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是教师与幼儿互动学习的桥梁,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学习中班教案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小鸡出壳中班音乐教案(优质13篇)篇一
---拿出宝盒,提问:你们猜猜看,可能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请幼儿上前用手摸一摸,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藏在了宝盒里。(鸡蛋宝宝)。
2、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身体变成蛋宝宝,尝试不同的滚动。
-----提问:鸡蛋宝宝长得怎么样?(圆圆的)你会做蛋宝宝吗?
请幼儿把自己变成一个蛋宝宝,观察幼儿的动作,由个别幼儿的示范动作中。
提升变蛋宝宝一定把身体做要“藏”“缩”“抱”。
根据音乐,幼儿尝试滚动。教师提醒:滚的时候身体不能松开来,否则蛋宝宝就碎掉了。
1、媒体出示,引发幼儿愿意帮助小鸡宝宝想办法钻出蛋壳。
----看媒体,提问:鸡蛋怎么在动?怎么回事?
:原来是小鸡宝宝在里面一天一天的长大,快待不住了。所以在里面东敲敲西敲敲。
----提问:那我们一起帮小鸡想想办法,小鸡可以怎么做能从里面钻出来呢?
2、在音乐的背景下激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小鸡出壳。
请说到拍拍小翅膀从蛋壳里出来的幼儿表现小鸡动翅膀的动作。
----提问:除了这个动作外,小鸡宝宝还可能怎么样动动翅膀钻出蛋壳?(请幼儿做动作)。
---听音乐,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教师观察幼儿动作的节奏性,能否跟着音乐起伏)。
---听音乐,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
媒体引导,露出一点小屁股让幼儿了解还可以通过动屁股撞碎蛋壳。
----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教师语言引导幼儿屁股能有不同的动法,并关注幼儿的动作)。
出示媒体,小鸡终于从鸡蛋里破壳而出。
三、唱唱跳跳,小鸡叽叽。
1、跟着音乐,律动表演。
2、小鸡宝宝一边捉虫,一边走出教室。
小鸡出壳》是一节小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目标就是要让孩子在音乐的背景下,用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小鸡出壳的动作。在小班年龄段的孩子这尝试,凸显的是情趣和快乐,所以选择了小鸡这个比较亲近孩子的小动物作为载体。请老师们根据以下抛问,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鸡出壳中班音乐教案(优质13篇)篇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感受小鸡的出壳的过程。
2、大胆创编小鸡出壳的舞蹈动作,体验创编舞蹈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鸡胸饰25个,呼啦圈25个、教具(鸡蛋)。
2、小鸡出壳的flash配音乐、小鸡出家的flash配音乐。
3、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看,是谁呀。(拉线出鸡蛋壳)。
1)你们知道蛋壳是谁的家呀?
3)蛋壳中的小鸡宝宝渐渐长大了,住不下蛋壳房子了,怎么办呢?它是怎么出来的呢?
2、观察。
教师:刚才小朋友想了许多种小鸡宝宝出来的情景,那我们来仔细看看小鸡宝宝到底是怎样出来的,好吗?要仔细看清楚哦。
教师提示:你们都看清楚小鸡宝宝是怎样出来的了吗?那现在我们小朋友来也扮演小鸡宝宝,好吗?呼拉圈就是你们的蛋壳房子(幼儿戴上头饰蹲在蛋壳里扮演尚未孵出来的小鸡宝宝)。
1、幼儿自己来模仿动作。
师:小鸡慢慢长大了,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越来越大。
*幼儿尝试来做动作,互相讨论看谁模仿的最像小鸡宝宝。
2、进入小鸡的角色,有表情地表演。
小鸡(蜷缩状,手抱着腿蹲着)慢慢长大了(舒展身体,手松开),
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伸伸手、转转头)。
越来越大(身体完全舒展)。
它用小嘴“笃笃笃”地在蛋壳里啄了一个洞(食指并拢作嘴巴,做啄洞状),
把嘴巴伸出来,把洞啄大一点(再啄洞),
慢慢伸出脚来(慢慢跨出一只脚到呼拉圈外),
“噗”的一声,蛋壳破了,
小鸡摇摇摆摆的走出蛋壳(做小鸡走路状,走出呼拉圈)。
师:孩子们,你们看天怎么样拉?
