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查报告,我们可以收集到各种数据和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特定领域或问题的现状和趋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主题的调查,包括消费调查、市场调研、社会调查等,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和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学习吧。
高效课堂调查报告(通用21篇)篇一
我们课题组设计了“教师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对我校的教师做了问卷调查,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了解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并把握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教师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课题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帮助。
“教师调查问卷”由我们课题组王xx组长和张永科老师制作。本次调查对我。
校高二年级部分教师做了问卷调查。调查过程共发教师问卷60份,共收回有效问。
卷50份。本次问卷调查的时间为5月20日.本次调查已是课题实施半年之。
后,采取的是不记名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与教师课堂教学相关的因素。
展开,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分别体现在选择题50道,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对回收的50份调查问卷,我们进行了整理、综合、统计与分析.主要分析如下。
1.从选项上看经常都能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的占70%;偶尔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的占26%;从未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的占8%。大多数教师还是认为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定位适当、陈述清晰地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看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确实需要利用教学目标的精确度上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2.从选项上看,绝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合作、自主、探究是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给孩子留足思考与自主学习的空间,一定要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等能力培养。但还有不少教师不敢放手。教师不仅要在观念上转变自己,更要在实践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3.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课不感兴趣时,96%的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式,2%的教师选择停下来进行思想教育,2%的教师开始烦躁,为学生不认真学习着急,仍有2%的教师仍选择继续讲课,完成课时任务。从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能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并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但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的方式和效果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需要引导与帮助!
4.在谈到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80%的教师都认为应该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学习有障碍时给予.18%的教师认为随时巡视,随时指导.只有2%的教师让学生列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而后集中讲解.这也反映出我们绝大部分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能给出学生明确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在认为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的选择中72%的教师认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6%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内容太多,只有2%的教师认为学生不喜欢学习。一位哲人曾说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我们的老师认为良好的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习,以致有规律得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心情的愉悦性。也有部分老师认为学生学习内容太多,学习任务重,压力大,这也反映的目前中国教育的现状。
通过这次教师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些情况,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目前尤其要进一步加强:首先,细化解读课标各校要高度重视,解读课标上明白课,落实课标上有效课,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三是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也就是课堂上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
高效课堂调查报告(通用21篇)篇二
为了制定“多样化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实验方案,并使方案中课题研究有明确、清晰、可行的思路,特随机进行了一次“小学课堂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自己怎样做的'等,从中分析当前农村小学教师是怎样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又是如何组织学生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以便为方案中的“研究基本设想”提供一些实践性资料。同时,也通过一些数据,引发研究者的思考。
1、这次调查围绕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应该做哪些具体事情,持什么态度、自己又怎样做等,从不同角度,共计命题十二组,每组有3个、4个或5个不等的选项,但都要求被调查者从每组的题目中只选择一项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其中调查对待学生自主学习态度的有六组,调查教师活动组织情况的也有六组。
2、本次调查是在一次“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交流会”上进行的,共有100人接受调查(实际94人,随后找乐亭一小的6名教师进行了答卷),其中农村教师6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二,实小教师39人。
3、调查的结果。
高效课堂调查报告(通用21篇)篇三
为了了解**学校教育现状,实习生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这次调研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教师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从上课到跟名师班学员的交流都能认真地对待。特别是听了教研组长的点评,使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二、教师基本情况及分析。
(1)从年龄看,教师队伍年轻化,平均年龄是33.6岁。他们处于年富力强之时,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充沛的精力以及较高的职业忠诚,正值职业的黄金时期,是出成绩、成大器、形成特色和风格的时期。
(2)从职称看,有2名教师是小学一级,1名教师为小学高级教师。他们具备了相当的专业素养、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案例和经验。他们胜任语文教学,也有一定的职业敏感度和判断力。
(3)从学历看,3名教师全部达到小学的任教资格。从语文基本知识的角度看,掌握了解读文本、研读辅助资料的方法,他们均胜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三、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1.努力追求真实的课堂教学。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3节课,都是真真实实的原生态课。师生的一切活动都无事先安排的痕迹,无公开课那种因“反复雕琢”而“无可挑剔”的“秀”美。虽谈不上“清水出芙蓉”,但真实的课却给人一种朴实的自然美,为我们了解我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提供了真实而可靠的依据。
2.尽力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改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即教师应把自己从“神坛”上请下来,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十几节常态课都体现出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我们看不到教师那种“唯我独尊”的样子,也听不到教师那种“发号施令”式的讲话。相反,课上洋溢着的是教师暖暖的笑容,回荡着的是教师亲切的话语,在这种平等对话的课堂中,学生自然能放松身心,自由自在地学,畅所欲言地说。
3.尝试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师写生抄”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逐步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不少课堂上得到了有效运用,另外,不少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变师教生”为“师生互教互学”的方式。
4.重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
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维习惯普遍加强。在设计预案时,能关注学生的学,考虑到学习的实践性。教学中,多数教师能视学生为学习主体,不在以教师的讲解替代学生的思考。阅读教学中能引导揣摩课文的语言和文章的表达形式,能渗透语言实践和表达训练,阅读技术比如边读边思、边读边批注圈点等方法被广泛采用。从效果看,多数学生始终精神饱满,主动积极。
5.着力运用教具,为语文教学服务。
部分语文教师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特别是能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制作教具,并能够很好的运用在课堂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任青加老师在执教《拼音复习课》时,制作了大量的拼音卡片,重点让学生区分b-d、p-q,复习i的标调,在教学中通过开火车读、指名读、领读,进行贴苹果游戏等激励学生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的评价语恰当、到位。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语文基础教学不扎实。
在教学中,有个别老师教学目标不明确,基础抓的不扎实。
2.朗读教学模糊化、形式化、机械化。
分析老师们的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大多不足5分钟。
五、应对策略。
1.强化意识,加强整合。语文教材一方面在编排上十分重视语文基础的教学,另一方面又为教师的教学留下了十分广阔的自主权。作为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的这两个特点,增强落实语文教学基本要求的意识。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习作等内容的教学都要关注这一点,但又绝对不能机械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精心捕捉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点,在“读”中相机渗透,在“学”中巧妙整合,在“课”中解决问题。
2.注重积累,抓好背记。积累与感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教学的两大主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对各年级的积累背记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在积累背记方面,老师们除了落实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之外,还可以抓没有此项要求课文的熟读成诵,结合“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新要求,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多读促进背记。教师们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引背课文的好方法:如提示法、接句法、填补法、想象法等等。
以便让学生多背记一些课文中的佳词妙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此外,还可以开展“课前背记古诗文”的活动,精选诗文,日积月累。
3.活化练习,提高兴趣。老师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改变一下训练方法,不再一味地抄抄写写,而是将口说、心记、脑想、手做,眼看、笔写等各种形式并举。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强练的效果。
总之,这次调研活动搞的非常成功,为着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而努力去做一些实事,大家都非常愿意。
高效课堂调查报告(通用21篇)篇四
20xx年,我校5位教师在遵义市教研室教研课题申报中选择了中学课堂教学中“对话型”教学课题作为研究对象,我们精心选题,周密策划,分步实施。20xx年6月,我们进行了“中学课堂教学中‘对话型’教学与师生交流的实效性问卷”调查,现就调查问卷的结果总结如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对话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法国教育家弗莱雷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弗朗德斯提出了一个课堂教学中“三分之二”定律,即认为每堂课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师生对话,而在这些对话中,教师又占用了三分之二的说话时间。可以说没有对话就没有教学,对话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有着重要作用,研究数学课堂中的对话对数学课堂改革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我们拟通过调查,探究“对话”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对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以及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提高和成长的影响。
调查对象:初高中老师、学生。
调查方法:我们按研究计划深入班级和教研组,分别向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计发放教师问卷100余份,学生问卷1200余份。请教师和学生认真客观作答。问卷全部有效。
调查内容:围绕中学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制作的《中学课堂对话型教学调查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
