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个性化。在这里,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教学反思的实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9篇)篇一
本课难在“探究”,因为学生初学物理,他们的物理思维还没有形成,更不用说实验探究能力的具备了,所以本课的探究不能放的太宽泛了,在探究前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的思考,考虑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然后考虑如何正确的引导。因为有“光的反射”一课做铺垫,所以本课学生动手操作降低了一定的难度。但本课也有其独特的难点:
1、利用玻璃砖做实验时看到的光线很多,借助课件明确要找哪条如何记录下来。
2、光路可逆不好做。
3、分析实验证据时借助课件,学生不能很全面的'总结,需要老师有规律的引导。
4、为了及时巩固光的折射规律,练习画简单的光的折射光路图,同时也为了让学生利用光路图更好的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总而言之,若想降低自己上课的难度,就要及时的了解学生在学习每课时可能会出现哪些困难,并积极的思考用何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轻松的解决这些困难。若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老师要有很大的热情,以饱满的精神完完全全的投入到课堂当中。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9篇)篇二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的解释。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的解释。
一、新课导入。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向上弯折)。
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可以看到,好象碗底变浅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学后就可解释了。
3.捕鱼中,渔民叉鱼时,总向看天的鱼的下方叉才能叉到鱼为什么?
二、新课教学。
【演示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光路,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也是沿直线传播,但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过程,让学生把光路画下来。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refraction)。
引导学生和反射光路比较,得出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折射光线、折射角及位置关系。
2.斜射入两种介质的界面时才发生折射。
问: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一定发生折射现象吧?
【演示2】让光垂直入水和空气界面时,不发生折射,只有斜射入时,才发生折射。
3.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演示3】让光由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
【演示4】让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归纳:当光在空气与其他介质发生折射时,不论时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总是大角。
4.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a、渔民叉鱼时,总向看天的鱼的下方叉才能叉到鱼为什么?画图2.4-4解释。
b、参书2.4-5,解释为什么。
6.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再射出来。
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分析]如图所示,从碗底s点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反向延长线交点s′发出来的.s′就是s的虚像,s′比s与水面的距离近.所以,人看上去盛水的碗底好像变浅了.
2.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小石头,加上水又会看得见.
[分析]在未加水之前的小石头s点,射入人眼的这部分光,被杯的边沿挡住如图甲所示,射向其他方向的光线,也没有射进人的眼睛,所以,人眼看不见小石头.当水加到一定程度时,s点从水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如图乙所示,人可以看见小石头,其实,人看到的只是小石头的虚像.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9篇)篇三
依据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确立这样三个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光的折射特点。
2、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利用光的折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其中,第一个学习目标,光的折射规律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问题导读研究。第三个目标学习目标,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现象,既涉及到光的折射规律,又与人的视觉习惯有关,学生不易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应该放在和探解疑研究。
用引人入胜的导入语拉开序幕,“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潭清疑水浅,包含着物理现象光的折射引出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两句古诗引课,体现物理的简洁之美。既简练,又省时高效。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让学生标出入射角,反射角为后面的探究做铺垫。
2、让学生猜一猜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吗?当备课组研究这一环节的时候,觉得猜一猜是最恰当、最合适的。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有效猜想;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判断和推理,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培养学生一种能力。
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它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光的折射特点及其探究过程而设计的。那么学生自己猜的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光线到底对不对呢?那么我们做实验来寻找答案,通过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点燃其求知的欲望,唤起内在的情感。打开激光笔,学生在实验中真实看到一束光红在玻璃的传播路径,感受物理现象的奇特之美,绚丽的实验过程,更能体现物理学的魅力。我听了,我忘记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理解了;这是实验与掌握知识的关系通俗概括。
