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的观点独到,立意深刻,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守望相助一起战疫(通用15篇)篇一
2020年,我们全国上下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中国年。
最开始,新型冠状病毒的横空出世简直让我们看了一部现实版的《釜山行》。惧怕担责遮掩的政府官员;想要逃离的武汉人与恐慌骂街的外省人;倒卖口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生意人;网络惊恐的年轻人和无所谓的老年人……种种。
身为公民,各个地区的人们纷纷,像武汉捐款,输送物资。医护人员,志愿者首当其冲,其他国家,也为我们伸出了援手,在这一刻,大家都是英雄。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一名骁勇的战士,他就是钟南山。自非典,又至肺炎,他都是先行者,在医护人员可能会感染的条件下,他发声把病人送到他那里去。他的勇敢无畏、学者的铮铮风骨和悬壶济世的仁心仁术,值得全国人民的仰慕。
他的名字,他的精神,无啻于“向我开炮”的呼叫。所有医护人员,在对抗病魔的战场上,是战士,也是牺牲者,看着电视上前线医护人员几层层的防护服,看他们剥下口罩后脸上的勒痕,看他们摘掉口罩后由于长时间不能舒展的手背上生出的裂纹。他们无时无刻都可能也感染上病毒,他们是父亲母亲,是妻儿子孙,同样,他们也是守望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火炬。他们——是英雄。
在这一刻,我不再因为曾经的侵华战争对日本产生抵触,也终于明白,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是朋友,我们的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与中国卖国求荣的人。
新型冠状病毒的诞生,让我担心,却也让我感到了温暖。可我自始至终坚信,我们一定会早早的度过这次难关,因为人民团结一心,国家比从前富强,从前的非典也给过我们经验。
守望相助一起战疫(通用15篇)篇二
三、坚定信心。
四、互相关心。
五、共同未来。
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疫情让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与不确定。然而,我们身处其中,通过集体的努力和团结的力量,我们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获得了很多心得与体会。本文将从团结合作、坚定信心和互相关心三个方面谈谈我们在一起战疫中所获得的心得与体会。
首先,团结合作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关键。面对疫情,我们始终保持着团结的合作,这是我们能够成功抗击疫情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看到政府、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社区组织等各方面的人们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政府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病例的隔离和治疗,医疗机构全力以赴地救治患者,科研机构不断努力寻找疫苗和药物,志愿者们自愿加入社区服务,伸出援助之手。在这场战疫中,每个人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为共同的目标付出努力。团结合作让我们认识到,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其次,坚定信心是我们抵御疫情的内心力量。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我们始终坚定信心,这是我们能够战胜疫情的重要保障。无论是面对疫情的爆发、日益增多的病例,还是疫苗研发的困难,我们从未放弃对胜利的信念。我们相信科学家们一定能够找到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我们相信医护人员一定能够保护好每一位患者,我们相信政府一定能够妥善处理好整个疫情的防控工作。坚定信心让我们充满了力量和决心,让我们在困难面前坚不可摧。
最后,互相关心是我们战胜疫情中最美好的一面。面对疫情,我们展现了对他人的关心与爱心,体现着社会的温暖和人性的美好。在这场疫情中,我们见到了许多无私奉献的人们,他们是医护人员,在一线救治患者;他们是志愿者,积极照顾病人和老人;他们是社区工作人员,守护着我们的安全;他们是居民,团结协作,共同抵御疫情。互相关心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意,让我们更加珍视生命的可贵。
