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和取得的成绩,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互相学习和借鉴。
香港回归祖国周年心得感悟(实用19篇)篇一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在经历过的数次磨砺后,祖国以坚强不屈的脊梁高高屹立在世界的东方。60年,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天下午三时,毛泽东主席庄严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布,这雄伟的声音,用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呼起来!随后,毛泽东主席在义勇军进行曲中亲自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小时候,爷爷奶奶告诉我,那时候的中国极其落后,出行用的自行车,人们叫它“洋车”;点火用的“火柴”,人们叫它“洋火”;钉东西用的钉子,人们叫它“洋钉”。那时候的中国人,没有见过这些东西,觉得很新奇,也不会造,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可见,成立后的中国还是在贫苦之中。
改革开放,使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使中华儿女们安居乐业。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一九九九年,澳门回归。二零零三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二零零八年,四川汶川特大级地震,让人们措手不及。面对一个个困难,面对一个个严峻的考验,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众志城成,将一个个“拦路虎”打下。
二零一零年,中国北京申奥成功,全国上下彻夜狂欢,中国人在这个夜晚笑得那样尽兴,那样骄傲!二零零三年神州7号发射,炎黄子孙千年的奔月梦实现了!二零零八年,北京奥运会创造辉煌!运动健儿们一举夺得了51枚金牌,金、银、铜牌共100枚的良好战绩。
回首60年,这就是我们,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一个腾飞的民族!
香港回归祖国周年心得感悟(实用19篇)篇二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在经历过的数次磨砺后,祖国以坚强不屈的脊梁高高屹立在世界的东方。_年,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那天下午三时,毛泽东主席庄严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布,这雄伟的声音,用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呼起来!随后,毛泽东主席在义勇军进行曲中亲自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小时候,爷爷奶奶告诉我,那时候的中国极其落后,出行用的自行车,人们叫它“洋车”;点火用的“火柴”,人们叫它“洋火”;钉东西用的钉子,人们叫它“洋钉”。那时候的中国人,没有见过这些东西,觉得很新奇,也不会造,都是从西方传过来的,可见,成立后的中国还是在贫苦之中。
改革开放,使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使中华儿女们安居乐业。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一九九九年,澳门回归。二零零三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二零零八年,四川汶川特大级地震,让人们措手不及。面对一个个困难,面对一个个严峻的考验,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众志城成,将一个个“拦路虎”打下。
二零一零年,中国北京申奥成功,全国上下彻夜狂欢,中国人在这个夜晚笑得那样尽兴,那样骄傲!二零零三年神州7号发射,炎黄子孙千年的奔月梦实现了!二零零八年,北京奥运会创造辉煌!运动健儿们一举夺得了51枚金牌,金、银、铜牌共100枚的良好战绩。
回首_年,这就是我们,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一个腾飞的民族!
香港回归祖国周年心得感悟(实用19篇)篇三
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曾被外媒称为“香港回归中方第一谈判手”的陈佐洱,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透露了当年鲜为人知的谈判内幕。
陈佐洱档案。
1942年12月生,祖籍上海。
曾任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社长、总社港澳台部主任。
1987年底到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工作,1994年3月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代表。起,先后任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正部长级),全国人大香港特区筹委、澳门特区筹委,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任全国港澳研究会会长。
23年前的3月11日,陈佐洱一家三口从北京登机,飞向正成为世界焦点的香港。当时,距离7月1日香港回归,还有将近3年4个月。他的使命是,赴港出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代表,负责磋商香港政权交接的具体事宜。
后来,每逢香港回归的纪念日,便是这位当年谈判高手的忙碌期。
陈佐洱是半路出家。他生在上海,长在厦门,伯父陈伯吹和父亲陈汝惠都是知名作家,堂兄陈佳洱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三弟陈佐湟是新中国第一位交响乐指挥博士。
陈佐洱在上海老家20陈佐洱在上海老家。
“台湾记者李永得和徐璐与我握手,歉意地说:“让你们久等了。”我迎上前说:“欢迎,欢迎,等你们38年了!”
高渊:你的港澳台工作经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陈佐洱:那是1987年9月,当时发生了一件很轰动的事,台湾《自立晚报》派出两个记者取道东京前往大陆采访。这是两岸隔绝38年后,第一次有台湾记者来公开采访。
做梦也没想到,协助他们采访的任务会落在我肩上。当时,我刚从福州到中国新闻社总社工作,职务是福建分社社长兼总社港澳台部主任,一面工作,一面熟悉总社的运作情况,准备去中新社一家驻外分社工作。
高渊:为什么会派你出面接待?
陈佐洱:记得那天是中新社王士谷社长找我谈,郑重其事地说,有两位台湾记者要来大陆公开采访,中央对此很重视,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直接负责。考虑到台湾《自立晚报》是民间媒体,而中新社也是大陆民间性质的媒体,实行对等接待。
王社长告诉我,《自立晚报》派出的李永得和徐璐两位记者,李永得是一位部门主任,而我正好是负责对台新闻的部门主任,所以由我作为中新社的代表。
高渊:当时接待有什么必须遵守的原则吗?
陈佐洱:有两条。一是确保自由采访,李、徐想采访谁,到什么地方采访,都要尽量开放和满足;二是确保两人的人身安全。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邓小平同志定的。
高渊:过程还顺利吗?
陈佐洱:他们是9月14日下午3点50分,从日本东京登机出发的,途经上海再飞北京。因为机上有重要旅客,所以这个航班在上海多做了一次客货安检,一直到15日凌晨0点56分才抵达北京。
我和中新社的同事是当天傍晚就到首都机场等候了,还来了很多国内外媒体。子夜时分,机舱门一打开,李永得和徐璐与我握手,歉意地说:“让你们久等了。”我迎上前说:“欢迎,欢迎,等你们38年了!”
高渊:这句“等你们38年了”,是事先想好的,还是当时脱口而出?
陈佐洱:是脱口而出的,我根本没有细想。因为已经等了4个多小时,加深了焦虑和期待,的确是久等的感觉,飞机晚点嘛。
但这话一出口,立刻被世界多家通讯社援引,很多报刊以显著版位报道并加以评论,国内各大媒体在内部也炒得很热。
高渊:听说还引来不少批评?
