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在下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优秀的六年级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模板23篇)篇一
百分数的应用(一课时)。
复习内容。
课本第115页总复习第1题-6题。
复习目标。
经历回顾、梳理、反思所学知识的过程,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加深对“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再现所学的知识。
复习所学的方法及策略。
提出疑难点。
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得指导。
点明课题。
板书课题:百分数的应用。
二、指导复习。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们学会了解决哪些类型的百分数问题?你能举例说明吗?
解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
解决有关问题。
百分数的解决比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
问题数的实际问题。
能列方程解决问题。
能解决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总复习的第1-6题。
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最后,教师可根据实际再编一道与此题相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再组织较对。
2、第2题。
本题解法不是唯一,全班交流时,只要学生能提供合理的算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3、第3--6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老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巩固了哪些知识?
五、作业布置。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比的认识(一课时)。
复习内容。
课本第116页至第117页总复习第7题-12题。
复习目标。
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熟悉比与除尘、分数的关系。能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在“比的认识”这个单元里,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你能举例说明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比的意义。
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求比值。
比的化简。
比的应用。
二、指导练习。
完成复习中的第7题至12题。
1、第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集体订正。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
2、第8题。
先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隐含条件(有5枝钢笔),接着,让学生独立填空。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发现如下规律:
(1)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这两个正方形的周长比相等。
(2)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比与这两个正方形边长的平方比相等。
4、第10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归纳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
5、第11、12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吗?
四、作业布置。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空间与图形(一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目标。
进一步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能正确辩认度画出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正方体的个数不超过5个);能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看到的(视图)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能画出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变化的平面图形,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复习过程。
一、引入。
板书课题:圆、图形的变换、观察物体。
二、指导复习。
1、通过圆这个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半径:从圆心到圆上的任意一点的线段。
概念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圆周率:加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d=2r或r=。
公式c=2r或c=d。
s=r2。
(3)操作技能:学会用圆规画圆。
2、我们将结合解决总复习中的相关题目,复习“图形的变换”和“观察物体”这两个单元所学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完成总复习中的第13题至第22题。
1、第13~1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全班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2、第17题。
先让学生画出相应的图形,并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接着,让学生计算出涂色部分的周长和面积。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时行再次交流。
3、第18~22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吗?
五、作业布置。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统计(一课时)。
复习内容。
统计,课本第121页至第122页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中的第13题至20题。
复习目标。
进一步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能正确辩认度画出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正方体的个数不超过5个);能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看到的(视图)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立方体的数量范围,能画出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变化的平面图形,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复习过程。
一、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统计。
二、指导复习。
在统计这个单元的学习中,你学会了什么?
整理知识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能根据要求把复式统计图补画完整。
能根据复式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
三、巩固练习。
完成总复习的第21题、22题。
第21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统计表,指名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哪些信息。再让学生高瞻远瞩观察统计表下面的四幅复式条形统计图,指名说一说从每一幅图中分别获得哪些信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决题中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交流。
2、第22题。
(1)画图、展示和交流。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a、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b、根据图中所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难问题吗?
五、作业布置。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模板23篇)篇二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向“小夜莺”学习的思想感情。
3、概括段落大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归纳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激发向“小夜莺”学习的感情。
2、概括段落大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归纳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1、概括段意大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夜莺鸣叫的灵音带),请同学们辩音乐。
这就是夜莺的鸣叫声,它如高山流水,又似鼓乐叮咚。可是这婉转动听的鸟叫声,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有着不同寻常的含义。
《夜莺之歌》这篇课文中,那动听的夜莺的叫声是由谁出的,他在传送什么信息?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二、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同组同学合作完成)。
三、学习一段。
思考:
自学方法:
1、读课文。
2、画词语,找句子。
3、说理解,谈体会。
讨论明确:从下面的课文可以知道,孩子不管是坐在河边吹哨子不是带路时吹哨子,都是用来麻痹敌人,同时又是为埋伏在附近的游击队报告情况的。
四、读句子,想想句子的含义。
1、怎么就会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
明确:这是孩子故意打岔,把自己当作夜莺,避开敌人总是的实质弄了这位德国军官,表现了孩子的机智和勇敢。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刚刚开火,村子就着了火,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六、概括段意:
“小夜莺”给德国兵带路,把敌人引到了游击队的伏圈。
七、学习第二段。
默读思考:
自学方法:
1、读课文。
2、画词语,找句子。
3、说理解,谈体会。
讨论明确:机智勇敢的小夜莺一边给敌人带路,一边吹着口哨。
他用不同鸟叫声向游击队报告敌人有多少人,有多少机枪。使游击队有准备地全部歼灭敌人。
八、概括段意。
“小夜莺”给敌带路,巧送情报,游击队积极备战,全歼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
九、学习第三段。
这段写是什么?
