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人类对外界事物和内心体验进行观察、理解和评价的过程。以下是一些思想启迪和智慧分享的文章和演讲,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智慧和指导。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实用16篇)篇一
当代大学生承载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因此,时代要进步,那大学生就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然而,令人欣喜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成为了中央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正式出版的第一部重点教材,这是一部经典作品,从多方面呈现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所要求的时代感和科学性,针对性,为把这门课程建设成为大学生欢迎的精品课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大学生思修发展及大学生成才的实际,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主线,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要指导方针,遵循大学生思修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和发展的规律,遵循大学生入校后心理发展的基本历程,遵循思修政治教育内在的知识体系,展开社会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基本教学内容,是一部汇聚了马克思思想政治教育最新成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质量,高格调,高标准的精品教材。
所谓,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道德与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解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是二者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它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目地和方向。我们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加强个人思想品德修养,就是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和人民。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学术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德”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才是王道!那么我们又要如何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呢?或者说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呢?首先,我们要明白,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的,不是互相矛盾冲突的。它们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不可分割抵触。其次,我们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毕竟我们是学生,学业本是我们的主业。我们要独立,学会生活以及与人交往,为人处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要像高尔基前辈说的:“我对于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在我们学习的同时努力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再次,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自古以来,人们在学习的同时就十分注重德行。因为他们懂得要学以致用。此外,我们还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积极,最活跃的群体。
然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为提高自身素养打下了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策教育入手,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今后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成为国家,社会,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才做好准备,从各方面发展并完善自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实用16篇)篇二
公益活动,从普遍认识的意义上可以理解为社会成员无偿地、志愿地、有组织地服务于公共利益,从而满足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需求的活动。社会成员参与公益活动的行为是对中国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延续,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公益活动贴近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大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特点和愿望。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既是履行社会责任,继承和发扬社会优良传统的需要,同时也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大学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道德理想,加深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道德情感,增强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责任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公益活动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与“思修”课的教学目标相辅相成。将两者相结合,通过“思修”课的理论教学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做好理论教育和价值宣传,同时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作为课程的实践教学平台,让大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思考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行为,自我反思,自觉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行为选择,提高道德意识,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以此提升大学生对理论教育的理解力和认可度,提高“思修”课的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改善高校“思修”课的教学效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实用16篇)篇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公共基础必修课之一,是一门适应大学生成长和成才需要的课程,其教学任务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以及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该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同时具有突出的自我修养性和实践性。这一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必须与学生的实践参与、情感体验和自我感悟相结合才能得到最好的绩效。也就是说,要求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将教材知识和现实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找到现实的切合点,用此来认识社会、理解社会,锻炼能力,指导实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带动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
从现实情况来看,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的摄取有很多渠道,课堂教学是其中之一。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这也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可以说,课堂教授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多少理论知识,而是要使学生有一个把理论知识由内转外的方法,实现从道德意识到道德行为的转变。这其中,实践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实践能够有效地巩固课堂理论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且,对学生意志的培养也有积极的影响。
实践教学有很多种,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某些实践环节,也可以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对专业教师而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实践是一种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也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创新思考,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的课堂现状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课堂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接受新的知识体系的指导,但是课堂仍然是其接受理论知识的前沿阵地,这里可以提供系统学习的资料,可以提供正规的实验指导,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新鲜的信息。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课堂状况不容乐观,尤其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普遍存在逃、混对待的状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新生开设的一门课程,一般来说安排在新生人学的第一学期,这实际上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更好地安排大学生活而开设的。但是学生对该门课程缺乏兴趣,感觉上课枯燥无味,不能很好地集中精神,课堂上经常心猿意马,听课的时候不可抑制地分心,导致上课说话、逃课、迟到、早退、睡觉、玩手机、看电脑、听mp3、吃零食等现象频频出现,更有甚者上课竟然在下面偷偷地打牌。
2.大学生课堂问题原因简析。
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有很多原因。
从学生自身状况来看,考上大学后压力减小,面对大学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不能正确地面对和安排“以自学为主”的新的方式,加上一部分同学对所学课程缺乏应有的兴趣,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类课在生活中用不到,因而从心理上排斥这门课,导致各种课堂问题出现。
从课堂讲授情况来看,有些教师因循守旧,与其说按部就班地讲授理论知识,还不如说对着教材照抄照搬,这样学生即使上课听讲,所接受的也只是陈旧的知识体系,而且加上不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味地“灌输”,就会使学生失去对课堂的向往。
