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是一个详细记录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工具,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堂教学的组织。接下来是一些常用的教案模板,希望对教师们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电能电功说课稿(通用17篇)篇一
本课既与上一课知识有联系,也是上一课教学内容的延续。上一课讲电能可以转化成各种能量,这一课要探究这些电能是从哪儿来的,其实也是了解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成电能,从而懂得能量的相互转化。教学的第一部分希望通过介绍各种电池使学生懂得生活中使用的电从哪儿来。本课的一个难点是使学生懂是电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电,是一个虚幻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要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借助器材,使学生能看到电的产生。手摇发电机是个不错的工具。我用了一台手摇发电机,演示给学生看,演示过程中,学生看着手摇后小灯泡亮了,还能过两根导线将产生的电流引出,使灯座上的灯亮了,,学生看着这些蛮新奇,也急于想了解里面到底是怎么样的。经过观察,里面是没有电池的,但有个类似于小电动机一样的东西,通过转动摇柄,使电动机的轴快速转了起来,然后就有电,灯就亮了。其实,这里的电动机准确的称呼应该叫发电机了,它的工作过程和电动机是相反的。电动机是由电生磁,而发电机是由磁生电。
这样,学生就了解了发电机转动是能够产生电流的,自然联系到生活中大型的发电机是不可能靠人力驱动的,那靠什么?靠大自然中的各种力量。对于这些力量,学生的举例说明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从而了解到人们生活中所用到的电能均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大自然,也进一步认识到了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最后,给学生看了些利用太阳能、风力发电站的图片,看了段水力发电的片断,那么庞大的发电机组在水流的冲击下转起来,使学生更有感性认识了。
本节课的最后我安排了一个自制电池的小实验,这个小实验同学们在家里就可以自己做,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对电池能产生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电能电功说课稿(通用17篇)篇二
1、地位和作用。
“电功”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电功公式是掌握层次之一,又是第九章的开首篇,足见这节的重要性,在力学中,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因素。而在电学中,不但物体在电磁力作用下移动算做功,电流通过用电器使其发热、发光、发声等现象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这就扩展了力学中功的概念,为学生理解电能与其它形式能的转化打下了基础。后面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由电功公式导出。所以本节在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中具有综合、扩展和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2、知识目标。
a层次: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和做功形式。
2.会计算一个用电器的电功。
b层次:由公式w=uit求u、i。
c层次,运用串、并联电路特点及公式计算电功。
3、能力目标。
1.学会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2.会读电能表的示数。
4、思想教育。
通过介绍一度电的用途,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的教育。
5、教学关键。
做好电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
6、准备教具。
课本图9-1所用仪器(将钩码换成小车),秒表、电能表、投影仪改幻灯机。
二、教法和学法。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面向全体、师生间相互反馈的层次教学法和传统的五环教学法。学法是讨论归纳法和感知探索法。
三、教学程序。
分五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引入新课,水流能做功,电流能做功吗?演示图9-1实验后,问:是什么原因小车被提起的呢?是因为有了电流。即电流对小车做了功。
第三个环节:探索新知。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这节我们就学习电功。(板书课题)。
1.建立概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电能电功说课稿(通用17篇)篇三
本节课的内容分二个板块:1.电能的获得;2.电能的输送。在第1板块的教学中莫老师从能量的转换和电能产生的方法二条线索进行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在如何获得电能这方面的认识上有了一定的拓展和感性的体验。其教学中创意之处有:(1)用猜谜语情景引领学生进入探究的主题;(2)运用dis实验,多角度(图形、指针、数字)显示手摇发电机产生的交流电;(3)现代磁流体发电技术的介绍,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在第2板块的教学中,莫老师通过了解我国能源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引出本节重点—电能的输送,并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1)和(2),体验输电的损耗和体验高压输电能降低输电损耗。其创意之处有:(1)学生用串联在电路中的二个滑动变阻器调节到使小灯泡微亮或不亮,以体验远距离输电线的损耗;(2)用废旧的变压器,再次利用做升压和降压器用,让学生动手操作,搭建成模拟的高压输电电路,以体验高压输电的优势;(3)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高压输电模拟电路的演示,提出问题,结合直流电路的计算、分析和比较输电线上的损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国内外输电技术的发展,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热爱科学的情怀。
本节教学中不足之处是莫老师对学生认知的基础估计不足,对活动的指导和点拨未能到位,这主要反映在学生的探究实验的操作环节上,学生不清楚串联在电路中的两个变阻器干什么用,实验目的与指向性均不明确;其次,在第2个实验过程中,有部分学生用了一个变压器,只表明他们仍然对实验目的'和原理不清晰,因此导致学生在5v的稳压源上,将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烧毁等情况的出现。建议在这一环节上的讨论和活动可更充分和细化。先就第1个实验调到灯微亮或不亮的操作和目的讨论上;其次要重点讨论减少线损的办法,让学生理解,第2个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是解决在一定输入功率的情况下,升高供电部门输电的电压,至用户处,再降压到用电器所需的电压是减小线损耗功率,增加用电部分使用的功率的有效、可行的举措。