“小夜莺”又坐在河边吹起口哨,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十、概括全文中心思想。
表现了“小夜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十一、课文为什么要以“夜莺之歌”为题?
明确:课文主要内容中的主要线索是紧紧围绕“小夜莺”展开的,表达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小夜莺”这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憎恨敌人的孩子。
十二、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创造性地复述。
板书17、夜莺之歌。
中心: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憎恨敌人。
内容:带路传信歼敌。
旁若无人莺鸣鹃啼。
诱敌再去。
所答非问巧送情报。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模板23篇)篇三
教学之时,我在深深地思考:我能教给孩子们什么?怎样引导学生既理解了诗歌、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又能体现语文味。在教学后,我做以下反思:
一、联系实际说说“挤”。
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把诗中的每一句话与生活中的现象结合起来,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比如“人间的一切”指什么,我们曾经有哪些行为让别人“受到压抑”,有哪些“丑恶偷偷潜入你的心里”等与诗歌内容相对应的问题,学生在联系实现中懂得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二、在朗读上下功夫。
这样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诵,要求学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以体现语文课上的“读中感悟”这一理念。
三、角色互换走进诗。
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我”代替“你”,如,“我将问心无愧”,这不仅使学生深入诗歌之中,切身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也是对自己心灵的洗礼。
四、合作探究得启示。
学习了课文,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一再呼吁“别挤啦”?作者的呼吁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一百多年过去了,再读这首诗有何现实意义?学生在探究、交流中受到了启示,加深了理解。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如果我能突出精读这一环节,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多一点等一等的耐心,课堂教学就会更有效。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模板23篇)篇四
教学理念:
尊重和珍惜学生阅读中的自我体验,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产生真实的体验,进而在师生交谈中完善体验并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学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强调自主体验的同时还要与同学交流合作,既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借用丑女东施模仿美女西施皱眉而变得更丑这件事,说明了人对自己要正确认识,不要做不切合实际的模仿,否则只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文章短小精炼,语言生动活泼,寓意深远绵长。
教学策略:
用富有动感和表现力的肢体语言加深学生对文中重点实词的理解。采用自读感悟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正确感悟运用这一成语。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体会古文的韵律美。
通过重点词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初步渗透古文学习的一些基本常识。
以学生感兴趣的参与活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体会文章的主题,联系自身实际谈感悟与收获。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感悟生成,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
采取游戏的形式引出课题,并随机拓展与文章有关的背景资料。
过程:
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自读,相互校音,做到通顺流利。
教师范读,指导停顿,注意节奏感,体会古文的韵律美。
学生再读体会,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析:(结合重点词语,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渗透学习方法)。
学生借助注释,自主领会每句的意思。
抓住重点词,借助肢体语言,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颦”:皱眉。
“亦”:也。
“挈”:带着,领着。
“妻子”:妻子和儿女。
“坚”:紧紧地。
(惊恐,侧面烘托东施的丑陋)。
“走”:跑。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编:(将文章以创编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课堂生动)。
教师引领学生如何使这个故事更生动,更有趣味性。(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
学生可以小组交流讨论,合作完成,并推选小组成员在全班展示。
复述之后,师生共同评价,注意几个重点词语“颦”“捧”“坚”“挈”“走”是否强调到位。
悟:(教者以东施的身份进入课堂,激发兴趣,共同品味)。
板书总结全文,指出文章的写作手法。(侧面描写)举例:《陌上桑》中夸奖秦罗敷的美丽--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以东施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苦恼,学生帮助解决:
如:西施皱眉很美,我只是模仿她,可是为什么却招来很多人的恐惧与笑话?