从课堂管理方面来看,一般的大学对旷课的学生有一定的惩罚措施,例如旷课三分之一取消考试资格、三次迟到可以记为一次旷课等,但是对课堂说话、吃东西、玩手机等问题并没有明文规定如何惩罚,这就使得学生能够找到课堂管理的漏洞。
从社会环境的影响来看,目前的学生更为关注的是能够带来未来就业效益的各种课程,而且更加倾向于立竿见影的课程,例如英语,但是对提高自身整体素质的各门课却缺乏相应的兴趣。加上有些同学整日奔波于考研、考证、出国、积累各种就业经验、打工等事情,课堂上分心和逃课现象的出现就在所难免了。
三、课堂教学实践方式的实践。
就目前学生上课的状况来看,对他们影响比较深远的因素之一便是课堂教学方式。可以说,好的、灵活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很强大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然而对于新形势而言,实践经验显得更为重要。暂且不说实践经验对未来就业的影响有多大,单从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接受程度而言,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会显得更受欢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增强学生整体素质的课程,因此课堂上把学生素质的提高作为坚守的主旨,这是非常重要的理念。
1.打破学生的'老套观念。
作为教师而言,课堂教授是主要任务之一,把教材内容和信息传达给学生是一个基本的工作任务。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不同于专业课程,很多学生在上课前就给该课程下了一个基本的定义,那即是—这是一门政治课,是宣传口号的阵地。因此,最初的印象就给该门课人为地设置了一个障碍,在这种观念的统领下,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大为减弱,很多学生第一感觉就是任课教师会用一种老套的“填鸭式”的教授方式进行授课,而且课堂一定会是枯燥乏味的。因此,要想开好这门课,首先就要打破学生的这种老套观念,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可以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图片或者网络资源来导人新课。尤其是第一堂课,应摆脱传统的强调课程重要性的引人方式,用一种全新的体验式的方式把课程内容与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有一种参与的感觉。这样,营造一种活泼的课堂氛围会大大改变学生的传统观念。
2.上好第一堂课。
其实,学生自身有很多的想法无法实现,而且学生缺乏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可以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由支配,给每个学生一定的时间做课前演讲。本人授课的班级都是两个或者三个班的合班,学生有各种好的想法或者困惑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不太现实,但是可以改变一种方式—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会提前通知学生,每堂课都有一个我称为“课前分享”的环节,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疑难的、困惑的等问题,然后在正式上课之前做三分钟小演讲,可以用各种方式来传递信息,按照学生的人数决定每次上课的演讲人数,具体哪一周可以自己选择,课前我会做好表格,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把表格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填写要做“分享”的时间,然后回去准备,每堂课开始的时候,学生会利用下课时间安排演讲的顺序。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同样的机会展示自己,实践效果非常好。绝大部分同学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好ppt,“分享”的内容也有很大差别,其中,有动漫的、游戏的、热爱的家乡的、热门电影分析的、唱歌的、表演魔术的,等等。总之,学生的想法很奇特,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气息,每个学生都很期待自己展示的时间。虽然时间有限,但是能够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展示自己,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课堂与课下活动相结合。
把学生课下的各项活动与课堂联系起来,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可以先给学生分好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主题,利用课余时间做社会调查,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作业。从本人教授班级的效果来看,这项工作学生基本都能够认真对待,交上来的作业也都比较好。他们大多采取数码拍摄的手段,利用电脑进行一定的加工,或配以文字以word文档的形式上交,或加上音乐和文字以ppt的形式上交。学生抓取的素材大都是身边经常出现的生活琐事。在这项活动中,学生往往能够把自身的很多缺点和发现的问题联系起来,然后加深对自身的认识,并且注意改善。例如,有学生拍摄到校园里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如乱扔垃圾、不守秩序等,这类事件平时生活中很容易出现,但往往意识不到,当学生把这种现象当作一个问题来看待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自己行为的某些不足之处,这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在这项工作中走“捷径”,从网络世界里搜寻相关素材进行加工,也有个别学生完全照抄照搬别人的东西。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完成这项课下活动,学生都从教材从课堂上走出来了,并且开始去关注平时容易忽略的问题,更可嘉的是开始去寻找自身的问题。这样一来,从课上走到课下,教材与生活相结合,教育教学的绩效得以实现。
5.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现代课堂使用频率广泛的手段之一,也是提升学生课堂兴趣的途径之一。多媒体有多种形式,多彩的图片、适合的短片以及影响力大的影片都可以作为多媒体的一种出现在课堂上,而且,往往这种形式很受学生欢迎。例如,本人上课的时候曾经给学生提供了一部励志影片—《当幸福来敲门》,学生从主人公奋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的进取和目标的作用,很多学生泪流满面地看完影片,但结局是以微笑来结束的。课后学生都认为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从中得到很大的启示。但不得不承认,现在这样的片子不多,需要教师提前做好选择。这样,虽然是课堂教学,但却是课堂实践,给学生提供吸取经验的机会,从中提升自身的素质,走生活和学习的捷径,这样的课堂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是能否实现教学目的、发挥思想品德课教育功能的关键所在。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注意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现代的课堂教学有着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打破原来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单一灌输的模式,转而实现图文并茂、音像兼备的电子教案的教学方式,传递更多的信息,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同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实用16篇)篇四
知道了这些东西对我们大学生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以后人生的发展和个人素质修养都有积极作用。
因此,我收益匪浅。
大学生时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托付、历史的责任。
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我道德修养。
由于人们在现实色会关系中的地位不同,经济利益和政治立场不同,生活经历、人生境遇、认识水平不同,人们对人生的看法也不同。
特别是在社会变革、利益关系调整和各种文化思潮碰撞激荡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的社会条件下,人生观领域呈现出复杂多变、多元多样的状态。
不同的人生观往往意味着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并赋予人生以不同的意义。
因此,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摒弃错误的人生观,是大学生应该严肃对待的重大人生课题。
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价值是指主客体关系中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社会、人或某种现象,对社会、阶级、他人有积极意义,成为人们追求的对象,家具有价值。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根本的看法,是人们头脑中有关价值追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等了内容的系统观点。
而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
人生观是有世界观决定的。
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
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人生观的形成是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
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因此,作为一名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必须将自己的认识和价值判断牢牢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论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切实把握前进的方向和掌握正确的方法。
更要把握唯物主义的辩证思想我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到自己的思想深处,从而真正的认清自己,知道自己以后应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才能做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实用16篇)篇五
摘要:科研项目号skb160“民办高职院校理论课教学典型案例开发与研究”,是安徽省人文社会科研项目。运用案例教学提高思想道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是此项目的支撑论文之一。案例教学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教学手段。案例讲解、剖析案例、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搞好案例教学是教学需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属于教育部指定课程,是任何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可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婚姻观、职业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培养法制素质,促进依法治国。高专院校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但是有的学校缺乏专业教师队伍,有的缺少现代教学设施,有的课时不足,有的教师教学敷衍了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些情况都需要改进、提高。这些状况,关系到大学生是成为国家人才,还是堕落成党国罪犯的抉择。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质量,培养大学生法制素质,关系到国运民生,关系到每一个大学生成长成才。案例教学属于重要的弥补手段。
