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下是一些令人赞叹的优秀作文范文,它们通过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思考,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背乘法口诀小学(热门21篇)篇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相应的`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相应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具: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出示图1。
(1)从图上你找到了哪些乘法算式?(生说师有意识按顺序写)。
51=515=51个5。
52=1025=102个5。
53=1535=153个5。
54=2045=204个5。
55=255个5。
(2)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关于5的乘法算式)。
3、你会根据这些算式来编5的乘法口诀吗?请你编编看。
4、根据学生说的师出示: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5、小结:这就是五的乘法口诀,是同学们自己编写出来的,你发现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吗?(找找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6、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背一背。
(1)背口诀。
(3)对口令a、老师与同学对。
b、同学与同学对。
二、练习。
1、根据口诀写出算式的得数。
52=45=55=51=。
25=15=53=35=。
2、卡片口算。
55=44=35=33=。
25=34=22=11=。
53=21=42=32=。
3、生活中关于5的乘法算式也有,你能举例说明吗?
(手和脚,奥运会的五环旗)。
三、总结:
1、你觉得今天有什么收获?
2、今天还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的吗?
四、拓展练习。
1、老师想到商店里去买一些东西,我看见(如图):
(1)2个杯子多少元?
(2)5个毽子多少元?
你是怎么算的?
(3)你想不想也买一些?请你算算你花了多少元?
(4)请你帮你的同学算算她花了多少元?
教学反思:
1、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列出乘法算式,自己编出乘法口诀。
2、以前多数学生会背乘法口诀,但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这节课就要让学生在认识乘法的基础上编口诀,在编口诀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乘法,这一目标达成了。
3、一些缺憾。就是在这节课上没有让学生反复读,以至学生在学习缺乏体验。
背乘法口诀小学(热门21篇)篇二
1.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产生.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
3.培养学生推理、敏捷思维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一人根据算式口算出结果,另一人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
3×3=4×1=2×2=2×4=。
2×3=3×1=1×2=4×4=。
2.同桌的人互相背一背1~4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1)出示准备题:每次加5,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2.探究发现。
(1)学习口诀:“一五得五”(以教师指导为主)。
教师出示一袋乒乓球的实物图(也可以将实物图做成简单的多媒体课件),问:你们看见了什么?(指导学生根据图意说出:这是一袋乒乓球,有5个.)。
(教师板书:5×1=5一五得五)。
(2)学习口诀:“二五一十”(以教师指导为主)。
教师再出示二袋乒乓球,问:现在有几袋乒乓球,是几个几?
问:2个5是多少呢?谁能根据这个图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师板书:5×2=10二五一十)。
学习口诀:“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板书三个算式和三句乘法口诀.。
(3)问:看一看这五个算式和五句乘法口诀,它们有什么特点?
(5的乘法口诀共有5句.每句口诀的前半句都表示几个5,后半句都表示得数.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间相差5.一个数乘5,得数最后一位上的数字总是5或0.)。
三、巩固练习。
1.5×3=5×4=5×5=。
2.5×2+5=5×3+5=5×4+5=。
问:这道题的上下两个题目之间有什么关系?