学生通过自己做一做,突破难点;设计问题导读这一环节,把实验的步骤转化为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问题设计简单化,具体化,递进化,层次化,阶梯化,降低了难度。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避免实验的盲目性,优化实验效果。
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演示光从空气进入水,再从水进入空气的课件,进一步加深对光的折射的认识,为突破难点提供了保证。
在这些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定义,总结光的折射特点就水到渠成了。
让学生做一个生活小实验,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获得理性认识。将硬币放在碗底,一位同学向后倾,刚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另一位同学向碗中缓缓加水,随着水的增多,你是否看到硬币?然后作图,解释现象。
这样的设计,利用瓶瓶罐罐做实验,低成本,大功效,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感受实验的真实性。体现新课标强调的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理念。
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四个问题。
1题找出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问题。
2题对折射特点的巩固,对重点强化。
3题是学生易忽略的问题。
4题是学生易错题。
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真正经历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以及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体验,在快乐中感悟。
本设计的创新之处探究活动中设置各种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创设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加有效。
最后和大家分享我最喜欢的一话:德国的一位学者就情境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让你咽下15克盐,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如果把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的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被理解和掌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9篇)篇四
当定下来讲《光的折射》这节课时,我们九年备课组每位教师都设计出自己独特的备课思路,每位教师都写出一篇导学案。如果把前提准备、初始教材、问题导读、合探解疑,每人分一块,一人备一部分,这样不科学,因为各个环节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所以每位教师都设计自己的备课思路,然后共同磋商、共同研究导学案的每一个环节,有的老师把自己的课换到其它节上,就是为了一起共同研究导学案的每一个细节,问题怎么提到位,话怎么说通俗易懂,导学案的设计是集体备课,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李老师是主讲人,她承受的压力更大些,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这节同课异构比她自己讲的任何一节公开课倾注了更多的努力。
那么我从导学案设计的各个环节说一下这节课的备课思路。
依据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确立这样三个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光的折射特点。
2、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利用光的折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其中,第一个学习目标,光的折射规律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问题导读研究。第三个目标学习目标,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现象,既涉及到光的折射规律,又与人的视觉习惯有关,学生不易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应该放在和探解疑研究。
:用引人入胜的导入语拉开序幕,“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潭清疑水浅,包含着物理现象光的折射引出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两句古诗引课,体现物理的简洁之美。既简练,又省时高效。
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让学生标出入射角,反射角为后面的探究做铺垫。
2、让学生猜一猜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吗?当备课组研究这一环节的时候,觉得猜一猜是最恰当、最合适的。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有效猜想;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判断和推理,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培养学生一种能力。
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它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光的折射特点及其探究过程而设计的。那么学生自己猜的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光线到底对不对呢?那么我们做实验来寻找答案,通过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点燃其求知的欲望,唤起内在的情感。打开激光笔,学生在实验中真实看到一束光红在玻璃的传播路径,感受物理现象的奇特之美,绚丽的实验过程,更能体现物理学的魅力。我听了,我忘记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理解了;这是实验与掌握知识的关系通俗概括。
学生通过自己做一做,突破难点;设计问题导读这一环节,把实验的步骤转化为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问题设计简单化,具体化,递进化,层次化,阶梯化,降低了难度。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避免实验的盲目性,优化实验效果。
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演示光从空气进入水,再从水进入空气的课件,进一步加深对光的折射的认识,为突破难点提供了保证。
在这些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定义,总结光的折射特点就水到渠成了。
让学生做一个生活小实验,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获得理性认识。将硬币放在碗底,一位同学向后倾,刚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另一位同学向碗中缓缓加水,随着水的增多,你是否看到硬币?然后作图,解释现象。
