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模板的使用,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一些教师们积累的教案模板范文,希望能为您的备课和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优质21篇)篇一
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蓝色的树叶》。(板书题目一棵蓝色的树叶)《蓝色的树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地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相互帮助的道理。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我打算用两课时教学,目标设置为: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第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把它定为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了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所以把这目标定为难点目标。
三、说教法。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我以读带讲,整体感之,揣摩体会,以问题导入新课,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小孩子的`心态,让学生思考:“我想对林园园说……”部分替课文补充一个不同的结局。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实物板书,引起学生的疑问:“我们看过的树叶都是绿色的,为什么题目上的树叶是蓝色?”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为什么课题是蓝色的树叶?”这样,变老师的提问为学生的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体现课堂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以读带讲,读思结合,题为“蓝色的树叶”
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我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一读,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二读,复习巩固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三读,了解课文大意,想想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出现的?边读边用笔画画圈圈,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在学生初读基础上,随文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在学生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下,我进入:朗读课文,学习词句的训练。主要采取情景朗读教学法。接着,我重点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进行训练:
把雨伞借我用一用行吗?……。
并在此基础上分角色朗读。
2、掌握了第一次对话的训练方法,第二、三、四次的对话,我就按照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先自读,小组读,在分角色朗读,加强人物语言的训练。
(三)拓展延伸,情感熏陶。
语文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二年级的阅读年段目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孩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时,孩子们已对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林园园说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他们可能会说:“园园,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应该像小白兔和小灰兔那样,主动帮助老山羊才对的。”也可能会说“园园,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你们是同桌,更应该象亲姐妹那样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才对呀。”……当学生讨论完毕,老师及时鼓励他们真实一群能说会道,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并且板书: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优质21篇)篇二
《蓝色的树叶》是一篇很有启迪意义的课文,文章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告诉我们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虽然牛老师这节课没有完成任务,但是从整体来说这节课以生为本、以读为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让学生体会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牛老师以树叶的颜色入手,让学生说说平时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再出示课本上的蓝色树叶引起质疑:为什么树叶是蓝色的,而不是绿色的?他为什么要画成蓝色的呢?这里面发生了什么故事呢?由这些问题引出这节课的内容《蓝色的树叶》,激发学生想去读课文的愿望。
牛老师的识字教学,不只是单单停留在识字这一层面,而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1、带拼音识字,这非常符合低年级的识字特点。
2、生和同桌练习带拼音识字,体现合作的重要作用,可以互教互补。
3、出示词语进行巩固。通过个读,开火车读,让学生加深对字词的掌握。另外还有个突出的识字特点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积累了词语,锻炼了说话,对生字加深了记忆。
在学习课文时,牛老师能有效的突出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是通过林园园与李丽的对话,抓住重点动作,体会说话的语气,从而揣摩人物的内心和性格特点,通过第一次对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紧紧抓住“吞吞吐吐”“可以把你的削笔器借我用一下吗?”来体会李丽和林园园分别是怎样的人呢?还有第二次的对话,通过男生女生的分角色朗读,对文章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特别是牛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朗读,把林园园的`人物性格真正读了出来,学生自然而然的体会到林园园的自私。
另外,从课后全体老师的评课中可以看出大家学习的认真态度。大家对照课中的问题,共同交流,积极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安校长在最后总结中提出了书写的重要性,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这正是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容易忽略的问题,是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的问题。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优质21篇)篇三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
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二、说学生。
1、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但二年级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高尚情感的熏陶下,会逐步克服自私,做个充满爱心的人。
2、孩子们喜欢读接近他们生活的故事,能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却不善于逐句品读、领会。
3、孩子们对于常见的、意义浅显的字词掌握起来要容易一些,所以尽管本课要写的字多,但是记忆起来并不难。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在本课中把它订为首要目标也是本课的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是基础,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读为本,让学生感悟道理,积累语言,所以教师要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构建生活的课堂,以一种生命对话式的教学进入课堂,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三者互相影响、互相理解,共同生存。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现在我重点说第二课时。
四、说教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法。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情景、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将会使课堂充满磁性。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准备采取以下步骤完成:1、听辨质疑导入;2、指导朗读,适度拓展,并进行情感渗透;3、再读课文,说话练习;4、总结升华。
(一)听辨质疑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听辩质疑”的方法导入课文。小朋友,我们来一次听力大比赛,看看谁最精神,注意力最集中。老师说四句话,说得对,你就鼓掌,说得不对,你就摇头。
(1)、众人拾柴火焰高。
(2)、同学之间应互相帮助。
(3)、对待同学要热情。
第4句被你们否定了,能说说理由吗?这四句话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设计,让学生责疑:树上怎么会长出蓝色的树叶呢?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这样处理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活动,是一个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学生初读课文基础上,重点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进行训练。根据事情的发生发展和学生情况,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读懂第1组对话。
(出示第一组对话)让学生观察图画,练习读,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小声”“吞吞吐吐”;指导学生学习问句,读出问句语气。
2、3、4次对话,运用第一次对话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自主练习对话,体会人物的表情及思想。
这样,在教学手段上,注意以读为本,不断鼓励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通过初读、再读、品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很自私。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其次,适度拓展,情感渗透。一二年级的阅读年段目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孩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时,孩子们已对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如你是林园园你会怎么做,你有什么话对林园园说吗?”“你觉得林园园以后会怎么做?”在孩子们畅所欲言以后,及时鼓励孩子。
