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中的教学活动设计应注重启发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下是一些小班教案的编写实例,供教师参考借鉴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小班教案我的老师活动分析范文(19篇)篇一
1、尝试运用剪、撕、粘贴、添画等技能进行圆形图案装饰。
2、感受故事本身以及剪贴画的趣味性。
活动重点:尝试自由选择运用剪、撕、添画等方法进行圆形装饰。
活动难点:学习对折剪贴的方法制作灯笼流苏。
教师示范袋及范画,彩纸、记号笔、红色圆片、胶水各若干,背景音乐。
(一)故事引出。
1、教师出示口袋,激发幼儿兴趣。
(1)老师这里有一个奇妙的口袋,你发现这个口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你觉得这个红红的、圆圆的洞洞里会藏着什么东西呢?(幼儿自由猜测)。
2、教师演示教具、讲述故事。
(二)讲讲做做。
1、这些好看的东西都是从奇妙的袋袋里变出来的,它们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呢?
2、红红的、圆圆的又是怎样变成变成这些好看的东西的呢?
3、萝卜的叶子可以怎么做呢?(可以剪、也可以撕)。
4、有什么方法把灯笼的流苏做得又漂亮又整齐呢?(教师示范对折后再剪的方法)。
5、教师小结变化的方法。
6、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进行剪贴、添画。
7、教师巡回指导。
(三)看看说说。
1、粘贴幼儿作品,互相交流制作方法。
2、教师与幼儿共同评价作品。
小班教案我的老师活动分析范文(19篇)篇二
在熟悉歌曲的旋律中,理解歌词的内容,初步尝试创编简单歌词。
在学唱的过程中,萌发爱老师的情感。
挂图音带有简单合作的`经验。
——唱准“跌倒”“送回家”的字音。
——动作表演,两两合作。
“你喜欢老师吗?为什么喜欢?”
“你最想为老师做什么事?”
——看看说说。
“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为什么要给老师唱歌?”
“为什么小朋友要谢谢老师?”
——听听歌曲。
“今天我们也来给老师唱首歌。”
——说说歌曲。
“歌曲中小蜜蜂爱谁?小鱼儿爱谁?”
“为什么小蜜蜂爱花朵?小鱼儿爱小河?”
小结:小蜜蜂从花朵这里吸收养分,小鱼儿只有在小河里才能快乐成长。
——唱唱歌曲。
“这首歌曲的歌词非常美,非常有意境,我们一起跟着旋律念念歌词。”
“请你轻轻的来唱唱这首歌。”
小班教案我的老师活动分析范文(19篇)篇三
1、幼儿体验看不见东西的感觉:请幼儿带上眼罩,再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害怕,难过)教师总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没有眼睛我们什么也看不到。眼睛有那么重要,那我们应该怎么样保护它呢?不让眼睛生病呢?幼儿自由讨论。
2、出示课件,今天我们班还来了几位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1)师:小狗怎么拉?(红眼睛)为什么会红眼睛的?怎么帮助小狗呢?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2)师:小猫怎么拉?(戴眼睛)为什么会戴眼睛的?怎么帮助小猫?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3)师:小熊怎么拉?(一只眼睛受伤了)怎么会受伤的?怎么帮助小熊?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3、出示课件,师:这个叔叔为什么带着一个墨镜,手里还拿着一根木棍在马路上走?引出盲人一词,刚才我们小朋友也亲身感受了眼睛看不见东西是什么滋味,所有盲人叔叔做事情很不方便,我们小朋友要是遇到了盲人叔叔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幼儿想办法,懂得在生活中主动关心、帮助盲人。
小班教案我的老师活动分析范文(19篇)篇四
1、根据各自的意愿和方法制作不同的扇面。
2、体验摇动扇子时的凉快感觉。
1、每人自带扇子一把。
2、用各种废旧彩纸、报纸等裁成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图形(大致为16开大小),用来制作扇柄的小棒人手一份,绳子、双面胶、剪刀若干。
1、各种各样的扇子。
(1)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扇子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2)闻一闻自己的扇子香吗?它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
(3)摇一摇自己的扇子,感觉到了什么?
2、做把扇子。
(1)教师介绍材料。你想做一把什么样的扇子?