那么我今后该怎样做呢?
谁能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结尾:
教师用富有感染与启迪性的语言总结全文,并留下深深的思索。
“西施之美固然令我们眼前一亮,但东施之丑也令我们回味无穷,问世间:美与丑难道真的那么容易区分吗?”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模板23篇)篇五
1、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2、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y/x=k(一定)。
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有些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如被减数与差,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等。
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3、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x·y=k(一定)。
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要先想这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这两个量的积是否一定;最后作出结论。
反比例的图像是一条光滑曲线。
数学好玩。
1、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2、用“数对”确定位置:先横向观察,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先写几,再点上逗号;然后再纵向观察,在第几位,就在小括号里面写上几。例如:小青的位置在第三组,第二个座位,用数对表示为(3,2)。
2、根据数对说出相应的实际位置:例如:某个同学在(5,6)这个位置,他的实际位置是,班上(从左往右数)第五组第六个座位。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模板23篇)篇六
1、长江之歌(第一课时)。
溧城中心小学黄秋瑾。
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把课文中的每一个字读正确,每一句话读连贯,并注意音量的变化。2、学会5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2、我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3、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二、初读指导。1、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2)指名逐词读,2、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三、理清课文重点第一节第一层,从空间角度表现长江气概;第二节第一层,从时间角度表现长江气概;第一节第二层,讴歌自古以来长江的功绩;第二节第二层,讴歌在新的时代长江的功绩。四、指导写字。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学生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各自轻声试读课文。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学生通过朗读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1、长江之歌(第二课时)。
溧城中心小学黄秋瑾。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模板23篇)篇七
长江之歌(第二课时)。
甘州区长安乡中心学校高桂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教育学生爱护母亲河,关注生存环境,提高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播放《长江之歌》,板书课题。
2.交流对长江的了解。
二、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感受长江气势。
三、初读,把握诗歌中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直接抒发作者对长江赞美、
依恋之情的诗句用“====”划出来。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诗句。
3.指导理解、朗读。
四、精读第一小节。
1.自由读,说说哪些诗句描述了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哪些诗。
句描述了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哪些诗句描述了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3.指导理解。
4.出示课件(惊涛骇浪),看完画面长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
象?
5.指导朗读前两句。
6.交流:哪些诗句描述了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7.指导理解,朗读。
8.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五、学习第二小节。
1.默读第二小节,说说哪些诗句描述了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哪些诗句描述了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3.指导朗读。
六、练习朗读全诗,体会写法。
1.男女生对读课文,男生读第一行,女生读第二行。
2.这首歌词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七、总结。
《长江之歌》用()的手法,把长江比作(),。
赞颂了长江的()、(),表达了对长江的。
()、()之情。
八、欣赏并跟唱《长江之歌》。
九、练习写诗句:(机动)。
你从--。
你向--。
你用--。
你用--。
板书设计:
是无穷的源泉。
长江之歌赞美、依恋。
有母亲的情怀。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模板23篇)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教学重点:
1、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1、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2、体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丰满达到讽喻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小资料:将搜集的背景资料介绍给大家,丰富相关知识。
三、自选方式读课文。
四、全班交流预习生字情况:学生把遇到的难词写到黑板上。
(教师指导学生读准音,理解意思。)。
颦挈亦。
五、小组互读,指名朗读,教师随时纠正字音、停顿。
六、看译文与原文对照。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颦:皱眉挈:领亦:也。
七、根据你的理解用讲故事的方式或表演的方式复述课文。
八、小组内交流预习情况,讨论遇到的难题,并把解决不了的和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
1.为什么村里人看见东施的样子都远远的避开或不出门了呢?
2.课文为什么没有写东施到底丑到什么程度,而是写东施仿效西施后引起人们的反映呢?
3.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东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丑?
4.最后一段怎样理解?
九、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到什么?受到什么启示?(小组讨论,点明寓意)。
十、请同学们查找自身和身边类似“东施效颦”的事例,思考“什么的真正的美?”(结合事例)。
十一、本课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自然流露。
东施刻意模仿--适得其反。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模板23篇)篇九
一、教学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自选重点段,分析理解美猴王是怎么出世、如何称王的,它的生活美在什么地方?
