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步骤等重要信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效实用的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数学教案-计算活动(模板22篇)篇一
1.让幼儿学会根据点子图列出相应的算式,编10以内蒙古自治数的加、减应用题。
2.使幼儿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不同画面上所表示的相同数量关系。
准备点子图示张,范例1张。活动接龙卡幼儿每人6—8张。
1.以游戏“开火车”形式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如教师边说边有节奏地拍手:“呜呜,我的火车就要开,几点开?”(出示算式,如6+4=?)。幼儿回答:“10点开”。
2.出示点子图。问幼儿:图上分别有几个什么样的点子?合起来是多少?回答后让幼儿用算式记录并讲述:3+5=8。即3个红点子和5个蓝点子合起来是8个点子。
3.出示点子图。问幼儿:图上分别有几个什么样的点子?表示什么意思?然后请幼儿用算式记录并讲述。
4.分小组活动。
a第一、二组用算式卡片接龙,前一幼儿所出算式的得数为后一幼儿所出算式虚线前的数字。
b第三、四组看图,编应用题、写算式,先看看纸上的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用算式把它记下来,再说说算式是怎样表示图上的意思的。
请参加不同活动内容的幼儿互相交换操作材料继续活动,从而使幼儿加深理解一道算式可以表示不同事物中的相同数量关系。
数学教案-计算活动(模板22篇)篇二
(一)知识目标:
1、根据给定信息,会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
(二)能力目标: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对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对探索能力。
(三)情感目标:在使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探索活动中,鼓励学生重于探索,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同时通过互相问合作交流,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达到共同进步。
1、探索用计算器求平均数的方法。
3、从所给条形图中正确获取信息,并能进行加工与整理。
教学难点:会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
教学方法:合作探索法。
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分别学习了求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在计算过程中,你们体会到有什么困难吗?(引入)。
1、探一探:(新6人为小组)。
(1)自己课桌的宽度,并将各组员的估计结果统计出来(精确"厘米"w:st="on"0.1厘米)。
(2)用计算器求出估计结果的平均值,你是怎么做的?互相交流。
计算器求一组数据平均数的一般步骤是:(以科学计算器为例)。
1、打开计算器,按键进入统计状态。
2、按键清除机器中原有统计数据。
3、输入数据;键入第一个数据并按,完成第1个数据的输入,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输入了所有的数据为止。
4、显示结果。
5、退出;运算结束后,可按退出统计状态进入计算状态;
也可按来清除所有数据进入下一组数据的统计工作。
大家的做法与以上步骤一致吗?量一量,与实际是否符合?
例1:观察下图,利用就算器就算上海东在鲨鱼篮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
解:进入统计状态并清除机器中原有数据后,依次按键1、6、m+、18、m+、m+、2、1、m+、m+、m+、m+、2、3、m+、m+、m+、2、6、m+、2、9、m+、m+、3、4、m+完成数据的输入,再按键shift、1、=,则得到结果23.26666667。
练习:
随堂练习1.2。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具体的应用步骤有个五个。大家要熟练掌握计算器的应用,这不仅是数学上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其他学科或者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知识。
五、作业:习题§8.4。
数学教案-计算活动(模板22篇)篇三
设计意图: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我们应”引导幼儿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感受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在本节活动中,我通过生活经验引导幼儿了解”邻居“,通过邻居引出相邻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用数学的思维理解10以内数的相邻数,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并鼓励幼儿参与活动,用游戏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探索结果,通过活动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相邻数,知道找10以内数的相邻数的方法。
2.通过游戏活动能够找出10以内数的相邻数。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1-10的数字卡片、ppt课件。
2.学具准备:装有1-10的数字卡片的纸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
1.在美丽的森林王国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城里有一座漂。
亮的城堡,住着三个动物好朋友,你们猜一猜,它们会是谁呢?
2.(播放ppt)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到底是谁呢?
二、基本部分。
认识相邻数:
1.通过找小动物、小朋友的邻居,潜移默化尝试找”数字宝宝“的邻居。(出示ppt数字宝宝)。
2.举例:找3、7的”邻居“。
通过举例让幼儿知道一个数的相邻数就是比它小1和大1的数。
3.唱《找朋友》儿歌,让幼儿找相邻数。
4.做游戏找”邻居“。
游戏一:摸彩票找”邻居“其中一名幼儿在一个装有2-9的数字的'箱子里摸,摸出一个数字卡片,并大声说出它的相邻数,正确的即可获奖。用不同方式继续找相邻数。
游戏二:填表格找”邻居“发给每位幼儿一张表册,请写出中间数字的”邻居“。
三、结束部分。
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帮数字宝宝找到了邻居,知道了什么是相邻数(就是比它大1和比它小1的数就是它的相邻数)。数字宝宝们非常开心,小朋友们开心吗?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的真棒!回家后考考自己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知道相邻数吗?小朋友们再见!
数学教案-计算活动(模板22篇)篇四
1.学习并掌握7的分解和组成。
2.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能力。
1.1-7数字卡片一套。
2.操作单每人一张。
3.画笔(自备)。
1.课前复习。
教师:小朋友你们已经学习了数字0-7,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它们数一遍?
教师:哪位小朋友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再数一遍?
教师出示卡片,小朋友回答。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老师问问小朋友:学习的6的分解和组成还记得吗?
