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不仅有较高的文采和表达能力,还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思考,令人过目不忘。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一些经典例文,供大家参考。
介绍傣族泼水节(精选13篇)篇一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佳节,也是傣族最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相当于傣历五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乃帕雅晚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
至今,傣族人民中间还流传着一个十分有趣的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个恶魔,他作恶多端,滥施淫威,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恨透了他,可是想了很多方法都对付不了。后来,恶魔霸占了七个民女做妻子。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七姑娘从恶魔的话中发现了他的致命弱点,即惟有恶魔自己的头发才可以置之于死地。一天夜里,恶魔酩酊大醉后沉沉地睡去,姑娘们勇敢地从他的头上拔下一根头发,紧紧栓住他的脖子。果然,恶魔的头颅立刻便掉了下来。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恶魔也随之消失。为了避免大火再燃,祸害百姓,姐妹们决定轮流抱住恶魔的头,每年一换。在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冲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介绍傣族泼水节(精选13篇)篇二
傣族泼水节的是一个很有趣的日子,在那天,老人会用树枝沾上一点水,把它泼在小孩身上。街上的行人也互相泼水,这代表着美好的祝福的象征。
在傣族泼水节这天,如果被别人用水泼到得,那他这一年做什么都会顺利,幸福。被别人越泼得多,他就越幸福。
相传从前有一个大恶魔,他非常坏,经常把别人的庄稼弄坏,可是他太强大了,村民们无可奈何,逃的逃,走的.走。这个大恶魔有十二位妻子,都很聪明、漂亮,其中第十二位妻子最为聪明。恶魔的行为使她们很气愤,于是,第十二位妻子便想了一个办法。她有一天吧恶魔哄得好开心,她就乘机问:“大王,村民们怎么三番五次都没办法把你杀死呢?”他一高兴就说漏了嘴:“谁拔掉我一根头发,然后将我勒死就可以了。你可不许告诉别人啊!”夜深了,第十二位妻子就按这个方法把恶魔杀了。可是,那头一落地,就烧起了熊熊大火。把头一拿起来,火就灭了。没办法,她们只好轮流抱住那个血淋淋的头。村民们看见他们全身血淋淋的,就用水泼她们。于是,便有了“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带着祝福和幸运,如果在傣族泼水节那天,你被水泼到了,说不定哪一天你就要走大运囖!
介绍傣族泼水节(精选13篇)篇三
傣族的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我最喜爱的要数泼水节了!
泼水节又是傣族的新年,在傣历六月二十四日到六月二十六日,是夏历四月中旬。
相传,古代有个火魔无恶不作,抢走了七个姑娘,最年轻的姑娘叫做侬香,她后来从一个白发花花的老爷爷那里得知只要拔下火魔的头发就可以把她勒死。姑娘们齐心协力,杀死了火魔,魔头成了一团火球,落在哪里,哪里就会起火。姑娘们就挑水去泼,终于灭了邪火。此传说相沿成习,渐渐成了泼水节。
泼水节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鲤鱼等形象,由几十名青年奋力划桨,两边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傣族的泼水节是一个迎新的节日,快乐的节日!我爱傣族的泼水节!