电能电功说课稿(通用17篇)篇四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功率》,是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这四个方面来汇报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北师大版的教材编排,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机械功率、欧姆定律以及电能和电功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概念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电流的热效应和家庭电路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电功率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存在一定困难,电功率的计算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分析、推理、理解等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既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1、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及单位;
(2)会用p=w/t和p=ui进行简单地计算;
(3)能理解及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机械功率类比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和概念,体会类比思想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并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用电器在待机和休眠状态下依然消耗电功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培养节约用电的意识。
2、教学重点: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及定义,会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及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1、教法设计:为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实际,本节课准备采用以情境教学、直观演示、启发引导、分析归纳为主要方式的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动脑、动眼、动口、动手,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2、学法指导:为落实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的课程基本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科学探究、分析归纳等多种学习方法参与探究学习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收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本节课采取演示实验导入的方式,通过观察功率不同的两只白炽灯发光程度的演示实验引入课题。设计意图是为了更好的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1、课本采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电功率,这种定义方法学生已经很熟悉了,而且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与机械功率一样,所以电功率的概念教学采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机械功率类比得出电功率的概念。但这样设计不利于学生理解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快慢,因此在给出电功率的单位后通过引导学生说出1w的物理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
2、这部分内容学完后设置了2道练习题和1道例题,练习题主要针对p=w/t的运用,引导学生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例题主要是针对公式p=ui的运用。
3、通过例题计算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不同,引出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概念,并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用电器的铭牌,培养学生学会从铭牌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际电压不一定等于额定电压,实际功率不一定等于额定功率。
4、关于实际功率的计算,为了降低难度,我把课本上的例题,分解成4问,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5、最后2道练习题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强化巩固,并通过第2道练习题使学生认识到很多家用电器在待机和休眠状态下也在消耗电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以实现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电能电功说课稿(通用17篇)篇五
今天我讲的《电能和能量》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六课,本课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家用电器入手,直接引入对电能的认识,在观察、实验中探讨“能量的相互转化”。
本课主要安排了两块内容:
1、“电能和其他能量”。
在“电能和其他能量”这一块内容中,教材安排学生认知电风扇、电视机、电水壶等用电器的工作状态,使学生了解到电可以进行各种工作,或发光、或发声、或发热、或者是进行各种机械运动。认知了电能的概念之后,接着讨论其他能量形式。教材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出示了煤产生的热能可以推动火车、风能可以转动风车、而声音却可以控制开关、激光可以加工零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哪里储存着能量?我们身体运动的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为“化学能”的引入做好铺垫。最后,教材用一段文字来概括总结以上讨论的'内容,揭示能量的重要性。
在“电能的转化”这个环节中,教材安排有一个调查活动:以自己熟悉的家用电器为对象,通过调查、研讨,把认识从可以做什么工作上升到电能变成了什么能量。表中例举的电灯输出的能量形式有光和热两种。接着,教材明确地指出:所有的用电器都是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成其他形式的能。再从这个内容延伸开来,通过观察书中的图片认识其他形式的的能量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通过“用手摇动手摇发电机、用吸管吹纸片”这两项实验活动让学生思考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最后,教材用漫画的形式展示了能量的转换过程。
因此,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也可以转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小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能量的种类和能量转化。通过观察图片、动手实验分析常见的能量转化的情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验中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2、不同形式的能量是可以转化的。
教学难点:分析能量间的转化。
本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举例验证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电能为我们做什么?