教师:6的分解和组成有几种?谁能告诉老师是哪几种?(6的分解和组成有5种,它们是: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5和1、4和2)
2.涂一涂。
教师:6的分解和组成小朋友们掌握的真好,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学习魔幻的数字7的分解和组成。
教师: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张操作单,这张操作单上有点子图,每排有7个圆点。
教师:老师把第一排中的6个圆点涂成了红色,剩下的一个圆点没有涂色。实际上是把第一排的7个圆点分成了两份,也就是把7分成了6和1。
教师:剩下的每一排还可以怎样分?请你把剩下的每一排都分成两份,并涂上颜色。(教师要求每一排分的不一样,把分成的两份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教师:哪位小朋友能说一说你分的不同分法?(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幼儿说出与其他幼儿不同的分法)
教师根据小朋友说出的不同分法把7的分解与组成贴在黑板上:
教师:7的分解和组成有几种?记不住这么多分法怎么办?用什么办法归纳一下可以记得又快又准确?(引导小朋友观察黑板上7的分解与组成的特点,用多种方法记忆,如,看到1和6,就会想起6和1……)
3.对口令。
教师: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对口令游戏,小朋友进行抢答,比比谁的反应快。
教师:1和几组成7?7可以分成几和4?
教师:5和2组成几?7可以分成6和几?
教师:几和3组成7?7可以分成2和几?
有效提问:
1. 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它们数一遍?
2. 6的分解和组成有几种?谁能告诉老师是哪几种?
3. 哪位小朋友能说一说你分的不同分法?
有用词汇:分解 组成
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数字7的正确书写。
数学教案-计算活动(模板22篇)篇五
1、试看平面示意图,运用已有的数经验,寻找相应的座位。
2、体验“模拟小课堂”的乐趣,乐意细心观察、认真思考。
座位表ppt、有数字的胸饰、座位表操作卡。
一、说说小学课堂
1、大家一定参观吧!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小学生会上哪些课呢?
小结: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很不相同,小学有不同的课,不同的课堂。
二、看试题找座位导语:我们就快入小学了,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小学生,玩一个模拟小课堂的游戏。
1、观看ppt:这是在上什么课?你怎么猜出来的?(音乐课)
2、提问:音乐课的座位可以怎么坐?(弯弯月亮形)
3、交代任务:每人拿一张座位号,看清座位号,这是式题的答案,请找到贴有相应式题的椅子,就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提问:你们是怎么找到自己的座位的?
小结:找座位的方法就藏在这些式题里,先算一算自己身上的数字是这些椅子上哪道算式题的答案,只要算对了就能找到座位。
三、 看图示找座位
(一)图示一导语:看看这里有张座位表,你能猜猜这次该怎么坐吗?
1、出示座位表:这张座位表你看懂了什么?这次座位怎么排?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2、交代任务:根据座位表,计算相应的式题,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把椅子搬到相应的位置。
小结:在小学里,不同的课可能有不同的座位,刚才我们坐成了四列队,除了要算对题,还要看清座位表,需要根据黑板,分清左右前后。
(二)图示二
1、提问:
1) 这里还有一张座位表,和前一张座位表有什么不同?(这样分成小组座位安排方便学生们进行一些讨论)
2) 1号桌是活动室里哪张桌子?2号3号4号桌呢?座位表上还有些什么呢?
2、交代任务:计算相应的式题,分清前后左右,找到自己的座位。
3、共享交流:提问:你是怎么找到座位的?
小结:要找到座位除了算式题要算对,方向也不能搞错。要成为一名小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数学教案-计算活动(模板22篇)篇六
基于我对《纲要》的理解,学情的认知以及材料的分析,我做了以下分析:
数字6的组成是大班科学领域数学活动的内容,活动以直观形象的情境和实物素材为依托,旨在引导幼儿掌握6的不同组合形式,及发现其组合式的递增递减顺序和交换规律。这也正符合《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实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幼儿虽然依然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已初步萌芽,所以我除了用图片法、情境法等方式进行教学外,更会充分运用提问法、操作法等方式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锻炼思维能力。
基于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数字6的不同组合形式,通过探究发现懂得组合式的递增递减顺序和交换规律。
2、技能目标:通过情境、图片和游戏能够灵活运用6的组合式,积极参与活动,并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目标:乐于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乐于助人。
三、活动重难点:
1、重点:掌握数字6的不同组合形式。
2、难点:灵活运用6的组合式。
四、活动方法:
我不仅采用了讲述法、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常见的教学方式,还采用了以下较为新颖的教法学法:
1、情境展示法:《纲要》中指出“”通过设置小猪伯伯卖水果、装苹果的情境,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幼儿乐于助人的社会情感,注重领域间的渗透和融合。
2、多感官参与法:请幼儿看一看、听一听、摆一摆、数一数来感知数学,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能保持愉悦的情绪,不知不觉掌握知识。
五、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情境图片一副,用卡纸做成的苹果树一颗、苹果若干,箱子的平面图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学过5的分与解组合。
3、环境创设:在墙壁上用大的卡纸布置一颗苹果树的样子,并且在上面贴上可粘贴的苹果卡纸。
六、活动过程:
在本次活动中,我以猪伯伯卖水果为主线,设计了如下流程:
七、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在户外围成一个圈,一起玩数字6的抱团游戏。游戏规则是教师播放音乐,小朋友们在圈中绕着同一方向走,音乐停止,每6个小朋友抱在一起。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教案-计算活动(模板22篇)篇七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尝试看图口述并懂得运算。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
1、10以内加减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抢答器(鼓、腰鼓、锣)三个,统计牌一个,唐老鸭、米老鼠、小熊图片各一张。
3、水果卡片若干,礼花一个,胜利、失败、欢快的音乐各一首。
一、引题
1、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栏目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大声的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首先我要向你们介绍今天的三个方队,贴有米老鼠的是米老鼠队,欢迎你们!贴有唐老鸭的是唐老鸭队,欢迎你们!贴有小熊的是小熊队,欢迎你们!米老鼠、唐老鸭、小熊都很喜欢吃水果,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水果,你们想要得到水果吗?那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三个方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水果。答错不奖励也不惩罚。但要自己独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选手,要自己拿起水果贴到自己队的英雄榜上。看那一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现在请各队的一号选手答题。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幼儿:33=6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某某和某某得到水果奖励。
3、师:现在请各队的二号选手答题。(依次进行)
小结:第一关六轮必答题结束,我们来关注各队的水果得数,某某队得到几个水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板书)小朋友看哪个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米老鼠队现在暂时领先,但唐老鸭和小熊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快乐数学,第二关。ye!
