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案中,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特点,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的教案,供大家参考。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优选教案(优秀18篇)篇一
一、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
难没。
()()()()。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老马一()麦子一()小河。
一()老牛一()松鼠一()伙伴。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
2。小马驮着口袋,()地往磨坊跑去。
3。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跑到河边。
4。小马听了松鼠的话,()收住脚步。
5。老马告诉小马:“孩子,()别人说,()不动脑筋,()试试,是不行的。”
四、造句。
1。突然―。
2。既……也……。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优选教案(优秀18篇)篇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创编2/4的节奏型。
2、创编小青蛙的不同动作,体验获得成功和参与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听音乐做动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熟悉歌曲。
2、乐谱、节奏卡,幼儿人手一份青蛙胸饰,青蛙图片、写字板。
3、音乐录音。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复习歌曲《小青蛙》,让幼儿尽快投入音乐活动中,激发活动的兴趣。
2、运用拍手、青蛙的叫声、跳等多种形式复习巩固对这两种节奏的掌握。
二、创编节奏。
1、出示几种节奏卡幼儿分别找出与青蛙妈妈和小青蛙的叫声相对应的节奏型。
2、引导幼儿创编节奏。
——小青蛙除了“呱呱呱”、“呱呱呱呱呱”这样叫以外,还可以怎样叫?
——幼儿自由创编。
——引导幼儿按2/4拍的节奏进行创编,掌握2/4节奏的特点。
——个别幼儿在写字板上展示他创编的节奏,并集体练习。
三、创编动作。
1、熟悉音乐旋律,掌握音乐节奏。
——幼儿在倾听音乐的基础上尝试区分乐句,教师利用四色卡帮助幼儿区分。
2、鼓励幼儿随音乐创编小青蛙的各种动作,激发幼儿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兴趣。
——教师提醒幼儿跟着节奏做动作,相互之间不碰撞。
3、在个别幼儿示范的基础上,教师加以艺术化,并以集体练习的方式规范动作。4、组织幼儿随音乐完整表演,动作与节奏相符。
——幼儿可以一个乐句做一个动作,也可以做两个动作。
4、再一次出示幼儿创编的各种节奏卡,鼓励幼儿在跳完舞后加上青蛙妈妈和小青蛙的叫声,进一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优选教案(优秀18篇)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棚、驮、磨、坊、趟、筋、试”这7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低愿突。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小马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画一条小河。
2、揭示学习内容:面对眼前的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怎样。
过河?结果是什么?11)。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并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匹突然袋如道愿半拦低挡。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口袋突然拦住挡住愿意如果低头深浅明白。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袋:上面是代表的代,下面是“衣”字底,“代”字不能多撇。
然:意思是火烤狗肉。
挡:左右结构,部首是提手旁,右边是“当”字,第一笔写竖。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低: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提,横,斜钩,点。注意与“纸”字区分。
愿:不要写成上下结构。部首是:厂字头。
突:上下结构,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犬字。
匹:注意与“四”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并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语。
愿意知道突然口袋。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匹突然袋如道愿半拦低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读这篇童话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
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的?过河了吗?……)。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小马帮妈妈做事,要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面的磨房去。)。
(二)学习第三――七段:
板书:能不能过去?老牛松鼠。
2、老牛是怎样说的?指名读。
板书:很浅,刚没小腿。
3、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呢?
自己练习――同桌读――在全班读,教师、学生评一评,进行指导。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
(投影片):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优选教案(优秀18篇)篇四
动动脑筋想一想:
1、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因为小马要帮助妈妈去河对面的村庄去送粮食。
2、小马在遇到困难后回家问了妈妈,妈妈对他说了什么呢?
妈妈带小马一同到了河边,妈妈让小马自己去试探一下河水有多深。小马小心地试探着,一步一步地淌过了河。最后他明白了,河水既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小松鼠说的那么深。只有自己亲自试过才知道。
3、为什么牛伯伯说河水很浅,而小松鼠说河水很深?