(三)再读课文,说话练习。
语文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设计了说话练习,说一个问句,用上“吗”,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组织学生走进语言,感悟语言,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比较简单,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文,通过学习,解决问题,明白互相帮助的道理。
板书设计:
(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优质21篇)篇四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本二年级上册第19课。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平时都可能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李丽上美术课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同桌的林园园借,林园园不借给她,她只好用蓝铅笔画树叶,林园园看了后羞愧地脸红了。故事内容浅显,孩子们容易体会情感:我们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能自私。因此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只要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就能正确的理解课文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就能正确的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出道理。
小学低段从文本中体会情感(道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习技能的培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里要求1—2年级的学生掌握基本识字,标点的同时还要能在阅读方面:“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口语交际中能与人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在这样“道理”不是很难懂的文本里,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同时注重对学生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课文的中间部分刚好是以对话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的,进而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进行自主体会,让文本与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对话的同时,还学会去体会人物语言来体会人物情感,这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和积累。并初步学习记叙文的叙事方法:起因、经过、结果,为孩子们今后进入中高段阅读学习和作文的基本框架奠定一定得基础。
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4、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区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重点和难点
1、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区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一)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1、读书和拼写生字、词语;并掌握生字基本结构和拼音。
2、能读通文章,把握文章的大意。
第二课时:1、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区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法:
基于这样的理解,针对本班学生的学情:第2课时教学时宜采用:本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与文本进行一次深层次的对话之后,将之转变为课堂设计的大框架,试图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生成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注重学生的动态生成和能力培养。故我今天重点说的是第二课时内容。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让学生在把握课堂基本内容之后开始深入了解课题。学会读文章先从质疑课题开始。)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那我们一起来重新走进文中的美术课堂,来看看她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2、研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
重点感悟出: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事情
(让学生体会叙事文章的开头可以交代这样的信息,还可以看出此时的李丽正在需要帮助,从而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3、研读2、3、4自然段,品味人物语言
研读第一次对话
(活的课堂应该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对话生成的课程,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地预设,才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
(2)指导读李丽与林园园的第一次对话,(分角色朗读)
“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体会李丽有礼貌、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随机理解“吞吞吐吐”,什么叫“吞吞吐吐”,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情况下会“吞吞吐吐”。进而体会林园园不想借而又不直接说的心情。
(学生体会新词又通过联系生活来体会,并表达出来,对词语的理解会更深刻。对人物的做法的对错会有所判断。)
研读第二次对话
a、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b、引导多种形式的读,体会李丽请求、诚恳、和小心谨慎的语气,体会林园园不乐意借的心情。
c、同桌互读:感悟对话,引导互换读
研读第三次对话
小组合作读,想一想:你从哪里体会到什么?
(让学生体会出来之后,回到全文中去总结重点词句,锻炼阅读能力)
4、感悟结果,拓展延伸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产生共鸣,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价值观得到熏陶。并在口头表达上也会有所锻炼)
5、总结全文,概括框架
我们来重新看看今天学的文章题目:蓝色的树叶
明白为什么树叶是“蓝色”的吗?(题目是结果)—————学生说出:是李丽没有绿铅笔(原因)————她可以解决绿铅笔的问题吗?去借笔没借到。(经过)
教师配上板书(学生概括的语句)
同学们把这三句话来概括后进行排序:
1、李美术课时,李丽没有绿铅笔画树叶(原因)
2、丽向林园园借笔,但她不愿意借给她(经过)
3、李丽就用蓝铅笔画树叶(结果)
总结出这篇写故事的文章是分三步:原因——经过——结果。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到我们写作文中去。
(学习语言不光是为了识字认词,熏陶我们人的思想和情操。很多时候学时为了学以致用。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紧紧扣住“三维”来进行学习,并特别注重阅读能力地培养是我本节课的目的。)
教学板书:19蓝色的树叶(结果)
时间:美术课上
人物:李丽林园园
1、李美术课时,李丽没有绿铅笔画树叶(原因)
2、丽向林园园借笔,但她不愿意借给她(经过)
3、李丽就用蓝铅笔画树叶(结果)
道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优质21篇)篇五
《蓝树叶》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实现如下目标:
1、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
3、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
3、迁移法。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1、课题入手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益处。
2、课后题入门法。
每篇课文后的问题往往给学生以重要的提示。这一课我以课后题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好课文。倘若长此以往,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书,边读边思考,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圈点勾划法。
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长句子用符号标上停顿、语气重音等。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逐段读课文。教师检查生字的读音,知道易读错的字的读音。
2、指导朗读,如长句子要注意停顿、断句。
如: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教师要读出自然段之间的停顿,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在每段的前面写上序号。
(四)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结合问题: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要引导学生抓住两人的对话,特别是抓住林园园的话和表现来回答问题。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要点:1、林园园本来把树画好了,却“吞吞吐吐”地说“还没画完”;2、李丽再借,林园园没有把笔拿出来,而是说“怕你把笔尖弄断了”;3、李丽表示用时小心一点儿,林园园才拿出铅笔,又提出许多要求,听说李丽要画小草,皱起了眉头;4、李丽看林园园不高兴的样子,想着她刚才说的那些话,明白了林园园并不想把铅笔借给她,所以没有接铅笔。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要让学生懂得林园园脸红了是因为感到羞愧,开始认识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从此以后,林园园会改正缺点,热心帮助别人。要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在读课文时,要多读几遍,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五)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六)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出示:“一个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方晓晓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会怎样呢”请同学读题、思考、讨论,先说说,再写下来。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板书如下: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优质21篇)篇六
