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优势和潜力,鼓励他们更好地发展和成长。通过阅读这些教学反思范文,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20篇)篇一
1000×2.25%×1=22.50(元)1000×2.25%×1=22.50(元)22.50×20%=4.50(元)1000+22.50×(1-20%)。
1000+22.50-4.50=1018(元)=1018(元)。
答:一年后王奶奶可以取回1018元。
师:我们存入银行所得的利息要缴纳利息税,利息税是利息的20%。王奶奶存1000元1年,到期利息22.50元,应缴纳利息税22.50×20%=4.50元,这样她存入1000元,到期后她可以实际得到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1018元。
四人小组互相检查对方的计算是否正确。选一到二位同学(实物投影交流)。
这里既是一种实践应用,也是对学生课前作业的照应,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又使学生通过解答,达到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102页第。
6、7题,学生尝试计算后,交流。完成练习时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有的要缴纳利息税,有的则不必缴纳利息税,像国债、教育储蓄就不缴利息税。
2、综合应用。
让学生明白,如果定期存款中途取时,只能按活期算。
生:可以先向别人借钱,等存款到期后,再归还借款。
生:可以用存折作抵压,从银行贷款,然后等存款到期后,再归还借款。
这里是本课的高潮所在,学生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或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2)、课后实践、体验储蓄过程。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存入银行,在储蓄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存入问题银行,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讨论。
(设计理念:针对学生差异,实施多元评价。我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设计为实践延伸,对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让学生获得实践体验,感受到所学的知识能运用于生活。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要根据个人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款方式,体验到不同的存款方式带来的不同益处。课后要求学生去亲自实践,体验储蓄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评价体系,不仅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语文和数学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各种教学活动外,还给学生提供各种展示自己的机会和空间。在课内进行交流时,教师还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给出知识性、行为逻辑性、实践性、合作性等方面的多元评价方式,使不同的学生认识了自我,有利于他们的再发展。)。
板书设计。
利率。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为学生提供直观性的顺思维与逆思维两种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并能依据板书归纳和小结本课时所学的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20篇)篇二
根据教材的安排,教学的程序是先讲座教材情境图的内容,然后现说一说自己班级的位置,而我的设计是先说一说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这一交换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了。
(2)充分利用现场资源,把数学问题简单化。
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在确定位置的作用。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1)、注重了情境的导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本节课,开启课时,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加以复习巩固,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引导到小数乘法的简算中,为后面的新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了“以旧导新,以旧带新”的效果。
(2)、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
在新授课时,我设计的两个环节,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一,在复习完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你现在最想研究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孩子们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比如有的孩子谈到想研究一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极了,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事先的预料;第二,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们又乐此不疲的投入到了简算的探究中去。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始终处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3.《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1)、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
(3)、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的新授作铺垫,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通过沟通练习题与例题,利用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并从中理解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
4.《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在课的导入部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由倒影和一些有趣的文字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通过举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丰富练习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比如设计的“比较大小”,在比较大小之后,让学生找找其中的规律,为接下来的分数除法做铺垫。“猜一猜“,不仅用到了倒数的知识,也联系到前面学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4)、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
(1)、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虽然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但是只要旧知识过关,这一单元并不难,于是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首先,我把分数乘除法练好.再复习分数加减法,这样学生记算起来感到很顺利.最后,我又充分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分数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尝试题的出示,促使学生心理上产生疑惑而发生认识上的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动机,有利于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展开教育.因而我注意在关键处提出一些问题,且内容恰当,难易适度,并富于思考性,易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出示尝试题后,说:“谁能不听老师的讲解就能做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做的过程中提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由于学生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很快会根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而计算.这一系列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6.《分数乘法的意义整理和复习》的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把自己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理解性学习和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活生生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变换、、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
(2)、注重《整理和复习》课的条理性、系统性在上课初,首先采取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很快的进入教学情景当中。教学中的知识安排上层层递进;在应用上,既重视发挥课本习题的导向作用,面向全体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又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补充习题的生活性,习题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不足之处: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处理不当的地方。如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到位,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因而课堂气氛不是特别活跃,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争取更大的进步。在上过分数乘法后,才知道有多少得失..
