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初中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这是一份精心准备的初中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初中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大全(20篇)篇一
1.分别寻找文中写历史写现实的内容,并联系起来析其作用。
第一部分中作者参加的南斯拉夫人民集会,悼念二战中被纳粹杀死的3000个孩子,眼中所看到的情景为现实。而莫马?迪密为作者作的回顾和解释基本展现了几十年前的历史。作者以凄风、苦雨、静默的人群、白色的石雕、老人木然的眼神来烘托集会的沉重,让人感受到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是多么地悲惨,同时借莫马?迪密之口引出那段令人发指的历史,二者的交错出现使那些悲惨、沉痛之感相互烘托,同时让人体味现实,反思历史,形成了立体交融的效果,如同影视镜头的来回切换,把历史与现实沟通、融合,深化了事件的作品和意义。
2.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二.听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这又是美丽的。
三.圈读,析一析引文与正文。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2.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引文和正文有什么关系?
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四、仿照上面的方法,还可以析一析西德与日本,景物与心情描写与议论战争与和平等。
1.课文背景资料。
聂华苓,著名华裔旅美作家。1948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1949年到台湾。1967年聂华苓和美国诗人安格尔共同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每年邀请世界各地作家到爱荷华四个月,写作,讨论,旅行。她目前已出版小说、散文及文学评论著作22种,其中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聂华苓在,美获得三个荣誉博士学位,获得过美国五十州州长所颁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匈牙利政府所颁文化贡献奖,波兰政府的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奖等。
2.课文扩读材料。
致命的母爱。
刘墉。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惟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使用建议:鲁迅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亲爱的爸爸妈妈》中最后摘录的被残杀者留下的只言片纸,就是拾取人性中最为闪光的几个瞬间控诉了泯灭人性的战争《致命的母爱》是一幕无言的悲剧,它也将伟大的母爱放在了战争面前,让罪恶的战争撕碎了这温馨的人间至情,可以与课文比较阅读,探究二者在主题、构思、组材上的异同点。
初中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大全(20篇)篇二
1、知识和能力:
了解背景来帮助理解文章。
2、过程和方法:
理解文章的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一、导入。
有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同样,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库耶伐次,一天之内,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国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认识战争的罪恶,懂得和平的珍贵。
二、读萨特的话,思考:“沉重”和“美丽”是否矛盾。
“沉重”“美丽”是矛盾性词语,因为指代内容不同,所以并不矛盾。“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前一句是对上面几句话的总结,指纳粹杀害了7000多人,所以这是沉重的记忆。后一句是对下面几句的提示,指小城人面对敌人的杀戮而表现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因此让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三、速读全文,理清主要内容:归纳文中四部分的内容。
1、坟地所见所闻;
2、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
3、记录作家座谈会;
4、摘录遗言。
四、结合文章中具体词句回答问题。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五、精读,讨论“引文”与“正文”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2、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鲁迅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亲爱的爸爸妈妈》中最后摘录的被残杀者留下的只言片纸,就是拾取人性中最为闪光的几个瞬间控诉了泯灭人性的战争。
六、总结。
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初中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大全(20篇)篇三
1、领会文章的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 材 分 析概述
难点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具录音机、投影仪
设计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纳粹暴行的资料。
课题《亲爱的爸爸妈妈》所包含的动人感情。
1、领会文章的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阅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2、“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1、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
初中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大全(20篇)篇四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通过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反衬出法西斯灭绝人性的强盗本质,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人类渴望和平。”
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战争历史也有一定了解。学习本课只要注重引导、点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目的。
1、领会文章“不要战争和屠杀,要和平”的主题。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珍视幸福生活,防止悲剧重演。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的主旨。
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积蓄情感
在进入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个电影片断。
点击课件:《南京大屠杀》影片片断剪辑。
老师提问:这是故事片《南京大屠杀》中的几个片断,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这个小片段的心情或感受。
老师归纳总结:沉重
恐怖
残忍
是啊,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看到这一场面无一不会感到悲痛,惨烈。这个痛苦不仅是中国的,而是世界的。在二战中,面对这样屠杀的人,又何止千万。1941年,在南斯拉夫的美丽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就遭受了一次全城毁灭性的残酷杀戮。一天之间,纳粹就杀死了7000多人,其中有300多个孩子。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在参观这个遗址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点击课件:萨特的话。)萨特着重用“沉重记忆,美丽的记忆”表达自己的观感,1988年10月21日,旅美作家聂华苓在南斯拉夫参加悼念活动后,写下了《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重温那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二、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把握文本情感