3、学习其它形式的能量;
4、通过观察图片、动手实验,探讨能量间的相互转化;
电能、光能、风能、热能、化学能、动能……。
用电器就是电能的转化器。
相互转化动能转化成机械能,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电能电功说课稿(通用17篇)篇六
本说课稿共包括了教材分析、教学程序设计、和教学体会三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
1、本章及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电功和电功率》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之一,在这一章里,讲述了两个重要的电学概念(电功和电功率),一个重要的电学定律(焦耳定律),这些知识不仅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的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本章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强,不仅要综合运用前面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知识,还涉及到了一些力学问题(如本节中的功);另外一个特点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节课都是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讲了知识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所讲的电功,除了具有以上两个特点之外它还是对初二功的知识的延续,而且也是后面继续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更广义的功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所以无论从大纲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章和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的电流做功形式。
(2)掌握电功的公式w=uit。
(3)知道电功的单位。
(4)知道电能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思想目标:结合“一度电的作用”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节能意识。
3、重点与难点。
作为一节概念课,从概念的建立到运用都很重要,而且大纲对电功的公式要求到掌握的层次,所以把电功的概念和公式作为本节的重点。另外以初中生的能力水平很难独立地研究出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必须通过教师适当地点拨才能完成,所以把实验探索过程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程序设计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物理概念课的一般授课流程都分以下三个阶段:
在本节课中,我利用了一个实物(电能表)和一个实验(电动机提升重物)引出电功这个概念,这样引课会使学生感到电功这个概念并不陌生,而且与学过的知识(机械功)也有联系,同时也为最后揭示电能表的应用打下了伏笔。
接下来是概念的形成阶段,这是本节的核心,在分析电功的实质时,我强调电流做功要引起各种变化:或牵引物体运动;或发热、发光;或发生化学反应等等。通过实验、微机模拟等手段,让学生知道电流做功有多种表现形式,这样学生虽然没有完全掌握概念的内涵,却掌握了电功大部分外延。
在研究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由于书中的实验可见度和成功率都很低,既然是定性研究,我就用电流通过电灯做功来代替通过电动机做功,利用电灯发光来增加感性认识,利用投影电流表和电压表来增加可见度,并采用先猜想再实验。
最后总结的探索式教学模式。另外,在实验中我注意了研究方法的渗透,即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还通过微机动态显示研究电路的过程,再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包办,目的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电能表的教学中,由于实物太小,一两句话很难讲清楚,所以我用电脑设计了一个小动画,使电能表的数字跳动和旋盘转动一目了然,直观而有效。最后介绍一度电的作用,目的是为了渗透节能意识。
为了巩固电功的概念,我设计了一组程序题,通过这组由浅入深的形成性练习,使学生对电功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第五题的训练(练习题另附),目的是提醒学生不要孤立地分析某一个因素,更不能顾此失彼。
小结中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三个方面总结,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以实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概念的认识为主线,运用实验、微机等多种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培养学生。
三、教学体会。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等方法,尽可能再现知识的发展过程,在先物理思维,使学生受到科学的严谨性的教育。
2、这节课的内容,表面上看较简单,学生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困难,但在备课时我发现了两个疑点:一个是从力学的功过渡到电功;另一个是在定性实验后直接给出电功公式,这两点都不能用扩展知识的办法来解决,所以我便着重从现象的分析中加深学生的印象,扩展知识的外延,至于其更本质的属性,学生将来到了高中和大学将会继续学习,这里不必讲得过细、过深。
3、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把知识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从引入新课到课后小结,我都尽力设计适当的问题,创造物理情境,并通过自己有意识地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电能电功说课稿(通用17篇)篇七
本说课稿共包括了教材分析、教学程序设计、和教学体会三个部分。
1、本章及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电功和电功率》这一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之一,在这一章里,讲述了两个重要的电学概念(电功和电功率),一个重要的电学定律(焦耳定律),这些知识不仅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的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本章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强,不仅要综合运用前面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知识,还涉及到了一些力学问题(如本节中的功);另外一个特点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节课都是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讲了知识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所讲的电功,除了具有以上两个特点之外它还是对初二功的知识的延续,而且也是后面继续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更广义的功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所以无论从大纲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章和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的电流做功形式。
