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编写应该考虑到学科的跨学科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下是一些备受好评的教学计划案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一
执教:密山市第七小学张洁。
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生字词,会写“意、总”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植树造林的道理。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文中蕴涵的道理。
2、正确、端正地写字。
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词语卡片、小松鼠和松树的图片。
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松鼠和松果。
2、读词语卡片:聪明活泼主意如果忽然以后总有眨眼睛。
3、用“主意”、“眨眼睛”各说一句话,两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
朗读感悟1、(出示课件1)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森林、松林)。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上面问题。
(1)回答问题。
(2)根据回答在黑板上贴小松鼠的图片。
(4)(出示课件2)“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指名朗读这句话齐读。
(5)(出示课件3)说话训练:那么……那么……。
3、小松鼠一边玩,一边吃香甜的松果。忽然,它眨眨眼睛,想起来了——。
(1)(出示课件4)“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2)自由朗读这句话。
(3)讨论:读了这句话,大家知道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小结:我们人类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在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植树造林。只有这样我们生存的环境才会更加美好。
(4)指导朗读:这句话的结尾用了感叹号,应该读出小松鼠担心和惊讶的语气。各小队赛读、齐读。
大家想一想,没有了松树,到处是光秃秃的,小松鼠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2)指导朗读:读出问话的语气。指名读,师生共同读。
5、小松鼠为了自己有吃的、有住的,想出了好主意。
(1)你们看,小松鼠在干什么?(吃一个松果就埋一个松果)。
(板书:埋贴:松果)。
(2)想象:如果你是小松鼠,你还会怎样做?
(3)齐读第四自然段。
6、到了春天,小松鼠种下的松果怎么样了呢?(长出了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
(1)小松鼠成功了吗?(出示课件6)(贴:一棵棵小松树图片)。
(2)指导朗读:看着新长出来的小树,小松鼠高兴吗?用高兴的语气朗读第五自然段。
(3)自由读、指名读、喜欢的同学齐读。
(4)想象:将来这里会怎样?(齐读第六自然段)。
(5)(出示课件7)讨论:小松鼠在这样的松林里生活的怎么样?
间休表演唱《春天来了》。
写字指导1、范写“意”、“总”这两个字。
2、观察两个字的相同点。(都有心字底)。
3、两个字的心字底有什么不同?(“意”的心字底稍扁一些;“总”的心字底稍宽一点。
4、注意:心字底的第二笔是“卧钩”。
5、描写、练写。
扩展活动想象小松鼠和其他小动物在松林里生活的怎样?以后的森林会是什么样子的?动手画一画。
眨眼睛。
想主意松鼠图片。
埋松果。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二
二.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关系。
三.教学准备:1、课件,生字树。
2、学生课前搜集小松鼠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生:这是松鼠。
师板书:松鼠。
师:你对它了解吗?
生甲:松鼠生活在树林里。
生乙:松鼠喜欢吃松果。
生丙:松鼠的尾巴像降落伞,帮助它跳跃,它的尾巴又能当被子。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听清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师:请小朋友把小黑板上的生字自由读一遍。
生自由读。
师:请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生甲领读。
生乙领读。
师:请同桌之间互读互纠读音。
生开始活动。
师:你能用巧妙的办法记住生字宝宝吗?
生甲:我记住了“聪”,耳朵灵,口会说,心灵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师:你就是个聪明的孩子。
生乙:我记住了“泼”,头发在洗澡。
……。
师:其余的生字,我们小组合作来学习。
生小组合作学习,师巡回指导,扶差。
师:下面我们开始“一看二想三读”的环节,将生字宝宝放进我们的小脑袋里。
(师指导,生记字)。
师:下面我们来做“摘松果的游戏”
生观察并轻声地说。
生先描红并分别各写一个。
生把已写好的字和组里的同学交流,互相评价,师随机指导书写较差的同学。
师:小朋友通过努力写出的字真漂亮。下面我们来读课文,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大声说:有!
师:这篇课文应请几位小朋友读课文?为什么?
生:应请6个小朋友读,因为课文有6个自然段。
师: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
生甲:这是一只活泼可爱的松鼠,因为它蹦蹦跳跳,很可爱。
生乙:这是一只喜欢大森林的小松鼠。
生丙:这是聪明的小松鼠。因为它看到树越来越少就要想办法了。
生乙:这是一只保护环境的小松鼠。它看到树越来越少,很着急。
师:你们看,一只聪明活泼的小松鼠走来了,他去干什么呢?
出现课件:一只小松鼠向大森林奔去。
生甲: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怀着愉快的心情蹦蹦跳跳地向大森林跑去。
生乙:一只聪明的小松鼠兴高采烈地挎着篮子跑到松林里摘松果。
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幅画的?请一个小朋友读第一自然段。
生甲:这个小朋友读得还可以,可是还不够高兴。我能读得比他高兴。
师:他读得很高兴,脸上笑嘻嘻的,多高兴哪,谁能读得像他一样高兴?
