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人们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或工作后,对所获得的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的一种文字表达。心得体会范文6:我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实践能够帮助我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和理解。
观摩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21篇)篇一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游戏公平》利用学生喜欢的操作入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在陌生,不在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1)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如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经的路线,感知“倒推”策略。
(2)信息窗信息的收集与问题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收集信息,提出问题。除了科学引导,适时激励外教师要重视板书的作用。要把信息窗中的主信息、主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传统样的文字应用题模式,引导学时理解图意。这次听课找到了这样的佐证,且效果很好。
(3)题组训练不过时。数学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诀一样达到自动化的效果。本着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则编制系列练习卡,对学生的当堂训练很有帮助,这一点从周玉仁教授的报告中体会到。
(4)探究与渗透的关系怎样更合理?数学课需要探究,但绝不是最原始的经历,这种探究需要教师适时的铺垫引导。如果坎过大,沟过深,教师就要帮学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从外省老师的讲课中体会较深。
华应龙教授、周卫东教授、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师者若水和基于儿童立场的数学教学,可谓高屋建瓴,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和专家的精彩报告,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观摩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21篇)篇二
xx月15、16日,全县三十名小学数学教师参加了xx省教育学会课程研究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技能提升培训会,和全省近千名教师共聚xx文理学院,观了八节观摩课,聆听了三场专家讲座。观摩课授课教师既有全国特级教师、知名专家,也有教学思想、教学艺术已经比较成熟的青年骨干,还有年轻的教学新秀,他们的课也就各有特色:或者朴实而韵味悠长,或者匠心独运、点拨巧妙,或者活泼生动、新颖明快。三位专家报告也深入浅出、引人深思:徐老师的“解决问题教学研究”用大量生动案例为老师们答了疑解了惑,孙老师的'“提高教学质量从研究学生开始”获得老师们的认同。
培训期间,我县参训教师都能按时参加,特别是xx小学、xx中小等教师还能积极交流讨论,认真学习的精神可贵。
培训会后,xx中小、xx中小等学校参训教师按要求上交了心得体会或教学设计,共计16篇,部分学校还组织参训教师上了汇报课。这些学校及参训教师重视二次培训,重视反思与总结的做法值得提倡与表扬。
总之,本次培训会,我感到老师们不论是在观课、听讲座过程中,还是回校反思实践过程中,总有一点、两点被打动、被点亮的地方。培训会对老师们的影响正如xx老师追求的“无痕教育”那样,“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在不露痕迹中理解”,相信老师们会“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在春风化雨中提升”。
观摩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21篇)篇三
20xx年11月12日至14日,我有幸到xx市参加了安徽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次会议由名师授课和专家点评、讲座组成。
在没参加工作之前,一直幼稚的认为,教小学数学是很简单很轻松的事,现在想想真的错了。因为太没有工作的经验,参加工作的二个多月以来,磕磕绊绊,诸多困难。参加了这次观摩会,让我受益良多:
1、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创设,学情境中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时,我们往往是从情境中提炼数学信息,从而构建数学模型,最后还要在实际中应用。特别是王锐老师执教的《旋转》一课中,王老师创设学生玩“大炮打鱼”的游戏情境,一个学生到讲台上遮住眼睛,王老师把鱼的位置藏好,再找一个学生来指挥上面的学生怎么旋转大炮一定打到鱼。经过老师精心的设计,学生很自然地就知道了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旋转中心。这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为之感动和敬佩。
2、以生为本。
如今信息社会中不断创新才能让一个企业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作为育人工作者,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习基础知识的小学生而言,我们的教学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起点。作为一名新教师,总认为因为知识“过于”简单,所以认为这对于学生而言也很简单。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并不成熟,接受新事物复杂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们自认为简单的事情,其实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简单的事。以我走上三尺讲台上的第一节课“秒的认识为例”,很有幸的是,观摩课上,晁老师上了和我相似的课“分的认识”,晁老师处理时和分的关系上时,让男生看分针,转一圈就喊停;让女生看时针,转一大格就喊停。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分和时的关系。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震撼了,设计的很好,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
3、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多看书,多听课,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让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
这次的观摩学习是短暂的,留给我的思考却是长久的。名师们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对新理念纯熟运用的能力,都将成为我今后奋斗的目标。
观摩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21篇)篇四
注意课前与学生的沟通,采取玩游戏、聊天等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课堂学习的枯燥感。从中我发现,有效的课前热身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必备条件。
刘德武老师的讲座《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我们深深认识到:要想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首先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要以课标为依据,以新教材的内容为凭借,选择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我们要力求做到要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材内容和要求,适当扩充和删减教学内容,尝试多种构思。教师要成为教材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展教材,让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当然,准确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
教师在课堂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这样说“愚蠢的教师是教给真理,聪明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具体课堂教学操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师话语霸权”的惯性,敢于并善于把课堂、班级“还给”学生。教师需要把握好教材,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是: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在教学中,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落实精讲多练的原则和自学性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训练,同时教师也才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练习反馈和强化矫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听了刘松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及专题报告后,体会到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认为《乘法分配律》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在分配时因数只和前一项相乘,而忘记和第二项相乘,但是通过知识前测,发现学生的易错易混点还有像:70×50+50×90=70×(50+90),50×(3×4)=50×3+50×4此类错误,如果教学中只是注重抓第一个易错点时,学生掌握的情况就会不理想。刘松老师在教学时,首先是通过举例说学习委员小陈是我的朋友,班长小郑是我的朋友,让学生合成一句话,(小陈和小郑都是我的朋友)再把这一句话分开成两句话来说,从而引出要学的内容,接下来,刘老师用他搞怪的方言、独特的跺脚记忆让孩子们深刻地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及读算式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分别发现3×(5+1)=3×5+3×1然后通过模仿创造、自我检验;意义建模、内在提升;体验无穷、揭示规律;重点剖析、深刻理解,分别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和易错、易混点,学生掌握的情况很好。
钱守旺教师的讲座“我的二十个课堂教学主张”也有许多观点值得回味。如:教学口号“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敢错”他认为孩子不犯错误长不大,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人人都会出错,出错并不可怕。只给学生讲明白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会引导学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师。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这次课堂观摩活动,让我再次开阔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思考的问题: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我们的教学回归本真?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教师所要考虑的。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名师零距离接触。
观摩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21篇)篇五
上周我有幸在县南小有幸参加了“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听了6位老师的高效数学课,几位师的精彩课堂,令我们耳目一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平实,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老师优美幽默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的不断引导和激励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培养了各种能力,从而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每位老师在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下面我来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师生互动交流。
注意课前与学生的沟通,采取玩游戏、聊天等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课堂学习的枯燥感。从中我发现,有效的课前热身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必备条件。
二、课堂返璞归真,还数学课堂的.安静。
这次竞赛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公开课在我眼里大部分是非常“热闹”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是“声声入耳”。而这次的课堂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安静了很多,让我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的真实性、朴实性!
