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作可以通过记录关键点、思考问题、发表评论等方式来展开。我们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为大家精选出一些读后感文章,希望能够丰富大家的阅读体验。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翁晨博(优秀15篇)篇一
《马提与祖父》这本书,主要讲了马提和快要死了的祖父一段有趣的旅程。
写了我们所爱的人并不会真正死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文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比如捕获小捣蛋、抓鱼······也有许多有趣的人物,比如守卫、三个海盗······还有许多诡异的事,比如桥、爷爷越变越小······在我读书时,我的脑海了会展现出一幅幅画面,就像一本图画书。文中许多地方埋下伏笔,比如72页上面第三段,就给后面埋下伏笔,41页买玉米和苹果就给后面爆米花做铺垫。文中祖父靠他的智慧来捕获小捣蛋的,爆米花也是他想的。表达出了祖父很聪明。《马提与祖父》这本书是靠着作者普密尼的想象完成的,得过国际大奖小说、沃拉哥·恩·威姆佩尔奖。是很受欢迎的,是很重要的“死亡教育”。
马蹄总会问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但祖父对他的`问题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他听。祖父也很幽默,总是给马提开玩笑。但我还是有许多问题:爷爷为什么一直在变小?那枚金币真的是祖父的爷爷传下来的吗?马提的幻想是一会就能结束的吗?在这本书里,我体会到了许多道理,也领悟到了许多感受。表达了马提很爱爷爷才有了这种幻想,也是爷爷很爱马提才想带马提出去。我也经历过,但我的心情很低沉。我们爱的人会永远在我们心中!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翁晨博(优秀15篇)篇二
我读书是习惯先读开头和结尾的,这本书也是一样。它第一章写爷爷躺在病床上,双目紧闭,面色惨白,动也不动,房间里的亲友个个都泪流满面。最后一章是告诉我们爷爷真的死了。这本书写的就是生命的告别与离开,以悲剧开头,以正剧结尾。
可阅读全文之后,我怎么也想不到,在这本以生死离别为主体的小说中,写的却是奄奄一息的爷爷带七岁的小孙子马提去散步!
如果我是马提,我也会觉得不可思议。大人们不是说爷爷已经死了吗?可爷爷说大人们是在开玩笑。
他们一起去散步、登上钟楼、用口袋抓鱼、从手心的纹路中去寻宝、用折光镜崩爆米花······直到爷爷的身体缩小到洋娃娃那么大。种种的情景给我的感觉都是那么惬意、柔和,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爷爷变得几乎看不见,在马提的手心里,让马提把自己吸进去,一下子吸进了马提的心里。
爷爷是在最后的嬉戏中变小、渐渐消失的,而马提却在这最后的.玩耍和珍惜中逐渐的长大。马提和爷爷的天空是明亮的,我的天空此时也顿觉晴朗。
虽然如此,我还是想起了外婆,那个我深爱着的,并把我从小看大的慈祥老人。在她生于现实世界的最后几天,我因为参加期末考试,而没有陪在她身边,这一直以来是我最大的遗憾。而我并没有用普密尼诗歌一般的思想,外婆也许并不知道自己要离开,她兴许只是去散步了,和哥哥?和姐姐?只是没和我也起罢了。她只是渐渐地变小,从而融入了某个亲人的心里。我们所爱的人并不会真正死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翁晨博(优秀15篇)篇三
这本书讲述了:爷爷双目紧闭,面色惨白的躺在床上。亲友们全部泪流满面,但马提却没哭。马提突然听见爷爷开口邀他去散步。于是他们展开了一段奇异的路程,最后爷爷去世了。
在这本书里最让我感动的一篇文章是:爱的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里爷爷虽然去世了,但是马提还是以微笑面对,因为他知道了一个道理:我们所爱的人会永远活下去的。
作者通过让身体不断缩小乃至几乎无形的超现实笔法,帮助我们去了解真爱会不死、精神永存的道理。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翁晨博(优秀15篇)篇四
今年寒假我和妈妈一同读了荣获国际大奖小说,由意大利作家罗伯托、普密尼著作的《马提与祖父》,妈妈说这是一本才华分外亮灿的书。爷爷快死了,所有的人都站在他的床边哀痛的等候最后的时刻。这是这本书要写的故事。最后爷爷真的死了,这是这本书的结尾。这本书写的就是生命的告别和离开。
