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提前规划好教学活动的时间和进度所做的详细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进行教学计划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要求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以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制定教学计划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此处提供一些教学计划案例,供广大教师查看和参考,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通用15篇)篇一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岑参及诗歌内容。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难点】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学习方法】诵读—自学—讨论—探究。
【学习流程】。
(一)预习检测。
1作者岑参(约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他是()代的(“”)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2释题:
3反复诵读,读准字音。
岑参()散入()狐裘()锦衾薄()。
瀚海()阑干()羌笛()风掣红旗()。
(二)课内探究:
1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怎样分层?
2研读第一层咏雪部分。
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地的雪的哪些特点?
3研读第二层送别部分。
(1)诗人写送别表现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3)诗人在句子中并未写到“情义”“不舍”等字眼,那么这种情义是怎样传达出来的?
4重点语句赏析。
5齐读全诗——深情诵读,尝试背诵。
(三)拓展延伸。
积累其他送别的古诗名句。
(四)训练检测。
1、你最喜欢哪两句?写出你喜欢的原因。
【教学反思】。
今天(星期五)的第一节课上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的思路是:从提问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和咏雪诗导入新课,然后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并在写作背景中提到“边塞诗”。然后是题解-师范读(本来课件里有朗读录音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放不出来我才不得已范读的)-学生朗读后用提问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师生共同订正(在此提到“互文”的修辞方法)-生再带着三个问题(1、本文从内容上看写了哪两个方面?2、本诗写了怎样的环境?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朗读-用提问式解决这三个问题-品味本诗,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按节奏朗读-指出本诗中的修辞方法-练习小结。
上这节课,我的感觉虽然不是很好,但还是比平时要好一些。
后来我叫教导处秦主任为我这节课提提意见,也许因为是下课的时候,时间不够充足吧。他说,好的就不说了,就说要注意的两个方面:
一、以后注意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些。
二、也许是你对电脑的操作不够熟练,字迹跟底色的对比不够明显,所以自己模糊,字体颜色用黄色也许会清楚一些,以后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中午时,我又问了语文组长李老师,她说,好象少了一个环节,如果能不叫学生翻译,而多叫学生分析体会诗的.意境比较好。比如:从第一句中的“百草折”让学生体会风的强劲,读“瀚海阑干百丈冰”让学生想象大沙漠的广阔……。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通用15篇)篇二
教师:泰山,五岳之尊。大家生活在泰山脚下,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曾有不少诗人对泰山进行过歌咏,你能说出一首这样的诗吗?好,一起朗诵杜甫的《望岳》吧。
学生:齐诵《望岳》。
教师:杜甫有一位比他小三岁的好朋友,叫岑参,他是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板书:课题、作者)。
二、读诗。
教师:学诗首先要读诗,大家以前是如何读诗的呢?
今天我们丰富一下读诗的方式,可以个人读、合作读;可以诵读、演读、唱读。当然大家还可以创设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大家开始准备吧。
学生:自由读诗,小组交流,准备展示。
教师:我们请同学到台前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各种形式的“读”。
三、品诗。
1、简说诗中之“奇”
教师:边塞诗的特色之一是描绘边塞奇异风光。岑参作为唐代边塞诗人,他的突出特点就是“好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幻灯)。他用好奇的眼睛观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灵感悟世界,并把它们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笔端。这样,我们透过他绮丽的文字就可以读到边塞那奇异的风光和异域的情调了。请大家再读诗歌,说一说你从诗句中发现了怎样的“奇”。
学生:默读,说发现的“奇”。
预设:
胡天八月即飞雪——胡天奇冷,飘雪奇早。
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其繁,雪花奇美。
