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提高。这些教学计划范文在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评估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针对性。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一
教学目标 :
1、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臧克家、闻一多的背景常识,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和作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新课:(此环节谈话导入 ,意在告诉学生要全面地看问题。)。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人物访谈的节目,我也让学生谈谈一位人物,小品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学生谈的多是她在表演方面的成就,我告诉他们,她生前为人和蔼,正气,诚恳,人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她“赵大妈”,在她去世后,人们都称赞她的一生是“德艺双馨”。
接下来,我请学生看两幅图片,我国文学上的两位大家---------闻一多、臧克家。
屏幕出示学生介绍。(介绍不全的,教师可补充。)。
如:闻一多是五四运动以来知识分子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臧克家介绍老师闻一多的散文,共同探讨闻一多的人生。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指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
2、让学生说预习课文后,认为本文围绕人物的哪些方面写了哪些事情?
(这一环节在于,通过让学生不断地回答,明确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做了再说。
学者优秀。
做了不说。
行的高标。
先说后做。
革命家大勇。
敢说敢做。
质疑问难:
此环节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并鼓励其他学生答疑,补充,最后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作答。
如:
1、解释字词。
写照高标诗兴不作目不窥园精神食粮一反既往慷慨淋漓。
2、理解句子: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的含义。
3)为什么说“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
5)理解这句话“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合作探究性学习:
(此环节目的是解决目标2)。
上课时我们一起探讨过赵丽蓉老艺术家光辉灿烂的人生,在本文,作者也处处流露着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总结出闻一多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分组讨论,教师集中讨论结果:
a、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作为学者:
研究古籍,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研究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小结: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b、说了就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小结:投身于民主运动,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c、其他方面: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
拓展延伸: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等。
联系学生实际,让他说出平时在说和做方面有不恰当的事吗?教师继续引导他谈今后如何打算做得更好。
对!言行一致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你想让自己拥有高尚的人生吗?老师我个人认为,高尚的人不仅仅能做到这些,所以,我送给大家一句话:
人生是一种追求,一种不懈的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修养,高雅的情趣,宽阔的胸怀,大度的气质。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芳邻,以希望为哨兵,认准自己的目标,义无返顾勇往直前。
总结写法:(让学生自己总结)。
夹叙夹议。
前后照应。
精心剪裁,详略得当等。
总结:2004年2月我国文坛上又陨落了一颗璀璨的明星,就是本文作者,课下收集阅读臧克家的事迹和作品,继续探讨臧克家的艺术人生。
作业 :
1、继续探讨臧克家的艺术人生。
板书设计 :
臧克家。
闻一多。
学者。
说----------------------------做。
革命家。
言行一致的人格爱国献身的精神。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二
1、反复诵读,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味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夹叙夹议的写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3、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诵读欣赏,情感熏陶,行文技巧,指导写作。
2课时。
学生讲述交流搜集的资料,引出闻一多,臧克家。
闻一多,臧克家。(课件)。
臧克家(简略了解)。
检查预习情况(课件)。
1放声朗读课文,思考:(均有课件)。
明确: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第一部分(1-7)记述前期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后期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用课文原话回答)。
明确:“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4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5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引用原文)。
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6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
“此生别无……讲个痛快﹗”
“另函寄上……请传观。”
7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
明确: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目的:争取民主。
略
五作业布置。
1,读一读,写一写。
2,《作业本》1-4题。
第二课时。
一赏析臧克家诗作《有的人》,缅怀闻一多先生导入。
二复习上节课延伸提问:(课件)。
明确:前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后期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原因及共同点: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他却是始终的言行一致。
三重点研读第一部分,赏析生动形象,精炼含蓄的语言。
1先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再讲一讲喜欢的理由。(教师大力鼓励,引导,赏识评价)。
2学生圈点勾画提出不懂的句子或词语,讨论解决。
3教师提出如下句子或词语让学生讨论:
见课本练习二。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请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写闻一多挑灯夜读的情景。
5归纳本文语言特点(课件)。
明确: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和诗意:
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运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使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运用对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四。小结。
五课外拓展。
赏析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学者的精彩语言和作为大勇的革命家的风范。
六作业布置。
1《作业本》阅读理解。
2课外读《红烛颂—纪念闻一多烈士》(闻立鹏)。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三
1.仔细阅读课文,说出课文围绕闻一多哪两个方面写作,把握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阐释课文紧凑的结构。
2.抓住课文内容,说出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怎么做、做了什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怎么做、做了什么,学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并合理裁剪材料的方法。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课文对闻一多的记叙、描写、议论,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3.根据文章内容,在研读文章过程中,抓住文章的的关键词句,说出闻一多治学的态度和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剪裁材料。
难点:品味关键词句,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1.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说:“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涉这个人道德修养的高低。只说不做,叫夸夸其谈,这样的人是行动的矮子,天长日久,终将一事无成。为此,我们要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谈谈课题的意思,揭示文章的文学样式。
3.简介闻一多和臧克家。
1.抽学生分段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词语,读后交流说出内容。
2.文章写了闻一多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什么?闻一多是如何“说”和“做”的?