展望未来,疫情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一个机遇。面对未来,我们要保持团结合作的勇气,坚定信心的决心,互相关心的温暖。我们要牢记这次战疫中的心得与体会,时刻准备好迎接新的挑战。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团结合作、坚定信心和互相关心是我们在一起战疫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心得和体会。只有团结一心,坚定自信,彼此关心,我们才能够战胜疫情,赢得最终的胜利。让我们在这次抗疫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成为我们迈向未来的力量,铸就更加美好的明天。
守望相助一起战疫(通用15篇)篇三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寒假过去,正是万物复苏、重返校园的好时候,但由于春节期间爆发的“新冠”,学生们的学习生活里引进了一个新词条:网课。
虽然这个概念不算新鲜,但许多人仍是头一回亲身体验,而且是长时间体验“网课”。也就是说作文里的2020年——那个学生们都在网上学习的2020年,真的到来了。
经过一周的网课教学,很难说比起面对面授课谁更胜一筹,但我仍是受益匪浅。一方面,网上授课对于我来说挺有新鲜感,注意力很容易就被抓住,况且我能一个人在安静明亮的卧室里听课,不会有小纸团砸到书脑袋,也不会有不安分的脚在后面蹬着板凳,更不会有同桌的笔滚到书桌上,外界的干扰相对少了许多,便能更专注地听讲。精心设计的程序也很好还原了课上互动的情景,同学们能在发言区发表自己的答案,也能主动举手连麦与老师实时对话,总体上看影响并不大。
另一方面,抱着电子设备听课,我还是头一次,难免会蠢蠢欲动,有些想法。毕竟少了七尺讲台上老师视线的监督,家长又不太可能随时陪读,便容易抱着“看一下没关系的,反正可以马上回去听课”,“不是还有回看功能吗,玩一会儿也没人知道”之类的心态,禁不住诱惑,从而让宝贵的学习时间从指缝间溜走。
总而言之,网课教学就是对学生自控能力的一次考验。专注自律、心无旁骛的人,就能学有所成,变得更加优秀;三心二意、魂不守舍的人,就会虚度光阴,变得越发堕落。虽然残酷,但是真实,所以我们必须要认清自己到底是哪类人。
面对疫情,即使我们不能像医生护士一样在前线奋斗,也不是腰缠万贯能为国家提供大量援助,但作为学生,我们却也有独一无二的使命要去完成:用功读书,不负韶华,为将来成为社会的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特殊时期也能保持镇定,不给大家添麻烦,静下心来学习,我们才算是为疫情的抗击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黑云滚滚抵不住如剑光芒的照耀,艰难险阻拦不住我们学习的步伐,让我们与祖国一同努力,一起加油吧!
守望相助一起战疫(通用15篇)篇四
新年伊始,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席卷而来,给国人带来了恐慌与不安。人们不解于它的出现,更懊恼于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的解决,一场无烟战“疫”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武汉成为了这场疫情的重灾区,多少家庭深受病毒的侵害,多少医护人员奋战在病房间,人类的渺小和无助显得那样的苍白。我从不曾想,有一天“宅在家中,减少外出”尽然是我最大的贡献。我也从不曾想,作为企业的职工居然这么长时间在家待命。可当疫情来临,道路封闭,我被告知的就是在家待命、等待复工,我的心里顿时间翻倒着五味杂陈。
在疫情放肆传播的当下,我平日里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们放下被传染的顾虑,如一个个勇士般扛起了企业工人的职责,疫情轮罩他们丝毫没有畏惧,果断坚定地退票留守、奋战岗位。这场战“疫”中他们的点滴都通过单位的微信群进入到我心里,工作强度由8小时延长至12小时,但是工作质量丝毫没有打折扣,只见他们比往常更多了几份细致与责任。
战“疫”仍在继续,居家20天的我内心就如热锅上的蚂蚁,迫切希望早日回归岗位跟他们一同作战,用自己的行动为企业、为国家奉献微薄之力,打好、打赢这场“疫战”。
时间一天天流逝,战“疫”的影响并没有随之消失,可我依旧在家中“无所事事”度日如年。每次看见并肩作战的兄弟姊妹在一线奋战,咬牙坚持,我由衷敬佩、无比懊恼,那种回归工作一起奋战的心情就更加迫切了。唯愿交通尽快畅通,我能投身一线,更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每个人都能回归平凡正常的生活中。
聚合工段的兄弟们,xx公司的兄弟们,加油!我心一直与你们在一起,明天我一定和大家并肩作战。
守望相助一起战疫(通用15篇)篇五
截止今日,新型肺炎疫情依旧是扎在全国人民心中的一根刺,让人难以释怀。
从今年1月以来,突如其来的疫情——新型冠状病毒"攻打"了整个中国。这是疫情在武汉刚出现时,还未引起大家的太多关注,直到1月23日武汉封城,我们才再一次意识到这个疫情的严重性。
正月初一,天气就好似人们的心情,下着潮潮的小雨。往年这时候是最多人走亲访友串门的时候,大人们都喜气洋洋,因为这迎接着新年的到来,预示着一个新的兆头。孩子们都因为这天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收到压岁钱红包而感到满心欢喜。可在今年,街上的车辆屈指可数,来往的人少而行色匆匆,往年热闹非凡的街道在细雨中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只有那美丽的花灯孤零零地闪烁着。