介绍傣族泼水节(精选13篇)篇四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佳节,也是傣族最重要的节庆,每年阴历四月(相当于傣历五月)举行,一般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乃帕雅晚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
至今,傣族人民中间还流传着一个十分有趣的神话:远古的时候,傣族地区有个恶魔,他作恶多端,滥施淫威,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恨透了他,可是想了很多方法都对付不了。后来,恶魔霸占了七个民女做妻子。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七姑娘从恶魔的话中发现了他的致命弱点,即惟有恶魔自己的头发才可以置之于死地。一天夜里,恶魔酩酊大醉后沉沉地睡去,姑娘们勇敢地从他的头上拔下一根头发,紧紧栓住他的脖子。果然,恶魔的头颅立刻便掉了下来。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恶魔也随之消失。为了避免大火再燃,祸害百姓,姐妹们决定轮流抱住恶魔的头,每年一换。在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冲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1.传说一。
很早以前,有一个凶恶的魔王,他身有魔法,落在水里漂不走,掉在火里烧不烂,刀砍不烂,枪刺不入,弓箭射不着。他自持法力过人,傲慢自大,整天横行霸道,为非作歹。对人民欺压掳掠,无恶不作。那时,天有十六层,他就成了其中一层的霸主。他已经有了6个美丽的妻子,他又抢了一位美丽、聪明的妻子。
有一年,正是人间过年的那一天,魔王在宫中饮酒作乐。酒过三巡,已经醉醺醺的了。小妻子婻粽布(也有一说叫侬香)乘机对魔王称颂道:“我尊贵的大王,您法力无边,德行高尚,凭着您的威望,您完全可以征服天堂、地狱、人间,您应该做三界的主人。”魔王听了洋洋得意,沉思了一会儿,转过脸对爱妻说:“我的魔力确实能征服三界,但是我的弱点是谁也不知道的。”小妻子接着又问道:“大王有如此魔力,怎么会有弱点?”魔王向四周张望,确定安全后,小声回答:“我就怕别人拔我的头发勒我的脖子,这会使我身首分家,你可得经常看着点儿。”她假装惊讶的追问:“能够征服三界的大王,怎么会怕头发丝?”魔王又小声的说:“头发丝虽然小,但我的头发丝却会勒断我的脖子,我就活不成了。”
她听了以后,暗暗打定主意。于是,她继续为魔王斟酒,直到酒席散尽,她又扶魔王上床睡熟。这时,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未等魔王惊醒就勒到了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就掉到地上,头上滴下的血,每一滴都变成了一团火,熊熊燃烧,而且迅速往人间蔓延。这时,婻粽布赶忙把魔王的头抱起来,大地上的火焰也就熄灭了,可头一放下,火又烧起来了。于是,六个王妻也都赶来了,她们轮流抱着魔王的头,这样火才不再烧起来。
后来,婻粽布回到人间,但她仍就浑身血迹,人们为了洗掉她身上的血迹,纷纷向她泼水。血迹终于洗净了,婻粽布幸福地生活在了人间。婻粽布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就相互泼水,用洁净的水洗去身上的污垢,迎来吉祥的新年。
2.传说二。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
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
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
于是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3.传说三。
4.传说四。
“桑勘比迈”,是傣语,意为傣历新年。由于傣族群众在欢度新年佳节时,要举行别具特色的泼水活动,相互泼水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称这个节日为泼水节。关于傣历新年的来历有一个伤感的民间故事,传说人间的气候本来由一位名叫捧玛乍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为旱季、雨季、冷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一位名叫捧玛点达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捧玛点达拉乍自以为神通广大,无视天规,为所欲为,乱行风雨,错放冷热,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苗枯死,人畜遭灾。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块木板做翅膀,飞上天庭找到天英达提诉拉,说人间的灾难。帕雅晚欲到最高一层天去朝拜天塔——塔金沙时,不慎撞在天门之上,一扇天门倒塌,将他压死在天庭门口。帕雅晚死后,天王英达提拉开始用计惩处法术高明的捧玛点达拉乍。他变成一位英俊小伙子,佯装去找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谈情。七位美丽的妙龄女郎同时爱上了他。姑娘们从小伙子的嘴里了解到自己的父亲降灾人间之事以后,既惋惜又痛恨。七位善良的姑娘为使人间免除灾难,决心大义灭亲。她们想尽办法探明了父亲的生死秘诀。在捧玛点达拉乍酩酊大醉之时,剪下他的一束头发,制作一张“弓赛宰”(心弦弓),毅然割下了为非作歹的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颅抱在怀中,不时轮换,互用清水泼洒冲洗污秽,洗去遗臭。据说这就是人们在新年期间,相互泼水祝福的来历。
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泼水节的根本意义在于其清理和净化的过程——清除所有的邪恶、不幸和罪恶,并怀着一切美好和纯净开始新的一年。水在这个节日中代表了纯洁和清理的过程。
泰国泼水节又称“宋干节”,历时三天,是这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也是新年。宋干是梵文,意为“太阳运行到白羊座,既新的太阳年开始”,这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在这里,它代表着清除所有的邪恶、不幸和罪恶,并怀着一切美好和纯净开始新的一年。
节日期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还有布施法会、选美大赛、花车游行、美食展览、文化艺术表演等一系列庆祝活动。这三天,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是你泼,还是被泼的,都湿成了落汤鸡,脸上衣服上白粉斑斑,大家依旧兴高采烈。
在这个泰国泼水节习俗里,它预示着辞旧迎新,祝福着吉祥、幸福,一向友善、谦和、有礼的泰国人在这个节日里展现出他们的热情与疯狂。
自古以来宋干节就是庆祝泰国新年的重要节日,象征与家人、社会及宗教之间的关心、爱及紧密结合。家人趁此齐聚一堂,对家中长辈表示敬意,年幼者请长辈在手心上洒水祈福,之后,藉由积德、贡献食物给和尚、堆沙佛塔、相互洒水祝贺。感受社会的和谐、关怀大众、保存环境等,有助于居家、寺院及建筑的清洁。
