而带动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社会快速进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三、发挥科技信息平台作用,为农业科技服务的原则。
由于科技信息平台的巨大作用,顺应时代的需求,发挥科技信息平台作用,为农业科技服务是必不可少的选择,但是要能够切实发挥科技信息平台作用,为农业科技服务,必须要坚持基本的农业科技服务原则以及科技信息平台使用原则,在真正合法合理的情况下去使用科技信息平台,去运用其为农业科技服务;具体来说,发挥科技信息平台作用,为农业科技服务,必须要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针对科技信息平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利用科技信息平台做扰乱社会秩序等违法行为,对一些扰乱社会秩序的言论给予反对和矫正,其次,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操作实践中,要坚持按照当地农业的实际情况,来利用科技信息平台,对当地农业科技进行针对性的服务。
四、发挥科技信息平台作用,为农业科技服务的措施。
发挥科技信息平台作用,为农业科技服务,需要在一定原则的基础之上,做好具体措施的探究。
科技论文的格式(精选18篇)篇十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把创新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大力提倡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科技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施科技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科技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与理念。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在飞速地改变着面貌。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现代科技革命,教育更应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作为培养未来建设者的教师如何面对历史的挑战?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这是每一位教育者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
科技创新教育是促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科技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为了不断提升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品质,巩固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创设科技创新教育支持性环境、成就教师事业、奠基学生发展等方面,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加强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营造浓郁的科技创新教育文化,积极构建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不断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把创新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大力提倡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科技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施科技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科技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与理念。
创新能力,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校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承“崇尚科学、追求和谐”的核心价值观,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教育文化,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联动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审美等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既体现了科学精神,又充满了人文情怀的学校,在教育行业中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突破口的特色办学之路。
科技创新教育的精髓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孕育人的创造力,这恰恰是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品质与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实施科技创新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参与科技活动、时间创造的信心和兴趣,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绝大多数学生在科技创新教育中释放了潜能,显露了才华,获得了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奠基了生命的优化成长,大力培育创新型的专业教师。在新世纪教育领域中,进行素质教育综合评价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就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必须培育创新型的专业教师。促进科技创新教育不能走依靠个别人才发展的道路。我校在创新教育中注重思想引领,全面建立人才激励、培养机制,通过“内培外引”,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专兼职结合的科技创新教师队伍悄然形成。科技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科技创新教育不单在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课上生辉溢彩,还与多种学科交相渗透,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实践,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
如何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科技创新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落实在课堂上,教师充分挖掘学科教学内容中科技创新教育的素材,选择渗透科技创新教育的视点,确定渗透科技创新教育的目标,放大设计科技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块,对学生进行教学干预和课后延伸。同时,把科技创新教育生成的自主、探索、创新学习方式和学习品质运用到学科教学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校以创新教育思想为引领,建立教师全员激励机制,转变全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革各学科课堂教学方式,引导每位师生都成为科技创新人才,让科技创新教育的自觉行为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品质。
创造性教育在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性潜力中起着主导作用。创新性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学生之所以是创新性学习活动的主体,在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创新性学习是学习者与某种学习经验、知识、文化相互融通、消化,进而不断验证各种解决问题的假设,获得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答案的活动。创新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大学习观。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创新学习的关键。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先导。只有掌握创新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一定的创造规律,了解科技发展、知识更新的动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萌生创新意识。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开展创新学习,成为创新型人才。一句话,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性学习。