今天的教学内容是分数乘分数,重点是巩固和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今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2)、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知识。
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好。
通过今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20篇)篇三
上个星期考了第五章的检测题,总体做的不是太好,没有高分。这段时间上课感觉还可以,可考出的成绩不理想。每个小组我给算出来了平均分,各个小组之间的差距也很大,有的小组平均分在六十分以上,有的才四十多分。这段时间各个小组的表现也基本和这次成绩差不多,上课表现比较积极都参入进来的小组平均分就会高,如果小组中有两三个不积极去用心学的这个组的平均成绩就不高。
可能当时学这一章的时候有点快,有一些知识已经遗忘了。本章的检测题难度不大,可容易出错的地方比较多。特别是选择题学生普遍做的很差,像找对顶角对数的、相等角的对数,这样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总是数不准。可能也是因为在上课时这方面训练的不够,以后要多注意这些题目。再一方面是学生的做题步骤还书写不规范。他们总是想着只写出答案,中间的过程不知道怎么去写,这个还要进一步的加强。
有一些题目也是老师反复强调的题目,上课时看他们的反应也是都会了的,可一到考试了不知怎么就不会做了。是不是还是训练的太少了,还要进一步加强他们的记忆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20篇)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
二、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20篇)篇五
1.掌握本课生字,学习“讠、虫、”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诗歌内容,知道四季的一些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看吗?(播放四季景物--拟人化的可爱的草芽、荷叶、谷穗、小雪人图片的课件。)。
3.师:它们呀,给美丽的大自然写了一首优美的诗歌--《四季》。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边读边圈出课文生字,多读几遍。
(2)有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
(3)再数一数课文中有几句话,把它读通顺。
2.小组交流,看看小伙伴间能不能把你不理解的问题解决。
3.反馈。
(1)课文有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了什么?
(2)提出难点,全班交流解决。
三、朗读诗歌,识记生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笔顺,老师示范书写。
2.老师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四”“是”“天”三个生字。
3.学生练习,独立书写,评讲,看谁写得美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老师随机抽取,让学生开火车读出卡片上的生字。
2.师:火车顺利到站,让我们一起接着去领略四季的美景吧!
二、学习第一小节。
1.学习课文,指导学生按(读,说,问,读,演)的方法学习第一节。
(1) 读:请一位同学读第一小节。
(2) 说:从第一小节你知道了些什么?能和同学们说说吗?(草芽尖尖)。
2.师:(看图)青青的小草刚冒出地面,很尖很嫩。所以我们可以把“尖尖”读得轻一点,细一些。(课件出示课文)范读,让学生自由举手读。
3.师:读了这一节,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老师可适时点拨)。
4.师:草芽对小鸟说了些什么?(“我是春天。”)。
5.师:草芽跟小鸟都不会说话,为什么作者都用“说”字呢?(学生互相讨论,明确作者把草芽当作人,当作小朋友来写了,这样我们读起来的时候很有趣,很高兴。)。
6.指导朗读,师拓展小结:春天里小草悄悄探出了头,露出尖尖的小芽,传达出春的讯息,它就是春的使者。聪明的你发现春天里还有哪些景物呢?(指名学生说,师相机出示课件图片。)。
三、学习第二至四小节。
3.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至四小节(方法如第一小节)。
四、拓展练习。
1.欣赏四季景色。(课件逐一出示四季的图画,指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式说一说)。
2.师:各种美丽的景物组成了美丽的一年四季。你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小画笔把这四个季节画下来,你看老师这里就有一幅画,也是一位小朋友画出来的。
3.让学生自由画画,鼓励学生给画涂色。
[教学板书]。
4四季。
春天:草芽夏天:荷叶。
秋天:谷穗冬天:雪人。
[教学反思]。
上课伊始,我通过多媒体课件依次呈现美丽的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走进课堂,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图、有声、有色的教学场景。同时引导他们边看图边交流感受:“春天,小草芽是什么样的?”“你为什么最喜欢冬天?”学生在看和说的过程中,对四季有了更深的认识,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训练与提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20篇)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圆周率得出的过程。
3、会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结合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教重难点:
体验圆周率的得出过程。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尺子、绳子,每个同学准备直径是3厘米、5厘米、8厘米的圆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用心感悟,理解概念。
a)要求兔八哥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说出你的依据吗?(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
b)要求鸭小弟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c)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吗?(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d)指出你手上的圆的周长。
三、动手操作,体验过程。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任意两个圆的周长并完成表格。
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3、提出猜想。
你觉得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引导学生观察手上三个圆,说说你的想法。
跟直径、半径有关。那你觉得有什么关系呢?
