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创新和个性化,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这些初中教案通过巧妙的组织和布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意识,展现了教学的艺术和精彩。
初中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通用18篇)篇一
1、 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模型化的思想。
2、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信息社会,人们沟通交流方式多样化,移动电话已很普及,选择经济实惠的收费方式很有理实意义。
出示教科书80页的例2;观察下列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表:
全球通神州行
月租费50元/月0
本地通话费0.40元/分0.60元/分
1、 你能从中表中获得哪些信息,试用自己的话说说。
2、 猜一猜,使用哪一种计费方式合算?
3、 一个月内在本地通话200分和300分,按两种计费方式各需交费多少元?
4、 对于某个本地通通话时间,会出现两种计费方式的收费一样的情况吗? 本例是一道与生活相关的移动电话收费的问题,让学生讨论选择经济实惠的收费方式很有现实意义。
理解问题是本身是列方程的基础,本例是通过表格形式给出已知数据的,通过设计问题1、2、3让学生展开讨论,帮助理解,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解决问题学生充分交流讨论、整理归纳
解:1、用全球通每月收月租费50元,此外根据累计通话时间按0.40元/分加收通话费;用神州行不收月租费,根据累计通话时间按0.60元/分收通话费。
2、 不一定,具体由当月累计通话时间决定。
3、全球通神州行
200分130元120元
300分170元180元
0.6t=50+0.4t
移项得 0.6t-0.4t=50
合并,得0.2t=50
系数化为1,得t=250
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数据,简单明了,易于比较。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讨论解是否合理
知识梳理 小组讨论,试用框图概括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学生思考、讨论、整理。
实际问题题
列方程
数学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
实际问题的答案
数学问题的解
这是第一次比较完整地用框图反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解题过程概括整理,帮助理解,培养模型化的思想和应用数学于现实生活的意识。
小结与作业
布置作业
1、 必做题:教科书82页习题2.2第2题。
2、 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3倍,如果把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那么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大54,求原来的两位数。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本章内容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本节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移动电话收费,旅游费用等问题展开探究,使学生在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尝试解释答案的合性的活动,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前面几节学习中,已经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进行多次渗透,逐步细化,本节要求学生用框图概括,使学生对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较理性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模型化的思想。
初中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通用18篇)篇二
请给同学们介绍纸草书(p95)。
数是多少?
并引入让同学运用设未知数的方法,列出相应的方程。
并回答:这个方程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完成解上述方程,并引入去分母。
例1、
例2、
活动:同学们,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哪些?要注意哪些?
看一看你会不会错:
(1)解方程:
(2)解方程:
典型例题:解方程:
想一想:去分母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分母后如分子中含有两项,应将该分子添上括号。
选一选:
练一练:当m为何值时,整式和的值相等?
议一议:如何解方程:
注意区别:
1、把分母中的小数化为整数是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对单一的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而不是对于整个方程的左右两边同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
2、而去分母则是根据等式性质2,对方程的左右两边同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而不是对于一个单一的分数。
课堂小结:
(1)怎样去分母?应在方程的左右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有没有疑问:不是最小公倍数行不行?
(2)去分母的依据是什么?
等式性质2。
(3)去分母的注意点是什么?
1、去分母时等式两边各项都要乘以最小公倍数,不可以漏乘。
2、如果分子是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其分子为一个整体应加括号。
布置作业:p98,习题3.3第3题。
补充作业:解方程:
(1)。
(2)。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初中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通用18篇)篇三
教学目标。
1、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模型化的思想。
2、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信息社会,人们沟通交流方式多样化,移动电话已很普及,选择经济实惠的收费方式很有理实意义。
出示教科书80页的例2;观察下列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表:
全球通神州行。
月租费50元/月0。
本地通话费0.40元/分0.60元/分。
设计以下问题:
1、你能从中表中获得哪些信息,试用自己的话说说。
2、猜一猜,使用哪一种计费方式合算?
3、一个月内在本地通话200分和300分,按两种计费方式各需交费多少元?