陈佐洱:当时,中新社在宣武门新华社大楼里办公,中午去食堂吃饭时,就听到有人背后指指点点,“就是这个人说等台湾人等了38年,是什么阶级立场?”中新社里面也在议论,我内心忐忑不安,只想埋头工作,帮两位台湾记者联系好采访。
后来听说,邓小平同志肯定这句话说得好,我悬在半空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高渊:那次台湾媒体的“破冰之旅”,是否客观上也改变了你的人生轨迹?
陈佐洱:台湾记者采访结束后,一下子北京有好几个单位要调我,中央台办要我去负责宣传,当新闻发言人。但我最想去国务院港澳办,因为香港还有就要回归了,我工作到退休年龄前还赶得上全过程。1987年底就去了,1988年1月正式上班。
高渊:当时鲁平在港澳办?
陈佐洱:对,我去港澳办跟鲁平很有关系。我在中新社总社的时候,宿舍对面就是鲁平的家,他当时是港澳办秘书长。有时候我去他家串门,就认识了,他也知道我怎么接待台湾记者,就向港澳办党组推荐了,请党组书记李后专门来考察我。
我去了之后,是一个处级干部,没有具体职务,在基本法草委会秘书处工作,实际上负责秘书处。几个月后,任命我为副司长。
“英国“玫瑰园计划”投入过于巨大,倾尽香港财力,留给未来中国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只有50亿港币。还要大规模举债,让特区政府偿还。中央高层的意见很明确,不能“你请客,我会钞”。
高渊:第一次参加中英谈判是什么时候?
陈佐洱:是1990年下半年开始的香港新机场建设谈判,一直持续到1991年。当时,我先后担任港澳办一司副司长和司长,这个司负责经济事务和调研工作。
这项谈判起初是由中英双方派出专家组、政府工作小组出面谈,英方谈判组长是外交部负责亚洲事务的助理国务次官伯恩斯,相当于司局级,跟我对等。这是我第一次担纲谈判首席,不敢有丝毫懈怠。
高渊:当时,为何中方反对港英当局的建设方案?
陈佐洱:香港原来的启德机场地处人口稠密的市区,中方在80年代就建议港英当局择址建设新机场,但对方并不积极,可能不想种了树让后人来乘凉。
但到了1989年后,英方处心积虑“光荣撤退”,抛出了一个所谓“玫瑰园计划”,主要就是建设机场和港口。
这个计划最大的问题是,投入过于巨大,可以说是倾尽了香港的财力,留给未来中国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只有区区50亿港币。不仅如此,还要不封顶地大规模举债,让特区政府偿还。对此,中央高层的意见很明确,建设香港新机场不能“你请客,我会钞”。
高渊:和伯恩斯谈了几轮?
陈佐洱:和他谈了两轮,地点都在北京,但双方分歧严重,没有谈成。分歧的焦点是,英方坚持认为,就跨越回归的重大事项和中方磋商,会损害英国对香港的有效管治。所以,虽然双方谈判人员都夜以继日地工作,但大原则定不下来,协议依然遥不可及。
伯恩斯人高马大,一脸营养和修养都很好的样子。他有一次以近乎恳求的口吻跟我说:“后天是我太太的生日,孩子们都会回到伦敦,我们能不能互相让一点,让我回去和他们一起度过这一天。”我当即表示会尽力,但遗憾的是,没能缩小彼此的分歧。
高渊:怎么打破僵局呢?
陈佐洱:到了1991年6月,双方提升了谈判级别。英国派出首相外事顾问柯利达,中方是鲁平,他当时已经是国务院港澳办主任,我作为鲁平的助手参加会谈。
柯利达是从第三国绕道来北京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钓鱼台国宾馆见不到一个记者。他是位瘦瘦高高的老者,开谈前他用冷峻的目光直视鲁平,一语不发达几分钟。鲁平也是高手,迎着柯利达的目光相视而坐,也一语不发,直到对方收回目光。
高渊:无语对视更考验谈判双方的心理吧。
陈佐洱:谈判是一门学问,讲究以逸待劳,使对方疲劳或不适。这次,柯利达带来了新方案,同意就跨越年的重大事项听取中方意见。这是谈判前提的重要转折,中方当即也作出让步,接受了英方提出的为特区政府留下250亿港币财政储备的建议。
我遵照指示,立即动笔起草协议草稿。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中方的坚持,协议名称定为《关于香港新机场建设及有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这“及有关问题”五个字是有深意的。就是说,从今往后,过渡期里但凡跨越1997年的事项,中英双方都要商量着办,不能一家说了算,这样就把英方制约住了。
其实,在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较量中,一共就达成两个协议。一是广为人知的《中英联合声明》,第二就是这个新机场备忘录。这个文件非常重要,不仅解决了新机场建设问题,更为后来的谈判定了基调。
高渊:谈判完成后,中英双方是怎样的心情?
陈佐洱:都很高兴。鲁平连夜写了一首“卜算子”,最后一句是:只见青遍柳树梢,方晓春之到。柯利达也第一次露出笑容,他是一位值得敬重的外交家。令人感慨的是,据说柯利达爵士的晚年生活艰辛,得了糖尿病,还失去了双腿,和老伴居住在伦敦租来的公寓,没有人看护照料。
“港英的各项社会福利开支突然变成了一辆在崎岖道路上飞奔的高速赛车,如果继续这样往前开,不用多少年,将会车毁人亡,而车上坐的正是600多万香港老百姓啊!
高渊:中英谈判中,你经历的最跌宕起伏的谈判是哪一次?
陈佐洱:我担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代表后,就常驻香港,在香港回归谈判的最后阶段,代表中方主谈了除法律适应化以外的几乎所有议题。
要说最跌宕起伏,还是财政预算案编制谈判。
按香港的惯例,每个财政年度从当年的4月1日起,至次年的3月31日止。97/98财政年度将跨越香港回归,理应由中英双方共同编制。而且,由于财政政策有连续性,之前一个财政年度的预算案也应由双方合作完成。
英方却想独自把握,以配合其“光荣撤退”方案的实施。所以阻挠中方参与预算案编制,还急功近利、不负责任地做大开支粉饰政绩。中方为了给未来特区留下一个好家底,坚持要在预算案编制中发挥应有影响力。
在这过程中,我个人多次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可以说终身难忘。
高渊:在谈判中,你那句“车毁人亡”曾在香港社会引起轩然大波?
