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而制定的教学指导方案。八、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同时还需要与学校、家长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勇气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模板12篇)篇一
一、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资料,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资料,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三、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直观感受: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花儿的资料,想欣赏一下吗?(展示多媒体课件)。
3、读题引疑:这些花儿不仅仅美丽,而且在它们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出示课题,读题读后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一遍课文,遇到带拼音。生字多读两遍。
2、指名做小老师,带读带拼音的生字。
(三)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
(1)听第一自然段录音。
(2)朗读展示。分组朗读。营造乐读的氛围,激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多形式地读)。
(3)同学们此刻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读给大家听一听。然后老师出示比较的句子。
(4)引导发现。朗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对这些花儿必须有许多新的发现,明白什么吗?(交流要点:一是花儿开放的样貌不一样,二是开放的时间不一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若学生发言先说花儿开放的样貌不一样,可顺势让学生之后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然后说说这方面的感情发现并结合指导有感情朗读。若学生先说到花儿开放的时间不一样,也可让学生先找出各种花的不同开放时间。)。
(5)再引生疑。读了这段课文,同学们又会自然地生发出哪些问题呢?(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2、顺势深入,探究解惑。
a.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b.交流并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
c.指名用自己的话或课文句子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3、学习最后一段。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位植物学家的做法妙在何处。讨论交流。
(四)小结。
1、齐读课文。
2、同学们,透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平时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认真思考,就会从观察中得到新的发现。
(五)作业。
我们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儿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如:资料卡、日记等)。
板书设计:
13花钟。
湿度。
花温度花钟光照。
不同开放昆虫活动。
时间。
(一天内)。
文档为doc格式。
勇气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模板12篇)篇二
教学目的:
1、理清情节结构;理解勇气的内涵;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语言表达。
教学设想:
从情节入手,直接进入对勇气的理解,然后学习本文的一种句式。
学生自学、讨论为主,老师点拨引导。
设计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5`)。
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想一想,有没有一件表现你非常勇敢的事情?然后给大家讲讲你那次勇敢的经历!(1`+3`)。
(老师小结:)从刚才这二位同学的讲述中,我认为他们确实是勇敢的,他们有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魄,他们是有勇气的。不过,勇气的内涵远不止这些,今天我们就到二次大战的战场上去感受一位普通战士和一位普通妇女表现出的令人肃然起敬的勇气。
(板书:勇气c.d.狄斯尼)。
二、整体感知(10`)。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自读提示和课文,积累以下字词。然后用简洁的话语概括故事的内容。(5`)。
(字词:)。
拘谨--(言行)过于谨慎,拘束。颀长―身量高。
悉意―全心全意。
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
单枪匹马―比喻单独行动,无人帮忙。
寥寥可数―形容数量非常少。
熹微―日光微明。
(情节概括:可能出现的答案)(3`)。
这是一个写法国女人救美国士兵的故事;
这是一个赞颂法国女人高贵品质的故事;
这是一个表现美国士兵机智勇敢的故事;
这是一个表现人类对和平信仰和追求的故事;
这个故事从哪一段开始?到哪一段结束?文章层次该如何分?