创新能力是来自于不断发问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创新能力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可以训练出来、启发出来,甚至可以“逼出来”;创新最关键的条件是要解放自己的思想,不拘泥与常规的思维,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的突破,做到这样就一定达到创新。
教师的价值就在于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教师才能获得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让每个教师立足教学岗位实践科技创新,教师也从中获得了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启迪,在教学技能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教育人生新的跨越!科技创新教育解放了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使其潜能获得释放,奠基生命的优化成长。学校把学生社团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的拓展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促使其不断发现、探究和解决新问题,不断创造新发明,真正成为探究问题、学习知识、实践活动的主人。学校按学生兴趣、特长、爱好组建各类社团,如红领巾发明俱乐部、柳器人俱乐部、创新思维俱乐部、学生点子俱乐部以及科幻画、电子制作、航模、船模、车模等社团,让学生们在相互协作的科技活动中激活创新的火花,聚生创新的点子,生发创造的种子。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信息时代日新月异,对科学素质的教育尤显重要。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所在,只有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具有较高科学素质水平的青少年群体,才会形成创新型人才辈出的大好局面,也就拥有了自主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特别是小学阶段,它是孩子们开始朦胧的认识世界,萌发强烈的好奇心,也是人一生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时期,还是开发潜能和培养科学素养的时期,更是培养兴趣和爱好的最为关键的时期。
[1]李玉霞.论小学生和幼儿科技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3]濮宝祥.浅谈绍兴地区科技教育的现状和应对措施[j].教育时空。
[4]武夷山.中美最大的差异在中小学科技教育[j].世界科学。
[5]张小村,田保状,张安涛.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科技论文的格式(精选18篇)篇十一
一般来讲,科研论文都是八股论文,大的结构都是设定的,题目、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科技论文的格式模板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科技论文格式很重要,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应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科技论文的内容、参考文献。
1.题目。
在科技论文格式中,题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科技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
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题名像一条标签,切忌用较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科技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当然,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特色。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2.署名。
著者署名是科技论文格式的必要组成部分。著者系指在科技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科技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科技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署名人数不该太多,对科技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作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务的人员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们曾参与了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贡献和劳动表示谢意。
合写科技论文的著者应按科技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著者的姓名应给全名,一般用真实姓名。同时还应给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通信地址。
3.文摘。
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格式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文摘有两种写法:报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简明文摘。介乎其间的是报道、指示性文摘—以报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一般的科技论文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而对综述性、资料性或评论性的文章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文摘可作者自己写,也可由编者写。
编写时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要着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观点;不要重复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书写要合乎语法,尽量同文稿的文体保持一致;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摘要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4.关键词。
为了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文献,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应在文摘后给出3-8个关键词。选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列人似语主题词一劫的规范性词。
5.引言。
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格式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why)这个问题。它简明介绍科技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时亦称这部分为文献综述),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科技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
6.正文。
正文是科技论文格式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科技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科技论文具有的首创性。根据需要,科技论文可以分层深人,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
科技论文写作不要求文字华丽,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说清楚的,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由表或图来陈述。物理量和单位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7.结论。
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结论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一是由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二是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科技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三是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四是本科技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五是对进一步深人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8.参考文献。