生丙、生丁读,齐读。
生读第2、3自然段。(课件出示这2自然段的文字。)。
师:他们会吃什么?到哪里去住呢?
生甲:他们吃果园里面的苹果、桃子等水果。
生乙:不行,松鼠不吃苹果、桃子等水果,再说那是果农种出来的不让他们吃。
生丙:松鼠可以住在石头缝里,吃草,吃山核桃。
生丁:松鼠住在石头缝里会不舒服的,他不吃草,山核是人工栽培,不让他吃的。
生:他们可以到别的松林里去住,吃其它树林里的松果。
师:小松鼠的心情怎样?
生甲:他很担心,担心没东西吃,没地方住。
生乙:他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
生丙:他很害怕,害怕松鼠们都会死去。
师:那你们就带着这种担心、着急、害怕的心情读一读其中一两句。
生自由读。
同桌配合读。
师生配合读。
师:小松鼠多着急,他会想什么办法?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但我的设计内容过多,无法完成教学;重点过多,无法兼顾。合作学习能力还需努力培养。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认养活动。
教学重点: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2、培养同学们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3、使同学们理解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就没吃的了。
教学准备: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同学们,今天我想请你们猜个谜语:尾巴象把伞,机灵又可爱。松鼠是他家,森林它最爱。
2、对。它就是松鼠,它最喜欢吃松果了。今天我们一起来来学习《松鼠和松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3、板题:读题。
(二)认定目标。
(三)导学达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拼准字音。
3、检查自读效果: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初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不同形式认读生字、新词卡片。
4、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小松鼠是个怎么样的动物?
5、标出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指名读课文。(分段读)。
1、评议。
2、说说小松鼠是个怎么样的小动物?为什么?
(1)有的会说它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松鼠,因为它想到了光摘松果不种松树,会使松鼠灭绝。
(2)有的会说它是个勤奋的小松鼠,它总是吃一个松果就种一个松果。
(3)有的会说它是个能干的小松鼠,你看它种了多少树呀?
3、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评议。(通过这环节同学们各抒己见,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4、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边读边划出不懂的地方,读完后,和同桌、小组互相质疑。(引导学生主动协助学习,培养探究精神。)。
5、同学之间质疑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6、重点理解:
(1)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就没吃的'了。
b)齐读第三自然段,看图理解“光秃秃”(两幅图对比)。
c)理解:学生画图比较“蒙蒙细雨”与“倾盘大雨”。
d)学生用自己形体表演对“挺拔”的理解。(采取多种形式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加深印象。)。
7、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8、识记生字。出示11个生字。
a、开火车读生字。
b、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探究意识)。
c、小组交流,汇报。
三、整合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
2、你读懂了什么?以后要怎么做?
3、复述课文。
(四)达标测评。
1、同桌有感情朗读课文。
2、同桌复述课文。
(五)作业。
复述课文。
附板书: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四
这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两只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文章语言轻新明快,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深受儿童喜爱。通过读文学生领悟到我们在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一年级学生对新奇事物好奇心强,又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课文内容强烈地吸引着他们。另外学生以前有一定的识字和朗读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方法迁移,培养他们自主识字和阅读的能力。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在读文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读文理解小松鼠的“聪明活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绘画用具及搜集的有关小松鼠的资料。
1、猜谜语。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小松鼠有关的童话故事。
自学(尊重学生个性需要,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自己想办法解决。
2、指名读文,重点评价字音;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
(识字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的方法识字,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说说你在哪见过他们?你是怎样记住的?
2、结合文中句子认读词语,教师相机引导。
(1)聪、活泼:读文中的句子。我们同学中谁是这样的孩子?
(2)如果、总:读文中的句子。你还能用如果说句话吗?
朗读(充分读文感知,体会小松鼠的情感变化,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1、重点指导2——4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小松鼠聪明活泼?学生思考读文。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练习读文。教师范读,师生、生生分读陈述句和小松鼠心里想的话。
3、采取多种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讨论(小组交流感受小松鼠的情感美和行为美,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林之间有什么关系?
写字(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字能力)
1、认读“以、后、更”三个字。
2、征求学生意见找出最难写的字,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评价(师生互评不仅培养学生对写字的评价能力,还提高了审美情趣)
1、评教师。老师范写的字请同学评价。
2、生互评。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如果不满意可以重新书写再达等级。
复述(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开展复述竞赛,积累并发展学生的语言)
1、反复读文,练习说说课文的内容。
2、指名复述:引导学生按照“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的顺序进行复述。
(先鼓励学生交流适合自己的复述方法,如果复述实在有困难,教师再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顺序进行复述)
绘画(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想象思考:以后这里会是什么样呢?小组讨论互相议一议,说一说。
2、以“画未来”为题,学生自由的画一画,可以画想象中未来的'松林,也可以画想象中自己居住地方的未来。
实践(课内外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1、有条件的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种一棵小树。
2、除了松鼠外,你还了解哪些小动物?请上网或到课外书中查一查。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此环节设计注意挖掘课外学习资源,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查找搜集资料的能力)
写字(引导学生体会汉字之美,激发写字的愿望)
1、观察。学生自己观察“主、意、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心”的写法,学生练写。
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的字。
评价(多种评价使学生学会审美,提高书写的质量)
1、自评。说出自己写的字中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
2、互评。要提出中肯的希望。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主意:办法。
蒙蒙细雨:雨点很细小。
茂密:文中指松树林茂盛而繁密。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五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并练习复述这篇童话.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珍惜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做"松鼠",直接板书松鼠.