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很重要。案例教学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教学手段。可是,即使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案例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中,有的教师随意安排教学内容,或偷工减料,或肆意拼凑教学内容。也有些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内容与主题不符合,张冠李戴,如同答非所问、指鹿为马,其实是盲人摸象,或是教师需要进修,或是教师备课不足,或是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资料。改进教学教学迫在眉睫。
案例教学资料比较缺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参考书是配套课本。但是,除此之外,没有案例教学参考书。即使在网上搜索,也难以查找合适资料。可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教学确实资料紧缺,研究人员极少。案例教学开拓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新途径,增加了趣味性。作为高校教师,应该自己钻研案例教学多媒体ppt课件的制作,制作出高质量、高水平、符合教学规律及适合教学学科的多媒体课件,积极进行案例教学备课,认真搞好案例教学,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质量的`提高。
按照学习小组,进行案例讨论教学,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进行案例讲解,剖析案例,使大学生对道德、法制有正确的观点和认识。优选教学内容,选择最佳教学案例,在教学中正确运用,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学案例应该适当、适量。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教学,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联系生活,营造学生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案例讲解,可放在某知识点讲解开头,引出要点。如,讲解第七章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前,可以结合维护法制,依法处决掉贪污受贿黑恶杀人的死刑犯胡长清的ppt资料,展示法制风采,强调反腐败、扫黑除恶、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案例讲解,可以放在某知识点讲解结尾,进行总结。如,在讲述第八章第三节《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后,可以举例,佘详林杀妻冤案来龙去脉,把ppt演示给学生,把网上下载的视频资料展示给大学生。刑事诉讼法既是依法打击罪犯的工具,又是依法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
案例资料,也可以作为课堂讨论思考题。例如,某案例讲述“学生甲借学生证给乙,用于在校园内开店,办理中国移动开户业务。一年后,甲收到法院传票,原告(即中国移动)说他拖欠电话费7073元。甲找到乙,乙说原来是帮丙的男友办的业务,现乙、丙两人处朋友已经分手了,乙找不到其男友丙了。甲是否应承担相应民事法律违约责任呢?答案:此合同,以甲的学生证开办的,甲是合同当事人,而且甲同意将学生证借给乙、由乙开办业务,合同不存在欺诈或胁迫等情形,应有效。甲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甲让乙代理自己签订合同后,将合同业务转让给乙。乙又另行转让给他人的,属于合同权利、义务同时转让,虽然甲并没有实际使用此业务,也仍然应受此合同约束,且承担合同违约赔偿法律责任。甲只需向乙追究责任即可。乙承担责任后,可根据与丙及其男友之间的转让协议,向丙或其相应男友或向两人追究责任,具体是向丙追究还是向丙和其相应男友两人追究连带责任,要看当初乙和丙及其此男友之间的约定协议或合同内容。”
以实际事实为依据,以各种法律为准绳,维护法治,打击违法犯罪,保障合法权益,很重要。搞好案例教学,以案学法,是从实际出发的需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也是法治知识、法律素质普及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剖析、案例讨论、案例演示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案例演示教学,多媒体教学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存储量大。多媒体形式的案例演示教学,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必然组成部分。如果缺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学生的法制理念从何养成?依法治理国家,从何谈起?道德教育、普法教育,有利于预防犯罪、打击犯罪,有利于增强国力,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提高13亿国人的实际生活水平!如果没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则会导致社会日益腐败、日益黑暗,若长此以往,则党国难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只有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理论教学通过案例解析落到实处,才可以更好地培养一大批有道德素养与法制素养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08.
[2]马卫华。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文联出版社,-06.
[3]陈传明,周三多。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02.
[4]马莹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式专题教学教师用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作者单位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实用16篇)篇六
在将公益活动引入“思修”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把组织大学生开展校内外的社会公益活动编排进日常教学计划中,并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通过宣传引导学生加入学校各种社会公益组织及志愿者组织,指导学生发起成立志愿者协会,在活动开展、干部管理、宣传报道等方面提供指导,并把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形式的公益活动纳入教学体系和考评体系,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养成的衔接与互补。
(1)利用课堂积极宣传公益活动和公益行为。在课堂教学的第一堂课上,教师会利用课堂机会,通过教师课程介绍使学生明了本课程的重要性、教学方式和考评方式,为系统学习打下情感基础,做好心理铺垫。同时,充分发挥朋辈育人的作用,通过志愿者骨干分子的宣讲,使新生感知公益活动的丰富内容,了解公益活动的社会作用及对自身成长的影响,激发参加公益活动的热情。
(2)鼓励学生搭建志愿服务组织,帮助学生联系各种公益活动平台。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更方便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鼓励与配合学生们自己以学院为单位筹建公益组织,搭建社会公益平台,“思修”课教师以指导教师的身份为学生们提供指导、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帮助,并帮助学生多方联系各种实践平台,保障了公益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多元性。例如,笔者作为指导教师,会指导学生制定学期活动计划和协会纳新计划,为本学期顺利开展公益活动打下基础。召开志愿者协会骨干分子会议,制定公益活动及纳新计划等。帮学生联系诸如环保宣传,“红丝带”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校园铲除冰雪、打扫食堂和教学楼等义务劳动,和学生一起慰问孤儿院、养老院,鼓励学生参与“七色光”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蓓蕾”计划、支教等活动,支持学生举办诸如“感恩节”主题晚会等形式的公益晚会,呼吁同学们常怀感恩之心,常做相助之事等等。
(3)积极利用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微公益”活动形式。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从主要的形式和作用来看,更符合“微公益”的特点。即鼓励大学生主体以“力所能及”、“善小而为”的小事着手,例如随手捡起垃圾、关掉水龙头、回收废旧电池、扶老人或需要帮助的人过马路、捐出闲置的书籍和衣物给更需要的人等这类生活小事。以及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以一种更为灵活和便捷的方式参与到公益活动中,例如在甄别过消息的真伪的前提下,帮忙转发一条求助消息、点击关注公益信息、参与正规公益平台发起的一些筹款等公益活动(如“水滴筹”)等等,通过长久地坚持参与这些力所能及,随时随地、随手可做的小事,同样可以见微知着,养成关注公益、参与公益的习惯,成为大学生一种长久的品质。
(4)将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纳入课程考评体系。在期末的`课程考评中,公益活动将作为一项重要考评内容计入到期末总成绩中。根据参与活动的意义、影响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对每次活动进行量化累计计入总分数,最高比例占期末总成绩的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实用16篇)篇七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集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相长至关重要。一方面作为教学过程主体的教师应加强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说服力、感染力,提高育人实效;另一方面,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又必须注意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习特点,掌握正确的修养方法,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和行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具有综合性。应坚持课内教学和课外教育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进行学习,寓教于课堂讲授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之中,充分体现教育方法、途径的综合性特点。尤其要重视社会参与性,要开辟多种渠道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参加社会调查、服务等活动,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习先进人物的优良品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增强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的能力。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影视资料、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使用图、文、声三维传递信息,使教学更加快捷方便,直观真切,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在过去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在重视课堂讲授的艺术性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是,在坚持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结合、课堂讲授与第二课堂结合,落实教学的实践环节等方面却显薄弱。因此,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从词源看,“方法”的英文是“method”,德文是“methode”,该词源于希腊文“methodos”,其意为“某种事物的‘引申’”,“某种事物的内在逻辑与结构的‘追踪’”。什么是方法?概括地说,方法是指向特定目标、受特定内容制约的有结构的规则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称之为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总称。具体讲,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它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规范体系。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之间起着中介桥梁作用。教学内容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设计与选择。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教学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特别是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增长和更新越来越快的今天,为了把越来越多的知识传授给下一代,就需要有现代化的、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一个体系,具有层次性。首先是一般方法,即哲学方法;其二是普通教学法,适用于各科教学的通用方法;其三是各种分科教学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法就属于分科教学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对社会道德现象和自己与他人的道德行为进行分析、判断、体验、评价、对照、内省,帮助学生形成道德动机,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进而形成良好品德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的一个大类,既是辅助课堂讲授的重要方法,又是延伸课堂教学、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修养的重要方法。