三、课堂上数学味更浓了。
数学课堂要体现数学味道,但是以往的课堂上,某些老师为了迎合“时尚”,盲目地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大量生活、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这节课到底是什么课,但这次的课堂却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从导入上看,老师们设计的情境各有特色,有的开门见山;有的直观、形象;有的生动、有趣;有的巧设铺垫,每一节课的情境创设都让我们品出了数学独有的味道。
二是重视数学语言表达,一方面教师语言简洁精炼,言简意赅,另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各种信息,并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
四、较好的处理了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之间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生的优点,简单说就是“1+12”,合作学习使学生有了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合作小组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了一个彼此交流、各展所长、互相帮助、互相弥补、共同学习的环境氛围。把学生独立思考说成是一种封闭的弧军备战,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大多时候公开课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一些老师把小组合作学习看成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认为课堂上有了小组合作就有了高效意识,就是一种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但是随着我们不断得探索,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而这次几位老师很好的处理了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发挥最佳效果。其实,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五、老师评价方式更主动了。
为了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一味的表扬学生,让学生对表扬麻木了,面对老师的表扬无动于衷;有的老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不投入到活动中去,“不敢”去直接或间接地批评他们等等的现象。于是,在一些公开课的课堂上,就成了调皮学生们自由驰骋的天地。但是,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看到在表扬鼓励学生们的同时,并没有放任自流,而是成为他们学习的指导者,要求他们认真看,仔细倾听,积极发言,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信息,并且考虑下一步要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20xx年7月3日安定区高效课堂建设观摩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此次活动,共吸引了来自全区所学校80多名校长及骨干教师前来我校参观交流。对我们坪塬中学来说,这次观摩会既是教育局各级领导对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充分肯定,同时也为我校搭建了一个教育教学展示成果与交流经验的优质平台。这是一学期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现。活动从上午八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五点半。首先是七节高效课堂示范课,紧接着是大课间活动,下午一点是精彩三十分,主要是文艺节目展示。从下午两点半到五点半是各校的经验交流会。
承蒙领导的厚爱和同事们的支持,我有幸承担一节示范课。对于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是课前各学校的领导及教师对我校课堂布局,校园文化建设的欣赏与赞许。学校的每一处都是一个亮点,深深吸引着每个人的目光。大课间,精彩三十分,赢来每位参观者的赞扬。这所有的一切对于身为坪塬人的我们来说,无非是最高的荣耀。
通过这次观摩研讨活动,作为授课教师的我同样是感想颇多。无论教学发展的哪种程度,“好课”永远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下面我就一本次示范课为例,谈谈自己对于高效课堂教学的认识和总结的一些经验。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高效主要是它比以往的教学更注重学习目标的明确性与可操作性,再加上有效地预习指导,确保学生在课前能够自主学习百分之七十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定目标后预设性的创建问题,将学习内容转换成具体可操作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一级级的达标任务的同时获取并总结知识。由于对这点的充分肯定,因此我每次备课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制作预习部分的学案上。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思维和总结概括的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创设的问题最好是通过旧知识的`迁移、直观的、有对比性的内容。并且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中,口令要及时准确,这样学生才有正确的意识完成每一个任务。我这次设计的《一般过去时态的复习学案》中,预习部分主要是概念和结构的复习。每一个任务前都有适当的提示和明确的指令。首先我认识到的是,一般过去时态是初一的重点语法,考察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和题型中能灵活应用。这就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其动词的变化,句子的结构,不同含义及用法。明确目标后,我第一个考虑到的是学生方面的因素。一般的人都会有思维定势,对于熟悉的经常接触的内容印象会很深,这样很容易影响对相似知识的学习。就一般过去时,学生由于思维定势而频繁出错,因此对于概念及结构的强化巩固是必不可少的。怎样才能使学生容易清楚的掌握一般过去时,我首先是设计了一个一般现在时态的句子,然后将时间与动词变换为过去的形式,而句子的其他内容都没有变化。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一般过去时态的基本含义及结构。虽然是复习课,但是基础的东西一定要明确。并且通过对比,可以同时复习强化多个知识点。在下面预习部分的学习过程中,我同样设计了有梯度及对比性的例句,一般一个内容有两到三个句子,让学生一层一层的透析一般过去时态的用法。有对比,不同之处就显而易见,认识理解也就更深刻了。其实不仅是复习课型,对于新授课同样有效。
对于如何更好地实现预习内容,就我的实践经验来说,我认为课前的检查与疑惑的及时排查是不可缺少的。必须要引导学生在每节课前都要提出疑惑,预习中没有问题,只能表明与西部充分,不扎实。学生有疑惑,学习就更有目标。教师课前给出总的学习目标,学生在预习中的疑惑是他们具体的目标。这样,总目标,具体目标双管齐下,学生的学习更有方向,学习也更具动力,任务导学也便成了有的之矢。
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也不管是哪门学科,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每节课中要求我们以基础内容为主设计不同的题型。虽说课堂中以合作探究为主,但每个任务的完成要确保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否则“合作”也只是做样子,骗自己。学生交流探讨后,推理总结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这样的话,之时也就学活了。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让学生试着明确出题人的设题目的,每道题考查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锻炼,不仅能锻炼提升解题能力,思维也就活起来了。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达标检测是导学设计的“试金石”。如果一节课中的达标检测没有完成的话,那高效课堂也可以说是功亏一篑。在达标检测这一环节,试题一定要以学习目标为主,题型最好是多样,典型,精良。设计的题型最好能做到知识的梳理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样,学习才是落到了实处。
张四保主任曾说过,学习最强的能力就是讲出来。我很赞成这种观点。因此,在我的每节课上,我都放手让学生去说去讲,而不只是“纸上谈兵”。这个讲有些是互相讲,有些是在全班面前脱稿讲。比如课前导入环节,我总是给出一个话题,鼓励学生去说,不管别人是否在聆听,只要大胆的说出来就是自己的。在任务导学中,知识点的归纳与讲解,也大多由学生来完成。每个学生就是一个个小老师,上黑板,面对全班学生,讲解知识,并且提问、评价其他的同学。在讲中拓展思维,在讲中提升能力。要提到的是,在展示环节中,应多注意。而不要怕拖延时间只是让优等生去展示。因为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我发现中下等学生不去积极思考,课堂讨论和展示对于他们来说的最终目的就是等待答案。因此,平时因更多的引导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我,从而使他们主动探索而不是静坐等待。
总结和评价是每个环节的灵魂,它是支柱,支撑着整节课的学习。在高效课堂中,评价和总结贯穿于每个环节每个任务当中。教师要总结,点评,最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自我,互相总结、评价。及时地总结,适当的点评,使得学生的学有了依托。它激励着学生积极表现,大胆展示。一个好的评价往往会让一个学生受益终生。
以上是我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及这次观摩会上的一些认识和感想。在高效课堂的行程中,我还有很多困惑和有待解决完善的内容。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探索,真正做到高效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把课堂的四十五分钟真正的还给学生。
观摩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21篇)篇六
