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的选择应该考虑到与写作主题的相关性,以及适合读者的水平和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参考。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情景教学法应用论文(精选19篇)篇一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对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中职培养的学生,应是具有足够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富于创新精神,能适应自身和职业需要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的劳动者。为了适应这种需要,中职的专业课教学设计和手段必将打破传统的学科模式,使课堂教学“工作化”,有目的的将专业知识按照它们在目标职业活动中的本来顺序展开,从而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建构职业知识和技能体系,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项目教学法就是当前职业教育中的一种得以广泛运用的“做中学、做中教”式教学法,其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师生之间的活动是互动的,适合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应用。笔者通过几年来对项目教学法的实践,就其在当前中职专业课教学运用中的问题进行粗略的分析,期待得到同仁的指正和帮助,使之得以发挥更切实有效的作用。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即以项目带动教学。这里的项目应该是一个目标职业中定向工作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学生应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活动,处理项目工作中遇到的细节和困难。项目教学法能较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研讨性学习。
二实施项目教学法应具备的条件。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职业需求的以完成实际或模拟的工作任务而使学生获得职业能力的方法,这就对教材、教学设备以及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就业形势,应该满足下列条件:
1.教材中项目的有效性。
项目的设计应符合中职学生的就业预期,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地融合多门课程的知识点;项目的难度必须适中,在中职学生当前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经过适当努力能够完成;同时要使各种技能得以有效重复,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
2.教学设备的配套性。
既然要给学生提供模拟的工作环境,就必然要求学校配备“够用的工作设备”,创造准工作活动的氛围,使学生在工作(教学)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构建,有效提高其职业能力。
3.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完整性。
传统教学是按照学科体系展开的,教师只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不考虑其在工作任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而建立于工作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要求教师在整个工作环节中完成咨询、指导与解疑,因此,教师必须储备更完整的专业技术和教学能力,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使知识点融会贯通并得到必要的整合。
4.教师指导过程的开放性。
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传授者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协助者、促进者,责任了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所以,教师应引导教学过程从可控课堂向自由课堂、构建学习演变,并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机制,在开放教育中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1.教材不能体现出工作导向。
当前,中职教育对各专业课并没有统一的教材要求,而以项目为主线的教材琳琅满目,水平则参差不齐。其中,项目大多都采用了需求描述——任务分析——相关知识——实现思路和步骤——知识拓展的设计脉络。
可纵观全篇,却很难体现出其在准职业岗位中的地位,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地完成本项目,却仍不知道适合于何种职业群,也无从了解其在工作中何时何地可以运用和实现。
项目教学法是当前较流行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法,得以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广泛运用,而实际情况是,许多教师对项目教学法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专业课必须以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一味盲目地使用,为项目而项目,忽略了传统教学法等其他教学法,导致教学方法的排斥和僵化现象。而有些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导向也助长了这种风气的蔓延。
3.对项目教学法的本质把握有误,穿新鞋走老路。
教师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心理定势的影响,对项目教学法的把握不足,甚至只单纯将项目分解成若干知识点进行讲授并让学生模仿,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严重滞后,违背了课程改革的初衷,制约了教学效果。
4.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多数一线教师并没有相关课程的实际工作经验,也就无从真正了解该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的习得、工作方法的养成、工作态度的锻造、职业道德的培养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因此不得不纸上谈兵,失去项目教学法的应有价值。
5.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制约了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中职学生基础普遍较弱,虽然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进入中职学习的绝大多数学生的智能倾向主要为形象思维,适合接受“做中学”的教学模式,然而其长期偏差的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及知识基础却不能适应项目教学的要求,不能主动探究,缺乏团队意识。
四对运用项目教学法存在问题的策略分析。
第一,长期而言,期待中职的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机构能及时采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必须的论证,组织相对统一的专业课教材的编写,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将涉及学科教材中的项目及任务分解、实现步骤等环节统一设计,以利于教学的有机联系和综合开展。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有企业一线人员的参与,以确保本教材职业地位的体现。短期而言,各中职学校应依托教研,积极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企业调研和教学研讨,有效地共享资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尽可能地还原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体现知识和技能在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教学中的工作导向性。
第二,明确项目教学法的本质,合理选用教学方法。教师在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其单一的使用,应根据项目的内容、进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如对必需的理论知识采用传授法,基本技能就必须要示范,大项目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具体小任务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或案例教学法等。
第三,通过学校的有效组织和教师主动的业务学习,利用专家讲解、教学演示、网上视频等多种方式,使教师真正明白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掌握各环节的设计和把握。同时,督促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分析项目实施的优劣与不足,如知识的“够用和延展”是否合度、评价体系是否完善等,以利于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
第四,学校应主动创造条件,让教师到相关企业“实习”,以获得第一手资料。此外,也可主动邀请企业一线人员到校指导,或进行校企合作,开拓性的企业为获得必要的人才,必定会给予大力的支持。
第五,教师要尽快地完成对学生的综合分析,以此对项目进行适当的调整,由简渐难,由小渐大,由单一渐综合,多鼓励,树立合作意识,激发探究兴趣,且忌传统的“喂学生”和“单标准的评价机制”,逐步养成学生对项目教学法的适应,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总之,中职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尽管实施项目教学目前还存在一定困难,但这种教学模式的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笔者在总结自己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发表了一些不成熟的见解,殷切希望同仁们指正。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
[2]刘文静.浅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8)。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情景教学法应用论文(精选19篇)篇二
[2]黄丽莉.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
[4]王绪红.行动学习及其在校本培训中的应用[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5]孔文焕.动机理论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m].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情景教学法应用论文(精选19篇)篇三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拓展其专业能力的一个最主要的渠道。
长期以来,多数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边模仿”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科课程特点,考核评价方式不尽合理,教学内容“一刀切”等问题,使得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和重视。
以致于在学期末的课程结束后,学生只会简单的操作,头脑中残存着孤立的知识片段,知识点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当然也就无法解决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出现问题找到别人做好的东西直接搬过来,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项重大工程。
本人就实际教学结合现代教学理念来阐述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
一、混合式教学法。
混合式教学是以提升学习效益为目的,在教与学活动中,将在线学习形式与面对面教学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利用教学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一)利用网络交流软件,营建网络学习环境。
blog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交流软件,它以网络为媒介,可以迅速地发布自己的收获和体验,及时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成为一种个性化的展示自我的综合平台。
qq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即时通信软件,支持在线语音、视频和文字聊天,支持文件的共享,网络硬盘等,同时,可以与移动通讯终端等多种通讯方式相连,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及时沟通软件之一。
由于绝大多数同学都有个人blog和qq账号,并经常通过这两种方式上网交流和沟通,因此,将blog与qq结合,充分利用blog和qq的各种功能,搭建异步学习和同步学习的学习环境,学习者之间既可以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也可以利用网络环境开展任务协作,不仅有助于学习者之间取长补短,分享收获和体验,相互竞争和鼓励,也有利于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同时教师设立教学资源专区,教学素材、大纲、课件、教案等均可在教师blog内查阅。
开设qq群组,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qq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这也是教师和学生沟通,情感交流的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
(二)发挥网络教室优势,多媒体辅助教学共进。
在计算机专用教室里可以把知识传授与学生的上机操作同步进行。
同时,充分利用qq软件提供的文件共享功能,把所有的教学素材,如声音、动画、图像、视频等资料提前传送给学生。
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把理论内容的讲授与实际操作的'内容相结合。
依据教学内容不同,通过flash,powerpoint等技术运用展示学习内容,以优化、深化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自主学习资源。
同时,对于重点、难点问题,可以着重突出,多次强调,充分利用各种视音频资源,使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熟悉教学内容,并可以在遇到难点问题时,反复观看视音频资源,自主解决问题。
(三)教师布置主题任务,学生分组合作。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给出几个需要大家完成的学习任务主题,以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如:“青少年网络沉迷现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网络搜索引擎特性的对比分析”、“主流ie浏览器特性的对比分析”等。
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尝试定义问题等方法,确定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和研究任务。
基于此,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进行分组,以6个人为1个组,共分8个组,每组推举1位组长来承担组织学习的任务,组长由小组成员共同推选也可以由教师指定。
随后,小组首先确定小组的任务、目标、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人员的分工,定期的会议时间,以及最终成果的呈现形式等等。
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能够以共同的兴趣爱好融入小组学习之中,有助于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问题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问题中遇到的困难。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们都觉得最好能把现实操作出现的问题引入课堂,将课堂模拟成问题公司,将来也就能面对就业、上岗。
(一)呈现问题。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思维活跃,甚至能够联想相关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对比分析当前任务目标,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积极地探索各种解决方案。
