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是我们在学校教育中的一项必修课程,也是我们扩大国际视野的重要途径。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应用程序和在线课程来学习英语。
教育的英语带翻译教育的英语(模板20篇)篇一
大学英语教育一直是大学教育当中的'一个重点.但是在这个重点当中当然也有一些问题涌现出来,有大有小,所以有人疾呼大学英语教育改革.针对改革,本文从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期待入手,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师科研、教学和英语基本功等方面问题,最后提出了两点建议.
作者:卢青松吴素琼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330013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8“”(2)分类号:h3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科研教学改革
教育的英语带翻译教育的英语(模板20篇)篇二
摘要:对于大学英语专业教学工作来说,翻译课程教学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内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不仅能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本文首先概述了以学生为中心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内涵,其次分析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现状,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望对有关教学工作者带来帮助。
翻译课程是训练英语专业学生双语应用能力、跨文化能力的主要课程。优秀的英语翻译不只是将翻译内容的“躯干”完整、正确的表达出来,而是在此基础上赋予译文鲜活的“灵魂”。然而传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化,并且过于注重翻译结果,缺乏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因此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搭载在一个先进的、个性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上。这一要求具体是指大学英语教学需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注重教学过程,同时应将学生置于教学主体地位,并以培养出英语综合能力强的学生为主要目的。所谓英语综合能力强就是指口语能力、应用能力、翻译能力俱佳的人才[1]。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也应以此为教学指导方针,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兴趣指引下融入教师课堂教学,并且积极主动的探索问题,从而提升其翻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的英语带翻译教育的英语(模板20篇)篇三
12月份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将对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作局部调整,调整后的试题变化之一就是对原来的翻译测试部分进行调整,即将原来的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这一调整明显增加了翻译部分在整个试卷中的比重,在测试上增大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考核,也向承担大学英语授课的教师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翻译训练,特别是段落的汉译英训练,是摆在每一位大学英语授课教师眼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目前,大学英语基本是融听、说、读、写、译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课程。由于受到课时和师资的限制,各学校并没有条件为学习大学英语的学生单独地开设一门翻译课程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辅导与训练。
1.1教材跟不上要求。
作为非英语专业学生,他们接触翻译最多的是英语课文的汉译、课后练习中的单句汉译英和单句英译汉。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课文的翻译也是英译汉的练习。课后的翻译练习有三种:一种是完成句子,这部分已给出半句翻译,要求把剩余的半句译成英语,这和之前的四六级翻译题型是一致的,也往往作为练习的重点;第二种是整句汉译英,也能满足cet翻译的训练要求;第三种是整句英译汉,由于cet不涉及,重视程度不及前两种。如今翻译测试以段落出现,现有课本的更新需要一个过程,暂时不能满足训练要求。
1.2翻译练习相对单一。
之前学生对翻译练习的做法是自己先翻译,随后根据参考译文做对比,即使老师对这部分进行讲解,也只是触及表面,没有足够的时间给予学生系统的翻译理论,翻译技巧和方法的讲解,更没有时间做各种题材的翻译训练。这就要求必须利用现有条件,适当调整授课各部分比重,把翻译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上来。
1.3教师翻译水平相对不高。
新的变化也对教师自身的翻译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长期教授大学英语的老师来说,由于没有一直从事翻译教学,自身还需要做好翻译课的补课工作。翻译理论、技巧、各种不同文体的翻译都需要在老师掌握之后再传授给学生。
2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
四六级考试就是英语教学的'指挥棒,教材的编排要随之做出适当的变化,比如在每个单元的练习中增加段落的翻译,并且在每个单元开设相关翻译技巧的讲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翻译讲解和练习,方便老师和学生。在现有条件下,老师可以从课外选择一些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段落供学生做汉译英的练习,通过这种具体的材料翻译讲述相关翻译技巧,如直译、意译、增词、减词等等,并教给学生在段落翻译中还要注重句子衔接、不同文体不同翻译风格的问题。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汉英翻译选修课,选派专业的翻译老师为学生系统讲解翻译理论、方法与技巧以及好的译文赏析,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实践练习。这样做可以满足大批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于提高自身翻译的要求。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多媒体手段进项自觉的汉英翻译对比赏析,评析译文质量,让学生在赏析的愉悦中体会译文的美好,增加他们对翻译的认识,促使他们自觉的翻译活动。
大量开展与翻译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增加学生对翻译的认识,培养翻译学习的兴趣。在日常学习中,各大高校英语课外活动多体现在英语演讲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歌曲比赛等等,而没有面向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翻译比赛。开展翻译比赛可以很好提高学生对于翻译学习的热情,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翻译学习中来,以点带面,制造浓厚的翻译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翻译学习。
各大院校可以组织专业翻译教师为大学英语授课教师开展系统的翻译培训,从翻译理论到翻译技巧再到翻译实践全方位提高教师自身的翻译水平,这样才能迎合四级考试新题型向各位大学英语授课教师提出的挑战。
总之,翻译作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在教学活动切实得到重视与加强。翻译能力的提高不只是针对专业翻译人员,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也是他们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既要坚持以往的单句汉译英练习,也要开展段落翻译的训练,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满足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需要。
教育的英语带翻译教育的英语(模板20篇)篇四
从大学田径教学在新时期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地位和作用上不难看出,大学师生应重视大学田径教学,并依据田径运动和项目的相关理论知识,用于大学田径教学,笔者在下文中将探讨新时期大学田径教育改革的对应举措。
当前大学的田径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长短跑、起跑技术的教授,应将互动式教学和合作性教学相结合,同时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田径教学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采用探究性教学和情景式教学来提升田径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
大学田径教学的考评内容不但牵涉到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指标元素,还要照顾到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学习田径项目时的心理素质的考评,在实际的考评工作中应运用直接考评和间接考评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同时在有关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运用上,要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考评模式,融合其合理、科学、适合我国大学田径教学实际状况的先进元素,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规范性设计。
1.3、从大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准以及身体发展状况来对田径课程进行优化。
大学田径教学课程的策划和设立的一个基本要素就是大学生的心智发展准和智力水准的高低―――尤其是各类身体素质的实际状况,在此前提下对传统的田径课程进行规范化改良,以适应新时期的田径教学纲要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1.4、课程设计多元化、灵活化。
第一,田径课程在国外所有的大学中都是选修课,与其它课程共同组成了大学公共体育教学项目。虽然田径运动对大学生的身心等方面都有较高的塑造价值,但这类运动并非完全适合所有学生。但是应该看到的是,田径教学项目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有极大助益的,因此,应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田径的积极性。第二,在设计田径课程教案时,应使其多元化和灵活化,只有让学生体验到田径课程的魅力,他们才会去认真学习,并养成长期运动的良好习惯。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学生唯有坚持一个或若干个体育项目的锻炼,才能全面提升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田径项目的设立上不应无目的性的删减某些“危险”运动,例如:撑杆跳、110(100)米栏、铁饼、标枪、长距离障碍跑等等,因为这些运动在大学生中也有拥护者,而其本身亦有一定的教学价值。美国大学有专业的撑杆跳高“校队”,有许多崇尚冒险的学生将撑杆跳作为自己的常规训练项目。这些所谓的“高危”项目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并且,当学生完全掌握了这些运动技能以及教练对运动项目进行规划后,其危险性可以控制在一个能够接受的范畴内。因此,我国大学应依据学生的身体状况,适当开展这些“高危”项目。
1.5、课程内容标准化、正式化。
针对某一部分学生对田径运动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开展合作性学习是可行的,但是对田径运动进行游戏化则不符合田径运动发展的潮流。而国外在初中或小学不设立田径课的原因是:中小学的运动场地、老师素质和学生素质使其无法设立标准化的田径训练课程。而非标准化、休闲化的田径运动则无法体现田径运动的真谛。田径运动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也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发展到如今,田径运动应该更加标准化和正规化,而教练也应将正统的田径技术和战术传授给大学生。我国大学里的田径课程,其思想和精神都是严谨的,它有一套独特的系统,并非所有的运动都适应现代的大学生。而这一论点对我国大学的田径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1.6、课程交流国际化。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正式形成田径技术交流圈,这使得欧洲的前卫技术和美国高校的商业化模式相互结合,从而令欧美在田径教育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国际间的田径经验交流是极重要的。虽然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但是中国目前与其它国家的田径经验交流还未形成一个交流圈,这也正是大学田径项目发展受阻的其中一个原因。尽管改革开放之后,与国外的学术交流有所增多,但直接的课程交流还很少。
1.7、教学、训练一体化。