这样的设计,利用瓶瓶罐罐做实验,低成本,大功效,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感受实验的真实性。体现新课标强调的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理念。
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四个问题。
1题找出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问题。
2题对折射特点的巩固,对重点强化。
3题是学生易忽略的问题。
4题是学生易错题。
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真正经历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以及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体验,在快乐中感悟。
本设计的创新之处探究活动中设置各种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创设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加有效。
最后和大家分享我最喜欢的一话:德国的一位学者就情境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让你咽下15克盐,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如果把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的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被理解和掌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9篇)篇五
本难在“探究”,因为学生初学物理,他们的物理思维还没有形成,更不用说实验探究能力的具备了,所以本的探究不能放的太宽泛了,在探究前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的思考,考虑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然后考虑如何正确的引导。因为有“光的反射”一做铺垫,所以本学生动手操作降低了一定的难度。但本也有其独特的难点:
1、利用玻璃砖做实验时看到的光线很多,借助明确要找哪条如何记录下。
2、光路可逆不好做。
3、分析实验证据时借助,学生不能很全面的总结,需要老师有规律的引导。
4、为了及时巩固光的折射规律,练习画简单的光的折射光路图,同时也为了让学生利用光路图更好的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总而言之,若想降低自己上的难度,就要及时的了解学生在学习每时可能会出现哪些困难,并积极的思考用何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轻松的解决这些困难。若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老师要有很大的热情,以饱满的精神完完全全的投入到堂当中。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9篇)篇六
1:本节课牢牢把握“兴趣”这个学习的原始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以震撼视听的电影短片开篇,引起学生集中注意,顺势引入折射现象,然后以简单而奇特方法演示光的折射路径,以分组实验带学生零距离感受光的折射,在感受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进入探究之旅,最后以美丽的海市蜃楼和神奇的`传说收篇。整个流程处处有乐趣,彻底甩掉了传统物理课堂生硬枯燥的面孔,给学生以亲近,充满趣味的感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2:落实学生科学地自主探究
本节课安排了学生实验,用专用仪器要学生自主探究折射规律,体验光路可逆,体验眼睛受骗,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训练学生科学实践的能力和精神,培养学生乐于实践,善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意识和习惯。
4:注意要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反射实例,位下节平面镜成像做准备
3:很多学生的实验效果不好,并没有真正得出规律,只是玩了一把,老师的指导还要朝有效、到位的方向去努力。
4:课前预习没有强调,很多同学没有去预习,上课时跟不上,就不断指责老师讲得太快了。以后要注意加强预习的监督,就算没有预习作业,也要回家预习。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9篇)篇七
1:在进行探究两角的大小关系和光路可逆时不够精炼,由于是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空气中角度大就行了,我在这地方进行了角度的准确读数并且三次,显得有点啰嗦又耽搁了一两分钟的时间。
2: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才能掉的`他们的兴趣和课堂气氛。
3:让学生做激光斜射入玻璃时学生的实验效果不太好,并没有真正得出规律,只是玩了一把,老师的指导还要朝有效、到位的方向去努力。
4:画光的折射光路图解释水中的物体看起来升高了,一部分学生很难理解这里说的虚像。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9篇)篇八
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通过对折射现象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具备了学习光的折射的基础知识,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较强也为上好本节课打下基础。但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生活积累和感性认识比直线传播和反射要少得多,“叉鱼”、“看彩虹”不要说是城镇学生,连乡村学生见过的也不多,因此在折射现象的呈现环节必需充分、直观。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时间不长,动手实验有一定的模仿性,在这一阶段需作必要的演示指导。有光的反射探究的经验,只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光路的可视化问题,折射规律的探究操作就不困难了。
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反射角、法线等。针对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实验、观察分析、探究、讨论法,通过学生猜想、做出假设,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和观察,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改精神。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4)会用光的折射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及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领略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奥妙,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浓厚的学科知识;
(3)激发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的热情;
1、光的折射概念及折射规律;
2、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
