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为了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而制定的一份具体方案。教学计划的编写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课时(通用19篇)篇一
1.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科书第31~33页的内容。
提示有100颗星星。
师:如果把这100颗星星送给全班同学作礼物,每人一颗够不够?为什么?
[注意创设让学生估数、数数,建立数感的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件显示百羊图。
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为什么?
3.揭示课题。
1.教学数数方法。
a.师:同学们估计数量挺准的,老师还准备了一样东西要你们估计数量。这是一种种子(展示),农民伯伯精心挑选,将在春天用来播种的,每组的桌面上有一篮种子,现在请你们用手抓一把,估计一下你们每人手里这一把种子大约有多少粒?把你估计的数悄悄告诉同桌。
b.将种子轻轻放下,数一数有多少粒?
c.学生汇报。
师:怎样数的?(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2.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
a.师: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几种东西(学具,数量都在100以上),与请小朋友数一数,每人选你喜欢的一种,正好数出100,还要想办法,怎样摆放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00。
b.学生操作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
c.学生汇报。
师:怎样数出100的?(一个一个地数,10个放一堆;两个两个地数,20个放一堆;五根五根地数,10根扎一捆……)。
你数出的100里有几个十?(或几个二十?几个五十?)。
d.师:很多同学选择了10个一堆或10根一捆进行数数,觉得这样又好数,又看得清楚。请观察一下,十根扎一捆,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黑板贴出十根十根扎好的100根小棒。)。
你怎么看出来的(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
(板书:10个十是100。)。
e.小结:10个十是100。这句话还能怎样说?(100里面有10个十;5个二十是100;2个五十是100……)。
f.练习。
做教材第36页的第2题。
师:你是怎样数的?(鼓励学生找出多种数法。)。
3.数一数,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a.集体操作,一边摆小棒一边数数。(请一个学生上台演示。)。
师:39根小棒,再添一根就是多少根?(40)又得到一个十,下一个数就是40了,接着数41,42。
要想清楚地看出有42根小棒,可以怎样做?(引导学生十根小棒放一堆或扎起。)。
师:对了,99接着数就到100了,就有10个十了。
b.练习。
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100以内的数,集体边拍手边接着往下数。
练习3次,其中一次接着数到100。
1.数数接龙比赛。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分组以接力赛的方式每个人数一个数,数到教师说停时,数得最多的小组获胜。
2.猜数游戏。
先是师生进行游戏,然后小组自己组织开展游戏。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有100以内的数?
学生举例:公共汽车站牌、人民币、电梯按键……。
布置课外任务。
师:生活中100以内的数多极了,咱们在课堂上可没法说完,课后请你们找一找,或者数一数,家里哪儿有100以内的数。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课时(通用19篇)篇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口算。
教学难点:算法多样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小棒、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
2.请学生回答问题,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引入新课。
1.呈现主题图:因为昨天买的本子不够用,所以,王老师今天又去商店了,
2.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
3.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本写字本?
4.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学生口头列出算式,教师板书:30+2和2+30。
5.点明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你们会算吗?请你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
2.学生汇报:谁来说一说你是算得的结果是多少?你又是怎么算的?可能会出现:
(1)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的。
(2)用小棒摆。
(3)用计数器拨。
(4)利用数数的方法往后数。
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法要加以肯定。
3.共同验证:刚才大家都说这两个算式都等于32,那结果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是不是要验证一下?引导学生验证:
(1)用数的组成:30+2表示把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2)用小棒验证:3捆小棒加2根小棒,就是把3个十与2个一合起来,结果是32。
(3)用计数器验证:3捆小棒就是3个十,2根小棒就是2个一,先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合起来就是32。
(4)用数数的方法验证:先验证30+2,在30后面往后数两个数。
4.教师质疑:
(1)那2+30我们是不是也要在2的后面,往后数30个数呢?引导学生发现:同样可以在30后面往后数2个数就行了。
(2)那2+30怎么也等于32呢?引导学生去发现:不管是30+2还是2+30都表示把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组成的数都是32,只不过是两个加数的位置改变了一下。
5.快速抢答:教师出示:50+4、4+50;8+70、70+8;90+6、6+90,让学生快速抢答。
6.发现提炼:
(1)引导学生发现以上所有算式的特点:都是整十数与一位数相加。
(2)引导学生提炼方法:不管是几十加几还是几加几十,都是求几个十加上几个一,结果都是几十几。
(二)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1.提出问题:谁还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呈现:
(2)王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有30本装在盒子里,没有装在盒子里的有多少本?
3.说出算法:请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可能会出现:用数的组成、用小棒操作、用计数器操作、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想的、用倒着数的方法等等。
4.选择算法:对于学生提出的算法,教师给予肯定之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准备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在学生讨论之中,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所在,适当引导学生选择又对又快的方法。
5.计算接力:53-3、53-50;75-70、75-5;64-4、64-60,89-9、89-80。每组接力,第一个同学写出一题答案后,立刻将答题卡传给下一位同学。
6.归纳小结:
(1)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些题目不是几十几减几,就是几十几减几十。
(2)小结方法: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三、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
1.p48的“做一做”第1题:做好后,请个别学生说出方法,提示:利用加减法的关系,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2.p48的第2题,“烤玉米”。
3.p49的第1题: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完成。提醒:如何才能算得又对又快?
4.开火车:p49的第4题,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二)解决问题。
1.p49的第3题:
(1)呈现问题情境,分步出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注意写上单位名称。
2.p49的第2题:
(1)呈现问题情境,分步出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教师加以引导。
(3)学生独立解答。
(4)集体讲评,教师板书解题过程,规范格式要求。
3.p49的第5题:
(1)完整呈现题目,学生独立解答。可以有意选取一名解答正确的学生上台板演。
(2)集体讲评,根据学生所列算式提问:小猫吃了8条鱼,为什么还要加上8呢?
(3)教师带领学生审题:特别突出对“吃了”、“还剩下”、“一共”等关键词的理解。
(4)解答错误的学生订正。
四、总结归纳。
(一)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
(二)归纳。
1.师生共同归纳所学内容。
2.提炼计算方法:
(1)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几。
(2)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3.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课时(通用19篇)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33—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与数感。
2、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渗透估计、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与数感。
教学难点:
数“拐弯数”,即: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初步感知。
(一)情境创设:在绿绿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课件呈现)。
1、数羊:课件一只只的呈现,让学生数出1—20只之后,一起将百羊图呈现出来。
2、估羊:估计一下,这里来了多少只羊?
(1)先让学生估计,大概多少只,并说出自己的估的结果;
(2)老师在课件上圈出10只,再让学生估,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估的。
3、验证:老师在课件上10只10只地圈,学生10个10个的数。一直数到100。
(二)点明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0以内的数,来学习数数与数的组成。(板书)。
(三)认识比较:
谁来说一说:我们把100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受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在操作中体会:
1、数一数,摆一摆:要求学生一边数数,一边一根一根地拿出小棒。
(1)数到21根时停下来。当学生手里拿着一大把小棒时,老师提出要求:谁能想办法,让别人一眼就知道你手里有多少根小棒呢?引导学生用10(也就是成捆的小棒)来帮忙,因为我们以前学过10个一是十;将20摆成两捆加一根。
(2)提问:21是由几捆加几根?也就是说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数一数,捆一捆:
(2)动手将十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看看:一共有三捆,也是就三个十,即30。
(3)用同样的方法来完成:39、49、59、69、79、89后面分别是多少。每满十根,就让学生捆成一捆,并让学生说一说:那个整十数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4)数到99时,再次停下来。问:99添上一是多少?那100根小棒一共有几捆呢?