它是反映科技论文格式的科学依据和著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读者提供文中引用有关资料的出处,或为了节约篇幅和叙述方便,提供在科技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被列入的科技论文参考文献应该只限于那些著者亲自阅读过和科技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
摘要:网络评审能增强项目评审的公平、公正性,提高评审工作的效率,文章重点对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专家评审系统的设计思路和使用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科技项目;网络评审;专家评审。
网络评审是项目评审组织机构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构建网络评审操作平台,从专家库自动遴选评审专家,并把网络评审系统的登陆权限赋予每位专家,从而实现评审专家对申请项目的网络化评议的一种评审方式。作为一种新的项目评审方式,网络评审已经为越来越多的项目评审所采纳。政府计划项目的立项一般都要经过受理、技术审查、专家评审和立项决策等步骤。其中,专家评审是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通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单一的会议评审模式正在转变。国家科技部和许多省市的政府科技部门都在尝试通过网络开展专家评审。
1.网络评审的优势分析。
通过网络形式,评审将不受地理局限、时空界限的影响,不受会议评审会场、接待、组织管理等各方面的影响,每个评审专家可以在自己家里或办公室自由进入到网络评审系统,在线调阅待评审的项目,为我们组织管理人员扩大了选择同行专家的范围和人数。每个项目一般可选5-10位评审专家评审,这些评审专家凭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根据评审标准和条件,独立深思打分和投票,决定是否同意授奖。较多评审专家同时评审可以较好地防止个别专家的导向而引起的差异,极大地减少标准误差,使评审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和公正性。同一专家在本组内尽可能多地重复评审同一级学科不同项目,这样他可以在掌握相同标准的情况下,对不同项目进行横向比较,可以更好地评价项目,提高评审效率和公正性。待评审项目评审专家由计算机根据评审专家意见可评一、二、学科与项目所属的学科相对应,准确无误地自动派发同行专家,也可以进行人工调整。同行专家选择准确、大大地缩短人工选择时间,提高管理效率。评审专家库在征集和管理评审专家时。设计了每位评审专家必须填写可评专业或学科,从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到或四级学科。评审的项目也匹配了项目所属学科范围,这样,计算机自动检索匹配。凡符合每个项目评审的专家可以不断自动组合和派发,准确选择同行专家。总之,网络评审节约了专家的时间、降低了评审费用、提高了评审效率,进一步体现了财政科技投入的公平与公正。
2.网络评审系统功能分析。
2.1网络评审系统功能。
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系统是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评审系统包括评审管理系统和专家评审系统两个模块,功能简单实用。评审管理系统的主要用户为评审组织机构。系统提供“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和“专家评审结果汇总”两个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设置模块主要包括评审指标项与对应的指标值等维护功能,评审指标维护针对不同类别项目的评价标准,将具体指标逐项预制并赋值,并可根据不同科技计划的评价标准。组合建立相应的项目评价体系。评审专家信息维护模块主要用于建立评审专家库和给专家分配评审任务,通过项目分组与专家分组建立专家与项目的评审对应关系。汇总专家评审结果功能是评审组织机构通过专用账户,对专家组打分结果进行汇总,打印形成多位专家对一个项目的评审结果以及该组专家的评审结果汇总。系统提供了专家基本信息维护、项目评审打分、评审结果自动校验并汇总、评审结果打印输出等功能。专家通过用户名、进入系统后。可以按照提示完成对所需评审项目打分。系统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无纸办公的发展方向.在专家评审页面。将项目。
申请书。
与评审打分表同屏显示。方便了专家阅读。系统在评审指标维护、项目选择与分组、专家选择与分组等三个方面,采取柔性化设计方案。适应了指标体系调整的需要。方便了评审组织单位对指标组合形成不同计划的评价指标体系。
2.2评审系统的使用效果分析。
辽宁省科技厅通过网络评审系统对全年辽宁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计划、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科技支撑计划这三类科技计划项目的654个项目进行专家网络评审,共邀请专家224人。通过对专家用户的跟踪调查得知,网络评审系统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评审完成率高达99.12%(226人参评,224人完成)。在全部的226名专家中,专家工作所在地为南京的有5人、无锡1人、常州1人、银川1人、徐州2人、上海8人、北京96人、天津20人、大连14人、河北23人、吉林5人、哈尔滨9人、杭州11人,沈阳本地专家仅有30人。从地域分布情况看,非长三角地区评审专家占比仅为4%,这和现有专家库中的专家分布比例基本相同。此外,评审专家本地化率只有13.27%,最大程度地保障了项目评审的公正。
3.策略与倡议。
随着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互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项目评审最终将会更多地采用网络评审这种方式。受公正性、评审时效和经费投入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影响,网络评审相比会议评审有其独到之处。网络评审不仅有利于科技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且有利于把握评审时间、降低评审费用、提高评审信息的安全性和评审结果的质量。专家在自己所在地点可集中精力独立开展评审。
由于网络评审专家依据项目申请书的内容对项目的优劣做出判断。因此,对项目申请人的文字功底要求更高,能清晰地表达项目的技术核心内容与项目创新性及新颖性。当评审专家对项目资料产生疑问时。或项目前景很好文字表达不清时。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弥补网络评审存在的缺陷。
一是加大科技中介机构的项目咨询服务。帮助项目单位更好、更准确地把握项目的内涵.提高项目申请书的撰写质量。
二是可以考虑专家的意见,采用类似上市公司聆讯的方式,在项目评审当天,派专人到科技部门,通过电话等方式(确保两者不见面),接受专家对项目的质询。
总之,科技项目网络评审在组织方式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网络评审必将对科技项目立项质量的提高起到关键而且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克,专家评议项目的一些深思[j],中国科学基金,2019。
[2]张玉林,科技奖励网络评审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9。
科技论文的格式(精选18篇)篇十二
1.论文必须使用规范的汉字a4纸打印,不得小于或大于此规格,字迹清晰。
2.论文一律在左侧装订。
论文装订顺序如下:
(2)论文评定纸:使用由网络教育学院统一提供的评定纸;。
(3)论文原创声明:论文原创声明的格式参见附件1,须打印后亲笔签名;。
(4)内容论文摘要:内容摘要一般为300字。在内容摘要所在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均为小四号宋体字,具体格式参见附件2)。
(5)论文目录:要求使用三级目录;。
(6)论文正文:论文正文格式要求参照本要求的第二部分;。
(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参照本要求的第三部分。
3.页面设置:
(1)页边距:上下左右均应大于2cm;。
(2)行间距:20磅(操作:格式段落行距固定值设置值20磅);。
(3)字间距:加宽1磅(操作:格式字体间距加宽磅值1磅);。
(4)页码居页面底端靠右排列。
科技论文的格式(精选18篇)篇十三
很多人书写论文的时候都有一定问题,不知道怎样写论文好,写论文有什么样子要求呢?论文格式指的是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的方法。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应包括:题目、署名、文摘、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