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
5、汇报展示。
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6、认识圆周率。
7、引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c=d。
四、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1、计算下面圆的周长。
两个圆先求出示一个知道直径的圆,利用公式完成练习。
2、判断题:
1)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就越大。
2)圆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3)半圆的周长就是它所在圆的周长的一半()。
3、解决开始跑步的问题。
4、计算我们人民币1元的外周长,不知道条件怎么办?先测量然后计算。
5、拓展。
五、温故知新,总结课堂。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20篇)篇七
一、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对“左、右”的辨别,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左右手的功能来帮助学生认识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进而使学生对左右的认识逐步深入。
二、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辨认位置关系。
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新课程改革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凸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在上下、前后、左右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听口令和听反口令拍手的游戏活动,当看到自己拍的和别人一致时,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发现自己“上当”的同时,他们就会赶紧纠正。如此设计,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愉悦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无疑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积极投入学习。
三、重视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达“上、下”“前、后”“左、右”这三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用比较规范的语言清晰地表达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是学生理解位置关系的重要表现,学生不仅会按照“指令”摆放物体,同时也能够用比较规范、流利的语言表达物体的位置关系。
四、解决中运用,感受实用性。
教学中呈现上楼梯的图片,告诉学生我们平时在走路、开车时,都要按照交。
通规则的要求靠右行驶,这样才能安全、有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20篇)篇八
教学内容:课本89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二第1、2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分数加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3、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谁敢与老师比一比,看谁列式列得比较快?
比赛题目为:3个3/10相加的和是多少?6个3/10相加的和是多少?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分数乘整数》的数学问题?
第1页/共5页2、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自学课本89页例1、例2,完成做一做(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2、全班展示(1)算法展示。
生1:利用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进行计算。2/154=2/15+2/15+2/15+2/15=8/15生2:先计算出结果,再进行约分。5/128=58/12=40/12=10/3=生3: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23/4=3/22与4先约分,再计算。(2)比较三种计算方法,选择最优算法。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3)错例展示:
错例1:学生把整数与分子进行约分。错例2:学生没把计。
第2页/共5页算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3、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4、引导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1、完成课本12页练习二第1、2题。2、生活中的数学。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
第3页/共5页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2、智力冲浪:用12个边长都是dm的正方形硬纸板可以拼成多少种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它们周长分别是多少?(a类同学做)。
第4页/共5页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第5页/共5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20篇)篇九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教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准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方格作图纸学习位置时用。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20篇)篇十