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奇阔,结冰奇厚。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胡天奇冷,将士奇苦。
愁云惨淡万里凝——愁云奇多,彤云奇密。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风威奇大,雪天奇冷。
去时雪满天山路——路雪奇厚,担忧奇多。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路奇迂,情义奇深。
(提示:如果学生说得不够全面,教师可以抓住其中的“奇”进行引导。如“刚才有的同学说到了天气奇冷,诗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这一点呢?请快速找出来。”)。
2、描述诗中画面。
教师:读着诗歌,诗中奇异的景色仿佛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请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画面,试着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选一句或者两句都可以。写完与小组交流,修改完善,然后选代表在全班展示,看哪个组描述得最精彩。先看一个示例。
屏幕展示示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茫茫的边塞,强劲的北风呼啸而来,飞沙走石,白草被拦腰折断,在狂风吹卷之下,不停地打着滚儿。正是八月中秋时节,鹅毛般的雪片却已经飘飘洒洒,纷纷扬扬。落在山峦上,落在树梢上,落在大漠中……整个边塞大地笼罩在一片白色之中。
学生:个人描述画面,小组交流。
学生:集体展示。
教师:穿插有关资料引导讲解。
(1)引导深解名句。
教师:岑参最喜欢梨花,在他的作品里,曾多次写到梨花,请看屏幕,一起朗读一遍。
屏幕展示诗句:“长安柳枝春欲来,洛阳梨花在前开。”“梁园二月梨花飞,却似梁王雪下时。”“梨花千树雪,柳叶万条烟。”
学生:读以上诗句。
学生:说自己的见解。
(2)引导联想想象。
学生:说自己的设想。
教师:大家的设想都有可能,然而作者不明写,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留白”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
(3)引导感悟情感。
请看材料,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屏幕展示材料: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岑参是就是其中之一。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活,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时所作。
教师:现在明白其中原因了吧。谁来说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诗人所处时代,正值大唐盛世,国家的强盛自然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所以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乐观向上的情怀。
同学们的联想和想象很精彩,现在,我们就结合刚才精彩的描述,快速背诵全诗。看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背会这首诗!开始!
学生:背诵诗歌。
四、用诗。
教师:现在对这首诗已经学得不错了,大家知道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吗?是运用。我想和大家做一个用诗的.挑战游戏,可以是直接引用,也可以化用。大家有些为难,先看两个例子吧。
屏幕展示用诗举例:
1、引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移植杜甫的记忆。有了他的记忆,我会感受他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伟大之心;也会体味他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胸襟,品味他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欣赏他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化用:“前不见青山,后不见绿水,念天地之污染,独怆然而涕下。”(仿《登幽州台歌》)。
教师:大家愿意选择哪句诗呢?看来大家都愿意选择诗中的名句。为了避免大家选择的诗句过于集中,如果敢于挑战其他诗句,我们可以给他加2分。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个人进行创作。
学生:展示创作内容。
教师:适当鼓励点评。
五、结语。
教师:仔细回味,诗人岑参留给了我们什么呢?边塞的奇异风光,丰富的思想感情,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记住边塞诗,记住岑参。
课即将结束了,请小组长如实的地将本组得分写到小组名下,这节课同学们都有精彩的表现,让我们用掌声对获得优胜的小组表示祝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通用15篇)篇三
比读,就是选择内容、风格、意境相近或相对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使阅读能力得到迁移、朗读能力得到训练的一种教学思路。这种教学思路的重点是指导学生领悟课文的感情和韵味,培养学生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能表现该种感情和韵味的朗读方法。其主导教法是:读中品析,读中感受,比中拓展,比中迁移。下面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设计,该设计就把几首诗歌很好地进行了比读。