今天,听了有根老师的《蓝色的树叶》一课,收获颇多。今天就这堂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自读感悟、开放引导。
老师在这堂课中的朗读教学充分体现了开放性。”巧妙地将林圆圆与李丽的三次对话,设计成了三组语言文字的训练。第一组对话,老师让学生自由读找出体现林圆圆小气的句子,第二组对话,老师是在学生前面已经感悟到李丽借铅笔时的礼貌之后,问:“这么有礼貌地借东西,林圆圆肯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李丽再次借笔时的请求语气,还在设计中让学生们猜一猜林圆圆心里在想些什么?第三组对话,放手学生自己体会林圆圆的有条件、不舍得、很不乐意。老师不仅教会了孩子读书的感情和语气,更教会了学生自己去读书的`方法和智慧,课堂上体现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课堂的生成非常地好。
二、朗读训练,方式多样。
有根老师在指导朗读时,方式灵活多变。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已经感受到了当时李丽在向林圆圆借绿铅笔时的那种谦和、礼貌的语气,可是在读的时候并不能一下了就能读出来,老师一点也不急,采用让学生评价的方式找出感悟能力和朗读能力好的学生进行示范读,接着老师就说了:“大家能不能学着这位同学的语气一起来读一读。”用自己示范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吞吞吐吐”是怎么样子的,再让指名学生读,还让同桌俩分角色地读一读,充分地给了学生读的时间,感悟的时间,整堂课上老师非常重视了语言的感悟积累。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优质21篇)篇七
《蓝树叶》这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教学时要体现如下思想:
1.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作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
3.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重难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我打算用两课时教学,目标设置为: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
这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
点,因此我把它定为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了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所以把这目标定为重点目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难点。
1、图文结合。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倘若学生能够观察细致,就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真可谓一箭双雕。
2、读中感悟。
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词句,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3、迁移。
结合课文内容,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提高教学效率。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图画,引起学生的疑问:我们看过的树叶都是绿色的,为什么画上的树叶是蓝色?这样,变老师的提问为学生的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体现课堂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读中感悟。
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我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一读,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二读,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读好人物对话的语气。三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延伸,情感熏陶。
语文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二年级的阅读年段目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孩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时,孩子们已对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林园园说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他们可能会这样:“园园,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你们是同桌,更应该象亲姐妹那样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才对呀。”……当学生讨论完毕,老师及时鼓励他们真是一群能说会道,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并且板书: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优质21篇)篇八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本二年级上册第19课。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平时都可能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李丽上美术课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同桌的林园园借,林园园不借给她,她只好用蓝铅笔画树叶,林园园看了后羞愧地脸红了。故事内容浅显,孩子们容易体会情感:我们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不能自私。因此学习起来并不困难,只要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就能正确的理解课文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就能正确的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出道理。
小学低段从文本中体会情感(道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习技能的培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里要求1—2年级的学生掌握基本识字,标点的同时还要能在阅读方面:“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口语交际中能与人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在这样“道理”不是很难懂的文本里,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同时注重对学生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课文的中间部分刚好是以对话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的,进而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进行自主体会,让文本与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对话的同时,还学会去体会人物语言来体会人物情感,这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和积累。并初步学习记叙文的叙事方法:起因、经过、结果,为孩子们今后进入中高段阅读学习和作文的基本框架奠定一定得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4、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区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重点和难点。
1、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区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1、读书和拼写生字、词语;并掌握生字基本结构和拼音。
2、能读通文章,把握文章的大意。
第二课时:1、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2、初步把握文章框架,能区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法:
基于这样的理解,针对本班学生的学情:第2课时教学时宜采用:本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与文本进行一次深层次的对话之后,将之转变为课堂设计的大框架,试图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生成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注重学生的动态生成和能力培养。故我今天重点说的是第二课时内容。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让学生在把握课堂基本内容之后开始深入了解课题。学会读文章先从质疑课题开始。)。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那我们一起来重新走进文中的美术课堂,来看看她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2、研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
重点感悟出: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事情。
(让学生体会叙事文章的开头可以交代这样的信息,还可以看出此时的李丽正在需要帮助,从而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3、研读2、3、4自然段,品味人物语言。
研读第一次对话。
(活的课堂应该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对话生成的课程,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地预设,才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
(2)指导读李丽与林园园的第一次对话,(分角色朗读)。
“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体会李丽有礼貌、请求、商量的语气。
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随机理解“吞吞吐吐”,什么叫“吞吞吐吐”,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情况下会“吞吞吐吐”。进而体会林园园不想借而又不直接说的心情。
(学生体会新词又通过联系生活来体会,并表达出来,对词语的理解会更深刻。对人物的做法的对错会有所判断。)。
研读第二次对话。
a、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b、引导多种形式的读,体会李丽请求、诚恳、和小心谨慎的语气,体会林园园不乐意借的心情。
c、同桌互读:感悟对话,引导互换读。
研读第三次对话。
小组合作读,想一想:你从哪里体会到什么?