(5)十个十个地数,也就是一捆一捆地数,10个十是一百。再将十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反过来强调:一百里面有几个十。
(二)在活动中内化:
1、数小棒:师生一起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再接着数到七十二。
2、数泡泡:数一数小猪吹了多少个泡泡。
(1)讨论:有什么好方法能够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数清所有的泡泡呢?小组讨论后,再请各组代表发言,说说每组的方法。
(2)让学生自己独立数。
(3)学生汇报数的方法: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4)师小结:不管用哪种方法数泡泡时,我们最好都应将数过的泡泡做上记号。如果是10个10个地数,我们就将泡泡10个10个的圈起来。这样就不会有遗漏,也不会有重复了。
(三)理解整十数的组成:
2、想一想:如果想一眼就看出这里有多少根小棒,我们得请谁来帮忙?引导学生请出“十”来帮忙。课件演示:将杂乱摆放的70根小棒,每10根捆成一捆,刚好可以捆成7捆。
3、说一说:这样,我们就可以说:70是由7个十组成的。那30呢?40呢?90呢?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课时(通用19篇)篇四
教学目标:
1.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初步体会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体育馆图片。
师引导学生:猜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看来这个体育馆能坐好多好多的人,要用一个比100大的多的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00以内的数。
二、动画演示,探究新知。
老师这里有许多的小正方体,到底有多少呢?我先不告诉大家,要靠自己来数。
1.课件演示一个一个地数,并得出10个一是一十。(板书)。
2.课件演示十个十个地数,并得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
这么多小正方体都难不倒大家,那现在我要把我所有的小正方体都拿出来了!
3.课件变成10×10×10立方体方块图)这个大立方体上一共有多少块小正方体?怎样数?(课件演示一层一层地出现,学生从100数到1000)。
一百为一层,2层是几个百?3个百后面是几个百?5个百再添一个百是多少?……谁能继续一百一百地数?(课件再从上一层一层地拉出数一次)这次重点强调9个百再添一个百是多少?然后思考:10个一百是()。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回顾并板书:十里面有10个一,一百里面有10个十,一千里面有10个百。)。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个、十、百)(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师:回顾我们刚才数数的过程,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
(当物体个数不太多时,可以一个一个或十个十个地数;当数更大的数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个、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
5.活动巩固。
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你会吗?
生说师拨。注意拐弯数的教学。强调10个百是一千。
三、多层练习,巩固新知。
第一关:在计数器上边拨边数。
介绍计数器:从右边数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还有我们以后会学到的万位。
(1)从一百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二十。
指名读题,提问有几条要求?
小组合作。(找一组示范)。
指名交流。
(2)从一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百零三。
指名读题,小组合作。
(3)从二百二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三百一十。
默读题目,小组合作。
第二关:摘苹果。
课件出示:苹果落地的动画,学生开火车从987数到1000。
第三关:填一填全对的同学可以找老师领小粘贴。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今天的学习愉快吗?
2、为什么高兴?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0个一是十。十里面有10个一。
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
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百。
千百十个。
101010。
文档为doc格式。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课时(通用19篇)篇五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
2、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一百,对计算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4、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
5、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在数数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理解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一)教学主题图。
2、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估计结果各不相同,哪位同学估的较准确呢?那么我们要想知道羊的准确数量,我们需要怎么办?(数一数)。今天我们通过对100以内的数认识的学习看是否能找到数羊的方法。(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操作、交流,学习数100以内各数。
1.操作数数。
(1)师: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大捆小棒,下面4人小组合作数小棒,数之前听清老师给同学们提出的学习要求:组内先确定怎样数,再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然后组员分工合作,最后派代表汇报你们数的方法。
(2)四人小组数数活动。
师:哪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数的?
2.交流数法。
(1)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么多数数的方法,但这些方法中数的最快的方法是把10根小棒捆成一小捆,一共捆成十小捆,总共是100根小棒,让我们再来经历一下他们数的过程。(课件演示)。
(2)师:通过刚才的演示我们再次认识了十个十个数的方法,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一个知识:多少个十是一百.(师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数百羊图。
(1)师:现在让我们共同去10个10个地数一数,
学生看课件一起来数: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总共数出多少只羊?让我们共同去看看他数的是否正确。
师:灰太狼带着这个满意的答案去向红太郎去回报了,准备他们的抓羊行动。
(3)师:我们在帮助灰太狼数羊的过程中也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数数方法:那就是10个10个数的方法,我们用这种方法看看小猪吹了多少个泡泡。(出示35页做一做2题)同学们在书中圈一圈,数一数。
(4)师(练习):下面让我们用10个10个数的方法去完成下面的抢答题。
抢答:一十一十地数,
三十前面是()十,三十后面是()十。
八十前面是()十,八十后面是()十。
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
一个一个数的练习:
拿出从五十七根小棒,再接着数到七十二。
不用小棒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数出68后面的5个数。
下面同桌之间互相出一组这样的数数练习。
师:根据刚才我们数数的经验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
数数练习:
79后面的一个数是()89后面的一个数是()。
99后面的一个数是()40前面一个数是()。
80前面一个数是()30前面一个数是()50前面一个数是()。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拿七十根小棒,你怎么拿?那么70里面有几个十?
三十五根小棒,你怎么拿最快?
那么三十五是()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数的组成练习:
78里面有()个十()个一。
64里面有()个十()个一。
89里面有()个十()个一。
6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
9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
一百个一组成的数是()。
同桌一人摆小棒,另一人说组成。
(四)全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并学会了数数的方法,那么我们的生活中哪里用到了数数的知识,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说了这么多生活中数数的知识,其实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有心的人,能在生活中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
(一)教学主题图。
2、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估计结果各不相同,哪位同学估的较准确呢?那么我们要想知道羊的准确数量,我们需要怎么办?(数一数)。今天我们通过对100以内的数认识的学习看是否能找到数羊的方法。(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操作、交流,学习数100以内各数。
1.操作数数。
(1)师: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大捆小棒,下面4人小组合作数小棒,数之前听清老师给同学们提出的学习要求:组内先确定怎样数,再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然后组员分工合作,最后派代表汇报你们数的方法。
(2)四人小组数数活动。
师:哪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数的?
2.交流数法。
(1)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么多数数的方法,但这些方法中数的最快的方法是把10根小棒捆成一小捆,一共捆成十小捆,总共是100根小棒,让我们再来经历一下他们数的过程。(课件演示)。
(2)师:通过刚才的演示我们再次认识了十个十个数的方法,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一个知识:多少个十是一百.(师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数百羊图。
(1)师:现在让我们共同去10个10个地数一数,
学生看课件一起来数: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总共数出多少只羊?让我们共同去看看他数的是否正确。
师:灰太狼带着这个满意的答案去向红太郎去回报了,准备他们的抓羊行动。
(3)师:我们在帮助灰太狼数羊的过程中也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数数方法:那就是10个10个数的方法,我们用这种方法看看小猪吹了多少个泡泡。(出示35页做一做2题)同学们在书中圈一圈,数一数。
(4)师(练习):下面让我们用10个10个数的方法去完成下面的抢答题。
抢答:一十一十地数,
三十前面是()十,三十后面是()十。
八十前面是()十,八十后面是()十。
一十一十地数,
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
一个一个数的练习:
拿出从五十七根小棒,再接着数到七十二。
不用小棒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数出68后面的5个数。
下面同桌之间互相出一组这样的数数练习。
师:根据刚才我们数数的经验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
数数练习:
79后面的一个数是()89后面的一个数是()。
99后面的一个数是()40前面一个数是()。
80前面一个数是()30前面一个数是()50前面一个数是()。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拿七十根小棒,你怎么拿?那么70里面有几个十?