因为牛伯伯很高,腿很长,所以河水对他来说很浅;而小松鼠很小,很低,所以河水对他来讲很深。
4、小马转头向村子跑去。他今天特别高兴,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因为小马通过自己的实践解决了困难,并且知道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亲自尝试,才能找到更合适于自己的方法。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优选教案(优秀18篇)篇五
重点句子:
1、他驮着粮食飞快地来到了小河边。可是河上没有桥,只能自己淌过去。可又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呢?犹豫中的小马一抬头,看见了正在不远处吃草的牛伯伯。小马赶紧跑过去问到:“牛伯伯,您知道那河里的水深不深呀?”
2、牛伯伯挺起他那高大的身体笑着说:“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
3、小松鼠翘着她漂亮的尾巴,睁着圆圆的眼睛,很认真地说:“前两天我的一个伙伴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河水就把他卷走了。”
4、马妈妈老远地就看见小马低着头驮着粮食又回来了。心想他一定是遇到困难了,就迎过去问小马。小马哭着把牛伯伯和小松鼠的话告诉了妈妈。妈妈安慰小马说:“没关系,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5、小马和妈妈又一次来到河边,妈妈让小马自己去试探一下河水有多深。小马小心地试探着,一步一步地淌过了河。噢,他明白了,河水既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小松鼠说的那么深。只有自己亲自试过才知道。
中心思想:
本篇文章讲述了小马过河遇到困难的事情,可是他的妈妈让他自己亲自尝试,最终自己解决了困难。它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以后碰到了困难,不但要多听别人的意见,更重要的是自己还要勇于尝试,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自己,只有亲自去尝试,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动动脑筋想一想:
1、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因为小马要帮助妈妈去河对面的村庄去送粮食。
2、小马在遇到困难后回家问了妈妈,妈妈对他说了什么呢?
妈妈带小马一同到了河边,妈妈让小马自己去试探一下河水有多深。小马小心地试探着,一步一步地淌过了河。最后他明白了,河水既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小松鼠说的那么深。只有自己亲自试过才知道。
3、为什么牛伯伯说河水很浅,而小松鼠说河水很深?
因为牛伯伯很高,腿很长,所以河水对他来说很浅;而小松鼠很小,很低,所以河水对他来讲很深。
4、小马转头向村子跑去。他今天特别高兴,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因为小马通过自己的实践解决了困难,并且知道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亲自尝试,才能找到更合适于自己的方法。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优选教案(优秀18篇)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棚、驮、磨、坊、趟、筋、试”这7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低愿突。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小马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画一条小河。
2、揭示学习内容:面对眼前的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怎样过河?结果是什么?11)。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并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匹突然袋如道愿半拦低挡。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口袋突然拦住挡住愿意如果低头深浅明白。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袋:上面是代表的代,下面是“衣”字底,“代”字不能多撇。
然:意思是火烤狗肉。
挡:左右结构,部首是提手旁,右边是“当”字,第一笔写竖。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低: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提,横,斜钩,点。注意与“纸”字区分。
愿:不要写成上下结构。部首是:厂字头。
突:上下结构,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犬字。
匹:注意与“四”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并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语。
愿意知道突然口袋。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优选教案(优秀18篇)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棚、驮、磨、坊、趟、筋、试”这7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低愿突。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小马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画一条小河。
2、揭示学习内容:面对眼前的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怎样。
过河?结果是什么?11)。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并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匹突然袋如道愿半拦低挡。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口袋突然拦住挡住愿意如果低头深浅明白。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袋:上面是代表的代,下面是“衣”字底,“代”字不能多撇。
然:意思是火烤狗肉。
挡:左右结构,部首是提手旁,右边是“当”字,第一笔写竖。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低: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提,横,斜钩,点。注意与“纸”字区分。
愿:不要写成上下结构。部首是:厂字头。
突:上下结构,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犬字。
匹:注意与“四”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并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语。
愿意知道。
突然口袋。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匹突然袋如道愿半拦低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读这篇童话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
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的?过河了吗?……)。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小马帮妈妈做事,要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面的磨房去。)。
(二)学习第三――七段:
板书:能不能过去?老牛。
松鼠。
2、老牛是怎样说的?指名读。
板书:很浅,刚没小腿。
3、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呢?