教学方法受特定的课程内容的制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实施实践教学法是由该课的课程特点、教学内容与目的决定的。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早在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就深刻地指出:方法与教材是统一的——方法总是特定教材的方法,教材总是方法化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法体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是任何教学方法都必须遵守的根本原则,它应该贯穿于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运用实践教学法,要求教师超越传统注入式教学的“主—客体”对立的狭义认识论框架,克服单一的教师主体观的缺陷,树立“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的主体互动观念,将教师和学生置于教学活动中平等的主体交往的地位,注重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发挥,建立相互尊重、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和融洽的教学心理环境等等都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这一原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引发了一场教育教学思想的革命,推崇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确立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即教育教学应培养全体学生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新人,同时充分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同时实现教育的两种功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实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法时,“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表现为教师创设的道德实践情景必须针对学生实际,要不断调查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找准学生关注的热点,存在的疑点、难点,把教学要求与学生需要结合起来,为学生发展服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把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使学生由“知识容器”变成追求真知、道德和情操的能动主体,学生不只是做笔记、死记硬背,而必须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认真钻研,作出判断,形成观点,在这一系列主动行为中,学生逐步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寻求知识。实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法时,“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体现在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高度评价,对学生独立思考与自我教育能力的根本信任。结构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杰罗姆•s•布鲁纳(jeromeseymourbruner)反复强调,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客体,而且是认识的主体,因而教育者最好不要把学生当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因为任何人不论是认识一个图式还是掌握一个概念,不论是解决一个疑难问题或是发明创造一个东西,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他看来,人的认识过程正是通过主动地把进入感官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才得以向环境学习、适应及至改造环境的,因此他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法还体现“贴近生活、回归生活”的现代德育走向。当前各国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共同走向是贴近生活,回归生活,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将学生带进现实世界,激励学生努力去交往、创造、劳动;激励学生去生活、体验、经历,敢于开拓生活视野和生活内涵,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获得个人德行的完美。学生的生活领域很广泛,面临的生活问题很丰富,也很具体。学习是在校大学生的社会义务,但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坚持性不够等问题。对这些问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运用实践教学法可以帮助、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将之具体化、层次化。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也需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
实践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日常道德实践生活中丰富道德生活经验,发展良好的道德判断力。让学生参与、体验、评价课堂内外的“真实的道德情景”,启发和调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积极性,挖掘自我教育的心理潜能,把自我意识的发展转化为自我教育的条件,完成学生个人品德的内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法还体现了道德教育的整体性原则、渗透性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实用16篇)篇八
首先,用“心”研究“学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针对我校实际,把握课程的“学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学生而言,长期应试教育下的学生缺乏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了解和切身体会,对很多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只能停留在浅层认识水平上,而且随着我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不同院系、专业、班级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日益突出。
第二,就教学内容而言,该门课程以往的教学过多地强调对国家和社会价值的评价,政治化倾向严重,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学政治课教学内容重复,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逆反心理。
第三,学校有关部门和部分任课老师对该门课程重视程度不足,责任心不强,考核评价体系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以上问题的存在都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难度,任课老师只有在用“心”研究“学情”的基础上,才能使该门课程真正走进学生的头脑,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用“心”钻研教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第一,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的思想现实,使学生想听、爱听;贴近学生的专业学习,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工作,使学生产生共鸣,使其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高的心理素质。
第二,坚持客观辩证的原则,力求理顺学生的心。对那些“老事”、“老理”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不断求新,争取做到“意新理透”,帮助学生消除不健康的情绪,把学生的心理顺,以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第三,语言表达要生动得体,打动学生的心。要采用更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切忌苍白无力,照本宣科。总的来说,我认为教学语言要根据当代学生的特点,做到朴实无华、生动形象、言简意赅,以达到启发良知、提高觉悟的目的,增加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再次,用“心”改革考核方式,突出实际道德水准的考核。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该门课程的考核应从实际出发,知行考核相结合。第一堂课,我就把考核方式、考核重点、考核要求详细告诉学生,强调考核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注重日常评价、阶段性评价与期末评价的有机结合。在考核评定方式上,变以期末为主的单一卷面考试为贯穿在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多项考核。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受到学生的欢迎。
社会在发展变化,教育对象也在不断变化,只量要我们有“心”、留“心”、用“心”,紧紧抓住学生变化的“心”,有针对性地教学,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听之有趣,学之有味,就能不断提高教学质,取得良好的效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实用16篇)篇九
(大庆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黑龙江大庆163712)。
摘要: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引入情境教学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有益尝试,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情境再现,可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助于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该文结合有关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实用16篇)篇十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自开考以来,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考试风格,现通过对历年试卷归纳、整理,可以看到这门考试呈现出以下特点:
1、考试题型稳定。
每份试卷都分为两部分,即客观题和主观题。其中,客观题又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主观题又分为简答题和论述题,所以,每份试卷总共有四种题型。
2、考试分值稳定。
客观题和主观题各占5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30分,多项选择题20分,简答题26分,论述题24分。所以,考试内容面广、量大,考生不可掉以轻心。
3、考试内容稳定。
法律部分和道德部分各占50分。其中,法律部分有18题单项选择题、4题多项选择题、2-3题简答题、1题论述题;道德部分有12题单项选择题、6题多项选择题、2-3题简答题、1题论述题。所以,法律部分和道德部分在复习时,两者不可偏废。
4、考试范围稳定。
历次考题从不超纲,不超出教材。所以,考生应当立足于教材,扎扎实实地自学和复习,不要热衷于做大量的习题,更不可心存侥幸,猜题押题。
5、评分标准稳定。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有2-5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都不得分。
简答题,每题4-6分。评分要求是:问什么答什么,要点准确,层次清楚即可,不需要展开。如“简答民法的概念和原则”,共5分,其中概念1分,原则4个,各1分。
例如:春季试卷中的论述题――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总结我国现行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联系实际阐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评分标准:
(1)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4分),即平等性、广泛性、一致性、现实性。
(2)将特点予以总结和解释(2分)。
(3)如何正确行使。
第一,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2分);第二,不容许滥用权利(2分);第三,要自觉履行义务(2分)。
每一要点均要有适当的展开,两三句话即可。
(4)举例,如依法纳税,依法服兵役等(2分)。
自学途径。
通过《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考试具有一定难度。自考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并非易事,但是如果能够找到一条本课程的自学路径,那么,就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自学效果。
这里,笔者以多年自考考前辅导经验,为更多的自考学生指点一条行之有效的自学路径,即通读、精读、熟读三级自学路径。在距离考试仅有一个月的时间里,考生们都已经经过了通读阶段,接下来就需要在某些章节进行精读与熟读。
(一)精读――边读边写(学会做笔记)。
首先,态度要认真。既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做精读笔记的重要性,又要在行动上做到不怕吃苦。因为做精读笔记要归纳、提炼和记录,自然要比通读费神费力,所以,态度要认真。
其次,方法要对头。坚决反对抄书。做精读笔记的目的,是要提炼和归纳教材中的知识点,达到将“厚”书读“薄”的境界。学生自学能够将“厚”书读“薄”,就是水平,就是能力。具体做法是,先把某一章的章、节、目列出来,再把知识点分别填写在各自的节、目之中,最后,看看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范例(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自我修养和人生境界。
1、自我修养的内容:思想、道德、文化、审美、心理共五方面修养。
2、自我修养的途径:学习、实践、完善共三个步骤。
3、自我修养的境界: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共四层境界。
4、自我修养的目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即做“四有”新人。
最后,前后要贯通。把这一章的笔记与“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引言”对照起来看,就能看出首尾相应。即“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是围绕“如何做人及做什么样的人”这一主题展开的。编书者大都是从宏观到微观,一一展开主题。如,前三章是宏观探讨,即人生的目的、价值、信念等;后三章从微观探讨,即应当如何做人,有什么样的修养,最后,指明要做一个“四有”新人。
通过以上笔记范例,考生若能掌握做精读笔记的能力,就能够将书本读得融会贯通,读得能够与编者对话,也就读出了高水平。当然,做精读笔记的能力,需要慢慢磨练,才能逐步提高。
(二)熟读――边读边记(学会记关键词)。
要考出理想的自考成绩,还必须在考前两周内,将自己做的精读笔记熟记熟背。法律部分也好,道德部分也好,概念、原理都是要记要背的。当然,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关键词,记忆就会容易得多。记忆的诀窍有:把关键词串成一个顺口溜或编成一个故事,或者边背边划划写写,手脑并用,防止走神,或在记忆的基础上做一些练习题,检测自己的笔记对知识点的覆盖程度,以及自己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通过反复记忆,反复练习,才能在考试时顺利地答卷。
应试技巧。
考生考试要过关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
(一)关于答题顺序。
应当先做主观题,后做客观题。具体建议答题顺序为:简答题――论述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这是因为,主观题要求考生答题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故先答主观题,可使考生在最佳状态下完成,考分会高一些。
(二)关于答题技巧。
1、对于简答题来说,由于分值不大,大多为4-6分,所以,一般问什么答什么即可,要点清楚,层次分明,无须展开。
2、对于问答题来说,由于分值很大,大多为12一14分,故建议考生先打草稿,分要点,分层次。注意段落划分,切不可一逗到底。至少要论述“什么是”、“为什么是”、“怎么是”三个以上的层次,即概念、理由、意义等。同时,还应当注意行距适当,字体端正。只要考生做到要点正确,层次清楚,清晰整洁,就一定能够得高分。
3、对于单项选择题来说,因为答案是唯一的,所以,当考生对备选答案模棱两可、拿不定主张时,应当选择最有把握的、最正确的答案,实在不行的话,也可以用排除法筛选出最佳答案。
4、对于多项选择题来说,得分最难,因此,应当放在最后做。建议将答案与题目连在一起读,凡是读得通的都选上。切忌只选一个答案,因为那等于不选。
(三)关于复习计划。
在自学当中,考生应当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事先制定一份切实可行、周密细致的学习时间计划表,并严格执行。建议考生先从宏观上把握每一遍复习所需的时间,再从微观上细分到每一章、每一周、每一天的任务,切忌不按计划进行,否则,复习计划就是一纸空文。建议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互相鼓励,愉快学习。
综上所述,考生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和应试技巧,学习就能苦中有乐,乐中有趣,趣中有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实用16篇)篇十一
1教师的人格实在。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基础课教师就要增强其自身的公信力,这要求基础课教师除了应善于传道授业解惑外,还要注重加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具有魅力的人格通常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人格。(2)正直坦诚善良的道德人格。高尚的人品对学生的感染与影响将是长远的,基础课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做人,自己首先必须高尚。(3)民主平等具有亲和力的法律人格。教师能否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活泼的氛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一种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以学生为友的心态和亲和力。(4)善辨是非具有创新意识的智慧人格。教学效果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智慧,一个反应灵敏、善辨是非善恶、在日常教学中充满着创新创意的教师,学生必然会被深深吸引,从而利于其教书育人。基础课教师除了应具备以上四种优秀品质外,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也必定会为其人格增色。
2教师的知识厚实。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做到满腹经纶,要具备纵深、复合、广博型知识结构,同时还要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始终站在学科、社会的前沿。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为你的学识魅力而倾倒,并深深地信服你。
教师的学识魅力首先表现在对其所教学科的精通。基础课教师要深刻领悟教材主旨,对其逻辑结构烂熟于心,对教材要有高度的驾驭能力。基础课的使命说到底就是教学生做人,其育人目标是要培养内在人生观科学、外在行为素质良好的合格公民,教材要坚持由内到外、内在引导与外在规范相结合的育人理念。弄清楚了基础课的育人目标与育人理念,在上课时就能目标明确,并始终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教学,就能在思想、道德与法律三者之间穿梭自如。教师在精准掌握教材的同时,对教材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更要有纵深的了解,这样才能讲准、讲透、讲深。基础课教师除了是一个专家外,还应当是一个大杂家,应当具备复合、广博的知识结构。基础课说到底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一门课程,做人的学问可以说涉及方方面面,到底怎样做是对,怎样做又欠妥,这需要基础课教师具有高度辨明是非的能力,更需要其具备渊博的知识,事事想在学生之前,学在学生之前,否则信手拈来的一些毫无考证的零星琐碎片段连自己都无法说服,又如何去让自己的学生信服。因此。具备复合、广博型知识结构会让教师教得有底气,说得有根据。学生也会因为教师渊博的学识魅力而信服和喜欢上教师。此外,教师的学识魅力还体现在教师对最新知识的把握和运用上。“90后”的学生不太喜欢纯理论的枯燥乏味的说教,他们更热衷于时尚新鲜的东西,或者至少是以时尚新鲜的方式接受理论知识。因此,基础课老师不但要有精深、广博的知识,也要学会把握时代的脉搏,始终站在学科、社会、科技的前沿,掌握最新的信息,用最新最时尚的知识魅力吸引学生。
3传授给学生的东西终生实用。所谓学以致用,即学生来学你这门课就是要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派得上用场。否则,学生会问学这门课要干什么用?实际上,基础课的使命就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的,可见,这门课具有不同于一般课程的超强实用性。一个老师工作再认真负责,教案、课件做得再好,但讲的东西若学生认为没用,学生也不会买账,不会认为其是个好老师。因此,坚持教学的实用性是基础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首要课题,解决好了这一课题,学生必然就会喜欢上这门课,基础课的教学魅力也就水到渠成了。因此,基础课老师要大胆创新、想方设法,努力做到让学生想上这门课,爱上这门课,要让学生觉得学这门课不但今天有用而且终身受益,真正以不可抵挡的教学魅力吸引学生,从而切实增强基础课的教学实效。