(2)掌握电功的公式w=uit。
(3)知道电功的单位。
(4)知道电能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思想目标:结合“一度电的作用”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节能意识。
3、重点与难点。
作为一节概念课,从概念的建立到运用都很重要,而且大纲对电功的公式要求到掌握的层次,所以把电功的概念和公式作为本节的重点。另外以初中生的能力水平很难独立地研究出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必须通过教师适当地点拨才能完成,所以把实验探索过程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物理概念课的一般授课流程都分以下三个阶段:
在本节课中,我利用了一个实物(电能表)和一个实验(电动机提升重物)引出电功这个概念,这样引课会使学生感到电功这个概念并不陌生,而且与学过的知识(机械功)也有联系,同时也为最后揭示电能表的应用打下了伏笔。
接下来是概念的形成阶段,这是本节的核心,在分析电功的实质时,我强调电流做功要引起各种变化:或牵引物体运动;或发热、发光;或发生化学反应等等。通过实验、微机模拟等手段,让学生知道电流做功有多种表现形式,这样学生虽然没有完全掌握概念的内涵,却掌握了电功大部分外延。
最后总结的探索式教学模式。另外,在实验中我注意了研究方法的渗透,即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还通过微机动态显示研究电路的过程,再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包办,目的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电能表的教学中,由于实物太小,一两句话很难讲清楚,所以我用电脑设计了一个小动画,使电能表的数字跳动和旋盘转动一目了然,直观而有效。最后介绍一度电的作用,目的是为了渗透节能意识。
为了巩固电功的概念,我设计了一组程序题,通过这组由浅入深的形成性练习,使学生对电功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第五题的训练(练习题另附),目的是提醒学生不要孤立地分析某一个因素,更不能顾此失彼。
小结中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三个方面总结,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以实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概念的认识为主线,运用实验、微机等多种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培养学生。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等方法,尽可能再现知识的发展过程,在先物理思维,使学生受到科学的严谨性的教育。
2、这节课的内容,表面上看较简单,学生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困难,但在备课时我发现了两个疑点:一个是从力学的功过渡到电功;另一个是在定性实验后直接给出电功公式,这两点都不能用扩展知识的办法来解决,所以我便着重从现象的分析中加深学生的印象,扩展知识的外延,至于其更本质的属性,学生将来到了高中和大学将会继续学习,这里不必讲得过细、过深。
3、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把知识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从引入新课到课后小结,我都尽力设计适当的问题,创造物理情境,并通过自己有意识地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电能电功说课稿(通用17篇)篇八
"电功"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电功公式是掌握层次之一,又是第九章的开首篇,足见这节的重要性,在力学中,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因素。而在电学中,不但物体在电磁力作用下移动算做功,电流通过用电器使其发热、发光、发声等现象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这就扩展了力学中功的概念,为学生理解电能与其它形式能的转化打下了基础。后面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由电功公式导出。所以本节在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中具有综合、扩展和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2、知识目标
a层次: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和做功形式
2.会计算一个用电器的电功。
b层次:由公式w=uit求u、i 。
c层次,运用串、并联电路特点及公式计算电功。
3、能力目标
1.学会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2.会读电能表的示数。
4、思想教育
通过介绍一度电的用途,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的教育。
5、教学关键
做好电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
6、准备教具
课本图9-1所用仪器(将钩码换成小车),秒表、电能表、投影仪改幻灯机。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面向全体、师生间相互反馈的层次教学法和传统的五环教学法。学法是讨论归纳法和感知探索法。
分五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引入新课,水流能做功,电流能做功吗?演示图9-1实验后,问:是什么原因小车被提起的呢?是因为有了电流。即电流对小车做了功。
第三个环节:探索新知。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这节我们就学习电功。(板书课题)
1. 建立概念
电能电功说课稿(通用17篇)篇九
分组情况,评分标准、准备用具(准备书、学案卷),检查。
组名、评价表张贴、评价方法。
紫色——蓝色——绿色——粉色——黑色。
教学分析四、课前引言。
目标介绍。
总述学习内容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在整体结构中的位置,体现联系的思想。
教师介绍目标突出重点内容,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十四、新授课教学。
(一)电能。
活动:小组竞赛电能来源。
师:小组竞赛电能的来源,
生:……。
师:ppt图片展示。
电源是讲什么能转化成电能?