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时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不是吗?我们与朋友分别的那一瞬至今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来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难忘的一幕。
1。正字音。
折 散 裘 衾 角 着 羌 掣
2。明内容。
课题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说送别的环境。
明确:在西北边塞瑰奇壮丽的冰雪沙海背景下,岑参送朋友武判官回到京城长安去。这是戍边将士之别。
1。自由读,将写景与送别的过渡句用“——”标示出来。
明确:在“愁云惨淡万里凝”处标示。
2。请同学们任选角度,将前面咏雪的句子和后面的送别联系起来。比如说:雪是冷的,可朋友的心是热的。
3。想像诗句所呈现的画面,自己试读。
4。教师指名读,边点评边示范。
第1、2句陡促,重读“卷”、“八月”、“即”,突出风狂雪早;3、4句轻柔舒缓,重读“春风”、“千树万树”,表现“春暖花开”的美景所带给人的春天般的温暖;然后低沉滞涩,寒气仿佛侵入骨髓。“中军置酒饮归客”及以下三句应读得热烈急促,一气呵成,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气氛;“轮台”四句渐渐舒缓,渐渐低下去,使声音恰如那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营造出低回不已余音袅袅的意境。这一刻,画面定格,时间停止,情感激荡。
5。听读,揣摩:在送别的酒宴上,在挥手的那一刻,“我”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明确:对朋友归京,“我”感到高兴。因为对戍边将士来说,能和家人团聚是可喜可贺的一件事。“胡琴琵琶与羌笛”,在急管繁弦中,在杯来盏去中,仿佛可以听见诗人由衷地祝贺:“来,为你归京干杯!”然而朋友情深,轮台距离长安路途遥远,这一分手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尽管是军中大丈夫,依依别情仍然袭上心头;千里冰封,沙海纵横,朋友这一路可会顺利?今日我送君,何时人送我?“雪上空留马行处”,那一行马蹄印啊,将“我”的牵挂和惆怅一直延伸到长安。
6。 学生练习读。
7。全班表演读:全班读前四句,女生齐读后四句。
在古代,因为交通不便,常常一别经年。因此,“送别”就成了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积累的送别诗。下面我们选择大家熟悉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王维的《渭城曲》作为比较阅读的材料。
1。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自选角度,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一下。
比较角度提示:
送别地点:《白》诗新疆轮台;《杜》诗京城长安;《黄》诗湖北武汉;《渭》诗京城长安。
目的地:《白》诗京城长安;《杜》诗蜀州;《黄》诗江苏扬州;《渭》诗新疆安西。
送别环境:《白》诗冰天雪地;《杜》诗烟雾迷蒙;《黄》诗繁花似锦;《渭》诗初春雨凄清。
送别心情:《白》诗百感交集战友别;《杜》诗洒脱少年刚阳别;《黄》诗诗意风流别;《渭》诗深情体贴真情别。
朗读基调:《白》诗慷慨宛转;《杜》诗高亢爽朗;《黄》诗轻快潇洒;《渭》诗舒缓诚挚。
诗歌风格:《白》诗豪放雄奇;《杜》诗开阔俊朗;《黄》诗潇洒飘逸;《渭》诗清新明快。
重要特点:《白》诗咏雪显气概;《杜》诗直抒胸怀;《黄》诗绮丽意境,诗意细节;《渭》诗截取典型情节。
教师小结:《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写给杜少府的,意境开阔,刚健爽朗,文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儿女情长的悲伤之态,所以应读得高亢,读得铿锵有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仿佛是一支抒情畅想曲,读来应是轻快潇洒,仿佛一颗诗心随着江水荡漾;《渭城曲》凄清的氛围可以用舒缓的节奏来表现,那对朋友深情体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一种诚挚关切的久久凝视,也是深情的劝酒辞。而我们今天学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是边关将士英雄气概和儿女心肠交织在一起的高歌,它悲而不哀,因此应读得慷慨而婉转。
2。四人小组表演读,四首送别诗一人读一首。
3。小组推选代表,全班竞读。
南朝的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别”岂只是“黯然销魂”?用心去比较,你会发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学生对课文的品评与朗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并随时调整教学重点;同时学生又在教师和优秀同学的朗读中,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学习了朗读的方法,互动的课堂充满了吸引力。而比读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总之,对于课文内容而言,比读是一种巩固;对于学生素质而言,比读是鉴赏能力和朗读技能的双重提升;对于课堂容量而言,比读是一种扩张;对思维而言,比读是一种碰撞;对学法而言,比读是一种方法指导;对学生个体而言,比读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比读是一种教学底蕴的锻炼。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通用15篇)篇四
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3、背诵并默写该诗歌。
学时重点。
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诗人的情感。
学时难点。
1、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诗人的情感。
以标题导入:齐读标题,我们读出了什么信息?