1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基础课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始终将这门课的使命(教学生做人)牢记在心,唯有如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案例或其他教学载体时才能时刻提醒自己,这些东西学生愿意昕?不愿听哪来的教学效果?不愿听又如何实现教其做人的目标?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教学载体时,一定要以贴近学生为基本原则,讲学生自己的事,讲学生身边的事。讲他们即将面对的事。教师要做到用他们身边的真实典型案例传授他们所渴求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实际上,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在学习、交往、集体活动、恋爱、兼职、求职、心理等热点问题方面的困惑很多,在远离父母、远离亲朋好友,必须独立面对、解决一切的情况下,在大学相对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下,他们热切渴求良师益友的指导,这种渴求欲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关键就在于基础课老师能否把握其需要、了解其心理,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对症下药。因此,基础课教师要努力去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忧,讲学生想听的东西,讲对其有益的东西,用学生想要的方式去讲,做到有的放矢。2教学方式学生乐于接受。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每当教师在对着课本或ppt讲理论时,学生抬头率都不高,而每当教师讲到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典型案例时,几乎所有学生都抬起了头。这充分说明,科学理论需要鲜活案例的激活,才会变得有生命力。关于如何培养人的基础课教学,如果没有关于人的鲜活案例那只能是没有任何实效的枯燥说教,可以说,没有案例就没有基础课。因此,基础课教学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案例教学,教师要善于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典型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并在师生互动中使其受感染、受教育,从而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与魅力。当然,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精选主题突出、能很好驾驭的经典案例,而不能信手拈来那些毫无考证的琐碎案例,也不能是主题不突出的案例的堆砌,更不能是性质错误而误导学生的案例,坚决守住“学术研究无禁区,但课堂教学有纪律”的底线。此外,“90后”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看着动画长大,打着游戏娱乐,成长于高度动感的世界之中的,他们喜欢用感官刺激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排斥空洞枯燥的理论说教,因此,案例教学中优秀视频案例资料的作用不可或缺。而实际上,优秀的视频资料的震撼、感染、教育作用有时比老师的讲解更有效,因此,基础课教师要选好用好视频资料。当然,更要注意把握好度,在视频的长短、使用视频的频率上做到恰到好处,不能依赖视频资料。
3教师语言与学生没有距离。语言魅力从一定程度上讲直接决定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直接决定教学的效果。教师的语言魅力主要体现在其语言的时尚性、亲切感、感染力与幽默感上。首先,基础课教师要做到语言表达流畅准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要真正发挥其语言魅力,还必须在时尚性、亲切感、感染力与幽默感上下工夫。基础课教师若能用学生的语言传经授道,学生将会觉得是多么的亲切和乐于接受,如果再加上一些学生所热衷和追捧的时尚因子,学生一定会拍手称快,并在这种亲切感中耳濡目染,接受熏陶教育。其次,基础课通常都是一百人左右的大班教学,其教学难度远大于小班教学,如果教师整个课堂都是在用一个语调慢条斯理地讲授,不难想象在这种课堂上学生将一定是或昏昏欲睡,或交头接耳,或玩弄手机,或干脆溜之大吉。因此,洪亮、抑扬顿挫、富有激情的语言讲解魅力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其参与到你课堂中来,使你的课堂教学具有感染力的关键所在。此外,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是语言魅力的法宝,这是寓情理于快乐笑声之中的最高教学境界。实践证明,凡是自觉到课率高、课堂上抬头率高、教学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一般无不具有幽默风趣的特质。西方有些国家甚至将是否具有幽默感作为评价教师优劣的标准之一,看来这还是很有见地的。
课堂教学的好与坏最起码的标准就是看它是“死”还是“活”,“死”指的是严重缺乏学生参与、只有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且学生没有收获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活”指的是有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良好且学生收获丰厚的参与式课堂教学。
1静参与。静参与是参与式课堂教学的起码要求,也是底线。参与式教学绝非指整堂课或一次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弄(实习实训类课程除外),笔者认为那是借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卸教师自己主导责任的严重不负责任的表现,或至少是不懂基本教学规律的'做法。笔者认为,静参与主要是指教师在讲课时不要整堂课都坐在电脑前自己讲自己的或读ppt而不管学生的反应,不要总是只有一种姿势、一种表情、一种腔调,这样的课堂就是没有学生参与的死的课堂。与此相反,教师要在课堂上张扬些,要多走动,要善于运用自己语音语调,善于运用自己的眼神、表情、手势等各种肢体语言做绘声绘色的讲解,目的就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跟着你的思路走,并学到知识受到启发,让课堂活起来。这是一种看似死、实则活,看似静、实则动的真正参与式教学,并且是具有真正实效的课堂教学。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形式,也是最起码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这种形式进行的。
2动参与。动参与是参与式教学的常见形式,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生互动教学。“教学”,顾名思义,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它是双方相互作用的一种过程与活动。因此,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完全由教师唱独角戏,动态的参与式教学即师生互动理所当然就成为我们必需的一种教学形式。动参与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采取演讲式、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辩论式等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师生互动的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设疑-诱思-导理,即通过学生演讲、讨论或教师直接从导人的案例、问题人手,结合学生所关注的热点提出一些他们关心但有疑惑的一些问题,让他们去积极思考、讨论,然后在学生辩论、师生互动中正确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明辨善恶、分清是非,进而让其受到启发,最终达到课后能自觉践行的目的。
3心灵参与。参与式教学的最高境界应是心灵的参与,这需要师生之间具有高度的默契,也取决于教师健康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教学艺术所散发出来的无穷魅力,更需要基础课教师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教学生所需,以自己的爱心、真心、真诚去感动学生。要教会别人做人,首先自己要高尚,基础课教师作为大学生名副其实的心灵工程师,理所应当将这一课堂中心灵参与的最高境界作为我们毕生追求的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实用16篇)篇十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崭新课程,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鉴于其特点,政治考研辅导专家们建议的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考:
科学理论,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大家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从宏观上把握课程的知识体系。
本课程分八章,涵盖三部分内容: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其中,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到第三章的内容,主要讲述当今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第二部分包括第四章的全部内容及第五、第六章的部分内容,主要讲述当今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第四章讲述道德的起源、作用、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第五、第六章讲述公共生活领域、职业领域和婚姻家庭三大领域的道德素质。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第六章的部分内容、第七和第八章的全部内容,主要讲述当今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法律素质。
第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本课程内容广泛,现实性和针对性较强,因此命题时也常常从现实问题入手,考生在复习时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鲜活的现实事例有机结合起来。如低碳生活、环境问题与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公德等内容联系,典型先进人物事迹与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相联系,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与择业观创业观内容相联系,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与诚信道德建设相联系,网络问题与大学生网络道德相联系等。
第四,增加人文知识。
名人名言、经典故事和成语典故等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过程中,需要继承的精华。因此,命题者常常以名人名言、经典故事和成语等作为题干,对此,考生要不断增加自己的人文知识,读懂题干,然后准确定位题干考查的知识点,才能选出正确选项。如考研真题单选第12题: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动人的传说,其中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a.勤劳勇敢。
b.团结统一。
c.自强不息。
d.爱好和平。
第五,注意区分易混淆概念。
易混淆概念,如“法制与法治”,“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刑法中的“刑罚”与刑事诉讼法中的“刑事强制措施”(拘役与拘传、拘留)等,各位考生要注意区分。命题者对此非常“青睐”,各位考生要足够重视。
总之,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复习,提醒考生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了解命题规律,注意总结答题技巧与答题方法,以提升答题能力。
中国大学网考研频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实用16篇)篇十三
