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写作学习中的重要参考资料,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的助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不能失信课后反思(优质17篇)篇一
今天胡老师上的是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虽说是略读课文,不用完成课堂作业,但是胡老师的备课还是很认真,在她的书中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一些要注意的地方。看到这张纸条我才知道为什么今天两个班上下来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胡老师的课堂指导这么到位。
进入课堂主题之后,胡老师板书“守信”,接着引导学生“我不能——”,两个班的学生大部份均“上了当”,顺嘴说出了“我不能守信”。等发现是错的之后,学生马上纷纷改口,于是出来了“我不能失信”、“我要守信”等用词正确的题目。在改正错误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对“守信”和“失信”这一对反义词的意思进行了理解。再让学生读课题“我不能失信”时,学生的感觉马上就出来了。一个小小的环节预设,就让学生不仅理解了词意,还让学生主动学会了正确应用。
这节课有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的要求,以前教过语文的老师都知道,提炼课文的主要内容向来是语文学习特别是中高段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归纳主要内容既要“面面俱到”,又不能太过琐碎。三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强,说起课文的主要内容往往成了概述课文或者复述课文。这就需要老师耐心指导。老师指导得有没有效果,就看他如何把握学生的语言,化繁为简,或增或删,或提炼一个概括性的词语,或补充某个内容。这种指导最见老师的功夫了。胡老师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课文主要内容概括的指导是很有效果的。
在(1)班上课时,胡老师分别请了三个相对好一些的学生。第一个学生讲时胡老师根据学生的语句提炼了“一家人”一词,增加了“一个星期天”的内容。第二学生讲时就注意了胡老师刚才纠正的地方。听了第二个学生的发言,胡老师指导学生“宋耀如一家”和“宋庆龄一家”后面跟的是“到朋友家”还是“到伯伯家”,强调说课文主要内容时不要太具体。第三位学生讲主要内容时就趋于完善了。
从上面两个指导的环节可以看出,指导的有效性是和课前对学生以及教材的正确把握分不开的。有的时候,有的老师备课看上去很认真,教案上从进教室开始写到出教室,结果课堂的指导效果却很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只考虑到自己怎么走过程,没有考虑到学生可能会产生的问题以及指导的方法。
胡老师今天的课,再次证明了“学生的错误是教学资源”这句话。在(3)班上课时,学生读课文时读错“扑空”和“解释”两词。胡老师纠正了“解释”的读音之后没有停留在这一程度上,而是顺势引导让学生说说“要是宋庆龄今天去了伯伯家,第二天她会怎么向小珍解释”。学生纷纷开动脑筋,说出了从自己凭空想想的“昨天忘了”,到根据课文理解的“昨天到伯伯家看鸽子,鸽子很漂亮”,“昨天到伯伯家去了,去伯伯家是很难得的”这些答案。一个小小的读音错误,变成了一个课堂生成的亮点。
课堂指导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非得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浸yin一段很长时间不可,不断磨练,不断反思,才能练就这样的本领。
听课有收获是很开心的事情。
我不能失信课后反思(优质17篇)篇二
《我不能失信》是人教版小语教材三年级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浅显易懂。课文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
在本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思考“我”指的是谁,已经预习过的学生很容易会说出是宋庆龄。我接着问学生了解宋庆龄这个人物吗?然后出示课后资料袋让学生认识认识她。
运用人物联系说故事的内容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的环节时,我先让学生浏览课文,仔细思考。学生第一次按自己的思路说完之后,我再教给学生一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说一说。这里,说完方法之后,可以先让学生再进行思考,再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品读守信环节。引导学生站在庆龄、爸爸和妈妈的角度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并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先品读守信,再品读想去的句子,然后再一次回过头来体会庆龄这么想去的心情下,却有那样的行动,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到她在多么想去的亲光下最终却因为和别人约好了没去,这种品质是多么的可贵。
品读妈妈的感慨,宋庆龄的最后的反映首先让学生体会妈妈当时的心情,并且在这过程中指导同学们朗读。再抓住妈妈望着她笑了笑,妈妈为什么要笑呢?学生会畅所欲言,因为妈妈也被宋庆龄的这种守信的品质打动了,妈妈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感到欣慰。最后,庆龄听了妈妈的话,甜甜地笑了。庆龄为什么又甜甜地笑了呢?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当时庆龄没去盼望已久的伯伯家,但是她还是觉得很开心,因为她信守了自己的诺言。
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谈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一说:告诉我们宋庆龄很守信。学生二说:告诉我们要向宋庆龄学习守信。其实大家说的都是一个意思。这个环节不需要叫这么多同学来回答。或者直接去掉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答案和明显,而且在之前的环节都有说到过。
最后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或者朋友身上的关于守信的故事。
通过这节课,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二是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我不能失信课后反思(优质17篇)篇三
《我不能失信》是我们进入三年级的第二篇略读课文,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又引导学生重新回顾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尽量让学生能够在自主读书的基础上,能读懂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在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时针对这节课问题的设计比较好。本文的故事内容比较受学生的喜欢,也非常容易理解。在初读感知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小问题:
1、借助拼音自己轻声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前面导语中提到的“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在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大多能够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又给学生创设情境:“如果你是宋庆龄,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今后在阅读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独特的阅读感受,倾听学生的学习效果,时间久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我不能失信课后反思(优质17篇)篇四
《我不能失信》一课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打算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出示了成语一诺千金,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它的意思,我告诉学生一诺千金的意思就藏在课文中后,我就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学习课文,最后大家又在一诺千金的说话练习中结束学习。一节课下来,我比来时少说了一半的话,但学生学习积极性却很高,效果也出奇的好。课后,好些学生在随笔中写了自己的想法。如,孟婷玉写到:今天,我学习了第八课《我不能失信》,知道宋庆龄为教小珍叠花篮没有去伯伯家,她是一个守信用人,我也要像她那样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教学时在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这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内容来理解体会:
(1)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要指导学生抓住带点的词句,明白宋庆龄是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去看那些可爱的鸽子。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2)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宋庆龄的话说明她已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如果说父亲问庆龄怎么不走时,她的回答还略显犹豫的话(因为庆龄仅仅说明她当天要教小珍叠花篮,并未表明她因此就不去了),那么此时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则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3)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如果说宋庆龄在回答爸爸的建议时还只是想到会让小珍扑空从而对不住小珍的话,那么她在回答妈妈的建议时则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因为没有忘记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对了。也更说明了宋庆龄人品的高尚。教师在围绕连接语中的要求展开讨论时,也可以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拆分成几个小问题: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停住了脚步?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等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在教学中让学生读,在读中感悟,力争读出感情,读出意境;让学生议,议出真情的源头;让学生品,品出文中的感情;让学生悟,悟出人生的滋味;让学生演,演出主人公的情感、性格。
借此契机,我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从而引出:
1.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2.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3.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子思。
4.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三字经》。
5.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
通过这节课,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把传统文化适宜、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二是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同时,我也发现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钻研还比较肤浅。今后备课要更扎实地钻研教材。
文档为doc格式。
我不能失信课后反思(优质17篇)篇五
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因为有了前面三篇精读课文打底,我想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我根据导语要求设计了几个问题,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简要而不失要点,于是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学生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
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学生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及”,真是让我汗颜!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
一、学生不能择要点而讲。
二、学生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我不能失信课后反思(优质17篇)篇六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选择执教这篇课文,一是自己深受伟人宋庆龄诚实守信所感动,二是基于现在有些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想以伟人事迹感染他们,让其养成良好品德。感谢学校组织的这次师徒三度磨课活动,在活动中我受益匪浅,通过自己揣摩文本、设计教案 、备课磨课,分别于9月20日、26日、28日进行了试教,现将反思如下:
第一次试教完,自我感觉不是很好,存在的问题很多,比如:时间分配不合理,重点语段引导不到位等,唯一觉得成功的地方在于初读感知阶段的字词学习和课文主要内容把握部分,学生反应积极、效果良好。不足之处很多,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化理解文本,比如朗读指导片段:
片段一:提问: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为什么?
(出示)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能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反思:
虽然出示了所有内容,但却忽视了前两句的引导,没有进行充分的朗读,也不知如何引导学生读好它,就匆匆忙忙进入下一句子的学习。另外,对爸爸、妈妈和庆铃之间对话进行大范围分角色朗读,由于自己要求未讲清,且对学生学情了解不深,造成朗读混乱局面,很是遗憾。课后,经过师父的细心指点,终于优化了教学设计如下:
片段二:提问:1.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从哪里看出来想去?
(出示)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望着能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朗读指导:你从哪几个词中看出她非常想去?你能读出她的这种盼望吗?
2.她为什么想去伯伯家?
(出示)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你觉得这只鸽子怎么样?(漂亮、可爱)你能读出它的可爱、漂亮吗?指名读。看鸽子图片,带着感情读。齐读。
分别出示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
我不能失信课后反思(优质17篇)篇七
《我不能失信》是三年级语文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
这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在教学时,我鼓励学生运用自读、轮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读通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知道从宋庆龄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出她拒绝的态度十分直接了当,没有丝毫犹豫。
“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我让学生认真探讨这些话的含义,有的学生说:“宋庆龄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她不能跟爸妈一起去伯伯家,她要在家等小珍。”有的学生说:“宋庆龄拒绝了妈妈的建议,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没有忘记这件事,如果因此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对了。”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使学生学有所悟,读有所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得到启示。
接着又结合学校的“诚信超市”,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联系实际,有话可说,课堂气氛较好。
今后在阅读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有自己的独特的阅读感受,时间久了,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会逐步提高。
我不能失信课后反思(优质17篇)篇八
在本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思考“我”指的是谁,已经预习过的学生很容易会说出是宋庆龄。我接着问学生了解宋庆龄这个人物吗?然后出示课后资料袋让学生认识认识她。学生读完后,我匆匆总结引出下文。
其实,在这个环节,学生对宋庆龄只有一个初浅的认识,在学生自己读完资料袋之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现在所了解到的,这便形成了一个二次印象。可以做到加深了所有学生对宋庆龄的印象,也便充分运用了资料袋。
在初读课问的环节,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对学生说“同学们都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这同时,可以板书略读课文的标记*,加深学生的认识。让学生形成以后看到这个标记就知道这是略读课文,真正了解略读课文各个方面的特征。