生:其他形式。
师:洗衣机消耗电能,用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
电饭锅、电风扇、电热孵化器、电镀。
………。
你怎么知道是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师:电能可以转化成什么能。
生:填写学案,
板书:(提示回忆并提问)。
电能:
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kwh度。
换算:1度。
记忆方法生日三月初六,六六大顺。
(二)电能的计量。
师:出示电能表图片三个,形象的快慢表示。
作用:?
不用看自己想,每家电表,计量电能。
“一段时间”的形象化。
图片:家庭电路的图双层效应提前预告。
活动:认识电能表上的参数。
自学解决,有疑问在互相学习。
学生提出。
50hz——教师讲。
没有疑问吗?师提出:
10(20)a,1020有区别吗?
600revs/kwh意思。
练一练。
电能表读数、一月消耗电能。
(三)电功。
电能和电功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功和能有联系吗?
生:转化成功就是能。
师:同桌翻译。
生:提示下。
板书:
ppt片。
电流做功——转化成的电能?(没看清)——用电器消耗了多少电能。
活动:电功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学案卷提示。
1、如何体现电功大小?——图提示。
生:可提升木块,可拖木块走。
师:电功受哪些因素影响?
生:电流、通电时间、电压。
师:思想——控制变量。
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得出……。
板书:
1j=1vas。
2、实验中如何改变电流电压的大小。
3、结论。
小组竞赛的方式评价方法!——进级。
评价表张贴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磁扣向上移动,上升高度表示成绩高低。
(对陌生的学生需要提前介绍游戏规则,建立临时的小组,体现团队精神)。
由生活实例进入。
追问,突出强调教学疑问及不熟悉的内容化学能。
学生的自然学习状态形成,
紧张的、积极的……。
记忆方法顺口说出即加强了记忆,又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语言形象的表示。
强调课堂上学习知识理解的过程,而非寻找复制输出。
家庭电路,知道电能表的位置作用,又能提前的预告,家庭地电路。——提倡!
用提问来解决巩固。学生先自学,后用学生提出问题方式解决一部分问题。为突出教学内容,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解释理解突出教学内容——提倡!
变换着方式让学生学习,且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好。
提供电能表读数图片。
突出联系,抓住重点字眼,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运用学生的思维语言,换一种表达方式达到理解的目的。
探讨:学生实验操作体验很好,但是实验难度大,没有个别指导很难完成实验。
设计的目的?重在哪个环节?
可以尝试,但是需要有其他教师的参与个别指导方能完成。
建议:弄清本活动的设计意图,实施过程中体系拿出来练习。
ppt配合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总结。
1、知识。
2、小组竞赛结果——纳入班级评价从知识方面、小组合作两个方面总结总评:
1.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运用娴熟。
2.教学思想: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好,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
3.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科思想方法渗透明显。
4.体现教学技巧表现突出:课堂上采用多种方法(学生自学、学生提问、教师提问、学生竞赛等)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学习内容。
发展:
5.小组学习的评价如何公平?研究标准与操作方法。
6.电功大小的因素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7.教师的语言。注意教育的因素。如“不希望你们做抄电表的”。学生主体性表现,“谢谢同学们的配合”,教师协助学生学习而非学生配合教师做课。
电能电功说课稿(通用17篇)篇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觉着有许多感触,即有新的课改精神,又有一些不足之处。现在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如下:
1、成功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的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探究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带着疑问去探究。并用语言去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2、不足之处。
在课堂教学安排上,在探究之前的方案设计上用时过长,使的反馈练习用时有些少,在整个教学环节上显的“头重脚轻”。使得反馈练习的时间不够用。
3、教材设计。
地位和作用:“伏安法测电阻”是学习并理解欧姆定律之后的一节探究课,是对欧姆定律知识的升华,也是对电压表和电流表使用的更深一层次的练习。为以后的电学探究左打好坚实的操作基础。
教材处理:本节内容分教材开门见山的提出用“伏安法测小灯泡在不同亮度下的电阻”,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安排不利于中下等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应用,所以我在进行实验探究之前用了一定的时间去让学生理解“伏安法测电阻”,所以导课时间比较长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容易出现的思维障碍,本课的教法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精心构筑体验的平台,把握“开”、“引”、“放”三个环节。“开”即开放情境、提供资源,提出课题、交给学生富有探索性的任务。“引”即在学生的探索活动遇到困难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探索,而不是超前指路、给结论,更不能“代替”学生得出结论。“放”即“放开来让学生学活”,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鼓励“标新立异”。