(1.上下两个题目的结果相同.。
2.下面一题书写起来比上面的题目简单.。
2个5再加上1个5是3个5;
3个5再加上1个5是4个5;
4个5再加上1个5是5个5.)。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背乘法口诀小学(热门21篇)篇三
我刚开始不会背乘法口诀,后来爸爸教着我才会,我已开始很没信心,后来我就慢慢的就有信心,我就背得很流畅,我就能一个接着背,我一次比一次快,爸爸妈妈听了说优a,我听到了这句话,我非常高兴,很快我就能背着很熟了,爸爸妈妈又夸奖我呢!我心里很高兴。
加油加油我是最棒的。
背乘法口诀小学(热门21篇)篇四
今天,妈妈说今天把乘法口诀读一读再背一背。我今天晚上可是要检查的,我说好的。然后,我就把作业写了写。乘法口诀背了背就出去玩了。玩到了中午,我回家吃饭了,吃完饭我就回屋子看了一会儿乘法口决,有小朋友来找我玩我就出去玩了。
背乘法口诀小学(热门21篇)篇五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从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入手,让学生算一个小组的同学共有多少手指。并试着说出“一只手有5个手指,2只手有10个手指,3只手有15个手指,···”让后引入杂技表演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怎么数,并试着说出算式,当学生能说出一部分后,我让全班同学一起动笔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怎么记住这些乘法算式,有的孩子说出:“一个5是5,2个5是10,···”因为一部分孩子课前已经会背口诀,能直接说出口诀,我就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说出口诀的意思,这样大家的观点互相结合,学生顺利的完成了口诀的编制,很快理解了口诀的意义,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有什么规律,怎样记得快,经过讨论,学生很快发现了规律,在课堂上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的背出口诀,会用口诀,学习效果非常好。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在探索5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摆小棒,让学生理解1个5、2个5……,从而理解乘法的的含义。首先,第一个层次是5×11×5的乘法口诀,老师编给学生看。第二个层次是编5×22×5的乘法口诀,采用半扶半放的形式,师指导学生编口诀。第三个层次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两人一组学生自己编口诀。第四个层次是让学生观察口诀,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这样由“扶”到“放”,逐步让学生探究新知。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全过程,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在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背乘法口诀小学(热门21篇)篇六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的:。
2、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努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我先学。
学一学:
5+5=102×5=10或5×2=10二五一十。
试一试:
5+5+5=或。
5+5+5+5=或。
5+5+5+5+5=或。
二、课堂交流。
三、巩固练习。
课本51页“做一做”
背口诀,对口令。
四、课堂作业。
课本练习十的第1、2、3、4题。
背乘法口诀小学(热门21篇)篇七
3.培养学生推理、敏捷思维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一人根据算式口算出结果,另一人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
3×3=4×1=2×2=2×4=。
2×3=3×1=1×2=4×4=。
2.同桌的人互相背一背1~4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1)出示准备题:每次加5,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5
2.探究发现。
(1)学习口诀:“一五得五”(以教师指导为主)。
教师出示一袋乒乓球的实物图(也可以将实物图做成简单的多媒体课件),问:你们看见了什么?(指导学生根据图意说出:这是一袋乒乓球,有5个.)。
(教师板书:5×1=5一五得五)。
(2)学习口诀:“二五一十”(以教师指导为主)。
教师再出示二袋乒乓球,问:现在有几袋乒乓球,是几个几?
问:2个5是多少呢?谁能根据这个图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师板书:5×2=10二五一十)。
学习口诀:“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板书三个算式和三句乘法口诀.。
(3)问:看一看这五个算式和五句乘法口诀,它们有什么特点?
(5的乘法口诀共有5句.每句口诀的前半句都表示几个5,后半句都表示得数.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间相差5.一个数乘5,得数最后一位上的数字总是5或0.)。
三、巩固练习。
1.。
2.5×2+5=5×3+5=5×4+5=。
5×3=5×4=5×5=。
问:这道题的上下两个题目之间有什么关系?
(1.上下两个题目的结果相同.。
2.下面一题书写起来比上面的题目简单.。
2个5再加上1个5是3个5;
3个5再加上1个5是4个5;
4个5再加上1个5是5个5.)。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2.5×2+5=5×3+5=5×4+5=。
5×3=5×4=5×5=。
问:这道题的上下两个题目之间有什么关系?
(1.上下两个题目的结果相同.。
背乘法口诀小学(热门21篇)篇八
做完作业,总算松了一口气!吃过午饭妈妈提示我,你是否可以学着背诵乘法口诀表啊!我惊奇地问:“妈妈,乘法口诀表是什么呀?”妈妈笑了笑告诉我:“乘法口诀表,是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人发明的,距今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我国人发明的乘法口诀表是最简练,也是最经典和全面的.,被全世界人所使用。在数学运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背诵乘法口诀表已经列为小学的基本功课了。所以人人都得会。
”听了妈妈的话,我这才明白了一些,我就找来爸爸从网上给我下载了乘法口诀表,并且打印出来。我第一次看到:1*1=11*2=22*2=4……9*9=81。真漂亮,像个楼梯。爸爸告诉我:“一一得一,就是一个一相加等于一;一二得二,就是一个二相加等于二或者两个一相加等于二;二二得四,就是两个二相加等于四;...九个九相加等于八十一。”
爸爸让我横着背诵。于是我就一边念一边想一边用手比划着,不知不觉的就背会了一到五。我非常高兴,我一定要在上学前全部背会!
