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通常表达了作者对于一个特定话题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掌握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可以通过阅读经典的作品和范文来提高。
冬至四年级大全(17篇)篇一
今天就是冬至喽!说实话,我以前只知道冬至是一个节气而已,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甚至不知道这天的食物有些什么讲究。
今天早上,准备吃早餐时。只见妈妈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热上牛奶,而是端上一盆热腾腾的“头脑汤”。我充满好奇的问:“妈妈,这到底是什么啊?”
“这是头脑汤啊,每年冬至,咱们这儿早上都要喝头脑汤,姥姥煲的头脑汤最好喝了。”妈妈笑着说:“这是用豆腐、土豆、和肉丁做成的,挺好喝的,赶快来尝尝吧!”
听了妈妈的话,我早已抑制不住我的好奇心和空空如也的小肚子了,大口大口的喝起了汤。啊,真是好喝,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豆腐又滑又嫩,就连土豆也是那么可口,真是人间小吃之极品啊!一家人马上就把妈妈煲的汤喝完了,真是其乐融融!
早饭过后,我去了奶奶家。眨眼间,已经是中午12点了。只听到奶奶说到,开饭啦!爷爷、姑姑、我和弟弟顺着一股饺子的香味,入座就餐。随后,一个个香喷喷的饺子便不断“入住新房”,我的小肚子鼓鼓的,算起来,我吃了23个饺子呢!
时值冬至,真是开心哪!
冬至四年级大全(17篇)篇二
一说到“吃鸡”,请不要以为是游戏中的吃鸡游戏!今天我要向你们介绍我们家乡的冬至习俗——吃糖蛋甜鸡。
很早以前,就听爸爸说过冬至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这一天,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都到了温度最冷的时候。古代人们为了御寒,都会在这天晚上吃鸡进补,用来抵御寒气。
我们家乡的人们这一天都会吃“糖蛋甜鸡”。糖蛋甜鸡的做法十分稀奇,接下来就让我带你们去看看我奶奶是怎么忙活的吧。
只见奶奶从乡下抓来了2只土鸡,准备炖整整两锅糖蛋甜鸡,一锅是爷爷奶奶吃,另一锅给爸爸、妈妈和我吃。配甜鸡的材料有桂圆肉、白木耳,这些东西需要一股脑儿放下去,大火烧开,然后用勺子把漂浮起来的杂质去除。接下来就是放佐料,佐料是老冰糖,冰糖的数量可以根据主人的喜好随意添加。爷爷最喜欢吃甜食,奶奶在那个锅里放的冰糖足足有半斤左右。然后就用小火顿煮,这个过程差不多要进行半天。
等到鸡肉完全炖烂了,这时就可以把鸡蛋打到鸡汤里煮了。糖蛋必须煮得很嫩,一般都还是汤心的,奶奶说这味道才叫绝。
享受美食的时刻到了,我们一家人围着糖蛋甜鸡,你一口我一口地吃起来。我也希望,这冬至的糖蛋甜鸡能给我带来一冬的热量。
冬至四年级大全(17篇)篇三
今天是冬至,是24节气中重要的一个节气。这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冬至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风俗。传说这个风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治病救人而流传下来的。
今天我们全家想包三鲜馅的饺子吃。中午,我和妈妈先把韭菜择干净又用水洗干净放在篮子里晾干,用泡上了木耳和冻虾。下午放学的时候发现木耳大得填过了碗,他变得可真快!大大的木耳有的像我们的耳朵一样。
在妈妈的指导下开始了准备工作之一——和面。我一边用左手加水,一边用右手和面。不一会儿,干干的面成了一个个小湿面团。我又左右手开攻把面往一个方向揉终于和成了一个大面团。妈妈高兴地说:“儿子,你学会和面了!”
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又拿了两个鸡蛋打在碗里,我一敲它就碎了,黄澄澄的蛋黄流了出来。我拿着筷子使劲搅拌,妈妈在锅里放上了油,我倒了进去,用筷子搅拌了一下就好了。原来鸡蛋就是这样炒出来的呀!
木耳、虾仁在我的刀下粉身碎骨,妈妈在盆里把所有的馅放到一起加上了油、盐调好了馅。准备包饺子了,妈妈擀皮,我包饺子。我先把面皮平摊在左手掌上,用勺子把先放到中间,再两面对折,把边捏严实就好了。看着妈妈包的饺子又圆又鼓,我包的又瘦又小我不甘心又连续包了十来个。看着他们一个个站好队排在那里,好像要急着下锅呢!
锅里的水等得不耐烦了,咕咚咕咚翻起了滚儿。我和妈妈把饺子一个个放到水里,盖上锅盖,等了几分钟水开了,饺子也在快乐的跳舞。妈妈说:“接一勺凉水倒进去,等水开了,饺子就可以出锅了。”于是我就依照这样,饺子被我盛到了盘子里。
吃着自己包的饺子真香啊!
