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优秀18篇)

时间:2024-12-26 作者:FS文字使者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如果你正在编写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参考下面这些范文,或许会给你一些思路。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优秀18篇)篇一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以及新闻在结构上的特点。

2、关心国家航天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把握新闻真实性原则。

2、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钱学森讲“万户飞天”

钱学森给年轻人讲了他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过的“万户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公元十五世纪的中国。

那是明朝宪宗皇帝成化十九年。有一位富有人家的子弟叫万户。他熟读诗书,但不去投考。因为他不爱官位,爱科学。他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人发明的*和火箭。想利用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人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天,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然后,他命令他的仆人点燃第一排火箭。

只见一位仆人手举火把,来到万户的面前,心情非常沉痛地说道:“主人,我心里好怕。”

万户问道:“怕什么?”

那仆人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

万户仰天大笑,说道:“飞天,乃是我中华千年之夙愿。今天,我纵然粉身碎骨,血溅天疆,也要为后世闯出一条探天的道路来。你等不必害怕,快来点火!”

仆人们只好服从万户的命令,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飞车周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顷刻间,飞车已经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正当地面的人群发出欢呼的时候,第二排火箭自行点燃了。突然,横空一声爆响。只见蓝天上万户乘坐的飞车变成了一团火,万户从燃烧着的飞车上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摔在万家山上。

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一个青年人问道:“后来呢?”

“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万户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倍受列强的欺凌。但是,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

“实际上,早在明代我国便发明了二级火箭。多级火箭为我国首创,是人类火箭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是现代多级火箭的先河。”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

20xx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如今,科技实力是评价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20xx年,中国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想——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感到骄傲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回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重新感受那份自豪与骄傲以及重温那段艰难的航天历程。(写出课文标题)请同学们看屏幕画面,以自豪的神情去回顾我国的航天历程。(放映幻灯片)。

二、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以前学过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即找出本文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主体(4—26段):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1)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3)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结尾(27—30段):(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三、解决几个问题: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州五号”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这篇新闻的真实性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例说明。――用了大量的数字来体现真实性。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今天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一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4、谈谈本文的结构特点。

一般的文章可以分为三种结构:线形结构、网状结构和圆形结构。本文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四、布置作业。

结合本文,课外搜集资料编写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优秀18篇)篇二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2.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优秀18篇)篇三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三、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2.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四、分析与探究。

1.【提问】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

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

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优秀18篇)篇四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一课时。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

(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依据自主学习原则)。

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2)完整性。(3)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扭转乾坤一鼓作气不同凡响。

翌年横亘酝酿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三)合作学习,教师质疑,学生讨论。(依据合作学习原则)。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屏幕显示)。

目的: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部分: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

(四)分析与探究(依据探究学习原则)。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屏幕显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课堂小结(屏幕显示)。

本文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很清楚,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它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略)。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优秀18篇)篇五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二、能力训练目标。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教学设想。

三、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互相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二、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介绍。

2.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三、分析与探究。

1、请根据导语、主体、结尾的结构将文章划分成三个部分。

1~3——导语。

4~29——主体。

30——结尾。

2、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3、按照时间顺序,概括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

1958.5.17,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幕;

1960.2.19,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1970.4.24,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了天空;

1986年出台的“863”计划,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1992.9.21,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

1999.11.20,“神舟”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功;

19,“神舟”二号发射成功;

325,“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1230, “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1015, “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进入太空。

4.【提问】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5、分析本文结尾的特点和作用。

7、探讨交流 : 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呢?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优秀18篇)篇六

1、知识目标: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2、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写作背景。

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可以说,飞船的升天,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

二、作家作品。

贾永、曹智、白瑞雪,新华社记者。

三、重点字词。

耸入云天翌年扭转乾坤横亘。

[课文分析]。

一、结构内容。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报道,作者以大量的翔实的材料叙述了中国人近半个世纪的飞天梦想。叙事清晰,语言流畅生动。

俗话说:“画龙还须巧点睛。”如果把写文章比作“画龙”,那么拟题就是“点睛”.本文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非常醒目,又非常简约,同时又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限定了写作的范围。新闻通讯的标题非常重要,因为读者拿起来之后会先看标题,然后才决定看还是不看。所以记者在写新闻标题时下力气很大,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可见对新闻标题的重视。

按照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可把本文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导语。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时间是月15日,地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事件是中国发射载人飞船成功。

本文的导语用了两种写作方式:描述式和评论式。

写发射的环境是“朝阳辉映”,发射架是“耸入云天”,“神舟”五号是“乳白色”,而写到杨利伟则是“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发射时,“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这些都是细致的描绘,把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送入太空时的情景精雕细刻的描写出来,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这样的描写还把读者带入了一种激动人心的氛围中去,同学们请想一想,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过飞天梦想了,就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实现了,怎不让每一个中国人激情澎湃?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写法。

本文的导语不仅于此,作者还对这个壮举加以评论,是谓评论式写法。在描写发射情景之后,又对其意义作了阐释:“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他表露的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倾向、观点,而是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对这件大事的倾向、观点。

这样,文章一开始的导语就把读者引到了这样一个宏大而激动的场景中,同时,又对这次发射的意义作了评论,大张了中国人的志气。所以说,这个导语写得很到位,很精彩,既把最重要的东西用不多的文字告诉了读者,又写得生动感人,应该说收到了很好的新闻效果。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优秀18篇)篇七

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了解新闻结构上的特点。

2、掌握课文整体结构、体会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3、关心国家航天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2、学习科学家不断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整合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新闻报道就回顾了这一段历史。

今年的10月24日,我国的“嫦娥一号”飞天,开始月球之旅。这是我国航天之路的继续。四年前,我国的“神舟五号”第一次将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我国的太空之旅,可谓喜报频传。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四年前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回味一下那个曾让十三亿人倍感自豪的经典时刻。

(二)感知课文。

1、几位学生连读全文,思考:本文真正写新近发生的事件是在哪些自然节?

[第1、2、3和最后两节。]。

2、除此而外的共计24个自然节是写什么内容的?

[背景材料,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三)鉴赏全文。

1、研究探讨本文的标题有哪些含义?