我国大学田径课程教学是以田径技术为而核心展开的,其运动观念的树立,可以帮助我国大学生学习到“最正宗”的田径技战术。而正宗的田径技术一方面来源于生物力学原理;另一方面来自于技术解析。而研究结果表明:与田径运动的规律和运动员个人特征相符合的技术就是“最正宗”的技术。所以,田径教学不应过于呆板、枯燥或墨守成规,而应使学生了解其物理学原理,激励学生在训练中培养自己的“独门绝技”。也就是说应激励学生去发现和研讨。在进行田径教学的.改革时,应采取教学、训练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该类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模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是针对学生个体的传授和引导。使学生在体验、领悟田径运动并提升田径成绩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田径运动的真髓。该类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即是说,应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对动作方法不进行强制要求。在新历史时期,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已由一些专家率先提出。而在当今社会,只有会学习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提倡主动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新型要求。田径课程的教学和训练一体化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佳教学形式,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学习活动中去,提升学生的合作式学习能力,是未来田径发展的大势所趋。
1.8、遵循田径课程的内在规律,调整部分课程的讲授顺序,发挥技能迁移的功用。
因为田径教学学时数的减少和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田径项目的开展在大学中遇到了阻碍。为了保障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在实施田径教学的改革时,应依据田径项目的内在规律,调整教学课程的教授程序,将所有的田径项目分为走、跑、跳、投等四个教学版块。这样可以使同一环节的同一技术不再重复,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2、结束语。
因为田径教育教学在大学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高、功能强,因此伴随新时期大学田径教学需求和培养需要,目前大学田径教育教学的问题也正在不断涌现。如何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对大学田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是摆在大学师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对于上文所提到的一些田径改革的技巧和方法,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笔者希望通过本篇文章,为大学田径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教育的英语带翻译教育的英语(模板20篇)篇五
摘要: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翻译人才的必要途径。因此,对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加以重视,适当讲授翻译理论,改进翻译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翻译能力。文章首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意义进行了分析,进而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对教学实践有所助益。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以及我国成功进入wto,世界各国的交往活动与日俱增,对外交流的范围也逐渐宽广。在这样的形势下,翻译人才的缺乏也渐渐凸显出来,并且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疑也给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翻译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应引起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然而在目前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情况并非如此,而且翻译教学实践以及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所呈现出的不足证实了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尚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不仅是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1是全面落实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精神的要求体现。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而且强调了翻译教学每一阶段的标准都是可量化的,并论述了翻译与其他教学环节的内在联系。因此,强化大学生英语翻译教学不仅是对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精神的要求体现,同时也是强化学生实用翻译能力的最好途径和必然要求。
2是提高学生英语全面技能的要求。
在大学生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等几方面的技能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这就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各教学环节之间关系的研究,根据学生情况把握其教学重点。当然,翻译教学在同上述几方面教学花费的精力和时间相比不及,但是这并非说明翻译教学可有可无或不重要。毫无疑问,它对听说、阅读、写作等各方面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假如对一个听说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翻译绝对是件难事,一个翻译水平一般的学生也不会做好写作。因此教育者应重视翻译教学,特别是要在其过程中加强像翻译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培养有重要影响的方面的建设,从而使得我们的教学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是后续教育的内在要求。
实践证明,学生翻译水平的高低不仅对他们的基础阶段产生影响,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后续教育。比如在考硕士研究生时,翻译项目占有一定比例,而让考生最担心、最头疼的也正是这个类型的.考题。据相关研究生英语考试结果资料统计显示,翻译是大多数考生的弱项之一,英语分数较低也正是因为翻译水平的薄弱致使失分较多。由此看来,基础阶段翻译能力的缺乏对后期的继续学习将会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为此强化大学生翻译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全面技能的要求,也是后续教育的要求。
4是适应市场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对外交流活动的增加,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多,同时对其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过去受欢迎的那种单一技能型人才已不再适合社会的要求,社会需要的则是复合型人才,也就是既具有较强的英语理论知识,又要有较高的实际运用技能。翻译人才,特别是那些科技翻译人才,深奥的专业知识、偏僻的专业术语,如果没有较高的翻译技能,是难以胜任科技翻译的要求,更谈不上曲尽原文之妙了。因此在大学阶段,奠定坚实的翻译基础,培养实际翻译运用能力,在工作中就能如鱼得水。
1教材建设忽视及测试方法不到位。
目前,各高校针对专用的翻译教材为数极少。而现使用的英语教材中,没有相关的翻译基础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方法等内容。教材中每个单元设置的关于汉译英的课后练习,其实质上是对学生所学的句型、短语、词汇、语法结构等知识的巩固复习。从翻译能力要求角度来讲,这种练习还算不上翻译,只是针对词汇语法所进行的一种综合练习。从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题设置情况来看,在前,根本就没有设置翻译题型,缺乏对翻译能力的检测指标,这无形中更助长了教育者、学生对翻译能力的漠视。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英语教学改革也逐步进行了加强,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这个指挥棒的作用下,为改变过去客观题较多而导致的“高分低能”现象,从19开始,便增加了“英译汉”这种题型,此后在不断的改革完善中增加了“汉译英”。近几年来,虽然四、六级考试题型在翻译能力测试上有所突破,但相对来说显得较为简单,而且在评分标准方面操作性也显得较差。从这些现状可见,翻译教学并没有引起教育界以及广大师生的真正重视,因此不能对英语翻译教学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
2师资不足及教学方法欠缺。
翻译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必须要有较扎实的翻译知识、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才能很好的实施。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育者在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下,英语翻译基础较为薄弱,而且在教学中也极少进行过翻译实践。此外,因为教学任务多,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及素质,因此在讲授时,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关键,如果自身就不够重视翻译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再好的教材也无法实现其教学价值。从教学方法上看,大多数英语教师只是在阅读教学中简单融合翻译讲解,或者是对课后练习的短语、难句进行简要分析,即使针对翻译进行专门的讲授,但教学方法单一呆滞,不得要领,多数教师侧重于讲解技巧,让学生做些有关翻译练习,基本上把翻译课看成了是一种技能课,而忽略了相关理论知识、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背景、语言互相转换意识的培养和不同语言、不同思维特征的揭示及把握,致使学生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甚至因其大量的练习导致对翻译教学产生厌倦情绪。
3科学的教学模式尚未形成。
人才培养最基本的途径是通过教学来实现,但不同的学科有其符合自身规律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各高校教学在传统封闭性、独立性的影响下,致使翻译教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而且因其教材建设问题,在教学中理论以及实践所占比例的大小没有标准,这也使得教师往往在教学时跟着自己的感觉进行选取,没有也不可能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此外对于我国历来的翻译教学,因其翻译课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从而在教学模式上基本都采用“翻译技巧+翻译练习”。这显然是与翻译教学的内在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特点相矛盾。
1切实转变翻译教学在师生中的地位。
目前翻译在师生中的地位不高是制约翻译教学的关键问题。因此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改变观念。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这五方面的综合技能。教学时,除了真正认识到听、说、读、写的重要性外,还要深刻认识到翻译能力的培养对日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把翻译教学当成一项重要内容。此外在教学时,还要引导、强化翻译在学生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让他们在翻译的乐趣中寻找动力,只有这样翻译教学改革才有章可循。
2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大学翻译教学中,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较为明显。当然重实践并不错,因为翻译的根本问题是实践。但排斥翻译理论是不应该的。人类对一种事物的认识从实践到理论是一个普遍规律,理论源于实践,但也可以反作用于实践,甚至影响实践的成败,翻译并非例外。可以说,理论和实践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不讲理论,但也不能一味地讲理论,纸上谈兵。最可行的办法是在宏观上对翻译理论作一个简单的概括,再分门别类地带领学生去做大量的翻译实践,从感性到理性,这样学生也容易接受。此外,要对大量的翻译实践进行不断地概括和总结,找出翻译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翻译技巧吧。要想做一个好的笔译翻译,必须有中外文深厚的语言功底。逐步解决在学习外语时母语所起的干扰作用,需要从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深刻全面地了解译语国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翻译水准。因此在教学中还需要注重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讲授,切实让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得以更好的发挥。
3构建定位清晰、导向明确的培养目标。