三十五根小棒,你怎么拿最快?
那么三十五是()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数的组成练习:
78里面有()个十()个一。
64里面有()个十()个一。
89里面有()个十()个一。
6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
9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
一百个一组成的数是()。
同桌一人摆小棒,另一人说组成。
(四)全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并学会了数数的方法,那么我们的生活中哪里用到了数数的知识,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说了这么多生活中数数的知识,其实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有心的人,能在生活中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课时(通用19篇)篇六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69页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新教材又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结合文学、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体验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1.四人小组一篇千字文,一支记号笔。
2.教师准备一张放大的千字文。
课前活动一:【数数比赛】。
师:现在我们来一个数数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数,要注意看数数的要求,哪个小组数完了就大声的告诉大家“我最快。”
(1)从36数到48,一个一个的数;
(2)从50数到90,五个五个的数;
(3)从10数到100,十个十个的数。
2.刚刚大家都数得很棒,我们很早就和100以内的数交上了好朋友。
课前活动二:【读千字文】。
师:请你自由、大声的'朗读这篇文章。
……铃响上课。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生:……。
师:让老师来介绍一下吧!
可见,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宝贝,是祖国的骄傲。今天就让它伴随着我们走入数学课堂,学习新的知识。
二、借助文字,探究新知。
1.估。
师:首先,请你来猜一猜这篇文章有多少个汉字组成?
生:……。
2.数。
a、那么到底有几个字呢?我们该怎么办?怎么数可以做到又快又对?
b、自由说……。
师(边听边小结)。
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
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一百)【板书】。
一百一百地数……。
c、(四人小组讨论)可以借鉴这些方法,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比较方便可以选用,当然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数。你可以在千字文上圈一圈,记一记。注意圈时要保持美观整齐。
师:那一组需要帮助可以请老师。【走动指导】。
d、汇报,有多少个汉字,你们是怎么数的?
学生展示:
a、20个一行,这样的共50行,所以共有20×50=1000个。
b、50个一列,这样的共20列,所以共有20×50=1000个。
c、2列100个,2列2列的数,有这样的10组,所以10个100是1000。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课时(通用19篇)篇七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74、75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能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数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目标解析:
本课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的基础,因此,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多样活动,数形结合,内化迁移,让学生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
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纸张和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课件演示:体育馆情境图。
1.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数一数:
(1)一排位置:学生说说可以怎么数?(一个一个的数)。
(2)一百个位置:学生说说怎么数方便?(十个十个的数)。
(二)揭示课题:比一百更大的数怎么数呢?今天,大家一起来探究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经历数数,感悟方法。
(一)在演示中感知:
1.课件演示:1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一个一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一十。
2.课件演示:10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十个十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十,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想一想:找到了一百个小正方体,接下来你想怎么数呢?
(1)数一数:学生独立一百一百地数。
(2)说一说:数到九百后是几个百?(10个百)10个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百是一千。
(3)整体感知1000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
(二)在操作中感受:
1.分组合作数小棒。(4人一组,每人准备53根小棒,10根一捆)。
(1)一根一根地数:从一百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一百二十二;从一百九十八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二百零三。
(2)十个十根地数:从一百起,十个十根地数到二百一十。
(3)师生合作数小棒。
一百一百地数:从二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从一百二十起,一百一百地数到六百二十。
2.同桌合作拨珠子。
按下列要求在计数器上边拨珠子边数数。
(1)从一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
(2)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
(3)从九百八十二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3.合作归纳说方法。在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遇到拐弯数时怎么办。
(三)在比较中感悟:
估一估,比一比,感悟生活中的1000。
1.1000张纸。教师先出示100张纸,让学生猜一猜,再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最后教师出示1000张纸让学生实际体验。
2.1000个人。一个班的学生大约50人,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才有1000人呢?
三、深化练习,提升数感。
(一)填一填。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
2.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和()。
(二)数一数。
1.练习十六的第1题。让学生脱离计数器抽象地数数。
2.练习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三)想一想。
找规律填数:
1.336、337、338、339、()、()。
2.580、590、()、()、620。
3.()、900、800、700、600、()。
四、全课总结,归纳延伸。
(一)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归纳延伸:通过个、十、百、千的认识,你还想到什么?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课时(通用19篇)篇八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
教学难点:拐弯处的数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
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
问:99加1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数、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3、导入: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
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下面请你们观察这幅图。
二、讲授新课。
1、出示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说一说画面上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2)看着画面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估算画面上的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感受大数的意义。
3、教学例1。
(1)数一数。
每人数出10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
(2)动动脑。
每组快速数出100个小方块,应怎样数呢?
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根据学生所说,大家一齐数,教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算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
(个或一、十、百。)。
(4)师: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一(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
[设计意图]渗透数数的方法,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
由男、女生两组分别数第1、2两题,比一比哪组数得的流畅。
引导学生小组自行探究操作。
巡视指导各个小组的活动。
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方法?
小结:大家一起数意数,1个百、2个百、3个百、4个百……10个百(一千)。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师提问小结:通过今天的数数,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检测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1)二百二百地数,数到一千。
二百、()百、()百、()百、()百。
(2)五百五百地数,数到一千。
五百、()。
(3)三百三百地数。
三百、()百、()百、再数()百是一千。
(4)四百四百地数。
四百、()百、()百,再数()百是一千。
(5)用3、6、9、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把它写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巩固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课时(通用19篇)篇九
教材解读: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且对万以内数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也为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和万以上的数数打下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这节是本单元的起始课。
设计理念:
基于上述对教材的认识,我把本节课的关注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数的策略感悟上,具体体现在:1、结合现实的素材理解或解释数的意义;2、估计问题的结果,并判断结果的合理性;3、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同时,力图体现: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千和万,掌握百、千、万之间的十进关系。(2)认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3)掌握数数的方法,能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按顺序数万以内的数。(4)初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2、解决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百、千、万之间的十进关系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学生练习纸(1000颗星星)、计数器。
课堂实录:
(一)现场收集数据,揭示课题。(比100大的数)。
1、师:你能向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介绍一下我们班的学生人数吗?
生:我们班有50个人。
师:这50就是一个数,你对这个数还知道些什么?(师边说边板:50)。
生1:50由5个十组成。
生2:5在十位上,0在个位上。(师板:个位、十位)。
2、师:你能不能根据我们班的人数,估计一下我们段6个班一共有多少人?
生1:301个。
生2:1000多。
师:老师告诉你一个准确的数,我们二年级一共有308人。(板:308)。
师:那你知道我们学校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吗?
生:(摇头)。
师:我们学校有1749人。
3、师:这308、1749两个数都比100要大,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一百大的数。
师随机板书:
十个。
位位。
54。
308。
1749。
(二)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1、师(出示一张星星图):这是一张星星图,凭你的眼力估计一下图上有几颗星星?
生1:200颗。
生2:1000颗。
师:这张图上具体有几颗星星呢?那就让我们来个数星星比赛吧!
(师板课题:数星星)。
2、师:比赛前先听清要求,喜欢用什么方法数就用什么方法数,老师说开始才能数,停下时就马上停下,心里记住你数了多少?如果你认为有必要的话,可以用笔作些记号,时间为2分钟。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开始。
生开始数星星。
3、师:谁来告诉大家两分钟里你数了几颗星星?
生1:96个颗。
师:有没有比他数的多的?
生2:1000颗。
师:数了这么多,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数的,好吗?
生2(在实物投影上介绍):一行有10个,10行就是100个,然后一百一百地数,这里有1000颗星星。
师:一行有10个,你是怎样数的?