3.引导学生概述文章的内容。
4.弄清文章的结构。
(一)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3.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如何围绕中心选择和剪裁材料。
(二)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1.研读作者在文章中对闻一多先生做出的评价,学习议论的写法。
2.抓住作者为了证明自己对闻一多先生的评价所选取的部分事例,说出事例写了什么,学习记叙的写法。
3.明确事例和观点之间的联系。
4.总结:作者为了证明自己对闻一多先生的看法,选取了典型事例进行证明。
(三)学习有详有略安排材料。
1.材料的详略解读。
2.有详有略安排材料的好处(避免平铺直叙)。
1.示例研读课文第3、4自然段,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人物的品质。
2.学生根据示例研读,从课文中其他地方抓关键词句,感受并说出人物形象。
3.人物品质概括,明确课文结尾的总结作用、概括总用。
诗化语言:语言凝练、句式整齐、读音铿锵,感情浓郁,震撼心灵。
1.根据板书进行总结,加强学生对文章言语形式的进一步感受。
2.阅读闻一多现代诗《一句话》,进一步理解闻一多精神。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大家一定有不少的感触,认识到言行一致对一个人来说极其重要。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部分人价值观、道德观沦陷,让人忧心忡忡。
请以《我的说和做》为题,选取你生活中的说和做的具体事例,说说你是怎样说和做的?对自己的说和做做出较恰当的评价。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四
教学目标:
3、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叙重点。
4、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并学习本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数: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自读、感知文本:
自读思考:1、文章是分了说和做两个部分来写的吗?
2、文章到底怎样安排说和做的,你能不能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最关键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三、再读品味: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怎么做的,概括的句子有吗?
交流点拨:1、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第4段,“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第6段,“他又由唐诗转向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其中哪些是表现他做的样子的?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这一段说他做了,也没有说,这里的说是什么?贬义,一种炫耀。师:我们同学都体会的很好,现在很多人不是这样,他们喜欢到处炫耀自己,发表了一点文章就像母鸡下了蛋,要到处嚷嚷,我们应该向闻一多先生学一学。
【预设:为了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第2课时。
一、回顾旧知:
二、品读揣摩:
学生朗读课文:那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又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呢?
2、找一找能概括的词语。【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4、18段,参加游行示威,走在前头。神态如何?【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9、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篇文章又有叙事,也就是说是夹叙夹议,大家再找个例子。
10、对,夹叙夹议。好,下面我们看短句。但文中也有长句阿,“当时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找找文章中哪儿短句集中,是在作为学者的还是革命家的部分里?革命家。为什么这样?短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激情,长句与学者身份相符。短句感觉有利,这就是语感。长句就比较柔和,舒缓。
附板书:
臧克家。
学者 革命家。
《唐诗杂论》 写政治传单。
《古典新义》 做了不说 言行一致。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五
积累生字词,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领会本文生动、精练的语言;理解个别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感受闻一多的光辉形象,并从中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研究探讨法2、朗读法。
课件。
第一课时。
一、音乐激趣,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与闻一多。
臧克家,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他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有“农民诗人”之称。
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都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三、检查预习,朗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地壳弥高兀兀穷年。
校补迭起沥尽心血。
赫然炯炯目光群蚁排衙。
函寄目不窥园迥乎不同。
漂白锲而不舍气冲斗牛。
2、通读课文,你觉得闻一多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闻一多,勤奋努力的`学者,大无畏的革命家。一位爱国人士。(自由回答)。
四、整体感知,思考探究。
1、同学们,文中为我们介绍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种身份?
