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体会的撰写是培训学习全过程的重要环节,要认真对待,做到系统、准确、有深度。下面是一些学员通过写作总结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职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精选20篇)篇一
前一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了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专题研修班,在这个研修班上,我认真听取了四位专家对于课程思政的深入解读,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其他高校课程思政的做法,我更加明白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润物无声,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信仰者讲信仰”。教师是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引路人,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是决定“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因素,只有对专业知识思政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认同,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为此,应着力提升教师的思政意识与结合专业的价值教育执教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实现传道与授业的有机统一。而我们的课程思政师资队伍主要包含三类:专业课老师、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这里面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关键中的关键。
要想让所有的课都上出思政味,所有的老师都挑起思政担,共同探索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大思政”教学体系,我想可以这样做:一方面,建立线上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沟通群组,可以先邀请一批热心热情于课程思政的骨干教师,包含教务处、宣传部、学工部、马院教师代表、专业课代表、辅导员代表等,在群组里专业课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课程思政设计,或者提出自己的疑惑,由不同部门不同身份的老师进行出谋划策,提供政策或者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定期开展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共同参与的课程思政教学线下沙龙活动,在研讨过程中,三者可以共同疏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连接点,了解现在学生所思所想,论证其合理的切入点,有效的拓展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边界,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日常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让三者产生整体育人的联动效应。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是课堂,而专业课教师想要更好的融入课程思政,必然少不了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的保驾护航,互通有无,三者强强联合,不仅可以让专业课教师在保留自身课程特点的同时,还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持同向同行。打造一支不仅具有精深专业素养,而且具备高尚师德、精湛育德能力的师资队伍,是为学生提供优质课程思政的保证。
高校课程都是按照专业进行设计,特别是专业课程传授的教学内容会直接体现知识的价值导向,因此在编写教材、选择教材的时候,要集中骨干教师力量,统筹优势资源,让教材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既符合专业要求,又不生硬强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同我们所要引领的价值理念。
同时,要扎实做好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设计,明确思政教育的的具体要点、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针对具体课程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也就是说,一个专业的价值引领体系应当是全面的、系统的、有规律可循的,不是单一课程教师自己闭门造车的结果,需要进行教研室研讨、确定并实施,对于精品课程、一流课程,更应该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指导,打造一批优质思政课程,可以给其他课程提供借鉴。
最后,改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教学整体设计,提高协同育人效果。从实践方式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旗帜鲜明讲政治,采用正面直接的施教方式,第二种就是间接的把教化渗透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这两种缺一不可。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思政课程教育中,教师需要在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专业性特点,融入相关专业要素,提升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增加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而“课程思政”在教学内容上,要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尽可能实现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相互融合,进行共同教育。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方法,才能加强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效率,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所有教学方式方法的首要前提。
因此,第一个方法,任课教师一定要了解学情,分析自己所带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迷茫与困惑。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金华教授说,只有从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才能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课堂思政的吸引力,也就是说我们要回应学生的期待,更要帮助学生养成大国国民心态和思考习惯。
我这里有个简单的例子。我所教授的课程是《课堂翻译实践》,针对的是大四本科学生,他们对于考研、考教师资格证、就业等问题特别关注。因此,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注重积极回应学生的这种期待,对于手语翻译的就业前景,特别是和本门课程密切相关的就业方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课堂手语翻译与学生进行了探讨。首先明晰了课堂翻译的身份地位,课堂翻译不同于其他场合的翻译,他站在讲台上,就有了教师的身份和属性,就要以好老师的准则去要求自己,由此引出“四有”好老师的定义:我们的理想信念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这双手去传递给聋生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他们能够成长为合格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道德情操就是要爱岗敬业,遵守教师和手语翻译员双重身份的职业操守;我们的扎实学识就是我们娴熟的翻译技能和广阔的专业知识背景;我们的仁爱之心就是对残疾人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是不抛弃不放弃,是耐心、爱心与恒心。
第二个方法就是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有助于融入思政元素。比如现在藏族小伙丁真的爆火,是现在00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学生一方面感慨于丁真的“甜”“野”气质,另一方面心中难免有一丝想当网红、想自己也被看见的冲动。我在上课时以专业教师的身份和课下辅导员的身份和学生讨论了这个问题,学生的积极性都特别高,他们也很关心自己能否成为手语翻译界的网红,丁真可以为自己的家乡旅游业“带盐”,而自己可否为手语翻译这个专业、这个行业进行“带盐”?我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丁真没有把自己的巨大流量变现,他保持着那份难得的初心,我们作为手语翻译的初心是什么?丁真被抓去读书来丰富自己的内涵,我们又当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如何培养自己爱岗敬业的精神、乐善好施的品德,从而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这比我们说一百遍你要好好学习呀,你要加油努力呀等更能入脑入心。
第三个方法是善于利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设计和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透过案例教学和分析的过程融入家国情怀、价值观念、政治信仰、职业道德教育等,让学生习得批判性思维、悟得正确价值观。
在制度这个问题上,评价与监督机制是关键。想要课程思政更好的落地,不能雷声大雨点小,需要高校建立协同育人评价与监督机制体制的一体化,而评价与监督机制是衡量育人模式成效的重要指标,既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还需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例如在“课程思政”设置专门的思政效果评价体制与标准,还要针对课程设置专业技能的评价体制与标准。同时可能需要协同科研、教务、人事等相关部门共同交流设置综合性的评价体制与标准,最终实现评价与监督机制体制的一体化。有了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课程思政在推广的时候就不用单纯靠情怀靠自觉,就有相对的可量化的方式,就可以在思政课程建设初期,减少一些阻力。
金秋时节,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院培计划全国职业院校系统构建高质量思政体系暨顶层设计与融入实操案例分享课程的线上培训学习。首先,我要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培训课程主要围绕职业院校的构建高质量思政体系进行了系统性指导。此次课程分为七讲,专家们利用广博详尽的案例,对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课程体系进行指导,具有完整的逻辑结构。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深刻感受到受益匪浅,下面我将简单对我的体会进行总结:
第一,谈如何进行“课程思政”。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曹建林教师运用非常合适的标题“随堂潜入心,润魂细无声”。在开讲前利用三个案例,针对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的问题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讲解,指出学生的实践技能也很要,但是为人处事也是非常关键的。根据习总书记讲到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目标。从三个层次进行详细讲解,重点讲解上极怎样讲,学校怎样做?教师怎样干?提出学校按照上极的指示,进行教学改革,提出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推进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的革命,扬显以学生为主的理念,推动学校由“课程教学”向“课程思政”转化,“专业教育”向“专业育人”转化,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教师的教育目标,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合格建设者,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人是第一位的,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教会学生懂得如何做人的道理。教师也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曹书记讲得非常深刻,我深感受益匪浅,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作为教师就要尽力教好每一位学生,教懂做人的道理,明白为人处事的重要性。
第二,梁长根教授讲授的“匠心筑梦”传递有温度技术,课程思政提升质量,主要讲述了四个部分,分别是对思政课程与课程四针的比较,通过对比讲解,我也深入了解,思政课程内容简单,而课程思政可以融入学生所有的课程中,这样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对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提出了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地与专业课程融合在一起,通过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建设一门课程课程资源的建设等等,最后利用实践课程案例详细讲解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从专业课程中发掘课程思政元素,要做到像盐溶于水中一样得自然,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接受起来非常容易,不排斥。真正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专业技能人才。
第三,盛宏宇教授针对课程四政讲解的“同向同行,润物无声”。精彩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讲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教育人,把立德树人作为主要的讲授目标,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讲解是教学的关键。盛教授讲述了有关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发展,人们在担心主题人员会不会受到影响,以及机器人人工智能人脸识别,会不会不安全等等伦理问题,我国政策规定了有关人工智能发展的伦理政策,来保护主体人的权益。后面盛教授讲述了有关全国的课程思政比赛,讲解了课程思政比赛的评分标准,这样为我门更好地诠释了课程思政应当做到什么程度,为老师们指明道路。
通过此次线上直播培训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大。线上培训选的专家都是非常优秀的教师,他们利用生动的案例,对每一个观点进行详尽的分析讲解,讲得非常通俗易懂,让我们听课者能非常投入地听课,非常有兴趣地听课,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己所教所学的专业中去。由于是线上平台的学习,还具备回放的功能,这样给我们一个反复学习的机会,真的是太好了。这也是我们今后教法改革的一个方向,同时每位专家的讲授方法,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学习点。最后再次感谢学院为我们提供一次这么优秀的学习机会。
“课程思政”的理念是近三年教育界出现的新名词,但是在我看来其实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也一直践行着这一理念,只不过说法有所不同,也就是常说的文化与情感目标。2020年9月4日和5日晚,在听完**副主任**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这两堂有情怀、有深度的课程思政的线上直播讲座,触发了我心中对于教育的一些想法:
首先,学无止境,终生学习。听完邓老师的讲座,最让我动容的是邓老师对于知识的渴求和追求“学高为师”的执著。我一直以来钟情于各类知识,天文、历史、地理、科技、自然、绘画、音乐都有兴趣探究一番,无奈总以时间不够、精力欠缺来搪塞自己,从而错失了很多时机。“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作为教师倘若能做到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肯定能为课堂添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不是机械地“填鸭”,才能真正实现“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要想游刃有余地将思政融入学科教学,广博的知识和灵活的思维是前提,终生学习是关键!
其次,将情感的温度传递给学生。疫情期间,留学生许可馨辱骂抗疫斗士李文亮的事件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像这种被称之为“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大学生这几年被频频爆出,从前两年觉得“美国空气都是甜的”杨舒平到如今的许可馨,不禁令我们全身冷颤:我们的大学生到底怎么了?曾几何时,他们也是一腔热血地唱着国歌,向国旗敬礼,心中充满对祖国崇敬之情的小学生,是什么让他们变得如此冷冰冰?十年寒窗培养出了高学历,也造就了大量“白眼狼”,这可能也是目前唯分数至上的教育所付出的代价。“传道”摆在“授业解惑”之前,可见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才是教育的精髓。
最后,点到为止、画龙点睛。我认为课程思政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而不能成为学科教学,被思政所累。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能为了追求思政效果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也不能把大量的课堂时间都安排思政的内容,变身成“政治课”。应当巧妙设计,穿插学科教学其中,浑然天成,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自然学生的思政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同向同行,共育英才”!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各学科老师群策群力,各显神通,研习课程思政教学,中国的教育来日可期!