可是我真是想不到在这个写死的故事里,写的却是奄奄一息的爷爷叫七岁的马提和他一起到外面去散散步。爷爷难道不是快要死了吗?可是爷爷说,这都是那些大人在开玩笑。结果那个快要死的爷爷仍旧闭着眼睛躺在床上让大家抽泣和哀痛,而不觉得自己是要死的爷爷却满怀欢喜的和马提一起溜到河边和原野上去散步、玩耍了。
最后呢?马提看见爷爷渐渐在变小,渐渐变小的爷爷已经小到走不动了,需要马提抱着,等到他们一起欣赏快下山的太阳时,爷爷已经小到只有坐在马提的头上才能看清楚。这时的爷爷只有一只手掌大,爷爷坐在马提的头上,他说觉得像是坐在一片草坪上那样舒服。后来小到马提握在手里,什么也看不见,爷爷让马提再仔细闻一下,长长的吸一口气,就像爷爷平时吸烟草一样,马提就重重的吸,结果就像有什么东西被吸进了心里。
读这个故事我流了很多眼泪,我知道爷爷是在最后的散步和玩耍中渐渐变小和消失的,马提也是在这最后的玩耍和珍惜中明显长大。这个温馨明亮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我们所爱的人并不会真正死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妈妈说:这是个关于生命的故事,它给孩子们平静的讲述了亲人的死亡,讲述了生命的终极关怀。无论对于孩子还是成人,死亡都是神秘的。亲人之死,万分遗憾而无奈,带给人们深深的悲恸,甚至是恐惧。《马提与祖父》是关于“死亡教育”的绝佳“教材”,由意大利作家普密尼所作,关注的话题正是死亡。故事大意是:祖父病的很严重,将要离开人世了。每个人都伤心的哭着,只有七岁的孙子马提却没有哭,他正在胡思乱想时,祖父突然对马提说:我们去散散步好吗?于是,马提与祖父开展了一段奇异的旅程。在一段段奇妙经历之中,祖父慢慢的缩小,从马提得抬着头看,到被吸入体内。当家人围绕着祖父的身躯哭泣时,马提知道,祖父其实是在自己心里的。最后,马提对爷爷的逝去也感到释然了。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告诉孩子:善待生命!珍爱生命!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翁晨博(优秀15篇)篇五
近日,我在读《马提与祖父》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讲了马提的爷爷去世了,就在马提胡思乱想之际,突然听见了爷爷开口邀他去散步,就此展开了一场奇异的旅程:他们“捕获”了半黑半白的小马,穿过高高的向日葵林,寻找海盗的宝藏……可爷爷却越变越小,最后被马提吸进了身体里。
我想,在马提的心中,他最亲爱的祖父并未曾离去,他会跟着马提一辈子,永远的活在马提的`心里;这个道理对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一样,当你同马提一样面临那一天时,你就会明白:爱我们的人其实并未走远,他们一直活在我们的心里。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去世的亲人。在自己亲人的病床前,我没有像马提那样去真实与虚幻的交界线处漫游,只是在默默的守候在自己所爱的亲人身旁。到现在,我才明白:如果有一天,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的悄然离去,就像一只昆虫蜕下自己的旧壳,换上一副新装,重新面对生活;所以,他们并未曾离去,而是继续活在我们的心里。
我想,日后,无论我身在何方,无论我经历什么,我都不会忘记:
爱的人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尽管许多东西最终会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们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这值得我们一辈子去回味,当我们回味的时候,眼前仿佛又出现他们的音容笑貌——就像他们从未走远。
——尾记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翁晨博(优秀15篇)篇六
有的人一直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济;有的人整天杞人忧天,惧怕生老病死;有的人不停兜兜转转,找不到生命的精彩……其实,上帝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上帝给予的三个礼物——信念、目标和爱,你只要拥有这三个礼物,那你就可以拥有一片生命的晴空!