(明确:1`)2――18段讲述故事;
文章分为三部分:(1)/(2―18)/(19―22)/。
第一段写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
(明确:)第一段写了一次军人午餐会,由一位伞兵引出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起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二、阅读分析:(18`)。
小说的情节结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读完第二部份后,你认为哪一段情节是本文的高潮部分?并简述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老师小结:6`)。
这位美国士兵重返农家小舍求援,而这位刚刚因这位士兵的到来而失去了丈夫的法国妇女毫不犹豫地收留了他这一情节是本文的高潮,这是最紧张的时候,是最意想不到的举动,是最能表现他们勇气的情节。
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有如此惊人之举呢?文章的第三部分会给我们一些启迪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第三部分。(7`)。
(明确:)从将军的评价:“他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她懂得她的信仰是什么。”中我们可以明白他们的勇气是什么的。(同学回答)。
(老师小结:)。
伞兵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重反这个最危险的地方,是因为他理解法国人民的信仰,他是智慧的,他懂得――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他的勇气来自他的智慧。
法国妇女之所以能这么做,是为了她的信仰,正是这信仰,使得她在刚刚因这位士兵失去丈夫后还保持着她的镇定与善良!她的信仰到底是什么?(老师提示,在战争时代人民最渴望的是什么?)。
她的勇气来自她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坚强意志而迸发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平是人类的一大主题,维护和平是人类美好的品质,我们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理解这位妇女的“反常行为”才能领会她所表现的勇气。
比较而言,妇女的勇气更令人敬佩,她的形象也更高大,下面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她的?找出相关语句。(提示:她有二次出场,5`)。
外貌:{她长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满面,但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
{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
语言:{当然啦。
{当然啦。快!
这二次描写有何异同?(明确:)她虽因失去了丈夫而有了悲伤,但她的话语依然是毫不迟疑地,坚定地表现了她对和平的信仰。尽管作者只用了寥寥数笔来描写这位妇女,但她美丽而高贵的形象却在读者心中刻下深刻的印记。
经过以上学习,我们理清了情节结构,理解了勇气在文中的含义。下面我们学习一种句式。
三、品味语言(10`)。
1、请同学们先看下面二个句子,分析其特点。
她的丈夫和她的三个幼小的孩子――一个是婴儿,坐在一张高椅子上――坐在饭桌旁边,惊异地盯着他。
他刚跑进树林――悉意经营的、没什么灌木和杂树的法国树林――就听到周围都是追兵。
(提示1)句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起什么作用?
(讨论回答)对“小孩”“树林”具体进行描述(补充说明)。
(提示2)去掉画线部分影响句子意思表达吗?
(讨论回答)去掉画线部分,句子也还通顺,不影响表达效果。这是一个插入成分。
2、改写:一个年约30岁的法国女人开了门。她长得并不漂亮,也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
一个年约30岁的法国女人――她长得并不漂亮,也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开了门。
四、课堂总结:(2`)。
从这篇感人至深的小说中我们明白:“和平是一种信仰”。我们也理解了“勇气”的更多的内涵。希望这个故事能给同学的思想以启迪。
板书设计。
勇
气d.c.狄斯尼。
高潮:第二次救援。
j战士:重返农舍,机智勇敢。
人物:
k妇女:再次救援,形象高大。
主旨:人类对和平信仰的产生勇气。
和平是一种信仰!
练习:改写。
一个年约30岁的法国女人开了门。她长得并不。
漂亮,也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
勇气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模板12篇)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zh、ch两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准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zh、ch和带调的韵母拼成的音节。
3、学会zhi、chi两个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重点:zh、ch的正确发音、书写及zhi、chi整体认读音节拼读。
教学难点:zh、ch的正确发音及zhi、chi整体认读音节拼读。
教具准备:
1、视频展台。
2、课文插图及字母卡片和“红苹果”奖品。
3、三线格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2、师:你们看我们的老朋友来了!(师将字母卡片贴在黑板上分别是a、e、u、z、c、h、zi、ci)学生认读字母。
3、师:谁帮助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师出示小黑板并读房屋名称: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找3名同学到黑板前送字母回家。
