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和反思,促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改进和优化。下面是一些经过实际教学实践验证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莫高窟的教案设计(优秀12篇)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熟读课文,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了解其特点。
背诵指定片段。
1、课件 2、课文录音
拟定课时:二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层次,概括段意。
3、学习生字。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省敦煌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1、自由读课文,圈画不理解的词语。
2、谈谈文中描写了莫高窟的什么文物(景观)?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随错随纠。
1、默读课文,看看第一节与最后一节讲了什么?
2、自行分段,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概括段意。
1、自学生字,比赛记忆速度。
2、交流记忆方法,统计记忆数量,评选“记忆大王”。
3、指名默写生字新词。
评议(检查预习效果)
4、练习美观写生字。
莫高窟的教案设计(优秀12篇)篇二
学生交流相关资料。
4.今天,我们一起去敦煌看看壁画。(板书:壁画)。
二、自读感知。
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课文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哪些情况?(注意生字读音。)。
三、交流领悟。
1.学习生词。齐读,说说词语意思,在文中指什么?
(翩翩起舞、历历在目、孜孜不倦、璀璨夺目……)。
2.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交流。
(1)敦煌壁画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课文介绍了敦煌壁画的三个特点。第二自然段讲第一个特点:规模宏大,风格各异。第3、4自然段讲第二个特点: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点面结合地先介绍了壁画的种类,后介绍了壁画的内容。第5自然段讲第三个特点:巧夺天工,技艺精湛。)。
引导学生读书:你对哪一点最感兴趣?为什么?
【允许学生选择喜欢的内容深入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才能够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2)画师们是怎样创造、传承敦煌壁画的?你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张大千的话,展开想象:当年的画师在创作时的苦与乐。)。
3.总结:正是一代代伟大艺术家凭着自己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毅力,创造了这人间的奇迹和瑰宝--敦煌壁画。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让它永远散发迷人的魅力!
四、练读拓展。
1.为敦煌壁画写一个简短的宣传词。
2.阅读相关的参考资料。
莫高窟的教案设计(优秀12篇)篇三
这是教科版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课文,我自己制作了ppt,尝试用多媒体技术来执教,因为我认为本课的难点是理解飞天一段的描写,这样容易使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
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自主学习课文,通过逐步的指导,让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具准备:ppt课件,
我们已从高大坚固、雄伟壮观的八达岭长城,领略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我们再去敦煌看一看莫高窟的神奇与美丽。(播放录像)
从短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师:刚才我们从莫高窟的地理和外观上感知了她的神奇和美丽,现在让我们走进莫高窟去感受它迷人的魅力。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以领读方式检查
2.指名读文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莫高窟?
师:你想先到哪参观呢?
(一)欣赏彩塑,体会魅力。
师:边读边画出描写了彩塑特点的词。
师:文中哪些词或句子体现了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请找到谈谈你的理解。
师:你们喜欢这样的彩塑吗?
问:假如你就是游客之一,你会怎样称赞?
过渡:在欣赏这一尊尊彩塑,感受着前人高超的雕塑艺术时,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请带着各自的心情,再来感受彩塑的魅力吧。
(二)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师:用文中的哪个词能概括彩塑?(精妙绝伦)除此之外莫高窟里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问:请找出这两个词在文中的哪里?为什么放在这?(过渡句:承上启下)
师:从哪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的?
1、宏伟
2、瑰丽
3、想象还有什么样的飞天?进行语言训练。
4、师生共同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出示图片,填空形式伴着音乐读。
过渡: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令我们心旷神怡,然而有一个地方我们无法不去提起,它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无法抹去的伤痛。
(三)去藏经洞,激发情感。
师:自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注意。出示投影片
(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认识敦煌的近况与敦煌恢弘的艺术成就,激发情绪,结合文中语句指导读悟)
师:读了投影片上的话,你作何感想?
