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对自己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字表达。小编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样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帮助。
一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精选18篇)篇一
20xx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xx版)更新换代,已然问世,并即将在20xx年的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主动学习当然必不可少,在聆听了温儒敏教授的讲座之后,对于新课标的变化也有了些许的认知。
新课标中提到的一个新兴词汇就是“核心素养”,那何为核心素养?新课标中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简而言之,也就是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方面,从核心素养指向的这四方面来看,新课程标准也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在指导着我今后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对于学习能力的习得。
新课程标准中还提出一个关键词:语文学习任务群,对于这几个字,刚看到课标的我着实不太明白,何为语文学习任务群?课标中把学习任务群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每个学习任务群贯穿四个学段。又设置了不同的层面,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主要设置的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除了基本的识字写字外,新课标还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主要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层面。新课标更加强调了阅读的层次训练,重视阅读与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更加关注学生阅读的思辨性,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主要包括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整本书阅读在新课标中做了明确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而跨学科学习则要引导学生实践活动中,通过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言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有意义的话题,开展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文文字运用能力。三个任务的设置层层递进,螺旋上升,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也在提醒着所有的语文教师不能只关注单个的语文知识的教学,而是要学生进入课程,只有了解了学习任务群,才会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在未来,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一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精选18篇)篇二
新课程改革是为了满足当前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也是结合着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而进行的。又一轮新课标的学习,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在教学方法上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知道了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教学要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设计上有利于学习方式的形成。
一、在识字、写字上,要利用多种方法,不能一味的用单一的方法去教学。在我们的课本中每一课都有我们要会认的、会写的生字。如果在一节课的教学中只用单一的方法,或者这节课只讲生字,学生会感到十分的厌倦。这就要结合着我们的课标来说了,在课文中识字,在一句话中识字,或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来说这个字他在哪儿见过,在哪学过,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也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生字的兴趣调动起来,使其融入到良好的课堂学习中。
二、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要灵活的处理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主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我探究的学习劲头,但教师自己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我时时保持以读代讲,多读多想,自主感悟,常常鼓励学生各抒已见,使学生们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时不时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上课时,经常让学生自主想问题,自己解答,并且让他们分组讨论交流,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思考。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多读、多思考。
三、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在二年级这个阶段,孩子们虽然没有接触到作文的写作,但是在一年级和二年级我们已经进行了简单的写话训练,有的孩子老师给只要稍微一点拨,就知道应该怎么写,怎么说,可有的孩子,就听老师说的去写,显然写出来的语句,远远没有那些读书多的孩子写的好,所以语文的阅读从低年级抓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想写出好的话,就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二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是否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教学活动。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教学尽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使学生品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才能增加兴趣。
四、语文的教学还必须重视知识的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积累,才能运用。
在本册教材中,有许多积累的知识,比如:各种词语。如aab式,abb式,aabb式,abab式,abac式等,学生已经接触了已经学了,就让他们学会积累,在积累中增加自己的知识。
五、让班班通,辅助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课堂气氛活跃。有些课文学习起来,学生感到非常的枯燥,这是我们可以结合者学习的需要借助班班通进行教学,让学生欣赏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者是他们没有接触到过的知识吸引他们的兴趣。比如:如《最大的“书”》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枯燥无味,怎样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呢?这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借用课件把复杂的地壳运动浅显化了,让他们知道这一过程是漫长的、神奇的,孩子们也能通过读表现出。
以上是我学习本册语文课标的一些体会,也许还有很多自己没有注重到的,但给我最深刻的地方是:语文的学习要反复的写、阅读、积累和听的练习,另外在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上,要给学生独立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
一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精选18篇)篇三
这几天我认真学习了一遍20xx年4月21日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使我收获颇多,不仅让我思想得到了升华,也让我对我的教学方面有了新的思考。新课标在课标性质与地位部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就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就是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这就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十分重要,是其他科目学习的重要基础,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包含的范围极其的广大,不仅局限于校园的学习,还包括我们生活实际中的语言的运用和交流,对事物思考程度的深浅等等很多方面,这就告诉学生学习语文是很重要的,同时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教好语文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20xx版课标”相较于“20xx版课标”创新地指出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且要系统规整和整体安排,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要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教材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新改版的新课程标准特别地重视整本书阅读,而且关于整本书阅读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变化,比如:一二年级的与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没有图画书。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读哪些图画书,这又是新的内容了;《爱的教育》,原来是六年级上学期快乐读书吧的内容,现在是第二学段的.整本书阅读任务了;《十万个为什么》原来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现在变成了第三学段;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阅读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相对降低了一些难度。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的课余时间明显增多,学校应积极营造书香氛围,引导孩子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阅读方面要重视起来,不论是高年级的共读一本书,还是低年级的特色阅读记录,每个年级都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特点,不同层次引导学生读书,并将阅读收获及时记录下来。我想经过小学几年的积累和沉淀,无形中一定会让孩子们有质的蜕变的。