在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的环节时,我先让学生浏览课文,仔细思考。学生第一次按自己的思路说完之后,我再教给学生一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来说一说。这里,说完方法之后,可以先让学生再进行思考,再说给自己的同桌听听,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引导学生站在庆龄、爸爸和妈妈的角度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并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我起初的步骤是:品读守信的句子——品读宋庆龄很想去伯伯家的句子——品读妈妈的感慨。
先品读守信,再品读想去的句子,然后再一次回过头来体会庆龄这么想去的心情下,却有那样的行动,即再一次品读体现她守信的话语与动作,效果更佳。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到她在多么想去的亲光下最终却因为和别人约好了没去,这种品质是多么的可贵。
首先让学生体会妈妈当时的心情,并且在这过程中指导同学们朗读。再抓住妈妈望着她笑了笑,妈妈为什么要笑呢?学生会畅所欲言,因为妈妈也被宋庆龄的这种守信的品质打动了,妈妈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感到欣慰。
最后,庆龄听了妈妈的话,甜甜地笑了。庆龄为什么又甜甜地笑了呢?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当时庆龄没去盼望已久的伯伯家,但是她还是觉得很开心,因为她信守了自己的诺言。
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谈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一说:告诉我们宋庆龄很守信。学生二说:告诉我们要向宋庆龄学习守信。其实大家说的都是一个意思。这个环节不需要叫这么多同学来回答。或者直接去掉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答案和明显,而且在之前的环节都有说到过。
七、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或者朋友身上的关于守信的故事。
学生在畅谈的时候,很明显有点死板、有点刻意,更有点遍故事的味道。所以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下课之后再说给同学听一听。
八、课堂纪律还是一个问题。
三年级的孩子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这比干巴巴地说哪个学生不认真、纪律不好,效果会好多了。
我不能失信课后反思(优质17篇)篇九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
这是个很简单的故事,情节简单,中心突出,一读就懂,但对于人要怎样才算“守信”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却并不怎么易懂,更不提该怎样去做到。正如宋庆龄说的,守信就是说到要做到,包括不自欺的说到做到,即真忘记可以道歉,假装忘记就不可原谅,所以信作为一个人的道理品质,是要求人首先不自欺,因而守信的前提是诚实,先诚实而后守信。课文除了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外,还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因此,从“信”字的源起入手,再用课文中这个具体的故事作为注脚,最后解决守信与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对冲突,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守信”。
一开始上课,首先我按着教案的预设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让学生对“守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理解课文内容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做了铺垫。然后,让学生给课题加上标点符号,读读有什么不同。设置这个环节是因为之前学生作业中反映出使用人物语言标点上的许多问题,所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正常使用标点上。
顺势出示自读要求: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遇上带“!”或“?”的句子,练一练语气。把课文读顺畅。
(2)用序号标出课文自然段,试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结果孩子们都不能择出要点来讲,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很清楚的表达,而是看着课文读,不能简要概括。看着这一情况我用了填一填: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二女儿()(谁)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爸爸妈妈都劝她(),但她为了()还是()。来引导孩子把话说清楚,效果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经过我的引导,孩子们渐渐能把课文内容说清楚了。
在整体理解分析课文时,我在之前就给孩子们定下了一个范围:从文中找出描写庆龄守信用的句子。用这样的方法是因为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这样的话有助于孩子们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重点句子分析时,我基本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来谈体会,但在这过程中我没有提醒孩子们去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比如“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在理解这个句子时,孩子们自然而然的把“特别”、“早就”读成了重音,我及时提问“为什么你们要把这两个词语读成重音呢?”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回答的很好。
最后,我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来谈谈读过课文之后的感受,学生虽然有过亲身经历,但都没有勇气说出口,只能从表面谈应该像宋庆龄那样守信用。这一点我做的不够好。
通过这节课,我也发现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钻研还比较肤浅。今后备课要更扎实地钻研教材。我也更深地了解到备课有时真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学生的学情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有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学习课文,来备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我不能失信课后反思(优质17篇)篇十
《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期间加以学法指导。
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统揽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其次,让学生细读课文,抓词理句,深入探究,感悟文法。放手让学生去学,我给学生出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并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接着,让学生入情入境读重点句段,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然后,分角色演一演、朗读课文,全面欣赏体会,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来描写。课堂上只有充分地读,反复地读,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在此基础上我安排讨论理解,明辨是非。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不足之处:阅读课文的教学重点在“放”。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如果不分轻重主次的教学就失去了编者设计略读课文的意图。但也绝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不求甚解,简单马虎走过场。要注意阅读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
我不能失信课后反思(优质17篇)篇十一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学生自读导语部分,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学生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
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学生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及”,真是让我汗颜!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