3、体会美猴王敢作敢为的特点,提高对古代名著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美猴王。
美猴王--孙大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本身有个发展过程。他是神、猴、人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最初是石猴,由于本来高强,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便成了猴王,而且前面加了重要的字:美。那么美猴王究竟“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
二、检查学生课前了解有关作者吴承恩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简介。
三、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1、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四、围绕课文,展开讨论。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模板23篇)篇十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种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野草》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植物的种子神奇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野草顽强生命力的高度赞颂。
二、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读、自品、自悟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共同获益。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注重语言积累。
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过程与方法。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的内容。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文章的主题、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四、教材处理。
1、课前预习。
2、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3、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施。
五、教学模式与手段。
采用读--品--悟--议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
六、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二)朗读课文,感知作品的内容。
1、自由朗读、体会作品的内涵。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品的象征意义。
3、品读课文,体会作品优美的语言。
(三)小组合作探究,感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1、体会“小草”、“盆花”的象征意义。
2、作者为什么赞颂小草?
(四)、小结: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启示。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两个故事小草顽强生命力号召大众起来反抗。
(七)、教学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模板23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景导入。
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3、齐读课题。
4、围绕课题自由提问。
预设:1、为什么用姥姥的剪纸做题目?
2、课文是怎样描写姥姥的剪纸的?
3、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
3、再读课文,交流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三、熟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搜集资料:我国还有哪些民间艺术?
四、小结。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第二课时。
一、回忆自探。
(一)回顾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
2、上节课我们归纳出探究的重点问题是:
(1)、为什么用姥姥的剪纸做题目?
(2)、课文是怎样描写姥姥的剪纸的?
(3)、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
(二)自主探究。
1、出示自探提示。
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作者用姥姥的剪纸做题目?课文是怎样描写姥姥的剪纸的?
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画一画相关的语句,结合实际把自己的读书体会及时批注在书旁。
2、生自学,师巡视,适度照顾学困生。
二、解疑合探。
(一)欣赏剪纸。
课文是怎样描写姥姥的剪纸的?读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体会。
师相机出示句子(出示课件)。
“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我抢过来看,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姥姥又剪出一幅: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我还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1、指名读句子。
2、从这些话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句子,读出赞赏之意。
(二)认识姥姥。
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找出相关句子。
1、出示句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这句话是姥姥回答我耍赖时说的话,其中“熟”指的是什么呢?
2、姥姥用剪纸表达着对外孙的情感。
(1)指名读句子。
(2)从以上句子中你悟出了什么?
(3)指导朗读,读出对姥姥的敬佩。
(三)解题。
默读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用姥姥的剪纸做题目?
1、让学生再读课文。
2、同桌讨论,小组讨论。
3、指名回答,相机补充,互相评价。
三、质疑再探。
1、课文学到这里,课前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2、浏览课文看看还有什么疑问?
预设:1、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如此受欢迎呢?
2、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讨论解决。
四、运用拓展。
(一)生自编题。
课文学完后,自认为学得怎样?给自己出一两题考考吧,比比看谁出的题有价值。
1、学生自编题自测。师查看学情。
2、评价编题情况。
(二)教师补充题。
自己动手实践一下剪纸的活动,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文字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1、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想想看怎么才能背得快,背得准了。
2、交流方法:(第十二自然段可以把剪纸想象成一幅幅图画,然后进行背诵;第十三自然段可以通过先读语句,然后想象图画的内容,再结合语句来记忆。)。
3、练习背诵。
4、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课堂总结。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板书设计:
12、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模板23篇)篇十二
本册的图形变换知识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要求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旋转、轴对称后的图形,具体:
绕中心点旋转的方向:顺时针:即顺着钟表时针走的方向,从上往右走,再往下,最后向上。
逆时针:和顺时针的方向相反,从上往左走,再往下,最后向上。
第三种作对称图形:要说明是关于哪条直线作哪个图形的对称图形。例如:以直线mn为对称轴,作图形c的轴对称图形d。
有反应。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模板23篇)篇十三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dore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历史发展中的乐谱,人类记录音乐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记普法。力图准确地记录下来音乐的'各种要素。
师弹琴向生问好。
生听向师问好。
情感交流。
准备上课。
1、师介绍影片《音乐之声》。
