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学习特点,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每个教学计划范文都经过认真设计和实践验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一
三亚市第七小学 黄菊。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由于学生都没有去过黄山,而他们对于黄山奇松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多媒体课件能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看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一、谈话导入。
二、赏析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重点学习迎客松。
略学陪客松、送客松。
总结三松。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2、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3、在人们向往的“四绝”中,最钟情的是其中的奇松。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什么意思?读词,把带有“情有独钟”的这句句子读好它。
4、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指名读第二句话,评议,把“处处”、“潇洒”、“挺秀”这几个词读好,齐读。
5、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6、黄山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呢?自己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7、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迎客松的“奇”?
8、一边欣赏陪客松的图片,一边美美地多读课文,看看陪客松“奇”在哪里呢?指名读。
9、为什么说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呢?
10、(课件)瞧,这就是送客松,它“奇”在何处呢?
11、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1、学生 自读第一自然段,并说说读懂了什么?(。
2、 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三大名松的名称。
3、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奇在何处”可以圈圈画画?
4、交流: 迎客松“奇”?在哪?
5、学生练读——指名读——赛读——评读——齐读。
6、学生读第二句句子。
7、学生想象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8、读好句子。把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
9、看看陪客松“奇”在哪里呢?指名读。
10、送客松,它“奇”在何处呢?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11、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名松,将它背出来,把它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学生练背)。
1、观看视频,深入了解黄山美。由此进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2、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
3、设计一个“看图猜名松”环节来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在看图竞猜的过程中,内化了语言文字的学习,深化学生对三大名松的认识和理解。
4、因为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分化难点,达到目标。我运用了多媒体播放画面,先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接着看图说话,让学生紧扣优美的语言文字,体会黄山因松而更加神奇和秀美。
迎客松 热情欢迎。
黄山奇松 陪客松 陪同观赏 松态如人。
送客松 依依不舍。
学生不断地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自觉地养成获取信息的习惯。
因为学生的亲身经历较少,几乎就没有学生去过黄山,连我也没有去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我凭借文本和教材中的几幅图片帮助学生感受奇松的千姿百态、“四绝”,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学生的喜悦激动之情洋溢在脸上,而我在教学过程中也随同学生一起游历了黄山的山山水水,享受了黄山奇松的美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让学生懂得抓住重点词语来品读感悟,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并且注重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不但要关注文章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及标点符号,初步领悟了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我反思有以下几点:其一、教学整体不够流畅,这样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连贯性,让学生保持在那样的情境中,流畅是必需保证的。其二,教者语言还需要磨练,过渡语、评价语言要更加及时到位,这方面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特别是遇到学生“意外”发言,缺少应对和引导;其三,教学内容安排过满,以致于准备当堂完成的“小练笔”没有来得及去做。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开始)。
出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2、交流,看“四绝”图。
师:“奇松”——松树在悬崖上争奇;“怪石”——怪石在山峰上矗立;“云海”——云海在峰壑中弥漫;“温泉”——温泉四季常暖。大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这就是黄山“四绝”。
3、在人们向往的“四绝”中,最钟情的是其中的奇松。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情有独钟),什么意思?(特别偏爱、感情专一)读词,把带有“情有独钟”的这句句子读好它。
4、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指名读第二句话,评议,把“处处”、“潇洒”、“挺秀”这几个词读好,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三大名松的名称。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迎客松:
1、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迎客松的“奇”?交流。
2、出示迎客松的图片和句子。
c、学生练读——指名读——赛读——评读——齐读。
3、你还从哪里体会到迎客松的“奇”?
4、学生读第二句句子。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
b、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c、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d、读好句子。把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
5、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
过渡:听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
陪客松。
1、(出示课件:陪客松图片)现在,请你一边欣赏陪客松的图片,一边美美地多读课文,看看陪客松“奇”在哪里呢?指名读。
2、为什么说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呢?
(看图,这是——旁边是——为什么称它是绿色的巨人呢?说说你的体会,相机指导朗读,读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
送客松。
1、(课件)瞧,这就是送客松,它“奇”在何处呢?
