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要实现的目的和要求,它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2023年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大全(17篇)篇一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空间与图形这方面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直观形象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概括出一些数学概念,掌握一些数学规律。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的空间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所以在教学这一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并获取知识。
教材分析:
“确定位置(一)”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掌握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空间的新视角。本节课内容是由主题情境图、说一说和练一练三部分组成,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比较灵活的运用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2、能力目标:使学生亲身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按照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等。
设计理念: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1.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位置。
2.揭题。
怎样才能准确、简洁地表示出每个同学的位置呢?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继续来研究有关确定位置的问题。(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层层推进,探究新知。
1.认识“列”和“行”
这是小青班上同学的座位图,我们该怎样来描述小青的位置呢?
你知道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吗?(竖着的一排是列,横着的一排是行)。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列”和“行”,那哪儿是第一列?第一行又在哪里了?
2.用“列”和“行”来确定位置。
现在你能描述一下小青的位置吗?
对,现在我们就可以说小青的位置在第3列第2行。(板书:第3列第2行)。
3.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现在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跟我们刚才的方法相比,怎么样?
你能把“第3列第2行”换成一种更简洁的方法吗?
学生创造数对,想法展示、交流。
数学上先写一个3,表示——第3列,再写了一个2,表示——第2行,中间用逗号隔开,因为他们是共同来表示一个位置,还需要用一个括号括起来。数学上把这样的两个数叫做数对,今天我们要学习就内容就是用数对来确定位置。(板书:用数对)。
现在我们来看屏幕,这两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你会吗?
看来数对中两个数字的顺序是有讲究的,能随便调换吗?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字呢?——表示第几行。
4.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刚才我们都是在用数对表示别人的位置,如果用数对表示你自己的位置,你会表示吗?
我们首先要确定第一列在哪儿。从老师的角度来看,最左边在这儿,因为你们和老师是相对,老师的最左边就是就是你们的最右边。
我们已经确定了第一列,第一行呢?
现在可以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了吗?请把你表示的数对写在你的作业纸上,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写得对不对。
都写对了吗?谁来说说看,你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多少?
三、走进生活,感受用途。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地方有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的'例子呢?
1、学校附近的地图,找出图上有哪些建筑物,用数对表示建筑物的位置。
2、游乐场平面图。
3、公园的平面图。
四、契领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大全(17篇)篇二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本堂课中创设了一个探索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围绕“去数学广角游玩”这样一个主题情境,通过数字城堡开超级密码锁、到智慧闯关、百花园涂色等活动,由浅入深,开展探究学习,实现了课堂教学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探究过程趣味化。对于本堂课的提问的价值性,我作出如下反思:
课堂中一问齐答有16次,一问一答有7次。
导入过程中的问题:
1、大门上的星星钥匙我们能把它装上吗?怎样安装?(一问一答)(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2、装上红黄,门有反应吗?钥匙这样装对不对?(一问齐答)。
