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淡泊的名言名人淡泊的名言和事例篇一
3、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清·李汝珍
4、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唐·杜牧
5、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明、薛宣《读书录》
6、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唐·白居易
8、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范促淹《岳阳楼记》
9、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蔡锷集、序及按语》
10、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11、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唐·僧尚颜
12、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宋·赵师侠
14、幽境自能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宋·惠洪
16、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明、薛宣《读书录》
17、欲寡则心自诚。——宋、程颢、程牙刷《二程全书、元丰已未》
19、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明·洪自诚
20、贪欲之人,无有厌足。弘一大师。——《修行法语》
21、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切萨雷·帕韦泽
23、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咏云》
25、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扬雄传》
26、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宋·朱熹
27、不以誉喜,不以毁怒。——明、海瑞《令箴》
2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9、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
30、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范促淹《岳阳楼记》
31、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蔡锷集、序及按语》
32、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33、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唐·僧尚颜
34、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宋·赵师侠
36、幽境自能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宋·惠洪
38、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明、薛宣《读书录》
39、欲寡则心自诚。——宋、程颢、程牙刷《二程全书、元丰已未》
41、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明·洪自诚
43、不在乎别人是否赏识他的人,必然成功。——金基尔
44、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法国
45、淡泊明志,夙夜在公。——蔡锷《南宁寓庐联》
46、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
47、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明·洪自诚
48、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淡泊的名言名人淡泊的名言和事例篇二
1.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3. 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清李汝珍
4. 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唐杜牧
5. 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明.薛宣《读书录》
6. 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唐白居易
8.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范促淹《岳阳楼记》
9.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蔡锷集.序及按语》
10. 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11. 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唐僧尚颜
12. 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宋赵师侠
14. 幽境自能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宋惠洪
16. 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明.薛宣《读书录》
17. 欲寡则心自诚。宋.程颢、程牙刷《二程全书.元丰已未》
19. 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明洪自诚
20. 贪欲之人,无有厌足。弘一大师。《修行法语》
21. 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切萨雷帕韦泽
23.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咏云》
25.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扬雄传》
26. 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宋朱熹
27. 不以誉喜,不以毁怒。明.海瑞《令箴》
28.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9.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
30.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范促淹《岳阳楼记》
31.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蔡锷集.序及按语》
32. 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33. 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唐僧尚颜
34. 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宋赵师侠
36. 幽境自能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宋惠洪
38. 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明.薛宣《读书录》
39. 欲寡则心自诚。宋.程颢、程牙刷《二程全书.元丰已未》
40. 真正的科学研究者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完全舍弃了功利观点。皮尔斯
41. 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明洪自诚
43. 不在乎别人是否赏识他的人,必然成功。金基尔
44. 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法国
45. 淡泊明志,夙夜在公。蔡锷《南宁寓庐联》
46.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
47.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明洪自诚
48.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淡泊的名言名人淡泊的名言和事例篇三
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唐僧尚颜。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咏云》
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蔡锷集序及按语》
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宋史隐逸列传》
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切萨雷帕韦泽
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宋赵师侠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淡泊的名言名人淡泊的名言和事例篇四
3、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切萨雷帕韦泽
4、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蔡锷集 序及按语》
5、淡泊明志,夙夜在公。蔡锷《南宁寓庐联》
7、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
8、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宋史 隐逸列传》
9、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唐僧尚颜
11、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明洪自诚
12、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咏云》
1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述而》
14、不在乎别人是否赏识他的人,必然成功。金基尔
15、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6、欲寡则心自诚。宋 程颢 程牙刷《二程全书 元丰已未》
17、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 范促淹《岳阳楼记》
18、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唐杜牧
19、不以誉喜,不以毁怒。明 海瑞《令箴》
20、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明洪自诚
21、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法国
23、真正的科学研究者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完全舍弃了功利观点。皮尔斯
24、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明 薛宣《读书录》
26、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清李汝珍
27、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古今图书集成 学行典》
28、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明 薛宣《读书录》
29、幽境自能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宋惠洪
30、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唐白居易
32、贪欲之人,无有厌足。弘一大师。《修行法语》
34、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宋朱熹
35、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36、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 非十二子》
37、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 扬雄传》
淡泊的名言名人淡泊的名言和事例篇五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诗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也同样很有名。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朝代更迭,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从官场退隐后的陶渊明,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过起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他写农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他写自己劳动的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也写农人劳作的甘苦:“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然而,田园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十分艰辛的,不劳作就没有收获,遇到天灾人祸,即使劳作也是一无所获。晚年的陶渊明生活贫困,特别是一场大火把他的`全部家当毁于一旦之后,全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到六十三岁时,陶渊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
陶渊明的最大成就,在于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为基础,以自己卓越的诗歌才华,极大地丰富了农事和田园题材的创作。以前诗中罕见的桑、麻、鸡、狗等平凡事物,一经他写入诗中,无不生趣盎然;而他描写大自然的亲切,常常能激起人们的无限向往。
除诗之外,他还给后人留下不少精美的散文,其中最著名的有《桃花源诗并记》等。在这篇作品中,作者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在那里没有动乱,没有朝代变更,没有国家君臣,没有徭役赋税,百姓过着丰足、与世无争的美好生活。作者以优美的语言,使这篇作品产生了永久的魅力,以至后世人们一直把这种空想的社会称作“桃花源”。
官场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坛上多了一位文学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刚直不阿、不附势趋炎的写照。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不愿意牺牲自己的气节去换取某种物质利益,也常常说“不为五斗米折腰”。
淡泊的名言名人淡泊的名言和事例篇六
2)贪欲之人,无有厌足。弘一大师。——《修行法语》
3)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切萨雷·帕韦泽
5)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咏云》
6)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范促淹《岳阳楼记》
7)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蔡锷集·序及按语》
8)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9)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唐·僧尚颜
10)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宋·赵师侠
12)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14)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清·李汝珍s
15)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唐·杜牧
16)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明。薛宣《读书录》
17)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唐·白居易
19)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范促淹《岳阳楼记》
20)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蔡锷集。序及按语》a
淡泊的名言名人淡泊的名言和事例篇七
3)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咏云》
5)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扬雄传》
6)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宋·朱熹
7)不以誉喜,不以毁怒。——明。海瑞《令箴》
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9)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子》
10)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范促淹《岳阳楼记》
11)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
12)得不足喜,失不足忧
13)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宋·朱熹)
14)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诸葛亮)
15)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16)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觉得,对于生命持一种无忧无虑的淡泊态度,将抵偿他自身的一切缺点(威廉·詹姆斯)
17)过于烦恼和过于愉悦都是过高评价世界的方式,前者比后者更糟(哈利法克斯)
18)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切萨雷·帕韦泽)
19)真正的科学研究者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完全舍弃了功利观点(皮尔斯)
20)不在乎别人是否赏识他的人,必然成功(金基尔)
淡泊的名言名人淡泊的名言和事例篇八
1)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法国)
2)一不积财,二不积怨,行也安然,走也方便
3)寡言省谤,寡欲保身
5)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
6)心远地自偏
7)宁为宇宙闲呤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8)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9)居高善下真君子,将有视无大丈夫
10)看得破,跳得过
11)幽境自能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宋·惠洪)
12)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唐·白居易)
13)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运远,浮名薄利休羡(宋·赵师侠)
14)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明·洪自诚)
15)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明·洪自诚)
16)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唐·僧尚颜)
17)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清·李汝珍)
18)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唐·杜牧)
19)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咏云〉
20)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