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思想和情感,并将其与自己的经历相结合。这里有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作品的思考和独立见解。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热门16篇)篇一
当我拿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时,我是惊讶的,为什么呢?这么一个一个记事的小故事,有什么值得好学习的呢?但深入进去之后,才知道每个小故事都是作者的真人真事,通过这一个个小故事,衍生成一个个大哲学。的语言通俗易懂,教你如何教育孩子,乐此不疲。它像一面镜子,照耀着我的灵魂深处。
我要努力做一个好妈妈,成为孩子的骄傲!
我以前认为,我的孩子学习成绩有待提高,将一个故事讲出,是一很"作"的事情,毕竟孩子之间的差别,其实就是母亲之间的差别。看了这本书之后,我不这么认为了,只有心与心的交流,才能产生最大共鸣。
下面讲一讲我的故事吧。
农村出的我,希望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鲤鱼跳农门"我在学习上认真刻苦,非常执着。从小学、初中一直到中专,我的成绩基本上都是全班第一、全年级前10名。当时没有什么补习班,把老师教的东西学好,就能考出高分,学习对于我说是一简单的事情。98年,当我以全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时,我赶上了下岗的大浪潮,并没有分配到单位(当时是分配制,现在可以说是应聘制),单位职工在下岗,内部子女分配都困难,何况外部的呢?再父母一没资,二没后援,学校也因政策原因,帮不上忙。怎么办呢?难道回到父母的老路上吗?在我心情极为沮丧的时候,我给同学写了一封信,同学给我带了一线希望,推荐我到了广州江贝步步高电子厂打工。到厂里工作后,我看到了另外一遍天。要想生存,唯有不断学习,我拼了命的练习五笔、学习电脑知识,有了这一技之长,我和爱人在天门城区开了一家广告公司,总算站稳了脚根。我在学校读书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绩是好了,可其它比如体育、艺、表达能力等都是我的弱项,相当于除了主外,其它都是我的短板。现在同学会时,大家对我的印象就是"学霸",其它没什么印象了。
当我踏入社会后,我所学的专业并没有给我带生存的本领。要命的是,我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短板,深深的困绕着我。交流、沟通对我说,比读书难多了。有一段时间,我产生了一种"读书有什么用呢?能说会道懂运作才有出路"这样的心理。
当恒恒上小学时,我对她的教育观是这样的,学习上能过得去就行,但其它方面不能逊色。因为我自身的素质没得到提高,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导致孩子现在学习困难。
对于我说,学习是一简单的事情,沟通是一困难的事情,但恒恒恰恰与我相反。一个题目,我教她三遍,她听不懂,我再教她,她又觉得我啰嗦,说的多了,我也很烦燥,总认为孩子不懂得我的良苦用心,就冲她发脾气"这么简单的题目,讲了几遍都听不懂,你你你……"等等,母女关系闹得很僵。怎么办呢?自己给孩子讲,孩子听不进去,可又不想放弃,只好寄希望于老师,找补习班吧!心里还在想,交给老师没问题吧,可想而知,自己都没办法解决的事情,老师能解决好吗?何况那么多的学生,老师也管不啊!
我和恒恒的关系用"剑拔弩张"这四个字形容不为过,我让她上了很多补习班,一直是我在替她选择,我认为是对的事情,希望孩子能接受,往往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当孩子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时,对孩子使用冷暴力。这样与孩子越行越远。读初二时,恒恒再也不愿上补习班了,(fsir)她说,上再多的补习班,我的学习成绩始终提不上去,你不要再找了。她说补习班老师的教法和本班老师的教法不一样,好不容易适应了本班老师的教法,你又要我适应别个老师的教法,到底听哪一个呢?你花了钱,达不到你的要求时,你又要骂我。问得我哑口无言。
她说,你看我的语老师,对我寄予很高的希望,当我达不到时,老师依然用鼓励的目光看我,依然让我当她的小助手;我的英语老师呢?依然在班上表扬我;我的数学老师呢?依然在鼓励我,说我是态度好的一类学生。你总是放大我的缺点,而缩小了我的优点,我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说得我醍醐灌顶。
我要改变我的方法了,欣赏孩子不是只看待她的缺点,更是如何赞赏她的优点。遇到问题时,要和孩子商量。毕竟孩子是主角,你是配角。思维要过渡到由我想做到孩子自己想做。我让孩子上华泰中学,最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望通过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同学资、优秀的名师教诲,带领我和孩子共同进步。现在看了这本书后,我的想法是对的,只有母亲的素质不断提高了,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我和她讲:"爸爸认为走五个小时太累了,放弃吧",可后我们改变方法,我们分二段走,虽然慢点,不照样到达目的地了吗?只要不放弃,目标终会实现的。
方法一定要正确。在武汉和十堰的形路口,如果我们朝着武汉的方向走,会走错路甚至到不了目的地。如果我们朝着十堰方向走,目的地就离我们不远了。所以按着方向指引,就会离目标越越近。一意孤行,只会适得其反。
不要假想象。金顶爬起,是有一定的难度。可你不要将金顶的难度假想到太子坡和紫宵宫上,只有自己真正走过了,两者才有对比性。在没有走之前,不要假想象,让虚假的困难挡住了前进的脚步。
道医说你是一个才女,是给予你的一种希望,有希望就会有动力。可你不能将这份希望藏着掖着,要让她发光发热,走向远方。
恒恒通过这次旅程,明白了一些道理,具体到哪个点上,就要靠她的觉悟了。我对她的期许是:你爬坡时可以稍微慢点,但决不能放弃。
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她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她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她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还好我读到了这本书,还好我认识了一帮良师益友,能将我错误的观念及时的纠正过。感恩,感谢!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热门16篇)篇二