陈佐洱:对。背景是这样的,从1995年3月起,中英启动专家小组会谈,首要议题是中方必须参与95/96和96/97预算案的编制。一开始,英方明确反对,表示要到才会就预算案咨询中方。当时,曾荫权是英方组长,我是中方组长。
经过4轮艰苦谈判,英方终于作出让步,首次允许中方旁听高层资源会议,并就重要资源分配问题与中方讨论。但我们参与得越多,发现其中的问题越大。
1995年11月,港英政府社会福利署署长冼德勤发表公开演讲,表示要大幅增加社会福利开支,当时已连续5年以27%的增幅增长了社会福利开支,居然声称还要按此增幅再干5年。
高渊:当时具体场景是怎样的?
陈佐洱:那天,中外记者照例围在钓鱼台国宾馆7号楼门口,然后尾随双方代表进入谈判大厅。等双方坐定后,我用手指轻轻弹了弹话筒,开始发言,表示不赞成港英当局的赤字预算,更不赞成用这样高的速度持续提升香港社会福利。
我打了个比方,“港英的各项社会福利开支突然变成了一辆在崎岖道路上飞奔的高速赛车,如果继续这样往前开,不用多少年,将会车毁人亡,而车上坐的正是600多万香港老百姓啊!”
我的意思很明确,这种只顾眼前、不顾将来,企图在一日内把所有好事都完成的哗众取宠做法,要么是居心不良,要么是政治上的不成熟。
我这番开场白暴露了英方临撤退前卖好又埋钉子的一个阴谋,英方专家组始料未及,现场气氛迅速凝固。
当晚,香港总督彭定康亲自出马,率领一众高官隔空对我发起声势浩大的攻击。他把我形容他驾驶“高速赛车”,偷换概念成“港人是最好的司机”,称“香港的社会福利开支完全是香港事务,中国任何官员都无权理会!”甚至造谣称中方“把所有福利开支计划削减得体无完肤”,“港人对此决不受落(接受)!”
高渊:把你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吧?
陈佐洱:彭定康的这番言论虽然经不起推敲,但在当时具有很大蛊惑性,一下子将我推到漠视港人利益、干预香港内部事务的孤立境地,迅速成为香港“主流舆论”。短短一个多星期,上千篇五花八门的文章,通过文字、电波、视频铺天盖地地对我声讨谴责。
高渊:你的压力有多大?
陈佐洱:当时我身在北京,香港的信息来得晚。
在翌日专家组会议结束后的吹风会上,有记者问我对彭定康那番谈话有何看法。我回答,港督是英国女王派来集大权于一身的英国人,跟未来由港人选举产生的特区行政长官相比,他是一个独裁者,他不仅没有资格跻身“港人”,更不会领到未来香港特区的“驾驶执照”。
我这话又被渲染为“大独裁者论”,英国外交部因此约见中国驻英使馆代办,指责我对香港社会福利开支的言论以及针对彭定康进行人身攻击是“不能接受的”。
我回到香港住处,见到小别一周的太太,她好像一下子憔悴了很多,因为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甚至不愿上街、上班,害怕背脊后有人窃窃私语。
但我不管压力多大,仍必须一如既往地做好每天的工作,出席各种公开活动,从容面对传媒。为减轻舆论误解,最大限度争取支持,继续不卑不亢地进行一些针对性解释。
高渊:这段难捱的日子是怎么度过的?
陈佐洱:香港是个快节奏的大都市,再火爆的新闻也难有持久的生命力。大约半个月后,舆论对我的注意力渐渐移散了。这的确是段不容易的日子,我也为此付出了一定代价。
若干年后,是非对错终于被香港发生的许多大事验证。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董建华、曾荫权以及梁锦松、唐英年等要员都曾动情地当面感念我,表示中英共同编制跨九七的财政预算案为香港的未来把住了关,他们都还记得并赞赏当年“车毁人亡”那句警示。
我说,我真的希望那仅仅是一句警示,甚至是说错的话,就当作我敲了一回木鱼吧。
1995年,中英关于香港财政预算案编制专家小组会议上,陈佐洱批评英方持续高福利政策。
“最后的焦点是驻港部队派多少人提前入港。中央给我的底线是不少于500人,我想到9是最大的数字,一咬牙说:“509人,这是中方所能作的最大让步了。”
高渊:财政预算案是让你最着急上火的谈判吗?
陈佐洱:还不是,最紧迫、最惊险的是解放军先头部队提前进驻问题,因为启动这项谈判时,香港回归已经倒计时了。
就在1997年6月16日中午,我突然接到来自北京的重要电话。电话里传来外交部副部长王英凡的声音:“陈佐洱,我正在钱其琛副总理的办公室里给你打电话。”这句话,立刻让我感到了急迫与分量。
王英凡副部长指示我,立即带领中英联合联络小组防务与治安专家小组,与英方开谈驻港部队先头部队提前进入香港问题。他说,北京已组成专家组,傍晚就飞抵香港,配合你的工作,来人将会传达具体方案,只要是在底线范围内,授权你可以当场决定。
说到这儿,他加重了语气:“时间不多了,一定争取在一周时间内与英方达成协议。关键是快!”
高渊:为何临近回归前夕,突然要谈判先头部队提前入港?
陈佐洱:一般的理解是,解放军驻港部队应于7月1日零时开进香港,此前已派遣196名以技术和后勤人员为主的先遣人员分三批不带武器进入香港,为驻港部队开进预作通信、交通、后勤等方面的必要准备。
但中央领导在听取有关汇报时发现,假如携带武器的驻港部队在7月1日零时才进港,从北到南抵达全部营地需要两到三个小时,这就意味着在驻港部队到位前,香港大部分地区将出现防务真空。
而此时,中英两国领袖正在进行庄严盛大的香港政权交接,刚刚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绝不能有一分钟不设防。所以,驻港部队必须有一支先头部队,携带武器装备于7月1日零时以前进入香港,确保零时开始有效履行防务责任。
高渊:这项谈判有多难?