马提与祖父去散步了,马提是和生命即将衰竭的祖父去散步了,他们站在生命之河的左岸。马提想到右岸去,因为那儿有他想骑的白马;祖父也想去右岸,因为那儿也有他想要的东西。右岸,因为中间横隔的那条永不停息的生命之河,变得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读到这儿,我的心思如同野菊花一般散落在对岸的草地上。
灵魂之旅,从此开始,穿越生死走向未知。
骑马、过桥、看花、寻宝……祖父不断地变小,变小,最后小到让马提吸进身体,进驻在他的心中。马提找到了以前他找不到的生命奥秘:他每一个问题都能自己去寻求答案;而祖父也找到了他所想要的爱的归宿:他活在了马提的心里。
马提知道,死亡并不是爱的终结,爷爷只不过是丢掉了已经衰朽的生命纪念品——躯壳罢了。
几米说:爱改变不了生命的规律,但爱却使生命有了盼望。如果要是有一天,你要跟生命说再见,我相信你会想起右岸那片美丽的向日葵,你一定会明白:生命的晴空永远明朗,生命的花朵永远芬芳!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翁晨博(优秀15篇)篇七
读了《马提与祖父》之后,让我明白有些我们喜欢的人虽然已经离去,但他们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在亲朋好友们都泪流满面,痛苦不已时,马提却没有哭,他听见爷爷邀他一起去散步并展开了一段奇特的旅行。
旅行中的种种经历,从爷爷一点点变小,直至被马提吸进身体里都让我感到爷爷对马提那份深深的爱。
我喜欢马提的坚强与勇敢,喜欢爷爷的慈祥,聪明能干和有趣。我更喜欢马提与祖父之间那份深深的爱。
原来痛苦不堪的生死离别也能让人感到如此的温暖!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翁晨博(优秀15篇)篇八
这个暑假,我读了马提与祖父这本书,故事生动有趣,用浅显的语言让我们明白了真爱不死的道理。
在这个故事的'开头,马提的爷爷快要死了,正当快要咽气的那一刻,爷爷突然开口请马提去散步。在这一路上,爷爷和马提捕获了半黑半白的骏马,穿越了高高的向日葵林,寻找海盗的宝藏?可爷爷却慢慢地不断变小,后来小到爷爷可以坐在马提的手心,最后小到被马提吸进了体内。
在这个故事中,主要讲的是死亡,但这个故事却是明亮的。死亡并不可怕,怕的是没有爱。有一天,你也会很老,但心情不能衰老;有一天,你也会永远地离开,但精神将会永存。我们爱的人总有一天会离开,但你无法挽回。我们要思考过去,展望未来。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翁晨博(优秀15篇)篇九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里看到了一本名叫《马提与祖父》的书,读完这本书我很受感动。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马提和他的爷爷,马提是一个聪明、有爱心的孩子,他的爷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可是爷爷得了重病双目紧闭、面色惨白,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爸爸、妈妈、两个叔叔和六个孙子及一些亲戚哭成一片,只有7岁的小孙子马提没有哭,他相信爷爷不会死,果然爷爷开口说话了,想邀请他一起去散步,于是马提和爷爷就带着我们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旅行。
首先,马提和爷爷带着我们来到了清澈见底的小河边,看见了半黑半白的马儿“小捣蛋”,在河里用裤子口袋一起捉鱼,又看见了手心里的寻宝图,随后踏上了奇妙之路,后来还找到了只有一枚金币的宝藏,之后在海边玩耍的时候又被海盗捉住了,结果马提把自己仅有的.玉米变成了爆米花,在监狱里和爷爷一起吃掉了,在监狱中还和海盗拔河,又捉住了小捣蛋,最后越变越小的爷爷就被马提吸进了身体里,爷爷也离开了大家。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爱你的人会想尽一切办法留在你身边,无微不至地爱着你、体贴入微地关心你,也只有亲人才不会让你担心他,就像我们的爸爸妈妈,他们只愿意和我们分享快乐,不愉快的事情从来都不告诉我们,我长大后一定要成为马提那样的人,懂得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亲人,回报爸爸妈妈和所有爱我们的人。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翁晨博(优秀15篇)篇十
《马提与祖父》这本书描述了爷爷虽然去世了,但是却永远活在马提的心理。告诉我们其实死亡并不可怕。
当爷爷去世时,马提的爸妈和其他亲友都围在旁边哭泣,但是幼小的马提并没有哭,他不懂什么是死亡。这个故事通过爷爷牵着马提的.手,一起出去散步,一起展开了一段奇特的旅行。在旅行中,爷爷一点点变小,变得和洋娃娃一样,最后被马提吸进身体里。这里有爷爷对马提深深的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事情,我们都要勇敢去面对,要做坚强的孩子。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翁晨博(优秀15篇)篇十一
前段时间,我读一本书叫《马提与祖父》,从中我深深体会到这本书所蕴含的道理!