师:那我们快点睡觉吧。(摇篮曲)。
音乐:“喔喔喔,天亮拉。孩子们我们回到自己家里吧。”
小鸡出壳中班音乐教案(优质13篇)篇三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尝试在音乐背景下用肢体表现小鸡出壳的动作,体验小鸡出壳的快乐。
活动准备。
2、物质准备:ppt、音乐、宝盒一个、鸡蛋一枚。
活动过程。
一、猜猜玩玩,鸡蛋滚滚。
1、出示宝盒,请幼儿摸一摸,猜一猜宝盒里面藏着什么。
---拿出宝盒,提问:你们猜猜看,可能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请幼儿上前用手摸一摸,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藏在了宝盒里。(鸡蛋宝宝)。
2、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身体变成蛋宝宝,尝试不同的滚动。
-----提问:鸡蛋宝宝长得怎么样?(圆圆的)你会做蛋宝宝吗?
请幼儿把自己变成一个蛋宝宝,观察幼儿的动作,由个别幼儿的示范动作中。
提升变蛋宝宝一定把身体做要“藏”“缩”“抱”。
根据音乐,幼儿尝试滚动。教师提醒:滚的时候身体不能松开来,否则蛋宝宝就碎掉了。
1、媒体出示,引发幼儿愿意帮助小鸡宝宝想办法钻出蛋壳。
----看媒体,提问:鸡蛋怎么在动?怎么回事?
:原来是小鸡宝宝在里面一天一天的长大,快待不住了。所以在里面东敲敲西敲敲。
----提问:那我们一起帮小鸡想想办法,小鸡可以怎么做能从里面钻出来呢?
请说到拍拍小翅膀从蛋壳里出来的幼儿表现小鸡动翅膀的动作。
----提问:除了这个动作外,小鸡宝宝还可能怎么样动动翅膀钻出蛋壳?(请幼儿做动作)。
---听音乐,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教师观察幼儿动作的节奏性,能否跟着音乐起伏)。
---听音乐,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
媒体引导,露出一点小屁股让幼儿了解还可以通过动屁股撞碎蛋壳。
----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教师语言引导幼儿屁股能有不同的动法,并关注幼儿的动作)。
出示媒体,小鸡终于从鸡蛋里破壳而出。
三、唱唱跳跳,小鸡叽叽。
2、小鸡宝宝一边捉虫,一边走出教室。
《小鸡出壳》是一节小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目标就是要让孩子在音乐的背景下,用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小鸡出壳的动作。在小班年龄段的孩子这尝试,凸显的是情趣和快乐,所以选择了小鸡这个比较亲近孩子的小动物作为载体。请老师们根据以下抛问,谈谈自己的看法:
抛问:
1、教具设计有何特色?在教学中有何作用?
2、教学环节设计是否体现递进性?
3、幼儿对此活动有无兴趣?教师是如何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
文档为doc格式。
小鸡出壳中班音乐教案(优质13篇)篇四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感受小鸡的出壳的过程。
2、大胆创编小鸡出壳的舞蹈动作,体验创编舞蹈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鸡胸饰25个,呼啦圈25个、教具(鸡蛋)。
3、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自主想象、讨论。
1、情景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看,是谁呀。(拉线出鸡蛋壳)。
1)你们知道蛋壳是谁的家呀?
3)蛋壳中的小鸡宝宝渐渐长大了,住不下蛋壳房子了,怎么办呢?它是怎么出来的呢?