师工作是认真负责的,教师该做的工作一般都是做了的,他们尽量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基本上都能通过故事、实验等创设情境的方法导入新课学习。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一般都能联系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生活、生产和社会事例,使学生易于接受。不仅教材中的实验不折不扣地做了,还补充了其他实验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视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能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肯定,能经常深入学生,走下讲台,与学生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学生在课堂上或学习中遇到困境时,一般都能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人格逐步健全,他们喜欢教学经验丰富,知识渊博,工作认真负责,幽默风趣,教学语言抑扬顿挫,经常和学生谈心、交流思想的老师。而不喜欢板着面孔,一副学究模样,知识贫乏,生硬死板的老师。
新课改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新课改后的课堂总体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学生学得兴味盎然,教师教得轻松愉悦,师生关系融洽,达到了预期效果。
话题的设计还不尽合理,话题设计的策略还不够恰当,所以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所以在教学话题的设计上还需好好下一番工夫。
在对话教学话题设计时要注意:话题中的问题要有意义、有价值和探究性;话题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话题要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话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话题要贴近生活;话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启发性。
话题设计具有一定的技巧和策略,通常可根据问题的性质、问题的生成方式、师生合作这三种方式进行设计。
(1)根据问题的性质设计话题的策略对话教学离不开问题,在对话教学过程中有一些重难点、疑问点或有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易于生成话题和展开对话的契机。相应地,关于对话教学过程中的话题有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策略,围绕教学疑点设计策略,围绕争议点设计策略,以及围绕教学内容触及的社会热点设计策略。
帮助学生获得答案;师生共同生成问题时,教师要巧妙地追问,恰当地把学生引到话题生成的边缘,不断激发学生,进而引发问题;教师自己生成问题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而非透彻讲解。
(3)师生协商设计话题关于对话教学话题的设计,有的学者主张采取“师生协商”的策略,即预先预习―小组讨论―组际交流―合理统整―展示问题。总之,对话教学的话题是动态的、开放的、灵活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策略,设计有效的对话教学话题。
初中数学对话教学的研究,说明对话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在教学中适度运用对话教学,是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途径。由于对话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教师改变各种观念,而且改变自己习惯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具体实施对话教学过程中会有各种问题和缺陷,教师应该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运用对话教学理论进行教学的水平。
高效课堂调查报告(通用21篇)篇五
20_年8月10号至13号,我参加了巩义市教育局与郑州市新世纪课程研究院联合举办的高效课堂培训活动,感受颇深,收获颇多。
本次高效课堂通识性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改革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句话的含义。这次的学习从根本上_我们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看法,今后的实践工作也将_们的课堂行为。我们将褪去师道尊严的,我们将逝去课堂霸主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田保华局长的“课改有道”点明了课改就是改善生活,课改的关键在于悟道,循道。办一所学生喜欢的学校,构建学生喜欢的课堂势在必行。他揭示了课改实际上是一种回归,回归本真---培育和谐生长的教育生态。杜金山校长的心灵解码使我心潮澎湃—教育变革我的责任。他谈到学习是一种主体性行为,而教师的第一任务是唤醒主体。认知,理念,观念,信念,行为,习惯,性格,命运---人生八步不仅指导学习,工作,还指导生活,是我思考颇多。他的报告诙谐,深刻,是我激情万丈,高效课堂—生命的狂欢,知识的超市。这就是我的动力。王红顺校长的报告更为我们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做出了具体的指导,为我们解惑同时提出了很多实用的金点子,这些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小组建设是我在实际工作中一直以来的困惑,王校长和富校长的报告无疑是雪中送炭。它分为学习小组划分,小组文化建设,小组综合性培训和学习小组评价。下面我就学习小组的划分及培训谈一下看法。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好,座位的安排要合理,阶段性随机调整。小组内成员固定好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评比,也许会因为当初小组初建时无法预设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小组之间的实力出现一些问题,这时老师就考虑对座位进行调整。决不能怕麻烦,任其自由发展下去。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
在合作学习中,明确了小组长的职责,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学习成绩要优秀、性格应外向、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要强、自身标准要高。选拔方式要多样。可自荐、可老师指定、也可组员评选;每个小组都是一个固定的学习组织,组长要充分挥其组织管理的作用,带领学生遵守班规和组规,按规定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课前组织好导学案和课本的预习,课中组织好各个环节的学习和活动管理,课后跟踪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
(1)、课前准备:要起到提醒、督促作用。提醒组员及时就位、摆放好学习用品、清理好桌面、等待上课。
(2)、管理好本组的学科代表、学习对子、师徒关系。要组织、督促他们各施其职。
(3)、理解、熟悉课堂各个环节的要求,并切实组织好课堂上的各个环节。
(4)、关注组员状态、落实对组员的过关检测和帮扶措施。
作为小组长,应对组员的学习过程及时进行检查评价,课堂中组内同学能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学习的效果如何、配合程度如何、参与性如何……课堂中学习效果要发动小组长去检查,这样同一时间内,有小组长的帮助对组内所有成员进行检测,单位时间内效果落实的效率会提高很多。小组长每天都与组内同学交流,共同评议在课堂中谁最积极主动,谁的学习效果好,谁能主动的进行点评、质疑,谁不太投入,谁的积极性差,并且共同约定下一节课的改进计划,不达标的,不发言的同学有时也会做出保证,作为小组长应该及时的和组员进行沟通,特别是组内特殊的同学,从而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非常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
高效课堂调查报告(通用21篇)篇六
高效课堂最近连续不断地上课,写实录,逼着自己快速形成框架和课件。真是一件好事呢!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上课,对于各年段的课堂特征也有了实质性的理解,短期内却收到了要六年才能获得的感受,实在很难得。
对于教研组的工作,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何整合整个小学部的教学教研,也从中有了想法。和程锋伟一块去商丘兴华学校学习收获颇丰。
高效课堂调查报告(通用21篇)篇七
学习主动性得到提升。
通过课堂的讨论,同学们转变了以前“被动的听老师讲,有问题等着老师讲“的状态。有问题可以提出来,不好意思问老师的问题,可以通过问同学来解决。
“在进行小组讨论之前,很多老师未讲过的题不是问同桌就是看答案,都不会的问题会被搁置。讨论后,不会的问题提出来,小组成员帮助解答,这样上课的主动性也提高了”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积极的氛围会带动着所有同学都进入课堂,而不再像以前那样注意力只能集中一小会儿,然后便昏昏欲睡。”
“与老师讲课相比,缓和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效率。”
“一些在课堂上不喜欢主动回答老师问题的同学,在讨论时能够主动积极发言”。
问题理解得更深入。
对于问题,同学们理解的思路可能与老师的不同,他们是用自己的语言在交流,由于思维方式相近,同学讲的更细,使得问题更容易懂。
有同学说:“自从实施小组讨论后,对问题的思考更多了,探讨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经过一番讨论,对待这个问题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另外,老师只讲正确的思路,而同学们的讨论可以暴露不同的错误,他们可以在别人的'错误中汲取教训,“在错误中提升自己”,这样也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有时给别人讲题,也会加深对这道题的认识,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思维拓展度更广。
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思维的交流碰撞会引起对问题的多方位的思考,从而拓展了解题方法,也培养了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的习惯。
出声思考逻辑表达。
通过同学们的相互交流,锻炼了逻辑表达能力,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很多平时不敢说话的,在集体讨论环节也能积极发言,这样提升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高效课堂调查报告(通用21篇)篇八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使学生用所学英语进行交际。关注学生学习,如何使小学英语教学科学有效地发展,怎样使教学成为有意义的教学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牢固树立以下这些有效教学的理念。有趣、有用、有效,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使得老师开展课堂教学能更有意义。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小学生对课堂的期待及看法,以便更有效地实施课题,有效地保证课堂效率。
二、调查过程。
1.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对象是三到六年级的学生。
2.调查方式:本次问卷采用匿名答题,要求学生客观回答。
3.调查内容:围绕英语学习兴趣、英语课堂形式进行分析,进而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这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到学生对待英语的态度、课堂形式、作业形式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回收问卷逐项统计,可以看到学生对英语课堂的看法与期待:
(1)大多数学生对英语感兴趣。
(2)学生喜欢的课堂形式多样。第3题,你最喜欢那种形式的教学类型,其中50%的学生都选择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学来获取新知识;30%希望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实践以获得新知识;而只有20%是希望通过教师的讲授以获取新知。
(3)学生对“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小组展示”课堂模式都持赞同态度。
(4)对于英语课堂的学习方式学生也喜欢多样性,比如选择角色表演的占了86.5%,其中讨论占57%,教师讲解占40%。
(5)学生对于影响自己学习效果的看法也不同。其中,20%的学生认为是老师的说话速度、语言的组织和清晰度;38%的学生认为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32%的学生认为是课堂的学习气氛;其中还有10%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的心情。
(6)学生期待的英语作业形式多样。有20%的学生期待是抄写作业;有53%的学生希望是朗读背诵任务;还有27%的学生希望是创编对话、办手抄报。
(7)学生期待的英语课堂,在最后一道问答题学生的回答有讨论、互问互答、表演、趣味性强等等。
四、思考:
1、应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趣味性强的方法,就像是开课前的兴奋药物,能够大面积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得每一位同学都斗志昂扬地融进课堂。
2、应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
教学是一项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用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热爱。
3、应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
4.联系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
只有当学生能用英语谈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时,他们才会真正感到英语有用。于是作为老师就应该尽量让英语走进他们的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竞争意识。
高效课堂调查报告(通用21篇)篇九
为了促进我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为此对我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为小学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内容及对象。
1、调查方法:访谈法;听课。
2、调查内容:
(2)学生方面: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
3、调查对象:学校的12名语文新课程实验教师及其学生。
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概述。
此次活动历时两个星期,教研组成员听了学校9名语文新课程实验教师的常态课,并与教师进行了访谈。
在听课及与授课老师进行的对话交流中,我们感受到大部分教师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面貌也正在逐步地发生变化:师生关系趋于民主和谐,教学方式悄然改变,教学评价趋向多元,教师探究、合作成为共识,校本教研崭露头角。
(二)教师方面。
1、教学目标。90%以上的教师能正确地定位和把握教学目标,约40%的教师非常关注生成性目标。
2、教学内容:85%以上的教师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约30%的教师能创造性处理和使用教材,约20%的教师能合理、有效开发和补充语文课程资源。
3、教学过程。80%以上的教师的教学流程清晰,师生活动时间分配较合理,语文学科特点较突出。
4、教学方法。70%左右的教师能灵活运用教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和求知动力。25%左右的教师注重学法指导,能设计出质量较高的探索类问题和发散类问题。少数教师教法陈旧。
5、教学调控:80%的教师基本上是按预设方案(教案)组织教学,只有20%左右的教师能根据学情组织教学,50%左右的教师能采用多元评价。
6、教师素质。90%的教师有亲和力,教学基本功较强。从学历程度看,合格率100%。其中,中师2人;大专9人;本科1人。授课的12名教师,第一学历均是中师,第二学历(专科、本科)均是电大、自考或函授学习取得的学历,具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只有4人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因此,教师的专业文化知识不是很强。