1、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坟地所见所闻;第二部分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第三部分是记录作家座谈会;第四部分是摘录遗言。全文的顺序是回顾历史,面对现实,呼唤和平。
2、这些记录中,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你们可以看出哪些是沉重的记忆,哪些是美丽的记忆吗?同学们先在文章中找找看,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推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沉重的记忆:
1941年10月21日300个孩子被纳粹集体残杀。
“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的班级……最后一声呼唤亲爱的的爸爸妈妈的地方他们杀孩子,还杀老师,也有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淳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他们在临死前几分钟,在小纸片上,或在身份证上,给亲人写下的最后几个字。
300个孩子发出最后一声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
美丽的记忆:
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所谓“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表现了南斯拉夫的民族精神。课文第四部分的遗言,表现了无辜的平民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怀着强烈的爱向生者吐露心声和愿望,没有向刽子手乞怜。还有一位工人要“孩子们为父亲报仇”。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也是美丽的记忆。
老师总结: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作者对日本作家充满了鄙弃的感情色彩。这位日本作家还能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而日本右翼分子还在鼓吹军国主义,这是值得警惕的。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安格尔对战争进行了客观地评价,并给予了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引用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纪念馆长跪不起的事例和日本官方依然百般抵赖,不承认当年滔天的罪行,不承认南京大屠杀、不承认曾经在中国使用生化武器、不承认有过随军慰安妇。他们恬不知耻地说,他们是“进入”而不是侵略。然而,抗日战争胜利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东北陆续发现大批昔日遗留的化学武器的事例进行对比。)提醒人们不能忽视至今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
4、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正确认识历史,消灭战争,保卫和平。课文中写有很多人每年来纪念,说明他们没有忘记历史。在37页下面就有“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那个日本人只记得自己的痛苦,却忘记带给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忘记历史,这是自私的。中国人在这里提到南京大屠杀,并不是要报仇,而是让子孙明白和平来之不易,让日本人的内心感到无地自容。
三、品味语言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
5、文中引用的迪桑卡的诗句包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
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的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6、世世代代“人”的声音一句,为什么给“人”字加了引号?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生命价值。
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要消灭战争,保卫和平,前提是正确认识历史,西德作家的态度是那样诚恳,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作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这样的态度赢得人们的宽容和尊重,那个日本人跟日本右翼势力相比,还算好的,他还承认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他总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安个尔的三个问题尖锐地指出了那个日本人狡辩的要害,作家本就要有良知,作家不称他为作家,而称他为“日本人”,表达了对他的鄙弃。作家写许多人过去与西德作家握手。无形中表明各国作家对那个日本人的反感。
8、课文为什么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
在我们生活中,伴随孩子“亲爱的爸爸妈妈”的秩嫩的呼唤而来的,常常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呼唤,但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用“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通过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呼喊,写出了屠杀的野蛮残暴,揭露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和平与幸福的向往,同时也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
四、总结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再现了法西斯的残酷,赞扬了塞尔维亚民族的英勇。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初中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大全(20篇)篇五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感受父母之爱,培养热爱父母的感情。
2、继续学习人物画的技法。
3、注重人物的外貌特征、衣着特色和动作习惯。
4、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提高绘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在于继续学习人物画的技法。
教学难点:在于具体作画过程中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衣着特色及神情的刻划。
教具准备:父母的照片,铅笔或色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交流情感。
2、检查学生学习用品准备情况。
1、整顿纪律。
2、交流情感。
二、导入新课。
1、师请出一位最爱画画的小嘉宾“小点点”。
师:“小点点,和大伙儿打个招呼吧!”“咦?你为什么不高兴啊?”
小点点:“唉,就别提啦!我现在的心情很差,就想唱首歌,你们想听吗?”
2、播放歌曲《好爸爸,坏爸爸》。
小点点:“我昨天又贪玩忘了做作业,爸爸狠狠地批评了我,可凶啦!我还给他画了一幅画呢?给你们瞧瞧!”(出示范画)。
小点点:“我不就是忘了一次作业嘛,爸爸竟然这么凶,你们说,他是不是个坏爸爸?”
3、学生分析,得出结论,他不是坏爸爸。
小点点恍然大悟:“原来爸爸一点也不坏,这都是为了我好。没错啊,你们瞧,平时我的爸爸多温柔。(出示范画)。
4、师:“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一起,有没有发生过一些印象深刻的事呢?说给大家听听吧。”
5、学生自由畅谈。
6、小结:“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那就把我们的爱表达出来吧,一起来给爸爸和妈妈画张像。”
1、板书课题《爸爸妈妈》。
1、学生听小点点的故事。
2、听歌曲《好爸爸、坏爸爸》。
3、分析对错。
4、欣赏范作。
5、畅谈自己与父母的故事。
三、讲授新课。
2、师:“现在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回忆一下爸爸或妈妈的模样”。(选择一个,爸爸或妈妈。)。
a、说说爸爸或妈妈的外貌:脸型、五官、发型、身材……。
b、说说爸爸或妈妈的衣着:最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或工作服……。
c、说说爸爸或妈妈的动作习惯,可以模仿一下。
d、说说爸爸或妈妈的工作,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
3、师:“我相信在每个同学的心中,爸爸妈妈都会是最漂亮的,那么我们今天要怎样才能把爸爸妈妈画得漂漂亮亮的呢?谁来出出主意。”
4、学生讨论作画的注意点。
注意人物外貌特征、衣着特色、动作姿态及神情的刻划。
5、请小点点来讲解作画步骤及注意点。
a、整体构图:画出人物的大致结构动作。要求比例准确、动作协调。
b、细节描绘:画出人物的外貌、衣着等。要求抓住特点、精心勾勒。
c、修改调整:画出人物的神情,表现出父母的精神面貌。
7、欣赏书中作品,简要评析。
总结:“这些画都能抓住人物的特点作画,适当进行夸张,效果较好!”