生2:一个一个地数。
师:大家明白他是怎样数的吗?
生:明白。
师生一起小结:先是一个一个地数,再十个十个地数,最后才一百一百地数。
生:一百一百地数。
师:为什么?
生:这样数比较方便。
4、师:接下来我们就用一百一百地数这种方法继续数这张星星图,每到100的地方作一个标记。(师在实物投影上进行示范。)。
生在自己的星星图上数星星。
师:这图上一共有几颗星星?
生(齐说):1000颗。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可以吗?
生(齐数):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五百、六百、七百、八百、九百、一千。
师:通过刚才的数,我们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老师把你们的这个发现写在黑板上。(师板:10个一百是一千。)。
生齐读:10个一百是一千。
5、师:一张纸上有1000颗星星,那2张呢?(边说边贴)。
生:二千。
师:3张呢?
生:三千。
师(连贴5张)现在是几千呢?
生:八千。
师:再贴一张呢?
生:九千。
师:再贴一张呢?
生:一万。
师:一千一千地数,数了几个一千是一万呀?
生:10个。
师:同样,老师把你们的这个发现写在黑板上。(师板:10个一千是一万。)。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们自己的发现。
生(齐读):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三)感受一千、一万的实际大小。
生1:1000张。
生2:500张。
师: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2:用100张的那一叠去估计。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100张白纸来验证一下。(师在讲台上进行验证)。
师(再出示1000张白纸)那这一叠会有几张呢?
生1:10000张。
生2:不可能,我觉得应该是1000张。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生2:用500张的那一叠去量。
师:老师帮你去量一量,可以吗?(用500张的白纸去验证)。
生3:还可以用100张的那一叠去验证。
师:按生3说的去验证。
生:1000里面有2个500,1000里面有10个100。
师:请你想象一下,1万张会有多厚?
生在脑子里想1万张纸有多厚。
(四)认识数的组成及数位顺序表。
生:(有几个学生举手)。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1:我们手中的星星不够。
师:那怎么办呢?
生:同桌合作。
师:那接下来我们就同桌合作数出1749颗星星。
生同桌合作数1749颗星星。
2、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和你同桌是怎样数的?
生(同桌到投影上介绍):这一张是1000颗,再到另外一张找700颗,再找40颗,再找9颗。
师:1749里面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生:有1个千、7个百、4个十、9个一。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1749来吗?
生(齐答):能。
师:先拨哪一位?
生:千位。
师:谁来说,老师给你当助手。
生(生说师拨):千位上拨1颗,百位上拨7颗,十位上拨4颗,个位上拨9颗。
师(指着计数器):我们说1在千位上,7在百位上,4在十位上,9在个位上。(边说边板:百位、千位。)。
3、师:你觉得千位前面还有数位吗?
生:有。
师:什么位?
生:万位。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10个一千是一万。
师(板:万位)万位的前面呢?
生:十万位。
师:对,万位的前面还有许多的数位(板:……),在我们数学里,把这些数位整理成一张表就是数位顺序表,请小朋友把书本翻到第67页。
生:(看书自学数位顺序表)。
(五)数数练习,巩固拓展。
1、第一关:(1)从196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203。
(2)从996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03。
2、第二关:从200数到830,看谁数得快。
3、第三关:不出声,默数从1300开始接着往后数10个数,你数到几啦。
(六)课堂总结、评价。
【反思】。
一、创设情境,增大学生探索的兴趣与空间。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实际生活与应用中学数学,不仅是理念,更应该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懈的共同追求。本课教学中,数星星活动贯穿全课,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使枯燥的数字学习化为生动活泼的数星星活动。
二、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与思考的空间。
教师抛砖引玉:“看到50这个数,你想到了什么?”“你能创造出百位左边的数位吗?”“这是一张星星图,凭你的眼力估计一下图上有几颗星星?”“喜欢用什么方法数就用什么方法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是自由的,互动的;交流是涌跃的,成功的;学习是快乐的,激动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他们发现“数”的知识是有序的、活跃的;研究数的知识是有趣味的、有激情的;正如教师课堂内所说,学生“创造”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并理解了数位之间的进率,完成了探究层次的升华,自觉地建立了生动的数学模型。
三、注重数感的培养。
培养数感,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理解数的意义,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等等是贯穿本单元学习目标之一。有理有据的猜测是培养数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参照信息,猜测本年段、本校学生人数,猜测一张星星图上的星星颗数,猜测一叠白纸的张数等,一系列的猜测活动,使“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因此,学生的讨论积极性极高。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把握住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并根据需要综合运用了有关的知识,估计出了相对合理的数据。然后,让学生感知与体验具体的数:想像10000张纸到底有多厚?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充分地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门,让我们做老师的概叹:千万不能小觑我们的学生!
值得商榷的是:
实践教学后,我在思考,“数感应该如何在各个课时教学中有序地逐步地渗透,它的度应该怎么掌握?如何来检测学生‘数感’形成的程度?”等问题,希望能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课时(通用19篇)篇十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2、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的意识,培养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和习惯。
理解几百几十几的数的含义,能认、读、写这些数,能识别各数位上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瞧,天使姐姐来了,她还带来了一些小方块(出示一个小方块、一条小方块),让学生分别说说它们所包含的小方块的个数。
(再出示“一板”小方块),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一板”有多少个小方块呢?
(1)让学生自由地数一数。
(2)同桌交流。
(3)汇报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小结:可以先一个一个数,数出一条也就是10个一是1个十;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出一板有10条,也就是10个十是1个百。
追问:一板共有多少个小方块,也就是几个百。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1、教学计数单位“百”和“千”,直观认识整百数和一千。
(1)分别出示“3板”小方块和“8板”小方块。
a、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看法。
b、汇报结果。
2、认数。
(1)谈话:数的王国里有座智慧城堡,只要你肯动脑筋,就能得到“智慧星”,想要吗?
(4)谈话:我们用计数器来拨一拨好吗?同桌合作,拨计数器,并读一读这个数。
(7)即时训练:同桌合作,在计数器上拨324和432,读一读,说一说。
2、数数。
(1):调皮的皮卡丘搬来了小方块,让小朋友一起跟着数一数每一次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一个一个地数,从453数到459)。
(2)讨论:再搬来一个小方块,一共有几个了呢?你能用计数器来拨一拨、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3、完成例2:同桌合作一边拨一边数。
(3)九百九十九添上1是多少?
(4)小组活动:一个一个地数,从988数到1000。
4、(1)出示计数器后提问:看着计数器谁能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各是什么位?(学生边回答边对照计数器出示个位、十位、百位)。
(2)教师再问:那你们想知道从右边起的第4位是什么位吗?(学生回答后出现:从右边起第4位是千位)。
(3)请小朋友看着自己读一读。
(4)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个位上的一颗珠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一颗珠表示1个十,百位上的一颗珠表示1个百,那么千位上的一颗珠表示多少呢?(让学生掌握扩展后的数位顺序,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原则,从而推想出千位上的一颗珠表示一个千)。
5、出示“10板”小方块。
c、将“10板”小方块合在一起,这时教师指着屏幕上的“大正方体”问:这个大正方体是多少个小方块组成的?(同桌相互说一说)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表示一千的“大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由此明确:千也是一个计数单位,这个计数单位可用一个大正方体表示。
追问:10个百就是多少?一千里面有几个百?
提问:你能不看屏幕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一千吗?
a、出示“几板”小方块让学生说出是几百。
b、说几百,让小朋友想像出是“几板”小方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边拨珠边数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利用计算器你们会数数,没有计算器你们会数数吗?