中共中央近日发出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指出,要在系统全面、融会贯通上下功夫,深刻把握这一思想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迈入新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将会更加光荣、任务将会更加艰巨、挑战将会更加严峻,尤其需要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导,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新的美好幸福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努力在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真学实践上求突破,不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着力点亮思想理论“灯塔”,照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行之路。
深入系统“学”。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盲人摸象,需要深下去、实到底、系统学。要在读原著、学原文上下功夫,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和思想精髓,系统揭示思想中蕴含着的丰富内涵和方法论,深刻把握其中闪耀着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坚持学思想与学思路相结合、学观点与学理念相辉映,不断强化解决矛盾、化解风险、攻坚克难的能力;要注重多形式、分层次、全视角开展学习,着力强化学习的主动性、针对性、系统性,切实把理论学精、把思想学透、把道理学深,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
融会贯通“悟”。拨动灯芯,油路通畅,灯塔才会更明亮,深挖思想,融会贯通,才能悟到真理。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贯通起来领会,准确把握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等多个层面贯通起来思考;要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地悟原理,把每一个思想观点、理论命题都思考深、领悟透、把握准,既知其言更晓其义,切实把思想的来龙去脉、理论的主旨主线搞清摸透,确保更加入脑入心。
知行合一“践”。“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思想理论只有与实践有机融合,才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要突出理论指导,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把学与思融入到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等生动实践中去,激发起思想理论的磅礴伟力;要突出实践提升,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不能只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学,而是须要在实践中不断升华提升,在实践这个大熔炉中拓展思想认识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切实在深化认识中让思想“灯塔”更亮。
党课教育是党员管理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是增强广大党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凝聚党员力量的重要抓手。尤其是抓好农村党员教育,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的推进大有裨益。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白海子镇党委着力推动“流动课堂”党员培训模式,组织党员干部流动讲、培训地点流动定、学习内容流动选,创新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结实架起精神之桥。4月21日,白海子镇党委“流动课堂”走进富贵村,开始在全镇范围内流动开展。
党员培训课堂要用好本土“接地气”的队伍,镇党委坚持用好“本土讲师”,由领导干部讲、支部书记讲、优秀党员讲、党务“特长生”讲,让党员干部“流动”上党课,在讲理论、学党务、明思想的同时,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拉近干群距离,在农村党员中扩大受众群体,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富贵村,3位经历丰富、有基层经验的老党员就各自工作中的“拿手活”向村民和20余名在村党员进行了分享,受到党员和群众的一致欢迎。接下来,镇党委将组织更多政治素质高、善用农民语言的老党员,推动全镇党员回顾党的历史,不忘初心,让教育氛围活起来。
“流动培训”最重要的是要流动好“阵地课堂”,镇党委组织人员深入各村,首先要用好支部的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等,采取集中培训、典型宣讲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其次用好北疆先锋党建直通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组织优势;此外,结合党日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教育活动,将党员教育与志愿服务、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提高党课吸引力,保障培训零距离、听课不跑腿,打通“最后一公里”。
春忙将近,为继续方便农村党员学习教育,镇党委将进一步扩大流动模式,以“流动”为特点在田间、地头、村中小广场,搬板凳“拉家常”,让党员在茶余饭间就能听党课,让教育方式活起来。
“流动课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自治区、市、区最新全会精神为重点,把好大方向;以农村党员关心的热点事、身边事组编“培训教材”,努力做到一村一套教材,民众有关心、党课有解答,切好小角度。在帮助党员更好地理解党政方针、精神内涵外,大家关心的村务镇务也走进培训课堂,解决好培训枯燥、讲课刻板的老问题。在富贵村,针对村民关心的村集体经济购买大型农机具增收的问题,“流动课堂”为党员们深入简出地介绍了“四议两公开”的作用,针对支部党组织薄弱的问题,为大家解读领学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实施办法,有效促进了基层党支部的建设。
为有效地开展教育培训,镇党委还将针对不同村落、不同层次党员差异化需求,锁定学习教育主体,差异化采取视频短片、党员宣讲、案例解说多种内容,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环境治理等多种题材,让教育内容活起来。
中职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精选20篇)篇二
作为一名学生,课程思政讲座对于我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近期,我参加了一次关于课程思政讲座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并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讲座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参加讲座中获得的心得和体会。
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课程思政讲座中,我了解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不仅需要在知识上指导学生,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讲座中,讲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深入浅出的授课方式,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我们未来的影响深远。
三、推动学科思想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课程思政讲座还强调了学科思想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思考和认识到学科思想的重要性。人类的发展是在各个学科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学科思想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正确的学术道德与职业道德。
课程思政讲座还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作为学生,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为自己的研究做出合理的学术论证,并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此外,职业道德也是我们作为未来从事各行各业的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课程思政讲座通过讲解相关案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与追求。
最后,在课程思政讲座中,我们得到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的指导。通过讲座,我们意识到,在追求个人幸福和成功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社会责任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将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从长远的发展角度出发,培养正确的人生追求,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
通过参加课程思政讲座培训,我认识到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推动学科思想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以及培养正确的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重要性。课程思政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个人价值的统一。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将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并努力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的人。
中职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精选20篇)篇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作为一名大学思政教师,我深知自己的使命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能更好地履行这一使命,近期我参加了一场思政教师课程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受启发,并从中汲取到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体会。
第一,培养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思政教育作为一门关乎国家命运的课程,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在培训中,我学到了思政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激发他们肩负起这种责任的内在动力。通过培训,我明白了“社会责任感”并不只是一种口号,而是要在教学和实践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向学生传递。
第二,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面对现实的挑战,思政课程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课程培训,我了解到,思政教育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科需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去。只有思政教育真正贴近学生,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第三,加强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时代在不断发展,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参加培训,我对现代教育技术和工具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例如,我学会了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使思政课堂更加活跃生动。通过创新的教学手段,我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将思政课堂变得更加互动和富有热情。
第四,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在培训中,老师们不仅传授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还对我们进行了集体讨论和互动交流。这使我意识到作为一名优秀的思政教师,只有与学生保持通畅的沟通和深入的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需求,才能更好地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因此,我决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倾听和尊重他们的声音,使教学更加迎合学生的需求。
第五,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专业素养。思政教师不仅仅需要掌握教学知识和技巧,还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文化素养来影响学生。在培训中,我学到了不少关于提升自己修养和素养的方法。例如,我学到了通过阅读优秀的文献和名人传记,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我还学会了用心倾听,关心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这些方法将在我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通过思政教师课程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思政教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和复杂性的工程。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增长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培养学生的任务。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职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精选20篇)篇四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国家指导思想,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宪法完善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坚持学以致知、学以致思、学以致用,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岗位贡献力量。
一、坚持学以致知,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具体体现在它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和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概括了这一重大思想的主要创新观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行动纲领层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坚持学以致思,深刻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魅力和实践品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是产生于伟大实践又指导伟大实践的科学理论。具体体现在:一是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继承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继承和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积极借鉴别国治国理政经验,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又展现出宽广视野和博大胸怀。二是它能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大势,站在人类发展前沿引领时代潮流,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为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解决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是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四是它积极探索规律,按规律办事,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坚持学以致用,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本职工作中,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做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着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第一,牢牢把握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增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第二,创新教育载体,运用新媒体技术,抢占网络主阵地,搭建“智慧思政”教育模式。第三,丰富教育素材,利用新思想和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作为教育青年学生的新资源,推动思政育人“鲜活”起来。第四,培育实践平台,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才干。第五,实施泛在教育,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
今后,我们要坚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做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奋力书写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中职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精选20篇)篇五
课程思政的理念是近三年教育界出现的新名词,但是在我看来其实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也一直践行着这一理念,只不过说法有所不同,也就是常说的文化与情感目标。20xx年x月x日和5日晚,在听完xx副主任xx和北京师范大学xx教授这两堂有情怀、有深度的课程思政的线上直播讲座,触发了我心中对于教育的一些想法:
第一,学无止境,终生学习。听完邓老师的讲座,最让我动容的是邓老师对于知识的渴求和追求学高为师的执著。我一直以来钟情于各类知识,天文、历史、地理、科技、自然、绘画、音乐都有兴趣探究一番,无奈总以时间不够、精力欠缺来搪塞自己,从而错失了很多时机。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作为教师倘若能做到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肯定能为课堂添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不是机械地填鸭,才能真正实现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要想游刃有余地将思政融入学科教学,广博的知识和灵活的思维是前提,终生学习是关键!
第二,将情感的温度传递给学生。疫情期间,留学生许可馨辱骂抗疫斗士李文亮的事件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像这种被称之为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大学生这几年被频频爆出,从前两年觉得美国空气都是甜的杨舒平到如今的许可馨,不禁令我们全身冷颤:我们的大学生到底怎么了?曾几何时,他们也是一腔热血地唱着国歌,向国旗敬礼,心中充满对祖国崇敬之情的`小学生,是什么让他们变得如此冷冰冰?十年寒窗培养出了高学历,也造就了大量白眼狼,这可能也是目前唯分数至上的教育所付出的代价。传道摆在授业解惑之前,可见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才是教育的精髓。
第三,点到为止、画龙点睛。我认为课程思政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而不能成为学科教学,被思政所累。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能为了追求思政效果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也不能把大量的课堂时间都安排思政的内容,变身成政治课。应当巧妙设计,穿插学科教学其中,浑然天成,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自然学生的思政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同向同行,共育英才!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各学科老师群策群力,各显神通,研习课程思政教学,中国的教育来日可期!