2、请生说说影片《音乐之声》的感想,并谈谈对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播放《音乐之声》插曲————《doremi》。
4、师弹琴,生唱。
1、听师介绍影片《音乐之声》的背景。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3、聆听《音乐之声》插曲————《doremi》。
4、生听琴哼唱。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dore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师弹琴向生再见。
生听琴向师再见。
情感交流。
准备下课。
老师弹琴向学生问好。
学生听向老师问好。
情感交流。
准备上课。
1、播放《doremi》。
2、师弹琴。
3、师生同唱歌谱。
4、师弹琴。
5、播放歌曲录音伴奏。
1、聆听歌曲《doremi》。
2、生听琴试唱歌谱。
3、师生同唱歌谱。
4、
a唱中文。
b唱英文。
5、跟录音伴奏唱。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dore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师弹琴向生再见。
生听琴向师再见。
情感交流。
准备下课。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模板23篇)篇十四
2019年秋季学期即将结束,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习惯。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七、认真搞好期末总复习。本学期的复习,有相当的份量,内容较多,任务也相对繁重。本学期的复习先拟定了复习计划,掌握了目的要求,明确了重难点及关键,拟定好了课时分配情况。然后按照计划进行复习,同时又灵活运用,对复习了的知识,又编了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力争人人掌握,做到了一课一得,个个过关。
第2页。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第3页。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模板23篇)篇十五
在活动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一项作业,收集一些有关黄河的资料,现在我们检阅一下劳动成果,进入我们的竞赛环节。
2.组织竞赛。
黄河知识知多少(竞赛的要求与规则:学生分组,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轮流进行,每说出一条相关内容得一分,如内容不符合要求或与他人答案重复则无分,最后把分值累积起来)。
3.小结过渡。
通过这次小小的竞赛,我们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有关黄河文化的知识,黄河,伟大的母亲河,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然而,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黄河正面临着断流的威胁,中华民族不能没有伟大的母亲河,所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163位院士联名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模板23篇)篇十六
黄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继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面对这严峻的现实,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
2.出示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的图片(配有背景音乐《黄水谣》及简短解说词)。
3.品读黄河。
a.读:发给学生两篇文章,找同学诵读。
b.品: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交流听后的感受。
c.谈: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4.小结过渡。
老师和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一定能重新焕发昔日光彩!下面,让我们来倾听炎黄子孙对黄河的心声。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模板23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写出童年的趣味。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点字,全班成语。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成语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成语背诵者。
二、欣赏、背诵《四字成语》。
1、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与成语相关的故事。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默写。
5、检查。
一、师生以童真为话题讨论童年趣事。
1、你能回忆童年趣事?
2、怎样才能从童年中寻找趣味?
3、在游戏、锻炼中寻找乐趣。
二、阅读短文《大雪之后》。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我家的孩子与别家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2)说说为别家孩子不能玩雪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我要让孩子不怕冷,去雪地玩雪?
3、学生自由讨论小孩子的乐趣。
组织这次辩论活动,大体可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明确要求,确定辩题。
1.为了使这次辩论活动有充分的准备,切合学生实际,教师应在进行辩论活动的前两三天,安排学生阅读“积累·运用六”口语交际提示,使学生明确这次辩论活动的任务和要求。
2.辩论会进行前,先让学生推荐各自准备好的辩论题,教师也可以推荐,大家共同商量确定辩论题目。选择辩题要充分考虑:问题与学生的学习或生活密切相关,确实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将其辩论清楚,有助于提高思想认识和统一行为规范。
3.请推选一名学生当辩论会的主持人。
第二步,自选观点,分组准备。
1.辩题选定后,针对辩题提出完全不同的两种观点。例如,“赞成小学生多看电视”和“反对小学生多看电视”。肯定意见为“正方”观点,否定意见为“反方”观点。
2.根据每个学生赞同“正方”观点还是“反方”观点,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第一主辩人,第二主辩人,第三主辩人,第四主辩人。
3.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如,理论观点方面的论据——国家各级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名言、警句;事实论据——成功者的经验、做法,公认的事实。每个主辩人要认真做记录,以便集中全组同学意见,作为证明观点的材料。
第三步,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模板23篇)篇十八
授课班级:六年级(1)班。
授课教师:王存亮。
授课内容:《丑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并理解文章内容;
b、明确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赏析丑石的美与高大;
2、能力目标:
a、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分析文章内容,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b、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道理;
3、情感目标:
学习丑石的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精神;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应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领会文章的意蕴,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关键点:
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分析文章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丑石》这篇散文,来增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
二、作者介绍:
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决文中的字词,指名读字词。
2、准备以丑石的口吻按下列句式要求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
我是一块丑石,在___(位置),因为不能___,不能___,不能___,连___,好多次要被人搬走。一天,我被___发现___,最后我被运到了天文博物馆。
四、再读课文,感受丑石的“美”与“丑”。
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
(一)理解丑石得名原因。
提问:从刚才同学的叙述中,你能不能明确:这块石头为什么叫丑石?