本课采用体验探究的学法,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分析、归纳,突出“做中学”,在体验中去发现、去认识、去领悟。去分析,从而得到结论。最后,由于本人年轻,工作经验不足,在本节课的设教授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希望大家的多多指教,多多批评。
电能电功说课稿(通用17篇)篇十一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恰当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具有创新的物理实验突出了本节课的亮点;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等方法,尽可能的再现了知识的发展过程。
首先引入电功概念,然后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出电功的大小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有关,并得出电功的计算公式,最后是巩固和联系。这样的安排可能最大的优点就是流畅,但缺乏的就是创新和课改所倡导的对学生发展的关注。考虑到以上的因素,我对这节课进行了这样的重新设计:在讲电功、电能的概念分析到电功的实质时我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的实例思考电流通过用电器时可引起哪些变化:或牵引物体运动;或发光、发热;或发生化学变化等等,让学生知道电流做功的多种表现形式。这样做学生虽然没有完全掌握概念的内涵,却掌握了电功的大部分外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研究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采用先猜想、再实验、最后总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强调开放性和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采用对比机械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引导他们思考、分析、讨论,自然而然引出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强调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学生的理解。
2、在电能表的教学中,由于实物太小,一两句话很难讲清楚,所以我用电脑设计了一个小动画,使电能表的数字跳动和旋转都一目了然,直观而有效。
本堂课不足之处:
1、由于课堂多次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板书设计过于简单,这种失误,往往只注意了课件的精美,而忽略了板书。这也是以后我应该注意的问题。
2、梳理学生的猜想时显得经验不足,我想这也许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问题,它可能是一种经验和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灵活处理的问题,所以我应该把这种教学方式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增强课堂应变能力。
3、这节课的内容,表面看简单,学生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困难,但在教学中发现在定性实验后直接给出电功公式,不能用知识拓展的办法来解决,这对学生接受新知识来讲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从现象的分析人手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展知识的外延。这一点本课做得不够。至于更本质的属性,学生将来到了高中和大学将会继续学习,这里不必讲得过多过深。
4、在探究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过分地强调了过程,由于时间有限而忽略了结论的得出,这样的探究有些变成一种形式主义的表演了。课后我觉得探究前应做好两个工作,首先通过实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猜想,不至于他们杂乱无章,没有边际的乱猜,起不到一定的实际效果。创设情景时,我可以通过两个灯泡的亮度使学生体验到电流做功的大小不同,从而猜想电功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其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通过设计实验表格,使学生注意实验记录,得出结论,避免了他们实验时不知道做什么,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如果这样的引导,同学就能通过实验成功地测出一些有效的数据,并能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出实验结论,可以说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参与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知识的达成度也很高,注意了课堂的时效性。课堂应该是有控制的开放,探究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初步探究,所以根据我们的学生特点怎样做好引导,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达成一定的知识目标,又能体现学生的参与过程。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电能电功说课稿(通用17篇)篇十二
一、开篇创设情境:上课开始时,提示学生啊:“我们快过什么节了?”(学生答出圣诞节和新年),随即打开课前布置好在墙上的彩灯让联系生活,闪烁的灯光把学生带到了节日氛围中,紧接着,教师话锋一转,设疑道:“拧下一只灯泡,剩下的还亮吗?”教学内容从生活中切入,亲切自然,饱含着人文的气息。
二、温故知新巧提问:出示手电筒,你了解它的电路吗?这应该是前面《电流和电路》知识的复习,但不是单调的提问,而是让学生上台板画手电筒的电路图,让学生动手动脑,活泼新颖。
三、用肢体语言—手拉手表示串并联:这是我见得最新颖最贴切的类比串并联的的首尾相接和首首相接,尾尾相接的方法。物理规律能这样表演出来,让人叫绝,这么直观的方法让学生体验“串并联”,多么易于学生接受啊!