1、说说自己的'父母。(外貌、五官、发型、身材、衣着、动作、工作……)。
2、讨论作画注意点。
3、学习人物画的方法。
4、欣赏书中作品。
5、总结特点。
四、学生作业。
1、要求每人为爸爸或妈妈画一幅画,可以线描,也可以上色。(参考照片)。
2、展示学生优秀作业。
1、学生作画。
2、评价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总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呢?”“爸爸妈妈的工作是多么辛苦啊!为了你们,他们情愿日以继日的操劳,你们该怎样报答他们呢?我想只有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才是父母最感欣慰的回报。”
2、小点点的建议:将作品制成贺卡,写上祝愿,在母亲节或父亲节时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将自己的作品制成贺卡,送给父母。
六、板书设计。
a、整体构图:要求比例准确、动作协调。
b、细节描绘:要求抓住特点、精心勾勒。
c、修改调整:表现出父母的精神面貌。
七、教学后记。
初中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大全(20篇)篇六
1、 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2、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 珍视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历史和现实的场景交织,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更是震动人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表达了“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学习本文,还要体味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的。
1、阅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1) 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2)看纪念演出;3)记述作家的座谈;4)参观纪念馆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
4、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阅读一、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2、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
3、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充满了鄙弃的感情色彩。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用安格尔的话对他进行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却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
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
【教学总结】
本文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一篇揭露法西斯残酷暴行的文章。作者通过人们悼念在二战中被纳粹杀害的遇难者的活动,再现了那一段残酷的历史,表现了塞尔维亚人在面对屠杀时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从而告诉人们世界上不要再有战争了。
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好的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我在课前给孩子们介绍了相关的一些历史背景,然后让孩子们带着对这段历史的真切认识去阅读课文,认真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因为有对课文中所介绍的那段历史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能说出文章的主旨就是世界不要再有战争了。
在这一课中我通过介绍历史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弄清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孩子们对历史、战争、和平有了更深的认识,达成了单元目标要求。
初中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大全(20篇)篇七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把握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叙事脉络。
2、把握引文与正文的联系,力求从主要方面把握文内容。
3、揣摩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领会语言的深层含意,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控诉法西斯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要和平,不要战争,学习本文,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呼唤和平,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引文与正文四个部分的联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
精读文,揣摩含意丰富的语句,领会语句的深层含意。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二、朗读文,把握文意。
1、学生快速阅读思考,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呼唤和平]。
2、呼唤和平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战争的残酷]。
3、战争是如何的残酷,请同学们动手从文中找一找。
教师注意归纳总结,战争的残酷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师:这些内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呢?
三、把握引文正文四个部分之间的联系。
学生讨论教师予以点拨。
概括来说作者采用分叙的方法,四个部分记述纪念活动分为四个片断:
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师:除了这四个部分,前面还多了一段萨特的话?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点拨:萨特的话是很警辟的,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很可以作为全文的一个引子,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四、揣摩语言,体会文句的深层含意。
初中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大全(20篇)篇八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通过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反衬出法西斯灭绝人性的强盗本质,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人类渴望和平。”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战争历史也有一定了解。学习本课只要注重引导、点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不要战争和屠杀,要和平”的主题。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珍视幸福生活,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中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大全(20篇)篇九
学习目标:
1.把握内容,理解主题。
2.揣摩描写议论句的含义。
3.珍惜幸福,维护和平。
一、导入定向。
稚嫩童声呼喊“爸爸妈妈”。(最幸福的时刻)
但是,71年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的小城克拉库耶伐次,300多个孩子发出的却是对爸爸妈妈最后的呼唤——“亲爱的爸爸妈妈”!(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美籍华裔女作家)
明确目标。1 2 3
二、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测: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一次纪念克拉库耶伐次大屠杀的纪念活动,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恨,对遇难者的同情,呼吁世界和平。)
三、自主探究。
1、作者依次参加了哪些和纪念大屠杀遇难者相关的活动?用自己的话概况四部分的内容。
(一)
(二)
(三)
(四)
2、哪部分的内容或者哪些语句给你的印象最深?请读出来,并在课本上写出自己的理解。
四、合作研讨。
1、假如你知道下一刻将离开这个世界,你最想对谁说出什么心里话?(严肃思考)7000多遇难者,他们都是普通的市民,在最后时刻留下的片纸只字,透露出他们对亲人,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
请8名同学读。
读了这些遗言,你有什么感想?(战争夺取了他们宝贵的生命,真是太残酷了。我们渴望和平!)
2、不仅仅是聂华苓,还有其他世界知名的作家以不同的形式对这次屠杀表达了他们的情感。读出来,并进行圈点勾画。
a 萨特的话——沉重 美丽 整个民族的英勇 (板书)
b迪桑卡的诗——鲜活的生命,和我们一样,憧憬着未来,在屠杀来临之时戛然而止,对战争的控诉。
五、拓展延伸。
补充介绍“华沙之跪“
六、揣摩语言。
课文在叙述事情的同时,穿插了不少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议论,使得语言含义丰富而耐人寻味。试着举几个例子。在书上圈点勾画,批注。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方面的收获?
八、作业。
练习三、配套练习册
初中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大全(20篇)篇十
1、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
1、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在联系,理清文章叙事脉络。
2、把握引文与正文的联系,力求从主要方面把握课文内容。
3、揣摩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领会语言的深层含意,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控诉法西斯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要和平,不要战争,学习本文,让学生铭记历史,正视现实,呼唤和平,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把握引文与正文四个部分的联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精读课文,揣摩含意丰富的语句,领会语句的深层含意。
1、朗读法 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1、学生快速阅读思考,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呼唤和平]
2、呼唤和平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战争的残酷]
3、战争是如何的残酷,请同学们动手从文中找一找。
教师注意归纳总结,战争的残酷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师:这些内容作者是如何安排的呢?