师:让我们带着对曾拥有文物的自豪,对帝国主义的憎恨,对失去文物的惋惜齐读这段。
提示:同学们要努力学习,建设强大的祖国。无愧先人,无悔后人。
1、用有有还有造句
2、写一写学了《莫高窟》后的读后感。
板书:
彩塑
精妙绝伦
莫高窟
壁画
宏伟瑰丽
艺术宝库
藏经洞
文物众多
莫高窟的教案设计(优秀12篇)篇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莫高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1.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三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莫高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给课文分段。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2)释词。
惟妙惟肖 精妙绝伦 瑰丽 描摹 引人注目 举世闻名
(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师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
1.提问:
(1)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
(3)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壁画
藏经洞
莫高窟的教案设计(优秀12篇)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了解莫高窟被掠夺的历史,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体会文本结构特点及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
1、诠释“明珠”,引入课文:
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祖国的大西北旅游,想去吗?我们去哪儿?她被称为:出示: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2、通过上课堂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展现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吗?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去领略一下她的神奇瑰丽!
1、我们先来欣赏这儿的彩塑吧!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你感兴趣的句子,写一写你的感受,再美美地读一读。
2、交流:
欣赏了这些彩塑,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注意?
“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神态的?
指导朗读:这些彩塑真是千姿百态!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
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
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作为游人的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读。
4、过渡:欣赏了精妙绝伦的彩塑,我们该去看看了。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联系全文看一看,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个什么句子?承上的部分是;启下的部分是。
再读过渡句:哪个词可以看出“宏伟”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到底有多大?与教室面积比较一下。相当于500多个这样的教室一字排开,多么宏伟啊!再读这句话。
5、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一说。
壁画内容:用心读,大胆想象,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句,这是一个什么句式?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排比句。
我们来欣赏一下丰富多彩的壁画。
本小节中还有一个排比句,谁喜欢?指导朗读:读出画面,读出美感,读得让我们身临其境。
真是妩媚动人,姿态万千。难怪人们把飞天说成是莫高窟的名片,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一读。
同学们,发现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了吗?
6、壁画上的飞天还有什么样子的,作者用什么标点符号?省略了什么?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仿照文中的排比句式写一写飞天。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xx,有的xx;有的xxx。
7、再来领略被誉为“世界最大画廊”的敦x煌壁画的神奇魅力。一起读。
8、看到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xxxx,所以我们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2、指名交流。提示:抓住关键词:“大量”与“仅存”“曾”字。
看了这个资料,你想说什么?
4、如果藏经洞现在才被发现,才被打开,这些文物的命运将会怎样?为什么?
让我们带着这些情感,再读第四节。
5、这么多的珍宝被掠夺了,同学们,敦煌的莫高窟还能称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吗?
讨论交流:为什么称“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1、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豪地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智慧的结晶。
2、这句话与“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分别在课文的哪儿?为什么如此安排?
看看其他段落,你还发现了什么?
1、本节课,我们畅游了西北明珠----莫高窟,还学会了如何把事物写具体,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请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以“我们的校园、班级或者课间活动”为话题,任选一个将它写具体。
提示:我们的真。有,有,还有。其中我最喜爱,,??生活在如此,我。
2、交流展示,相机点评。
3、今天大家学得非常扎实,能学以致用,还能学有所得,是件多么快乐幸福的事呀。
板书:彩塑精妙绝伦。
莫高窟的教案设计(优秀12篇)篇六
1、通过学文及观赏,感悟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学会10个生字,正确理解词语。
3、能给各段找出重点词句。
4、流利朗读全文,背诵第4、5自然段。
5、通过《作业本》中的习题,练习相应的语文技巧,如关联词造句、缩写句子、加标点等。
教学准备:敦煌莫高窟视频资料
一、视频观赏,入情入境
师: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今 天,我们就要走近它,了解它。
说说看了后,哪一点留给你的印象最深?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结合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2、研究这10个生字,哪几个容易念错或写错,用不同的符号注上,如*。自己写几次或念准确。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把你赞赏的词圈出来。
4、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什么?找出重点词。
(教师板书生字)
三、自学交流
1、请读课文,一人一个自然段,看看生字念准了没有。
2、谁想当小老师?把你刚才标出的容易出错的生字上讲台向同学们介绍指导。评评哪个小老师当得好。
3、指名把你最欣赏的词大声念出来,有同感的举手以示赞同。
4、交流重点词,说说理由,统计支持者,归纳结论。
四、再读课文,初步感悟
再读课文,请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课文中有的把它画下来,也可以自己想出一句来说。
五、设计练习,培养能力
1、自己设计一个复习生字的练习题,相互交换做。
2、熟读第4、5自然段,能背诵。
六、播放课件,诱发兴致
1、播放自行制作的课件,内容根据课文定,但只有画面,没有讲解。
2、你觉得老师做的这些画面用来上课给小朋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需配上讲解和合适的音乐)
3、老师想请你们大家来给画面配上讲解的声音,课文作为讲解台词。分几个人作介绍。
a、你们看,要请几个人讲?为什么?(明确课文分三段)
b、你愿意讲哪个内容?
