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一下,一份好的计划书应该具备明确的目标、可行的方案、详细的时间安排以及合理的资源规划。计划书范文的参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计划书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幼儿园端午节方案(通用14篇)篇一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1、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幼儿园端午节方案(通用14篇)篇二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中国家家吃粽子,很多地方还戴香包、插艾蒿、赛龙舟。通过此活动,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以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节目,从而使幼儿对各地方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认识,以此增强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主持人:明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嘛?(端午节)
小结:在这一天里,中国家家吃粽子,很多地方还戴香包、插艾蒿、赛龙舟。
主持人: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短片。
1、端午节由来的短片。
2、人们裹粽子的短片。
3、人们赛龙舟的短片。
4、学念儿歌《五月五》。
大班亲子活动:快乐的端午节
活动设计意图: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商讨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来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尝试包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活动准备:
包粽子的材料及工具:如粽叶、大米、红豆沙、蛋黄、线、剪刀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和父母志愿者共同包粽子。
“小朋友们包过粽子吗?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会包粽子的父母,我们一起学习粽子吧!”
幼儿分组和父母志愿者共同包粽子,引导幼儿为父母志愿者拿、放材料,边看边交流。 “包粽子的顺序是什么?包粽子时需要注意什么?你看了包粽子的过程后有什么感受?”
5、幼儿和父母志愿者共同分享粽子。
幼儿园端午节方案(通用14篇)篇三
大家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挂钟馗像,挂艾叶菖蒲、塞龙舟、吃粽子等,其中端午节吃粽子,更是常见的传统习俗。为了让幼儿了解这一传统的节日,我设计了此活动,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气氛的同时,还学习用彩泥做出不同形状的粽子。
1、知道粽子有不同种类、形状。
2、学习用搓、捏、压、团,做出不同形状的粽子。
3、体验中国民族节日的快乐。
一、以提问的形式引出话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什么节日要吃粽子?
——你们吃过什么样的粽子?
——粽子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
二、幼儿学“包”粽子。
——今天,我们用彩泥来做粽子好吗?怎么做呢?
1、幼儿观察讨论做粽子的步骤。
2、幼儿用彩泥自由的搓、捏、压、团,做出不同形状的粽子。
3、尝试用绳子捆绑粽子。
三、幼儿制作粽子,教师巡回指导。
四、分享,欣赏作品。
1、请幼儿介绍一下自己制作的粽子。
2、感受节日带来的气氛。
活动在幼儿的谈话中拉开序幕,幼儿兴致勃勃地讨论自己见过的粽子,到请幼儿动手做粽子时,幼儿都跃跃欲试,用彩泥做出自己喜欢的粽子,活动室里洋溢着一片欢笑!幼儿不在乎最后的结果,而注重的是活动的过程,但是可能由于示范做粽子的步骤没有讲清楚,以至于有的幼儿做出来的粽子不太像,还有就是给粽子绑绳子对幼儿来讲比较难。
幼儿园端午节方案(通用14篇)篇四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1、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幼儿园端午节方案(通用14篇)篇五
(同学们在家通过看书,上网查阅等途径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具体内容如下: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节各地的风俗习惯视频。
(主持人):同学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说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和妈妈一起来包粽子,看谁的手儿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材料:糯米、去皮绿豆、肉粹、粽叶、粽绳。
方法:
1。将粽叶折成漏斗形。
2。在漏斗形的粽叶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去皮绿豆以及肉粹。
3。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叶的两边把那个比较长的粽叶向糯米这边压成一个三角形。
4。将粽叶包好后用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绑紧。
5。蒸煮。
学生和家长动手包。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看诗朗诵表演。
第一:xx同学朗诵。
第二:小组朗诵。
第三:女生齐诵。
第四:男女朗诵。
第五:家长和学生齐诵。
(诗歌内容附后)。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到过汨罗江吗?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赛龙舟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国际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汨罗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赛龙舟可以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视频。)。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我们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同学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请评委根据粽子的样式,口感评价。并且评出最佳包粽子大王;最好吃的粽子;以及最会吃粽子大王。
附活动资料:
1、故事概况。
(1)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2)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3)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勾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4)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
附:习俗的传说。
1)挂艾草、菖蒲。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草、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去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伸为“蒲剑”,可以斩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2)喝雄黄。
因端午节后各种虫类,开始活跃起来,瘟疫渐多,雄黄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蛇传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黄酒之后,差点现出蛇形,所以民众则起而彷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3)吃粽子。
因屈原投江,民众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用竹筒装好米食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用竹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喂鱼、虾。
4)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5)划龙船竞赛。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现代则为一种表现团队精神的最佳活动,而且举办划龙船比赛,近年来有逐渐发展成国际邀请赛的情形。龙船比赛会让外国友人喜欢的原因:它是一种有别于国外盛行的独木舟或八人式的划船,而是一种需要更多默契的力与美的运动。
6)佩香袋。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2、诗歌内容。
祭屈原。
明知忠言惹祸根,
报国岂可避死生?