一开始是中国外交部在北京和英国大使馆谈,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在伦敦和英国外交部谈,但都是僵局。就在这时,英国政坛发生变动,工党取代保守党上台执政,钱其琛副总理亲自致函英国新任外相库克,希望推进谈判工作。双方最终决定,还是由中英联合联络小组负责谈判。
接到任务后,我当晚就和专家们关进屏蔽保密室里彻夜研究方案。第二天上午开谈,整个谈判持续了五天五夜。
高渊:你的任务是在一周内完成这项谈判,时间非常紧迫,当时得到中央多大授权?
我点点头。正好旁边有一个小房间,是堆放杂物的储藏室,三四平方米,有一张条凳。我俩把门虚掩,坐在条凳上,没有灯光,没有译员,谁也看不清谁的脸,但彼此能感知对方的气息。
包雅伦直截了当问我,中方还能作哪些松动?
我说,中方可以再作两个重要让步:第一,可以放弃开进位于九龙闹市区的枪会山军营,但港岛的英军总部和港岛南的赤柱军营一定要进;第二,可以再调减些先头部队的人数,具体数字没透露。最后,我用诚恳、严肃的语气说:“前提是英方也必须持灵活态度!”我听见包雅伦吐了口气,拖长声调“嗯哼”了一声。我们都知道,谈判还有戏。
最后的焦点是驻港部队派多少人提前入港。中央给我的底线是不少于500人,我想到9是最大的数字,一咬牙说:“509人,这是中方所能作的最大让步了。”英方最终接受了这个方案。
高渊:你在香港谈了五天五夜,是怎么和北京保持沟通的?
陈佐洱:谈判桌上风雨变幻,第一时间向北京汇报和请示是夺取胜利必不可少的要素。广州军区来的专家给我带来三部可以漫游的手机,在1997年手机还是很新奇的。那些天,这三部手机都放在我桌子上,哪部响了,我就抓起来跑到外面去接。
中英谈判楼在坚尼地道28号,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意大利式小楼。我每次都到外面花园接电话,是担心楼里面有窃听装置。当时经常和我联系的外交部王英凡副部长和港澳台司司长等,都是上海人,我们就说上海话。这样即便被窃听,对方还要找懂上海话的人来破译,得多费不少力。而且,我们之间的通话还有暗号。谈判的进展通过他们报给钱其琛副总理,再报给江泽民同志,北京的指示也通过这个途径及时下达。
那五天五夜真的没怎么睡觉,白天谈得唇焦口燥,晚上回中代处还要开会、发电报、等批复,再根据北京指示商量明天如何对阵。即便是抽空眯一会儿,脑子里想的也全是先头部队提前进驻的事。
陈佐洱:应该说,在香港回归的整个后过渡期,彭定康的主要形象和实际作用就是个搅局者。他以说话尖刻辛辣、文字功底老到著称。1992年一上任,就抛出了一套背信弃义的三违反“政改方案”,随后才傲慢地动身北上,企图以既成事实压中方接受。最后,当然碰了一鼻子灰。
高渊:对哪几位英方谈判对手印象深刻?
陈佐洱:1990年香港新机场建设谈判时,我的对手是伯恩斯,他没谈成,英方临阵换将。香港回归后,他出任首任英国驻香港澳门总领事。那天,我应邀出席他的上任酒会,他对我非常冷淡,装作不认识,可能觉得当年丢了面子。
但不打不成交的也有,英方代表包雅伦、戴维斯等就是这样。包雅伦后来担任第二任总领事,在底澳门特区成立庆典上我们相遇,欢喜合影,百感交集。戴维斯后来下海经商,曾担任英中商会会长。我去伦敦的时候,他非常热情地主持我的演讲会。
高渊:你在这些谈判对手眼中,是什么形象?
陈佐洱:英方代表曾对媒体说,陈佐洱一是强硬,二是讲道理。
高渊:中方谈判阵营中,你对谁印象最深?
陈佐洱:印象最深的是鲁平,他可以说是我后半生的导师之一,是他把我领到谈判桌边的。
鲁平担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时,每天要读十几份立场不同的港澳中英文报纸,往往能从字里行间敏锐地发现对手的新动向,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他教导我说,和老谋深算的殖民主义者打交道,就像下象棋,走一步要看三步。
也许正因此,对手们都对他心生敬畏,连被他斥为香港“千古罪人”的彭定康,也在回忆录《东方与西方》中欣赏他的聪明、出众外表、一口流利的英语,“但中国的政治让我们之间只能拥抱像默剧一样的敌意”。
工作时,鲁平总是不苟言笑,批评人不留情面。下了班,回到侨办和港澳办干部合住的甘家口塔楼公寓,他又变得十分和气,见人笑吟吟地打招呼。
多年来,港澳办上下都叫他“鲁平同志”。每天早晨八点前,他必定踏进办公室,无论做到多晚,下班时办公桌上一定干干净净,没有一张积压的文件纸。
“外交谈判的根本目的不是争出彼此高下,而是在不同利益的争执中搭桥,寻求在满足我方主要关注前提下的统筹兼顾之道。
陈佐洱:我没有热泪盈眶的狂喜,站在中英政权交接仪式的会场,目视国旗冉冉升起,心里默默对自己说:不辱使命,我做到了!
陈佐洱:我是学外语出身,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贫乏,主要靠各有关专家支持,自己也恶补,但也不可能全懂。一旦上了谈判桌,就只能由我一张口来谈,专家们可以递条子,我指定谁发言谁就发言。谈判桌上的每一句都有录音,“军中无戏言”。
陈佐洱:在我去香港上任前,向老外长、港澳办老主任姬鹏飞辞行和请示,他对我说了一番鼓励的话,特别提到,外交是妥协的产物,政治也是妥协的产物。
在香港那几年,我还牢记两点,一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二是弱国无外交,我所有奉命谈判成功的背后,都是国力的支撑和人民的支持。
外交谈判的根本目的不是争出彼此高下,而是在不同利益的争执中搭桥,寻求在满足我方主要关注前提下的统筹兼顾之道。“一国两制”方针本身,就是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的举世无双的桥。我在谈判中坚持这个理念,不仅完成了多项任务,后来还与很多昔日的对手成了朋友。
香港回归祖国周年心得感悟(实用19篇)篇四
热泪盈眶。
回归祖疆。
行一国两制。
盛世运香江。
祈愿国家大统。
台湾切莫彷徨。
金樽举庆回归日。
现港人归属感强。
来展望。
更荣昌。
祝中华再创辉煌。
七绝.香港回归。
黄玉兰。
明珠璀璨丰碑立,开拓创新永向前。
满江红.香港回归。
风雨沧桑,逾百载,今朝终雪,遭践踏,中华儿女,意坚如铁。宇宙蛟龙腾巨浪,雄狮醒后旗杆揭。香港归,大地齐欢庆,民同悦。
金杯举,纯酒烈,才胆略,翻新页。苍茫艰难路,几多豪杰。振国兴帮而奋斗,励精图治谋求切。相手携,创美好明天,不停歇!