比如提出具体的学习问题“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首先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只是简单分析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而不要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需要的知识储备交给学生,这些需要学生在下一阶段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
(二)组建小组。
小组是学习过程的基本单位,组建小组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一个和谐、严谨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
在正式开始探索问题之前,学生需要组成学习小组,以便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在组内分工合作,发挥学生的不同特长、优势。
强的学生负责计时和协调,思路清晰的学生负责记录和整理大家在小组内汇报的材料等等。
在中职以大班教学为主的情况下,分组的策略一般有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等等方式。
而具体采用何种分组方式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的调整。
(三)制定解决问题计划。
根据给出的问题经过小组讨论研究,做出具体的实施计划,确定实施的具体步骤及完成的时间安排,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可。
(四)解决问题计划的实施。
根据计划,小组同学明确分工,按照计划和步骤开展工作。
如果第一次行动方案就能够获得成功,那么就只需一次执行即可;如果第一次行动方案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就需要对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并进行第二次执行,依此类推,直至解决问题为止。
在整个计划实施阶段,教师作为辅导者要参与到计划实施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在学生遇到普遍性问题时给予知识和技术的支持,即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这一过程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把所学的内容与将来的职业需要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让他们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
(五)学习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一体,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仅凭一张试卷简单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本着新课改所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样化的评价,评价中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要突出评价的激励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内在发展的动力问题解决后,小组上交成果,并进行组内自评,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
师生共同讨论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及最佳的解决方法,找出优点及不足,为下一个知识内容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总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所以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行动学习教学设计中,我们一定要遵循特定的理念与原则,才能更好的进行行动学习的教学实践,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情景教学法应用论文(精选19篇)篇四
目前以实操為主的中职计算机课仍然较多采用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教师先演示讲解,学生再模拟操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但这种教学模式易使学生产生依赖,长期下来,不利于自主学习习惯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培养中职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
一、“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含义。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此基础上,以导学案为载体,提供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特色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教师导学”,“导”的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方法、能力、潜质、创新精神等,而不局限于知识本身;第二,“学生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通过探究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第三,“导学方式”,教师通过创设导学情境、导学案、导学资源等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中职计算机课的教学实践,“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程序结构大致归纳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探究动力。
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案例入手创设情境,并顺势设疑,抛出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导出学生内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学法指导,导探究方法。
教师提前设计导学案,充分准备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导学资源,对学习任务及思路作必要说明,学习过程给予方法指导。教师的任务在于“导”和“引”而不是“代劳”,重点是让学生在自主建构过程中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实践探究,导探究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导学资源,对探究问题中的基础知识开展自主探究,对重难点知识合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四)总结评价,导探究潜质。
通过开展有效的课堂总结与探究评价活动,布置拓展性的课后作业,激发学生深入、持久探究的兴趣,开发其学习探究的潜质。
《为按钮添加动作》一课是《flash动画制作》中《actionscript简介》一章的内容。下面以该课为例,谈谈中职计算机课堂“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及效果。
(一)课前注重导学资源的准备。
计算机班男生居多,英语基础较差,加上《为按钮添加动作》一课英文的脚本代码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准备导学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本课采用的导学资源包括:(1)导学文案,包括网页版的动作脚本字典、学法指导文本文档、小组分工记录与评价表;(2)导学视频,难点解说的微课;(3)导学动画“蛙蛇赛跑”案例动画;(4)导学网站,可供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课程站moodle平台。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因人而异,笔者因材施教,分层设计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与方式,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简单易懂的学习资源,提供导学文案结合微课解说的视频;而抽象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强的学生只需选择文字提示的导学文案即可。为了吸引学生,教师结合学生兴趣设计案例动画等资源;为方便学生使用,把已设计好的导学案、导学资源放到课程站moodle平台上,并通过qq、微信等软件发布预习任务。学生可以随时借助手机登录访问不同的内容栏目提前学习,为课中探究储备相关知识。
(二)课中巧用导学方式引导探究。
1.创设情境,导探究动力。
此教学情境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色:(1)以学生熟悉的故事“龟兔赛跑”及校园事件“校运会”为背景,有亲切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2)以学生喜欢的动画形式呈现案例,生动有趣;(3)针对专业,假以学生广告设计师的角色并顺势提出问题布置任务,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责任感;(4)动画设计留下技术缺陷,契合探究内容——动作脚本预留自主建构知识与技术、解决问题的空间。课堂开始,学生被迅速吸引,一改以往昏昏欲睡的课堂现象,出现了“跃跃欲试,勇于挑战”的挑战心理及探究欲望。
2.学法指导,导探究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导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探究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应安排必要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导学探究式”教学的学法指导主要是将学习任务设计成具体可实施的探究问题与操作步骤,教会学生根据需要使用导学案及导学资源,明确学习任务、思路及方法。
如下表1的学法文案中,actionscript2.0字典是其中一个学习资源,内容涵盖所有的动作脚本函数,以文字形式举例说明每个函数的涵义、格式、用法。对任务1的探究,学习难度不大,学生以自主学习探究法为主,即可以通过自主阅读“actionscrip脚本字典”区分众多函数(该字典收录了众多的动作脚本,并以文字的形式举例说明各函数的含义及书写格式),找到stop函数,打开flash软件输入相对应的函数验证。任务二是本课的难点,学生除了可以自主学习探究,还可以通过qq、微信群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动作脚本字典、导学网站、微课视频等集体讨论完成。如此给予明确的学法指引,引导学生根据学习难度选择探究方式,针对性地使用学习资源,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3.实践探究,导探究过程。
中职生的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具有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实践探究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实践探究环节,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灵活运用各种探究方法。探究方法包括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任务的探究难度决定着探究方式的选择。任务难度不大的活动,学生只要自主探究即可;难度大、整体性强的项目,或者重难点内容,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如:本课任务一中探究的是简单的动作脚本函数:play()与stop()、goto语句的区别及用法。学生只要运用导学网站、导学文案、动作脚本字典等导学资源,可自主探究。任务二中设置的探究问题telltarget()函数的含义及用法是本课中的重、难点知识,对于函数gotoandplay()与telltarget()的用法及书写格式比前者复杂,因此学生除了需要借助以上导学资源,还要观看可视化配解说的导学视频,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可达成学习目标。
(2)注重递进式导学。如任务二的探究是建立在任务一的基础上,任务难度由浅入深,呈梯形递进式逐渐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发展特点。任务一的成功探究让学生初尝自主探究的成就感,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为任务二的探究做好了知识的铺垫和经验的积累。
(3)注意过程性指导。为了帮助学生及时排除探究障碍,笔者通过巡视课堂,对小组的个性问题给予个别辅导,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以广播方式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疑难。自主与小组合作探究的结合,让学生既能独立探究,又可以互相学习,协作交流,各展所长,不仅促进了探究目标的达成,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探究能力。
4.总结评价,导出探究潜质。
根据学生的认知条件和学习基础,学生的探究学习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保持持续探究的热情。总结评价,包括课堂点评、学习评价、作业布置三方面内容。课堂点评主要是亮点点评,包括优秀作品、学习精彩片段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多元化的学习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知识性总结让学生查漏补缺,系统掌握知识,为进一步探究奠定知识基础;拓展性的课后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发散思维,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以上四个要素形成合力,导出学生的探究潜质。
如,本课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在线评价、组员互评、教师评价,多方参与评价,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合理,促进学生多角度采纳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作品;有助于从多方面欣赏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给予学生鼓励从而保持探究热情。本课的课后作业:为动画添加一镜头,当小花蛇由于骄傲自满在比赛途中停下跳舞时,在努力赛跑的青蛙却已经悄悄抵达终点,并为此情境添加控制按钮,促使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不同的方法达到相同效果,或展开更深维度的拓展性探究学习。
(三)课后善用作业反馈深化探究效果。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拓展探究学习,深化探究效果。为了不让作业布置流于形式,教师需要实施有效的作业管理,不仅督促和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而且要建立有效的作业反馈机制。如本课通过在moodle课程网站上发布作业,教师可以随时观看学生的学习完成情况,也可以通过自带的通讯功能短信提醒学生及时学习。学生提交作业后能看到分数和教师的反馈及修改意见。如此将课后探究行为落到实处,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课后探究也可能生成新的学习资源。教师要利用作业反馈加强指导和引导,将新的学习资源收集记录,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素材。
四、“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小结及思考。
“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的应用,取得了以下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及学生的学习实践,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课前提供大量的以重复利用的学习资源,将教师从烦琐的讲授中解脱出来,将精力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上,更好地指导学生;对学生来说,从导学案中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学习计划,自主把握学习进度,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仍需注意的几个问题:注意教师的角色转换,避免代劳;从有利于推广的角度不断完善该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中职计算机课堂中实施“导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着眼于课前注重导学资源的准备、课中巧用导学方式引导探究、课后善用作业反馈拓展探究维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该模式的具体实践过程,还需根据具体的学科与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更多的操作策略有待进一步探讨。.