2、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3、朗读指导:送客松正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总结三松。
1、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形态奇美,神韵非凡。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配乐朗读第二段)。
2、这三大名松写得真美,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名松,将它背出来,把它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学生练背)。
3、练说:认识了这三大名松,同学们想亲自去黄山看一看吗?这不,机会来了:
(1)(ppt出示:争当小导游“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讲普通话,口才好,必须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出示导语: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学生准备一分钟,可只介绍一棵松,导语也可自己设计。
(ppt设计超链接,学生介绍的同时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板书:千姿百态)。
2、瞧它们向我们走来了。(播放各种松树的图片)。
3、想象说话:ppt出示。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
4、小结:同学观察认真,讲得到位,听得仔细,让我们把对黄山松的赞美,把它们的千姿百态读出来。
(齐读第三段。)。
五、总结全文。
1、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黄山奇松,(指着板书)你看,多有礼貌的黄山松啊,客人来了,他们迎客、陪客、送客,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
2、黄山奇松,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奇而奇得绝,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难怪徐霞客会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3、学写广告词。
长假快到了,太仓的教育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的游览线路,请你写一句广告词。
六、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
迎客松好客的主人。
送客松天然盆景。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和黄山奇松的资料。
教学过程:
1、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高俊陡峭的华山)。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云遮雾罩的庐山)。
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秀丽的峨眉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雄伟的泰山)。
看来同学们对祖国的名山了解可真不少呀!那同学们喜欢旅游吗?现在快跟老师一起领略黄山的美景吧!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播放黄山画面)。
1、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师板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情有独钟?(师板: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要求:分别找出描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_____”画出来。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小组合作学习)。
品味迎客松的“奇”:
a、品味迎客松: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b、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c、还奇在哪里?(奇在饱经风霜,生命力强)。
谁能说说“饱经风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图文结合理解)。
d、指导朗读:
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指名读,男生齐读)。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指名读女生齐读)。
(师生齐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e、“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表演感悟: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让我们伸出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我们欢迎您!
师生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f、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是呀!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
品味陪客松的“奇”:
a、再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
那他有奇在哪里呢?
b、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同学们,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博大的胸怀,无私的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向它学习。
c、如果你是你就是那颗陪客松,你会对游客们书写什么呢?
品味送客松的“奇”:
a、黄山松真神奇呀!当游客饱览美丽的黄山风光后,接着送客松来向游客。
依依不舍地告别。
b、瞧,这就是送客松,觉得它长得怎样?找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默读。再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比较这两棵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c、送客松正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想象一下,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告别的话)。
小结:
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齐读第二段)。
3、比赛背诵,加深印象。
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把这最具有代表性的三棵松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背得最快最熟练。
4、欣赏黄山的奇松。
a、黄山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燃,它们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请欣赏!(出示一组图片)。
b、齐读第三自然段。
这么多的奇松翠柏,它们或_______,或______,或______;或______,或______,或______;它们有的______,有的______。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______,更加______。
c、想象说话: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
咸阳的旅行社准备“黄山七日游”,请你写一句广告词。
美丽的黄山,是中国的瑰宝;神奇的黄山,是全世界的奇观;梦幻般的黄山,是大自然的骄子!黄山正敞开双臂欢迎我们!黄山松的姿态真美哟,美的让人称奇,奇的让人叫绝。难怪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写下了这样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我们感受了三大名松又欣赏了这么多松树,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想一吐为快。请你来当回小作家,选择你喜欢的几棵松树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写一段话。
迎陪送。
客客客千姿百态。
松松松。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四
教材简析: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法:
谈话法、情景体验法、迁移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解释词语的意思。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重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奇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前鼻音:宾客盆景。
后鼻音:玉屏楼状如黑虎。
翘舌音:状如黑虎。
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
誉地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
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习:
(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所以课文。
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卡片出示“情有独钟”,指导朗读。
5、投影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习。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五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赏析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
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相关课件。
一、谈话导入。
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是因为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人们对谁最情有独钟?(奇松)。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黄山松的奇特。
二、赏析课文。
指读第二节第一句。(课件:玉屏楼)。
2、是啊!玉屏楼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你在玉屏楼上,会看到哪些奇松?快速读第二自然段。
生回答。
教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同学们再好好地品味一下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分别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1)课件出示迎客松。
学生欣赏。
这棵迎客松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这句把什么比做什么?同学们,你们一起来做做这棵迎客松,舒展你的身姿,用热情的话语,欢迎游客到来。
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板书:好客的主人)你能读出迎客松的这种热情吗?(指名读)。