世人莫笑诗人愚,
佞臣昏君最可恨!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乙卯重五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竞渡曲。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幼儿园端午节方案(通用14篇)篇六
1、知道端午节有挂香包的习俗,初步了解香包的功用及制作材料。
2、尝试用针缝的方法制作香包,感受自制香包的快乐。
3、知道与小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注意用针的安全。
1、制作香包所需的材料(艾草、干花、针、线等)。
2、幼儿已有刺绣经验。
3、民间音乐。
1、观察香包,了解挂香包的用途,激发自制香包的兴趣。
指导语:
什么叫香包?
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挂香包?
2、讨论、探索制作香包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研究制作香包的方法步骤。
指导语:
做香包需要哪些材料?
怎样使用这些材料来做香包?
(2)讨论做香包的注意事项。
指导语:
做香包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在音乐声中,尝试自制香包。
4、把做好的香包挂在胸前,互相观赏,体验自制香包的快乐。
幼儿园端午节方案(通用14篇)篇七
端午是中国最具传统魅力的节日之一,有着20xx年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丰富内涵,而如今却已不得孩子们所熟知,为了让孩子们真的正贴近端午,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能够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以继承我国的优良传统,我园特以“端午情浓,粽叶飘香”为主题,面向全体幼儿开展 “快乐端午节”活动。请各班根据活动安排认真组织,通过看看、听听、说说、做做、吃吃等活动营造节日氛围,增进孩子对端午文化的了解。
20xx年6月 6日
1.看看:各班围绕端午节传统布置端午环境,引导幼儿观察班级和周围环境的变化。
2.听一听:讲一讲端午节传统故事。
3.说一说:引导孩子说说家人和周围人们是如何过端午。
4.做一做:家长和孩子一起包粽子。
5.尝一尝:孩子们一起品尝美味的粽子。
幼儿园端午节方案(通用14篇)篇八
一、设计意图: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班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活动内容:
活动一 :社会领域《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使幼儿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能积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
3、知道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 活动准备:幼儿进行过端午节的调查。根据幼儿的问题设计、制作有关端午节经验的调查表,鼓励幼儿广泛收集资料、积累经验。自带各种口味的煮熟的粽子。
活动过程:
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介绍端午与屈原的故事。
门插艾 香满堂, 龙船下水喜洋洋。
2 、 老师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屈原是如何爱他的国家,又是怎样投江的。
3、 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的意义。
4、组织幼儿品尝粽子,观察粽子外形、讲述粽子的口感味道。
5、活动结束,收拾材料。
活动二 :艺术领域《包粽子》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集体讨论,分工合作, 以捏橡皮泥的形式学习包粽子,使
幼儿进一步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活动过程:
1.结合端午节的粽子,引导幼儿根椐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粽子的基本特征(幼儿也可自由讨论)。
2.引导幼儿想想用什么橡皮泥做粽子?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怎样包粽子、特别是粽子的形态,。
3.幼儿分组制作粽子,采用各种已学的技能进行活动。教师重点引导幼儿做粽子的形状,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
4.启发幼儿可大胆设计不同的粽子。
5.将幼儿自己制作的粽子放在活动室的周围,并让幼儿互相参观、交流、评评谁的粽子最有特色、最有创新。
6、活动结束,收拾材料。
活动小结
在本次端午节主题活动中,幼儿兴致勃勃地讨论自己见过的粽子,请幼儿动手做粽子时,幼儿都欲欲而试,用彩泥做出自己喜欢的粽子,虽然有的宝宝做出的粽子不像什么粽子,活动室里洋溢着一片欢笑!幼儿不在乎最后的结果,而注重的是活动的过程。活动刚开始大家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制作粽子后,幼儿在剥粽子的时候发现:各种粽子的大小不同,包法也不同,有的是用线扎捆起来的、有的则不是用线,是直接用粽叶穿过去的。但是幼儿都想知道这粽叶软软的怎么可以穿进去的?是怎么穿的?当粽子被切成一块一块开始品尝时,他们品尝各种各样的粽子。幼儿都很开心,对端午节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本次活动中幼儿不仅吃到了美味的粽子,更从活动中了解了这个活动的由来,以及我们民间对于活动的重视,更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通过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20xx-6-27
幼儿园端午节方案(通用14篇)篇九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1、故事录音。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活动介绍: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小(1):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小(2):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小(3)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 阳,处处都端阳。
小学生端午节作文
给老同学的端午节祝福语
端午节同事的祝福语
端午节给老师的祝福语
2017端午节家人祝福语
端午节真诚祝福语
2017端午亲人温馨祝福
2017端午节朋友祝福语
2017有关端午节的祝福语