翻译学在我国作为一门新型学科正在起步发展之中,我们应当在翻译教学领域进行大胆改革,使之紧跟社会需求。目前由于翻译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模式比较单一,长期遵循学术导向的单轨制教学模式已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而另一方面,翻译教学的学科专业特色并不突出,许多中国大学的翻译课程极少与翻译紧密相关,即使开设了一两门翻译课程,也未必覆盖翻译方向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不能适应市场或学术研究对高级翻译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因此,各高校开设新的翻译专业方向的课程,并随之针对培养目标具体安排教学内容,如“法律翻译”、“商务翻译”、“科技翻译”、“视听翻译”、“翻译与写作”或“专业性笔译”、“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和“对话传译”等。同时要做到教学重点突出,实用性强并紧跟市场需求。
4创新翻译教学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我国的翻译教学也应开始与之前的那种翻译式、纯文学翻译的外语教学分离,转为基于现实需要的文本翻译的教学模式。这种翻译教学模式并不是要培养专业的翻译者或口译者,而是为了使所有专业语言研究人员能够具有处理日常的或非正式的翻译的能力,并能够监督公共的或正式的文本翻译的质量。对于在训练时翻译文本的选择,也要是那些在真实生活中可以或应该被翻译的文本,比方说某个特殊的客户所需要的,某个特殊目的所需要的,或是要对某个特殊观众所说的文本,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处理真实的翻译任务了。在翻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数字、数据的处理,特定时间,人名、地名,文章修改,文化内容等等都可以加到翻译教学课中。德国的杜伊斯堡大学也采用了这种基于现实生活的文本翻译的翻译教学模式。这里的学生只有外语专业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才可以开始翻译工作。
四、结束语。
当前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课往往只是作为语言学习的辅助课程,这种定位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因此,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变传统英语翻译教学中学术导向的单轨制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实际翻译运用能力,适应市场或学术研究对高级翻译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
教育的英语带翻译教育的英语(模板20篇)篇六
【论文摘要】根据柏拉图的教育理念,本文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分析中国当代教育,讨论教育目的论,结合各阶段的教育模式,找出中国当代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探讨一条更健康的发展之路。
【论文关键词】柏拉图以人为本教育。
古稀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以其不朽的哲学思想流芳后世。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他之后几个世纪的西方哲学都是对他的思想的注解。在其思想宝库中,闪耀的东西很多,比如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文艺理论,心理学等。柏拉图的教育理念也非常优秀:当代教育中很多科学的方法就是来源于柏拉图的思想。回顾中国当代教育,柏拉图的教育理念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一
柏拉图不满于当时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的混乱与缺憾,极力主张建立一个由哲学家统治的国家。这样的哲学家―国王是经过精心培育,层层筛选产生的。这个培育、筛选过程就涉及到了教育问题。在柏拉图看来,“社会是由那些有能力彼此补充的人为了满足相互的需要而产生的”[1]。统治者要使国家功能完整协调地发挥,就必须培养相应的人才来从事各项工作。也就是说,国家要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各类人才,特别要注重对哲学家―国王的培养,来为理想国家服务。这些人才必须具备对国家有利的才能和品德。虽然这种主观上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在客观上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但是这是技能上的“全面”发展,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完善。因此,这种教育理念也存在着弊端:它会造成国人的模式化,人们会缺乏个性,过于单纯等,不利于个人真正的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对教育目的论的理解也更全面了。从建国初的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这样的教育目的与柏拉图为城邦国家培养生产者、保卫者和管理者的教育目的差别不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柏拉图的教育理念是其渊源。其实,把人单纯地看作是劳动力,似乎有些功利主义的阴影。它忽略了人的自我价值,忽略了人本身要求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愿望,忽略了人的自我价值。幸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人本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他们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对传统教育的补充。现代教育中的人本主义思想“是从尊重人的权利,发展人的潜能,使人获得完善,增进人本身的幸福的角度提出的”[2]。如果说注重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的传统教育是主调的话,那倡导人本主义思想的新型教育观就是和音,这两部分的协调一致才能奏出和谐美妙的乐章。
二
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大量论述教育问题。他认为理想的生活只有在理想的社会里才能实现,而理想的社会依赖于社会秩序和统一的教育体制。要实现哲学家当国王的理想,就必须教育培养出能胜任这一伟业的人才来。“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手段,统治者可以运用它来朝着正确的方向塑造人性,从而创造一个和谐协调的国家。”[3]教育问题在柏拉图的理论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他的教育模式基本上与西方文化中各种社会等级的传统教育模式相似:与生俱来的社会地位决定一个人受教育的机会。柏拉图说上天在铸造人的时候在土里添加了不同的成分,因而造就了不同种类的人。黄金加载统治者身上,白银加载辅助者和军人身上,农民和工匠身上的则是铁和铜。虽然他说:“如果农民工人的后辈中间发现其天赋中有金有银者,他们就要重视他,把他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去”[4],但柏拉图在提倡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以及公立教育的时候,最重视的仍是高等教育,即为培养黄金统治者和白银保卫者所需的教育。具体到各教育阶段上,柏拉图的观点是一开始就给所有儿童均等的教育机会。10岁以下的儿童的课程就是游戏、运动和音乐。音乐和体育贯穿了这整个教育阶段。体育课锻炼身体,并间接培养自制和勇敢这样一些品质;音乐课直接训练精神。由于灵魂可以在音乐中找到和谐和韵律,甚至可能是公正,柏拉图强调音乐的纯正性,要求教授给儿童的音乐要么是模仿勇敢的人的,要么是模仿好话,“从善如流”的。10岁以上的儿童要与亲人隔离,以免受到父母不良习惯的影响。要开始学习认字、阅读、道德教育、算术、天文学和几何学。20岁以上的学生,要参加全国选拨,这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被选中的青年人要考察其是否有辩证法的天赋,在身体、性格、心灵等方面再训练;落选的人被分配去做国家的经济工作,从事比如农业和手工业等。30岁时参加第二次选拔,落选的人担任辅助人员,如政府里的文职人员,军官等;选中的人再学习五年辩证法后,会被分配到基层工作约十五年,之后就可以当哲学家―国王了。由此可见,培养人才的周期是相当长的。也就是说,教育是而且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家应当根据各个年龄阶段学生智力体力等情况制定教育计划,培养国家所需人才。
中国的教育发展很快,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盲半文盲的比例急剧下降,学龄儿童入学率不断升高,大专院校学生在校人数不断突破历史纪录,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数量在不断提高。教育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很大进步。然而,这种以高考作为检验人才的手段的教育体制正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比如很多学生高分低能,碰到实际问题找不出解决的方案;更多学生偏科严重,学理者忽视文科,学文者痛恨理科;还有考试选拨造成的学生压力过大,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不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悖。如果这一趋势继续恶化,它不仅会造成个人的巨大损失,还可能会影响到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计划,因为这样的“人才”可能只会做题而已。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国家要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关键就是靠人才。这样的人才是复合型的,不断完善的,极具潜能的`人才。所以,教育以人为本,在尊重人的权利,给个人受教育的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进步的同时,给国家培养急需的人才。也就是说,和音润饰主调,发展主调,最终使整个乐章更加精彩美妙。如何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接下来还是从教育的各个阶段说起。
学习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症状。所以,幼儿教育应重玩轻学,给儿童一个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然后,中小学应继续推广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在学生中开展兴趣小组,唱唱歌,跳跳舞而已,更不是为了应付教育部门的检查而开展的活动。它必须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教育。在德育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主热情,互助互爱,善良,勇敢,自信等品格;智育方面,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将填鸭式教育转换为启发式教育;体育方面,呼吁学生加强身体锻炼,并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规范;美育方面,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美育材料,培养学生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总之,素质教育就是要形成一个以智育为核心,促进德体美相应协调发展的教育。国家应以改革高考来优化素质教育。职业学校和一些大专院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注重理论的实际运用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本科院校要为国家、市场培养相应的高品质人才。同时,给学生继续得到素质教育的机会,使他们陶冶情操,完善自我。本科教育还应给研究生教育准备理论基础,尽量把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结合起来。最后,硕士生、博士生的教育应注重培养学术人才,以国内外学术研究需要为方向,而不要以一时的市场效益为指导,注重国家高尖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以国家社会的长远发展为导向。此外,还应认识到品性教育的一贯性和智力教育、能力教育的阶段性,根据这一特征,制定各阶段的教育目标和规划,自始至终重视学生的品德熏陶和品格塑造,而有阶段有目标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不让学生负担过重而导致潜能丧失。
三
现在,中国仍存在普及教育与高等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这些矛盾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学校培养的才智平庸的毕业生过多,就业单位急需人才匮乏;考试,特别是高考,给学生、老师、家长造成的巨大负担和心理压力;国民素质还比较低,公众意识缺乏,等等。所幸,政府和教育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问题,有识之士振臂疾呼改革中国教育。很多改革试点项目在各大中小学运行,成绩喜人,期待进一步的推广。
总之,中国教育应走一条健康发展的路子,即保证为国家提供素质高能力强的建设者,同时给个人充分的受教育机会,帮助个人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走好这条路,可以以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为蓝本,以人本主义教育论为补充,借鉴他国先进经验,结合古今中外的优秀成果。
参考文献。
[1][3]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m].盛奎安,译.
[2]马兆掌.现代教育论[m].杭州.
[4]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
[5]伯特兰・罗素.教育论[m].靳建国,译.