背乘法口诀小学(热门21篇)篇九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1~5的乘法口诀,同桌同学互相提问回答1~5的乘法口诀.。
2.看卡片口算,直接说得数。
25=22=51=34=。
15=53=24=54=。
新授。
1.谈话导入。
2.出示p33准备题。
(1)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加6,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6
3.探究发现。
(1)学习口诀:一六得六(以教师指导为主)。
教师出示一只蝉的实物图(也可以将实物图做成简单的多媒体课件),问:你们看见了什么?(指导学生根据图意说出:这是一只蝉,每只蝉有6条腿.)。
教师板书:61=6一六得六。
(2)学习口诀:二六十二(以教师指导为主)。
教师再出示一只蝉的实物图,问:现在有几只蝉,是几个几?(现在有2只蝉,是2个6.)。
问:2个6是多少呢?谁能根据这个图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教师板书:62=12二六十二)。
(3)学习口诀: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学生自主探索)。
(4)问:看一看这六个算式和六句乘法口诀,它们有什么特点?
(6的乘法口诀共有6句.每句口诀的前半句都表示几个6,后半句都表示得数.。
相邻两句口诀的得数间相差6.)。
4.熟记口诀。
(1)教师给出一定得时间,要求学生们在此时间范围内熟读口诀,自己试背口诀.。
(2)指名背,两人互相背.。
巩固练习。
1.完成p33、做一做、1。
教师用小棒在磁性黑板上摆了一个六边形,要求学生也用小棒动手摆1个六边形.。
提问:
(1)你摆的六边形用了几根小棒?(6根)。
你为什么能很快说出它的得数?(用6的乘法口诀得出来的)。
2.完成p33、做一做、2。
归纳质疑。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是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比如说:2的乘法口诀就有两句,3的乘法口诀就有三句,依此类推,一直到9的乘法口诀,肯定就有九句.是几的乘法口诀,每相邻的两句乘法口诀的积就相差几.)。
布置作业(略)。
背乘法口诀小学(热门21篇)篇十
比如,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直背到一九得九,接着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一直到二九十八,然后是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一直到三九二十七,如此类推,接下来,依次是四四十六的竖列、五五二十五的竖列、六六三十六的、七七四十九的、八八六十四的、最后九九八十一的。这种方法有个规律,几的竖列,就逐渐增加几,可以按此规律帮助记忆。
2、横着背。
比如第一横行,就一句一一得一;第二横行两句,一二得二,二二得四;往下类推,第几行就几句,最后九句,从一九得九到九九八十一。这种方法也有个规律,第几行,后一句就比前一句增加几。
3、拐弯背。
比如,首先背一二得二,此时接着背二二得四,这时拐弯向下背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一直到二九十八;然后回到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再拐弯往下三四一十二,一直到三九二十七;如此类推,回到一四得四接着拐弯。这样背的一个特点是,从一到九的口诀都有九句,几的口诀就逐渐增加几。
背乘法口诀小学(热门21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3、通过找规律、归纳口诀,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归纳出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
教学过程:
课前铺垫:
同位两人玩拍手游戏。
引导:我们人人都有一双小巧手,我们的小手不仅能写会画,还能帮我们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一、学习新课。
1、总结算式。
师(伸出一只手),问:“我们的每只手上都有几个手指头呀?”
生:有5个。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是几个5?
生:1个5。
师:1个5用我们刚刚学习的乘法该怎么计算呢?