7、教学特色。约40%的教师教学有亮点,有创意,约20%的教师有较明显的教学风格。
(三)学生方面。
1、参与状态。从参与的广度上看,50%的课中的80%以上的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40%的课中的50%左右的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1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很少参与或几乎没有参与学习过程。从参与的深度看,50%的课中的80%以上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40%的课中的50%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1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是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2、交往状态。约5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敢于评价自己、学生和教师,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10%左右的课中的学生几乎没有交往。
3、思维状态。约50%的课中的一部份学生敢于提出一些有挑战性与独创性的问题,并能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活跃,发散性思维得到教师的重视与培养。
4、生成状态。50%左右的课中的学生,大多数学习兴趣浓厚,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度较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果较好,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教师教育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薄弱,有的还存在模糊认识。对课程标准解读不够,课程标准未起到应有的作用。评价方式欠完善且不尽科学。
2、教师的情感、价值判断与现代教育思想有一定差距,专业知识欠深厚,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理解不够。
3、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对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创造性使用教材把握不够,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益。
4、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普遍较差,综合知识与知识结构尚不理想,只知埋头教书,不懂科学研究的现象还很严重。
5、教师对现代教育中自身的`角色地位把握不准,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得到有效体现。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手段在现代教育中的应有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6、学生对语文学习相对缺乏自主性,语文学习过程中还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
7、学生到了二年级基本上掌握了一两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在综合运用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学习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8、学生在课堂中个性能得到一定的张扬,但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上的一些问题视若无睹,置若罔闻。
(二)建议。
1、识字和写字的要求还应认真把握。教材的识字量大,教学时间紧,课堂上注重了识字和说话的训练与拓展,而对写字的训练有所忽略,学生写字的质量应进一步加强。
2、教师的引导过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我们知道,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受课文的意境,感受语言、感受人文精神,才能真正完成学习任务。但在课堂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语言充斥着整个课堂,生怕学生不会,一开始就进行引导、讲解。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斥教师的分析讲解,只是要少说一些,让学生多些读书的时间,多些自己的感悟。这正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样。我们提倡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在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师生在互动交流、教学相长中一起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多,但缺少“探究”的实效性。丰富多彩的教学组织形式,确实能焕发孩子们的学习激情。但“为形式而形式”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一堂课,几人“围成一圈”,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就叫“合作学习”了吗?要关注合作学习,但什么时候合作,合作起来干什么,合作如何分工?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围绕一个具有挑战性或探究性的问题合作研讨?如何调控各小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如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静心倾听、交流、评价、发表个人见解,使探索富有实效?值得反思。
4、只注重学生的说话,而忽视了学生的倾听习惯。在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小手林立,学生发言积极,但其他学生却无视发言同学的存在,依然我行我素。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课堂中,学生只管自己发言,而很少去关注其他学生,去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我们知道,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学习,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对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各项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密组织课堂教学,值得思考。
高效课堂调查报告(通用21篇)篇十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过,教学的本质意义是交流和对话。通过对话,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精神距离;通过对话,教师可以真实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学生的个性会有一个展示的平台……所以,有效的教学只有通过有效的对话才能实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有效课堂对话的理解仍然模糊不清,许多“对话”仍然是低效或无效的行为。如何组织有效的对话教学已成为教师面临的难题,因此对课堂教学对话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1.当前对话教学的主要误区。
误区一: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体。
该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课程资源的选择、目标的制定和课堂对话活动的实施应以是否促进学生发展为原则。在课堂上发现,教师只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基本上忽视了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有效利用。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合理的对话活动,以语言材料为载体,创设真实情境,以“学生的主体意识”来审视每一种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审视对话教学是否能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交流和情感交流,从而丰富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情感,有效提高对话教学的有效性。
误区二:有问有答时的有效对话。
随着新医改的实施,传统的“满屋灌”现象变成了“满屋问”。从实践观察中可以发现,虽然有些教师在形式上赋予了学生对话的权利,但对话过程和话语权却牢牢地处于教师预设的框架内。老师不是“主导”,而是“主导”。虽然课堂上有问答,但本质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一步一步地接近预先设计好的答案。对话教学只是一个“对话陷阱”,对话教学在课堂上就这样模糊了。
误区三:对话操作泛化。
课堂对话的真正价值在于满足和促进学生的成长需求。通过课堂教学、学生之间的差异交流、教师的指导甚至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可以获得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的机会。在实施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实际生成不断调整和开展对话教学。
二.改进措施。
1.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对话平台。
营造轻松、民主、平等、友爱的教会氛围。对话教学的前提是师生平等和教学民主。没有个体平等和民主的教学氛围,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学。首先,教师要做忠实的倾听者,认真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可以相互探索、体验、交流,或者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补充同学的发言,或者相互启发,或者相互争论……教师要带着欣赏的心情观看、倾听,适当提出一些建议。其次,要营造愉快的对话环境,及时给予有效积极的评价。这种老师及时鼓励的评价,无疑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和欣赏。教师评价要发自内心,充满新意。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师生对话,这是自然的,充满真情的。
2.设计有效的对话主题。
题目的设置直接影响到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题目能否广泛深入的开展。教学是为了所有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设计的话题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要说,而不是一些学生移动,符合学生的实际和“最近发展区”,既能让学生保持紧张有序的心理状态,又能促进教与学的互动。为了使对话充满灵性,教师应该努力探索和开发话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为对话提供足够的时间。
为了使对话真正有效,我们必须给学生足够的准备时间和对话时间,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有的时候,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案,往往匆匆忙忙地开始,然后又匆匆忙忙地打断,从而使对话流于形式,毫无意义。课堂上有效的对话不仅是让学生发言,也是引导学生深入发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4.尊重个体感受。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心感受。对于同一件事,我们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形成不同的看法,进而产生对仁与智的个性化理解。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不同的想法、问题和概念,不得将学生的思想和感受带入其既定的轨道。给学生强加结论与有效的对话背道而驰。只要学生不偏离这一点,讲道理,自圆其说,就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鼓励。这样课堂对话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高效课堂调查报告(通用21篇)篇十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课题组设计了“教师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对我校的教师做了问卷调查,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了解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并把握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教师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课题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帮助。
“教师调查问卷”由我们课题组王组长和张永科老师制作。本次调查对我校高二年级部分教师做了问卷调查。调查过程共发教师问卷6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50份。本次问卷调查的时间为xx年5月20日。本次调查已是课题实施半年之后,采取的是不记名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与教师课堂教学相关的因素展开,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分别体现在选择题50道,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对回收的50份调查问卷,我们进行了整理、综合、统计与分析。主要分析如下。
1.从选项上看经常都能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的占70%;偶尔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的占26%;从未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的占8%。大多数教师还是认为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定位适当、陈述清晰地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看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确实需要利用教学目标的精确度上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2.从选项上看,绝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合作、自主、探究是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给孩子留足思考与自主学习的空间,一定要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等能力培养。但还有不少教师不敢放手。教师不仅要在观念上转变自己,更要在实践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3.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课不感兴趣时,96%的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式,2%的教师选择停下来进行思想教育,2%的教师开始烦躁,为学生不认真学习着急,仍有2%的教师仍选择继续讲课,完成课时任务。从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能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并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但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的方式和效果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需要引导与帮助!