今年正月是我出生以来最为特殊的正月,大家都响应国家的号召,尽量减少外出在家“隔离”,所以一家人也难得的整天“长相厮守”关注疫情。我们的城市在汹涌的疫情中,仿佛按下了暂停键,但仍有许多人为战胜疫情在勇敢前行。电视报道中的一些平凡人的举动,让人感动不已。湖北的一位农民开着农用车,脸上被冷风吹得通红,手上也是通红,为让医务工作者吃上一份新鲜的青菜,我不禁感慨,他骑行四十公里的农用车不畏风雨,不畏艰难。一位男子从土耳其人肉背回口罩交给交警,只为中国早日渡过疫情,可当警察问他贵姓时,他却摇了摇手说“免贵……”看到这一刻我不经泪流满面,没错,这就是中国人,有那么一刻让你相信善良,让你感受人性的美好。有一位叫王国辉的更让人肃然起敬。他说“九八年抗洪,我在一线,我在长江;08年冰灾我在一线,我在武汉;今年疫情来了,我理所当然再到武汉去。”这就是平凡的中国人,在某个瞬间我们看到勇气。我们更加感谢的是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在新年他们不惜离开自己的家人,即使含着泪也要穿着隔离服走上一线,很多医护人员为了更好的工作减去了心爱的长发,他们说:“头发可以再长,但人死不能复生。”相信七十三岁的李兰娟和八十四岁的钟南山两位院士更是感动了全国人。虽然他们很疲惫,但从他们坚毅的眼神中我们感受到了国人的伟大,感受到了战胜疫情的希望。近段,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的原武汉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他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中国年轻医生的责任和担当,是他们让疫情的真相更快更早的显露。虽然李文亮医生为抗击疫情倒在了前线,但他的名字,中国人民不会忘记。还有看着无数星夜驰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和源源不断运往湖北的各种保障物质……这就是团结的中国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看到这些场景,我不禁想说一句“谢谢你,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武汉加油,我们都在,我们隔离不隔爱。”
今天元宵节已过,但每天早上起床后我第一件事仍然是打开手机,关注疫情的新闻。每天确诊人数减少,治愈出院人数增加,更让我坚信中国一定会很快渡过此这次难关,疫情后的中国会更加强大起来。
听着小区的广播正在暖心地播放“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寒冬已过,春天已如约而至。
守望相助一起战疫(通用15篇)篇六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但是2020年的春节却是一个不一样的春节,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疯狂地来到人世,使原来热闹、祥和的春节笼罩着紧张、恐慌。
大年初一一大早,刚睁开眼睛的我,听到了一个坏消息,奶奶告诉我:“今天不能拜年了,每天新增那么多新型肺炎病例,我们响应国家的号召,宅在家里!”我一下失望了,春节拜年我喜欢的一件事,可以和小朋友们玩,可以收到压岁钱,还可以有很多好吃的,可是全“泡汤”了。于是我们全家一起在家里过起了一个“在家做贡献”的春节。
奶奶不再忙着准备糖果、瓜子招待客人,而是在家里准备了许多消毒水、洗手液和口罩。爸爸不再出外,而是陪我在家一起运动。爷爷不再出门打麻将,而是在家里看电视,关注着“新型冠状病毒”的最新消息。我也不再和小朋友们出去玩,在家里每天做一节健身操,有时候看看书。
今年的春节看似冷冷清清,却被疫情带来的感人故事温暖着,有强大的祖国,有冲锋陷阵的“白衣天使”,有无私奉献的爱心人士,我们一定可以战胜“新型冠状病毒”,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
守望相助一起战疫(通用15篇)篇七
近来,中国发生了一场空前的疫情,被命名为新冠肺炎疫情。在这场疫情面前,每一个中国人都参与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深有感触地体会到,只有团结一心,齐心协力,才能战胜疫情。以下是我对这次疫情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疫情是全体人民的战争。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纵观全国,可以看到亿万中国人民一起齐心协力。
我们医务人员,是这场战疫中最前线的战士。他们日夜奋战在疫情的一线,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他们甘愿付出自己的辛苦和汗水。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了一线的战友和患者,他们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政府,是这场战疫中最坚决的领导者。政府迅速动员抗疫力量,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疫情的传播。政府通过发布信息、调配资源、动员群众等多种手段,始终保持高度的透明度和决心,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政府的带领和保护。
我们公众,是这场战疫中最勇敢的战士。作为每一个普通人,我们在家中听从指示,减少外出,做到居家防控。尽管疫情带来了很多不便和困扰,但大家都表现出了高度的自觉性和纪律性。