自己练习――同桌读――在全班读,教师、学生评一评,进行指导。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
(投影片):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
5、这时又发生了什么?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板书:深的很,会淹死。
6、小马与松鼠的对话该怎样读呢?
分角色练习朗读。
7、这下可把小马给难住了。他怎么办呢?
自由读6、7段,想一想妈妈的话该怎样读?
8、指导朗读妈妈的话。
9、你觉得妈妈的话当中,哪句话使你最受教育?用笔画下来。读一读。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老牛个子大,所以觉得水很浅,松鼠个子小,所以觉得水很深。小马应该自己亲自试一试。)。
(三)学习第八段:
1、指名读,小马过河的结果怎样?(水不深也不浅。)。
2、投影片:读一读,想想该怎样填。
因为小马不象(),也不象(),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象(),也不象()。
答案:因为小马不象(老牛那样高),也不象(松鼠那样小),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象(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象(松鼠说的那样深)。
3、展开相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早自己试试就不至于耽误时间了。接受教训,以后多观察、多思考。……)。
三、再读全文:
1、自由结合,分角色朗读。
2、在全班展示朗读。
四、进行总结:
让学生谈学习后的体会。
五、布置作业:有语气朗读全文。
探究活动。
想像一下,小马过了河以后,在回家的路上,又遇到了松鼠、老牛,见到妈妈,它会说些什么?其它同学评一评想像的怎样。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优选教案(优秀18篇)篇八
【引子】:《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语言生动,情节有趣,寓意深刻,很受孩子们的喜欢。然而教学这一类型的课文往往会遇到一个难题:点与面的把握。即如何在较长的课文中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如何结合语言文字去挖掘故事中深刻的内涵。为了让《小马过河》带着孩子们真正去过一条知识与道理的河。我经过反复地思考与总结,尝试以怎样讲好一个故事为主题,通过讲故事的主要内容,讲故事中的人物,讲故事中的道理,讲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几个环节的设计,把语言文字训练融于其中,使整节课目的明确,充满探究的氛围。
【案例1】:讲故事中的人物。
故事的内容是围绕故事中的人物展开的,于是关于“这是一匹怎样的小马”的讨论便轰轰烈烈地开演了。
生1:这是一匹勤劳的小马。妈妈叫他帮忙做点事,他马上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生2:这是一匹有礼貌的小马。他向老牛请教时是这样问的:“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问得多有礼貌啊!
生3:这是一匹活泼可爱的小马。他一会儿连蹦带跳,一会儿嗒嗒嗒嗒地跑着,多可爱啊!
生4:这是一匹知错就改的小马。他听了妈妈的话后就马上回到河边,没听松鼠的'阻拦,胜利地过了河。
生5:这是一匹不动脑筋的小马。
……。
【感悟】:生成的才是最精彩的。
在这一环节的课前预设中,我根本没有预料到会有如此丰富多彩的答案。生4的回答才是我预设的重点,随后我会围绕几个重点句来体会小马的不动脑筋,光听别人说,从而引出这个故事的寓意。然而孩子们的眼睛比我更善于发现。他们从一个个细节中再现了一匹更丰满生动,更具生活气息的小马。
【案例2】:讲故事中的道理。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孩子们与文本直接对话,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敢于尝试。
生1:看老牛过河时,水到他身体的哪个部位,小马可以跟老牛比一比。
生2:可以拣一根树枝,去探一探水到底有多深。
生3:我还有一个办法,可以拣一块石头扔到河里,如果声音很响,说明河水比较浅;如果声音很沉,说明河水比较深。
生4:小心一点,把脚伸下去试一试。
……。
生1:小马小马,你只要仔细想一想就会有好办法的,根本用不着回家问妈妈啊!
生2:小马小马,你不能总依赖妈妈,要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
生3:小马啊小马,告诉你一个好办法,去找根树枝来探一探河水的深浅。
生4:小马小马,你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所以才会想不出好办法啊!