3,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松鼠和松果的故事.
出示课题并板书:松鼠和松果,齐读课题.(课前和学生愉快的交流,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小松鼠的有关知识,而且,为孩子们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老师提出希望.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圈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检查自读情况:幻灯片相继出示。
主意忽然总是。
如果以后更好。
聪明活泼。
眨眼睛。
意,忽,总的巧记:意有心,忽有心.在心底,总有心.
聪的巧记: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
(1)齐读.(2)小老师领读.(3)开火车读.
3,读句子:。
(幻灯片出示)。
忽然,松鼠眨眨眼睛,想起来了: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松鼠有了好主意: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土里埋下一个.以后,这里就会长出一片松树林的.
(1)齐读.(2)1,2大组读.(3)3,4大组读.(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入手的原则,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并结合识字的教学,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读准字音,巩固识字.)。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1自然段,聪明的小松鼠学会了摘松果吃,(课件:小松鼠在摘松果吃.)如果你是小松鼠,在这么美丽的森林里,刚刚学会了摘吃松果,心里会怎么想(高高兴兴)。
2.幻灯片出示2个句子:他走进大森林.
他高高兴兴地走进大森林.
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为什么。
正因为小松鼠这么高兴,所以他摘的松果是……(一个又一个)。
我们把小松鼠高高兴兴的样子读出来.(1)齐读,(2)开火车读.
3,小松鼠摘了这么多松果,他摘的松果怎么样呢(每个松果都是那么香,那么可口.)。
怎么读才能让人觉得:啊,真香,真可口,真高兴!自己试试吧!
(指名朗读,感受,齐读.)。
你能用那么……那么……来说一句话吗。
指名说。
4,齐读第一段.
5,那么香,那么可口的松果呀被小松鼠一个又一个地吃掉了,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五,指导写字.
2,范写.(师边范写边讲解要点,强调"以"的末笔是点;"后"的第一,二两笔是平撇和竖撇,竖撇要竖起来;"更"最后两笔交叉的位置.)。
3,仿写,比较.
写完一个字,把这个字与范字比较,找到要注意的地方,再写下一个.
4,练习写字,教师巡视.
5,展示评议.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六
执 教:密山市第七小学 张洁。
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生字词,会写“意、总”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植树造林的道理。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文中蕴涵的道理。
2、正确、端正地写字。
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词语卡片、小松鼠和松树的图片。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松鼠和松果。
3、用“主意”、“眨眼睛”各说一句话,两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
朗读感悟 1、(出示课件1)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森林、松林)。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上面问题。
(1) 回答问题。
(2) 根据回答在黑板上贴小松鼠的图片。
(4) (出示课件2)“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指名朗读这句话 齐读。
(5)(出示课件3) 说话训练:那么……那么……。
3、小松鼠一边玩,一边吃香甜的松果。忽然,它眨眨眼睛,想起。
来了——。
(1)(出示课件4)“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2)自由朗读这句话。
(3)讨论:读了这句话,大家知道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小结:我们人类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在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植树造林。只有这样我们生存的环境才会更加美好。
(4)指导朗读:这句话的结尾用了感叹号,应该读出小松鼠担心和惊讶的语气。各小队赛读、齐读。
大家想一想,没有了松树,到处是光秃秃的,小松鼠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2)指导朗读:读出问话的语气。指名读,师生共同读。
5、小松鼠为了自己有吃的、有住的,想出了好主意。
(1)你们看,小松鼠在干什么?(吃一个松果就埋一个松果)。
(板书:埋 贴:松果)。
(2)想象:如果你是小松鼠,你还会怎样做?
(3)齐读第四自然段。
6、 到了春天,小松鼠种下的松果怎么样了呢?(长出了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
(1)小松鼠成功了吗?(出示课件6)(贴:一棵棵小松树图片)。
(2)指导朗读:看着新长出来的小树,小松鼠高兴吗?用高兴的语气朗读第五自然段。
(3)自由读、指名读、喜欢的同学齐读。
(4)想象:将来这里会怎样?(齐读第六自然段)。
(5)(出示课件7)讨论:小松鼠在这样的松林里生活的怎么样?
