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是负责制定政策和规章制度、管理财务和人力资源的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行政工作规范和流程,希望可以对大家在实际工作中起到指导作用。
行政法律法规的论文(精选13篇)篇一
[1]蔡菁.索赔.劳动权损害赔偿[m].北京:群众出版社,.1.
[2]董保华.名案背后的劳动法思考[m].北京:法律出版社,.3.
[3]张朝霞.劳动与社会保障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9.
[4]吕忠梅等.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
[5]余元玲等.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7.
[6]刘左军、洪伟.《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10.
[7]黎建飞.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8]李俊.产品质量法案例评析[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二、期刊。
[2]吕忠梅,张宝.环境问题的侵权法应对及其限度——以《侵权责任法》第65条为视角[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106-112.
[6]代杰.非典型环境案件法律适用问题初探[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3:1-4.
[10]刘璐,缪宇.环境污染责任的构成与举证责任的分配——《侵权责任法》第8章“环境污染责任”的理解与适用[j].政治与法律,2010,05:28-36.
[11]王莘雅.环境污染侵权民事诉讼受害人的举证责任[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1.
[12]谭向阳.试论环境污染侵权行为[j].法制博览(中旬刊),,01:257.
三、论文。
[1]张书芳.装修污染侵权责任因果关系认定的案例分析[d].甘肃:兰州大学,2011.
[2]刘晓静.室内装修污染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2011.
[3]张斯琴.室内装修环境污染案例分析[d].甘肃:兰州大学,2011.
[4]安金珠.我国水污染侵权民事责任研究[d].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2011.
[5]林凤超.室内装修污染侵权责任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1.
[6]李维.环境污染侵权案件审判实务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1.
[7]徐宝童.环境污染侵权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8]贾云云.海上运输管线泄漏污染损害侵权责任研究[d].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12.
[9]李沫.论住宅装修污染的侵权责任[d].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12.
[10]于林川.论民法视角之下的环境侵权责任因果关系推定[d].新疆:新疆大学,2012.
[11]杨钦.环境污染侵害排除民事责任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行政法律法规的论文(精选13篇)篇二
物流法律法规已成为职业教育阶段一个独立的科目,主要内容由法律基础理论和应用能力两大部分组成,以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职业教育的目的出发,从培养既要专于物流又要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的'角度看,目前中职学校在物流法律法规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此特提出改进意见或措施。
一、关联性课程的设置安排要合理。
物流法律法规的教学内容离不开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和物流专业知识,而目前中职学校开设的法律基础作为公共基础课,一般在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开设,并且为各个专业所普及开设的课程。但物流法律法规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却一般在三年级开设,时间间隔一年以上,这无形中破坏了这两门课程的继承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前后照应不上。
甚至也有的学校物流专业先开设物流法律法规课程再开设法律基础课,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层次结构的递进,理解接受能力逐级提升的过程。未接受过基础的法律知识教学,学生学习物流法律法规过程晦涩难懂。
法律基础的开设对日后学生学习和理解物流法律法规课程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两门课程应该有一个很好的衔接。物流法律法规课程应开在法律基础课后,但间隔时间不宜太长。
其次,由于我国现行的不少物流法规主要涉及的是运输管理、信息管理、合同的签订执行、保险赔偿、海上运输等方面的相关规定,物流法律法规课程中涉及了大量此类案例,同步或之前开设如现代物流基础、国际贸易等物流专业的必修专业课是学习物流法律法规的必要前提。
二、教材的选取要考虑到“先进性”和“适用性”
能否使用优秀教材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先进性”和“适用性”是教材选用的基本原则。“先进性”是指教材内容要具有时代特色,能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新知识、新成果,正确阐述本学科的科学理论知识。“适用性”指选用的教材要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深度适宜,符合认知规律,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前充斥市场的物流法律法规的专业教材和辅助教材大多适合高职院校使用,且多雷同,不齐全,缺乏规范性,适合中职学校的物流法律教学教材更是少之又少,这与当前我国物流法律法规体系本身亟待完善有关。因此,在选取教材时专业教师应多方考察学习,参与教材选取,尽量考虑到本专业及学生的特点,谨慎选择。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对于提高物流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课题,任务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我们已经知道,案例教学法在法律教学中普遍适用,物流法律法规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在物流法律法规学习中涉及了大量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仓储运输知识,要求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商贸活动中的问题。因此这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要求理论教育和操作技能紧密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相辅相成地运用,对于提高物流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效率至关重要。
例如在《货物运输法律法规》教学中,我先布置了本单元的总任务,要求学生会订立货运合同。学生们像炸了锅似的议论纷纷:“我们怎么可能完成?”“不知道该约定那些内容?”接着我导入一则物流企业提供运输服务的案例,在黑板上标出货运合同订立的主体,启发学生思考:“这些主体为什么要订立这样的合同?”“他们将在合同中享有哪些权利,承担哪些义务?”“订立货运合同都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这些问题,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思绪,让学生明确了任务,并带着任务去学习。
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对于一些简单的任务,可以让个别学生进行演示,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会更用心,做到学以致用。一旦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自己独立完成任务并能举一反三,就说明我们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深刻理解任务的含义,仔细推敲知识点,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案例,用案例为学生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符、有明确目标、难度适宜,符合学生特点、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任务,让任务贯穿于整个物流法律法规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四、提升物流法律教学师资水平,制订长期的教师培养计划,创造进修的机会和条件。