2、第4~28自然节,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有何作用?

3、请同学们自己介绍还知道哪些“中国航天大事记”。(课后研讨与练习三。学生如果说不全,应该鼓励学生课后查资料,同学间交流所查资料――此题意促使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附: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05)――可将此材料打印发给学生。

1、根据此文,总结新闻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四)小结全文。(此教段宜放手让学生自己小结在本课中所学的知识要点。)。

在课文第14节提到:“这年3月,由4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四位科学家是:

(五)、问题探究。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新闻的真实性特点。

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明确: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六)、作业:写一则400字左右的新闻。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优秀18篇)篇八

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经典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 了解“神舟”五号升天的相关事宜,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分析课文标题的特色,学会拟新闻标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三维目标。

1.了解“神舟”五号升天的相关事宜,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结合课文内容,试编写“中国航天大事记”。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神舟”五号,进行话题的搜集和整理。

4.分析课文标题的特色,学会拟新闻标题。

5.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嫦娥奔月是一个美丽的神话,可充满智慧的中国人民却用自己的双手将这一神话变成了现实。(学生兴趣被激发)。

【多媒体出示英雄杨利伟的图片】。

师 图片中的英雄是哪位呢?

生 (大声)杨利伟。

师 他是干什么的呢?

生 民族英雄。(学生笑)。

生 我国第一位宇航员。

生 准确地说,他是我国第一位飞向太空的宇航员。

……。

师 看来,大家对时事都非常了解啊。不错,他是一位宇航员,更是一位英雄。他的成功凝聚着许多中国人民的期望和汗水。xx年10月15日清晨的瞬间,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永恒的骄傲和不朽的回忆。(学生的热情被点燃)。

师 下面,我们通过新闻报道《飞向太空的航程》来详细了解一下中国的航天事业。

【多媒体出现课题】。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师 屈原曾经仰望浩渺宇宙发出天问,敦煌的飞天壁画诉说了中华儿女几千年的一个梦想,飞天是那么坚定的一个幻想,走进无数智者的梦境。中国的航天事业又是一条怎样的漫漫长路呢?请大家迅速阅读课文,给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编一份大事记。

师 经过快速的阅读,下面我们有请第一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他们的进展。掌声有请。

小组代表 谢谢大家的掌声。我们小组经过阅读筛选,觉得以时间为线索进行编排是比较合适的。我们选用了表格的表现形式,请大家一边看我们组整理出来的表格,一边可以在课文中找相对应的句子,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师 发言人的嘴可真厉害。

小组代表 从时间来看,我们找到的重要发展过程有:

1.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人造卫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震撼。

2.1958年5月17日,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下决心要“搞人造卫星”。同时,全国各地的科研所、科学家迅速行动起来并制定了计划。

3.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4.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同时,中国宇航员的选拔工作结束。

5.1986年3月,以邓小平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批准了“863”计划,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6.1992年9月21日,以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

7.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年1月9日,“神舟”二号飞船发射成功。

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9个月后,“神舟”四号发射成功。

10.最为辉煌的时刻:xx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师 非常精彩,非常精彩。整个信息筛选合理准确,发言人流利清楚,很有水平。让我们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 下面,我们通过录像片段再来重温一下这一个个难忘的历史瞬间。

【多媒体播放“神舟”五号发射的瞬间以及杨利伟返回地球的瞬间】。

师 xx年10月15日上午9点整,“神舟”五号正式升空;9:33分,飞船和地面的第一次通话实现;17:04分,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俯视我们美丽的地球;18:00杨利伟在飞船内展示联合国和中国国旗;次日,中国第一位太空人从太空归来。

生 是我们可爱的科学家,他们为之付出了智慧和心血。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生 是那些工程师,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将梦想变成现实。如果给我一束鲜花,要送给发射现场的人,我会挑工程师的。我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在“神舟”四号发射时,只有零下38度,一位技术人员为了扶住倾倒的仪器,伸出的手粘在上面,拿下来时已经血肉模糊。在“非典”时期,曾经有一位技术人员患病倒下,全部技术人员几百人进行隔离,但他们通过电话和网络坚持进行工作,商讨技术方案,保证了“神舟”五号当年成功发射。

师 我想起了作家魏巍在抗美援朝的报告文学中说的一句话: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啊!

生 我觉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也是非常重要的。譬如,在我们国家国力比较微弱的时候,毛主席就能以超常的魄力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此外,邓小平、他们也功不可没。

生 我觉得大家还忘了一个人没有说,那就是我们的人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花了近十亿人民币,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这些都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人民的血汗钱啊。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没有人民是不行的。“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学生大笑)。

……。

师 很好,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事实上,如此庞大的一个工程,要指出谁的功劳最大实在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我们只能说,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这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它的成功是离不开千千万万的人民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只有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国人民梦想许久的飞天才能实现的主要原因啊!

生 我觉得这篇报道的手法运用比较有新意。“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在瞬间被所有的中国人知道了。因为现在的传媒那么发达,如电视现场直播等,让有心了解的人第一时间都可以了解。如果第二天的报道仍和昨天一样,那就没有什么特色了。所以,在安排结构上作者动了脑筋,他把飞船发射作为线索,以“神舟”五号的发射为引子,借机回顾了中国的航天史,让读者接受了更多的信息,最后,又以“神舟”五号的发射作为结束。这样,首位都是最新消息,具有时效性,中间部分,合理地安排了相关的知识。整篇报道内容充实,结构合理。(学生报以掌声)。

生 我觉得课文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已经高度地概括了它要表达的内容了。“航程”包括了一个过程,从起始以来的漫漫征程都是可以说的,所以在报道中,作者抓住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作为线索,将中国航天发展的简史表述出来。

生 我补充一点。航程包括起点和终点,我们现在只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这个航程中写下了精彩的一页,但还不是结束,还有更辉煌的前景在等待我们。所以,课文标题还贴切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声:我们还有更精彩的。

……。

师 两位同学都抓住了标题来谈。我们常说,好的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这篇课文的标题的确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一般情况我们如何拟好新闻的标题呢?要注意以下几点:

【多媒体课件显示】。

一是宜明不宜隐。如果标题能一下子抓住观众,激起观众“想看”的欲望,才能谈及内容是否“耐看”,如:“一桩假药案两命归黄泉”。这个标题不仅言简意赅、浅显明白,而且震撼人心,富有吸引力。相反,“我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收效明显”这个标题看上去没有问题,但不够明白,收到的效果是什么,观众在标题中无法看出来。

二是宜实不宜虚。尤其对一些十分重要的新闻报道,利用标题可以把新闻的重要价值和报道意图很好地体现出来,进而在有限的时空传播更多的信息,让观众多侧面、多层次地了解到他们最需要获得的事实。如一个区的残疾人参加残联组织的为民服务活动,内容是上街为民免费修理家电。记者写的标题是“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街头献爱心”,这个标题不仅太虚,而且不够准确。若将其改为“××区残疾人上街为民义务修家电”,修改后的标题虽然很一般,却使原来的虚题变成了实题。

三是宜短不宜长。必须用最简洁的文字,明白地标出新闻中最新鲜的、最能体现事物本质的东西,形成视觉第一冲击波,以此吸引观众。

【学生一边记一边体会】。

课堂小结。

古有屈原发天问,今有嫦娥飞天梦。飞天的梦想,经过无数人的努力,我们终于实现了它,这是我们的骄傲,同时也是对我们的激励,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和英雄,把我们的航天事业推向世界的顶峰。这个目标交给谁了呢?就要靠各位同学的努力和进取。

布置作业。

任选一个身份,如学生、工人、农民、华侨等,给杨利伟写一封信,表达你对“神五”升天的看法。

板书设计。

飞天——梦想——无数人的努力——实现梦想——路,还很长……。

拓展阅读。

太空英雄杨利伟。

杨利伟身高1.68米,1965年出生在绥中县。

父亲曾是该县农副产品公司高级经济师,母亲是一名教师,其姐姐和弟弟现仍在绥中县工作,家庭状况在当地也算是小康水平。

杨利伟在母亲同事的介绍下,与同县姑娘张玉梅相识相恋,1990年冬天喜结良缘。当时部队规定飞行员结婚后其家属可以马上随军,杨利伟的爱人婚后即随同杨利伟到西安,后又到四川。

中国开始进行航天载人飞行试验后,杨利伟通过考试与全国选拔的12名“太空飞人”来到北京航天城进行艰苦的训练。期间按规定每4年才能有十多天的时间回老家探亲。在他进行太空人训练的3年期间没有见过自己的弟弟和姐姐。

不过,杨利伟的父母每年都会到北京小住,与儿孙团聚。杨利伟每逢周末亦会结束训练回到家中与亲人相聚。杨利伟的爱人也任军职,在航天城里工作,儿子则每天乘坐航天城的班车到市内上学。

目前薪水万元常寄钱给父母。

据杨利伟的姐姐介绍,杨利伟小时候身体很好,很少生病。姐姐说,他们的父母70多岁,但身体一直很硬朗。她说,小时候弟弟就喜爱体育运动,喜欢游泳、滑冰,常在外面玩耍,入伍后田径项目仍名列前茅。

由于十年前杨利伟就被选拔成为太空人进行训练,家人也知道部队的纪律,从不过问他在部队上的事情,只知道他平日的工作就是训练,只见过他身穿宇航服的照片。

杨利伟入伍后,因工作原因很少回家,即使回到家中也只是陪父母聊聊天,尽量不上街,减少与外界的接触。所以,他与同学们很少往来。xx年,杨利伟回到家乡过春节,之后姐姐与弟弟再没有见到他。

姐姐介绍说,弟弟上学时成绩一般,但理工科成绩很好,到部队后也一直坚持学习,回到家中探亲时也会玩玩电脑,特别喜好摆弄各种电器。据了解,杨利伟目前的薪水有一万元,与民航飞行员相比略低,但他时常寄钱寄物给绥中的父母以表孝心。

杨利伟的父母于十几天前来到北京航天城杨利伟的家中,并将家中有关杨利伟的照片带到北京,交给有关部门。目前,只有杨利伟的姐姐与弟弟还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老家。

绥中县委书记刘向阳说,杨利伟是绥中县的骄傲,绥中也为培养出这样优秀的人才而倍感自豪。

杨利伟成当地学生“名人”

提起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的“锦西炼油化工总厂”“绥中白梨”和“水上长城——九门口长城”,都颇具名气,如今“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再次使国人关注的目光聚集在绥中县。

不知是绥中人的身体特质还是其他原因,部队常会到绥中县高中选拔飞行员。杨利伟就是在1983年从绥中县第二高中,被部队选拔培养后,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

当时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体检,挑选一批身体素质较好的进入复检,再到锦州部队医院检查,最后只剩下几名同学,再到沈阳一家部队医院进行最后测检后,即确定入选飞行员。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恢复高考,能够成为一名飞行员是非常令人羡慕的,绥中第二高中,有2名学生被部队选走,杨利伟与另一名同学,一下子成为当地学生中的“名人”。

20年过去了,曾教过杨利伟的教师大多已退休,但提起当年选拔飞行员的事情,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可见当时“选飞”的影响。

被评为一级飞行员。

1983年9月,杨利伟考入空军第八飞行学院,毕业后成为空军某部飞行员。在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太空人大队太空人之前,杨利伟是一位拥有1350小时飞行经验的强击机和歼击机飞行员,历任空军航空兵某师飞行员、中队长。

他在空军时,被评为一级飞行员,1996年起参加太空人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太空人。经过5年多的训练,他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太空人专业技术综合考核,光荣地被选拔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首飞梯队成员。

鉴赏提示: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记者以三个小标题的形式将文章分成三部分,记叙了杨利伟被选拔为优秀飞行员并最终成为太空英雄的过程。在表现人物时,文章没有像记流水账式交代杨利伟的成长经历,而是选取一些横截面刻画人物性格,并通过杨利伟姐姐的转述以及杨利伟中学时师友的称赞来侧面烘托人物。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人物通讯的写法。