(2)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3)学生交流。
(4)投影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知道为什么称它为迎客松吗?读句子,完成填空。(课件:填空)。
黄山松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
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迎客松?师小结:迎客松不仅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黄山的象征,更是国之瑰宝,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了。
朗读指导: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5、欣赏完迎客松,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陪客松和送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描写这两大奇松的句子。感受一下它们的奇特。
6、交流。
(1)出示陪客松或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松?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再读课文,准备一下,将理由说得更充分一点。尽量地用书上的语言。(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2)交流: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等词语。
小结:这就是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特所在。
(3)完成填空:
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
因为(),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
朗读指导: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黄山奇松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为它的奇特,三大名松名字是由于它们的形状而得名,是人们赋予它的。
7、学生欣赏课件出示的黄山美景,并伴有二胡曲《听松》。
8、指导学生说话:
(1)看了这些图片此时你想说什么?(板书:千姿百态)。
如果你就是一棵黄山松,你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完成想象说话。
三、课外拓展。课件出示:四绝。
黄山不仅是松的海洋,还是石之海,云之海,泉之海,花之海,同学们课前已经能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搜集了不少黄山的资料,下面就请各小组派代表为大家作补充介绍。
(学生代表介绍,图片配文字说明)。
四、总结。
同学的介绍,使我们对黄山有了更多的了解。黄山无石不奇,无松不奇,在云雾中,石的形态,树的身影,婀娜多姿,若隐若现,再配上丁冬的泉水,姹紫的杜鹃花,真可谓是人间仙境,令人心驰神往。大自然的这般鬼斧神工,怎能不让我们喜爱之极、发出赞叹呢!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大家想不想亲自到黄山去走一走,看一看啊!同学们回去可以把这美丽奇特的黄山风光介绍给你的父母,说不定他们一心动,暑假就带你们去看奇松,观云海,赏怪石,泡温泉呢!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上网查找有关黄山松的资料。
迎客松好客的主人。
送客松天然盆景。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六
生:去过五岳就不想去看其它山了,去过黄山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师板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情有独钟?(师板: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小组合作学习。
4、讨论交流。
(一)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黄迎客松的评价很高: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xx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xx迎客松,因为xx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交流:
生:奇在模样。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姿态优美遒劲。
还奇在哪里?
生:奇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
1、师:谁能说说“饱经风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时间长。(图文结合理解)。
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000多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
3、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指名读,男生齐读)。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指名读女生齐读)。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三奇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师: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填空:()的迎客松(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
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啊!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由此,我想到了在作者的笔下,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你能饱满着这种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生读)师:这正是“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二)陪客松奇美。
出示:比喻句。
师: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师: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通过朗读来表现。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三)送客松。
师: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像人一样的挽留你,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生:奇松数量多,千姿百态。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从哪里读出来的可以分享一下吗?
师:黄山松的确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其它的黄山松吧!
4、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
黄山松美丽的倩影一定深深地留在了你的脑海里,试着完成以下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
1、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黄山松奇不奇?(改板书“?”为“!”)。
孩子们: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更是展示着自己优美的身姿,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学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写下了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了。读到这里相信大家不仅明白了黄山松“奇”在哪里,更为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
(五)、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看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生:去过五岳就不想去看其它山了,去过黄山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二)、导读,感受奇松。
1、过渡: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举目四望,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板书: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3、小组合作学习。
4、讨论交流。
(1)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2)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
(3)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三奇(1) 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填空:( )的迎客松(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啊!
(2)陪客松奇美。
(3)送客松。
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
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
2、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
黄山松美丽的倩影一定深深地留在了你的脑海里,试着完成以下练习:
(四)小结。
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黄山松奇不奇?(改板书“?”为“!”)。
(五)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
2、黄山奇松真是别有情趣,请你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松树动起来、活起来。请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有关黄山松的资料,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形神情“奇”。
教学过程:
一、词语导入:
1、听写
2、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这一奇景,真是名副其实啊!看,松林耸立,怪石罗列,令人叫绝;山谷中云雾迷蒙,像海不是海,像烟不是烟;温泉清澈洁净,可饮可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为黄山四绝。
可是“人们却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以下黄山奇松的美。
4、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下面请各位同学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三棵松树奇,奇在什么地方?并写出你的感受。
5、指名读,说感受,读出感受,对比度感受,有谁找的也是迎客松的举手,指名读,说感受,在读出感受。
6、这么奇特的黄山松是怎么长成的,我觉得文中有一个词最能概括黄山奇松的成长经历。
饱经风霜
7、想想看,黄山奇松的生长环境怎么样?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8、引导:大家不妨展开想象力,想象一下,迎客松都会经历些什么,见证些什么?