物流师资水平决定物流法律教学水平。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物流法律教师大部分是从经济学、管理学、交通运输学或法律等相关专业转变过来的,知识结构单一,整体水平较低,数量较少,所以,应大力提高物流教学师资水平。近年来国家有意扶持职业教育,中职学校应利用一切可能条件,为教师提供校外进修培训、校内岗位培养等,鼓励讲师以上的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术研讨、学术交流;建立能力突出的教师到外参观、考察,接受各种培训的制度;制订长期的教师培养计划,创造进修的机会和条件,以实现教学目标,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五、结语。
现代物流业在我国已成为充满旺盛生命力、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我国国家经济发展计划亦将物流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正如任何一项活动都要按照一定的规则一样,物流行业的良性发展,需要依靠完善的法律环境。作为学习现代物流专业的中职学生,非常有必要系统地学习和了解有关物流法律法规的知识,培养法律意识,掌握基本物流法律法规常识,将所学习的法律法规知识用于生产实际。
行政法律法规的论文(精选13篇)篇三
摘要:
卫生法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卫生法学教育的实践性特点。从卫生法学和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来看,加强卫生法学实践教学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在卫生法学教学中,应提升其在专业教育中的地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采用庭审观摩、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法庭)、参观、讲座等实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卫生法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的重要性。为此我国已将卫生法规作为全国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卫生法学亦成为医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由于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实行的是大学本科时期高度专业化教育,课程设置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这种模式保证了医学的自然科学传统,但却忽视了人文科学的重要作用。加之,我国医学生实行的是文理分科的高考升学模式,导致多数医学生人文学科素养缺失。为此,为提高卫生法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医学生的卫生法学素养,笔者根据医学生和卫生法学课程的特点,进行了课程的实践教学强化与改革的初步尝试。
(一)课程的学科定位。
卫生法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新兴的发展中的边缘交叉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新兴的交叉学科,是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和卫生法律规范的大量涌现而不断发展的边缘学科[1]。是以研究与卫生法律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对象的新的部门法学。
(二)课程的专业定位。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广义的医学生――医疗、卫生、药学、护理、保健和社区服务的高等医学院相关专业及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卫生法学的专业知识,才能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达到现代医疗卫生人才的基本要求,实现具有一定医疗卫生专业素养,又懂法律、善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课程的专业定位应是:卫生法学课是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和职业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使学生拓宽知识领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了解与医药卫生有关的法律制度,明确自己在医药卫生工作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正确履行岗位职责,更好地从事医药卫生工作,遵纪守法,监督执法,抵御违法行。所以,课程也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重要内容,对专业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三)课程的内容定位。
根据卫生法学的学科和专业定位,课程的内容主要应包括:卫生法学基础、医疗机构管理制度、执业医师、执业药师、执业护士管理法律制度、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制度、公共卫生监督法律制度、药品管理法律制度、医院管理法律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血液及血液制品法律制度、母婴保键法律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内容[2]。同时考虑到各专业的特点,突出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融入专业、行业等的特殊法学问题。兼顾国家资格考试要求,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努力探索其基本法律、法规体系和框架,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提高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用以提高医学人才相关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加强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适应国家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早在,教育部就发文要求高等学校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起,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也提出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时至今日,全国高校都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许多学科也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目前全国所有的医药院校和一部分综合大学都开设了卫生法学课程,该课程也成为医药院校相关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卫生法学的教学上,一些院校进行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试点改革,比如引进案例教学、“法律诊所”模式教学法等。但大多数学校教学安排还不尽合理,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以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没有得到较大提高,教学效果较差。笔者在教学中也进行过一些教学改革的尝试,但不够深入,目前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践教学,致使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弱。因此需要对该课程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增加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优秀人才。
(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的重要方式。现代医药卫生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及一定的管理知识,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应该具有较强的法律知识。从我国目前卫生法学教学及学生培养状况来看,普遍存在着卫生法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实践能力相对不足的缺陷。因此,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仅仅依靠课堂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进行严格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医药卫生管理教育的要求。如何改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加深对卫生法学教学中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更好地掌握与医药卫生有关的法律制度。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现代卫生法律活动中的基本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