提示:样子丑:黑黝黝,牛似的模样。
没有用处:不能垒山墙、不能洗石磨、看月亮时还磕破了我的膝盖等。
(二)感知丑石“美”的原因。
过渡:这块丑石到底丑不丑呢?追问:为什么?哪些地方说明丑石并不“丑”呢?
提示1:补过天、发过热、闪过光(第7段)。提示2:第6段“拉直”、“小心翼翼”(侧面描写)。
点拨:是否因为它“补过天、发过热、闪过光”它就不丑了哪?(或丑石到底“美”在哪里?)。
提示:(伟大)美在“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点拨:这体现出丑石具有怎样的品质?
(三)小结:结合所学说一说自己对美与丑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很多的故事值得一品,也值得深思:最美丽的瞬间是永恒的,最美丽的画面是难忘的,最美丽的风景是迷人的……最平常的事物却最具意义(正如贾平凹老师笔下的丑石)。每个人都可以说是人世间的一块“丑石”。请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像,请以“假如我是丑石,如何改变命运”为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六、总结。
我们在评价别人的时候,不能只看外在的东西、表面现象,而是要深入下去,发掘他的内在美。只要这样我们才会发现人世间真正的美。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
板书设计。
形丑陨石。
丑
无用价值高。
石
没人爱精神伟大。
丑极美极。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模板23篇)篇十九
b.引用毛泽东的话慨叹黄河。
c.集体朗诵诗歌《黄河颂》。
2.课堂小结。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悠悠历史中,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中华民族的象征,她将和中华民族一样在新的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3.布置作业(从下面两题中选做其一)。
(1)以“我心中的黄河”为中心写一篇文章,抒发你对黄河的感情,写出你对黄河的希望与祝愿。题目可自拟。(供参考题目:《母亲,你将不再憔悴》《母亲河的迷人风采》)。
(2)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保护母亲河。要求有创意。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模板23篇)篇二十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通过丑公主“相亲”一事,歌颂了丑公主诚实、善良、勇敢的美德。告诉我们:以貌取人的思想要不得。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习人物的思想品质,了解戏剧的特点,学习编课本剧。
教学重、难点:
正确评价公主和王子的美好心灵。
教学构想:
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人物的思想品质,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试编课本剧。聘选优秀表演者,在全班表演,并进行评价。
教学准备:
米尔恩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外国作家写的儿童作品?请同学们交流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米尔恩的《丑公主》。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交流字词。
2、再读课文,交流探究:
(1)本文讲了哪两部分内容?
(2)你认为卡米拉公主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哪些语句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3)你认为西蒙是个什么样的人?通过哪些语句来表现人物品质的?
3、学生交流学习本文的感受。
4、你了解了哪些关于戏剧的特点?