12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x举办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共听了四个专家的讲座,观摩了五节示范课。专家们的讲座精彩生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体现了小学数学最前沿的教学理念,诠释了他们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让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和魅力。使我更加明白了在“教学中,以前教材采用的方法没能体现估算的学习价值,只是把估算当成一个技能(知识点)去教,为了估算而估算。今后的教材采用“寻找区间”的方法,则注重学生估算意识和方法的培养,建立一种规划的意识:解决这个问题,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通过“探索规律”和“分类”案例的讲解,使我更进一步地理解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老师不断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感悟。在教学中口号是:“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敢错”孩子不犯错误长不大,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人人都会出错,出错并不可怕。只给学生讲明白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会引导学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师。普通教师教知识,优秀教师教过程,卓越教师教智慧。
五位名师的课堂教学,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创新思想,无不冲击着我的思想和心灵,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了我心灵深深的震撼。也让我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方面的思考。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只有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
一节成功的课,教学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得到突破,所以教学中,课前应深钻教材,找准本课时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选择恰当方法。听课虽然很快结束,但是工作还在继续,努力不能停止,我们不仅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而且要把所学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观摩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21篇)篇七
20xx年10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xx区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活动,在这半天的时间里,观摩了两位教师的数学课,使我深刻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性、艺术性。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下面结合学习,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课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今天的学习,这一点值得我学习。
课上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设置了不同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学年月日时,以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六年级的学生,老师以问题导入,调动六年级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整体回顾。他们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我今后所要学习的。
两节观摩课都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不可分,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比如:学习《年月日》时,老师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所知道的特别的日子?自己所经历的特殊的日子?说一说自己和父母的生日?这些问题的交流,使学生对学习不再陌生、不再枯燥,更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愿望。
观摩课中,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遇到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去解决,不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尝试,主动探究问题,教学中还注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语言的表达,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规范学生解答。
在两节课的观摩学习中,两位教师都设置不同的问题,然后激发问题的矛盾,让学生不断深度的学习数学知识,比如,为什么1900年不是闰年?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规定和人为规定。总结数学知识时,更是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比如:学习《年月日》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发现规律。并通过编写口诀、手指操等帮助学生识记数学知识。
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领略到了优秀教师的课堂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观摩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21篇)篇八
3月17日到3月19日,在安庆市石化三小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究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有18位参赛选手上了观摩课。这些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学精英,有着扎实的基本功,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老师的课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在教材处理上亦是惊奇不断。从中让我体会到:一节课的成败与否,不在于画面有多么的花哨,讲解有多么的委婉,活动有多么的热闹,设计有多么的丰富……关键在于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该发展的能力发展了,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让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就是一节好课。
1、参赛教师穿着得体,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透出精干、干练。
2、参赛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参赛教师都使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参赛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参赛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参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通过让学生摆、折、画,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7、参赛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丰富、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8、参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一种方式。
本次观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课的学生,他们非常优秀: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能提出老师想要的一切问题,能碰撞出老师你想要的精彩,能和老师达成想要的天然默契,而且还非常的有礼貌、守纪律。记得那些学生走上舞台时安静、有秩序,生怕影响了别人似的。下课时是那样有秩序地向老师告别,还要整齐地转过来向听课的老师敬礼,问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再见!”再有秩序地离开会场!学生课堂上活跃的思维更是让我们惊叹。如第一个给我们做课的刘志强老师在《旅游中的数学》这节课始,刘老师提到自己承诺了要在“五一”期间带领原班学生到黄山去旅游,现要请大家帮帮忙,谈一谈旅游前要做哪些准备,旅游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时,结果学生回答出了刘老师预设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诸如租车,用餐,门票,时间,安全等等。程媛媛老师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进行到探究将四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6厘米的茶叶盒进行包装,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的原因时,有一个学生不是去计算,而是想象和比较,他走上展台,很从容地将一个盒子的大面与两个中面的大小进行直观比较,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将两个中面重叠起来最节省包装纸。吴晓秋老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进行到巩固练习时,出了一道题,“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商店各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统计图,发现第前三周依次为8箱、7箱、9箱,问本周该进多少箱呢?”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平均数“8箱”、最多的箱数“9箱”、“比卖出最多的周还要多一些的箱数,防止还会更多”。这些学生太有才了!