学生讨论教师予以点拨
概括来说作者采用分叙的方法,四个部分记述纪念活动分为四个片断:
来到纪念地——看纪念演出——参加座谈会——参观纪念馆
师:除了这四个部分,前面还多了一段萨特的话?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萨特的话是很警辟的,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很可以作为全文的一个引子,也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师:是啊,残酷的战争让许多无辜的塞尔维亚人失去宝贵的生命,令人沉重,同时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气、精神又让人感觉到是多么的美丽。作者聂华苓用她那饱满深情的笔记下了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从文中去找出那些饱满深情,具有深层含意的句子,大家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学生自由探讨,教师适当点拨
再快速阅览课文,有哪些令你困惑的内容,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初中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大全(20篇)篇十一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是一篇对法西斯的控诉词,细读文章不难发现,文中充满了一组组看似矛盾对立实则统一的事物:历史与现实、美丽与沉重、忏悔与狡辩、人性的呼唤与罪恶的枪声,阅读时如能抓住这些矛盾并对之进行分析探究,你会走进一片别样的风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2、领会文章的主题。
3、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情感,并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搜集、整理有关战争,特别是二战中战领国对被占领国实行残暴统治的有关资料,为阅读文本,贮蓄情感做准备。
2、借助阅读文本和有关资料,筛选、归纳、整合信息,进行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培养阅读创新的能力,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再现历史的画面和重温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的恨和对南斯拉夫人民的英勇、对生活热爱的由衷敬佩,真正领悟和平与幸福的重要。
教学重点:
1、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2、领会文章的主题。
3、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情感。
4、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
1、培养阅读创新的能力,感受作品情真意切的语言。
2、对作品中感人的形象、情节和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教学方法:
“三单元”教学法。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二战期间纳粹暴行的资料。
教学过程:
认知阅读。
一、激情导入,积蓄情感。
1、在进入课文之前,同学们先欣赏歌曲《我爱我家》。
(点击课件:《我爱我家》视频。)。
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听了这首歌曲之后的心情或感受。
2、我们今天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感受着爱的阳光。可是,64年前,在南斯拉夫的美丽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就遭受了一次全城毁灭性的残酷杀戮。一天之内,就有7000多人被杀,那场屠杀中还有300个孩子,面对孩子们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是冰冷的枪声,多么撕心裂肺。(声音哽咽)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重温那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3、出示课题。
4、简介作者。
聂华苓,美国华裔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
萨特,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
5、展示教学目标。
6、检查预习情况。
理解阅读。
二、速读,析一析内容与主题。
1、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并复述。
(提示:抓住问中的记叙要素梳理情节)。
2、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四个部分的内容。
(学生默读,概括归纳。)。
提示:第一个是坟地所见所闻;第二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第三是记录作家座谈会;第四是摘录遗言。
3、文章的主题。
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三、寻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1、参观完这个遗址,法国的哲学家萨特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点击课件:萨特的话。)。
2、从这段文学中你能发现萨特着重用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为什么?
3、再在全文中找一找,哪些是沉重的记忆,哪些是美丽的记忆吗?
(同学们先在文章中找找看,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阅读成果,推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提示:纳粹杀了很多人,特别是有300个孩子,这是沉重的记忆。
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是宁死不屈的。他们不做民族的叛徒,他们怀着对生命强烈的爱不向刽子手乞怜。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这真是个美丽的记忆。
四、圈读,析一析“西德”与“日本”。
1、圈出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发言。
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犯罪感。
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
3、在座谈会上,人们为什么都和西德作家明赫白握手呢?
身为德国人的作家,因感到祖国犯下的滔天恶行,身感痛心而泪流满面。所以,人闷对他表示理解,尊重,谅解。
4、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一种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那个日本人只记得自己的痛苦,却忘记带给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忘记历史,这是自私的。我从“不必了。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一句话中可以想象会场上一定没有人理那个日本人。
拓展阅读。
五、多角度探究情感体验。
同学们的发言太精彩了。还有很多同学似乎意犹未尽,跃跃欲试,我们课后再交流。是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就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记住这段历史就是记住历史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聂华苓在文中也同样发出了这样强烈的呼唤。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这样的文字。
六、善用资料,升华文本的情感。
战争带给人们的心灵的创伤,带给国家的苦痛,带给世界的灾难,是永远无法弥合的流血的伤口。下面我想展示一下同学们搜集整理的资料,更深刻感受作家对幸福生活,对和平世界的强烈呼唤。
(学生展示资料,并适当讲解。)。
(教师展示二战中日本轰炸珍珠港的电影剪辑片段)。
七、总结。
(配以背景音乐《和平之歌》)。
我知道同学们准备的资料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能一一展示了。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初中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大全(20篇)篇十二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引文与正文之间的关系。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3、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学习重点】理解文章中心。
【学习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知识链接】。
1、走近作家: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1925年生于武汉,原籍湖北广水。著有长篇小说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和短篇小说集《台湾轶事》《一朵小白花》,散文集《梦谷集》、《三十年后》,以及翻译作品《百花齐放》、《遣悲怀》等。
2、写作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灭绝人性的德国法西斯屠杀了成千上万的无辜平民。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德国纳粹匪徒血腥杀害了7000多人,其中有300个孩子。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从1945年起,每年的10月21日这一天,人们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的暴行,铭记历史。1988年10月21日,作者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参加悼念活动,此情此景使她联想到中国的南京大屠杀。面对法西斯灭巨人性的野蛮与凶残,她向世界人民发出了要正视历史、消灭战争、捍卫和平的呼唤。
【自主学习】。
1、你知道“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吗?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花缭乱锐不可挡荒谬寒噤。
b、响彻云宵头发斑白制裁拂晓。
c、荡然无存高屋建瓴赃物杀戮。
d、月明风清张皇失错鞠躬健忘。