学生交流、得出答案。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小棒图后问:这个图中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
集体交流,总结答案。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提问: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小组合作,集体探究讨论。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小组合作,得出结论。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提问:老师拨出一些数,你们能不能说出它的`组成?这个数是多少?
出示图后问:你能看出这两幅图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它们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四、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真不错,谁来说说自己的收获?
五、课堂作业:略。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课时(通用19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千以内相邻两个数位是十进制。
教学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人一张1010格子的方格纸、全校学生集会照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我们班一共有42个小朋友。(板书:42)。
你对这个数有什么认识?(板书:十,个)。
再增加几人,可以变成100人?(口答)(板书:100)。
那么,100和42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一个是三位数,一个是两位数。板书:百)。
4、出示全校集会照片。
(2)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测。
(3)对比较接近的答案进行板书,并予以鼓励。
(4)老师来告诉你们,我们学校的学生大约有1000个。(板书:1000)。
5、刚才小朋友们猜的和老师写的这个数都比100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这节课,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认识比100大的数。能做到吗?让我们比一比谁学得最好。
二、学习计数单位千。
1、数一数。课件出示十个方格。
请你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格子?
学生数,并汇报数的过程和结果。
你能把刚才的结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板书:10个一是十。)。
老师把这些方格堆成一幢,也可以怎么说呢?(一个十是十)。
2、动动脑。
数数老师发给你的格子一共有几个?
反馈自己数的方法。
课件演示:十个十个地出示成一百。
谁能像刚才一样来说一句小结的话?(教师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师:如果我们一百一百地数,那会是怎么样的呢?
十人小组合作,从一百往后数出全组小朋友手中的方格数。
汇报合作情况。
课件演示:一百一百地出示成一千。
(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让我们一起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1000。
两百两百地数数到1000,你会吗?
还可以几百几百地数?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板书:千)。
4、师:我们一共学习了4个计数单位,你能来给它们排排队吗?让我们在计数器上找一找它们。
5、关于这几个数位,你有什么发现?对照板书,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说出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
6、读一读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三、检测练习。
1、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
1)由男、女生两组分别数第1、2两题,比一比哪组数得的流畅。
2)引导学生小组自行探究操作。
3)巡视指导各个小组的活动。
4)反馈: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方法?(强调进位和拐弯处的数数)。
2、数一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772数到764。
(2)从895往后数7个数。
(3)十个十个地数,从230数到320。
(4)五十五十地数,从400数到700。
(5)请你也来创造一组数数的题目,同桌一起数。
(6)巡视学生活动,好的题目让全班小朋友一起做。
3、猜一猜。
老师手中有几件物品的价格想请小朋友来猜一猜,单位是元。
这个手表的价钱在500以下,根据学生的猜测随时说出价格范围。(399元)。
这个手机的价钱是一个双数,在800元以下,根据学生的猜测随时说出价格范围。(668元)。
4、数格子。
数出电脑老师给小朋友出示的一共有几个格子。(391)。
可以有多种方法。
五、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听懂?
2、我们学校学生一共有1189名。这个数比我们今天学的1000大。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更大的数,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一起来学习,希望小朋友们能学得更好!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课时(通用19篇)篇十二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和千万,了解这些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认识整万数,初步了解我国的数位分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2.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大数目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3、让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增强数感,感受整万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习整万数的兴趣和认识整万数的自信心,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会正确读、写整万数的。
教学难点:读整万数,了解整万数的含义,感受大数目的数值。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作业纸。
一、创设数字情境,揭示课题(认数)。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我们祖国今年有一件大喜事是什么吗?
是啊,我们祖国成立到现在已经60年了,60年来我们祖国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老师收集了一些数据。(课件出示:2008年我国汽车全年产量达九百三十四万辆,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四千八百九十六万吨,猪、牛、羊肉的产量达五千六百零四万吨)。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什么呢?
我们来观察一下这段话中的数,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吗?
像这样的大数我们可以称它为整万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整万数。
出示课题:认识整万数。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认识计数单位。
我们已经知道10个千是多少呢?所以千位前面是万位,点出万。
在万位拨上一个珠子表示多少呢?(一万也可以说是一个万)我门在万位上一万一万的数大家跟我一起数好吗?(课件演示边拨珠学生边数)拨到9个珠是就是(九万也可以说成是9个万)。
同样点出千万并拨上一颗珠.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新的数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
2、认数数位顺序表。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我们从右边数起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这4个数位都属于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4个数位都属于万级。
我们以前已经学过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课件出示)那你能把新学的数位填进去吗?请大家把书翻到86页,看最下面有一张数位顺序表,请你在书上填完整。
在万级的十万位上拨上5个珠,这个5表示多少呢?
3、了解整万数的含义,学习写数。
在再计数器的万位上拨上一个5,问:这个5呢?那现在计数器上有多少个万?课件点出(55个万).那这个整万数怎么写呢?它的万级上有55个万,所以我们可以先写万级上的55,课件出示,那这样写行了吗?不行。为什么呢?因为个级上的数还没写。那个级上4个数位上都没有数我们可以怎么写呢?写4个0.说明用0来占位,直接写上4个0.课件出示。
你会用这个方法来写一写这段话中的几个整万数吗?老师已经把他们拨在了计数器上。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先第一个数,说说是几个万再写一写,全班交流。第二和三个数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写出几个万和数再全班交流。问:刚才我们在写这些整万数时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同桌议一议再交流。引导总结出写整万数时可以先写万级上的数,个级上四个数位都没有数就写4个0.
那这些整万数怎么读呢?课件出示第一个数.我们刚才写这个整万数时,先写万级上的数再写个级上的数,我们读数时也一样先读万级上的数再读个级上的数,为了方便读数我们通常在读数前先用虚线分一分级,把万级和个级分一分。读数时先读万级上的数,万级上面是55我们就读作五十五万,个级上是4个0就不读。出示读作:五十五万。现在请你读一读作业纸上写的三个整万数。课件出示另三个数。请同学们在作业纸把三个整万数先分一分级,在同桌互相读一读。学生读一读。(课件出示)说明:我们在读整万数时可以先分级,读数时先读万级上的数,个级上都是0可以不读。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课时(通用19篇)篇十三
1、让学生在认识整万数的基础上,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掌握它们的组成及读、写法。
2、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更好地感受这些数的数值,增强应用意识。
3、进一步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
掌握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组成及读、写方法。
万级和个级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的读法、写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塑封的数字卡片0—9若干份,一张数位顺序表。
学具:为每位学生准备一只信封,信封内有“0”和“8”各4张,每只信封背面都写有一个多位数。
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了解咱们学校吗?我们学校有以下信息。听:
(课件播放录音,同时出示金港小学的两张图片及信息:金港小学现有学生988名,学校建筑面积7020平方米,建设总投资70000000元,藏书13642册。)。
(2)师:我们学校的藏书可真不少!谁能用数字卡片把这个数在数位顺序表里表示出来?