……。
师:你们不仅聪明,而且还很热心,很会帮助别人。你们说的,也正是马妈妈想要告诉小马的。那就是“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这也是这个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感悟】:孩子们的潜力与智慧是无穷的。
“老师,我有个好办法!”“我也有好办法!”听着一声声自信的,急切的叫喊;听完一个个精彩的回答,孩子们的善于发现,善于思考让我惊喜不已。由此我想到:点燃热情与启迪思维是成正比的,而热情的点燃则需要充分的预设,巧妙的引领。一旦孩子们热情的星星之火被点燃,就会燃烧成为探究的熊熊烈火!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优选教案(优秀18篇)篇九
字词:
句子:
小马驮起麦子,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哇!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怎么,你不要命啦!”小马说:“让我试试吧。”他下了河,小心地蹚了过去。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优选教案(优秀18篇)篇十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1——6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鸭子的优点。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1——6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鸭子的优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长大有脚没尾巴。
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2、板书:小青蛙。指名读——全班齐读。
3、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他有什么特点?
4、课文中的小青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青蛙呢?它会遇到什么事情呢?读读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预习时圈出的生字读三遍。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生字,全班齐读,组词。
(2)请学生当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3)个别还不认识的字,同学们互相请教,互相帮助。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10)。
6、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7、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8、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9、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着小青蛙说一说自己的优点。
2、指名朗读,注意读出小青蛙高兴、幸福的语气。
3、自由朗读2——6自然段,想想小鸭子有什么优点?
4、汇报:小鸭子会飞。
5、小组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教师巡视指导。
6、全班表演。
7、指名学习小鸭子的飞的动作,全班表演。
8、全班齐读课文1——6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宇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小青蛙。
小青蛙游泳。
小鸭子飞。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优选教案(优秀18篇)篇十一
《小马过河》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希望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老马,牛伯伯和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在指导朗读时,我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接着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
老马说的话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同样一条河,老牛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2.如果是一头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这条河,问问你,你该怎样回答它们?在整个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知道了老牛和松鼠都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忽视了小马的实际情况而下结论,它们说法不一,是因为它们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处理问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判断,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经验主义的错误。
总之,《小马过河》是经典的童话,它包括的东西太多,孩子们从中悟得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只有给个性化的阅读交流的时间,我们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但是,我总感觉本节课上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的时间比较少,每个学生个性化的看法表达不够充分。以后教学中,还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上多下功夫。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优选教案(优秀18篇)篇十二
1、通过课文中的.拼音,能够认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感受夸父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
学习重点:
通过课文中的拼音,能够认12个生字。
学习难点:
感受夸父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
学习流程。
一、课前积累。
同学们,太阳!对每个人来说都很熟悉,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描写一下太阳?(生列举)。
老师也积累了一些,出示词语积累,齐读,
旭日东升赤日炎炎喷薄欲出日上三竿烈日当空。
艳阳高照夕阳西下阳光明媚光芒万丈光芒四射。
生自由读一分钟,尽量记住它,齐背。
二、激情引入。
可惜太阳不能永远地停留在天上,渐渐地,它要下山了,取而代之的是茫茫的黑夜,于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他想把太阳永远地留在天上,他的名字叫——(生:夸父!)。
师生板书课题。
三、明确目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阅读提示,并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找一生说学习要求,学生齐读。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和自己的学习小组出色地完成这两个任务?
四、借助课文的拼音,自学生字词。
1、请学生自由大声读文一遍,标出生词,
2、同桌交流自己画的词。
3、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要考考你,这些字怎么念?
出示字词,指明读,齐读。
手杖虞渊伏下渭河咕嘟咕嘟瀚海。
颓然一抛遗憾臂霎大泽。
五、探究课文。
同学们都知道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因为当时人们无法征服自然,所以便把许多美好的愿望加在了神话人物的身上。你们知道吗?(神秘地、夸张地)在神话故事中,据说夸父身高二十几米,他的两条腿就有十几米那么长、有七八层楼那么高呢!