二学习zh、ch。
1、师:老同学已经安全送回家了!瞧,新朋友又来了!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两个声母(出示字母卡片贴在黑板上)你认识哪个字母,把它介绍给大家好吗?学生认读。
2、师: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对它可能还不熟悉,我们有一个好办法,你们看!(视频展台)学生观察图片。
3、师:谁告诉老师图上画着谁?她在干什么?(一个阿姨在织毛衣)织毛衣的“织”读得轻、短一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声母zh的发音。
4、师范读示范发音。
5、学生练习发音(同位互读、指名读)。
6、师:(视频展台)这幅图多有趣啊!你看到了什么?(小刺猬吃苹果,小男孩吃苹果)吃苹果的“吃”读的轻短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声母ch的发音。
7、师范读示范发音。
8、学生练习发音(同位互读、开火车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师:我们已经叫出了他们的名字,你们能用一个最好的方法来记住它们的长相吗?你可以看图来记,还可以编顺口溜,也可以用你的动作来记住它们,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的?(学生自由发言多种形式记忆字形)。
2、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个声母跟以前学的字母可不一样,它们的家也不一样了。
3、老师示范写,学生再练习书写zh、ch四课中休息(自编律动操)。
五教学zhi、chi。
1、师:同学们,你们看小i又来了!(出示i)zh、ch都和小i成了最好的朋友,它们永远也不分开,这就是整体认读音节,谁能叫出它们的名字?(指名读)。
2、师:你能读出它们的四声吗?自己试着读一读,抽读卡片。
六拼音练习。
1、现在我们要去苹果园摘苹果了!你们瞧!(师出示小黑板)。
2、每个苹果上都有一个拼音,你们一定要正确拼出来才能摘下苹果呢!谁拼对了,摘下红苹果,老师就把它送给你,你们先自己试着拼拼。
3、小组四人练习拼读。
4、指名到台前拼。获取“红苹果”
七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勇气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模板12篇)篇四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背诵全文。
4.理解课文的寓意,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了解作者,读准字音节奏,熟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解题:《秋水》是一篇寓言故事。标题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意思是秋天的洪水。
二.作家作品与时代背景:见《点拨》第141页。
三.结合书下注解和《点拨》,给下列字注音,并了解其意义:
泾:():自流的水波澹):水边。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旋:():转过殆():危险。
四.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
1.泾流之大。“泾”通“径”,径直。
2.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别。
五.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六.当堂练习:
1.填空:
(1)《秋水》是一篇_______。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名____,____中期____国人,著名____家,____家。是__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一同被世人并称为“____”。
(2)《庄子》不仅是一部论述精到的________,而且也是一部文采绚烂的________。是__家经典之一。具有________的艺术风格,今存三十三篇。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泾流():________两澹):________。
渚崖():________则殆矣():_______。
3.找出文中含通假字的两个句子,并解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疏通文句,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上一课时的作家作品和生字通假字。
二、大声朗读课文两遍。
三、对照书下注解和〈〈点拨〉〉,疏通文句。注意以下重点词语和句子:
1.词语:
时:按时灌:注入于是:在这个时候以:认为美;美景。
尽:全部东行:向东走至于:到达东面:面向东,东:向东,朝东。
端:尽头始:才若:传说中的海神名闻:听说知道以为:认为。
若:及比得上谓:说且夫:况且而且闻:听说少:认为……少。
闻:学识轻:认为……轻者:……的人始:起初,开始孚:不。
子:你,对对方的尊称穷:穷尽殆:危险长:永远,长久见笑:被耻笑。
大方之家:得大道的人,方:道。
2.一词多义:
望洋向若而叹:海神名,名词。
以为莫己若者:及,比得上,动词。
闻道百:听说,知道,动词。
闻且夫吾尝闻:听说,动词。
少仲尼之闻:学识,名词。
河伯始旋其面目:才,副词。
始吾孚信:开始,起初,名词。
3.古今异义:
至于古:到达今:用作另提一事的连词。
东面古:面朝东今:东边。
河古:黄河今:泛指一切河流。
4.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时:名词活用为动词,按时。
顺流东行东: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朝东。
天下之美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美景。
5.特殊句式:
(1)莫己若:倒装句,即“莫若己”:无人能比得上自己。
(2)我之谓也:倒装句,即“谓之我也”: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状语后置句,即“吾长于大方之家见笑”: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四.脱离资料,用自己的话准确翻译全文。