坏境:下雪的冬天。人物:诗人,武判官。事件:送别。
听读课文:1听准字音和节奏。2、整体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老师示范读,学生自由读,再齐读。悟出豪壮美的雪景和离别的惆怅。
听读课文后;那些诗句写雪景?那些诗句写送别?
(前五句重点写雪景,后四句写送别)。
品读课文:分小组讨论:
一读雪景部分,你读出什么样的雪景?从哪里读出来的?
老师播放相关的雪景图(配了音乐,教师吟诵)生再讨论。老师出示学法指导:1抓关键的字词2、找修辞手法3体会诗的意境。4感悟作者的情感。
讨论后明确:生回答,老师引导。重点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
小结:所有的雪景用一个字来形容:奇。作者对这样的雪景无比地喜爱,几乎忘记了寒冷的现实。但现实终归是现实,所以,下文转入对送别的描绘。
二、品读这一部分,小组讨论,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讨论后明确:思乡情。对友人的担心,离别的惆怅。建功立业的信心。
从哪里看出,逐一找生回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中的空字。在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后加入:
作者介绍:写作风格介绍:
岑参(约715-770),湖北江陵人,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晚年为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善于描写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他的诗气势豪放,色彩鲜明,风格多样,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有《岑嘉州集》。
明确完后老师小结: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对友人的送别,同时也写了雪景,以天寒来衬托人情的暖。
比较阅读:
古人说:“无鉴无别,则赏之浅矣。”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比较,你会发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生齐背诵李白的《赠汪伦》,引导学生感受这是一首谢别诗。
送别诗的类型:
谢别诗李白的《赠汪伦》。
恋别诗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惜别诗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壮别诗高适的《别董大》。
阔别诗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我们今天学的这首是一首(壮)别诗从诗中描写的。
环境:壮观的冰天雪景;。
心情:对“雪景的喜爱”和“战友别”和淡淡的思乡情;看出来的。
三分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请同学推介背诵送别的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活动6【测试】三分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请同学推介背诵送别的名句。
默写诗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通用15篇)篇五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设想。
教学中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
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例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塞下曲(之四)》。
有谁能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出处?――对了,它出自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吟咏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作者介绍。
投影:
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曾两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罢官,欲归故乡时,客死成都旅舍,史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传世。
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三、诗文赏析。
(一)聆听感受。
[4][5][6]。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通用15篇)篇六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况。
2、理解诗歌和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字词。
3、理解作品中千古传诵句子的哲理。
4、教学时数:两课时。
(一)简介作者、作品。
作者: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二)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全诗。
(三)边读边分析。
诗起首四句写野外雪景。“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即”。写作惊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
(四)总结本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
背诵本诗。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默写名句。
(三)继续分析课文。
接下来四句写室内苦寒。“散人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由帐外转入帐内,点点雪花飘落进来,浸湿罗幕;穿着狐裘盖着锦衾也不觉暖,奇寒难忍。而将军都护这样的勇猛边将,也是“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手冻僵了连弓也拉不开,铁甲也冷得穿不上。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去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盖,纵横交错,抬望天空,阴云密布。“愁”“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以上描绘了“瀚海雪景图”,热爱边塞风光,颂扬将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描写饯别的情景。此句扣题,连举三种乐器,运用借代方式,写出送别宴上的热闹情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酒宴散,送客出辕门。茫茫雪原中一杆红旗,奇异而美丽的画面。天气奇寒,劲吹的北风翻不动坠有厚重冰凌的红旗,更显出一个“寒”字来。
最后四句写分手的情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不舍。路遥远,风雪猛,难行走,惜别、担忧之意交织于胸。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望不见远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足迹。结尾两句,寓情于景,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诗的后半部分描绘的是“风雪送客图”。
(四)小结。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五)完成课后作业。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通用15篇)篇七
一、导入。
教师:泰山,五岳之尊。大家生活在泰山脚下,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曾有不少诗人对泰山进行过歌咏,你能说出一首这样的诗吗?好,一起朗诵杜甫的《望岳》吧。
学生:齐诵《望岳》。
教师:杜甫有一位比他小三岁的好朋友,叫岑参,他是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板书:课题、作者)。
二、读诗。
教师:学诗首先要读诗,大家以前是如何读诗的呢?