另外,“20xx版课标”将“文化自信”作为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语文更加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感觉想要学好语文应该多积累,多熏陶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比如小古文、古诗词等,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特别是小古文、古诗词这种文学素养的提高,是需要从小培养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不妨趁小学阶段,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孩子诵读传统文化知识,从课内外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优秀的文化中徜徉。
一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精选18篇)篇四
陆志平老师从五个方面对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即“强化育人功能”、“聚焦核心素养”、“优化内容结构”、“明确质量标准”、“引领教学改革”。听完陆老师的解读,对新版课程标准有了宏观的认识,一定会为后面对新课标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下面重点来谈谈自己听完之后比较深的几点感受。
新版课标对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进行强化,语文课程担负着人的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使命。德国思想家洪德堡说:“语言与精神力量事一道起来的。”语文课程又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这也是中华民族56个民族能够团结一致,充满凝聚力的必备要素。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语文课程有着不可多得的优势,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放在首位,既要充满自豪感,更应该明白肩上担负的使命。
学习任务群以学习任务为载体,重组优化内容结构。以学习任务引领课堂,重塑新型师生关系,势必引领教学改革,重建语文课堂。
增强语文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是这次2022版新课标的一大特点,真实情境中的深度学习也是学习任务群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语用学更是重视情境中的学习。
本次2022年新课标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语文核心素养”其实是“人的素养”。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定义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按照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构建课程的总目标,分条表述、相互关联。以识字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构建阶段目标,以学习为主线,核心素养渗透其中。
一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精选18篇)篇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这部凝聚着无数专家学者和一线广大教师心血和智慧的厚重文本,是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这十多年来课改的经验,同时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主要立足于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
1、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
2、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
3、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总体感觉上新课标有几个变化:
一是内容更加充实。新课标变厚了,内容有了大篇幅增加,显得更加厚实。特别是在附录中增加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使得课标文本结构显得更加完善,化随意为规范,增强了课标的科学感。
二是同中有异。虽然总体结构没有变化,仍由“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附录”四个部分组成,但在每部分中内容都有变化,或是增删,或是修改,或是顺序调整。虽然课程标准体现的基本理念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在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与处理上,在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与操作上都有明显调整,从内容到形式变得更加合理、科学。
三是文字表述更加简明准确。文本中对概念的阐释更加准确全面具体,减少了模糊性,提高了可操作性。
总之,修订后的课标更加逼近语文课程的本真、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更加贴近教学实际,因而更加有利干指导语文课程深度改革和教材教法深入实验,更好地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精选18篇)篇六
今天晚上,我有幸观看并聆听了语文统编本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的精彩讲座。温老先生侃侃而谈,他为我们解读了20xx年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和新意。他老人家用生动的事例鼓励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要多花点时间用在教书育人上,切实弄清好一些概念、内涵和理由,化繁为简,把厚读成薄,切实用好课标,用好手中的语文教材。
我作为一线农村的老教师,也要活到老学到老,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参加语文的各种培训,然后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是否还存在对学生教学的“填鸭式”和“灌输性”;然后尽量要改变语文教学的零碎性、随意性和重复性,努力把语文的人文性和语文核心要落实到学习的任务群。
纵观我们语文学习的四个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梳理探究。这个信息告诉我们,除了让学生要学的`基础阅读作文之外,又增加了整本书来阅读。温老的这些建议,都是提醒我们去引导小学阶段的学生必须要爱读书,会读书,去阅读大量的书。因此,我们要培养小学生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建议至少要读半小时以上,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精选18篇)篇七
自义务教育新课标出台后,教育系统自上而下就开始了各项研究和解读,这里也包括像我一样的一线老师。在紧凑的培训中,我们被不断地输入新课标的各种新词汇新释义新理解,力图在最有效的时间“上道”。
这里,我想从新课标的变化来谈谈教师专业发展,透视教师这一教育变革的主体,如何拨开云雾见青天。新课标在课程实施部分明确提出了:教师研究与教师培训。这是从教育的最顶层给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趋向,教师应当拥有持续的专业学习之力,进而走向终身的专业成长之道。
语文新课标里指出语文是一门以语言文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同时,核心素养的界定和学习任务群的划分又是旗帜鲜明的把语文学科的本位亮了出来。新课标的改变不仅是表层上的方法,还是深层里的认知。可以预见,新课标的实践与运用,必然使教师的专业成长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想不被课改而改,只能应势而为,顺势而动,积极寻求专业发展的黄金转向期,以专业阅读形成专业思维,以专业思维促进专业实践,以专业实践生成专业成果,以专业成果助长专业优势。
语文新课标里不论是明线的学习任务群还是暗线的语文发展导向,都有一个很明显的价值点,那就是结构化的系统思维。从教学评一致的角度来说,教的目标不再是双基、三维,而是核心素养。教的内容不再是单篇单课,而是学习任务群,学的主体不再是纯概念知识,而是串联的综合情境,评的不再是识记而是理解与运用。语文学科正在向感性与理性融合,甚至以理性思维主导的这样一个方向发展。于教师而言,夯实素养基础,形成专业自觉,持续专业实践,达成专业进阶,以统整思维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
