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和起点,对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以下是一些成功教师倾心撰写的教学计划,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创新和改进的思路。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一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一定差别,所以本节课采用分层教学。既创设舞台让优秀生表演,又要重视给后进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具体题目安排从易到难,形成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1.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能依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通过研究生活中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建立数学建模的思想.通过学习和探究xxxx考点问题,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
3.查漏补缺,采用小组学习使复习更有效,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探究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问题。
[活动1]学生分组处理前置性作业
教师出示习题答案。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指导。
教师重点关注学困生。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习题进行分层处理,树立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活动2]师生共同解决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自主研究,分组讨论后,然后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评价
教师重点归纳数学思想。
通过对习题的处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二次函数有关概念及性质的理解,能用函数观点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小组学习也使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
[活动3]习题现中考
例1(xxxx,南宁)
教师结合教材对比、分析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例题
教师归纳: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梯形的面积等知识。
对于二次函数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关键要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把握题型,能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解题的突破口。
[活动4]例题现中考
例2(xxxx,济宁)
例3(xxxx,黔东南州)
学生自学,教师指导,让学生讨论回答这两道题的共同特点。
让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概括、归纳出“每每型”二次函数模型的题型特点和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活动5]知识提高阶段
教师给出一组习题,学生讨论完成。
知识再运用有助于知识的巩固。
[活动6]小结、布置作业
问题
本节学了哪些内容?你认为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
布置作业
把错题整理到作业本上。
师生共同小结,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参与小结并有不同的答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回顾思考的习惯。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二
这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探究性重组,同时放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去经历、体验、内化知识的做法是成功的。通过充分的过程探究,学生容易得出也是最早得出了图象的性质,借助直观图象的性质而得到二次函数的性质。花费了一番周折,说明去掉这个中介,直接让学生从单调性来接受二次函数性质是困难的。
真正的形成往往来源于真实的自主探究。只有放手探究,学生的潜力与智慧才会充分表现,学生也才会表现真实的思维和真实的自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一切教学都要围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做文章,真正让学生理解、掌握真实的知识和真正的知识。
首先,要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素材。教材对二次函数的性质是从增减来描述的,我们认为这种对性质的表述是教条化的,对这种学术、文本状态的知识,学生不容易接受。当然教材强调所呈现内容的逻辑性、严密性与科学性是合理的。但是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才是最好的。如果牵强的引出来,不一定是好事。
其次,探究教学的过程就是实现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教育形态知识的过程。探究教学是追求教学过程的探究和探究过程的自然和本真。只有这样探究才是有价值的,真知才会有生长性。要表现过程的真实与自然,从建构主义的观点出发,就是要尊重学生各自的经验与思维方式、习惯。结论是一致的,但过程可以是多元的,教师要善于恰倒好处地优化提炼学生的结论。追求自然,就要适当放开学生的手、口、脑,例如本文中的“走向”问题,“向上爬”、“向下走”等,如果是讲授注入式,我们就听不到学生真实的声音了。
最后,教师在学生探究真知之旅上应是一个促进者、协作者、组织者。要做善于点燃学生探究欲望和智慧火把的人,要善于让学生说教师要说的话,做教师想做的事,这就是一个成功的促进者。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共同成长与发展的过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三
1.能画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能够比较它们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异同,理解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2.能说出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最值.
3.经历探索二次函数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进一步获得将表格、表达式、图象三者联系起来的经验,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4.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达到对抛物线自身特点的认识和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四
今天开始复习二次函数,以往在讲练习课的时候,学生总感觉自己已经懂了,上课的效率很差.现在如果还是和原来那样复习,效率肯定不会好.以往采取的方式就是布置给学生大量的作业,然后再进行适当的讲评.可是总觉的那种方式也不理想,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学生也不可能高质量完成.今天复习的时候给自己定了一个复习计划.