2、观察。
教师:刚才小朋友想了许多种小鸡宝宝出来的情景,那我们来仔细看看小鸡宝宝到底是怎样出来的,好吗?要仔细看清楚哦。
二、发挥想象,尝试用肢体来表现小鸡出壳的过程。
教师提示:你们都看清楚小鸡宝宝是怎样出来的了吗?那现在我们小朋友来也扮演小鸡宝宝,好吗?呼拉圈就是你们的蛋壳房子(幼儿戴上头饰蹲在蛋壳里扮演尚未孵出来的小鸡宝宝)。
1、幼儿自己来模仿动作。
师:小鸡慢慢长大了,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越来越大。
*幼儿尝试来做动作,互相讨论看谁模仿的最像小鸡宝宝。
2、进入小鸡的角色,有表情地表演。
小鸡(蜷缩状,手抱着腿蹲着)慢慢长大了(舒展身体,手松开),
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伸伸手、转转头)。
越来越大(身体完全舒展)。
它用小嘴“笃笃笃”地在蛋壳里啄了一个洞(食指并拢作嘴巴,做啄洞状),
把嘴巴伸出来,把洞啄大一点(再啄洞),
慢慢伸出脚来(慢慢跨出一只脚到呼拉圈外),
“噗”的一声,蛋壳破了,
小鸡摇摇摆摆的走出蛋壳(做小鸡走路状,走出呼拉圈)。
三、结束。
师:孩子们,你们看天怎么样拉?
师:那我们快点睡觉吧。(摇篮曲)。
音乐:“喔喔喔,天亮拉。孩子们我们回到自己家里吧。”
一、设计意图:
认识小鸡的一家时,阳文突然对鸡窝里一只刚刚出生的小鸡产生了兴趣。高兴地问到:幼儿“小鸡是怎么从蛋壳里出来的?”他的提问引起孩子们的兴趣,由此,我设计了该活动,让探索小鸡出壳的动作。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体验小鸡出壳的愉快情绪。
2、探索小鸡出壳的动作,能随音乐有节奏地做动作。
3、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学过“大母鸡”和“小小蛋儿把门开”的歌表演,知道母鸡会下蛋,会孵小鸡。
2、环境的准备:周围布置母鸡的家和栅栏、花草等。
3、教具的准备: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过程:
1、发出邀请,到母鸡家去做客。幼儿边唱边跳“大母鸡”进场。
2、观察课件画面,请幼儿想办法帮助小鸡出壳。
“小鸡不知道怎么从蛋壳里出来,可着急了,你们能帮它想想办法吗?”让幼儿边说做相应的动作,也可以引导其他的孩子学做这个动作。(如头顶、脚踩、翅膀推、屁股拱肩膀撞等动作)。
3、播放课件,观察小鸡的动态:“小鸡学会了哪些方法?”
小鸡出壳中班音乐教案(优质13篇)篇五
1、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歌表演的动作。
2、培养幼儿边唱边表演的`兴趣。
3、个别指导徐慧超等小朋友一起参加活动。
头饰人手一个,录音。
“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小朋友心里真高兴,倪老师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解放军,老爷爷,还有许多小朋友也来了。”
1、出示“小朋友”节奏卡片,知道小朋友来了,完整做。
2、做解放军走路,要求打枪有节奏,发出声响。
3、做老爷爷走路,让客人老师猜猜是谁?要求做出两拍的节奏。
1)幼儿做模仿动作,请客人老师猜猜。
2)个别幼儿来表演。
(一)复习歌曲:
今天小(2)班这么热闹,听,小小鸡在蛋壳里唱起了欢快的歌。
1、“小鸡出壳”歌曲复习,用好听的声音唱。
2、唱第一句“小小鸡蛋把门开”时,要用点力,出来的歌声要柔柔地,好听。——每二遍唱。
(二)“看,有只小鸡真的出壳了,大家要仔细看小鸡是怎么从蛋壳里钻出来的。”
1、老师戴上头饰示范动作一遍。
2、幼儿讲讲,小鸡是怎么出壳的,并学着做这几个动作。
3、第二遍示范。
把未讲出的动作讲出来并学习。难点:180?转身跳过来。
4、请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一起来出壳。带上头饰,其他幼儿看看他们有没有和音乐一样,该出壳的时候出壳,要不然太早了,没长好,太晚了,要在蛋壳里闷死的。