五.当堂练习:
1.选择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秋水时至(按时)百川灌海(注入)。
b.泾流之大(直流的水波)两邃狙轮间(水边)。
c.东面而视(东边)不见水端(尽头)。
d.闻道百(听说)且夫吾尝闻少仲尼之闻(认为……少)。
2.翻译重点句子: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________________。
(3)且夫吾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________________。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理复习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词多义:
若闻。
始
古今异义:
至于东面河。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分析理解课文,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重点字词、句子翻译。
二、熟读课文三遍。
三、结合《点拨》第141页(三),理解课文的结构层次和中心思想。
四、结合《点拨》第141页(四),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与写作借鉴。
五、人物形象分析:
课文通过对河伯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成功地塑造了河伯这一鲜明的形象。他的性格特征是骄傲自满,但是善于思考和自我反省。
六、后世由本文引申出的两个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七、背诵课文。
八、当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1)文中写黄河水流之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河伯善于反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寓言蕴涵了怎样的道理?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请举例说明。
3.关于本文蕴涵的道理,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伯的自知之明是可贵的,但随后的妄自菲薄并不足取。
b.人应该正确评价自己。
c.看到他人的伟大,才会感到自己的渺小。
d.学,然后,知不足。
4.你知道出自文中的两个成语吗?请写出来,并解释。
5.完成《点拨》第143页到145页的作业。
勇气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模板12篇)篇五
1.理解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勇气。2.学习讲述故事。3.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颀长(qi)熹微(xi)寥寥可数liao呜咽(ye)。
2.解释下面的生词。
拘谨:(言语、行动)过于谨慎,拘束。(2)颀长:身量高。
(3)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孔:很(4)熹微:目光微明。
(5)悉意:全心全意。(6)寥寥可数:形容非常少。
二、导入。
和平是一种信仰,为了捍卫它,许多人不惜献出无价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本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由法国诺曼底登陆时发生的一个感人故事。
三、正课。
1.提问:美国伞兵讲的故事从课文的哪一段开始到哪一段结束?
讨论并归纳: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到倒数第五自然段结束。
2.提问:课文开头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交代故事的叙述者和主人公之———美国年轻伞兵的外貌、功勋。
3.提问:课文最后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课文最后四段写作者听完故事后的感受,在文中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4.提问:阅读课文,说一说,故事是怎样开头、发展、结束的?
讨论并归纳:
1)开头:盟军向诺曼底空投伞兵,美国年轻伞兵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敌占区着陆。
(2)发展:年轻伞兵遇到德国人的追捕,一个法国女人救了他,被德国人发现,她的丈夫被德国人打死。年轻伞兵跑进了树林。德国人继续追捕他,他又一次来到这个法国女人的房子。这个法国女人又一次掩护了他。
3)结束:美国年轻伞兵获救。三天之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5.请试用美国伞兵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1)从叙事角度看:以美国伞兵的口吻讲述一个法国女人两次掩护地而牺牲了自己的亲人的故事。歌颂的主要对象是这个法国女人。而原文则是从第三者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歌颂的对象不仅有法国女人,还有美国伞兵。
(2)从表达效果看:以美国伞兵为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更显得真实感人。而原文则能从更广泛的视野,叙述美国伞兵所无法看到、听到的细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7.提问:课后练习一、l。