下面是为大家介绍与整理的关于科技论文的格式要求,欢迎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题目它是科学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需要一个简单的和适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文章主题明确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使它的触摸,感兴趣的读者的启发作用。一般来说,主题应该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标题作为标签,完整的句子不使用长,主谓词结构的对象,逐点描述的内容,以确保“干净”;和“适当”的要求,应反映在使用的词语相关,醒目,可读的书。
当然,也要避免过于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单,检索的不足,所以不一致或不能反映每一篇文章的特点。标题应该简短,不应该太长。它们不应超过20个字符。
著者署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著者系指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署名人数不该太多,对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作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务的人员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们曾参与了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贡献和劳动表示谢意。
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文摘有两种写法:。
1、报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
2、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简明文摘。
介乎其间的是报道、指示性文摘—以报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一般的科技论文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而对综述性、资料性或评论性的文章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文摘可作者自己写,也可由编者写。编写时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要着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观点;不要重复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书写要合乎语法,尽量同文稿的文体保持一致;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摘要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为了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文献,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应在文摘后给出3-8个关键词。选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列人似语主题词一劫的规范性词。
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这个问题。它简明介绍科技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时亦称这部分为文献综述),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科技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科技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科技论文具有的首创性。根据需要,论文可以分层深人,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科技论文写作不要求文字华丽,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说清楚的,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由表或图来陈述。物理量和单位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结论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么”。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
一、由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
二、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
三、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
四、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五是对进一步深人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科技论文的格式(精选18篇)篇十四
于电力系统而言,变电站是一个接受分配电能、控制电力流向、变换电压、调整电压的电力设备,它通过对变压器性能的充分利用将与各级电压电网相连接,这也被称为输电与配电集结点。但是就目前而言,数字化变电站仍处在发展、创新、完善的建设过程中,这一技术还没有完整规范的实施,而且数字化变电系统与传统意义上的数字化变电保护装置也有着根本的差别,所以对数字化变电继电保护系统的分析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对数字化变电站的理解。
根据数字化变电站的基本作用来讲,它主要是数字化变电站信息的收集、处理、模拟与数字间信息的转化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形成和变电系统相应的信息网络,数字化变电站的信息主要分为分层分布化、信息应用集成化、系统结构紧凑化、数据采集数字化、系统建模标准化。另一方面,相对传统变电站来说,数字化更具有自动化管理的性能;二次接线变得更加简单、测量精度变得更高,不用对信息重复输入,同时因为传统变电继电保护变成了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所以其电磁性能相较以前变得更加强大。
2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的特点。
2.1数字化保护装置与传统保护装置的区别。
数字化保护装置与传统保护装置在硬件上的区别在于,数字化保护装置的微处理器的构成是数字电路,它的核心单元有着不一样的接口,而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单元则是通信接口、模拟量输入接口、开管量输出与输入回路、数据处理单元。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对数据的收集主要是利用电子式互感器,这和传统继电保护有着很大的区别。数字化继电保护的主要构成为:通信接口、出口单元、光接收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开入单元等。
2.2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接口的实现。
当前,在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中,主要是利用电子互感器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之后,收集的信息将被通过内部光纤传送至低压端,再经合并单元转化,最终将正确的格式输出。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相比传统意义上的保护装置来说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3数字化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分析。
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数字化变电站具备人性化、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等特性。但是目前系统内正在应用的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中却缺乏一个完善的检测检查方法,相比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来说,其发展还是远远落后的。在数字化变电站动态仿真技术的应用中,一方面可以对故障发生、变电站运行、操作演练等有一个仿真模拟,这可以对智能仪表、自动测控系统、故障录波设备、继电保护设备等进行模拟信号的发送,实现对变压器、线路、母线等的保护的监测和监控。另一方面,动态仿真还可以在数字化变电站应用中对系统及设备性能进行客观的评价。
4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所处的新环境。