大家好,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运动的人,人们说喜欢运动的人,注意力集中时间会比较短,可能有一定的道理。要是让我在球场上打球我可以玩上两三个小时,要是说安安静静的看书就困难了。回想起来,我好像没有过废寝忘食看书的经历,也没有哪部书可以吸引我一口气看完。但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改变了这一“历史”。其实和这本书结缘还是源于老婆大人,那段时间她看了这本书,说这本书很好,很实用,是现在最畅销书之一,于是给我下达了任务,一定要看。当时心想读就读吧,在我们学校这么浓厚的读书氛围中自己也不能落后啊,人总是要进步吗。但是读完两个章节以后,我就被这本书吸引了,不光因为我有个三岁的儿子,更重要的是我现在是一名小学教师。我知道在座的老师好多都已经读过了,体会和感受肯定比我深的多。我是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没看过的老师,尤其是没有小孩或是小孩子还小的老师,真的很好。
一直以来,关于学习的一个最流行的概念就是“学习要刻苦”。许多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向他们灌输这样的概念,要求年龄尚小的孩子刻苦,不少家长从孩子上学前就唠叨说,上学后不能尽情玩了,要用功学习,孩子上学后,就不断教导孩子,在学习上要刻苦努力,并且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这样要求他,以期培养出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上用功勤奋是必须的,但用刻苦的言语和思路来要求孩子,这往往是在干一件南辕北辄的事情。
把学习这件事和一种令人不舒服的苦的感觉联系到一起,她会使孩子在想到学习时就有微微的不快。谁会喜欢苦呢?一个人为了某个目标而吃苦,必须基于她有足够的理性和毅力,这种理性和毅力连成年人都不是人人具有或事事付得出,用她来要求孩子就更不合适了。
人的天性是避苦求乐,孩子更是如此,感觉甜的东西他就喜欢,感觉苦的东西他就讨厌。
我们原本想要孩子喜欢学习,却把学习过程作成苦馍馍,只把结果设想成为甜馅饼。要孩子天天吃着苦馍馍,去想甜馅饼。过程天天具体而真实的陪伴着孩子,目标却遥远的虚无缥缈。当她在吞咽苦馍馍中感到厌倦时就被批评为不刻苦。被要求以那想象中的甜来压抑这真实的苦,孩子不具有反驳成人教导的能力,她只是感受到了这里面的不和谐。感受到了自己的无能为力。(在这里我还想起了一个章节,题目是“不做穿西装的野人”说得就是你粗暴的对待孩子是因为你心里早已清楚,你打孩子一顿或是骂孩子一顿,既能解气,他又不会把你怎样。你在孩子面前是权威,是主人,你不用担心打骂后的后果,所以你总是忍不住,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大人你就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因为你也害怕。我觉得说的非常非常的有道理。)。
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有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据说在二战期间,一名好的瑞士钟表匠被胁迫去给纳粹制造一批高质量的钟表,尽管他费了相当的力气,却始终做不到战争前的水平,她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后来有心理学家分析,这是因为他制造钟表时的心境不一样,这就是情绪的力量。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在教育中,目的和手段分离到什么程度,活动的意义就减少到什么程度,并使活动成为一种苦工,一个人只要有可能逃避就会逃避。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家长和老师越要孩子用功学习,孩子越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儿童并非不知道刻苦学习可以换来好成绩,她只是做不到。当学习活动没有唤起他的愉快体验时,她就无力去调动自己的主动精神,不由自主的表现出懒散、不刻苦、不认真等——许多人以为这是某些“不成器”的孩子的天性,其实是她上进的天性被扭曲了。
家长和教师应该研究儿童的特点,体恤儿童的心理,注意从“学习情感”方面培养孩子的好学精神。“刻苦”是一种成熟的学习品格,她不会凭空产生,她是在理性和兴趣的土壤上生长的。孩子在各个学习时期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一样,就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体制来说,作者认为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
在培养孩子勤奋学习方面,恰是不能强化“苦”,而要尽量消解“苦”——不要向孩子提示学习是苦的,也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避免它在学习活动中感觉苦闷。
这里作者举了一个她女儿圆圆的例子,圆圆上高中后,学习很累,她偶尔也会抱怨说太累了,表现出松懈。孩子本来已经觉得苦了,这个时候家长就更不能以“要懂得吃苦”这类正面说教让她苦上加苦了,这个时候应该想办法减淡她对苦的体验,向她提示“学习不苦”。作者采取了两个办法来帮助她。
一是找了些高考状元谈经验的资料,尤其是那些谈刻苦用功的,让她知道凡是取得好成绩的同学,没有一个不勤奋。这表面上看是强化了学习要刻苦,实际上缓解了她对苦的感受。既然状元们都那么用功,那么自己用功也就是正常的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没有向她提一句要求她吃苦用功的话。
二是和她一起读了本《科学的故事》,尽管她高中时学习很忙,我仍然建议她浏览了这本书。这本书编的很好,它呈现了数学、化学、物理、医学等各学科的大致发展脉络,以许多生动的故事讲述了其中艰难的历程。圆圆从这里看到人类科学知识的积淀是那样不易,仅仅是氧气的发现就经历了那么多年、那么多坎坷。想想自己可以轻易地拿着薄薄的教科书纵览前人每一种惊人的成就,她由此觉得很幸运,自己不过是这些伟大成果的享用者,有什么苦呢。
高考结束后,很多孩子仿佛一下从地狱中钻出来了,有的人恨不得把书撕了。圆圆有些奇怪自己怎么没有这种感觉,日子好像和以前差不多,无非是生活内容不一样了。这可能是因为她在高考前一直没有那种特别压抑、特别苦累的感觉吧。
我们经常读到一些古今中外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们如何废寝忘食地工作和学习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被当作“刻苦学习”的例子来激励后人。它们使人深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真理。事实上,每一个忘我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的人,她一定是对学习和工作建立起了兴趣和责任感,这种兴趣和责任感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常常超越生理需求。平常人看到的是它们在饮食起居上的“苦”,看不到他们置身于喜爱的事情中的“乐”,就以为他们是凭借“苦”取得成功的。实际上,他们不“苦”,他们其中享受的乐趣别人体会不到。