幼儿园端午节方案(通用14篇)篇十
在欢度“六一”国际儿童节,喜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之际,为充分发挥优秀童谣愉悦身心、净化心灵、启迪心智的作用,丰富广大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积极引导少年儿童进一步了解传统、认同传统、喜爱传统、过好传统节日,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根据区文明办、区文明城市创建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现将开展优秀童谣传唱活动和“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要求作如下布置。
1.活动对象:主要是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
2.活动安排:
开展网上签名寄语活动。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为契机,组织开展“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5月18日至6月10日,中国文明网、视网等网站开辟签名寄语活动主页面。各小学、幼儿园要在本地举办“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启动仪式,组织广大未成年人积极参与,上网浏览80首获奖优秀童谣,签名寄语,抒发感言,表达心声,引导少年儿童广为传唱优秀童谣,抑制“灰色童谣”,快乐成长,做有道德的人。
充分利用童谣读物。配合开展优秀童谣传唱活动,中央文明办组织编印了《中华是我家》一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80首获奖优秀童谣汇编成册,已在新华书店公开发行。各校(园)要充分利用好这本图书,组织少年儿童认真阅读、学唱优秀童谣,推动童谣传唱活动广泛开展。
开展校园传唱活动。各校(园)要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把童谣传唱与校园文化、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利用大课间、班队会、德育课等时间,组织学生自编自演优秀童谣节目,开展“唱童谣、学童谣、编童谣、演童谣”活动;利用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站、橱窗、板报等,宣传展示优秀童谣。有条件的学校可把童谣内容纳入校本课程。
1.活动时间:20xx年6月7日-6月16日。
2.活动形式:各中小学以主题班会形式,介绍端午由来,了解民俗知识,学习包粽子。发起“迎世博、讲文明、学礼仪、过端午”倡议活动,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欢庆中华民族传统佳节。
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在节日期间开展优秀童谣传唱活动,有条件的单位可在传唱基础上开展优秀童谣节目表演,推动爱国主义精神宣传,提高中小学生文化素养,展示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端午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是进行爱国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的极好时机。各学校、幼儿园一定要把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和优秀童谣传唱活动作为对广大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制定活动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推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2.加强宣传,认真总结。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横幅、戗牌、宣传栏及时宣传报道活动开展活动,营造浓郁的扭转。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相关民俗知识。做好优秀童谣歌曲曲目推荐工作,各校(园)要做好活动开展情况材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的收集和保管工作,并于6月12日前将活动情况书面总结和图片上报区教育局办公室。
幼儿园端午节方案(通用14篇)篇十一
1、会说“端午节”的名称,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乐于参加包粽子、制香包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端午节的故事。
做香包的材料:香料、布等。
包粽子的糯米、苇叶。
一、主持人出示图片,讲述端午节来历的故事,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关物品。
1、吃粽子
用黍米(黄米)或糯米加枣用苇叶包成三棱角式的粽子,煮熟食用。据说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不让鱼类吃掉其尸体,故向江内投之以粽子。习俗相沿,变成了人吃粽子,后又带上了时令色彩。
2、做香布袋
用布做成小布袋,向药铺索要或买五味中药药面,装在小布袋里缝严。戴在小孩或老年妇女身上,驱邪避瘟。
3、给孩子戴五丝
“五丝”由红、黄、蓝、白、黑五色线配成,古代没有棉花而用五色丝,所以叫“五丝”。后有了棉花,就以棉线代丝,而名称未改。早晨,在未出太阳时,给孩子的手脖上、脚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丝”。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时,解下来扔在水流里,使其顺水漂走。传说这“五丝”能变成蚯蚓。习俗认为戴“五丝”,能去灾、辟邪、保护儿童。
二、包粽子、吃粽子,共同分享端午节的食品。
三、亲子共制香包
1、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香包。
2、幼儿相互赠送香包,大胆向同伴说一句祝福的话。
四、影楼拍摄活动全程,在媒体发稿专题报道,评选制作香包及包粽子活动第一名。
五、活动结束
在此,仅代表幼儿园的全体教师祝各位家长及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
幼儿园端午节方案(通用14篇)篇十二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了解端午节独特的风俗习惯及其意义。
2、与家人一起制作香袋、观看粽子的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
1、制作粽子和香袋的各种材料。
2、ppt。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引入话题:
2、屈原是谁?屈原和端午节有什么关系?