作图、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
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装置、水槽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做一个学生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在杯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杯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弯折了。如下图所示:
图一 杯中的筷子
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是由于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2、实验
让一束光从空气以不同的角度射入水中(图二所示),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光束进入水中以后传播方向是否发生了偏折?向那个方向偏折?并绘制看到的光路图。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9篇)篇九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光的反射规律,这一教学设计是先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根据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数据,再通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寻找光折射时有哪些规律,由某一小组代表在班级上进行成果展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再通过其他组学生的不断完善: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折射时光路可逆。
这里学生能很好地发挥群体的力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建构一个正确、完整的“光的折射规律”的知识。老师将课堂让给学生,在此只起到了“导”的作用,让学生用眼看,用手动,用脑想,用口说,用耳听,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亲自感受获得知识的喜乐,体会形成正确的物理思想的过程。
学习了光折射规律后,设计一道画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图进行检测与巩固,利用光路图解释了筷子放入水中为什么会“折了”的现象,并就此光路图进行知识拓展:渔民用叉子叉鱼时,为什么要往他看到的'鱼的下方叉去?为什么会出现潭清疑水浅?“水浅”骗了人的眼睛对游泳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做到“从物理走向社会”,进一步感受科学知识对生产生活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倍感学习物理的必要性,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主动性,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9篇)篇十
我所讲授的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的教学内容,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现对这节课做以下反思:
1、本节课以“叉鱼”游戏开篇,引起学生集中注意,顺势引入折射现象,然后以激光笔中加水偏折后让学生自己观察得出三线两角的关系,在探究中得出结论,整个流程处处衔接很自然有乐趣,给学生以亲近,充满趣味的感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2、本节课安排了学生实验,用激光射入玻璃时让学生自己观察什么是光的折射,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自主探究折射规律改为老师自己用激光演示仪让学生观察总结光的折射规律和光路可逆,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训练学生科学实践的能力和精神,培养学生乐于实践,善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意识和习惯。
4、概括精当,方便同学们理解记忆:书本和许多资料上对光的折射规律总结得繁琐,不方便学生记忆,我在上课时,大胆改革,把规律概括成20个字,三线共面,法线居中,空气角大,垂直不变,光路可逆,学生读来朗朗上口,很快就记住了。
5、重点难点都很好的进行了突破,时间把握比较准,有主次之分。
我本人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进行探究两角的'大小关系和光路可逆时不够精炼,由于是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空气中角度大就行了,我在这地方进行了角度的准确读数,显得有点啰嗦。
2、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才能调动他们的兴趣。
3、让学生做激光斜射入玻璃时学生的实验效果不太好,并没有真正得出规律,只是玩了一把,老师的指导还要朝有效、到位的方向去努力。
4、画光的折射光路图,解释水中的物体看起来升高了,一部分学生很难理解这里说的虚像。
5、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没有及时引导,造成部分学生不知道折射光线怎么画。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9篇)篇十一
首先,很感谢学校教科室领导和工作人员及物理组各位成员在百忙之中来听了我的亮相课《光的折射》,并在课后为我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让我从这些意见中更全面的查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根据自己上课时的体验和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以及组员提出的建议,我认真总结了以下几点:
1、上课节奏缓慢,但语速又偏快。
这应该是我教学中自己都早已意识到的问题,例如在光折射规律的的推导和归纳中讲的时间太长并且内容讲得过于繁琐,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
2、实验演示不具说服力。
我想造成这一点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自己经验不足,考虑不周全,没考虑到该多改变几次角度,让学生对观察的现象更有印象,也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学生情况把握不准,造成给学生抛出的问题太难。
例如归纳出了光的折射规律后,在让学生用规律分析为什么池水变浅,筷子弯折时,我以为在前面每个探究环节我都有让学生画图,此时再让学生画图应该不是难事,结果却出现了学生根本不知如何下手的状况,课后组员都建议此处可以先给学生一点提示,在ppt上展示从水下一点有两条光射到了界面处,让学生画出它们的折射情况,或降低难度先让学生画一条光线。
4、准备不够充分。
出现了临场发挥词不达意的现象,我知道一个好教师在上课时应该把90%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课堂效果上,把剩余10%的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教学安排上,显然,在这一点上我还需要去狠狠的磨。此外实验器材的准备也不够完善,虽然根据实验室器材情况这节课无法做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但演示实验器材完全可以靠自己想很多办法改进,使得上课时演示不那么麻烦,学生也能更好的观察。还有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这次亮相课之前没有请教同组人员,其实备课时我只要多问问他们就可以避免其中一些问题。