想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就一定要首先让他喜欢这件事,至少不能反感,避免在这件事里掺杂进让他感觉不快的因素——学习不要“刻苦努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觉得这本书虽然写的大部分是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但教育是相通的,教师在教学中,能以家长的心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特点,以孩子的兴趣出发,寓教于乐,不仅是为了孩子的一阵子着想,更是为孩子的一辈子着想。书中的很多观点和方法对我的工作都有很大帮组,我能做的是,尽量做到让我的课堂充满乐趣,让我的学生们收获更多的健康与快乐!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热门16篇)篇三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惧怕的事,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最近在读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其中关于帮助孩子克服打针恐惧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认为只是打针而已,没有必要害怕。以哄骗的方式,告诉孩子打针一点都不疼。以承诺的方式,告诉宝宝打完针就可以吃零食、买玩具。
但是这样做会导致孩子对打针这件事情还是无法克服,反而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而尹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几个原则,这对于必须要让孩子承受一些痛苦,如打针、吃药时,我们可以遵循原则:
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
比如告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比如许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解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孩子上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一次萌发机会,并且以后会不信任大人。
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的。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热门16篇)篇四
平日我喜欢看《意林》、《读者》、《思维与智慧》、《青年文摘》等刊物,短小精悍,禅意的芬芳、古典的浪漫、人性的善、光阴的花朵……。听了刘老师推荐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借过同事的,竟然爱不释手,当然,好东西不忘分享,看完也给身边的为人父母推荐,反响各不相同。大多数的朋友都会说感谢,回头买一本看看。当也有奇葩的人,奇葩的事。有其他部门的同事问我:“最近在忙什么?”我说看书,你有空了也可以看一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很好!“她杏眼一瞪,继而一脸的不屑:”我从来不看那样的书,我自己就是个好妈妈,我看别人做什么!“看她那不可一世的模样,忽然想到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成语。我暗笑:这样狂傲的妈妈能有什么样的宝玉呢(话说每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宝玉)?闲话扯远了,言归正传。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尹建莉老师的亲身经历,妈妈用心培养,女儿茁壮成长,从性格上,从学习上,从接人待物上,细心的妈妈都不忘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看书反观自己,养儿子完全是散养式,没有规划未来,没有刻意为他做什么,除了让他回忆起来是个美好的童年,没有辅导班的压力,没有东奔西跑的童年,挺安逸。
尹建莉老师的观点大部分同意,个别部分不赞成。有人说,她是专家,你还有不赞成的么?说真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她的教育方式适用她的孩子,不一定适用所有孩子。她是专家也不意味着所有的观点都正确呀。比如她书中提到,帮孩子做作业。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她家圆圆自觉将懂得知识写一遍足够了,可是碰见不自觉的孩子不是偷着乐,天天让妈妈写,这是其一。其二,是圆圆的老师让孩子抄写数学定义,她干涉并且到学校找老师质疑。如果是平头老百姓,估计孩子的今后要受老师的冷暴力,要坐老师的冷板凳了。
最让我赞成的是尹建莉老师提出的阅读,让孩子喜欢上阅读。阅读能让人心情平静,多读书,读好书,让书香溢满人生。儿子一到五年级虽然没有参加到培训班,但《三国演义》、《水浒传》看的滚瓜烂熟,你如果问他一八零八将的结局,他能说的一清二楚。平时也喜欢给他买书,但说实在,当妈妈的在这方面也缺失,没有刻意地培养他这方面的习惯。去年,儿子过生日,告诉他,这次生日礼物是贰佰元的教育基金,你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书籍,儿子到了书店,愣是琳琅满目的书籍,愣是无从下手,于是,我帮他挑了三本,他尽管看了无数次的《水浒传》,结果又是一本《水浒传》带回家。
给朋友的女儿买了一套《妈爸不是我的佣人》等一系列六本书籍,共计73万字。回家告诉儿子:“这是妹妹的生日礼物,你可以先看,不过一定要爱惜。”当别的小朋友在各大公园玩耍时,他则是背英语,吃饭,看书,我也在一旁看书,我说这一天,是家庭阅读日。没想一天半的时间,儿子竟然看完了这一系列书,看完高兴地对我说:“好书。妹妹一定喜欢。”以后,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让我还赞成的就是择友问题,孩子交的朋友很重要。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这一点也喜欢,越通过暴力对付孩子,越让孩子看不起父母,会觉得你除了动武,你还会什么?孩子不能发自内心的尊重你,所以,教育是个技术活,需要动用心思和不断地学习。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热门16篇)篇五
近期我借读了统博家长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自觉受益匪浅。作者尹建丽既是一位母亲,又是一位老师、教育学者,更是一位好作家。书中讲到了“妈妈是朋友,是老师,更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每一点都讲得很详细,让人感觉是那么的亲切感人,朴素生动;让我们看的心服口服,而且把自己接触的实例,教育的问题一一摆在我们眼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使孩子更好地受到教育而又不受到自尊心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完美的保持孩子那份纯真的乐观、健康自信、聪明活泼、富有爱心的好孩子!