教育的英语带翻译教育的英语(模板20篇)篇七
语文教育学是一门跨世纪的语文教育的理论形态,它的建立遵循着语文教育内外部运动规律。以下是“从语文教育看学科信仰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当下,语文教育信仰诸多,比如“新语文”“真语文”“本色语文”“生命语文”“人格语文”“深度语文”等等。但我们在仔细研究这些“门派”的不同阐述后发现,他们虽然名称各异,表述有别,其内在“基因”——学科核心理念基本是一致的。这里,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韩军的“新语文教育”,是秉承“五四”新文化精神的教育,是建筑在“语言即人、即存在”的哲学观念上的,以说真实的、个性的话为价值论,以“用语言立人的精神”为语文教育终极目的和本体论的语文教育观。
熊芳芳的“生命语文”,让语文进入生命、唤醒生命,并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涵,是为帮助我们认识生命的美丽和宝贵,探索生命的方向与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与品位,使生命变得更加美好、更有力量、更有意义而进行的语文教育。
黄厚江的“本色语文”,立足母语教育,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体现语文学科基本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说,本色语文说到底就是学生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
还有“真语文”的大讨论,其倡导者在的《聚龙宣言》中表述道:“语文教学最应真实、真诚、真情、真切”“真语文的`教学风格:教师要真讲、学生要真学、评价者要真评……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真读、真说、真写、真对话。”
从这些不同表述中,我们不难析出其共同因子,那就是以人为本、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和要求、追求语文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如此看来,看似各持己见的“语文场”其实对语文学科的认识与指向基本是一致的,而这种一致性正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理念与共同信仰的体现。从这些语文教育理念的阐述以及当前语文教育现状来看,形成正确语文学科信仰应该抓住三个关键词:人、道、理。语文的“人文性”决定语文学科以人为本的根本特征。“文以载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作为形而上的“信仰”自然须追求度人之“道”,而不能只关注应世之“器”。语文学科信仰的“理”是条理的“理”,是规律,因为我们现在有些语文老师上课“不讲道理”,或者说上的不是语文课,大概也正是因此才有了上文那些对“真语文”“本色语文”的呼唤吧。
语文需要信仰,其他学科也需要信仰,这是教育和教学的特征所决定的,只有在正确的学科信仰引领下践行的学科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目标。
一、树立学科信仰是学科教育的需要。
在教育领域,学科建设不只是知识逻辑的建构,学科教育更关注的是学科知识的传承以及在传承过程中的学科文化、学科价值的建构。信仰是什么?是理念,是态度,是价值观。学科信仰就是学科的教育哲学,是指导学科建构与传承的准则。约翰·亨利·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指出,有两种传授知识的方式:若将知识作为换取世俗功利的手段,他就会变成技艺,成为一个机械过程,只能成为教学;若着意于知识赖以发生或构成的哲理要素及心智本原,它显示知识的价值自足,可谓教育。因此,没有信仰支撑的学科教育很容易沦为应试的、应世的教育,机械的、无生命的教育。
二、树立学科信仰是教师发展的需要。
学科信仰是教师教育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正确的学科信仰能激发教育者的热情,让他更投入教育事业,更倾心教学研究,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和素养提升;正确的学科信仰反映教育者对规律的掌握,能引领他创造更大的教学业绩。如上述语文教育理念的倡导者或创立者,为何能从普通的语文教师中脱颖而出,成名成家?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能够深入地反思和探究本学科的学科本质和规律,并在教育实践中形成具有鲜明特征的学科教学主张和信仰,进而成为本专业的发展引领者。教师通过正确的学科信仰引领专业发展,学科专业的发展同样也成就了有信仰的教师。
三、树立学科信仰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是让人获得发展。如果没有关照学生成长的教育信仰,学科教学就会变成知识的贩卖。哈佛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说:“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训练学生为了某种单一工作而努力,或者一毕业就找到工作。”这就告诉我们,在进行学科教学时不能以培养学科状元为目标,不能满足于一技之长的传授,要关照学生的成长需要,关照学生的终身发展。
学科信仰让我们不只是关注“教什么”“怎么教”,更是引导我们思考“为什么而教”“为什么这样教”。基于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条路径建立正确的学科信仰:
1.从人的发展角度出发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科信仰。
北京一零一中高三生物组在高考前曾一起讨论最后一节生物课讲什么内容经过大家的反复研讨确定最后一节生物课的主要内容为两条建议:一是健康生活防治艾滋病;二是尽量不要选择“丁克”家庭。笔者相信全国大多数的高三最后一节课一定是考前指导。笔者也相信一零一中的这节生物课一定让学生终生难忘而我们这些走过高考的人应该没几个人还能记得高三最后一节课上老师介绍了哪些解题技巧。这就是是否有学科信仰的学科教学的区别前者关注的不仅仅是生物知识和考试更关注生命的成长和人的发展。文本与教师的权威性让我们常常忽视了教育对象成长的需要“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往往流于口号或形式。因此只有确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学科信仰才能打造终生难忘的教育才能实现教育完善人、发展人的终极目标。
2.从学科特征角度出发构建科学严谨的学科信仰。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开展了一项寻找“学科宣言”的活动,该校语文组最初的学科宣言是“儒雅博学,方正多思”,该校唐江澎校长指出,这样的学科宣言毫无学科特色:“儒雅博学”,放到历史组也可以,放到政治组也未尝不可;“方正多思”放到数学组也可以,放到地理组也可以。后来语文组的学科宣言确定为“培养终身阅读者,培养负责任表达者”,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色。其实该校学科宣言正是学科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高度体现了学科的功能定位、专业价值观、教学方式、育人目标以及教师专业发展追求、发展方向和策略等。因此,要从学科特点出发,遵循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规律,才能建构科学严谨、符合学科特征、推进学科发展的学科信仰。
3.从课程建构角度出发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信仰。
课程(course)的英文项有“跑道”一说,这一义项形象地告诉我们“课程”就是对我们“跑什么道”“道怎么跑”“跑向什么道”的全面规划,也就是我们的学科教学教什么、怎么教(学)、为什么而教(学)。如锡山高中化学组的学科宣言,最初是“聚合、聚智、聚变”,显然只关注了学科特征,也就是“跑什么道”。后来改为“竞赛学测,第一方阵;高考等级,绝对匹配”,好像回答了“跑向什么道”的问题,但直白的应试痕迹抹杀了学科信仰以人为本的本色。最后确定为“探寻物质世界,建构科学理论,体验实验魅力,形成化学观念”,应该说这一学科宣言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化学课程的特征。因此,构建科学的、系统的学科信仰要有全面的课程意识。
总之,基于信仰的教学,才能焕发学科的魅力,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可以说,信仰是教育的本真,没有信仰就没有灵魂,教育也就失去其生命的活力。教师应有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信仰。
教育的英语带翻译教育的英语(模板20篇)篇八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翻译模块中学生所要达到的`基本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文在此基础上,经过对该模块中所列的四条进行了近两年的实践研究,对每一条要求都提出了符合学生实际的相关措施,旨在改进高职高专英语翻译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的翻译技巧和水平.
作者:王宁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鞍山,1140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50)分类号:h3关键词:高职英语翻译策略基本要求
教育的英语带翻译教育的英语(模板20篇)篇九
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力量,其主要功效主要表现如下:(1)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诸多研究都证实了这点。比如,luthans等的研究表明个体希望、乐观和韧性水平越高,其工作绩效也就会越突出。(2)心理资本对工作态度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在各种不同的文化中都与工作态度有关;希望和韧性对工作态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乐观对工作态度有着间接的影响。(3)心理资本开发能够有效提升个体的工作幸福感。工作幸福感就是对过去、现在和未来工作的满意度,它强调的是人们对工作的满意和高频次的愉悦。(4)心理资本提升能够增强组织公民行为发生的倾向性。所谓组织公民行为是指个体在没有得到正式报酬系统确认的情况下而自愿做出的行为。(5)心理资本提升能够削减工作倦怠发生的可能性。所谓工作倦怠是指由于工作负担过重或压力过大而导致工作人员的情感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
二、心理资本开发对高职青年教师管理的意义。
当前,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人力资源。《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从学生成长成才、学校改革发展、政府项目引导、合作共赢发展、建议与期待五个部分解读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喜忧参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离不开广大职教人的努力和奉献,尤其是高职青年教师的努力。尽管当前高职青年教师的学历普遍在研究生层次及以上,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但也存在着诸如教学经验不足、科研功利思想严重等问题,还存在着专职与兼职、教学与进修、工作与生活、能力与期待、理想与现实等角色冲突,这些都可能导致高职青年教师工作绩效的降低,进而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青年教师一般指在高职院校任职、低于35周岁的教师,他们属于知识型员工。相较于一般员工而言,高职青年教师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工作内容相对复杂,工作过程难以监控,工作成果难以量化等,他们的心理资本开发和提升有着更显著的效用。
(一)开创高职院校教师管理的新方向。
自资本理论学诞生以来,先后出现了“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知识资本”“人力资本”“智力资本”和“心理资本”理论,心理资本理论改变了以往关注宏观层面,从整体出发提升组织整体绩效的局面,它从个体心理出发,强调个体的心理状态水平对提升个体竞争优势和个人绩效的作用,弥补了以往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微观心理层面关注不够的缺憾。心理资本理论研究成果表明,高职院校在管理过程中,创设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情境或组织氛围,实施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韧性水平,就可以提高教师管理的整体效能,开创高职院校教师管理的新方向。
(二)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绩效,增强教育满意度。
众多心理学、管理学实证研究已经证实了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组织公民行为等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其中,自我效能是一种能使人在压力、恐惧和挑战之下有效行动的重要因素,使得高职青年教师能够在不同情境下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乐观帮助青年教师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增进青年教师之间、青年教师和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希望使得青年教师能够尝试不同途径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韧性让青年教师在面对压力和挫折,甚至是积极事件时,能够快速复原,帮助他们发挥自身的潜能,并超越自我,从而有利于高职院校整体绩效的提高。总之,高职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的开发和提升,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绩效,增强学生的教育满意度。
(三)有利于激发高职青年教师的归属感,增强集体凝聚力。
每个人都希望被群体接纳和尊重,不希望被群体内的其他成员所排斥或拒绝。相较于高校教师而言,高职教师在人员构成上相对复杂,用工方式的多样性,年龄、学历、职称、培训、荣誉等的差异,导致他们在相互比较中产生不平衡感。心理资本的提升能够提高个体组织公民行为发生的频率,从而形成成员间友好互助的良好风气,满足青年教师的归属需要。同时,组织承诺水平的提高,增强青年教师对学校的认同和归属感,并激发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行为倾向性。
(四)有利于高职校园和谐文化的构建。
所谓文化就是“人化”和“化人”,本质上就是人的生活式样,可以理解为人文教化的意思。心理资本的提升有助于高职青年教师良好工作态度的形成和维持,在馆员之间、馆员与读者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合适的应对方式和行为方式,并赋予所做工作一定的价值意义,这恰是和谐文化的精髓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的提升有助于高职校园和谐文化的构建。
三、高职青年教师心理资本提升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青年教师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就是个体对其能否做成某件事情可能性的觉知。成功的次数越多,个体的自信水平就越高,成就动机水平就越强,其自我效能水平也就越高;目标越恰当,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自我效能水平也就越高。因此,可以通过增加成功和调节目标来提升高职青年教师的自我效能水平。第一,帮助青年教师清晰地了解自我,使之形成恰当的自我设计,对每一项工作都有顺序地安排或计划。第二,制定合理的业务学习、技能培训、访学交流等计划,提高自我设计实现的可能性。自我效能与具体业务有关,它是建立在练习或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只有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自我效能水平才有可能提升。第三,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机制。自我效能受他人影响,当青年教师与处于同一层次令其钦佩的同事交流时,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事方式对青年教师的影响最大,他们就会形成这样的理念,即“如果他们能做到,我也能做到”,进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此外,也可以通过积极反馈来提升青年教师的自我效能,当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受到别人的赞同和积极反馈时,他们就会把自我怀疑转变为自我效能。
(二)提升青年教师的乐观水平。
乐观是现实而灵活的.归因方式,乐观的人会觉得只要足够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并认为成功完全是由自己掌握,而不是由运气等外部因素导致的。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提升青年教师的乐观水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包容过去,积极地悦纳自我。包容过去并不意味着逃避或推卸责任,而是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地重构过去,尽可能地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过去的问题和情境,形成对自己有利的判断,而不是自我怀疑。第二,珍惜现在。指导青年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问题,以感恩的态度去面对当下,不断提升自身的乐观水平。第三,积极探寻未来发展的机会。高职院校领导干部应改变工作态度,不将青年教师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正确领导,关心青年教师的发展,让他们有信心面对未来的各种挑战,开发他们的潜能。需要注意的是,青年教师的盲目乐观可能会导致不切实际的自我陶醉和自我膨胀,甚至于遇到问题时会推卸责任。因此,积极乐观的高职青年教师应常怀感恩之心,善于自我调控。
(三)提升青年教师的希望水平。