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机化在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中越来越明显,而且计算方法科学、存储能力强、运算能力快等优点在处理器中也日趋显现。同时,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还可以对大规模电路中的数字进行过滤、对数据进行收集、对模数进行转换,也避免了设备的运行受到干扰,进而可以整体上提高装置的运行效率及运行速度。并且数据的收集处理较之前相比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继电保护技术也日新月异,所以这一继电保护系统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4.1继电保护系统性能的提高。
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的提高首先需要设备一方面可以增强存储能力进而对故障实施保护,并且可以快速的测量监视电力状态的运行参数。另一方面还要优化系统自身的控制技术,比如对状态预测、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模糊控制等控制的完善性。
4.2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如今的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不仅需要使元件不受影响,尽量降低温度、使用年限的影响,还要满足系统的优化和调试。并且可以在数字化保护系统的自检和巡检方面,利用软件对元件、软件本身、部件的'各种运行状况进行检测。
5优化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
5.1对于分布式母线的保护。
系统电网中母线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传统对于母线的保护装置就存在着抗干扰性弱,二次接线繁杂、扩展性差等的问题。但是数字化对于分布式母线的保护则可以对这些问题起到很好的分散保护作用。并且传统的母线保护也无法满足对通讯数据日益变大的需求,而数字化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5.2对于变压器的保护。
在继电保护装置中,对于变压器的保护主要是避免电路短路产生的差动,正确及时辨别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对于这一问题,传统的保护极易出现转化不明确和误判情况。而数字化继电保护因其自身所具有的对电流的高保真转变、高频分量的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高准确率的对故障电流等进行分辨,并且根据检测的故障对变压器实施切实有效的保护。在传统的继电保护中,变压器保护用互感器往往因不同厂家规格的也不相同,所以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流的平衡,但是电子互感器的引入就很好的提高了灵敏度,降低了误差。
6结语。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统一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系统的建立,要在以后的几年里通过规划设计目标、分阶段建设目标等步骤来逐渐实现。并且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的全面建设也是智能电网建设的根本前提。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化变电站的不断发展,对继电保护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科技论文的格式(精选18篇)篇十五
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处于转折、发现和革命的时期,像本世纪之初量子论诞生那种充满重大发现的年代;像四十年代未至五十年代初发明晶体管的年代,像五十年代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从而开创分于生物学的激动人心的时期,创新是一种科学发现,它必将开创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对人类的认识在哲学的高度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些科学革命时期的创新,学术界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它的含义,这不属于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所关心的是处于科学技术平稳的发展时期,由一般科技人员撰写的论文,它的创新性究竟是指什么,请先看一下《nature》与《science》的说明。《nature》认为创新是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出入意料或令人吃惊),而且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science》则认为,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具体而言,就是说在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
一篇科学论文的可读性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可读性是由如下因素决定的:
1.研究工作是否取得了实质件进展,所得结论是否可靠,结果是否深刻和有启发性,如果是阶段性成果,它对后续的研究有什么指导意义,是否是重要发现的前奏。如果研究工作没有获得阶段性或最终的结果,就不应动手写论文,靠一个平淡的研究工作无论如何是写不出一篇好文章来的,因而也不可能是一篇具有可读性的文章。
2.作者要对论文进行完整的构思,体现严密的逻辑思维,一项研究课题经过长期努力工作而得到结果时,就应当像艺术家构思一幅作品那样,一丝不苟。精雕细刻,对论文的论述方式,内容的取材,学术思想的解释,研究背景的介绍等等需要反复推敲,仔细斟的,以期作到论文的结论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完整。逻辑性强。如果作不到这一点,那么论文就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了。
3.在论述方式上,要作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要规范、生动。
4.文字与插图恰当的配合。国内相当多的论文在利用图、表来生动地阐述学术内容方向还显不足,随着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方法的普及,论文中采用彩图、立体图的趋势将会增加,这可以避免过多的文字说明,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5.论文的体例格式。虽然每一期刊都制定了能反映他们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的体例要求,但大体上,学术期刊有一个共同的体例要求,读者对此并不陌生,不过真正认真照着去作的却不多,作者可能很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术期刊为什么要提出体例要求?须知这不是可以随意对待的事。体例不仅保证了论文形式上的规范,也保证了内容上的可读性,恰恰就是这一点被许多作者所忽视了,其中,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这三者基本上决定了论文能否被期刊所采纳和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进入《科学文献索引》的优秀期刊《chinesephysics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一再申明:本刊特别注重文章的标题。摘要的编写。目的在于提高文章的引用率。标题应该清晰地描述文章的内容,又能反映与其他文献的区别。关于摘要,首先要求是对文章时主题及其所属的领域和研究对象给予简短的叙述,更重要、更严格的要求是对文章的理论或实验结果、结论以及其他一些有意义的观点给出情晰,明确、较具体的简要的叙述。可见这三者对一篇论文是能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的。国内有些论文的一个通病是喜欢包罗万象的,大而空的标题,接着又是言过其实,空洞无物的掖要。例如说一次观测就得出一个变化规律;一个算法就解决了一个np问题,等等,罗列的关键词不能反映论文的中心议题,也不便于检索,这样就使得读者没有兴趣再读下去了,出现这样的结果,何谈沦文的可读性?请看一下《nature》在投稿指南第二条上对可读性是如何解释的:来稿应写得清楚。简练,以便让其他领域的读者和母语为非英语的读者能能够读懂。基本的但又属于专业的术语应作简明解释,但不要说教式的。在投稿之前请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同事对最终文稿在清楚易懂方面提供意见往往很有用。《nature》杂志的编辑常常建议修改并重写论文的摘要和正文的第一段(即引言),…,并保证文章和图片对非该领域的读者明确,能读懂。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论文的可读性是何等重要,《nature》杂志一再申明,论文是否利用最终决定权属于编辑部,凡不符合他们要求的稿件,毋需深人阅读即行退稿,道理很简单,在大量来稿的情形下,编辑不可能花太大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一篇可读性很差的稿件。
谈到可读件,使笔者回想起在数学界流传很广的一件恢事。在本世纪之初,hilbert由于提出23个数学论题而名声大振,有人问他何谓23个好的数学选题,hilbert毫个犹豫地回答:清晨与你漫步时,能向你遇到的第一位行人用10分钟时问解释清楚的数学选题。可见简明、清楚、易懂是一篇论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当然,《nature》与《science》不是专业杂志,他们特别重视论文可读性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专业期刊是否就不必这样认真对待可读性问题呢,事实上,可读件是指读者在读过你的文章之后,能够明了你要说的什么问题,是怎样着手解决的,并不需要读者非得全面理解你的论文的全部内容,因此,专业期刊同样要求论文具有可读件,如果一篇论文由于可读性差而失去很多读者,对于期刊本身而言,负面影响将是严重的。