爷爷病危,全家人都伤心得哭了起来,八岁大的马提没有流泪,他好奇地观察着棚顶的苍蝇。然后,爷爷提出要陪马提一起外出散散步。
马提和爷爷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旅途。在旅途当中,马提遇见了一只小马“小捣蛋”,一组海盗...在路上,马提的爷爷在不断缩小,一次经历缩小一次,缩小到了一个手掌大小,再后来缩小到拇指大小,最后,马蒂几乎看不到爷爷了。马提闻着手指间有点怪味,于是嗅了嗅,原来马蒂将爷爷吸入了鼻子里面。马提的爷爷在马提的身体不断地行走,最后走到了马提的心里。马提回家后,看到爷爷依旧躺卧在病床上,病情危重已经奄奄一息了。马提纳闷地问爷爷:“爷爷,你在哪里?”爷爷回答说:“我在你的心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的爱人永远不死,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永远不会消失!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翁晨博(优秀15篇)篇十二
今天我读了《马提与祖父》这本书,我从这本书里体会到了你爱的人,永远活在你心中,只要你爱她,他就会永远活在你心中。
爷爷快要死了,所有的家人围在床边,有的哭泣,有的干脆把自己关在一片黑安之中,只有七岁的孙子马提没有哭,他正在看天花板上的一只苍蝇,虽然爷爷快死了,可马提却想着爷爷没死,他和爷爷悄悄的出去,都经历了什么,比如他和爷爷上钟楼、去抓鱼,被海盗关起来,他们遇到一匹白马,马提叫他小捣蛋,然后爷爷一次次的缩小,最后变的跟糖一样大,爷爷骗马提他身上有一股怪味,让马提闻,马提一闻就把爷爷给吸进身体力了,所以说爱的人永远活在你心中。
我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只要心中有爱,我们生活的天空便会是晴朗的明亮的。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翁晨博(优秀15篇)篇十三
马提与祖父是一本关于生命教育的书,读的时候让我们完全感觉不到恐惧,而每一个滑稽的词语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温馨。
它让我们明白:一个人的死并不能代表他的精神也随之消失,他依然可以活在我们的心里,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他的爱。故事讲述的是:“马提的祖父痛苦的'躺在病床上,脸已经没有一丝血色了,可马提却没哭。正在马提胡思乱想的时候,祖父突然要请他出去散步,于是祖孙俩开始了一段有趣的旅程。但奇怪的是,祖父不断的缩小,最后竟被马提吸进了身体”在书中令我极为不解的是马提为什么在祖父快死的时候一点也不伤心?我猜想可能是他理解死的真正含义或完全不理解。也许很多人觉得马提与祖父旅程的故事是虚幻的,但我觉得是真实的,其他亲人没注意到只是因为马提是用灵魂和祖父的灵魂一起出游。
这本书里,虽然作者给人们留下很多疑问,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那些答案的真正含义。与此同时,我们也明白了人死并不可怕,所以你必须学会坦然面对。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翁晨博(优秀15篇)篇十四
从现在开始,我会给你们讲《马提与祖父》的感想。
马提是一个七岁的小男孩,在马提胡思乱想之际中他听见爷爷开口要他去散步,于是在虚幻与现实的生死交界处,马提与祖父展开一段奇异的旅程。
这本书获得过国际大奖和沃拉哥·恩·威姆佩尔奖,由意大利的普密尼著作的。
这个明亮而温馨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所爱的人并不会死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文中有一些句子我特别喜欢,例如:
“通常我们太迫切地去期望什么,反而去得不到。”就像我们找某本书一样,你越着急找却怎么也找不到,反而如果你不迫切的去找那本书,那本书就会被你发现在哪。
第五章和爷爷一起去抓鱼,写出了爷爷教马提怎样才能把鱼捕住,虽然马提对爷爷说他对鱼没胃口,但很想吃,表现了马提不想伤害某一个生命。
这本书的议题是死亡,内容却毫无晦暗色调,反而读起来既温馨又感人;帮助小朋友们去了解真爱不死、精神永存的道理。
这个故事里爷爷的世界总是晴朗的',马提的世界总是明亮的,我们阅读的心情也就分外亮灿。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翁晨博(优秀15篇)篇十五
我读书是习惯先读开头和结尾的,这本书也是一样。它第一章写爷爷躺在病床上,双目紧闭,面色惨白,动也不动,房间里的亲友个个都泪流满面。最后一章是告诉我们爷爷真的死了。这本书写的就是生命的告别与离开,以悲剧开头,以正剧结尾。
可阅读全文之后,我怎么也想不到,在这本以生死离别为主体的小说中,写的却是奄奄一息的爷爷带七岁的'小孙子马提去散步!
如果我是马提,我也会觉得不可思议。大人们不是说爷爷已经死了吗?可爷爷说大人们是在开玩笑。
他们一起去散步、登上钟楼、用口袋抓鱼、从手心的纹路中去寻宝、用折光镜崩爆米花······直到爷爷的身体缩小到洋娃娃那么大。种种的情景给我的感觉都是那么惬意、柔和,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爷爷变得几乎看不见,在马提的手心里,让马提把自己吸进去,一下子吸进了马提的心里。
爷爷是在最后的嬉戏中变小、渐渐消失的,而马提却在这最后的玩耍和珍惜中逐渐的长大。马提和爷爷的天空是明亮的,我的天空此时也顿觉晴朗。
虽然如此,我还是想起了外婆,那个我深爱着的,并把我从小看大的慈祥老人。在她生于现实世界的最后几天,我因为参加期末考试,而没有陪在她身边,这一直以来是我最大的遗憾。而我并没有用普密尼诗歌一般的思想,外婆也许并不知道自己要离开,她兴许只是去散步了,和哥哥?和姐姐?只是没和我也起罢了。她只是渐渐地变小,从而融入了某个亲人的心里。我们所爱的人并不会真正死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可是,当时的我只有八岁,并不懂得“死”的意义,谁会强求我去想生命最终的归宿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