c、想想一名好的讲解员或导游必须符合哪几个条件?(或:你对自己的讲解有什么要求?)
d、你需要多长时间作准备?
e、如果你能比课文中的文字讲得更生动具体,就更了不起,老师支持你!
七、尝试讲解,点拔引导。
1、请准备好的同学在学习小组内试解
2、指名上台指着画面介绍,师生们作为游客的身份倾听并观赏,然后组织评议。
3、评选最佳讲解员:强调点面结合的讲解方法。
(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八、选配音乐,陶冶情感
1、你想,这些画面,我们配上什么样的音乐比较合适?
(启发: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作为依据)
2、教师播放几段不同风格不同器乐演奏的曲段,让同学们听后择一段。
a、小提琴曲《新疆之春》
b、古琴曲《高山流水》
c、笛子独奏
九、再播课件,激发想象
该课件有讲解有音乐,声情并茂:看看这些塑像和壁画,你想到了什么?
十、课外拓展,练习写作
请同学们课后去观赏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十一、复习字词,尝试背诵(略)
十二、习作交流,组织评议(略)
十三、作业
莫高窟的教案设计(优秀12篇)篇七
教学目标:
1、了解敦煌莫高窟艺术的特点,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2、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教学过程:
一、“总导游”谈话引入。
1、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我是这次旅行的“总导游”。我们要请出四位“导游”作向导,由“导游甲”带路,主要的景物特点,分别由“导游乙、丙、丁”给大家作介绍。“游人”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导游”提出来。
2、随机指名学生当“导游”,其余学生当“游人”。
二、分析课文。
1、展示图片。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莫高窟,请“导游甲”为我们介绍一下概况。
(1)介绍莫高窟概况,读课文第一段,带领“游人”进入莫高窟。
(2)投影莫高窟,让游人对照图,想象莫高窟“蜂窝似的”全貌,说说感受。
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3、“导游乙”介绍“彩塑”。
同学们,刚才在录象上你们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看了这些景物,叫人赞叹不已。你最喜欢什么?请你来当导游介绍一下。
(1)展示“彩塑”的照片。“导游乙”对照画面并模仿姿势。
(2)请“游人”读句:“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从而帮助理解“神态各异”。
瞧,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多么端庄温情,含笑自如;这天王身着戎装,身披铠甲,真是威风凛凛;这就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了,瞧他这模样,一定是力大无比!
(3)彩塑“惟妙惟肖”引得游人啧啧赞叹,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让“游人”说说。
(4)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导游”和“游人”相互问答。体会彩塑鲜明的特点。
再看,这就是那尊长长的卧佛,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卧佛的头部,这尊卧佛长达16米,你知道有多长吗?大概有我们的两个教室那么长呢!
(5)你能联系看到过的雕塑和莫高窟彩塑作比较,感受有什么不同吗。
(6)由“神态各异”展开联想,加深情感体验。
你能把这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4.“导游丙”介绍“壁画”。
走出彩塑,让我们一起走进壮丽的壁画艺术。请“导游丙”给我们介绍一下。
(1)显示电脑扫描的壁画。
请“导游丙”给我们介绍一下。是的,这些宏伟瑰丽的壁画内容还很丰富多彩呢!有记录……的,有描绘……的,有反映……的,有描摹……的。真是一本敦煌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啊!