信息量是源于通信领域而逐渐普及成为大众与媒体频繁使用的一个词,将它与一篇科技论文联系起来,是指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论文本身能向读者提供多少有关该论题的信息。笔者在《chinesephysicsletters》的投稿规范上看到,它是指“要尽可能多地给出有关研究的信息,尽可能少地运用investigate(调查),study(研究),disus等词,并举例作了进一步解释,如“thecrosssectioni就比“thecrosssectionismeasured”包含更多的信息量。通俗地讲,读之前或许不知道,或者模糊不消或不确切的知识在读过该文之后不仅获得新知识,还消除了模糊不清或不确切之处,就说明这篇文章包含较多的信息量。简言之,当你读完一篇文章后获得的新知识越多,说明它的信息量就越大。显然,“多点测量”的信息量要比“6点测量”少得多,前者给出的是模糊的、不确切的信息,而后者则是清楚的。确切的信息。现在,国内外一些著名期刊对论文的篇幅作了严格限制,这样作的意义何许呢,显然新的学术思想,新的实验,新的发现……等等创新结果是决定论文信息量的关键,但是不可否认,篇幅的严格限制会促使作者想方设法删除那些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的或次要的内容,作者面对篇幅的限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构思论文的框架,选择最重要的素材,采纳最恰当的表述方式并对文字的叙述仔细推敲,这样作的结果,一般来说论文的内容充实了,(信息量上增加了,主题鲜明了,论文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著名的国际学术期刊《physicalreviewletter》的编辑首先对来稿从标题、图表、数学公式直到参考文献逐一计算所占的行数,总行数绝对个能超过460行,否则即退回作者重新修改,精练内容到符合要求为止。篇幅虽少但内容不充实,论文包含的信息量太少则很难被编辑,申稿人认为是篇好文章,退稿是预料之中的事。
从上可知,限制论文篇幅隐含着对信息量的要求,只要作者认真对待,反复修攻,精练自己的叙述方式,就能够改善论文的质量,尤其是增加信息量。在这方面值大家借鉴的是,watson与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发表在《nature》上,只有约500字和一幅dna的双螺旋图,就是penzias和wilsoh发现字宙大爆炸的3k背景辐射的技术观测论文也只有一页篇幅,而这两篇论文则使作者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与物理学奖。
科技论文的署名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应按研究工作实际贡献的大小确定署名,论文中的每一位作者均应对其论点,数据和实验结果械9比,其中责任作者还应当对读者的质疑有答辩的能力与义务。不恰当的署名既可能失去获得科学奖励的机会,又可能严重损害论文与作者的声誉。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baltimore于1986年在他本人并不熟悉的、不知道有伪造实验数据的论文上署名,造成了恶劣影响,受到科学界严厉的谴责,论文被宣布撤回,他本人引咎辞职,因此,优秀科技论文的署名反映了作者的科学道德,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一篇科技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一个研究小组完成的,至少包含了课题组的贡献,也包含了作者与同事,同行的学术交流与讨论,甚至向其他专家学者当面的或书面的请教。也包括经费的支持和工作条件的保障,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通过论文对自己的学术思想,研究进展提供过帮助的主要人员表示致谢是完全应当的,特别是在学术上。科学问题方面对自己的研究提供过帮助或得到过启发的人员,一定要向他们致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界出现了一次极不公平的诺贝尔奖事件,当时著名的女物理学家莱丝·梅特娜(lisemeitner)对核裂变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出身犹太民族受到迫害离开德国后,她曾通过大量书信促进(实际上也指导了)奥托·哈恩(ottohahm)进行实验工作,遗憾的是哈恩为了独得当尔奖,未能向评委会提供这些内情,既未在论文中署上梅特娜的名字,也未向她致谢,终于将梅特娜排斥于诺贝尔奖之外,使科学界感到极大的震动,哈恩的品行将永远受到谴责。论文的作者千万不要轻视致谢这件事,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自已论文公开发表后,就用书面形式记载了你的和科研成果,同时上记下了你的科研道德,像哈思那样的事,无论它的档次多高,还是不出现为好。
以上五个要素,是一篇优秀科技论文必须具备的,至少是应当努力去实现的目标。编辑、审稿人实际上是与作者一起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不懈地工作着,关键当然还是作者自己。
科技论文的格式(精选18篇)篇十六
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处于转折、发现和革命的时期,像本世纪之初量子论诞生那种充满重大发现的年代;像四十年代未至五十年代初发明晶体管的年代,像五十年代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从而开创分于生物学的激动人心的时期,创新是一种科学发现,它必将开创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对人类的认识在哲学的高度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些科学革命时期的创新,学术界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它的含义,这不属于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所关心的是处于科学技术平稳的发展时期,由一般科技人员撰写的论文,它的创新性究竟是指什么,请先看一下《nature》与《science》的说明。
《nature》认为创新是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出入意料或令人吃惊),而且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science》则认为,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具体而言,就是说在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
读者不难看出,上述要求并不是容易达到的,即使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己发表的论文,也并不是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如果有10%的论文能达到这个要求也就相当不错了,显然这种要求是办刊人员的奋斗目标和期刊的最高标准,为了比较,再来看一看《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这三种全国性综合期刊对创新性的要求,它们的要求是共同的。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读者可能己注意到这里对创新性的要求与《nature》、《science》的要求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特别强调论文的内容应能引起科技界广泛的兴趣,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国际科学期刊,《nature》与《science》强调这一点是应当的,也是可以实现的,他们可以从众多的来稿中筛选出符合这一要求的论文;而国内期刊需要根据本国科研的实际需要和整个背景情况来慎重地对待这个要求,其实,随着国家科学基金个人申请项目的逐年增多,申清人就可以既根据个人的专长,又根据当前国内外自己所熟悉的科学前沿进展确立科研选题,那么假以时日,这个要求也就不难达到了。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像《nature》与《science》这样著名的国际科学周刊,在全世界也只此两家,我们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那些不符合国情的东西毕竟,意义重大的论文或研究成果一定会引起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关注笔者认为,一篇沦文或一项研究课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果一定要深刻,要能反应研究者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论文列入高水平论文想必不会有疑问了。
二、可读性。
一篇科学论文的可读性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可读性是由如下因素决定的:
1.研究工作是否取得了实质件进展,所得结论是否可靠,结果是否深刻和有启发性,如果是阶段性成果,它对后续的研究有什么指导意义,是否是重要发现的前奏。如果研究工作没有获得阶段性或最终的结果,就不应动手写论文,靠一个平淡的研究工作无论如何是写不出一篇好文章来的,因而也不可能是一篇具有可读性的文章。