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所以导致了像小陈那样的一站起来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己概括地讲。我想大部分学生处于这种状态。
在班中并不排除有这样的学生,他们读了课文后,只拣自己感兴趣的说,根本不分重点不重点。
今天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我更深地了解到备课有时真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学生的学情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有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学习课文,来备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看来,今后的路是任重而道远啊。
自主阅读,读中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认识课题上的“※”,明白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紧接着提出这篇课文与前面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的要求?顺势向学生讲述略读课文的要求:要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我运用“你认为宋庆龄是个怎样的人?你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这样一道能引起学生多元反应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宋庆龄诚实可信的可贵品质。经过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不能失信课后反思(优质17篇)篇十二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本文作为略读课文,学习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4.渗透诚实守信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重、难点:通过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诚信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诊断预习。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呈现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达标教学。
(一)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3)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二)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三)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检测反馈。
1.辨字组词。
准( ) 级( ) 盼( )。
难( ) 极( ) 扮( )。
2.选词填空。
维持 维护。
(1)我们要( )班集体的利益。
(2)爸爸靠修自行车( )着一家人的生活。
信用 信任。
(1)老师和同学都很( )班长李刚。
(2)我们要向宋庆龄那样,做人就要讲( )。
板书设计:
去伯伯家 约小珍叠花篮。
研究教学后记:
略。
我课前浏览了课文。本课阅读的重点是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难点是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学完本课我反思了:
一、阅读课文的教学重在“放”。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本课语言朴实,人物的内心和性格是从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中体现出来的。因为在学习本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灰雀》时,对本组的四大名人之一的宋庆龄作过一些解释。所以这环节,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宋庆龄的故事。通过自己所搜集的故事去感受名人,伟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我巧妙地出示了两个词“失信”与“守信”。并串句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守信胜过有名气,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毁了你一生的名誉。”“一个可爱的人不仅要有漂亮的外表,更要有美丽的心灵。
这个环节,我并没有出示与课文有关的阅读要求。而讲述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诚实守信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它是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桥梁。我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因为我的讲述学生颇感兴趣。教室里争着讲故事的场面活跃了课堂。有个男孩讲到:星期天,他和小伙伴约好一起回家,结果小伙伴先放学走了。可自己又不知道,就在校园里等呀,找呀,更生气的是那小伙伴回到家状告自己在学校里玩,妈妈拿着条子来接他回家,回到家还着打了。因为这他和小伙伴不一起玩了。我追问了学生,听了这个故事想明白什么?(一个女孩说:“诚实守信是友谊的桥梁,它需要耐心呵护。)说的真好。板书课题《我不能失信》。孩子们非常愿意去读,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圈、点、画、批、写”等阅读方法。我出示小黑板,有关课文中的词语串联:高风亮节、心明眼亮、飞蛾扑火、扑朔迷离、信口开河、信誓旦旦、通风报信(拓宽学生阅读面。)。
班上大部分学生能通过“朗读,默读、选读、跳读”等方式,在读后写体会。(有个小个子女孩,她写到:读完本课,我知道了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宋奶奶小时候“吕行”(履行)自己诺言的故事。这个故事赞扬了宋奶奶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读完这课,我想到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因为不讲信用而伤感情,伤友谊。那是……)还有孩子这么写到:难怪宋庆龄之所以能成为……是因为她小时候就懂得怎样做一个让人尊重的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得讲信用,尊重自己。比如文中讲到……(这孩子用中心直面开头,真的很不错的。)。
二、阅读课文的教学不能忽视“读”“悟”“写”。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阅读课文。也正是老师在前几篇课文阅读感悟中有了方法怎样去体会文字与故事的快乐。本单元都是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在阅读与写作的引导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模式达到妙笔生花。为此,人物之间细节的动作神态往往是文章的亮点,也正是作者文笔妙用的技巧。
下面安排了学生口述“自己最熟悉的人”。为了学生不受概念所压,我出示了说话题目“我的班主任老师”“我喜欢的人”“我的同桌”“妈妈失言了”“老师笑了”等。(这个环节学生表现不错的。班上有个成绩差的孩子,他说的文题是“老师笑了”他说到:那是读一年级时,我是一个连降两级的学生,没有哪个老师喜欢我,更没有哪个老师对我笑。自从来到了王老师的班上,王老师常常把笑容送给我。那是放学了,老师把没写好字的同学留下来重写,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这时,老师来到我身边,伸手握住我的手写字,这时老师像被什么东西吓坏了,说:“孩子,你的手……?”我的手,听外婆讲,我的右手,是有5个拇指,但是我的大拇指长在十指的骨节上,医生说,必须剪掉,就这样被剪掉了。从此我就只有四个手指写字,总是握不住笔,所以写的字很丑。我望着老师,连忙来擦掉这些字,老师一手抓住了我的小手说:“孩子,别擦掉这些字,你的这些字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字!”然后,老师摸着我的头,甜甜地笑了。(这孩子说的是千真万确,我在不了解时,没少让他重写,还撕过他的本子,现在,这孩子的字是班上较为漂亮的字了。)。
让孩子们相互交换习作,画出小习作中表动作的句子,并学着旁批。(这是体现阅读与写作的意义。)。
揭示简单的写作技巧,要把握好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所要表现的主题。在写作的过程中,要选择能表现主题的动作进行描写,与表现是题关系不大的动作可以少写,甚至不写。在具体的动作描写时,还要注意用词准确,而且要符合实际。比如,体现一个同学在发本子的过程中的自私心理时,引导学生可以对人物展开适当的动作描写:小红发现自己的本子有一页很脏时,她瞥了一眼同桌,眼珠一转,故意把同桌的橡皮碰到地上。当同桌弯下腰去捡橡皮时,她连忙把自己的脏本子换给了同桌。同桌捡完橡皮,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冲同桌微微一笑。(例文中人物的心理与性格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更进一步的训练学生能这样的表达人物动作描写的技巧。
安排学生写一写“我的同桌”(学生表现好,有的学生边写边笑,小孩儿之间的事有趣又可爱,他们怎么想就会怎么做,只要鼓励学生怎么做就怎么写一定会生动的。)。