三、快乐数学第二关。
1、师:第二关“我说你来算”。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花园里有两只蝴蝶,又飞来两只蝴蝶,一共有几只蝴蝶?)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2、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谁能象我一样给它编一段话,让我来算一算。
(1)、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口述。
(2)、教师完整讲述,并板书:23=5
3、我这里有三张图片,每个方队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里。
拍一下。)恭喜唐老鸭队得到一个水果。现在请唐老鸭队出题。
5、小结:在第二关中,三队编的都很好,我给三个方队都加上一个水果。我们再来关注各队的水果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四、快乐数学,第三关。
1、第三关,抢答题。我出示图片,你们用数字算出来。比如:这张图片你回怎么算:(23=5)对!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算。
2、我请每队的数字6当队长,请队长那出凳子后面的乐器当抢答器,当我那出图片说:抢答开始。注意:队长必须在我说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好!准备!抢答开始。
数学教案-计算活动(模板22篇)篇八
活动目标:
1、继续感知一个物体和许多物体,知道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
2、让幼儿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
3、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布置小熊家,小兔头饰一个,小鸡、小狗、小猴、小鸭的.袋偶各1个,萝卜、饼干、苹果的替代品。
活动过程:
1、出示兔子头饰引入活动:(看看这是谁呀?今天我来当兔妈妈,你们来当兔宝宝。宝宝,叫妈妈。)。
2、幼儿感知一个物体和许多物体,知道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
(2)小熊家一共请了几个客人?小动物还送了礼物给小熊,是什么呢?(饼干)看看有多少?感知许多物体。
3、让幼儿亲身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宝宝,妈妈都忘记带礼物给小熊了,送什么好呢?哦,想起来了,我们家的萝卜长大了,我们去地里拔些萝卜送给小熊吧。)。
(1)引导幼儿观察地里有多少萝卜。
(2)请每位幼儿拔一条萝卜。引导幼儿看看地里还有没有萝卜,让幼儿感知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宝宝,地里的许多萝卜哪里去了,被宝宝拔走了,宝宝手上有几条萝卜,一条。小结;许多萝卜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3)引导幼儿把萝卜放到篮子里,感知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宝宝真棒,会帮妈妈拔萝卜了,宝宝拔了几条萝卜,一条,现在把你们的萝卜放篮子里,宝宝的手里还有没有,看看篮子里有多少萝卜?小结:一条一条萝卜合起来就成了许多萝卜。)。
(4)律动:洗手(哎呀,小手都很脏了,我们把它洗干净吧。)。
4、送礼物给小熊,小熊请宝宝吃东西。再次感受1和许多。(宝宝,把许多萝卜送给小熊吧,走走走,小熊家到了,小熊,这是我们送给你的礼物,小熊说:“谢谢你们,我也请你们吃东西。”小熊请我们吃苹果。谢谢小熊。看看这里有几个苹果?许多。现在妈妈把许多苹果分给宝宝吃,许多苹果哪里去了,宝宝手里有几个苹果?小结:许多苹果分成了一个一个。)。
5、与小熊再见,以宝宝回家结束活动。
数学教案-计算活动(模板22篇)篇九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抽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4、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方法:观察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钉子板、绳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2.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探索新知。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2.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你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教师指着3个不同的算式问: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小组讨论)。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6×2表示两个长的和,4×2表示两个宽的和)。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
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巩固提高(投影)。
1.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出示“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练习。
找一件自己喜欢的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数学教案-计算活动(模板22篇)篇十
3.乐于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1、1-5的数字卡片,点卡。
2、新房图一字排开五间连在一起,
3、幼儿操作材料。
一、谈话导入,出示数字宝宝。
1、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2、认识数字宝宝,并拍手欢迎。
二、住新房从小到大排列。
1、数字住新房。
教师:这些可爱的数字宝宝看到别人都住上了新房,他们也想住新房。于是,老师昨晚连夜设计了一张新房图。
(1)你们看房子漂亮了吗。那一共有几间房你们怎么知道的,从那边数的.
(2)要从左往右数,那么第一间给哪个数字宝宝呢?
(3)幼儿操作教师表扬。
2、点卡住新房,
(1)我也要住新房,我也要住新房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她吗?
(2)为什么要这样放呢?