(让学生体会出来之后,回到全文中去总结重点词句,锻炼阅读能力)。
4、感悟结果,拓展延伸。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产生共鸣,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价值观得到熏陶。并在口头表达上也会有所锻炼)。
5、总结全文,概括框架。
我们来重新看看今天学的文章题目:蓝色的树叶。
明白为什么树叶是“蓝色”的吗?(题目是结果)—————学生说出:是李丽没有绿铅笔(原因)————她可以解决绿铅笔的问题吗?去借笔没借到。(经过)。
教师配上板书(学生概括的语句)。
同学们把这三句话来概括后进行排序:
1、李美术课时,李丽没有绿铅笔画树叶(原因)。
2、丽向林园园借笔,但她不愿意借给她(经过)。
3、李丽就用蓝铅笔画树叶(结果)。
总结出这篇写故事的文章是分三步:原因——经过——结果。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到我们写作文中去。
(学习语言不光是为了识字认词,熏陶我们人的思想和情操。很多时候学时为了学以致用。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紧紧扣住“三维”来进行学习,并特别注重阅读能力地培养是我本节课的目的。)。
时间:美术课上。
人物:李丽林园园。
1、李美术课时,李丽没有绿铅笔画树叶(原因)。
2、丽向林园园借笔,但她不愿意借给她(经过)。
3、李丽就用蓝铅笔画树叶(结果)。
道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文档为doc格式。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优质21篇)篇九
1、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以读代讲,明白李丽是一个憧礼貌的孩子。
两课时,本次说谍的内容为第一课时。
多媒体课件和树叶图画。
(h)教学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憧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憧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口。
(一)教法。
图片戴趣法。二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出示树叶图片能有效地让她们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口2。游戏学习法。在教学中我采用开火车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白主学习。
(二)学法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朗读感悟、情景练习等学习方法n。
(3)研读第二次对话以“李丽听了林园园的凹答后,她是怎么做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o从旦闭由读课文,凹味欣赏余下的时间,我就让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回想学过的内容o再一个环节就是两人为一小组,朗读、交流对话内容,帮助她们理解课文中的后两次对话,为下文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优质21篇)篇十
《蓝色的树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地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相互帮助的道理。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我打算用两课时教学,目标设置为: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第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把它定为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了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所以把这目标定为难点目标。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我以读带讲,整体感之,揣摩体会,以问题导入新课,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小孩子的心态,让学生思考:“我想对林园园说……”部分替课文补充一个不同的结局。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实物板书,引起学生的疑问:“我们看过的树叶都是绿色的,为什么题目上的树叶是蓝色?”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为什么课题是蓝色的树叶?”这样,变老师的提问为学生的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体现课堂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以读带讲,读思结合,题为“蓝色的树叶”
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我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一读,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二读,复习巩固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三读,了解课文大意,想想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出现的?边读边用笔画画圈圈,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在学生初读基础上,随文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在学生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下,我进入:朗读课文,学习词句的训练。主要采取情景朗读教学法。接着,我重点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进行训练:
把雨伞借我用一用行吗?