卫生法学的新兴性、边缘性、交叉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决定了课程就理科而言,属文科课程;就文科而言,属理科课程的特性。在进行课程实践教学与改革的方案设计时,必须文理兼顾。既要发挥自然科学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保证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避免忽视人文科学内容的重要性;也要发挥人文学科“以人为本”的优势,规避各门课程联系松散,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因此,设计并进行由传统“满堂灌”到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完全自主“问题导向学习法”的实践教学与改革的完整尝试才能揭示卫生法学课程教与学的客观特殊性及启示作用。
(一)课程常规教学。
和任何其他学科课程教学一样,卫生法学课程常规教学是不可完全抛弃的,还是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分别按传统全板书讲授和ppt及多媒体辅助讲授教学方式进行。并按教学日历授课、布置复习题、思考题和作业,按期进行期末考试。
(二)课程实践教学。
卫生法学实践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优选,实践内容典型、具有一定代表性和难度。实践教学选择在学生已经掌握卫生法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现场旁听法庭审理、开设模拟法庭、参观卫生监督、防疫、药品食品管理机构和技术监督部门,加深学生对卫生法律制度的理解及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庭审观摩:主要通过基层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庭审理医疗纠纷、食品药品违法案件的一审、二审案件的旁听观摩,亲身体会法庭的庄严与法律的神圣,了解法院工作程序,巩固所学的卫生法学理论知识,并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卫生法律的积极性。
案例讨论:由教师选择医疗事故、药品管理、食品管理、非法行医等方面的相关案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结合所学卫生法学知识进行讨论或相互辩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观见习:组织学生到卫生监督机构、药品食品监督机构参观,由监督机构的执法监督人员讲解卫生执法监督程序、观看执法监督相关文书,了解我国卫生行政执法监督程序,增强感性认识。
听讲座:聘请卫生法学专家、卫生管理实际工作者或律师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介绍卫生法热点问题、讲解前沿动态和在实践中处理具体案件时的卫生法适用情况。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职业经验。
讲专题:由学生根据学习重点和难点,自主讲授和讨论。将学生自愿组合为学习小组;然后选择卫生法学的近期社会热点问题,把课程内容分解、组合成单元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探究和解答,最终形成专题讲座,交叉讲专题和听讲座。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查询文献资料、获取知识,然后相互交流所获得的知识,并探讨如何用所获得的知识来促进问题的解决。教师只发挥把握方向、布置任务、归纳总结的作用。学生课堂外的学习时间,远远超过课堂上的时间;学生课堂上讨论、讲解的时间多于教师讲解的时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医学教育模式。
模拟法庭:主要由教师选择经典的医疗纠纷案例,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法院案件审理程序,进行审理、辩论、质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能产生辐射功能,也是间接对学校的其他专业学生进行卫生法治教育。
四、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保障。
(一)有充足实用有效的.案例库。
这是开展卫生法学实践教学―案例讨论的基础。无论是理论讲授,还是分组讨论、热点焦点问题分析、教学评价,都要运用到大量的案例,通过案例进行说明、分析、讨论、考核,因此,卫生法学实践教学需要充足的案例储备,并需要对案例按照内容、难度、类别分门别类,组成一个结构完整的案例库,并逐年扩展和完善[3]。案例库应当具有下列特点:全面:即案例库所选案例应当尽可能全面容纳卫生法学的各部分内容,具有全面性;新颖:是指案例库所选择的案例要能够反映最新的法律理论动态、前沿热点和焦点问题、最新法律法规等,具有时代性。精准:是案例库选择的案例文字要精炼,内容要精确,要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够综合涉及多种法律关系和法律规范,具有典型性。此外,所选案例还应有适当的难度和深度。
(二)有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条件,是联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纽带。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卫生法学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鉴于卫生法学学科的特殊性,卫生法学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与一般法学的实践教学基地有一定区别,卫生法学实践教学基地重点应是在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机构等部门,以满足和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卫生法学教学特色[3]。
(三)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素质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作为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师应当既具有深厚卫生法学理论功底,又具有卫生法学的实践经验这样的综合素质。在理论上,既要掌握卫生法学基础理论,也要掌握医药基础知识;在实践上,既要具备法学实践经验,也要熟悉医药卫生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实际卫生工作经验,这样才能真正驾驭卫生法学实践教学。而目前,我国卫生法学师资队伍薄弱,有的教师是法学专业毕业,有的教师是医学专业毕业,不是缺乏法学知识,就是缺乏医药卫生知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学和医药学教育[4]。同时大多数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工作经验。为此,必须对从事卫生法学教学的老师进行多方面培训,培养具有医学和法学复合知识结构的教师;同时,也可以从实践教学基地如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机构、人民法院、律师事务所等聘请一定数量的具有丰富卫生法学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互为补充,互相学习,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实现卫生法学教学目标。
此外,卫生法学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学校对卫生法学课程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障,奠定卫生法学实践教学的物质条件和必要环境,才能使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顺利开展。
实践教学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教学任务,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的地位,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进一步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因此,我们应牢固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办学理念,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强化和优化卫生法学实践教学。卫生法学实践教学不是对实践的简单模仿,也不是对卫生法学理论教学的单纯检验,它有其独特的内涵和规律,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逐步完善,以满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出既全面掌握临床医学技能,又熟悉法律知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樊立华.卫生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3.
[2]吴崇其.卫生法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8-13.
[3]何宁.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的设计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30(2):208―210.
[4]杨芳,周新生,潘荣华.医学院校医事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4):10―11.