间 休 表演唱《春天来了》。
写字指导 1、范写“意”、“总”这两个字。
2、观察两个字的相同点。(都有心字底)。
3、两个字的心字底有什么不同?(“意”的心字底稍扁一些;“总”的心字底稍宽一点。
4、注意:心字底的第二笔是“卧钩”。
5、描写、练写。
扩展活动 想象小松鼠和其他小动物在松林里生活的怎样?以后的森林会是什么样子的?动手画一画。
板书设计 10、松鼠和松果。
眨眼睛。
松鼠图片 小松树图片。
想主意 松鼠图片。
埋松果。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七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在读文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读文理解小松鼠的聪明活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绘画用具及搜集的有关小松鼠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1、猜谜语。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小松鼠有关的童话故事。
对话平台]
(尊重学生个性需要,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自己想办法解决。
2、指名读文,重点评价字音;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
(识字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的方法识字,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说说你在哪见过他们?你是怎样记住的?
2、结合文中句子认读词语,教师相机引导。
(1)聪、活泼:读文中的句子。我们同学中谁是这样的孩子?
(2)如果、总:读文中的句子。你还能用如果说句话吗?
充分读文感知,体会小松鼠的情感变化,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1、重点指导24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小松鼠聪明活泼?学生思考读文。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练习读文。教师范读,师生、生生分读陈述句和小松鼠心里想的话。
3、采取多种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讨论(小组交流感受小松鼠的情感美和行为美,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林之间有什么关系?n]
写字(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字能力)
1、认读以、后、更三个字。
2、征求学生意见找出最难写的字,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评价(师生互评不仅培养学生对写字的评价能力,还提高了审美情趣)
1、评教师。老师范写的字请同学评价。
2、生互评。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如果不满意可以重新书写再达等级。
(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开展复述竞赛,积累并发展学生的语言)
1、反复读文,练习说说课文的内容。
2、2、指名复述:引导学生按照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的顺序进行复述。
(先鼓励学生交流适合自己的复述方法,如果复述实在有困难,教师再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顺序进行复述)
(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想象思考:以后这里会是什么样呢?小组讨论互相议一议,说一说。
2、以画未来为题,学生自由的画一画,可以画想象中未来的松林,也可以画想象中自己居住地方的未来。
(课内外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1、有条件的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种一棵小树。
2、除了松鼠外,你还了解哪些小动物?请上网或到课外书中查一查。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此环节设计注意挖掘课外学习资源,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查找搜集资料的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汉字之美,激发写字的愿望)
1、观察。学生自己观察主、意、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心的写法,学生练写。]
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的字。
(多种评价使学生学会审美,提高书写的质量)
1、自评。说出自己写的字中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
2、互评。要提出中肯的希望。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八
《松鼠和松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0课。课文是一篇童话,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的内容很适合学生。
【学情分析】。
由于以往的教学把识字放在重点,所以本班学生对识字掌握得比较好。学生能够利用以前学过的字识记新生字,也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欢小动物,所以本课的内容我结合小松鼠进行情景创设来进行教学,把重点放在识字。使识字目标明确、方法多样。让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和在生活中发现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意识。
【学习目标】。
1、学生在拼音的帮助下认识“聪”、“活”“泼”“忽”“然”“眨”“如”“总”“以”“主”“意”11个生字,并结合实际生活给“活”“然”“主”“总”四个生字组词(或者用词说话),在老师的指导下区分“以”“意”的读音和字义。
2、在教师的指导下100%的学生能够按笔顺端正地在田字格里写“意”“总”两个生字,并给两个生字组词。
3、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至少说出四种识字方法。
4、95%学生能不错字、不停顿的读通全文,用自己的话说出松鼠和松果发生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说谜语:头像小老鼠,尾像降落伞,常在树上住,忙着摘果子。
2、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说说它最喜欢吃什么。(随机板书松鼠 松果)。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小松鼠有关的童话故事。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说点什么?