三、阅读课文的教学抓关键词与“习作模式”。本文最生动的是人物对话,这给学生习作引领的是一种模式。怎样理解人物的对话?本文的问话和答语较多,充分体现了宋庆龄和父母当时的所思所想,引导学生在理解人物的对话时,要抓关键性的词语及提示语来理解。如,出示例句“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奇怪”和“怎么”可以看出父亲的疑惑和慈爱。又如,“‘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两个“不行”说明宋庆龄已经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学生还可以进行互相交流,来理解人物的对话,从而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在这过程中,结合学生习作片断说明,读书更不放一难,要懂得关键词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总之,阅读课文的教学,首先的教学思想得“放”“围”“总”“评”“写”等让阅读课真正落到实处。
我不能失信课后反思(优质17篇)篇十三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
这是个很简单的故事,情节简单,中心突出,一读就懂,但对于人要怎样才算“守信”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却并不怎么易懂,更不提该怎样去做到。正如宋庆龄说的,守信就是说到要做到,包括不自欺的说到做到,即真忘记可以道歉,假装忘记就不可原谅,所以信作为一个人的道理品质,是要求人首先不自欺,因而守信的前提是诚实,先诚实而后守信。课文除了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外,还要使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熏陶和感染,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因此,从“信”字的源起入手,再用课文中这个具体的故事作为注脚,最后解决守信与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对冲突,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守信”。
一开始上课,首先我按着教案的预设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让学生对“守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理解课文内容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做了铺垫。然后,让学生给课题加上标点符号,读读有什么不同。设置这个环节是因为之前学生作业中反映出使用人物语言标点上的许多问题,所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正常使用标点上。
顺势出示自读要求: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遇上带“!”或“?”的句子,练一练语气。把课文读顺畅。
(2)用序号标出课文自然段,试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结果孩子们都不能择出要点来讲,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很清楚的表达,而是看着课文读,不能简要概括。看着这一情况我用了填一填: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 ),二女儿( )(谁)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 ),爸爸妈妈都劝她( ),但她为了( )还是( )。来引导孩子把话说清楚,效果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经过我的引导,孩子们渐渐能把课文内容说清楚了。
在整体理解分析课文时,我在之前就给孩子们定下了一个范围:从文中找出描写庆龄守信用的句子。用这样的方法是因为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这样的话有助于孩子们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重点句子分析时,我基本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来谈体会,但在这过程中我没有提醒孩子们去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比如“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在理解这个句子时,孩子们自然而然的把“特别”、“早就”读成了重音,我及时提问“为什么你们要把这两个词语读成重音呢?”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回答的很好。
最后,我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来谈谈读过课文之后的感受,学生虽然有过亲身经历,但都没有勇气说出口,只能从表面谈应该像宋庆龄那样守信用。这一点我做的不够好。
通过这节课,我也发现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钻研还比较肤浅。今后备课要更扎实地钻研教材。我也更深地了解到备课有时真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学生的学情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有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学习课文,来备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选择执教这篇课文,一是自己深受伟人宋庆龄诚实守信所感动,二是基于现在有些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想以伟人事迹感染他们,让其养成良好品德。感谢学校组织的这次师徒三度磨课活动,在活动中我受益匪浅,通过自己揣摩文本、设计教案、备课磨课,分别于9月20日、26日、28日进行了试教,现将反思如下:
第一次试教完,自我感觉不是很好,存在的问题很多,比如:时间分配不合理,重点语段引导不到位等,唯一觉得成功的地方在于初读感知阶段的字词学习和课文主要内容把握部分,学生反应积极、效果良好。不足之处很多,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化理解文本,比如朗读指导片段:
片段一:提问: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为什么?
(出示)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能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反思:
虽然出示了所有内容,但却忽视了前两句的引导,没有进行充分的朗读,也不知如何引导学生读好它,就匆匆忙忙进入下一句子的学习。另外,对爸爸、妈妈和庆铃之间对话进行大范围分角色朗读,由于自己要求未讲清,且对学生学情了解不深,造成朗读混乱局面,很是遗憾。课后,经过师父的细心指点,终于优化了教学设计如下:
片段二:提问:1.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从哪里看出来想去?
(出示)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望着能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朗读指导:你从哪几个词中看出她非常想去?你能读出她的这种盼望吗?
2.她为什么想去伯伯家?
(出示)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你觉得这只鸽子怎么样?(漂亮、可爱)你能读出它的可爱、漂亮吗?指名读。
看鸽子图片,带着感情读。
齐读。
分别出示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
朗读指导。
记者访问:小庆龄,爸爸叫你走呢,你为什么不走呀?(因为我不能失信)。
小庆龄,妈妈也在催你了,你怎么还不走啊?(因为我不能失信)。
分角色朗读:男同学当爸爸,女同学当妈妈,一人当小庆龄。
完善后的教学,学生更爱读、更善读了,朗朗书声不绝于耳,浓浓语文味顿生课堂,先前朗读混乱局面消失了,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思想的深刻。的确,课堂上只有充分的读,反复的读,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感谢师父提出宝贵的建议,感谢师父呕心沥血帮我设计、改进教学环节,诸如:略读课应始终围绕阅读提示进行教学,删繁就简,原先的板书设计及“讨论交流”(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密切,就应大胆舍弃;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爱上语文、喜欢上语文课……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我将受用终生。
经过三次试教,磨课终于结束了,进步是明显的,而完善却是无止境的。从第一次的怯懦到第二次的稳定,再到第三次的渐进成熟,每个过程我都体验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有控制不了课堂、不能融入学生的酸楚,也有几经思虑偶得一新教学设计的窃喜。在磨课的过程中,自我感觉学到了很多,无论是对文本的理解、教学环节的改进,还是对课堂的调控、学情的把握等,都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在经验中逐渐成长。在此,感谢师父和其他老师为我提供宝贵意见,让我能不断进步、不断提升。也许我不是最好的,但我会继续努力做到更好!