(2)根据个别幼儿的想法,教师先制作一把扇子。完成作品后,请个别幼儿试一试。
(3)教师提供小棒,每个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张,尝试用折叠或撕贴的方法来制作扇子,并适当进行装饰。
(4)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可尝试摇动扇子,验证扇子的质量,并作局部调整。
3、扇子摇摇。
(1)制作完扇子后,幼儿间互相扇一扇,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2)幼儿互相欣赏作品,说一说扇子的制作方法,教师一一为幼儿的作品签上姓名。
小班教案我的老师活动分析范文(19篇)篇五
1、理解歌词,掌握顿音唱法并学会唱这首歌。
2、热爱并尊敬老师的情感。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与幼儿组织过谈话,平时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小朋友的?
1、启发幼儿回忆平时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小朋友的?9月10日是谁的节日?
2、教唱歌曲。
(1)出示图片,图片上有许多小朋友为什么给老师献花,引导幼儿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老师教小朋友学习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念儿歌等本领,老师工作很辛苦,激发幼儿爱老师的`情感和学唱歌曲的愿望。
(2)教师介绍歌名后边弹伴奏,边完整地唱一遍歌曲,提问歌曲名。
(3)教师再唱一遍歌曲:你听到老师唱了什么?
(4)幼儿回答后,教师再次唱一遍歌曲。
(5)幼儿跟学歌曲3遍。
变换形式让幼儿练习唱歌。
在活动过程中,我先播放歌曲《老师我爱您》,让幼儿在轻柔的音乐中,请孩子们回答这首歌的名字,经过老师的引导和提示,让孩子们回顾刚刚听过的歌,观看图片,慢慢体会,回答出歌的名字。让孩子们记住教师节。接着,通过组织幼儿学唱歌曲《老师我爱您》让孩子们说一说老师的工作。通过孩子们的平时观察,发挥孩子们的总结及其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有表情的演唱,使幼儿在倾听过程中产生共鸣,从而准确的理解了歌曲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这个过程也是音乐欣赏的过程。教师边弹旋律,边说歌词,幼儿跟教师一起有节奏的朗诵歌词。通过歌曲的学唱,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和幼儿的创造力.本次活动的重点应放在通过对优美乐曲的感受,让孩子加深对教师节的认识,同时让幼儿发自内心的对老师的热爱和敬意。
小班教案我的老师活动分析范文(19篇)篇六
1、通过口语表达的训练,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己的想法和感受。
2、通过表达“自己在教师节做了什么”加深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对教师的敬佩。
3、在交谈中培养倾听和交流的能力。
4、练习将教师节的`活动场面或与老师发生的事写下来。
能清楚明白地说己的见闻,加深对教师的敬佩之情。
加深对教师的敬佩之情。
教师节当时的照片或手抄报、习作等纪念性物品。歌曲磁带。
自主设计。
一、激情导入。
学生表达自己当天的感受,自由发言。
二、教师节我们做了什么?
1、那一天,老师……(老师谈自己的感受)。
2、你那一天做了什么哪?先告诉小组同学,再派代表谈一谈。在小组内交流。
3、评选两人参与班级交流。
三、那一天的场景或发生的事也许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难忘。不妨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四、描述场景或事件,先说给同桌听,再在全班交流。
五、指导学生写出习作提纲。(教师节活动场面、你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事等。)。
六、指导学生习作。
小班教案我的老师活动分析范文(19篇)篇七
1、在活动中感知自己小脚的特点,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
2、知道小脚会随着人体的长大而长大,激发幼儿对自己成长的渴望与热爱。
地毯、录音、出生证、事先脱掉袜子等。
2、和小脚做游戏。
1)脚上有什么?
数一数:一只脚上有几个脚趾?(幼儿数)哪个脚趾最大?
师小结:小脚小脚真可爱,1、2、3、4、5,五只脚趾头。
2)挠挠小脚:。
挠挠自己的小脚,挠挠同伴、老师的脚,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小脚小脚真好玩,挠挠小脚哈哈哈,痒死喽--。
3)比比脚大小;和老师、同伴比比。你的脚为什么比老师的小?
教师出示出生证,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老师的脚出生时这么小,但吃了好多饭和好多菜、水果啊,人长大了,脚也长大了。
猜猜你长大了,脚会有多大?