行政法律法规的论文(精选13篇)篇四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电子商务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们生活。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依托于物流,而物流的生存发展又不能脱离电子商务。作为电子商务时代发展的关键支撑,物流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也引发了许多迫切需要改善问题。因此,需要我们以开放的思路和先进的理念重置电子商务时代下物流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发展。
1电子商务与物流两者之间联系。
1.1电子商务为物流发展指明方向。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变革、经济一体化等背景条件下,传统的销售模式向电子商务发展转型。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货物运输经营模式,创新的物流行业的服务项目,加快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多元化的电商发展直接影响物流的运营观念、运行方式、管理形式的发展方向,改变了物流企业的内部结构模式、实际工作环节等,进一步确定了物流在电商经济改革中的社会地位。伴随新形势下电子商务运行媒介不停变化,交易模式快速方便等特点,这就需要物流企业不断创新运营模式,完善服务项目,更新设备技术等,以此来适应电商发展。
1.2物流质量决定电子商务水平。
电子商务的运行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其中物流质量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高水平的服务质量能加快电子商务的运转。在目前情况下,电子商务中实物商务还是占有绝大比例,伴随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不断深入,物流对其影响性渐渐显现。优质物流服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根本条件,高水平的物流服务有益于资金流、商流等全面体现。从另一角度说,我国的经济建设需要加入更多的信息技术,经济发展提升需要依靠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因而对信息技术的要求决定着物流企业的发展。因此,与电商高速发展相适应的'优质物流服务是决定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
应对信息化时代背景中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对物流的要求,可从以下五方面措施提升物流企业发展。
当前,关于物流服务国内、国际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运输合同分章》、《水路货物运输规则》、《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国际铁路联运协议》、《铁路货物运输》等等。如何确保物流行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良好发展,正确处理利益与道德的问题,这些都离不开国家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引导与制约。
2.2完善配套服务。
面对我国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顾客对于物流行业要求和服务项目也会随之增加。物流企业应适应市场的需求,广泛开展调研,完善服务项目,拓展服务功能与模式。进而提高服务水平和客户体验,增强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2.3加强信息建设。
电子商务作为全球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产物,关键是需要构建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的物流信息网络。物流信息化建设包含两方面要素:首先,完善物流信息系统信息收集、信息分析、调整和管理的各个途径。确保每个物流传输过程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统一安排,时刻了解商品库存、种类、商品形态、传输状态等情况。其次,完善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运用各项信息处理技术,如设置条形码、全球卫星跟踪定位方式、语音识别等等,逐步建立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的配送系统,进而实现物流体系智能化管理,提升物流服务质量。
2.4创新配送模式。
不同于实体销售,电子商务是网络信息销售,是一种虚拟经济。人们选择电子商务因为它省时省力、选择面广、价钱可比等与实体不同的购物体验。但如果配送效率低下,人们对电子商务的选择也会受到影响。而且,这两种不同的消费方式,人们是根据所得的商品来评定商店。物流作为商家与客户链接纽带,质优高效的配送会大大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促进商家与客户的合作。反之,必然影响两者的合作,进而改变消费模式。所以,增强基础设施,创新配送模式,精分物品种类等,提高配送效率,使其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相适应。
2.5加强员工培训。
人在社会经济发展当中起着重要作用,物流企业作为应用实践操作非常强的一种行业,提高从业门槛、提升物流人员职业素养、加强复合型从业员工的培训非常必要。不仅需要熟练物流各个环节的实践应用的管理情况,还需掌握各种专业设备实际操作的能力。所以,加大员工培训的投入,定期开展各项专业化培训活动,增加优秀员工的表彰等,促进物流人员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持续提高员工从业素养,提升行业服务体验。促使物流行业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发展步调相同。综上所述,物流系统的发展为电子商务时代的前进发展承担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日益显现,并对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影响。随着时间推移,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商务对物流的要求还会逐步提高。物流是保障电子商务发展的根基,只有打好根基,电子商务产业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行政法律法规的论文(精选13篇)篇五
卫生统计质量一共包括卫生统计服务质量和卫生统计工作质量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一个来解释,卫生统计的服务质量也可以说是卫生统计的服务效果,他包括多种质量的特性,可以反映卫生统计在技术方面的水平、在整体管理方面的水平和在统计服务方面的水平。卫生统计工作质量其实就是和卫生统计有关的管理工作,包括与统计服务质量相关的人员配置、设备的采购和经费的多少等。还有技术工作和思想工作能对卫生统计的服务质量保证到什么程度。其实,这两方面并不完全对于对方而存在,卫生统计的服务质量由工作的质量决定,而服务质量又是卫生统计在各个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卫生统计既要保证服务质量又要保证工作质量,应该在以工作质量很好前提下,来保证服务质量的提高。
二、影响卫生统计质量和控制的因素。
(一)有关部门对卫生统计质量的重要性不够重视。
部分单位对于卫生质量的统计工作不够重视,既没有足够专业的人员来专门进行卫生统计的工作,而且工作的环境、设备都不够齐全,待遇也不够好,所以有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愿意去干。但是,卫生统计的最初阶段是对于数据的收集,而所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卫生统计最终的质量。以医院为例,目前有些医院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够强,在填写统计报表时存在填错空或者漏填空的情况,使收集的原始数据本身就存在问题,最后医院或卫生局的卫生统计工作将变得更加困难,而且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这就影响了卫生统计的质量。