【參考文献】。
[1]孙怡虹.初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探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情景教学法应用论文(精选19篇)篇五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重要,因而,对于计算机方面的教育也就重要了起来。然而,在中职学校中,一些学生的基础不够好,动手能力也不强,所以如果再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计算机,就不是那么合适了,所以,就分析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极大不同,它给师生都带来了不同方面的好处,比如,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把学生变成了课堂上的主体;对于老师来说,提高了老师的应变能力。
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及其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项目教学法根据社会需要来培养人才,紧紧贴合专业的教育目标,这种教学方式的主体是学生,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互相合作、分工完成教学项目的教学方法,当然这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这一教学方法主要是内容、活动、结果和情景组成的,它的目的是制作作品,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去自主学习,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够把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经过研究,项目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某一项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中充分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可以显现出这种教学方法的价值;第二,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结束之后,学生至少要有一个作品,然后把所有人的作品集中在一起让学生们进行交流与学习,在互相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取得进步;第三,需要使用其他学科的知识,项目属于综合性的问题,它来源于生活,可以说是生活中的问题,要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第四,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因为项目教学法这一方法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所以学生在小组中要能够与其他人合作来共同学习;第五,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工作之前的工作计划,在开展工作时,如果遇到问题,需要自己独立去解决。
2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2.1激发并提高了教师的创造性。
教师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起到指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完成他们的项目,老师的应变能力能够在这个过程得到提高,因为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项目的进行情况有所调整。
2.2学生就业之后适应的时间有所缩短。
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能够及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同时在实际运用中也可以巩固旧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就业之后就能够快速把书本上的知识同实际工作相结合,因而学生能够比较快地适应刚刚就业的那段时期。
2.3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不仅培养和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合作能力、交流技巧、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比较大的提高。
3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
3.1主体对象不同。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在下面紧跟老师的思路听课,没有思考的时间和实践的机会,老师是课堂上的主体,然而项目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只是引导学生完成他们自己的'项目,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不仅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还在实践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2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关系不同。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把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只负责学会老师讲解的东西,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没有什么互动,而项目教学法这一教学方法下,教师的作用变成了指导学生完成他们的项目,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变得频繁了,因为他们需要在小组中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也可以通过交流互相学习。
3.3学生学习的动力不同。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老师的督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属于外在动力,而在项目教学法下,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学生的自身,是主动性的学习,属于内在动力。
4在课堂上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措施。
4.1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
在项目教学法下的学习环境应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项目;其次,学习环境应能够支持和帮助学生完成项目;最后,学习环境的中心应围绕着学生。4.2学生与老师的定位要明确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中心,可以说老师把知识硬生生地塞给学生,课堂教学质量低下。而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方式下,老师要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但是教师不再是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学习。
4.3小组管理要高效。
在项目教学法下,学生是以小组形式学习的,所以小组管理很重要,在此给出几个小组管理的建议。首先,小组设立的目标要有可行性。在小组共同完成项目的条件下,教师应根据各小组的能力设立适合小组学生的目标,不能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否则,会导致学生对新学的知识把握不够。其次,小组内的分工要明确,每个人都要负起责任。小组中应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来分配任务,如果对小组成员的任务的分配不合理,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就不能够很好地完成项目任务。同时,每位小组成员要对自己的任务负责,否则会导致项目完成得不够好。
4.4教师要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
老师分配好小组和小组任务之后,在学生执行项目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他们,及时指出他们的错误,并引导他们改正。
4.5教师应设定一个标准,并且有明确的奖惩制度。
教师设置一个明确的标准,就可以给学生们一个努力的方向,完成项目之后,教师也要对学生们的成果作出评价,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便及时改进。
4.6选出适合的小组长。
一个小组需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才能使小组的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一个优秀的小组长应具备以下素质:有比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有集体荣誉感,能够与每个人良好沟通以及要有组织能力等。
5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项目。选择项目时,应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应与课程的知识紧密相连;第二,项目要真实,具有挑战性;第三,项目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所关联;然后,制定计划来完成项目;另外,还要搜集完成项目所需的资料;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制作自己的作品;最后,完成作品之后,每个小组都把自己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且,教师要对每个小组完成的作品给予评价,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好地进步。
6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教学不仅仅在中职中很重要,在各种高校中都得到了重视,所以,寻求更好的方式来进行计算机教学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甄艳坤,霍汉平.计算机仿真在光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
[2]吕群波,相里斌.姚涛.光学畸变对大孔径静态干涉成像光谱仪影响的建模与仿真[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
[3]徐宁,花丽丽,杨庚.虚拟光学加密系统的仿真与性能分析[j].光电工程,(5).
[4]黄猛,李攀.丰继林.浅谈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湖南社会科学,(z1).
[5]刘婷,胡玉娟.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
[6]张兰芳.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及其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情景教学法应用论文(精选19篇)篇六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实用性强。
我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任务驱动法,用考核促进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让学生能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课程上学有所得,教师能教有所悟,教学相长。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硬件配置;认识计算机的功能作用;学习并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文字录入及office等常用应用软件;了解互联网相关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共享。
这是一门看起来上课内容浅显,但实际上并不好上的课。
面对学生原来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水平,如何让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差较大的学生能够在同一课堂内静下心来,学到他们想学的知识,每人每天能有收获,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使学生能自发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每个任课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第一,现在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差,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入学目的往往就是混个毕业证书。
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学生之间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差较大,一个班里面,会有一些学生打字速度能有60汉字每分钟以上,会上网、上q、登录邮箱,会下载图片音乐电影;但是同时会有一些很少接触电脑,不会用键盘,不会拼音打字,认不全26个字母,没用过qq,不会上网,甚至连打开关闭电脑都不会的学生,学生间计算机水平相差大,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讲深点,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讲浅点,基础好的学生不耐烦。
第二,电脑课的教法大同小异,上课的一般流程是:先观看教学课件、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操作、学生上交作业,最后教师对作业进行点评和小结。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单一的课本素材和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和厌烦情绪,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上课过程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中职学生很少有看电脑课本的习惯,课本发下去时是新的,上面除了写了个名字之外,其他地方都是空白,到他们毕业时,仍然很新,明明是课本上的知识,却不知道;学生没有上课带笔,记笔记的习惯。
少数的学生开始时带了,但看到其他多数人没有带,后面也跟着不带了,不能坚持自己对的立场。
没有做笔记的结果就是没有复习,知识点记不牢,水过鸭背,课堂作业也是敷衍了事,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交,缺乏学习自主性。
根据实际中的教学情况,我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尝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课程产生兴趣时,他才会主动去学,有主动探究的行动;学生想学,愿学,有了学习的动力,才会有在学习过程克服各种困难的毅力,最终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收获和喜悦。
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能对学习进行关注和能够持续性地进行学习的保证。
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上好每一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上好每一节课,学以致用,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在的学生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类型,如果老师上课之前没有明确地告诉他们,学这个软件有什么用?学了之后有什么好处,学生学起来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不是那么高。
例如:教打字时,告之学生,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打字比赛,比赛获胜会获得证书和奖金,30汉字每分钟是将来能找到一份工作的底线;教计算机组成和电脑硬件配置,上课之前去市内电脑店写好几张到3000元左右的组装电脑配置单,给学生分析比较,给学生讲了上课内容之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比较、辨别,学这个可以判断一些电脑品牌硬件的性价比高低;教word时候,明确告诉学生这个可以做个人简历、课程表、通知,以后一定用得着;教excel的时候,明确告诉学生这个excel用于数据统计和财务核算,举个例子,让学生同时用计算器和excel电子计算表格算一个工作表里的结果,哪个更快?计算器点个半天,自动填充功能一下子算好一个表的数据,亲眼所见更让学生信服。
从而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这门课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2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所有的教和学都要随时根据课堂变化来进行调整,不管是什么课程,在教学中都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刚开始,在大多学生不会什么电脑操作的时候,用“先教后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先讲课,后面学生跟着进行操作;当课程讲授过半的时候,就应该改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在学生积累到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时候,这时就可以开始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让学生试着先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检查之后,再集中讲评作业过程中的学生出现的问题。
学生在练习中发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后,通过教师的讲解,把不会的问题解决了,可以快速的掌握新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遇到问题时相互学习,因为不同能力的学生遇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让基础好学生去帮助基础差的学生,给帮助同学有相应的加分,提高学生互助的积极性,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用“考核”促“学”,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用每天作业的考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保证学生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设计时最好能对学生进行日常考核。
有对学习的爱好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但并非所有学生都爱好学习,能自觉地进行学习,对于没有学习爱好的学生就需要用其它办法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其中教学考核就是一个有力的手段。
学生为了达到标准的要求,就不得不迫使自己努力学习,养成一个学习自主性,从而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平时成绩考核办法:即课程开始之前就找到上课班级的班主任拿到上课班级的学生花名册,做成一个课程相关的excel电子表格,上面有班别,学号,学生姓名,作业名称和作业当天日期,严格从平时的第一次课堂作业开始就执行记录每一个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明确告之学生,完成平时作业的次数越多,质量越高,成绩就会越高;反之,成绩就会越低甚至可能要补考。
成绩高低基本上由学生本人的努力程度决定。
学生有查看、下载全班所有同学的作业记录的权限,这样可以激励、鞭策学生完成作业,使其不断地超越自我。
一个作业或者几个作业就能设置成一个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能学到课堂知识,相互协作提高知识水平,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充分挖掘出自身的潜力。
一个学期的十几个学习任务如果能做下来,这些学生基本上能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4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时间。
计算机是一门需要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指导,但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我主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充分保证学生的实践时间。
计算机主要是实践,教师要少讲,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要让学生多练,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可以把上网作为一种奖励,在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检查过没有什么问题之后,可以连接二十分钟的网络,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完成作业的动力。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达成的;只有教师通过长期的观察、思考、实践、经验积累。
教材的改进能与时俱进,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能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能关注学生每一次课的成长,能因材施教,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蒙成.建构主义教学的条件[j].高等教育研究,2002,(3).