2.作者要对论文进行完整的构思,体现严密的逻辑思维,一项研究课题经过长期努力工作而得到结果时,就应当像艺术家构思一幅作品那样,一丝不苟。精雕细刻,对论文的论述方式,内容的取材,学术思想的解释,研究背景的介绍等等需要反复推敲,仔细斟的,以期作到论文的结论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完整。逻辑性强。如果作不到这一点,那么论文就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了。
3.在论述方式上,要作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要规范、生动。
4.文字与插图恰当的.配合。国内相当多的论文在利用图、表来生动地阐述学术内容方向还显不足,随着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方法的普及,论文中采用彩图、立体图的趋势将会增加,这可以避免过多的文字说明,而且效果也比较好。
5.论文的体例格式。虽然每一期刊都制定了能反映他们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的体例要求,但大体上,学术期刊有一个共同的体例要求,读者对此并不陌生,不过真正认真照着去作的却不多,作者可能很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术期刊为什么要提出体例要求?须知这不是可以随意对待的事。体例不仅保证了论文形式上的规范,也保证了内容上的可读性,恰恰就是这一点被许多作者所忽视了,其中,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这三者基本上决定了论文能否被期刊所采纳和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进入《科学文献索引》的优秀期刊《chinesephysics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一再申明:本刊特别注重文章的标题。摘要的编写。
目的在于提高文章的引用率。标题应该清晰地描述文章的内容,又能反映与其他文献的区别。关于摘要,首先要求是对文章时主题及其所属的领域和研究对象给予简短的叙述,更重要、更严格的要求是对文章的理论或实验结果、结论以及其他一些有意义的观点给出情晰,明确、较具体的简要的叙述。可见这三者对一篇论文是能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的。国内有些论文的一个通病是喜欢包罗万象的,大而空的标题,接着又是言过其实,空洞无物的掖要。例如说一次观测就得出一个变化规律;一个算法就解决了一个np问题,等等,罗列的关键词不能反映论文的中心议题,也不便于检索,这样就使得读者没有兴趣再读下去了,出现这样的结果,何谈沦文的可读性?请看一下《nature》在投稿指南第二条上对可读性是如何解释的:来稿应写得清楚。简练,以便让其他领域的读者和母语为非英语的读者能能够读懂。基本的但又属于专业的术语应作简明解释,但不要说教式的。在投稿之前请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同事对最终文稿在清楚易懂方面提供意见往往很有用。《nature》杂志的编辑常常建议修改并重写论文的摘要和正文的第一段(即引言),…,并保证文章和图片对非该领域的读者明确,能读懂。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论文的可读性是何等重要,《nature》杂志一再申明,论文是否利用最终决定权属于编辑部,凡不符合他们要求的稿件,毋需深人阅读即行退稿,道理很简单,在大量来稿的情形下,编辑不可能花太大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一篇可读性很差的稿件。谈到可读件,使笔者回想起在数学界流传很广的一件恢事。在本世纪之初,hilbert由于提出23个数学论题而名声大振,有人问他何谓23个好的数学选题,hilbert毫个犹豫地回答:清晨与你漫步时,能向你遇到的第一位行人用10分钟时问解释清楚的数学选题。可见简明、清楚、易懂是一篇论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当然,《nature》与《science》不是专业杂志,他们特别重视论文可读性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专业期刊是否就不必这样认真对待可读性问题呢,事实上,可读件是指读者在读过你的文章之后,能够明了你要说的什么问题,是怎样着手解决的,并不需要读者非得全面理解你的论文的全部内容,因此,专业期刊同样要求论文具有可读件,如果一篇论文由于可读性差而失去很多读者,对于期刊本身而言,负面影响将是严重的。
三、信息量。
信息量是源于通信领域而逐渐普及成为大众与媒体频繁使用的一个词,将它与一篇科技论文联系起来,是指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论文本身能向读者提供多少有关该论题的信息。笔者在《chinesephysicsletters》的投稿规范上看到,它是指“要尽可能多地给出有关研究的信息,尽可能少地运用investigate(调查),study(研究),disuss(讨论)等词,并举例作了进一步解释,如“thecrosssectioni就比“thecrosssectionismeasured”包含更多的信息量。通俗地讲,读之前或许不知道,或者模糊不消或不确切的知识在读过该文之后不仅获得新知识,还消除了模糊不清或不确切之处,就说明这篇文章包含较多的信息量。简言之,当你读完一篇文章后获得的新知识越多,说明它的信息量就越大。显然,“多点测量”的信息量要比“6点测量”少得多,前者给出的是模糊的、不确切的信息,而后者则是清楚的。确切的信息。
现在,国内外一些著名期刊对论文的篇幅作了严格限制,这样作的意义何许呢,显然新的学术思想,新的实验,新的发现……等等创新结果是决定论文信息量的关键,但是不可否认,篇幅的严格限制会促使作者想方设法删除那些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的或次要的内容,作者面对篇幅的限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构思论文的框架,选择最重要的素材,采纳最恰当的表述方式并对文字的叙述仔细推敲,这样作的结果,一般来说论文的内容充实了,(信息量上增加了,主题鲜明了,论文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
著名的国际学术期刊《physicalreviewletter》的编辑首先对来稿从标题、图表、数学公式直到参考文献逐一计算所占的行数,总行数绝对个能超过460行,否则即退回作者重新修改,精练内容到符合要求为止。
篇幅虽少但内容不充实,论文包含的信息量太少则很难被编辑,申稿人认为是篇好文章,退稿是预料之中的事。
从上可知,限制论文篇幅隐含着对信息量的要求,只要作者认真对待,反复修攻,精练自己的叙述方式,就能够改善论文的质量,尤其是增加信息量。
在这方面值大家借鉴的是,watson与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论文发表在《nature》上,只有约500字和一幅dna的双螺旋图,就是penzias和wilsoh发现字宙大爆炸的3k背景辐射的技术观测论文也只有一页篇幅,而这两篇论文则使作者分别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与物理学奖。五、署名与致谢科技论文的署名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应按研究工作实际贡献的大小确定署名,论文中的每一位作者均应对其论点,数据和实验结果械9比,其中责任作者还应当对读者的质疑有答辩的能力与义务。不恰当的署名既可能失去获得科学奖励的机会,又可能严重损害论文与作者的声誉。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baltimore于1986年在他本人并不熟悉的、不知道有伪造实验数据的论文上署名,造成了恶劣影响,受到科学界严厉的谴责,论文被宣布撤回,他本人引咎辞职,因此,优秀科技论文的署名反映了作者的科学道德,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一篇科技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一个研究小组完成的,至少包含了课题组的贡献,也包含了作者与同事,同行的学术交流与讨论,甚至向其他专家学者当面的或书面的请教。也包括经费的支持和工作条件的保障,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通过论文对自己的学术思想,研究进展提供过帮助的主要人员表示致谢是完全应当的,特别是在学术上。科学问题方面对自己的研究提供过帮助或得到过启发的人员,一定要向他们致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界出现了一次极不公平的诺贝尔奖事件,当时著名的女物理学家莱丝·梅特娜(lisemeitner)对核裂变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出身犹太民族受到迫害离开德国后,她曾通过大量书信促进(实际上也指导了)奥托·哈恩(ottohahm)进行实验工作,遗憾的是哈恩为了独得当尔奖,未能向评委会提供这些内情,既未在论文中署上梅特娜的名字,也未向她致谢,终于将梅特娜排斥于诺贝尔奖之外,使科学界感到极大的震动,哈恩的品行将永远受到谴责。
论文的作者千万不要轻视致谢这件事,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自已论文公开发表后,就用书面形式记载了你的和科研成果,同时上记下了你的科研道德,像哈思那样的事,无论它的档次多高,还是不出现为好。
以上3个要素,是一篇优秀科技论文必须具备的,至少是应当努力去实现的目标。编辑、审稿人实际上是与作者一起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不懈地工作着,关键当然还是作者自己。