(二)卫生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不够。
卫生统计是一项对专业技术性要求高、复杂程度高的工作。它不仅要符合一定的活动规律,而且还要遵循统计学的一般规律。以医院为例,医院不仅要找统计学专业好的',还要考虑其是否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但我国目前卫生统计人员大多分成两类,一类是医疗经验丰富的老医生或老护士,转行来做卫生统计人员,但是他们没有统计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类是刚从经济类或是统计学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他们拥有卓越的统计学类的知识,但是医疗经验和知识基本为零。这就导致我国卫生统计人员在医疗和统计方面的知识结构不够统一,不能保证医院的卫生统计质量。
(三)卫生统计的环节和资料过于分散。
比如,医院的统计环节包括挂号、就诊、拿药、检查、住院等一系列的看病过程,十分繁杂并且每一个环节的数据都与最后卫生统计的质量息息相关,一个环节的数据不够准确就会影响整个统计的最终结果。但是在一些医院的统计室里,只包含上述所有环节中的一部分环节的数据,其他的数据都在与其相关的不同的科室,这就使得统计的数据资料过于分散,不利于统一的比较核实,这就容易引起最后卫生统计的片面性从而影响卫生统计的质量。
(四)卫生统计信息化程度不够全面。
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信息的资源共享,有些单位网络服务不够发达,不能将信息及时共享,而且缺乏信息统一的标准和信息一体化的设计,统计的信息不够全面,信息系统所产生的大量数据没法形成共享,就难以被有效的利用,降低了处理信息这项工作的效率,所以信息系统整体的功能也被影响了,也就是影响了卫生统计的质量。
三、提高卫生统计质量的管理和控制的有效对策。
(一)增强有关部门对卫生统计质量的重视程度。
应该大力向各个单位宣传卫生统计的重要性,特别是领导要重视卫生统计质量的管理与控制的工作,使其真正成为独立的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可以适当的提高卫生统计人员的工资来吸引一些专业技能十分优秀的人前来应聘。并健全相关的制度和规定,加强现有卫生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和专业素养,健全相关的机构,使卫生统计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二)增强卫生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各单位应该将自身的特点和我国卫生改革的情况结合起来,对卫生统计人员进行医疗方面和统计专业方面的知识素养的培养,可以建立专门的培训班,分为与卫生统计有关的基本医疗知识培训和统计学知识两门课程,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培训所有的课程,只需要根据每个人的需要来上课,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用最短的时间来完成人员的知识强化,提高卫生统计质量的管理。再就是要提高卫生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让他们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每一次数据处理都要认真,不能粗心大意导致数据不够准确,这样可以通过减少人为的失误,来提高卫生统计的质量。
(三)建立专门的卫生统计资料管理室。
因为过于复杂的环节和过于分散的资料都不利于最后数据的统一处理,所以应该先让各类统计数据来源于各单位,所以应该先在各科室登记好原始数据,然后设立专门的人员将其放置在专门的地方并进行定期的检查,这就可以及时的发现并纠正问题,确保准确的原始数据资料,最后在需要进行卫生统计最后处理时,相关的科室就可以相互结合起来,将数据作比较和核对,使资料可以统一起来,这样可以加强卫生统计的管理,确保卫生统计的质量。
(四)深入普及卫生统计的信息化。
实现信息的统一共享,各个科室应该定期的一起举行一个会议,将这一段时间所产生的统计数据进行核对和共享,使这些统计数据形成一个有效的循环圈,并在其中快速传递,并建立信息咨询服务,可以在网络上设立一个平台,有专业的人员在那里。在相关人员遇到问题时能有处可寻,大大的提高了卫生统计工作的效率,也就提高了卫生统计的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卫生统计与各个单位的管理工作息息相关,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且对各单位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重视卫生统计的质量的管理并加强对其的控制,使卫生统计质量在现在的基础上能有较大提高,这样就可以促进各个单位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卫生局进行统一的管理。
作者:刘慧影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卫生局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行政法律法规的论文(精选13篇)篇六
一、建筑施工管理系统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加大了工程预算的难度,但是科学合理地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对整个工程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之前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建筑施工预前核算管理工作,对于整个工程造价的管理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在建筑工作实施之前,将各种工程费用计入归纳到工程预算之中,保证每一个项目的预算支出,这样就有利于在合理地控制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的基础上,将整个工程的成本逐渐降低,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效益,进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管理系统也能够为企业提供相应的竞标资料。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之间也在不断的竞争,面对好的建筑工程项目企业需要通过竞标才能得到的。
所以在企业参加竞标的过程中,研究建筑工程的时间消耗和整体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的建筑施工管理系统会使得建筑企业在竞标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把握,进而在竞标中脱颖而出。
由此看出,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进行合理的管理与控制能够提高工程造价的控制水平。
二、建筑施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施工人员管理。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向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过渡是一项漫长的、艰巨的企业任务。
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仍是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者探讨的话题,而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依旧亟待解决。
本文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对建筑施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现状进行了体现:
第一,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具有流动性,容易打破固有的管理模式;。
第四,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缺乏系统、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能从企业自身对人力资源进行调控。
