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一种有序和连贯的叙述,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逆流而上:跌倒了无所谓,重要的是能够带着笑容站起来,继续逆流而上。
小实验三年级(专业17篇)篇一
希腊神话中有一位牧羊神,名叫潘,他喜欢的女神被他丑陋的相貌惊吓到,变成了一丛芦苇。伤心的潘折下芦苇杆,做成一支排笛,用来排解心中的忧思。
我很好奇,芦苇杆做成的排笛真能吹出悠扬的乐曲吗?我打开电脑查了查,原来,只要将八根空心管按照1.5厘米、1.5厘米、1厘米、2厘米、1厘米、1.5厘米、1厘米的高度差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就能做出一个可以演奏曲子的排笛。当我们向排笛的空心管里吹气时,不同长度的空气柱震动起来,就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看起来并不难嘛!我决定做一个排笛试试。
没有芦苇杆不要紧,我灵机一动,找来了八根彩色的吸管。接着,我胸有成竹地拿起剪刀,紧盯着直尺上的刻度线,生怕多剪了一丝一毫。吸管轻飘飘的,吹口气就会翻跟头。不幸的是,我正巧鼻子痒痒的,一个喷嚏下去,吸管就四散奔跑了。面对八根逃跑的吸管,我开始手忙脚乱了。就在这时,我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胶带。我将吸管并排粘在胶带上,终于把吸管按固定的长度剪好了。
接下来,就该把它们牢牢固定在一起了。但此时,原本老实听话的胶带也调皮起来,一会儿粘在我的手上,一会儿粘在桌子上。我费了很大劲,才把八根肩并肩的吸管牢牢地粘在了一起。排笛五颜六色的,真好看,像极了彩红姐姐抛出的丝带。我用泡泡泥把吸管的一端塞牢,不让它们漏气。大功告成,排笛做好了!
最后该试音了。我深吸一口气,用力向吸管吹去,那声音就像大风挣扎着挤过门缝一般。我没有灰心,不断调整着吹法,终于吹出了美妙的音阶。
这个实验太有趣了!不过,我还可以利用相同的原理做些什么呢?我想了想,决定再用八根黄瓜来做一次排笛,这样吹饿了就可以咬一口。哈哈,真好玩!
小实验三年级(专业17篇)篇二
希腊神话中有一位牧羊神,名叫潘,他喜欢的女神被他丑陋的相貌惊吓到,变成了一丛芦苇。伤心的潘折下芦苇杆,做成一支排笛,用来排解心中的忧思。
我很好奇,芦苇杆做成的排笛真能吹出悠扬的乐曲吗?我打开电脑查了查,原来,只要将八根空心管按照1.5厘米、1.5厘米、1厘米、2厘米、1厘米、1.5厘米、1厘米的高度差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就能做出一个可以演奏曲子的排笛。当我们向排笛的空心管里吹气时,不同长度的空气柱震动起来,就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看起来并不难嘛!我决定做一个排笛试试。
没有芦苇杆不要紧,我灵机一动,找来了八根彩色的吸管。接着,我胸有成竹地拿起剪刀,紧盯着直尺上的刻度线,生怕多剪了一丝一毫。吸管轻飘飘的,吹口气就会翻跟头。不幸的是,我正巧鼻子痒痒的,一个喷嚏下去,吸管就四散奔跑了。面对八根逃跑的吸管,我开始手忙脚乱了。就在这时,我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胶带。我将吸管并排粘在胶带上,终于把吸管按固定的长度剪好了。
接下来,就该把它们牢牢固定在一起了。但此时,原本老实听话的胶带也调皮起来,一会儿粘在我的手上,一会儿粘在桌子上。我费了很大劲,才把八根肩并肩的吸管牢牢地粘在了一起。排笛五颜六色的,真好看,像极了彩红姐姐抛出的丝带。我用泡泡泥把吸管的一端塞牢,不让它们漏气。大功告成,排笛做好了!
最后该试音了。我深吸一口气,用力向吸管吹去,那声音就像大风挣扎着挤过门缝一般。我没有灰心,不断调整着吹法,终于吹出了美妙的音阶。
这个实验太有趣了!不过,我还可以利用相同的原理做些什么呢?我想了想,决定再用八根黄瓜来做一次排笛,这样吹饿了就可以咬一口。哈哈,真好玩!