冬至四年级大全(17篇)篇四
今天呢,我们班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是关于包饺子的。
星期五上午,我们班所有人的嘴上都挂着一句话“包饺子!包饺子!”钳子都拧不下来。哦,忘了说了,这件事情我们杨老师本来不让我们四处张扬的。于是,今天下午她火冒三丈的对我们说“如果再说话,这个活动就不弄了!”于是,教室里传来了一阵的讨论。“安静!我现在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冬至包饺子的故事,等一会儿,郭老师还要给大家讲一下关于冬至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随着老师的话语,我们所有人的心就飞向活动室了。杨老师给我们讲的是关于古代的传说,还有古诗。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幻灯片,那个人叫张仲景,是一位神医,一年,他的家乡变成了饥乡,许多人因为没钱治病,使自己的耳朵被冻,发烧,头痛,于是,张仲景就研制出了一种叫“娇耳”的药,每人一碗,三个饺子,一碗汤。郭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关于冬至天文学方面知识。冬至这一天时间最短,是因为在这一天太阳转向了南半球,南极一直是白天,而我们这里却在六点多的时候就已经天黑了。
终于讲完了,真是度日如年啊!我们立马飞奔体育器材室,原来家长已经在早早的等我们了,给我们准备的井井有条,我看到一个桌子,上面还有材料,我就开始手忙脚乱的包起来,其他组员看见我也包起来,他们也开始包。我们包的饺子有:绿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红色的。我们还包了五花八门的形状,有菱形的、还有三角形的,我和朋友共同合作,做了一个八卦阵。每个人都包的很细心。饺子熟了,我们开始调汁子,等一会,我们每人的碗上乘上了一碗香喷喷的饺子。教室里回荡着大家的笑声。我们组的饺子吃完了,怎么办呢?我想了一条妙计,我到第三组蹭吃了30个饺子,第三组竟然说随便吃?真是笑死我了。有一个同学被第二组在碗里塞的满满的,他在第二组吃了50个。真是大胃王啊!
今天是有意义的一天,也是有意义的一节劳动实践课。
冬至四年级大全(17篇)篇五
冬至是中华人民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的习俗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包饺子,有的是做冬至圆。今夜是冬至夜。叁九严寒,外面寒气彻骨。我家里却温暖如春,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吃了汤圆大一岁”。今晚要吃汤圆了,这是冬至的传统习俗,而且妈妈又特赦,批准我和表妹、表弟可以一起搓汤圆。我们高兴得在大厅里欢呼雀跃。
只见妈妈先打来几勺白花花的汤圆粉,接着加了些温水与汤圆粉一起用力和面,把汤圆和成了一团。我用手一捏,觉得它像橡皮泥,又像棉花糖,软滑有弹性。我们照着妈妈和奶奶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揪些小面团,先把小面团搓成一长条,接着把长条分成寸长的一段段,然后拿起一小段放在手掌心,两手轻轻揉搓,一个小圆子的汤圆就诞生了。
水开了,我们把一个个洁白的小圆子放进锅里,一个个汤圆像爱睡的小娃娃静静地躺在锅底。不一会儿,水又开了,汤圆像一个个打着哈欠、调皮小的娃娃慢慢地浮起来。妈妈连忙把火力关小,个个汤圆在锅里不断地翻滚着。又过了一会儿,汤圆皮软了,熟了。
在冬至,天气变得更冷,而人们的心却会走得更近。心与心的温暖,让整个冬季从冬至开始温馨。所以,我喜欢冬至。每一年的冬至都是如此,每一年的冬至都相同快乐。在冬至,我们收获得很多,同时,我们也收获了一份等待,等待春天的到来。
点评:这篇文章通过“冬至吃饺子”的故事,表明作者渴望“收获了一份等待,等待春天的到来”。文章叙事条理,娓娓道来,语言清新平淡,流畅自然,有艺术感染力。
冬至四年级大全(17篇)篇六
刚刚过去的冬至,是我从小到大过得最开心的一次冬至了,由于大家在学校里包饺子。
大家都把手洗干净,把“材料”摆在桌子上筹备包饺子。大家小组负责做饺子皮,饺子皮薄了容易烂,小了饺子馅填不进来。因此,每个饺子皮,我都特别小心地做,生怕它不合格。经过了一节课的时间,我做好了30多个好看的饺子皮。我和付青艳感觉饺子皮已经够多了,都想试一下包饺子。我把一个饺子皮放在左手上,右手拿勺子把一团馅放在饺子皮中间,再用手一捏,一个饺子仿佛包好了。可是,我感觉包得不好看。付青艳包得非常熟练,一定常常帮她母亲包饺子。同学的饺子都包完后,老师把饺子下进了锅里。不一会儿,饺子的香味就弥漫了全班。
在家包饺子和在学校包饺子的感觉真的不同。这是我过得最开心的一次冬至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冬至四年级大全(17篇)篇七
今天是“冬至”,我们学校举行了“搓汤圆”的活动。
一大早,我就盼望搓汤圆的时间赶紧到,我等啊等,等啊等,心急如梵,过了差不多四五个小时,妈妈出现了,我知道搓汤圆的时间快到了。
下课铃声终于响了,我们迫不及待地纷纷去洗手,然后飞快地冲进了教室。桌面上早已摆满了白胖胖的面团,看上去可爱极了。