中职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精选20篇)篇六
2020年9月4日、9月5日晚,**老师按照部门要求,一起在线上学习了有关课程思政的讲座。通过两个晚上的学习,让我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对师德ide理解有了新的感悟。培训中,**副主任**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
其中**教授于**年3月18日参加过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她主要从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政治认同、价值引领,同向同行、共育英才三个方面来阐述了自己对思政课程的思考。强调教育首要回答的根本问题主要就是围绕“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结合丰富生动又新颖的案例绘声绘色地阐明了作为理论教师“当什么样的老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的问题。她讲到,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样的思政课讲座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指明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并使思政课教师感受到了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培训中,熊教授还讲到总书记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六项要求,对如何上好思政课提出了八个统一。怎么才能深入理解这六项要求和八个统一,并把它有效落实呢?她认为:
一是要讲政治,要把讲好思政课当做一项事业来做。思政课的根本目的是价值引领,要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全情投入,把讲好思政课当做毕生的一项追求。
二是要重视科研,尤其要重视教学研究。良师必定是学者,要想讲好思政课,必须有深厚的学术涵养,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并且践行。学者未必良师,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重视教学研究,要认真学习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掌握教学艺术,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做到“配方”要更科学、“工艺”要更精湛,“包装”要更时尚,真正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具体谈到教学方法,她指出,思政课要有理论深度,从学理上把理论讲透,展现理论的魅力,做到以理服人,同时拿事实说话,增强理论的现实说服力。同时要有“讲故事”的本领,得把有意义的事情讲的有意思、有温度、有色彩,不枯燥、接地气,学生爱听,让马克思说中国话,让高深的理论说家常话。
经过这两个晚上的线上培训学习,让我明白:讲好课,是老师的工作和本职;
育好人,是国家赋予老师的使命。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学习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提供思想政治素质,争做新时代的好老师,要做学生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教书育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应该将“四个自信”“四个意识”等新思想,新动态,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切实自觉地做到,以学校大局为重,正确处理好学校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切实做到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认真完成、学校的号召积极响应。其次要做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引路人。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高尚品德,明白做人的道理。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把每个学生教育好,是教育的神圣使命。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教育办得越来越好,我们就定能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后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断学习和反思,虚心向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学习,在物理、数学教学实践中,更加精心备课,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素材,如盐入水,在课程教学中巧妙渗透思政元素,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
中职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精选20篇)篇七
近年来,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模式,逐渐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和重视。为了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学校组织了一次全校教师的培训,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深刻认识到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课程思政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经历,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培训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课程思政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课程思政,我们可以将时事政治和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这样,我们就能够培养出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其次,课程思政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而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再次,课程思政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能力和理论素养。政治能力是公民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它涉及到公民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自觉地参与和管理能力。理论素养则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政治能力的重要指标,它体现了一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我们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并培养他们的政治能力。
最后,课程思政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我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让他们能够关注社会的不公平和弱势群体的需求,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和帮助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课程思政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课程思政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模式,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理念和方法。通过课程思政,我们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政治能力和理论素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能够将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职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精选20篇)篇八
近年来,我国高教领域推行以“课程思政”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改革。为了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学校安排了一次课程思政培训,我有幸参与其中。通过此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首先,课程思政培训使我认识到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党性、国情、人文素质的基础教育,是高校创造人才培养环境的基础。培训中,讲师详细讲解了思政教育的定义、内涵和目标,并运用实例生动地阐释了思政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我深刻体会到,只有通过思政教育,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其次,课程思政培训让我了解到了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培训中,讲师围绕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展开了深入的讲解。他强调了教师要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思政的核心思想。通过培训,我明白了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我将运用这些新知识,设计更富有思政教育意义的课堂。
此外,课程思政培训激发了我的教育热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培训中,讲师以身作则,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强调了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素质,不断学习和研究课程思政的相关理论,加强自我修炼,做到“知行合一”。激发了我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不断学习、成长,才能更好地履行好自己的思政教育工作。
最后,课程思政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培训中,我们有机会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一起探讨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大家纷纷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心得,我从中受益匪浅。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来自北京的教师,她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我收获到了更多的教学思路和灵感,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
通过此次课程思政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将汲取培训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政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思政教育服务,共同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中职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精选20篇)篇九
前一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了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专题研修班,在这个研修班上,我认真听取了四位专家对于课程思政的深入解读,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其他高校课程思政的做法,我更加明白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润物无声,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一、教师是关键。
“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信仰者讲信仰”。教师是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引路人,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是决定“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因素,只有对专业知识思政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认同,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为此,应着力提升教师的思政意识与结合专业的价值教育执教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实现传道与授业的有机统一。而我们的课程思政师资队伍主要包含三类:专业课老师、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这里面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关键中的关键。
要想让所有的课都上出思政味,所有的老师都挑起思政担,共同探索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大思政”教学体系,我想可以这样做:一方面,建立线上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沟通群组,可以先邀请一批热心热情于课程思政的骨干教师,包含教务处、宣传部、学工部、马院教师代表、专业课代表、辅导员代表等,在群组里专业课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课程思政设计,或者提出自己的疑惑,由不同部门不同身份的老师进行出谋划策,提供政策或者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定期开展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共同参与的课程思政教学线下沙龙活动,在研讨过程中,三者可以共同疏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连接点,了解现在学生所思所想,论证其合理的切入点,有效的拓展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边界,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日常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让三者产生整体育人的联动效应。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是课堂,而专业课教师想要更好的融入课程思政,必然少不了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的保驾护航,互通有无,三者强强联合,不仅可以让专业课教师在保留自身课程特点的同时,还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持同向同行。打造一支不仅具有精深专业素养,而且具备高尚师德、精湛育德能力的师资队伍,是为学生提供优质课程思政的保证。
二、教材与课程设计是基础。
高校课程都是按照专业进行设计,特别是专业课程传授的教学内容会直接体现知识的价值导向,因此在编写教材、选择教材的时候,要集中骨干教师力量,统筹优势资源,让教材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既符合专业要求,又不生硬强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同我们所要引领的价值理念。
同时,要扎实做好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设计,明确思政教育的的具体要点、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针对具体课程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也就是说,一个专业的价值引领体系应当是全面的、系统的、有规律可循的,不是单一课程教师自己闭门造车的结果,需要进行教研室研讨、确定并实施,对于精品课程、一流课程,更应该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指导,打造一批优质思政课程,可以给其他课程提供借鉴。
最后,改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教学整体设计,提高协同育人效果。从实践方式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旗帜鲜明讲政治,采用正面直接的施教方式,第二种就是间接的把教化渗透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这两种缺一不可。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思政课程教育中,教师需要在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专业性特点,融入相关专业要素,提升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增加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而“课程思政”在教学内容上,要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尽可能实现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相互融合,进行共同教育。
三、方法是手段。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方法,才能加强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效率,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所有教学方式方法的首要前提。
因此,第一个方法,任课教师一定要了解学情,分析自己所带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迷茫与困惑。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金华教授说,只有从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才能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课堂思政的吸引力,也就是说我们要回应学生的期待,更要帮助学生养成大国国民心态和思考习惯。
我这里有个简单的例子。我所教授的课程是《课堂翻译实践》,针对的是大四本科学生,他们对于考研、考教师资格证、就业等问题特别关注。因此,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注重积极回应学生的这种期待,对于手语翻译的就业前景,特别是和本门课程密切相关的就业方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课堂手语翻译与学生进行了探讨。首先明晰了课堂翻译的身份地位,课堂翻译不同于其他场合的翻译,他站在讲台上,就有了教师的身份和属性,就要以好老师的准则去要求自己,由此引出“四有”好老师的定义:我们的理想信念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这双手去传递给聋生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他们能够成长为合格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道德情操就是要爱岗敬业,遵守教师和手语翻译员双重身份的职业操守;我们的扎实学识就是我们娴熟的翻译技能和广阔的专业知识背景;我们的仁爱之心就是对残疾人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是不抛弃不放弃,是耐心、爱心与恒心。
第二个方法就是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有助于融入思政元素。比如现在藏族小伙丁真的爆火,是现在00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学生一方面感慨于丁真的“甜”“野”气质,另一方面心中难免有一丝想当网红、想自己也被看见的冲动。我在上课时以专业教师的身份和课下辅导员的身份和学生讨论了这个问题,学生的积极性都特别高,他们也很关心自己能否成为手语翻译界的网红,丁真可以为自己的家乡旅游业“带盐”,而自己可否为手语翻译这个专业、这个行业进行“带盐”?我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丁真没有把自己的巨大流量变现,他保持着那份难得的初心,我们作为手语翻译的初心是什么?丁真被抓去读书来丰富自己的内涵,我们又当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如何培养自己爱岗敬业的精神、乐善好施的品德,从而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这比我们说一百遍你要好好学习呀,你要加油努力呀等更能入脑入心。