3、除了两种颜色交换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吗?(两次)(一问一答)(意欲引导不遗漏)。
新授:
1、超级密码锁怎样才能打开?(多余)。
2、那你们知道密码是什么吗?(一问一答)(引发思考)。
3、密码是由1、2、3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会是什么?(一问多答)(引导学生踊跃尝试)。
4、由1、2、3组成的两位数到底有几个呢?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的写出来呢?(两次)(鼓励学生思考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5、我们看一看这几位同学摆的,你们发现了他们摆的顺序了没?(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寻找规律)。
6、他是先把1放在了哪个位置上?(一问齐答)。
7、十位选了1,个位可选什么?(一问齐答)。
8、十位选了1,个位先选2,为什么先选2?(生答顺序)(一问齐答)。
9、我们把1放在十位时,能拼成几个两位数?(一问齐答)。
10、我们能不能把2也选出来放在十位?那个位上可以是?(一问齐答)。
11、我们这里是先固定了什么位置?(一问齐答)。
12、换一组,展示第二种方法,他们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一问齐答)。
13、我现在选了1和2了,还能选别的吗?(一问齐答)。
14、这两张卡片还能拼成其他数吗?(一问齐答)。
15、谁能给这种方法命个名?有补充的吗?(一问一答)。
16、我们除了可以固定十位之外,还有没有哪个位置可以固定呢?(一问齐答)(意在引出固定个位法)。
17、我们找到的密码有几个?(一问齐答)狮子大王会不会还给我们一些提示呢?(引出下面的内容)。
18、狮子大王还要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一问齐答)(激发继续学习的热情)。
19、有没有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是不是可以参考一下黑板上的方法呢?(思考,方法的`灵活运用)。
20、我们先尝试黑板上的哪种方法?(一问齐答)。
导入过程中的星星钥匙怎样安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级密码的探索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小组内合作,让他们的思想产生碰撞,给他们创造思考条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超级密码的探索过程中直接给出条件,要求学生不重复不遗漏的写出这些密码,让学生初步感悟要按顺序思考的价值并初步掌握排列的方法。
狮子大王想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让学生跃跃欲试,并迫不及待地动手做起来,借助了前面刚学的固定十位法,固定个位法和位置交换法,绝大部分孩子很好地达成学习目标。红黄蓝三种花分别给男生女生,有多少种不同的送法?是不是也可以借鉴前面的密码的排列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内化和迁移,感知这些方法不仅在数字中适用,在色彩中也适用。课程设计中有一个拍照环节,让生体会固定位置与交换位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序排列,课程设计中特意选取这样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实际的素材,让生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由于时间问题,没能在课堂上实现。
最后同学们带着思考题下课,3个人两两握手,一共要握几次,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热情。
2023年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大全(17篇)篇三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两大集团——同盟国(德、意、奥匈帝国)与协约国(英、法、俄)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地盘”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历时四年,38个国家、15亿人被卷入了战争。
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一次战争,是中、苏、美、英等同盟国反对德、意、日轴心国侵略行为的反法西斯战争。战争从1939年打到1945年,先后有61个国家,20亿以上的人卷入这场战争。战场遍及欧、亚、非三大洲以及四大洋。
3、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战争中死难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分子虐杀和毒杀儿童,保障儿童生存、保健和受教育的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的会议上决定,每年的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2023年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大全(17篇)篇四
活动目标:
1、学习4以内手口一致地数数以及认识数字1、2、3、4。
2、复习红黄蓝绿颜色,巩固方形、圆形、三角形及半圆形的图形。
3、乐于参加数学操作和游戏活动。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四间蘑菇房子,在每座房子的房顶上分别有贴有1个半圆形、2个三角形、3个圆形及4个方形;一只小鸡、两只小猫、三只熊猫、四只兔子的图片。
2、幼儿数学用书及人手一份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师:
今天董老师要带小朋友去小动物家玩,你们想去吗?