并在此基础上分角色朗读。
2、掌握了第一次对话的训练方法,第二、三、四次的对话,我就按照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先自读,小组读,在分角色朗读,加强人物语言的训练。
(三)、拓展延伸,情感熏陶。
语文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二年级的阅读年段目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孩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时,孩子们已对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林园园说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他们可能会说:“园园,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应该像小白兔和小灰兔那样,主动帮助老山羊才对的。”也可能会说“园园,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你们是同桌,更应该象亲姐妹那样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才对呀。”……当学生讨论完毕,老师及时鼓励他们真实一群能说会道,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优质21篇)篇十一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上的这节课是《蓝色的树叶》。
我教学的是二年级语文上册中《蓝色的树叶》第二课时。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的收获很大,现和各位老师交流,请大家能够多提宝贵意见。
这篇课文是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们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我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如下思想:1.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2.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
我首先出示“连线”练习,请学生将其组成第一课时学过的生字,并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出示“照样子说一说”进行练习,最后在我的“我们平时见到过那种颜色的树叶?”提问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学习。
在新课教学中,首先请学生在分自然段朗读的基础上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导学生读懂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我接着提出问题:“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请学生边默读2、3、4自然段边在书中画一画。最后引导学生看第二幅图,通过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最后的结果,就是“林园园没有借给李丽的绿铅笔”。指导学生知道了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李丽和林园园之间的三次对话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我通过出示对话,强调重点词汇和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体会感情。在学习每次对话之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出示书后的“读读说说”,请学生照样子写句子,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当学生读到“林园园脸红了”的时候,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能说出“林园园不要太自私,要多帮助同学”之类的话。
在教学的最后,我适度拓展:“几天以后的写字课上,坐在林园园身后的刘方橡皮找不到了,刘方向林园园借橡皮,林园园会怎么做呢?刘方擦的时候太用力,橡皮折成两半了,刘方不好意思地向林园园道歉,林园园又会说些什么呢?”点明了课文的主旨,理解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这时候我板书: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课后我多此次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也找出了这节课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1.我觉得自己没有带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在这一点上我做的还有所欠缺,如何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是今后我在每一节课中需要不断学习和锻炼的。
2、没有注重学生的“需要”来进行“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的还不够,虽然部分学生跃跃欲试,但还是没有做到大胆参与,尤其是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以后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3、在指导学生读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还要进一步细化。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如讲到理解“吞吞吐吐”这个词时,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优质21篇)篇十二
各位领导、老师:
老师们,大家好!翻开小学语文(人教版)国标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蓝色的树叶》跃入我的眼帘。咦,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我认真地读了下去: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小学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也是社会意识初始建立时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通过一年级的学习,他们已学会了汉语拼音,具备了借助汉语拼音学汉字的能力,也有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把它定为本课的首要目标也是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同学有困难时,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因此我把它定为本课的难点目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因为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基础的学习情景和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尽量使课堂充满吸引力。
其目的是增加课堂的新颖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树叶,你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
课件出示各种树叶:红的、黄的、浅绿的、深绿的……。
1、(课件)范读课文。
要求:
(1)边听边勾画出生字,词语。
(2)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课文中谁和谁发生了什么事?
3)抽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学生评价。
4)林园园做得对吗?如果是你该怎么做?
(1)你认识了哪些字,向小朋友们展示一下?
(2)齐读生字、词语,小组读,开火车读。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展示你用哪种方法识记。
(4)游戏,给生字找朋友。
1、分析字形,重点指导难写字“笔、铅”
2、生字描红、正确书写。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优质21篇)篇十三
老师们,大家好!翻开小学语文(人教版)国标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蓝色的树叶》跃入我的眼帘。咦,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我认真地读了下去: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二、说学生。
《小学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也是社会意识初始建立时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通过一年级的学习,他们已学会了汉语拼音,具备了借助汉语拼音学汉字的能力,也有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把它定为本课的首要目标也是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同学有困难时,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因此我把它定为本课的难点目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四、说教法。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因为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基础的学习情景和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尽量使课堂充满吸引力。
五说资源课件生字卡片。
其目的是增加课堂的新颖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树叶,你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
课件出示各种树叶:红的、黄的、浅绿的、深绿的……。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范读课文。
要求:
(1)边听边勾画出生字,词语。
(2)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课文中谁和谁发生了什么事?
3)抽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学生评价。
4)林园园做得对吗?如果是你该怎么做?
(二)学习生字。
(1)你认识了哪些字,向小朋友们展示一下?
(2)齐读生字、词语,小组读,开火车读。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展示你用哪种方法识记。
(4)游戏,给生字找朋友。
三、指导写字。
1、分析字形,重点指导难写字“笔、铅”
2、生字描红、正确书写。
文档为doc格式。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优质21篇)篇十四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蓝色的树叶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老师们,大家好!翻开小学语文(人教版)国标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蓝色的树叶》跃入我的眼帘。咦,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我认真地读了下去: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小学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也是社会意识初始建立时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通过一年级的学习,他们已学会了汉语拼音,具备了借助汉语拼音学汉字的能力,也有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把它定为本课的首要目标也是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同学有困难时,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因此我把它定为本课的难点目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因为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基础的学习情景和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尽量使课堂充满吸引力。
其目的是增加课堂的新颖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程
第一课时。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树叶,你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
课件出示各种树叶:红的、黄的、浅绿的、深绿的……。
1、(课件)范读课文。
要求:
(1)边听边勾画出生字,词语。
(2)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课文中谁和谁发生了什么事?
3)抽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学生评价。
4)林园园做得对吗?如果是你该怎么做?
(1)你认识了哪些字,向小朋友们展示一下?
(2)齐读生字、词语,小组读,开火车读。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展示你用哪种方法识记。
(4)游戏,给生字找朋友。
1、分析字形,重点指导难写字“笔、铅”
2、生字描红、正确书写。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优质21篇)篇十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生带读,师:小朋友读得真不错,小火车开起来。
二、朗读感悟课文。
师:上节课学习中,小朋友都说不喜欢林园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林园园的哪些表现让小朋友不喜欢她。自由读第2自然段。想想林园园的哪些表现让小朋友不喜欢她,把那句话划出来,读一读。
生读。
师:这位小朋友表现好,已经拿出笔来划了。
生1: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课件出示)。
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不喜欢?