4.在谈到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80%的教师都认为应该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学习有障碍时给予。18%的教师认为随时巡视,随时指导。只有2%的教师让学生列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而后集中讲解。这也反映出我们绝大部分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能给出学生明确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在认为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的选择中72%的教师认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6%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内容太多,只有2%的教师认为学生不喜欢学习。一位哲人曾说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我们的老师认为良好的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习,以致有规律得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心情的愉悦性。也有部分老师认为学生学习内容太多,学习任务重,压力大,这也反映的目前中国教育的现状。
通过这次教师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些情况,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目前尤其要进一步加强:首先,细化解读课标各校要高度重视,解读课标上明白课,落实课标上有效课,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三是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也就是课堂上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
高效课堂调查报告(通用21篇)篇十二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堂举手发言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许多小学老师常反映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同学们不能够踊跃发言,并且年级越高课堂气氛越沉闷。我们就想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调查。并通过调查找出同学们不爱举手发言的症结所在,据此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改善小学高年级课堂沉闷的气氛。
2、调查时间: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3、调查对象及范围:xxx中心小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常常是全班同学都举手,有的学生还把胳膊伸直,甚至站起来,一定要让老师知道“这道题我会”;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同学们“腼腆”了许多,上课也就一半同学举手回答问题,有的是不知道,有的知道也不说,绝大多数同学都“规规矩矩”,根本看不到低年级小学生那种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场面。年龄越来越大、知识越来越多,但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却越来越少。同时,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对回答问题的态度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一些低年级学生一致认为,上课不举手就说明学习不好,积极回答问题,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而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认为,回答问题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过被老师问到答不上来确实非常尴尬;说错了同学笑话,有点同学不自信,认为自己是差生,肯定答不对干脆不举手。经常举手的同学一般被认为“爱出风头”。而当老师指名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都有一种“紧张、恐慌”的感觉。
在这次调查之前,我们也收集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在《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的20个发现》中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的最新研究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而在我们所派发的91份调查问卷中,关于“你是否经常举手发言”一项,有60份问卷选择的是“偶尔”,13个学生选择了“从不”,而选择“经常”的人数只有18人;在“你班课堂发言情况”一项中约80%选择的是“不活跃”;在“你在哪一阶段常举手发言”一项中,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一、二年级”。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当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回答有困难时,就不能自信地举起手。他们胆颤心惊的,生怕老师一不小心让自己回答。那么这个问题自己不会回答,原因也有许多,有些问题对他而言难度较大,短时间还没思考好;有时刚刚老师提问的时候自己开小差了,没听清问题,不知回答什么。所以我们老师在以后提问的时候,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提问题难易结合,来培养每个孩子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另外,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还要及时提醒。
(1).老师的肯定、鼓励与评价
学生都曾有过举手的经历,他们也都曾满怀信心觉得自己是有能力回答问题,但由于诸多原因,那几次举手老师没能请到他,他没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就放弃了发言的权利。或许曾经发言过,但回答错了,老师没能给予正确的评价,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当然老师如果能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利用课间与学生谈谈心,多鼓励学生,学生或许会信心倍增,可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借口,老师没能给更多的学生这样的关注。
(2).家长肯定、鼓励与评价
(3).同学的正确舆论
尊重是一种美德,但在班级里时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同学回答问题出错时,总会有人在旁边插嘴,甚至嘲笑,这样的舆论导致很多人不敢再举手答题。
(4).学生的年龄特点
据观察发现年级越高,学生越不爱发言。一年级学生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所以这会班里每每发言的同学最多,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内心想变得“越来越沉稳”,没了发言的冲动,正是这样的心理,按住了他们本该高举的双手。
(1)采用鼓励、竞争的方法。有专家认为,学生上课不愿主动提问发言,其实是儿童的主动参与权实现不充分的表现。学生们认为在课堂上的表达会受到各种限制,既受老师和标准答案的限制,又受到对表达方式的苛求如声音、口齿、站立姿势等方面的限制,此外,还可能会受到指责、甚至挖苦。加之,合作意识淡漠,一旦要他们合作完成各种任务,自然会不适应。青少年心理活跃,但不太稳定,容易形成兴奋中心,但又难以持久;有求新、求奇的心理,对平板的听课不大感兴趣,若采用鼓励、竞争的办法,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尤其是小组间的竞争,往往会激起部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而勇于举手发言。这种在某种心理冲动驱使下的“应急”举动,往往能激发脑细胞的潜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2)老师多动脑筋。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老师都会有一个评价。老师应该注重多鼓励,不批评,技巧性地指出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努力做到既指出了问题所在,又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回答得好的学生,不吝惜自己的赞美。这是容易做到的。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当然不能不负责任地胡乱夸奖,但是要避免冷冰冰的“不对”“又错了”“还是不对”“怎么讲了半天还是不懂”这样的措辞,尤其是在教不会,急躁的时候。比如,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尝试用以下一些说法:
其次,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口子开得小一些,思维方向要比较明确。而在难度方面,应考虑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学生跳一跳,能解决的问题。如果实在需要提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考虑分步进行,考虑设计几个解题的抓手。同时,找个学生带好头,举手也需要互相带动,老师可以找几个代表主动举手,鼓励别的同学模仿,但选代表时不能只选成绩好的同学,各个层次的同学都应该有代表,才能真正起到影响作用。另外,老师讲课风格的不断变化更新也会促进同学们举手的积极性。
(3)学生勇敢一点。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会给学生带来种种好处:可以让老师记住自己,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老师越讲越有劲儿;可以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对知识的记忆;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锻炼自己的勇气既然主动回答问题可以给大家带来这么多好处,那同学们就应该积极地举起你的手,找回小学那种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勇气。学生应该给自己一点自信心,上课时主动举一次手,答对了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答错了全当是得到一次发言的机会。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最好要在起始阶段培养,同学一定要抓住机会。
上课回答问题,其实是从多方面锻炼自己,同学们不管是发言还是倾听,都应该努力做到积极而礼貌。
高效课堂调查报告(通用21篇)篇十三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新聘小学语文教师快速成长,尽快承担起明光小学教育的重任。在教育局领导的正确领导和教研室领导的统一组织安排下,各学科教研人员从11月8日起对xx市新聘小学语文教师和乡镇小学转到城市的语文教师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课堂教学调查。本次调查充分发挥教研处的组织作用,让他们牵头安排教研处各校新聘教师集中在两三个乡镇的中心小学,以借课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我们的老师和科研人员按照科目一个个上课,听完之后有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中,我们不仅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不足,并着重提出了改进方案。让这些新入职的老师得到实实在在的教训,为他们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具体调查简述如下:。
1.这些新聘小学语文教师的平均年龄为23.3岁。他们是教育局严格按照招聘指引,通过笔试、面试、考核等层层选拔出来的,最后获得了职位,不容易。所以,他们年轻,精力充沛,工作态度端正,情绪饱满。
2.新聘教师均具有大专学历,其中汉语占70.6%,初教占29.4%。他们可以说是优秀的专业人士,扎实的文化知识。教师资格证都是高水平的初中,完全具备小学学历。
3.通过仔细调查,我们发现他们有一定的基本教学技能;对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教育理念;能掌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和方法;初步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知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能够掌握一定的现代教学方法;基本上可以用普通话实施教学,语言清晰,教学风格自然。
1.教学理论素养缺失。到目前为止,许多教师还没有完全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不知道《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概念、语文教育的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以及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2.没有掌握备课的基本步骤,机械地抄现成的教案。至于设计教案的想法,不知道,只是为了学校应付检查。
3.缺乏岗前培训。缺乏基本的教学套路,学生注意力不够的时候往往会抢着去教。在教学中,基本上是老师让学生听,让学生回答问题,但是只有前排的几个学生不能照顾到班上所有的学生。学生根本没有参与学习的实践,教学也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4.不能掌握教学的基本环节,步骤混乱。小学语文课本上的课文,一般两个课时完成。在教学中,他们经常混淆不清,分不清课时。