通过这次亮相课查找到了很多自己的问题,但是有问题就说明我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在自己不断的努力中我一定可以快速成长起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9篇)篇十二
“光的折射”这节课的教学,要体现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的思想。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通过实验探究规律。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好奇、好动和对形象直观的东西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组有趣的图片(课本中的漫画采用投影的方式展示,同时适当地加入文字和声音),通过播放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创设一个疑问情景,这时再启发学生:为什么我们用眼睛看到的和实际并不相符呢?明明看起来池水很浅,但是实际上却很深呢?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线进入了眼睛,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会怎么样呢?经过这样巧妙、合理的设置情景,又用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问题,有层次、有梯度的把学生引向要探究的知识,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便显得水到渠成。
在教学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常常会遇到学生提出多个问题的情况。这说明学生在动脑筋,在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应该给予语言上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我们不能只提与本节课教学有关的,而无关的弃之时只字不提,这样很容易伤害到学生。我们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优选出最有科学探究意义的问题,并巧妙的运用语言淡化其他问题。逐步培养出学生的科学素质。
猜想和想象是科学探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常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但当放手让学生猜想时,也会遇到以下尴尬的局面:一是学生的猜想漫无边际,怎么猜也猜不到点子上;二是学生的思维如一潭死水,不敢猜也不知道该如何猜,两眼茫然的看着老师。为了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我在教学中反复思考、归纳、总结,觉得对于猜想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应先做好铺垫,循序渐进,以便引导学生在科学研究的方向上进行猜想。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光在空气中和水中时的传播情况。学生都知道会沿直线传播。然后问学生:如果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光的传播方向会不会发生变化?此时猜想应当有两种结果:“会,不会”。接着引导学生探究课本中第一个活动,用激光笔演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情况,让学生观察,他们看完这个演示实验后,很容易的就会归纳出:当向大烧杯中慢慢注入水后,光点会缓缓地向左移动,这时候,启发学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不会发生变化,由于实验现象明显,学生自然就会总结出光会发生偏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当光垂直射向水面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思考,并利用手边的实验器材完成探究。当光垂直射向水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这时候再给出光的折射概念,无形中就突出了概念中“斜射”两个字的重要意义。这时得出光的折射的概念才是最完整的。
此时如果再接着问“光为什么会发生偏折?”、“光怎样偏折?”等问题,便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猜想困难,使猜想陷入尴尬境地,也不利于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个问题,我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让学生再认真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况,并让他们将观察到的现象用图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于图像先介绍界面、法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折射角等。此时再问学生光的偏折情况,学生便能轻而易举的猜出是向法线偏折。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这一知识点我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光从水斜射到空气中时,折射角是那一个呢?它跟入射角的关系如何?学生自己作图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对两个图像的观察和比较就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1、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垂直入射时,折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
3、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介质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线从其他介质射入空气时,则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4、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当这一切都水到渠成时,我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光的折射例子并解释。适当的补充海市蜃楼、夏日群星闪耀等现象,这样层层递进,学生能从猜想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逐步培养出自信和科学的学习方式。
课后通过学生作业反映出本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纵观这一节课,我只是在黑板上示范性的做了三个图,大量的时间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更多的是扮演着引导者。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9篇)篇十三
十月份,为迎接株洲市青年物理教师教学大赛,我校八年级停下第二章“光现象”的教学,改为学习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现已结束。从本周开始,又回过头来学习第二章,星期一到星期二的教学任务是第四节“光的折射”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进行了二次备课,但还是有许多不到的情况。
(1)探究光从空气中斜射到水中的情况;