生:自由说,相机点评
9、八百年的历史,八百年的风刀雪剑,这就是饱经风霜。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一棵__________迎客松。(板书:“神”)
是的,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是的,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把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难怪,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10、仅仅是迎客松饱经风霜吗?陪客松、送客松也是如此,
孩子们,看:迎客松饱经风霜,却始终——
陪客松饱经风霜,却始终——
送客松饱经风霜,却始终——
11、迎客松的奇特秀美名副其实,还有剩余两棵松树谁来说说它们的奇特之处。
陪客松
指名读,说感受,读出感受,对比度感受,有谁找的也是陪客松的举手,指名读,说感受,在读出感受。
送客松
指名读,说感受,读出感受,对比度感受,有谁找的也是送客松的举手,指名读,说感受,在读出感受。
12、大家交流了这么多,那归根结底主要是它们的什么奇?(姿态)(板书:形)
指名读,两个 齐读
14、孩子们,假如你当时就在黄山,我想你也一定愿意成为这三大名松中的一棵松,是吗?那我们先请三位同学代表我们展示黄山松的热情友好与文明,你就是迎客松,你就是陪客松、你就是送客松,请把带符号的地方换成“我”,开始吧!(指名3人分读)
15、此时此刻面对游人,黄山奇松会说些什么?
我们迎客松舒展双臂,对所有的宾客热情地说:——
我们陪客松陪伴着宾客,向游人介绍着:——
我们送客松在宾客即将下山之际,伸出长长的手臂说:——
16、孩子们,此时此刻,你觉得黄山的松还只是松吗?对,它就是人,就像我们的朋友,在这里上百年、近千年地坚守着黄山,迎送着宾客,给我们以热情,让我们以温暖。
17、多么有情有意的黄山松哪!(板书:情)
18、总结:黄山的松,形态如此奇特,精神令人敬仰、情谊让人铭记,如此奇特的松,在泰山能看到吗?在华山能看到吗?在峨眉山能看到吗?只有——黄山,这样的松,黄山独有,这样的情,黄山独有,这样的独有,怎能不令人称奇,这样的奇松,真是不得不让人——情有独钟。(板书:情有独钟)想着这样的松,带着这样的情,让我们最后再读一次课题吧!下课。
黄 山 奇 松
形 神 情
千姿百态
饱经风霜
情有独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开始)出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2、交流,看“四绝”图。
师:“奇松”——松树在悬崖上争奇;“怪石”——怪石在山峰上矗立;“云海”——云海在峰壑中弥漫;“温泉”——温泉四季常暖。大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这就是黄山“四绝”。
3、在人们向往的“四绝”中,最钟情的是其中的奇松。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情有独钟),什么意思?(特别偏爱、感情专一)读词,把带有“情有独钟”的这句句子读好它。
4、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指名读第二句话,评议,把“处处”、“潇洒”、“挺秀”这几个词读好,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三大名松的名称。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迎客松:
1、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迎客松的“奇”?交流
2、出示迎客松的图片和句子
c、学生练读——指名读——赛读——评读——齐读
3、你还从哪里体会到迎客松的“奇”?
4、学生读第二句句子。
1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
b、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c、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d、读好句子。把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
5、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
6、请一位同学完整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语句,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大家先练一练,体会体会。谁来试一试?过渡:听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
陪客松
1、(出示课件:陪客松图片)现在,请你一边欣赏陪客松的图片,一边美美地多读课文,看看陪客松“奇”在哪里呢?指名读。
2、为什么说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呢?(看图,这是——旁边是——为什么称它是绿色的巨人呢?说说你的体会,相机指导朗读,读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
送客松
1、(课件)瞧,这就是送客松,它“奇”在何处呢?