指名两生合作上前在数位顺序表下面摆出13642,老师和其他学生一起把这个数记录下来,并分级。(板书:13642)。
师:分级线画在哪里?(画出分级线。)。
问:这个数的万级上是多少?个级上是多少?(指名说)。
它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它由1个万和3642个一组成。)。
2、揭示课题:这个数既含有万级,又含有个级。象这样的数,就是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出示课题:认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认、读、写不含0的数。
问:还记得电脑里怎样读这个数的吗?谁来读?(指名读)。
教师在13642前再插上“5”、“7”、“2”,成“57213642”,问:现在万级上是多少?这个数你会读吗?(指名读,全班一起读。)。
问:刚才这两个数,你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读的?引导学生说出: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教学认、读含0的数。
(1)师:我们再来看一个数。在数位顺序表里把57213642改成7203000。
师生一起记录,并分级。(在左边一列板书这个数。)提问:这个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指名说组成)。
指定几名(2—3人)学生读一读,全班一起读。
(2)老师来变个小戏法,给“0”搬搬家,交换数字卡片,成:7023000。师生一起记录,并分级。(在右边一列板书这个数。)同桌相互轻声说说组成。指名读一读,再请男生一起读。
(3)再次交换数字卡片的位置,成:7003200。师生一起记录,并分级,自己轻声读一读。(教师在左边一列板书这个数。)。
指名读一读,再请女生一起读。
(4)问:你也能来做小老师,改变0的位置考考大家吗?
指名2—3人上前做老师,并指名读数,教师把这些数都分别记录在黑板的两列。(可能会出现:7000230、7020030、7000023、7020003、7000203……)。
教师见机补充第7个,指名读数。
师:我们把这个数也记录下来,你看老师应该写在左边一列还是右边一列?为什么?
引导学生看出:左边一列数中的“0”都不读出来,右边一列中有“0”要读出来。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真敏锐!老师确实是按照这样的标准来分类记录的。
(5)观察左边一列数,这么多个“0”为什么都不读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这个0在万级的末尾,所以也不读。
继续追问:万级和个级末尾的0都不读,怎么说可以简洁一点?
引导学生小结出: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教师在这个数的“0”下板书:不读。
问:下面几个数中的0也在每级的末尾吗?(指导观察下面几个数“0”的读法。)。
(学生说后把要读出的“0”用红笔描一下。)。
追问:后面3个“0”要读吗?为什么?(末尾的0不读)。
师:(指第二个数)这个数,我们读出的是哪些“0”?(根据回答描出要读的“0”)。
同样的方法边提问边描出其它几个数中要读出的“0”,遇到连续2个“0”或连续3个“0”的就问:这里连续有几个“0”?读出了几个“0”?同时在下面板书:只读一个零。
引导学生总结读法:读数时先读万级上的数,再读个级上的数;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师:我们把书翻到88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一起读)。
3、教学“试一试”。
过渡:我们已经会读了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想不想写一写?
课件出示书上第88页“试一试”,教师读出题目要求:先同桌相互说说各数有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再写一写,读一读。
学生写完后集体交流,分别指名读出所写的数,课件随回答出示正确答案。
问:我们在写数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要写0占位。)。
再问:读这三个数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指名说说读数的方法)。
指导学生看出:同样是5个算珠,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数的大小也就不同。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课件出示一台摄象机。教师:前不久,唐老师家新买了一台摄象机,花了我不少钱哦!再出示价钱:一万三千八百元。(学生读)。
“老师还了解到了以下三种商品的价格。”边说边用课件依次出示别墅、汽车和钢琴的图片与价格(学生读价格)。
问:你会写出这些商品的价钱吗?(会)在书上找到第89页“想想做做”第2题,把数写在后面的方框里。不熟练的同学可以对照着上面的数位顺序表来写。
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四名学生各写一个数在小卡片上,写完后集体校对。
2、听录音写数。
师:塔前小学的同学真聪明,身为一个常熟小公民,你知道常熟大约有多少人口吗?(指名猜)。
究竟有多少人口呢?请你拿好笔,边听边把听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课件播放录音:据统计,常熟市现有人口1047000人。国庆期间,有10200人参观了常熟市博物馆。
写好后问:有没有听错或写错的?请和屏幕上对照一下。(课件出示这条信息,学生对照。)。
3、游戏:评选“幸运之星”。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学得真认真,我们来做个游戏放松一下。拿出老师发你的信封,先请你把信封背后写的那个数与你的同桌相互轻声读一读。(学生读数)。
读好了吗?我们来看屏幕,这里有一个特殊的计数器。上面的数在不断滚动,你们说停,老师就让它停。如果停下来的数与你的数相同,并且你能大声、准确地读出来,那你就是今天的幸运之星,可以得到万红小学同学亲手为你折的幸运星。
教师操作电脑鼠标,让对到的学生正确地读出数,发奖。
(10个中奖号码:52392143280539004670089001000505005009325720160017000800500002497563154030704)。
(看情况,对5次左右,选28053900、50500050等数,让学生说说读出了几个零?读出了哪个零?)。
四、课堂总结,回顾升华。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大家分享?(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读写方法。)。
五、动手操作,课外延伸。
拿出小信封中的数字卡片:4个“8”和4个“0”,听老师的要求,摆一摆数字卡片,再读一读:
(1)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8位数;
(2)读出两个“零”的8位数。
(3)88000。
(4)80800。
(5)800080。
(6)800008。
先分别让学生独立摆,再指名上黑板摆一摆。前两个题目还有其它摆法的,可以同桌相互读一读。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课时(通用19篇)篇十四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6~87页。
1.了解计数单位、数位的产生,进一步认识万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掌握含个级和万级的数位顺序表;理解整万数表示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2.联系实际,初步感知整万数的大小,感受整万数的实际应用。
由时间单位和面积单位的选择引入,说明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师:计数时要用到计数单位。你知道什么是计数吗?(不知道)。
师:简单的说,计数就是数数。(出示石子计数的图片)人类祖先曾经用过石子计数,例如抓到1只羊,用1个小石子表示;(出示很多石子)这位祖先抓到的羊很多(学生笑),怎么办呢?(出示大石子)。
师:猜一猜,这个大的石子表示什么?(1个十)像个、十就是计数单位。如果十不够怎么办?(用百表示)百不够呢?(用千)。
师:个、十、百、千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
出示:4个小石子和2个大石子。小石子在前,大石子在后。
生:1个大石子表示1个十,2个就是2个十,4个小石子就是4个一,合起来就是24。
师:对!计数时,计数单位的位置是有规定的。像计数单位十的位置就必须在计数单位个的前面。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像计数单位一所在的数位就是个位,十所在的数位呢?百、千呢?(对应计数单位板书: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师:我们知道个、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它们所在的数位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出示:2003年我国甘蔗产量是90240000吨;2003年我国油菜籽产量是11420000吨。谁能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举手的同学很少,第一个学生读不出,第二个学生准确读出,第三个学生大声地准确读出)。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大数怎么读吗?想和这两个同学读的一样好吗?(学生频频点头)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数。(揭示课题:认数)。
师:比千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万)几个千是一万?(十个千是一万)。
师:感觉一万怎么样?(很大)比万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十万)。
出示:100000个小正方体排成的100×10×100的长方体。(学生不由得发出惊叹声)。
师:比十万大的是什么?(百万)比百万大的呢?(千万)咱们这个屏幕已经放不下了,你能想象一下吗?(学生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想象,并不断发出惊叹声)。
师:比千大的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它们所在的数位是什么?
生: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相机板书)。
师:还有更大的计数单位吗?(有。个别学生还说出了“亿”)是的,还有很多。(在千万、千万位前面板书省略号)。
1.了解计数器上的数位。
师:刚才我们用小正方体表示计数单位,太麻烦了,好在我们有计数器。(出示一个四位的计数器)一个计数器够吗?(不够)那我们可以用两个(将两个计数器合并成一个计数器)。
师:千位左边是什么?(学生逐一读出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写五位的整万数。
师:(在计数器的万位上拨1颗珠)这表示多少?(一万)。
继续在计数器的万位上依次拨出2颗、3颗、4颗珠,学生依次读出两万、三万、四万。
师:会写吗?把四万这个数写出来。
师:你是怎么写的?