对于二次函数总体复习的时间定为三个课时,在课前先布置一张练习卷,批改后找到学生错误的地方,进行分析,为第一节课作好准备.从学生完成的情况来看,二次函数基本的知识点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大部分学生简答不够认真,只有最后的结果,没有具体的过程.对于二次函数的综合运用还存在一定问题.同时还有求函数解析式,对于顶点式,和一般式也有一定的问题.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中求最大或者最小值的题目,书写的格式还是需要强调.
一、本章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有:。
1.二次函数的概念.考查的方式是判断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需要注意的是分母里有二次的函数,可以化掉二次项的函数,以及二次项系数为零的函数.
2.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用待定系数法求,设有三种形式,一般形式,分解式,配方式.另外还有根据实际问题求解析式.
特别是一些辩证性很强的题目,比如售价为某一个值时销售量为具体的某一个值,当售价提高后,销售量减少.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应该怎样定价格.这种是典型的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类型.同样的背景在八年级的时候也有出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解决.
3.二次函数图像的信息题.根据图像来回答问题,求交点坐标,顶点坐标,构成三角形的面积等.同时要能判断增减性,在什么情况下函数值大于零,在什么情况下函数值小于零.
4.抛物线的平移.抛物线的形状和大小由二次项的系数决定,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主要是确定位置.所以抛物线的平移的前提条件是二次项的系数不变,规律是”左上加,右下减”.
5.根据图像来判断一些代数式的符号.主要用到的是开口方向,与纵轴的交点,顶点以及自变量为1和-1时的函数值来确定.
二、成功之处:
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都算完美,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上也很准确,在课堂的实施上,由于采用激励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整节课非常流畅,效果不错,目标的达成度较高,可以说本人、学生都较满意。
三、精彩之处:
设计意图是:。
1.由顶点(-1,-6),可知对称轴是直线x=-1,函数的最大(小)值是-6.从而得出,当已知对称轴或函数最值时,仍然选用“顶点式”.
2.挖掘顶点坐标的内涵:(1)由抛物线的轴对称性,可求出点p(2,3)关于对称轴x=-1对称点p’的坐标是(-4,3);(2)用点a、点p和对称轴;(3)用点a、点p和顶点的纵坐标等.
(二)在知识运用部分采用猜想、比较、方法选择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从而大大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及问题串如下:四、遗憾之处:在课题引入后,由于对学生估计不足,复习一学生独立完成,这本没有错,但是,学生还习惯有老师引着做的方法,因此在处理完复习一后用时间相对较多,对于后面的教学造成小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复习三的处理时不够充分,造成一点遗憾。
四、反思之处:
反思一,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一定继续发扬团结协作的好作风;
反思二,教材的内涵是无尽的,一定要挖掘到一定的深广度;
反思三,教师的经验是宝贵的,一定要开诚不公的交流;
反思四,工作的责任心是必要的,一定要无私奉献;
反思五,教师的工作是高尚的,来不的半点虚假。
总之,教师的教学技艺和水平在每天的工作中慢慢的提高,愿老师们学会反思,它是我们提高的催化剂,更是学生需要的助力器。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五
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近8年考查7次,以解答题为主,且综合性较强,一般涉及求交点坐标及顶点坐标。在选择、填空题中考查的知识点有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a、b、c的关系、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增减性、对称轴、顶点坐标及与x轴、y轴的交点。
2、教学目标
(1)认识二次函数是常见的简单函数之一,也是刻画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能正确地描述二次函数的图象,能根据图象或函数关系式说出二次函数图象的特征及函数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
(3)、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能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3、教学重点:
(1)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二次函数的平移
4、教学难点:
能根据图象或函数关系式说出二次函数图象的特征及函数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和我们学校正在进行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激情导课,学生自学自做,教师进行面批,组织小组交流,展示学习成果,检测导结反馈。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疑问,尽量让学生互相解决,教师起到帮助、组织、合作、协调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实践练题和检测导结,经过严格有梯度的训练,使学生学会知识、形成能力。同时鼓励和培养学生提高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学—导—练”三步为主线,以“六环节”为结构,来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以问题“引”自学,以自测“显”问题,以优生“带”差生,以点拨“疏”疑点,以训练“巩”新知。
由于是复习课,因此我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让他们通过画图、观察、比较、推理、小组交流,直至最后探索出结论。以引导、探究、合作、点拔、评价的方式贯穿整个课堂。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1、挑战自我;
2、考点清单;
3、夯实基础;
4、小结感悟;
5、目标检测
6、拓展延伸
7、作业布置。
1、挑战自我
出示3道有关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的中考试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引起有关知识点的回忆。第一题是二次函数对称轴的考查;第二题考察图象的平移;第三题解有关抛物线与系数a、b、c关系的题。
教学效果:学生积极投入思考,开篇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讨论氛围。
2、考点清单
师生共同回忆
1、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a、b、c
的关系3、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教学效果:预计学生对这些知识有遗忘,应积极引导回忆问题,达到对知识点有明确的认识。
3、夯实基础
师生共同探讨四道典型例题,强化知识点的灵活应用。题让学生先想后答,遇到难题小组交流,教师点拨,全班展示,充分发挥学生对积极主动性。
教学效果:大部分学生学习二次函数有困难,应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4、小结感悟:说说你在本节课解题过程中的收获及疑惑?(小组交流)
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反思回顾,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相关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目的增强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5、目标检测:
为学生提供自我检测的机会,教师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授课,查漏补缺。并要求学生在规定五分钟内完成,同时对每道题进行分数量化。当大部分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以便学生核对。同组的学生进行作业互相批改。并把结果告诉老师,以便老师掌握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对于当堂不能完成任务的学生课下进行适当的辅导。
6、拓展延伸: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
7、课后作业:《中考指导》62页——64页。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欢迎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导!
1、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本节课的设计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教师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课堂上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的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
2、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动手实践,而不是使合作流于形式。要把合作交流的空间真正的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中还要照顾到每一名学生,让全体的学生都动起来。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六
在新课程中,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以探究、实践、合作学习为重,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的探讨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来学习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要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逐步培养他们提问的意识,鼓励学生多思考。同时还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关注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养成。
在初中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学习的基础上,教学中通过比较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和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之间的关系,给出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并揭示了方程的根与对应的函数的零点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探究介绍了判断一个函数在某个给定区间存在零点的方法和二分法。并且,教科书在“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步骤”中渗透了算法的思想,为学生后续学习算法内容埋下伏笔。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七
本节课重点是,结合图象分析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查缺补漏,进一步理解掌握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要想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答二次函数问题,关键要让学生掌握解题思路,把握题型,能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分析,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对生活中的“二次函数”感知颇浅,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时做了如下思考:一、按知识发展与学生认知顺序,设计教学流程:首先通过复习本章的知识结构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本章所学习的内容,从而才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自如,如鱼得水;二、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应用基础知识解答,然后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老师点评,起到很好的效果。这堂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习的过程充满快乐和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和于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当经常考虑如下问题:(1)如何使他们愿意学,喜欢学,对数学感兴趣?(2)如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3)如何引导学生善于与同伴合作交流,既能理解、尊重他人的意见,又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互助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八
一、说课内容: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7章第一节的二次函数的概念及相关习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抽象出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关系。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
(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y=kx+b,ky=kx,ky=,k0)。
【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k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
(二)引入新课。
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看下面三个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例1、(1)圆的半径是r(cm)时,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解:s=0)。
解:y=x(20/2-x)=x(10-x)=-x2+10x(0。
解:y=100(1+x)2。
=100(x2+2x+1)。
=100x2+200x+100(0。
教师提问:以上三个例子所列出的函数与一次函数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讲解新课。
以上函数不同于我们所学过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我们就把这种函数称为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y=ax2+bx+c(a0,a,b,c为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1、强调形如,即由形来定义函数名称。二次函数即y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关于的x代数式一定要是整式)。
2、在y=ax2+bx+c中自变量是x,它的取值范围是一切实数。但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值。(如例1中要求r0)。
3、为什么二次函数定义中要求a?
(若a=0,ax2+bx+c就不是关于x的二次多项式了)。
4、在例3中,二次函数y=100x2+200x+100中,a=100,b=200,c=100.