5、再请多点幼儿上来学做。
6、全班幼儿学着歌表演,用歌声帮助可有力气出壳。
小星星。
小鸡出壳,看天黑了,星星真多真亮呀,让我们一起去数星星。——复习律动:小星星。
1、第一遍,一起数别漏了。
2、第二遍,小摇篮要摇的柔柔地,轻轻地,天黑了,小鸡回家了——结束。
小鸡出壳中班音乐教案(优质13篇)篇六
活动目标:
1、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歌表演的动作。
2、培养幼儿边唱边表演的兴趣。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头饰人手一个,录音。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今天好热闹,听,小小鸡在蛋壳里唱起了欢快的歌。
1、“小鸡出壳”歌曲复习,用好听的声音唱。
2、唱第一句“小小鸡蛋把门开”时,要用点力,出来的歌声要柔柔地,好听。――每二遍唱。
(二)“看,有只小鸡真的出壳了,大家要仔细看小鸡是怎么从蛋壳里钻出来的。”
1、老师戴上头饰示范动作一遍。
2、幼儿讲讲,小鸡是怎么出壳的,并学着做这几个动作。
3、第二遍示范。
把未讲出的动作讲出来并学习。难点:转身跳过来。
4、请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一起来出壳。带上头饰,其他幼儿看看他们有没有和音乐一样,该出壳的时候出壳,要不然太早了,没长好,太晚了,要在蛋壳里闷死的。
5、再请多点幼儿上来学做。
6、全班幼儿学着歌表演,用歌声帮助可有力气出壳。
(三)复习律动:小星星。
小鸡出壳,看天黑了,星星真多真亮呀,让我们一起去数星星。――复习律动:小星星。
1、第一遍,一起数别漏了。
2、第二遍,小摇篮要摇的柔柔地,轻轻地,天黑了,小鸡回家了――结束。
小鸡出壳中班音乐教案(优质13篇)篇七
1、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鸡出壳的全过程。
2、体验小鸡钻壳的'乐趣。
小鸡出壳课件、音乐、图片等。
一、出示ppt引入。
二、小鸡出壳(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小鸡出壳)。
1、提问?鸡妈妈对我们说什么啦?
2、你们帮小鸡想想办法怎么出来?(请个别幼儿用肢体表现)。
3、出示小鸡宝宝的各部位图片。
小鸡宝宝真聪明相处了用嘴巴、头、翅膀、脚的办法,那我们现在跟着音乐用我没想到的这些办法,看看这颗蛋宝宝会怎么样?能不能把这颗蛋宝宝打破。
三、游戏:小鸡出壳(完整感受音乐)。
小结:原来鸡妈妈的办法就是让我们把这些办法都用上,小鸡宝宝你们行不行呀?那我们来试试吧。
1、蛋壳破裂:
快看我们的蛋壳怎么样啦(裂开啦)。
2、再次游戏感受小鸡出壳的快乐。
小鸡出壳中班音乐教案(优质13篇)篇八
活动目标:
1、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歌表演的动作。
2、培养幼儿边唱边表演的兴趣。
3、个别指导徐慧超等小朋友一起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头饰人手一个,录音。
活动过程:
一、复习模仿节奏动作《走路》。
“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小朋友心里真高兴,倪老师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解放军,老爷爷,还有许多小朋友也来了。”
1、出示“小朋友”节奏卡片,知道小朋友来了,完整做。
2、做解放军走路,要求打枪有节奏,发出声响。
3、做老爷爷走路,让客人老师猜猜是谁?要求做出两拍的节奏。
1)幼儿做模仿动作,请客人老师猜猜。
2)个别幼儿来表演。
(一)复习歌曲:
今天小(2)班这么热闹,听,小小鸡在蛋壳里唱起了欢快的'歌。
1、“小鸡出壳”歌曲复习,用好听的声音唱。