此外,在此书中我除了看到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还隐约看到了一位伟大父亲的身影。尽管作者着墨不多,但从文中提到的好些事例来看,我得知作者有一位好先生,孩子圆圆有位好父亲。他很好地扮演着父亲的角色,积极与妻子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当自己有错时愿意低头向孩子认错——试问有多少父亲能做到这一点啊?所以,家庭教育绝并不单纯是母亲的事;一个成功孩子的背后必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教育看似神圣而简单却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所以“我们应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吸取总结经验,想要进步,就要不断的学习!”在孩子面前,家长也要装得无能、无知一些,以便把各种机会留给孩子;更重要的是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凡事让孩子自己去做,从错误中才能慢慢地学会思考与做事的技巧。
这本书值得我们大家去读,能让我们瞬间得到教益的好书!所以读完这本书倍感收获满满的!也希望更多的家长们都能从本书中得到更大的收获!再此我由衷的感谢作家尹建丽给我们读者编着了这本人人受益的好书!谢谢!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热门16篇)篇六
尹老师的家庭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家教。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看到这里,我也想到了很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有时也会布置孩子们写单词写n遍,自己觉得这样的作业毫无意义,但有时也很无奈。所以,我看到尹老师的做法后也产生了共鸣。我想,以后在布置作业方面,还是应该多考虑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以致在抄写过程中让孩子对这门学科产生反抗情绪。我想,这是家长不愿意看到的,也不是老师的初衷。
尹老师在书中谈到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女儿讲故事,不是讲,而是读。逐渐地,由开始的妈妈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改成由孩子指着,妈妈来读。孩子指到哪,妈妈读到哪。这样,慢慢地使孩子理解了文字的作用,读得多了,许多"白字"就自然解决了。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阅读基本上。语言是相同的,英语也不例外。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就是这个道理。我想想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也走过很多误区,先教学单词,再学句子,觉得这是一种学习的规律,但我发现很多时候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完后,在课下再问却一问三不知,这也着实让我困惑过,读后感《转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所以后来再听了市里优质课以及省级优质课后,了解了英语教学的最新动态:在语境中学习单词与句子。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它由很多要素组成,而这些要素的学习需要放在句子和语篇中来学习,这样孩子们学起来轻松,老师也轻松,事半功倍。
书中很多的事例,我也经历过。而我的父母和尹老师的的做法却截然相反。当然我不是否定我父母的做法,只是来做下比较。作者书中谈到了女儿9岁时单独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从烟台到北京的事例,让我很感动,我很羡慕圆圆有这样一位豁达的妈妈。有了独立出远门的经历,对圆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到后来她独自去青岛乃至周末逛街乐不思蜀,她的妈妈都持支持的态度,难怪在引言中谈到她女儿的自主自立。这些都是妈妈的功劳啊!我从上学前班一直到高中,都在家门口上学,到学校骑自行车最远不到10分钟的路程,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周末爸妈从不主张我出门,即使迫不得已出门也规定好几点之前回来,更别说自己出远门了。也许,现在对家的依赖性都是那时慢慢积淀下来的。我们不能说自己父母的出发点不好,他们也是为我们的安全着想,我们都可以理解。只是不同的家庭教育造就了孩子长大后不同的性格。
小侄女快三周岁了,吃饭成了一家人发愁的问题,上了宝宝座就要下来,不愿意吃饭。嫂子着急上火,却也拿她没有办法。我妈说小孩饿饿她就好了。嫂子不舍得,硬往嘴里喂,瑶瑶不仅仅不买账而且满地跑,这下可麻烦了。我看到尹老师在书中对孩子不爱吃饭支招:饿几顿。我心里一乐:我妈还真有招数!接着,在全家的劝说下,嫂子就忍耐了一下,不给瑶瑶吃零食,饭前只喝水、吃水果,第一天效果不明显,第二天她还真的主动叫着上宝宝座吃饭,虽说吃得不多,但总算有进步了。可见,对孩子的爱不该是溺爱和强迫,应该用智慧来疏导孩子。大爱无痕嘛!
感受还很多,自己慢慢体会吧。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我们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再实践,愿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来越融洽!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热门16篇)篇七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是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教育硕士尹建莉,作者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
她既是一位好妈妈又是好老师,本书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她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小宝库,外表看起来也许很平常,但只要走进去,就会有惊人的发现。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说“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读完这本书,我也深有同感,只有有爱心,我们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与他们做心灵的对话,了解他们的想法,体会他们的感受,真正做到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想事情,这样,我们大人和孩子之间就会少很多矛盾、多很多和谐的音符。其中有一篇写的是怎么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尹老师采用诱惑的方法,让圆圆读她感兴趣的长篇小说,她拿金庸的小说做为切入口,自己先读了《倚天屠龙记》,每天读一些,然后设置很多悬念,有意无意的讲给圆圆听,讲到引人入胜时就说我正读到这里,后面还不知道呢,等读完了再告诉你,这样圆圆就很着急想知道下面发生了什么,这时候做妈妈的就放手把书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书中找答案,孩子带着疑问和兴趣去读书,自然而然的就会喜欢上读书,热爱读书了,尹老师说的很直白,但是道理很明白,也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那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虽然道理我们都知道,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会像尹老师一样应用它,有的家长用强行关电视的方法来逼孩子读书,拿孩子不爱读书这件事当话题聊,或者直接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这些做法都是不恰当的,这样做只会引起孩子更大的抵触心理和不满,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尹老师说,在看电视这个问题上,不规定时间只规定几个节目比较好,这样容易掌握,再就是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和孩子一起读书,这些都是对孩子无言的教育。是的,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很多时候无声的教育更能感化孩子,无声的教育比大声呵斥、唠叨更能教育孩子,使孩子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还有一个给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对待圆圆上网玩游戏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尹老师的处理办法也许有些极端,但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她想既然电脑游戏能让孩子们那么着迷,其中一定包含着巨大的乐趣,她不想剥夺孩子的乐趣,所以她给了圆圆足够的自由时间玩游戏,虽然她也担心圆圆会上瘾,但她相信圆圆有自由约束的能力。刚开始玩游戏时,确实对她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但尹老师试着让圆圆自己发现问题,而不是强加阻拦,等圆圆意识到玩游戏会影响学习时,她自觉得缩短了玩游戏的时间,学会了自我掌控,先把该做的事情做完了再玩,而且效率高了,这也是她从游戏中得到的收获,比单单考出好成绩重要。在这里,尹老师给了圆圆足够的自我掌控权,我们也应该放手让孩子成长,我们应该相信大部分孩子还是有这种自控能力的。家长和孩子最好不要形成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这种关系建立的时间越长越牢固,孩子的自觉性就越差。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给出了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时间完美的结合,告诉我们怎么教孩子做人、怎样培养出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热门16篇)篇八