(设计意图:猜谜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了解了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好地交融在一起。新课导入应该追求功能的综合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教师巡视,相继点拨。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读得多了,生字也就不生了,句子也就读顺了,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三、学习生词。
1、过渡:小松鼠看到小朋友读的这么认真,这么好,不服气,还想考一考大家,瞧,它给我们带来了考题。
出示生词:聪明、活泼、忽然、眨眼睛、如果、总是、以为、主意。
2、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
3、赛读。
(过渡及过程:小松鼠认为这边孩子读的准确,来读一下;了不起,小松鼠认为这边(另一边)孩子读的声音好听,让小松鼠听一下。太好了,小松鼠认为男生读的有感情;女生读的更加有感情)。
4、指生个别读。
5、用聪明、如果说话;换词理解“主意”的意思,结合生活理解活泼、忽然的意思。(如做动作表现一下活泼的你——生自由表现,忽然活泼的你变的非常安静)。
四、学习生字。
(1)小朋友表现太棒了,作为奖励,小松鼠给大家变魔术呢?变变变,瞧,把词娃娃变走了,变来了字宝宝。出示生字卡“聪”、“活”“泼”“忽”“然”“眨”“如”“总”“以”“主”“意”,请小朋友把卡片上的生字自由读一遍。
(2)请小朋友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3)同桌互读互纠正读音,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4)提问:你是用什么巧妙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
老师提示“聪”编儿歌:小聪明,耳朵灵。会听课,总专心。
(5)有三只偏旁一样的小松鼠要站成一队,谁会给他们排好?你怎么排呢?引导学生把“意”“忽”“总”排在一起,进行观察。意有心,忽有心。在心底,总有心。
(6)队排好了,小松鼠又犯愁了,有两个字总也区分不了了,谁来帮一帮它?出示“以”“意”,生谈如何区分记忆。
(7)个别认读生字,组词,汇报识字方法。
(8)、做游戏:“摘松果”复习生字。
(9)读句子检查生字。如“聪明活泼的小明学会了种花。”“天忽然暗了下来,很快就下起了大雨。”“如果明天天晴,我们就去春游。”“学了这一课,我们以后会更爱护树木了。”“我们有一个美化校园的好主意。”
(设计意图:一年级识字教学是关键,字音、字形是重点,本环节紧扣字音、字形,引导学生自读、赛读、交流读、游戏读,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小老师带读、游戏读等形式,既增添了识字的乐趣,又培养了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生字回文,初步体会文中感情。
1、过渡:小朋友真能干,已经掌握生字了,还会读句子,相信你会把课文读的更好。生自由读。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大家一边听,一边纠正。
3、学生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
五、指导写字“意”“总”
(1)学生先给两个字组词。
(2)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老师范写。
(4)学生描红,书写一个。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示范,使学生感受汉字的美观与规范书写。提高写字效率)。
六、总结。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九
[学习内容分析]这是一篇写松鼠的童话。课文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这个故事优美生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也很有教育意义。
[学生分析]本班学生的特点活泼开朗,喜欢朗读。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一直把大声朗读和识字作为教学重点,学生有朗读兴趣。一部分学生朗读清晰响亮,自信,识字也很快。但也有少数学生不够大胆,朗读识字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帮助。此外,低年级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新,非常喜欢小动物。相信他们会非常喜欢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1 认识“聪、活”等11 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这篇童话。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珍惜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文中的11个生字,读准字音。
2正确通顺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门,你们认识小松鼠吗?谁知道有关小松鼠的知识?(同学自由介绍。例如:小松鼠尾巴弯弯的,可以当降落伞;小松鼠喜欢吃松果……)其实,松鼠还是造林的能手呢。他们冬天把松果储藏在地下,春天来了,小松果长出小松树,渐渐的成为松树林。你们知道为什么小松鼠要种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读〈〈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1)自由读,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遇到读不通的地方,问问同学或老师。教师巡视,鼓励和帮助读书慢的孩子。
(2)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注意听老师朗读的语气和停顿。
(3)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读课文。
(4)同桌为一小组,互相帮助,力争把课文读通顺。
(5)教师指名读课文,适时指导。
(6)男女生分小组朗读课文。教师听读学生朗读的语气语调,为下节课指导感情朗读做准备。
三、识生字。
(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字,组织学生圈一圈,读一读。
(2)学生自我检测,把不认识的生字在书上圈一圈,读一读。
(3)教师出示生字,组织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4)学生写生字卡片,教师指导。
(5)学生用卡片相互检测,相互帮助。
四、根据学生的表现,做表扬,总结全课。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体会到,人类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3、学会参与公益劳动,形成良好的社会共德。
认识生字,复述童话。感悟文本的内涵。
生字词卡片。
设计思路:本文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去想、去问,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质疑中了解大自然的生存规律,在想象中体验情感。
1、听故事。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质疑。
4、出示教学挂图,自编故事。
5、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集体认读、扩词。
3、默读课文,把生字标出来、把自然段标上序号。
4、把生字条里的字指给同学认,互帮互学。
5、检查识字情况,交流、积累识字方法。
6、听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段标上记号,把不懂的地方画个问号吧。
1、展示自己预习的收获、听读课文。
(质疑、解惑)。
2、品读课文、谈收获。
3、体悟文本的内涵。
4、分角色朗读课文。
a、男、女赛读。
b、分角色朗读。
c、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自己的好朋友交流读。
5、赏读课文,读出课文喂儿。
1、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2、谈感受。
3、向文中的小主人打打招呼、谈谈自己心理话。
1、扩词训练。
2、写字姿势训练。
1、综合训练(完成课堂练习)。
2、探究课后问题。
3、发挥想象、画一画将来的松树林、续编故事。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一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实验小学陈兴杰125003。
课前透视。
这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两只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文章语言轻新明快,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深受儿童喜爱。通过读文学生领悟到我们在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一年级学生对新奇事物好奇心强,又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课文内容强烈地吸引着他们。另外学生以前有一定的识字和朗读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方法迁移,培养他们自主识字和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在读文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教学重点:
读文理解小松鼠的“聪明活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绘画用具及搜集的有关小松鼠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小松鼠有关的童话故事。
对话平台。
自学(尊重学生个性需要,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自己想办法解决。
2、指名读文,重点评价字音;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
(识字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适合的方法识字,逐步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说说你在哪见过他们?你是怎样记住的?