生:1乘5等于5。5乘1等于5。
课件出示:1×5=55×1=5。
师:真棒,那我再伸出一只手。现在有几个5呢?
生:2个5。
师:怎么计算呢?
生:2乘5等于10。5乘2等于10。
课手出示2×5=105×2=10。
师:如果我再加一只手呢?谁来帮帮老师。(指名学生上讲台配合)。
师:那么现在是几个5了?
生:3个5。
师:怎么计算?
生:3乘5等于15。5乘3等于15。
课件出示3×5=155×3=15。
师:如果我再加一只手呢?有多少个手指头呢?
生:15加5等于20。
师:现在是几个5了?
生:4个5。
师:怎么计算?
生:4乘5等于20。5乘4等于20。
课件出示4×5=205×4=20。
师:如果我再加一只手呢?(再找一名学生上台配合)多少个手指?
生:20加5等25。
师:现在是几个5了?
生:5个5。
师:怎么计算?
生:5乘5等于25。
课件出示5×5=25。
师:为什么这次只列了一个算式?
生:因为5乘5,交换位置还是5乘5,所以只写一个。
师:你说得真好。那么你读的也一样好吗?请你读一读这些算式。
学生读算式。
2、总结口诀。
师:同学们你们表现的这么好。我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吧!
有一个外国小学生来中国。他们看见中国的学生们正在做乘法题,于是就想和中国小朋友比一比谁做题做得快。可是外国小学生才做了一半中国小朋友就做完了。他不服气,于是又找了一个中国小朋友比赛,谁知道还是只做了一半中国小朋友就又做完了。他很奇怪就问:“为什么你们做得这么快呢?”中国小朋友说:“因为我们有一样法宝。”
同学们你们想看看他的法宝吗?
生:想。
师:这样法宝呀,其实就是————乘法口诀(教师板书)。
师:(指1×5=55×1=5)就像这两个算式,因数是————。
生:1和5。
请你读一读这句口诀。
生:2,因为2小于5,小的放在前面。
师:(板书二五)得数是10,我们就写上一十。(教师板书一十)。
师:这句口诀对应着哪两个算式呢?
生:2×5=10,5×2=10。
师:后面的这几个算式,你自己来总结出它们的乘法口诀好吗?
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提醒注意五五二十五,不要写成了五五二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背乘法口诀小学(热门21篇)篇十二
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教学过程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使课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乘法的本质就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口诀的来源与同数连加有着紧密的联系。上课一开始让学生人人动笔,每次加4,亲自加一加。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经历每加4的过程,感知这些得数的特点,初步了解得数之间的规律,为接下来学习乘法口诀的含义做了充分准备,也为后面探索4的乘法口诀规律作了必要铺垫。
乘法口诀是思维的浓缩,是简化的语言。熟练记忆口诀有利于学生进行乘除法计算。在学生编制口诀、探寻规律以后,应该让学生专门进行有意义的记忆。我在教学中安排了有层次的记忆方式:边读边记、师生对口令记、从小到大记、从大到小记,开火车记等等。在记忆口诀的同时,我提问“如果四九多少不记得了,该怎么推想呢?”先让学生用连加法算、运用四的乘法的特殊规律进行推想。然后又通过介绍手指记忆法,把每一个学生当作学习资源,人人动手,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来记忆4的乘法口诀,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在介绍这一独特方法时,教者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定格介绍、模仿尝试、互相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对这种原本比较抽象的记忆方法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教师还相机提出让学生回家备给家长看。可以想象,学生对4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自然延伸到课外,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学生学习了4的乘法口诀,怎样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口诀的含义,逐步形成相关技能呢?我在学生初步记忆了乘法口诀后,设计了多样化的针对性练习:圈表中4的倍数、选择口诀写乘法算式、运用口诀计算两数的乘积(送信游戏)、灵活运用口诀计算(抢答)等等。在应用性的情境中,学生不断经历运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获得对4的乘法口诀的深层理解力。让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得到快乐,从而乐学、爱学。
背乘法口诀小学(热门21篇)篇十三
做完暑假作业,总算松了一口气!吃过午饭妈妈提示我,你是否可以学着背诵乘法口诀表啊!