在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下,我利用放假时间认真读了尹建莉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看了这本书我不得不佩服尹建莉老师,她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智慧,从而使她教育出一个这么懂事的孩子,她确实是一位成功的妈妈。但也不是说她所有的做法都适合所有的妈妈,因为每个小孩的性格都有所不同,所以有时也要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性格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不过有一点是对的,就是所有的孩子都很单纯,都像是一张白纸,好比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我们是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还是想把它变成一块形状像石头的小玉,关键看我们的教育方法。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我们要用“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让孩子更容易接受,还不伤他的自尊。这点我做得还不够,比如我的孩子去上学时落了语文书之类的,放学回来我虽然也是很有耐心的和她沟通,但是我还是有点严肃,从她的表情里我可以感觉得到,她有点怕。
看了第二章,我还发现自己犯了个错,而且很严重。我自己很少有看书的习惯,我的孩子却很爱看书,这点我非常欣慰,但我现在在做的事情却是在成为她的绊脚石。我经常在她看书的时候告诉她,不要看这类的书,要多看作文方面的书,要把好的语句记下来,等会儿我要考考你,看进去一些什么内容。如果我这方法一直持续下去,最后就会导致她对阅读失去兴趣。书上有句话,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所以我应该去诱惑她阅读,应该要让她感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其它的目的。在给孩子选课外书时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不以“有用”为选择标准。但第二章里,其中有一节,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我觉得这个不完全正确,虽然说以后年级高了,考试时会用到很多的课外知识,但语文课本里的内容都是基础,是必须掌握的,只有在语文课本内容按照老师进度已经学好的情况下,尽量多的,快的去看课外阅读,这样才会两不误。
品格教育,不需要父母天天挂在嘴边,只要用实际行动就好,小孩的模仿能力极强,父母自己不撒谎,实事求是,不虚荣,我想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小孩应该也坏不到哪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这句话写得很好,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我的孩子读一年级时我差不多就是一个培读生,天天站在她身边,她下笔一错,我就马上让她改正,有时她还会被我吓一跳,等她读二年级时我发现自己错了,慢慢的让她学会独立,她自己做错的,就应该自己去找,我们能做的就是稍给点提示,就从上个学期开始,我就让她独立做作业,偶尔给她检查一下。
替孩子写作业,这观点我不怎么赞同,如果我们真觉得老师在某些地方做得不恰当,我们可以单独和老师沟通,但不应该和孩子说,如果经常这样和孩子说,孩子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现在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分数,包括我,到了外面人家都会问,你们考了几分,如果考差了我会觉得没面子,书上就写得很有道理,我们要引导孩子面对知识本身而不是完美的考试分数,孩子在学习上的潜力才会慢慢喷发出来。我们要采取考好不奖励,考坏不批评的政策。
房子有了爱才是家,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这点我就做不到,从现在开始我要尽量这么做,多竖大拇指,珍惜孩子的荣誉感。家长如果有农人的信念和适度的管,孩子一定会长得更好,这是对的,把孩子管得太紧了,她就非常被动了,然后依赖思想也会越来越严重。家长是孩子第一个且最重要的榜样,有“听话”的父母,才会有“听话”的孩子。家长和学校老师沟通是一种有效了解孩子的途径,老师会如实的将孩子的各种情况告诉家长,就看家长怎么转达给自己的孩子,这时需要付出一点理性,思考和智慧。“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样的教育方式我最不喜欢,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但我有时也会这样做,当然我没书上说的这么夸张,只是轻轻的打。
孩子的小事就是大事,小孩思想单纯,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善于观察,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书中作者如果不想方设法的去引导,不知道她女儿的隐私,估计还会给女儿带来一定的伤害。
教育这块我还是那句话,如果真觉得老师哪做得不好,家长应该单独和老师沟通,不要在孩子面前直说。
总体来说,看了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作者有那么几句话,“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最后我想说,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热门16篇)篇九
最近读了教育专家xxx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感到自己受益匪浅。该书序中写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爱,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所谓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读过之后觉得不但对自己如何做好一个母亲有帮助,对自己如何教育好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当下家庭教育的流行语,每个家长都这样想,每个家长都这样说,每个家长也都是这样做的,你看,每到休息日,最没能得到休息的`就是孩子,无论是大到上高中的学生还是小到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各种的特长班学习着,家长们在孩子这方面的投资比家庭中任何一种投资都大,也是最不心疼的,有的孩子整个的星期六和星期天都奔波在各种各样的学习班中,曾经有的学生告诉我说最不想休假了,理由是太累了,也有的家长向我们抱怨,现在的孩子不懂事,不体贴父母。但为什么有的孩子跑着跑着就落后了?为什么失望的家长总是大多数?我觉得这个问题仿佛是在问我,更是在问所有的家长。究竟为什么呢?书中为我们找到了答案:从小的阅读差别才是最重要的“输赢”差别,从没有获得阅读熏陶的孩子,是真正从起点上就落后了一步。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也总是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现在想起来我这真是“好心办坏事”啊。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对此,我深有同感。在女儿读书方面,我从来都是随他所愿,她什么时候想读了,自己拿书来读,如果不想读,你让她做她也不愿做,当然很多的时候由于孩子的天性,儿子不会自己自觉的进行读书,这个时候,我总是在一边自己拿起一本书来读,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当他看到你在读书时,她也会自觉地进行阅读,当孩子不喜欢读书的时候,我会尽量和儿子做他喜欢的游戏,如《开商店》、《奥特曼与怪兽》。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把手中的锄头换成刻刀,力争既做一个好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热门16篇)篇十
为了孩子的教育,我们集结成号,共阅一本书籍,共饮一杯甘露,留给我们自己一段充实愉悦的时光,大家共论育儿经,家校联合共建书香环境。
母亲强则国强,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可见,一个母亲的觉醒不仅对于家庭的未来,乃至一个国家的未来都至关重要。近期,四年级十班家长朋友在叶老师的推荐下,全班家长共读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让妈妈们收获了科学的教育理念。
10月17日下午,四年级十班全班家长妈妈的线上读书心得交流会如期而至,本次活动由班主任叶老师主持,活动一开始妈妈们便纷纷结合书藉对自己孩子进步的帮助来谈谈读书的收获。
教育好孩子是一门大学问,要想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人格,家长就不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掌管孩子前途命运的“裁判”,武断地做出对或错的判断;而要把自己当作孩子人生旅途上的一个“拉拉队”,即使他们犯了错,也永远支持、鼓励他们继续前行。