介绍傣族泼水节(精选13篇)篇五
很早以前,有一个凶恶的魔王,他身有魔法,落在水里漂不走,掉在火里烧不烂,刀砍不烂,枪刺不入,弓箭射不着。他自持法力过人,傲慢自大,整天横行霸道,为非作歹。对人民欺压掳掠,无恶不作。那时,天有十六层,他就成了其中一层的霸主。他已经有了6个美丽的妻子,他又抢了一位美丽、聪明的妻子。
有一年,正是人间过年的那一天,魔王在宫中饮酒作乐。酒过三巡,已经醉醺醺的了。小妻子婻粽布(也有一说叫侬香)乘机对魔王称颂道:“我尊贵的大王,您法力无边,德行高尚,凭着您的威望,您完全可以征服天堂、地狱、人间,您应该做三界的主人。”魔王听了洋洋得意,沉思了一会儿,转过脸对爱妻说:“我的魔力确实能征服三界,但是我的弱点是谁也不知道的。”小妻子接着又问道:“大王有如此魔力,怎么会有弱点?”魔王向四周张望,确定安全后,小声回答:“我就怕别人拔我的头发勒我的脖子,这会使我身首分家,你可得经常看着点儿。”她假装惊讶的追问:“能够征服三界的大王,怎么会怕头发丝?”魔王又小声的说:“头发丝虽然小,但我的头发丝却会勒断我的脖子,我就活不成了。”
她听了以后,暗暗打定主意。于是,她继续为魔王斟酒,直到酒席散尽,她又扶魔王上床睡熟。这时,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未等魔王惊醒就勒到了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就掉到地上,头上滴下的血,每一滴都变成了一团火,熊熊燃烧,而且迅速往人间蔓延。这时,婻粽布赶忙把魔王的头抱起来,大地上的火焰也就熄灭了,可头一放下,火又烧起来了。于是,六个王妻也都赶来了,她们轮流抱着魔王的头,这样火才不再烧起来。
后来,婻粽布回到人间,但她仍就浑身血迹,人们为了洗掉她身上的血迹,纷纷向她泼水。血迹终于洗净了,婻粽布幸福地生活在了人间。婻粽布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就相互泼水,用洁净的水洗去身上的污垢,迎来吉祥的新年。
2.传说二。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
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
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
于是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3.传说三。
4.传说四。
“桑勘比迈”,是傣语,意为傣历新年。由于傣族群众在欢度新年佳节时,要举行别具特色的泼水活动,相互泼水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称这个节日为泼水节。关于傣历新年的来历有一个伤感的民间故事,传说人间的气候本来由一位名叫捧玛乍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为旱季、雨季、冷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一位名叫捧玛点达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捧玛点达拉乍自以为神通广大,无视天规,为所欲为,乱行风雨,错放冷热,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苗枯死,人畜遭灾。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块木板做翅膀,飞上天庭找到天英达提诉拉,说人间的灾难。帕雅晚欲到最高一层天去朝拜天塔——塔金沙时,不慎撞在天门之上,一扇天门倒塌,将他压死在天庭门口。帕雅晚死后,天王英达提拉开始用计惩处法术高明的捧玛点达拉乍。他变成一位英俊小伙子,佯装去找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谈情。七位美丽的妙龄女郎同时爱上了他。姑娘们从小伙子的嘴里了解到自己的父亲降灾人间之事以后,既惋惜又痛恨。七位善良的姑娘为使人间免除灾难,决心大义灭亲。她们想尽办法探明了父亲的生死秘诀。在捧玛点达拉乍酩酊大醉之时,剪下他的一束头发,制作一张“弓赛宰”(心弦弓),毅然割下了为非作歹的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颅抱在怀中,不时轮换,互用清水泼洒冲洗污秽,洗去遗臭。https:///据说这就是人们在新年期间,相互泼水祝福的来历。
介绍傣族泼水节(精选13篇)篇六
“为了那神往已久的传说,晶莹的水飞溅最美花朵,跳起依拉贺敲起象脚硭锣……”知道这首歌中讲的是什么节日吗?没错,就是泼水节,迎来祝福的的泼水节。
大家可能还不了解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一般持续三天,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第一日清晨,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众人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当号令响起,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云霄,一艘艘龙舟如飞箭一般直冲对岸。?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到了第二天,傣族的男女老少一大早就挑着清水,在广场上泼了起来,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祝福一边用竹叶蘸着盆中的水洒向对方。“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水瓢、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人们不会埋怨,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从头到脚全身清凉,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鼓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叔叔还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
第三天,傣族的哥哥姐姐们都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这是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游戏,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这时飞来飞去的花包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文档为doc格式。
介绍傣族泼水节(精选13篇)篇七
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节日风俗各有不同。比如说:苗族的龙船节,藏族的望果节,壮族的中元节……每个民族的各种节日都各具特色。下面,我就给大家说说傣族的泼水节吧!