2、结合文中句子认读词语,教师相机引导。
(1)聪、活泼:读文中的句子。我们同学中谁是这样的孩子?
(2)如果、总:读文中的句子。你还能用如果说句话吗?
朗读(充分读文感知,体会小松鼠的情感变化,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1、重点指导2――4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小松鼠聪明活泼?学生思考读文。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二
这是一篇写松鼠的童话。课文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这个故事优美生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也很有教育意义。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的特点活泼开朗,喜欢朗读。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一直把大声朗读和识字作为教学重点,学生有朗读兴趣。一部分学生朗读清晰响亮,自信,识字也很快。但也有少数学生不够大胆,朗读识字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帮助。此外,低年级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新,非常喜欢小动物。相信他们会非常喜欢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这篇童话。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珍惜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媒体]。
生字卡片、录音机、投影片。
[教学设想]。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把识字和朗读作为教学重点,穿插进行。识字目标明确,方法多样,朗读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加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文中的11个生字,读准字音。
2正确通顺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门,你们认识小松鼠吗?谁知道有关小松鼠的知识?(同学自由介绍。例如:小松鼠尾巴弯弯的,可以当降落伞;小松鼠喜欢吃松果……)其实,松鼠还是造林的能手呢。他们冬天把松果储藏在地下,春天来了,小松果长出小松树,渐渐的成为松树林。你们知道为什么小松鼠要种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读〈〈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教学设计说明:课前和学生愉快的交流,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小松鼠的有关知识,而且,为孩子们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1)自由读,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遇到读不通的地方,问问同学或老师。教师巡视,鼓励和帮助读书慢的孩子。
设计说明: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去问,让他们敢于交流、善于交流。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是帮助他们的好伙伴。从而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注意听老师朗读的语气和停顿。
设计说明:这篇课文比较长,平舌音比较多。低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感觉还不那么强,一些同学朗读的停顿和语气还不够好。教师的范读有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3)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读课文。
(4)同桌为一小组,互相帮助,力争把课文读通顺。
(设计说明: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有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形成。)。
(5)教师指名读课文,适时指导。
(6)男女生分小组朗读课文。教师听读学生朗读的语气语调,为下节课指导感情朗读做准备。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三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植树造林的道理。
认识11个生字,会字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书写“以、更”。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齐读课题。
小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在读书过程中,有什么困难?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小组交流生字词的情况,通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小松鼠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以下生字词(带拼音):(指名读)。
[聪明,活泼,忽然,眨眼睛,如果,总有,以后,主意]。
3、学生认读去掉拼音后的词语。(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4、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挂图)说说小松鼠在森林里干什么?
2、如果你是小松鼠,在这么美丽的森林里,看着绿油油的松树,吃着香甜的松果,你想说些什么?(指导读句子: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五、指导写字“以”、“后”、“更”
1、注意观察“以”:哪些笔画落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是一点。
2、注意观察“后”的两个撇:“平撇”和“竖撇”(平撇要写平,竖撇要先竖后撇)。
3、注意观察“更”的“竖撇”,要先“竖”后“撇”。
4、学生描红,教师范写“以、更”。
5、写字练习,展示作品,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读本课生字。
2、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小松鼠一边玩一边吃香甜的果子,忽然,小松鼠眨眨眼睛,想起来了,(出示投影)引读: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学习自由读句子)。
讨论:读了这句话,大家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这句话,注意读出担心、惊讶的语气。
3、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松鼠为了自己有吃的,有住的,想出好主意了。
(出示投影3)你们看小松鼠在干什么?
如果你是小松鼠,你还会怎么做?
2、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到了春天,小松鼠种下的松果怎样了?
(出示投影4)小松鼠成功了吗?我们用欣喜的语气来读第五自然段!(师范读,生自由读。)将来这里会怎样?(齐读最后一句)。
讨论:小松鼠在这松树林里生活得怎样?
五、写字指导“主”、“意”、“总”。
1、注意“主”在田字格中笔画的位置。
2、区别“意”与“总”心字底的不同。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4、写字展示,评议。
六、扩展活动。
小松鼠和其他的小动物们在松树林里生活得怎么样?动手画一画未来的森林。
板书设计:
松鼠————吃————松果。
(种)。
长松树。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四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在读文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读文理解小松鼠的“聪明活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绘画用具及搜集的有关小松鼠的资料。
两课时。
1、猜谜语。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小松鼠有关的童话故事。
自学: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自己想办法解决。
2、指名读文,重点评价字音;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
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说说你在哪见过他们?你是怎样记住的?