语文新课标里新增了跨学科学习这一指向,它揭示了今后的学习,一定是融合共生的,学科间的界限会更加模糊,学科间的互通会成为常态。再以课程质量为例,所有的语文知识都会在一个真实的`勾连生活的情境下来考察,既有学科内任务群的组建,还会有学科间的联系。这其实给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那就是从学科内的细分研究走向学科间的综合发展。新课标要求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看到社会发展的方向,根植教育本源地去落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综上,新课标变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先要更新专业发展观,深刻认识专业发展的意义,将专业发展视为自身重要的生命历程,统整不同类型的专业学习,使之成为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精选18篇)篇八
两天的新课标改革解读线上会议,认真查看阅读了新课标相关文件,让我获益匪浅,并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方式进行反思。
2022版语文新课标印象最深的三个词语就是文化自信、学业质量、学习任务群。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情趣。语言运用是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举一反三“,通过语言运用,把思维训练、文化自信、审美情趣的培养有机带起来,协调发展,不可割裂。在新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已明显看出新教材中出现大量的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文化自信第一次写在了课标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语文新课标的学习,促使我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新课标的学习,我深知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实施新课程标准任重道远,我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一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精选18篇)篇九
陆志平老师从五个方面对20xx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即“强化育人功能”、“聚焦核心素养”、“优化内容结构”、“明确质量标准”、“引领教学改革”。听完陆老师的解读,对新版课程标准有了宏观的认识,一定会为后面对新课标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下面重点来谈谈自己听完之后比较深的几点感受。
新版课标对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进行强化,语文课程担负着人的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使命。德国思想家洪德堡说:“语言与精神力量事一道起来的。”语文课程又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这也是中华民族56个民族能够团结一致,充满凝聚力的必备要素。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语文课程有着不可多得的优势,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放在首位,既要充满自豪感,更应该明白肩上担负的使命。
学习任务群以学习任务为载体,重组优化内容结构。以学习任务引领课堂,重塑新型师生关系,势必引领教学改革,重建语文课堂。
增强语文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是这次20xx版新课标的一大特点,真实情境中的深度学习也是学习任务群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语用学更是重视情境中的学习。
本次20xx年新课标明确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语文核心素养”其实是“人的素养”。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定义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按照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构建课程的总目标,分条表述、相互关联。以识字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构建阶段目标,以学习为主线,核心素养渗透其中。
一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精选18篇)篇十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xx年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xx年版)颁布后,全体教育者掀起了学习热潮,这不仅是适应时代发展,做好品质教育的需求,更是随着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网络新媒体的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的需求,谋划自己如何更好的进行学科教学的指南。作为语文教师,我也认真学习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近期又聆听了陈先云的讲座——《对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革命文化内容的基本认识》,温儒敏的讲座——《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通过学习,不仅明确了今后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更为自己的崇新课堂找到了理论基础。
一是语文教学要加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教育思想,要将政治思想教育融入教学中,通过以文化人,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作为教育者,必须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精神内涵,通过学科教学优化育人蓝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了语文课程的育人的导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课程性质中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提升核心素养。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正是基于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语文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在实际的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结合部编教材,加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教育思想,要将政治思想教育融入教学中。特别是要结合部编教材中选编的革命文化内容,引导学生构建家国情怀,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语文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不但要立足文本,还有走出文本,依托文本的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旁征博引,尽可能的通过革命英雄、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文质兼美的文章等,塑造学生爱国爱党的美好品质。
当然,作为语文教师,要将向上、健康的政治思想教育融入教学中,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增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有了这样的教育情怀,我们才能在语文课堂上按照相关要求落实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一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精选18篇)篇十一
5月10日下午,我认真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老师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解读的线上讲座,当六月份手捧新课标时,便迫不及待地再读一番,受益颇丰。
新的课程标准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了课程的思想性,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尤其聚焦了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的方向。这无形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少分析,应让学生多个性品读,多个性感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也更加深刻地感知到自身责任的重大。新课标的几点改变是我以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
新课标比起老课标,对于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除了对识字写字、阅读与鉴赏提出具体目标要求外,还将口语交际和写话习作进行了整合,称为“表达与交流”,并增添了“梳理与探究”部分。
对于识字写字目标,新课标明确指出:练字的过程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此外,还在习作教学中对写字也提出要求:“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就教学实践来看,现在很多孩子们的作业里错字、别字随处可见,低年级学生认真写字的态度比高年级学生要好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得率先示范,写一手漂亮的楷体字,还要耐心地指导学生看字、练字。在学生练字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态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有主动写好字的意愿,进而在表扬与激励中感受到写字是一种享受,可以陶冶情操。