第三个方法是善于利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设计和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透过案例教学和分析的过程融入家国情怀、价值观念、政治信仰、职业道德教育等,让学生习得批判性思维、悟得正确价值观。
四、制度是保障。
在制度这个问题上,评价与监督机制是关键。想要课程思政更好的落地,不能雷声大雨点小,需要高校建立协同育人评价与监督机制体制的一体化,而评价与监督机制是衡量育人模式成效的重要指标,既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还需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例如在“课程思政”设置专门的思政效果评价体制与标准,还要针对课程设置专业技能的评价体制与标准。同时可能需要协同科研、教务、人事等相关部门共同交流设置综合性的评价体制与标准,最终实现评价与监督机制体制的一体化。有了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课程思政在推广的时候就不用单纯靠情怀靠自觉,就有相对的可量化的方式,就可以在思政课程建设初期,减少一些阻力。
中职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精选20篇)篇十
课程思政是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近日,我参加了一次关于课程思政培训,深受启发和感悟。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到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也深刻体会到了课程思政对学生的培养的深远影响。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课程思政是提升学生思想品质的有效途径。在培训中,我们了解到了课程思政的目的和意义。课程思政并不仅仅是将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容融入到课程中,更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课程思政,学生可以在接受各种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道德修养,培养社会责任感。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至关重要。
其次,课程思政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术成就和领悟能力。在培训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思想深刻的课程思政案例,这些案例激发了我对学术问题的思考和研究兴趣。在课堂上,教师们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社会交往中,课程思政也能够让学生更加开阔的眼界,对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提高领悟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再次,课程思政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培训中,我们参与了许多团队合作的活动,这些活动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在团队合作中,我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集体决策,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此外,课程思政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们鼓励我们勇于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非常重要。
最后,课程思政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在课程思政中,我们学习到了诚信、责任、勇于担当等品质,这些品质是塑造一个人完善人格的重要基石。通过课程思政的教育,学生能够养成积极进取、勤勉努力、遇挫不折、乐观向上等良好的品质和习惯。课程思政能够培养学生坚定的人生目标和正确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进取,追求卓越。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培训使我对课程思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我更加意识到了课程思政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将更加注重课程思政的融入,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并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希望通过课程思政的教育,学生们能够在健康和积极的思考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做出贡献。
中职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精选20篇)篇十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能力,学校组织了一次课程思政讲座培训,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深感收获颇丰。在这次培训中,我明白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了解了如何将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融合,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尽自己的责任去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次培训使我明白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只是单纯地灌输理论知识,而忽视了与学科知识的结合。而课程思政的核心是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融合,通过学科教学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讲座中,专家们详细解释了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他们指出,课程思政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培训中的丰富案例和经验分享更加深刻地说明了课程思政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让我深感课程思政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怀和引导。
其次,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中,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融合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集中在思想品德教育和理论性内容上,而忽视了与专业学科的结合。在培训中,专家们介绍了许多成功的实施案例,强调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关系。通过专业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审视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同时,课程思政也需要专业教师有很好的思政素养,即使是一门专注于学科教学的课程,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传递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于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也给我作为一名学生思考了如何将专业学科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同时,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自己应尽自己的责任去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在培训中,专家们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课程思政的效果关键在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实践。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主动与专业教师交流,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科知识中。同时,我们还应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如学科团队、研讨会等,与同学们一起深入学习和探讨,共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学生可以主动培育自己的思政素养,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最后,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校各方的共同努力。在培训中,专家们提到了课程思政的组织管理和评估方法,强调了学校领导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强调了教师团队、学生和家庭的积极参与。这让我深感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全校各方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机制,为课程思政提供保障;教师可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思政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程内容和引导;学生和家庭可以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培育学生的思政意识,共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
总之,这次课程思政讲座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明白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了解了如何将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融合,并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去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最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学习,为课程思政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为培养高素质、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学生而努力。
中职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精选20篇)篇十二
近年来,随着高校课程思政的深入推进,培训班和讲座已成为反映和引领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本次参加的“课程思政讲座培训”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与各界专家的交流和思想碰撞,在这个过程中,我加深了对思政工作的理解,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并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首先,这次培训给我提供了一个与各界专家进行深入交流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常面临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们曾经或现在都面临过,他们的宝贵经验对解决我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难题起到了积极的启示作用。培训期间,我们可以自由提问,与专家进行一对一交流,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法让我受益匪浅,既可以解决自己的困惑,还能学习到不同专业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角度。
其次,培训中的讲座内容让我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是一门复杂而庞大的体系,新的时代背景要求教育教学模式与时俱进。专家们在讲座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热点话题和前沿理论,如人工智能教育、在线教育等。这让我明白到课程思政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种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将对我今后的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第三,这次培训让我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和引领者,必须要具备宽广的学科知识、过硬的教学技能和优秀的思政素养。而本次培训正是针对这一点进行的。从与专家学者的互动中,我了解到了思政课的核心要义和研究方向,还学习到了许多丰富的辅导教材和案例资料。这种全方位的素养提升,不仅让我理论知识更加丰富和系统,更让我在教学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
此外,通过参与培训,还进一步加强了我对思政工作的理解。思政课是国家精神文明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承担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使命,更关系到未来国家发展的持续稳定。在培训过程中,专家们强调了思政课的重要性,让我认识到了思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道德和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课程思政讲座培训为我提供了一个与专家交流、学习和成长的平台。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加深了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实践,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思政工作的实际效果,努力落实精心设计的课程思政概念,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职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精选20篇)篇十三
第一段:引言(150字)。
医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医学知识和技能,还涉及到个人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的塑造。因此,在医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非常重要。我作为一名医学生,在参加思政培训课程后,深刻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价值。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思政培训心得与体会。
第二段:课程内容(250字)。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概念和理论。例如,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还了解到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和医学伦理道德。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并如何在医学工作中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内容让我意识到,在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成为一个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的人。
第三段:教育效果(250字)。
思政培训课程帮助我认清了医学工作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进而深刻理解了作为一名医生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同时,这堂课也唤醒了我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思政课堂里,我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彼此理解彼此的观点和想法,促进了彼此的成长。可以说,思政课程的教育效果深远而广泛。
第四段:思政教育的重要性(250字)。
思政教育对于每个医学生来说都必不可少。医生是一种职业,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需要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思政教育的内容旨在提高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医疗帮助的人。只有在思想和道德层面上扎实的修养,才能担当起医生这个职业所带来的重任。
第五段:结语(300字)。
参加这次思政培训课程,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感到责任重大。思政课程教育的价值和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希望在以后的医学教育过程中,类似的思政教育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和发展。我们需要相互理解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更好地为医学事业和社会服务。我相信,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的思想境界和医学技能都会得到提高,成为具有高尚医德和才华的合格医生。
中职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精选20篇)篇十四
第一段:引言和背景介绍(约200字)。
“历史课程思政培训”是以培养和塑造学生正确的历史和政治观为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社会历史的过程和政治现象。这样的一个培训课程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非常重要。我也有幸参加了一次这样的培训课程,深有感悟。
第二段:课程内容的介绍(约300字)。
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和实用。首先,讲授了正确的历史观,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从而避免过度简化和误解历史,避免被不懈的主张歪曲事实的政治力量所利用。其次,培养了我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让我们在接受和评价新闻和信息的时候具有了更好的能力和方法论。最后,还强化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担当,让我们认识到历史对于现在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回应和承担。
第三段:课程方法的介绍(约300字)。
“历史课程思政培训”采取了一些非常新颖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授课老师采取了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提问和回答的环节紧密贴合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成长需要。还有一些拓展项目,例如社会实践、读书笔记和反思,帮助我们将课程内容应用于实际。同时,配合了多媒体技术和现代网络平台,让我们更好地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收获。
第四段:学习的感受和收获(约300字)。
通过参加“历史课程思政培训”,我个人获得了很多的感受和收获。首先,很多关于历史和政治的疑惑和误解得到了解决。其次,我的批判思维和学术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再次,我深深认识到历史和政治对于一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和重要性。最后,我也被启发和激励,认识到自己应该怎样在社会中扮演一个有益、有责任和有信仰的角色。
第五段:总结和建议(约200字)。
总之,“历史课程思政培训”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教育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了解历史和政治的机会,并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因此,希望教育机构能够更加重视这样的课程和培训。同时,我们个人也要更加注重和关注历史和政治,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并努力成为一个具有责任和担当的人。