讨论并归纳:当美国伞兵第一次来到农家门前请求给予掩护时,法国女人回答说:“哦,当然啦。”法国女人认为美国人是盟军,是来法国赶走德国人,解放他们的。理所当然得到法国人的保护。当美国伞兵第二次来到农家门前请求给予掩护时,法国女人再一次收留了他,并说:“哦,当然啦。快!”法国女人并没有因为第一次掩护了美国伞兵而牺牲了自己的丈夫而感到后侮,还是一如既往地掩护美国伞兵。法国女人为了和平,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不惜牺牲,包括自己亲人及自己的生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8.提问:课后练习一、2。
讨论并归纳:我认为作者更重的是法国女人的勇气。青年伞兵的勇气是拼命的勇气,但是法国女人的勇气是一种为了捍卫和平的信仰而不惜牺牲的勇气。这种勇气更值得人们的尊敬和赞颂。
9.提问:课后练习一、3。
讨论并归纳:“有福气”是说明这位法国女人值得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敬重。她的信仰是捍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她懂得为了捍卫自己的信仰必须付出代价甚至宝贵的生命。所以她毫不犹豫地做出了牺牲。
四、小结。
本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一个法国女人为了掩护美国伞兵,不惜牺牲自己的亲人的故事。赞美了为了捍卫世界和平,不惜献出无价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的勇气。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
勇气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模板12篇)篇六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了前面学习小说的基础,本文又是自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课文的主题,并且运用学习过的刻画人物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小说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文中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学会复述故事。
3.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体会作者赞叹的是什么样的勇气。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了解作者独特的叙述视角。
2.体会人物形象的含蓄深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法国妇女的勇气和力量。
2.养成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体会作者赞叹的是什么样的.勇气。
2.难点:体会人物形象的含蓄深刻。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4]。
勇气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模板12篇)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国庆节是几月几日?(十月一日)今年是第几个国庆节?(61)也就是祖国妈妈今年几岁呢?(61岁)观看祖国妈妈刚成立场面。
多媒体展示:仪仗队、礼花、老百姓载歌载舞的场面。
勇气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模板12篇)篇八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早春时节梅花盛开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让学生置于春光之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2、春姑娘说,要想到梅花山上看梅花,就要开动小脑筋,先过字词关。投影,指名认读:
寒气退尽挨着休息散发涌动人流。
片片彩云晶莹透亮欢乐的海洋。
二、精读课文。
1、你们顺利闯过了字词关,春姑娘这就领你们去赏梅啦!(配乐欣赏图片:各种各样的梅花)。
2、哇,梅花山上的梅花这么美啊!老师看到小朋友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嘴里不时发出赞叹声,都看得入迷了!
4、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第一段,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感受到什么?
6、逐句交流:
第一句:指名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主要理解“早春”,体会到梅花的不怕冷、多)。
填空:()的梅花。
第二句:步骤基本同上。
(抓住“挨着”“片片彩云”体会到梅花的多、颜色美)欣赏图片。
第三句:看图理解“晶莹透亮”
指导读好“淡淡的清香”(梅香好像飘进了我们的心里)。
7、刚才小朋友们自己读书体会到了梅花山上的梅花不怕冷,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了,而且那么多那么美,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现在让我们拿起书再一起把第一段美美地读一遍!
8、听你们读书,我仿佛就看到了那像片片彩云的梅花,闻到了淡淡的清香。美丽的梅花闻名中外,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人流如潮,热闹非凡。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欣赏图片)。
说说看到了什么?(出示词语:人流)。
想象一下赏梅的人在这里边走边看,边看边走,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指名读,自由交流。
10、满山的梅花开放了,看梅花的人又那么多,说说笑笑,热闹非凡,所以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齐读最后一段。
11、看黑板总结:
课文第一段写了梅花盛开,第二段写来梅花山看梅花的人很多。男女生各读一段。
12、学完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说一下吗?