文/郭成勇。
一叶沉沉,千秋恨,百年孤独。堪忆否?大烟添祸,异邦凌族。虎瘦平冈蒙犬戏,狮威莽野承狼鞠。审天时,蓄势待春风,葱茏育。
云雾散,青峰矗;魑魅惧,顽凶缩。遂含羞退去,侧身凝目。廿载回归华夏盛,一朝离散黎民蹙。看如今,倩影映香江,神姿穆!
注:大烟系鸦片的别称。
香港回归祖国周年心得感悟(实用19篇)篇五
红旗飘扬,紫荆绽放。
197月1日凌晨的维多利亚港湾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缓缓升起,在历经百年沧桑后,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
20年,香港坚持贯彻“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政策方针,与祖国大陆优势互补、携手共进,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
20年岁月如歌,20年风华不改。20年间,香港发展每一步都牵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其中,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谈及香港,从“香港·浙江周”到香港行,再到回归20周年纪念,香港的发展留下了习近平的足迹。谈经济、话民生、讲改革……一路走来,香港的发展始终牵动着习近平的目光。
聚焦经济。
“希望广大香港同胞与全国人民一道携手同心、开拓创新,把握国家发展机遇,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为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创造香港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年6月26日,习近平在参观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成就展时指出。
香港经济的发展,是港人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习近平关注的问题。
至,习近平连续三年参加全国人大香港代表团审议,关注香港的经济发展。
20,习近平在参加审议时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央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外部环境新变化、保持香港经济繁荣发展。
参加审议时,习近平强调了“十二五”规划对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说,希望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深入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全力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为促进香港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
在参加20审议中,习近平针对当时的国际国内局势和中央判断部署指出,当前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仍是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要科学判断形势,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紧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用足用好中央政策措施,推动香港在深化与内地互利合作中实现更大发展。
数字的背后是关心,更是嘱托。记者梳理公开报道发现,截至目前,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各界代表等场合,习近平就香港经济谈及超过15次,从“积极应对外部环境新变化”到“与内地互动”,从“中央政府支持”到呼吁香港市民支持,始终强调“保持香港经济繁荣发展”。由此可见香港的经济发展在习近平心目中的地位。
“20年来,‘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巨大成功。宪法和基本法规定的特别行政区制度有效运行,香港保持繁荣稳定,国际社会给予高度评价。与此同时,作为一项开创性事业,‘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也需要不断探索前进。20年来,香港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这个阶段有挑战和风险,也充满机遇和希望。”2017年4月11日,习近平在会见新当选并获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时的讲话,高度浓缩了多年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对香港繁荣的殷切期待和美好祝愿。
香港回归祖国周年心得感悟(实用19篇)篇六
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于6月29日抵达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特别行政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砥砺奋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取得了伟大胜利。香港特别行政区也不断取得了新的成绩。
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
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实现,“一国两制”事业在香港的实践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香港-香港生产总值(gdp)有1.37亿增长到2.98亿;人均gdp由21.16万港元增长到38.88万港元。人口由650.21万人增长737.49万人;就业人口增长65万,失业率仅3.2%;折组数据证明在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下香港仔大步向前,繁荣发展。回归祖国里,香港连续23年,蝉联“全球最自由经济体”。
20年来,复兴崛起的中国以“一国两制”为笔,在香港回归这道考题上奋笔疾书,交出了令全球惊艳的答卷,为香港开创了繁荣美好的未来,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期待。
国家好,香港才能好。香港中华总商会会议室“立足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牌匾,堪为香港回归20周年的真实写照。如今,“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机遇叠加,香港的经济发展再次迎来了新机遇。13亿多中华儿女共筑民族复兴中国梦征程中,期待香港充分发挥中国内地与世界之间“超级联系人”作用,让中国好产品走向世界,让世界好产品走进中国,让这颗“东方之珠”更加闪耀世界舞台。
香港回归祖国周年心得感悟(实用19篇)篇七
文/吉秀珍(折翼)。
惊雷动,蛮夷抖。红旗展,苍天佑。邓公策,一国两制称首。香港五星金色耀,紫荆二十丰姿诱。明珠灿,国盛九龙安,东方秀!