经过法律小组在周末参与的实践活动中,我感慨颇多,我们见到了法律在社会中真实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在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后,我觉得我真的成长了。它让我真正明白了人生的意义。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素质,增加应对现实中各种挑战的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完成大学期间的各项发展任务,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通过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青年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并在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无愧于时代与民族的重托,真正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同时,我也成功地开展了思修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法律小组选取了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中的“大学生与诚信道德”这一内容作为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我之所以选择诚信这一主题主要是因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流传下来,亘古不变。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济济的深入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社会中的诚信确成为了稀有资源,商业中的欺诈,各种考试的作弊,假币充斥,骗人的行为随处可见,扰乱了社会的市场经济秩序,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也一度出现危机,受到极大关注,这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加强道德修养,养成诚信的品质,对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这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在这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踏入社会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这样的活动。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当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思想道德品质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与命运,更关系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大学生诚信度不断下滑的严峻形势下,我觉得作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非常必要。活动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也更体味到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实用16篇)篇十四
[摘要]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和价值观的引导,从而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和未来进步创造有效的条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教学来说,必须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强化对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在对他们进行知识渗透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他们思维方式、人格修养和道德素质提升,从而来不断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将重点对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在《基础》课教学中的现状进行有效探索,并为之提供有效的解决思路。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终极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进步。价值观对于学生个人人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导航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将之引入到健康成功的人生道路上,并指导他们在未来发展中更好地做出选择和取得进步。特别是对于南疆的高职学生来说,恰逢新疆经济座谈会的召开,给新疆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发展的机遇,在这大好形势下,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也势必提上日程。因此,在南疆高职思政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提升,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体系、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等多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以此来保证南疆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实现。
一、价值观教育的特点及对思政教学的意义。
(一)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特点研究。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从而体现出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而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都表现出较大的不同,从而导致价值观表现出较强的主体性、兼容性、多样性、矛盾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不同文化的交融和社会状态的变化,导致每一个个体价值观表现出较大的个体性,也从客观上说明了时代教育的开放性特征。研究价值观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也是思政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
(二)价值观教育对南疆高职思政教学的意义。
南疆特殊的地理位置、民族特点以及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现状,使得价值观教育在该地区高职思政教学的地位凸显出来,并且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应该成为教学的使命和立足点,从而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成功和成长,将他们培养成为有个性、有理想的个体。但是,从目前南疆的社会现实及其高职思政教学现状来看,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文明冲击和文化碰撞,传统价值观和一些优秀的道德思想有所流失,使得南疆高职学生丧失了价值观培育的土壤,这就不利于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价值观教育工作是否凸显成效将直接影响到思政教学目标能否真正实现。
二、南疆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观教育与时代主流价值体系不契合。
从目前南疆高职思政课程教学实践效果来看,传统价值观教育与时代主流价值体系不契合,成为了日益凸显的.重要问题。目前在《基础》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更多强调的是对适应大学生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发展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弘扬中国精神;加强自我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增强法律意识和树立法治精神等知识点的学习。而要真正掌握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必须要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从本质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引导,也从根本上把控了时代文化和思想发展的脉搏,为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正能量。但是,具体到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中,一部分学生会被社会中现存的各类思潮所影响。比如受到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冲击,会在现实与理想、奉献与索取、传统价值观与功利主义的抉择中徘徊,甚至做出与正确的主流价值观思想相违背的选择,这就从根本上降低了《基础》教学的有效性。
(二)价值观教育过于强调统一性和一元化。
从目前南疆高职思政教学来说,价值观教育过于强调统一性和一元化,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课堂教学氛围的呆板,同时也降低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基础》教学应该提升涉及面,丰富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兼顾。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课堂上过多地强调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对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文化要素进行高度重视和教育,从而让学生丧失了理性思考,生活中会出现盲目爱国等现象。由此可看出,南疆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并不能充分的为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引导作用。过于强调统一性和一元化的价值观教育不利于高职学生个性的顺利实现,在根本上也会影响思政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南疆高职价值观教育方式单向度。
从南疆高职价值观教育方式上来看,不少思政课堂价值观引导方式单一,理论教学占据主要的方式,同时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无法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目前,虽然在思政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比如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一些实践教学,但多数实践教学都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实现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只有广泛地开辟教学路径,实现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科学性,才能够进一步地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整体上达到个人价值观的培养。
三、加强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在《基础》课中的实践。
(一)情境教学,为学生价值观教育创造环境。
情境教学,为学生价值观培养创造有效的环境。对于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学来说,应该通过有效的情境设置,来将他们引入到教学实践情境中去,提升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兴趣。第一,可以广泛地借助于新闻时事和社会热点话题等素材来进行理论教学引入,通过问题设置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提升教学环节的针对性,更好地来保证教学实践效果;第二,应该善于借助于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教学,比如微信、微博、网站教学等诸多媒体形式,让学生能够自觉地来提升自我价值培养意识,不断开发他们的心智、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来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思想素质,形成符合时代主流价值体系的正确价值观。在《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除强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之外,还应结合南疆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加强学生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的正确认识,有效防止西方文化、价值取向的渗透。同时,还可设计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将理论教育与实践呈现相结合,比如开展相关主题的辩论赛,让学生主动去查究错误的价值观对自身发展的抑制影响,从而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二)优化设计,制造精彩高效的教学环节。