[2]程少伟.谈行为引导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11).
[3]刘文静.浅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8).
[4]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4).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情景教学法应用论文(精选19篇)篇七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新型的教学方法大量用于文秘专业课的教学实践。本文将探讨文秘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应用情景教学法。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中职;文秘专业课中职文秘专业课包括文书与档案管理、办公室事务管理、应用文写作等,这些都是文秘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学好这些课程,对学生掌握文秘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文秘工作有着非常积极而深刻的意义。在多年的中职文秘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笔者从教学方法和技巧方面不断地进行探索,希望能找到适合中职学生学习文秘专业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以较为具体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文秘专业课教学中采用这一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文秘专业课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尽管文秘专业课的理论不如理工科课程那幺难懂,但对于初中毕业的中职生来讲,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很多时候学生似乎一看就懂,但真正做起来又束手无策。由于文秘专业课的理论性比较强,如果上课还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那课堂气氛将会比较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种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果教师上课时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在文秘专业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表演体验有关知识,增强学生学习文秘专业课的兴趣。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是充满乐趣的。
在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够强,在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时会感觉比较枯燥又不容易理解,最终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情景教学法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融于具体的工作情境之中,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特定的场景中,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景教学法是将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工作实践,教学的难度相应降低了。文秘专业的学生可以听懂并能很好地理解相关专业知识。
3.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与文秘实际工作的结合。
由于文秘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是从文秘工作的实践中归纳、总结并提炼出来的,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文秘专业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好文秘专业理论知识,为将来从事文秘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法可以较真实地再现工作情景,通过情景的展示或演示,学生可以明白较为抽象的文秘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用的,为什幺要这样用。情景教学法可以起到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秘工作的实际状况和氛围,有利于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很快胜任文秘工作。
(1)实物演示情景。文秘专业课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展示实物,通过课堂的展示,使文秘专业课的学习变得直观而且具体。如在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中,就可以准备一些现行文件及一些需要归档的文件,给学生进行展示,让他们判断哪些是文件,哪些是应归档的文件;可以展示若干不同类型的文件,让学生进行公文类型的判断;还可以通过观察文件来理解公文的格式、标题、公文的内容应该怎样写等。
(2)展示实际工作情景。在办公室事务管理、文书与档案管理基础课上,学生可以到学校的办公室、各职能部门去观察办公室的文书处理工作、接待工作、会议工作、档案工作,看档案是如何管理的,看看办公室秘书是如何做好日常行政工作的,秘书一天的工作内容有哪些。也可以联系一些企业,通过参观或见习来熟悉文秘工作的内容。学校举办的一些大型活动如接待访客,运动会等,可以安排学生去观察甚至可以参与。
(3)多媒体展示情景。多媒体教学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已普遍实行,它既能展示图形、图像等,又能播放视频。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到文秘工作的真情实景,如会场、办公室、接待室如何布置,档案如何整理与归档,如何管理、利用等。为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善于发现并积累互联网上与文秘专业课相关的资源。
(4)模拟表演情景。这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安排、设计与现实工作、生活类似的场景,让学生模拟扮演其中的角色,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最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
下面以四种情景教学形式中最为复杂的模拟表演情景为例,说明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具体步骤及要求。
(1)准备情景。情景可以是教师事先准备的(如不同情况下如何接打电话的工作情景),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的情景。可采用抽签形式决定。如果时间充裕,每个情景都可以进行表演。
(2)分组。全班根据人数分为若干组,每组4~5人。
(3)小组讨论。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工,准备演示情景。
(4)分组演示情景。每组分角色扮演,展示工作情景,其他组的学生观察、思考。
(5)小组自评与互评。每组表演完,先由每组学生进行自评,说明优缺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然后由其他组进行互评,分析接打电话的动作准确与否,语言是否符合规范,情景表演是否到位等。
(6)教师点评、总结。由教师对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还要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个学生通过模拟表演获得了如何接打电话的真实体验,积累了对接打电话等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
采用情景模拟表演的形式,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人人参与,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引导者,只需在旁边进行适当引导和点评就够了。文秘专业课中的接待访客、值班、邮件处理、印信管理等内容,都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表演的方式进行。这种表演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理论水平得到提高的过程。学生为了准备表演,先要看教材上的理论知识,理解透彻了才能表演出来。但真正要想做好做得像样,学生必须要认真准备,吃透教材,否则就会表演不到位,影响全组的成绩。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必然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而这些能力正是文秘人员必备的职业能力。因此,情景教学法既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又从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总之,情景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获得综合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秘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为将来从事文秘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2]徐飙.办公室事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情景教学法应用论文(精选19篇)篇八
为了提高五官护理学的教学水平,培养具有扎实整体护理知识和良好操作水平的护生,在2005级高职护理专业的'五官护理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发挥了护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英敏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054000刊名:中国实用医药英文刊名:chinapracticalmedical年,卷(期):20094(12)分类号:g71关键词:角色扮演法五官护理学教学方法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情景教学法应用论文(精选19篇)篇九
中职学校是我国培养技能型与实用型人才的基地,因此所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定制性”,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中职学校应依据社会实际需求,来科学合理的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而开设中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初衷也正是基于此点。中职学校应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有利于快速高效的培养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
1.模块化教学所具有的优势。
第一、在模块教学中,以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模块的设计,具有较强的就业针对性。因此,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第二、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过程当中会感到困难较大,而应用模块化教学,其重点即为可将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划分为许多的模块,并进行分步学习,有利于学生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第三、由于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过程当中,学生会存在个性与学习基础等方面的不同,而应用以往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课程,难以较好的满足此种差异性。但是应用模块化教学,能够有效的应用教师、教学设备、网络等多种教学资源,而这样的课程设计充分体现出“可选择、多元化”的设计特点,能够让学生较好的展现自我的个性,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1设计出具有实用性教学大纲。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当中应用课程模块化教学,必须按照模块化的理论知识与操作的教学内容、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标准来设计出具有实用性教学大纲,再编制出相关的教案。理论知识教学大纲,应重点围绕知识的实用性以及等级考试涵盖的考试内容来展开,强调学习的实用性原则;实际操作知识教学大纲,则要按照职业岗位与学生专业水平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实际操作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2.2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模块化之后,在公共必修的模块当中,能够让所有教师来进行统一授课,一起来对此模块的教学进行分析与研究,如此一来,即可在教学当中进行开放式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升。而在选修模块当中,教师在教授此模块所有的教学内容的过程当中,能够让教师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技能,有效的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另外,中职学校应安排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当中进行工作岗位的`学习与培训,也可邀请企业当中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举办培训讲座与实训指导,让教师在与外界的交流学习当中,获得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有效提升。
2.3构建任务指引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应用实际案例来进行学习指引,在教学的实际案例当中合理的导入模块知识点,并依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出相关的教学任务,安排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高效的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并依据此模块的目标任务来进行教学实践,让学生在相关任务的指引下,来自主学习此模块知识;并在教师适时指导下,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紧密结合实际案例与任务指引教学方法,既能让学生高效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2.4应用现实生活的实际案例。
在教学当中,应尽量选择现实生活的实际案例,如此一来,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在应用案例时,必须围绕该模块的知识点来展开,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例如excel模块,应用案例时可建立与编辑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表,在这个现实生活的案例当中涵盖了以下的知识点:文本的输入、合并和拆分单元格、数据排序等方面,按照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可由学校安排所有的教师统一编制教案与课件,并尽量达到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应用现实生活的实际案例,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获得较好的学习效率。
2.5应用模拟岗位的教学方法。
应用模块化教学方法,必须有效的接近技能岗位,可应用现场案例教学方法,来为学生创设出轻松愉悦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模块,可安排学生以拆装计算机的现场教学方式,来实现“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用性教学方式,既可让学生直观形象的认知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也可让学生学习与掌握计算机的实用性技能。
2.6构建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
在开展教学实践时,对于模块化教学当中所有的知识模块,可应用分模块的课堂考试的方法:教师在教完一个模块之后,围绕相关的知识点来设计整体性案例,安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来完成,围绕计算机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来进行课堂考试,学校采用参加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形式;在进行等级考试时,必须将教学与考试分开,通过考试来客观的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公正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使教师能够持续关注实际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客观全面的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教师能够立足于教学实际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合理的应用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当中来发现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的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在考核学生职业化办公技能水平时,可应用例如参加计算机操作等级的职业资格认证考核来进行考核,通过计算机类的职业资格认证的理论与实作的两类考核,能够客观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在计算机知识考试和实践操作技能。