我惊奇地问:妈妈,乘法口诀表是什么呀?妈妈笑了笑告诉我:乘法口诀表,是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人发明的`,距今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我国人发明的乘法口诀表是最简练,也是最经典和全面的,被全世界人所使用。在数学运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背诵乘法口诀表已经列为小学的基本功课了。
所以人人都得会。听了妈妈的话,我这才明白了一些,我就找来爸爸从网上给我下载了乘法口诀表,并且打印出来。我第一次看到:1*1=11*2=22*2=4……9*9=81。真漂亮,像个楼梯。爸爸告诉我:一一得一,就是一个一相加等于一;一二得二,就是一个二相加等于二或者两个一相加等于二;二二得四,就是两个二相加等于四;...九个九相加等于八十一。爸爸让我横着背诵。于是我就一边念一边想一边用手比划着,不知不觉的就背会了一到五。我非常高兴,我一定要在上学前全部背会!
背乘法口诀小学(热门21篇)篇十四
1.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感悟口诀编制方法,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教学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知道一个星期有几天吗?两个星期呢?三个星期呢?六个星期呢?你知道有什么简便算法吗?如果学习7的乘法口诀后就能很快解决这些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
2、提出学习目标:同学们想一想,7的乘法口诀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出示学习目标:
(2)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根据表格,学生独立学习,把表格内的算式填写完整,并编出7的乘法口诀。请在书上试着填一填,完成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口诀。
师:你编出哪些乘法口诀,能解决哪些乘法算式呢?你想说那句就说那句?
a、发现规律,引导记忆。
预设:
生:乘号左边的因数是1~7,从小到大,乘号右边的因数都是7,积也是从小到大。
师:你的发现很重要,当一个因数变化,另一个因数不变时,积也会随着变化,它变大,积也会变大,它变小,积也会变小(手指因数和积)。
师:在背口诀时,感觉哪句最好记,哪句难记一些?
学生各抒己见,并说出理由。例如: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比较好记。难记的可以利用前一句或者后一句口诀帮助记忆。
b、利用规律,有效记忆。
请学生集体背一背7的乘法口诀。然后进行师生对口令的游戏。
三、拓展延伸知识。
(1)请快速口算并说出它的口诀。
5×7= 7×3= 7×4= 7×6=。
7×7= 7×2= 1×7= 4×7=。
(2)看图列式 。
(3)判断下面各题(用手势)。
(4)每天上7节课,一周5天上几节课?
爸爸到北京去了3个星期,去了多少天?
一个人一天要喝6杯水,一个星期要喝多少水?
(5)你能用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吗?
四、总结完善认知: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背乘法口诀小学(热门21篇)篇十五
乘法口诀表学习攻略包括九九乘法口诀表打印趣图、九九乘法口诀表儿歌、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习方法、九九乘法口诀表的由来、九九乘法口诀表练习题等一系列帮助学习九九乘法口诀表的内容,请看乘法口诀表的由来。
《九九乘法歌诀》,又常称为“小九九”。
现在学生学的“小九九”口诀,是从“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
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九九”。
大约到13、14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像现在这样“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
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
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
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现在人们一般把那些有心计、会算计、善谋划的人形容为心里有“小九九”。
九九表,又称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中的基本计算规则,沿用到今日,已有两千多年。
现在小学初年级学生、一些学龄儿童都会背诵。
不过欧洲直到十三世纪初不知道这种简单的乘法表。
西方文明古国的希腊和巴比伦,也有发明的乘法表,不过比起九九表繁复些。
巴比伦发明的希腊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项,而且不够完全。
由于在十三世纪之前他们计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所以能够除一个大数的人,会被人视若数学专家。