学生有这样活跃的思维,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他们的任课老师平时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艰辛。
1、感受他们的“数学专业素养”。
赵劲松老师执教三年级的《平移和旋转》,由于这两个概念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在感知平移和旋转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动作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方式:第一层次是模仿,观察动画中的物体运动情况,并用动作表演出来,在分类的基础上,揭示两种运动形式及课题;第二个层次是用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运动形式(向左平移两步、向右平移两步、原地旋转两圈)感受两种运动的不同感觉,同时暗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是再现,根据静止的画面,想像它的运动方式,并用手势将其表示出来。三次动作表演,既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同时在举手投足之间加深了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为接下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接下的一个环节则更加精彩了,由于平移有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赵老师设计了一个遮眼活动,让一个学生到电脑前遮住眼睛只看键盘上的方向键,听下面学生的指令操作,让全体学生用方向语言提示,眼睛看距离,大脑思考平移的两个要素,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样的课怎会不精彩呢?如果说让学生说出平移情况是一种考验,那么再接下来的动手画则更具有挑战性。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赵老师设计了“尝试——演示——判断——比较——再画”五次活动,在尝试中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结”再通过判断和展示打开这个“结”,接着在比较中优化方法,最后通过再画,使学生初步掌握画平移图形的方法,而两次画图所组成的小帆船,既体现了数学的美,又蕴含着教师美好的祝福,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感受他们的“激情”。
在本次活动中,丁雪洁老师应是最有激情的老师。她教学的是《体积与容积》,是本次研讨活动的最后一节课,从一开始的课前谈话起,就很明显的看出这个班的学生情绪低落,丁老师以饱满的激情贯穿课堂始终,用她特有的方式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在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他们都是“有心”的老师。
吴晓秋老师是这次做课老师中最“有心”的一位老师,课前交流时,她能记住班里“在大路上看到老师就向老师问好”的学生的名字;“比猴还要聪明的同学”的模样,并叫出她的名字……这位老师一下能在班上找出六、七个有一定特征的学生名字,一下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这是我学不到的本领。
4、他们都是“勇于创新”的教师。
我们通常在说谁大谁小的时候,一定用到谁比较大谁比较小的完整名词,可是程媛媛老师在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的伊始,她引导学生给一个长方体的三个面取名字,分别叫做“大面”、“中面”、“小面”,这样取名为后面说明哪两个面重叠起来能节省包装纸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不仅形象易记,更顺口。
1、不“板着面孔”上课。
在一群各行各业都有的人群中,我们能很快地看出谁是教师,因为大多数教师的脸上都写着:“单纯、苦大仇深”这几个字。我们学校女教师比较多,大家自己比较一下,语数教师同其他学科老师的区别,语数教师明显更具备沧桑感。这一方面跟劳动量大小和压力有关,我想同心态及教学观念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做到“争效率、少怄气”,在课堂上努力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争取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认真听课;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表现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是直接决定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情绪好、心情好,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上一节好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有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反之,教师心情不好、发脾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课堂效率自然低下。课标上说:人人学所需的数学,也就是说数学并不是人人都能学好的,有些学生学到他需要的就可以了,我们不要同这样的学生较劲,你再怎么逼他也没用,大不了从60分逼到70分,没任何意义。
2、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
淮北市实验小学丁雪洁老师的《体积与容积》,“骆驼与阿拉伯人的故事”,p18;
马鞍山师范附小雷雁老师《对策问题》,“5、7、9和6、8、10两组扑克牌比大小”,p19。
3、学习内容生活化。
这点是老生常谈,我的感触是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 比如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方敏老师的《平均数》的新课素材就是本班学生体育课上的跳绳比赛,围绕“如何比较两组同学跳绳水平”进行教学。
4、提问技巧。方敏老师的《平均数》,师:如何比较哪组同学的跳绳水平高?学生计算出男生平均每人跳7下,女生每人跳8下;师问跳得最多的那个男生:你跳了10下,怎么平均每人7下呢?你还有的3下呢?通过学生的思考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轻松掌握“平均数”真实含义。另一位老师也上了这一课,我感觉到他的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但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5、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中心学校许海峰老师的《认识分数》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中认识分数,体验到分数的产生及意义。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还播放音乐。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观摩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21篇)篇九
12月2-3日本人和我的同事有幸被学校派往x参加由《小学教育研究》杂志社举办的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观摩课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全国各地名师数人,如x市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x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郑毓信教授,还有x省特级教师x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朱乐平教授,xx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贲友林教师等12位。参加活动的几百名老师来自各个省市地区,虽然活动时间安排紧密,但名师们的教学和讲座都非常精彩,给我们来学习的老师带来的精神大餐让我们记忆深刻。
活动开始由刘德武老师带来两节找规律一节是六年级《斐波那契数列》,他在引导学生思考合作学习,采用尝试方法,有步骤、多角度的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语言风趣幽默,以及丰厚的知识底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还有一节是一年级的《找规律》他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从初步认识规律、到找规律、再到用规律最后是感受规律教师的行序渐进收放自如,使学生们更加喜欢数学,并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神奇。郑毓信教授的讲座《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是深思。郑毓信教授在分析了多年课改所存在的“钟摆现象”之后,明确指出,一线教师只有“以不变应万变”,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因此,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才是教师成长的正确路径。
特别是贲老师讲座《十年反思的力量》主题,贲老师的讲座,言简意洁,幽默风趣,他用自己切身的经历介绍了两个十年的反思历程,就什么叫反思、为何用文字反思、反思写什么、怎么用文字记录四个问题进行了阐述。贲老师是个坚持的人,他认为反思就是反反复复的思考、反思是正过来反过去换个角度思考、反思就是回顾;贲老师也是个执着、平静的人,他期望能在辛苦中寻求工作的快乐,虽然工作辛苦,但不心苦;贲老师还是个充满智慧的人,他认为反思可以写亮点、败笔,还可以是意外;反思可以用最直白的纪实加上自己的思考,也可以是随笔。反思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意识。
一个多小时,一个个精彩真实的案例,让我们感受到反思能给日渐贫瘠的心灵以丰富温暖的慰藉,反思能给平淡无奇的日子以清新亮丽的感动。
一个多小时,我们感受到了反思的力量,也看到了反思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巨大作用。
通过这次的学习,本人更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做一名真正的好数学教师。
观摩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21篇)篇十
12月14~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x海职院举办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我一共现场观摩了五节数学优质课,五位名师的精彩课堂,令我们耳目一新。他们每一位老师所执教的课堪称优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平实,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老师优美幽默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的不断引导和激励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培养了各种能力,从而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每位老师在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下面我来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体会。
注意课前与学生的沟通,采取玩游戏、聊天等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课堂学习的枯燥感。从中我发现,有效的课前热身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必备条件。
刘德武老师的讲座《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我们深深认识到:要想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首先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要以课标为依据,以新教材的内容为凭借,选择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我们要力求做到要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材内容和要求,适当扩充和删减教学内容,尝试多种构思。教师要成为教材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展教材,让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当然,准确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
教师在课堂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这样说“愚蠢的教师是教给真理,聪明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具体课堂教学操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师话语霸权”的惯性,敢于并善于把课堂、班级“还给”学生。教师需要把握好教材,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是: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在教学中,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落实精讲多练的原则和自学性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训练,同时教师也才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练习反馈和强化矫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听了刘松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及专题报告后,体会到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认为《乘法分配律》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在分配时因数只和前一项相乘,而忘记和第二项相乘,但是通过知识前测,发现学生的易错易混点还有像:70×50+50×90=70×(50+90),50×(3×4)=50×3+50×4此类错误,如果教学中只是注重抓第一个易错点时,学生掌握的情况就会不理想。刘松老师在教学时,首先是通过举例说学习委员小陈是我的朋友,班长小郑是我的朋友,让学生合成一句话,(小陈和小郑都是我的朋友)再把这一句话分开成两句话来说,从而引出要学的内容,接下来,刘老师用他搞怪的方言、独特的跺脚记忆让孩子们深刻地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及读算式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分别发现3×(5+1)=3×5+3×1然后通过模仿创造、自我检验;意义建模、内在提升;体验无穷、揭示规律;重点剖析、深刻理解,分别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和易错、易混点,学生掌握的情况很好。