习题详解。

一、命题意图:标题是新闻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注意积累、鉴赏好的标题。

参考答案:本文标题有两层含意: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是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二、命题意图:本题旨在由这一典范的文章了解一般新闻作品的结构特点。

参考答案:本文导语部分是第1、2、3段,点明这篇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这是一个国人瞩目的事件。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国人的飞天梦,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科学家们所作的不懈努力。

另外,这篇新闻还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新闻的地方。

总结: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

三、命题意图:一方面梳理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这一重大科技事件。

参考答案:略。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优秀18篇)篇九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一课时。

(结合课件)。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

(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依据自主学习原则。

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2)完整性。 (3)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扭转乾坤一鼓作气不同凡响。

翌年 横亘酝酿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三)合作学习-----教师质疑,学生讨论。依据合作学习原则。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屏幕显示)。

目的: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部分: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

(四)分析与探究依据探究学习原则。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屏幕显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课堂小结(屏幕显示)。

本文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很清楚,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它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优秀18篇)篇十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课程设计作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2.教学目标:

(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3)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二、教学策略:

1、教学手段。

(1)多媒体。

(2)录音朗读。

2、教学方法。

图片激趣法、信息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通过展示神州“五号”到神州“十号”的图片,引导学生走进中国的航天史。回顾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反映出先民对神秘天空的探寻欲望,直到明朝“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程。

2、回忆旧知:

回忆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理解并区分新闻的“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

3、感知交流:

先播放配乐朗读,为学生创设意境,学生边听朗读边思考,为接下来的感知、探究奠定充分的情感基础。美读之后,教会学生识别生字词,并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路,找出文中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概括段落大意。

4、合作探究:

首先,分析第一部分,找出导语部分主要交代了哪些内容?明确导语部分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和意义。

分析第二部分,明白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的内容以及内容的特别之处,并且要求学生找出作者回顾中国航天史上几件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

最后,让学生体会到中国航天人的艰辛和中国航天历程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发展的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5、拓展延伸:

(1)了解新闻的概念。

(2)了解新闻的四个特点。

(3)了解新闻的结构:倒金字塔。

6、作业布置:

选取身边的事情,依照新闻的一般结构写一篇新闻报道。

四、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

一、学生能在课堂中展示自我,在轻松活动中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实现“双向”互动,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原则,学生能在自由的氛围中提高语文能力,又培养了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2)教学启示。

一、应特别注重老师的主导作用,继续努力锻炼自己对课堂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争取做到更好。

二、继续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进行学习。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优秀18篇)篇十一

1、巩固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新闻报道。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的特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教学方法】。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必修1新闻单元的最后一篇新闻报道,同时,课文是针对中国航天事业这样一个重大题材的报道,既记录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更着力揭示了几代航天人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凸显了国人的喜悦和自豪。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图片激趣法、信息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新闻写作,关注国家大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运用图片激趣法)。

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都反映了先民对神秘天空的探寻欲望,直到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只有到了这一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201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程。

二、回忆旧知。

1、回忆新闻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2、结合本单元的第一篇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理解并区分新闻中的“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

三、理清结构、熟悉内容。

1、对照新闻的一般结构,理清本篇新闻的结构,完成表格:(运用信息归纳法)。

读新闻析结构。

体新闻。

事实??“神五”发射成功?30结尾??中华民族飞天梦圆2、重点学习“主体”部分(运用合作探究法)。

解决思考题:一、背景材料部分回顾了哪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二、给主体部分拟个对仗式标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优秀18篇)篇十二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四、课时:一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

(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

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2)完整性。(3)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扭转乾坤一鼓作气不同凡响。

翌年横亘酝酿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三)合作学习-----教师质疑,学生讨论。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屏幕显示)。

目的: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部分: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

(四)分析与探究。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屏幕显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课堂小结(屏幕显示)。

本文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很清楚,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它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优秀18篇)篇十三

学科语文教材名称高中语文必修1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飞向太空的航程》年级高一学期上期学段第一学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新闻稿的基本特征;2.了解并学习本文的结构特点。

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下,学生结合史实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心时事、热爱祖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树立攻坚克难、坚持不懈的航天精神。

教学重点新闻特点:时效性和目的性。

谈论法。

读书指导法教学资源教材。

多媒体。

国外媒体对“神舟”五号升空的报道;。

“神舟”五号发射视屏;。

一、新课导入1.(ppt展示相应图片和视屏)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再次回顾这段历史!

2.(ppt展示国外媒体的相关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称中国首次载人飞行具有里程碑意义;法国《解放报》一篇报道写道:“神舟”五号的成功再次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的伟大,但是中国不太可能在未来空间站的探索中独自行动;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看看中国记者又是怎样报道这一伟大事件的。

1.在图片展示和视屏观看中,感受中国的航天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阅读课文,对比国外媒体的报道。

1.用图片和视屏导入,非常的直观,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神舟”五号发射的过程有一个了解。

2.将这篇新闻报道与国外媒体的新闻进行对比式阅读,从中发现出不同之处。

二、研读课文。

1.(探究新闻结构)同学们读了这篇新闻,一定发现了这篇新闻并没有按照事件顺序简单的记录“神舟”五号发射的全过程,那么作者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梳理全文,给文章分段并概括大意。

2.(小结新闻结构)这篇新闻的结构非常有特点:主体部分没有继续叙述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发展史的回顾中,这样就使得本文与一般的新闻在写法上有很大不同,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我们在前面的两篇新闻里接触到了。同时这种由现实回顾历史、又从历史回到现实的“饺子式”结构,不仅展示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实现的艰辛过程,而且使得事件的意义和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

1.(1-3)新闻导语:“神舟”五号飞船发射,举国关注。

(4-26)新闻背景:中国航天历史回顾。

(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3)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30)结语:中华民族飞天梦圆。

使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内容和结构都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优秀18篇)篇十四

1、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2、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3、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优秀18篇)篇十五

《太空之旅》是一篇优秀的事件传播报道。作者用大量详实的材料描述了中国人民近半个世纪的飞行梦想。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二、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分析文章的层次与脉络结构,提高分析长篇新闻的能力;。