5、b和c是否可以为零?
由例1可知,b和c均可为零.
若b=0,则y=ax2+c;。
若c=0,则y=ax2+bx;。
若b=c=0,则y=ax2.
注明:以上三种形式都是二次函数的特殊形式,而y=ax2+bx+c是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判断: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二次函数?若是二次函数,指出a、b、c.
(1)y=3(x-1)2+1(2)s=3-2t2。
(3)y=(x+3)2-x2(4)s=10r2。
(5)y=22+2x(6)y=x4+2x2+1(可指出y是关于x2的二次函数)。
(四)巩固练习。
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的和是10cm。
(1)当它的一条直角边的长为4.5cm时,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2)设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scm2,其中一条直角边为xcm,求s关。
于x的函数关系式。
【设计意图】此题由具体数据逐步过渡到用字母表示关系式,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2.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xcm,它的表面积为scm2,体积为vcm3。
(1)分别写出s与x,v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子;。
(2)这两个函数中,那个是x的二次函数?
【设计意图】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会很容易列出函数关系式,也很容易分辨出哪个是二次函数。通过简单题目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愉,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评价分析。
本节的一个知识点就是二次函数的概念,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给出,而要让学生自己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增加对二次函数的感性认识,侧重点通过两个实际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这种新的函数二次函数,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于最大面积问题,可给学生留为课下探究问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方法不拘一格,只要合理均应鼓励。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九
-b/2a=2。
解得a=1b=-4c=3。
所以所求解析式为y=-4x+3师:两点代入二次函数一般式必定出现不定式,能想到对称轴,从而以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得a,b,c,不错!除此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同学们开始讨论,思考)。
生b:我认为此题可用顶点式,即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y=a(x-2)2+k,把(1,0),(0,3)代入,得。
a+k=04a+k=3。
解得a=1k=-1。
故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1,。
即y=x2-4x+3。
师:非常好.那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请大家再思考一下.(学生沉默一会儿,有人举手发言)。
师:设得巧妙,这个函数解析式只含一个字母,这给运算带来很大方便,很好,很善于思考.大家再想想看,是否还有其他解题途径.
(学生们又挖空心思地思考起来,终于有一学生打破沉寂)。
所以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x-1)(x-3),即y=x2-4x+3。
师:函数本身与图形是不可分割的,能数形结合,非常不错,用两根式解此题,非常独到.(至此下课时间快到,原先设计好的三题只完成一题,但看到学生的探索的可爱劲,不能按课前安排完成内容又有何妨呢?)。
师:最后,请同学们想一下,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方法有:一般式,顶点式,两根式.
生2:我获得了解题的能力,今后做完一道题目,我会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二、回顾与反思。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十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用函数表达式表示
做一做书本p56矩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的关系
鼓励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周长与边长、面积的关系。
比较全面、完整、简单地表示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2、用表格表示
做一做书本p56填表
由于运算量比较大,学生的运算能力又一般,因此,建议把这个表格的一部分数据先给出来,让学生完成未完成的部分空格。
表格表示可以清楚、直接地表示出变量之间的数值对应关系
3、用图象表示
议一议书本p56议一议
关于自变量的问题,学生往往比较难理解,讲解时,可适当多花时间讲解。
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函数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趋势
做一做书本p57
4、三种方法对比
议一议书本p58议一议
函数的表格表示可以清楚、直接地表示出变量之间的数值对应关系;函数的图象表示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函数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趋势;函数的表达式可以比较全面、完整、简单地表示出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三种表示方式积压自有各自的优点,它们服务于不同的需要。
在对三种表示方式进行比较时,学生的看法可能多种多样。只要他们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教师就应予以肯定和鼓励。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十一
教学中,对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教材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三步来展开这部分的内容。第一步,从学生认为较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与相应的二次函数入手,由具体到一般,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零点的联系,然后将其推广到一般方程与相应的函数的情形。第二步,在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过程中,通过函数图象和性质研究方程的解,体现函数与方程的关系。第三步,在函数模型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建立函数模型以及模型的求解,更全面地体现函数与方程的关系逐步建立起函数与方程的联系。
除了函数模型的应用之外,还要介绍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以及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教科书在处理上,以函数模型的应用这一内容为主线,以几个重要的函数模型为对象或工具,将各部分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教学中应当注意贯彻教科书的这个意图,是学生经历函数模型应用的完整。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十二
1.能画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能够比较它们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异同,理解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影响.