贾志亮。
龙腾四海威震,告别身弱病夫。
勿忘欺凌国耻,同心强大投母。
颜志刚。
一纸羞签国耻时,苍凉倍感百年思。
东方璀璨明珠亮,国制周祥格局宜。
领土无谈军驻港,船头有浪舵驱危。
紫荆中意东风放,别样情怀别样姿。
靖银环(小草)。
殖民统治百余年,香港明珠涌入泉。
软弱清朝条款订,铿锵华夏覆行权。
冲天壮志凌霄外,故使同胞锦梦圆。
庄重红旗风劲舞,紫金花绽赋新篇。
香港回归祖国周年心得感悟(实用19篇)篇八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6日前往国家博物馆,参观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成就展;习近平29日中午乘专机抵达香港,将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特别行政区,习近平点亮两地“同心圆”。
197月1日,被英国殖民统治100多年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开始在香港落地生根。20年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香港这颗“东方之珠”不仅风采依然,而且更加璀璨夺目。“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巨大成功,“一国两制”事业彰显出强大生命力。辉煌成就举世公认。对此,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纷纷点赞。部分媒体也发表评论。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当政期间最重要的外交政策顾问之一、现任议会上院议员查尔斯•鲍威尔在接受新华社头条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国两制”以一种“优雅的方式”解决了难题,也是一种长期的解决方案。“这既是中国创举,也是香港之幸。”。
20年的风雨历程告诉我们,坚定不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办事,是长期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坚固基石。事实是最生动的教材,发展是最有力的证明。从中央政府全力支持特区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全力支持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到香港以国家作为强大后盾,成功应对亚洲金融风暴、“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考验。只有始终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不改变、不动摇,切实维护“一国两制”实践不走样、不变形,才能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创造更加精彩的香江传奇。
“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祖国不断繁荣富强,为香港发展打开美好前景,让紫荆花开得更加灿烂。
香港回归祖国周年心得感悟(实用19篇)篇九
香港迎来回归20周年。7月1日当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结束长达155年的英国的统治香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管理。绝大多数香港华裔居民自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香港实行“一国两制”这种史无前例的统治方式回归中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实行港人治港除外交、军事之外高度自治保证50年不变开始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共存的一大实验。
香港回归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和“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这一“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特区实践之根本宗旨方面,坚守“顶层设计”和“底线思维”寸步不让,始终奉行“两个坚定不移”的基本立场——一方面,坚定不移地支持以“双普选”为目标和主要内容的香港特区政制改革和民主化进程,直至“双普选”的美好愿景在香港特区成为现实;另一方面,坚定不移地支持以香港基本法和全国人大有关解释、决定为基础的正确方向,直至“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特区得以全面准确地理解认识和贯彻落实。“一国两制”的宗旨是国家统一,不是意识形态合并,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一贯追求的是中华世界的统一。
6月30日,香港阅兵正式开始,习近平总书记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3000多名官兵接受检阅,驻港部队所有兵种都将参加,方阵总长1345米。队伍气势磅礴,振奋人心,国歌响起的那一刹那,熟悉的声音,熟悉的景象,让人热泪盈眶。“香港是我家,祖国是我根”,香港同胞这些朴实无华的表达,传递出守望相助的深情。20载光阴如梭,香港走过坦途,也历经波折。广大香港同胞愈加明白,对“一国两制”不忘初心、保持耐心、坚定信心才是确保香港繁荣稳定的关键所在。雄赳赳气昂昂,此生无悔入华夏。
香港回归祖国周年心得感悟(实用19篇)篇十
暑假的一天,妈妈带着我和舅舅开始了香港之旅。坐着专属去迪士尼的地铁到了早已盼望已久的香港迪士尼乐园。
一进入迪士尼大门,妈妈给我喜买了一个可爱的米妮发箍,还有很多好玩的小礼物,我拿着泡泡机向前走,眼前出现了一个米老鼠的雕像,像是在跟我们打招呼:"欢迎你小公主,来到充满童活色彩的迪士尼,玩的开心哦"!
继续往前走出现了一座梦幻城堡,"那里有:驰车天地、小熊维尼历险记、巴斯光年星际险、飞越太空山、泰山树屋、森林河流之。旅……一个个精彩的项目让我应接不暇。
我喜欢玩森林河流之旅,就是坐在一个木船上,沿着一条河穿过一片森林,途中惊险而又刺游激,大象喷水、火山爆发、“食人族”射镖这些都是在你你毫无防备之下突然出现的,船上的我不时发出阵阵尖叫声。
接着到了公主城堡,在这里可以把自己打扮扮成喜欢的公主形象。然后还有和迪士尼公主拍照。我最喜欢见儿公主,我觉得她聪明,"勇敢又漂亮。我也要做这样的公主。
后来走到了立体电影院,:仿佛是进入了迪士尼乐园动画世界,我闻了一股好香的蛋糕味,原来是唐老早鸭津津有味的吃着美食,身临其境的感觉太棒了!
夜晚,迪士尼的空发出了一朵突烟火。啊!美丽极了。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我们踏上了回回家的路。迪士尼乐园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
香港回归祖国周年心得感悟(实用19篇)篇十一
焰火缀香江,笙歌传两岸。
家强浪子归,国富山河焕。
碧海巨龙腾,紫荆豪气贯。
清除港独根,锦绣前程灿。
赵力。
《五律》。
共庆回归喜,沧桑泪眼盈。
百年凌辱史,一洗国人荣。
万里长城固,千秋日月明。
香江大陆水,本是同根生。
《七绝》。
香江大陆水相连,两制蓝图把梦圆。
百载欺凌频受辱,齐心强国保家全。
《满江红》。
华夏千年,伤心处,大清凄惨。香港舍,百年凌辱,万山惨淡。八百里江山被占,日俄凌辱江山险。莫等闲、祖国兴红旗,军魂胆。
鸦片辱,将军剑。齐报国,何时览。长城过万里,长江天堑。自古九州明日月,神州儿女雄心湛。中华魂,万古照江山,红星闪。
五律.勿忘国耻。
欧阳婷。
家贫遭犬吠,国弱列强欺。
百载中兴路,千年王者师。
香江沦陷史,华夏裂心悲。
谨记沧桑泪,居安应思危。
满江红.香港回归二十年有感。
彩凤香江,回归矣,廿年岁月。齐庆贺,旌旗红遍,北疆南粤。洗尽前番羞与辱,开创伟业功不没。趁时机、弯道勇超车,不停歇。
中兴梦,从头越。挨打日,全然卒。射飞船宇宙,富强心勃。傲视群雄相竞逐,神舟守土随时发。数风流、且看我神州,龙风骨。
香港回归祖国周年心得感悟(实用19篇)篇十二
2022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庆典日。25年前的今天,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从此,香港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开启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25年来,香港依托祖国、面向世界、益以新创,不断塑造自己的现代化风貌,“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就像一棵幼苗,在风雨中茁壮成长,结出了累累硕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对“一国两制”、香港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取得新经验、实现新发展。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经济持续蓬勃发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地位不断巩固,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得到更加充分保障,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书写了狮子山下新的传奇。
当香港局势一度出现严峻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治权、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制度机制的重大决策,推动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支持特别行政区完善公职人员宣誓制度。一系列标本兼治的举措,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实践充分证明,要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这是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事关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原则。只有做到“爱国者治港”,中央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才能得到有效落实,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宪制秩序才能得到有效维护,各种深层次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香港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走过泥泞,方知大道珍贵;经历风雨,更觉阳光美好。香港回归祖国25年不平凡的历程充分证明,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维护国家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香港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广大香港同胞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25年来,尽管经历了许多风雨挑战,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面向未来,中央将继续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随着实践不断深入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一国两制”的优越性将进一步彰显,“一国两制”实践必将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千山一脉,万水同源,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国家发展始终是香港发展的最大依托。今天的祖国高度开放、日新月异,足以凭国家之大、活力之盛,为香港增优势、拓空间、破难题提供强大动力。特别是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为香港发展创造了新的重大机遇。新的征程上,中央将进一步完善支持香港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制度机制创新,注重发挥香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独特作用,完善便利香港居民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的政策措施,健全香港与内地在各领域深入开展交流合作的各种机制。事实将继续证明,只要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香港定能培育新优势、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广大香港居民。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向未来。对香港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香港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的地位和作用只会加强,不会减弱。如今,香港发展重回正轨,人心思稳、人心思定、人心思安,“求稳定、谋发展”是主流民意,“同为香港开新篇”成为强烈共识,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香港所具有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和人才众多、文化多元、基础设施先进、营商环境优良等特色优势将得到更充分发挥。香港同胞不仅完全有能力、有智慧把香港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而且能够继续在国家发展乃至世界舞台上大显身手。新的征程上,广大香港同胞继续以真挚的爱国热忱、敢为人先的精神投身国家改革开放事业,顺时而为,乘势而上,一定能推动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
二十五载栉风沐雨,二十五载春华秋实,香港再次站上新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从没有动摇,更不会改变。”今天的香港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拥有更加稳固的基础,能够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当前,我们国家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香港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我们坚信,广大香港同胞弘扬爱国爱港的光荣传统,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并肩,风雨无阻、勇往直前,不断开创“一国两制”事业新局面,香港就一定能在新起点上再创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光添彩!