五、竞争、交流与合作:教师引导学生连接电路中赛速度,但快的还是要帮助慢的,让学生上台演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实验的结论。
六、照应:学过了新的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回来探究那串彩灯的连接方式,通过拆下部分灯泡看它们是否相互影响来推断,这灯不仅是给人看的,还可以摸!教学活动始于彩灯,终于彩灯,如此,完美谢幕!
七、生活:引入新课、复习旧课、实验操作、解决问题、应用举例、多媒体资料中人体的电流——心电(图)的测量,都围绕生活展开,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进生活新课标理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电能电功说课稿(通用17篇)篇十三
一、对所定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反思本课文分四部分,其中电的来源和用途是本课的重点。第一部分:什么叫电能?课文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了解电具有做功的本领,这便是人们日常所说的电能。第二部分电从哪里来?课文分三个层次展开。第二层次通过手摇发电机发电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手摇发电机发出的电是靠人的力量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的。第二层次详细介绍人们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电是怎样产生的。第三层次归纳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的。这里只要求学生知道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的,不要求了解是什么能量转换而来的。第三部分:电能所具有的优点。这部分内容只要学生粗略了解,课文没有详细展开。第四部分:电能的用途。课文分两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介绍每种用电器的用途,通过用电器可以把电能转换成什么。第二层次要求学生在上述基础上归纳:电的作用很大,电能可以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通过教学,学生基本能了解电的用途,而且我上课采用了大量的例举法,学生都能举出很多用电的例子。比如:教室里的电灯、电视机、大屏幕、电脑。家里的各种电器等。而且本课我采用了一些实验,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电的来源。通过介绍各种发电方法,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电的知识。通过各种比较,学生也掌握了电能所具有的优点。我还根据杭州的实际情况缺电现象及我校的1+6活动,教育学生平时要节约用电。
三、总结。
本课总的教育情况来看,因电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起来也就比较容易,因此些课学生掌握还是比较好的。
本节课的内容重点是从电能的各种来源和应用开始学习电能。它不像以往的物理课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实验,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有实验的课堂学生的激情都很高涨。本节课由于实验较少,要想吸引学生注意力就必须在其他地方下功夫。针对这种情况我把精力放到了课件上,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出电能的教学,并就电能的来源及能量转化关系、电能表铭牌上参数的含义、电能表正确读数等重、难点借助视频和图片做以重点讲解;针对单位换算这一难点进行课堂训练,从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掌握的情况来看效果是很高的。可以说本节课把握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当然,在看到优点的同时我也深刻意识到课堂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现就存在的问题做重点反思:从电能的单位到电能表使用讲解环节过度不太自然,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不够说明自己的专业素养还有待加强,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不够、评价单一、评价没有到位等没有很好的把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致使课堂缺少高潮。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慢慢尝试、努力。
总之,有惊喜也有遗憾,但收获是颇多的。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不足中汲取教训,取长补短,不断进取!