2.能说出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最值.
3.经历探索二次函数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进一步获得将表格、表达式、图象三者联系起来的经验,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4.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达到对抛物线自身特点的认识和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
文档为doc格式。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十三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类比一次函数掌握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突出的是探索交流合作的方式。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了画图、观察、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借助图形教学,形象直观,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做”数学的活动中,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最简二次函数的性质。
对于本节课,我个人认为在教学思路上还是比较清晰的,重难点把握得还是比较准确的,复习时利用原来学过的函数图像,让学生说出增减性,很自然的就引发出了探究二次函数性质的问题以及利用具体的图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2011年10月21日来源:本站。
进入二次函数这一章节后,难点也就随之而来了,因为这一章节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数形结合的知识,学生在这部分也一直是难点。在学习一次函数的时候,涉及到函数增减性的问题,当时的解决方法是让学生动手去做,方法如下:首先做出一次函数的草图,然后用左手从图像的左到右移动,并且要求学生说出随着x的增大(手由左向右的移动过程中x是一直在增大的),图像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最后把话说完整,随着x的增大y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这种方法在当时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接受的。所以在二次函数的性质这节课之前我就决定了,还是用动手比划的方法让学生去理解增减性。
首先,让学生理解想求出二次函数的增减性首先要从二次函数的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目的在于通过顶点式就可以直接看出对称轴,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发现,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是不同的,一次函数不用分段去说,而二次函数要求以对称轴为分界点分段去说。在这些都准备好之后,告诉学生判断增减性的要点:
(1)通过函数的顶点和开口方向,画出二次函数的草图。
(2)在草图上标出对称轴,然后用对称轴把二次函数的定义域分成两部分。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认识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教学思考。
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建模思想,归纳、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3、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
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
难点。
1、由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
2、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2。
启发探究获得新知。
活动3。
运用新知体验成功。
活动4。
归纳小结拓展提高。
活动5。
布置作业分层落实。
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有关概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让学生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回顾梳理本节内容,拓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分层次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十五
本节主要内容是用函数的观念看一元二次方程,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教材从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入手,通过类比引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问题,并结合一个具体的实例讨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根与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联系,然后介绍了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近似解的过程。这一节是反映函数与方程这两个重要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的内容。
由于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再者,在八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因而,采用类比的方法在学生预习自学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大胆地猜想、交流,分组合作,同时设定一定的问题环境来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最后在老师的释疑、归纳、拓展、总结的过程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在知识掌握上,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况都有所了解,对于本节所要学习的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利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应该不是难题。本节课的知识障碍,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而不仅仅是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遵循着“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我再次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能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十六
近日,我在数学课上进行了二次函数的复习,通过这一过程,我深深体会到了二次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以下是我对此的心得体会。
在复习过程中,我首先意识到了二次函数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二次函数可以描述物理学、经济学、生物学等各个领域的现象。例如,在物理学中,抛物线的轨迹就可以由二次函数来描述。另外,数学模型也常常采用二次函数来分析和预测实际问题的发展趋势。因此,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知识对我们理解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我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画图和求解方程,我发现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这个抛物线在坐标轴上的交点称为零点,也就是方程的解。而顶点则是抛物线的最高点(对于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或最低点(对于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了解这些性质有助于我们更方便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在最值求解或方程解析方面。
进一步地,我也深入研究了二次函数的预测和建模。通过给定一些历史数据,我们可以使用二次函数来预测未来的趋势和结果。例如,在经济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来预测某个市场的发展趋势,帮助企业做出更准确的决策。此外,二次函数还可以用于优化问题的建模,比如求解最值问题。通过对二次函数进行求导,我们可以得到函数的最值点,从而可以找到问题的最优解。
最后,我认识到二次函数对于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二次函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还可以提升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对于我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通过本次二次函数的复习,我对二次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更要培养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发现数学背后的美妙和智慧。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
2.能够利用描点法作出函数y=ax2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认识和理解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初步建立二次函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
3.能根据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数形结合。
教学建议:
利用具体的二次函数图象讨论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时,应尽可能多地运用小组活动的形式,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行图象和图象之间的比较,表达式和表达式之间的比较,建立图象和表达式之间的联系,以达到学生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真正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认知准备:
1.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是什么?