中职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精选20篇)篇十五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思政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也进入了一个高潮期。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最近参加了一次课程培训,通过培训,我不仅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教学方法,还对思政教育的核心理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本文中,我将对课程培训的收获和体会进行分享。
首先,课程培训让我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保障和后继力量。在培训中,我了解到,思政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情感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只有通过思政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点让我深受触动,认识到自己肩上肩负着一份光荣使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
其次,课程培训加强了我的知识储备。思政教育涉及到多个学科和领域,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思想道德修养等等。在培训中,我系统地学习了这些学科的理论知识,进一步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我深刻认识到,只有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对思政课展开更加全面深入的教学。
另外,课程培训提高了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思政教育是一门独特的教学科目,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培训,我掌握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这些方法更加贴合学生的特点,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相信,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课程培训还加强了我与同行的交流和合作。在课程培训中,我与来自各个学校的同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的特点和难点,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与同行的交流,不仅扩大了我的视野,也提高了我自身的专业水平。我相信,通过与同行的合作与交流,我们将能够共同推动思政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课程培训让我深感思政教育的使命重大、责任重大。思政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作为思政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和责任。培训中,我时刻铭记着自己的职责所在,时刻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我发誓将以饱满的热情和责任感投入到思政教育中去,努力培养更多志存高远、品德高尚的青年学子。
通过这次课程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思政教师的重要性和使命,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教学水平。我相信,只要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就能够更好地履行起思政教育的使命,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出积极贡献。
中职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精选20篇)篇十六
我心中的思政课,也是我所期望的就是让我们的思政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之一。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树,在于建筑可造之材,让才有所用;育人,在于塑造可用之人,让学生有所长,能所用,而这也是我对我们的思政课给予的要求。
国家对精品课程的定义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但我认为打造精品课程不一定需要一流的教师队伍和一流的教材,反而应该打破这种界限才能在教学上有所突破,理由有以下几点。
作为大一新生,思政课学习生涯的起点,我很荣幸能够受教于黄老师,她上课呢有种特别的魅力,可以调动全班同学的情绪,营造一种你问我答、积极发言的热烈气氛,富有明显的节奏感。她在上课前,有时会先给我们讲一些生活中刚发生的事情,并让我们各抒己见,有的时候甚至会引起同学们的激烈辩论,有时会播放一段音乐或者有教育意义的短视频,有时讲个笑话等等。
总之用不同的形式吸引我们,给我们时时刻刻一种好奇、新颖的感觉,让我们带着好奇心和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进入课堂。此外,在黄老师的课中,热烈而又轻松的气氛,师生关系融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畅所欲言,我认为这才是每一个学生所期待的课堂。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大一上学期我参加了一个演讲比赛,要用到翻页笔,但我没有,想到黄老师有,就给她打了个电话,电话接通后,和老师说明来意,但老师说她那个已经借给其他老师了,就在我失望之际,黄老师说她可以替我借借其他老师的,但那时已经是午睡时间了,黄老师也回家了,就在我说不用麻烦的时候,老师说她立即来学校帮我借,让我等她消息,说完就挂了电话。二十几分钟后,老师打电话跟我说已经帮我借到了,让我去办公室拿。当我来到办公室时,老师正在梳妆,我才知道,老师为了我的事情脸啥的都顾不得洗就来了,当时真的特别感动,只有不住地说谢谢。我想,黄老师不仅是我学习上的老师,更是我生活里的导师,在这里再次向黄老师说声谢谢您,老师,学生让您操心了。
同时,我觉得,这才是一流课程的真正含义,共勉共进,师生情厚。
我在大一的下学期思政课老师是张新刚张老师,他这个人呢一上课就给我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打扮青春干练,上课时那时时刻刻风趣俏皮的格调,无不在调动着学生们的兴趣,还有那略显撇腔的普通话给人一种亲切温和的错觉,没错,就是错觉,因为他在学术上是很严格的哦,对我们要求很严。
还有就是他那别具特色的讲课内容,很容易让作为学生的我们记忆深刻,很长时间之后还能想起他说的话。每次他都会找一些重点题作业,让我们制作ppt并上台讲课,这样每一次上台讲课之前我都会精心筹划,自己规划重难点,有时为仅仅上台的十几分钟会在台下准备一星期,更是深刻体会到了老师备课的辛苦。而且,张老师每星期的固定时间都会让学生去办公室,悉心指导,帮助学生备课,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这样学生全身心投入这门课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约束自身,当好导演和听众,并在听课后积极回答老师提问。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我上台讲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的影响时,为此我准备了一星期,期间查阅各种论文,甚至在要上台讲课的前一天晚上熬夜到两点,但最让我兴奋的是我备的课和老师所讲的重合相似率相当高,后面老师讲课时被多次引用,有时还会抢老师的要说的话,导致那堂课老师只能退而其次讲详细内容(本应是老师讲大纲,学生就某一事件详讲),虽然很尴尬,但我想这正是对我努力之后的肯定。这节课给我的亮点就是打破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参与竞争、共同合作和刻苦钻研的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但是,一个事物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
而在现阶段,对于思政课不是专业课的一类学生的我们,很多学生认为思政课对我们的作用无非就是在某一方面对自身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进行指导。至于所说的思政课开展的目的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成绩,没有效果,只是效果较微,没有达到预期。其主要原因与现阶段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有关。
主要就是学校重视不足,甚至说不给予重视。
学生在久而久之地学习这一老师上的课之后会不会感到厌倦呢?就像夫妻之间,丈夫面对一个毫无性冲动的妻子时,第一次还会有新鲜感,但第二次,第三次,无数次之后呢,还会有兴趣吗?久而久之,就会有小三的介入了,而我们学生在课上的小三就是开小差了玩手机,说悄悄话,睡觉等等,各种花样百出,总之是无心听讲了。而经费的缩减也使得教师始终处于一种教学压抑的状态和精力高度负荷运转的状态,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导致现在许多高校年轻教师任教不久就跳槽其他行业等等。
高校思政课要成为精品课程,要的不仅是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提高,更要的是学生在生活中通过思政课的引导,挖掘自身潜力解决问题,进一步认清问题实质,进而改变自我,完善自我。我想,这才是高校思政课精品课程要达到的目的,也是我心中的我们的思政课所要达到的境界。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国家指导思想,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宪法完善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坚持学以致知、学以致思、学以致用,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岗位贡献力量。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具体体现在它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分丰富,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和方面,构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概括了这一重大思想的主要创新观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行动纲领层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是产生于伟大实践又指导伟大实践的科学理论。具体体现在:一是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继承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继承和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积极借鉴别国治国理政经验,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又展现出宽广视野和博大胸怀。二是它能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大势,站在人类发展前沿引领时代潮流,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为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解决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是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四是它积极探索规律,按规律办事,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在本职工作中,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做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着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第一,牢牢把握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增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价值认同。第二,创新教育载体,运用新媒体技术,抢占网络主阵地,搭建“智慧思政”教育模式。第三,丰富教育素材,利用新思想和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作为教育青年学生的新资源,推动思政育人“鲜活”起来。第四,培育实践平台,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才干。第五,实施泛在教育,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
今后,我们要坚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做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奋力书写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金秋时节,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院培计划全国职业院校系统构建高质量思政体系暨顶层设计与融入实操案例分享课程的线上培训学习。首先,我要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培训课程主要围绕职业院校的构建高质量思政体系进行了系统性指导。此次课程分为七讲,专家们利用广博详尽的案例,对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课程体系进行指导,具有完整的逻辑结构。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深刻感受到受益匪浅,下面我将简单对我的体会进行总结:
第一,谈如何进行“课程思政”。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曹建林教师运用非常合适的标题“随堂潜入心,润魂细无声”。在开讲前利用三个案例,针对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的问题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讲解,指出学生的实践技能也很要,但是为人处事也是非常关键的。根据习总书记讲到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目标。从三个层次进行详细讲解,重点讲解上极怎样讲,学校怎样做?教师怎样干?提出学校按照上极的指示,进行教学改革,提出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推进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的革命,扬显以学生为主的理念,推动学校由“课程教学”向“课程思政”转化,“专业教育”向“专业育人”转化,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教师的教育目标,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合格建设者,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人是第一位的,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教会学生懂得如何做人的道理。教师也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曹书记讲得非常深刻,我深感受益匪浅,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作为教师就要尽力教好每一位学生,教懂做人的道理,明白为人处事的重要性。
第二,梁长根教授讲授的“匠心筑梦”传递有温度技术,课程思政提升质量,主要讲述了四个部分,分别是对思政课程与课程四针的比较,通过对比讲解,我也深入了解,思政课程内容简单,而课程思政可以融入学生所有的课程中,这样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对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讲解,提出了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地与专业课程融合在一起,通过职业岗位的调研分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建设一门课程课程资源的建设等等,最后利用实践课程案例详细讲解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从专业课程中发掘课程思政元素,要做到像盐溶于水中一样得自然,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接受起来非常容易,不排斥。真正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专业技能人才。
第三,盛宏宇教授针对课程四政讲解的“同向同行,润物无声”。精彩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讲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教育人,把立德树人作为主要的讲授目标,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讲解是教学的关键。盛教授讲述了有关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发展,人们在担心主题人员会不会受到影响,以及机器人人工智能人脸识别,会不会不安全等等伦理问题,我国政策规定了有关人工智能发展的伦理政策,来保护主体人的权益。后面盛教授讲述了有关全国的课程思政比赛,讲解了课程思政比赛的评分标准,这样为我门更好地诠释了课程思政应当做到什么程度,为老师们指明道路。
通过此次线上直播培训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大。线上培训选的专家都是非常优秀的教师,他们利用生动的案例,对每一个观点进行详尽的分析讲解,讲得非常通俗易懂,让我们听课者能非常投入地听课,非常有兴趣地听课,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己所教所学的专业中去。由于是线上平台的学习,还具备回放的功能,这样给我们一个反复学习的机会,真的是太好了。这也是我们今后教法改革的一个方向,同时每位专家的讲授方法,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学习点。最后再次感谢学院为我们提供一次这么优秀的学习机会。
“课程思政”的理念是近三年教育界出现的新名词,但是在我看来其实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也一直践行着这一理念,只不过说法有所不同,也就是常说的文化与情感目标。
x年x月x日和x日晚,在听完x副主任x和北京师范大学x教授这两堂有情怀、有深度的课程思政的线上直播讲座,触发了我心中对于教育的一些想法:
将情感的温度传递给学生。疫情期间,留学生许可馨辱骂抗疫斗士李文亮的事件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像这种被称之为“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大学生这几年被频频爆出,从前两年觉得“美国空气都是甜的”杨舒平到如今的许可馨,不禁令我们全身冷颤:我们的大学生到底怎么了?曾几何时,他们也是一腔热血地唱着国歌,向国旗敬礼,心中充满对祖国崇敬之情的小学生,是什么让他们变得如此冷冰冰?十年寒窗培养出了高学历,也造就了大量“白眼狼”,这可能也是目前唯分数至上的教育所付出的代价。“传道”摆在“授业解惑”之前,可见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才是教育的精髓。
学无止境,终生学习。听完邓老师的讲座,最让我动容的是邓老师对于知识的渴求和追求“学高为师”的执著。我一直以来钟情于各类知识,天文、历史、地理、科技、自然、绘画、音乐都有兴趣探究一番,无奈总以时间不够、精力欠缺来搪塞自己,从而错失了很多时机。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作为教师倘若能做到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肯定能为课堂添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不是机械地“填鸭”,才能真正实现“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要想游刃有余地将思政融入学科教学,广博的知识和灵活的思维是前提,终生学习是关键!点到为止、画龙点睛。我认为课程思政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而不能成为学科教学,被思政所累。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能为了追求思政效果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也不能把大量的课堂时间都安排思政的内容,变身成“政治课”。应当巧妙设计,穿插学科教学其中,浑然天成,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自然学生的思政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同向同行,共育英才”!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各学科老师群策群力,各显神通,研习课程思政教学,中国的教育来日可期!