4、对于某个本地通通话时间,会出现两种计费方式的收费一样的情况吗?本例是一道与生活相关的'移动电话收费的问题,让学生讨论选择经济实惠的收费方式很有现实意义。
理解问题是本身是列方程的基础,本例是通过表格形式给出已知数据的,通过设计问题1、2、3让学生展开讨论,帮助理解,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探索分析。
解决问题学生充分交流讨论、整理归纳。
解:1、用“全球通”每月收月租费50元,此外根据累计通话时间按0.40元/分加收通话费;用“神州行”不收月租费,根据累计通话时间按0.60元/分收通话费。
2、不一定,具体由当月累计通话时间决定。
3、全球通神州行。
200分130元120元。
300分170元180元。
0.6t=50+0.4t。
移项得0.6t-0.4t=50。
合并,得0.2t=50。
系数化为1,得t=250。
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数据,简单明了,易于比较。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应用。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讨论解是否合理。
开放题。
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小组讨论,试用框图概括“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学生思考、讨论、整理。
实际问题题。
列方程。
初中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通用18篇)篇四
1.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的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1.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2.彻底理解题意。
探究:1.你能画线段表示本题的数量关系吗?
2.填空:(用含s、v的代数式表示)。
设小琴速度是v千米/时,她家与外祖母家相距s千米,第二天她走2小时趟的路程是______千米。此时她离家距离是______千米;她走5小时走的路程是______千米,此时她离家的距离是________千米2017年-2017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出答案。
讨论:本题是否还有其它解法?
1.建立方程模型。
2.p38练习第2题。
3.小组合作编应用题:两个写一方程组,另两人根据方程组编应用题。
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初中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通用18篇)篇五
1.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2017年-2017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2017年-2017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渗透将来未知转达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
2.彻底理解题意。
1.怎样设未知数?
2.找本题等量关系?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答案。
思考:怎样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1)甲、乙两数和是40差是6,求这两数。
(2)80班共有64名学生,其中男生比女生多8人,求这个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3)已知关于求x、y的方程,
2.p38练习第1题。
p42。习题2.3a组第1题。
后记:
初中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通用18篇)篇六
2.在对实际问题情景的分析过程中感受方程模型的意义。
二、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阅读p79至p80第4段,然后用算术方法解此问题,列算式为___________;然后用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数学思想来解决此问题,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千米,可列方程为:
像上面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__________(读三遍)。
2、自学p80例1至p81归纳部分,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20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分析:设正方形的边长为(cm),那么周长为__________(cm),列方程:__________.
(2)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61℅,比男生多61个,这个学校有学生多少个?
(3)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2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23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612小时?(自主分析并列出方程)。
像上面(1)、(2)、(3)所列的方程,只含有一个__________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__________,这样的方程叫做__________元__________次方程(读三遍)。
注意:“一元”是指一个未知数;“一次”是指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理解)。
上面的分析过程归纳如下:
(1)分析实际问题中的__________关系,利用__________关系列出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2)列方程经历的几个步骤。
a、设__________数;b、找出题中的__________关系;c、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阅读p81,理解列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利用方程可以求出未知数。
当=6时,4值是24。这时,方程4=24等号左右两边相等,所以=6,叫做方程4=24的解;同样,当x=10时,2x+3=23,这时方程2x+3=23等号两边_______相等,所以,x=10叫做方程2x+3=23的_______;像这样,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_______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_______(读三遍)。
思考:x=4与x=3中,哪一个是方程7x+1=15的解?答:_______。
初中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通用18篇)篇七
1、能根据题意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分析出等量关系,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3、理解什么是方程的解及解方程,学会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重点难点】体会找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能验证一个数是否是一个方程的解。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前面学过有关方程的一些知识,同学们能说出什么是方程吗?