钱守旺教师的讲座“我的二十个课堂教学主张”也有许多观点值得回味。如:教学口号“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敢错”他认为孩子不犯错误长不大,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人人都会出错,出错并不可怕。只给学生讲明白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会引导学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师。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这次课堂观摩活动,让我再次开阔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思考的问题: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我们的教学回归本真?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教师所要考虑的。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名师零距离接触。
观摩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21篇)篇十一
20xx年12月14~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x海职院举办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我一共现场观摩了五节数学优质课,五位名师的精彩课堂,令我们耳目一新。他们每一位老师所执教的课堪称优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平实,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老师优美幽默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的不断引导和激励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培养了各种能力,从而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每位老师在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下面我来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体会。
注意课前与学生的沟通,采取玩游戏、聊天等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课堂学习的枯燥感。从中我发现,有效的课前热身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必备条件。
刘德武老师的讲座《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我们深深认识到:要想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首先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要以课标为依据,以新教材的内容为凭借,选择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我们要力求做到要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材内容和要求,适当扩充和删减教学内容,尝试多种构思。教师要成为教材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展教材,让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当然,准确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
教师在课堂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这样说“愚蠢的教师是教给真理,聪明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具体课堂教学操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师话语霸权”的惯性,敢于并善于把课堂、班级“还给”学生。教师需要把握好教材,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是: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在教学中,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落实精讲多练的原则和自学性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训练,同时教师也才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练习反馈和强化矫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听了刘松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及专题报告后,体会到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认为《乘法分配律》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在分配时因数只和前一项相乘,而忘记和第二项相乘,但是通过知识前测,发现学生的易错易混点还有像:70×50+50×90=70×(50+90),50×(3×4)=50×3+50×4此类错误,如果教学中只是注重抓第一个易错点时,学生掌握的情况就会不理想。刘松老师在教学时,首先是通过举例说学习委员小陈是我的朋友,班长小郑是我的朋友,让学生合成一句话,(小陈和小郑都是我的朋友)再把这一句话分开成两句话来说,从而引出要学的内容,接下来,刘老师用他搞怪的方言、独特的跺脚记忆让孩子们深刻地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及读算式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分别发现3×(5+1)=3×5+3×1然后通过模仿创造、自我检验;意义建模、内在提升;体验无穷、揭示规律;重点剖析、深刻理解,分别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和易错、易混点,学生掌握的情况很好。
钱守旺教师的讲座“我的二十个课堂教学主张”也有许多观点值得回味。如:教学口号“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敢错”他认为孩子不犯错误长不大,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人人都会出错,出错并不可怕。只给学生讲明白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会引导学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师。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这次课堂观摩活动,让我再次开阔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思考的问题: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我们的教学回归本真?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教师所要考虑的。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名师零距离接触。
观摩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21篇)篇十二
参加了此次的听课活动,我受益匪浅。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听课心得: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四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老师课上操练形式多样,老师freetalk,无处不在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化。
从这四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课后练习,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李老师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各位老师口语流利,发音准确,课上使用英语。如:youplease!wonderful!我觉得只有教师说英语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保证孩子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证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四位老师还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例如:老师都利用图片,创编一些游戏和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得,乐中学。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通过这次听课,我对自己也提出了相应的问题去思考,怎样在教学中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分层次教学?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时空和学习的平台。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尊重学生的不同需要与兴趣。要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学生!
观摩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21篇)篇十三
1、参赛教师穿着得体,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透出精干、干练。
2、参赛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参赛教师都使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参赛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参赛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参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通过让学生摆、折、画,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7、参赛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丰富、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8、参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一种方式。
本次观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课的学生,他们非常优秀: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能提出老师想要的一切问题,能碰撞出老师你想要的精彩,能和老师达成想要的天然默契,而且还非常的有礼貌、守纪律。记得那些学生走上舞台时安静、有秩序,生怕影响了别人似的。下课时是那样有秩序地向老师告别,还要整齐地转过来向听课的老师敬礼,问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再见!”再有秩序地离开会场!学生课堂上活跃的思维更是让我们惊叹。如第一个给我们做课的刘志强老师在《旅游中的数学》这节课始,刘老师提到自己承诺了要在“五一”期间带领原班学生到黄山去旅游,现要请大家帮帮忙,谈一谈旅游前要做哪些准备,旅游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时,结果学生回答出了刘老师预设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诸如租车,用餐,门票,时间,安全等等。程媛媛老师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进行到探究将四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6厘米的茶叶盒进行包装,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的原因时,有一个学生不是去计算,而是想象和比较,他走上展台,很从容地将一个盒子的大面与两个中面的大小进行直观比较,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将两个中面重叠起来最节省包装纸。吴晓秋老师在教学《平均数》一课进行到巩固练习时,出了一道题,“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商店各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统计图,发现第前三周依次为8箱、7箱、9箱,问本周该进多少箱呢?”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平均数“8箱”、最多的箱数“9箱”、“比卖出最多的周还要多一些的箱数,防止还会更多”。这些学生太有才了!