(2)探究光从空气中斜射玻璃中的情况;
(3)探究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况。并且在每一步探究中,都要求学生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改变入射角,看折射光线怎样偏折,如果光秉直入射时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很投入,基本能得出实验结论。
课堂亮点:
(1)由于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也省了许多口舌,学生反而学得更扎实;
(2)课堂生成令人兴奋不已,如在实验班上课时,有颜甜等发现了当光从玻璃中斜射到空气中时,有可能找不到折射光线,而只有反射光线,接着我干脆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什么情况下折射光线会消失呢?不一会,又有谭斯琪回答出了这个问题。
仍需改进之处:
(1)学案有待进一步改进。由于时间比较紧,在备学案时,没有经过多的讨论,就形成定案,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还有些地方存在较大的不足。
(2)光从空气中斜射到水中时,虽然老师想了办法,在水中加入少量墨水,红色的激光在水中的路径清晰可见,但光在空气中的路径却很难看到,在“光的直线传播”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加烟雾的方法来看到光的'空气中的路径,这里该怎样增加可见度,值得我们思考。
(3)1、时隔一个月之久,学生对“光现象”中的基础知识多有遗忘,在学案中我们先设计了几个课前巩固题,引起学生的回忆。而作反射光线时,有少数学生开始时无从下手,以前全体同学都已经过关的反射定律都记不起来,星期二第三节课在实验班上课时,有同学将“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混为一谈。我相信,所有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该怎样让学生克服这个毛病呢,还望能向其他老师学一招。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9篇)篇十四
一、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二、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三、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9篇)篇十五
光的折射在生活中很重要,并且是光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进行这节的教学时,我尽量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体现以“问题为中心”的堂教学设计,遵循“六环”“三步”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实验创设出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问题,并想解决问题。我设计的两个实验,一个是“折射断筷”,一个是“硬币上升”。通过学生手边简单的器材,进行简单的实验,体现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的思想。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既能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还能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探究情境。我觉得这是本节的一个成功之处。
在讲授完什么是折射之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关于折射,你还有什么想要知道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例如:发生光的折射时,遵循什么样的规律?之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形成问题系列,并且确定解决问题的顺序和时机。我觉得这是本节的一个亮点。它很好地体现了“六环”中整合问题这一环节。
本节的另一个成功之处是在最后,在讲过池水变浅的道理后,可以让学生仿照这一问题讨论“潜水远在水下看岸上的路灯,情况会怎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通过作图的方法确定看到路灯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产生出更高更新的问题。
本节的一个遗憾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可见度不大,我采用了演示实验。如果可能的话,我觉得这个实验还是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学生的感受会更深刻。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将一束光斜射向水杯底,在杯底出现一个光斑,向杯中加水,就会发现光斑的位置发生移动,从而得出: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光线行进方向发生改变。再进行光的折射的教学。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9篇)篇十六
实验中学王建儒“光的折射”这节课的教学,要体现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思想。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通过实验探究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科学学习的实验特色,从而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本节课通过“光的折射”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一个良好时机。考虑到学生的好奇、对形象直观的东西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具体做法是:在一个较深的透明容器中让一名学生将手放进水中,让其他学生观察,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观察、争论,还有很多同学也争着将自己的手放进有水的容器内观察,大家都感觉很有趣,在水外的手还好好的,一放进有水的容器内为什么就变了呢?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创设了疑问情景,这时再启发学生:看到鱼,说明有光从手处进入了我们的眼睛,为什么看到的手臂和实际的不一样了?把学生引到看(光)和(手臂)的对比上来。经过这样巧妙、合理的设置情景,又用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问题,有层次、有梯度的把学生引向要探究的知识,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便显得水到渠成。另外我还准备了其他的实验,就是把铅笔放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可以观察到笔被折断了。
猜想和假设是探究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常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但当放手让学生猜想时,也会遇到以下尴尬的局面:
一是学生的猜想漫无边际,怎么猜也猜不到点子上;
二是学生的思维如一潭死水,不敢猜也不知道该如何猜,两眼茫然的看着老师。