3、朗读指导:送客松正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总结三松
1、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形态奇美,神韵非凡。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配乐朗读第二段)
2、这三大名松写得真美,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名松,将它背出来,把它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学生练背)
3、练说:认识了这三大名松,同学们想亲自去黄山看一看吗?这不,机会来了:
(1)(ppt出示:争当小导游“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讲普通话,口才好,必须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2)出示导语: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
学生准备一分钟,可只介绍一棵松,导语也可自己设计。(ppt设计超链接,学生介绍的同时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2
1、(出示第三自然段)其实,黄山松何止这三大名松,它们星罗棋布,争奇竞秀,它们或——,或 ——,或——;或——,或——,或——;它们有的——,有的——。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更加——。黄山奇松真是——(板书:千姿百态)。
2、瞧它们向我们走来了。(播放各种松树的图片)
3、想象说话:ppt出示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有的状如 。
4、小结:同学观察认真,讲得到位,听得仔细,让我们把对黄山松的赞美,把它们的千姿百态读出来。齐读第三段。
五、总结全文
1、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黄山奇松,(指着板书)你看,多有礼貌的黄山松啊,客人来了,他们迎客、陪客、送客,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
2、黄山奇松,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奇而奇得绝,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难怪徐霞客会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3、学写广告词
长假快到了,太仓的教育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的游览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
六、 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 。
3
篇一: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篇二:黄山奇松优秀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篇三:黄山奇松参赛教案
《黄山奇松》教案
教案背景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松》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集文本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人赏心悦目。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引题,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突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总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神奇、秀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饱经风霜”说句话。
1.通过朗读和欣赏图片指导学生了解会黄山三大名松的美和奇。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互助、指导点拨、感悟升华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
生:去过。谁来介绍介绍你眼中的黄山?(说得真好!)
师:没去过的同学想不想去看一看?(去过的想不想再到黄山游览一番?)
生:(高兴地)想!
2.师: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到黄山去游览一番。
(播放“黄山风景”动画图片)
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欣赏的就是黄山奇松——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下这四个字——(板书:黄山奇松)
过渡: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在哪里?
黄山有哪些奇松?
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黄山奇松》——打开课本,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好标记。
2.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指导。(师巡视过程中小声提醒了个别学生读书的姿势,初读给足时间。)回答刚才的问题。
3.生读完后,师问:黄山有哪些松树?(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师随机板书。
过渡:这三大名松究竟有什么奇特之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分别用不同的标记符号标出来。
三、 精读感悟
(一)品味迎客松
师: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一个呢?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代表”什么意思?给学生思考时间。师:一提到黄山的松树,人们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人们马上也会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师: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到你刚才标出的句子,再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划出你觉得奇的地方,可以找出有关的句子或词语。
1.姿态奇
生: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结合图片讲,理解“遒劲”(粗壮有力)谁来读一读? 交流:(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2、坚强不屈(生命力顽强)。
品“饱经风霜”
生: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师:点击课件( “饱经风霜”)那么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它的生长环境,出示搜集到的资料介绍一下,学生自读。
师:读了刚才这段资料,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
生:我经历了风吹日晒。
生:暴雨如注,雷电交加、寒风呼啸、飞雪压顶、??
生:我经历了狂风与暴雪。
生:坚强不屈
生命力顽强
过渡:迎客松还有什么奇特之处?
5、悟“热情好客”
师:你知道它为什么叫迎客松吗?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谈话法、情景体验法、迁移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件。
预习课文,解释词语的意思。查找有关资料。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奇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围绕课题质疑。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前鼻音:宾客盆景。
后鼻音:玉屏楼状如黑虎。
翘舌音:状如黑虎。
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习):
誉地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
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习:
(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所以课文。
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卡片出示“情有独钟”,指导朗读。
5、投影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习。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十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体会第2自然段的写作特色,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口头练说一种黄山松。
3、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运用第2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写黄山怪石。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音乐、屏幕上出示“黄山”)师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屏幕出示“奇松”)更是情有独钟。站在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就可以欣赏到对面悬崖上的三大名松,它们分别是(生答)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二、朗读、背诵第2自然段,体会写作方法。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精读了《黄山奇松》这一课,谁能完成。
下面的填空题。
(屏幕出示填空题)。
(自由练说;指名学生答;而后出示完整内容,一起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要是能有感情地背诵出来,就更棒了,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背))。
师问: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这三大名松,你觉得什么地方写得最精彩、最生动,为什么?(生答)。
师小结:作者恰当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三大名松写具体了。
三、结合课外收集资料,口头练说其他松。
过渡:当然,黄山远不止这些名松,同学们,你还知道黄山有哪些松呢?(指名答)。
你能不能运用文中描写迎客松、送客松的方法,插上想象的翅膀,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松。
(生自由练说,指名说)。
四、练写“黄山奇石”
过渡:看来,大家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黄山不仅有着形态各异的奇松,还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它们也是黄山的一绝,大家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看:
(播放课件)。
同学们都深深陶醉于黄山美妙的景色中。要是让没去过黄山的人也能领略一下黄山怪石独特的美,那该多好!你有办法吗?(生答)。
我们不妨也学习作者,用笔来写一写黄山的怪石。
(出示要求)。
为了便于大家写作,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黄山的怪石。
(播放课件,定格于怪石图片的排列画面)。
生练写,师巡视指导指名读,评价。
五、推荐课文、书籍。
《语文补充阅读》第八册中的《黄山游记》。
人教版《语文》第四册第14课《黄山奇石》。
人教版《社会》第五册中的《泰山和黄山》。
迎客松。
陪客松、送客松。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十一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看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五、教学方法:
放手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的牵引指导、学生的反复朗读和交流讨论,把握课文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
七、教学时间: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生:去过五岳就不想去看其它山了,去过黄山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师板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情有独钟?(师板:奇松)。
(二)、导读,感受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小组合作学习。
4、讨论交流。
(1)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黄迎客松的评价很高: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交流:
生:奇在模样。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姿态优美遒劲。
还奇在哪里?