党课教育是党员管理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是增强广大党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凝聚党员力量的重要抓手。尤其是抓好农村党员教育,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的推进大有裨益。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白海子镇党委着力推动“流动课堂”党员培训模式,组织党员干部流动讲、培训地点流动定、学习内容流动选,创新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结实架起精神之桥。4月21日,白海子镇党委“流动课堂”走进富贵村,开始在全镇范围内流动开展。
党员培训课堂要用好本土“接地气”的队伍,镇党委坚持用好“本土讲师”,由领导干部讲、支部书记讲、优秀党员讲、党务“特长生”讲,让党员干部“流动”上党课,在讲理论、学党务、明思想的同时,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拉近干群距离,在农村党员中扩大受众群体,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富贵村,3位经历丰富、有基层经验的老党员就各自工作中的“拿手活”向村民和20余名在村党员进行了分享,受到党员和群众的一致欢迎。接下来,镇党委将组织更多政治素质高、善用农民语言的老党员,推动全镇党员回顾党的历史,不忘初心,让教育氛围活起来。
“流动培训”最重要的是要流动好“阵地课堂”,镇党委组织人员深入各村,首先要用好支部的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等,采取集中培训、典型宣讲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其次用好北疆先锋党建直通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组织优势;此外,结合党日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教育活动,将党员教育与志愿服务、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提高党课吸引力,保障培训零距离、听课不跑腿,打通“最后一公里”。
春忙将近,为继续方便农村党员学习教育,镇党委将进一步扩大流动模式,以“流动”为特点在田间、地头、村中小广场,搬板凳“拉家常”,让党员在茶余饭间就能听党课,让教育方式活起来。
“流动课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自治区、市、区最新全会精神为重点,把好大方向;以农村党员关心的热点事、身边事组编“培训教材”,努力做到一村一套教材,民众有关心、党课有解答,切好小角度。在帮助党员更好地理解党政方针、精神内涵外,大家关心的村务镇务也走进培训课堂,解决好培训枯燥、讲课刻板的老问题。在富贵村,针对村民关心的村集体经济购买大型农机具增收的问题,“流动课堂”为党员们深入简出地介绍了“四议两公开”的作用,针对支部党组织薄弱的问题,为大家解读领学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实施办法,有效促进了基层党支部的建设。
为有效地开展教育培训,镇党委还将针对不同村落、不同层次党员差异化需求,锁定学习教育主体,差异化采取视频短片、党员宣讲、案例解说多种内容,聚焦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环境治理等多种题材,让教育内容活起来。
前一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了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专题研修班,在这个研修班上,我认真听取了四位专家对于课程思政的深入解读,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其他高校课程思政的做法,我更加明白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润物无声,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信仰者讲信仰”。教师是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引路人,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是决定“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因素,只有对专业知识思政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认同,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为此,应着力提升教师的思政意识与结合专业的价值教育执教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实现传道与授业的有机统一。而我们的课程思政师资队伍主要包含三类:专业课老师、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这里面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关键中的关键。
要想让所有的课都上出思政味,所有的老师都挑起思政担,共同探索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大思政”教学体系,我想可以这样做:一方面,建立线上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沟通群组,可以先邀请一批热心热情于课程思政的骨干教师,包含教务处、宣传部、学工部、马院教师代表、专业课代表、辅导员代表等,在群组里专业课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课程思政设计,或者提出自己的疑惑,由不同部门不同身份的老师进行出谋划策,提供政策或者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定期开展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共同参与的课程思政教学线下沙龙活动,在研讨过程中,三者可以共同疏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连接点,了解现在学生所思所想,论证其合理的切入点,有效的拓展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边界,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日常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让三者产生整体育人的联动效应。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是课堂,而专业课教师想要更好的融入课程思政,必然少不了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的保驾护航,互通有无,三者强强联合,不仅可以让专业课教师在保留自身课程特点的同时,还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持同向同行。打造一支不仅具有精深专业素养,而且具备高尚师德、精湛育德能力的师资队伍,是为学生提供优质课程思政的保证。
高校课程都是按照专业进行设计,特别是专业课程传授的教学内容会直接体现知识的价值导向,因此在编写教材、选择教材的时候,要集中骨干教师力量,统筹优势资源,让教材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既符合专业要求,又不生硬强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同我们所要引领的价值理念。
同时,要扎实做好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设计,明确思政教育的的具体要点、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针对具体课程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也就是说,一个专业的价值引领体系应当是全面的、系统的、有规律可循的,不是单一课程教师自己闭门造车的结果,需要进行教研室研讨、确定并实施,对于精品课程、一流课程,更应该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指导,打造一批优质思政课程,可以给其他课程提供借鉴。
最后,改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教学整体设计,提高协同育人效果。从实践方式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旗帜鲜明讲政治,采用正面直接的施教方式,第二种就是间接的把教化渗透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这两种缺一不可。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思政课程教育中,教师需要在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专业性特点,融入相关专业要素,提升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增加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而“课程思政”在教学内容上,要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尽可能实现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相互融合,进行共同教育。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方法,才能加强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效率,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所有教学方式方法的首要前提。
因此,第一个方法,任课教师一定要了解学情,分析自己所带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迷茫与困惑。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金华教授说,只有从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才能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课堂思政的吸引力,也就是说我们要回应学生的期待,更要帮助学生养成大国国民心态和思考习惯。
我这里有个简单的例子。我所教授的课程是《课堂翻译实践》,针对的是大四本科学生,他们对于考研、考教师资格证、就业等问题特别关注。因此,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注重积极回应学生的这种期待,对于手语翻译的就业前景,特别是和本门课程密切相关的就业方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课堂手语翻译与学生进行了探讨。首先明晰了课堂翻译的身份地位,课堂翻译不同于其他场合的翻译,他站在讲台上,就有了教师的身份和属性,就要以好老师的准则去要求自己,由此引出“四有”好老师的定义:我们的理想信念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这双手去传递给聋生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他们能够成长为合格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道德情操就是要爱岗敬业,遵守教师和手语翻译员双重身份的职业操守;我们的扎实学识就是我们娴熟的翻译技能和广阔的专业知识背景;我们的仁爱之心就是对残疾人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是不抛弃不放弃,是耐心、爱心与恒心。
第二个方法就是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有助于融入思政元素。比如现在藏族小伙丁真的爆火,是现在00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学生一方面感慨于丁真的“甜”“野”气质,另一方面心中难免有一丝想当网红、想自己也被看见的冲动。我在上课时以专业教师的身份和课下辅导员的身份和学生讨论了这个问题,学生的积极性都特别高,他们也很关心自己能否成为手语翻译界的网红,丁真可以为自己的家乡旅游业“带盐”,而自己可否为手语翻译这个专业、这个行业进行“带盐”?我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丁真没有把自己的巨大流量变现,他保持着那份难得的初心,我们作为手语翻译的初心是什么?丁真被抓去读书来丰富自己的内涵,我们又当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如何培养自己爱岗敬业的精神、乐善好施的品德,从而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这比我们说一百遍你要好好学习呀,你要加油努力呀等更能入脑入心。
第三个方法是善于利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设计和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透过案例教学和分析的过程融入家国情怀、价值观念、政治信仰、职业道德教育等,让学生习得批判性思维、悟得正确价值观。
在制度这个问题上,评价与监督机制是关键。想要课程思政更好的落地,不能雷声大雨点小,需要高校建立协同育人评价与监督机制体制的一体化,而评价与监督机制是衡量育人模式成效的重要指标,既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还需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例如在“课程思政”设置专门的思政效果评价体制与标准,还要针对课程设置专业技能的评价体制与标准。同时可能需要协同科研、教务、人事等相关部门共同交流设置综合性的评价体制与标准,最终实现评价与监督机制体制的一体化。有了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课程思政在推广的时候就不用单纯靠情怀靠自觉,就有相对的可量化的方式,就可以在思政课程建设初期,减少一些阻力。
利用周末到西安参加了两天的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来自重庆大学的鄢显俊教授和北京联合大学的孔军副部长分别介绍了他们的有关经验。回来这两天利用零散时间下载了几篇研究论文进行了复习,这里把几个关键的收获及时记录下来。(由于过去几年里,经常外出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自己也总结了几条经验,这里一并分享给大家。对于参加培训,可以把面对面的培训当成是专家的点拨和指导,现场记录下一些关键的信息或者关键文献,回来再慢慢下载学习这些文献,同时对照专家的介绍,结合自身的经验尽可能达到“融会贯通”。在培训期间,找各种机会和专家进行交流,及时解开一些疑惑点(中场休息期间就不要去找了,那是专家喝水润喉的时间),比如在培训的交流环节或者有机会和专家一起用餐的时间。)。
鄢教授的专题是《“思政课教育实验”与“课程思政”操作方法:实务与评估》。在鄢教授的分享过程中,我主要有三点收获。第一个收获是一个启发,关于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开展教育实验研究的启发。鄢教授用做项目的方法去开展教学改革,每一门课程都是一个教学研究项目,开展“前后测非对等准实验”。第二个收获是关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估的方法。鄢教授给出了问卷调查法和教育访谈法(最好是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并且给出了宏观层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四个核心指标:学生学习满意度和学习获得感;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状况;学生对又红又专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认可;学生“四个自信”的提升情况。第三个收获是对课程思政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认识。鄢教授介绍,课程思政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价值的发挥需要从“三全育人”的范围系统的考虑。而且,对于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估不是专业教师一个人的事情,起码需要辅导员、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三个关键主体的参与。
孔部长的报告专题是《课程思政的认识、实践与思考》,在报告的过程中,孔部长系统介绍了北京联合大学系统推进课程思政过程中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现场还点评了几个真实的课程思政大赛视频案例。在一天的报告中,我同样有三个关键收获。第一个收获是北京联合大学在推进课程思政过程中总结出教师层面的三项基本功: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教育者先受教育。特别是“教育者先受教育”这一关键的问题,他们有整体部署,稳步推进。第二点收获是关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效果的评价。北京联合大学关于这个方面的经验是开展“工作评价”,不急于对“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而是对课程思政课程改革的规范化水平,考察是否开展、是否落实、是否规范等方面。第三点收获是关于依托教工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经验。在“课程思政”建设初始阶段,由教师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既解决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初期很多教师有想法没思路、有思路难组织的问题,也在客观上丰富了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途径,使党支部的活动与教师教育教学密切关联起来,实现了良性互动,积累了重要实践经验。在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阶段,都回归“‘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在育人上是一体的”这一基本常识,在发挥专业负责人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的角色和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当然两天的培训内容不止上述这些方面。上述几点记录,主要是从个人经验的角度,记录了感触特别明显的地方。两天的学习中,还听到了不少相同或者相似的观点和理解,以及一些不同的观点和见解。相同的地方验证了我的理解,不同的地方我也理性看待,从中找到一些启发。变换视角看问题,多数情况下可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近日,____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文章强调:“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我们要以此为遵循,深刻认识新时代媒体融合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
1.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与时代意义。
当前,我国媒体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在媒体发展的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围绕重点工作、难点问题,____亲自谋篇布局、着力推进,坚持立破并举,指明方向、指引路径、指导发展,为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围绕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如何定位、新闻工作者如何作为等基础性、原则性的大事要事,____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等。围绕信息技术革命、传播格局变化、舆论生态变革等战略性、方向性重点问题,____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到宏观指导,从发展趋势到路径选择,指出了明确方向。针对体制机制难点,____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采编播管岗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从改革方向、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等方面提供有效指导。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把课堂设在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采取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这不仅是对媒体融合工作的强力推动,也是对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巨大鼓舞。在中央的领导和带动下,各级党委对媒体融合高度重视,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施策,抓根本、抓长远、抓政策,建立机制,解难题、聚焦点、融热点,寻找路径,全面引领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成效正在显现。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今天,媒体在引领社会共识、形成心理预期、推动依法治理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主流媒体必须占据传播制高点,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只有立破建并举,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完善法治环境,才能建设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才能确保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重视抓媒体融合发展,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善于运用互联网,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既有利于把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又有利于把人们生产生活的网络新空间变成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把全媒体发展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具。