为了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我在教学中反复思考、归纳、总结,觉得对于猜想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应先做好铺垫,循序渐进,以便引导学生在科学研究的方向上进行猜想。比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我先回忆光分别在空气中和水中时的传播情况。因为旧知识的铺垫,学生都知道会沿直线传播。然后与学生共同做三个玻璃杯的实验,其中的两个杯子里装有水。在杯中分别放进三根铅笔,(其中在一个有水的杯中放进半支铅笔,让学生观察)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现象?(实验中有一只铅笔发生了弯折)那光的传播方向会不会发生变化?此时猜想无非两种结果:会,不会。接着我再用玩具激光笔演示光从空杯中通过,再在空杯中慢慢地注入水让学生观察玩具激光笔光从水中通过时到纸屏上的情况,他们便很直观的知道了光会发生偏折。此时如果再接着问“光为什么会发生偏折?”、“光怎样偏折?”等问题,便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猜想困难,使猜想陷入尴尬境地,也不利用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个问题,我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让学生再认真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情况,并让他们将观察到的现象试着用图表示出来。然后借助于图象先介绍界面、法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此时再问学生光的偏折情况,学生便能够轻而易举的猜出是向法线偏折。这样层层递进,学生能从猜想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逐步培养出自信和科学的学习方式。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机会,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还要在猜想的同时发动学生动手探究,进行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使他们真正成为善于学习的人。教师也能真正做到“受人以渔”,何乐而不为呢。总而言之,若想让学生学好科学课,降低自己上课的难度,就要及时的了解学生在学习每课时可能否出现哪些问题,并积极的思考用何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轻松的解决这些问题。若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老师要有很大的热情,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当中。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9篇)篇十七
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课时内容为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光》第二节内容,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光的折射是继光的反射后的又一个新的光现象。本节知识是光学中的重点知识、是理解透镜作用原因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为以后透镜及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知识之一。
本节内容我们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光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了解光的折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猜测、检验、联想等的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乐于合作,渗透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基本理念。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1)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规律;(2)让学生会作光折射的光路图。
本节课整体上采用对比、猜想、提问设疑、设计实验探究的模式,教学流程上采用以上方式:
第一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对照光的反射定义自己分析得出光的折射定义。学生对定义总结很有可能不是很周密,但可以通过后面的观察实验和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修正定义,让学生明白为何要用“斜射入、一般”这些词。
第二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对照光的反射定律,让学生猜想光的折射可能有哪些规律,然后按照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当然整个实验主要是我来操作完成。在此我补说一点,因为在探讨光折射时光路是否可逆时,由于没有演示光从水射入空气中的器材,所以我采用的是用半圆形玻璃砖来做这个实验,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步:学生练习画光的折射光路图,为下一部分学习透镜的作用做好铺垫。
第四步: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在这一步我采用让学生做硬币“上浮”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光的折射带来的错觉,引起学生思考硬币为什么会“自动上浮”,启发学生画光路图来解释原因。同时也说出了盛水的碗变浅、放入水中的筷子变弯等现象的原因。
第五步:通过多媒体演示“海市蜃楼”现象。联系生活实际,解释“潭清疑水浅”、“叉不到水中鱼的原因”等现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9篇)篇十八
这堂课是在听完小榄镇初二物理教学比赛的4节课后,我才上的,可以说,这节课的设计参考了很多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也渗透了我们校长提倡的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落脚于实验探究,力求在教学设计上有所创新,以实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力求以教学创新实现减负增效。
1、本节课牢牢把握“兴趣”这个学习的原始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以震撼视听的电影短片开篇,引起学生集中注意,顺势引入折射现象,然后以简单而奇特方法演示光的折射路径,以分组实验带学生零距离感受光的折射,在感受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进入探究之旅,最后以美丽的海市蜃楼和神奇的传说收篇。整个流程处处有乐趣,彻底甩掉了传统物理课堂生硬枯燥的面孔,给学生以亲近,充满趣味的感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2、落实学生科学地自主探究。
本节课安排了学生实验,用专用仪器要学生自主探究折射规律,体验光路可逆,体验眼睛受骗,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训练学生科学实践的能力和精神,培养学生乐于实践,善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意识和习惯。
4、概括精当,方便同学们理解记忆:书本和许多多资料上对光的折射规律总结得繁琐,不方便学生记忆,我在上课时,大胆改革,把规律概括成20个字,三线共面,法线居中,空气角大,垂直不变,光路可逆,学生读来朗朗上口,很快就记住了。
5、注意要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反射实例,位下节平面镜成像做准备.