对于《基础》教学来说,应该注重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兼顾,从个人理想、中国精神、人生价值、道德实践、法律精神、人格培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几个教学环节中持续融入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比如,可以积极组织教学活动,以某一话题为核心来展开演讲活动、学生讲课、学者讲座等活动,这种相对来说比较活化的教学环节能够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引导他们能够自觉地实现个人价值感和人格的塑造和提升。还可以组织小组探究式教学讨论,不断地延伸学生思维,提升他们的辨识能力和分析能力,以此来从根本上保证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整合制定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专题来进行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探究和讨论,来更好地完成教学实践,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强化他们自我认识的过程,也进一步地提升他们的品德素质和价值观塑造,对于自我成长和发展都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重视实践,并制定科学化的价值观评价标准。
重视实践,制定科学化的价值观评价标准,为学生价值观养成奠定有效基础。第一,积极地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地引导他们走进社会,充分地把握时代发展方向和文化主流思想意识形态,从而来更好地将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现实接轨,促进学生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成熟发展。第二,应该从根本上保证学生价值观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时候,应该注重从实践层面来对他们的价值观树立进行有效评价,同时也给予他们一定的机会来进行教师教学评价,满足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结语对于南疆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不仅仅要提升学生个人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还要善于实现他们的人格塑造、情感培养、心灵成长,从而来不断地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基础》教学来说,必须要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来推进教学效果,通过实现有效的情境教学、优化教学设计、重视实践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来提高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从根本上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为他们价值观的树立创造有效的条件和基础。
〔参考文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实用16篇)篇十五
《基础》课是一门塑造灵魂、培养大学生道德与法律品质的课程,在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乔伊斯和韦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实际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计划,因为计划往往显得太具体,太具操作性,从而失去了理论色彩。将“模式”一词引入教学理论中,是想以此来说明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表现教学过程的程序性的策略体系。[2]在高校《基础》课的课堂教学环节中,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在《基础》课中获取有益的知识,这就需要课堂教学模式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基础》课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让人担忧的情况。有些《基础》课老师在整个授课过程当中一讲到底,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收器。当然有些老师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看似充分地发挥了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可是老师这个角色却缺少了他原本应有的一种导向的作用,使课堂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使整个课堂教学脱离了对象的存在,没有了针对性。大多数学生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满足现有的学习需要,对《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当老师把理论知识和现有的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让同学们更多地参与到《基础》课的课堂教学中来。
1、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式教学模式。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大学教学中得到普遍采用,对提升教学效果有明显的帮助。我国学界对现代教育学意义上的参与式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此后逐年升温,至今方兴未艾。[3]在参与式教学中,同学们在各个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如课堂教学中的方案设计、实施、评价以及反馈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分析大学生活的特点,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学生可以参与教学方案的设计,也可以参与如何来实施这个方案,当然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参与方案。要保障参与式教学设计目标的实现首先就应该科学合理地制定参与式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的分析、受教育对象特征、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方式设计、实施条件、学时数安排、教学评价指标等环节。
2、发挥学生主体性――讨论式教学模式。
讨论式教学模式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交流信息,从而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讨论式教学让学生从一种被动的听课模式转化为一种主动学习的模式,使预期的教学效果更易实现。老师在选取教学材料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服务,既贴近学生实际,也贴近生活实际,以便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比如,在第一章讲到追求远大理想时,就可以结合大一新生的心理来展开,他们学习的热情很高,正怀揣着自己的理想等待一步步地实现,谈各自的理想就很好。在整个过程中,讨论是很重要的,但也不能缺少了老师的点评与指引,或许一句透彻的点评可以升华整个讨论的高度,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个中道理,并彻底领悟。讨论式教学可以很好地增强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很好地学会知识。
3、增强教学实效性――实践的教学模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不仅仅是在传授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规范学生的行为,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4]。实践教学模式最核心的就是要敢于实践,勇于实践。同学们能够把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中。同学们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塑造一个良好的自我。《基础》课如果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而没有真正的实践,就犹如空中楼阁,是没有现实的根基的。比如第四章中,我们知道道德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但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也才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道德不是会背诵多少内容,而是我们实际生活中如何去践行它。实践教学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教学基地,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让他们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并服务社会,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比如师范院校的支教活动等,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教学实际来进行实践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2]http://burl=vlg-s2qg0ouzq7w4oy_my_twae15evhgukrhbmxkyfmdfhse2sbdrcvzknfndxod.
[3]鄢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设计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论文(实用16篇)篇十六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对干预司法机关办案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冤假错案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考点: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完善司法体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改革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
考点:推进严格司法。
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健全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
考点: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
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完善随机抽选方式,提高人民陪审制度公信度。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执法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
考点:加强****司法保障。
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申请权、申诉权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完善对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侦耸侄蔚乃痉监督,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问题,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落实终审和诉讼终结制度,实行诉访分离,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