我课前浏览了课文。本课阅读的重点是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难点是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学完本课我反思了:
一、阅读课文的教学重在“放”。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本课语言朴实,人物的内心和性格是从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中体现出来的。因为在学习本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灰雀》时,对本组的四大名人之一的宋庆龄作过一些解释。所以这环节,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宋庆龄的故事。通过自己所搜集的故事去感受名人,伟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我巧妙地出示了两个词“失信”与“守信”。并串句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守信胜过有名气,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毁了你一生的名誉。”“一个可爱的人不仅要有漂亮的外表,更要有美丽的心灵。
这个环节,我并没有出示与课文有关的阅读要求。而讲述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诚实守信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它是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桥梁。我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因为我的讲述学生颇感兴趣。教室里争着讲故事的场面活跃了课堂。有个男孩讲到:星期天,他和小伙伴约好一起回家,结果小伙伴先放学走了。可自己又不知道,就在校园里等呀,找呀,更生气的是那小伙伴回到家状告自己在学校里玩,妈妈拿着条子来接他回家,回到家还着打了。因为这他和小伙伴不一起玩了。我追问了学生,听了这个故事想明白什么?(一个女孩说:“诚实守信是友谊的桥梁,它需要耐心呵护。)说的真好。板书课题《我不能失信》。孩子们非常愿意去读,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圈、点、画、批、写”等阅读方法。我出示小黑板,有关课文中的词语串联:高风亮节、心明眼亮、飞蛾扑火、扑朔迷离、信口开河、信誓旦旦、通风报信(拓宽学生阅读面。)。
班上大部分学生能通过“朗读,默读、选读、跳读”等方式,在读后写体会。(有个小个子女孩,她写到:读完本课,我知道了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宋奶奶小时候“吕行”(履行)自己诺言的故事。这个故事赞扬了宋奶奶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读完这课,我想到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因为不讲信用而伤感情,伤友谊。那是……)还有孩子这么写到:难怪宋庆龄之所以能成为……是因为她小时候就懂得怎样做一个让人尊重的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得讲信用,尊重自己。比如文中讲到……(这孩子用中心直面开头,真的很不错的。)。
二、阅读课文的教学不能忽视“读”“悟”“写”。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阅读课文。也正是老师在前几篇课文阅读感悟中有了方法怎样去体会文字与故事的快乐。本单元都是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在阅读与写作的引导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模式达到妙笔生花。为此,人物之间细节的动作神态往往是文章的亮点,也正是作者文笔妙用的技巧。
下面安排了学生口述“自己最熟悉的人”。为了学生不受概念所压,我出示了说话题目“我的班主任老师”“我喜欢的人”“我的同桌”“妈妈失言了”“老师笑了”等。(这个环节学生表现不错的。班上有个成绩差的孩子,他说的文题是“老师笑了”他说到:那是读一年级时,我是一个连降两级的学生,没有哪个老师喜欢我,更没有哪个老师对我笑。自从来到了王老师的班上,王老师常常把笑容送给我。那是放学了,老师把没写好字的同学留下来重写,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这时,老师来到我身边,伸手握住我的手写字,这时老师像被什么东西吓坏了,说:“孩子,你的手……?”我的手,听外婆讲,我的右手,是有5个拇指,但是我的大拇指长在十指的骨节上,医生说,必须剪掉,就这样被剪掉了。从此我就只有四个手指写字,总是握不住笔,所以写的字很丑。我望着老师,连忙来擦掉这些字,老师一手抓住了我的小手说:“孩子,别擦掉这些字,你的这些字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字!”然后,老师摸着我的头,甜甜地笑了。(这孩子说的是千真万确,我在不了解时,没少让他重写,还撕过他的本子,现在,这孩子的字是班上较为漂亮的字了。)。
让孩子们相互交换习作,画出小习作中表动作的句子,并学着旁批。(这是体现阅读与写作的意义。)。
揭示简单的写作技巧,要把握好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所要表现的主题。在写作的过程中,要选择能表现主题的动作进行描写,与表现是题关系不大的动作可以少写,甚至不写。在具体的动作描写时,还要注意用词准确,而且要符合实际。比如,体现一个同学在发本子的过程中的自私心理时,引导学生可以对人物展开适当的动作描写:小红发现自己的本子有一页很脏时,她瞥了一眼同桌,眼珠一转,故意把同桌的橡皮碰到地上。当同桌弯下腰去捡橡皮时,她连忙把自己的脏本子换给了同桌。同桌捡完橡皮,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冲同桌微微一笑。(例文中人物的心理与性格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更进一步的训练学生能这样的表达人物动作描写的技巧。
安排学生写一写“我的同桌”(学生表现好,有的学生边写边笑,小孩儿之间的事有趣又可爱,他们怎么想就会怎么做,只要鼓励学生怎么做就怎么写一定会生动的。)。
三、阅读课文的教学抓关键词与“习作模式”。本文最生动的是人物对话,这给学生习作引领的是一种模式。怎样理解人物的对话?本文的问话和答语较多,充分体现了宋庆龄和父母当时的所思所想,引导学生在理解人物的对话时,要抓关键性的词语及提示语来理解。如,出示例句“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奇怪”和“怎么”可以看出父亲的疑惑和慈爱。又如,“‘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两个“不行”说明宋庆龄已经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学生还可以进行互相交流,来理解人物的对话,从而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在这过程中,结合学生习作片断说明,读书更不放一难,要懂得关键词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总之,阅读课文的教学,首先的教学思想得“放”“围”“总”“评”“写”等让阅读课真正落到实处。
我不能失信课后反思(优质17篇)篇十四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按以下环节设计落实,效果较好。
一读。统揽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二读。抓词理句。分步探究。放手让学生去学,当然老师可以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个题目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三读。入情入境,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学习方式:以小组形式。四读。全面欣赏体会。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
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来描写。
我不能失信课后反思(优质17篇)篇十五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课前浏览了课文。本课阅读的重点是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难点是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学完本课我反思了:
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本课语言朴实,人物的内心和性格是从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中体现出来的。因为在学习本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灰雀》时,对本组的四大名人之一的宋庆龄作过一些解释。所以这环节,让学生去搜集有关宋庆龄的故事。通过自己所搜集的故事去感受名人,伟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我巧妙地出示了两个词“失信”与“守信”。并串句形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守信胜过有名气,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毁了你一生的名誉。”“一个可爱的人不仅要有漂亮的外表,更要有美丽的心灵。