教学目标:
1.理解利率的含义,体会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应用分数、百分数的知识,灵活解答有关“利息”的问题。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理解概念,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储蓄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钱财更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二、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利率概念,学会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
1.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2.利息如何计算?明确:
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
四、巩固练习:
出示例题:老奶奶存1000元,两年后可以去会多少钱?(学生板书演示)老师提醒:存期两年,利率是4.68%,还要扣去5%的利息税。1.1000×4.68%×2=93.6(元)。
93.6×5%=4.68(元)。
1000+93.6-4.68=1088.92(元)2.1000×4.68%×2=93.6(元)。
1000+93.6×(1-5%)=1088.92(元)。
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老师归纳:
第一种方法先算利息,再求利息税,最后用本金+利息-利息税;第二种方法也是先算利息,再用本金+税后利息。都正确。
五、作业安排:
课本练习二十三第6、7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20篇)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诗歌,为自己搜集到的诗歌配插图,增强阅读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水平。
2、在搜集到的诗歌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个性化鉴赏。初步了解闻一多的诗歌美学主张。
3、练写诗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感受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闻一多的诗歌美学主张。
2、学写诗歌。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叩响诗歌的大门,与大诗人交朋友,与诗同行,进一步提高我们鉴赏诗歌的能力。(板书:与诗同行)。
(二)诗歌鉴赏。
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搜集了很多诗歌,有些同学甚至还把自己搜集到的诗歌背了下来,这种学习热情真令人感动。那么,在你搜集到的诗歌中,你最喜欢哪一首呢?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生自由答)。
你们怎么理解呢?(生浅谈)。
师:诗歌,谱上曲便是一首歌,它具有一定的押韵、优美的节奏,读起来琅琅上口。现在,在小组里交换读一读你搜集到的诗歌,你觉得哪一首诗在节奏、押韵方面处理得很好?(小组交换读,自由谈)。
师:今天,老师要向大家推荐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徐志摩,他曾经于1924年5月陪泰戈尔到日本访问时写过一首诗,这首诗写的是日本的友人与诗人送别的情景,诗人用几句话,抓住最富有日本女性特点的温柔娇羞的神态来描画,表现了对日本女郎的由衷赞美。大家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莎扬娜拉……。
----徐志摩。
1、你觉得哪一句诗最具音乐美呢?(生答)。
2、这首诗的用词非常讲究,娇羞与忧愁就是很巧妙的押韵,同时“道一声珍重”在诗中出现了几次,达到了反复吟咏的效果。在歌曲中,我们也常常唱到某一句歌词,反复唱几次,以表达内心的情感。
3、这么优美这么浪漫的诗,我们要怎么读呢?自己先试试,读出他的音乐美。
4、我要听出“反复叮咛,一遍又一遍的向诗人道珍重”读出依依不舍。
师: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除了音乐美,诗歌这种体裁与其他文学体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对,它的断句分行,所以诗歌也被称为“长短句”。这也就是指诗歌的建筑美。
5、建筑美。
师:一首好诗,会在一个恰当的地方分行断句,在你搜集到的诗歌中,读一读,哪一。
首诗最具建筑美?(生答)。
师:有很多诗人,喜欢追求新奇巧妙,把诗设计成不同的形式,老师这里就有一首宝塔诗,你能读懂吗?试着登山的方法读,就像沿着小路蜿蜒而上。
(读宝塔诗)。
开
山满。
桃山杏。
山好景山。
来山客看山。
里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转山崖。
6、绘画美。
其实,不管建筑美也好,音乐美也好,一首真正的好诗,应该具有优美的意境,这也是闻一多先生所说的“绘画美”。他认为,一首诗的辞藻最重要,要有色彩感,美感。昨天同学们都给自己喜欢的诗歌配上了插图,现在你能说说,那首诗能把你带到诗情画意的境界里?(生答)。
(生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师:读完这首诗,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什么样的画面?(生答)。
师:老师也很喜欢海子的这首诗歌,所以读着读着,也忍不住画了一幅画,尤其是这两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读这些优美的诗歌,真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啊!
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一遍好吗?
小结:今天,我们交流了很多诗歌,认识了不少诗人,同时更认识了诗歌的一种审美角度,闻一多的三美主张。如果今后大家还有兴趣,读更多的诗,你们也会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
(三)学做小诗人。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带着一颗诗心,一双慧眼,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你是否发现,我们一些很有民族特色的事物呢?比如---(取出墨汁,演示墨的变化)你看到它,觉得它象什么?(生答)。
看到它,你联想到什么?