2、能力目标:继续学习新闻的写作特色和方法,学习拟定标题和撰写导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大事,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使之树立为祖国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四、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耐心阅读较长篇幅新闻,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线索,获取有用信息;。

2、引导学生多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培养其多读报纸,增长见闻的好习惯。

五、教学难点:

2、初步学习撰写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的模仿与创新。

六、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整合法、引导法。

七、教具:彩图系列《嫦娥奔月》、《万户飞天》、《“神六”双雄》、《太空风光》。

八、教学课型:略读、导读课。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远古时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屈原的仰望宇宙发天问,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闻名中外的“爱国飞行师“冯如……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边讲解边展示彩图,让学生轮流传阅)然而,只有到了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梦想到底是如何变成现实的。今天,我们有幸了解到这个历程,解开先前的种种疑惑。那么,就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而骄傲自豪的“飞天”历程。

(二)整体把握,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

主体:(4—26)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时间为线索,特点为“时间为经,事件为纬”)。

航1957年,苏联发射卫星,激励中国也立项研究;。

1958年,毛泽东提出“人造卫星”计划,专家学者制定发展规划方案;。

天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关键)。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升空/“长征”一号火箭首发成功。

大1980年,返回式卫星和原苏联的飞船重量相当。

1986年,“863”计划出台。

事1992年,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1999——2002年,“神舟系列(一至四号)”成功飞天。

记2003年,“神五”成功飞天,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结尾(27—30)呼应开头,回到导语重点内容——中华民族迎来飞天梦圆的时刻!

(干净利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锦上添花)。

(三)情感教育指导:引导学生了解成就的背后是无尽的艰辛与数不清的付出,我们在激动与兴奋之余,要多想想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以及集体力量的可贵。

明确:“我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航天员……。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教学设想。

一、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养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要求学生阅读这篇新闻报道,弄清其结构特征,以之为范本,进行新闻写作练习。

三、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互相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板书课题)。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1.写作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2.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x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1.【提问】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应用新闻结构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新闻结构图,快速掌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选用合适的新闻结构,记录身边的新闻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感受中国航天人在科学探索之路上不畏艰险的崇高之美;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成为理性读者。

教学重点。

快速掌握新闻信息,通过对结构的分析,体会本文与众不同的构思与写法。

教学难点。

快速掌握新闻信息,通过对结构的分析,体会本文与众不同的构思与写法。

教学方法。

微课教学、任务驱动法、例文教学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创新亮点一、例文教学举一反三。

《道德经》四十二章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新闻在学生阅读之前,有如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的一片混沌,但混沌之中,必有以突破的途径。本课我从新闻结构入手,让学生读懂新闻。通过学习这“一文”的阅读技巧,实现从“一篇文章”到“一类文”的阅读技巧的提升,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新闻的阅读方法。

二、角色代入不离新闻。

突破了实用文教学窠臼。实用文实用的特征,决定了实用文阅读的目的是获取文章的信息,而非文学鉴赏。常规课堂教学信息获取与分析枯燥无趣,学生始终是一个看客,游离与教学之外。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新闻任务,设置了播音员、编辑、记者等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自主代入。学生在新闻中完成新闻知识学习,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学生观看微课视频。

(以上为微课视频截图)。

2、发放导学案。

第一课时:

1、我是播音员——我播新闻。

重温新闻这一刻:

给定新华社新闻报道,以主持人身份播音朗读。

2、我是编辑。

(1)画图解惑。

本文刊发在10月17日的《解放日报》上。第二天就收到个别读者来信,表示本文文不对题,且结构混乱不符合新闻要求。如果你是编辑该如何解答?尝试用结构图的方式解决读者疑问。

(2)填补结构图。

请在已画出结构图的基础上,摘取本文航空大事件,填补结构图。

(3)撰写结语。

为纪念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报社想做一个中国载人航天历史回顾专题展。如果你是编辑,请在该专题片撰写结语。要求:结合文本,依据作者观点进行书写。

(4)提炼情感关键词。

为了更好地推广图片展,请身为编辑的你为此次专题展设置几个情感关键词。

第二课时。

我是记者——我写新闻稿。

1、组织学生变身现场记者,书写新闻稿。

专题图片展在杭州市民中心展出。展览反响热烈取得了极大地成功。如果你在现场,请用新闻报道的形式宣传本次展览。

(引导学生完成新闻写作构思流程图)。

课后作业:

以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的形式,展示完成新闻稿。

1、学生课前预习新闻相关知识,利用网络平台收集资料。

2、看微课思考问题并完成导学案。以此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1、学生分组。

2、找出本课对应新闻内容。

3、变身播音员朗读本课对应新闻内容,谈谈朗读感受。

1、小组合作,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

2、结合微课视频知识,辨析本文新闻结构类型。

3、小组合作发挥想象,画出本文新闻结构图。

1、快速阅读全文,摘取航空大事件。

2、将航空事件按时间顺序,填补结构图。

3、最后为图片展书写专题结语。

4、理性分析神舟五号升空背后的故事。

5、概括提炼关键词。

1、思考运用什么样的新闻结构。

2、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作为新闻事件的主体。

3、有什么样的新闻目的。

1、学生展示以微视频形式上传班级qq群,学生课下观看打分评价。

2、展示要求:阐述自己构思构成,以及采用的新闻结构类型与写法。

【本环节设计意图】:

1、微课视频,消解了学生对新闻知识的厌倦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声音与图形营造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对于新闻知识的理解。

【本环节设计意图】:

1、定位信息,快速融入情境。

【本环节设计意图】:

1、角色代入,调动学生积极性,理解本文标题一语双关的含义。

2、消化微课教学知识,实践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3、使学生在合作画结构图的过程中,明白新闻结构可以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写法进行微调。

【本环节设计意图】:

1、锻炼学生摘取搜索新闻信息的能力。这是新闻阅读的要求,也是新闻教学的要点。

2、结语撰写,从知识目标过渡到情感目标。引领学生分析新闻背后的事实。明确神舟五号升空的背后是几代航空人不断努力的结果。

3、概括关键词,锻炼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成为理性的阅读者。

【本环节设计意图】:

1、巩固学生对于新闻结构与写法知识的记忆。

2、从新闻结构输入,以新闻写作输出,实用文的教学目的最终指向生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新闻写作构思流程图。让学生不惧怕写作,让新闻写作soeasy!