文档为doc格式。
小实验三年级(专业17篇)篇三
2021年8月16日,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量子,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新名词,带给我无限遐想,于是,我和爸爸一起观看了英国bbc有关量子的纪录片,里面有一个小试验证明了量子纠缠的存在,我决定自己亲自动手试验一下。
小试验的材料是两枚相同的硬币,前提条件是要在平坦的平面上完成。第一次,我先转动了一枚硬币,在第一枚硬币转动的同时,转动第二枚硬币,接着,用左手扣住第一枚,此时,我并不知道他哪面朝上,当第二枚硬币最终自然停止时,我张开左手,发现第一枚硬币花朝上,而第二枚却是字朝上。我又反复试了10次,并仔细观察他们的变动,其中有2次硬币碰到了周围物体而被迫停下,一次出现两枚硬币都是花朝上,一次出现一枚硬币花朝上而另一枚字朝上,其他8次在硬币自然停下的情况下,都是一枚花朝上而另一枚字朝上,我心想:这绝不是偶然现象,科学真是太神奇了!我欣喜若狂,我的小实验成功了!
这个小实验恰好证明了量子的基本原理:相互纠缠的量子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即使距离隔得很远,也能影响彼此的行为。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个科学现象很神奇呢,那就自己动手来做一做吧!
小实验三年级(专业17篇)篇四
今天,老师给我们做了实验,这是一个既简单又有趣的实验。老师事先准备了小苏打、白醋,火柴和两个玻璃杯。
老师把一个小苏打粉倒进一个杯子里,点燃了一根火柴,放在距小苏打一二厘米处,火柴并没有熄灭;老师再把白醋倒入另一个杯子里,之后又点燃了一根火柴,放在离白醋一二厘米处,火柴依旧没有熄灭。我在心里想:这也没有什么的好稀奇呀!
之后,老师又把它们混合了起来。小苏打粉一和白醋碰上,玻璃杯里立马冒出了雪白的泡泡,就像我们平时喝的雪碧一样,同时我也闻到了一股刺鼻的味道。老师刚点燃火柴,还没有多靠近(杯口),火柴立马就熄灭了。
我们都很惊讶,火柴灭(得)的太快了,甚至有的人还没有看清。
老师笑了笑,似乎看懂了我们(的心思)疑惑,对我们说:“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一种新的物质,它叫做二氧化碳,可以使火熄灭。灭火器里装的就是这样物质。”
(通过)做了实验,(我)才能明白更多的(科学)道理,我要多做实验,懂得更多的(科学)道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小实验三年级(专业17篇)篇五
星期六,姐姐向我发起了挑战,她拿了两本书过来,我不知道姐姐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于是我就接受了挑战。
只听姐姐说:“这是两本有“魔力”的书,你信吗?”我说:“这不可能,世界上是没有魔力的!”她又说:“既然你不信,我就让你见识见识见识吧!”
姐姐把两本书翻开,一页一页地交叉在一起,弄好了之后说:“你能把这两本书拉开吗?”我觉得很简单,双手紧紧地抓住两本书,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想要拉开这两本书。但是我只听见“嘶……”的一声,书的“脸皮”破了。气急败坏的我用了“九九八十一”种方法却没有让“相亲相爱”的两本书分开。
只见姐姐两手轻轻地握着书,一抖一抖再一拉就让书分开了。原来,一页一页的书交叉在一起会产生摩擦力。但是只要把书一抖,就可以抵消了摩擦力。所以就可以轻松地把书分开了。
在科学世界里神奇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小实验三年级(专业17篇)篇六
今天上午,我和爷爷做了一个小实验。
首先,拿一个大碗,点燃一根蜡烛(短的),用蜡烛油把蜡烛固定在碗底上。接着,把红色的水倒进大碗里(不要太多)。然后,把透明的玻璃杯罩在蜡烛上。过了一会儿,蜡烛就灭了,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
这个小实验告诉我们,氧气能够帮助燃烧,氧气用完了,蜡烛就会灭的。这时杯子里的气压比外面的低,水被压到杯子里去。所以,杯子里的水面升高了。
今天的小实验好有趣呀!以后,我还要请爷爷教做更多的实验。
小实验三年级(专业17篇)篇七
星期六,我在家上网课。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名叫“彩虹摩天轮”。我立马决定动手尝试。
实验开始前,我去拿了两包彩虹糖、一个白色盘子和一个杯子,并且往杯子里面加入凉水,一切准备就绪。
开始做实验了。我先把彩虹糖放进盘子里,按不同的颜色有序地错开,摆成一个自己喜欢的爱心形。接着,我小心翼翼地把水倒在盘子的中间。我牢记老师的话:一定要慢慢地来,不然会失败。然后,我静静地等待了3分钟,目不转睛地盯着盘子,一刻也不敢离开,生怕错过一些细节。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你猜怎么着?彩虹糖的颜色慢慢向中间散开,像一条条五彩缤纷的丝带一样,最后形成了一个彩虹摩天轮,真是太漂亮了!