我们也可以象大诗人一样,用细腻的语言描绘我们看到的这一切,用诗歌这种文学体裁表达心中的情感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当一回小诗人吧!你可以看视频,写一写“墨”给你来来的想象,也可以写大自然的一阵风,一场雨,一棵树,一朵花。开始动笔吧!(播放墨韵视频,在音乐中练笔)。
10分钟练笔。
写完先在小组交流。选出一首较好的,集体评议,提醒学生以三美主张这个角度评。
师出示自己写的诗歌。学生评议。
墨
在古典的深处奔涌。
丝丝缕缕浓淡相宜。
氤氲在司马迁的竹简。
曹雪芹的丝帛。
它是。
王冕洗砚池上飘来的一瓣梅香。
是古老的京剧的一张脸谱。
长须伴随着密集的鼓点飞舞。
细笔勾画的柳眉。
任是无情也动人。
渺渺天地。
黑白分明。
泼墨,泼墨。
凝成历史的烟云飞沫。
(四)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上完了这节课,课后你想做什么?或者说想给自己布置一道怎样的作业呢?(生答)激发学生编辑诗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20篇)篇十二
本课是一首歌词,由蒋荫棠创作。讲述的是西汉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间克服种.种困难,顽强不屈的故事。歌词取材于历史故事,歌颂了苏武不辱使命,气节坚定的可贵品质。
本课篇幅不长,韵脚清晰,语句长短适宜,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把课文内容读懂,并产生真切的感受。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能够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苏武受到的苦难,产生对苏武的崇敬之情。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了解苏武的生平和关于他的故事。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中“匈”的写法需要提醒学生,不要丢掉最后一笔“丨”。
2.朗读指导。
从结构上讲,本课分为两部分。
(1)第一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在北海边经受的身体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坚定的态度。
“雪地又冰天”“渴饮雪,饥吞毡”等语句讲述的都是苏武受到的磨难,而此时苏武仍能“心存汉社稷”。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身临其境”为基础,首先使学生感觉到苏武经受的折磨是常人所难以忍受的,再了解此时苏武的坚定态度,学生才能产生对苏武的崇敬之情。
(2)第二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心灵上受到的残酷的折磨和他坚贞不屈的态度。“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短短11个字,把人生之中最关切的两种思念表达得格外清楚。对母亲、对妻子的思念时刻煎熬着苏武,而这样的身心磨砺经历了漫长的十九年。“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这又是怎样坚定的意志、对祖国怎样的赤诚啊!所漫在朗读时,理解苏武经受的苦难是基础,产生崇敬之情是关键。
3.阅读教学。
(1)结合朗读的重点而言,本课的阅读教学着重应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体会苏武的“苦”,这种苦包括自然的风霜对身体的摧残,更有对祖国、对亲人的思念而带来的心灵上的痛苦。当一个人身心都受到折磨的时候,意志是很容易被摧垮的。从这一点上讲,苏武历经十九年磨难而气节丝毫不改,的确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二是产生对苏武的“敬”。理解了“苦”,自然就会产生“敬”,这种敬是敬重他的为人、崇敬他的气节、敬佩他的品质。
(2)苏武的意志坚定如铁,面对匈奴贵族的威吓而面不改色,历经十九年的磨难而毫不动摇,但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着重体会这一点。
“渴饮雪,饥吞毡”“入耳痛心酸”“两地谁梦谁”,这些语句都说明苏武具有普通人的情感,他对于痛苦的感受丝毫不比其他人迟钝。正因如此,人们才敬佩他,匈奴才会“心惊胆碎”。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就是因为他们在关键时刻多了一份坚定,多了一份信仰。
(3)学习课文时,要注意两处对比,即“历尽难中难”与“心如铁石坚”的对比,“任海枯石烂”与“大节不稍亏”的对比,这两处对比正是人的意志与所经历的磨难的对比。越是艰苦,越是衬托出苏武的坚定;越是感受到这种艰苦,就越能使学生产生崇敬和感动之情。
4.活动提示。
(1)“朗读”中提出要体会苏武的坚贞不屈、不辱使命的可贵精神,教学策略参见上述。
(2)思考与交流。
这两个问题,是要让学生读过课文后能够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正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三学段的相关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至于苏武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同的学生也许会用不同的词语来概括,但是一定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第二个题中出示的三个句子,前两句反映的是苏武经受的磨难,第三句表现的是苏武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3)拓展与运用。
讲苏武的故事不必强求每个人都讲,也不必占用过多的时间来完成。
(4)积累。
这里安排的是清朝诗人、书法家、画家郑燮的《竹石》,要求学生背诵下来。
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学生也许对“匈奴”一词比较陌生。“匈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民族。我国自古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和汉族同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同汉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20篇)篇十三
密切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这则童话故事,体会童话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学会“嗅、舔、逆”3个生字;认识“蔷、薇、棘、逆”4个生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这则童话故事,体会童话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难点]。
理解兔子信息传递的方式,体会破耳兔一家的信息传递与它们的生存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通过预习,你知道文题中的‘嗵嗵’是指什么吗?自然界里很多动物都有自己特殊的传递讯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兔子是怎样生存和传递信息的。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三、自学生字。
学生学习生字,教师巡视,有问题可以提出。
字音:荆棘。
字形:嗅舔。
四、朗读课文,关注内容。
1.莫利妈妈最初教给孩子什么,等它长大了之后又教给他什么?