明确:学者,革命家。
明确: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
五、品读课文,感受人物。
(一)学者的闻一多。
1、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他做了哪些事?请大家浏览《1-7》自然段,相邻的同学互相讨论找出来。
明确:他从唐诗下手写出《唐诗杂论》,十年艰辛写了一部《楚辞校补》。
再到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
(品析句子,通过重点语句感受人物性格)。
明确:他是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国的文化药方。
(二)革命家的闻一多。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朗读,我们来看看闻一多在两个方面的“说”和“做”矛盾不矛盾?不矛盾,无论是作为学者的做,还是革命家的说,他是始终如一,那就是言行一致。
在闻一多先生的身上,他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切切实实的印证着一个中国知识份子的高贵和悲壮,他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他就是一个大写的人。臧克家先生就是饱含着对闻一多先生高度的敬仰和赞赏之情,写下了最后两段。那么我们就用这种感情来读一下最后两段。
七、拓展探究。
说说你们眼中的闻一多。
(要求:可以用到文中的词语为闻一多先生写一段嘉奖词,也可以用到一种或两种修辞手法。字数不限)。
八、作业布置。
1、完成一段描写闻一多的嘉奖词。
2.查阅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感受他那强烈的爱国情怀。
九、板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臧克家、闻一多的背景常识,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和作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此环节谈话导入,意在告诉学生要全面地看问题。)。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人物访谈的节目,我也让学生谈谈一位人物,小品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学生谈的多是她在表演方面的成就,我告诉他们,她生前为人和蔼,正气,诚恳,人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她“赵大妈”,在她去世后,人们都称赞她的一生是“德艺双馨”。
接下来,我请学生看两幅图片,我国文学上的两位大家---------闻一多、臧克家。
屏幕出示学生介绍。(介绍不全的,教师可补充。)。
如:闻一多是五四运动以来知识分子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臧克家介绍老师闻一多的散文,共同探讨闻一多的人生。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指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
2、让学生说预习课文后,认为本文围绕人物的哪些方面写了哪些事情?
(这一环节在于,通过让学生不断地回答,明确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做了再说。
学者优秀。
做了不说。
行的高标。
先说后做。
革命家大勇。
敢说敢做。
质疑问难:
此环节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并鼓励其他学生答疑,补充,最后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作答。
如:
1、解释字词。
写照高标诗兴不作目不窥园精神食粮一反既往慷慨淋漓。
2、理解句子: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的含义。
3)为什么说“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
5)理解这句话“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合作探究性学习:
(此环节目的是解决目标2)。
上课时我们一起探讨过赵丽蓉老艺术家光辉灿烂的人生,在本文,作者也处处流露着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总结出闻一多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分组讨论,教师集中讨论结果:
a、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作为学者:
研究古籍,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研究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小结: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b、说了就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小结:投身于民主运动,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c、其他方面: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
拓展延伸: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等。
联系学生实际,让他说出平时在说和做方面有不恰当的事吗?教师继续引导他谈今后如何打算做得更好。
对!言行一致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你想让自己拥有高尚的人生吗?老师我个人认为,高尚的人不仅仅能做到这些,所以,我送给大家一句话:
人生是一种追求,一种不懈的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修养,高雅的情趣,宽阔的胸怀,大度的气质。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芳邻,以希望为哨兵,认准自己的目标,义无返顾勇往直前。
总结写法:(让学。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掌握一些双音节词语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成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3、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4、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5、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1、探讨研究法。2、朗读法。3、语感品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他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习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4][5]。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八
积累生字词,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领会本文生动、精练的语言;理解个别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感受闻一多的光辉形象,并从中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研究探讨法2、朗读法。
课件。
第一课时。
一、音乐激趣,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与闻一多。
臧克家,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他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有“农民诗人”之称。
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都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三、检查预习,朗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地壳弥高兀兀穷年。
校补迭起沥尽心血。
赫然炯炯目光群蚁排衙。
函寄目不窥园迥乎不同。
漂白锲而不舍气冲斗牛。
2、通读课文,你觉得闻一多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闻一多,勤奋努力的学者,大无畏的革命家。一位爱国人士。(自由回答)。
四、整体感知,思考探究。
1、同学们,文中为我们介绍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种身份?