(2)请“游人”观察壁画,再看课文的插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
(3)“总导游”建议共同议论:
(4)“总导游”请“游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飞天”的美景。
指名读,齐读。
(5)激发“游人”的情感,把描写壁画的第3自然段读“美”、读“活”。
……省略号说明了什么?是的,成千上百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多得都写不过来了,你能想象出壁画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飞天吗?(指名分说,然后也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把它连起来)。
5、“导游丁”介绍“藏经洞”。
我们欣赏了莫高窟的精美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莫高窟还有什么让你喜欢的?(藏经洞)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壁画,我们一起走进面积不大的藏经洞。请“导游丁”给我们介绍一下。
(1)介绍藏经洞经书的多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说些什么吗?
(3)投影句子品读,读出自豪感和对帝国主义的憎恨。
6、“总导游”主持大家议论。
(1)请几位“导游”说说,介绍了莫高窟哪几方面,“游人”们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请自由发问,由“导游”解说。
(2)请大家说说,为什么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莫高窟一个光彩夺目的名字,一个另人神往的艺术圣地;有人说,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有人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也有人说莫高窟凝结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
写作指导并配乐朗读。
指名说。
三、小组朗读交流,获得审美体验。
1、请同学们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相互美美地读一读,表达你对最关注的敦煌文化的喜爱。
2、你还可以运用什么形式表达你对莫高窟的喜爱,说说看。
3、小组汇报。
4、评议小结。
莫高窟虽然地处西北的大漠戈壁,但他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同时他也是全国最大的古典艺术宝库和佛教艺术中心。所以称它是……(生接)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五、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2围绕“壁画上的飞天成百上千”写一段话。
莫高窟的教案设计(优秀12篇)篇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习第三段中描写飞天的写作顺序及手法,感受对人物的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与大容量的图片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2、3、4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设计理念:
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莫高窟的多媒体课件。
一开始播放莫高窟发展过程的视频资料,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在课件中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认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同时,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最后推介相关网站,引起学生的深入探究之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影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一起走进神秘的莫高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我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相传莫高窟在前秦时开始凿窟造像,至今差不多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那你们想不想回到两前多年以前,去亲眼看看莫高窟这座艺术宝库的发展过程呢?(播放视频资料)。
(学生看莫高窟的修建历程,并配有解说)。
2、学生说说感想。
二、自主学习,读中品位文本内容。
2、、找到答案了吗?莫高窟到底有何魅力?(学生交流)。
答案一、莫高窟有着精彩绝伦的彩塑。
2、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地品读一下彩塑。(电脑屏幕显示第2段课文)。
3、学习第一句,感受彩塑之多。
师:那用你的声音告诉我。[生读]。
4、欣赏菩萨、天王、力士、卧佛,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1)这两千多尊彩塑有什么特点?(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2)为什么说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图片,并进行朗读训练。
(抓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长达16米、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等词指导朗读)。
5、欣赏其他彩塑,加深感受。
师:想看看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吗?
师:那老师就让你们一饱眼福!(电脑屏幕显示各种彩塑)。
6、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如果你是一位旅游者正在观光你会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生回答)。
7、齐读第2段。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这些彩塑的确尊尊惟妙惟肖,让我们忍不住地就啧啧赞叹!那就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把它称赞一番吧!
答案二、宏伟瑰丽的壁画。
1、哪一段写了壁画?[第三段]为什么说这段写了壁画?哪一句告诉你的?[第一句]。
这一段的写作方法是?(总分)。
2、欣赏壁画图片。今天老师也带了许多的壁画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显示壁画的图片,教师作相应的解说)。
2、读议结合,交流壁画的数量多,内容广。
(2)生答,指导朗读(四万五千米)。
(3)壁画除了多,还有什么?在书上找找看。[壁画内容多]。
(4)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手法。
(5)抓住记录、描绘、反映、描摹等动词,体验用词的精确性。
(6)指导朗读,读出数量多,内容广。
3、引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莫高窟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成百上千的[飞天]!