5.上课板书,粉笔字写的很差,基本属于“火柴棍体”,很不规则。它不能准确地反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课文的基本内容。
1、校准是为了设定明确的培训目标。这些新聘的各科老师有知识,有精力,有热情,但缺乏经验。因此,岗前培训是他们教学中的重要一步,也是他们教学生活中的关键一环,我们学校领导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学校的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确立培训目标,指定专人负责,扎扎实实地实施。
2.建模根据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让这些新教师在教学中严格遵循这种模式。让他们坚定地迈出第一步,打牢基础,掌握一定的技能,然后让他们在教育的舞台上自由奔跑。比如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的基本步骤。一节课通常在两小时内教完。第一课时的重点是看信;第二课时的重点是学习拼写。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节课。
(1)用“情景图”引出字母。
(2)字母的识别。
(3)利用“留声机”增强对字母的记忆。
(4)利用“语境歌曲”巩固字母的识别和阅读。
(5)画红色模仿学习写信。
第二节课。
(1)复习字母的识别。
(2)利用课文的插图,让学生掌握拼写方法。
(3)用拼写法练习拼写。
(4)描红,抄音节。
“字符串识字”教学的基本步骤。
一般两个课时就能教完。
第一节课。
(1)激动人心的进入。
(2)通过汉语拼音自学汉字。
(3)把文字和事物联系起来。
(4)串联读词,读写结合,描红仿影。
第二节课。
(1)复习巩固生词。
(2)把单词读成串,边读边想。(把每行字读成一串,想象画面、场景、场景等。阅读时)。
(3)一系列文章形成积累。(把单词作为韵文一起读,把它们作为背诵来读)。
(4)读写结合,指导写作。
此外,还有阅读教学模式和作业教学模式。等等。
3.严格训练就是严格训练。即学校要充分研究新聘教师的特点,制定系统的培训方案,严格按照方案内容脚踏实地地实施培训。采取培训掌握理论知识,课堂实践检验理论效果,总结形成教学经验,再实践,不断总结提高,直至达到目标。尽量少走弯路,减少盲目性,努力早日成才,为明光基础教育服务。
高效课堂调查报告(通用21篇)篇十四
一、调查概况:
通过教师教学效果反馈分析,虽然七、八年级生物成绩理想,但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方面还稍有欠缺,对我校的学生生物课堂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初中生的学习生物的学习方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准确把握初中生对生物这一非主课的课程的一般学习方法,就初中学生学习方法的情况,对课堂教育作出改善,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改进需要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学生在课前与课后预习复习情况;
2、学生上课情况;
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七、八年级共7个班进行调查共有280名学生进行了这次调查,接近理想的随机样本数量,使调查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更加可靠。调查内容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这三个时候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法。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部分学生在生物的学习方法上依然存在着问题。
(一)课前预习情况。
1、上课的预习情况。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多能在课前自觉预习,但是19%的学生则是在课前翻一下书,对这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个大体的印象;而13%的学生是想起来就预习,12%的学生则是把预习当成是一种任务,老师要求就预习,若老师不要求就不预习;最后剩下4%的学生上课前不预习。
2、预习方法。
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会找疑难点进行复习,而25%的学生则是选择找侧重点;18%的学生会先发现问题,然后就根据问题来预习课本内容找出解决的答案;8%的学生会对照参考资料进行预习;最后16%的学生看一遍书。
通过这些数据,侧面反映了学生不知道预习的目的,这就导致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种情况使学生分不清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进一步使课堂效果黯然失色,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会出现一个概念老师要重复几次讲解学生才能理解接受。
(二)上课情况。
调查显示,少部分学生觉得生物并不是主科就忽略,甚至在课堂上采取放任的态度。
1、上课听课情况。
大部分学生都是认为上课认真听课是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所以90%的学生都认真听课;但是也有5%的学生是喜欢生物就听;而还有4.5%的学生则是听一下就不听,剩下0.5%的学生则是从来不听。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了一半的学生不会做笔记和不知道如何做笔记。其中46%的学生是老师所写的全部记下来,笔记没有分重点和非重点,如果课后没有及时复习,笔记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学习过程中老师所讲的难点和考点,复习时就会感觉比较吃力且学习效果不好;而3.5%的学生则是不记讲的和书上一样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再强调书上的重点内容,但是学生听老师讲的内容跟书上讲的一样就没有抄下笔记,甚至没有将书上相关的内容划下来,有时老师会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总结性归纳(如列表等方式)使学生复习起来更明了,可是学生就觉得跟书上一样没必要记,导致时间一久学生就把知识遗忘掉,使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剩下的0.5%学生则以怕影响听课为由,不记笔记。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效果不如其他同学,就是他们不了解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的道理,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大脑能记住这节课老师讲的内容,但是下课后就很容易忘掉,这也是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之一。
3、课堂小结。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35%的学生会听老师的小结,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最后的课堂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就本节课的思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系统地梳理,同时教师可以小结过程补充讲课过程遗漏的地方,也相对学生做了一个小复习,让学生有了知识的巩固,教师适当指出重点和难点,学生复习的时候就有轻重之分。
(三)课后复习情况。
1、作业情况。
94%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有4%的学生会视作业的难度、多少来完成作业,还有2%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虽然只有6%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这种情况依然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要适当的注意具体的班的总情况来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可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2、做作业的方式。
据统计22%的学生边温习边做;22%的学生先做再看书;30%的学生先看书后做;20%的学生在遇到问题请同学帮忙解决;6%抄别人的作业。从结果看大部分同学在作业完成方面都有着各自一套的学习方法,但是仍存在作业抄袭的情况。
3、课后复习情况。
结果表明61%的学生经常复习;13%的学生平时不复习,考前复习;9%的学生是老师要求就复习;15%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复习;2%的学生都不复习。复习方法方面:看一遍课本的学生占6%,按老师要求复习的学生占13%,复习有关内容后做习题的占31%,看主要内容,抓疑难点的占50%。复习过程参考课外资料的情况:不看参考书的学生占25%,而参考教学参考书的占30%,参考生物期刊的占14%,参考生物习题集的占31%。从复习方面综合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而他们大部分不知道如何复习,教师应该如上述所提的要在本节课教学任务结束后做一个小结,小结既起到梳理学生学习的思路的作用,而且还起到复习知识巩固的.作用。而且教师可以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小测,随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复习过程都比较少看课外资料,教师可以上课穿插一些课外小知识,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又可以激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导师。
(四)学生对生物的看法及建议。
在调查中,68%的学生认为只要认真听讲、讨论及时复习就能学好;19%的学生认为只要感兴趣就能学好;9%的学生认为多做一些习题就能学好;2%的学生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学好;剩下的2%学生认为生物比较难学,他们认为生物比较难学所以他们都不喜欢生物。大部分学生认为生物比较有趣,内容新颖,而且学了生物之后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学生建议多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内容显得更具体,抽象的概念都相对容易了解,而且播放相关视频可以加深印象。而且学生认为生物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多动手。通过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新课改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穿插些有趣的生物知识,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野外调查,让学生能将在课堂上学会的探究性实验的过程运用到生活中,一方面加强了对探究性实验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调查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起他们的学习的激情,而且教学内容要学生当场消化(但是教学过程要避免出现满堂灌的情况),教学中穿插课外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任务完成后,还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小结,而且不定时对学生进行小测,以检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适时地可以进行野外调查,或组织一个生物兴趣小组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实验的机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并懂得灵活运用于生活中。
高效课堂调查报告(通用21篇)篇十五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知识掌握得好坏,将影响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而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与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有极大的关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教学功底,同时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还应该具有精湛的语言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的教学语言必须要讲究。那么,在一节课中如何体现语言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大致归纳为二方面:引导性语言,评价性语言。
一、引导性语言。
在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的课堂上,教师退居“二线”担当组织引导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就似那放飞的风筝,线头在我们的手中。攥紧了,风筝断线而去;放任不管,一经风浪必然坠落。此时,教师有效的课堂引导语言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心灵,提高课堂效率就起到最直接的作用。有效的课堂引导语言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追求的,它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学问。如在教授《曼谷的小象》时,为了让孩子们明白小象之所以如此聪明,是由于阿玲的教导和指挥得当。作者称赞小象,其实是赞美阿玲。就在学生们为“是赞美阿玲,还是赞美小象?”争论不休时,我们这样引导他们:“小象的技艺真是精湛,但它精湛的技艺又是从哪儿来的呢?”经过这样小小的引导,孩子们顿时领悟了作者是通过写小象来赞美阿玲的指挥有方,同时也很快的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首先引导性语言要?蕴涵冲突的问题,这样激发学生思维活动能力。其次要注意在?顺势生成中的引领,把握学生对人和事正确的价值取向。例如:语文教学应该从文本的价值取向出发,再去探究、挖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当我们的教学生成中出现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有悖于文本的价值取向时,教师则应该毫不犹豫地发挥语言引导的作用,顺势进行引导。课堂上,学生是我们放飞的风筝,让我们都来用心设计自己的引导语言,努力锤炼自己的引导语言,适时表达自己的引导语言,这样那根风筝线在我们手中就是张弛有度,任学生自由飞翔。