生:奇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
1、师:谁能说说“饱经风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时间长。(图文结合理解)。
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000多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
3、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指名读,男生齐读)。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指名读女生齐读)。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三奇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师: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填空:()的迎客松(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
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啊!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由此,我想到了在作者的笔下,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你能饱满着这种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生读)师:这正是“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2)陪客松奇美。
出示:比喻句。
师: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师: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通过朗读来表现。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送客松。
师: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像人一样的挽留你,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
生:奇松数量多,千姿百态。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从哪里读出来的可以分享一下吗?
师:黄山松的确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其它的黄山松吧!
4、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
黄山松美丽的倩影一定深深地留在了你的脑海里,试着完成以下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
(四)、小结。
1、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黄山松奇不奇?(改板书“?”为“!”)。
孩子们: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更是展示着自己优美的身姿,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学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写下了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了。读到这里相信大家不仅明白了黄山松“奇”在哪里,更为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
(五)、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
2、黄山奇松真是别有情趣,请你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松树动起来、活起来。请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优美迎客。
千不。
姿挺秀陪客屈。
百不。
态独特送客挠。
教后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十二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多媒体以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下面我就围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以《黄山奇松》这篇课文的拓展性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教学重点,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借助多媒体资源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姿态,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二、说教法。
多媒体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网络的这些优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课件,阅读课文内容,探究问题。
三、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思考问题,以读感悟为主。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多媒体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不仅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又便于引入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中去。
(二)、质疑启思,发现问题。创设情境,引入到本课的重点内容。
播放四绝的图片,在这四绝中,人们却对黄山松情有独钟。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问完后,让他们再看课题,你能从哪个字中找到答案?(学生回答:奇)那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问,黄山松奇在哪里?)这样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对本文的学习产生兴趣。然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并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奇松,他们奇在哪里?(学生读后讨论)这样让学生人情入景,更有利于接下来的学习。
(三)、重点引读迎客松。
这一学习过程主要是通过课件图文结合,让学生找出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通过找句子,再找词语来完成。学生交流讨论后,从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然后再用激情朗读来反映出它的奇。其中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我从指导他们读好词语着手,然后再读好句子,最后读好写迎客松的整段文字。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从着手句子到品读词语,最后到整段文字。从品词析句中,进行感情积淀,为感情朗读服务。
(四)、自学另外两种松,选择一种你更喜欢的介绍给大家。
(五)、观看其它松的图片及录象,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交流讨论你想象中的其它形态的松。用直观的方法让他们身临其境,便于更深地理解本文。
(六)、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做回小导游,介绍黄山奇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复述本文所学的内容,加深理解。而情境的创设更有利于本环节的实施。
(七)、课后延伸,拓展训练。让学生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刻的松,仿照本文写松的方法,把它写具体、生动。学完课文后,更有利于指导写作。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十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有关黄山松的资料,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形神情“奇”。
一、词语导入:
1、听写。
2、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这一奇景,真是名副其实啊!看,松林耸立,怪石罗列,令人叫绝;山谷中云雾迷蒙,像海不是海,像烟不是烟;温泉清澈洁净,可饮可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并称为黄山四绝。
可是“人们却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以下黄山奇松的美。
3、黄山奇松不计其数,课文中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那几棵黄山奇松?
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4、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下面请各位同学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三棵松树奇,奇在什么地方?并写出你的感受。
5、指名读,说感受,读出感受,对比度感受,有谁找的也是迎客松的举手,指名读,说感受,在读出感受。
6、这么奇特的黄山松是怎么长成的,我觉得文中有一个词最能概括黄山奇松的成长经历。
饱经风霜。
7、想想看,黄山奇松的生长环境怎么样?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8、引导:大家不妨展开想象力,想象一下,迎客松都会经历些什么,见证些什么?