阅读与鉴赏方面,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表达与交流方面,增添了学生“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交流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我想,这既是指导学生能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与他人、社会的有效沟通,又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
新增的“梳理与探究”部分,除了提出具体的目标,更加注重在落实目标要求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智慧,感悟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尚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新课标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上,出现了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构成,更具系统性,逻辑关联性,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新课标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即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并根据学段特点,在学习任务的安排上有所侧重,这无疑为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抓手,也向老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课本内容创设情境,将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联系学生生活实践,进一步深化课堂所学知识。
新课标的以上种种改变为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实用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语文学习再也不只是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而是更加注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从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转为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个崭新的理念需要我们好好揣摩,才能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提高。作为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遵循新课标理念,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和学生一起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一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精选18篇)篇十二
今天下午,参加了由教研网和中国教师研修网联合举办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xx年版)》线上解读,为我们解读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教授。吴教授围绕新课标的主要变化,从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和加强了学段衔接这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
听着吴教授的讲解,“学习任务群”这个名词不断地在我脑海中出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其中语文学习的情境性被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我们更加关注把人类共通的知识完整地讲给学生,以为只要讲给了他,他就掌握了这个知识,就可以在未来的生活中去运用知识,很显然这是不太可能的。首先知识的获得是学生和情境互动的结果,学习是情境化的实践,学生在情境当中有了学习知识的愿望,当他用原有的知识去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时,难以实现问题的解决,他就有了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其次,情境具有动员学习的功能,情境的真实性让学生产生真实的角色感。这种真实的角色感带入真实的工作历程,以及在学习成果的真实运用情境当中,会产生成就感和获得感。所以情境有利于学生用投入的状态进入学习进程当中。第三,情境揭示了语文和生活的'天然联系。语文学习活动源自生活,这些真实的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回归语言运用的真实场景,从而打通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的关系。第四,对情境的学习力和应变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情境中去学习,才能够发展学生的学习力和应变力。
一个半小时的学习,信息量很大,需要慢慢消化吸收。总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颁布,让每位一线老师心中有了标尺,这样才能做到教学有度。
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意味着我们一线语文老师需要随时随地去拥抱变化,敢于尝试未曾经历过的挑战,让我们在课标的指导下,努力尝试从单篇到整体,从零碎到整合,做一名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者、任务型教学的践行者。
一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精选18篇)篇十三
通过这次讲座,我看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
第一,在语文课程性质方面,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但是,对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来说,学习的就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各民族语言、方言的运用不在其内。它是一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的课程。
第二,新的`课程标准还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一方面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等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另一方面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更要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
第三,新的课程标准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这是一个全新的思路板块,也是一个重难点。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
教育教学不是纸上谈兵,它是必须在实践中体现的,即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这次讲座就像是为我这样的新战士行军前的饯行宴,授予我基础的理论知识,又告诉我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鼓励我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探索、理解和运用,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针对新课标的一些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积极学习,钻研其与旧课标的异同,并着重关注基础型、发展型与拓展型这几个学习任务群,以便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
一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精选18篇)篇十四
本次学习了郑国民教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解读,让我对新课标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其中有两点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新课标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作为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和总目标。其中“文化自信”更是重点: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在每一个学段目标后面都有特地指出。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裁体形式也是强化“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这一核心素养的确立处处彰显着国家意志。
二是构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
第一层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第二层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第三层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分为“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
课程结构的阶段性和发展性通过构建学习任务群的方法来实现,而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会让我们每个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得更紧密。