师小结:小脚小脚真有趣,你长大我长大,大家都长大。
3、说说小脚的本领。
听音乐《欢乐蹦蹦跳》展现小脚的本领。
小班教案我的老师活动分析范文(19篇)篇八
通过游戏、谈话熟悉老师,增进对老师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一些教师关心孩子的情景录像。(如:安慰孩子,带孩子活动)
班上老师的`照片各一张,各种手工制作材料。
歌曲《我的幼儿园》
(一)看录像。(老师的单人录像)
t:你们看到谁?(×老师)她们是哪个班的老师?有几位老师?
t:老师在干什么?
t:你们喜欢不喜欢这些老师?为什么?
(二)引导幼儿说:老师还帮小朋友做了哪些事?
t:老师还帮小朋友做了什么事情呢?
如果你不高兴的时候可以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
(三)操作活动“送给老师的礼物”。
在音乐伴奏下请幼儿为自己喜爱的老师做礼物。
家长根据老师的外貌特征,平时行为等进行描述,让孩子猜一猜是哪位老师,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自己班上的老师。
通过提问让幼儿了解班上的老师,增进对老师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1.你们班上有哪些老师?
2.你喜欢她们吗?
3.老师帮小朋友做了哪些事情?
小班教案我的老师活动分析范文(19篇)篇九
1、观察自己的手,用描画的方法画出手的轮廓。
2、创造性地描画不同的手形,体验小手变变变的乐趣。
幼儿活动材料《美术》第12页,蜡笔。
导入。
内容。
引导幼儿观察手的不同造型,想象手变成了什么,像什么。(山、树枝、仙人掌、花等)。
师幼共同游戏,体会用手造形的多种可能。
2、画一画小手的魔术。
师:我们的小手的魔法好神奇啊,那怎么样把我们的魔法保留下来呢?
幼儿思考自由回答。
师:我们呀还可以把小手的魔法给画下来。
教师示范描画的方法:把左手放在纸上,右手拿起蜡笔靠在手的边缘。从手腕开始画,沿着手掌到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再沿着手掌另一边画到手腕。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沿手的边缘描画,描画时放在纸上的手不能动。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小手变换出不同的造形。
引导能力强的幼儿进行添画,增加趣味性和情景性,鼓励动作快的幼儿进行涂色。
3、结束活动。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做一做自己的小手魔术,引导其他幼儿进行模仿。
小班教案我的老师活动分析范文(19篇)篇十
2、和小脚做游戏。
1)脚上有什么?
数一数:一只脚上有几个脚趾?(幼儿数)哪个脚趾最大?
师小结:小脚小脚真可爱,1、2、3、4、5,五只脚趾头。
2)挠挠小脚:。
挠挠自己的小脚,挠挠同伴、老师的脚,有什么感觉?
教师出示出生证,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老师的脚出生时这么小,但吃了好多饭和好多菜、水果啊,人长大了,脚也长大了。
猜猜你长大了,脚会有多大?
师小结:小脚小脚真有趣,你长大我长大,大家都长大。
3、说说小脚的本领。
听音乐《欢乐蹦蹦跳》展现小脚的本领。
小班教案我的老师活动分析范文(19篇)篇十一
1.感受儿歌欢快的韵律,喜欢念儿歌。
2.爱上幼儿园,感受幼儿园也是小朋友的家。
场景:乐乐的.家,幼儿园,乐乐和爸爸妈妈的木偶各一个。
1.设置悬念,引出课题。
揭示答案:幼儿园是乐乐的另一个家。
2.教师操作木偶,完整地朗诵一遍儿歌。
提问:早晨,乐乐是怎样离开家的?他高兴吗?你是怎么离开家的?
提问:到了幼儿园后,乐乐做了些什么事?他高兴吗?你在幼儿园会做哪些事呢?
3.幼儿学念儿歌。
教师有表情地带领幼儿朗诵儿歌。
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
引导幼儿用欢快的情绪朗诵儿歌。
用两拍子的节奏来念出儿歌的韵律,在念到“家”时可适当加重语气。
1.喜欢幼儿园,能体会儿歌所表现的积极情感。
2.能念出儿歌的韵律。
小班教案我的老师活动分析范文(19篇)篇十二
1、初步认识手的主要特征和结构,能正常说出手指的名称。
2、知道手能够做许多事。
知道手指的名称。
难点:知道手的用处。
谜语一首、幼儿用书《手》。
1、认识手:
猜谜语,引出小手。
幼儿看看、说说自己和同伴的小手。
——“我们的小手有什么不一样?”