那他为什么要去追赶太阳,而最后到底追上了没有?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2、请同学们先看黑板上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默读全文,并和你小组的其他同学交流学习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1)熟读第一段,想一想: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2)朗读2、3、4段,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出夸父追日的神奇?
(3)你觉得神话人物夸父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展示汇报。
指名2人,生评价,全班齐读。
(2)同学们读得真好!接着再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夸父追日的情景吧!
生汇报展示。
例:夸父能一口气喝光黄河、渭河里的水,真神!
夸父一下子能跑两千里,真神!(竖起大拇指)。
夸父倒下变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变成一片桃林,真神!(有感情地,也竖起了大拇指。
(3)师:学到这里,你们觉得神话人物夸父是个怎样的人?生汇报。
生1:夸父是个追求光明的人!
生2:夸父是个执著的人!
生3:夸父是个奋勇前行的人!
生4:夸父是个坚持不懈的人……。
师总结:看来你们都觉得他是一个“向往光明、坚持不懈、奋勇前行、甘于奉献”的人!(板书)这是你们对他的赞美。赞美夸父留给后人的是一种执著不已、奋勇前行的精神。同学们,请带着这种赞美之意,再次读一遍吧!让我们记住这个神话中的英雄-----夸父!
师生齐读。
六、课堂回顾。
同学们,你们出色的完成了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你用“这一课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从故事中想到了什么”这个句式来,总结本节课。
指名说2人。
七、拓展延伸。
小练笔。
展示2人。
八、板书设计:
向往光明。
坚持不懈。
奋勇前行。
甘于奉献。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优选教案(优秀18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棚、驮、磨、坊、趟、筋、试”这7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低愿突。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小马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画一条小河。
2、揭示学习内容:面对眼前的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怎样。
过河?结果是什么?11)。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并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匹突然袋如道愿半拦低挡。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口袋突然拦住挡住愿意如果低头深浅明白。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袋:上面是代表的代,下面是“衣”字底,“代”字不能多撇。
然:意思是火烤狗肉。
挡:左右结构,部首是提手旁,右边是“当”字,第一笔写竖。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低: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提,横,斜钩,点。注意与“纸”字区分。
愿:不要写成上下结构。部首是:厂字头。
突:上下结构,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犬字。
匹:注意与“四”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并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语。
愿意知道突然口袋。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匹突然袋如道愿半拦低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读这篇童话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
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的?过河了吗?……)。
二、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小马帮妈妈做事,要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面的磨房去。)。
(二)学习第三――七段:
板书:能不能过去?老牛松鼠。
2、老牛是怎样说的?指名读。
板书:很浅,刚没小腿。
3、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呢?
自己练习――同桌读――在全班读,教师、学生评一评,进行指导。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快读一读。
(投影片):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优选教案(优秀18篇)篇十四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11个(昌、辩、驳、郭、宗、邀、庭、槐、狂、囚、锯),积累词语10个(南昌、善于、辩驳、邀请、做客、庭院、槐树、狂风、囚禁、吉利)。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了解徐童针对老先生的话中纰漏迅速加以辩驳,帮助他人改正错误的做法。学习运用别人能接受的方法劝阻、帮助别人。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徐童针对老先生的话中纰漏迅速加以辩驳,帮助他人改正错误的做法。学习运用别人能接受的方法劝阻、帮助别人。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
1、出示课题:36徐童保树(齐读)。
2、徐童是谁?
3、出示第一节:东汉末年,南昌有个姓徐的儿童,聪明伶俐,善于辩驳,大家很喜欢他。(指名读)。
4、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徐童正是凭着自己的聪明伶俐,善于辩驳,保住了一棵大槐树。
5、(出示投影)瞧,这座庭院里的这棵槐树长得更是茂盛。(出示句子:这树挂满了墨绿色的叶子,就像一把巨大的华盖,夏日遮掉骄阳,冬天挡住狂风。)(齐读)。
6、就是这样一棵树却要被除掉,你觉得可惜吗?课文中用了反问的句式,更突出了徐童的痛惜之心。(出示句子:而您却要除掉它,这不是太可惜吗?)(指名赛读)。
7、这里的您是谁?