6、课堂教学干净利落,实现减负增效:这节课由于知识点不多,我们从预习到课后作业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体现堂堂清,检测的结果显示,他们对这部分知识也把握得很不错。
我本人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眼睛受骗举例太多,好像同学们都不是很理解,这部分的`教学自己感觉没有把握好一个度,不敢拓展开,也不敢深入下去,不知道这会不会给今后的中考带来麻烦。
2、折射光路图的画法强调得不够,应该演示一下,也给一个题给他们做做,巩固一下,但是课后习题中没有这部分内容。
3、很多学生的实验效果不好,并没有真正得出规律,只是玩了一把,老师的指导还要朝有效、到位的方向去努力。
4、课前预习没有强调,很多同学没有去预习,上课时跟不上,就不断指责老师讲得太快了。以后要注意加强预习的监督,就算没有预习作业,也要回家预习。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9篇)篇十九
这堂课是在听完初二物理教学比赛的2节课后,我才上的,可以说,这节课的设计参考了很多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也渗透了我们校长提倡的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落脚于实验探究,力求在教学设计上有所创新,以实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力求以教学创新实现减负增效。
1、本节课牢牢把握“兴趣”这个学习的原始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究。以震撼视听的电影短片开篇,引起学生集中注意,顺势引入折射现象,然后以简单而奇特方法演示光的折射路径,以分组实验带学生零距离感受光的折射,在感受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进入探究之旅,最后以美丽的海市蜃楼和神奇的传说收篇。整个流程处处有乐趣,彻底甩掉了传统物理课堂生硬枯燥的面孔,给学生以亲近,充满趣味的感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2、落实学生科学地自主探究。
本节课安排了学生实验,用专用仪器要学生自主探究折射规律,体验光路可逆,体验眼睛受骗,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训练学生科学实践的能力和精神,培养学生乐于实践,善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意识和习惯。
3、讲练结合,各个击破,例题的选择恰到好处,本节两个重要知识点,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都有配有例题,很好的巩固了知识点。
4、概括精当,方便同学们理解记忆、书本和许多多资料上对光的折射规律总结得繁琐,不方便学生记忆,我在上课时,大胆改革,把规律概括成20个字,三线共面,法线居中,空气角大,垂直不变,光路可逆,学生读来朗朗上口,很快就记住了。
4、注意要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反射实例,位下节平面镜成像做准备。
5、课堂教学干净利落,实现减负增效、这节课由于知识点不多,我们从预习到课后作业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体现堂堂清,检测的结果显示,他们对这部分知识也把握得很不错。
1、眼睛受骗举例太多,好像同学们都不是很理解,这部分的教学自己感觉没有把握好一个度,不敢拓展开,也不敢深入下去,不知道这会不会给今后的中考带来麻烦。
2、折射光路图的画法强调得不够,应该演示一下,也给一个题给他们做做,巩固一下,但是课后习题中没有这部分内容。
3、很多学生的实验效果不好,并没有真正得出规律,只是玩了一把,老师的指导还要朝有效、到位的方向去努力。
4、课前预习没有强调,很多同学没有去预习,上课时跟不上,就不断指责老师讲得太快了。以后要注意加强预习的监督,就算没有预习作业,也要回家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