【本环节设计意图】:

1、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强调:学生用讲解方式教别人可以记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

学生展示的过程,也是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的过程。在生生互教中,使学生对本课知识点记忆最大化。

教学反思。

《飞向太空的航程》语文老师是在教航天史吗?作为一篇新闻稿,语文老师应该清楚地知道本节课教什么,也应该更清楚地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从结构走入新闻,学生完成了他们可以完成的事情(读懂新闻,读对新闻);从结构走出新闻套路,学生完成了他以为自己完不成的事情(写新闻,说新闻)。出入之间,学生已然人在新闻中,学在新闻中。

为所可能,为所不能,学习就是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理解到应用的过程,更是学生从懵懂走向理性的必经之路。希望用这样一堂课,带领学生飞向新闻阅读的彼岸!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优秀18篇)篇十六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二、能力训练目标。

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目标。

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教学设想。

一、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以本文的学习为契机,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国际时事,培养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要求学生阅读这篇新闻报道,弄清其结构特征,以之为范本,进行新闻写作练习。

三、联系《别了,“不列颠尼亚”》,互相参照体会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要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今天我们的航天人终于实现了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二、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2.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三、分析与探究。

1、请根据导语、主体、结尾的结构将文章划分成三个部分。

1~3——导语。

4~29——主体。

30——结尾。

2、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如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3、按照时间顺序,概括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

1958.5.17,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幕;

1960.2.19,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1970.4.24,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了天空;

1986年出台的“863”计划,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1992.9.21,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

1999.11.20,“神舟”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功;

19,“神舟”二号发射成功;

325,“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1230,“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1015,“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进入太空。

4.【提问】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5、分析本文结尾的特点和作用。

和开头一样,结尾也是新闻的有机组成成分,它写新闻事件的必然结局,是意尽言止时的自然收笔。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尾是主题思想的主要显示,是读者领悟文章内涵的一把钥匙。因而古人有“行文看结尾”“一篇全在结局”之说。本文的结尾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使文章锦上添花。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7、探讨交流: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呢?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优秀18篇)篇十七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难点:

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一、导入。

远古时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也只到了今天,梦想才变为现实。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写作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三、知识链接。

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手法,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和场面,形象的再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报道形式。它不像通讯那样要求写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只是选取全过程中最富特征的一两个片段、场景来加以刻画,将它们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它所刻画的,是新闻事实的“横断面”,是“一串葡萄”中的“特别硕大的葡萄”,是“一串珍珠”中“一颗特别明亮的珍珠”。因此,其报道面比通讯更为集中、更为细腻。在表现方法方面,新闻特写的主要手法是描写。它采用细描为主、白描为辅的手法,对所要报道的事物、人物或景物进行精心刻画,再现新闻现场的具体情景。它当然也使用叙述。有时还采用议论手法,但这些手法处于次要位置。

四、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新闻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2、分析思考:本文标题的含义。

天梦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探究1:本文按什么顺序行文的?

明确:时间顺序。

探究2:作者用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表现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的心情。在那一刻,梦想将变为现实,传达出一种无法自制的激动和欣喜。

3、学生展示自己列出的各时间段的重要事件。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1986年出台的“863计划”,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1999年11月20日,“神州”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功。

20xx年1月9日,“神州”二号发射成功。

20xx年3月25日,“神州”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20xx年12月30日,“神州”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20xx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飞船顺利进入太空。

……。

幻灯片显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五十年代末开始对人造卫星的探索。

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的催化。

神舟一号至四号的顺利升空。

神舟五号升空飞天梦终实现。

神舟六号返回,飞天梦更进一层。

神舟七号成功出舱。

4、分析本文结尾的特点和作用。

家契诃夫曾说:“我要等到想出一个跟开头一样好的结尾才写它。”可见人们对结尾的重视。本文的结尾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使文章锦上添花。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6、学会写新闻。

首先,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

其次,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新闻的标题。

再次,注重新闻的结构。例如本则新闻为首尾复合型结构,原因为本则新闻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五、课堂小结。

本文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材料丰富,条理清晰,学习完本文,不但增长了知识,更增添了民族自豪感。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教案(优秀18篇)篇十八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四、课时:

一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

(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依据自主学习原则。

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2)完整性。(3)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扭转乾坤一鼓作气不同凡响。

翌年横亘酝酿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三)合作学习-----教师质疑,学生讨论。依据合作学习原则。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屏幕显示)。

目的: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部分: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

(四)分析与探究依据探究学习原则。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屏幕显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课堂小结(屏幕显示)。