(3)教师小结
三、找邻居
1、给小2找邻居。
教师;数字宝宝和点卡妹妹住在新房里可开心了,可过了一段时间。数字宝宝2觉得太无聊了,于是他带着点卡妹妹去找离它最近的邻居玩玩,谁离2最近。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2的邻居
(2)观察1和3与2的关系。
(3)教师小结;1比2小,就是它的小邻居。3比2大,是2的大邻居。在数学王国里它们叫相邻数。
2、数字四找邻居。
(1)教师;小4也要找邻居那我们来看看他的邻居是谁、教师事先把4的左右两边遮起来,让幼儿猜。
(2)幼儿说结果教师肯定。
3、找中间数
(1)出示2和4找它们的中间数,
(2)教师引导幼儿
(3)教师小结:三个数之间,中间的一个数比前面的数多一,比后面的数少一。
四、幼儿操作
1、给小动物找门牌号。(相邻数)
2、画苹果。(找中间数)
3、幼儿集体操作,
教师;刚才国王送来了进入城堡的入场卷,但是,你们必须把上面得题目了,才有效哟。
五、活动结束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得到了入场卷,下次我们可以随时去王国玩。今天,我没得数字宝宝也累了,它们想回家了。它们说今天有许多数字宝宝没来,下次还要带更多的数字来。再玩找邻居的游戏,你们欢迎吗?跟数字宝宝再见!
经过了小班、中班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在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时,我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贯穿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的学习、体验、理解。
活动《找邻居》的重难点是,让幼儿能发现比一个数多“1”和少“1”的数,初步理解相邻数的关系。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充分结合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帮助小动物的房子编门牌号来引出课题,让小朋友来为小动物找“邻居”,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由于幼儿还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所以这这个部分以故事的'引导方式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让幼儿在轻松地在故事情节中自然将问题解决,为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在活动中,以小动物找到邻居后,再请幼儿为数字宝宝也来找邻居,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以学习2的相邻数为重点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理解邻居之间的关系,每个数都有两个邻居,比它多1的数是大邻居,比它小的数是小邻居。从而为探索后面数的相邻数作好铺垫。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数的“邻居关系”。最后运用人手一套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孩子们也能自始至终认真参与活动,在难度上,也遵循有易到难的来进行挑战。
通过这次的数学活动,虽然目标基本达成,但我感觉还应更注意数学活动的科学性、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第二课时时,还应特别强调突出“相邻居”这个概念,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要让幼儿充分熟练的理解和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在第二课时进行复习巩固。
数学教案-计算活动(模板22篇)篇十一
1、继续学习对应数量与数字1~10。
2、能将点子和数字进行配对。
《数字卡(1~10)》(自制的及挂图)、1~10的数字儿歌、十张小动物图片、数子娃娃(1~10)、蜡笔、《我的数学》第13页。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个小动物。(出示十张小动物的图片,并在他们身上编号1~10),来打个招呼!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个小动物呢?(老师与幼儿一起数)看看他们身上写着什么?(认读1~10)
1、导语: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小动物要和点子娃娃做游戏,(出示点子娃娃),听听,小动物们要说话了(老师以小矮人的口吻说话):“小点子,你们真可爱,可是我们不知道哪个点子娃娃是我的好朋友。”小朋友我们来帮帮他们好吗?(幼儿回答)。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小动物和点子娃娃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好现在咱们就来帮助小动物找朋友。
2、幼儿帮助动物人找朋友,找完后,找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师:数一数你找了几对朋友。(幼儿回答)
师:说说为什么他们两个是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回答)
今天,帮助小动物找到了朋友,你们真能干,小矮人都非常感谢你们,并让我代他们谢谢你们。
师:请小朋友打开书的第13页,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完成作业)
数学教案-计算活动(模板22篇)篇十二
1、初步感知两个相同种类物体的大小。
2、能用简单的语言“大的”、“小的”来表述物体的大小。
3、愿意参加“送礼物”的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当小主人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大小不同甜饼、汽车、蛋糕模型、礼物等物品若干;大熊和小熊图片。
1、活动重点:初步感知两个相同种类物体的大小。
2、活动难点:能用简单的语言“大的”、“小的”来表述物体的大小。
3、指导要点: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幼儿区分两个相同种类物体的大小。
1、初步感知两个相同种类物体的大小。
(1)情境讲述,引发兴趣。
教师出示大熊和小熊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大小。
教师:看一看,谁大谁小?
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利用孩子的兴趣来调动孩子学习的动力。本环节通过出示孩子喜欢的玩具:大熊与小熊,让孩子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有了:“大”与“小”的概念,为下一步奠定了基础。
(2)游戏活动:分甜饼。
出示大小两种甜饼,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大小。
教师:看一看,甜饼有什么不一样?好吃的甜饼怎么分?