2、结合文中句子认读词语,教师相机引导。
(1)聪、活泼:读文中的句子。我们同学中谁是这样的孩子?
(2)如果、总:读文中的句子。你还能用如果说句话吗?
朗读(充分读文感知,体会小松鼠的情感变化,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1、重点指导2——4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小松鼠聪明活泼?学生思考读文。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练习读文。教师范读,师生、生生分读陈述句和小松鼠心里想的话。
3、采取多种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讨论(小组交流感受小松鼠的情感美和行为美,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林之间有什么关系?
写字(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字能力)。
1、认读“以、后、更”三个字。
2、征求学生意见找出最难写的字,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评价:(师生互评不仅培养学生对写字的评价能力,还提高了审美情趣)。
1、评教师。老师范写的字请同学评价。
2、生互评。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如果不满意可以重新书写再达等级。
复述:1、反复读文,练习说说课文的内容。
2、指名复述:引导学生按照“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的顺序进行复述。
(先鼓励学生交流适合自己的复述方法,如果复述实在有困难,教师再引导学生按照上面的顺序进行复述)。
绘画(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想象思考:以后这里会是什么样呢?小组讨论互相议一议,说一说。
2、以“画未来”为题,学生自由的画一画,可以画想象中未来的松林,也可以画想象中自己居住地方的未来。
实践(课内外紧密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1、有条件的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种一棵小树。
2、除了松鼠外,你还了解哪些小动物?请上网或到课外书中查一查。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此环节设计注意挖掘课外学习资源,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查找搜集资料的能力)。
写字(引导学生体会汉字之美,激发写字的愿望)。
1、观察。学生自己观察“主、意、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心”的写法,学生练写。
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的字。
评价(多种评价使学生学会审美,提高书写的质量)。
1、自评。说出自己写的字中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
2、互评。要提出中肯的希望。
词语解释:
主意:办法。
蒙蒙细雨:雨点很细小。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五
这是一篇写松鼠的童话。课文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这个故事优美生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也很有教育意义。
本班学生的特点活泼开朗,喜欢朗读。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一直把大声朗读和识字作为教学重点,学生有朗读兴趣。一部分学生朗读清晰响亮,自信,识字也很快。但也有少数学生不够大胆,朗读识字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帮助。此外,低年级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新,非常喜欢小动物。相信他们会非常喜欢这篇课文。
1 认识“聪、活”等11 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这篇童话。
3、懂得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珍惜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
识字、朗读课文
2课时,
生字卡片、录音机、投影片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把识字和朗读作为教学重点,穿插进行。识字目标明确,方法多样,朗读有目的、有步骤的进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加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文中的11个生字,读准字音。
2正确通顺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同学门,你们认识小松鼠吗?谁知道有关小松鼠的知识?(同学自由介绍。例如:小松鼠尾巴弯弯的,可以当降落伞;小松鼠喜欢吃松果……)其实,松鼠还是造林的能手呢。他们冬天把松果储藏在地下,春天来了,小松果长出小松树,渐渐的成为松树林。你们知道为什么小松鼠要种小松树?今天,我们就来读〈〈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教学设计说明:课前和学生愉快的交流,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小松鼠的有关知识,而且,为孩子们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1)自由读,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遇到读不通的地方,问问同学或老师。教师巡视,鼓励和帮助读书慢的孩子。
设计说明: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去问,让他们敢于交流、善于交流。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是帮助他们的好伙伴。从而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注意听老师朗读的语气和停顿。
设计说明:这篇课文比较长,平舌音比较多。低年级学生对语言的感觉还不那么强,一些同学朗读的停顿和语气还不够好。教师的范读有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3)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读课文。
(4)同桌为一小组,互相帮助,力争把课文读通顺。
(设计说明:同桌之间的相互合作,有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形成。)
(5)教师指名读课文,适时指导。
(6)男女生分小组朗读课文。教师听读学生朗读的语气语调,为下节课指导感情朗读做准备。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六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认养活动。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2、培养同学们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3、使同学们理解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就没吃的了。
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
(一)前提测评。
1、同学们,今天我想请你们猜个谜语:尾巴象把伞,机灵又可爱。松鼠是他家,森林它最爱。
2、对。它就是松鼠,它最喜欢吃松果了。今天我们一起来来学习《松鼠和松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3、板题:读题。
(二)认定目标。
(三)导学达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拼准字音。
3、检查自读效果: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初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不同形式认读生字、新词卡片。
4、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小松鼠是个怎么样的动物?
5、标出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指名读课文。(分段读)。
1、评议。
2、说说小松鼠是个怎么样的小动物?为什么?