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几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设计与实现的方法。
1.确立并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人力资源的管理要对员工的数量加以控制,消除“以多取胜”的错误观点;采集企业员工的信息情况,使人力资源管理形成科学的保障系统;控制人力资源的大规模流动,减少优秀资源在流动中的缺失;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教育,加强企业文化理念。
不仅如此,任何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确立都要将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联系在一起,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确立要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要求。
为充分发挥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必须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策略形成集法律性、科学性、可实施性于一身的书面条文,在企业日常工作安排、人员管理、制度确立等实施的过程中做到有理可循、有据可依。
再者,根据企业所具备的文化理念、经营目标、经济实力和人力资源的构成,建立具有企业特色和风格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企业发展做出优化处理。
2.加强员工管理,优化企业环境。
建筑施工企业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困难主要局限于企业员工自身较低的素质水平。
为方便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员管理,加强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教育和文化素养水平是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员工的录用问题,人事部门需要设立较高的聘用门槛,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员工素质的平衡性和可控性。
建筑施工企业在优化企业环境的问题上,可以开办以下企业活动,如建筑施工专业知识测评、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技术等级晋升、好人好事评比活动、选举思想道德教育标兵、评选年度优秀员工和年度新人等。
(二)工程预算管理。
1.认真做好工程造价控制的系统规划。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应该有相应的系统规划,使得工程造价控制手段和方法能够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进而令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系统的规划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其一,对于项目施工阶段控制的施工图预算进行合理的编制,构建一个脉络清晰的预算平台,使得工程进度款拨付更加利于控制。
其二,对于工程进度款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核算。
保证图纸化计量工作满足合约内容的要求,也符合相关部门的规定。
其三,施工过程中,必须对于所有事项都要在满足合法性以及有效性的情况下进行,防止出现签证造假的现象发生。
其四,根据有关规定,对索赔事件制定相应的索赔方案,严格规范索赔的行为。
其五,对于合同中价款等相应事件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减少工程费用的额外支出。
2.提高工程预算造价管理控制人员的专业性。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合理性以及准确性,因此提高工程预算造价管理控制人员的专业性非常重要。
有关企业可以设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以及奖惩制度,调动起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大其对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视;除此之外,还可以对优秀的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作为储备干部,这样就为将来的工程造价知识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时,在招收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人员时,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并在这些入围人员正式入职前进行专业培训,不仅要培训相应的工程预算知识,也要灌输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其对工程造价管理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3.大幅度提高工程预算定额使用的科学合理性。
根据现有的工程建筑资源以及相关法律政策,对所需要消耗的单位部分进行整理,将工程取费的合理性大大提高,使得定额使用更加科学可靠,进而将资金滥用的不利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三、结论。
总之,建筑施工管理系统在整个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及对控制工程造价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建筑施工管理系统的高效性、精准性以及科学性,不单单使得工程的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也使得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了建筑企业内部的工程造价水平,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得以提升,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是一篇建筑节能论文范文,建筑节能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建筑文节能建筑方向文范文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适合建筑节能及住宅建筑及规划设计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建筑节能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要:建筑作为一个高能耗的行业,势必要走在节能的最前沿.而我国寒冷地区采暖能耗占全国年总能耗的比例相当大,降低寒冷地区的建筑物能耗成为了寒冷地区节能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我国寒冷地区建筑物的能耗现状,指出寒冷地区建筑物的能耗主要是围护结构的散热量,并提出了从建筑规划的节能设计、外墙、窗体、和屋面的节能设计方面来进行寒冷地区建筑的节能设计.
关键词:寒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途径,能源。
一、我国寒冷地区建筑能耗现状。
寒冷地区采暖能耗占到当时全国年总能耗的11.5%,占采暖地区全社会能耗的20%以上,在一些严寒地区城镇建筑能耗则高达当地社会总能耗的50%以上.因此,我国建筑节能中心工作首先是围绕着降低北方寒冷地区城镇的采暖能耗展开的.寒冷地区的建筑能耗主要是以供热为主,所以,建筑节能绝大部分是供热节能.
二、建筑物能耗消耗的途径。
寒冷地区建筑物的能耗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的热传导和冷风渗透,建筑围护结构的散热量,往往要占采暖热耗的1/3以上,如果建筑围护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便可减少冬季室内传出室外的热量和夏季室外传入室内的热量,从而减少为维持室内舒适热环境提供的采暖和制冷能量.