2、唱第一句“小小鸡蛋把门开”时,要用点力,出来的歌声要柔柔地,好听。——每二遍唱。
(二)“看,有只小鸡真的出壳了,大家要仔细看小鸡是怎么从蛋壳里钻出来的。”
1、老师戴上头饰示范动作一遍。
2、幼儿讲讲,小鸡是怎么出壳的,并学着做这几个动作。
3、第二遍示范。
把未讲出的动作讲出来并学习。难点:180?转身跳过来。
5、再请多点幼儿上来学做。
6、全班幼儿学着歌表演,用歌声帮助可有力气出壳。
三、复习律动:小星星。
小鸡出壳,看天黑了,星星真多真亮呀,让我们一起去数星星。——复习律动:小星星。
1、第一遍,一起数别漏了。
2、第二遍,小摇篮要摇的柔柔地,轻轻地,天黑了,小鸡回家了——结束。
小鸡出壳中班音乐教案(优质13篇)篇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感受小鸡的出壳过程。
2.通过小鸡出壳的情境,随乐一下一下做小鸡出壳的动作,并能大胆创编小鸡破壳的简单动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鸡身体部位图片、课件。
2.经验准备:积累有关母鸡生蛋、孵蛋和小鸡出壳方面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做小鸡躲到壳里的动作。
1.听!什么声音?仔细听听呢。
2.提问:是谁呀?它在又黑又挤的哪儿呀?那它想出来见谁?
3.那我们所有的宝宝都躲到蛋壳里去,变成一只在蛋壳里的小鸡。
小结:我们现在都变成了躲在蛋壳里的小鸡宝宝了。
1.鸡妈妈来了,听一听鸡妈妈会说些什么。
2.提问:妈妈说什么?
小结:鸡妈妈是在告诉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把蛋壳弄破。
3.小鸡宝宝们想想,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碰蛋壳?(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幼儿随乐试一试)。
4.听音乐创编身体动作。
(2)播放音乐,幼儿跟着音乐自己用身体的各部位创编小鸡出壳的动作。
(3)妈妈发现宝宝们都很聪明,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去碰蛋壳。
5.鸡妈妈的好办法。
(1)看看我们的蛋壳怎么样了?可是蛋壳虽然摇起来了,我们的鸡宝宝能出来吗?
(2)没关系,妈妈说,它有一个绝招,要告诉我们一个好办法,想不想听?
(3)让我们来听听,妈妈要用到什么好办法?
小嘴小嘴啄一啄,
头儿头儿顶一顶,
翅膀翅膀推一推,
小脚小脚踢一踢,
屁股屁股扭一扭,
扭一扭呀扭一扭。
(4)哎哟!鸡妈妈告诉我们的办法是什么呀?
我们小宝贝们刚才没有想到的办法,是什么呀?
6.幼儿听音乐做律动。
(1)那我们要加油了,把妈妈的办法全部用上,看看我们的'蛋壳又会怎么样?准备好。(听音乐律动)看看那我们的蛋壳怎么样了?裂缝了。
(2)一定是我们的力气不够大,那我们再来一次,有节奏地顶蛋壳。鸡妈妈,这次我们一定行。加油,我们的蛋壳要开了。(再次听音乐律动)。
1.我们的蛋壳怎么样了?我们终于把蛋壳顶开了。
2.看看小鸡宝宝有没有出来。
3.多亏你们加油努力,小鸡宝宝出壳了,真高兴。
四、小鸡走出活动室。
我们一起和鸡宝宝出去散步吧。
小鸡出壳中班音乐教案(优质13篇)篇十
活动内容:
目标:
1、初步了解、感受小鸡的出壳的过程。
2、大胆创编小鸡出壳的舞蹈动作,体验创编舞蹈的乐趣。
3、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准备:
1、小鸡胸饰25个,呼啦圈25个、教具(鸡蛋)。
2、小鸡出壳的flash配音乐、小鸡出家的flash配音乐。
3、录音机。
过程:
一、自主想象、讨论。
1、情景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我带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看,是谁呀。(拉线出鸡蛋壳)。
1)你们知道蛋壳是谁的家呀?