在我刚上三年级的时候,我去了一次云南,知道了泼水节的来历。
我们到云南的那一天,刚好就是泼水节。
在开始之前,我拉住了一位傣族的小姐姐,让她给我讲讲泼水节的来历。
小姐姐在我的“死缠烂打”之下“举白旗投降了”,开始娓娓述来:“泼水节,可是我们傣族最隆重的节日呢!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的。泼水节要举行三至七天。第一天叫做麦日。”
“嗯?麦日,干什呀?割麦子?”我好奇地问。
“唔――其实和你们那里的农历除夕差不多,就是送旧。这一天,每家都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日中的各种活动。”
“也就是扫房子嘛。不过,为什么要准备年饭啊?又不是过年。”
“就知道你会这么问,哎呀,是因为泼水节的第三天就是傣历的元旦哟!而且,每到泼水节,我们就跑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在今天,男女老少就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前洗浴,之后,就开始互泼啦!”小姐姐越说越兴奋,让我也忍不住想“一泼为快”了!
“那还等什么?赶紧走吧!”我拉起小姐姐就跑了。
在广场上,人们都拿着采集的鲜花和树叶,然后沾了些水,就开始互泼。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晶莹的水花在空中盛开,这朵朵水花象征着吉祥、幸福与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都是水的洗礼,到处都是水的祝福,到处都是水的欢歌!一朵朵水花,一串串笑声,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到了晚上,人们都站在广场的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进了自制的“大气球”里,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
漫天的孔明灯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飞向远方,给漆黑的夜空点缀的十分美丽。
介绍傣族泼水节(精选13篇)篇八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人去了云南的西双版纳,见到了傣族的人家,并亲自观看了傣族的泼水节。
傣族每年的泼水节是在三月,只历时三至四天,所以我们观看的这个泼水节,不是正式的,只是给游客观看的一个小型活动,可即便是这样,这壮观的场面还是让我难以忘怀,更不用说那正式的泼水节了。
泼水节,还是傣族的新年,一共有三天,人们在这几天里面,被泼得越多,代表受到的祝福就越多,新的一年里面福气就会越多。
我们跟着导游,来到了举办泼水活动的场地,这里,已经有一些小孩子,换上了泼水的服装,拿着小小的水盆,来到水池里面,用水盆舀起水来,向离自己近的人身上泼去,被泼中,不用闪躲,这是别人的祝福,被泼得越多,福气就越多。由于我害怕把身上弄湿,所以没敢参加这个泼水活动,只能看着水池中心那些大人和小孩们在那里欢快地嬉戏了,不过这样也是挺好的。
接下来,人们举行了泼水节的活动,他们舀起水来,像高处泼了十下,这应该是代表着十全十美。接下来,他们再次舀起水来,向高处那个塔上雕刻有自己生肖的方向再次泼了上去,这应该是让自己的生肖在新的一年里保佑自己,能让自己有更好的运气。
举行完了活动,人们又散开了,不过这回由于有的人加入泼水的行列里面,所以场面更加壮观了,再加上一旁的大喇叭放着动听的音乐,这种场面就更加美妙了。
一道道水花在场中飞舞,无数的人被泼中,他们非常高兴。又给泼中自己的人泼了回去,人们就这样欢快地玩着。由于时间关系,我必须离开这个场地了,但是,泼水活动的场面,将会让我永远不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介绍傣族泼水节(精选13篇)篇九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如:傣族的泼水节;壮族的龙船节;藏族的沐浴节;彝族的火把节;侗族的花炮节;布依族的查白歌节;土家族的'赶年……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在这些民风民俗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傣族的泼水节,它代表能歌善舞的傣族人民。下面。就让我详细地介绍一下吧!