例如:我知道人们喜爱。
梅花散发出。
板书设计:春到梅花山。
梅花人们。
开得早喜爱。
多美香多、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勇气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模板12篇)篇九
今天我执教第八课拼音教学声母zhchshr的第一课时,整个课堂的预先设计是这样安排的:复习了平舌音、看图片讲故事,引出音节zhichishiri通过学生背诵语境歌,检查预习情况,从而进入本课教学内容声母教学,接下来应该是整体认读音节及其四声的学习,复习巩固部分,我安排了区分声母、音节、单韵母的,在拼音句子中找翘舌音的课堂练习,按理说我的课堂设计应该是很好的,但是在课堂上并没有完成我的教学流程。在评价时,大家说我的优点,而缺点没谈,以学生数多为由而避之。
反思一下,其实,学生数多不是主要原因,而是我的教学机智不成熟,教学应变能力差,在开始的时候我以音节引出声母教学应该说是一个大胆而且比较好的尝试,在书写的时候,我也能做到由示范、讲解,由扶到放,而到教整体认读音节及四声却抱着不放,这就说明我的教学机智不够,还需要多历练,如果在这个环节我能放一放,就不会出现时间不够用的问题了,而且在课堂上亮点会更多一些。
勇气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模板12篇)篇十
教学目标:
1、知道八路军精心照料母鸡,细心保管鸡蛋的原因,体会八路军热爱人民,自觉遵守纪律的优良作风。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
3、继续学习读句子,体会作者怎样准确运用词语;会照样子写带有“为了”的'句子。
4、能默读第1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说出这两个自然段的大意和不同;能抓住关键词句说出八路军战士是怎样精心照料这群母鸡的。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审题。
看到课题,你能说出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吗?
br/。
勇气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模板12篇)篇十一
这是一组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它可以和表示动作的词语搭配。
得过小儿麻痹症。
落下残疾。
做出姿势。
第二组:情况情绪。
这也是一组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它也可以和表示动作的词语搭配。
镇定情绪。
了解情况。
第三组:讲述鼓励。
这是一组表示动作的词语,它可以和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搭配。
讲述故事。
鼓励别人。
我们的汉语讲究词语搭配,搭配准确,才能表达清楚。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老师引导学生,由复述课文到言简意赅:
英子是一个文静自卑的女孩,一次故事课上,同学们送给她掌声,她变得活泼开朗了。
小结:写事的文章,说清楚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样?就把课文主要内容说清楚了。
板书:自卑自信。
此时,你的头脑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就让我们回到那次故事会,走近那次掌声。
三、研读课文,感受掌声。
1、默读课文,思考:掌声几次为英子响起?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划下描写掌声的句子。
2、学生读划下的句子。
3、我们先来看第一次掌声。我把句子打到了大屏幕上,谁来读读?
大屏幕出示: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4、发现什么了?(少了终于和一摇一晃)。
5、没有终于和一摇一晃,读着也很通顺啊!少了不行吗?(不行)。
6、先来说说为什么少了一摇一晃不行?(一摇一晃写出了英子走路的姿势,因为她是残疾人。没有一摇一晃就感觉她是正常人。)。
7、你从哪里知道的?读一读。
8、你真会读书,联系上文知道了英子是残疾人,读懂了“一摇一晃”不能少。
读“一摇一晃”句。
9、再来说说为什么“终于”不能少?(有终于感觉英子走得挺困难的,没有终于感觉英子走得很轻松。)。
10、你是说英子不是一下子就走上了讲台,而是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读读“终于”前面的句段,划下让你感受到艰难过程的词句。
学生默读课文。
11、说说你划下了哪些词句?谈谈你的体会!
(1)学生读“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句。
你体会到什么?(英子自卑,不愿意上去)。
读读这个句子。
(2)学生读“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句。抓住三个词语谈体会到的艰难。
上去?还是不上去?英子犹豫不决,左右为难,心里矛盾,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尽管不情愿,但还是战胜了自己,慢吞吞站了起来,难为的都要哭了。
读读这个句子。
12、从“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到“犹豫”,再到“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英子经历了一个怎样艰难的过程啊!