其次,疫情暴露了我们在防控方面的短板,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团结的力量。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无疑借鉴了很多国外的经验教训。我们通过及时整合和发布信息,警惕全球疫情的发展动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不断加强监测、检测和隔离等环节,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快速反应。
同时,疫情也突显了我国医疗体系中的不足之处。我们发现,医疗资源的分布和配置不均衡,短时间内调配有困难。另外,我们的医疗设施和设备的提高还需要进一步增加投入,使之能够适应各种突发疫情。
其次,疫情的严重性也让人们重新认识到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疫情给我们每个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卫生课。它让我们认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多么密切,我们每个人的行动都会对他人产生直接的影响。
我们明白了,正确认识个人卫生的重要性,是防控疫情的基础。我们需要养成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等好习惯。重视个人的卫生习惯,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
最后,疫情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家庭和社会的温暖与联系。
在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了多少动人的故事。有白衣天使舍小家顾大家,忍着身体的疲惫和困苦,坚持在一线奋战;有社区工作人员日夜不停地消毒、摸排,为人民的安全保驾护航;有那些无名英雄以捐款、物资支援等方式,贡献自己的爱心力量。
众志成城,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支持。疫情让我们更加珍惜家人的亲情,增进了家庭成员间的感情。同时,疫情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的大爱,人们的信心和力量在这场疫情中迸发出来。在一起战疫中,我们彼此扶持,共同携手。
总之,这场战疫,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团结的力量,也让我们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这场战疫,无论身份和地位,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依赖。这场战疫,是一次全民参与的战争,在同一个天空下,在同一个国家里,我们都在一起战斗。只有团结一心,我们才能战胜这次疫情,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守望相助一起战疫(通用15篇)篇八
截止到2月7日24时,全国累计确诊新型肺炎34546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31人医疗队到达武汉,他们将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我们的白衣天使还在前线努力奋斗着,这些白衣天使是我们和平时代的英雄,他们在病毒手中抢来更多的病人,带给我们的是安心。我们应该在背后支持他们的工作,我们不能和他们一样站在一线,但我们可以配合他们的工作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面对疫情,不仅是我们中国,外国政党对中国疫情也表示积极的评价和支持,相信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最终会取得胜利!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采取各种“硬核”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以责任和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堤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感到焦躁。在这个漫长的假期里,我们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多看经典电影,多多思考,为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今天是他们站在前面,未来需要我们来保护。
不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这个假期肯定难以忘怀。在2020年的冬春之交,我们满怀希望和病毒做最顽强的斗争。我们也见证了伟大的逆行者们,体会到了这个国家在灾难面前的不屈和韧劲。所以,我为什么学习,为什么奋斗,也因此有了答案!
天佑中华!加油武汉!加油中国!最后我们一定会胜利!