今天我们丰富一下读诗的方式,可以个人读、合作读;可以诵读、演读、唱读。当然大家还可以创设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大家开始准备吧。
学生:自由读诗,小组交流,准备展示。
教师:我们请同学到台前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各种形式的“读”。
三、品诗。
1、简说诗中之“奇”
教师:边塞诗的特色之一是描绘边塞奇异风光。岑参作为唐代边塞诗人,他的突出特点就是“好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幻灯)。他用好奇的眼睛观察世界,他用好奇的心灵感悟世界,并把它们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笔端。这样,我们透过他绮丽的文字就可以读到边塞那奇异的风光和异域的情调了。请大家再读诗歌,说一说你从诗句中发现了怎样的“奇”。
学生:默读,说发现的“奇”。
预设:
胡天八月即飞雪——胡天奇冷,飘雪奇早。
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其繁,雪花奇美。
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奇阔,结冰奇厚。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胡天奇冷,将士奇苦。
愁云惨淡万里凝——愁云奇多,彤云奇密。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风威奇大,雪天奇冷。
去时雪满天山路——路雪奇厚,担忧奇多。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路奇迂,情义奇深。
(提示:如果学生说得不够全面,教师可以抓住其中的“奇”进行引导。如“刚才有的同学说到了天气奇冷,诗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这一点呢?请快速找出来。”)。
2、描述诗中画面。
教师:读着诗歌,诗中奇异的景色仿佛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请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画面,试着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出来,选一句或者两句都可以。写完与小组交流,修改完善,然后选代表在全班展示,看哪个组描述得最精彩。先看一个示例。
屏幕展示示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茫茫的边塞,强劲的北风呼啸而来,飞沙走石,白草被拦腰折断,在狂风吹卷之下,不停地打着滚儿。正是八月中秋时节,鹅毛般的雪片却已经飘飘洒洒,纷纷扬扬。落在山峦上,落在树梢上,落在大漠中……整个边塞大地笼罩在一片白色之中。
学生:个人描述画面,小组交流。
学生:集体展示。
教师:穿插有关资料引导讲解。
(1)引导深解名句。
教师:岑参最喜欢梨花,在他的作品里,曾多次写到梨花,请看屏幕,一起朗读一遍。
屏幕展示诗句:“长安柳枝春欲来,洛阳梨花在前开。”“梁园二月梨花飞,却似梁王雪下时。”“梨花千树雪,柳叶万条烟。”
学生:读以上诗句。
学生:说自己的见解。
(2)引导联想想象。
学生:说自己的设想。
教师:大家的设想都有可能,然而作者不明写,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留白”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
(3)引导感悟情感。
请看材料,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屏幕展示材料: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岑参是就是其中之一。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涯,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时所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通用15篇)篇八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况。
2、理解这首诗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字词。
3、理解作品中千古传诵句子的哲理。
:一课时。
作品。
作者: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诗起首四句写野外雪景。“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即”写作惊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
接下来四句写室内苦寒。“散人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由帐外转入帐内,点点雪花飘落进来,浸湿罗幕;穿着狐裘盖着锦衾也不觉暖,奇寒难忍。而将军都护这样的勇猛边将,也是“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手冻僵了连弓也拉不开,铁甲也冷得穿不上。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去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盖,纵横交错,抬望天空,阴云密布。“愁”“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以上描绘了“瀚海雪景图”,热爱边塞风光,颂扬将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描写饯别的情景。此句扣题,连举三种乐器,运用借代方式,写出送别宴上的热闹情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酒宴散,送客出辕门。茫茫雪原中一杆红旗,奇异而美丽的画面。天气奇寒,劲吹的北风翻不动坠有厚重冰凌的红旗,更显出一个“寒”字来。
最后四句写分手的情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不舍。路遥远,风雪猛,难行走,惜别、担忧之意交织于胸。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望不见远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足迹。结尾两句,寓情于景,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诗的后半部分描绘的是“风雪送客图”。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通用15篇)篇九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况。