二、学习4以内的数数,感知4以内的数量。
1、教师出示绿房子,引导幼儿观看房子上的图形。
师:小朋友看,这个蘑菇房子上有什么图形?(三角形)。
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个三角形?(2个)。
猜猜里面住着谁?(小猫)。
请小朋友手口一致地点数,说出房子里面住着2只小猫。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分享的乐趣。2个三角形和2只小猫都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2)。
2、依次出示黄房子、红房子和蓝房子,学习1、3、4手口一致的点数。
三、游戏活动:学做小动物。
请幼儿们当小动物,教师用三角铁敲几下,幼儿就学做小动物叫几声或跳几下,进一步巩固4以内数的感知。
四、幼儿操作。
小熊的袋子里是什么形状的宝石?(方形)有多少颗?(4颗)教师示范用油画棒涂画4颗宝石。
2、幼儿操作,分别数一数小动物找到了什么形状的宝石,有几颗,在相应小动物的图片旁边涂画相应数量的宝石。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能感知到事物的数量关系并能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本节课我注重从感知入手,结合生活经验,感知4以内的数量,通过游戏使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和按数量匹配相应的实物。
2023年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大全(17篇)篇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客人到自己家里来做客的情况,学生们对此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进行这节教学时,我们主要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开始,可以把教学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根据故事的内容,辨析“小主人做的对不对?哪里不对?应该怎样改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后,又进一步提出,“如果你是小主人,会怎样做?”并请学生自愿上来表演。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更加明确家里来了客人,自己应该怎样做是正确的。
当然,在这节活动中,还要进行了安全教育。提出“如果有客人来访,家里只有你自己怎么办?”其实,这个话题在上学期我就向学生讲过。这一次再提出这一问题,他们都知道应该怎样做。
2023年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大全(17篇)篇六
教学目标:
1、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就在我身边。”了解学生数与计算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在活动中使学生对1—20各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分类观察等行为习惯。
2、通过“看一看”引导学生观察课间活动,了解学生关于图形与位置、图形与变换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对图形的认识能力及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分类观察等行为习惯,体会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认识位置。
1、今天我们是一名小学生了,上课坐姿及回答问题要求,师生互相介绍。
2、认识位置(前后左右)。
二、观察图,说一说(学会数数,渗透有序观察的学习习惯。)。
在我们的学校里就藏着许多数学问题,我们来找一找。
1、观察校门口,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数一数他们的数量。
2、请你自己观察学校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数一数。
你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怎么观察的?学生说一说。
3、你还想观察什么地方,请你自己观察,说一说。
学生观察说一说,数一数。
4、请你观察图,你还发现了什么?
校园一共有19名同学,2位老师,三棵苹果树,苹果树上一共挂了14个苹果……。
三、课间休息(手指游戏)。
我们的教室里也藏着数学问题,谁能找到?(你真会观察)。
四、观察图(认识图片)观察教室内的图形和立体实物比看书本上的图要直观实用的多。
1、透过窗户小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图形?
2、观察我们的教室,教室的墙上有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的摄影作品吧!我们看的作品在墙上,现在我们把它移过来看一看小朋友们找了些什么图片。
我们再来看看同学们设计的拼图,你认识这些图形吗?看看这些小朋友都用这些图形都设计了什么?你能设计一个图形吗?学生用七巧板试着拼一拼(小房子是由三角形和正方形拼成的)。
(3)学生自己练习拼摆图形。
(4)你还观察到教室里其他地方有什么?说一说,认一认。
五、课外延伸。
数一数你家的物品。
六、课堂小结。
对学生的表现给与表扬。
板书:数与图形。
1、2、3、4、5……。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认识。
……。
课后小结:学生对于数数与计算知识掌握较多,本节课观察方法渗透没有上下,只有分类了。图形认识较少,平面与立体不分。通过教室内的图形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再与学具袋里的立体图形比较对图形有了初步认识。
2023年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大全(17篇)篇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第84到8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4、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一:
师讲述:小朋友们都知道每天做操可以锻炼身体,做操时应先排好队。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呀也在做操了(课件演示例题图)。看,它们的队排得多么整齐啊。咦?小猴小熊它们好象有话要说,听听(课件演示:小猴举起右手说:“我在第1排第1个。”小熊说:“我在第2排第3个。”)。
(1)从小猴和小熊的话里你想到了什么?
(2)自由讨论。
(3)小结:我们生活中习惯由前往后数第几排,从左向右数第几个。
(4)找找小狗弟弟在哪?穿蓝裤子的小兔排哪?蓝猫站哪?(每种小动物被点时右手摆动)。
(5)第4排第4个是谁?
二、情境二:
师:“元旦”节快到了,到时候家里会来亲戚,亲戚们想了解一下你在学校的情况。
(1)你能先给他们介绍一下你在教室的位置吗?第几组第几个?(请几个小朋友到讲台前表演)。
(2)你的好朋友是谁?他坐哪?你会介绍吗?
(3)你还能怎样介绍他的位置?