香港回归祖国周年心得感悟(实用19篇)篇十三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幸运的是,这一天也是我的生日。“1997年7月1日,你的生日很有意义啊。”从小到大,我经常听别人这么说。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1997年7月1日”的背后所代表的是家与国。
生在春风里,长在红旗下。作为特区的同龄人,注定了自己是祖国繁荣昌盛的见证者。北京申奥成功、中国航天飞速发展、“复兴号”领跑世界、港珠澳大桥落成通车……祖国的发展成就,让我倍感自信与骄傲。
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作为特区的同龄人,注定了自己是与祖国发展是同向同行奔跑者。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无愧于青春无愧于这最好的时代。作为一名生物与医药专业研究生,我将用我的所学,努力为祖国的生物医药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汗水!
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祝愿香港明天更美好!
香港回归祖国周年心得感悟(实用19篇)篇十四
1997年香港回归,那年我才15岁,与许多人一样守在电视机旁观看香港回归仪式,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的心情也异常激动,那时候的我是一名中学生,只知道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
而今天25年已经过去,时间仿佛还定格在那一刻,记忆也尘封在了那一天。
如今,女儿也快15岁了,国家在一天天繁荣,香港也在一天天变美好。我们这一代八零后也到了中年,生活带给我们太多记忆,也包括许多感动。
最近我在看一档关于港乐的节目,每首经典港乐响起,我都会心潮澎湃,因为那些歌不仅见证了香港的发展,也陪伴了我们每个八零后的青春岁月。
声声不息,不仅是指音乐的传承,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故事,有我们每一个人的中国心,它不需言说,而是在每一句歌词里,在我们每天对生活的憧憬中。
上一个25年已经结束,下一个25年正向我们走来,只要心中有爱,每一天便都会阳光灿烂,因为希望一直都在,中国心永不变!
香港回归祖国周年心得感悟(实用19篇)篇十五
“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同心创前路掌握新机遇”成就展昨在北京开幕。日理万机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都参观了展览。习近平主席强调,香港回归祖国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世所公认的成就,彰显出“一国两制”强大的生命力。20年的实践证明,“一国两制”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他希望广大香港同胞与全国人民一道携手同心、开拓创新,把握国家发展机遇,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为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创造香港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的确,香港回归二十年来成就斐然。昨天揭幕的展览就以十个展区,通过大量图表、模型和多媒体互动内容,全面展示了香港回归20年特别是近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这一切均归功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下,香港既拥有祖国的坚强后盾,又保留了本身独特优势,这为香港保持繁荣稳定奠定了根本基础。成就展里,就从方方面面凸显出,香港如何秉持“国家所需、香港所长”的宗旨,透过扮演国家和国际间“超级联系人”的角色,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各行各业的经济均取得长足成长,包括社会民生方面,亦借着两地往来日趋频繁、合作不断加深,人文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确然一语中的地描绘了香港和国家之间关系。没有“一国两制”的话,肯定没有今日的香港。
展望未来,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要继续坚定不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香港基本法办事,更好地推动香港各项事业发展。我们要不忘初心,凝聚共识,抓住机遇,奋力前行。“一国两制”拥有强大生命力,恰如定海神针般,确保了香港的稳定繁荣;与此同时,又好像如意棒,若善加运用,便可带来勃勃生机。随着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包括人民币国际化及资本帐的开放步伐向前迈进,已为香港金融注入源源不绝的活水;“一带一路”战略及“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同样为香港带来历史性重大机遇。回归二十年来,香港已经大大受惠于“一国两制”;将来只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势,香港所能受惠的只会愈来愈多。
张德江委员长昨在开幕式上表示,希望新一任特首林郑月娥和特区政府团结和带领香港社会各界,继续推动香港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一国两制”是香港成功基石,惟特区政府亦要积极发挥个中好处,社会各界全力配合,才可引领香港整体更上层楼。要对接好国家战略,把握好发展机遇;切不可墨守成规,更不能够沉溺入泛政治化争拗,大搞自我“边缘化”。特区政府须与社会各界一道,砥砺奋进,充分用好“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这样才不负国家的支持和期望!