2.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学生口答)。
你会作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吗?你想直观地了解它的性质吗?本节课我们一起探索。
二、新授:
(一)动手实践:作二次函数y=x2和y=-x2的图象。
(同桌二人,南边作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北边作二次函数y=-x2的图象,两名学生黑板完成)。
(二)对照黑板图象议一议:(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1.你能描述该图象的形状吗?
2.该图象与x轴有公共点吗?如果有公共点坐标是什么?
3.当x0时,随着x的增大,y如何变化?当x0时呢?
4.当x取什么值时,y值最小?最小值是什么?你是如何知道的?
5.该图象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请你找出几对对称点。
(三)学生交流:
1.交流上面的五个问题(由问题1引出抛物线的.概念,由问题2引出抛物线的顶点)。
2.二次函数y=x2和y=-x2的图象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出示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函数y=x2和y=-x2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二次函数y=x2和y=-x2的图象关于哪条直线对称?
(2)两个图象关于哪个点对称?
(3)由y=x2的图象如何得到y=-x2的图象?
(四)动手做一做:
1.作出函数y=2x2和y=-2x2的图象。
(同桌二人,南边作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北边作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两名学生黑板完成)。
2.对照黑板图象,数形结合,研讨性质:
(1)你能说出二次函数y=2x2具有哪些性质吗?
(2)你能说出二次函数y=-2x2具有哪些性质吗?
(3)你能发现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有什么性质吗?
(学生分小组活动,交流各自的发现)。
3.师生归纳总结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及性质:
(2)性质。
a:开口方向:a0,抛物线开口向上,a〈0,抛物线开口向下[。
b:顶点坐标是(0,0)。
c:对称轴是y轴。
e:增减性: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x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x0),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应用:(1)说出二次函数y=1/3x2和y=-5x2有哪些性质。
(2)说出二次函数y=4x2和y=-1/4x2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小结)。
1.会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知道它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a:开口方向:a0,抛物线开口向上,a〈0,抛物线开口向下。
b:顶点坐标是(0,0)。
c:对称轴是y轴。
e:增减性: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x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a〈0时,在对称轴的左侧(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x0),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十八
《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内容比较多,而课时安排只一节,为了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本节课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发学生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总结获得新的知识,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对新的知识的获得觉得不意外,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探究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从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方程的根之间进行分析、猜想、归纳、总结,这是重要的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的是类比思想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2.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问题串、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活动空间、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经历操作、实践、思考、交流、合作的过程,其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相伴而行,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课堂境界。
3.强化行为反思。
“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融入反思的环节,用问题的设计,课堂小结,课后的数学日记等方式引发学生反思,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学习方法。说到数学日记,“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学生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会。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收获与困惑。“数学日记”该如何写,写什么呢?开始摸索写数学日记的时候,我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给学生提出写数学日记的简单模式:日记参考格式:课题;所涉及的重要数学概念或规律;理解得最好的地方;不明白的或还需要进一步理解的地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所学内容能否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通过这两年的摸索,我把数学日记大致分为:课堂日记、复习日记、错题日记。
4.优化作业设计。
作业的设计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巩固本课基础知识,基本要求;选做题属于拓广探索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十九
本课是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发展的必然结果,实现了与前面二次函数定义的呼应,使学生心中的困惑得到了最终的解释,通过图像和配方描述一般形式的二次函数的性质是本课的重点,最终达到不同二次函数表达式融会贯通,学习本课的基础在于对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和对形如顶点式的函数图像与性质的熟练掌握,纵观整个课堂及效果,我觉得有以下两个好的方面值得继续保持。