行政法律法规的论文(精选13篇)篇七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行政单位工作任务的完成,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的财务活动。
第三条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量入为出,保障重点,兼顾一般,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降低行政成本,注重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有效利用、规范处置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定期编制财务报告,进行财务活动分析;。
(五)对行政单位所属并归口行政财务管理的单位的财务活动实施指导、监督;。
(六)加强对非独立核算的机关后勤服务部门的财务管理,实行内部核算办法。
第五条行政单位的财务活动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行政单位应当单独设置财务机构,配备专职财务会计人员,实行独立核算。人员编制少、财务工作量小等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单位,可以实行单据报账制度。
行政法律法规的论文(精选13篇)篇八
20xx年1月23日至25日,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全省中级人民法院及基层人民法院从事行政审判的法官在太原集中学习了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学习期间邀请了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全国人大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处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对新《行政诉讼法》的审判实务、立法、理论解读进行了讲解。
新《行政诉讼法》于20xx年11月1日表决通过,并将于20xx年5月1日起实施,条款由原来的75条增加为103条。《行政诉讼法》作为一部“民告官”的法律,实施20xx年来第一次修改,此次修改的内容,被学者誉为“依法治国的抓手和试金石”,堪称一部可以有效地把“行政权力关进笼子”的法律。通过学习,有如下体会:新《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可以说是变化大、亮点多、影响广,概况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三是独立审判得到进一步保证,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六是行政机关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在法律上终于确立,可以有效化解行政争议;。
七是行政案件管辖制度有重大改革,集中管辖制度从“试点”走向全面运行;。
八是复议案件被告范围扩大,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
十是审判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检察院对行政案件的立案、审理、执行环节均可进行有效监督。
《行政诉讼法》修改不止上述十个方面,对《行政诉讼法》要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应对照原文进行逐条、逐句、逐字的认真学习,并在行政审判实践过程中,认真履行好新《行政诉讼法》。
行政法律法规的论文(精选13篇)篇九
近年来,随着医学卫生知识的普及和病人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病人及其家属状告医疗卫生机构的案件层出不穷。概想原因有二:一方面的确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医护工作者使然。另一方面,大量医疗事故的出现也与医护人员执业法律意识不强有关。笔者认为,广大医护工作人员在走上医疗工作岗位之前,就应加大对其相关执业法律意识的培养。但遗憾的是作为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重要途径之一的医学院校,并没有在医学生执业法律意识培养方面予以重视,导致数以万计的执业“法盲”医护人员走上工作岗位,为以后大量的医疗纠纷的爆发埋下隐患。作为医学院校法律工作者,笔者认为,医学类院校不应只顾及学生专业的培养,基本执业法律意识培养应该加强,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减少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1、培养医学生执业法律意识是确保病人权益的需要。
病人相对于健康的人来讲处于弱势地位,他们除了肌体上的不适之外,精神上更显脆弱,这就要求医护工作人员善于与病人进行沟通,尽量为病人做好服务。从法律层面上讲,病人就医就标志着医患合同关系的成立,医护人员应该尊重病人享有的合法权利。在治疗过程中医护工作人员对病人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及治疗措施等方面都要求医护工作人员尊重病人的权利,规范自己的言行,对各种医疗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要有预见性。要依法进行各种医疗活动,确实把“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目标”的整体医疗工作做好,使每个患者都能得到优质、高效、安全的服务。然而,如何才能培养出如此具有良好法律素质的专业医护工作者?笔者认为,源头是医学院校应大力培养学生执业法律意识,使其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权益得到维护。
2、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是确保医护工作人员合法权益的需要。
虽然我国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医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但由于医护工作人员工作服务性强,稍有疏忽就会引发医疗纠纷,凡此种种都要求医护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来应对。例如:一些自然死亡的病人家属常常无理取闹,扰乱正常工作秩序,威胁到医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面对此种情况,若我们的医护工作人员在校期间就得到过系统的执业法律知识培养,例如对《医疗卫生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病历书写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法律基础知识了如指掌,并在实践课堂中得以有效训练,在其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面对突发状况的时候,也许就能沉着应对,依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是优化医疗服务质量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科技的进步,患者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作为患者花钱为自己的身体康复购买最好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当然要求医疗卫生机构能做出与其投资相匹配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良好的医疗质量也是医疗卫生机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衡量医疗质量的好坏不应是从医疗卫生机构所具有的硬件方面来考虑,更重要的.应该是从医疗机构的软实力来考量。因此,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的医学院校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期待和重视。社会期待那些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不应只是专业知识方面的人才更应是化解医患危机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高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摇篮的医学院校要勇于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4、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是医疗机构发展的需要。
医护工作是医疗机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护工作人员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对象需求的日益增长,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广泛越复杂,处理不好则会增加医护工作的不安全因素。例如当病人病情突然变化,医护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就会因责任心差、业务能力差、处理不得当而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又会给医疗机构的声誉带来重大影响。因此,相关医护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法律意识的高低与医疗机构的发展存在着内在、必然的联系。凡此种种,都需要医学院校加强对医学生执业法律意识的培养。
5、培养医学生法律意识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在我国医护人员的学习教育中,相关执业法律法规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医护工作者缺乏相关执业法律法规知识。对此,相关机构应为其补课,要改变其长期以来形成腐朽医疗意识。随着依法治国的有效推进,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的觉醒,医疗卫生机构要发展,就要取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就应该在如何进一步为人民群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上下功夫。笔者认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医学院校不能再坐以待毙、不负责任,要勇于负起责任,打响“强化培养医学生执业法律知识”的第一枪!唯有如此,我们的医学院校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人民的身体健康才有真保障,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才能真发展。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称。它包括人们对法律的认识、感觉、理解、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观点等等。法律意识不能够自发形成,需要进行有目的的培养。
2、医学类院校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笔者认为,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执业法律意识应该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保证执业法律课程量,创造良好法制环境。每周安排不少于4个课时的执业法律基础知识教学,开展执业法律宣传,普及执业法律知识,弘扬法治思想,创造有利于医学生执业法律意识形成的校园环境;二是强化医学生执业法律理论知识学习,提升医学生医学生执业法律实践操作能能力。着力培养医学法律人才,开展医学法学研究,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医学院校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强化执业法律实践课程,使医学生的执业法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提升医学生处理医患纠纷的实际操作能力。
社会在进步,医疗卫生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医学院校要加强对既懂医又懂法的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医学生在日后的医护工作中自觉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因医护工作疏忽引起的医疗纠纷,从而有效杜绝或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真正促进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1]吴春荣.医院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02.