学生有这样活跃的思维,这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他们的任课老师平时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艰辛。
1、感受他们的“数学专业素养”。
赵劲松老师执教三年级的《平移和旋转》,由于这两个概念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在感知平移和旋转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动作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方式:第一层次是模仿,观察动画中的物体运动情况,并用动作表演出来,在分类的基础上,揭示两种运动形式及课题;第二个层次是用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运动形式(向左平移两步、向右平移两步、原地旋转两圈)感受两种运动的不同感觉,同时暗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是再现,根据静止的画面,想像它的运动方式,并用手势将其表示出来。三次动作表演,既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同时在举手投足之间加深了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为接下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接下的一个环节则更加精彩了,由于平移有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赵老师设计了一个遮眼活动,让一个学生到电脑前遮住眼睛只看键盘上的方向键,听下面学生的指令操作,让全体学生用方向语言提示,眼睛看距离,大脑思考平移的两个要素,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样的课怎会不精彩呢?如果说让学生说出平移情况是一种考验,那么再接下来的动手画则更具有挑战性。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赵老师设计了“尝试——演示——判断——比较——再画”五次活动,在尝试中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结”再通过判断和展示打开这个“结”,接着在比较中优化方法,最后通过再画,使学生初步掌握画平移图形的方法,而两次画图所组成的小帆船,既体现了数学的美,又蕴含着教师美好的祝福,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感受他们的“激情”。
在本次活动中,丁雪洁老师应是最有激情的老师。她教学的是《体积与容积》,是本次研讨活动的最后一节课,从一开始的课前谈话起,就很明显的看出这个班的学生情绪低落,丁老师以饱满的激情贯穿课堂始终,用她特有的方式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在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他们都是“有心”的老师。
吴晓秋老师是这次做课老师中最“有心”的一位老师,课前交流时,她能记住班里“在大路上看到老师就向老师问好”的学生的名字;“比猴还要聪明的同学”的模样,并叫出她的名字……这位老师一下能在班上找出六、七个有一定特征的学生名字,一下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这是我学不到的本领。
4、他们都是“勇于创新”的教师。
我们通常在说谁大谁小的时候,一定用到谁比较大谁比较小的完整名词,可是程媛媛老师在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的伊始,她引导学生给一个长方体的三个面取名字,分别叫做“大面”、“中面”、“小面”,这样取名为后面说明哪两个面重叠起来能节省包装纸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不仅形象易记,更顺口。
1、不“板着面孔”上课。
在一群各行各业都有的人群中,我们能很快地看出谁是教师,因为大多数教师的脸上都写着:“单纯、苦大仇深”这几个字。我们学校女教师比较多,大家自己比较一下,语数教师同其他学科老师的区别,语数教师明显更具备沧桑感。这一方面跟劳动量大小和压力有关,我想同心态及教学观念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做到“争效率、少怄气”,在课堂上努力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争取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认真听课;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表现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是直接决定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情绪好、心情好,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上一节好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有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反之,教师心情不好、发脾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课堂效率自然低下。课标上说:人人学所需的数学,也就是说数学并不是人人都能学好的,有些学生学到他需要的就可以了,我们不要同这样的学生较劲,你再怎么逼他也没用,大不了从60分逼到70分,没任何意义。
2、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
淮北市实验小学丁雪洁老师的《体积与容积》,“骆驼与阿拉伯人的故事”,p18;
马鞍山师范附小雷雁老师《对策问题》,“5、7、9和6、8、10两组扑克牌比大小”,p19。
3、学习内容生活化。
这点是老生常谈,我的感触是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比如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方敏老师的《平均数》的新课素材就是本班学生体育课上的跳绳比赛,围绕“如何比较两组同学跳绳水平”进行教学。
4、提问技巧。方敏老师的《平均数》,师:如何比较哪组同学的跳绳水平高?学生计算出男生平均每人跳7下,女生每人跳8下;师问跳得最多的那个男生:你跳了10下,怎么平均每人7下呢?你还有的3下呢?通过学生的思考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轻松掌握“平均数”真实含义。另一位老师也上了这一课,我感觉到他的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但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5、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中心学校许海峰老师的《认识分数》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中认识分数,体验到分数的产生及意义。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还播放音乐。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观摩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21篇)篇十四
上周末,听了《全国小学魅力课堂数学大赛》中的“用韦恩图解决问题”“用数对确定位置”“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三节课。这次听课活动使我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潘彩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节课,潘老师的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上课开始,通过创设“少年军校演练”的情景,找小强的位置,由于大家的`回答不同,引出一般情况下用列行表示位置,接着引导哪是列,哪是行,学生思考、回答、老师给予肯定,最后再说说自己的位置。通过找生说自己的位置,其余同学记录,比比谁记得快,最后通过讨论认识数对。
在教学中潘老师没有教给学生确定,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自己创造形成知识。在《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中,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教师随即又引导着提出了新的问题,整节课就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探索、发现新知。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建构新知,发展思维,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的有效引导是这节课成功的保证。
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观摩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21篇)篇十五
第一段:引入观摩课的背景和目的(200字)。
最近,我有幸观摩了一堂小学数学课程,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受益的经历。观摩课是为了让教师们互相借鉴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在这堂观摩课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并从中得到了一系列宝贵的体会和启示。
第二段:课堂氛围和师生互动(200字)。
这堂观摩课的最大亮点就是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和积极的课堂氛围。老师在引入的时候使用了生动的故事,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接着,老师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游戏、小组讨论等方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且乐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老师在课堂上耐心引导学生和鼓励学生的表现,使得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和欢乐。
第三段:注重巩固和拓展的教学方法(200字)。
在这堂观摩课中,老师注重了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一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给予适当的提示。这样不仅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到了成长,也培养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老师还提供了许多拓展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这种注重巩固和拓展的教学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段:重视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200字)。
观摩课中,我还发现了一种重视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并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快,老师会给他们提供更高难度的问题,以挑战他们的思维。而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老师会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这种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兴趣。