8、过渡:郭林宗老先生为什么要除掉这么好的一棵槐树?徐童又是怎样保住它的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接龙读课文(读通读准)。
2、学习生字新词:南昌辩驳邀请庭院槐树囚禁华盖一本正经锯。
(1)指名小老师领读。
(2)交流学法。
(3)齐读所有词语。
(4)小老师带读卡后词语。
三、重点学习三、四节。
1、郭林宗老先生为什么要除树?
2、原来,他这一举动是与看到的一个字谜有关。(出示字谜1)(指名读)。
3、谜底是——(板:困)出示句子:你想,木在口中,不是一个困字吗?谁愿生活在困境之中呢?(指名读,小朋友,你们发现吗,其实这两句都是反问句,谁能把它改成陈述句?对了,齐读。用反问句是为了更加肯定,起到强调作用。)。
4、师:郭老正是这么想的,所以他要砍树。其实,这是一种无稽之谈,根本没有科学依据,这是一种迷信做法。但在当时,徐童能不能这么说?为什么?(老先生,客人)。
5、如果你在场,你会用什么方法?
6、师:是呀,徐童没有正面反驳,他有他的对策,那就是如法炮制,也用字谜来开导郭老。谜面是——(指名读,出示字谜2)(板谜底:囚)。
7、分组读字谜,说说:把你的方法与徐童的这方法比,谁的好?妙在何处?
8、你们和徐童一样聪明,当时徐童正是这么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向郭老辩驳的,谁能学学徐童,作一番振振有辞的发言。(指名读“你想不能住人啦”)(齐读)。
9、听了徐童这番振振有辞的辩驳,郭林宗便——(齐读最后一节)从看见砍树到上前劝阻,但没被接受所以只能再进行辩驳,直到最后郭老心服口服,真是曲折有趣,有没有兴趣来演一演。
10、四人小组配合演一演。
四、小结巩固。
2、学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3、小结:我们要学习运用别人能够接受的方法劝阻帮助了别人。
教学板书:
起因:郭伯伯砍大树。
经过:郭伯伯的。
理由:困用同样的方法说服别人徐童反驳理由:囚。
结果:保住了大树。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优选教案(优秀18篇)篇十五
1、认识本课生字11个(昌、辩、驳、郭、宗、邀、庭、槐、狂、囚、锯),积累词语10个(南昌、善于、辩驳、邀请、做客、庭院、槐树、狂风、囚禁、吉利)。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了解徐童针对老先生的话中纰漏迅速加以辩驳,帮助他人改正错误的做法。学习运用别人能接受的方法劝阻、帮助别人。
了解徐童针对老先生的话中纰漏迅速加以辩驳,帮助他人改正错误的做法。学习运用别人能接受的方法劝阻、帮助别人。
一、揭题释题。
1、出示课题:36徐童保树(齐读)。
2、徐童是谁?
3、出示第一节:东汉末年,南昌有个姓徐的儿童,聪明伶俐,善于辩驳,大家很喜欢他。(指名读)。
4、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徐童正是凭着自己的聪明伶俐,善于辩驳,保住了一棵大槐树。
5、(出示投影)瞧,这座庭院里的这棵槐树长得更是茂盛。(出示句子:这树挂满了墨绿色的叶子,就像一把巨大的华盖,夏日遮掉骄阳,冬天挡住狂风。)(齐读)。
6、就是这样一棵树却要被除掉,你觉得可惜吗?课文中用了反问的句式,更突出了徐童的痛惜之心。(出示句子:而您却要除掉它,这不是太可惜吗?)(指名赛读)。
7、这里的您是谁?
8、过渡:郭林宗老先生为什么要除掉这么好的一棵槐树?徐童又是怎样保住它的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接龙读课文(读通读准)。
2、学习生字新词:南昌辩驳邀请庭院槐树囚禁华盖一本正经锯。
(1)指名小老师领读。
(2)交流学法。
(3)齐读所有词语。
(4)小老师带读卡后词语。
三、重点学习三、四节。
1、郭林宗老先生为什么要除树?