3)蛋壳中的小鸡宝宝渐渐长大了,住不下蛋壳房子了,怎么办呢?它是怎么出来的呢?
2、观察。
观看小鸡出生的flash。
教师:刚才小朋友想了许多种小鸡宝宝出来的情景,那我们来仔细看。
看小鸡宝宝到底是怎样出来的,好吗?要仔细看清楚哦。
二、发挥想象,尝试用肢体来表现小鸡出壳的过程。
教师提示:你们都看清楚小鸡宝宝是怎样出来的了吗?那现在我们小朋友来也扮演小鸡宝宝,好吗?呼拉圈就是你们的蛋壳房子(幼儿戴上头饰蹲在蛋壳里扮演尚未孵出来的小鸡宝宝)。
1、幼儿自己来模仿动作。
师:小鸡慢慢长大了,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越来越大。
*幼儿尝试来做动作,互相讨论看谁模仿的最像小鸡宝宝。
2、进入小鸡的角色,有表情地表演。
小鸡(蜷缩状,手抱着腿蹲着)慢慢长大了(舒展身体,手松开)在又黑又小的蛋壳里住不下了,小鸡动动翅膀、转转头(伸伸手、转转头)。越来越大(身体完全舒展)。它用小嘴“笃笃笃”地在蛋壳里啄了一个洞(食指并拢作嘴巴,做啄洞状),把嘴巴伸出来,把洞啄大一点(再啄洞),慢慢伸出脚来(慢慢跨出一只脚到呼拉圈外),“噗”的一声,蛋壳破了,小鸡摇摇摆摆的走出蛋壳(做小鸡走路状,走出呼拉圈)。
三、结束。
师:孩子们,你们看天怎么样拉?
师:那我们快点睡觉吧。(摇篮曲)。
音乐:“喔喔喔,天亮拉。孩子们我们回到自己家里吧。”
教学反思:
1、在课前要带小朋友先观察生活中母鸡孵小鸡是怎样的,并做好记录。
2、师幼配合得还不是很好,以后我会注意这个方面。
3、如果让我重上这节课,我会加配电脑画面,使活动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小鸡出壳中班音乐教案(优质13篇)篇十一
本班幼儿活泼好动,对数字比较敏感,加之1――9数字刚学完,为了让幼儿认识数字0,于是设计了这节课。
1、感知数字“0”的外部特征,能够正确认读。
2、理解数字“0”的实际意义,提高对数的抽象的理解。
3、感知数字游戏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认识数字“0”
难点:理解数字“0”的实际意义
数字卡0――9、糖果(装在小袋里)、积木若干
一、猜谜语,导入活动
说谜语,教师出示数字卡0,幼儿传递触摸。
二、集体活动
(感官感知)请幼儿正确认读数字,可以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速度练读。
(游戏体验)
教师将0~9的数字卡倒扣,请10名幼儿任意抽取一张后,按照数字到教室去相应的`物体回来,将取回的物体与数字卡放在一起,大家一起点数是几个。
教师问抽到0的幼儿:你去了几个东西?为什么你没有取?引导幼儿理解0是没有的意思。
三、探索操作
四、“0”在哪里
请幼儿在各种生活用品上找“0”。如秒表、体重秤、记分牌等,说说它们都表示什么意思。
五、组织幼儿讨论:0还有什么用处?没有0可以吗?