我疑惑不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景象?这时,当教师的爸爸正好回来了。我急忙跑去问爸爸,爸爸说:“因为彩虹糖的色素和水相溶。当彩虹糖接触水后,它的色素就开始溶于水,并且向四处扩散。而两种色素的密度相似,并不会相互混合,这样就形成了彩虹摩天轮。”“原来是这样呀!”我恍然大悟地说。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啊,它让我明白了:只要认真观察,不断探索,就能获得更多知识。
小实验三年级(专业17篇)篇八
今天晚上,我在家里做了一个实验。
要准备的工具有:高锰酸钾、碳酸氢钠、维c、水杯子几个。
实验过程:我先把杯子里装冷水,放一颗高锰酸钾,水变成了紫色,我再往里碳酸氢钠,还是紫色,不变色。我又加了维c,水突然变成了抹茶色。
我又用了一个杯子,装满水,往里面加了一颗高锰酸钾,又加了两颗维c,紫色的水竟然变成了浅黄色。
我用了一个杯子装满水,加了高锰酸钾、白糖、碳酸氢钠、维c,无色透明的水又变成了灰色。
我又用了一个杯子,加了热水,里面放了高锰酸钾,又放了三颗半维c,水变成了乳白色今天的实验真奇怪呀!我想:墨水的来源是不是跟这有关呀?我下次一定要动手做一做。
小实验三年级(专业17篇)篇九
我在一本书看见有一个魔性水杯实验很有趣,于是今天我打算要做一个小实验。
实验开始前,我首先准备好一杯水,一张a4纸和一支白板笔。我先用白板笔到纸上写一些记号,然后把一杯水拿过来,放在a4纸的前面。接着我透过水杯观察a4纸里的记号,看看有没有变化。很失望,记号就像一个固定器,一点变化都没有。我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于是我仔细把书再看一次。
实验又开始了,这次我们用一支黑笔来写几个字,还是跟刚才一样,先写写几个数字,还是拿一个杯子。这次我往杯子里倒满水,水的高度没过了记号的高度。然后往杯子里看一下,奇迹发生了。透过玻璃杯,观察纸上的记号,都变成反的啦!我太高兴了,一直拍手:我成功了!
这是我第一次做实验,真是太开心了!可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我又查阅了一些资料,原来:玻璃杯倒满水后,圆柱形的水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图像呈左右反向的图像。
我想我以后一定要多学习科学知识,因为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一定会有新发现。
小实验三年级(专业17篇)篇十
听说废纸能够循环利用,制作成新的“再生纸”。所以,我想做个实验,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制作成新的“再生纸”。
这一天,我在我家的废纸箱里拿了一些破旧的过期报纸。我先把报纸撕成碎片,放进有水的桶里浸泡三到五个小时。我想:把碎纸浸泡在水里是不是为了让纸泡得软一点,一会儿放在果汁机里好榨成纸浆呢?还是为了纸能做得柔软一点?之后,我把纸浆倒入到果汁机中,又加了一点紫色的颜料和一点点柚子皮,想让纸张变得又香又好看。然后,我把叠好的纱布放平,将纸浆均匀地倒在纱布上,水一点一点地往下淌,我想:纱布为什么只能漏水,里面的渣却漏不掉呢?子厚,我将滴干的渣倒扣在报纸上,放进烤箱里。因为要烤十二个小时,我和妈妈准备明天再拿出来。
整个晚上我都在想:渣凹凸不平,那做好的“再生纸”的表面会不会也凹凸不平呢?