3、自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行踪与情感,为课文的每一部分内容拟定一个小标题。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4、下列文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不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b、“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了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句话抒发了作者矛盾的心情。
c、萨特的一段话,可以看作本文的一个纲,“沉重”与“美丽”两个主题词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d、“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这句话其实就是对日本人的含蓄的批评。
【合作探究】。
1、在正文前的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试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萨特这样说的原因。
2、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3、“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你怎样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5、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几句话的内涵。)。
6、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延伸拓展】。
选择一道题,按照题目要求,写一个片断作文。
1、想象在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发生的这场杀戮的具体情景,如:塞尔维亚人民的顽强抵抗、孩子们临死前的情景、纳粹的残忍凶暴等,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断。
2、想象巴法尔给他父亲写信时的情景,把巴法尔的信扩展成200字左右的片断。
3、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200字左右。
【我的感想】。
活着是幸福的,尤其生活在今天这个和平安宁的环境里更是幸福的!想想那些曾被战争夺去生命的人们,想想那些因战争而失去亲人成为孤儿的孩子,我们还会为个人的一点小得失,生活里的小挫折而抱怨哀愁吗?历史的沉痛让我们更觉今天的和平、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团结起来吧,全世界有良知的人们!让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
初中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大全(20篇)篇十三
1、领会文章的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材分析概述。
难点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具录音机、投影仪。
设计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纳粹暴行的资料。
1、领会文章的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阅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2、“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1、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
初中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大全(20篇)篇十四
每一堂课都有精彩之处,那是课堂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碰撞而产生的智慧的火花,随时抓住这些精彩瞬间在以后的教学中作参照,将会受益无穷。例如,我在《亲爱的爸爸妈妈》那课时,在让学生理解“我们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这句话的含义时,适时地让学生观看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画片,全场气氛一片肃静,有些同学还流下了眼泪。课后我认识到:学生是有感情的个体,要触发他们的感情,不一定要用喋喋不休的说教,有时用一些生动的素材,如鲜活的事例、精彩的图片、动人的音乐等去感染他们,那样可以达到不教而教完全自我参省的效果。
〖掬一片反思的花瓣,化作一捧教育的春泥〗。
抓住文章中的细节,形成“诵读体验,讨论发现,质疑辨论”是现代文阅读中较好的教学策略。如教学《亲爱的爸爸妈妈》先从课题入手,引出如何读好课题的语气,寻找课题在文章中的出处,从而自然引导学生自觉去读文。读文后讨论朗读的语气、体验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继而讨论文引言中萨特话语中“这是个沉重的记忆。而这又是个美丽的记忆”,学生展开质疑辨论,在文中充分寻找证据。接着解读文中类似的关键句子,如“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合成一副悲哀而美丽,现实而荒盲和芒缪的画面”。让学生深入探究,对文本中日本人的言论展开论辨。
〖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完成自我教育过程〗。
按照建构主义的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的意义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外国人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人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就是这个意思,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一个问题再也不搞一个答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体验,完成自我教育过程。例:我在教学《亲爱的爸爸妈妈》一课时,当我让学生谈一谈你对日本作家的一番言论有何看法时,全班9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日本作家在狡辩,美国之所以向你们的广岛投原子弹,是因为你们先用飞机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空袭几乎全部摧毁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你先发动战争,美国给你投放原子弹是反侵略的行为,你活该。但你们侵略中国却不同,中国人侵略过日本吗?中国人屠杀过日本老百姓吗?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把个日本作家说得一无是处,但是有极个别学生认为日本作家身上有一个优点:诚实。他还肯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有些日本人不承认侵略中国和大屠杀的事实,我马上予以表扬,听到这个学生的发言,很多同学受到启发,其中有一个这样认为“日本侵略中国是错误的,日本政府应该向中国人民道歉认罪,但是中国也有责任,日本为什么欺负中国?是因为中国太落后了,如果中国也象美国一样也给他一颗原子弹,也就不会有南京大屠杀了,他还引用了邓小平的话“落后就要挨打”,当学生说道这里时,我便问“怎样才能做到不落后?不挨打呢?”学生自然的就想到了自己,此时,教育对象变成了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完成了自我教育的过程。
〖不要将流行音乐拒之“门”外〗。
在讲授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深入领会文章主旨,感受那个时代被屠杀孩子们在临死之前发出的“爸爸妈妈”的深切呼唤,我适时的为他们播放了韩红演唱的《天亮了》。这首歌是韩红根据真实的故事谱写的,歌曲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都深深的打动了全体学生。在生和死的瞬间,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们用双手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这就是父母之爱。当学生们听到最后一句“看到太阳出来他们笑了天亮了”,不禁潸然泪下,他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了父母的伟大,以及那个时代孩子们的无助。当我带着哽咽的语调要求学生们体会文章情感时,很多学生们已经是泣不成声,他们用带着哭腔的声音讲述了自己对课文情感的把握,有的学生还即兴发表了一通对自己父母的感言。我知道是《天亮了》让学生们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让学生们受到了发自肺腑的难得的情感教育。
初中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大全(20篇)篇十五
在我们的生活中,伴随着“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声稚嫩的呼唤而来的,常常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呵护。但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面对曾经发生过的惨剧,你对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对和平与幸福,也许会有更多的认识和更深的思考。一个外国人从一个国家带走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在那儿感到的痛苦。我在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次感觉到了。
纳粹将其所有的愤怒残酷地发泄在这个温和的小城里。整个城成为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名被残杀的人。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无论何时,只要有人提起南斯拉夫,我就想起克拉库耶伐次和那儿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我就想起那里整个民族的英勇。
一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南斯拉夫小说家莫马•迪密其为我撑着雨伞,我们在窄窄的山路上边走边谈。
“自从1945年起,每年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克拉库耶伐次,悼念被纳粹杀死的300个孩子。”莫马告诉我。
“纳粹为什么要选克拉”
“克拉库耶伐次。”
“克拉库耶伐次。纳粹为什么要选这个小城杀人呢?”