生:先写一个4,再写四个0。(板书:40000)。
分别在万位接着拨出5颗、6颗、7颗、8颗、9颗珠,学生依次读数,并写出七万、九万,交流写法。
3.初步感受万级数的意义。
师:我们在写四万时,先写4,再写四个0。(指40000中的“4”)“4”表示什么?(4个一万)。
师:(指70000中的“7”、90000中的“9”)“7”表示什么?“9”呢?(7个一万、9个一万)。
师:这几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末四位都是0)为什么?
生:都是在万位上拨珠,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没有珠,所以用0表示。
师:是呀,当某个数位上一颗珠也没有时,就写0占位!写几万的时候,先写什么?
生:写几万都先写那个几。
师:哦,几万就先写几。再写——(四个0)。
4.写六位的整万数。
师:(在9万上再拨1颗珠)再拨1颗珠是——。
生:满十进一,10个一万是十万。
将万位上的10颗珠退去,在十万位上拨1颗珠,再在万位上拨1颗珠,学生答十一万。
师:会写这个数吗?(学生写数)怎么写?
生:先写11,再写四个0。(板书:110000)。
帮助写错的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并订正。
在万位上继续拨珠,学生依次读出十二万、十三万、十四万、十五万,写出十五万。
师:(边说边拨珠)在万位上拨9颗珠,十万位上拨9颗珠,会写吗?
生:先写99,再写四个0。
生:是多少万就先写多少,再写四个0。
师:这些数都表示多少万,这样的数都是整万数。整万数都有什么特点?
生:末尾都有四个0。
5.写七、八位的整万数。
师:在99万的基础上再拨一颗珠,是多少万?(一百万)。
师生合作拨出一百万、一百零一万,并写数。
师:看来,要想既对又快地写出整万数,还要有一个检查的方法,怎么检查?
生:末尾都是四个0。
师:我们可以把这四个0和前面的数分开,(在1010000上画分级线)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检查是不是把数写对了。
先在计数器上拨出199万,学生读数、写数,接着从一百九十六万拨到一百九十九万,要求学生读数。
师:现在计数器上是199万,再拨一个珠是多少?(二百万)对,满十进一。
师继续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依次读出二百零一万……二百零六万,并写出二百零六万,指导学生用画线的方法检查。
出示:十万十万地数,从九百六十万数到一千零二十万。
师生共同拨珠、读数、写数、校对。
师:刚才我们把这些整万数分成了两个部分,后面是四个0,前面这些数表示什么?
生:多少个万。
师:这些数(指万级上的数)都表示多少个万。按照中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刚才将个级数与万级数分开实际上就是将整万数分级,所画的虚线叫做分级线。
师:万级的数都表示——(多少个万)1010000中的“101”表示——(101个万)。
师:大数容易读错,用分级的方法把万级和个级分开,就不容易读错了。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把整万数先分级,再读一读、比一比。(学生正确读数)。
师:既然让我们读一读,比一比,你在读的过程中比了什么?
生:先读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上一个“万”。
生:不加上“万”就变成85了。
师:对,那就变成哪一级的数了?(个级)万级的数都表示多少个万,所以读的时候要加上一个“万”字。
师:生活中的大数有很多。(出示图片:南京奥体中心体育馆有座位60000个)。
学生读数。
师:60000有多大呢?我们一个班有多少人?(46人)就算50人吧,你知道要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才能坐满体育馆?(学生算出结果,都很惊讶)。
出示:100000张纸摞在一起有多高?
师:猜猜这一摞纸大约有多高?(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结果)。
出示:(1)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有400000平方米。
(2)北京著名的园林——颐和园面积约是2900000平方米。
学生读数,并通过交流感受数的实际大小。
出示课始两个数据,师:现在你会读了吗?(让开始不会读的学生读数)。
师生合作,按要求拨珠、写数。(教师说要求,指名按要求拨珠,其他同学写数)。
师:学习整万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知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认识整万数)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有兴趣的可以回去了解一下。
1.“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要分级计数,西方国家是按什么习惯计数的呢?请课后通过走访或查阅资料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和同学交流。
2.如果数目很大,计数单位不够了,怎么办?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课时(通用19篇)篇十五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计数器。
一、学前准备。
1、填空。
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万位在第位。千位在第位。
2)6个千,5个百,3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它的最高位是位,是位数。
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在草稿纸上读数、写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前准备,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读写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6。
1、教师分别在计数器上拨出4305、3003。
1)学生看着计数器,分别写出这两个数,请一名学生板演。
2)再写出这两个数的读法。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读这两个数的。(分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结果。
1)这两个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中间有1个或者2个0)。
2)你读了几个0?又写了几个0?
(都只读了1个零。但“4305”写了1个0;“3003”写了两个0)。
3)小组再次讨论,为什么这两个数都只读了1个零,而写数的时候0的个数就不一样呢?
(“4305”的十位上一个就没有;而“3003”的百位和十位两个数位上都没有。教师补充:0在这里占据了不同的数位,对吧。)。
3、你知道了万以内的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了吧。
(万以内的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0。写的时候,不管那一位上一个数就没有,用0补足)。
[评析]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既有利于学生体会知识间的联系,读数写数互相促进;又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拓展思维训练——p76做一做第1题。
1)学生试做,小组讨论。
2)汇报情况。
这3个数与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前面两个数不仅中间有0,而且末尾也有0,最后的一个数末尾有4个0)。
你读数的时候,读了0吗?
(学生小声读,慢慢体会,在试着举例读。结论:没有读)。
也就是说末尾的0不读。
写数呢?
[设计意图]在学生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善万以内数的读写。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印象,进一步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巩固练习。
1、教师报数,学生写数。7504800795003207。
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二百二十五千零四七千零六十八千零五十四。
(1)学生写出这些数。
(2)请几名学生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并全班核对。
(3)说一说你怎样判断,每个数中的“0”分别代表着几个“0”。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的是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家要记住的是不管是读数还是写数都要从高位往低位读写。写数时一定要看清这个“0”代表的是几个0,要弄清0所占的数位。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课时(通用19篇)篇十六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掌握千以内相邻两个数位是十进制。
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计数器、每人一张10ⅹ10格子的方格纸、全校学生集会照片和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口答:我们班一共有42个小朋友。(板书:42)。
你对这个数有什么认识?(板书:十,个)。
再增加几人,可以变成100人?(口答)(板书:100)。
那么,100和42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一个是三位数,一个是两位数。板书:百)。
4、出示全校集会照片。
(2)学生进行大胆地猜测。
(3)对比较接近的答案进行板书,并予以鼓励。
(4)老师来告诉你们,我们学校的学生大约有1000个。(板书:1000)。
5、刚才小朋友们猜的和老师写的这个数都比100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通过这节课,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认识比100大的数。能做到吗?让我们比一比谁学得最好。
二、学习计数单位千。
1、数一数。课件出示十个方格。
请你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格子?
学生数,并汇报数的过程和结果。
你能把刚才的结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板书:10个一是十。)。
老师把这些方格堆成一幢,也可以怎么说呢?(一个十是十)。
2、动动脑。
数数老师发给你的格子一共有几个?
反馈自己数的方法。
课件演示:十个十个地出示成一百。
谁能像刚才一样来说一句小结的话?(教师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师:如果我们一百一百地数,那会是怎么样的呢?
汇报合作情况。
课件演示:一百一百地出示成一千。
(教师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让我们一起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1000。
两百两百地数数到1000,你会吗?