3.结语。
总之,将模块化教学导入到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当中,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中所具有的部分问题、并能够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实际能力,有效的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2]洪晓青.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3.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情景教学法应用论文(精选19篇)篇十
1.1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水平低。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技术水平还是比较低,与西方国家比,还是远远比不上。很多单位和企业对计算机的应用仅仅限制在对电子文档的处理,没有建立内部的网站,也没有专门的计算机应用研究人才,计算机应用水平还是比较低,计算机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国家应充分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开发研究,大力培养专门的计算机应用研究人才,努力提高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
1.2信息产业的研发投入力度不足。
当前我国的信息产业研发的投资力度还是不够,没有充足的研究投入,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不起来。没有充足的研究资金投入,我国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并不能真正的适应某些系统的要求。我国的重大工程、重要行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大多不是自主研发的,很多都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软硬件和信息系统。而西方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化水平之所以那么高,主要还是因为其信息产业研发投资的力度充足。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信息产业的科研投入,大力引进国外的优秀计算机应用人才,开发具有特色的、先进性的计算机应用软件,以更好的服务国内的企业、单位和个人。
1.3各地区之间的计算机应用发展不平衡。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与当地的经济水平有关,而我国的地域经济差异比较大,因此我国各地区之间的计算机应用发展还是很不平衡的。各地域的计算机普及程度及水平差距比较大,在大陆特别是西部地区,计算机的应用还是比较局限比较落后的,但是在沿海及台湾地区,计算机的应用就比较广泛了。因此,政府应加大投入,全面提高计算机应用的普及,重点是大陆和西部地区计算机应用的普及。
2计算机应用的趋势。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趋势主要表现为计算机应用正向应用微型化、应用智能化、应用巨型化、应用网络化发展。应用微型化主要表现在当前计算机已经向微型化发展,微型化的计算机设备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仪表仪器、家用电器等小型设备,正是微型化计算设备的应用仪表仪器、家用电器等小型设备的运用更加方便快捷。应用微型化还表现在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笔记本型和掌上型等微型计算机更受青睐,性价比也更高,使用也更加方便。应用智能化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应用主要是服务于人类,只有更加切合人类使用,更加智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才具有发展的潜力。因此说计算机应用向智能化发展,智能化的计算机除了能将人的'感官行为和思维逻辑过程进行完美的模拟,还能进行学习、推理、逻辑判断。应用巨型化是指计算机的运算精度更准、运算速度更快,且储备容量更大、功能性更强。应用网络化是指计算机应用依托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当前很多系统的产生都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相结合的产物,如交通运输系统、商业系统、银行系统等正是计算机应用网络化的具体体现。
3结语。
随着科学的进步,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应用越来越普及。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当前计算机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人工智能领域、过程检测与控制领域、数值计算领域、数据处理领域等。计算机应用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促进社会的信息化,增加社会的交往。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计算机技术水平低、信息产业化投资力度小、各地区之间的计算机应用发展不平衡等。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趋势主要表现为计算机应用正向应用微型化、应用智能化、应用巨型化、应用网络化发展。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情景教学法应用论文(精选19篇)篇十一
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高考科目之一,它与语文、数学、英语一样都作为文化科出现,与它们不一样的是其他科都是100分满分,而这一科只占60分,虽然分数占的比例少,但内容相对来说并不少,而且除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相对掌握得好点儿之外,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掌握起来就有些难度了。因此,笔者在这一科目的教学上着实下了很大的功夫。
首先,笔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这学科有所重视。职业学校的高考和普通高中的高考不一样,它分文化科和专业科两部分。文化科只要过了分数线就可以,而且这个分数线定的也比较低,学习好的学生基本上语文和数学两科的分数就可以过关了;再加上英语,即使学习稍不好点,三科加一块也能过分数线,自然对这60分便不欲理睬了,更不用说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点产生兴趣了。
怎么办?不想办法别说课下不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就连课上也会有学生为学专业课而占用时间。于是笔者首先将录取时的一种可能性告知他们:如果高考时,对这个学校来说专业课的分数有好几名学生是一样的,可名额却不能将他们所有人都录取上,那么就要看文化科的分数谁最高了,所以不能不重视文化科的学习;再者每年的文化科分数线是个不定数,你怎么就知道你一定能过关呢?还有你们的数学、英语底子比较弱,想要通过这两科拿分也不太容易,那么你们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来出成绩,因为老师会从头开始像讲授新内容一样来复习这学科,而且老师会理论和操作相结合,有些知识会亲自让你上机实验后再将其记住,只要你跟住老师的思路,将老师布置的内容掌握好,60分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想拿个40分以上那是再容易不过了,更别说什么分数线了,同时也弥补了你其他科的拉分情况。
其次,通过上机操作更直观地掌握好知识点,并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灵活应对高考中出现的各类题目。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除了第一章是纯理论性知识外,其他章节windows、word、网络等都是上机的内容,虽然高三并没有安排上机课,以前教授高三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师也没有让学生去上机实验,只是通过教材讲解之后让学生直接死记硬背。但笔者觉得这样的记忆只能是暂时记忆,并没有达到理解性记忆,之后会很快忘掉的,特别是有些知识(比如windows中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或是在word中添加艺术字),如果没上机操作过,那么多的步骤记下来可是会费一定功夫的。于是笔者利用晚课时间带学生上机操作,让学生进行操作之后再记忆,这样的效果会好一些,也免去了学生枯燥的死记硬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上机操作还能够让学生灵活应对高考中的各类题目。这些年的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考题目都趋向于实际操作,没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经验很难答好这样的题目。比如在windows中新建一个账户、在word中对文档进行加密等内容,教材中并没有明确讲解,这说明考试的题目与实际操作很是密切,更趋向于具体应用,所以没有良好的上机实际操作过程及计算机操作经验,想回答好高考中出现的这些题目是很困难的,因此高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上机操作是非常必要的。
虽然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点,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些知识点,必须让学生将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结合起来。每一次上机操作之后,笔者都会在下一次课时让学生自己回顾一下上机课时操作过的知识点,并将具体的操作步骤加以,对不足和错误之处,教师加以补充及纠正。通过这样的回顾,学生在短期内对知识点掌握得还比较好,但时间长了,他们就记不住了,怎么办?如果不加以复习,学过的知识就要和新的知识没什么两样了。
不要用更长的时间,那样只会比别人更浪费时间。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每天都形成了习惯,每天下午自习课时都会自觉地抽出10分钟,而且每次笔者一到,学生都亲切地说“10分钟老师来了”。经过这样的复习,学生对知识点的长期掌握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笔者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科时,采用了新旧知识并进的原则,在讲解新知识点的同时复习学过的知识点。而且为了让学生方便复习,笔者将书中的知识点及补充内容整理成试卷的形式,让学生不用翻书,直接来看笔者整理的复习资料,以节省他们翻书乱找的时间。总之,笔者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更容易更方便地来掌握知识,即使教师再辛苦一点,只要学生能学好这门课程,再累也觉得值得。
在高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上,笔者顶着很大的压力,同时也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笔者想尽了一切可行的办法,当然最后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是对笔者最大的肯定,也是最使人心慰的,证明笔者的所有努力并没有白费。笔者也得感谢这些学生的配合,如果他们就是不听,就是不学,那也是干着急没办法,就好像你是再好的伯乐,没有千里马,也难行万里路。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情景教学法应用论文(精选19篇)篇十二
中职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时代性很强的专业,仅拥有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在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应用意识等等综合素质。显然传统教学方式远不能满足新时期青少年对计算机专业的需求,学生更渴望得到的是通过计算机,让自己的创新能力以及岗位能力得到质的提升,为接下来的就业做好准备。在中职教育改革中,行动导向法被广大教育者推崇,正所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一切知识获取的开始,而创造则是行动最终的体现,而行动导向的核心就是让学生以某个任务或者目标为驱,展开自主学习的行动,从而使其行为能力得到提高。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设,以期为广大教育者提供参考。
1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
与普通学生相比,中职生更多的`是面临着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即“入行”。但与普通学生一样,对于社会、对于工作岗位,对于未来的职业他们的信息是极度溃乏的,这也是造成很多中职生对未来心理恐慌的原因所在。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要首先成为一个专业的“懂行人”,给学生们一个正确的职业引导,不仅要在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上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还要为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合理的意见与建议。继而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始终在正确的轨道里学习和成长,从而通过职业引导和素质培养的结合,双管齐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挫败感与自卑感,是很多中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受这种心理影响,很多中职生会表现出抑郁、颓废,或者是焦虑、暴躁等特征,然而学生的这种心理常常会被教师所忽略。一些这类问题学生居多的班级,会让整个班都陷入一种“负能量”状态,一旦这种状态形成,要改变现状是很难的。然而,渴望关爱、渴望成功的情感一旦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被释放,中职生又会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发生改变,因此,以行动导向教学法来矫正学生的心理,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和重要举措。
一般来说,行动导向法的具体应用可通过四个步骤来完成,即布置任务(或者项目)———确定目标,安排练习———掌握方法,精心引导———总结分析,提高能力。通过这几个步骤,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摸索,对计算机知识形成感性认识,并积累很多经验。本文以“word”常用功能之制作电子小报一课为例,对行动导向法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2.1课前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word”的一些基本的操作和知识他们已经熟悉,而且部分学生对于简单的操作开始觉得乏味,此时如果有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关于“word”的作品设计会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而教材中的内容相对学生需求来说有些简单,因此在进行任务设置和学习指导时,应适当将带有综合性的添加进去,既能够让学生更灵活地对“word”软件进行应用,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所以该课老师可自编题目,提前准备好了一些必要的演示作品,也让学生准备了一些图片和文字作为本节课所需素材。课前并进行了分组,7人一组,共分6组,组内角色自行分配,包括组长、记录员、解说员等等。
2.2组织学习。
(1)导入课题。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们观看课前准备好的手抄报作品,继而让学生在其中选择一份手抄报作为主要学习对象,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分析,思考制作电子小报需要运用哪些word常用功能,最后由笔者总结,告知学生们通过本课学习,也能够自主制作一份电子小报,从而导入课题。
(2)新知识讲解。首先指导学生们阅读学材,分析并板书电子小报制作要素,如刊头、栏目、版面等登,同时上机操作演示制作电子小报的过程。
(3)布置学习任务。在这一环节,笔者引导学生结合上述对制作电子小报的理解,按照教师演示的方法动手制作与校园有关的电子小报作品。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确定创意方案,设计制作方法,分工、并动手制作。由教师给予有困难的小组进行指导。
(4)成果展示与评价。当学生们完成任务后,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自己的心得,详尽介绍作品的创意、设计理念和技术,以及作品的优点和不足,由其他小组对其作品进行打分,最后评优并给予表扬鼓励。
2.3教学分析。
综上教学实例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有学习行为都是出自教师在课前的精心设计,这种设计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避免了因学生盲目自学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的弊病。同时,这种教学设计又不会偏离新课改提倡的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落实主体地位的整体思路,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3结语。