行政法律法规的论文(精选13篇)篇十
第二十八条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第二十九条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收及暂付款项、存货等。
前款所称存货是指行政单位在工作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第三十条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第三十一条在建工程是指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达到交付使用状态的建设工程。
在建工程达到交付使用状态时,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和资产交付使用。
第三十二条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第三十三条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维护资产安全完整。
第三十四条行政单位应当按照科学规范、从严控制、保障工作需要的原则合理配置资产。
行政单位资产有原始凭证的,按照原始凭证记账;无原始凭证的,应当依法进行评估,按照评估价值记账。
第三十五条行政单位应当加强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做好资产建账、核算和登记工作,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年度终了,应当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对资产盘盈、盘亏应当及时处理。
第三十六条行政单位开设银行存款账户,应当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并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第三十七条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应收及暂付款项的管理,严格控制规模,并及时进行清理,不得长期挂账。
第三十八条行政单位的资产增加时,应当及时登记入账;减少时,应当按照资产处置规定办理报批手续,进行账务处理。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但财政部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九条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或者举办经济实体。对于未与行政单位脱钩的经济实体,行政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监管。
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行政单位不得举借债务,不得对外提供担保。
第四十条未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行政单位不得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
第四十一条行政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资源共享、装备共建,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第四十二条行政单位资产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进行评估,严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
行政法律法规的论文(精选13篇)篇十一
第六条行政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第七条按照预算管理权限,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分为下列级次:
(一)向同级财政部门申报预算的行政单位,为一级预算单位;。
(二)向上一级预算单位申报预算并有下级预算单位的行政单位,为二级预算单位;。
(三)向上一级预算单位申报预算,且没有下级预算单位的行政单位,为基层预算单位。
一级预算单位有下级预算单位的,为主管预算单位。
第八条各级预算单位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级次申报预算,并按照批准的预算组织实施,定期将预算执行情况向上一级预算单位或者同级财政部门报告。
第九条财政部门对行政单位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拨款,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第十条行政单位编制预算,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一)年度工作计划和相应支出需求;。
(二)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三)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情况;。
(四)资产占有和使用情况;。
(五)其他因素。
第十一条行政单位预算依照下列程序编报和审批:
(一)行政单位测算、提出预算建议数,逐级汇总后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二)财政部门审核行政单位提出的预算建议数,下达预算控制数;。
(三)行政单位根据预算控制数正式编制年度预算,逐级汇总后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四)经法定程序批准后,财政部门批复行政单位预算。
第十二条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执行预算,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不得超预算安排支出。
预算在执行中原则上不予调整。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预算的,行政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送审批。
第十三条行政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决算,逐级审核汇总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决算审核和分析,规范决算管理工作,保证决算数据的完整、真实、准确。
行政法律法规的论文(精选13篇)篇十二
第五十条财务报告是反映行政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
第五十一条行政单位的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细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主表及有关附表。
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行政单位本期收入、支出、结转、结余、专项资金使用及资产负债变动等情况,以及影响财务状况变化的重要事项,总结财务管理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十二条财务分析是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和其他有关信息资料,对单位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的研究、分析和评价。
第五十三条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预算编制与执行情况、收入支出状况、人员增减情况、资产使用情况等。
财务分析的指标主要有:支出增长率、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人均开支、项目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人员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公用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人均办公使用面积、人车比例等。
第五十四条行政单位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编制财务报告,认真进行财务分析,并按照规定报送财政部门、主管预算单位和其他有关部门。
行政法律法规的论文(精选13篇)篇十三
今年以来,按照县人大常委会行政许可法执法检查方案的要求,商务局对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的情况进行执法检查自查。现将执法检查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自查表明,商务局为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为:
(一)组织宣传教育。商务局开展了行政许可法宣传、教育。20xx年3月,商务局邀请县法制办做了行政许可法辅导报告。在组织机关干职工学习的同时,结合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学习、宣传,提高了干职工的法律认知水平。
(二)开展许可清理。商务局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和省市规定,对行政许可的项目、实施主体、许可依据等进行了认真清理。共清理了行政许可项目5项,分别是:酒类商品零售许可、酒类商品批发许可、畜禽定点屠宰许可、旧机动车鉴定评估机构行政审批、调味品经营许可;取消4项,分别是:酒类商品零售许可、酒类商品批发许可、畜禽定点屠宰许可、调味品经营许可;保留1项,即旧机动车鉴定评估机构行政审批。国家、省、市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已停止实施,不存在变相设定审批事项问题,无行政许可收费项目。
(三)行政许可制度健全。县法制办指导和帮助商务局制订了行政许可程序规定和责任追究办法,并对其进行备案审查。商务局根据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积极建立相关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制定了问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许可公示制、一次性告知制、过错责任追究制。这些配套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较好地规范了行政许可行为。
(四)提高许可效率。商务局按照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原则,结合本单位的业务工作特点,积极改进行政许可方式方法,推行多种便民措施,提高行政许可工作效率。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行政许可实施机关不具备主体资格。行政许可实施机关法定,行政机关委托行政许可,只能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委托商务综合执法大队行使行政许可。
(二)程序违法现象比较突出和普遍。第一,程序缺失。突出表现为许可缺公示、受理缺凭证、听证缺资料。该组织听证未组织听证,应告知听证权利的未告知听证权利,有的以协调会的形式替代听证会。第二,程序倒置。先许可后审查。在受理的当天告知了申请人缺少资料,且不是当场就能作补正的,有时在当天就作出了行政许可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