2.课文重点写的是哪部分内容呢?
3.莫利妈妈教给破耳的信号有哪些?
5.学生讨论:破耳兔一家的信息传递与他们的生存状态有怎样的关系?
五、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分角色朗读课文,你从不同人物的语气中体会到了什么?
六、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查找其他动物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复述内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莫利妈妈教给破耳兔的信号有哪些?
二、莫利妈妈和破耳兔出行时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尝试着把这些情景表演一下。
三、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传递信息的方法?和同学们交流。
四、作业。
请感兴趣的同学读一读《破耳兔的一家》这本书。
我所讲的是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嗵嗵”》一课。它是一篇动物小说的节选,向我们介绍了莫利妈妈教给破耳兔传递信息和避开敌人的方式,包括用后腿敲击地面的“嗵嗵”声、嗅气味以及“逆行”三种方式。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本课,我紧紧地围绕着这个重点开展了教学。
首先,我采取多种阅读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学生学习“嗵嗵”这一传递信息方式时,我采用了“浏览”这一阅读方式,让学生在快速地浏览中抓住文中自己最想了解的信息,并做简单的批注和圈画;学习其他生存本领时,引导学生用默读的方式开展批注式阅读,使学生在独立阅读中,对文本的语言、内容、思想感情、重点词句等方面,在感悟处,矛盾处,困惑处等地方,用线条符号或语言文字加以标记,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培养学生读思结合、手脑并用的良好习惯,满足了学生个体学习的需要,促使个体品质的发展。
其次,我本着精选内容、朴实阅读的宗旨。在阅读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提倡简洁朴实,去掉花架子,以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基本的活动为主,通过朗读、默读、浏览等方式有层次的阅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在读的训练过程中注重指导与评价的作用,力求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然后是对于扩展阅读面的培养。《课标》中对于课外阅读总量的提示是不少于25万字。那么,教师在课上通过文本这个载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本课中我非常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动物小说,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开展名著阅读活动作为主线,紧紧抓住文本特点,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文章的有趣,动物传递信息的奇妙,形成积极地阅读心理,走进名著。
还有就是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适用于每节课的一点小思考。如果想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语文学习中,教师也应该抓住每个学习契机进行引导和训练。例如本课中,利用换词、品词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还有首尾照应写作手法的学习;感受标点符号的精妙;“逆”字的扩词、扩句训练等,都是语言文字学习感受的良好切入点。
最后,我也极力正确地处理语文学科与其他区学科的关系。这篇文章涉及科学知识,教学中我也向其他动物传递信息和摆脱敌人的方式进行了拓展交流。但是为了避免上成科学小品文,我更注重语言文字,关注文本的表达特点,学习作者是如何向读者介绍兔子传递信息和摆脱敌人的方式的,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生命不息,学习不停。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我会不断的继续学习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积累经验,勇于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20篇)篇十四
1、通过对立体图形的复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掌握各个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征。
2、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立体图形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件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点’,这是一个点。
师:将点移一移,所留下痕迹,你能想到什么?生:线、直线、射线、线段。评:好,联想对学数学很重要。继续想。
师:如果将线段往下移一移,你又能想到什么呢?生:长方形、正方形
师:刚才由点联想到线段再联想到面,继续想。
师:如果把这个面往后面移一移,你又能想到什么呢?