二、评价性语言。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在交谈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时,总少不了这样的评价:“我班的学生在课外个个活泼开朗,充满灵气,怎么一到课堂上就死气沉沉!”“到底是名师,他们的课堂上学生表现多么生动”?的确那些名师们的课堂,似乎有一种魔力,让学生的回答欲止不能,课堂气氛活跃至极,课堂教学效果十分好。我想,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名师们精彩的课堂评价语言。然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生硬乏力,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如:“很好”、“好的”“答得不错”、“你说错了”“不对,谁来说?”等等。现在想想课堂内外学生的表现大相径庭也就不难理解了。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评价新理念已走进课堂,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发生了质的变化,令人深受鼓舞。广大教师开始认识到:评价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过程性评价方式。评价的语言越来越具有人文性,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气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评价要保护学生自尊和自信,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实现学生自身的价值,因此评价性语言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准确性、激励性。
评价语言还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美国学者卡耐基也曾指出:“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与鼓励。”在课堂中,学生除了有渴望被认同、被赞赏的内心需要以外,他们还需要从教师那儿得到尊重、宽容和教诲。教师要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孩子的价值观去理解孩子,要把话说到孩子的心灵中去。曾观看过一位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课堂上,当老师叫同学们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这时老师发现有一位女生低着头未举手,于是她走到这位学生跟前轻声问道:“你为什么不举手?”小姑娘说:“我有点紧张。”“读书就不紧张了,能试一试吗?”小女孩望着老师不吱声。老师扶着她的肩膀,轻声说道:“我给你起个头,能读吗?”小女孩说:“能!”于是老师起了头,小女孩开始小声地读了起来,后来越读声音越大,越读越流利,待她顺利地读完后,老师接着问她:“你现在还紧张吗?”小女孩答道:“不紧张了。”老师又问:“你知道你在多少人面前读书吗?”“不知道。”“不知道我告诉你吧,你在四五千人面前读书,多不简单啊,回去告诉你爸妈。你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读书,多么了不起!”小女孩听了小脸乐得像绽开了一朵花。老师这种对胆小孩子的呵护和关爱,在关键时刻一句句真诚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找到了进步的方向,平添了无穷的力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项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由此可见,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除了具有激励性以外,还应该饱含评价者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关注,以富有真情的评价。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是蜜,可以牢牢粘住学生;是磁,可以紧紧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它让我们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听到学生爽朗的笑声,体悟到学生张扬的个性。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评价语言来引领学生快乐地学习,积极、主动地与文本对话,把他们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
语言是一门艺术,它随时都在向人们绽放它的光芒,展现它的美。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让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成为语文教学中超越时代,具有永恒价值的应用软件。
高效课堂调查报告(通用21篇)篇十六
在不同的教育学者里,有效教学的含义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即主体为学生,使教学达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目标,对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进行关注。
1.1让主体为学生。小学生的学习阶段仍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教是为了不再教,学是为了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使学生发挥主体性,不再纯依靠教师的教授,开展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空间,也就是说,教师要放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的给学生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早日成才。
1.2高效利用教学时间。老师的教授时间是有规定限制的,在短时间内完成教授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提高效率则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科学的设计可以提高教学的高效性。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不仅可以在短暂课堂时间内进行学习,还可以在课外与校外进行学习。在设计教授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学习状况,适当调整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采取合适的策略,使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解决问题。
1.3评价标准。评价有效学习,应考虑多种因素。有效教学应以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为起点,以语文的特点为依据,以时间、结果和体验为指标,建立评价标准。根据教材的目标,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突出学习重点行了,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最终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能否达到这一点是有效教学的评价之一。语文教育是最有活力的教育,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能够进行传统的教学,更要求教师能够对已有模式进行创新。通过新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联系起认知与知识,使学生的能力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教师应采取措施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激发,通过学生间的共同学习,使其得到共同进步。
2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最少的精力取得最多的效果。教师应预先找出可能出现的困难,方便讲解有针对性的问题。因此,教师应不断发现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法,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改进和提高。
2.1树立新型教学观。教育行为的调控和指导是通过教学观进行的。在现代教学观中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学习规律是更为重要,因此教学应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根据自己的经验把知识激活。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与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对学习的不同需求,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倡导科学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对现行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比如网络资源,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在丰富多彩的教学中增强。其方法可参照教师对“虎门销烟”的教授,在课程中,虎门销烟的视频向学生放映,这样不进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而且还能使得学生的爱国意识得到培养。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观念,遵照新的教学规律,发挥引导作用,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最终使高效教学得到实现。
2.2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形成,仅通过自己的想象对世界进行认识。他们的思维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只是在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的完成任务。当学习的目标和意义不明确时,会使学生的学习动力缺少,从而导致学生不想学习,这样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并且现在的小学生都是家里的宝贝,如果在教学中觉得自己不被重视,那么这样就会导致他们讨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给予关爱,而且与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学生知道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都是学习的主体。当学生们认识到他们都是主人时,他们就会主动和积极的学习,从而学生能够学习到每一堂课的知识。教师应激和死板书本的知识,选择精确的内容,重新整合知识结构,使课堂氛围更加积极向上,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在任何一节课中收获知识。
2.3科学设计教学课程。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和学科的特点,选择创新的教学方式,会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有效学习要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保障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参与学习;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再次,学生的学习基础也要考虑,建立科学的教学框架,帮助学生学习。有效教学影响的不仅是教师的水平,更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在教学课堂中,采用角色朗读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可以让其融入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社会,进入大自然,让学生观察某一场景,教师在辅以描述,这样就能鲜明地在学生面前展现出一副景象。因此,教授的内容应与生活相关联。教师不仅只教授学生知识,而且也应教授他们怎样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生活。
3结语。
有效教学普遍被大家认可的形式为:教师与学生通过通过彼此交流,将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发现新的体会,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最大化的发挥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这样才能使语文有效教学真正得到提高。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中必须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要追求和完善教学,在这过程中,教师能够提高专业水平,也能提高其幸福感,有了积极情绪的教师,也将提高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3]唐黎.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策略浅析[j].新课程小学,2015,(8):58.