生1:他不借。
师:因为不肯借,所以不喜欢。你觉得这句话读出了什么?
生2:愿意。
师:从哪个词看出?
生3:吞吞吐吐。
师:谁来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生4读。
师:你会用吞吞吐吐说句话吗?什么时候吞吞吐吐?
生1:我吞吞吐吐地说:“爸爸,我还没有玩好呢!
生2:我吞吞吐吐地说:“我不会洗碗。”
师:林园园的心情是不是跟刚才同学的心情一样?一起来读读。
生齐读。
师:想不想看看林园园画的树叶是怎么样的?(教师贴绿树叶图片)。
生1:绿的。
生2:绿绿的树叶,真美啊!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假如你就是李丽,看到这么美丽的绿树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生1:我真羡慕。
生2:好漂亮。
生3:要是我也能画出这么美丽的绿树叶那该多好啊!
师:是啊,可惜你今天没带绿笔。你这时会怎么做呢?
生4:我想向同学借。
生5:李丽,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下行吗?我保证不弄断你的铅笔。
师:课文中的李丽是怎么说的?找出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你觉得李丽是用什么语气说的?
生1:问话的语气。
师:那你读一读。(生读)。
生2:很温柔的说。
师:那你温柔地借一借。
生读句子。
生3:很有礼貌地说。
师:那你来有礼貌地说一说。
生读句子,学生齐读。
师:我也想这样说一说,(对着一个学生说)请把你的语文书借我用用行吗?
生(笑):行。
师:笑眯眯的,请你也礼貌地试试。(伙伴间模拟借用学习用品。)。
师:从小朋友笑眯眯的表情中,老师知道你的请求得到了同意,是吗?你们都爽快地同意了,看来短短的一句话竟然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让别人很乐意地答应你的请求,只因为——我们有礼貌了,以后可得经常用哦!可是林园园呢?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生齐读。
师:那么等到林园园画完了,她是不是借李丽了呢?请同学们读读第3自然段。
生1:林园园说:“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了。”(课件出示)。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林园园太小气了。
师:我们来猜猜:其实林园园心里在说什么?
生1:我不愿意借给她。
生2:我该怎么办呢?
生3:他把我的笔尖弄断了,我还要自己削,多麻烦呀!
师:那你把林园园的担心读出来。生读,齐读。
师:李丽听了之后说什么?请你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李丽是怎么样的语气跟她借的?
生1:礼貌的。
师;你来礼貌地借一借。
生2:着急的。
师:那你着急地说一说。
齐读这句话。
……。
师:请三个学生分角色读第3自然段,我们来体会李丽的着急,林园园的小气。
生:林园园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说……。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不要削。
师:担心什么?
生:担心断,用得多。
师:你还从哪里体会到她不愿意?林园园说了几个不要?她在担心什么?
生:不要用力,是担心李丽弄断了;不要画得太多,是担心李丽把铅笔用完了。
师:总而言之,就是……。
生:林园园不愿意借。
师:你觉得怎么读?
生:很不情愿。齐读这句话。
师:你还从什么地方不喜欢林园园?你猜猜林园园这时会想什么?
生1:林园园皱着眉头说:“还要画小草?”,她在想还要画那么多!
师:你猜到了林园园心里在想什么?还有谁要说?
生2:她在想:本来她只画树叶我就借给她了,可是她还要画小草,会把我的铅笔用完的。
师:是啊,这么想着,林园园是怎么说的,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语也可以看出她不肯借。
生:皱着眉头。
师:你来皱着眉头读一读,生读。
师:转过身来,看看她朗读时的表情,生再读。
师:我们一起来皱着眉头读一读。
师:假如是你的话,别人这样说,你会怎么做?
生:我就不要了。
师:李丽拿了吗?
生:没有。
师:李丽不是没有借到,而是没有接,猜猜她在想什么?
生1:如果我借了她的绿铅笔……。
生2:你不想借,我就不借了。
生3:我还是用自己的铅笔画好了。
师:李丽还是没有借到。我们一起合作来读第四自然段。男生读李丽的话,女生读林园园的话,老师读作者的话。
分角色读课文。
师:最后李丽画好了吗?接下去读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
师: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1:李丽画了蓝树叶。
生2:林园园脸红了,后悔不应该不借绿铅笔。
师: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林园园的脸红了,她会怎么想?
生1:早知道借给她了。
生2:老师会批评她,我真后悔。
师:现在你喜欢她吗?为什么?
生:我喜欢她,因为她做错了能改正。
师:知错就改,是吗?不错。我们把林园园的后悔读出来。
生齐读。
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要对林园园说吗?
生1: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师板书:知错就改)。
生2:不能放弃要坚持。
生3:知道错就改是好学生。
……。
师:谁来做林园园,听小朋友的话,你想怎么回答她的话?
生1:我知道错了,下次我一定会借给她的。
生2:我一定改正,以后同学有了困难,我要帮助他们。
三、小结。
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李丽没有带绿铅笔,林园园不肯借,她只好画了蓝叶,后悔林园园后悔了,她知道了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希望小朋友以后也能这样做,同学之间有了困难能互相帮助。这节课我们还学到一句有魔力的话,只要我们经常用它,就能使别人很乐意地帮助你。请翻到作业本,写一写。
(课件出示)例:你把绿铅笔借我用一用,行吗?