关于如何提高高职青年教师的希望水平,青年教师领导者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第一,领导者应该是充满希望的,他们以目标为导向,并能够传染给普通青年教师,激励他们努力实现更高的业绩。第二,领导者应鼓励青年教师设立个人目标,为他们创造有利于个人目标实现的环境,并在他们提出创新性的路径时给予奖励。第三,领导者能够容忍充满希望的员工。充满希望的青年教师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而这些品质可能会给人一种无组织、无纪律的不好印象。第四,在遇到影响成功的障碍时,鼓励青年教师制定计划克服障碍。
(四)提升青年教师的韧性水平。
韧性是一种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和个性品质,它是可以开发和提升的。第一,帮助高职青年教师认清自身拥有哪些资源,如天赋、技能、人脉等,这些资源可以增强青年教师的韧性。第二,在遇到影响成功的障碍时,指导青年教师学会迂回并规避障碍。总之,心理资本关注的是个体内部积极的心理能量,高职青年教师心理资本的开发和提升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工作绩效,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师的个人竞争优势和工作幸福感,也是当前和未来高职院校管理创新的一个支撑点。
教育的英语带翻译教育的英语(模板20篇)篇十
摘要: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实施通识教育理念的改革对策,同时也分析了通识教育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并给出一定的尝试性建议。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通识教育理念转向;大学英语教师;课程设置。
为了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做了适当的调整,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使学生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1]。
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制定的教学目标中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体现出工具性和人文性,还要体现出其通用性的教育作用。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学英语教学向通识教育理念转向有助于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制定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通识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关注对学生的人格和修养等人文主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德和智共同发展。
通识教育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通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的全方位和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最终要将学生培养成积极参与社会、有责任感、全面发展的人[2]。
社会现在需要的不是简单的单一型人才,而是需要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的大学英语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将英语语言学习与全方位的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内在修养,健全学生的人格,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选择一种教育理念便会决定一种教育实践模式,并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关系到社会的前途。
将通识教育理念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其终极追求是开发出学生身上的人文气质,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和高尚情感的国际化人才。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实现通识教育理念的转向,教师首先要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向,正确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然后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把通识教育理念融入到课程体系中。
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教授语言技能,解决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等问题,更重要的是需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填补英语知识结构上的欠缺,还要培养学生整合不同领域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特别要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培养出有高尚情操、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价值取向的个体。
教师是课堂语言输入的主要提供者,如果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单一,只精通英语专业知识却没有广博的其他领域的知识体系,也不能将英语和其他学科进行交叉,通识教育理念便无法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所以,大学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英语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教学能力。
具有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师在以语言工具性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兼顾对学生的人文性教育,最大限度地实现语言能力培养和通识教育内容的均衡。
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将通识教育理念具体化,奠定学生全面坚实的综合知识基础,同时扩展和平衡学生的心智能力。
任何教育理念的实施都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因此,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是通识教育理念与大学英语教学融会贯通的关键。
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生活、情感及道德的和谐健康发展,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识教育理念具有时代化和多元化的特征[3],因此,以通识教育理念指引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涉猎兴趣,并紧跟时代的节奏,不断对知识结构进行更新和调整,避免学生将知识局限在某一特定的领域。
大学英语课程应与其他课程有机融合,共同为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而不应只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将语言知识与全方位的知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英语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多元化的学科知识是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大学英语课程向通识教育理念转向有助于把语言技能知识和多元化的学科知识系统地融入到教学中,能够培养出人文知识和素养丰富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1968年,美国的杰克逊在《课堂学中的生活》里首次提出了隐形课程的概念。
我国学者靳玉乐将隐形课程界定为:“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经验(包括学术的和非学术的)”[4]。
大学英语隐形课程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英语讲座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每位学者都有自己独有的知识结构和看问题的角度,在各种类型的讲座中,主讲人会传达给学生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因此,学生的知识面会得到拓宽。
定期举办一些英语学术或文化等不同主题的讲座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辨能力,同时对塑造学生品格,提升教学质量也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2.英语课外活动对学生情操的陶冶。
大学英语技能竞赛、英语社团和课外阅读等活动不仅会给学生创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中拓宽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对提高其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也很重要。
3.校园英语氛围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影响。
语言环境是学习者语言能力提高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校园的英语角、外文阅览室、留学生俱乐部等都是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能力和开拓视野的好场所。
教师鼓励学生订阅英语杂志,定期向学生推荐英文原著并定期举行读书心得讨论会,多为学生创造与外教交流沟通的机会,鼓励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提高用英语与人沟通的能力。
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大学英语隐形课程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还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
为了紧跟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网络在线课程应作为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补充。
微课、线上课程、数字化教学等外语教育的新形态逐渐在教学中发挥出其突出的作用,网络自主教学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够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改善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对教师而言,采用信息化技术建设优质的在线课程也是教师向通识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提升的新渠道,对学校而言,帮助学校解决了兼有通用英语和学术英语能力的师资短缺的问题。
因此,这种不受时空限制的优质开放在线课程利于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在通识教育理念上思维的转换。
(四)开展多元化的选修课和拓展课程。
在多数院校,大学英语课程都是以公共必修课为主,选修课所占比重较少,这样的课程设置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向通识教育理念转向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提高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和吸收外国文化中的精华,构建多元文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从通识教育理念的角度来说,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贯穿整个大学阶段,课程安排要包括所有学期,可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开设必修课程,在第三学年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在第四学年开设大学英语拓展课程。
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及拓展课程可以开设英美文学作品欣赏、影视欣赏、英美文化、西方文明等,拓宽学生在各个领域的知识视野,满足学生对英语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实际上就是教学的设计者,一堂课设计得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输入式教学,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低,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式是为更有效地传授课程的核心知识服务的,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最终都是让学生通过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构建扎实和系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形成批判思维能力,并能够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世界进行观察和思考[5],为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差生对英语的抵触和恐惧心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并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通识教育理念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面临的困难。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通识教育理念转向仍处在争议阶段,因为许多高校首要关注的还是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及应试能力的提高。
通识教育理念对学生和社会的作用需从长远来看,从短期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通识教育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不能得到许多学校在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
其次,通识教育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还需要学校增加复合型的师资力量。
作为一名具有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基础上还需要学习和研究跨专业方面的知识,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自身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学校还需定期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召开英语教师研讨会,提供国内外英语教师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及时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更新,拓宽教师的知识面,丰富教师的跨文化知识体系。
可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理念,学校和教师自身都需要投入财力和精力来进行教学准备,这是通识教育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困难。
教学理念、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与学生素质紧密相关,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就生成什么样的学生品质。
大学英语教师、学生和学校都是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具备英语综合能力和各方面素质的责任主体,大学英语的通识教育理念转向是这三者的合成与整体涌现,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
简言之,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通识教育理念转向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还需要得到学校在制度和政策上的保障和支持,需要广大教师对教学精心设计,并与学校相互协作,共同将通识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并不断完善,逐步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
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拉开帷幕,关于大学英语向通识性转向还是向学术性转向意见不同。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致力于培养具有精深英语语言技能的人才,还要培养具有积极人格特征与相对广博知识和创新才能的人,学生英语语言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养成在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实现。
作者:李建荣谢慧单位:黑河学院。
参考文献:
[2]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钱铭.大学英语课程的通识教育功能——《1828年耶鲁报告》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9).