(如:有的手大、有的手胖,教师可及时归纳幼儿的发现。)。
幼儿数数一只手有几只手指。
幼儿说说手指的名称,重点认识大拇指、中指和小指。
——“谁长的最胖?它叫大拇指。”
“谁长的最高?它叫中指。”
“谁长的最小?她叫小指。”
2玩游戏“手指点点名”,重点是说出大拇指、中指和小指的名称。
教师说出各手指的.名称,幼儿指出来。
教师出示手指,幼儿说出名称。
3、经验迁移,说说小手的本领:
——“你的小手有什么本领?”
“你会做什么事?”
小班教案我的老师活动分析范文(19篇)篇十三
活动目标:
1.讨论并遵守养鱼的一些注意事项。
2.产生爱护鱼的情感。
重点难点:
讨论并遵守养鱼的一些注意事项。
活动准备:
海报纸、彩色笔。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幼儿讨论平时如何保护班里养的小鱼,如不要拍打鱼缸、不要把鱼儿捞出来、不要推碰鱼缸、不要在鱼缸上盖盖子、也不要往鱼缸里乱投其他东西等。
三、教师把幼儿说的方法记录在海报纸上,贴在教室内鱼缸的旁边,并提醒幼儿平时在鱼缸周围观察鱼儿的时候遵守这些注意事项。
四、小结。
活动反思:
爱护小鱼的方法小朋友都能说出很多来,但是遵守起来很困难,特别是有几个爱到处跑的孩子,总是喜欢往鱼缸里乱扔东西,导致小鱼死掉,还应加强爱护小鱼的教育。
小班教案我的老师活动分析范文(19篇)篇十四
1.在情境中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习替换歌词。
3.体验小绵羊和妈妈在游戏中的快乐,愿意参加音乐活动。
在情境中学唱歌曲。
学习替换歌词。
ppt。
提问:你们有没有玩过捉迷藏的游戏?怎么玩的?
引导语:绵羊妈妈和绵羊宝宝也要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可是有一个小秘密:妈妈唱出“卡卡嘛哩卡嘿嘿,卡卡嘛哩卡嘿嘿”,宝宝们都会出来了。(学唱“卡卡嘛哩卡嘿嘿,卡卡嘛哩卡嘿嘿”句)。
过渡语:这个小秘密我们都学会了,现在一起用小耳朵来听听绵羊妈妈他们是怎么玩捉迷藏的。
1.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倾听。
提问:绵羊妈妈在找小绵羊的时候说了什么?我的小绵羊就在哪里呀?
2.幼儿跟唱,教师纠错。
引导语:请你们帮绵羊妈妈一起去找找其他的小绵羊好吗?
引导语:在羊村里还有很多的小羊,你们还想找哪只小羊呀?他会在躲在哪里呢?
师幼玩捉迷藏游戏。
小班教案我的老师活动分析范文(19篇)篇十五
1.为自己拥有一双灵巧、独特的手而自豪。
2.通过小实验,体验大拇指的作用。
一、小手真神奇。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又能写来又能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动一动我们的小手,看看什么地方最灵活。比较并认识五个手指兄弟。
三、大拇指有多重要。
2.如果缺少了一个手指,做起事情会怎样呢?我们做个有趣的小实验,体验大拇指的作用。(请小朋友把大拇指缩在手心里,做捡黄豆、扣衣服纽扣或拉拉链)。
小结:原来没有了大拇指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很不方便,甚至做不好事情,看来大拇指可是非常重要的。
2.出示幼儿活动材料,观察小动物爪子。重点观察它们有没有灵活的大拇指。
3.小结:动物的“手”没有像我们这样灵活的大拇指,我们能很方便、灵活地拿任何细小的东西,而动物不行。因此,每个小朋友都应该保护自己的小手。
讨论: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好自己的小手呢?