泼水节亦称宋干节,每年的4月13日到4月16日,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当日,泰国、老挝、缅旬、柬埔寨等国以及中国云南等地,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这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新的一年重新出发。泼水节就是傣族的新年,他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做“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做“恼日”,也就是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做“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一年中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这就是傣族的新年,是傣族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泼水节的清晨,傣族的男女老少穿上盛装,挑着水去佛像前浴佛,然后互相泼水,互相祝福吉祥,幸福,健康。人们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一边古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四处飞溅,在这一天谁身上的水最多,谁今年就更幸福,更美满!因此,傣族人常说:“一年一度泼水节,看到谁就泼水。”泼水传递了男女青年们真挚的友谊和爱情,表达了人们相互间的祝福,圣洁的水把人们过去一年的辛劳汗水、烦恼、忧伤冲得干干净净。让对方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幸福快乐!
入夜,村寨鼓乐相闻,人们纵情歌舞、热闹非凡。整个节日期间有赛龙舟、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水花象征——吉祥;水花象征——健康;水花象征——幸福!!!你想进一步了解泼水节吗?那么请4月13日到4月16日到中国云南等地欣赏一下吧!
文档为doc格式。
介绍傣族泼水节(精选13篇)篇十
在西双版纳,有着迷人的热带雨林,有让人惊奇的野象,特别是你如果运气好的话,在野还能见到野象在河水里嬉戏。还有令人回味无穷、乐趣无限的。
一年一度的又要到了,我虽然到西双版纳参加了两次,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去年的那一次。在的第一天早上,我跟爸爸、妈妈一早就来到了街上,只见街上人来人往,人人手里都拿着“武器”,有拿水枪的,有那水桶的,有那盆的......那“武器”可真是种类繁多,在居民家门口,还有商店的门前,也都摆满了装水的大桶。看到这些,我知道一场大战就要开始了。
时间过得差不多了,也不知道是谁先开始了泼水,刚刚还很“安静”的街道顿时就热闹了起来,人们纷纷拿起手中的“武器”开始进攻,你倒我一盆水,我泼你一身水,互相往来,各不相让,嘴里还大声地喊着“水!水!水!赶快,我要招架不住了!”但是人人的脸上都是开心的笑容。我也被妈妈拉入了这场“战斗”当中,反正我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着水枪就往人群当中“扫射”。就在我暗暗高兴没人来泼我的时候,突然我感到一阵凉凉的水流顺着背后就流了下来,我回头一看,只见一个跟我差不多的小男孩正拿着水枪对着我不停地喷水,我可不能吃这个亏,我也奋力反击,我们两个打的是不可开交,而旁边商铺里的阿姨也被我们两的“战争”逗得哈哈大笑,还一直催着我们到她的商铺里去“加油”。正在我两还在战斗的时候,只听见人们在喊:“快闪开,快闪开,重型武器来了!”我一听就来了精神,什么重型武器?我得要好好看一看。只见前面来了一辆皮卡车,车上的人们奋力地把水泼向人群,而地上的人们也不甘示弱,纷纷反击,但由于手中的“武器”装水太少,根本就没有多少水能泼到他们身上。这时,我们眼前看到的只有水花和“战斗”的人群,那场面是十足壮观。
在西双版纳的期间,还有很多活动。
介绍傣族泼水节(精选13篇)篇十一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在一般傣历的四月中旬,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
很早以前,有一个凶恶的魔王,他身有魔法,落在水里漂不走,掉在火里烧不烂,刀砍不烂,枪刺不入,弓箭射不着。他自持法力过人,傲慢自大,整天横行霸道,为非作歹。对人民欺压掳掠,无恶不作。那时,天有十六层,他就成了其中一层的霸主。他已经有了6个美丽的妻子,他又抢了一位美丽又聪明的妻子。
有一年,正是人间过年的那一天,魔王在宫中饮酒作乐。酒过三巡,已经醉醺醺的了。小妻子婻粽布【也有一说叫侬香】乘机对魔王称颂道:“我尊贵的大王,您法力无边,德行高尚,凭着您的威望,您完全可以征服天堂、地狱、人间,您应该做三界的主人。”魔王听了得意洋洋,沉思了一会儿,转过脸对爱妻说:“我的魔力确实能征服三界,但是我的弱点是谁也不知道的。”小妻子接着又问道:“大王有如此魔力,怎么会有弱点?”魔王向四周张望,确定安全后,小声回答:“我就怕别人拔我的头发勒我的脖子,这会使我身首分家,你可得经常看着点儿。”她假装惊讶的追问:“能够征服三界的大王,怎么会怕头发丝?”魔王又小声的说:“头发丝虽然小,但我的头发丝却会勒断我的脖子,我就活不成了。”
她听了以后,暗暗打定主意。于是,她继续为魔王斟酒,直到酒席散尽,她又扶魔王上床睡熟。这时,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未等魔王惊醒就勒到了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就掉到地上,头上滴下的每一滴血都变成了一团火,熊熊燃烧,而且迅速往人间蔓延。这时,婻粽布赶忙把魔王的头抱起来,大地上的火焰也就熄灭了,可头一放下,火又烧起来了。于是,六个王妻也都赶来了,她们轮流抱着魔王的头,这样火才不再烧起来。