[4]靳玉乐.潜在课程简论[j].课程•教材•教法,1993(6).[5]戴立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新视野[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教育的英语带翻译教育的英语(模板20篇)篇十一
英语教学词汇表无疑是英语教学大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习者在英语课程学习中应掌握的词汇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也为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及测试提供了重要依据。教育部高教司于2002年10月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其中收录了一个包括大约3400个单词的词汇表。依据该词汇表编制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应运而生,同时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大纲也把阅读、听力等各项考试内容的词汇要求限制在该词汇表范围之内。然而,该词汇表收词的总量和选词是否科学?复用式词汇与认知词汇的比例是否合理?词汇表的词汇与高职高专英语教材中的词汇是否一致?这些问题目前在我国尚未有学者加以探讨,笔者拟就此进行讨论。
词汇量。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那么,高职高专的英语学习者要掌握多少词汇才能满足以上所规定的口头、笔头交际的需要呢?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最常用的词汇量,即核心词汇量得到基本答案。首先,单从外语学习的认知层面来看,一个外语习得者所能读得懂的词汇量对所阅读的文字材料应该达到95%左右的覆盖程度。换言之,要想达到作者与读者之间较为正常的交流目的,文字材料中所出现的全部单词(包括重复出现的单词),其总数中的95%读者应该是看得懂的。根据brown语料库的统计,英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000个词在其全部语料(共100万个单词)中的覆盖率为72%,3000个单词的覆盖率为84%。该语料库的统计以词目(lemma)为依据,即以去除词尾曲折变化的单词原形为单位。因此,3000个词目对语言的覆盖程度只达到84%,与普遍认为达到较为正常交流目的所需要的95%左右覆盖率还有一段距离。此外,也有学者以词族(wordfamily)为单位对基本词汇(核心词汇)进行计算。词族的概念包括本词、曲折形式及常规派生形式,如以care为本词的词族,包括cares、cared、caring等曲折形式和careful、carefully、careless、carelessly、carelessness等派生形式。照此计算,每个词族平均有3个派生词,3000个常用词族的实际含词量可达9000词目,覆盖率可增至92%左右。由此推论,认知3000~5000词族是理解语言内容的基础,复用式掌握其中的2000~3000词族可以满足说和写的基本需要。综上所述,如果仅仅从数量上来看,《教学要求》中规定的3400个单词总数与人们普遍认可的核心词汇的数量是基本一致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教学要求》中的词汇表并没有以词族为单位收录单词,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派生词。去除派生词,则《教学要求》中的词汇总数将大为减少。如果要求学生具备达到95%左右覆盖率的词汇水平,该词表的数量显然是不够的。
复用式词汇与认知词汇。
人们普遍把外语学习者应该掌握的词汇分为两种,即复用式词汇和认知词汇,也有人称为产出性词汇和接受性词汇,或者积极词汇和被动词汇。前者一般指学习者在说、写、译的过程中能够自如使用的词汇,后者则指仅仅在听和读中能够辨认的词汇。一般而言,第二类词汇量的大小决定了第一类词汇量的多寡,即认知词汇量越大,可灵活使用的活的词汇就越多。但也有发展并不平衡的例证,即领会式掌握的词汇量很大,会读能懂,但复用式掌握的词汇少得可怜,说不出,也写不出,这种情形在我国英语教学界尤为普遍。为了改善这种不良的英语学习效果,我国各层次的教学要求都规定了两种词汇量,即复用式词汇和认知词汇。《教学要求》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学要求》规定:“a级:认知34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1600个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2000个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b级:认知25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1000个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1500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从以上的文字表述可以看出,《教学要求》所规定的a级认知词汇是3400个,而复用式词汇是2000个。两者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两者差异的比例是否合理还有待商榷。按照一般的估计,复用式词汇量和认知词汇量是不对称的。有学者估计,认知词汇量比复用式词汇量多一倍,也有人估计认知词汇量是复用式词汇量的5倍。laufer的研究表明,英语学习者的复用式词汇量和认知词汇量的比例大概是1u2,但由于认知词汇量比复用式词汇量增加得快,因而随着学习阶段的提高,二者的差距会逐步拉大。2000年3月,我国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毕业时的词汇水平(即8级要求)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其他途径认知词汇达10000~12000个;且能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的.5000~6000个及其最常用的搭配”。可见该大纲规定的复用式词汇量占认知词汇量的50%,即比例为1u2。而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针对“一般要求”(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所提出的词汇量要求是:“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4795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其中约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熟练运用的词汇”。经过测算可以得知,该教学要求中的复用式词汇量只占认知词汇量的41.7%,两者的差距更大。此外,有学者认为,英语学习者如果能够熟练运用2000个左右的英语单词(即复用式词汇量),完全能够表达相当丰富的思想和复杂的意念。《教学要求》中要求高职高专毕业生a级所要达到的认知词汇量是3400个,而复用式词汇量则是2000个,占认知词汇量的59%;而b级所应达到的认知词汇量是2500个单词,复用式词汇量是1500个,占认知词汇量的60%。如果说熟练掌握2000个复用式词汇量尚能够表达丰富的思想和复杂的意念的话,那么3400个认知词汇量是否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中规定的“能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呢?笔者认为,《教学要求》中的认知词汇量与复用式词汇量的比例失调,复用式词汇量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语言产出需要,而认知词汇量则有所偏低,难以达到《教学要求》本身对学生提出的英语认知技能的要求。
选词。
首先,任何词汇表的制定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脱离了原则,编制出来的词汇表则不免有失科学性和实用性。编制供外语教学使用的词汇表所遵循的首要原则无疑应该是高频词优先的原则,即使用频率高的单词应该优先收录。总体而言,《教学要求》的词汇表所收录的单词大多数都是高频词汇,应该说较好地遵循了这一原则。但仍有部分单词的收录值得商榷。一些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单词没有收录,而另外一些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单词却收录其中。笔者从《教学要求》词汇表中抽取10个单词,通过brown语料库对这些单词进行了频率检索。同时检索了10个《教学要求》词汇表没有收录的单词。结果如表1所示。表1列出了这两类单词的检索结果,检索结果显示,部分《教学要求》词汇表收录的单词在有100万个单词的brown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非常低,而一些使用频率较高或非常高的单词在词汇表中却没有收录。
其次,词汇表编制还应考虑派生词和合成词的选择问题。关于派生词和合成词是否收录,或者哪些应该收录,哪些不应该收录,历来都是词汇表编制者所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在国外,大部分词汇表都是以词族为单位进行编制,因而不受这个问题的困扰。而我国基本上是以词次(type)为单位编制词汇表,而以词次为单位编制词汇表必须解决派生词和合成词的收录与否、如何收录的问题。一般而言,对派生词和合成词较为科学的处理方法是:词形或词义变化不大的,如己收录了根词,那么该词根的派生词则一般不再收入。如收happy,则不收happiness;收elegant,则不收elegance。《教学要求》的词汇表编制基本遵循了这一原则,但仍然有部分派生词的收录似乎偏离了该原则,如既收录了order、difficult、different、nervous,又收录了变化不大的派生词,甚至收录了其曲折形式,如ordered、difficulty、difference、nervously。如果派生词的词形变化较大,同时两者都属于高频词,那么词根和派生词都应该收录,但笔者分析发现,《教学要求》词汇表收录了派生词industrial,却没有收录其词根industry。在brown语料库中,industrial的使用频率为142次,而industry的使用频率却高达222次。此外,当派生词的使用频率高于根词时,则应该考虑优先收录派生词,同时收录词根,或者不收词根。在这方面,《教学要求》词汇表的处理也显得有些零乱。如该词汇表收录了在brown语料库中从未出现的especial,而不收录使用频率高达162次的派生词especially;收录了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final(156次),却没有同时收录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finally(191次)。
再次,编制词汇表还要考虑所收录单词的现代特征,即所选的单词应该体现时代性。在现代生活中使用频繁的单词如aids、charity等应该收录,但《教学要求》词汇表却没有收录这些单词,选词似乎有些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词汇表与教材词汇的关系。
进行了对比。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这两套教材基本上涵盖了《教学要求》词汇表中的词汇,部分单词的复现率较高,而且具有一定的跨度。但同时也发现,仍然有部分单词的复现率偏低。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两套教材中超出《教学要求》词汇表范围的单词较多,有些单元的超纲单词几乎占了单元词汇列表的50%。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教材编写者的关注,并希望在教材修订过程中加以调整。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是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其所附录的词汇表更是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及各种相关测试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围绕该词汇表的分析与研究不仅有助于将来相关教材的修订,而且对教师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测试、水平测试以及学生课外学习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文档为doc格式。
教育的英语带翻译教育的英语(模板20篇)篇十二
摘要:本文从对英汉文化的不同特点入手分析,简要阐述了两种文化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明确指出如何把文化差异与翻译教学结合起来,以及怎样在翻译教学中引入文化的介绍,深入的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1概述。
翻译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尽管对翻译的定义众说纷纭,但真正意义上内涵是一致的:即用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来传达同样的信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面对两种不同的语言,而这两种语言各自归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系统。因此,译者所面对的还有两种文化。讨论翻译必须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必须研究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差异。英语学习中常见的一个问题是,不少学习者在学习到较高阶段,就感觉到力不从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文化障碍造成的,因为学习者没有把语言放到一个整体的文化系统中去学。由此可见,把英汉文化差异引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对解决翻译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翻译中的空缺。
绝对准确的语言交际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在同一语言中也是如此。语言的不对等性存在于任何不同的两种语言之间。在分属两种不同语系的英语和汉语间则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英汉互译中,相互无对应词或语义不对应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译中的空缺。
2.1词汇空缺。
语言之间虽然存在共性,但不同的语言毕竟各具特性。其特性表现在词汇上,便会造成概念表达上的不对应。它与译者所处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生活方式及科技发展水平等相关。