答:叫做方程。
初中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通用18篇)篇八
(二)教材的重难点。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目标内容。
(2)培养学生建立方程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2.目标分析。
(二)过程目标。
1.目标内容。
在活动中感受方程思想在数学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
2.目标分析。
(三)情感目标。
1.目标内容。
2.目标分析。
初中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通用18篇)篇九
如在解方程30%x+70%(200-x)=200×70%中,在去分母时,方程两边都乘以100,化去%得:
30x+70(200-x)=200×70,有部分学生就提出疑问,为什么在200那里不乘以100?在(200-x)的里面又不乘以100呢?为了能让学生明白,我想是否要将原方程变形为,然后再各项乘以100,写成,最后化去分母。
又在解方程中,怎样去分母呢?最小公倍数是什么呢?学生是有疑惑的,当分母是小数时,找最小公倍数是困难的,我们要引导学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通用18篇)篇十
检验。
这是第一次比较完整地用框图反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解题过程概括整理,帮助理解,培养模型化的思想和应用数学于现实生活的意识。
小结与作业。
布置作业。
自我评价。
1、必做题:教科书82页习题2.2第2题。
2、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3倍,如果把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那么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大54,求原来的两位数。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本章内容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本节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移动电话收费,旅游费用等问题展开探究,使学生在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尝试解释答案的合性的活动,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前面几节学习中,已经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进行多次渗透,逐步细化,本节要求学生用框图概括,使学生对“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有较理性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模型化的思想。
初中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通用18篇)篇十一
这节课主要讲了一道实际应用题,是关于足球比赛的。这道题都是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提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材料作背景,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并且本节课采用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在轻松熟悉的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自我感觉设计比较合理,题目适当,时间恰当,并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照顾更多的中差生。
不足之处:
过高估计学生,导致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很多小问题,今后应加强细节的设计和全面考虑。学生的讨论与合作学习还需加强,讨论问题还不够深入,多数时间还是以个别回答为主,虽然许多个别回答非常精彩,但仍需注意讨论形式的变化,让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有所提高。另外,还需加强的是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多数问题的发现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如果能达到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全班解决,那效果更佳。
初中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通用18篇)篇十二
从学生的作业中反馈出:对去分母的第一步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是不是说明过程的叙述不太清楚,部分学生摸棱两可,真真自己做的时候就会暴露出不懂的,这也提醒我今后的`教学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要下“功夫”,切不可轻易的解决问题(想当然)。备课时应该多多思考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再修改初备的教案,尽量完善,尽量完美。
1.去分母后原来的分子没有添加括号。
例1解方程:.
分析:分数线实际上包含括号的意思,去分母后原来的分子应该添上括号。
2.去分母时最小公倍数没有乘到每一项。
例2解方程:.
分析:去分母时最小公倍数没有乘到每一项,特别是不含有分数的项。
3.去括号导致错误。
4.运用乘法分配律时,漏乘括号里的项。
例3解方程:.
分析:去括号时没有把括号外的数分配到括号中的每一项。
初中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通用18篇)篇十三
2.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20xx年-20xx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20xx年-20xx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渗透将来未知转达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
2.彻底理解题意。
一、情境引入。
二、建立模型。
1.怎样设未知数?
2.找本题等量关系?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答案。
三、练习。
(1)甲、乙两数和是40差是6,求这两数。
(2)80班共有64名学生,其中男生比女生多8人,求这个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3)已知关于求x、y的方程,
2.p38练习第1题。
四、小结。
五、作业。
初中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通用18篇)篇十四
本周进行了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球赛积分问题,尽管在课前与学生体会了一下赛事得分问题,但是在上课时学生仍感到茫然,农村孩子几乎与各类体育项目绝缘了,没有什么机会去接触篮球足球,各种规则仅仅就是从电视上了解,知道得不多,我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时,学生半天理不出头绪,头脑里难以呈现比赛场面,就更别提常用规则了,没办法,我只好先给学生描述了一下,简单介绍规则后,再引导学生结合本题进行了分析,正确建立数学模型,学生之间的探究讨论就没有充分进行。
课后,我反思我的教学,在教学时学生没有体验无法感知问题,作为教师一定要发扬民主,真正做好教学的组织与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并尽可能的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比如本节课如果先与体育课联系进行提前渗透,就会节省很多的介绍规则时间,讨论会更充分,效率会更高,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数学课堂生生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学生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这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如何为学生的互动创造条件,是我们在备课时要提前设想的。
初中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通用18篇)篇十五