书中列举的诸多事例让家长产生了共鸣,通过本次家长读书心得交流会,妈妈们都有了新的收获,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重视科学教育理念的引导。这对于我校的家庭教育工作也将是一个新的跨越。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热门16篇)篇十一
周六上午,孩子去上兴趣班,我正好利用闲暇时间,看了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感触颇深。
作者在书的引言中写道,“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文章的前言写道一则寓言,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可他手里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他们的形状却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年轻的父母也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这个学期开学后,老师让他当组长,一个小组有六个同学,每天小组在学校的积分第一名可以得到第二天领读的机会,说心里话我自己都对他们组没信心。第一天下学回家,孩子不开心的说“妈妈,今天我们小组倒数第一,有个同学扣了10分,我们挣了6分,最后都成-4分,我给老师说说不想要他了”,我耐性的告诉他“今天你们小组挣的分数是每个同学得1分挣的对吧,如果你们能够帮助他,让他改正错误,表现良好,大家每个人都挣分,你们6个人是不是就比5个人多挣分啊”,孩子看着我,想了想点点头。星期五下学,孩子高兴的对我说:“妈妈,今天我们小组是第一名得了23分,其实我们组的同学也很好啊,下周一可以领读了!”我赶紧说:“看看你们小组经过大家的努力取得的成绩,真的非常棒!”鼓励夸奖的多了,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相信孩子一定可以成功。
书中提出要尊重儿童,对孩子管制、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秩序被打乱了,孩子就会变得无所适从。经过作者的对比分析,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很多时候都做错了。看到这里我也深深的反思自己的行为。有一次中午吃饭,我给孩子加了两块鱼,我先把鱼刺剔除,孩子生气不吃,我就对他发脾气,孩子大哭起来:“妈妈为什么什么都听你的,我想自己荚鱼,我自己可以”。当时我很生气,我告诉他:“你自己能吃好吗?那么多刺,卡着嗓子怎么办?”后来想想,不是孩子做不好,只是我们把自己的爱强加给孩子,对孩子干涉太多,把孩子的能力、信心给否定吧,我们其实应该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说中说“真的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
这本书纠正了我好多错误的观点,让我在教育孩子上学了好多招,比如早上了,他自己能穿衣服,写完作业能自己收拾好东西,吃饭后能主动帮助收拾碗筷,还有好多的习惯,都是从书里学来的,这本书是我的良师益友,让我受益匪浅。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我想说,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热门16篇)篇十二
在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下,我利用放假时间认真读了xxx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看了这本书我不得不佩服xxx老师,她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智慧,从而使她教育出一个这么懂事的孩子,她确实是一位成功的妈妈。但也不是说她所有的做法都适合所有的妈妈,因为每个小孩的性格都有所不同,所以有时也要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性格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不过有一点是对的,就是所有的孩子都很单纯,都像是一张白纸,好比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我们是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还是想把它变成一块形状像石头的小玉,关键看我们的教育方法。
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我们要用“像牛顿一样”的'批评方式,让孩子更容易接受,还不伤他的自尊。这点我做得还不够,比如我的孩子去上学时落了语文书之类的,放学回来我虽然也是很有耐心的和她沟通,但是我还是有点严肃,从她的表情里我可以感觉得到,她有点怕。
看了第二章,我还发现自己犯了个错,而且很严重。我自己很少有看书的习惯,我的孩子却很爱看书,这点我非常欣慰,但我现在在做的事情却是在成为她的绊脚石。我经常在她看书的时候告诉她,不要看这类的书,要多看作文方面的书,要把好的语句记下来,等会儿我要考考你,看进去一些什么内容。如果我这方法一直持续下去,最后就会导致她对阅读失去兴趣。书上有句话,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所以我应该去诱惑她阅读,应该要让她感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其它的目的。在给孩子选课外书时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不以“有用”为选择标准。但第二章里,其中有一节,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我觉得这个不完全正确,虽然说以后年级高了,考试时会用到很多的课外知识,但语文课本里的内容都是基础,是必须掌握的,只有在语文课本内容按照老师进度已经学好的情况下,尽量多的,快的去看课外阅读,这样才会两不误。
品格教育,不需要父母天天挂在嘴边,只要用实际行动就好,小孩的模仿能力极强,父母自己不撒谎,实事求是,不虚荣,我想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小孩应该也坏不到哪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这句话写得很好,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我的孩子读一年级时我差不多就是一个培读生,天天站在她身边,她下笔一错,我就马上让她改正,有时她还会被我吓一跳,等她读二年级时我发现自己错了,慢慢的让她学会独立,她自己做错的,就应该自己去找,我们能做的就是稍给点提示,就从上个学期开始,我就让她独立做作业,偶尔给她检查一下。
替孩子写作业,这观点我不怎么赞同,如果我们真觉得老师在某些地方做得不恰当,我们可以单独和老师沟通,但不应该和孩子说,如果经常这样和孩子说,孩子就会对老师失去信任。现在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分数,包括我,到了外面人家都会问,你们考了几分,如果考差了我会觉得没面子,书上就写得很有道理,我们要引导孩子面对知识本身而不是完美的考试分数,孩子在学习上的潜力才会慢慢喷发出来。我们要采取考好不奖励,考坏不批评的政策。
房子有了爱才是家,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这点我就做不到,从现在开始我要尽量这么做,多竖大拇指,珍惜孩子的荣誉感。家长如果有农人的信念和适度的管,孩子一定会长得更好,这是对的,把孩子管得太紧了,她就非常被动了,然后依赖思想也会越来越严重。家长是孩子第一个且最重要的榜样,有“听话”的父母,才会有“听话”的孩子。家长和学校老师沟通是一种有效了解孩子的途径,老师会如实的将孩子的各种情况告诉家长,就看家长怎么转达给自己的孩子,这时需要付出一点理性,思考和智慧。“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样的教育方式我最不喜欢,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但我有时也会这样做,当然我没书上说的这么夸张,只是轻轻的打。
孩子的小事就是大事,小孩思想单纯,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善于观察,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书中作者如果不想方设法的去引导,不知道她女儿的隐私,估计还会给女儿带来一定的伤害。
教育这块我还是那句话,如果真觉得老师哪做得不好,家长应该单独和老师沟通,不要在孩子面前直说。
总体来说,看了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作者有那么几句话,“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最后我想说,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热门16篇)篇十三
自从孩子呱呱坠地那天起,培养、教育孩子成了自己生活的重心。可连自己都是稀里糊涂长大的我对教育孩子,有时真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好在有很多好的育儿书籍如同好朋友、好老师,可以随时帮我解决在孩子成长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指导我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无疑是育儿经典书籍中最值得推荐的一本。这本书我在孩子2岁的时候曾经读过,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又重拾拜读,书中把我们生活中的情景一一再现,用最朴实的方法提炼出了最科学的教育理念,让人感觉受益匪浅!