十三世纪之初,东方的计算方法,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人发现了他的方便之处,所以学习这个新方法。
当时,用新法乘两个数这类题目,是当时大学的教材。
九九乘法表的记忆技巧。
小学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表内乘除法是全册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大都按顺序背熟练有余,但随意抽背就疙疙瘩瘩了。
也曾经有家长提到该如何帮助孩子背口诀?乘法口诀不是背的,是用的,也就是说光死记硬背并不能使孩子烂熟于心,而要通过真实的用才能印象深刻、脱口而出。
那么在孩子初学之时,该如何帮助他们尽量快而准确地记忆口诀呢,以下是九九乘法表的记忆技巧。
一、按顺序背诵必不可少。
这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是难点。
中国人学乘法可谓是独具优势,由于发音简单,因而琅琅上口,对于文化程度欠缺的老年人尚能运用自如,更何况我们这一代见多识广的小学生呢。
二、理解口诀的意义。
在学习了乘法的意义之后,相信学生们对口诀的意义应该能有较好的理解,对于判断结果的大致范围会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6×8,表示6个8或8个6连加,那么当学生背不出口诀时,可通过加法算出结果,或者通过它的意义估计出积的结果大约在50左右,继而排除一些不可能的结果,朝这个范围思考口诀。
三、推算出口诀的结果。
当学生能按顺序熟背口诀后,必然会有若干自己比较熟悉的口诀,例如:二五一十、九九八十一等,将这些口诀作为参照物,可运用推算的方法很快找到与之相邻的乘法口诀,比如:8×9的结果想不出,则可思考“9个9减去一个9”,也就是“81-9=72”,当然得出结论后不能写上72就算了,还应把“8×9”的口诀在心里默念一遍,那么多经历几次这样的思考后,“八九七十二”这句也将成为铭记于心的口诀了。
这样以点带面,从若干口诀辐射到所以口诀,效果应该会比较明显。
四、找寻积的特点。
我们还可通过积与因数的一些特点来帮助学生记忆或判断结果的`正误。
例如:1的口诀完全不需要过多的记忆,积与另一个因数相同;2的口诀结果都是双数,也就是学生常说的“2、4、6、8、10”;5的口诀末尾不是“5”就是“0”,看另一个因数,是双数则积的末尾是0,是单数积的末尾就是5。
再有就是根据两个因数来判断积的奇偶性,“双数×双数”积是双数,“双数×单数”积是双数,“单数×单数”积是单数。
当然这一判断方法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有些难度,适合思维拓展题,若仅仅是为了判断积的正确与否,也许孩子们并不愿意用。
五、在游戏中熟练。
我想这应该是该年龄段的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记忆方式,因为纯粹的背显得很枯燥,多背一些孩子就会由于兴趣的降低而思维混乱、错误百出,老师可以在课堂中运用“补口诀比赛”或通过一些网络小游戏来帮助学生提高兴趣。
在家里学生也可下载一些类似的网络游戏或与家长玩“算24点”的游戏增加口诀的运用机会,孩子们会很快发现口诀记忆并不那么困难。
六、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正所谓数学源自生活,运用于生活,乘法口诀的运用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若想更熟练的掌握,课堂是有局限性的。
当我们让孩子感受到它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价值,这点需要家长配合,利用一切与之有关的机会让孩子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结果,相信孩子们会乐意把他们所学知识在家长面前展露,体验自己学习的价值是极其快乐的,这会激励他们学得更多。
背乘法口诀小学(热门21篇)篇十六
教材说明:本课题选取于苏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1-4的乘法口诀,积累了编制乘法口诀的部分经验,这为新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设计理念:课前先复习1-4的乘法口诀,熟悉口诀的排列规律;然后通过组织数手指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该活动中逐步编出5的乘法口诀;最后通过相关练习巩固强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
2、能够熟练应用它们进行口算,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每一句口诀的含义。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二、探索新知。
1、师伸出一只手,说:你们知道有几个手指吗?
生答:5个。
师:你知道这是几个5吗,你能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吗?
生:1个5,乘法算式是:1×5=5或5×1=5。
师:你能根据这两个算式编出一句口诀吗?
指名学生汇报。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个51×5=5或5×1=5一五得五。
2、师伸出两只手,说:你们知道是几个几吗?能写出乘法算式吗?