科技论文的格式(精选18篇)篇十七
为了反映在职研究生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应在论文后列出参考文献表。参考文献表中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私人通信和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列入参考文献,可紧跟在引用的内容之后注释或标注在当页的下方。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一律放在正文后,不可放在各章节之后。外文用原文,不必译成中文。
附录是指那些编入文章主体会有损于编排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或有碍于文章结构的紧凑和突出主题思想的材料,可将这些材料作为附录编排于全文的末尾,包括放入正文内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复杂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等。此项非必要。
附录的序号用a,b,c…系列,如附录a,附录b…附录中的公式、图和表的编号分别用a1,a2…系列;图a1,图a2…系列;表a1,表a2…系列。每个附录应有标题。
致谢是作者对该文章的形成作过贡献的组织或个人予以感谢的文字记载,内容要实在,语言要诚恳、恰当、简短。
个人简历包括出生年月日、获得学士、硕士学位的学校、时间等;学术论文研究成果按发表的时间顺序列出;研究成果可以是在学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申请的专利或获奖情况等。
科技论文的格式(精选18篇)篇十八
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应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论文的内容、参考文献。下面为大家介绍科技论文格式,欢迎阅读!
论文的题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题名像一条标签,切忌用较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当然,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特色。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著者署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著者系指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署名人数不该太多,对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作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务的人员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们曾参与了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贡献和劳动表示谢意。合写论文的著者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著者的姓名应给全名,一般用真实姓名。同时还应给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通信地址。
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文摘有两种写法:报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简明文摘。介乎其间的是报道、指示性文摘—以报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一般的科技论文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而对综述性、资料性或评论性的文章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文摘可作者自己写,也可由编者写。编写时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要着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观点;不要重复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书写要合乎语法,尽量同文稿的文体保持一致;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摘要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为了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文献,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应在文摘后给出3-8个关键词。选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列人似语主题词一劫的规范性词。
论文的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why)这个问题。它简明介绍科技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时亦称这部分为文献综述),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科技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
论文的正文是科技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科技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科技论文具有的首创性。根据需要,论文可以分层深人,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科技论文写作不要求文字华丽,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说清楚的,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由表或图来陈述。物理量和单位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论文的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结论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一是由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二是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三是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四是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五是对进一步深人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参考文献是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著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读者提供文中引用有关资料的出处,或为了节约篇幅和叙述方便,提供在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被列入的论文参考文献应该只限于那些著者亲自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
一篇好的科技论文不光主题突出,论点鲜明,还应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安排好结构,一般应遵循以下5个原则:。
一是围绕主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根据需要,加以适当安排,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二是疏通思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就是说,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内部联系,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三是结构要完整而统一,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客观事物的发展必然经过开始、中间、结尾3个阶段,同样每篇文章也必然经过3个阶段。
四是要层次分明,有条不紊。文章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层次。层次就是文章中材料的次序。写文章时把所选材料分成若干部分,按照主题思想的需要,适当安排,分出轻重缓急,依次表达,前后连贯,充分而鲜明地把主题思想表达出来。
五是要适合文章体裁。体裁不同,结构也不会完全相同。各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一般说来论说文是以事物的内部逻辑关系来安排结构层次,因此论说文以说理论证为主,同记叙文以“事”为主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