明确:学者,革命家。
明确: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
五、品读课文,感受人物。
(一)学者的闻一多。
1、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他做了哪些事?请大家浏览《1-7》自然段,相邻的同学互相讨论找出来。
明确:他从唐诗下手写出《唐诗杂论》,十年艰辛写了一部《楚辞校补》。
再到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
(品析句子,通过重点语句感受人物性格)。
明确:他是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国的文化药方。
(二)革命家的闻一多。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朗读,我们来看看闻一多在两个方面的“说”和“做”矛盾不矛盾?不矛盾,无论是作为学者的做,还是革命家的说,他是始终如一,那就是言行一致。
在闻一多先生的身上,他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切切实实的印证着一个中国知识份子的高贵和悲壮,他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他就是一个大写的人。臧克家先生就是饱含着对闻一多先生高度的敬仰和赞赏之情,写下了最后两段。那么我们就用这种感情来读一下最后两段。
七、拓展探究。
说说你们眼中的闻一多。
(要求:可以用到文中的词语为闻一多先生写一段嘉奖词,也可以用到一种或两种修辞手法。字数不限)。
八、作业布置。
1、完成一段描写闻一多的嘉奖词。
2、查阅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感受他那强烈的爱国情怀。
九、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九
细读全文,画出精碎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读文—复述—谈变化)。
明确: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度,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后期年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时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单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通过读文思考、讨论、使学生明确: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言简意明。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3.4的分段: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的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石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c: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使学生明确: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闻一多先生既“说”又“做”,先“说”跟着“说”的就是“做”。
第一部分写法是引用闻先生的“言”,然后记其“行”,再进行议论。第二部分把闻一多先生的“言”和“行”糅合起来写,把叙述和议论结合起来写,给人以飞流直下,一气呵成的感觉,表露了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议论中寓含深情,议论中夹以事实,扣击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闻先生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1.这篇课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能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明确: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2.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
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c.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课后练习二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未涉及,学生又未质疑,可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一
第一题本题旨在把握文章大意和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的主要特点,并提高把握关键语句的能力,复述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
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第二题本题旨在理解句中词语,从而进一步理解句子以至文章的意思。
1.“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的《静夜》一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5.“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第三题本题旨在让大家注意过渡句的运用,以及叙述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
1.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2.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还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二
1.仔细阅读课文,说出课文围绕闻一多哪两个方面写作,把握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阐释课文紧凑的结构。
2.抓住课文内容,说出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怎么做、做了什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怎么做、做了什么,学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并合理裁剪材料的方法。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课文对闻一多的记叙、描写、议论,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3.根据文章内容,在研读文章过程中,抓住文章的的关键词句,说出闻一多治学的态度和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剪裁材料。
难点:品味关键词句,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1.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说:“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涉这个人道德修养的高低。只说不做,叫夸夸其谈,这样的人是行动的矮子,天长日久,终将一事无成。为此,我们要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谈谈课题的意思,揭示文章的文学样式。
3.简介闻一多和臧克家。
1.抽学生分段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词语,读后交流说出内容。
2.文章写了闻一多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什么?闻一多是如何“说”和“做”的?