(4)我们班第4组第4个同学是谁?从右数第5组第4个是谁?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位置的相对性)。
三、情境三:
(1)小猴住第几层第几号?(屏幕显示“我住在第2层第3号。”)。
(2)生活中怎样数楼层?
(3)我们现在要去小青蛙家(点小青蛙,青蛙张张嘴),它住几层几号?
(4)第5层第2号是谁家?
(5)你还想去谁家?它住几层几号?
四、情境四:
(课件演示书房——书橱图)。
师:对了,小明让我帮他借本《数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放在哪?
五、情境五:
(课件演示:欢欢、小红买票,进电影院发现有两个门单号门、双号门。)。
讲述:欢欢和小红一起去看电影,欢欢的票是“5排8座”小红的票是“10排15座”。他们进电影院后发现有两个门。他俩急了:“我们该进哪个门?”谁能帮帮他们?为什么这么走?(讨论)。
(课件演示电影院内座位)。
(1)这些号码是怎样排列的?
(2)学生讨论。
(3)学生总结:从中间向两边是从小到大排,单号在右边,双号在左边。
(4)谁能很快的帮欢欢找到位置?先找什么?再找什么?(找对后欢欢的位置闪动)。
(5)谁愿意帮小红?(小红的位置闪动)电影院是公共场所,我们去看电影时不能喧哗,要做个文明的小市民。
(6)老师有一张4排2号的票,请小朋友们找一下我的位置在哪儿?(生先说进哪个门,再用鼠标点具体位置。)。
六、游戏:“回家”
在地面上画一方格图(如85页第3题)(共画四个)。学生按要求站进去,例如:老师宣布小红家在3排4号,小红便站到相应位置。
(1)师生合作。
(2)分小组进行。
七、自主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开心吗?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
2023年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大全(17篇)篇八
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1、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2023年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大全(17篇)篇九
1、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到“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什么内容。
2、反复通过学具操作,在学生的脑海里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
3、用已构建起的思维模式“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倍”的概念的教学,以及如何用乘法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由例1通过学生用七巧板拼图活动来完成7的口诀教学,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木棒摆正方形的情境,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通过学生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例4是运用已建构起的“认知结构”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还有更多的机会来练习乘法的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所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新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同桌或小组进行各种编口诀,完后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编口诀的方法和记忆口诀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然后将题目适当拓展,并利于同桌或小组间的相互学习。
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倍”的教学里,我通过各种情境的素材先让学生体会感知“倍”的含义,“倍”的表象,最后形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维模式。再通过画线段图加深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倍数”之间的关系,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此外,在练习中设计了一些开放题,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力,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3年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大全(17篇)篇十
这个学期由胡主任负责我们二年级的教学常规检查,我欣然接受了,只想在这个活动中得到更多老师地指导,以求自己在教学艺术上的更大进步。
按照课时进度我将要《分香蕉》这一课,可由于这是同学们初次接触除法,在教学上可能会存在一定难度,本想给领导求求情,让她下节课再听。可想到听课后可以得到更多老师的指导,我决定就在今天让同学们来认识除法。
本节课是要学生结合平均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开始认识除法。
课前,我首先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小猴分香蕉”一故事情景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由于有了分东西的基础,学生很快分出结果,这时我问:“你能不能用一个简洁的算式来表示?”这时有学生说出:2×6=12,很不想听到的答案居然被同学们说了出来。这时,我只好停下来,请另一位同学说一说:刚才这位同学所列的算式到底求出的.是什么数学问题呢?很快,同学们安静了下来。思考之余,大声喊到:求的是一共有多少根香蕉?我紧接着重复了先前的提问:请同学们用一个算式表示刚来我们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和结果。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下面有同学在小声的说道“用除法”。唉,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这时学生才猛然想到所见过的除法算式,很快地举起了小手。教师写出除法算式,引导学生看书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了学习方法。在练习中我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中列出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部分的意义。可还有少部分学生存在问题:有的学生会摆,会圈,却不会列式。有的学生会摆、会列式,但却不会说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还有的学生不知除数是谁?如: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他列式:12÷4=3,学生知道每份是4根,可是动笔列式时不知除以哪一个数,但是通过数数学生在括号里都能填正确,这种情况必须具体学生具体分析,进行个别指导。在以后的做题中慢慢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自己。
2023年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大全(17篇)篇十一
时光荏苒,转眼间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这个学期以来,无论是教学方面还是对学生的管理方面,都有太多的反思。
这个月的第一个星期,我们二年级的课程还没有结束,主要原因在于,学习前几单元的资料时,总觉得对学生不太放心,于是节奏放得很慢,当然慢还是有好处的,比如说第二单元的列竖式,全部同学都能掌握基本的方法,比如说: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这三条基本的运算法则同学们都能熟记于心,但仍有个别学生在计算时由于不认真导致错误,针对这种状况,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必须要仔细,同时做好检查。
在本月的第二个星期,我们还有差不多两个单元的资料没有学,虽然这两个单元:认识时间和数学广角的搭配,资料不算太多,但是在考试中还是占有必须的比例。于是我们就改变了策略,不完全按之前那种边学新课边处理习题然后考试的策略进行,而是按照先学新课,在处理习题的方式进行的,也如期的在第二个周的的周五结课。