之前我在教学上基本仅以教科书为教与学的资源,顶多加上教参,这就导致我的教与学生的学非常单一且低效。现在有了学习任务群的引导,我在以后会尝试着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我的教学活动,让我的语文教学从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作业设计上我也会立足于学习任务群,做到“少而精”“实而活”。
今后我将继续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做到常看常新,并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一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精选18篇)篇十五
两天的新课标改革解读线上会议,认真查看阅读了新课标相关文件,让我获益匪浅,并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方式进行反思。
20xx版语文新课标印象最深的三个词语就是文化自信、学业质量、学习任务群。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情趣。语言运用是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举一反三“,通过语言运用,把思维训练、文化自信、审美情趣的培养有机带起来,协调发展,不可割裂。在新标准的指导下,我们已明显看出新教材中出现大量的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容。文化自信第一次写在了课标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语文新课标的学习,促使我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新课标的学习,我深知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实施新课程标准任重道远,我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一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精选18篇)篇十六
今天听了北京师范大学吴欣歆老师关于新课标的解读,感触和收获颇多,印象最深刻的是课标中关于课程内容的变化。
20xx年版的课标把课程内容定义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概念上有一个进阶的过程,寓意着学生学习上的'循序渐进,并且学习任务群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目的的达成。作为教师,我们要追求的是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知识的简单获取,而是渗透于生活的实践当中,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的体现,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也使得学生实现了知识上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一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精选18篇)篇十七
在当前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有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这次通过参加王儒校长对新课标的讲读,我对小学数学新课标有了更深的理解,现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不同的发展。
以前在卷面分析时,我们经常提到双基的落实情况,现在可要说四基了,新加进来的两基我觉得很有时代气息。我觉得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去体会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正确、深入理解新课标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最近,我又认真的学习了一遍《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生活即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人们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如过去我们数学内容中计算有些难,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的全面普及,计算难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计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变了课程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数学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照本宣科。课堂往往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不管学生有无兴趣,仍按陈旧的教学手段、思想强求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师往往是课堂的核心、组织者,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脚步走。而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指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伙伴。教学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规律。总之,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体验整个数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以往的应试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还提出了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不以学期和学年的一次性考试来评定学生,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强调对学生能力与自信心的建立,参与活动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进行评价。
1、注意创设教学情境。
2、注意知识探究过程。
3、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4、注意在教学中要体现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参与。
5、注意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因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作业布置应当尽量与生活联系起来。
6、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水平,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信心。
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习数学的场所。这要求我们打破课堂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并引导学生运用各类信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就“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提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他们从创设情境,驱动探究数学现象的好奇心;调动情绪,产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交流情意,形成乐学数学知识的态势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力图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叶圣陶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指引”能使学生养成善思考的好习惯,随时关注周围事态的变化,明白事物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事随时会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事物的形式或内容随时会换成另外的一种。好习惯应该在自然而然中得到训练和培养。与之相对应的,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如果“抱着”就会养成一种依赖情绪,什么事都不去考虑,也不想考虑。因为他知道会有人来指导他怎么做,至于做的方式,做的效果,那不是它所想的事,惰性就此产生,要想别具一格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指引”学生学习,而不是“抱着”学生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一二年级语文新课标心得(精选18篇)篇十八
今天下午,我有幸聆听了专家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可谓是受益匪浅。
其中,课程理念的设置给我带来了新的思考。尤其是“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个词汇,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要建立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为核心的语文学习任务群。
在课程目标部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文化自信”这个词,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综合国力逐渐增强,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在学生的心中扎根,生长。
总之,一个优秀的、成熟的.语文教师,一定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研读者与实践者,为学生“上好学”付出有责任、有措施、有担当的积极努力,成为适应社会、适应考试、受学生欢迎的“干货”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