3.引导学生概述文章的内容。
4.弄清文章的结构。
(一)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3.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如何围绕中心选择和剪裁材料。
(二)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2.抓住作者为了证明自己对闻一多先生的评价所选取的部分事例,说出事例写了什么,学习记叙的写法。
3.明确事例和观点之间的联系。
4.总结:作者为了证明自己对闻一多先生的看法,选取了典型事例进行证明。
(三)学习有详有略安排材料。
1.材料的详略解读。
2.有详有略安排材料的好处(避免平铺直叙)。
1.示例研读课文第3、4自然段,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人物的品质。
2.学生根据示例研读,从课文中其他地方抓关键词句,感受并说出人物形象。
3.人物品质概括,明确课文结尾的总结作用、概括总用。
4.诗化语言:语言凝练、句式整齐、读音铿锵,感情浓郁,震撼心灵。
1.根据板书进行总结,加强学生对文章言语形式的'进一步感受。
2.阅读闻一多现代诗《一句话》,进一步理解闻一多精神。
”
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大家一定有不少的感触,认识到言行一致对一个人来说极其重要。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部分人价值观、道德观沦陷,让人忧心忡忡。
请以《我的说和做》为题,选取你生活中的说和做的具体事例,说说你是怎样说和做的?对自己的说和做做出较恰当的评价。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预习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学习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品味探究。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
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课后练习二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未涉及,学生又未质疑,可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五、巩固拓展。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六、拓展延伸。
1、回顾学习内容,自结学习收获;自评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课后记:
本文主要围绕闻一多先生的说、做两个方面展开,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他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的不同,概括他在这两个方面说和做的不同点,思考其深刻思想根源,进而更全面地把握人物的思想内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3、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叙重点。
4、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并学习本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切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闻》这篇文章。(在原有的闻一多三个字的后面稍微隔开一段的空处,板书:的说和做。)。
二、自读、感知文本:
自读思考:1、文章是分了说和做两个部分来写的吗?
2、文章到底怎样安排说和做的,你能不能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最关键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三、再读品味: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怎么做的,概括的句子有吗?
交流点拨:1、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第4段,“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第6段,“他又由唐诗转向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其中哪些是表现他做的样子的?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这一段说他做了,也没有说,这里的说是什么?贬义,一种炫耀。师:我们同学都体会的很好,现在很多人不是这样,他们喜欢到处炫耀自己,发表了一点文章就像母鸡下了蛋,要到处嚷嚷,我们应该向闻一多先生学一学。
【预设:为了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师:对,有这样一位作家,他之前以诊病救人为己任,后看到国民的愚昧,转而拿起文学的笔。【鲁迅】同样是以文化来救国,为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给我们的启示。做学问就要潜下心来专心的做学问,或者做了不说,现在有写人做了一点学问就骄傲的不得了,这是要不得的。
第2课时。
一、回顾旧知:
2、对,围绕说和做来写,换句话说,说和做是本文叙事的线索。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师:对,这是从成果的角度写他做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事实上还有很多描写表现,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这些句子描写的很细致,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要学习。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这样处理说和做的,那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又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呢?我们把文章第二部分读一读。另外,本文对闻一多先生充满了崇敬之情,我们要在朗读中体现。
二、品读揣摩:
学生朗读课文:那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又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呢?