“克拉库耶伐次是我们塞尔维亚的中心。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为什么呢?”
“纳粹要灭种呀!孩子们就从课堂里被抓走,还有十几位老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
雨哗哗地下。山路上的人,在伞下低着头,朝圣一般向山上走。走不完的人。望不断的路。
“七千多人呀!”莫马继续告诉我,“一天之内,全杀光了!尸首染红了三百五十多英亩的土地。每年这一天,我们到这儿来纪念他们。诗人,画家,雕刻家,剧作家,演员,音乐家各种艺术家,用各种艺术作品来纪念他们。你看!”莫马指着前面。我们在蜿蜒的山路上一拐弯,只见一座巨大的白色v形石雕屹立在山坡上。
“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们的班级五年级。”莫马说,“孩子们就在那儿被纳粹杀死。”
人已满山满谷。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白色石雕边浓烈的色彩一抹一抹漫开去孩子们仍不断涌来。他们正站在47年前300个孩子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
“华苓,跟我来!”莫马挽起我手臂,带我到站在人群最前面的两位老人面前。他们头发斑白,脸色肃穆,定定望着笼罩山谷的v形石碑。“这是孩子中仅有的两位生还者。”莫马向我介绍那两位老人。
我恍惚了一下,紧紧握住他们的手。老人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他们又回到半个世纪前的世界中去了。
地上的人已老,地下的仍是儿童。但在这一刻,他们又在一起了。
二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他们全是南斯拉夫著名的演员和音乐家。”莫马指着几个走向扩音器的人对我说。
雨下得更大了。乐队奏起了音乐。一位女演员朗诵南斯拉夫著名女诗人迪桑卡的诗:
……。
他们坐在书桌前。
就在那要命时刻前55分钟。
小小的人儿,
急切地回答。
艰难的问题:
假若一个人步行,结果是多少……。
许许多多这类问题。
小脑子充满了数字,
书包装满了练习簿,
打的分数有好也有坏;。
兜儿还塞一把梦想和秘密,
是爱和盟誓。
每个人都以为。
自己将在阳光下奔跑。
很久,很久。
直到任务了结时。
……。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回音在倾泻的雨中缭绕不绝。天地亦与人同哀。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我不由想起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点。馆外一大片石子,每颗石子象征一位牺牲者。馆内陈列着日军屠杀的证物、文件、照片、报纸。
这是历史事实。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三
安格尔在餐桌上写诗。只见他写下第一行:
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
中国大陆有三位作家在座。杨旭站起来说话了:“我从南京来。1937年,日本军队攻进南京时,有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那一场屠杀受害者有30万人!我们在南京也建立了一座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937年,我五岁,我是那一场大屠杀的幸存者。今天我对南斯拉夫人在受害者面前所表现的感情,完全理解。我注意到:今天的仪式上有许多青年和少年。我们这些大人应该对孩子们负责: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西德作家明赫白缓缓地站起来,他沉重地说:“……我有犯罪感:感到是我杀害了那些孩子。我们简直就是禽兽!所有集中营都必须粉碎!你们允许我和你们在一起,我非常感激……”
他说不下去了,坐下来掩面哭泣。
另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也有广岛原子弹,也有一片沉寂。”
“不必了。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
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初中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大全(20篇)篇十六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聂华苓,女,美国华裔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著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等小说集,《梦谷集》《三十年后》等散文集,《百花文集》等翻译集。
初中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大全(20篇)篇十七
1、知识和能力:
了解背景来帮助理解文章。
2、过程和方法:
理解文章的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有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同样,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库耶伐次,一天之内,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国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认识战争的罪恶,懂得和平的珍贵。
二、读萨特的话,思考:“沉重”和“美丽”是否矛盾。
“沉重”“美丽”是矛盾性词语,因为指代内容不同,所以并不矛盾。“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前一句是对上面几句话的总结,指纳粹杀害了7000多人,所以这是沉重的记忆。后一句是对下面几句的提示,指小城人面对敌人的杀戮而表现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因此让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三、速读全文,理清主要内容:归纳文中四部分的内容。
1、坟地所见所闻;。
2、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
3、记录作家座谈会;。
4、摘录遗言。
四、结合文章中具体词句回答问题。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五、精读,讨论“引文”与“正文”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
2、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
鲁迅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亲爱的爸爸妈妈》中最后摘录的被残杀者留下的只言片纸,就是拾取人性中最为闪光的几个瞬间控诉了泯灭人性的战争。
六、总结。
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销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相关链接】。
致命的母爱。
刘墉。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惟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使用建议:鲁迅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亲爱的爸爸妈妈》中最后摘录的被残杀者留下的只言片纸,就是拾取人性中最为闪光的几个瞬间控诉了泯灭人性的战争《致命的母爱》是一幕无言的悲剧,它也将伟大的母爱放在了战争面前,让罪恶的战争撕碎了这温馨的人间至情,可以与课文比较阅读,探究二者在主题、构思、组材上的异同点。
初中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大全(20篇)篇十八
1、积累字词,了解文章思想内容。
2、通过引文和正文的关系整体把握文章;能概括文章思想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意味深长的句子的深层含义。
3、感受作者强烈的对和平呼唤的心声以及对法西斯野兽行径的愤慨,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引文,对应正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仔细体味文中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给不认识的字注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师准备二战有关背景资料。
设计思路。
文章篇幅较长,分为引文与正文两大部分,正文分四个部分。整体把握全评论人引文和正文的关系入手。
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总体把握全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课时,体味描写和议论的文字,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941年10月21日,顺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不城,德国纳粹分子杀死了7000多人,其中有300个孩子。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学生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那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暴行。作者参加了一产供销,并记述了她的所见所闻所感。下面跟随作者,我们也来“参加”那次悼念活动吧。(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八个同学分两级分别朗读正文的四个部分。