第五段:总结观摩课的收获和反思(200字)。
通过观摩这堂小学数学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以及注重巩固和拓展、重视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的价值。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发展。通过反思这堂观摩课的经验和启示,我相信我会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师。
总结:通过观摩小学数学课程,我认识到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以及注重巩固和拓展、重视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的价值。这次观摩课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观摩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21篇)篇十六
在太原师范第一附属小学教师成艳斌的课堂中,经历《找规律》的发现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在面对新的现象或者命题时,能主动的运用相关的策略有效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创设学习情境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寻盆花的摆放、四季的轮回、彩旗的悬挂……的规律,体现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优化解题策略。规律总是有章可循,但规律又总不是能一眼望穿的。有时还藏着很多既变的因素。要想真正掌握规律,除了洞察力要强,还要有极高的悟性。成老师的这堂课通过认真的分析,细致的讲解,多种形式的反复操练,启发诱导等,让学生初步掌握了规律的由来,这正如上课,说起来课堂是应该有着既定的教学模式的,这也便可以理解成规律了;但模式通常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正如同规律的可塑性了。数学的规律,尚且还可探得一二;而人生这个大舞台的规律,确是没有人可以真正地求得答案的。
这堂课是由来自厦门第二实验小学的许洋老师带来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这是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有缘可循的,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践的能力上的综合运用,而神奇的莫比乌斯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数学视野的好题材。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一张普通的纸条翻转粘合,居然就从双侧面圈变为了单侧面圈。许老师就是用魔术式的手法把学生带进莫比乌丝圈的奇幻世界。学生在不断的假设、猜想、操作、惊奇中思考着问题,产生着新的疑问。在“猜想-验证-探究”中一次又一次感受着数学的神奇魅力。听课过程中,我们也被许老师感染了,老师们也随着课的延伸和课堂上的图示制作着莫比乌丝圈,和许老师以及班上的'学生一样对它的奇妙惊叹不已。这是一节没有结尾的课,是一部悬念剧。它的妙处不但是在教学生一个新的知识,而是在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渴望。许老师还用他的这节课告诉我们这样的信息:新课程、新教学、新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广闻博览,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进行数学教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把握学生的学习心向,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课堂,这样才能设计出令学生喜欢和惊奇的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徜徉其中。
来自常州市博爱小学的潘雪琪老师执教的《秒的认识》,让学生用动作体验1秒;听儿歌体验5秒、10秒;用跳绳、拍皮球,计算等体验60秒。老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而有趣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真正体现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展示、在汇报交流中提示1分等于60秒。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问题中理解了1分等于60秒这个概念。同时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一秒有多长,能做些什么?5秒,10秒,20秒,到一分钟同时渗透思品教育,指导学生做个珍惜时间的小主人,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观摩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21篇)篇十七
2012年9月22日至23日,在重庆九龙坡区杨家坪中学体育馆参加课标修订下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历时2天,聆听了7位专家的研讨。
请暂时忘记自己的年龄、性别和职务。谢谢你的倾听。
说不上讲座,只是一个学习心得体会。
一切没有政府人员参加的活动(没有官方参加的)都就称为非正式活动,它就应该是一个交流层面上的活动,可以畅所欲言的。
2001年就没有大纲一说了,就是课程标准一说。
一、黄翔谈《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1、它是最顶层的标准要求,要多读。
2、教学是一种文化,不只是考试的教学。
3、基本理念产: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
5、10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王昌胜授《规律中的规律》。
1、课前交流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放松心静,敞开心扉,没有好心情难有好课堂。课堂是一个情感自然抒发的场所。掌声不只是送给那些说出老师答案的孩子。
2、培养孩子去发现、去探索规律,多让孩子思考、讲解、活动。
3、适当领着孩子向前走一步。
三、王宏伟授《确定位置》。
1、数学家也是这么想的。
2、课上让学生想说就说,说对说错没关系,因为这才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3、本节课你评价一下:可评价老师、自己或别人。
4、数对要从观察者的角度数列和行。
5、小学数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就完全可以了。
四、陈洪杰谈课程标准的变化和旨趣。
1、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因为游戏是“自己”的。把玩变成外在的任务了兴趣就没有了如:每天来玩,每人1美元,后来每人50美分。
2、学什么?这是国家和社会决定的。学了多少或者是学得怎么样?这是孩子自己决定的(所以就真有学不好的孩子)。那我们老师的责任在哪里呢?尤其是我们小学老师应尽的职责就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就要像许多家长朋友一样:我解答不了什么知识,但我能改变孩子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他学习的兴趣。如每天(每节课)给孩子讲一个故事,他没有兴趣才怪呢!
3、问题是一个动词,多讲问题多发现问题就有了提升的空间。如:谁还有不同的想法?你能让别人看出你的想法吗?9+4怎么算?(比9+4等于几要好得多)。
五、张齐华授《认识负数》。
1、经验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2、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来,进行充分的展示,让学生有着思维的火花。
3、0很重要。
标准不一样。
0在哪里呢?
六、陈果授《角的初步认识》。
1、说课时一边说一边用课件展示关键字词。
2、先可以把磁铁粘在黑板一边缘。
3、亮点是让学生做角。
七、黄爱华授《相交与垂直》。
1、课前交流:互相成为朋友。
蹲下来,把握孩子的起点;慢下来,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静下来,聆听花开的声音。
3、课上让学生自己思维、自己说出、自己讲解、自己讨论,这样才有思维火花的碰撞。
4、故事1:孩子不愿意逛商店为什么呢?他看到的只是腿的森林。
故事2:童童吃冰淇淋。
不要命令和要求,而是要用话题来引导孩子思维,站在孩子的角度放在孩子的年龄特征来想问题。
5、你能讲给别人听懂,你就学会了这个知识。
观摩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21篇)篇十八
在这两天时间里我有幸在沧州参加了“北派名师”第xx届全国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名师教学研讨观摩课活动,观摩了来自福建省教研室的罗明亮,江苏省张冬梅,余颖,我们泊头教研员李海军,苏州无痕教育研究所所长徐斌这5位数学教师的观摩课,并听取了他们的专题讲座,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罗明亮老师与学生互动问好,缓解课堂紧张氛围,李海军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老师叫什么,还有余颖老师解答了学生“为什么周末还要上学,因为要上一节游戏课”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罗老师整节课以自己买了一辆摩托车,以拍卖的形式让学生估价,猜对并赠送小礼物为主线;张老师向学生提供了“测距神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使学生对学习不在陌生,不在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李海军老师和徐斌老师都是讲解的数学教材中的“解决问题”这一类型题,向同学们提供了村庄有一鱼池要扩建这一信息,引导学生自主画图理解题意,分析问题,从而解答问题。并且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新知,老师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1)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如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经的路线,感知“倒推”策略。
(2)信息窗信息的收集与问题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收集信息,提出问题。除了科学引导,适时激励外教师要重视板书的作用。要把信息窗中的主信息、主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传统样的文字应用题模式,引导学时理解图意。这次听课找到了这样的.佐证,且效果很好。
(3)题组训练不过时。数学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诀一样达到自动化的效果。本着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则编制系列练习卡,对学生的当堂训练很有帮助,这一点从周玉仁教授的报告中体会到。
(4)探究与渗透的关系怎样更合理?数学课需要探究,但绝不是最原始的经历,这种探究需要教师适时的铺垫引导。如果坎过大,沟过深,教师就要帮学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和他们的精彩报告和学生独特的思维,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期待下次学习的机会。