电能电功说课稿(通用17篇)篇十四
1.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是能转化为能的过程。电流通过电炉时,电能转化为能;电流通过电风扇时,电能转化为能;给手机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能。
2.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流做功越;如果电压和电流不变,通过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所以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上的、和的`乘积,写成公式是。
3.有两个电阻r1和r2,已知r1r2。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时,两端的电压较大,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做的功较多;若将它们并联在电路中,通过的电流较大,相同时间内,消耗电能较多。
电能电功说课稿(通用17篇)篇十五
何**。
20**年12月5日。
20**年12月8日。
1、理解和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2、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3、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1、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36v40w电灯1只,洗衣机、电动机铭牌若干,电流表、
电压表各1只,变阻器、电源各1个。
复习引入、演示实验、归纳总结。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
1、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p表示。
注: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
根据定义:p=w/t,w=uit。
所以,p=w/t=uit/t=ui。
上式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3)单位:瓦、千瓦,1kw=1000w。
由公式得w=pt得。
w=pt=1kw×1h=1kw·h。
=1000w×3600s=3.6×106j。
即:1kw·h=3.6×106j。
(4)演示实验:(运行课件)。
实验数据比较:
2、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1)定义: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2)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关系:
当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容易损坏。
u实。
三、小结:电功和电功率的比较。
四、作业:
电能电功说课稿(通用17篇)篇十六
1、本节课有两个重点内容:
一、电功、电能的概念;
二、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教材的安排,首先引入电功概念,然后通过演示实验通过自己的尝试,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恰当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具有创新的物理实验突出了本节课的亮点;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等方法,尽可能的再现了知识的发展过程。
首先引入电功概念,然后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出电功的大小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有关,并得出电功的计算公式,最后是巩固和联系。这样的安排可能最大的优点就是流畅,但缺乏的就是创新和课改所倡导的对学生发展的关注。考虑到以上的因素,我对这节课进行了这样的重新设计:在讲电功、电能的概念分析到电功的实质时我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的实例思考电流通过用电器时可引起哪些变化:或牵引物体运动;或发光、发热;或发生化学变化等等,让学生知道电流做功的多种表现形式。这样做学生虽然没有完全掌握概念的内涵,却掌握了电功的大部分外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研究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采用先猜想、再实验、最后总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强调开放性和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采用对比机械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引导他们思考、分析、讨论,自然而然引出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强调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学生的理解。
2、在电能表的教学中,由于实物太小,一两句话很难讲清楚,所以我用电脑设计了一个小动画,使电能表的数字跳动和旋转都一目了然,直观而有效。
本堂课不足之处:
1、由于课堂多次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板书设计过于简单,这种失误,往往只注意了课件的精美,而忽略了板书。这也是以后我应该注意的问题。
2、梳理学生的猜想时显得经验不足,我想这也许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问题,它可能是一种经验和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灵活处理的问题,所以我应该把这种教学方式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增强课堂应变能力。
3、这节课的内容,表面看简单,学生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困难,但在教学中发现在定性实验后直接给出电功公式,不能用知识拓展的办法来解决,这对学生接受新知识来讲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从现象的分析人手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展知识的外延。这一点本课做得不够。至于更本质的属性,学生将来到了高中和大学将会继续学习,这里不必讲得过多过深。
4、在探究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过分地强调了过程,由于时间有限而忽略了结论的得出,这样的探究有些变成一种形式主义的表演了。课后我觉得探究前应做好两个工作,首先通过实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猜想,不至于他们杂乱无章,没有边际的乱猜,起不到一定的实际效果。创设情景时,我可以通过两个灯泡的亮度使学生体验到电流做功的大小不同,从而猜想电功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其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通过设计实验表格,使学生注意实验记录,得出结论,避免了他们实验时不知道做什么,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如果这样的引导,同学就能通过实验成功地测出一些有效的数据,并能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出实验结论,可以说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参与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知识的达成度也很高,注意了课堂的时效性。课堂应该是有控制的开放,探究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初步探究,所以根据我们的学生特点怎样做好引导,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达成一定的知识目标,又能体现学生的参与过程。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
电能电功说课稿(通用17篇)篇十七
本节课有两个重点内容:一、电功、电能的概念;二、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教材的安排,首先引入电功概念,然后通过演示实验通过自己的尝试,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恰当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具有创新的物理实验突出了本节课的亮点;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等方法,尽可能的再现了知识的发展过程。
首先引入电功概念,然后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出电功的大小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有关,并得出电功的计算公式,最后是巩固和联系。这样的安排可能最大的优点就是流畅,但缺乏的就是创新和课改所倡导的对学生发展的关注。考虑到以上的因素,我对这节课进行了这样的重新设计:在讲电功、电能的概念分析到电功的实质时我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的实例思考电流通过用电器时可引起哪些变化:或牵引物体运动;或发光、发热;或发生化学变化等等,让学生知道电流做功的多种表现形式。这样做学生虽然没有完全掌握概念的内涵,却掌握了电功的大部分外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研究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采用先猜想、再实验、最后总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强调开放性和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采用对比机械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引导他们思考、分析、讨论,自然而然引出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强调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学生的理解。
在电能表的教学中,由于实物太小,一两句话很难讲清楚,所以我用电脑设计了一个小动画,使电能表的数字跳动和旋转都一目了然,直观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