总之,中职生怎样能够通过职业教育这个有效载体,最终成为社会所需的真正人才,应该是值得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新课标一再提倡的“活”的教学,就是提醒教育者要活用教材,活化理念,灵活方法,让每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能够在未来找到适合自己长久发展的一席之地。因此,进一步发掘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价值,还需教师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2]吕磊.中职计算机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情景教学法应用论文(精选19篇)篇十三
摘要: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是体现在各个方面,每个行业都在与计算机相互融合,利用计算机发挥每个行业的优势,这个已经是当下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使用使得计算机的重要性不断的提高,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不断的在更新变化,技术的不断使用和跟新是计算机在行业内发挥作用的关键,当前的计算机行业形势是人才需求量大,各个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每年都在增长,当下最有火的有: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等,这些职位都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发展催生了这些职位,计算机的发展史很短暂,才仅仅有八十年左右,有了计算机的出现,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大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率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推动了历史的年轮,当前的计算机行业是前景很好,社会需要各方面的计算机人才,所以,计算机在中职教育当中应该是面向市场的,必须是符合市场的发展形势,做到和市场的紧密结合,不断的更新技术和教学方式,培养出高端人才,让学生真正的有过硬的技术,这才是陪样社会技术性人才的正确方式。面向市场需求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是必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为计算机发展很快,必须要不断的跟新计算机的教材和教学方式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基础教学是学习计算机很重要的部分,社会的`很多新技术都是来源于旧知识,基础的教学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帮助很大,所以我们必须的细细考量怎样把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给做好.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应该是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和改革:。
1教学目标的分析。
2教学计划的改革。
3教学模式的改革。
3.1师资力量的提高。
3.2建立多媒体教室,以实战为基础。
3.3加强品德教育。
引用:
[5]任志新.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2(0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情景教学法应用论文(精选19篇)篇十四
九江实验中学毛治芬。
【论文摘要】在19世纪末,西方教育家就将尖子生、特殊能力学生进行校内分组教学;在班内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几个组别,对后进生加强辅导。西方教育家认为:只要该班的学生人数达20人以上,只要认为因材施教是必要的,那么分组教学就势在必行。本文从分组教学的由来、分组教学的益处、分组教学的课堂实施以及课堂评价几方面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分组教学法的应用进行初步阐述。
现代教育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讲求全面素质的提高。新一轮学习革命强调参与学习的个体在实践中获得发展,具备团体协作精神,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如今,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基础教育中的必修课,我们要在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上下功夫,由此我们不能不考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特点:
1、信息技术教师所带的班级多、课时多,这“二多”不利于师生交互,不利于教学管理,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生起点不一样,计算机的普及情况不均匀,地区有别、城乡有别、家庭有别。学生接受能力也有很大不同,而课时是一定的。
这就需要在教学目标上分出三个层次:一是启蒙教育;二是深化教育;三是特长教育。
基于此,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提出分组教学法。
一、分组教学的由来。
十七世纪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并被人们沿用至今,其优点是无庸置疑的,然而班级授课制的最大局限就是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如何照顾个别差异,使整体要求与个性发展和谐结合是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19世纪末,西方教育家就将尖子生、特殊能力学生进行校内分组教学;在班内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几个组别,对后进生加强辅导。西方教育家认为:只要该班的学生人数达20人以上,只要认为因材施教是必要的,那么分组教学就势在必行。
在我国,最早研究分组教学的是上海市育才中学。七十年代末,这年学校在采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有领导的、茶馆式的教学形式中,就让前后两桌的四位学生组成“读议小组”,引导学生探索、评论,达到了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又减轻学生负担的目的。
二、分组教学的特点。
1、小组成员之间彼此相互需要,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整个小组之间的关系是积极正向,互蒙其利的。
2、个人的表现不但关系到自己,还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表现,所以每人都需要努力,共同提高整个小组的成绩。
3、小组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学会运用适当的技巧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沟通,解决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的意见与冲突。小组成员彼此之间是和谐地运作,积极地互动,并分享彼此学习的心得,进而达成有效的学习。
4、小组成员必须面对面地共同思考,讨论所收集的资料及学习的内容,互相支持与鼓励。
5、在活动结束后,经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分析其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找出有益的学习活动,从而得到成长与进步。
三、分组教学的益处。
小组成员在小组中彼此相互合作,互相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不仅达成个人绩效,提高学习效果,也完成整个小组的共同目标。其间学生可以不依赖教师,依据学习目标,独立寻找相关资料,自己阅读与分析后,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分析讨论,从而引申出不同的思考方向,进而建构出个人对于学习内容的系统知识。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好学生自愿主动地帮助差生,也让原本不自信的学生找回了自信,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积极努力地进取,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使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得以顺利地完成。不仅如此,小组的分工合作体现了平等原则,每个学生,不分优劣,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此外,小组成果评比演示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小组活动的过程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探究精神。
四、分组教学的实施。
1、分组策略。
以自愿为主,兼顾均衡,学生参加哪个小组,应尽量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在基本自愿的基础上再作适当调整。国内外研究证实,一个学习小组的人数以三到七人为宜,因为小组的规模大些,组内可能汇集起来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信息的量也就相当大些。但并非越大越好,人数过多,就会使有些学生丧失在组内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因而这种量应当是有限度的。但是由于微机室布局的限制,我们采取每组四人。每组还必须选出一个小组长,学习小组长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首先他们应当是本学科的学习骨干和积极分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其次,具有初步的组织能力。再次,愿意对学习差的同学提供帮助。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小组学习的成败,往往与组长有很大关系。
2、小组学习活动。
在小组学习当中,包括分配角色以及依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与讨论。角色分配主要分为支持工作角色与学习工作角色二项,支持工作角色宜平均且轮流分担,学习工作角色则应是每位成员在每次的讨论中都必须参与。同时,小组必须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
五、课堂评价。
新的课程标准其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是多元性的,那么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内容必须与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相匹配,评价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缩影,必须体现学习内容和课程目标的范围与属性。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中耍做到以下四个结合。
1、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体育成绩进行评价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任何人会怀疑这种权威式的评价存在什么弊端。然而,我们往往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最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是同学及学生本人,在成绩评价中,如果单纯由教师进行评价,难免会存不准确、甚至带有主观偏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使学生慢慢地厌倦上课。在分组教学中,这种评价的对象是以组为单位,具体方法是让每组选派一位代表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自己欣赏评价,教师提点。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终结性评价是我国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成绩评价方法。由于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方式其着眼点更多的是甄别作用,目的在于对学生的成绩进行优、良、中、差的.等级评定。这种评价方法往往导致程度好的学生沾沾自喜,不求进步;程度弱的学生则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最终失么学习的信心。目前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形成性评价。其着眼点在于学习的整个过程,通道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经常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评定,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及时得到强化。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包括看到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成效,进步的幅度等,均可激发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对学习结果的肯定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它能产生或加强学习动机。因为知道学习成效,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学习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加强,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不断的反馈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激起上进心,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尽管终结性评价方法简便易行,而形成性评价比较繁琐,不易操作,但形成性评价方法更有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和进步。因此,在教学中应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初步的教学实践表明,分组教学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优秀生的培养,分组教学理论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与完善。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情景教学法应用论文(精选19篇)篇十五
“分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以学业成绩、性别、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等为依据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掌握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任务驱动”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二、合理分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小组人数要合理。
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交流和个人才。
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2.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3.小组成员也可以是动态的。
小组成员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协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角色,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发展的机会。
4.具体任务的分配。
对于课堂任务的分工,教师可以给每组安排一个小组长,由小组长根据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再安排具体的任务,把权力下放给学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班一般分为9~10个小组,小组长登记每次任务的`成绩,并在课堂上负责本组的纪律。每次任务完成后,小组长将完成情况登记表直接交给教师。
“分组互动型任务”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能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将其分为若干个大任务,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可以按章节来分,也可以按知识点来分。例如,中秋节来临,学生已学习了选框工具及填充,移动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等操作,教师布置任务:制作一张中秋贺卡来送给朋友。
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提出问题。