观摩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21篇)篇十九
伴随着纷纷洒洒的初雪,来自各个县区的小数人齐聚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的报告厅,感谢市教研室提供这么好学习的平台,让我们在专业技能领域有了更好的提升,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教师,这样的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也对数学教学有了不同的'认识。
上午,来自南京东方数学教育学科研究所的侯正海老师对素养立意的运算数学进行了精彩的讲解,让我明白了也理解了,学生在运算一些看似简单的、已经掌握了的题目时仍然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的想象,是一种合理的符合孩子发展特点的现象,认识了从技能到能力再到素养立意的运算发展过程,也明白了当部分孩子不能第一时间理解算理、把算理内化时,要更多的耐心就行多次辅导,因为这是符合孩子的发展特点,在算理内化的过程中指导练习的同时要关注孩子的自主参与练习,之前看到在运算过程中孩子们出现的错误我关注到了表面并埋怨学生们不细心,其实并未发现这是他们对算理不理解有困惑的表现,应该及时给予指导。
下午,苏教版资深编辑黄为良主任通过30个在图形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对"图形的认识"展开了科学、详细的解析,也让我感受到了数学教学中的严谨性,要把一个简单的定义真正讲解清楚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的理解,黄老师用具体的例子结合教学实际的辨析得到了在场同仁的共鸣。
此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对数学教学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付诸实际去努力提升自己,再接再厉,不断进步。
观摩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21篇)篇二十
时间匆匆,在甘肃教师网已学习一个多月,虽然我一边忙于平时的工作,一边还要抽出余暇时间上网参与网络培训的学习。在网上看到名师上课,作地讲座,开阔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学识,使我受益匪浅,接下来谈谈我的一些收获。
第一,这次网络培训,使我感觉到与以往一些培训有很大不同,既有视频资源的学习,又有文本资源的研习,既有比较成功的案例展示,又有比较深刻的理论论述,也有学员之间交流。在学习的过成中,我还分享了同行们精彩的讨论和回帖,有专家们在实际教学中的独特理念和教学经验等等,让我足不出户就学到了许多教育教学新理念。
第二,这次网络培训,使我感觉到有一种紧迫感,我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跟专家、名教师相差较远,首先这就促使我转变教学观念,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读你划,也不是课本剧、教案剧的表演,更不是教师的灌输,而应该是教师走进教材、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中,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实现为学生服务的目的。所以教师更多应该考虑“怎样教学生才能愿意学?”、“怎样指导学生才能学会?”这样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转变教学观念,忽视学生学的问题,一厢情愿地“灌”,不但没“灌”进去,结果连学习兴趣也弄没了,学生有的在发呆,有的在想心事儿,有的在……教师的付出没有回报,好心无人领会,从而导致教学无效。其次促使我改变备课角度,变“备教师课程”为“备学生课程”。学生学习的成效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进行意义建构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学生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所以备课中教师既不能在用知识去解释抽象的概念、原理上下功夫,也不能一味地在教师自身已有的经验中找素材,而应当在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具体情境上仔细斟酌,应该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具体情境材料。同时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认识到学生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热爱学习。
第三,这次网络培训,使我深深感到小学数学老师要想更有效地为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教师的视野必须开阔,不能做井底之蛙,因此,我要在日常教学之余读一些本专业的书,还要对教心学、儿童学等学科领域长期保持关注并且需要不断更新相关知识,力争提升学科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尝试实现自身专业化成长。
总之,这次网络培训,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一方面增强了自信,增强教学业务,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学习,特别重要的是能够在与同行的交流中相互取长补短,帮助自己形成一些好的习惯,形成自己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观摩小学数学名师课堂心得体会(精选21篇)篇二十一
12月14~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xx职院举办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我一共现场观摩了五节数学优质课,五位名师的精彩课堂,令我们耳目一新。他们每一位老师所执教的课堪称优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平实,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老师优美幽默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的不断引导和激励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培养了各种能力,从而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每位老师在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下面我来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体会。
注意课前与学生的沟通,采取玩游戏、聊天等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课堂学习的枯燥感。从中我发现,有效的课前热身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必备条件。
xx老师的讲座《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我们深深认识到:要想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首先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要以课标为依据,以新教材的内容为凭借,选择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我们要力求做到要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材内容和要求,适当扩充和删减教学内容,尝试多种构思。教师要成为教材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展教材,让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当然,准确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
教师在课堂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这样说“愚蠢的教师是教给真理,聪明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具体课堂教学操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师话语霸权”的惯性,敢于并善于把课堂、班级“还给”学生。教师需要把握好教材,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是: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在教学中,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落实精讲多练的原则和自学性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训练,同时教师也才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练习反馈和强化矫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听了xx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及专题报告后,体会到我们在教学中往往认为《乘法分配律》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在分配时因数只和前一项相乘,而忘记和第二项相乘,但是通过知识前测,发现学生的.易错易混点还有像:70×50+50×90=70×(50+90),50×(3×4)=50×3+50×4此类错误,如果教学中只是注重抓第一个易错点时,学生掌握的情况就会不理想。xx老师在教学时,首先是通过举例说学习委员小陈是我的朋友,班长小郑是我的朋友,让学生合成一句话,(小陈和小郑都是我的朋友)再把这一句话分开成两句话来说,从而引出要学的内容,接下来,刘老师用他搞怪的方言、独特的跺脚记忆让孩子们深刻地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及读算式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分别发现3×(5+1)=3×5+3×1然后通过模仿创造、自我检验;意义建模、内在提升;体验无穷、揭示规律;重点剖析、深刻理解,分别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和易错、易混点,学生掌握的情况很好。
xx教师的讲座“我的二xx个课堂教学主张”也有许多观点值得回味。如:教学口号“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敢错”他认为孩子不犯错误长不大,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人人都会出错,出错并不可怕。只给学生讲明白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会引导学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师。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这次课堂观摩活动,让我再次开阔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思考的问题: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我们的教学回归本真?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教师所要考虑的。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名师零距离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