这个环节,我并没有出示与课文有关的阅读要求。而讲述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诚实守信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它是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桥梁。我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因为我的讲述学生颇感兴趣。教室里争着讲故事的场面活跃了课堂。有个男孩讲到:星期天,他和小伙伴约好一起回家,结果小伙伴先放学走了。可自己又不知道,就在校园里等呀,找呀,更生气的是那小伙伴回到家状告自己在学校里玩,妈妈拿着条子来接他回家,回到家还着打了。因为这他和小伙伴不一起玩了。我追问了学生,听了这个故事想明白什么?(一个女孩说:“诚实守信是友谊的桥梁,它需要耐心呵护。)说的真好。板书课题《我不能失信》。孩子们非常愿意去读,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圈、点、画、批、写”等阅读方法。我出示小黑板,有关课文中的词语串联:高风亮节、心明眼亮、飞蛾扑火、扑朔迷离、信口开河、信誓旦旦、通风报信(拓宽学生阅读面。)
班上大部分学生能通过“朗读,默读、选读、跳读”等方式,在读后写体会。(有个小个子女孩,她写到:读完本课,我知道了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宋奶奶小时候“吕行”(履行)自己诺言的故事。这个故事赞扬了宋奶奶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读完这课,我想到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因为不讲信用而伤感情,伤友谊。那是……)还有孩子这么写到:难怪宋庆龄之所以能成为……是因为她小时候就懂得怎样做一个让人尊重的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得讲信用,尊重自己。比如文中讲到……(这孩子用中心直面开头,真的很不错的。)
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阅读课文。也正是老师在前几篇课文阅读感悟中有了方法怎样去体会文字与故事的快乐。本单元都是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在阅读与写作的引导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文本模式达到妙笔生花。为此,人物之间细节的动作神态往往是文章的亮点,也正是作者文笔妙用的技巧。
下面安排了学生口述“自己最熟悉的人”。为了学生不受概念所压,我出示了说话题目“我的班主任老师”“我喜欢的人”“我的同桌”“妈妈失言了”“老师笑了”等。(这个环节学生表现不错的。班上有个成绩差的孩子,他说的文题是“老师笑了”他说到:那是读一年级时,我是一个连降两级的学生,没有哪个老师喜欢我,更没有哪个老师对我笑。自从来到了王老师的班上,王老师常常把笑容送给我。那是放学了,老师把没写好字的同学留下来重写,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这时,老师来到我身边,伸手握住我的手写字,这时老师像被什么东西吓坏了,说:“孩子,你的手……?”我的手,听外婆讲,我的右手,是有5个拇指,但是我的大拇指长在十指的骨节上,医生说,必须剪掉,就这样被剪掉了。从此我就只有四个手指写字,总是握不住笔,所以写的字很丑。我望着老师,连忙来擦掉这些字,老师一手抓住了我的小手说:“孩子,别擦掉这些字,你的这些字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字!”然后,老师摸着我的头,甜甜地笑了。(这孩子说的是千真万确,我在不了解时,没少让他重写,还撕过他的本子,现在,这孩子的字是班上较为漂亮的字了。)
让孩子们相互交换习作,画出小习作中表动作的句子,并学着旁批。(这是体现阅读与写作的意义。)
揭示简单的写作技巧,要把握好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所要表现的主题。在写作的过程中,要选择能表现主题的动作进行描写,与表现是题关系不大的动作可以少写,甚至不写。在具体的动作描写时,还要注意用词准确,而且要符合实际。比如,体现一个同学在发本子的过程中的自私心理时,引导学生可以对人物展开适当的.动作描写:小红发现自己的本子有一页很脏时,她瞥了一眼同桌,眼珠一转,故意把同桌的橡皮碰到地上。当同桌弯下腰去捡橡皮时,她连忙把自己的脏本子换给了同桌。同桌捡完橡皮,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冲同桌微微一笑。(例文中人物的心理与性格特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更进一步的训练学生能这样的表达人物动作描写的技巧。
安排学生写一写“我的同桌”(学生表现好,有的学生边写边笑,小孩儿之间的事有趣又可爱,他们怎么想就会怎么做,只要鼓励学生怎么做就怎么写一定会生动的。)
本文最生动的是人物对话,这给学生习作引领的是一种模式。怎样理解人物的对话?本文的问话和答语较多,充分体现了宋庆龄和父母当时的所思所想,引导学生在理解人物的对话时,要抓关键性的词语及提示语来理解。如,出示例句“父亲见庆龄停住了脚步,奇怪地问:‘庆龄,你怎么不走啦?’”“奇怪”和“怎么”可以看出父亲的疑惑和慈爱。又如,“‘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两个“不行”说明宋庆龄已经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学生还可以进行互相交流,来理解人物的对话,从而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在这过程中,结合学生习作片断说明,读书更不放一难,要懂得关键词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总之,阅读课文的教学,首先的教学思想得“放”“围”“总”“评”“写”等让阅读课真正落到实处。
我不能失信课后反思(优质17篇)篇十六
反思指的是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又译为反省、反映。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
今天上的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第八课《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但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通过角色表演朗读来熟悉课文,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课文什么地方让你感动的思考进一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得到启示。
两个班上下来,有很多地方值得回顾与反思,整理如下:
意外之一:课前,当我们说到好朋友要相互守信时,我把守信两个字工整地写在黑板上。接着出示课题了,我一边写课题,一边问学生,如果我的课题中用的是守信,应该怎么说?奇怪的是,两个班的大多数同学几乎都是不加思考地说我不能守信。这让我多多少少有些意外,我暗暗好笑,怎么就不会拐弯呢?当我再追问我不能守信,还能成为朋友吗?很多孩子才反应过来,急着更正,应该是我要守信、我能守信,还有一个同学说我不能不守信。这样的问题出现,我想主要是学生还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不会去比一比,想一想,思考失信和守信的意思和关系。我想,通过这样的辨析,不仅弄清了守信和失信的意思,而且更是提醒学生回答问题要想好在说。
意外之二:学完了课文,我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守信或者失信的事?我本以为,学生肯定会说生活中别人放自己鸽子的事情。没想到站起来的两位同学都是说自己失信的事情,并且当堂和对方表示歉意。这让我很是意外,深深感受到孩子身上的童贞。小孩子就是这么可爱,在平时的生活中往往会推卸责任,指责别人的不是。而一旦经受教育,他们就完全不同了,会找到自己身上的问题,并真诚地向对方道歉。我就在想,平时我们的教育也可以多一点故事,引导学生自审,这样可能比一味的批评指责有效。
两个班都安排了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环节,完全一样的任务,因为布置要求时指令不同,效率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一个班,布置了请组长分配角色,准备朗读汇报的任务后,就请学生开始合作。可等我转了两圈,还有组因为分配不好角色而在争论,大大地浪费了时间,效率很低。
第二个班,我明确了要求,请组长在5秒钟内分配完角色,马上进入朗读。超过时间的小组将受到警告。读的过程中不熟的句子可以反复多读几次。读完一遍马上坐好示意。比一比哪个组准备的最好,最抓紧时间。这样一来,第一节课中的无效争论少了,各个小组都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朗读中去,效率明显提高。