师:如果将这个长方体像这样切成若干份,你又能想到什么呢?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
师:按这样的思路,根据圆柱,你可以想到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点线面体存在一定的联系,那我们就从点线面三个方面对4个立体图形的特征进行整理。
二、知识点归纳
(一)复习立体图形特征
1、(出示长方体、正方体)长方体、正方体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谁能看着表格说一说。(指生上来汇报,拿着模型)
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2、(出示圆柱和圆锥)圆柱、圆锥它们又各有什么特征?
沿高剪开,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当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展开是正方形,当底面周长与高不相等时,展开是一个长方形。
3、分类,建立知识网络.
你能给这四个立体图形分分类吗?(为什么)
交流:(1)长方体、正方体一组,(都有六个面、12条棱、方方的)圆柱圆锥一组。(底面都是圆)
4、观察物体,从不同侧面看到的图形是什么形状。
(二)复习表面积和体积
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整理了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谁原意来交流一下,我们先说表面积公式(教师板书公式)。
重点:圆柱的侧面积为什么是底面周长×高?
再交流体积公式(教师板书公式)。
3、出示。
师:怎样比较这三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呢?谁能列出算式?
追问:如果不计算体积结果能比较三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大小吗?
(观察三个图形,有什么特点?高相等,只要看什么就可能比较体积大小了?)
操作结合板书。
你能找到计算这3种立体图形体积的统一公式吗?
小结:这三个立体图形都是柱体,像这样的三棱柱、六棱柱也都是柱体,其实所有的柱体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体积。
三、巩固练习
1、测测你的判断力
(1)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
(2)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的体积与圆锥的体积的比是2:1。()
(3)把一个长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圆柱体,形状虽然变了,但它们所占空间的大小没有变。()
(4)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4厘米,将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一定是一个正方形()
2、填空。
(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0厘米,其中长5厘米,宽3厘米,高是()厘米。
(2)把四个棱长是3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3)等底等高的圆柱的底面积是1.5平方分米,那么与它体积和高都相等的圆锥的底面积应是()平方分米。
(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和是36立方厘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3、只列出综合算式,不解答
(1)一个长方体水槽,底面积是35平方分米,水深6分米,把一个不规则的石块扔进去后,水面上升了2分米,求石块的体积。
4、提高练习
五、小结
出示三个立体图形,介绍底面和侧面,你能找到求这三个图形侧面积的统一公式吗?(板书表面积、问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20篇)篇十五
在鸦群中,罗高作为鸦群的首领,带领鸦群四处游荡。瑞夏德在鸦群中凭着自己的努力也终于有了立足之地,他在那里自由自在地生活,与鸦群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瑞夏德的人生道路中,忧愁总是暂时的,快乐才是永恒的!
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不管是人中的鸦,还是鸦中的人,都要树立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努力做所有的事情,才能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20篇)篇十六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经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形成计算技能。
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
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
课件,平均分成5份的长方形纸一张。
一、复习
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
二、新授
(一)初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1、如果将一盒重千克的水果平均分成5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千克,该怎样计算?
学生试着列出算式。
2、归纳概括分数除法的意义。
(二)分数除以整数。
1、出示例1、引导学生分析并用图表示数量关系。
问: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列式计算。
学生折一折,算一算。
3、理清思路。
学生说思路
4、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
三、练习
第30页做一做
四、作业练习
教材p34第1、3、4题。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20篇)篇十七
1、通过搭积木比赛的游戏,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和画出相应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2、能按照指定的从两个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
能正确辨认和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
能按照指定的`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用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立体图形。
电脑课件正方体木块若干。
谈话法情景引入发合作探究法。
一段:学什么。
知识回顾引入课题。
1、孩子们,看见大屏幕上的图片和黑板上的表格,你想到了什么呢?
对,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一场搭积木比赛。(板书题目)。
师: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你们一定会品尝到合作的愉快,成功的甘甜。
2、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相应的图形.