可是第二天拿出做好的“再生纸”后,竟然完全平整。
我又用柚子皮和甘蔗渣来代替旧的废纸,试试能不能做成循环利用的“再生纸”。结果发现,柚子皮和甘蔗渣都能制造出地地道道,像用旧报纸制造出的“再生纸”。
最终,我得出了一个小结论:凡是带有植物纤维或纤维的软物品都能够制造出“再生纸”。
小实验三年级(专业17篇)篇十一
师给我们布置了做小实验的作业:白醋泡鸡蛋。
首先,我拿出一个玻璃杯,把鸡蛋放了进去,然后往杯子里倒白醋直到把鸡蛋淹住。这时,我发现鸡蛋皮在冒泡泡,就像鱼儿在吐泡泡,真好看。过了一会儿,鸡蛋浮到了醋的上面。
第二天早晨,我刚下床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桌子前,“哇,鸡蛋在脱衣服呢!”我惊奇的叫了起来。我又好奇地用手摁了摁鸡蛋,“哇,鸡蛋变软啦!”
第三天,我发现鸡蛋宝宝的黄衣服已经都掉了,我又摸了摸蛋宝宝,它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光滑了,但它仍然在洗泡泡浴。我又弹了弹鸡蛋宝宝,它居然跳了起来!我还发现它的身上有许多很小很小的白绒毛,就像小鸡一样。我摇了摇杯子,鸡蛋沉下去就再也浮不上来了。
第四天,我的鸡蛋变大了一些,但它不再洗泡泡浴了。第五天,蛋宝宝又变大了,而且更透明了,我又用手摁了摁,差点被我摁破。
我每天都会观察我的鸡蛋宝宝……。
我等啊等,好想看到鸡蛋变果冻呀!
有一天,我梦见我的鸡蛋宝宝变成小果冻啦!
小实验三年级(专业17篇)篇十二
2021年8月16日,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量子,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新名词,带给我无限遐想,于是,我和爸爸一起观看了英国bbc有关量子的纪录片,里面有一个小试验证明了量子纠缠的存在,我决定自己亲自动手试验一下。
小试验的材料是两枚相同的硬币,前提条件是要在平坦的平面上完成。第一次,我先转动了一枚硬币,在第一枚硬币转动的同时,转动第二枚硬币,接着,用左手扣住第一枚,此时,我并不知道他哪面朝上,当第二枚硬币最终自然停止时,我张开左手,发现第一枚硬币花朝上,而第二枚却是字朝上。我又反复试了10次,并仔细观察他们的变动,其中有2次硬币碰到了周围物体而被迫停下,一次出现两枚硬币都是花朝上,一次出现一枚硬币花朝上而另一枚字朝上,其他8次在硬币自然停下的情况下,都是一枚花朝上而另一枚字朝上,我心想:这绝不是偶然现象,科学真是太神奇了!我欣喜若狂,我的小实验成功了!
这个小实验恰好证明了量子的基本原理:相互纠缠的量子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即使距离隔得很远,也能影响彼此的行为。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个科学现象很神奇呢,那就自己动手来做一做吧!
文档为doc格式。
小实验三年级(专业17篇)篇十三
你们见过火山喷发的样子么?如果没有见过,你可以自己做一个“火山”哦。
首先第一步,准备材料,一、红色粘土(非常多),二、小勺。三、小烧瓶。四、碳酸氢钠(小苏打)。五、大盆。六、红色食用色素。七、护目镜。八、手套碳酸钾。九、五克碳酸钾。
首先先戴护目镜和手套吧,保护自己。然后用粘土捏一个火山形状的物体,然后把这个火山从上至下一个圆柱大小的地方掏空,现在有火山了。
最后在火山中放入五克碳酸钾,现在,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到里面吧,这时,奇迹发生了,火山里面的岩浆不断冒泡,就哗的一下冲了出来。这时一定要带好护目镜,以免眼睛被灼伤。
说了这么多的原因是什么呢?答案是碳酸氢钠与碳酸钾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就把溶液托了起来。简单的说可乐摇晃后剧烈喷射差不多。
说了这么多,好累啊,动嘴不如动手,赶快去做一下这个实验吧!
小实验三年级(专业17篇)篇十四
今天,妈妈带我们做一个有趣的、好玩的科学小实验——摩擦起电。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里就像喝了蜜糖一样,甜滋滋的。
妈妈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薄纸,接着把长方形的薄纸撕成小纸片,分给我们,要求我们把小纸片撕成小纸屑,我撕下的小纸屑就像一只只白蚂蚁。这时候,妈妈给我们一支塑料笔,让我们把塑料笔放在头上来回摩擦,过了十秒,我把塑料笔轻轻地放在小纸屑上面,小纸屑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飞到了我的笔杆上,真神奇呀!