香港回归祖国周年心得感悟(实用19篇)篇十六
二十年来,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成功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取得多方面的成就。习近平主席在这个重大时刻莅临出席庆祝活动和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特别行政区,充分显示中央对香港的重视和支持,我谨此致以衷心感谢。
还有五天,就是香港回归祖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二十周年,中央在这个时候宣布习总书记赴港的消息,对正在准备各项庆祝活动的特区政府和全港市民来说,无疑都是一项极为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总书记来港,就是对特区最大的重视和支持,就是对港人最大的关怀和鼓舞,本来已经如火如荼的庆回归活动,将会因着总书记的到来而更加精彩、更加热烈,也更增添了一份深刻和重大的意义。
事实是,总书记在特区成立二十周年这一日子来港,的确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和意义。过去二十年来,中央对港给予过无数的关怀、也给予过大量的政策和“大礼”,鼓励港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更好落实“一国两制”和执行基本法。过去特区成立“逢五逢十”来港的中央领导人更对港人勖勉有加,如在特区成立十五周年时来港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各界欢迎晚宴的致辞中就说到,香港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地方,一百年来从偏居一隅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享誉全球的现代化都市,香港同胞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了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灵活应变的创新精神。他要求香港同胞在未来的日子中要进一步弘扬这三种精神,同时要强化主人翁意识,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管理香港、建设香港、发展香港的责任,以国家和香港的整体利益为重,香港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过去这些来自中央领导人的讲话,对特区政府和各阶层市民都起过很大的支持和鼓舞作用,也为特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今天,特区的发展面临一个新的转折点,过去几年间,特区政治争拗和社会撕裂加剧,全国人大八。三一决定被反对派抵制,特区政府提出政改方案未能在立法会通过;其后发生了七十九日违法“占中”和大年初一晚的旺角**,少数人鼓吹的“本土自决”以至“港独”思潮抬头,立法会出现了违法辱国的“宣誓”,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更举步维艰。
在这种情形下,中央严正指出: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必须得到维护,“底线”不可以触碰、“港独”为法所不容;中央坚决继续落实“一国两制”的决心不动摇、不改变,但“一国两制”在港的实践必须不变形、不走样,中央的宪制地位和权力不容挑战,中央对港拥有全面管治权,特首向中央述职等规定必须制度化,特区不存在“三权分立”,管治以行政为主导,立法机关必须监督和配合特区政府施政,司法机关行使独立审判权……。
因此,可以相信,习近平总书记在特区成立二十周年到港,将最少在下列三方面具有重大启发意义:
首先是“一国两制”。回归二十年来,特区并非风平浪静,“一国两制”的落实也非坦途,有人因此就质疑“一国两制”是否可行?在港的推行是否成功?而他们的答案就是“一国两制”不成功,而且是因为中央的“干预”而不成功。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特区成立二十周年的重要时刻到来,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中央对“一国两制”在港的实践是认为成功和感到满意的,而且还将继续给予大力支持。“一国两制”已经成了国家重大治国理政和民族复兴大业的一部分,中央一定会继续坚持不动摇、不改变,只要港人也继续落实不走样、不变形,“一国两制”今后必将继续贯彻执行下去,而且必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其次,据消息称,总书记此行将会发表重要讲话,并将会探访驻港部队军营,进行阅兵。不久前,驻港部队某连才获得了中央军委授予英雄模范连队的称号。今次习总书记的检阅部队,除了鼓舞军心士气外,不久前,驻港部队某连才获得了中央军委授予英雄模范连队的称号。今次习总书记的检阅部队,除了鼓舞军心士气外,对特区有责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以及进一步体现中央对港的全面管治权,无疑都将会具有“立竿见影”的重要作用。
其三,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国家“十三五”经济规划的“快车”上,中央已经明确表示为香港特区预留了座位,不仅不需排队、买票,而且是“优先座”、“前排位”,如此香港特区如再不抓紧机遇,坐不上车,那还能怪谁?可以想见,总书记此来必然会对特区提出机不可失、快快“上车”的要求和启示,支持特区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和作用,为香港、为国家作出贡献。
全港市民都在热切期盼和欢迎习近平总书记来港,为“一国两制”和港人社会带来重要启示和美好希望。
香港回归祖国周年心得感悟(实用19篇)篇十七
“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了,我们上岗,祝你们一路平安。”1997年7月1日零点中方指挥官谭善爱的这句话洗刷了我们近百年的耻辱,香港在英国殖民者统治百年后终于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
1997年7月1日,收音机里反复传来军乐团奏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那一天我出生了,洪亮的啼哭与收音机中的国歌交织而成一段奇妙的缘分。作为香港回归的同龄人,我的成长见证了香港回归后的发展。25年风雨,25年辉煌,25年磨炼,25年成长……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在回归25年后的今天,在南海之滨绽放异彩,在祖国大家庭中同兄弟姐妹一道奋斗发展,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感受到我们的祖国强大。作为一名研究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会把个人与国家命运相统一,砥砺前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以自信的姿态与时代进步与祖国同成长!
香江水澎湃不息,紫荆花永远盛开。祝福香港,祝福祖国!
香港回归祖国周年心得感悟(实用19篇)篇十八
7月1日上午,香港回归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自己的思绪随着总书记的讲话越飘越远。
甲午战争,中国痛失香港。从清政府落笔签约那一刻起,就注定游子短时间内难以回到家乡。一百多年来,香港忍受多少屈辱之泪,怀有多少思乡之情,“中英街”成了这段屈辱历史的见证,让每个国人都铭记于心。
国家富强,游子终要回乡。为了收复香港,本站祖国母亲付出了极大地努力。经济发展,外交谈判,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终于,1997年7月1日,历经百年风雨,香港回归祖国。自此,香港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未来更是充满阳光。25年时间里,香港与祖国内地合作共赢已成为常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香港作为国家联通世界的桥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历史割不断血脉,时间冲不淡情感,惟愿香港和平,国家富强。
香港回归祖国周年心得感悟(实用19篇)篇十九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祖国,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从此,香港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开启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2022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庆典日。25年来,香港依托祖国、面向世界,不断塑造自己的现代化风貌,“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就像一棵幼苗,在风雨中茁壮成长,结出了累累硕果。
香港回归祖国这25年来的不平凡历程充分证明,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维护国家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香港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广大香港同胞根本利益。千山一脉,万水同源,香港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香港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这样的地位和作用只会加强,不会减弱。
作为一名深居大陆的青年党员,我对香港充满了向往,期待自己能够有一天去到那里,瞧一瞧那里的风土人情,山河湖海,感受一下我们伟大祖国南方的另一片乐土。二十五载栉风沐雨,二十五载春华秋实,香港再次站上新的起点,而我们也同样站在新的起点。作为新时代的民航空管人,我们应该做的,是时刻坚守我们的岗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一片蓝天,护一方平安,这是我们对社会始终如一的承诺,这也是我们对家国的热爱。我们要跟上香港繁荣进步的时代步伐,再接再厉,抖擞精神,牢记“三个敬畏”,戒骄戒躁,用心于民,真情服务,努力开创新时代民航事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