读“终于”句。
(买拐杖、搀扶、给她加油、送掌声)。
14、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孩子!但哪种方式最好?大家讨论讨论。
掌声!因为搀扶也好,买拐杖也吧,都不会让英子有自信,却让英子觉得自己不行。而掌声就会给英子自信。
英子不需要同情、怜悯,她需要的是鼓励的掌声足矣。
15、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读--。
16、此时,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包含的是对英子的--鼓励、敬佩、支持、勇气……。
17、男女生对比着读读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女同学读掌声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句子,男同学读写掌声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18、掌声渐渐平息,英子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听--。
多媒体播放配乐故事:
谢谢,谢谢大家。我想给大家讲一个童年的故事。6岁那年,我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医生说我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爸爸妈妈苦苦哀求医生治好我的病。医生们也想尽了办法,可我的腿还是落下了残疾,走起路来一摇一晃,难看极了。
有一天,我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看到几个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还不时嘀咕着什么,我知道:他们肯定在嘲笑我。我再也没有勇气上学,只好一个人偷偷溜回了家。从那以后,我特别怕见人,每当看到小伙伴高高兴兴背着书包上学时,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其实,我好想和老师同学们天天在一起。从那以后,不论刮风下雨,我每天坚持早起,总是第一个走进教室,不愿意让大家看见我走路的样子,只能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19、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读--。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20、这掌声仿佛在对英子说--。
英子,你真棒!
英子,没有人歧视你,你真勇敢!
英子,你的普通话真好!故事真感人!
英子,我们不会嘲笑你的,我们会帮助你!
……。
(跳绳、游泳)。
跳舞都做了,这些不在话下。
(参加运动会、残奥会)。
是啊,后来的英子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优异的成绩被北京的一所大学录取了,成了一名大学生呢!
英子忘不了的是那一次掌声,她在来信中说:
22、读--。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23、是啊!老师配乐朗读--。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
能唤起人们的勇气!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
能给我们带来一缕阳光!
掌声是一把钥匙,
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闪闪的星星,
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24、让我们记住: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掌声送给别人。
下课!
勇气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模板12篇)篇十二
声、文静、姿势、轮流”等词语。
2、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情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他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述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激发情趣。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9课《掌声》教师书写课题,学生书空。
2、指名读课题你希望得到掌声吗?在课堂上谁表现得最出色,我们将把掌声送给他。
二、初读感知体味人物。
1、自由读课文,想想英子留给你的最初印象是什么?(自卑、忧郁……)。
2、从文中那些句子能感受到英子的忧郁?学生快速读句子,边读边划。
3、学生交流划出的句子。
4、为什么英子怎么忧郁?(因为她是残疾儿童)。
5、设想一下一个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有什么不同?(行动不便、性格孤僻、不合群)。
6、同学们感受到了不同,让我们怀着真诚的心走进英子的世界。
三、深入课文朗读体会。
1、课件出示。
指名朗读。
你脑海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英子默默地独来独往)。
指导朗读:重点词早早的最后一个离开。
(学生练习、齐读)。
你体会到她当时的心情吗?(紧张、有压力)。
3、英子会怎样做?生自由朗读。
4、了解一个人不难,走进内心世界却不容易,影子在犹豫什么?(该不该上台讲,心里十分矛盾)。
6、a、当英子不得不走上讲台时,她最需要的是什么?(大家的鼓励和支持)。
b、同学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掌声)。
e、课件出示第二次掌声指名朗读通过这掌声同学们想告诉英子什么?(英子你读得真好,真棒)。
f、通过这些同学们都想表达对英子的称赞教师板书。
8、是什么使英子发生变化?(掌声)。
是单纯的两次掌声吗?让我们来看看英子的信。
课件出示信的内容。
掌声中还包括了什么样的感情(同学们不歧视英子)。
英子从掌声中得到了什么?(信心)教师板书。
9、现在你对掌声有了新的了解吗?在生活中社会处处需要掌声,你会把掌声献给谁呢?
课后练习。
四、总结全文申华主题。
英子从掌声中得到了自信,同学们也将自己的掌声送给了需要它的人。让我们一起把掌声和鼓励送给英子。愿她的世界处处充满爱。
板书设计:
掌声。
鼓励称赞。
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