本文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很清楚,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它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通过写作,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心和创造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我有一个非常漂亮的文具袋。文具袋的外表是两
中班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了解教学的有效性和问题所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实例,希望能给教师提供一些教学思路。1.乐于与同伴交流关于春天的感受
在实践报告中,我们应该详细解释实践活动的目标、过程和收获,以便他人可以了解我们的实践经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实践报告范文,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
优秀作文不仅在语言表达上有精彩之处,在文采和思想深度上也能够给人以启发和思索的余地。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能够启发大
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写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用心去感受生活,思考问题,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观点。阅读优秀作文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类
编写工作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工作思路,明确重点和次重点,提升工作的专业性和条理性。如果你正在为工作计划书的编写而苦恼,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会有一些灵感
中班教案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幼儿全面发展,促进他们的认知、语言、社会情感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接下来是一些中班教案的编写要点和示范,欢迎大家交流和讨论。
规章制度是指为了维护组织的正常运转和秩序,制定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以下是一些规章制度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请大家仔细阅读,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执行,共同
演讲稿是一种将个人观点与事实依据相结合,通过演说来影响听众态度和行为的文体,它要求语言准确、语气得体。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演讲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如何撰写出色的
学会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计划。在下面的范文中,可以看到不同人对个人总结的不同理解和写作方式。20xx年,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团党委关于年度军
自我介绍是一个展示自信和自我认同的机会,可以为我们树立良好的形象。自我介绍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到你。尊敬的中学领导:您好!首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教师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阅读一些精彩的幼儿园小班总结范文,共同学习进步。1、尝试站在不同高度的物体上
中班教案是指中班教师编写的,旨在引导幼儿全面发展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材料。阅读这些中班教案范文,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可以更好地适应幼儿的学习需
每到春节,人们总会在家中贴春联、挂红灯,营造喜庆的氛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总结参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春节期间,让我难忘的事有很多,我感受最深的是那
通过写优秀作文,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这些优秀作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和风格,希望能够让大家有更多的选择
转正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在实习期间所接触到的新知识和技能的整理和总结。以下是一些成功转正的同事们的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转正工作总结有所帮助。我叫xx,于2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写得好,更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发。通过欣赏以下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我们可以对优秀作文的要求和写作技巧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写更多的申请书可以增加我们的竞争力和胜出的机会。跟随小编一起阅读下面这几个优秀申请者的范文,相信它们能给你的申请书写作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恰到好处的节奏和引人入胜的情节设置,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令人流连忘返。在这里为大家展示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秀作文片段,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示和启发。
人力资源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它能够为组织提供人才培养和绩效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下面是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帮到你。户,总人口387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个体差异,有目的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的一种计划。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教学计划范文中发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学期工作总结可以让我们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期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本学期我校信息技术教研组在校领
通过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促使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更好的规划和提升。不同场合和领域的心得体会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灵感。命运赋予我们人类一个永远的使
在幼儿园教案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具。通过学习幼儿园教案范文,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能力。1、引导幼儿认真倾
每一篇优秀作文都是作者用心灵的火花和文字的魔力创造出来的。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各类优秀作文的精彩摘录,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和共鸣。今天是5月21号,我出去踏春
月工作总结也是一种自我激励和自我成长的机会,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的价值。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些常用的月工作总结模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工作总结有助于发现工作上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样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思路和内容。转眼之间,一年已
活动总结是一种汇总经验和教训的机会,可以让我们在下次活动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小编整理了一些活动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同学们,校运动会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实施教学工作的首要准备工作,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导入。南
述职报告既是对自己工作的一次回顾,也是展示自己能力和价值的一个机会。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如何写好述职报告。
优秀作文是一篇独立完整的文章,它需要有清晰的中心思想和合理的组织结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近年来备受赞誉的优秀作文范文,相信它们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写作触
幼儿园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计划好每个教学环节的准备工作,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教学节奏。感谢大家的关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幼儿园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
开学典礼是学校迎接新学期正式开始的一种仪式,给学生和老师们带来了新的期望和动力。这是一份难得一见的开学典礼总结范文,让我们品味感动与思考。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
思想汇报是一个自我激励的过程,通过整理思绪和总结经验,可以更好地引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思想汇报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人人为我,我
工作汇报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使读者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到工作的进展情况。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工作汇报案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写出更出色的工作汇报。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所需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以下是一些写作范文范本,每一篇都有其独特之处,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新的灵感。摘要:职业院校的道德教
毕业留言是我们用文字记录下在校期间的点点滴滴,传递给母校和同学们的情感和思念。接下来,请欣赏一些充满智慧和情感的毕业留言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思考。1.春蚕一生
活动总结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活动的效果和目标达成程度,为今后的活动提供改进和优化的方向。都说范文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活动总结的范文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规划和安排未来的工作。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一份优秀的月工作总结,可以参考以下范文,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思路和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进步和改进之处,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参考。在写个人总结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从中学习和吸取经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优秀作文有着清晰的思路和逻辑,能够引导读者思考问题、探索真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作文选段,每一篇都有其独特之处,可供大家欣赏与学习。在我的记忆中,有
英语是一门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通过学习英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感谢大家耐心阅读这些英语总结范文,希望它们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启发。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凉
每月的工作总结都是一个机会,让我们反思过去,总结经验,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总结一下这个月的工作,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思考和成长机会。紧张的20__年过去了,过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业绩的一种自我激励和肯定,也是对未来工作的规划和展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大家可以从中借鉴经验和方法,来
述职报告是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展示的一种书面报告。这是团队成员交流学习和分享工作经验的宝贵资源,非常值得一看。与危险源的辨识,加大对现场重大安全
优秀作文的篇幅要适中,既能充分展开论述,又不至于啰嗦冗长。如果你想了解如何写一篇出色的优秀作文,不妨参考以下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范文。1、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
优秀作文是作者智慧和努力的结晶,也是阅卷老师喜闻乐见的佳作。总结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优秀的作文可以给读者带来深入思考和共鸣。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