作者尹建莉在书中比喻到,每个孩子都一块玉石,家长便是琢玉的工匠,最后能否得到一块精美的作品,要求工匠不仅仅要付出劳动,还要运用智慧和耐心。由此我想到,幼儿园常常提到的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是一粒好种子,细想起来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也常常把每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形容成一张白纸,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应该赋予孩子线条、色彩,把握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帮孩子一起描绘他们美好的未来。但如何帮、怎么帮才能帮的好、帮到点子上?是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常常遇到的困难。本书中提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有心,但无痕,我个人觉得真的是总结的非常到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他们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该用平等的眼光去处理问题。我们用心观察孩子,但家长不是权威,一定要避免责备、呵斥、埋怨,任何事力求和孩子平心静气的沟通、讨论,在孩子还没有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时候,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要试图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判断什么是更好的处理方法。或许会跌倒,或许会犯错,可这不都是成长的中的必然吗?相信孩子会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逐渐成长为有主见、有判断力、有责任感、勇于担当的社会人!
书中用很大的篇幅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我想尹老师一定是在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中深刻体会到了早期阅读启蒙在未来学习道路上的关键作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便开始让他接触些童书绘本,大师们五彩斑斓的童书开启了他绚烂的阅读生涯,把孩子领入了神秘而又深邃的书籍海洋,孩子在童书中吸收知识,寻找乐趣,快乐成长。书籍,潜移默化的成为了我们的朋友,每天晚上的亲子阅读时间,成为了我们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慢慢的我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增加了,语言流畅了,很多成语居然可以恰到好处的正确运用了,作为母亲的我心中无比的欣慰。但是我也想对他说:孩子,成长的路很长,你刚刚蹒跚的迈出了一小步,以后的路想要走的坚实、稳健需要我们付出很多,但妈妈会一直在你左右,不断的学习,争取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孩子一出生电脑电视就常伴左右。我儿子也不例外,虽然没有到了上瘾的阶段,但只要一有时间就想玩儿一会小游戏,经常是到了睡觉时间还不想上床休息,为此我们也一直很困扰。看了书中作者对待孩子玩电脑游戏的态度,我的心里也释然了很多。作者的观点值得我们借鉴,电脑游戏也只是游戏,不是毒品,只是比我们小时候玩儿的游戏更高科技更复杂些,孩子喜欢玩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我们要做的就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让孩子自己慢慢意识到时间要合理利用,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还有很多,游戏不是不能玩儿,是要在合适的时间玩儿,不要沉迷于游戏荒废了学业。决不可急躁的粗暴的干涉,那样的后果只能是让孩子对游戏更加欲罢不能,往往起不到预想的效果。由此我又联想到了作者提倡的教育最高境界:有心,但无痕。不否认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有心的,可无痕的教育却不是每个人很容易就能做到的,它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并耐心去执行。
孩子6岁了,身上有很多令人欣慰的闪光点,也有好多需要改进的不足。我这个妈妈,很多时候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离好妈妈的标准还差的很多,当然更称不上一个好的老师。但我和全天下的妈妈一样,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我相信有这样一份爱心再加上耐心、细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孩子必定会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热门16篇)篇十四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同事小梅介绍的,一开始没太引起注意,后来孩子的老师又向我介绍它,于是就到书店买来一本试读。xxx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曾两次跳级,20xx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作为有从教经验的母亲的教子手记,这本书的确有很多可取之处。班里有50个孩子,作为班主任,我也确实应该具备一个母亲的智慧。
书中第一章说:父母之爱都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我想,教师之爱均如江水,虽然都有奔涌之势,却有质量之分。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教师的学历、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我们实在应该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我们的师爱质量。不仅要知道怎样欣赏孩子们的优点,更要懂得如何看待他们的缺点。
第二章的题目是“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我读这一章时的感觉是“震撼“。她说,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是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而且她强调,阅读的动机就是有趣,这样才会保证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
回想我们的'阅读教学和指导,尽是些名家大作,也不管孩子是否喜欢,就逼着孩子们去读,他们对阅读怎能不心生畏惧?而作者通常通过诱惑的方式引孩子阅读。她说,强迫只能产生排斥。但很多人,不论教育者还是家长,通常把方法用反!经她这么一点,我真觉得以前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不高明。书中其他章节还讲到了比黄金还珍贵的四个字——实事求是;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反对多遍罚写的暴力作业;如何看待电脑游戏;对“儿童多动症“的坚决否认等等。纵观全书,xxx更像是一位艺术型的教育家。她把教育化成了涓涓细雨,巧妙地渗入了孩子的心田。她的孩子是在无痛苦的状态下茁壮成长的。