2.理解这首诗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字词。
3.理解作品中千古传诵句子的哲理。
4.教学时数:一课时。
1.作者: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诗起首四句写野外雪景。“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即”写作惊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
接下来四句写室内苦寒。“散人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由帐外转入帐内,点点雪花飘落进来,浸湿罗幕;穿着狐裘盖着锦衾也不觉暖,奇寒难忍。而将军都护这样的勇猛边将,也是“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手冻僵了连弓也拉不开,铁甲也冷得穿不上。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去惨淡万里凝。”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放眼雪原,冰雪覆盖,纵横交错,抬望天空,阴云密布。“愁”“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以上描绘了“瀚海雪景图”,热爱边塞风光,颂扬将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描写饯别的情景。此句扣题,连举三种乐器,运用借代方式,写出送别宴上的热闹情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酒宴散,送客出辕门。茫茫雪原中一杆红旗,奇异而美丽的画面。天气奇寒,劲吹的北风翻不动坠有厚重冰凌的红旗,更显出一个“寒”字来。
最后四句写分手的情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不舍。路遥远,风雪猛,难行走,惜别、担忧之意交织于胸。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望不见远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足迹。结尾两句,寓情于景,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诗的后半部分描绘的是“风雪送客图”。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通用15篇)篇十
看着那天空和地满是雪花片,好像一颗颗好吃的扁糖果似的!
一夜之间春风忽然吹来,千万棵梨树开满了花似的,看着雪花飘进珠帘弄湿了丝织的幕帐,狐皮衣袍也不暖和,织锦的被子显得单薄。走到训练营看将军的硬弓拉不开了,都护的铠甲冻得难以披挂。我猜沙漠上结了百丈厚的冰,天昏地暗,阴雨密布,在万里长空凝结不散。
中军帐里正在正在设宴送别归京的客人,酒席上有胡琴、琵琶、羌笛演奏。
傍晚大雪纷飞,落在军营的大门上,红旗冻得僵硬,任北风劲吹也不能翻卷。
我在轮台东门送你回京,你离开时积雪覆盖了天山的道路。
随着山回路转,我已经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只能看到他的脚印。
雪地上,满是我的泪珠啊!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通用15篇)篇十一
2.理解每首诗歌和散曲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字词。
3.理解作品中千古传诵句子的哲理。
4.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作品。
三、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全诗。
四、边读边分析。
以上描绘了“瀚海雪景图”,热爱边塞风光,颂扬将士意志的感情融于其中。
五、小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通用15篇)篇十二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另版本: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2、胡天:指西域的气候。
3、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门,后遂称营门为辕门。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 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 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 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
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 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 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 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 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 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 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这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