(朗读交流,师生及时点评。)。
2、正音:
3、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结合刚才所读正文四个部分,说说萨特这们说的原因。
要点归纳:
历史定格的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德国纳粹杀死了7000多人,其中有300个孩子,回忆这一血腥*令人悲哀且愤怒。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的悼念活动中,人们控诉纳粹暴行,抒发和平心声,惨痛的历史更给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之心。(仅作参考。)。
三、语言揣摩。
请试着找出文中有深刻含义的描写句和议论句,说说它们的意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总体把握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了文章。这一节课,我们要深入地理解文章。从一些有意味的描写句和议论句中,我们可以体味其深刻含义,进而可以深入对文章的理解。
二、语言揣摩。
文中有一些描写和议论的句子,它们或渲染气氛,或抒发情感,或阐述观点,请分别找出一个,说说你对它们的理解。(可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讨论归纳: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提示:两字一句,渲染悼念活动的悲哀气氛,烘托人们此刻沉痛的心情。
2、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现实”的,“悲哀”的又是“美丽”的,“真实”的又是“荒谬”的。
三、探究思考。
1、300个孩子,如果没有被*,他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学生交流发言。
2、悼念会上,女诗人迪桑卡的诗描绘了孩子们的生活情景,请说说小诗的作用。
讨论归纳:
诗人以简练的文字组合了孩子们被*前的生活片段,突现了他们的天真淳朴以及他们的梦想和秘密,由此反衬了法西斯的野兽暴行,更是对纳粹野兽暴行声泪俱下的控诉。
四、总结归纳。
生活在现在的如你们一般的孩子真是幸福,让我们不忘历史,记取教训,莫让悲剧重演,追求美好,热爱并维护和平吧!
五、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剩余部分。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既要抓住重点,又要力求全面。课文重点是控诉法西斯的罪行,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了!课文特点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标题是如此,引用诗句是如此,第四部分引述死者遗言也是如此,要让学生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形象,从而体会法西斯的残酷。
整体感知又要全面,对塞尔维亚民族的英勇,对塞尔维亚人民的历史感,对德国、日本对侵略战争的不同态度,都应该包括在感知的范围内,不应忽视。
要把文前的引文与正文联系起来。萨特的一段话,可以看作本文的一个纲,特别是“沉重”与“美丽”是两个主题词,看课文怎样写出“沉重”,怎样写出“美丽”,就容易从主要方面把握课文内容了。
初中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大全(20篇)篇十九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
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3、珍视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剧重演。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心,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内容:
文章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历史和现实的场景交织,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更是震动人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表达了“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学习本文,还要体味一些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探究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的。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1)在纪念地的所见所闻;2)看纪念演出;3)记述作家的座谈;4)参观纪念馆。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态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忏悔,日本作家进行自私的狡辩。
4、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着是美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二、重点研讨。
阅读一、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着重再现孩子们被屠杀的历史?
孩子们天真无邪,一直在父母亲人的关爱下幸福地生活,他们也思想单纯,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对纳粹“不利”的事来,灭绝人性的纳粹分子却把屠刀举向孩子,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使我们对法西斯强盗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2、西德作家明赫白为什么会得到人们的谅解/。
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深刻,真诚地进行忏悔。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犯下的,明赫白没有责任,但他却代上一代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敬他。
3、作者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说说理由。
充满了鄙弃的感情色彩。作者不称之为作家,而称之为日本人,用安格尔的话对他进行驳斥;写许多人与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却对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国作家对日本作家发言的否定。
三、品味语言。
连用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表意功能。这里不仅写天气,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气氛,使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
【教学总结】。
本文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一篇揭露法西斯残酷暴行的文章。作者通过人们悼念在二战中被纳粹杀害的遇难者的活动,再现了那一段残酷的历史,表现了塞尔维亚人在面对屠杀时所表现出来的整个民族的英勇,从而告诉人们世界上不要再有战争了。
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好的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我在课前给孩子们介绍了相关的一些历史背景,然后让孩子们带着对这段历史的真切认识去阅读课文,认真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因为有对课文中所介绍的那段历史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能说出文章的主旨就是世界不要再有战争了。
在这一课中我通过介绍历史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了课文内容,弄清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孩子们对历史、战争、和平有了更深的认识,达成了单元目标要求。
初中生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大全(20篇)篇二十
生齐:
师:作者是谁?
生:聂华苓。
师:我们已经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题,谁还记得?
生1:回顾历史,面对现实,呼唤和平。
师:非常好。这是一篇以和平为主题的文章,课文以作者参加的一系列纪念活动为线索,一共分为四个部分。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写了作家来到坟地的所见所闻。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部分。
请男同学齐读第二部分,其中引用的诗句由女同学来读。
生读课文。
师:第二部分记述了作家参加朗诵、合唱等演出活动的情况。其中有一句话,是对这一场面的高度概括。请找出来。
生2:人,是健忘的。
生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生4:历史是指南斯拉夫人民惨遭杀害的事件已经是历史了;现实是指眼前的纪念活动。二者此刻融合了。
生5:悲哀是指人民举行纪念活动时很悲哀;美丽是指……。
师:人民举行纪念活动时肯定是悲哀的,但这种悲哀最主要的是来自于什么?