本周是我们最忙的一周,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我们先是制定复习计划,做好分工,然后就开始一单元一单元的复习,为了到达更好的效果,我们找副科老师借课,占用自习课,每个单元都是先复习知识点,然后考试,占用休息的时间批改试卷,最后再进行讲解,并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过关,之所以这样做,只是想让复习的效果更好一些,让每个学生都能多得几分,拿到满意的成绩回家过年。
虽然这样很累,很辛苦,但是很充实,累并快乐着!
2023年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大全(17篇)篇十二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身为第一线的数学老师,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我从中受益匪浅,可以说在数学教学中有得也有失。下面我从得与失两方面来进行一下二年级数学下册(上半学期)数学的教学反思。
成功的经验:
1、教学中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我通过这半年多的教学和实践,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从生活中导入,在生活中学习,到生活中运用。如:我在教学《图形与变换》一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的《游乐园》场景,接着分别用“电梯”“缆车”“推拉窗”“风车”等生活实例,展示生活中的角、平移与旋转现象,使学生不仅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加深了理解,也激发学生求知学习的兴趣并产生了学习的内在动力。
2、课改使我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水平。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意识到:“学习方式不仅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而且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传统课堂一味地采用灌输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是踏着别人踩出来的路走,而新的学习是要学生自己去找路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并不简单的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知识的获得也不是传递完成的,真正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双方循着共同志价值取向而展开的生动的,富有灵性的交流与碰撞。
我们要关注让学生获取知识,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水平和能力。如:我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中,为了使学生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关系,就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分一分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表象,感悟出了除法就是“平均分”及其应用时的两种操作方法,从而理解除法的含义。
存在问题:
1、一是组织学习活动还不够到位。由于学生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参与面不是很广,往往让少数学生参与,而大部分学生成为"旁观者”;二是关注弱势群体不够,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部分学生能积极举手发言,能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能热情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之中,是课堂舞台的主角,能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但细细观察会看到,在这热闹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
2、实施“开放性教学”,但过于“放任自由”;注重了能力培养,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强调了学生主体,忽视了教师主导的发挥;探究成了形式与装饰;教师展示更多的是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
总之,教学中有得有失,今后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让自己真正走进新课程。
2023年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大全(17篇)篇十三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我们都知道,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习题,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使学生体会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在上面联系实物认识直角的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引导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角是直角,而是让学生拿数学本上的角与周围的角比一比,看看发现了什么。学生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角来比较。有的学生与桌面上的角比,有的学生与黑板上的角比,有的跑去与墙纸花纹上的角比……结果发现这些角都是一样大的(也就是两个角的顶点、边都分别重合了)。这时我们再告诉学生这类角就叫直角,学生感知充分,记忆深刻,让知识来源于熟悉的生活,所以直角已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
(一)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眼睛“看”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到实物上去感知,让他们找自己喜欢的角比较,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操作、去发现,留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后来的一切活动都是那么“顺其自然”。
(二)发挥合作优势,改变评价方式。
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小组内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折直角”和“画直角”的片断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折直角”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找到了判断直角的方法。在“画直角”的片断中,采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同学之间互相纠正,互相改进画法,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023年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大全(17篇)篇十四
“混合运算”一课是在小学生学习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并且学习了用分步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问题的内容.。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思维直观的特点,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创设了购物情境提出问题,在结合具体情境中学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时要先酸乘法,再算加或减法,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