( )吗?
例:现在你可以把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 )吧!
学生写,师巡视。
师:写完了大声读一读。
课后反思:
有人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其实也是告诉我们,一个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新颖与深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你对教材挖掘的深浅上,也就是看你是否真正吃透了教材?这个“挖掘”、“吃透”的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教师要上好一堂课,课前需花大量的时间读教材,读教材语段内在的联系,读教材背景,读教材中学生理解的难点和感兴趣的地方等。尤其是研读教材,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思考,找到一个教学的切入点,因为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这样在教学中,就能围绕一条主线展开教学。
这节课,我在一开课,便这样导入,“上节课学习中,小朋友都说不喜欢林园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看看林园园的哪些表现让小朋友不喜欢她。”也就是告诉了学生这节课,我们围绕这样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读课文,林园园的哪些表现让你不喜欢,找出这些句子学一学。教学后反思这一主线的确定,确实不妥。当我们再读课文,会发现,这样教学,从一开始便给学生这样的印象,林园园是不好,整节课都在引导学生找林园园的错,而不是把好的一面展示给学生。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便看不到别人的闪光点,这样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同时,我们再读课文,会发现文本内在的两条线,其一是,林园园前后说了四句话,虽然她一直在找借口想不借绿铅笔,但她却一直没有开口直接说不借,这其实可以看出,林园园并不是不愿意借,而是她舍不得借,又怕不借李丽会不高兴,她左右为难,心里是很矛盾的,但最后还是同意借了。所以,林园园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而她最终也是同意借铅笔,这点值得大家学习。但我在教学中以“看看林园园的哪些表现让小朋友不喜欢她。”这样一条线来引导学生学习,那学生便体会不到林园园的矛盾,以及她最终对李丽的帮助,学生已经先入为主了。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是很多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体会林园园矛盾的心情出发推及自己,从而指导学生自己的行为,使他们知道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应该主动帮助他们。其二是,李丽也是一条线,她几次想借,都没有借到,最后自尊心受挫,画了蓝色的树叶。这条线的教学可以穿插在学习体会林园园语句中完成。
总之,教师在课前对教材应该深入研读教材,这样才能在课堂深入浅出,引导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优质21篇)篇十六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本阶段识字、阅读的重点,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龄特征,我把本篇谍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以读代讲,明白李丽是一个憧礼貌的孩子。
两课时,本次说谍的内容为第一课时。
多媒体课件和树叶图画。
(一)教学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憧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憧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口。
(一)教法。
图片戴趣法。二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出示树叶图片能有效地让她们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口2。游戏学习法。在教学中我采用开火车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白主学习。
(二)学法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朗读感悟、情景练习等学习方法。
4.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研读第一自然段为了让学生了解李丽借绿铅笔的原因,我出示一幅没有上色彩的树叶图,让她们观察,并顺势提出三个问题来引等学生。
(1)这幅画缺少什么?
(2)此时李丽的心情是怎样的?
(3)画“你碰到过这种情况吗?你当时心情怎样?”
学生在这样的引导卜′可以加深他们对李丽心情的感受,这样也能更好的读这一日然段口。
(3)研读第二次对话以“李丽听了林园园的凹答后,她是怎么做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旦闭由读课文,凹味欣赏余下的时间,我就让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回想学过的内容,再一个环节就是两人为一小组,朗读、交流对话内容,帮助她们理解课文中的后两次对话,为下文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优质21篇)篇十七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2.读懂课文。知道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3.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懂得要有助人为乐的品德。
3.李丽为什么不接林园园的铅笔,及林园园为什么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
本课放大的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以提问式,引出课题。
问: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
(绿色的、红色的、黄色的树叶)。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蓝树叶。板书课题。树叶怎么是蓝色的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
思考: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
请同学们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想问题的`答案。
生:因为图画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色画笔,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色画笔画树叶了。
过渡语:为了很好的学课文,我们还是先学习生字。
(三)读课文,划不认识的字。
(四)自学生字。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带音节读生字。
2.指名不带音节读生字。
3.齐读不带音节读生字。
4.说一说,你是怎样记每个字的?
抓重点字指导。
(1)用比较方法记字形。
术与木的不同点是什么?
生:两个字不同点就是术比木多一个丶。
李与季比较不同点是什么?