2、原来,他这一举动是与看到的一个字谜有关。(出示字谜1)(指名读)。
3、谜底是——(板:困)出示句子:你想,木在口中,不是一个困字吗?谁愿生活在困境之中呢?(指名读,小朋友,你们发现吗,其实这两句都是反问句,谁能把它改成陈述句?对了,齐读。用反问句是为了更加肯定,起到强调作用。)。
4、师:郭老正是这么想的,所以他要砍树。其实,这是一种无稽之谈,根本没有科学依据,这是一种迷信做法。但在当时,徐童能不能这么说?为什么?(老先生,客人)。
5、如果你在场,你会用什么方法?
6、师:是呀,徐童没有正面反驳,他有他的对策,那就是如法炮制,也用字谜来开导郭老。谜面是——(指名读,出示字谜2)(板谜底:囚)。
7、分组读字谜,说说:把你的方法与徐童的这方法比,谁的好?妙在何处?
8、你们和徐童一样聪明,当时徐童正是这么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向郭老辩驳的,谁能学学徐童,作一番振振有辞的发言。(指名读“你想不能住人啦”)(齐读)。
9、听了徐童这番振振有辞的辩驳,郭林宗便——(齐读最后一节)从看见砍树到上前劝阻,但没被接受所以只能再进行辩驳,直到最后郭老心服口服,真是曲折有趣,有没有兴趣来演一演。
10、四人小组配合演一演。
四、小结巩固。
2、学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3、小结:我们要学习运用别人能够接受的方法劝阻帮助了别人。
教学板书:
起因:郭伯伯砍大树。
经过:郭伯伯的。
理由:困用同样的方法说服别人徐童反驳理由:囚。
结果:保住了大树。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优选教案(优秀18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9个,积累词语8个。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了解徐童如法炮制,用他人的方法,帮助他人改正错误的做法。学习运用别人能接受的方法劝阻、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明白徐童保树的方法。
分层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能正确朗读课文。(后)。
能正确朗读课文,明白徐童保树所用的办法,了解徐童如法炮制,用他人的方法,帮助他人改正错误的.做法。学习运用别人能接受的方法劝阻、帮助他人。(中、优)。
教学过程:
一、认知冲突。
1、介绍徐童,引出课文第一节。指名读、齐读。
2、出示课题:39徐童保树。
3、读了课题以后有何疑问?
二、主动探究。
(一)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自学课文,学习字词。
2、自学交流。
1)读词语。
2)解释“庭院”
3)注意“槐”的读音。
(二)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1、老先生为何要砍掉庭院中的一棵大槐树?
1)文中介绍了这棵大槐树,找到相关语句读好它。指名读、齐读。
2)出示字谜:庭院天井四方方,方方正正正口字状,院子当中如有木,木在口中不吉利。
3)指导朗读。
2、徐童觉得老先生太可笑了,你看他用什么办法来保树的?
1)出示字谜:房屋造得四方方,方方正正正口字状,房屋当中如住人,人在口中不吉利。
2)指导朗读。
3、读好单引号的句子。
4、分角色读,加上提示语,完整读。
5、你认为徐童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你是徐童,你会怎么办?
6、你还有什么疑问?交流。
三、实践运用。
1、形近字组词。
昌()邀()囚()。
冒()激()因()。
2、积累词语。
四、拓展延伸。
1、课本剧表演。
2、编一编字谜猜一猜。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优选教案(优秀18篇)篇十七
活动目标:
1.在节奏游戏中,初步感知节奏中的休止停顿(休止符),对音乐中的休止产生了解的兴趣。
2.熟悉小青蛙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音乐小青蛙图片休止符图片。
活动过程:
一、逍遥的小青蛙。
t:夏天到了,谁开开心心的到池塘边来玩啦?(小青蛙)。
t:小青蛙们,你们想不想一起来唱歌啊?(两遍:一遍分声部,一遍齐唱,中间无间奏两遍)。
二、参加森林音乐会。
1、四分音符的节奏练习。
t:小青蛙在池塘边玩得真开心啊,于是他们组织了一次聚会,看看来了几只小青蛙?