守望相助一起战疫(通用15篇)篇九
1月7日上午,由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我们在一起——西安高校百万师生战疫云端大课”正式开讲。我校学工部和研工部组织辅导员及在校学生18515人通过网络共同聆听了这堂战疫大课,网络与信息化管理处负责了此次网络课堂的保障工作。
在云端聆听课后,我校师生深受启发,更加坚定了战疫必胜信心,表示将在学校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中,继续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付成程表示,这堂战疫云端大课展示了抗击疫情中我省高校师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抗疫的感人事迹,做为参与者我感同身受。面对严峻复杂疫情,我们中有不分昼夜核酸检测的医务人员、有昼夜驻扎在学生公寓的辅导员、也有默默无闻奉献的学生志愿者,我们都在为打赢这场战役做应有贡献。我坚信,汇聚起抗击疫情的力量一定会让我们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待到春暖花开之时,必将迎来充满活力的校园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守望相助一起战疫(通用15篇)篇十
我们青年人是这场疫情遭遇战的主力军,在这场“疫情大考”中,我们首先应该提高政治站位与思想觉悟,褪去青涩和稚嫩,挺身接力、肩扛责任、义无反顾踏上“战场”用青春铸成阻隔病毒的“钢铁长城”,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历史际遇和使命担当。中国青年听党指挥、跟党走,无论是疫情之初最先戴起口罩的90后、00后,亦或无论是在防疫定点医院,还是在城乡社区默默付出的志愿者,我们能看到,处处都有青年人的影子。正是这个时候,我们才意识到,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正在以蓬勃向上的姿态快速成长。
守望相助一起战疫(通用15篇)篇十一
美,并不都是长发飘飘,浓妆艳抹,打扮的时尚潮流。在困难中逆行,在别人需要帮助时第一时间帮助他,这,也是一种美。
__月,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所引发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多少家庭破碎,陷入痛苦之中。人们恐慌、害怕、担心,让气氛十分紧张。可就算这样,却任然有人不顾自身安危,离开家人,冲向一线,挺身救助那些被感染的病人。他们,就是白衣战士。
当接到上级通知时,他们毫不犹豫的写下了请战书,和同伴们印下了指纹。告别家人,目光坚定的冲向了一线。其实,在这些白衣战士中,大部分都是90后,在20__年抗击非典时,他们受到了保护,而在今天,他们也像当年抗击非典的战士们一样,主动请缨,放弃了自己那美丽的容貌,剃掉了那长而美丽的秀发,戴上了闷热的防护口罩,穿上了厚重的防护服,来到病房救助病人。
为了节约防护资源,他们5、6个小时不出来,凭着惊人的.毅力与信念,不吃不喝,“多待一个小时,就可以多节省一套防护服。”这是他们的信念。在同事和病人们的极力劝说下,他们走出病房,脱下防护服,摘下口罩,一道道血印子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脸上,但他们却并没有一句怨言。
感谢这些逆行者的付出,加油!白衣战士!
守望相助一起战疫(通用15篇)篇十二
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守卫校园的安全稳定,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身边的老师和同学都能积极响应学校防疫抗疫号召,展现出了新时代青年勇于担当的精神面貌。广大学子勇于成为志愿者、成为逆行者,始终保持着向上、向善,坚定且温暖,他们的行动也给了我们辅导员莫大的勇气与信心。我们也坚信,春花会开、胜利也将到来!
管理学院辅导员姚壮表示,疫情就是集结号,防控就是责任担当,通过观看西安高校百万师生战疫云端大课,我们看到了在疫情的艰难时候身处高校的每一份子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请相信这会是我们共同难忘的时光和历练自我的宝贵经历。同心协力,每个人都是一束光,聚光成炬,就一定能战胜疫情,迎来最美好的春天!
守望相助一起战疫(通用15篇)篇十三
这个鼠年,注定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遇上中国人最珍视的万家团圆的春节,这个年显得格外凝重。武汉爆发肺炎疫情,无数的医护人员,日夜操劳,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了防护的堡垒,让信仰的光芒熠熠生辉,温暖而有力量。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如何在基层做好疫情防控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必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风雨同舟,披荆斩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万众一心,采取各种“硬核”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以责任和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堤坝。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疫中,“病毒”是我们共同的且是唯一的“敌人”,科学应对、信任依靠、尊重扶持是增强“免疫力”的良药。
在这个重要的时刻,我们也要做好防护措施,尽量少出家门,出门需带口罩,不去人口密集的地方,经常开窗通风,勤洗手,做好消毒措施,为此次战胜疫情贡献出我们的力量。
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我们一定早日战胜疫情!