生:李比季多一。
已与己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已竖弯钩出头,己竖弯钩不出头。
(2)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优质21篇)篇十八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一节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在课文的教学中,我由“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不由得脸红了?”为突破口,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为了防止孩子们一味的批判林园园,我将文中的泡泡语“我想对林园园说……”换成了“如果你是林园园,看到李丽没带绿铅笔,你会怎样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本课的教学,我感觉识字教学比较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的比较扎实,书写美观、格式正确。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在引导学生读好对话时,引导还要细致一点。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如“小声的说”“吞吞吐吐”等词,是训练低年级学生通过语言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以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教师范读或读得好的学生的朗读,很容易就能读得准确。
2、在设计“读读说说”这一环节有些脱节,如课后练习的“读读说说”我若是放到学生在理解了人物对话后直接引出“读读说说”效果会更好一些,也顺理成章的进行了语言提升这一训练。
3、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如在处理人物对话时,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4、在读人物对话时,教师虽然注重了提示语的指导,但学生读的并不是很到位,教师应进行必要的范读,才能让学生掌握方法、技巧。
总之,这节课在我自己看来上的很失败,我还应积极向其他教师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钻研教材,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用新的理念来丰富自己,不断地进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优质21篇)篇十九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读准字音,区别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准备:识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1、创设情境。
(2)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颜色的叶子吗?(板画蓝色树叶)你们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吗?请同学们打开书89页,19课《蓝色的树叶》。
2、提出学习任务。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小组内展示 。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2、交流识字方法,我会给生字组词并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全班展示。
1、读句子识字。
(1)她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铅、削、盒、术用红色区别)。
(2)她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用红色区别)。
2、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3、分辨多音字:吐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4、比较形近字:术、木吐、土注、住盒、和削、消由、甲。
5、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美术课绿铅笔惹人爱吞吞吐吐桌子盒子注意皱眉头风景。
6、我从课文插图中知道了什么?
7、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我们小组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9、指导写字。
(1)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a、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b、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c、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三、课外延伸。
2、作业设计。
填上合适的词。
一椅子一刺猬一板凳。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任务。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见过的树叶有哪些颜色?(绿色、红色)那么李丽画的树叶为什么是蓝色呢?(出示课题)。
2、提出学习目标。
(1)、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画出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读出人物表情与对话的语气。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
(4)、能用语气词“吧”“吗”说一句话。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小组内展示。
(1)正确、流利、有朗读课文。
(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试用语气词“吧”“吗”说一句话。
(二)、全班展示。
1、我能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讲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我想她们说了些什么。
3、我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生1: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
生2: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语气。
5、读第三次对话。
生1: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生2:理解词:吞吞吐吐;…不要…不要…不要….我能用这些词说话。
生3: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生4:示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7、学习第五自然段。
生1|:出示第二幅插图,我能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生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生3:我能读第五自然段。
生4:我知道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生5:假如我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师小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
三、创造性展示。
完成“读读说说”中的练习。
1、我能读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吗”
2.我能说一个问句,用上“吗”
3.我能读句子三,读出请求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吧”
4.我能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
四、知识拓展延伸。
1、在这节课中,我们认识了李丽和林园园,你有什么话对她们说吗?
2、感谢同学们,在你们身上,让老师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充满友善 的美丽世界。
3、作业设计。
(1)我能仿写句子。
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吗?
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2)、请拿出你手中的笔,描绘出你心中的世界吧!(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自由绘画.或写一段话)。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优质21篇)篇二十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1.学习生字新词。
2. 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的树叶一般是什么颜色的?(绿色、黄色、红色)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 教师范读,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 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 看实物识字:铅笔笔盒课桌美术课本
2. 读句子识字
(1)她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铅、削、盒、术用红色区别)
(2)她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用红色区别)
3. 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4. 分辨多音字:吐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5. 比较形近字:术、木吐、土注、住盒、和削、消由、甲
6. 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美术课绿铅笔惹人爱吞吞吐吐桌子盒子注意皱眉头风景
四、指导写字
1. 分析字的结构特点
2. 描红
3. 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 指导(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3)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5. 学生练习写字,写后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
五、作业设计
填上合适的词
一()铅笔一()树叶一()同学
一()椅子一()刺猬一()板凳
一、复习
1. 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
2. “捡绿树叶”游戏。每片绿树叶后藏着若干个生字,全部认对了这片绿树叶就送给她。
二、朗读感悟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
(2)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 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
(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语气。
(5)读第三次对话
a.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b.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c.示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3.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3)读第五自然段
(4)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小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
三、指导完成“读读说说”中的练习
1.读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吗”
2.说一个问句,用上“吗”
3.读句子三,读出请求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吧”
4.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
19蓝色的树叶
李丽林园园
小声借吞吞吐吐
等借怕不要不要不要
只画皱着眉头还要
用心画看(脸红了)
(应该相互帮助)
蓝色的树叶说课稿(优质21篇)篇二十一
三、说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以读代讲,明白李丽是一个憧礼貌的孩子。
四、说课时。
两课时,本次说谍的内容为第一课时。
五、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树叶图画。
六、说教学重难点。
(h)教学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憧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憧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口。
七、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图片戴趣法。二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出示树叶图片能有效地让她们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口2。游戏学习法。在教学中我采用开火车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白主学习。
(二)学法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朗读感悟、情景练习等学习方法n。
八、说教学过程。
(3)研读第二次对话以“李丽听了林园园的凹答后,她是怎么做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o从旦闭由读课文,凹味欣赏余下的时间,我就让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回想学过的内容o再一个环节就是两人为一小组,朗读、交流对话内容,帮助她们理解课文中的后两次对话,为下文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
九、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