(2)能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二段我来学。
第一场比赛:(独立完成)。
1、课件出示要求:
2、引导学生观察,并板书(观察)。
3、学生在方格纸中画出图形。
4、汇报交流。(重点说明怎样画出从左面看到的?)。
5、课件演示。
第二项比赛(同桌合作完成)。
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项比赛,在第二项比赛中我们进行三个回和的较量。准备好了吗?
课件出示问题要求。
(1)同桌合作完成,看看哪桌搭的多?(两个方向)。
(2)指名汇报。
师:真是太棒了,同学们有了这么多的搭法。从两各方向观察,我们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那么,搭这个立体图想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呢?先猜一猜。
(3)验证(同桌合作)。
(4)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还原立体图形(三个方向唯一性)。
课件出示结论填空。
第三项比赛(小组合作完成)。
看谁搭的多。用六个小正方形搭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三段我来用。
1、学生完成答题卡。
2、指名汇报答案。
一思我来思。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的感受是什么?
师总结:我们平常观察物体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认真”二字,认真观察,再加上自己的想象,你就可以确定这些立体图形或平面图形的样子,同时,我们的空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20篇)篇十八
1.使学生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以及成数与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1.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
2.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比去年多种小麦百分之几?
师述:农业收成,有时用成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板书:百分数应用题。
2、成数的含义。
师述:什么是成数呢?在五年级我们学过“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它相当于10%。
(1)口答。
“三成”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三成五”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七成二成五五成相当于百分之多少?
3、售价加两成是什么意思?求售价应先算出什么?
还可以怎样算?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4.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2)减产一成五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述: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化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板书设计:
37.4×(1-15%)。
=37.4×0.85=31.79(吨)。
答:今年产棉花31.79万千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20篇)篇十九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百分数的整理与复习》。“百分数”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等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总复习时,应将复习重点放在百分数的应用方面,同时要注重与分数乘除法问题的对比,分析百分数问题与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在解题思路上的一致性,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深化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通过总复习,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也可借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设计理念】。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发芽率、合格率等。所以同学们必须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才能轻松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基础上,经历体验问题的形成和解决过程,引发学生对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解题策略和规律的深层次思考,克服学生消极接受的惰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自身知识体系。
【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集体交流,小结方法等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对百分数应用题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了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生活化”、“数学化”得到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百分数单元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
2、在百分数知识的迁移与综合运用中使学生经历一个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3、在百分数单元复习的过程提升数学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激发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4、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经历百分数的回顾和应用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乐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百分数的意义,以及与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找准量和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
难点:税后利息的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谈话:我们上段时间学习的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板书:百分数的整理与复习)。
1、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2、判断:“4/5=80%,4/5米=80%米。请同学们说明理由。(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的比,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3、复习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相转化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小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添上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分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简。
(二)根据信息,请同学们提出相关的百分数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
老师今年36岁,丁俊同学今年12岁。
问题:1、老师的岁数是丁俊同学的百分之几?
2、丁俊同学的岁数是老师的百分之几?
3、老师的岁数比丁俊同学的大百分之几?
4、丁俊同学的岁数比老师的少百分之几?
(三)复习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
我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问: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指名回答)。
2、已知女生人数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单位“1”是已知的)。
3、已知男生人数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单位“1”是未知的)。
(四)复习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折扣、纳税、利息。
1、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
问:什么等于折扣?
2、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问:应纳税额等于什么?
3、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之间的比值叫做利率。
问:什么是利息?如何计算利息?在计算利息时要注意什么?
(五)综合练习:
2、昨天我们班有2人请假了,大家能计算出昨天我们的出勤率吗?
问:出勤率等于什么?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今后要用99%的努力+1%的灵感去创造100%的成功。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整理与复习。
意义互化应用找准单位“1”
单位“1”是已知(用乘法计算)。
单位“1”是未知(用除法或方程计算)。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20篇)篇二十
《设计运动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选取了学生每天都会看到的运动场作为载体,通过在设计运动场平面图及建造运动场中运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周长、面体积、比例尺等知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回顾整个课堂教学,虽然没有波澜,甚至没有点睛之笔,但我感觉到像这样的.常规课实在,特别是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知识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没有压力,学得实在。我想这就是所谓有效的课堂教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