(1)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2)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3)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
三、课外活动。
1、分小组试编课本剧。
2、动手制作道具,辅助表演。
3、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评选优秀表演者,在全班表演。
作业设计。
把表演的剧本写下来。
板书设计:
丑公主。
公主--诚实、善良、勇敢。
王子--勇敢、机智、谦逊、诚实、不以貌取人。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模板23篇)篇二十一
学习目标:
1、学会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爱慕英雄的热情。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的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我”对花脸层层递进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我”对花脸层层递进的情感。
课 时: 2课时。
第一课 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说唱脸谱》。
……。
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1)听了这韵味十足的歌曲,结合你课前的预习,谈谈你对花脸的了解。
(2)教师概括:花脸--原指京剧表演的一个行当,称净角。花脸是俗称。净角以面部化装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洪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课文中是指类似净角脸谱的面具。
2、揭示课题:花脸。
我们一起来学习班当代作家冯骥才的散文《花脸》,看看他是怎么将自己对心爱之物--“花脸”的浓浓情感,传递给们们,并让我们产生共鸣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带拼音的字多读两遍。
(2)联系上下文、理解“积攒”“俨然”“咄咄逼人”“横刀立马”“张牙舞爪”等词语意思。
(3)全文每一部分的花脸是否指同一事物、人物?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字:
“掺、臭、斩”是翘舌音。
2、理解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4、课文围绕花脸,写了“爱花脸--买花脸--演花脸”三件事。
5、理清文章脉络。
爱花脸(1-2自然段),买花脸(3-6)演花脸(7-10)。
四、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把握主旨。
1、勾画并朗读文中描写花脸的语句。
“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1)讨论交流文中关羽花脸的特点。(色彩鲜艳、凛然不可侵犯)。
(2)课件展示关羽的脸谱。
(3)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惊喜和敬畏。
2、朗读描写青龙偃月刀的句子,讨论:为什么要那么细致地写一把刀?
“大红漆杆,金黄刀面,刀面上嵌着几块闪闪发光的小镜片,中间画一条碧绿的小龙,还拴一朵红缨子”。
3、文中有多处表示“我”对关羽花脸的喜爱,你能找到这些句子吗?
“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
“坐三轮车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
“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我是大关公哪!”
“整个大年三十我一直戴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第二天醒来头件事便是马上戴上它,恢复我这‘关老爷’的面貌。”
“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足嗓门儿叫道:‘我--姓关,名羽,字去长。’”
品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喜欢关羽的原因。重点结合下内容来体会:
(1)舅舅讲故事。
(2)其他人见“我”戴面具的反映。
(3)对关羽原不同称呼。
(4)不同年龄的人对关羽同样的喜爱和敬重。
4、课文几乎每一段都表现了“喜欢”。每一段表现的“喜欢”有何不同?为什么?
提示:找出一些关键的句子。
第一节:对一般花脸的喜欢。“俨然就变成那员虎将了……威壮不凡的气概,神气得很。”
喜欢是因为可以炫耀 (抓住“俨然”一词)。
第二节:对特别花脸的喜欢。“直缩脖子……管叫别人也吓得缩脖子”(此时并不知花脸是关公的。)。
(体会“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喜欢因为敬畏惧怕,也想要别人惧怕。
第三节:对关公花脸的喜欢。与我一般大的男孩们投来艳羡的目光--快活之极(威风,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舅舅又告诉我关羽的英雄事迹,“好像在说我的光荣史”--崇敬自豪,想成为关羽式的英雄。(此处可表演一下“自报家门”)。
知之愈深,爱之愈深。
5、小结。
花脸不是一个简单的脸谱,它与代表人物的形象、气质、故事、精神浑然融为一体,是几千年来民族历史的缩影,花脸的背后蕴藏着深深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二、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主题之外的个性化阅读,例如“童真童趣”“对过年的渴望”“传统民俗”等。
(可出示冯骥才资料--致力于民间文化的保护和抢救)。
本文作者借一个男孩的视角描写“花脸”,也是试图用文字保留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喜爱与留恋。
2、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哪些值得保留、继承和发扬?
大红灯笼、唐装、踩高跷、剪纸、中国结、舞龙灯等。
3、作业:
(2)上网查询或采访长辈:在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里,除文中出现的形式外,还有哪些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活动、事物等?(制作小报,配上插画)。
板书设计:。
买花脸 喜爱 自豪。
花脸。
演关公 崇敬 炫耀。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模板23篇)篇二十二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课文,自读自悟并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解。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成语和文言文成语故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书读课文,学会背诵。
难点: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听音乐,出示课件--大海的画面。
师问:看图,你想到了那句名言?
生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生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生3: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必待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
师谈:一个人要有所舍,才会有所得。社区懒惰,得到勤奋;舍去玩耍,得到知识;舍去三心二意,得到成功。这节课,希望同学们能成为大海,容纳更多的知识,更多的道理。
二、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师:大家平时有何爱好?(生说)。
师:看来,大家的爱好可真不少。(课件出示)看这个人的爱好是什么?