指名汇报,2个52×5=10或5×2=10。
3、编制口诀“三五十五”,“四五二十”
学生活动,教师穿插指导。
4个54×5=20或5×4=20四五二十。
4、师生合作学习。
师伸出一只手,随机找两位学生各伸出双手,让其他学生数出一共有几个5?
三、巩固强化,熟练应用。
1、读背口诀,集体背、指名背、分组背、男女生接替背。
3、归纳整理:前后两句相差5,积的个位是5或者0;一五得五最容易记,五五二十五最难记。
4、完成教材第13页“想一想”。
5、完成14页“想想做做”第1、4题,看算式,说口诀。
6、同桌合作背口诀,一人背前半句,另一人背后半句。
7、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完成14页“想想做做”第5、6题。
四、全课总结,汇报所学。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成功的突破了教材的设定,通过组织数手指等系列活动展开教学,既直观生动,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课堂氛围轻松活跃,教学效果不错。
背乘法口诀小学(热门21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编出6的乘法口诀,理解这些口诀,并能熟练地应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要到儿童乐园里去玩一玩。(课件呈现儿童乐园的场景并定格在木马转盘上)。
2、提出问题。
(1)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几个人?
(2)哪6位同学愿意在一起骑木马?让学生自由结合,组建6人小组。
(3)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个6人,共是多少人?
让2个小组的学生走到教室前面来,大家看一看。
(4)3次可以坐几个6人,是多少人?
再让6人到前面来。
那么4次、5次、6次呢?不要再走到前面来,设想一下,各有多少人?
二、经历过程,自主探索。
1、自己尝试。
2、出示表格: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自己尝试计算、填表。
3、交流探讨。
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班内汇报:各组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结合学生的汇报,组织探讨:
(1)表格中填出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板书:1个6相加、2个6相加……6个6相加)。
(2)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积是多少?怎样知道的?让每个学生都写出6个乘法算式,写好后相互检查。
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
这些口诀,你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写出来吗?写好后小组内相互检查。
(3)记口诀。
把口诀读一读。说说哪几句容易记住,哪几句难记?相互介绍自己记口诀的方法。
师生对口令记口诀。
口算:6×26×56×36×1。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以游戏过关的形式完成课本“想想做做”1-6的习题。
其中第1题要求学生把上下两组算式进行对比,找到它们的联系。
第2题采用同桌互动的形式过关:把口算卡片和算式放在一个袋子里,摸到算式说口诀,摸到口诀说算式。
第3、4题学生独立作业后同桌互批。
第5、6题要求学生先整理信息,再独立解答。
课前的思考1:
在5的乘法口决的学习过程中,孩子已经能够根据旧经验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本课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讨论。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和掌握,而应该把重点放在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学习探究活动中,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在掌握知识、学习方法的同事产生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前思考2:
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编写乘法口诀的经验,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要鼓励学生自主完成相关的求和计算、写乘法算式和编乘法口诀的任务。可以考虑让学生直接完成例题中的填空,再组织相应的交流。
6的乘法口诀有六句,而且有几句比较难记。教学时可以先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打算怎样记住这些口诀,让学生在交流中选择合适自己的记忆方法,并把自己记忆口诀的经验与他人分享。
课前思考3:
课后反思1:
这节课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自主性。学习6的乘法口诀,学生已经历了几次编口诀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充分地让学生观察、想象、交流、尝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体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和交流中体验学习过程。
本课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据前面的经验,通过看图、写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自己将六句口诀总结出来,而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口诀与乘法、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老师热情的评价也使他们信心十足,他们体验了成功,感觉学习是快乐的!