引导幼儿将大甜饼和小甜饼分给客人吃,并用“大的。给大。吃”的语言表述。
反思:利用游戏,增加兴趣,通过自己动手操作,释放兴趣。因有上一个环节的奠定了基础,孩子基本上能按要求为大熊与小熊分甜饼,而且很乐意参加游戏。
2、进一步观察、比较,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两个相同种类物体的大小。
(1)探索发现: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各式礼物的.大小。
请幼儿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引导幼儿学习用“大的、小的”语言来进行表述。
(2)互动游戏:送礼物。请幼儿随音乐自行挑选礼物,要求把大的礼物送给熊爸爸,小的礼物送给熊宝宝,引导幼儿用“大的……送给大的……”。并且在送礼物时提醒幼儿使用礼貌用语。
反思: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只要我们在幼儿教学实践中,坚持对幼儿实行有效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幼儿一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个环节的游戏难度虽然增加了,但幼儿的兴趣依然不减,个个都争着要给大熊与小熊送礼物。但个别孩子还是不愿意开口对熊宝宝说话,还有待于加强口语。
3、评价总结,形成初步大、小概念。
(1)师生共同评价大家送的礼物是否合适,并小结:熊爸爸大,吃大甜饼,有大蛋糕和大汽车;熊宝宝小,吃小甜饼,有小蛋糕和小汽车。
(2)教师以熊爸爸和熊宝宝的口吻说:“谢谢你们的礼物,我们非常高兴,你们都是好客的小主人。”
反思:
老师的小结能给孩子们增加印象,进一步形成初步的大、小概念。
数学教案-计算活动(模板22篇)篇十三
能用简单的线条,表现人物的各种动态,懂得简单速写的方法,体验速写的快乐。
幼儿作画工具人手一份(记号笔、卡纸)。
师作画工具一份。
一、师现场作画(添画),逐步出示。
1、师画圆,引导幼儿:你们看,这是什么?(逐步引导,方法同上)。
人物速写完成,师提问:他在干什么?(站着)那里看出来的?(脚)。
2、师:好玩吗?幼:好玩。师:那我们一起来画画吧。
引导幼儿师生共同手指作画。
二、了解速写的'概念。
速写:就是用简单的线条快速地画出一个简单的形象。
三、师引导不同动态,幼儿作画。
1、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做动作,下面幼儿观察动作(手、脚的动作),师示范作画。
2、师动作,请幼儿提笔作画。
3、请一幼儿上来动作,下面幼儿作画。
4、请一家长上来动作,幼儿作画。
四、作品展示于黑板上,幼儿相互交流。
五、活动结束,师小结、评价。
数学教案-计算活动(模板22篇)篇十四
1.培养幼儿探索各种跳的方法,喜欢参与体育活动。
2.有自我保护意识,不做危险动作,有初步的健康知识。
3.积极勇敢地参与活动,有自信心。
玩具若干、长绳、短绳、积木、雪花块、平衡木、音乐磁带、黄牌、圈、沙包、口哨。
会用科学的方法纵跳触物.
1.跳圈引入活动场地。
2.准备活动(韵律操)。
3.请幼儿找出场地上有什么新东西出现。
4.幼儿利用材料探索各种有趣的.跳。
5.在雪花块上蹲下,请幼儿展现各种跳。
6.和幼儿一起讨论纵跳触物科学的方法并练习。
7.和幼儿一起探讨怎样保护自己。
8.玩体育游戏:取海洋球.
有趣的跳成为片区活动.
数学教案-计算活动(模板22篇)篇十五
2、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意识。
1、用挂历纸做的装饰不同的衣服(有规律的,无规律的',没有图案的)。
2、剪好的小饰物(太阳、蘑菇、花)。
3、幼儿操作材料。
4、胶水、油画棒、头饰、磁带。
1、小动物服装表演,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今天小动物要举行服装比赛,请小朋友们来当评委!
2、引导。
数学教案-计算活动(模板22篇)篇十六
新《纲要》强调引导幼儿在生活或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感知数学,形成数学意识。因此,我们通过创设“2元超市”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意义,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引导幼儿与教师、同伴以及材料互动,以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并引导幼儿整理、归纳单双数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1.积极参与多种游戏活动,感知、理解10以内单双数的含义。
2.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单双数。
3.发现身边的单双数现象,产生对周围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兴趣。
“2元超市”场景及其图片,1~10元面额的代用券(左边标有具体数字,右边画有相应数量的1元硬币图),红色水彩笔每人一支,分组操作材料若干。
一、情景导入――引起兴趣
幼:这里都是2元钱的东西。
幼:里面的东西都卖2元钱。
师:对,“2元超市”里每一样东西都卖2元钱。
二、购物游戏――体验、感知单双数
1.理解游戏规则。
师(出示代用券):老师有一张“2元超市”的代用券,它是几元钱的?
幼:5元。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教师点指代用券上的硬币图,幼儿一起数数。)
师:我有5元钱,那我在“2元超市”里能买到几样东西呢?
幼:五样。
幼:两样。
师:到底能买几样呢?我们来圈一圈。(教师一边甩红色记号笔两个两个地圈,一边说:“2元买一样。”圈好后提问。)
师:我能买到几样东西?
幼:两样。
幼:买了两样东西,还剩下1元。
师:对,我有5元钱,买了两样东西,还剩1元钱。
师:老师给每位小朋友也准备了一张代用券,等会儿你数一数有几元钱,圈一圈你能买几样东西。
2.购物游戏。
师:圈好代用券的小朋友可以先去超市买东西,在购买时不推也不挤,做一个文明小顾客。
(有几个幼儿拿到的是1元面值的代用券,一时觉得无法买到东西。教师及时启发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把两个1元合在一起可以买一样东西,或到教师处换一张2元代用券去买一样东西。)
三、交流与比较――理解单双数
1.感知单双数。
师:请买好东西的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没有钱剩下。(幼儿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有几元钱?买了几样东西?还有没有钱剩下?
幼:我有7元钱,买了三样东西。
师:还有钱剩下吗?还剩几元?
幼:还剩l元。
师:你能把这三个问题连起来说完整吗?