生:自由说,相机点评。
9、八百年的历史,八百年的风刀雪剑,这就是饱经风霜。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一棵__________迎客松。
是的,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是的,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把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难怪,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10、仅仅是迎客松饱经风霜吗?陪客松、送客松也是如此,
孩子们,看:迎客松饱经风霜,却始终——。
陪客松饱经风霜,却始终——。
送客松饱经风霜,却始终——。
11、迎客松的奇特秀美名副其实,还有剩余两棵松树谁来说说它们的奇特之处。
陪客松。
指名读,说感受,读出感受,对比度感受,有谁找的也是陪客松的举手,指名读,说感受,在读出感受。
送客松。
指名读,说感受,读出感受,对比度感受,有谁找的也是送客松的举手,指名读,说感受,在读出感受。
12、大家交流了这么多,那归根结底主要是它们的什么奇?(姿态)(板书:形)。
指名读,两个齐读。
14、孩子们,假如你当时就在黄山,我想你也一定愿意成为这三大名松中的一棵松,是吗?那我们先请三位同学代表我们展示黄山松的热情友好与文明,你就是迎客松,你就是陪客松、你就是送客松,请把带符号的地方换成“我”,开始吧!(指名3人分读)。
15、此时此刻面对游人,黄山奇松会说些什么?
我们迎客松舒展双臂,对所有的宾客热情地说:——。
我们陪客松陪伴着宾客,向游人介绍着:——。
我们送客松在宾客即将下山之际,伸出长长的手臂说:——。
16、孩子们,此时此刻,你觉得黄山的松还只是松吗?对,它就是人,就像我们的朋友,在这里上百年、近千年地坚守着黄山,迎送着宾客,给我们以热情,让我们以温暖。
17、多么有情有意的黄山松哪!(板书:情)。
18、总结:黄山的松,形态如此奇特,精神令人敬仰、情谊让人铭记,如此奇特的松,在泰山能看到吗?在华山能看到吗?在峨眉山能看到吗?只有——黄山,这样的松,黄山独有,这样的情,黄山独有,这样的独有,怎能不令人称奇,这样的奇松,真是不得不让人——情有独钟。(板书:情有独钟)想着这样的松,带着这样的情,让我们最后再读一次课题吧!下课。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十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2、边播放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边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3、而在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松更是情有独钟。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再看看课文的题目,你能从哪个字中找到答案呢?(奇)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
5、想寻找答案吗?
(二)、创设情境,感受奇松。
2、学生交流讨论,师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大家说得很好,这三种松的确都非常奇特。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既然它有这么大的魅力,那我们就一起去领略迎客松的风采,并从语言文字中来感受它的奇吧!
(三)、引读迎客松,自学陪客松和送客松。
1、出示迎客松的文字和图片。
3、学生交流讨论能反映“奇“的句子及词语。
(1)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理解遒劲、饱经风霜的意思,读好词语,并读出它的奇。(指名读、齐读)。
(2)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的形态就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指名读、齐读)。
(3)黄山上的松有千千万万,为什么不选其他松,而偏偏选它,这足以看出它的奇特之处。(指名读、齐读)。
(4)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4、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
5、归纳学习迎客松的方法。
6、除了迎客松外,还有两种松也十分奇特,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迎客松的方法学习另外两种松,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把你较喜欢的一种介绍给大家。
7、学生介绍另两种松,说出奇,并读出奇,最后熟读成诵。
(四)、观看图片及录像、升化情感。
(出示第三自然段文字内容)。
2、观看图片及录象。
(五)、再次创设情景,复述课文。
1、黄山松和黄山浑然天成,美伦美奂,相信此刻,大家已经完全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之中了。可是回程的飞机已经在催我们登机了,我们只能依依不舍地向黄山松、向黄山告别。
2、学生当小导游,介绍黄山奇松。
(六)、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写松的方法,把你印象最深的一种松,写具体、生动。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十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神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是因何而得名的。
3.让学生感受黄山松的姿态各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松的奇和美。
2.知道“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是因何而得名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黄山奇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同学们,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来,我们一起写下这三棵奇松的名字。(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一)品味迎客松。
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a“乃至”,表示意思更深一层。你能给“乃至”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吗?(甚至)。
2.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1)姿态奇:
理解“遒劲”的意思(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雄健有力)。
理解“郁郁苍苍”:(“郁郁”:茂盛的样子;“苍苍”:青翠,表示颜色。)。
(2)精神奇:
理解饱经风霜,感悟迎客松生命力顽强。
这样“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的迎客松,作者却说他“饱经风霜”,你们知道什么是饱经风霜吗?(出示老人的脸)。
出示句子。
当烈日暴晒时,
我感觉,但是我想。
当电闪雷鸣时,
我感觉,但是我挺直了身体想。
当大雪压顶时,
我感觉,但是我抖抖身上的雪想。