语言是一种正在进行的.活动,随历史的发展而产生新的词汇。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时,sputnik一词在世界数千种语言中均出现词汇空缺。1967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英语中才随之出现了mooncraft,moonbounce,lunardust,lunarsoil等词语。这类词汇空缺是因科技发展的水平不一所致。还有世居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他们表达“雪”的词有十几种:空中飞舞的雪,落在地上的雪,冰块似的雪,半融化的雪等等,而在英语中,却只有snow一词。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说:“语言的存在不能脱离文化,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中国历经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独特而严密的封建宗法关系,男女有别,长幼有序,血缘关系的远近疏密泾渭分明。相比之下,英美的宗法关系远不及中国那么严密,家庭结构也较松散。汉语中兄弟有别,英语中都用brother表示没有分别;汉语中伯父,叔父,姑父,姨父等称谓之间身份各异,关系明确,而英语中凡是表示长一辈的男性均用uncle。同汉语相比,英语中的词汇在表达亲属称谓方面就出现了词汇空缺。
在英语教学中,对此类宗法关系的差异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对词汇空缺所造成的文法冲突应细心揣摩,通过变换角度的变通手法化解矛盾。
2.2语义空缺。
色彩这种文化共有现象,在许多情况下意义相同,但表现在中英两种文化中某些相同色彩却被赋予不同的含义。如英文中“green”一词,在表示“青春”“未成熟”“生机勃勃”等语义时与汉语对应词“绿色”一致。但“green”一词所含的“嫉妒”之意在汉语“绿色”一词中却是空缺。同样,英语中的“blackandblue”是“遍体鳞伤”,而不是“黑一块蓝一块”;“ablacksheep”是“害群之马”而不是“黑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弥合语义空缺的首选方法是寻求语义上的深层对应,而不是词语对词语的表层对应。
语义空缺的另一主要方面则表现为语义辐射面的不重合性。同一个词,出自不同的言语者,不同的言语场合,或不同的语言环境均可能产生不同的含义。如英语中“flower”与其的汉语对应词“花”,其基本语义相同,但在实际语言交际中两者的差别却很大。英语“flower”用作动词可表示“开花”“繁荣”等义,而汉语中“花”却并无此意;但“花”作动词时,如“花钱”“花费”所获得的语义对于“flower”也是空白。故此,两者作动词时都出现了语义空缺。翻译时,应使学生明白弥合此类语义空缺的关键是把握词语在语言交际中所获得的实际语境意义。
2.3语用含义。
语用含义是指词语所寓含的民族文化涵义。文化的渊源不同,语言承载的文化涵义也必然有所不同。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活动,某些词语一经翻译,原语词汇所依附的文化环境也随即发生了变化。譬如,“johncanbereliedon,heeatsnofishandplaysthegame。”“约翰为人可靠,他不吃鱼,还玩游戏。”从字面上看,译句与原文词义贴切,但由于译者缺乏文化背景知识,仅译出了句子的表层意思。原来在英国历史上新旧宗教派别之间斗争十分激烈,旧教规定在斋日只许吃鱼,新教推翻了旧教后,新教徒拒绝在斋日吃鱼,以表示皈依新教,忠于新政。所以“toeatnofish”表示“忠诚”之意,“toplaythegame”原意表示“按规则进行比赛”,转义为“光明正大”“为人正直”。所以,这句话正确的译法应该是:“约翰为人可靠,他既忠诚又正直。”
从这一系列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这就要求外语教学既要强调语言形式本身,又需重视语言的文化属性。作为教师,我们在平时的翻译教学中,要考虑到语言的文化背景,不能失去原有的文化环境,否则便会产生对英语文化的误解。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忠言工具。文化发展是译学发展的基础,译学发展又受文化制约。了解英汉文化的差异,加强对英汉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对我们富有成效地进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是我们在翻译教学的实践中需要不断研究,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周方珠《翻译多元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王大伟《现代汉英翻译技巧》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3]王蔷《英语学科教育理论与实践》安徽教育出版社。
教育的英语带翻译教育的英语(模板20篇)篇十三
学历:本科。
工作年限:应届毕业生。
工作地点:成都-双流-不限。
求职意向:教师|助教|家教|幼教。
沟通能力强执行能力强有亲和力诚信正直责任心强雷厉风行。
教育经历。
至今在校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英语。
专业技能。
英语:熟练经验:4年。
语言技能。
普通话:很好。
证书奖项。
证书名称:大学英语六级颁发时间:2015年10月颁发机构:国家教育中心。
证书名称:全国计算机一级证书颁发时间:2014年10月颁发机构:国家教育中心。
自我描述。
1、本人为人正直,善良,有责任心,能吃苦耐劳,乐于听取意见,不断学习。
2、有着半年的电话营销工作经验,和导游培训机构招生经验。
3、就读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英语专业,英语口语,专业知识较强。现已过英语公共六级,专业四级,专业口语四级。
4、在校表现良好,每学年都获得学院奖学金,优秀学生荣誉证书。
教育的英语带翻译教育的英语(模板20篇)篇十四
摘要:随着各国科学技术交流的不断深化,科技英语翻译的任务也日益艰巨。由于科技文章文体具有清晰,准确,精炼,严密的特点,忠实性成为科技英语翻译必须遵守的原则。要确保忠实性的实现,在翻译过程中就应遵循分析,转换和重构的“三步走战略”,使译文具有可读性。
关键词:翻译重视性原则原文译文。
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之分,直译比较倾向于保持原文的结构成分和意义的某些隐含成分;而意译则注重意义的准确传达,如果必要,可以不顾及原文的结构成分和意义的某些隐含成分。鉴于科技英语文体的特点,进行翻译时,采用直译方式居多,但并不排除意译的使用。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忠实是必须遵守的原则。
早在18实际末叶,国外的著名翻译理论家泰特勒在《翻译的原则》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原则;a,译文应完整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b,译文的风格,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c,译文应该像原文一样流畅自然。他强调的是译文与原文在思想,风格,笔调,行文等方面的对等,实质上就是“忠实性”中“一致性”的反映。这是忠实性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在进行案例翻译过程中,译者客观地分了原文内容,也谨以科技文体要求。用中文再现了空气三大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但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发现根据原文做出的译文有多处不符合汉语使用规范。意识到翻译的忠实性不只停留在对原文的完全对等输出状态。翻译时还应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力,这样译文才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科技英语文章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广泛使用被动语句,常用前置性陈述,但是汉语行文结构中少有这样的语法现象。如果按原文结构翻译,译文将有些句子主语缺失,陈述对象前后不一致等弊病。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补全了原文缺失的主语,宾语,以及意义,对有些句子语序做了调整,使其更符合汉语读者的习惯。这样的改动是对原文更加充分的翻译,在表达清楚原文的基础上,又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使忠实性原则更加切合实际地体现了出来。
教育的英语带翻译教育的英语(模板20篇)篇十五
作者: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系本授权约定的作品的作者和。
1.3作品公开性:甲方承诺,本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及创作完成后至乙方翻译前,不通过其他方出版图书,也不通过报纸、期刊或网络等媒体公开发表。
二、翻译授权:
2.1授权翻译形式:甲方授予乙方对本作品翻译为___(维吾尔语配音、汉语字母)___视频、文本(以下简称“翻译作品”)。
2.2授权性质:甲方授予乙方的翻译权为独占性的专有使用权,即在约定区域、期限内,仅有乙方享有本作品约定翻译形式的翻译权。
2.3授权区域:【中国____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2.4授权期限:___壹__年,自本授权签署之日起算。
2.5授权使用方式:包括下列第__(1)、(3、(5)__项使用方式。
(1)将本作品翻译的作品出版为图书。
(2)将本作品翻译的作品以文字形式通过互联网络传播、广播电视传播。
(3)不得自己或授权他人根据本作品翻译的作品授权他人拍摄任何语言电视剧、电影及为此改编影视剧本。
(4)可自己或授权他人根据本作品翻译的作品授权他人拍摄与翻译作品相同语言版本的电视剧、电影及为此改编与翻译作品相同语言的影视剧本。
(5)不得自己或授权他人将乙方翻译的作品再翻译为其他任何语言的作品。
2.6转授权:甲方给予乙方的翻译授权,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可转让给他人。
三、翻译作品的版权与使用:
3.1翻译作品的版权:
3.1.1翻译作品来源于本作品,但翻译完成后,乙方对翻译作品享有版权。
3.1.2乙方必须在翻译作品中注明“翻译作品系根据本作品翻译而成”且须对本作品的作者(杭州____公司)予以署名。
3.2翻译作品的使用:
3.2.1乙方对于翻译作品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出版、发表、传播由其自行决定,无须再经甲方另行授权。
3.2.2乙方改变翻译作品形式或依据翻译作品演绎或衍生其他形式的作品,则须经甲方另行授权。
六、其他事项:
6.3争议解决:
6.3.1双方因授权的解释或履行发生争议,应先由双方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向杭州市西湖区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4联络:
本授权双方的联络方式如下,任何一方改变其联络方式,均须书面提前通知另一方,否则送达至原授权代表或以原联络方式进行送达即视为有效送达:
(1)甲方指定联系人:_(2)乙方指定联系人:
6.5授权生效与文本:
6.5.1本授权的变更、续签及其他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商定。
6.5.2本授权自甲方盖章之日起生效,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盖章:_______。
联系人签字:_______。
授权日期: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
联系人签字:_______。
授权日期:________
教育的英语带翻译教育的英语(模板20篇)篇十六
简历编号:
更新日期:
姓名:
大学生个人简历。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湖北。
身材:
165cm?52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9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服装/纺织/皮革跟单:外贸跟单、总裁助理/总经理助理:助理/秘书、英语翻译:翻译。
工作年限:
5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3500--5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凯斯服饰有限公司起止年月:-04~-06。
公司性质:
外商独资所属行业:纺织,服装。
担任职务:
外贸跟单。
工作描述:
--与外国客人沟通相关事宜,接单和下单。
--全程跟进办和货,控制质量和货期。
--与各个部门及供应商协调控制整个生产过程。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公司性质:
外商独资所属行业:纺织,服装。
担任职务:
外贸跟单。
工作描述:
--协调督促各部门,保证品质和交货时间。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湖北工业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日期:
所学专业一:
行政管理。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学校(机构)。
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注册安全主任培训。
培训。
注册安全主任。
中山红十字。
培训。
急救培训。
语言能力。
外语: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是一个团队协作者,能独立解决问题,分析说明能力强;
*工作细心,勤奋。
详细个人自传。
本人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多年从事外贸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生活和工作本着态度决定一切的`信条,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人和事。希望能在外贸行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个人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家庭电话:
手机:
qq号码:
电子邮件:
个人主页:
教育的英语带翻译教育的英语(模板20篇)篇十七
翻译英语翻译个人简历模板、文章来源于大学生个人简历网[],在写求职简历同时要知道怎样写格式与技巧,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推荐一份为参考!希望让各位能写出一份出色的简历本网站同时提供一份相关的以范例!个人简历模板表格word式请在本站的'下载栏目下载使用!