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教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3.根据提出的问题,及时讲授新知识。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老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要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解决。在制作课中,新知识点是用画笔工具完成漂亮可爱的月亮、小人物、星星、草地的制作。教师只是简单介绍一下画笔工具的类型和应用,讲课时间大概是3~4分钟,然后让学生动手制作贺卡,以完成任务。
4.各小组互帮互助,同心协力完成任务。
在完成任务时,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这样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动力。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成绩差的同学也积极地参与进来学习,达到人人进步的目标。
5.教师点评,组员互评,并登记成绩。
任务完成后,各小组内进行自评与成员评价,小组长登记小组内的个人成绩。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同时根据各小组成员的评价以及教师平时的观察或测试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建立小组成绩档案表和个人成绩档案表。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情景教学法应用论文(精选19篇)篇十六
[摘要]任务型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高中英语新教材在的全面使用,进行任务型教学实践,找出更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型教学法更显必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如何依据新课程的总体目标,创造性地对新教材进行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新课标新教材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
新时代,新观念,呼唤新的教学理念。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播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育部,)。目前,对于如何进行任务型教学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方法,而新教材对任务型教学法的要求更高,更需要具有现实意义的、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法作为理论依据。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笔者提出了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的主张,以利《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
外语课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而传统的教学法又太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忽略了学生的主导性地位;教师往往进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听取和模仿,学生的语言活动只限在听和读方面,而缺乏进行“说”的机会,这违背了英语语言教学活动的初衷。
一般情况下,班级大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班级越大教学效果越差,其中以外语教学更为明显。因为外语课上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因而许多国家的语言教学大多实行小班制。由于受到生源众多师资缺乏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很多地区还无法实现小班制。而传统的教学法又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发言机会少得可怜。现在许多学校仍采用大班教学,一个班级五、六十人,要在这么大的班级里对来自不同地方的、基础各异的学生们进行外语教学,特别要进行语言互动交流,难上加难!老师通常情况下也只能管住学生的笔头,而顾不了学生的口头训练了。最终老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应付考试,在讲台上口若悬河,一讲到底,把课堂教学活动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从而忽视了对学习的主体--学生及其学习语言过程和方式的关注。于是导致了课堂效率偏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差,教师的付出很大,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学生开口练习的机会少了,最终导致“哑吧英语”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样质量的外语人才又如何能满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需求呢?在班级中进行分组,实施互动任务型教学将能克服大班制给教学活动带来的弊端。
为了比较科学地建立学习小组,使各小组在今后的活动中更具有可操作性、对比性、竞争性,我们从高一(级)一开始就根据学生的中考英语科入学成绩情况,将班级学生分成上中下三个档次,按层面“上-中-中-下”、“上-上-下-下”等方式进行分组,按4人一组建立学习小组;为了使各个小组活动能比较顺利地展开,让组内学生推举性格相对外向的、号召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起到带头、记录员的作用。在分组中要做到男女同学的合理搭配,避免男女一边倒的现象,只要教师指导启发得当,“男女搭档,困难不用别人帮”的俗语在学生活动中也是适用的。同时尽量使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为他们今后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为了方便小组活动,可以以组为单位排座位,每隔一段时间让组与组之间进行调换。分组活动是为了使小组成员之间更有效地互相帮助、互相提高,而不是为了开小灶搞小团伙。各组之间是友好的竞争关系,竞争只是为了共同提高,教师要在这一方面作正确的引导,避免组与组之间产生矛盾而影响班集体的团结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力求既成为任务的分配者、指导者,又成为任务实施过程的组织者和监督者。
首先,老师是任务的分配者和指导者。任务的分配就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给各个小组分配任务(根据教学需要,任务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异的),使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之中,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进行活动的热情,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状态,触发他们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此时,每个学生就进入了“参与任务”的环节。如笔者在讲授高一unit18newzealand之前即对学生就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任务分配,要求各小组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新西兰的各种资料,并要求各小组在下一节课上warmingup之前派一名代表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发言,代表本组展示他们资料的收集成果;同时从本课的内容及目标要求出发,指导他们收集的资料应该与新西兰的历史、风俗、动物以及特色资源有关,避免他们收集的资料过于广泛以至偏离了本单元的总体要求。
其次,老师是任务实施过程的组织者与监督者。当每个成员收集到各种资料之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的资料进行筛选、汇总、讨论,最后形成本组的资料成果,再推举本组的代表作好发言的准备工作(可以实行轮流制),在课堂上代表本组进行资料成果展示,与其它小组进行对比。笔者在本单元第一节课引入warmingup之前先让各小组的代表轮流进行发言。为了使活动更具有趣味性、竞争性,在发言结束之后让各小组经过讨论选出参与本次发言活动的最佳选手3名(看情况可以选出更多),最后经过英语科代表、学习委员等学生的直接统计下,产生排名等次,老师进行宣布并做好记录,作为日后对小组阶段性评判的成绩依据;最后,老师针对学生们所发言的资料,结合warmingup提供的内容材料进行点评、归纳、总结,让学生对零散的内容材料更有一个统一的了解,在不知不觉中把warmingup一节课的内容拓展得更宽更广更丰富。其中,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和监督者。实践证明,学生收集来的资料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要广泛,比课本中提供的教学内容更加齐全、更具有教学价值性和实用性。经过这种实实在在的语言活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已经演变成了学生语言的互动交流课,在语言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体味到了集体力量的巨大,参与团队活动的快乐,并能体味到了成功的喜悦;无形中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和探讨性,使英语课堂教学真正形成了学生们展示自我、体念英语语言交流情景的舞台。
在接下来的听力(listening)、口语(speaking)、阅读(reading)等各个教学环节中,笔者均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多样地进行精心设计,始终坚实使用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再拿上听力课这一环节作示例吧,在以往,许多老师一直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听一两遍录音,然后就课本的问题进行提问或讲解,一节课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过了,好象听力课再也没什么可以值得动脑筋去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了。其实不然,听力课完全是可以让学生互动起来的。如笔者分配给学生的任务就是给学生听录音材料一至二遍,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就各自听到的信息汇总到小组里,经过大家共同讨论,形成小组的统一意见;然后再听第三遍(最后一遍),给他们一点时间进行第二次讨论,进一步完善他们各组的内容材料(可以用笔头记录),最后派代表就听力内容进行口头发言。最后由老师就听力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发言内容进行点评、总结使学生对整个听力材料有全面的了解。整个过程还是采取了象warmingup课堂中的做法,进行轮流发言、投票表决、记录排名等步骤;在这中间学生即可以得到听力训练,又可以有笔头、口头练习的机会,使乏味的听力课变成了人人参与的语言综合训练活动课。老师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依然只是一个组织者与监督者,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旁观者,活动的主导者是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导性地位。经过将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如今学生们不仅对听力课,而且对笔者所上的所有课堂教学均感到前所未有的积极与兴趣,笔者也体味到进行这一教学活动的兴奋与快感,并能像学生一样体味到了成功的喜悦。
经过将近一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所担任的班级无论在段考、期考或各种竞赛中总体成绩在同类班级中均较为突出,学生的个体成绩也得到了较快的提高;目前,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已经在笔者所在的年级全面展开,并形成我校一个专门研究英语新教材教学法的重要课题,同时该课题被我市批定为市级b类科研课题,我们将利用三年时间(高一至高三)针对高中英语新教材的内容特点,对这一课题进行探索,跟踪记录并进行阶段性总结,以利《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乃至为高中英语新教材积累教学经验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值得探究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由原来的教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真正转为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这种教学法更侧重于对学生的任务完成过程和学习方式的组织、指导与监控,而不只是关注其学习目标和结果;学生在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同时既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又因为老师的“放开手脚”而真正地投入到多方面的、广泛的语言互动交流之中,自主性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最大机会的发展。它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也符合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工作原理,转变以往教学的主体地位观念,并能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的主体,为现代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对高中英语新教材积累教学经验,把英语教学建立在人际交流的真实情景下,使得语言教学更具实效;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增进教学效果也具有重大意义。但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对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如何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任务的完成过程;如何使小组活动更具实效、形式更加丰富;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一教学机制等等是我们英语教学实践工作者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实践的新课题。
参考书目:
1、国家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月第1版。
4.《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月。
5、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会性20。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情景教学法应用论文(精选19篇)篇十七
摘要: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是体现在各个方面,每个行业都在与计算机相互融合,利用计算机发挥每个行业的优势,这个已经是当下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使用使得计算机的重要性不断的提高,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不断的在更新变化,技术的不断使用和跟新是计算机在行业内发挥作用的关键,当前的计算机行业形势是人才需求量大,各个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每年都在增长,当下最有火的有: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等,这些职位都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发展催生了这些职位,计算机的发展史很短暂,才仅仅有八十年左右,有了计算机的出现,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大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率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推动了历史的年轮,当前的计算机行业是前景很好,社会需要各方面的计算机人才,所以,计算机在中职教育当中应该是面向市场的,必须是符合市场的发展形势,做到和市场的紧密结合,不断的更新技术和教学方式,培养出高端人才,让学生真正的有过硬的技术,这才是陪样社会技术性人才的正确方式。面向市场需求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是必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为计算机发展很快,必须要不断的跟新计算机的教材和教学方式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基础教学是学习计算机很重要的部分,社会的`很多新技术都是来源于旧知识,基础的教学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帮助很大,所以我们必须的细细考量怎样把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给做好.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应该是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和改革:。
1教学目标的分析。
2教学计划的改革。
3教学模式的改革。
3.1师资力量的提高。
3.2建立多媒体教室,以实战为基础。
3.3加强品德教育。
引用:
[1]王鸿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0).