高效课堂调查报告(通用21篇)篇十七
针对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现象普遍,所以要查找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频繁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20xx年4月8日-20xx年4月15日。
东华理工大学广兰校区。
对象:东华理工大学的大一、大二的学生,其中男生占42%,女生占58%。
纸介质问卷调查。
100人。
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原因,上课玩手机对自己和他人听课产生影响以及老师对课堂内学生玩手机的态度和学生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管理课堂上使用手机等等。
在学校校园里和第三教学楼随机发放问卷,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其中有效份100份,然后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对其进行了数据整理和分析。
男女比例。
1、针对大学生在课堂上的玩手机情况与表现进行分析。
多的“埋头苦干的一件事”就是玩手机,我们先来看我们对100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的一些数据:
拥有自己的手机人数。
课堂上玩手机频率。
如果你在上课玩手机一般会玩多长时间?
从数据中可以得知,在100位随机调查的调查者中,仅有3%的人上课没玩过手机,有12%的学生近乎整节课都在玩手机,这个数据不禁让我们感到震惊。下面我们继续来看看学生们在各种课程上玩手机的情况:
你一般是在什么课上会玩手机?
在该问题中,有将近73.73%的人在全校公选课上玩手机,19.5%的人在必修课的公选课上玩手机,只有6.8%的人在必修课的专业课上玩手机。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在公选课上玩手机,仅仅只有少部分人在专业课上玩手机,说明大部分人还是重视专业课的。
2、大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不同情况与原因分析。
在选修课,公共课通识课等等中,一个教室上百号人,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可能时时去关注学生“玩手机”而打断自己的教学过程,而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过多,老师也无法在课堂的时候一下子照顾所有的学生,又由于学生的学习领悟能力不一,接受能力和思维转换能力不同,很多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跟不上讲课老师的思维进度,进而觉得枯燥无味。
高效课堂调查报告(通用21篇)篇十八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学习“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课不能备得太满,要给生成留有空间,要对各种情况做出预测。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善于课堂提问。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探究求索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勇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时间,在每堂课前、课后,都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提问,并实行学生无错原则,解放学生,大胆提问,课外也也尽可能给学生问“问题”的机会。孔子在《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术:先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意思是说提问要由易到难,同样问题要先提容易解答的,通过对容易问题的解决,取得经验,树立信心,难题也回得到解决。
三、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以趣开头,精心设计导入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此外,教师应巧妙、适时地提问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表扬学生,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课堂情景表演。
课堂情景表演兼顾了教学目标中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三个方面,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它是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个人表演、小组合作、综合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文(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断),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使学生在体悟中不断创新。
五、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尽可能使学生感兴趣,从而使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教材的重点和知识的深处,使语文教学在学生兴致盎然,积极思维的状态中进行。例如:教师在句子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发展思维的天地,引导他们学会多向思维,使他们的思维触角伸向更广阔的领域。
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从而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尤其是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尤为必要。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最常用的方法是扩词、造句,还可以让学生们讲述一下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个字或某段话的,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利于学生记忆生字,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互相间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此外,教师们还应该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便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
实践出真知,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实践、探索、创新的过程中,才能逐步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列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本学期教学总目标和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本学期一年级教学总目标和要求:
(一)汉语拼音。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学生基本情况简要分析。
学生在学前班就已经初步接触过汉语拼音,但不系统、不规范、发音不够准确。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个别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大部分学生能认少量汉字;个别学生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能正确书写。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个别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部分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掌握抽象的汉语拼音,显然是困难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力求做到汉语拼音的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汉语拼音。
2、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低年级学生容易记住一些具体的、形象的、有颜色的材料,所以在识字的教学中,将加强形象化、直观性,引导学生去学。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加上丰富的意象,学生就能掌握所学的汉字。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把阅读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再把课外阅读所得运用于课内,二者紧密结合,协调发展阅读能力。
4、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勤于质疑发问,在问题、求解答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课文内容丰富,并有一定的悬念,可以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学生创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去说。
语文教学心得。
今天,我到重庆市后勤工程学院礼堂参加了由全国教师教育协会、成都国基教育培训中心主办,重庆市九龙坡区教育学会协办的“20_小学语文高段课堂有效教学研讨会”。会议由特级教师赵志祥主持。
在简短的开幕式后,来自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特级教师窦桂梅为大家奉献了一堂精彩的《我的爸爸叫焦尼》。一开课,窦老师标准的普通话就吸引了我,他通过课件展示了《我的爸爸叫焦尼》的内容。在老师有感情的范读和同学的配合朗读下,学生了解了这本书的内容。接着她引导学生抓住书中反复出现的主人公狄姆的话“这是我爸爸,他叫焦尼!”和“这是我儿子,最好的儿子,他叫狄姆。”来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在这个过程中她引导学生多次观察课件中的图画,让学生图文结合加以感悟。通过这样的引导体会书中人物所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了解这“简单的表达”也能表现“丰富的感动”。除了从文本、从读者这一方面来感受这本书简单表达的这种方式,她还引导学生从画家这个角度来感受这本书简单的表达。她提示学生从色调、道具等方面来观察图画,给学生指出了方向。其中最精彩的发现是一个女生观察到了书中爸爸焦尼的围巾是红色的,妈妈的围巾是绿色的,而狄姆的围巾是红绿交织的。她由此想到画家的意图是:狄姆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爱,他们的爱能给狄姆带来温暖。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呀!听课的教师齐声为她喝彩。
接着,听了窦老师的讲座“回到教学的原点”。她从三个方面做了演讲:
一、教学主张回到母语;。
二、课程建设回到儿童;。
三、团队引领回到教师。
通过她幽默活泼的讲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名师所作出的努力,也了解的窦老师精彩教学的支撑,更了解了作为一位小学校长带领着一个团队为小学语文教育所作出的贡献。在她的介绍中,我们详细地了解了清华附小编写的校本教材《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以及编写的过程和实践等。
在下午,听了由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小语教研员,全国优秀教师王文丽执教的《桂林山水》。王老师讲得特别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美加以体会。在分析了课文的结构:总分总之后,抓住“甲天下”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引领学生畅游了一番美丽的桂林山水。
接下来来自上海市的骨干教师戴建荣又把我们带到了荒凉的大漠边,领略了《古诗二首》。在戴老师幽默的讲授中,同学们跟着他采用了和平时不一样的方式吟诵,学习了《凉州词》和《出塞》。戴老师采用平、仄声声情并茂地教孩子们吟诵古诗。让孩子们在诵读中了解诗歌的意境。然后通过比较两首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两首诗。
在古诗教学后,戴老师做了“浅吟低唱学古诗”的讲座。他说:吟诵,说来玄妙,但如果你真的去接触了,你会觉得她是美妙的。我们不妨从“平长仄短,依字行腔,文读语音”做起。吟她千遍也不厌,我是相信这一点的。
高效课堂调查报告(通用21篇)篇十九
通过教师教学效果反馈分析,虽然七、八年级生物成绩理想,但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方面还稍有欠缺,对我校的学生生物课堂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初中生的学习生物的学习方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准确把握初中生对生物这一非主课的课程的一般学习方法,就初中学生学习方法的情况,对课堂教育作出改善,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改进需要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具体目标:
1、学生在课前与课后预习复习情况;
2、学生上课情况;
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七、八年级共7个班进行调查共有280名学生进行了这次调查,接近理想的随机样本数量,使调查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更加可靠。调查内容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这三个时候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法。
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部分学生在生物的学习方法上依然存在着问题。
(一)课前预习情况。
1、上课的预习情况。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多能在课前自觉预习,但是19%的学生则是在课前翻一下书,对这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个大体的印象;而13%的学生是想起来就预习,12%的学生则是把预习当成是一种任务,老师要求就预习,若老师不要求就不预习;最后剩下4%的学生上课前不预习。
2、预习方法。
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会找疑难点进行复习,而25%的学生则是选择找侧重点;18%的学生会先发现问题,然后就根据问题来预习课本内容找出解决的答案;8%的学生会对照参考资料进行预习;最后16%的学生看一遍书。
通过这些数据,侧面反映了学生不知道预习的目的,这就导致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种情况使学生分不清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进一步使课堂效果黯然失色,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会出现一个概念老师要重复几次讲解学生才能理解接受。
(二)上课情况。
调查显示,少部分学生觉得生物并不是主科就忽略,甚至在课堂上采取放任的态度。
1、上课听课情况。
大部分学生都是认为上课认真听课是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所以90%的学生都认真听课;但是也有5%的学生是喜欢生物就听;而还有4.5%的学生则是听一下就不听,剩下0.5%的学生则是从来不听。
2、上课做笔记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了一半的学生不会做笔记和不知道如何做笔记。其中46%的学生是老师所写的全部记下来,笔记没有分重点和非重点,如果课后没有及时复习,笔记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学习过程中老师所讲的难点和考点,复习时就会感觉比较吃力且学习效果不好;而3.5%的学生则是不记讲的和书上一样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再强调书上的重点内容,但是学生听老师讲的内容跟书上讲的一样就没有抄下笔记,甚至没有将书上相关的内容划下来,有时老师会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总结性归纳(如列表等方式)使学生复习起来更明了,可是学生就觉得跟书上一样没必要记,导致时间一久学生就把知识遗忘掉,使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剩下的0.5%学生则以怕影响听课为由,不记笔记。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效果不如其他同学,就是他们不了解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的道理,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大脑能记住这节课老师讲的内容,但是下课后就很容易忘掉,这也是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之一。