我们搓出了各种形状的汤圆,有甜甜圈,有麻花,还有骰子……。
搓汤圆、煮汤圆真有趣,期待下一个冬至节的到来。
冬至四年级大全(17篇)篇八
今天是24节气中的冬至。我听奶奶说冬至这天不吃饺子,会冻烂耳朵冻烂脸,所以今天大家都要吃饺子。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妈妈还告诉我: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
冬至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冬至四年级大全(17篇)篇九
今天下午,我们班教室里热闹非凡,喜气洋洋。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今天是冬至节。我们班正在举行“冬至,我们大了一岁!”的主题班会活动。
在活动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冬至的来历,教我们念“数九歌”,还给我们讲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神话故事和传说。我听得入了神,心想:古代人民想象力也太丰富了吧!他们的奇思妙想太令我佩服了!
为了庆祝冬至的到来,我们班家长还特意给我们送来了汤圆呢!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到处是同学们的欢呼声。我真幸运,第三碗就轮到我了!我急忙打开盖子,迫不及待地吃起这美味可口的汤圆。汤圆热乎乎的,里面是我最喜欢的芝麻馅。我舍不得吃,就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像熊猫吃竹子那样细嚼慢咽。可惜汤圆太少了,只有6个。老师说吃一个汤圆就代表长大了一岁,那我吃了6个,岂不是长大了6岁?真有意思!
今天的班队课实在是太爽了!
冬至四年级大全(17篇)篇十
今天是个大日子,你知道今天是个什么日子吗?今天是冬至,在古代叫冬节。
今天中午我们自己动手包饺子,一开始余依琳是擀皮的,我们班的其他人都在包饺子,而且包的也很好,中间还有几个奇形怪状的饺子,他们有的像白色的杯子,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叶子。做的虽然样子不同,但是却十分精巧。后来,我看他们已经包了这么多饺子了,我也不甘示弱,就非常认真的包了一个五角星形状的饺子,老师看到了觉得非常漂亮就给我的这个饺子拍了照片,我觉得自己包的够吃了,就不在包了。一会儿老师过来收饺子了,我们班里的人都非常高兴。马上要吃饺子了,我们迫不及待的等着。一会儿香喷喷的饺子就煮好了,我们吃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感觉比什么都香。
今天我非常开心!
冬至四年级大全(17篇)篇十一
据说,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据考证,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四年级大全(17篇)篇十二
冬至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到冬至这一天,我们都要吃饺子,尤其是北方人。因为听老人讲:“冬至吃了饺子,不怕冻耳朵”。
到了冬至,外婆给我们包饺子。首先,把饺子皮放在手心里,然后用筷子夹点肉陷,最后再用手使劲一捏,一个饺子就包好了。我也跟着学,我捏了一个,又捏了一个,我一共捏了八个。捏完饺子,我和妈妈、外婆比谁捏的即漂亮又可爱。
我和妈妈、外婆评了一、二、三等奖。我得了二等奖,外婆得了一等奖,妈妈得了三等奖。外婆得了一等奖的原因是:外婆捏的即漂亮又可爱。我得了二等奖的原因是:我捏的可爱,但是不漂亮。妈妈得三等奖的原因是:没有捏可爱,而且肉馅包的有点满。
这个冬至过的真快乐,而且还能比赛包饺子。
冬至四年级大全(17篇)篇十三
我今天感到特开心,因为外婆家要做冬至圆,那我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开始做了,外婆先把粉揉成粉团。妈妈再拿了一小块儿放在手里搓,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掰了一些放在手掌心上搓呀揉呀。哎呀,汤圆上怎么出现了一条小裂缝呀?妈妈说:“别着急,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她一边说,一边给我做示范。我心平气和地揉了起来,不一会儿,我就把手上的汤圆揉圆了。
妈妈等我揉好之后,就进行了下一个步骤一放馅。妈妈先用手指挖了一个洞,然后放进了一些红豆沙,再把这个口合拢,说:“你不能看轻最后一个步骤,因为如果你把口合偏了,那这个汤圆就不好看了。“我先挖了个洞,放了些黑芝麻豆沙,再小心翼翼地合拢口,一个汤圆就做好了!我和妈妈一鼓作气,就把所有粉团都做成了汤圆。
不一会儿,香喷喷的汤圆就出锅了。一个个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汤圆,像快乐的一家子,有的在睡觉,有的在聊天,还有的在……真是太可爱啦!