可见,教学环节能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能不能更有效,关键看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和调控。多说一句话,明确要求,节约的可能就是好几分钟时间,效率会更高。
第一节课中,发现扑空的空,有的孩子读第一声,有的孩子读第四声。争论没有结果,我虽然也觉得是第一声,但不能肯定。于是,就请孩子查字典解决,弄清读第一声,课文里的意思是白跑一趟。
第一节课中根据孩子反应生成的扑空读音的矫正,文中意思的理解,第二节课成了我的预设。我准备在学生第一遍读课文的时候,就根据学生的朗读指出。果然孩子读的时候又读了第四声,同时,解释一词也出现了问题,读成了平声。既然扑空的读音和文中的意思都弄明白了,解释也就不能放过了。矫正读音后,我生成了让学生以宋庆龄的身份向小珍解释的环节。这样一来,不仅理清了课文发生的事情,而且体会了失信对小珍内心的伤害,进一步明白了守信的重要了。效果很好!可见,教师能不能敏锐地抓住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错误资源,进行有效的时实生成,是多么的重要。
这两节课反应出来的,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去寻找答案,比如如何让学生理清宋耀如的朋友是宋庆龄的伯伯;怎么让每个孩子都能说清课文的主要内容;怎么向孩子介绍离他们实在太远的宋庆龄寻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会让学生更受益。
《我不能失信》一课讲述了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通过宋庆龄为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叠花篮的约会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看可爱的鸽子一事,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品格。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打算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出示了成语一诺千金,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它的意思,我告诉学生一诺千金的意思就藏在课文中后,我就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学习课文,最后大家又在一诺千金的说话练习中结束学习。一节课下来,我比来时少说了一半的话,但学生学习积极性却很高,效果也出奇的好。课后,好些学生在随笔中写了自己的想法。如,孟婷玉写到:今天,我学习了第八课《我不能失信》,知道宋庆龄为教小珍叠花篮没有去伯伯家,她是一个守信用人,我也要像她那样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教学时在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这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内容来理解体会:
(1)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要指导学生抓住带点的词句,明白宋庆龄是多么想去那位伯伯家,多么想去看那些可爱的鸽子。如此想去而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2)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宋庆龄的话说明她已认识到尽管明天教小珍叠花篮不是不可以,但是让她来了扑空会使自己对不住小珍;如果说父亲问庆龄怎么不走时,她的回答还略显犹豫的话(因为庆龄仅仅说明她当天要教小珍叠花篮,并未表明她因此就不去了),那么此时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则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3)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如果说宋庆龄在回答爸爸的建议时还只是想到会让小珍扑空从而对不住小珍的话,那么她在回答妈妈的建议时则明明白白地表明自己因为没有忘记这件事而向小珍道歉是自己失信的表现,这种明知故犯的失信,比无意中的失信,就更不对了。也更说明了宋庆龄人品的高尚。教师在围绕连接语中的要求展开讨论时,也可以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拆分成几个小问题: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她为什么不去停住了脚步?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等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在教学中让学生读,在读中感悟,力争读出感情,读出意境;让学生议,议出真情的源头;让学生品,品出文中的感情;让学生悟,悟出人生的滋味;让学生演,演出主人公的情感、性格。
借此契机,我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从而引出:
1.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2.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3.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子思。
4.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三字经》。
5.凡出言信为先。《弟子规》。
通过这节课,我有两点思考:一是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把传统文化适宜、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二是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该放手时要放手。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同时,我也发现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的钻研还比较肤浅。今后备课要更扎实地钻研教材。
我不能失信课后反思(优质17篇)篇十七
今天上的是《我不能失信》,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老实守信的故事。因为有了前面三篇精读课文打底,我想同学理解起来应该不成问题,于是我根据导语要求设计了几个问题,自我感觉这节课的教学简要而不失要点,于是满怀信心地走进了课堂。
上课伊始,我按原计划要求同学自读导语局部,明确这一课的学习要求,这一点同学完成得很漂亮,于是我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考虑: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手,我大喜,马上请出小陈,他一站起来就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孩子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我晕,他是在读课文了,于是赶紧婉言让他坐下,另请他人。这时小王的手举得老高,我心想他今天反应倒是挺快的嘛,就请他吧。小王张口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到伯伯家去玩,他家有漂亮的鸽子,伯伯还送给她一只……”我一听,大晕!
原计划是再也不能进行了,于是赶紧调整方案,另辟蹊径。
课是上完了,可我的心情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了:本以为同学课前早已预习了课文,课堂上也自读了课文,讲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应该不在话下,就算不能讲得简明扼要,但大概内容应该八九不离十吧,谁知却出来个“风马牛不相和”,真是让我汗颜!细想之,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有两点:
一、同学不能择要点而讲。
有些同学读了课文,心中其实很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但让他起来讲述时就不能择要点而讲,所以导致了像小陈那样的一站起来就照着课文读,他想简要些,但简要不起来,觉得课文上的话都重要,不能自身概括地讲。我想大局部同学处于这种状态。
二、同学的确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在班中并不排除有这样的同学,他们读了课文后,只拣自身感兴趣的说,根本不分重点不重点。
今天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我更深地了解到备课有时真的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还有很多同学的学情是我们没有考虑到的,只有多站在同学的角度上来学习课文,来备课,才干让同学更好地走进文本。
看来,今后的路是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