幼:我有7元钱,买了三样东西,还剩1元钱。
师:还有谁能完整地回答?
幼:我有4元钱,买了两样东西,没有钱剩下。
幼:我有9元钱,买了四样东西,还剩1元。
师:像他这样还剩1元钱的小朋友请把代用券举起来让我看看。(教师检验。)
师:请没有剩下钱的小朋友把代用券举起来让我看看。
师:刚才有几个小朋友遇到困难了,他们拿到的是1元钱的代用券,1张代用券买不到一样东西。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决呢?请大家先来说说,然后请他们来告诉大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2.回收代用券。
师:“2元超市”决定回收代用券,请小朋友把还剩1元钱的代用券送到蓝房子,把用完的代用券送到红房子。(教师出示用不干胶张贴的红、蓝房子,幼儿把代用券贴在相应的房子下。)
师:请两个小老师帮忙检查小朋友送对了没有。
幼:这张8元钱的都用完了,应该送到红房子。
幼:这边贴的是都用完的,都送对了。
师:老师这里还有和小朋友换来的1元代用券,不知道该送到哪里,你们能帮帮我吗?
幼:应该送到蓝房子。
师:为什么?
幼:因为它有用过,还是1元。
师:你们说对吗?
众幼:对。
3.理解单双数。
师:看一看,蓝房子里住着哪些数字宝宝?
幼:1、3、5、7、9。(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逐个出示蓝色的单数卡片,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放。)
师:红房子里住着哪些数字宝宝?
幼:2、4、6、8、l0。(教师依次出示红色的双数卡片。)
幼:1、3、5、7、9。
幼:2、4、6、8、10。
师,:谁能把这10个数字宝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呢?我把“1”排在这儿,谁能接着往下排呢?(示意幼儿横排。)
师:在他们排队的时候大家可要看仔细,也许你会发现一个秘密。(两个幼儿上前给数字排队。)
师: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举手告诉大家。
幼:是1、2、3、4、……10这样排队的。
师: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的。
幼:是按一个蓝色一个红色、一个蓝色一个红色排队的。
师:蓝色的都是什么数?
幼:1、3、5、7、9。
师:像1、3、5、7、9这样两个两个数,总会剩下一个的数叫什么?
幼:单数。
师:那红色的都是什么数?
幼:双数。
师:原来它们是一个单数一个双数、一个单数一个双数间隔排列的,单数挨着双数,双数挨着单数,它们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游戏操作――区分单双数
1.寻找单双数。
幼:我右手有5个手指头,5是单数。
幼:我衣服上有4个纽扣,4是双数。
……
师:你们还可以在朋友身上找一找,并告诉他找到了什么数。
(幼儿互相找找、说说。)
幼:单数。(也有幼儿说双数的。)
师:请女孩子两个两个抱一抱,看有没有多一个。
幼:多一个,是单数。
师:请所有男孩子立正,数一数有几个男孩。
幼:1、2、3、……10个男孩,是双数。
师:请男孩子两个两个拉拉手。
师:今天一共来了几个小朋友呢?19是单数还是双数呢?
(幼儿说单数、双数的都有。)
幼:单数。
师(站到队伍最后):老师和你做朋友吧,加上一个老师,现在有几个人了?
幼:20个。
师:现在大家都有朋友了,变成什么数了?
幼:双数。
师:原来单数加上一个就变成了双数。
2.区分单双数。
师:老师还准备了许多好玩的单双数,等一下你们可以去玩。(教师逐一介绍玩法后,幼儿自由选择操作项目,教师鼓励幼儿尝试多种操作。)
分一分:在许多点卡和图卡中区分出单双数。
排一排:在1~10的扑克牌中分别选出单数、双数排排队。
圈一圈:两个两个地圈,区分单双数。
数学教案-计算活动(模板22篇)篇十七
1、学习6的组成,能按次序和规律进行分解和组合,懂得运用交换位置的方法来分解6。
2、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碰铃1副;计算器每人1个;贴绒教具:树2棵、狮子6只;6的数字组成卡片;每个幼儿6颗桃核;1-10数字卡片,小黑板、粉笔。
1、复习数数。教师碰铃让幼儿拨计算器,请幼儿听铃声拨珠子,练习1-10数数。然后请一幼儿给1-10数字卡片排排队,贴到绒板上,集体练习顺数、倒数。
2、学习6的组成。出示贴绒树和猴子,让幼儿默数后说出猴子总数。以猴子爬树的情节,让幼儿练习分解6。
师问:6只猴子爬两棵树,想一想,有几种分法?(幼儿分,老师在黑板上用数字卡片表示)。
3、让幼儿分桃核。要求幼儿有顺序、有规律地分,并将每一种分法用数字卡片表示出来。
4、引导幼儿比较6(分成5和1)和6(分成1和5)这两种分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幼儿理解互换关系。
5、让幼儿动手练习用交换位置的.方法分解6的5种分法,并写在小黑板上。
6、游戏“拍拍手”。两人拍手的次数合起来是6,如:我拍4,你拍2,咱俩合起来就是6,幼儿自由结伴,游戏反复进行。
数学教案-计算活动(模板22篇)篇十八
1、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点子图,按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复习8的加减。
2、引导用准确的语言讲述算式含意。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业习惯。
孩子能理解点子图,按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
孩子能理解点子图。
教具:黑板上列好8的.加减算式进行开火车游戏。
点子图一(2个红点子,6个黄点子)点子图二(共8个点子,其中3个用斜线划了)点子图三(4个大点子,4个小点子)。
学具:作业本、铅笔人手一份。
一、复习8的加减。
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开火车”,看看今天这列火车能不能开得又快又。
稳,那就要小朋友算得又快又正确。
(教师分别手指黑板上画好的算式火车,带领幼儿游戏,复习8的加减)。
二、看点子图列算式。
1、(出示点子图一)图上有几个点子?这些点子一样吗?谁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图上的意思?(引导幼儿说出有2个红点子,6个黄点子,图上一共有8个点子)可以用算式2+6=8来表示。
2、(出示点子图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点子图:图上有几个点子?/表示什么意思呢?(去掉了)你能说一说这张图的意思吗?(引导幼儿讲述表示原来有8个点子,去掉了3个,还剩下5个)。
谁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图上的意思?8-3=5这道算式是怎样表示图上的意思的?(引导幼儿看算式结合点子图说说算式的实际意义)。
三、集体作业,进一步复习巩固“看点子列算式”
1、(出示点子图三)小朋友,请看图上有几个点子,这些点子一样吗?