(1)欣赏飞天,加深视觉印象。
(2)看了这些飞天,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和同学说?(指名回答)。
(3)细读文中描写飞天的句子,说说特点。(多,美)相机多媒体展示各种形态的飞天。
(5)出示其他飞天图,仿照文章,小组合作,练习写话。
5、说得可真好!让就让我们一起来抒发一下我们的感情吧!(最后一句)。
答案三:面积不大的藏经洞。
1、第五节写的是藏经洞,(电脑屏幕显示第四段课文)老师想请你们自己默读一下这段课文,不过老师想对同学们提一个要求,有句话说的好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边读边动笔,划出你认为用得好的或重要的词句,在行间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
(生默读,动笔批注)。
2、刚才老师在行间巡视时发现,许多同学都能准确地抓住文中重要的词语,并且写出了自己的理解。现在请大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交流时要虚心倾听别人的理解和体会。
(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师参加讨论)。
3、各小组汇报一下交流讨论的结果。
(第二句话中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可以看出莫高窟内的文物不仅品种多,而且数量也很多。
二句话可以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是他们创造了莫高窟的辉煌。
二句中的一个“曾”字说明了以前莫高窟内有很多文物,但现在都没有了。从这个字体会到作者内心是多么痛苦和无奈。
从第3句话中的“掠”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分子的野蛮和无耻。)。
4、齐读课文。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明白你们把课文读懂了。
三、激情朗读,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1、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一幅幅生动逼真的壁画,还有现存的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经文,都是谁给我们留下的?(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
四、推荐网站,引领学生深入了解。
莫高窟的教案设计(优秀12篇)篇九
《莫高窟》一文介绍的是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叙述具体,文质兼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分为三段,分别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以及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这个文本并非需要细细咀嚼文字,从文字中嚼出微言大旨的经典文本,而是一个需要从整体上去学会把握的普通文本。对这样的文本,框架把握比咀嚼文字更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我拟定的《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进行探究性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及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
二、说学生。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和阅读能力。通过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品读课文佳句,欣赏风景名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生字,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因此,本课立定于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内容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
三、设计理念。
1、体现学习语文的规律,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完整的认识。
2、体现学习语文的特点,听说读写的训练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
3、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教师指导为辅,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教学法。
课中,我采集了大量的“彩塑”、“壁画”、“藏经洞”等图片,挖掘图片中的情感意义,引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学会表达,多角度的思考。把学生带进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对照图片,理解课文。
2、阅读感悟法。
阅读是体会民族语言之优美的重要途径,它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感受我们民族语言的声音之美。通过阅读想像画面是进入文本很好的策略。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3、自主、合作、探究法。
学生课堂自由研读、课后搜集等环节无不渗透着自主探究的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教学。
别具匠心,引人入胜的一段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一开始,我在出示课件的同时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这样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感受莫高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为后文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读细品,领略风采。
1、品味“彩塑”
质疑问难,激趣读文。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要注重质疑解疑能力的培养,留足时间,激发兴趣,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善于问。
文中出现的佛教人物基本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神态各异的彩塑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因此我适时地展现各种彩塑,特别是睡佛的画面,使文字活了起来,让学生主动、自然地进入到了课文中。在接触了彩塑绚丽多姿的形象后,学生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字到图片再回归文字,使学生对莫高窟彩塑艺术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然后进行追问:面对这一尊尊彩塑,游人们无不啧啧称赞。如果你是游人,你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最后,我充满激情地小结:感受着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中都会涌起一股自豪感,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来读一读吧!通过这样的美读,可以让学生体验、感悟、熏陶,在语言的海洋里领会情感。
2、回味“壁画”
教学这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能体会到壁画“宏伟瑰丽”的语句,在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尤其是飞天图片,用文中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句群,再运用这种描述方法,写一写飞天还有哪些形态。所有这些都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