3、观看ppt,了解粽子、艾草、龙舟等。
(二)和家长一起动手制作香袋、纸制三角综。
(三)观看部分家长表演包粽子,并与家人一起品尝粽子。
活动反思:
在这次端午节活动中,孩子们对把粽子抛到河里,纪念屈原,赛龙舟等都很好奇。
活动刚开始,幼儿和家长都迫不及待的开始装香料,做香囊,每一个香囊都倾注了孩子家长的无穷用心。在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几位家长制作粽子后,孩子们在剥粽子的时候发现:各种粽子的大小不同,包法也不同,有的是用线扎捆起来的、有的则不是用线,是直接用粽叶穿过去的。但是孩子们都想知道这粽叶软软的怎么可以穿进去的?是怎么穿的?当粽子被切成一块一块开始品尝时,他们品尝各种各样的粽子。孩子们都很开心,对端午节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在此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吃到了美味的粽子,更从活动中了解了这个活动的由来,以及我们民间对于活动的重视,更进一步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通过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幼儿园端午节方案(通用14篇)篇十三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代表着团圆、吉祥。对于大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已经知道中秋节这个节日了,但是还不了解中秋节的意义与传统礼节。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主要以“快乐”为中心点,开展了中秋节的活动,以此让他们体验幼儿园这个小家庭的团圆与快乐,激发他们乐意上幼儿园、爱幼儿园的美好情感。
活动名称
美术活动:有趣的月饼(线描)
活动目标
1、知道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2、能用线条、图案来画月饼,感受绘画的乐趣。
3、喜欢民间节日,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有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
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4、观察月饼:
——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口味等来介绍。
——老师小结。
5、欣赏故事《嫦娥奔月》。
6、幼儿运用线条、图案画月饼。
(1)出示月饼,让孩子们讲讲月饼的形状和花纹。
(2)教师讲解要求。
(3)幼儿运用线条、图案画月饼。
(3)孩子操作,老师指导。鼓励孩子们大胆作画。
7、月饼展览会。
孩子们互相参观自己画的月饼,并说说谁做画得好?为什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高,预设的活动目标基本上能达到,孩子们不仅在课堂上了解了中秋节的习俗和意义,也能运用学过的线条、图案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月饼(如:有冰皮、兔子饼、爱心月饼等等),进一步感受到了线条的美感。
幼儿园端午节方案(通用14篇)篇十四
目标:了解端午节的传说。
知道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
准备:请家长为幼儿制作一个香袋
目标:谈论自己的香袋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目标:知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
准备:请幼儿每人带一个粽子来幼儿园
过程: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咸肉粽子、 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
根据幼儿自己已有的经验,想象并表现端午节的快乐。
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丰富有关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回忆端午节。
提问:端午节你过得快乐吗?
你觉得端午节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幼儿讨论并讲述)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精心构思。
提出要求:
把你在端午节中最快乐的一件事画出来,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鼓励幼儿将端午节时印象最深或最快乐的事画下来。
作品评析及展览。
引导幼儿相互评价作品,交流过节的感受。
1.引导幼儿模拟构造龙舟.
2.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1.准备花片、积塑、各种玩具。
1.结合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引导幼儿根椐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龙舟的基本特征(幼儿也可自由讨论)。
2.引导幼儿想想用什么玩具拼插龙舟?
3.幼儿分组制作龙舟,采用各种已学的技能进行拼插。
4.将幼儿自己制作的龙舟放在活动室的周围,并让幼儿互相参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