点拨再读:1、我们再选几段能体现内容的句子来读一读。16段、17段、18段。
2、找一找能概括的词语。【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4、18段,参加游行的示威,走在前头。神态如何?【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5、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不计个人利益,潜心研究学术;当他看到时局黑暗,他是为中华民族而说,为民众争取民主的权益。两个阶段有没有共同点?【预设:革命是为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做学问是为了开一剂文化药方】对,当时的国家已经是极度衰微了,有一句话叫“华北之大,已经容不下一张书桌。”而我们有杰出的学者,讲自己的人生选择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来,我们把中心句读一读。学生齐声朗读20段。
6、为什么这两句话中间用句号,句子不是很短吗?【预设:为了把长句变短句,增强强调语气、用句号可以延长停顿,使语气更坚定】好,我们再来把这两段读一读。
7、大家来看看,内容上和语言上各有什么特点?分两部分写,段落清晰。说和做是交替在一起写的。句子都短小精悍。选最能体现他说和做的事。
8、对,我插一句,闻先生他胡子很长,文中说他“长须飘飘”,在抗战之初闻一多发誓,抗战不胜利,不剪胡子,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蓄须明志”了。同样这样做的还有一位唱花旦的先生,大家知道是谁吗?【梅兰芳,蓄须也就意味着不能唱花旦了。这些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在国难当头时毅然决然的的报国之心值得我们学习。再回到我们这个问题,内容上作者注意选取典型材料,作为学问家和革命家的闻一多他的一些典型的细节,内容写得很细,刻画人物很有用。
写法上是以说和做为线索,交替起来写,写说和做的时候会穿插一些评论。比如“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是评价,表达方式上叫——议论。
9、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篇文章又有叙事,也就是说是夹叙夹议,大家再找个例子。
10、对,夹叙夹议。好,下面我们看短句。但文中也有长句阿,“当时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找找文章中哪儿短句集中,是在作为学者的还是革命家的部分里?革命家。为什么这样?短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激情,长句与学者身份相符。短句感觉有利,这就是语感。长句就比较柔和,舒缓。
有哪些长句呢?“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附板书:
臧克家。
学者革命家。
《唐诗杂论》写政治传单。
《楚辞校补》做了再说说了就做最后一次讲演。
《古典新义》做了不说言行一致。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五
横街镇中学许鹏浩。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标题导入。
1、介绍臧克家及闻一多:
臧克家(1905――)。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他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1899-1946),五四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留学。1925年留学回国后,曾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抗战开始后,随清华大学南迁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1946年7月15日,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用鲜血和生命写完了自己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时年47岁。
知遇相惜亦师亦友――臧克家和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革命家: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板书课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
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臧克家、闻一多的背景常识,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和作品。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入新课:(此环节谈话导入,意在告诉学生要全面地看问题。)。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人物访谈的节目,我也让学生谈谈一位人物,小品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学生谈的多是她在表演方面的成就,我告诉他们,她生前为人和蔼,正气,诚恳,人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她“赵大妈”,在她去世后,人们都称赞她的一生是“德艺双馨”。
接下来,我请学生看两幅图片,我国文学上的两位大家---------闻一多、臧克家。
屏幕出示学生介绍。(介绍不全的,教师可补充。)。
如:闻一多是五四运动以来知识分子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臧克家介绍老师闻一多的散文,共同探讨闻一多的人生。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指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
2、让学生说预习课文后,认为本文围绕人物的哪些方面写了哪些事情?
(这一环节在于,通过让学生不断地回答,明确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做了再说。
学者优秀。
做了不说。
行的高标。
先说后做。
革命家大勇。
敢说敢做。
质疑问难:
此环节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并鼓励其他学生答疑,补充,最后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作答。
如:
1、解释字词。
写照高标诗兴不作目不窥园精神食粮一反既往慷慨淋漓。
2、理解句子: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的含义。
3)为什么说“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
5)理解这句话“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合作探究性学习:
(此环节目的是解决目标2)。
上课时我们一起探讨过赵丽蓉老艺术家光辉灿烂的人生,在本文,作者也处处流露着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总结出闻一多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分组讨论,教师集中讨论结果:
a、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作为学者:
研究古籍,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研究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小结: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b、说了就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小结:投身于民主运动,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c、其他方面: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
拓展延伸: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等。
联系学生实际,让他说出平时在说和做方面有不恰当的事吗?教师继续引导他谈今后如何打算做得更好。
对!言行一致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你想让自己拥有高尚的人生吗?老师我个人认为,高尚的人不仅仅能做到这些,所以,我送给大家一句话:
人生是一种追求,一种不懈的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修养,高雅的情趣,宽阔的胸怀,大度的气质。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芳邻,以希望为哨兵,认准自己的目标,义无返顾勇往直前。
总结写法:(让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模板17篇)篇十七
育才初中王国平。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味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2、夹叙夹议的`写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
3、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欣赏,情感熏陶,行文技巧,指导写作。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学生讲述交流搜集的资料,引出闻一多,臧克家。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