这一段的教学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感知,有效地带领学生领略了壁画的“宏伟瑰丽”,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深深地感受了作者用词的精确和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化,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的方便快捷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3、体味“藏经洞”
“画出自己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感受深刻的句子”抛出话题,让学生勾画。适时播放珍贵文物和文物被盗的文字资料,“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想?”再次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并激发他们对侵略者的憎恨。接着,教师顺势组织学生带着惋惜和憎恨之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4、学习最后一段。
教师利用课件展现敦煌的风沙、石山和工匠们制作彩塑、壁画的画面,进一步理解“敦煌艺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我采用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三)积淀情感,延伸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其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学完课文后,我利用向学生提建议的方法,引导学生课后搜集一些有关莫高窟的资料进行交流。这样引导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构建开放的课堂结构,为开拓学生思维留下空间,也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引导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全面系统地理解教学内容。根据课文的内容,体现简洁明了、统领全文的原则,表现文章的结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板书:
彩塑:精妙绝伦。
壁画:宏伟瑰丽智慧的结晶。
藏经洞:珍贵文物。
以上是我就《莫高窟》(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阐明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新的情况会随时出现,新的问题会随时生成。我将以教材为起点,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做出科学的判断,采取合理的措施。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莫高窟的教案设计(优秀12篇)篇十
2、生交流。
3、过渡“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伴随着动听的驼铃声,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穿过茫茫的大沙漠,走进甘肃、走进敦煌、走进莫高窟。“(课件演示)。
4、过渡“敦煌莫高窟历经沧桑,几度盛衰,步履蹒跚,走过了几千年的漫长曲折旅程。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它灿烂的文化,遍地的文物遗迹,沧桑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使莫高窟流光溢彩、美丽辉煌。相信通过大家的学习,将会经历一次愉快有难忘的文化之旅。
1、师:打开课文,读文,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
2、学生简单交流。
3、课文一开始就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概况,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生交流:地理位置、形状、名称。
5、生交流:彩塑、壁画、藏经洞。
6、师:“课文中是用哪个词语来概括的?”交流。
过渡:“那就让我们先去欣赏一下精妙绝伦的彩塑吧。”
1、学生自己读文并思考,描绘自己最喜欢的一尊彩塑。
2、师生交流相机出示图片读文。
3、过渡“其实,莫高窟的彩塑有各种各样的形象,想不想欣赏一下。”
欣赏的条件用“有……的……”仿照课本上的样子说话,可以说你看到的,也可以说你想到的。
4、生看说。
5、过渡:“这么多的彩塑,每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据说,最大的有9层楼那么高,而最小的只有巴掌那么大。难怪游客参观后,会发出啧啧赞叹呢?如果你就是游客,就在那么多的彩塑面前,你会想写什么呢,大家一起来说说!”
6、生说。
7、过渡:“同学们欣赏着这一尊尊彩塑,感受着我们前人高超的雕塑艺术。它真是我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呀,我想在坐的每个人都会涌腾出自豪感,让我们带着心情来读一下。”
8、生读文。
过渡;“研究莫高窟的学者说过这样的话莫高窟的艺术载体主要是彩塑和壁画,壁画的图案、色彩是绚丽多资的,它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齐读这一段,注意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
如果学生说的是飞天。
学生读,出示画面。多读体会。
过渡:“这么多这么美的飞天,有很多是盛唐时期的作品,同学们都知道,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可以想见,当时人民的生活富裕,安居乐业,他们载歌载舞,不断追求美好的生活。”齐读这段话。
1、注意到省略号了吗?练习说话,根据自己想到的。用上“有的,有的,有的。”
2、评价。
3、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象脑海中飞天美妙的身姿。
过渡:“欣赏了美仑美幻的飞天,我们仿佛自己也成了飞天了,怪不得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他的作品《文化苦旅》中这样写到:我们是飞天,飞天是我们!”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看的每一副画面,都有一段美好的回忆,我们可以遥想当年,这条丝绸之路上敦煌莫高窟是何等的繁华,何等的热闹,读这一小节!”
“干菜我们欣赏了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副壁画,仿佛是接受了一次中国文化艺术的洗礼,莫高窟无愧是中国西北的一颗明珠。然而,来到莫高窟,有个地方,我们无法不去提起,它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痛!”
1、它是什么?
2、藏经洞里有些什么东西?
3、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经书复制品。学生欣赏。谈感受。
4、过渡:“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到这里寻觅历史文化的足迹,留下了一首首诗、一篇篇文;多少音乐家、舞蹈家到这里寻找创作的灵感,留下了一首首歌、一段段舞;多少雕塑家到这里拨开尘土将历史的浪漫与班驳深深铭刻。然而,就是这一天,灾难开始了……”
5、此时此刻,你站在藏经洞前,你想说些什么呢?谈感受。
6、带着感情读文。
过渡:“莫高窟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它任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卢浮宫”。
目前,人们正在利用敦煌灿烂的文化资源开发大西北,他们在做些什么?课后,请同学们一起找一找、查一查、去探寻敦煌莫高窟的文化艺术神韵!