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再从帐外写到 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 送别的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 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 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清新诱人,读之无不叫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共分三个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风停了,雪不大,因此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
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欢乐的顶点。
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纵横矫健的笔力,开阖自如的结构,抑扬顿挫的韵律,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奇的美好意境,不仅写得声色宜,张弛有致,而且刚柔相同,急缓相济,是一乎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通用15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
1.了解作者和边塞诗。
2.掌握诗歌朗读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理解诗歌的内容。
4.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听读、译读、品读、比读。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引标:学生说说有关雪和送别的诗句、谚语或俗语。
二.展标:教师用投影片出示学习目标。
三.达标:
(一)了解作者:教师投影作者资料。
(二)听读--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停顿和节奏。
(三)译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解题。
2.学生朗读诗歌,并根据题解划分层次。
3.男女生分别朗读诗歌的两部分,并在小组内讨论诗歌大意,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难懂的诗句。
(四)品读--教师引导学生鉴赏诗歌佳句。
1.教师抽生朗读全诗。
2.学生小组内讨论自己认为诗歌中写的最好的句子,在班上发言它的好处。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中两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和“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体会诗歌的意境,上句体现了边塞诗的豪放风格,下句体现了送别的惆怅心情。
(五)比读--体会边塞诗。
1.教师出示边塞诗的有关资料,学生朗读。
2.再出示两首有代表性的边塞诗。
3.学生讨论诗歌的思想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四.测标。
(教师用投影片出示几道本课的练习,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师生小结:
1.说说有关边塞诗的知识。
2.总结如何鉴赏诗歌佳句。
板书设计 :
岑参。
咏雪图:忽如 梨花--豪放。
送别图:不见 空留--惆怅 作者邮箱: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通用15篇)篇十四
北风席卷过军营。
将军在账内摆酒为武判官送行,琵琶,羌笛和胡琴奏出优美的音乐,增添了送别的气氛。舞蹈中的歌妓舞步特别华丽。账外已是大雪纷飞。
树枝上满是积雪,像是昨晚吹过春风,树上开满了花朵。此情此景,岑参还是不想离开武判官,却不得不前去送别武判官了。
雪花飘进了珠子串的窗帘,弄湿了幕帐,红旗都冻得不能翻卷,可想而知有多寒冷。
我在轮台送你回京城,到你离开的时候了,天空下起了像鹅毛一样的雪,天山的道路上覆盖着厚百丈的积雪。
我把你送进山中,你一转弯便消失在了我的视线内。我走着你走过的路,却看不见你,只能看见你留下的脚印。
鸟儿在树上唱歌,我来到京城门口,想再见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通用15篇)篇十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一角凛冽的北风呼啸着,无情的吹折了焉焉生气的白草。天骤然降温,早晨起来一瞧,才是仲秋的季节,屋外却早早的积了一层雪,雪还不算厚,被风吹折的白草却已经被雪压的抬不起头来。
毫无征兆,一场又大又急的雪从天而降,仿佛忽然吹了一夜的春风,悄无声息的将雪花小精灵排满了枝头。漫山遍野、千树万树梨花绽放,犹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鲜妍明媚,将溶未溶”正可谓是堪称一幅奇景,冰雪世界,美轮美奂。
室内湿漉漉的珍珠缀成的帘子也遮不及任性飞舞的雪花,他们横冲直撞的飞进来打湿了用丝绸制成的罗幕。天气酷寒,我的狐狸皮大衣和锦缎做成的被子在这时早已没了御寒的效果,直想钻到燃烧的火炉中去。屋外的将军执着的一次又一次的拉弓,弹弓好像故意作对似的偏不屈服硬拉不开,就连盔甲也冻的硬梆梆地难以着身。
广袤无垠的边塞上,纵横交错的沙漠上结了高达百丈的冰,云朵昏暗无光失去了往日的洁白光泽,在空中黯然失色的悬挂着,显得郁郁寡欢,很忧愁。
主帅的营帐里则是另一个景象,众人举杯共饮热闹非凡。桌上摆着各种山珍海味,丰盛酒宴从御赐的大将军到名不见经传的小兵都来为君送行。大家酒后肆无忌惮的你一句我一句扯着玩笑,胡琴,琵琶和羌笛各类乐器齐奏着西北边境风情的异域曲调。大家嬉笑玩闹举杯畅饮,偶然提到离别之处则潸然泪下流露出不舍之情,。“祝君平安,一路当心”句句简单的话语令人心情沉重。
雪依旧下得纷纷扬扬十分寒冷,而里面却是温情暖暖。凌冽的寒风猛烈地牵拽着旗子,但冰雪却将旗子冻得如雕塑般动弹不得,任寒风怎么吹都纹丝不动。
轮台东门前送君归京,离开时山峦上白雪皑皑,车马都走的很慢举步为艰,好在能多留一会儿彼此的情谊,能拖一会是一会罢。路上的我们各怀心事显得很是忧伤,完全没有酒宴上说笑时的欢乐,山多高,雪多厚,路多远都比不上你我真挚的友情。“路上保重”这是我对你最后的祝福,你骑上马渐渐远去,可我一直注视着你离去的背直到你消失在天尽头,留下的只是马儿清晰的脚印。
离别的惆怅心情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愈来愈浓,挥之不去。再看天空飞纷的雪花好像都是你留下的信物一般,一直陪着我,那雪凄凉忧愁却又温暖的绽放在我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