活动延伸:
将“0”贴在教室里,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随时认读。
在这节课中,幼儿的活动积极性高,师幼配合较好,大多数幼儿理解了数字0的实际意义,教学效果较好。但在第三个环节“探索操作”中,我对幼儿的理解能力估计过高,有个别幼儿操作出现了失误,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游戏体验”环节中多设计游戏,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
小鸡出壳中班音乐教案(优质13篇)篇十二
设计意图:
时下正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班也在开展主题活动《春天真美丽》。小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可爱的小动物,小鸡当然是孩子最喜欢的动物之一,在课间我播放了《小鸡出壳》的视频,孩子对黄黄的、毛茸茸的小鸡可感兴趣了,特别是小鸡出壳的瞬间,孩子异口同声地发出惊叹声。《小鸡出壳》这个音乐游戏,不仅可以使疑问中的幼儿能清楚地了解鸡蛋是鸡妈妈下蛋来的,小鸡是从鸡妈妈孵的鸡蛋里出来的这一规律,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次音乐活动,孩子模仿探索小鸡在蛋壳里睡觉、打哈欠、破壳而出、走路的动作,让孩子们喜欢上音乐游戏,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节拍模仿小鸡在蛋壳里睡觉、打哈欠、走路的动作。
2、能大胆地创编各种小鸡破壳而出的动作。
3、喜欢音乐游戏,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母鸡、小鸡、老鹰头饰;小鸡睡觉、打哈欠、走路图片;小鸡身体各部位图片;草地、鸡蛋情景创设。
2、观看过小鸡出壳的视频。
活动重、难点:
能大胆地创编各种小鸡出壳的动作,并随音乐合拍的表演。
活动过程:
一、熟悉音乐旋律,模仿小鸡走路、吃食的动作。
1、春天真美丽啊,宝宝们一起跟着鸡妈妈到草地上去找东西吃好吗?
2、宝宝,刚才吃东西的时候你们还听到了什么?(音乐)。
总结:吃东西的时候要跟着音乐有节奏地一下一下地吃,不然会被食物呛着的。
3、看,草地上有好多好吃的呢,我们一边走路一边找东西吃好吗?
二、探索小鸡出壳过程,创编小鸡破壳而出的动作。
总结:原来小鸡宝宝是从鸡蛋里面孵出来的。(出示小鸡图片)。
2、创编各种破壳而出的动作。
小鸡宝宝说:“我想从蛋壳里出去,可是蛋壳太硬了,出不去,快帮我想想办法呀。”
幼儿创编各种破壳而出的动作。(依次出示图片)。
三、根据音乐玩游戏,用动作表现音乐的情景内容。
1、听,这是什么声音?(出示小鸡睡觉的图片)。
2、小鸡宝宝醒来了,打了个哈欠,想各种办法破壳而出,最后和妈妈一起找食物吃。(出示小鸡打哈欠、吃食图片)。
3、宝宝们,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玩“小鸡出壳”的游戏好吗?
4、等会跟妈妈一起到草地上玩好吗?但是听说草地上有只特别凶猛的老鹰,专门抓小鸡,宝宝们如果遇到老鹰来了,要赶快跑回家好不好。
小鸡出壳中班音乐教案(优质13篇)篇十三
教学目的:
1、按音乐节奏表现小鸡破壳前在壳内的状态,小鸡出壳(小班音乐教育)。
2、幼儿能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小鸡破壳的情景。
3、通过游戏听辩同一旋律在不同音区的差别,并根据音区的变化动作,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初步熟悉小鸡出壳的音乐。
2、鸡蛋一个、头饰。
3、事先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母鸡生蛋、孵蛋和小鸡出壳方面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母鸡生蛋。
1、教师模仿母鸡生蛋的动作。
2、教师和幼儿随音乐有节奏地模仿母鸡走路。
二、小鸡醒来了,幼儿教案《小鸡出壳(小班音乐教育)》。
1、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有节奏地模仿小鸡醒来的动作。(动动手、动动脚、转一圈、看一看)。
三、小鸡破壳。
1、小鸡香来得花不少时间来啄壳,如果你是小鸡,会。
想什么办法使自己快点出来呢?
2、请部分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创编的动作,并请其他幼儿模仿。
四、游戏:老鹰捉小鸡。
1、引导幼儿听着音乐表现小鸡出壳后自由走动的可爱样。
2、不好了,老鹰来了!我们赶快变成高高的、老鹰不爱吃的东西,一动不动。
3、教师扮演母鸡游戏一遍。提问:你刚才变的是什么?
4、启发幼儿变成矮矮的、不会动东西继续游戏,说说自己是什么物体?
五、游戏结束。
1、幼儿模仿小鸡走的动作离开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