教育的英语带翻译教育的英语(模板20篇)篇十八
首先暑假初期,各位考生应当对英语语法有大概系统的了解,熟悉5种简单句型,三大从句以及特殊结构,这样我们才能在遇到翻译真题时分清句子的结构,从而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如果有同学仍然没有自己复习一遍语法,需要在复习翻译前大致了解基本语法知识点,作一个铺垫。
在了解了基本的语法知识后,我们正式进入复习。首先,我们的全部联系要以真题为基础,这一阶段分析句子的范围在1990-20xx。在最初阶段,一定不要盲目追求速度,我们可以一天只翻译一个句子。但是这种翻译并不是查出所有的词语然后翻译成句就草草了事,因为很多同学基本是在“看”翻译,看到一句话,在头脑中思考一遍,思考出大概的翻译内容,然后就直接对照答案了,在这里想提醒各位考生,这种方式是很难进步的,翻译是一定要落实到笔头的,只有写出来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而且只“看”翻译会给学生造成虚假的印象,认为自己差不多都能翻译出来,但实际上如果落实到笔头就会发现很多语句并不通顺,所以建议考生,如果想在翻译上有进步,一定要踏踏实实的写下来,不要怕费时间。
建议实行四步翻译法,帮助你快速提高翻译。
第一步,在不借助任何词典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理解翻译一遍;
第二步,对自己的第一遍译文进行修改,从词语搭配到句子通顺、逻辑方面都要进行修改;
第三步,查出生词,并且再根据自己对翻译新的理解写出一遍翻译并进行润色;
最后一步,对照答案,找出自己的译文与标准答案的区别,并写出为何译文要这样翻译,这样翻译有什么优点,而自己的译文差在哪里,以后要如何注意。
只有通过一步步的不断修改,才能在这个渐进的过程中得到进步。真正认认真真弄懂一道题,比模模糊糊做完10道题收获更大,希望同学们不要急躁,不要认为时间不够用了,多做几道题,做而不会,所耗费的时间做的都是无用功。考生们切记要注意。
最后,希望同学们反复回看自己翻译的句子,记忆其中出现的生词、短语,某些语句的翻译方法等,不断加强巩固,直到达到提到这个句子便能说出全部知识点,并且翻译成标准的译文为止。
教育的英语带翻译教育的英语(模板20篇)篇十九
日语:能够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其他:通过涉外文秘四级(初级)、三级(中级)考试,熟练掌握基本的`内、外贸有关知识。
兴趣特长:读书、写作、音乐、运动(长跑等)。
详细个人自传。
为人:诚实、大方、热情开朗。
工作:勤奋认真、善于合作,作风严谨,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自学能力。
月薪要求:3000元。
个人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家庭电话:
手机:
qq号码:
电子邮件:
个人主页:
教育的英语带翻译教育的英语(模板20篇)篇二十
天体生物学。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人见过外星生物,对于天体生物学来说这似乎是个问题。但在过去的20多年中,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显示宇宙间生命或许并不罕见。许多科学家充满希望,认为不久将能找到外星生命的有力证据。
其中的一些线索来自陆地生命。生物学家们发现了多种嗜极生物,即可以在极端环境(如碱性湖泊和地下深处的岩石缝隙)中蓬勃生长的微生物。生命可能起源于海底的地热口或火山口附近,这可能是其他行星和卫星的共同特点。
在陨石撞击地球并造成晚期宇宙大爆炸之后不久,在地球的岩石中出现了新陈代谢活动留下的化学痕迹,这意味着生命的起源或许是个快速、简单的过程。
1996年,有一组科学家声称一颗代号为alh84001的火星陨石含有火星的化石纳米细菌。虽然他们的多数证据已被证实并不可信,但对此持有怀疑的人也无法充分解释在alh84001号火星陨石中为什么会有磁晶体,因为它们与地球细菌产生的晶体十分相似。
虽然火星曾一度被认为是个干燥、贫瘠的星球,但来自欧洲航天局的火星特快飞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月球车以及“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的最新证据表明,火星表面或接近表面的部分有液体水存在的迹象。看来数十亿年前火星曾有过一段短暂的温暖、湿润的时期,甚至在今天火星表面仍可能不时有水流动。
其他内行星上存在生命的希望似乎更加渺茫,尽管有人认为金星似曾适于生存,而且在金星表面以上50公里、温度降至70℃以下的云层中仍有微生物存活。
二、木卫三和木卫四)以及土星的卫星(土卫六与土卫二)上,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热量和化学物质进入海洋,从而供养了这些生命体。同样的情况也可能存在于海王星的卫星(海卫一)上。那里的海洋由于少量氨防冻剂的作用而得以保持液体形态。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发送探测器来探索木卫二上的海洋。
与此同时,“洛赛塔”彗星探测器和其他航天器已进入太空,以确定彗星是否像科学家猜测的那样携带着复杂的有机化学物质。彗星有可能为那些“年轻”的星球提供化学“原料”,给生命的产生奠定基础。许多有机分子都是由红巨星产生的,天文学家在星际云团中检测到了这些分子。此外科学家在默奇森陨石中还发现了蛋白质的成分氨基酸。
外太空“地球”
科学家在太阳系之外已经发现了150多颗行星,这些系外行星中有不少都是“热木星”(即绕着恒星近距离高速运行的大型行星)。
这些外太空“地球”似乎更有生命存在的希望。它们是类似地球的由岩石构成的行星,在一个生命可以生存的区域内运行—距离恒星既不太近也不太远,表面温度正好适宜液态水存在。其他猜测(例如由海洋覆盖的行星)则更加离奇。定于2008年开始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开普勒计划”有可能发现数百个适于生存的外太空“地球”。
下一阶段则是在这些遥远的星球上寻找生命的痕迹。欧洲航天局的“达尔文探测器”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类地行星探测器将寻找氧气的光谱迹象,这一迹象可以显示生命的存在,但不是结论性的。此后太空望远镜将用于观测许多光年以外的类地行星,寻找更明确的生命迹象。
是否有智能生命存在呢?根据德瑞克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可以预言在银河系中有多少文明世界正在试图与我们联系,尽管该方程式中的某些因子几乎是纯粹的猜测。
对这一问题持乐观态度的人面临着“费米吊诡”:如果说宇宙中普遍存在地外文明,我们为什么至今还没有见过呢?40多年来,科学家通过射电天文望远镜来捕捉来自其他恒星的电波,一直在寻找外星智能生命。为了这一目的专门建立了艾伦望远镜阵列。其他搜寻外星智能生命的天文学家使用光学望远镜来寻找地外文明发射的激光束。还有一些专家则认为我们应该在寻找巨型空间结构方面下工夫,也就是寻找“装在瓶子里的信息”。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一无所获,但是在我们收到来自外星的电视节目之前有可能发现外星生物。
(潘文静译李健审校)。
课文b。
南极冰层下是否存在生命?
几年前,研究人员发现了震惊科学界的现象:世界上有多种微生物群落是不需要阳光或养分就能生存的。
科学家们的这个发现并不是在遥远的外太空搜寻的结果,实际上他们只是在南极洲2.5英里(4公里)厚的冰层下取样。
沃斯托克是一个淡水湖,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层。科学家们指出,冰层的底部由湖水冻结而成,其中蕴含着微生物。由此科学家们推测在湖中生长着大量而多样的微生物群落。如果该理论是正确的,就能回答有关地球上生命极限的问题,并且扩大太空中生命体得以生存的环境范围。
两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在1999年12月10日的《科学》杂志上公布了它们对南极冰层中微生物的最初发现。
约翰·普里什库是来自博兹曼蒙大拿州立大学陆地资源与环境科学系的一位生态学家,他主持了其中一项研究。另一项研究由来自檀香山夏威夷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技术学院的微生物学家大卫·卡尔主持进行。
此后,这两个研究小组和其他科学家都对这些微生物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他们试图描述这些微生物的多样性,并确定它们是否是被用于采集和研究的仪器带到冰核样本中去的。
普里什库说,他的小组获得的新数据表明这些微生物具有多样的生理机能。他说,根据这些数据可以推断沃斯托克湖中存在非常丰富的生命形式。
普里什库说:“我相信,在沃斯托克湖的表层水面每毫升(0.2茶匙)中有大约一万个微生物细胞,比一般海水内每毫升的微生物细胞数量低大约100倍。”
卡尔的研究小组也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该湖几英里厚的冰层下面生存着微生物群落,尽管卡尔注意到“那里的生物量可能非常低”。
解决科学界出现的上述争端的方法是穿透沃斯托克湖面2.5英里(4公里)深的冰面直接取样。
国际科学界对此很感兴趣,但是各国在如何操作的问题上却持有不同意见。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科学家倾向于更加谨慎的方式,并在寻找研究资金。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冰川学家马丁·希格特倡议,在探测沃斯托克湖之前,应先在南极洲西面的一个叫做埃尔斯沃思的较小的冰河下层湖泊中取样。希格特说,要全面执行沃斯托克湖探测计划需耗资数千万美元,而埃尔斯沃思湖比较小,而且其表层的冰温也高一些,因此在那里取样只需400万美元左右。
希格特说:“我们可以深入这个湖,对水质进行分析,并且最终证明湖水和沉积物是不是如我们所想象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完成这次调查后,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工作,最终探测沃斯托克湖。”
美国的科学家对于如何系统地勘探南极冰川下层湖泊也制定了计划。然而,比斯古指出,获取项目资金是有困难的。
比斯古说:“我赞赏俄罗斯项目的进取性与大胆的计划,但是我更愿看到该计划由国际合作共同努力完成,这样就可以制定更加完善的环保、教育和科学计划,所有这些都要符合南极研究的精神。”
(潘文静译李健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