在此次活动的设计和执行过程中,真正站在幼儿的立场上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丰富有趣的游戏化情景,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相关的经验,得到情感的满足。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随着幼儿的活动和表现不断发生变化。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是幼儿主动活动的支持者和指导者;当幼儿因为动手操作材料出现错误和失败时,教师是积极的鼓励者;当幼儿进行游戏时,教师扮演的是平等的参与者;当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时,教师更是一旁的喝彩者。每一个环节教师都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真正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教师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新的体验。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将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使幼儿学到感兴趣知识的同时,在语言运用、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也得到了深度的挖掘。
但此次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分组操作活动时,个别幼儿因不能很好的理解遵守教师提出的操作规则(大拇指不能参与活动)而出现错误结论。教师应让幼儿单手操作,左、右手轮流感受,这样就相对地降低了难度,更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有利于幼儿获得正确的体验。
2.谈谈你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经常应用的教育方法?
情境表演法、儿歌强化法、结合故事或儿歌进行,进行适当拓展。
3.谈谈你在社会教育活动中经常应用的活动模式?
谈话法、观察法、实践法、两人或小组合作法、区域操作法等。
小班教案我的老师活动分析范文(19篇)篇十六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健康活动保健老师好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知道保健老师关心大家身体的健康状况,还能及时帮助生病或意外受伤的小朋友。
2、入园时能主动与保健老师打招呼,主动接受晨间检查。
3、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保健老师关心大家身体的'健康状况,还能及时帮助生病或意外受伤的小朋友。
活动难点:入园时能主动与保健老师打招呼,主动接受晨间检查。
1、事先与保健老师联系好,请其协助做好有关工作。
2、ppt:《保健老师好》。
3、小红花贴纸若干。
一、组织幼儿到保健室,引导幼儿参观保健老师晨检。
教师:“这位老师是谁呀?她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向保健老师问好,并观察保健老师的工作。
教师:我们来看看,保健老师是怎样为小朋友检查身体的?
引导幼儿观察:保健老师先摸摸小朋友的头,看看有没有发烧;然后看看小朋友的眼睛是不是有精神;再看看小朋友的手,看看小朋友的指甲是不是很长;最后,还要摸摸小朋友的口袋,看看有没有带危险的东西。保健老师还要往小朋友的喉咙里喷点药水,预防感冒。有的小朋友带药来,也要交给保健老师。
请幼儿向保健老师现场提问:为什么要晨检?(让幼儿知道保健老师关心小朋友的身体健康,发现小朋友有什么病就赶快帮助治疗,防止传染给大家)
二、回活动室后引导幼儿继续讨论:保健老师还为小朋友做哪些事?
请幼儿观看《保健老师好》的ppt,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保健老师做的事情:喂药、包扎伤口、检查身体、组织幼儿打预防针等。
三、鼓励幼儿乐意接受晨间检查。
教师组织自愿检查的幼儿到保健老师处检查,鼓励胆小的幼儿接受检查。
小班教案我的老师活动分析范文(19篇)篇十七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的擦鼻涕方法。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初步理解“抹”、“擦”、“脏乎乎”的意思。
活动准备:
请配班老师扮演猪妈妈。猪胸饰一个。小塑料筐5只,内放正方形餐巾纸若干。塑料桶5只。
活动过程:
(一)猪妈妈以敲门的形式出现,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1、“咚咚咚”,老师边去开门边问:“谁在敲门呀?”“哎,小朋友,谁到我们班来做客了?”
2、小朋友与猪妈妈相互问好(学说礼貌用语)。
3、师问:“猪妈妈,今天你来我班有事吗?”
4、猪妈妈说:“嗨,我的宝宝不见了,不知去哪儿了,所以,我到你们班上来找找,看看我的宝宝是不是在你们这里”。
5、师问:“猪妈妈,猪妈妈,你的宝宝长的怎么样?”
6、猪妈妈说:“我的宝宝脸上脏乎乎的,流着鼻涕,还用手抹,抹的脸的两边像长着长长的胡须。”“孩子们,帮我找找好吗?”
7、师说:“小朋友,你们仔细找找,看谁像她的宝宝,长着长长的胡须。”(要求幼儿互相检查)。
8、他们为什么会长胡须呢?