从科技发展的趋势来看,第三次工业革命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推动,使生产发展更加迅速、生活发展更加方便、生态发展更加文明。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移动媒体、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融合发展是一次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媒体变革,媒体技术迭代升级更快,加快抢占全媒体时代的技术高地,才能真正占领舆论引导的信息高地。新闻工作者不但是新技术的实践者和传播者,而且是传播理念、内容、手段、形式、方法、体裁、业态、体制、机制的革新者和新观念的引领者。要清楚地看到,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人民的精神生活要求与物质生活追求总在不断提升。因此,媒体要适应变革,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要,才能够走得更好更远。
2.紧抓机遇,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党的__大以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闻舆论工作气象一新,网上网下舆论场取得基础性、根本性变化。____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的重要论述,为媒体融合发展指明方向、影响深远。我们要抓住机遇,切实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技术创新推动着媒体不断发展。技术的进步,不但推动媒体形态发生变化,也推动媒体理念发生变化,使媒体的受众更广泛、传播更便捷、影响更深远,这是巨大的挑战,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新闻媒体正在探索一条科技引领路径: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高新技术治网能力,防范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和全媒体传播法治运行;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和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全领域拓展,打造一批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构建优良的媒体格局,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媒体融合正在探索一条科学持续发展的改革路径。很多媒体扎实推进体制机制、生产流程、平台建设、人才技术等方面融合,大大拓展了主流舆论阵地。各级领导干部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利用新兴媒体推动区域治理和地方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中央媒体在建设新媒体矩阵、做强正面宣传和培育传播力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不少省级媒体在整合区域云等大数据方面有一定特色。县级融媒体中心正朝着“一中心多功能”方向努力: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文明建设窗口、宣传文化基地、基层信息枢纽、群众办事帮手。随着这些功能逐步完善,县级融媒体中心将成为该区域的主流强势媒体、虚拟的政务服务中心、联结党和人民的重要桥梁,对于强化党的领导、服务人民群众、引领社会风尚将起到重要作用。但各地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如看不清方向趋势、不敢作为,缺少资本支持、缺乏盈利模式等。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利用互联网、移动传播、大数据等技术革命的机遇,利用媒体建设多功能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厘清思路、提高站位,与中央精神对标,采取财政税收、投资、项目等政策支持媒体融合发展;准确定位,采取恰当的规模、技术、载体等推动当地媒体创新发展。各级各类媒体要主动对位、紧抓机遇,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新载体更好地服务人民生活、服务基层治理,找到一条可持续、能盈利、聚人才、有竞争力的新型发展道路。
新闻舆论工作者正在拓展一条新的成长成才之路。媒体深度融合,离不开人的融合。理念观念要融合,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全力打造全媒型人才,在政策传播、信息服务、守望正义、引导时代等方面发挥作用。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新闻志向,树立受众意识、用户意识、产品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个性化生产、可视化呈现、智能化推送、互动化传播,适应受众的微传播、短时需、生动鲜活等需求,成为全媒型、专家型的媒体人才,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成为政治坚定、引领时代、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总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遵循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大趋势,把握信息技术革命机遇,提高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深化改革,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推动新闻舆论工作不断进步,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更有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贡献力量。
2020年9月4日、9月5日晚,**老师按照部门要求,一起在线上学习了有关课程思政的讲座。通过两个晚上的学习,让我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得到了升华,对师德ide理解有了新的感悟。培训中,**副主任**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
其中**教授于**年3月18日参加过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她主要从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政治认同、价值引领,同向同行、共育英才三个方面来阐述了自己对思政课程的思考。强调教育首要回答的根本问题主要就是围绕“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结合丰富生动又新颖的案例绘声绘色地阐明了作为理论教师“当什么样的老师、是用什么样的方法”的问题。她讲到,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样的思政课讲座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指明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并使思政课教师感受到了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培训中,熊教授还讲到总书记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六项要求,对如何上好思政课提出了八个统一。怎么才能深入理解这六项要求和八个统一,并把它有效落实呢?她认为:
一是要讲政治,要把讲好思政课当做一项事业来做。思政课的根本目的是价值引领,要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全情投入,把讲好思政课当做毕生的一项追求。
二是要重视科研,尤其要重视教学研究。良师必定是学者,要想讲好思政课,必须有深厚的学术涵养,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并且践行。学者未必良师,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重视教学研究,要认真学习教学规律、教学方法,掌握教学艺术,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做到“配方”要更科学、“工艺”要更精湛,“包装”要更时尚,真正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具体谈到教学方法,她指出,思政课要有理论深度,从学理上把理论讲透,展现理论的魅力,做到以理服人,同时拿事实说话,增强理论的现实说服力。同时要有“讲故事”的本领,得把有意义的事情讲的有意思、有温度、有色彩,不枯燥、接地气,学生爱听,让马克思说中国话,让高深的理论说家常话。
经过这两个晚上的线上培训学习,让我明白:讲好课,是老师的工作和本职;
育好人,是国家赋予老师的使命。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学习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提供思想政治素质,争做新时代的好老师,要做学生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教书育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应该将“四个自信”“四个意识”等新思想,新动态,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切实自觉地做到,以学校大局为重,正确处理好学校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切实做到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认真完成、学校的号召积极响应。其次要做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引路人。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高尚品德,明白做人的道理。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把每个学生教育好,是教育的神圣使命。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教育办得越来越好,我们就定能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后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断学习和反思,虚心向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学习,在物理、数学教学实践中,更加精心备课,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素材,如盐入水,在课程教学中巧妙渗透思政元素,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
中共中央近日发出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指出,要在系统全面、融会贯通上下功夫,深刻把握这一思想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迈入新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将会更加光荣、任务将会更加艰巨、挑战将会更加严峻,尤其需要党的创新理论的指导,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新的美好幸福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努力在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真学实践上求突破,不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着力点亮思想理论“灯塔”,照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行之路。
深入系统“学”。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盲人摸象,需要深下去、实到底、系统学。要在读原著、学原文上下功夫,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和思想精髓,系统揭示思想中蕴含着的丰富内涵和方法论,深刻把握其中闪耀着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坚持学思想与学思路相结合、学观点与学理念相辉映,不断强化解决矛盾、化解风险、攻坚克难的能力;要注重多形式、分层次、全视角开展学习,着力强化学习的主动性、针对性、系统性,切实把理论学精、把思想学透、把道理学深,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
融会贯通“悟”。拨动灯芯,油路通畅,灯塔才会更明亮,深挖思想,融会贯通,才能悟到真理。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贯通起来领会,准确把握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等多个层面贯通起来思考;要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地悟原理,把每一个思想观点、理论命题都思考深、领悟透、把握准,既知其言更晓其义,切实把思想的来龙去脉、理论的主旨主线搞清摸透,确保更加入脑入心。
知行合一“践”。“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思想理论只有与实践有机融合,才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要突出理论指导,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把学与思融入到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等生动实践中去,激发起思想理论的磅礴伟力;要突出实践提升,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不能只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学,而是须要在实践中不断升华提升,在实践这个大熔炉中拓展思想认识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切实在深化认识中让思想“灯塔”更亮。
前一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了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专题研修班,在这个研修班上,我认真听取了四位专家对于课程思政的深入解读,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其他高校课程思政的做法,我更加明白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润物无声,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信仰者讲信仰”。教师是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引路人,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是决定“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因素,只有对专业知识思政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认同,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为此,应着力提升教师的思政意识与结合专业的价值教育执教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实现传道与授业的有机统一。而我们的课程思政师资队伍主要包含三类:专业课老师、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这里面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关键中的关键。
要想让所有的课都上出思政味,所有的老师都挑起思政担,共同探索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大思政”教学体系,我想可以这样做:一方面,建立线上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沟通群组,可以先邀请一批热心热情于课程思政的骨干教师,包含教务处、宣传部、学工部、马院教师代表、专业课代表、辅导员代表等,在群组里专业课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课程思政设计,或者提出自己的疑惑,由不同部门不同身份的老师进行出谋划策,提供政策或者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定期开展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共同参与的课程思政教学线下沙龙活动,在研讨过程中,三者可以共同疏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连接点,了解现在学生所思所想,论证其合理的切入点,有效的拓展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边界,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日常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让三者产生整体育人的联动效应。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是课堂,而专业课教师想要更好的融入课程思政,必然少不了思政课老师和辅导员的保驾护航,互通有无,三者强强联合,不仅可以让专业课教师在保留自身课程特点的同时,还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持同向同行。打造一支不仅具有精深专业素养,而且具备高尚师德、精湛育德能力的师资队伍,是为学生提供优质课程思政的保证。
高校课程都是按照专业进行设计,特别是专业课程传授的教学内容会直接体现知识的价值导向,因此在编写教材、选择教材的时候,要集中骨干教师力量,统筹优势资源,让教材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既符合专业要求,又不生硬强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同我们所要引领的价值理念。
同时,要扎实做好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设计,明确思政教育的的具体要点、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针对具体课程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也就是说,一个专业的价值引领体系应当是全面的、系统的、有规律可循的,不是单一课程教师自己闭门造车的结果,需要进行教研室研讨、确定并实施,对于精品课程、一流课程,更应该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指导,打造一批优质思政课程,可以给其他课程提供借鉴。
最后,改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教学整体设计,提高协同育人效果。从实践方式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旗帜鲜明讲政治,采用正面直接的施教方式,第二种就是间接的把教化渗透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这两种缺一不可。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思政课程教育中,教师需要在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专业性特点,融入相关专业要素,提升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增加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而“课程思政”在教学内容上,要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尽可能实现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相互融合,进行共同教育。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方法,才能加强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效率,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所有教学方式方法的首要前提。