通过上节课学习后,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把系数化为1这四个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接下来这一节课,我们要重点讨论是:
(1)解方程中的“去分母”。
(2)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这样我们就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都采用的五步变形方法。
怎样解呢?学生困惑了,不知从何处下手了,此时,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变形方法来解它,求知的欲望出来了,想到了去分母,就是化去分母,把分数系数化为整数,使解方程中的计算方便些。
在解方程中去分母时,我们发现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不会找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这点要适当指导。
(2)用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乘以方程两边的项时,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3)当减式中分子是多项式且分母恰好为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时,去分母后,分子没有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容易错符号。如解方程方程两边都乘以2后,得到2x—x+2=2,其中x+2没有加括号,弄错了符号。
初中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通用18篇)篇十六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找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方程的概念在小学阶段已经出现过,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认识方程、运用方程呢?我的教学策略是:第一步,创造一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失衡。第二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总结归纳出新知识。第三步,介绍新知识的文化背景,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同时为学习有关概念进行铺垫。第四步,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一、成功之处。
分层次设置练习题,逐步突破难点。初一学生在解应用题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住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用算术解法,对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其中,第一个方面是主要的,解决了它,另两个方面就都好解决了。为此我在“练一练”的环节里设置了a与b两组练习,a组练习的题目已经帮学生设定了未知数,重点训练学生找相等关系、列方程;b组练习的题目要求学生独立设未知数列方程,要求学生能突破用算术解法解应用题的思维定势,学会通过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进而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本节课的教学从始至终,教师都是面带笑容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给学生鼓励与肯定,消除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心里障碍,激活学生的思维,保持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不足之处。
教学容量偏大,以致没有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如何找相等关系进行总结归纳。本节课在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以后,设计了一组判断题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行辨析。课后我想到这节课的难点是如何找相等关系列方程,应该淡化概念,如果删去这道练习题就可以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总结归纳找相等关系的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对学生情况不够熟悉。因为本节课是初一学生入学后一个月进行的,所以我对许多学生还叫不出名字,虽然课堂上可以用手指着某某同学回答问题,但是课后仔细想来,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不仅仅是教学内容设计上的衔接,而应该是多方位的衔接,其中就包括教师应尽快了解、熟悉学生,这样可以帮助消除学生刚升入初中的许多不适应。
初中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通用18篇)篇十七
1.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并能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反映现实世界量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渗透将来未知转达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
1.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问题。
2.彻底理解题意
找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1.怎样设未知数?
2.找本题等量关系?从哪句话中找到的?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
5.检验写答案。
思考:怎样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比较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谁更容易?
1.根据问题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
(1)甲、乙两数和是40差是6,求这两数。
(2)80班共有64名学生,其中男生比女生多8人,求这个班男生人数,女生人数。
(3)已知关于求x、y的方程,
是二元一次方程。求a、b的值。
2.p38练习第1题。
小组讨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有哪些基本步骤?
p42。习题2.3a组第1题。
后记:
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2)
初中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通用18篇)篇十八
1.填空题(24%)。
(l)一次式-3中,常数项是___________.
(2)长方形的长为a厘米,宽为3厘米,则长方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_厘米.
(3)当x=__________时,一次式-x+4的值是-4.
(4)某人骑车到外地参观,第一个小时走了x千米,第二个小时比第一小时少走3千米,则两小时内共走了_________千米.
(5)三个连续奇数,最小的一个为x,则其余两个的和为___________.
(6)甲的速度为每小时x千米,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两人同时同地出发,同向而行3小时后,他们两人间的距离为_________千米.
(7)某数的与某数的30%的和比某数小3,若设某数为x,则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8)若某种商品的售出单价为a元,毛利润是售价的35%,则买入单价是_________元.
2.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是正数(b)-a是负数(c)a的.系数是1(d)-a的系数是1。
(a)x=y-2(b)2×3+1=7(c)-5=3x(d)-1=x。
(3)若方程ax+2=8x-6的解是x=-4,则a是()。
(a)160(b)(c)9(d)10。
(4)x=3是下面哪个方程的解()。
(a)5x=7+4x(b)3(x-3)=2x-3。
(c)=10(x+2)(d)4(x-2)=5-x。
(5)化简2x-2(1-x)的结果是()。
(a)3x-2(b)-2(c)4x-2(d)4x。
(6)把108册课外读物按2∶3∶4的比例分给初一(1)班、初一(2)班和初一(3)班的学生,则初一(2)班得到的课外读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