3、课堂小结。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35%的学生会听老师的小结,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最后的课堂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就本节课的思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系统地梳理,同时教师可以小结过程补充讲课过程遗漏的地方,也相对学生做了一个小复习,让学生有了知识的巩固,教师适当指出重点和难点,学生复习的时候就有轻重之分。
(三)课后复习情况。
1、作业情况。
94%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有4%的学生会视作业的难度、多少来完成作业,还有2%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虽然只有6%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这种情况依然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要适当的注意具体的班的总情况来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可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2、做作业的方式。
据统计22%的学生边温习边做;22%的学生先做再看书;30%的学生先看书后做;20%的学生在遇到问题请同学帮忙解决;6%抄别人的作业。从结果看大部分同学在作业完成方面都有着各自一套的学习方法,但是仍存在作业抄袭的情况。
3、课后复习情况。
结果表明61%的学生经常复习;13%的学生平时不复习,考前复习;9%的学生是老师要求就复习;15%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复习;2%的学生都不复习。复习方法方面:看一遍课本的学生占6%,按老师要求复习的学生占13%,复习有关内容后做习题的占31%,看主要内容,抓疑难点的占50%。复习过程参考课外资料的情况:不看参考书的学生占25%,而参考教学参考书的占30%,参考生物期刊的占14%,参考生物习题集的占31%。从复习方面综合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而他们大部分不知道如何复习,教师应该如上述所提的要在本节课教学任务结束后做一个小结,小结既起到梳理学生学习的思路的作用,而且还起到复习知识巩固的.作用。而且教师可以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小测,随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复习过程都比较少看课外资料,教师可以上课穿插一些课外小知识,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又可以激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导师。
(四)学生对生物的看法及建议。
在调查中,68%的学生认为只要认真听讲、讨论及时复习就能学好;19%的学生认为只要感兴趣就能学好;9%的学生认为多做一些习题就能学好;2%的学生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学好;剩下的2%学生认为生物比较难学,他们认为生物比较难学所以他们都不喜欢生物。大部分学生认为生物比较有趣,内容新颖,而且学了生物之后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学生建议多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内容显得更具体,抽象的概念都相对容易了解,而且播放相关视频可以加深印象。而且学生认为生物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多动手。通过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新课改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穿插些有趣的生物知识,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野外调查,让学生能将在课堂上学会的探究性实验的过程运用到生活中,一方面加强了对探究性实验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这次调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起他们的学习的激情,而且教学内容要学生当场消化(但是教学过程要避免出现满堂灌的情况),教学中穿插课外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任务完成后,还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小结,而且不定时对学生进行小测,以检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适时地可以进行野外调查,或组织一个生物兴趣小组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实验的机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并懂得灵活运用于生活中。
高效课堂调查报告(通用21篇)篇二十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教学对话情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过:教学的本质意义是交往与对话。通过对话,师生的心灵距离才能拉近;通过对话,教师才能实现对学生真正有效的引导;通过对话,学生的个性才会有彰显的平台…因此,有效教学只有通过有效对话才能得以实现。可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堂有效对话认识还很模糊,很多“对话”仍属于低效或无效行为。如何组织有效的对话教学成了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因此对堂教学对话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误区一:学生并非学习的主体。
标强调学生的发展是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程资的选择、目标的制定、堂对话活动的实施都应该以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原则。堂中,发现教师更多地只是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按照预先设计的教案强加给学生,基本忽略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等资的有效运用。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合理的对话活动,以语言材料为载体,创设真实的情境,以“学生的主体意识”去审视自己每一个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审视对话教学是否能促使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和情感上的沟通,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情感的目的,才能切实提高对话教学的有效性。
误区二:有问有答即有效对话。
随着新改的实施,传统的“满堂灌”现象变成了“满堂问”,可实践观察中发现部分教师虽然从形式上给予学生对话的权利,但是这个对话过程以及话语权都牢牢掌握在教师预设的框框中。教师不是“主导”而是“主宰”。虽然堂有问有答,但其实质却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一步一步接近预先设计好的答案,对话教学不过成了“对话圈套”,对话教学就这样在堂上被虚化了。
误区三:对话操作的泛化。
堂对话的真正价值,在于对学生成长需要的满足和提升。通过堂教学,通过生生之间的差异交流,通过教师的点拨乃至于师生间的对话使学生获得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机会。在实施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展开对话教学。
1、营造宽松民主的对话平台。
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充满爱心的堂氛围。对话教学的前提是师生平等和教学民主,离开了个体的平等,离开民主的教学氛围,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学。教师首先要做个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相互辩驳……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其次要创设愉悦的对话环境,要及时给予有效的良性的评价,教师的这种即时性的激励性评价无疑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和赞赏。教师的评价应该发自内心且充满新意。在自然而然、充满真情实感的赏识过程中,学生就会有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就能积极参与师生对话。
2、设计有效的对话话题。
话题确立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进而影响话题能否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下去。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设计的话题必须让每个同学有话说而不是部分同学动起,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和“最近发展区”,这样既能让学生保持一种紧张而有序的心理状态,又能够促进教和学之间的互动。为使对话充满灵性,教师要力求话题具有探索性和开发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想像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3、提供足够的对话时间。
为使对话真正有效,就必须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和对话时间,使他们成为堂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堂中的主体地位。有时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预案,往往慌忙开始而后就匆匆打断,从而使对话流于形式,根本没有意义。堂有效对话不仅仅是让学生说,还要引导学生深入地说,更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4、尊重个性感受。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对同一事情,就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形成各自不同的见解,进而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性化理解。教师就要充分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疑问和观念,切不可将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纳入自己既定的轨道,把结论强加于学生是与有效对话背道而驰的。只要学生不偏离本,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就应得到教师的尊重和鼓励。这样,堂对话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高效课堂调查报告(通用21篇)篇二十一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经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此刻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这,是不是必须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呢像这样教学,能否到达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所以,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进取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进取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必须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在历时数年的”土家族聚居区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中,笔者发现,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必须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2、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活力。
笔者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所以,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活力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主角”,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拒绝伪读等等,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很好理解,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样上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完美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活力,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种提法,笔者很赞成:用让大爱温暖课堂!
3、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一、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
二、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资料等。
三、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
四、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会读书,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必须数量的字词。还有课外阅读量的到达。这些,就应当说是个死任务了。当然,不一样年段有不一样的要求。
从更广的视觉看,会读书,说到底是会学习。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方法。学生要经历很多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可能学好语文。新课程不再提语言文字训练,但训练肯定还是要的。是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总得以训来年为基础。某种意义说,实践何尝又不是一种训练所以,要从听、说、读、写。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上,从合作学习上,从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上,经过指导,让学生习得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去运用,构成习惯,学生将受益无穷,有的将是终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构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本事。学生仅有具备了必须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笔者在平时,常用讲幽默、笑话、俏皮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观察学生的感悟语言的本事。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