生:我看出来了,他们在下棋。
师:这幅图的背后有一个小故事,两千多年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孟子写下了这篇文章。(板书:学奕)。
三、启发质疑,初步理解。
师:“奕”是什么意思?(生答)。
师:“学奕”是什么意思?看到题目,你还想了解什么?
生1: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习下围棋的?
生2:我想知道,他们两个学习之后的结果如何?(板书问题)。
师小结这一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入下面环节。
四、教授课文内容:
一)、有信心,就会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出示课件)。
二)、结合注释读明白。(出示课件)。
1、自己学习,扫清生字词,划出不会读,弄不懂得语句;
2、小组合作,互读找不足;
3、派出一名代表,用自己的话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三)、理解大意读通顺。
1、找学生读;
2、小组比赛读;
3、学生齐读;
4、老师范读;
5、师生互读。
五、抓关键语句,分析。
师:你感到文章中的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划出,默读一遍(出示课件)。
师:两个学生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学生答)。
再次指读此句,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五、背诵,抽查。
六、联系实际,理解感悟。
师:课前大家谈了自己的爱好,现在看来,光有兴趣行不行?谁来背诵课文?(学生举手,叫起两位学生)。
师:如果他们二人现在开始比赛,你能料到结果吗?
师:为是其智弗若与?
生:非也。
师:“专心致志”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
总结:我们看,不管下棋还是干其他事。智力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什么?是态度,这真是态度决定一切。
七、总结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课件)。
1、有信心(成功了一半);
2、结合注释读明白;
3、理解大意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4、抓关键语句,分析;
5、背诵,积累。
八、阅读强化训练。
1、课件出示孟子格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利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试着学习,达到理解背诵。
2、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试着学习《两小儿辩日》。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模板23篇)篇二十三
教学理念:
尊重和珍惜学生阅读中的自我体验,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产生真实的体验,进而在师生交谈中完善体验并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学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强调自主体验的同时还要与同学交流合作,既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借用丑女东施模仿美女西施皱眉而变得更丑这件事,说明了人对自己要正确认识,不要做不切合实际的模仿,否则只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文章短小精炼,语言生动活泼,寓意深远绵长。
教学策略:
用富有动感和表现力的肢体语言加深学生对文中重点实词的理解。采用自读感悟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正确感悟运用这一成语。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体会古文的韵律美。
通过重点词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初步渗透古文学习的一些基本常识。
以学生感兴趣的参与活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体会文章的主题,联系自身实际谈感悟与收获。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感悟生成,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
采取游戏的形式引出课题,并随机拓展与文章有关的背景资料。
过程:
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生自读,相互校音,做到通顺流利。
教师范读,指导停顿,注意节奏感,体会古文的韵律美。
学生再读体会,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析:(结合重点词语,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渗透学习方法)。
学生借助注释,自主领会每句的意思。
抓住重点词,借助肢体语言,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颦”:皱眉。
“亦”:也。
“挈”:带着,领着。
“妻子”:妻子和儿女。
“坚”:紧紧地。
(惊恐,侧面烘托东施的丑陋)。
“走”:跑。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编:(将文章以创编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课堂生动)。
教师引领学生如何使这个故事更生动,更有趣味性。(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
学生可以小组交流讨论,合作完成,并推选小组成员在全班展示。
复述之后,师生共同评价,注意几个重点词语“颦”“捧”“坚”“挈”“走”是否强调到位。
悟:(教者以东施的身份进入课堂,激发兴趣,共同品味)。
板书总结全文,指出文章的写作手法。(侧面描写)举例:《陌上桑》中夸奖秦罗敷的美丽--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以东施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苦恼,学生帮助解决:
如:西施皱眉很美,我只是模仿她,可是为什么却招来很多人的恐惧与笑话?
那么我今后该怎样做呢?
谁能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结尾:
教师用富有感染与启迪性的语言总结全文,并留下深深的思索。
“西施之美固然令我们眼前一亮,但东施之丑也令我们回味无穷,问世间:美与丑难道真的那么容易区分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