冬至四年级大全(17篇)篇十四
俗话说得好,睡觉要睡冬至夜。因为,在冬至这一天里,白天是最短的,夜晚是最长的。
冬至的习俗有包饺子。今天,我、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一起在家里包饺子。我们先把手洗干净,再把奶奶早已准备好的肉馅从冰箱里端出来。接下来,就可以开工了。我先把皮放在手里,再用竹筷夹一点肉馅,放在皮的中间,然后用手指轻轻地蘸一蘸碗里的清水,把皮的周围一圈给湿润一下,然后,把皮对折,用手使劲地捏紧。这样,一个饺子就大功告成了。
“太棒了,我的'小笼包完工了。它看上去好像扎着一株洋葱辫似的,非常可爱!”
“包好了饺子,该烧饺子吃了!”奶奶拿着锅说。
一个个样子像弯月一样的饺子,都到了一个热气腾腾的“温泉”里。他们有的在水里翻滚,有的在水里游泳,还有的在泡“温泉”。一个个饺子烧好了。我、爷爷、奶奶、爸爸还有妈妈,几个人围成一桌,都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哇!奶奶烧得饺子真好吃!”我赞叹道。
冬至四年级大全(17篇)篇十五
冬至,是冬天的第四个节气,人们常说:“冬至吃饺子不会冻耳朵。”
冬天的一个早上,我起床时闻到了饺子的香味,一看,原来是爸爸煮了饺子,我洗漱好后,就一步并做两步走到厨房。爸爸说:“来啦!给你最爱的饺子。”“谢谢爸爸!”我高兴地说。“对了,去叫他们吃饭了!”爸爸说。我去叫醒了妈妈和哥哥就开始写作业了,大约过了1小时后我就写完作业了。写好之后我就到门外玩,出去时还带了帽子和手套。去和朋友玩了一会后,我开始全身发热,心想:难道冬至吃饺子不会冻耳朵是真的?我一边想一边和朋友们告别,回到家里,我把这个疑问告诉了哥哥,哥哥说:“那是因为你玩热的啊,不过以你的性子是不会细想的。”我说:“哥哥你又说我!”
冬至吃饺子不会冻耳朵,大家相信吗?反正我是信了!
冬至四年级大全(17篇)篇十六
我起床后趁妈妈不注意,悄悄打开电脑,我要找找答案。我在百度里点搜索“冬至的来历”,一下子搜出来好多关于冬至的信息。一一读过后我才知道,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啊!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医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耳朵的人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饺子。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思。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我还学了一首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我们家今天也吃着香喷喷的饺子。让我也记住一下有关“娇耳”的故事吧!
冬至四年级大全(17篇)篇十七
今天中午放学回家,奶奶从厨房里端出了一盘热腾腾的饺子。奶奶告诉我今天是冬至,家家户户都吃饺子。我好奇地问:“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奶奶说:“相传古代有一个叫张仲景的名医,为了帮助冻烂耳朵的乡亲治病,专门发明了一种食物,乡亲们吃了以后,耳朵都治好了,所以就流传下了冬至吃饺子,不吃饺子冻耳朵的习俗。”我问奶奶这是真的吗,奶奶笑了笑,说:“这只是个传说。其实,冬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传统节日。冬至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夜晚就会一天天变短。”
听了奶奶的话,我想了想,然后说:“奶奶,今天晚上我要早点睡,因为以后我的睡眠时间越来越短了。”奶奶听了哈哈大笑。
冬至搓汤圆。
大家都知道每年都有一个传统的节日,那就是冬至。冬至要吃汤圆,我们小孩子最喜欢。
晚饭后,我和爸爸妈妈一同去奶奶家,奶奶家可真热闹,有许多人正在等我们,哥哥、姐姐、等许多人都在。开始搓汤圆了,我们围成一桌,爷爷和奶奶在搓一条一条糯米粉,爸爸和妈妈将爷爷奶奶搓好的糯米条切成一段一段,我和哥哥负责搓汤圆,老少一家齐动手,不一会就搓好了,爸爸将我们搓好的汤圆拿去煮,望着锅里一颗又一颗地浮出水面,汤圆煮熟了。爸爸盛着一碗碗热腾腾的汤圆,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粒汤圆,吃完之后,我大声地说:“太好吃了。”我吃着自已亲手搓的汤圆,觉得又香又可口。
我从这次搓汤圆中,觉得做每一件事都认真、仔细,如果是集体的事情我们就要齐心协力,团结合作,认真对待,才有美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