看到这个现象,我很好奇:“难道小纸屑真的被施了魔法吗?”后来,妈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塑料笔和头发的摩擦产生了静电,是静电把小纸屑吸上来的。”听了妈妈的话,我恍然大悟。
这个实验真好玩!
小实验三年级(专业17篇)篇十五
今天,老师给我们做了一项小实验,叫“x蛋壳消失了”。看到实验结果的那一刻,我惊讶极了,感觉老师一定给鸡蛋施魔法了,我要自己尝试一下!
我先准备了一个生鸡蛋、一瓶白醋、一个玻璃杯。然后把生鸡蛋清洗干净,放在玻璃杯里,接着往玻璃杯中倒入白醋,直到将鸡蛋淹没。紧接着,便能看到鸡蛋被许多小泡泡包起来了!
一天后,鸡蛋的蛋壳不见了,杯里漂浮着一层软皮。再接着把鸡蛋从杯中取出,将杯里的杂质清理干净后,再把鸡蛋泡在白醋里。
又经过一天的浸泡,将鸡蛋取出、清洗、擦干后,鸡蛋的外面有一层软软的半透明薄膜。鸡蛋摸起来软软的,很有弹性,像一个半透明的弹力球。
晚上睡觉时,我把它放在我的枕头边,我夜里把手电筒放在下面,打开电源,鸡蛋发光了!我想:我给它起名,就叫夜明珠吧!
第二天,我问爸爸为什么鸡蛋壳消失了?爸爸说:“鸡蛋壳有碳酸钙,而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二者放在一起会有化学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和二氧化碳。”
原来鸡蛋壳是被白醋给溶解了,科学知识可真有趣!
小实验三年级(专业17篇)篇十六
周末了,我和爸爸在小区里打乒乓球,正在兴头上时,我有一个球没有接住掉到了地上,所以一不小心踩了乒乓球一脚,这一脚可不得了,它竟然被我踩瘪了,不能再打了,我们都很郁闷。
这时,我的眼睛骨碌一转,啊!有办法了。我对爸爸说:“我们回去把乒乓球修好吧。”
“修乒乓球?怎么修,你会吗?”
“爸爸,你就等着瞧吧。”我得意地笑着说。
我们回到了家,我先让爸爸帮我烧壶水。于是,爸爸拿起水壶,接上水,接着,又把水壶放在煤气灶上,打开开关一眨眼苗条的火开始了“舞蹈”。一两分钟后,水开了,里面开始冒泡了,我关掉开关,在水壶上放了一块毛巾,拿出一个杯子,拿起水壶把水倒到杯子里,把“生病”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球果然恢复“健康”了。爸爸在边上看的很惊讶,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回答:因为球中有气体,加热后气体膨胀,压强加大,所以会涨大。爸爸听了在一旁直夸我!
科学真是又有趣又奇妙啊!
小实验三年级(专业17篇)篇十七
昨天,我做了一个实验——“来来回回的滚轮”,在我的印象中滚轮只会向后滚,可不会向前滚啊。于是我做了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首先,要准备四根小木棒、两片中间有洞的木片、一个螺母和两根橡皮筋,再把四根小木棒和两片中间带洞的木片拼在一起,这样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接着,我们把橡皮筋和螺母绑定在一起,再把刚才拼好的滚轮和被橡皮筋绑住的螺母拿出来,记住是把被绑的螺母多出来的橡皮筋放到木片的洞里,这样来来回回的滚轮就做好了。
可我把这个滚轮放到桌子上让它滚时,它就立在那一动也不动,像是要跟我作对,我立马拿起一旁的说明书,仔细地看了看,又看了看滚轮,就是不知道哪里出了错误。
“哦!我知道了!”突然之间,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要先拉一下那个螺母,这个滚轮才会滚起来,拉螺母的力气越大,滚轮滚的时间就越长,用的力越小,滚轮滚的时间就越少,没有拉它就滚不起来了。
我看懂后,就用力地拉了一下螺母,结果它还真的滚前又滚后,怪不得叫“来来回回的滚轮”呢!
力转化成了动力,这样滚轮就可以滚前又滚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