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我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超市买东西的照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的兴趣,特别是同学们在大屏幕上看到同学在买物品,马上兴趣昂然。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而且情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2023年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大全(17篇)篇十五
在教学图形与变换的时候,我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了反思:
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几何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所以我在教学时,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还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准备了其他的实物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以及平移、旋转等的概念。
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教学中我除了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之外,还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例如:让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一步、两步……再如,让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时,要准确把握单元教学重点和要求。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再如低年级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只有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进行了准确的把握,才会使自己的教学策略易于学生接受、理解。
2023年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大全(17篇)篇十六
一、教学背景:
《认识厘米》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数学课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学习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开始。让学生深刻地感知并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t:故事:有一天,小猪能能和他的好朋友小兔、小狗和小牛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他们想知道数学课本的宽是多少呢。他们每个人都想了办法:小猪用小三角形来量,小兔用回形针来量,小狗用小正方形来量,小牛用一角硬币来量,他们量得的数据都不一样,但是他们都说自己量得结果才是正确的。
t:小猪是这样摆的。课件演示,你估计这边有几个小三角形那么长?
t:待会儿帮助你喜欢的小动物进行测量。活动要求:(1)每人从信封中选择1件物品去量。(2)测量前估一估,测量后与同桌交流方法和结果。
t:为什么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而量出来的数据却是不一样的呢?
引出刻度尺。
感受1厘米。
t:这张纸条的长度也是1厘米。
t:出示5厘米的纸条。你们猜这根纸条有几个1厘米那么长呢?
师小结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我们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指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出示10厘米长的纸条。t:你猜测这根纸条有几厘米长?
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大约是几厘米。
t:老师这有一道聪明题,想不想挑战?
用没有0刻度的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发现者、探索者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我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
1、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激发探究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学要以游戏化、生活化的形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探究的兴趣。
2、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拙劣的艺者,常带着别人的眼镜。”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我注意将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操作、思考、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体验感受,并形成1厘米的空间观念。
3、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有价值的”数学应与生活密切联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的“做数学活动”中产生,方法的选择也让学生在“做数学活动”中领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用没有0刻度的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既要求学生会用最基本的方法量,又要求学生对刻度尺上的“几厘米”较较深入的认识,是寻找刻度尺上“1厘米”的深入和发展。这一环节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问题的能力,逐步完善了自己的思考过程,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估算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策略,它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这节课,“猜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只要教师放开你的双手,还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就会发现,孩子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创造者。
2023年二年级上数学教案教学反思大全(17篇)篇十七
这天,数学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看到自我可怜的分数,我感到很内疚。因为我作为班长、大队委,在学习方面没有给同学们做到好的榜样,没有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而且,我失分的题都是一些简单的计算题。
当你问起我为什么错时,你们肯定会猜到我要说:因为马虎。但是我不会这样说,反而会说:知识掌握得不牢固。老师教了许多做题的方法,而我却用超常的思路解决一些简单的题,导致了错误。
妈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语文和数学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如果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当然就走不成路了。虽然你的语文成绩不错,但数学成绩不理想。必须要把数学赶上,才能不瘸腿,才能走得稳,跑得快呀。我牢牢地记住了这些话。
这次数学成绩不理想,我必须会努力加油。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加油,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