因此,第一个方法,任课教师一定要了解学情,分析自己所带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迷茫与困惑。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金华教授说,只有从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才能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课堂思政的吸引力,也就是说我们要回应学生的期待,更要帮助学生养成大国国民心态和思考习惯。
我这里有个简单的例子。我所教授的课程是《课堂翻译实践》,针对的是大四本科学生,他们对于考研、考教师资格证、就业等问题特别关注。因此,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注重积极回应学生的这种期待,对于手语翻译的就业前景,特别是和本门课程密切相关的就业方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课堂手语翻译与学生进行了探讨。首先明晰了课堂翻译的身份地位,课堂翻译不同于其他场合的翻译,他站在讲台上,就有了教师的身份和属性,就要以好老师的准则去要求自己,由此引出“四有”好老师的定义:我们的理想信念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这双手去传递给聋生更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他们能够成长为合格的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道德情操就是要爱岗敬业,遵守教师和手语翻译员双重身份的职业操守;我们的扎实学识就是我们娴熟的翻译技能和广阔的专业知识背景;我们的仁爱之心就是对残疾人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是不抛弃不放弃,是耐心、爱心与恒心。
第二个方法就是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有助于融入思政元素。比如现在藏族小伙丁真的爆火,是现在00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学生一方面感慨于丁真的“甜”“野”气质,另一方面心中难免有一丝想当网红、想自己也被看见的冲动。我在上课时以专业教师的身份和课下辅导员的身份和学生讨论了这个问题,学生的积极性都特别高,他们也很关心自己能否成为手语翻译界的网红,丁真可以为自己的家乡旅游业“带盐”,而自己可否为手语翻译这个专业、这个行业进行“带盐”?我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丁真没有把自己的巨大流量变现,他保持着那份难得的初心,我们作为手语翻译的初心是什么?丁真被抓去读书来丰富自己的内涵,我们又当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如何培养自己爱岗敬业的精神、乐善好施的品德,从而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这比我们说一百遍你要好好学习呀,你要加油努力呀等更能入脑入心。
第三个方法是善于利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设计和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透过案例教学和分析的过程融入家国情怀、价值观念、政治信仰、职业道德教育等,让学生习得批判性思维、悟得正确价值观。
在制度这个问题上,评价与监督机制是关键。想要课程思政更好的落地,不能雷声大雨点小,需要高校建立协同育人评价与监督机制体制的一体化,而评价与监督机制是衡量育人模式成效的重要指标,既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还需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例如在“课程思政”设置专门的思政效果评价体制与标准,还要针对课程设置专业技能的评价体制与标准。同时可能需要协同科研、教务、人事等相关部门共同交流设置综合性的评价体制与标准,最终实现评价与监督机制体制的一体化。有了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课程思政在推广的时候就不用单纯靠情怀靠自觉,就有相对的可量化的方式,就可以在思政课程建设初期,减少一些阻力。
2020年9月5日晚,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聆听了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关于思政教育的精彩讲座,受益匪浅、感悟良多。总的来说,我最大的领悟是: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培根铸魂。
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我们**省**技师学院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做好这一工作,最为核心的是:学校要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立德树人,我们要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各个学校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为一个政治老师更要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针对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聚焦青年学生的思想关切,加强正面引导、深入解疑释惑,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为培根铸魂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作为一名专职思政课教师,我一直在为此努力,今后将更加精心备课,结合学生实际,不断打磨思政课程好课,为立德树人作出自己应做的贡献!
中职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精选20篇)篇十七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适应这一现实,学校普遍开设汽修课程,并且通过思政培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汽修课程思政培训,并且在其中得到了许多启发和感悟。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这次思政培训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汽修学生,不仅要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更要注重自身的思想品质。汽修行业是一个涉及到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行业,作为从业人员,我们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通过这次培训,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汽修学生,要时刻保持谦虚和勤奋的态度,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其次,在思政培训中,我了解到优秀的技术不仅需要实践经验,更需要高尚的思想境界来支撑。一个人只有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人生观,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汽修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技术活,需要我们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饱满的精力和兴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给予客户最好的服务,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此外,在思政培训中,我还学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性。每一位从业人员都要时刻保持对汽车行业的热爱和敬畏之心,要牢记我们的职责是为了解决人们的出行问题,为了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对汽车行业的敬畏之心,保持对新技术的学习和追求,以期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最后,在思政培训中,我认识到要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团队意识。在汽修课程中,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我们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同时,在思政培训中,我们还要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汽修行业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行业,我们必须要与同学和同事相互沟通、互相合作,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汽修课程思政培训,我对自己的专业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明白作为一名汽修学生,不仅要注重技术,更要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只有秉持高尚的职业道德、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们才能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肩负使命、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将来一定会在汽修行业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中职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精选20篇)篇十八
近年来,我国大学教育发展迅猛,但也面临着一些尖锐的问题,例如学生思想觉悟不高、社会责任感不强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课程思政培训逐渐被大学采用并广泛推广。课程思政培训旨在通过开设思政课程,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以及公民责任等重要思想教育内容。参与课程思政培训的学员们纷纷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下面我将就自己的亲身体验谈一谈。
第二段:参与思政课培训的感受。
在思政培训的过程中,我和其他学员们一起进行了多次深入的讨论和学习。通过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我不仅深入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此外,我们还共同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亲身感受了社会的各种问题与挑战。通过这些实践,我的眼界得到了极大的开阔,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也得到了提升。
参与思政课培训,不仅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它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行动启示。在思政课的教导下,我开始更加重视社会事务,关注国家发展和民生问题。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以身作则,投身于社会建设的大局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我积极参与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段:思政课培训对我未来的影响。
思政课培训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更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培养。通过这种培训,我学会了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同时也学会了坚守信念和追求真理的勇气。这些能力和品质不仅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相信,无论将来面临怎样的挑战,我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和顽强的意志去应对,并且不断取得胜利。
第五段:总结思政课培训的重要性及个人感悟。
通过参与思政课培训,我深切体会到它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人格培养的重要性。培训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思维水平,还培养了我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对思政课培训的关注,努力将其所学应用于实践。我相信,在我和其他大学生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中职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精选20篇)篇十九
近年来,我国高校普遍推行课程思政工作,旨在通过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参加了一次课程思政培训,并积极参与其中,深感受益匪浅。在此,我愿意与大家分享我在课程思政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课程思政培训对于学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有助于增强学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深入研讨人文精神、价值观念等内容,学员会对自己的思想作出更加明确的定位,有助于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意识。其次,课程思政培训可以促进学员的知识结构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是通过启发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最后,课程思政培训还可以提高学员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使学员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思政培训与传统教学有着较大的差别。一方面,课程思政培训更加注重学习者的主体性和参与性,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课程思政培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在课程思政培训中,学员将从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加课程思政培训,我深感受益匪浅。首先,我学到了很多人文知识,包括哲学、伦理学、文化传统等等。这些知识不仅增长了我的见识,还让我对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其次,通过课程思政培训,我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培训中的研讨与讨论激发了我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让我更加懂得怎样解决问题。此外,课程思政培训还让我明白了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五段:对于未来的思考。
参加过课程思政培训后,我对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素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我也明白了作为一名高校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好地为社会作贡献。
总结:
通过课程思政培训,我意识到了其对学员的意义和特点,也感受到了其中所带来的收获。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
中职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总结(精选20篇)篇二十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领域,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备受关注。同时,作为劳动者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汽修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发展汽修行业,提升学生的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我校汽修专业举办了一次思政培训课程。在这次课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思政教育与汽修课程的有机结合,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思政课程在汽修培训中的重要性令人印象深刻。不可否认的是,汽修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然而,思政课程的引入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到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的思政课程学习,我们明白了汽修员要具备的道德修养以及面对职业伦理困境时的正确处事方式。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职业的认知,也使我们意识到作为汽修员,在职业生涯中能够做出正直而又负责任的决策的重要性。
其次,思政课程在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汽修专业中,学生往往主要关注技术和知识,而忽视了对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然而,在思政课程中,我们深入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使我们不仅在技术上更加出色,还能够在人格和品德上得到提升,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汽修专业人才。
另外,汽修课程思政培训还注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是汽修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并掌握汽修技术。而思政课程的引入让实践变得更加有意义。在思政课程的引导下,我们深入实地参观了一家汽修店,并和经验丰富的汽修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不仅可以在实践中掌握到技术,还可以通过与专业人员的交流,进一步了解他们在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的优秀品质。
最后,汽修课程思政培训还促进了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深度思考。在思政课程中,我们不仅关注自己在技术上的成长与提升,还思考了如何将自己的技术与知识服务于社会、为人民群众做出贡献。通过思考和讨论,我们意识到作为汽修员,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让我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职业规划,同时也增强了我在未来职业道路上的自信心。
总之,在汽修课程思政培训中,我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与汽修课程的紧密结合对学生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思政课程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职业的认识,培养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还促进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对未来职业的深度思考。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思政培训活动,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