(二)教幼儿学习正确的擦鼻涕方法:
1、师问:小朋友,你们什么时候会流鼻涕呢?(让幼儿自由回答)。那鼻涕流出来了怎么办?(请全体幼儿拿餐巾纸擦,请幼儿注意,擦完后纸仍到塑料筐里)师注意观察。
2、请擦得正确的和不正确的约3―4个小朋友上来擦给大家看。(请幼儿注意看)。
3、擦完后问:这些小朋友擦的好吗?为什么?(请幼儿自己观察、比较,说出正确的擦鼻涕方法。)。
4、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学某某小朋友擦的方法。
5、师分布示范:a、双手打开餐巾纸,b、把餐巾纸捂在鼻子上向中间捏拢。
6、全体幼儿练习,师个别指导,最后互相检查。
总结:
我们的小朋友真棒,个个都学会了,以后呀,鼻涕流出来了千万不要像小猪一样去抹,记住要用餐巾纸或手帕擦,向中间捏拢,擦得干干净净的,做个爱清洁的好宝宝。
小班教案我的老师活动分析范文(19篇)篇十八
认知目标:认识小手,知道手各部位的名称。
情感目标:引导幼儿了解手的作用。
技能目标:学习按手轮廓描手印画和印染手印的方法,知道绘画有多种形式,体验不同方法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喜欢手印画,并知道手的作用。
教学难点:在按轮廓描手印中训练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1、图画纸若干张。
2、油画棒若干支(至少与幼儿人数相等)。
3、几盘已调好的水粉颜料。
1、认识小手的形状(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说出小手像什么)。
2、.老师指导幼儿认识手各部位的名称。
3、画小手:教师示范将左手放在图画纸上,手指张开,右手用油画棒沿着左手手掌及手指画一圈。(教师示范的时候强调左手放在图画纸上不能随便移动,画的时候一定要沿着手指边沿画,达到训练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4、幼儿照着这样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幼儿。
1、老师提问:“我们的小手真能干,会画小手,想想手还能干些什么呢?”
2、教师抽幼儿讲自己的小手会做的事。(写字、洗衣服、洗碗、拿东西、擦桌子等。)。
3、老师告诉幼儿我们的.手会做那么的事情,一定要爱自己的手,保护好自己的手。
1、教师:“我们画画的时候,小手除了能握笔画画,还能怎么画呢?你们看看,老师的手还能用另外一种方法来画我们的小手。”
2、老师示范手印画:先把一只手的手掌和手指蘸上已调好的水粉颜料,然后把手指张开,按在空白的图画上,完整的手印画就印好了。
3、幼儿按老师教的方法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注意保持衣服的干净,不要将颜料弄在自己的身上或其它地方了。
4、幼儿欣赏自己的手印画,体验手印画的乐趣,根据自己的手印来比较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1、教师依次帮助幼儿洗手,擦掉桌子上的水粉颜料,共同和幼儿清理教室里废画纸丢放在垃圾桶里。
2、教师评价,挂出幼儿作品展览,幼儿欣赏。
小班教案我的老师活动分析范文(19篇)篇十九
活动目标:
1、激发对大自然、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初步学习演唱歌曲《春天》,能边唱边按歌词内容做动作。
2、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相应的动作,知道唱完后保持花的造型不动。
活动准备:
1、自制挂图(根据歌词内容设计)。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春天),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教师适时引导。
(3)教师小结:春天里有柳树发芽、五颜六色的花朵、青青的小草等现象。
2、出示挂图,示范演唱歌曲《春天》并学习歌词。
(1)教师演唱歌曲,请幼儿仔细倾听,提问引导幼儿:你听到了什么?
(2)教师有意识地提示幼儿用歌曲里的语言回答,初步了解歌词内容。
(3)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内容,教师用歌曲里的语言帮助幼儿梳理画面内容。
3、师幼共同学习歌曲《春天》。
(1)教师用较慢的速度演唱歌曲,边唱边在图片上指引出歌词内容,帮助幼儿记忆。
(2)通过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并运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
(3)教师运用小组演唱,男女分组演唱,个人演唱的形式学习歌曲,知道唱完后保持花的造型。
(4)幼儿配合动作完整演唱歌曲。
4、创编部分歌词内容并能演唱。
(1)教师逐句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内容,鼓励幼儿大胆创编。
(2)带领幼儿梳理所有动作,并放慢速度边唱边将幼儿编的动作完整做一遍。
活动延伸:
游戏时间里,组织幼儿扮演太阳、小草、小鸟、花,按照乐句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