莫高窟的教案设计(优秀12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莫高窟的精妙绝伦、博大精深。
3.借助媒体,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体会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课文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中介绍的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让学生真正认识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教师: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茫茫的戈壁沙漠上,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就是——莫高窟。
2.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莫高窟的艺术魅力?(结合板书回答:彩塑、壁画、藏经洞)。
二、民主导学:
(一)、导学第二自然段:
1、教师过渡语:首先我们来感受她彩塑的魅力。
2、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介绍了彩塑的什么特点?
3、交流。
(相机板书: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4课文介绍了哪些彩塑?
(菩萨、天王、力士、卧佛)。
5、这是些什么样的彩塑?请大家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词语。
6、品味词语: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神态安详。
7、多媒体出示图片,帮助学生体会词语的意思,感受彩塑的神态各异。
8、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描写彩塑的句子。
9、师:当你看到莫高窟中这一尊尊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的彩塑时,想说什么?
再想想这惟妙惟肖、神态各异的彩塑竟有两千多尊时,你又想说什么?
而这两千多尊彩塑居然雕刻在断崖绝壁上,你又想说什么?
10、看到游客们兴奋惊讶的神情。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赞叹,我们怎能不感到由衷的自豪!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
11、写法渗透。
同学们,刚才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大家发现本段的总体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
作者在描写菩萨、天王、力士的方法上和卧佛有什么不同?
(先概括后具体)。
12、背诵本段。
(二)、导学第三自然段。
1、师: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和本段是相同的,我们可以按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首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能概括壁画特点的词语。
2、交流。(相机板书:宏伟瑰丽),理解宏伟瑰丽的意思。
3、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能体现壁画宏伟瑰丽的句子。
4、交流:
内容丰富多彩……。
面积巨大: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5感情朗读第一、二句话。
6、品读飞天。
a、自由读描写飞天的句子,边读边想像飞天的美丽姿态。
b、说说你最喜欢哪种姿态的飞天,为什么?
c、配乐朗读展现飞天的美。
d、展示朗读,教师相机针对性评价。
7、迁移练习:除了课文中描写的飞天,还有其他姿态的飞天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成百上千、省略号)你能仿照文中句子,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来描绘吗?(多媒体出示图片,练说)。
8、师:人们常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光飞天就如此的瑰丽,可想而知整个敦煌壁画该是多么灿烂辉煌啊!(学生齐读最后一句话)。
(三)、导学第四自然段。
1、师: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壁画,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面积不大,却有着特殊意义的藏经洞。
2、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藏经洞的特殊之处在哪里?
3、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六万多件和仅存部分进行对比,感受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丑恶行径。)。
(愤恨、痛心、惋惜……)。
5、学生感情朗读本段。
6、师生共同板书。
三、检测导结。
1、师:虽然大量的文物被掠走,但不管这些文物流落到何处,上面始终镌刻着两个字——中国,莫高窟,属于中国,而且只属于中国,因为他们凝聚着的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让我们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对中国的热爱之情,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学生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学生表达)。
4.齐读:
“看了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
5.升华主题。
这就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莫高窟。
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莫高窟。
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藏经洞曾经辉煌。
莫高窟的教案设计(优秀12篇)篇十二
主要评价历史沿革主要评价。
外国旅游者对莫高窟的评价是: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相当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
“它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一直到现在,在三华里长的鸣沙山上壁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四百九十多个洞窟,布满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彩色佛像共有两千多身,最大的一个高达三十三米。壁画的技巧高超,数量惊人,如果一方方连接起来,可排成五十多华里长的画廊。此外,在一个封闭的石室中,还发现了大量的价值极高的古代经卷,文书,画卷等。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窟的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历史沿革。
莫高窟现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个,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侣修行、居住和亡后掩埋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等生活设施。两区共计492个洞窟存在壁画和塑像,有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唐宋木构崖檐5个,以及数千块莲花柱石、铺地......莫高窟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这里才重新让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