课后反思2:。
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以后,学生对口诀存在对编口诀的方法几口诀的内在联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此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我主要采用的方式是让学生自主填表、编口诀、寻找口诀的规律、然后记忆口诀。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后,对6的乘法口诀掌握得比较牢固,也能运用得很好。
课后反思3:
1、创设骑木马的情境,让学生自由组建6人小组,为学生结合实际计算几个6是多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调动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激发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同时也便于学生体验数学的现实意义。
2、通过让学生自主尝试,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充分的探讨交流,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编6的乘法口诀作了充分准备。
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编口诀、整理口诀、记口诀、用口诀,亲身经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这样安排,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并掌握6的乘法口诀。
背乘法口诀小学(热门21篇)篇十八
《2、3、4的乘法口诀》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5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的。在这节课中,陈慧智老师能够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口诀的来源,并自己编口诀。同时经过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出口诀的规律,下面我简要地谈谈这节课中值得我们学习的几个地方:
1、注重情境创设。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创造,利用小兔子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顺利地完成了新知识的授学。
2、注重知识形成过程。
陈老师采用探索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教师先扶着学生,根据兔子的耳朵,1只兔子、2只兔子的耳朵怎么样?嘴巴编出了2的乘法口诀。在回顾编口诀的过程后,小结编口诀的方法:列、说、编。然后根据兔子的嘴巴,激发学生自主编口诀的兴趣。这之后,根据2、3的乘法口诀和已经学过的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引导学生大胆猜测4的乘法口诀会有几条?哪几条?教师适时、主动地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重视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有了5的乘法口决做基础,在探究2、3、4的乘法口诀时,特别在学3的乘法口诀时,对学生半扶半放。让学生主动学习,列出乘法算式,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再来编写口诀,这时学生很快就能编出“一三得三”,陈老师这时追问你是怎样想的?有学生就说是用5的乘法口诀想出来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的兴趣很浓厚。对2、4的乘法口诀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口诀,这样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体现了教学的一般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4、注重课堂的调控。
有些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之前已经能背诵,而有的学生对乘法口诀却毫无所知,这样的两极分化现象在课堂教学时较难控制。教学时,陈老师把讲解的重点放在乘法的意义,编制口诀的方法与记忆方法的引导上。把口诀的记忆方法交给学生,让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帮助同桌、小组成员记熟口诀。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主动去记,有兴趣去记,而竞赛、奖励红花等形式又进一步调动学生记忆的积极性。
5、注重思维的培养。
陈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总结口诀、理解口诀,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在环节设计上的跨度比较大,从扶到放之间,能让学生大胆猜想,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编出口诀,使学生能主动地去发现、探索、体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口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取得了较大的收获。知识的获得完全依靠学生,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同时也注意到学生的观察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如口诀几句等,很好的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设计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形成了知识技能,又促进了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感谢陈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如此精彩的课例。
背乘法口诀小学(热门21篇)篇十九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页例71和“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6的乘法口诀。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
3、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形式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
3、结合练习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保护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
一.课前我先学。
学一学:
试一试:
二.课堂交流。
三、 巩固练习。
课本61页“做一做”
背口诀,对口令。
四、 课堂作业。
课本练习十三的第1、2题。
背乘法口诀小学(热门21篇)篇二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的:。
1、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一5的乘法口诀。
2、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努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我先学。
学一学:
试一试:
二、 课堂交流。
三、 巩固练习。
课本51页“做一做”
背口诀,对口令。
四、 课堂作业。
课本练习十的第1、2、3、4题。
背乘法口诀小学(热门21篇)篇二十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2、3、4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理解口诀的意义的结构,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记忆口诀,并会用它们计算乘法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口诀的意义和编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引。
出示一组算式:
4+4=88+4=1212+4=164+4+4+4。
谈话导入,你们想学习更简便的方法吗?
二、探究。
1、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一个跷跷板坐2人,1个2是?你会列乘法算式吗?
两个跷跷板坐?人,2个2是?你会列乘法算式吗?
1×2=2编一句口诀:一二得二。
2×2=2呢?二二得四。
小组交流。
想一想:2×1=2用哪句口诀?
指导学生看书,谈话,列出算式。
1×=32×3=63×3=9。
引导学生说出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做想一想。
指导学生看书,分组讨论,自己编写出乘法口诀。
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一一得一。
三、训练。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讲解。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做完后互查。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动手操作,练习。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学生做,教师讲解。
四、作业。第9页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