请你们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图上的意思?(鼓励幼儿动脑思考,并与同伴交流)。
谁愿意下来完成这道作业。(请个别幼儿进行操作,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图上有4个大点子,4个小点子。两种点子合在一起一共是8个点子,所以应该用一道加法算式4+4=8来表示)。
2、现在老师来把这副点子图变化变化,请你们仔细看。(教师在4个小。
点子上画上/表示去掉的意思)。
小朋友,看这幅图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说说这张图表示的意思,并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引导幼儿完成)。
四、幼儿作业。
1、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作业本和铅笔,、老师会在黑板上画点子图,请小朋友看看图上的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用算式把它记下来,再说说算式是怎样表示图上的意思的,最后把算式读一遍。
2、教师出题,幼儿作业,教师帮助部分有困难的幼儿完成作业。
五、引导幼儿感受一道算式表示不同事物中的相同数量关系。
1、现在,请小朋友看老师在黑板上列了一道什么算式,请你们读出来。(8-4=4)。
2、提问8-4=4可以表示什么?
“8个点子去掉4个大点子还剩下4个小点子”除了可以表示这件事,还可以表示什么呢?(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六、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活动情况,组织幼儿收拾学具,结束本次活动。
数学教案-计算活动(模板22篇)篇十九
1、复习得数是4以内的加法,5以内数的组成。
2、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操作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
3、懂得交换加号前后两数得数不变的规律。
4、培养幼儿分析推理能力,思维的敏捷及幼儿动手尝试的精神,训练幼儿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激发兴趣。
4以内加法算式卡,数卡3、4、5,萝卜若干,背景图两张,兔妈妈、小白兔4只,金龟子姐姐一个,幼儿操作纸,青蛙、蝴蝶、鸟、鸡图片若干。
一、复习得数是4以内的加法,复习5的组成。
1、游戏“开火车”复习得数是4以内的'加法。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幼:喜欢。
游戏“对数”
呜——火车开到了聪明屋,金龟子姐姐要来考考我们“请小朋友们来玩一个游戏”举起你们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几?你出1,我出3,1和3合起来就是4。
二、创设情景,在操作中尝试写出得出是5的加法算式。
提问:1、这道题先告诉我们什么?后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算什么?
(1)幼儿集体读算式题。
(2)兔妈妈种的萝卜丰收了,它想请小朋友帮它收萝卜,每个萝卜后面有一道题目,得数是5的萝卜已成熟,可以摘,不是5的还不能摘。
三、看图列式。
兔妈妈这么多萝卜丰收了,它呀请来了许多小动物来庆祝,看看,它请谁来了。
(1)根据青蛙的大小列出1+4=5,4+1=5。
(2)根据鸟的不同姿态列出2+3=5,3+2=5。
(3)根据蝴蝶的不同形状列出2+3=5,3+2=5。
(4)根据母鸡和小鸟列出1+4=5,4+1=5。
四、幼儿操作。
数学教案-计算活动(模板22篇)篇二十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指出:应将数学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创设“数学活动生活化”的氛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在本次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注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字,通过观察发现、实践操作、交流介绍获得粗浅的知识,萌发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首先,我通过让幼儿猜教师的手机号码、身高等以及认识教师的数字信息图,带领他们探寻生活中的数及了解数字信息图的构成要素,激发他们寻找自身的数字信息并制作相关数字信息图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应幼儿的需要,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制作数字信息图,并快乐、自豪地与同伴和教师交流。在层层递进又环环相扣的活动过程中,幼儿轻松、快乐地开展了本次活动。
1、尝试记录和表述与自己有关的数字信息,学习制作简单的数字信息图。
2、通过数字信息增进同伴间的相互了解,并感受其中的快乐。
准备:数字信息图,演示文稿(ppt),记号笔,记录纸。
1、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些和我有关的数字,请你们一边看一边猜这些数字告诉了你哪些方面的信息。(通过课件逐一出示教师的手机号码、身高、鞋码,幼儿猜对后出示相应的图片。)。
(析:在这个猜测和证实的过程中,幼儿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并意识到许多信息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师(小结):通过这些数字,小朋友知道了老师的手机号码、身高、鞋子的大小三方面的信息。
2、了解信息图的构成和要求。
师:为了让更多的人通过数字信息认识老师,我做了一张数字信息图。你能从这张数字信息图里了解到什么?你觉得应该怎么做数字信息图才能让别人都看懂?(启发幼儿观察并发现要写上名字,画上物体形象,标上与其相对应的数字。)。
(析: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数字信息的多样性,进而了解数字信息图的构成要素。)。
师(小结):要让别人看懂你的`数字信息图,首先要写上名字,然后要在相关的数字信息前面画上实物图。当然,如果会写字,也可以用文字来代替实物图。数字的用途可真大,我们在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字。不仅如此,数字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周围一些好朋友的相关信息。