诚信是一种使人受益的智慧,它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一些行业的典型案例,让我们深入了解诚信意识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1.人人诚实千家暖,行行守信万代春。2.如果商
感恩是一种增加生活幸福感的方法,它能够让我们更加体验到生活的满足与快乐。以下是一些感恩的名言警句,让我们通过他人的智慧来领悟感恩的真谛。。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
培训心得体会是反映自己在培训期间思想和行动变化的重要材料。这次培训不仅给我带来了知识的更新和提升,也让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我发现了
在合同协议中,应清晰地规定双方的权益、责任、付款方式等重要事项,以避免后续的纠纷。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优秀的合同协议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转让方(甲方):住
比赛结果的好坏往往是参与者在准备阶段付出努力的直接反映。这些比赛总结范文包含了不同类型的比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比赛的经验和教训。抚州市少儿第六届在我校隆重举
心得体会是我们站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对过去的所学所感进行梳理和总结。下面这些心得体会都是从亲身经历中总结出来的,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为生活在
在编写个人简历时,要简洁明了地陈述个人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专业技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个人简历样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求职起到一些参考和借鉴的作用。
自我鉴定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工作方式,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自我鉴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大家能够对自我鉴定有更深
活动总结是对我们参与的各种活动进行回顾与总结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我们发现问题和提高能力。想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活动总结吗?不妨看看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启发。
发言稿应该突出重点,避免内容过多,以免让听众感到疲惫和厌倦。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的发言稿,感受其中的情感和力量。各位同志们:根据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和省纪
优秀作文可以通过丰富的事例、深入的分析和有效的论证来支撑观点和论述。如果你想欣赏一些文学的力作和思想的佳作,不妨阅读以下这些优秀作文,相信能给你带来全新的阅读体
通过致辞,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表达对某个事件或人物的理解和评价。接下来,请听一些著名人士的致辞,看看他们是如何通过巧妙的表达和触动人心的内容来赢得听众的
读后感是在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或观看一部电影后,对个人感受、思考和体会的总结。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作经典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说到《红高粱》
锻炼写作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篇作文都是一个进步的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可以从中汲取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技巧。我经常驻足树旁
通过社区工作总结,我们可以了解社区工作的成果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准备。下面是一些优秀的社区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灵感。【工作总结导语
实践报告的写作要注重具体细节的呈现,通过具体案例和数据来支撑我们的观点和结论。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彩的实践报告案例,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在大学的第一个
范文范本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写作技巧,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请大家浏览一下这些总结参考范例,找出其成功之处和值得借鉴之处。说明:指导老师指导记
范文范本是一种全面展示写作技巧的工具,通过分析范文可以发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借鉴。1.考验人的才能不在
党员思想汇报是党内民主生活的重要内容,可以促进党内民主的开展和党内团结的加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员思想汇报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xx社区成立于xx年
感恩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够使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恩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一、感恩节背景:在美国,自1941年起,
撰写更多申请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清晰性。在这里,我们为大家精选了一些获得成功的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尊敬的部队首长:您好!我是一
教学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教师总结和挖掘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而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如果你想了解教学工作总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不妨看看下面的范文。时间过得真快,随着寒假
我们常常需要进行自我介绍,无论是在参加面试、加入新的社交圈还是交流合作,都离不开自我介绍。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典型的自我介绍结构和表达方式。
优秀作文需要具备独到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思考能力,以及对语言表达的灵活运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相信对我们的写作能力会有所启迪。端午节快要到了
策划书的编写应当遵循一定的模板和规范,以确保内容的完整性和可读性。下面是一些成功的策划案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策划书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尊敬的赞助商:**于
工作报告不仅是对自己工作的总结,也是对工作单位和领导的一种负责任的表现。在工作报告的范文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写作特点和技巧。运用“互联网+”理念开发
作文不仅是展示我们知识水平和思考能力的窗口,还是培养我们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实例,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您可以更好地理解什么是优秀的作文。
编写事迹材料有助于加深对某人的了解,并从中得到启示和教训。以下是一些令人感动和震撼的事迹材料,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伟大人物的奋斗历程。在自己的岗位上能积极奉献,
中班教案的编写应注重与课程标准的对接,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幼儿的学习要求。中班教案的编写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下是一些中班教案范文,欢迎参考。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找到工作方式上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结对帮扶是一项党员干部一对一结
军训心得是对参与军事训练学生在军人荣誉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等方面的体验和感悟的总结。以下是一些写军训体会的文章,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作为大学生德育教
在撰写申请书时,我们需要注意突出自己的特长和独特之处,以给招聘单位留下深刻印象。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可以了解在不同申请场景下,如何组织结构和展示自己的优势。
优秀作文可以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也可以是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它在文字中传递了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感悟。请大家注意,以下是一些经过审稿的优秀作文,它们既有内容上的深
工作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工作冲突和过度压力。为了方便大家编写工作计划书,小编整理了一些实用的案例和模板,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新学期开始了,我依
读后感的写作是一种阅读的延伸和升华,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这本书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的分享,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花样玩球活动形式(个人或小组)小组。教
活动策划要考虑到活动场地、时间、人员、物资等各个方面。我们收集了一些活动策划的案例分析和专家观点,供大家深入了解和学习。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伴随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在过去一个月的工作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在下面找到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年即将过去,一年来,在保安公司和
演讲稿范文可以帮助演讲者更好地理解演讲的结构和要点,提升演讲的质量和效果。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演讲的技巧和方法。。位来宾,各位
读后感是我们阅读结束后对所读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价的一种书面记录形式。下面这些读后感范文都是我精心挑选的,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借鉴。。每个人、每个动物、甚至
参加竞选可以提升自信心,培养领导力,锻炼团队合作能力。竞选是一项展示个人能力和价值的重要活动,通过竞选,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领导才能。了解选民的需求和关注点对于一
优秀作文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真实反映,它能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我有一个可爱的存钱罐,它一
幼儿园小班的学习环境应该温馨、舒适,给孩子们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教学实例,供大家参考。活动目标:1.感受摇篮曲的安静、温柔,能够
优秀作文是以思想深邃、观点独特、结构合理、表达生动为特点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看过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后,我对写作的技巧和表达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太阳终于恋恋不舍地
优秀作文能够用简单的话语表达深刻的思想,给人以启示和思考。请大家关注下方的优秀作文范文,相信能够对大家写作的思路和表达方式有所启发。20xx年,会出现一种高级美
中班教案的编写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教师提供系统和全面的教学指导。小编整理了一些中班教案的范文,希望能为中班教师们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1、师:好消息,好消息!森林小
合同协议是双方在特定事项上达成的一种法律约束文件,非常重要。在下文中,我们将为大家展示一些优秀的合同协议写作范例,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创作灵感。为了明确责任,恪守
进行一次述职报告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职责和职业发展方向。接下来,大家一起来看一下一份出色的述职报告样本,给自己的写作提供一些启示吧。20xx年以来,我们按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科要求和教材内容。接下来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经典案例,供大家参考学习。你要是想知道她是谁,那就先读读她的诗歌:“冰裂缝就这样
辞职报告需注重与公司的沟通和沟通结果的落实,为双方留下一个良好的离职印象。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离职信范文,通过阅读它们,您可以更好地理解辞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要点。
读后感是对于所读书籍的思考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书中的内容。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那是一个真实而又
优秀的作文语言要简练、准确,要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模糊的词语,要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确度。现在,就请大家跟随小编一起来欣赏一些精彩非凡的优秀作文范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