教育是一门学问,有其独特的门路。别为自己的懒惰和不求甚解找美好的借口了。拿起教育类书籍,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翻来阅读几页,你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助孩子们美好的人生之旅一臂之力吧!自然,相信一切与一切都不相信,同样不可取,我们得辩证的吸收。我们也不能奢望一本书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只要能得到有益的启示,引起深刻的思考,那就值得一读。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热门16篇)篇十五
今年暑假,带着学校的读书任务,在照顾孩子、孝顺父母、翻看手机微信的闲暇之余,我认真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两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假期结束前刚刚读完,很多内容还印在脑海里,趁热写写自己的读后心得。
作者尹建莉同样是一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是她16年的教子手记。书名之所以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感于家庭教育的被忽视与不得法,只是想说明一个很重要、却时常被忽略的道理: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本书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作者的教子经验:提高爱的质量、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家长应有的智慧、小事儿就是大事情、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每一个案例讲得都很详细,作者通过自己接触的实例,把教育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问题,而使孩子既受到教育又不受伤害,保持孩子的那份纯真。
作为一名教师,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发现,原本很多教师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如:在以往的课堂上,只要看到孩子在下面看长篇小说类书籍,我们会认为孩子不务正业,进而没收孩子的书籍、催促孩子转入科目学习。作者却认为中小学生应该重点读长篇小说,一方面小说比较吸引人,能让孩子们读进去;另一方面长篇小说一本说讲一个大故事,能吸引孩子一口气读下去几十万字。读长篇小说更容易养成孩子大量阅读的习惯。再如:对待作业问题,很多教师和家长在孩子字写错了、文章默写少了一句话、数学题做错等事情上,往往会惩罚孩子们多写几遍,以便孩子更好地记住所学内容。殊不知,这些作业属于“暴力作业”,不仅不能让孩子更好得记住所学内容,还会扼杀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破坏儿童人格与意志的完整与健康。建议:孩子们写生字,每个字写三遍效果做好,这是一条简单有效的经验。
作为一名妈妈,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自己,发现有些方法自己原来也在用,只是自己做得还远不到位。如:“提高爱的质量”这一章节中“打针有些疼”“不要捉弄孩子”“给小板凳揉揉疼”三篇文章中给予我们的教育方法。同样作为妈妈,我也曾想记录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却没有坚持多久。我佩服这位妈妈的伟大,从女儿的呱呱落地到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教育都是那么地真挚感人和不厌其烦,这背后包含了多少辛苦与耐力。
孩子今年快6岁了,身上有很多令人欣慰的闪光点,也有好多需要改进的不足。看完这本书,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我学习,其中不替孩子做事是我努力的方向。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个家长都可以做到这一点;难的是不替孩子做事。最重要的是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凡能让孩子独自做的家长就不要包办,凡能让孩子独自想的家长就不要急于给他出主意。在孩子面前,家长应该把各种机会留给孩子。凡事让孩子自己去做,犯一些错误,才能慢慢地学会做事,结果是不再犯错。
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力争既做一个好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热门16篇)篇十六
一直以来,自认为是一个爱书之人。儿时最喜欢的地方就是书店,在那里,我可以阅读任何的书,从绘本故事书、连环画,慢慢长大又开始看中外名著,看名人传记、历史故事、金庸武侠,阅读的时候总是那么的充实、快乐,可以自由的与故事的人物进行交流。书香在我的周围四溢,抬头看看周围那些将头深埋书香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幸福。
在工作后,总觉得时间是那么的不够用。书,我在慢慢的远离。这时有一种危机总是在追赶着我,慢慢的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淡薄。停下来思索,终于知道,我渐渐的消磨着我的积淀,我离阅读越来越远了,我变得淡薄了。我该怎么进行阅读成了一个难题。什么时间读书呢?读什么书呢?这个曾经最大的乐趣也让我迷茫了。
在与一位很用心的妈妈老师的偶然交流中,我知道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她说话时的神情让我觉得她好像是挖掘到了宝藏,那眼神中闪烁着雀跃的光芒。我不禁心想: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能让这位年轻的妈妈赞不绝口,直恨自己阅读的晚了呢?好奇心的驱使,让我在网上买了一本,看到这本书的销量不是一般的高啊!不禁叹一口气,我不阅读很多年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重新引领我回归阅读的钥匙。当时间和人生角色发生了众多的变化时,阅读的方向和内容也会改变。阅读这本书,我的角色不是一位老师,而是一位妈妈。正如张所长所说的,换一个角度,我们从家的角度来理解教育,现在我也是一名母亲,我希望给我孩子传递一份最棒的正能量,希望孩子在人生的路上走得快乐、踏实。当我阅读了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我的心肝儿都在颤抖。是啊!我也是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也似乎能看到,我班中那55双眼睛背后那些殷切期盼的眼睛。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眼中可能是五十五分之一,可是这个孩子确是很多家人的全部。
我如饥似渴的读完了这本书。边读边和家人探讨,如果我遇到这类事情,我会怎样;边思考,我在平时教学中是不是也会反了轻率地错误。正是因为我是一名妈妈,我是一名老师,我得到了更多的共鸣。原来,此时的阅读不再是随着兴趣爱读什么读什么,既然时间总是在挤,那么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对我们成长更有用的书。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便把它推荐给了我们班的家长朋友们,有了心灵的纽带,我和家长的关系也就更加亲近了。每次交流,很多家长都会拉着我说,“刘老师,《好妈妈》这本书我读完了,里面圆圆的好多故事我家宝贝也是经常出现啊,对我们真的很有启发的作用啊。”我不禁为自己重新拾起阅读的兴趣而高兴,还为能够为家长朋友推荐了好书而高兴,真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今天,听了牛见玉老师的讲座,牛老师的诵读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我耳目一新,为孩子们背诵的成果感到震撼。忽然就想起《好妈妈》中第一章提高爱的质量中,尹老师引导孩子背诵古诗经典的案例,做着同一件事,不过一个是从老师的立场一个是妈妈的角度,我们换一个角度,原来真是另一番更美好的景色。我马上决定,回家后一定在把这本书读一读。这就是读书的力量,在反思中阅读,我们走的更坚实。