3、寻找与自己相关的数字信息。
师:想一想,你的哪些信息可以用数字来告诉大家?如果能想出和大家不一样的数字信息就更棒。(幼儿自由讲述,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点击相关的演示文稿ppt,并提示幼儿可从多方面讲述。)。
(析:帮助幼儿交流、分享、梳理数字信息,可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数。)。
1、认识记录纸。
师:这是老师准备的信息记录纸,你们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引导幼儿说出正确记录的方法:先写上名字,然后在格子内画实物图,最后写数字。)。
(析:设疑、解疑的过程既有助于幼儿共享经验,又有助于幼儿进一步了解数字信息图的构成要素。)。
2、幼儿制作数字信息图。
师:现在请大家来制作自己的数字信息图。记住哦,要让其他小朋友一看就明白你想告诉大家的数字信息。
1、幼幼互动。
师:请先完成数字信息图的小朋友向同桌的同伴介绍一下自己记录的内容。
2、比较介绍。
师:现在请你们分别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数字信息图记录了哪几项信息,是哪些信息。(教师点评。)。
(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梳理了自己的经验,发现了生活中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数。并通过数字信息图加以表达和分享。既增进了同伴间的相互了解,又学会了数字信息图的制作方法:既发现了生活中的数字,又感受了数字信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较好地体现了“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数学教育理念。)。
数学教案-计算活动(模板22篇)篇二十一
1、能积极寻找并学习用不同材料制作拓印版画,并在操作过程中掌握拓印的方法。
2、感受拓印的乐趣和美感,喜欢参与制作拓印版画。
1、在活动室周围放置一些可供幼儿制作拓印版画的材料。
2、纸风筝一个,宣纸、油画棒、轻音乐磁带。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你们看过变魔术吗?喜欢看吗?今天老师来给大家变个魔术,好吗?
3、教师变“魔术”。瞧,一架风筝变出来了。你们猜猜老师是怎样变的吗?幼儿猜后教师将纸挪开,揭示谜底。丰富词:拓印。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
1、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在你的身上、在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东西或漂亮的图案也能用拓印的方法变到你的纸上。
2、幼儿尝试、操作。
三、集体欣赏、交流、讨论拓印的经验。
1、教师引导幼儿展示作品并互相欣赏评议,对画面清晰、整洁、造型和底。
数学教案-计算活动(模板22篇)篇二十二
1.使幼儿理解四等分的含义:四等分后的每份是一样大的,并能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探索不同的物品、材料的四等分方法,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尝试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活动室周围的墙上布置有小动物的各种房子。
2.每组两个小筐(一个筐内装长方体、圆形、椭圆形等彩纸若干,另一个筐内装剪刀、铅笔、线、尺等工具),正方形纸若干置于桌上。
3.另准备每组一筐特殊材料,如木片、肥皂、布、彩带、橡皮泥等。
4.浆糊、抹布若干、磁性黑板一块。
一、请幼儿帮助小动物,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第一次尝试:四等分正方形。
1.教师提出尝试要求,将正方形分成一样大的四份。
2.幼儿尝试操作,将正方形四等分,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操作,对分得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幼儿想想有几种分法。
3.尝试操作后提问。
师:(1)请××小朋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分的?怎么知道分出来的四份是否一样大?(用重叠的方法比较)。
(2)有哪些小朋友的分法是跟他一样的?哪些小朋友的分法跟他不一样?
4.老师将正方形的三种分法在磁性板上摆给幼儿看,然后请幼儿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小结。
师:像这样把一个东西分成一样大的四份叫四等分,四等分后的每一份都是一样大的,而且每一部分都比原来的整体小,整体比部分大。
三、第二次尝试:四等分其他图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
1.请幼儿为小动物贴窗纸,教师提出第二次尝试要求:四等分其他图形。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种正方形的四等分方法,真聪明。可小动物的窗户是各种形状的,我们小朋友再来试试看,把其他形状的窗纸也都进行四等分,然后去帮小动物贴上,好吗?请轻轻打开毛巾,里面是其他形状的窗纸。
2.幼儿第二次尝试操作,即把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四等分,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了解幼儿不同的四等分方法。
3.教师请选择不同图形进行四等分的幼儿讲讲,自己分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分的,然后教师将各种图形的四等分方法在磁性黑板上摆出来。
四、教师对幼儿提出进一步的尝试要求,即对不同材料、物品进行四等分。
1.请幼儿再来帮助小动物解决难题,即四等分不同材料、物品。
2.幼儿尝试把特殊材料进行四等分,教师巡视,对分得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3.请选择不同材料、物品的幼儿讲讲自己拿的是什么、怎么分的。
4.教师小结:彩带、布可以用对折的方法四等分;木片、肥皂可以用线或尺量好长度,找到每边的中点,然后用尺和铅笔把对边的中点连起,进行四等分;橡皮泥可以先把它搓成均匀的正方体、长方体或圆球等再进行四等分。
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