t:他们聚会的时候想排一个节目,去参加森林音乐会,你们想不想也来参加排练呀?
t:小青蛙住在方方的格子里,每个格子表示一拍,我们看见一个小青蛙就要唱一拍。
2、八分音符的节奏练习。
3、节奏中的休止。
t:有的小青蛙唱得累了,他们就先回家了,那这个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唱?
t:音乐里面让小音符休息的记号,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休止符。“休”(休息)“止”(停止)像刚才我们停一格,停一拍的这个休止符叫四分休止符。
t:我们再来猜猜看,哪个是四分休止符?(出示多媒体,第几行的第几个)。
t:我们一起来请它出来(叫名字)。
t:四分休止符跟我们学过的一个小音符是好朋友呢。猜猜看是哪个小音符呢?
t:当四分音符要去休息,他就请四分休止符来帮他站岗。四分音符唱一拍,四分休止符休息一拍。
t:哪个小青蛙愿意到前面来把这个四分休止符放在里面请房子里的小青蛙休息去。(跟音乐练习)。
4、小乐器来试一试。
t:你们可真棒,小乐器们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表演了呢,请你选择一种小乐器,坐在它的后面。
t:小乐器遇到休止符应该怎么演奏呢?
三、森林音乐会演出喽。
t:让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演奏吧。
四、活动延伸:合奏。
活动反思:
《纲要》中曾指出“儿童是在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和表现方式。”在日常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对于节奏的把握有时比较模糊。这让我想到,其实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歌曲的教唱、律动表现、乐器演奏等等内容,节奏在音乐教育中同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掌握一些简单的音乐符号,一方面帮助幼儿解决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更进一步的欣赏感受音乐作好基础。于是,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次以节奏为基础,渗透简单的音乐常识的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能围绕感知休止符到实践体验运用休止符这两个重点内容展开,通过几个不同的环节,层层递进,帮助孩子们感受休止。
小百科:蛙体型较苗条,多善于游泳。颈部不明显,无肋骨。前肢的尺骨与桡骨愈合,后肢的胫骨与腓骨愈合,因此爪不能灵活转动,但四肢肌肉发达。最原始的青蛙在三叠纪早开始进化。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优选教案(优秀18篇)篇十八
《小马过河》是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们可以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
一、抓住联系,训练语言。
本文出现的事物较多,相互间有联系。如果学生了解事物的联系,就便于理解文章的内容。为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后,出示一道填量词的练习:
一()马棚一()磨坊一()松鼠。
一()老马一()小河一()大树。
一()小马半()麦子一()老牛。
学生完成练习后,让学生结合课文说说这9种事物的联系,教师用笔连接相关联的事物:
这样由读到说,说了再读,有力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同时学会了正确用词,把握了这课文内容。
二、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马是“妈妈”,说话该用亲切的语气。老牛伯伯是老一辈,朗读时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时讲的话,语气要急切。小马天真、有礼貌,读时要用适当的语气表现出来。指导朗读时,这些都要向学生说清楚。另外可以根据事物出现的先后,用幻灯或彩色图片展示事物,组成一幅图画,边展示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师要加强范读,给学生提供范例。接着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记住老马、小马、松鼠、老牛的话,并想象当时的情境,进一步领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说话的表情、语气也不同,然后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把课文的对话“表演”出来。这样做,既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又能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引导思索,突破难点。
老马说的话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设计了两个问题:1.老牛和松鼠的话错没错?小马试验的结果为什么和它们说的都不一样,是河水在发生变化吗?2.如果是一条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这条河,问问你,你该怎样回答它们?经过讨论学生明确,老牛和松鼠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但忽视了小马的实际情况而下结论,它们说法不一,是因为它们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处理问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判断,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经验主义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