还可以几百几百地数?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板书:千)。
4、师:我们一共学习了4个计数单位,你能来给它们排排队吗?让我们在计数器上找一找它们。
5、关于这几个数位,你有什么发现?对照板书,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说出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
6、读一读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
三、检测练习。
1、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
1)由男、女生两组分别数第1、2两题,比一比哪组数得的流畅。
2)引导学生小组自行探究操作。
3)巡视指导各个小组的活动。
4)反馈: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方法?(强调进位和拐弯处的数数)。
2、数一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772数到764。
(2)从895往后数7个数。
(3)十个十个地数,从230数到320。
(4)五十五十地数,从400数到700。
(5)请你也来创造一组数数的题目,同桌一起数。
(6)巡视学生活动,好的题目让全班小朋友一起做。
3、猜一猜。
老师手中有几件物品的价格想请小朋友来猜一猜,单位是元。
这个手表的价钱在500以下,根据学生的猜测随时说出价格范围。(399元)。
这个手机的价钱是一个双数,在800元以下,根据学生的猜测随时说出价格范围。(668元)。
4、数格子。
数出电脑老师给小朋友出示的一共有几个格子。(391)。
可以有多种方法。
五、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听懂?
2、我们学校学生一共有1189名。这个数比我们今天学的1000大。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更大的数,需要我们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一起来学习,希望小朋友们能学得更好!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课时(通用19篇)篇十七
中班孩子对10以内的数量已经能够正确感知。在幼儿园,孩子们做操要排队、上下楼梯要排队……有的孩子已能尝试用第1、第2来表述自己的位置。在组织教学时,教师也会用谁得第1、谁得第2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可以说,孩子们对序数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但是很零碎、不完整、不规范。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集体活动来帮助孩子进行经验的梳理和提升,使孩子能正确使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来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化的情境,让孩子在帮助小动物编房子号码、挂钥匙、选楼房、乘火车等等活动环节中,感受序数、运用序数、理解序数。
1.幼儿能够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发展幼儿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幼儿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材料准备:森林小区图、楼房图、各种小动物教具若干、写有1~5序数的“钥匙”一套。
1.利用乘火车的形式,巩固孩子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并用数点对应的方式找到座位。
师:看看火车站上一共停了几列火车?车厢上有什么?你能不能根据火车票找到自己的座位?(幼儿根据手中车票的车厢号找到相应车厢)让我们开着火车出发吧!
2.用帮助动物贴门牌的形式,学习用第几座的形式来表示房子的序数。
师:看!到了哪里?(让幼儿说一说)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搬新房子啦!这么多漂亮的新房子,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呀?我们一起从左到右说一说吧。(粉红的、蓝的、黄的、橙色的、红的。)。
师:咦,这些小房子怎么没有门牌号码呢?一会儿小动物们来了可别迷了路。怎么办呢?我们帮小动物贴门牌吧!有几座房子,要做几块门牌?(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出示1、2、3、4、5的数卡,并集体给房子贴上门牌号码)。
师:粉红色的房子排在第几座?(第1座)可以用数字几表示?(1)。
师:红房子排在第几座?(第5座)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5)。
师:数字2该贴在第几座房子上?数字3和4呢?
3.用给动物挂钥匙的方式,巩固对序数词第1至第5的运用。
师:漂亮的房子上都有了门牌号,小动物们就不会迷路了。瞧,小动物们都来了。(小鹿、小猪、小熊、小狗、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动物?五座小房子够住吗?分房子啦!快排好队。(出示“钥匙”)。
师:小鹿排在第几个?(第1个)。
师:小兔排在第几个?(第5个)。
师:2号钥匙该给谁呢?小狗排在第几个?
师:小猪排在第几个?给几号钥匙?
师:请小朋友把小动物送到自己的房子前,边送边说:××小动物,你住在第×座房子。
师:小鹿、小猪、小熊、小狗、小兔都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新家,可高兴了。它们在新房子前的绿草地上唱着歌,跳着舞,还说谢谢小朋友呢!
4.分组活动,给动物选楼房房间,用序数说出小动物的住所。
师:(小结)我们今天帮助了那么多小动物,小动物们好高兴呀!他们说谢谢你们。你们开心吗?(开心)对呀,帮助了别人自己也会快乐!
5.利用让小动物乘火车的方式,进一步练习运用序数词。
师:小动物们也想乘着我们的.火车出去玩,你们愿意带上他们吗?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并告诉它;你们坐在几号车厢。
师:让我们带着小动物出发吧!(放音乐出场)。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课时(通用19篇)篇十八
拨一拨-读、写万以内的数,处理课本30页的内容。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活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读、写万以内的数
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计数器
计数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五个学生分别戴着头盔(头盔上写着计数单位)入场,一个小朋友说,我们五个是亲兄弟,谁能帮助我们排排队?让学生到上面排一排并说一说自己排列的理由。(指导学生按数位顺序表排列)
2、个位上出现数字8、十位上出现数字9、百位上出现数字1,并按照数位顺序排成一行,一生说:我们三人站在一起,就是一个大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读出这个数吗?学生试着读一读。
3、老师:你能接着读出五个数吗?学生试着读一读。(重点让学生说读到199时,自己是怎么想的。)
二、自主学习新知。
(一)一个一个数数。
1、老师读数:二百九十八,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并借助计数器读一读。
2、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三百零二,并把它写出来。
学生先借助计数器独立完成,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班内汇报交流。
一个小组汇报,可以在计数器上边拨数,边读数,并说出自己写出的数,其余小组进行质疑。
重点让学生说自己是怎样读数、写数的,对于数的中间、末尾有0的数又是怎样读写的。
4、老师小结:读数时,数的中间有一个0,要读出来,数的末尾的0不读。
写数时,数的中间和末尾有几个0,都要写出来。
(二)一百一百地数数。
1、老师在计数器上拨出三千八百,学生试着读一读。
2、一百一百地数,边拨边数,数到四千一百。(学生先自己拨一拨,数一数,再同位之间一人拨珠,一人读数)
3、班内汇报交流。
一人拨珠,分别拨出三千八百、三千九百、四千、四千一百,指定学生读出来。
4、写数。
老师拨出上面的几个数,学生独立写出来,反馈时让学生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写。
5、老师小结:读数时,数末尾的0一个也不读,写数时,哪一位的末尾一个数也没有就对着那一位写0。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第课时(通用19篇)篇十九
1.让学生经历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体验数的发展,认识计数单位“千”,初步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含义,能准确地说出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数位顺序,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识。
1.千以内数的组成、数的读写、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联系实际,体验“一千”,发展学生的数感。
2.正确数出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数,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教学方法:引导,探索,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教学手段: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
一、复习旧知。
1.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最小的三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2.请同学们提出数学问题。
(1)一千是多少?
(2)“一百二十五”该怎样写呢?
(3)怎样写“三百”和“三百零八”?
三、你问我说,合作探究。
1.数一数,认识“一千”是多少。
(1)请每个学生数出10颗小豆豆。板书:10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10个一。
(2)小组合作,数出100颗小豆豆。预设:有的小组快一些,有的小组慢一点。教师巡视,请数法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同学汇报。
(4)同样的方法得出10个一百是1000,1000里面有10个100。
2.借助计算器继续进一步认识“千”。请学生们观察计算器上的珠子和所在的位置,试着写出“1000”。
3.联系实际生活,体验“1千”到底有多大?
(1)出示100张小卡纸。
(2)出示一本童话故事书实物,这样的书大约三本有1000页。
(3)联系本班学生人数来思考。
(4)联系学校全体人数。
(5)请学生举例说明,让大家进一步感知“1千”到底有多大!
教材第75页“做一做”第1﹑2题。五、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老师适时归纳。
六﹑布置作业教材78页练习十六的第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