洗去身上的污垢,迎来吉祥的新年。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
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
于是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侍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追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干净。以后就演变为了泼水节。
“桑勘比迈”,是傣语,意为傣历新年。由于傣族群众在欢度新年佳节时,要举行别具特色的泼水活动,相互泼水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称这个节日为泼水节。关于傣历新年的来历有一个伤感的民间故事,传说人间的气候本来由一位名叫捧玛乍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为旱季、雨季、冷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一位名叫捧玛点达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捧玛点达拉乍自以为神通广大,无视天规,为所欲为,乱行风雨,错放冷热,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苗枯死,人畜遭灾。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块木板做翅膀,飞上天庭找到天英达提诉拉,说人间的灾难。帕雅晚欲到最高一层天去朝拜天塔——塔金沙时,不慎撞在天门之上,一扇天门倒塌,将他压死在天庭门口。帕雅晚死后,天王英达提拉开始用计惩处法术高明的捧玛点达拉乍。他变成一位英俊小伙子,佯装去找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谈情。七位美丽的妙龄女郎同时爱上了他。姑娘们从小伙子的嘴里了解到自己的父亲降灾人间之事以后,既惋惜又痛恨。七位善良的姑娘为使人间免除灾难,决心大义灭亲。她们想尽办法探明了父亲的生死秘诀。在捧玛点达拉乍酩酊大醉之时,剪下他的一束头发,制作一张“弓赛宰”(心弦弓),毅然割下了为非作歹的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颅抱在怀中,不时轮换,互用清水泼洒冲洗污秽,洗去遗臭。据说这就是人们在新年期间,相互泼水祝福的来历。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侬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介绍傣族泼水节(精选13篇)篇十二
一般持续三至七天,第一天用傣语叫做“麦日”于农历除夕相似;第二日叫做“恼日”(空日);第三天叫做“叭网玛”竟为守岁。人们把“叭网玛”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水去佛像前浴佛,然后就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古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四处飞溅,在这一天谁身上的水最多,谁今年就更幸福,更美满!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去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一天傣族男女老少到佛寺浴佛是,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一朵朵水花在天空胜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呀泼。
介绍傣族泼水节(精选13篇)篇十三
“中国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就像每个子女。而我,却对傣族的泼水节很感兴趣。
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平静。后来,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火魔。火魔无恶不作,她抢走了七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人们对他恨之入骨,但谁也没有办法。七个姑娘得知用火魔的头发可以勒死他的消息后,便开始行动起来。可是火魔的头却到处乱滚,滚到哪里,哪里就受灾,只有火魔的妻子抱住才可以停下来。姑娘们便轮流抱火魔的头,每轮一次是一年,这样,村民才免于灾难。后人为了纪念这七位姑娘,就在这一天相互泼水,这就是泼水节的由来。
泼水节那天,人们早早地为佛洗了尘,接下来就是相当精彩的泼水活动了。傣族女子本就貌美如花,穿上五彩缤纷的服饰后,更像孔雀一般美丽。男女老少纷纷赶来,他们拿着各种装水的器具,尽情地相互泼洒,最终一个个都变成“落汤鸡”。天空中,一朵朵象征吉祥、幸福的`水花在绽放。人们的头发被淋湿了,衣服被淋湿了,可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活动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人们在你泼我、我泼你的过程中泼出了感情,泼出了对新年的期盼与向往!
节日期间,人们除了泼水,还有很多其它节目,如划龙舟、丢花包、放孔明灯、放烟花等。人们纵情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我想,这朵永不凋零的“花”,一定会越开越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