守望相助一起战疫(通用15篇)篇十四
青春何谓,青春何为?青年学生的作为将熔铸进社会精神,青年志愿者就是排头兵,身体力行践行伟大抗议精神前进键需要让我们共同按下。他们说道:“没有人告诉我这样做,但是我知道我应该这样做。”随后,西北大学李雨豪为我们介绍了在封闭管理时间里,学校为也为同学们送上了新年苹果,宿舍的生活多了几分花式,多了几分温情。云端线上联欢会中相声、魔术、阿卡贝拉精彩纷呈,点缀了单调的生活。紧接着,西安航空航天学院2020级学生孙仝为我们讲述他在安康的隔离点度过了人生中最特别的一个跨年。面对日夜辛劳的医护人员、不分昼夜解决学生问题的带队老师、每天送餐的工作人员,他不禁由衷的感叹,这就是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速度。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
守望相助一起战疫(通用15篇)篇十五
高军,1995年生,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专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抗疫期间作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驰援武汉,获评“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高军(右)在武汉抗疫前线。资料图片。
高军。
看到征召通知,我知道,自己必须去。
“医院要组建援鄂医疗队,请愿意参加的同志10分钟内报名,明天下午走。”1月25日,一则简短而又无比凝重的通知出现在科室群里。“10分钟”“明天”,这两个词如同警铃,宣告着行动十万火急——在新闻里,我看到武汉的医院人手紧张,武汉人民真的急需我们伸出援手。
没有时间犹豫。在这10分钟里,我和同科室的好哥们宋彦龙迅速商量了一下,决定一起报名。随后我告诉了父母我的想法,妈妈吓了一跳,爸爸支持了我。他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党员,曾在2003年非典时前往最前线,在北京小汤山医院挥洒汗水。共产党员总是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而这一次,轮到我带着使命出征。
1月26日晚上,我们到达武汉。作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我们被分配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负责一个50张病床的病区。
刚开始的战斗最为艰难,由于医疗物资短时间内不够充裕,为了保证医护安全,我们就穿着生化防护服上。防护服厚重不透气,我十分不适应,刚一穿上就开始流汗,眼镜也开始起雾,头昏脑涨。我和两名同事一起照护25个患者,抽血、上呼吸机、监测情况、翻身、清理垃圾……每天三四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很短也很漫长。结束一天的工作,脱下防护服时,我全身已然湿到了裤脚。
但我们不只是一支队伍在战斗。很快,我们医院的第二批、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员陆续来到。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数万名医护人员纷纷驰援武汉,与我们并肩作战。最初的物资紧张也仅仅持续了几天,来自全国的物资潮水般向武汉涌来——医疗物资充足了,医疗队收到了捐赠的羽绒服、电热毯、电暖气、食品……所有人都在为抗疫保驾护航。
我们的患者也在同我们一起努力。有一位老爷爷,刚入院时氧合很差,情况危急,我们迅速给他上了无创呼吸机。对于很多患者而言,使用呼吸机会带来不适,有时会觉得难以坚持,而这位老爷爷一直非常配合我们,积极给我们反馈。随着救治的展开,他的情况也越来越好。
当时已是3月,武汉春寒料峭,我和医生、护工师傅三人推着躺在病床上的老爷爷外出做ct。路上,我们经过一个在台阶上用木板搭成的斜坡,我们两人抬起床尾,一人在床头推着,才下了斜坡。我很快便大汗淋漓,鞋套也磨破了。
我不常走这条路,即使走也总是急匆匆,不曾驻足。但这一次,检查完送爷爷回去时,我抬头一看,路边竟有一株樱花树,繁花缀满枝头,迎风怒放。
“春天来了啊。”我这样想着,“花都开了。”那株樱花并不高大,也并不显眼,因而我从未发现它——经冬至春,它就在那里,在严寒时积蓄生命的能量,于第一缕春风到来时迸发。在我心里,一股温暖的力量涌动,再努力一下,再坚持一下,这场战斗一定会迎来胜利,这座城市始终充满希望。
来到武汉72天后,我们完成了使命。患者康复出院,武汉重启,一切幸福的日常都在回归。离开之前,我们特意去了一趟东湖樱园,樱花一大片一大片地开放在暖阳下,像粉色的云朵。
(作者:高军光明日报记者安胜蓝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0年10月01日08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