生6:悲哀是因为历史上的悲惨事件。
生7:历史事件是真实的,今天的纪念活动是荒谬的。
生沉默。
师:这一历史事件中最荒谬的因素在于纳粹杀害了无辜的南斯拉夫人民,甚至包括300名儿童。无辜而惨遭杀害,这是最荒谬的!
师:作者引用南斯拉夫女诗人迪桑卡的诗是为了表达什么?
生8:表达孩子们不久以后就被杀害了。
师:你说的不错,但这一点又是为了表达什么呢?
生9:表达“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
师:非常好,你读书读得很认真。其实作者在文章里已经告诉我们了。作者用这些诗句表达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作者越是歌颂孩子的可爱和希望,越是对纳粹罪行的控诉。
师:塞尔维亚人用这样的纪念活动来表达什么?
生10:表达他们的历史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师:这也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希望世间消灭战争,永远和平。作者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生11:南京大屠杀。
生12: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历史教训。
师:说得非常好。人,再健忘,也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这样的悲剧发生。
师:文章第二部分以回顾历史为主,而第三部分则过渡到面向现实。我们先来读一下这部分内容。
师指定数名学生朗读。
师:这部分有一句话表明了由历史到现实的过渡,谁注意到了?
生踊跃举手。
生13: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
生有说3国的,有说4国的。
讨论后明确:4国。美国、中国、西德、日本。
生14:黑色是人们为了纪念死者,说明死的人很多。
师:思路非常好。“这儿”指哪?
生15:南斯拉夫。
师:不够准确。再想想。
生16:克拉库耶伐次。
师:对,是指发生过灾难的小城。黑色往往和什么有联系?
生17:死亡、悲哀、痛苦。
生18:今天我对南斯拉夫在受害者面前所表现的感情,完全理解。
请同学齐读第27自然段。
生19:认错了。
生20:忏悔了。
生:不是。
师:那他为什么说“我有犯罪感:感到是我杀害了那些孩子”?
生21:因为他是西德的作家,正是他的国家的人当年杀害了那些无辜的孩子。
生22:因为他是一个西德人,历史上西德人制造了南斯拉夫人们的惨案。他是杀人者的国家的人,而其他作家很多是受害者的国家的人。
师:对,按常理来说,这两个国家的人是不会坐到一起的。尤其是在战争的年代里。而现在,西德作家和南斯拉夫作家坐到了一起,所以,明赫白为此而感激。我们再来看看日本人的表现吧。请一位同学朗读日本人的发言。
生23:二战期间,日本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结果,美国就向日本投放了两枚原子弹,一枚在广岛,一枚在长崎,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了。
师:非常好,这个同学对历史了解得很多。所以说,日本人民虽然也是受害者,但日本政府对率先发动了非正义的战争。日本和德国在二战中同属于法西斯阵营。但日本人和德国人今天对待战争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师:如果说西德作家是真诚的忏悔,那么,日本人这算什么?
生24:狡辩。
师:太好了。你用的词非常恰当。上节课六班同学用的词语是“辩护”。我认为不太准确。因为“辩护”一词是个中性词,可以是为好的事情而做解释。用在这里感情色彩显然不够明确。这里,我们必须说,日本人是一种狡辩,而且是自私的狡辩。
师:参加座谈会的这些人,身份都是作家,西德人是作家,日本人也是作家,他肯定不是个扫地的。(众生笑)那为什么作者称“西德人”为“作家”,却称“日本人”为“日本人”呢?作者是有意而为之的,不同的称呼表达了他的爱憎感情。表现了他对西德作家的尊敬和对日本人的鄙夷。
生25:世界各地的许多作家原谅了西德作家。
生26:作家们对西德人的尊敬。
生27:人们同情并支持西德作家。
师:大家理解得很好,再深入想一想,这也表明了人们对日本人的什么态度?
生28:对日本人的轻视。
生29:作家们对日本人的讨厌。
师:非常对,充分表达了作家们对那个日本人的反感和他的孤立。许多人和明赫白握手,却没有人答理那个日本人。
师:最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场悲剧中最感人的部分——孩子们在最后的时刻留下的片纸只字。
生齐读第四部分。
师:人们临死之前留下的话应该叫什么?
生:遗言。
师:这些遗言中,有一句跟这篇文章的题目有关,是哪一句?
师:有一句表现了这一事件的性质,是哪一句?
生30:“永别了美莎……”
师:再想想,还有没有更贴切的?
生31:“永别了我所有的亲人我最最亲爱的我就要死了虽然我无罪”。
师:对。还有一句,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是哪一句?
生32:“孩子们为父报仇”。
师:可以说这些临死的人用自己英勇的行动为孩子们上了最后一课,就如同那位英勇不屈的南斯拉夫教师一样。他们用自己的悲剧向世界昭示了“世上再也不要有战争和屠杀了”,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呼声。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作业 是整理本课字词。
师:下课!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我2004年9月23日上的一节常规教学课。当时恰逢何平校长来八年五班检查听课。我就按照教学计划上了第二课时。
这节课在整体上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发言踊跃,发言次数和发言人数都比较多,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的合作、交流、共享尤为重要。要达到这一境界,平等的对话是前提。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教师要实现和学生的平等对话,就必须鼓励孩子每一个思想的火花,不轻易否定任何一次思维的过程。当学生的思维火花被激活时,情感的体验就很容易实现了,方法能力的培养也尽可以贯穿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