1、夯实了本课学习的基础。从一元二次方程配方的回顾学习到顶点式函数图像性质的回顾研究入手,为二次函数一般形式的图像性质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本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2、本节课我注重学生探索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习惯,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洁课堂学生都参与其中,检测的效果也很好,有这样一句话:“没有学生的课堂,讲的再精彩也是徒劳”,但是这节课我个人感觉学生都在课堂,几个例题难度适中,学生通过配方准确无误的找出了对称轴、写出了顶点坐标。
一堂精彩的课堂是教不出优秀的学生的,只有做到堂堂都能像今天的课堂这样的效果,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教师才能教的轻松,这才是现代教育提倡的课堂。所以接下来的日子自己备课不但要在知识上下功夫,更多的我想应该去备学生,要在备课之余在自己的心理上一堂课,从中发现不足,进而改进,力求达到课堂效果的最优化,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学习的乐趣,让他们愿意去学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二十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态度、情感、价值观。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列方程.。
问题(1)《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
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
问题(2)如图,如果,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整理得:_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二十一
听了茹老师上的复习课《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关系复习》。现在对茹老师进行一个点评,整节课听下来总体感觉是茹老师这节课能根据教材的内容、中考考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一节上的非常成功的复习课。
他的教学特点如下:
1、教学设计好,教学流程清楚,环节紧凑、流畅,由易到难,层次分明,知识梳理清晰,有个人的创新、独到之处,注重了基本数学方法的培养与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从函数解析式中字母系数作用到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让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角度领悟复习要求,从整体上处理教材复习内容,从系统上把握复习要求,整个设计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对知识的回顾过程,变成了学生自己探索提升的过程,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茹老师上课不慌不忙,教态自然;上课能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虽说上这节复习课时间紧,复习内容和知识点多,但他上课舍得把时间给学生去板演过程、去交流思考思路、去讲解解决问题过程;他充分让3、4号学生板书解题过程,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老师只引导点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知识,使学生完全成为课堂主人,达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统一,说明他善于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我的二点思考:
1、本节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回顾、归纳、运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理解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关系的意义,体会a、b、c对二次函数图像的影响,体会数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在具体的问题中运用解决问题。同时,渗透多种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起到了把旧的知识、遗忘的知识重新建立起来,把没有掌握的知识补上来,使新的意义确立和巩固,从而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更加深化新学的知识内容,达到经过多次反复,逐步提高认识的层次。特别是让学生议、说、画、写,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改变了复习课变成习题课、复习课成了题目评讲课的现状,值得借鉴。
2、由于九年级学生在数学方面更呈现分化较为严重的现象,为了能让好学生“既吃饱又吃好”、跟队生“吃得饱”,对于练习题的设计可以考虑不用一刀切,分层要求学生完成练习,跟队生完成较简单的基础题,优等生补充一些有难度的中考综合题,真正体现到分层优化。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二十二
(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注重学生参与,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一、试一试。
ab长x(m)123456789。
bc长(m)12。
面积y(m2)48。
2.x的值是否可以任意取?有限定范围吗?
对于1.,可让学生根据表中给出的ab的长,填出相应的bc的长和面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情况,提出问题:
(1)从所填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
(2)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能作出什么猜想?让学生思考、交流、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当ab的长为5cm,bc的长为10m时,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50m2。
二次函数的复习教学设计(通用23篇)篇二十三
在“一次函数”一章时已经了解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本章专门设一节,通过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再次展示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一方面可以深化我们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认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
本节通过画图,看图,分析图,列表对比,抽象概括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不足之处是:有少部分学生对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有点费解。通过了解发现:这部分同学对一次函数和方程的关系也不熟悉,也就是数学基础不扎实,还有就是数形结合能力差,也就是不能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他们为什么不能很好的做到这些呢?我想,这正是本节课的要点所在。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关注这一点,解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