[2]王春国.《计算机应用基础》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5).
[3]赵晓瑞.《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4).
[4]郭甲.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4).
[5]任志新.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2(02).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情景教学法应用论文(精选19篇)篇十八
中职《外科护理学》情境式教学就是通过设置具体、生动的病人病情、护理人员的具体检查和护士对病人实施具体的护理措施,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外科护理知识,学习特定的专业场景中所需要护理技能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给提供学生丰富学习素材,形成广泛、深厚的感性认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掌握不同病人有哪些明显的症状、体征,在护理评估中认真全面分析病人的情况,明确做出护理诊断,并且制定要达到的护理目标。如果每一个系统的疾病都能够找出一个典型病例去开展情境式教学,既使学生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护理概念,又能充分感知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护理措施中掌握各项护理操作,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还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找出问题和偏差,并及时纠正,进而让学生学会综合分析病情,学会自己独立处理病人,更有利于学生在临床实习或工作时很快适应环境,适应临床工作。
1.设计、展示病人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常以一个系统中典型病人为例,如:颅脑疾病中以脑挫裂伤的病人为例,颈部疾病中以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为例,胸部疾病中以胸部外伤造成急性血、气胸患者为例,腹部疾病中以急性阑尾炎或急性腹膜炎的患者为例等。病人情境先通过放映视频,然后让学生自己扮演病人,这样学生既看到了视频中的病例,也要把病人的症状、体征复习好,这样才能把病人扮演好,使大家能够准确判断病人的病情,并做出护理诊断,才能实施主要的护理措施。
2.设计、展示护理查房情境。
护理查房情境能够创设出学生独立思考,将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中的空间。学生要通过护理检查,自己做出护理诊断,并列出具体的护理措施,就必须掌握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等内容,明确有关该病人的护理措施当中涉及的一些护理操作步骤。如对于胸部外伤合并血气胸的患者,在护理评估中第一要问健康史,及患者受伤的时间、地点、受伤的部位、伤时的姿势等,有利于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有脏器受损。第二要了解患者身体状况,问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是否有过敏史,尤其是局麻药过敏史,因为患者可能要做胸腔闭式引流。第三要观察病人有哪些症状体征,经过检查确诊为胸部损伤并发血气胸并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护士依据患者的情况首先处理什么问题,然后做什么护理,逐步进行各项护理措施的`操作。第四,根据医嘱对病人做出辅助性检查,例如取血标本、尿标本等,了解医生做出的诊断以及需要治疗的各项措施。
3.设计、展示实施护理措施。
经过全面的评估患者,教师引导学生为(上述病例)病人实行胸腔闭式引流插管,先选定插管的部位,一般选择腋中线或腋后线第6-8肋间隙,定位后局部消毒,局麻切开1-2cm逐层分离,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将积血、积气引流出来,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然后指导学生进行静脉穿刺,大量补充液体,以改善患者的休克状态,这样需要学生必须按照基础护理学当中关于静脉穿刺的操作要求进行操作,在操作中要注意执行核对制度,而且要求双向核对,尤其需要输血的患者核对要求更加严格,以免出现溶血反应。待病人的病情稳定后,将病人安置舒适体位。加强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如果病情不稳定需要手术的患者,马上进行备皮,下胃管、尿管,打静脉留置导管等术前准备。
4.教学效果评价。
在上述操作进行完之后,先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执行的各项护理操作有哪些不足之处,错误在哪里,然后老师再详细地指出错误之处,并进行纠正,若时间允许可重新做一次规范的示教操作,让学生印象深刻,便于学生记忆。由于给了学生动手的机会,有效促进了理论知识密切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从评估病人、做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实施护理措施及评价操作效果五大方面进行。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进程,以肯定性的激励为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鼓励和赞扬。通过评价,师生能够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坚定信心,帮助学生进入临床以后自如应对病人,很快适应临床工作。
几年来的中职《外科护理学》情境式教学,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优化。对于学生顺利进入临床,在临床多变情况下合理利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较好地为完成外科护理工作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情景教学法应用论文(精选19篇)篇十九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改变了我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学习、生活、娱乐以及工作方式,这也就使“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了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传统的课程体系也是以知识块构建课程体系的,但作为高职院校,更多的是希望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本文就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为基础,探讨如何将其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实践当中,促进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双重提高。
一、课程的性质及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面向计算机网络、软件、计算机应用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计划中,本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基础课作用。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操作系统》等的基础上再学习本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对后续课程如,《网络安全技术》《网页制作》、《asp.net》等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本课程设置上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数据通信基础知识、传输介质、局域网技术、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相关技能,加强学生组网、管理和维护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会局域网组建、互连、维护和因特网服务与应用等技能及网络必须知识,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维护、管理。因特网的接入、常用网络设备的配置、维护等操作技能。
本课程在对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处理事务及故障排除的能力,为学生参加以后的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等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以后从事网络技术相关工作及络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在设计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技能的训练,将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通过与行业、企业单位相合作,共同探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培养规格:
(一)在课程理念上,注重在如下四个方面的设计。
1)创设学习情境,在学习情境中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注重在学习情境中贯穿知识点的学习与运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转变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由简单学习情境入手,循序渐进,逐步加大学习情境的深度,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最终达到综合应用的能力。
3)在知识的习得上,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以金字塔方式变化,充分体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
4)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改变环节评估考核的权重及评价的方式,加强过程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在每一个学习情境的完成过程中,给学生三方面的评价,即:自评、互评、教师评。
(二)课程在设计思路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以学习情境划分大学时块,依据学习情境的子任务再划分小学时块,最后细分到课时的安排。
2)在课程的目标定位上,将课程的培养对象定位为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员,以企业单位日常工作为背景,以具体的案例为例,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网络组建、管理和维护人员。
3)整个课程内容实现三个转变:a.主体的转变: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中心,教师引导和辅助”。b.知识系统的改变:由原来的按理论知识体系讲解转变为理论知识为教学情境服务,需要什么理论知识讲解什么知识,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c.知识性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变:随着学习情境的逐步加深,知识性的习得越来越少,能力性的培养越来越高。真正体现“教师为了不教”。d.环境的转变:将原来理论知识在教室,实践内容上实验室打破,在实训室中边做边讲边实践。e.身份的转变:学生由internet服务的使用者向小型企业网管理员的转变。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构,以项目的形式展开,理论知识融合在项目实践所需的知识中。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组形式组织实践课程,以5~6人为一组,进行实践环节训练。一般由老师提出学习情境并出示学习任务卡片,学生通过需求分析――设计选型――方案实施――网络配置――测试验收――评估等环节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
三、结束语。
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理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在设计过程中,重点针对高职院校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充分考察企业行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以学习情景下的项目构建课程,把理论知识和现实岗位的情景联系起来,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对接,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也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