师:经历了风风雨雨,却依然郁郁苍苍,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生:坚强不屈、生命力顽强。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读。
(3)名字奇。
除此以外,迎客松还“奇”在哪儿呢?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谁能找到相关的句子。指名说(出示句子: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好客的迎客松正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可以加上动作。指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朋友,欢迎您到黄山来!我们黄山欢迎您!)。
哇,真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让我们像热情的迎客松一样(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读(手指句子)。
正因为迎客松的独特魅力,曾有诗人作诗赞叹:齐读(出示诗句: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这就是黄山第一奇松迎客松的生动写照啊。迎客松不愧为黄山第一名松,这就是它的奇特之处。此时此刻,我相信迎客松的形象已经深入我们的心中了,让我们带着这份赞叹再来读一读迎客松的句子吧。
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注意有感情地朗读。
(二)品味陪客松。
孩子们接下来,让我们运用刚才学习迎客松的方法来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出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师:从这个句子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高大挺拔,苍翠茂盛)具体体现在词语“绿色的巨人”(点红词语)板书“绿色的巨人”。据资料记载,这棵陪客松高5米,顶端的直径也是5米。
2.那为什么给它起名叫“陪客松”呢?
无私的奉献精神。
默默无闻。
那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句子。(评价:真是一棵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陪客松)。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三)品味送客松。
1.师: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呢?读(姿态独特,枝干盘曲)。
2.那为什么把它叫做“送客松”?指名说(出示句子: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这是一句拟人句,把送客松当作人一样热情,伸出手臂向客人告别。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
它会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指名(欢迎再次来黄山旅游。欢迎再来,再见。黄山,永远欢迎你们。)。
多么好客的的送客松,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读句子: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自己先练读一下。指名读。可以加上动作再读读。再指名读。评价:多好客呀,像人一样挽留你。
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1、同学们,黄山松何止这三大名松,它们星罗棋布,争奇竞秀。它们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它们有的_______,有的_____……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____,更加____.黄山奇松真是___(板书:千姿百态)。
2、文中的省略号又是什么意思呢?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
播放录像。(伴以优美的音乐,出示各种黄山松的画面及名称,教师有详有略地解说——倒挂松、竖琴松、双龙松、黑虎松、探海松、孔雀松、卧龙松……)。
孩子们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句子,作者是如何写的这么成功呢,请看(出示课件)秘诀在这里呢。请仿照第二段的写法,任选一种松树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写出它姿态的“奇特”,写在作文本上。(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写作。(播放音乐和松树图片)、点评。
渭城区双泉学校王雅琪。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体会“屹立”“饱经风霜”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读文、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通用16篇)篇十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用书中的描写方法,选择喜欢的一种松树写出它姿态的“奇特”,用上比喻、联想等写作手法,让描写更生动。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的。
放手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的牵引指导、学生的反复朗读和交流,把握课文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用心读书,抓重点词语感悟体会文章内容,学会在书中进行批注。
一、由名句引出黄山。
1.观看视频,领略黄山的奇丽风光。
2.视频中美丽的黄山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引出课题并质疑,板书课题。
二、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一)学习课文一、三自然段,领悟黄山松的奇特。
1.指名读一、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黄山松奇特的句子,交流板书:潇洒挺秀。
板书:千姿百态。
2.课件欣赏千姿百态的黄山松。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领悟三大名松的“奇”。
1.玉屏楼仔细欣赏奇松。
2.出示学习要求:
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用横线划出相关语句。
(2)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个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把感受标注在书中。
3.交流汇报。
(1)感受迎客松的不屈不挠、生机勃勃和热情好客。
(2)感受陪客松的高大挺秀。
(3)感受送客松的姿态独特。
4.集体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仿写练习。
学用书中的描写方法,选择喜欢的一种松树写出它姿态的“奇特”,用上比喻、联想等写作手法,让描写更生动。
潇洒挺秀。
迎客松热情好客总比喻。
送客松姿态独特。
千姿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