(1)有的会说它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松鼠,因为它想到了光摘松果不种松树,会使松鼠灭绝。
(2)有的会说它是个勤奋的小松鼠,它总是吃一个松果就种一个松果。
(3)有的会说它是个能干的小松鼠,你看它种了多少树呀?
3、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评议。(通过这环节同学们各抒己见,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4、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边读边划出不懂的地方,读完后,和同桌、小组互相质疑。(引导学生主动协助学习,培养探究精神。)。
5、同学之间质疑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6、重点理解:
(1)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就没吃的了。
b)齐读第三自然段,看图理解"光秃秃"(两幅图对比)。
c)理解:学生画图比较"蒙蒙细雨"与"倾盘大雨"。
d)学生用自己形体表演对"挺拔"的理解。(采取多种形式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加深印象。)。
7、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导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8、识记生字。出示11个生字。
a、开火车读生字。
b、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探究意识)。
c、小组交流,汇报。
三、整合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
2、你读懂了什么?以后要怎么做?
3、复述课文。
(四)达标测评。
1、同桌有感情朗读课文。
2、同桌复述课文。
(五)作业。
复述课文。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七
1、复习“聪、话”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受回报自然、植树造林的重要,愿意参加植树。
生字卡片松树手工贴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松鼠和松果》,让我们和小松鼠一起走进茂密的松树林。
看,好大的松树呀!板画松树。树上结了好多的松果呀!要想摘到这些松果必须读对上边的生字,大家试着读一读!
谁来做采松果的游戏?
指名认读生字。谈采松果的感受。
二、学习课文。
1、课文中的小松鼠采到松果时也非常开心,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生读课文。
2、你们快找找哪一句话告诉我们小松鼠摘松果吃松果时非常开心?
指名读第一段话。
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到啊真香真可口?自己试试吧。
指名朗读,感受。
在生活中,小朋友们也一定遇到过这么开心的事情吧!能像小松鼠一样地说说吗?
交流。(可以用上“那么……那么……”,也可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句式:如“真”、“特别”、“很”……)。
在这么美丽的森林里吃着这么可口的松果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让我们愉快地齐读第一段。
3、教师深情讲诉:小松鼠津津有味地吃着松果,突然他再也高兴不起来了,他想,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如果你是小松树的朋友你一定和他一样担心,请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替小松鼠分担忧愁。
你们脸上的表情好像越来越着急了。
小松鼠们加上动作、表情表演读这段。
4、聪明的小松鼠想出办法来了吗?有好主意了吗?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你是小松树的朋友现在你准备怎样帮小松鼠?
所有的小松鼠让我们一起来埋松果栽松树吧。朗读第五自然段。
你们这些小松鼠还有好主意吗?是呀,没有比植树造林的办法了!
5、想象升华。
朗读最后一句。
想象说话。如果让你画这片茂密的松树林你准备画些什么?
三、布置作业:
画出将来森林的样子。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汇总18篇)篇十八
这是一篇写松鼠的童话。课文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公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这个故事我们,人类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植树造林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11个生字,会字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难点:书写“以、更”。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齐读课题。
小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在读书过程中,有什么困难?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小组交流生字词的情况,通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小松鼠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学习生字词。
1、出示以下生字词(带拼音):(指名读)。
[聪明 活泼 忽然 眨 眼睛 如果 总有 以后 主意]。
3、学生认读去掉拼音后的词语。(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
4、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挂图)说说小松鼠在森林里干什么?
2、如果你是小松鼠,在这么美丽的森林里,看着绿油油的松树,吃着香甜的松果,你想说些什么?(指导读句子: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指导写字“以”、“后”、“更”
1、注意观察“以”:哪些笔画落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是一点。
2、注意观察“后”的两个撇:“平撇”和“竖撇”(平撇要写平,竖撇要先竖后撇)。
3、注意观察“更”的“竖撇”,要先“竖”后“撇”。
4、学生描红,教师范写“以、更”。
5、写字练习,展示作品,评议。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1、开火车读本课生字。
2、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小松鼠一边玩一边吃香甜的果子,忽然,小松鼠眨眨眼睛,想起来了,(出示投影)引读: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学习自由读句子)。
讨论:读了这句话,大家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这句话,注意读出担心、惊讶的语气。
3、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导朗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松鼠为了自己有吃的,有住的,想出好主意了。 。
(出示投影3)你们看小松鼠在干什么?
如果你是小松鼠,你还会怎么做?
2、齐读第四自然段。
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到了春天,小松鼠种下的松果怎样了?
(出示投影4)小松鼠成功了吗?我们用欣喜的语气来读第五自然段!(师范读,生自由读。)将来这里会怎样?(齐读最后一句)。
讨论:小松鼠在这松树林里生活得怎样?
写字指导“主”、“意”、“总”。
1、注意“主”在田字格中笔画的位置。 、
2、区别“意”与“总”心字底的不同。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4、写字展示,评议。
扩展活动。
小松鼠和其他的小动物们在松树林里生活得怎么样?动手画一画未来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